第一篇:我们如何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性
我们如何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性
进入21世纪后,产品、服务质量在市场竞争中的一票否决效应越来越明显和突出,企业只有进行不断的质量改进、质量提升活动,走质量效益型道路,才能在优胜劣汰的竞争环境中生存并发展壮大。但是如何提高并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性,这是大多数企业面临的非常棘手的问题。
如何找到解决的办法之前,我想应该先了解下产品质量的组成和基础。产品质量是由规划、设计、原材料和原器件、制造、检验、组装、包装保管、运输、安装和服务等工序的质量组成的,如果把产品质量当做一个皮球,那么它是飘浮在以“科学技术知识”和“从业热情”(责任感、荣誉心)为基础的水面上。意思是说,组成 产品质量的各个工序的质量,莫不包含着丰富的科学技术知识和从业人员的热情(责任感和荣誉心)。总的来说,产品质量是以科学技术和从业热情为基础的,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水与球”的关系,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水涨船高”的关系。抓住了产品质量问题的实质,那么我们就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高和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性。
一、提高科学技术水平和职工从业热情
提高科学技术水平和职工从业热情是提高产品质量的两个基础。如果舍弃这两个基础,而奢谈各种各样的提高产品质量的措施,不啻是舍本求末,将很难收到显著效果,得不到根本改观。
纵观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情况,也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凡能生产出高质量产品的国家,莫不是拥有高水平科学技术的国家;而科学技术水平低的国家能生产出享誉全球的高质量产品还未尝有之。这个事实也充分证明:提高科学技术水平是提高产品质量的根本途径。此外,激发和保持职工的从业热情,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也是同样重要的方面。甚至可以说,积极性是提高科学技术水平的前提,是提高产品质量的基础的基础。职工有了积极性、责任心,就会兢兢业业地去学习科学技术,发挥既得的科学技术知识和才能,就用于提高产品质量的各项工作中去。因此,不论是产品的主管部门还是生产单位,在各个方面抓产品质量工作的时候,都应当首先想到提高科学技术水平和调动职工积极性这个根本途径,要为开辟这条途径尽最大的努力。比如开展TPM活动,提高全体员工对改善工作质量的热情。
二、采用国际标准 在我们的产品质量工作中,除了要千方百计为提高科学技术水平,调动职工积极性和工作热情这个基础而努力外,同时也要采取一系列为提高和保证产品质量直接有关的战略和战术措施,也就是要加强产品标准化工作。
国际、国内市场的融通和一体化决定了企业不仅要以高质量的产品占领市场,同时企业的质量管理也要同国际贯例接轨,因此,各企业要按照ISO9000系列标准的要求建立符合本企业特点的质量管理和质量体系模式,使生产中的每个环节、每个工序都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实现产品质量稳定提高、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目标。随着国际、国内市场的融通和一体化,“自由贸易”的发展,大力贯彻和实施ISO9000标准和质量体系的认证,不仅是同国际贯例接轨、开拓国际市场的重大举措,也是提高企业质量管理水平,提高产品质量的内部动力。ISO9000系列标准对企业的质量体系提出明确的要求,对产品从合同评审、产品设计、原料采购、生产过程控制、产品检验和试验、不合格品的控制、预防措施、包装、搬运、储存和交付、质量记录的控制、内部质量审核以及服务等二十多个环节的质量控制提出具体且明确的规定。按ISO9000系列标准规定的质量保证模式所建立的质量体系,主要目的在于使产品生产的全过程处于受控状态,确保产品质量稳定。目前公司已经通过了ISO9001质量体系的认证,每年公司也都组织了质量体系的内部审核,每年也都有相当数量的标准化文件出台,只要我们继续认真的按这套体系运行下去,在N个PDCA循环中产品质量就会逐步达到国际水平。
三、在职培训与质量教育
我们常常听到“知识老化”的议论,有些人说:每过五年原有的知识就会老化陈旧20%或50%等等。这种用数值来表达知识老化的程度,虽然不一定精确,但却很形象地说明:在今天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时“不进则退”的事实,知识老化确是当前的一个严重问题。如果不尽快解决这个问题,我们的科学技术水平就无法提高,产品质量也无法上去。因此,开展“在职培训”和普及质量教育是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有效途径。
开展职工在职培训和质量教育,要重视新的概念的灌输和新的技术技能的传授。甚至可以有这两类的培训班次。所谓新技术技能的传授是指某些专门技术,例如无损检测技术、焊接加工技术或质量检验抽样技术等的传授,这是我们也比较重视的一种培训形式。至于概念灌输是指导人们行动的无形力量。因为如果人们对于某种事物没有概念,或者概念模糊,那么人们对它就没有正确的认识,更无法对它采取正确的行动。所以需要提前对人们强加输入一些还不是很清楚的知识,让他们慢慢体会消化。CPK制程控制是管理产品质量的一个基本方法,但是目前公司能运用这一质量管理技术对产品质量数据进行分析的人才还太少,希望能加大对这方面的培训,让班组长一级的人员都能理解CPK制程控制的含义,让质量管理人员都能熟练运用这一技术去分析产品质量。每一个星期都能将该工序制作某类型产品的CPK值计算出来,查找出产生质量不稳定的根源,从而对症下药,让工艺人员采取措施,使CPK值能达到1.33以上。
四、强化质量监督与质保体系在产品质量稳定中的作用
工业产品能为人类造福,生产产品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精神和物质生活的需要,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然而,质量低劣的产品不但不能达到这个目的,而且还隐藏着许多危害人类的因素。因此产品质量问题决不是一个可以任凭生产者随意欲为的事物,而是关系到社会公众的切身利益与国计民生的大问题。不仅产品生产者对此负有重大责任,而且社会公众和国家有权出面干预,要求对产品质量进行监督与检定,保证不产生危害因素。为此,公司建立了完善的产品质量保证制度和监督体系,把产品问题纳入科学管理的轨道和制度的控制之下,防止劣质产品流入市场,以免浪费宝贵的能源和自然资源以及影响公司的形象。
产品质量稳定关系公司的长远发展,也是客户对公司的期望。公司有独立的质量控制部门,就连检查职能也归口到了质量控制部门,产品质量保证制度和监督体系看似滴水不漏,但是如果制度执行不严格,或者管理不到位,或者质量管理人员对产品知识把握不准确都会影响到产品质量稳定。所以,质量管理人员需要不断学习、提升,质量管理人员需要有独立裁判质量问题的权力,质量监督与质保体系建设必须长抓不懈。
第二篇:我们如何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性1
我们如何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性
进入21世纪后,产品、服务质量在市场竞争中的一票否决效应越来越明显和突出,企业只有进行不断的质量改进、质量提升活动,走质量效益型道路,才能在优胜劣汰的竞争环境中生存并发展壮大。但是如何提高并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性,这是大多数企业面临的非常棘手的问题。
如何找到解决的办法之前,我想应该先了解下产品质量的组成和基础。产品质量是由规划、设计、原材料和原器件、制造、检验、组装、包装保管、运输、安装和服务等工序的质量组成的,如果把产品质量当做一个皮球,那么它是飘浮在以“科学技术知识”和“从业热情”(责任感、荣誉心)为基础的水面上。意思是说,组成产品质量的各个工序的质量,莫不包含着丰富的科学技术知识和从业人员的热情(责任感和荣誉心)。总的来说,产品质量是以科学技术和从业热情为基础的,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水与球”的关系,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水涨船高”的关系。抓住了产品质量问题的实质,那么我们就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高和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性。
一、提高科学技术水平和职工从业热情
提高科学技术水平和职工从业热情是提高产品质量的两个基础。如果舍弃这两个基础,而奢谈各种各样的提高产品质量的措施,不啻是舍本求末,将很难收到显著效果,得不到根本改观。
纵观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情况,也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凡能生产出高质量产品的国家,莫不是拥有高水平科学技术的国家;而科学技术水平低的国家能生产出享誉全球的高质量产品还未尝有之。这个事实也充分证明:提高科学技术水平是提高产品质量的根本途径。此外,激发和保持职工的从业热情,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也是同样重要的方面。甚至可以说,积极性是提高科学技术水平的前提,是提高产品质量的基础的基础。职工有了积极性、责任心,就会兢兢业业地去学习科学技术,发挥既得的科学技术知识和才能,就用于提高产品质量的各项工作中去。因此,不论是产品的主管部门还是生产单位,在各个方面抓产品质量工作的时候,都应当首先想到提高科学技术水平和调动职工积极性这个根本途径,要为开辟这条途径尽最大的努力。比如开展TPM活动,提高全体员工对改善工作质量的热情。
二、采用国际标准
在我们的产品质量工作中,除了要千方百计为提高科学技术水平,调动职工积极性和工作热情这个基础而努力外,同时也要采取一系列为提高和保证产品质量直接有关的战略和战术措施,也就是要加强产品标准化工作。国际、国内市场的融通和一体化决定了企业不仅要以高质量的产品占领市场,同时企业的质量管理也要同国际贯例接轨,因此,各企业要按照ISO9000系列标准的要求建立符合本企业特点的质量管理和质量体系模式,使生产中的每个环节、每个工序都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实现产品质量稳定提高、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目标。随着国际、国内市场的融通和一体化,“自由贸易”的发展,大力贯彻和实施ISO9000标准和质量体系的认证,不仅是同国际贯例接轨、开拓国际市场的重大举措,也是提高企业质量管理水平,提高产品质量的内部动力。ISO9000系列标准对企业的质量体系提出明确的要求,对产品从合同评审、产品设计、原料采购、生产过程控制、产品检验和试验、不合格品的控制、预防措施、包装、搬运、储存和交付、质量记录的控制、内部质量审核以及服务等二十多个环节的质量控制提出具体且明确的规定。按ISO9000系列标准规定的质量保证模式所建立的质量体系,主要目的在于使产品生产的全过程处于受控状态,确保产品质量稳定。目前公司已经通过了ISO9001质量体系的认证,每年公司也都组织了质量体系的内部审核,每年也都有相当数量的标准化文件出台,只要我们继续认真的按这套体系运行下去,在N个PDCA循环中产品质量就会逐步达到国际水平。
三、在职培训与质量教育
我们常常听到“知识老化”的议论,有些人说:每过五年原有的知识就会老化陈旧20%或50%等等。这种用数值来表达知识老化的程度,虽然不一定精确,但却很形象地说明:在今天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时“不进则退”的事实,知识老化确是当前的一个严重问题。如果不尽快解决这个问题,我们的科学技术水平就无法提高,产品质量也无法上去。因此,开展“在职培训”和普及质量教育是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有效途径。开展职工在职培训和质量教育,要重视新的概念的灌输和新的技术技能的传授。甚至可以有这两类的培训班次。所谓新技术技能的传授是指某些专门技术,例如无损检测技术、焊接加工技术或质量检验抽样技术等的传授,这是我们也比较重视的一种培训形式。至于概念灌输是指导人们行动的无形力量。因为如果人们对于某种事物没有概念,或者概念模糊,那么人们对它就没有正确的认识,更无法对它采取正确的行动。所以需要提前对人们强加输入一些还不是很清楚的知识,让他们慢慢体会消化。CPK制程控制是管理产品质量的一个基本方法,但是目前公司能运用这一质量管理技术对产品质量数据进行分析的人才还太少,希望能加大对这方面的培训,让班组长一级的人员都能理解CPK制程控制的含义,让质量管理人员都能熟练运用这一技术去分析产品质量。每一个星期都能将该工序制作某类型产品的CPK值计算出来,查找出产生质量不稳定的根源,从而对症下药,让工艺人员采取措施,使CPK值能达到1.33以上。
四、强化质量监督与质保体系在产品质量稳定中的作用 工业产品能为人类造福,生产产品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精神和物质生活的需要,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然而,质量低劣的产品不但不能达到这个目的,而且还隐藏着许多危害人类的因素。因此产品质量问题决不是一个可以任凭生产者随意欲为的事物,而是关系到社会公众的切身利益与国计民生的大问题。不仅产品生产者对此负有重大责任,而且社会公众和国家有权出面干预,要求对产品质量进行监督与检定,保证不产生危害因素。为此,公司建立了完善的产品质量保证制度和监督体系,把产品问题纳入科学管理的轨道和制度的控制之下,防止劣质产品流入市场,以免浪费宝贵的能源和自然资源以及影响公司的形象。
产品质量稳定关系公司的长远发展,也是客户对公司的期望。公司有独立的质量控制部门,就连检查职能也归口到了质量控制部门,产品质量保证制度和监督体系看似滴水不漏,但是如果制度执行不严格,或者管理不到位,或者质量管理人员对产品知识把握不准确都会影响到产品质量稳定。所以,质量管理人员需要不断学习、提升,质量管理人员需要有独立裁判质量问题的权力,质量监督与质保体系建设必须长抓不懈。煤炭的稳定性
煤的热稳定性是指煤在高温燃烧或气化过程中对热的稳定程度,也就是煤块在高温作用下保持其原来粒度的性质.热稳定性好的煤,在燃烧或气化过程中能以其原来的粒度燃烧或气化掉而不碎成小块,或破碎较少;热稳定性差的煤在燃烧或气化过程中则迅速裂成小块或煤粉.这样,轻则炉内结渣,增加炉内阻力和带出物,降低燃烧或气化效率,重则破坏整个气化过程,甚至造成停炉事故.因此,要求煤有足够的热稳定性.各种工业锅炉和气化炉对煤的粒度有不同的要求,因此测定煤的热稳定性的方法也有所不同.常用的有下列两种:
(1)13~25毫米级块煤测定法.该法是把煤样放在预热到850℃的马弗炉热处理15分钟,求出各筛级占总残焦的百分数;以各级累计百分数与筛级(1、3、6、13毫米)作出曲线.以大于13毫米级残焦的百分数S+13 作为热稳定性指标,以小于1毫米级残焦的百分数S-1及热稳定性曲线作为辅助指标.(2)6~13毫米级块煤测定法.取6~13毫米级块煤500立方厘米,称出其重量,放入预热致到850℃的马弗炉中加热90分钟,然后取出称重,筛分.将所得〈6毫米,〈3毫米,及〈1毫米的残焦总重量的百分数作为稳定性指标KP6、KP3及KP1指标数值越大,表明热稳定性越差.煤的热稳定性分级 级别热稳定性碇KP6,% 热稳定性好≤30 热稳定性中等﹥30~45 热稳定性差﹥45 我国大多数无烟煤的热稳定性较好,KP6均在35%以下,但在高变质无烟煤中也有少数煤热稳定性不好.无烟煤的热稳定性差,是由于其结构致密,加热时内外温度差很大,引起膨胀不同而破裂.热稳定性不好的无烟煤预热处理后,其热稳定性可显著改善.煤的运输能力
今年以来,全国能源生产和消费减速的同时,水电、核电等清洁能源比重在进一步提高;很多沿海省市减少了煤炭消耗,增加了外购电的采购,促使沿海煤炭运输不再紧张,下游需求低迷,煤炭价格一降再降。但笔者认为,随着世界经济的复苏,以及我国政府稳增长措施的发挥作用,南方七省一市的电煤需求仍会保持一定数量;而特高压输电只对满足南方能源需求起到一个补充作用。尽管煤炭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略有下降,但去年全国产煤38.7亿吨,提供了约65%的一次能源和75%以上的电力,煤炭作为主体能源地位没有发生改变。短期内,西煤东调和北煤南运的国内煤运大格局不会出现大的变化,国内煤市仍存在发展机遇。具体分析如下:
1.进口煤影响逐渐减弱。
近年来,澳大利亚、印尼等国煤炭出口国下水的煤炭具有明显的价格优势,强势冲击国内煤炭市场,加重了国内煤市供大于求局面,对我国北方发煤港口的生产经营也产生负面影响。今年,北方主力发煤港口空泊现象实现常态化,吞吐量同比去年出现一定幅度下降。沿海地区很多电厂早已改造火电机组,适合燃用进口煤种,形成了运输定势。但是随着国家出台一系列控制进口措施以及国内煤炭价格的大幅下降,“三西”发煤企业市场竞争力有所增强,贸易商进口煤炭的积极性逐渐减弱,进口煤炭数量出现下降态势。
前年下半年以来,国家积极开展救市行动,出台了一系列控制煤炭进口的措施,缓解国内煤市供大于求压力;尤其国家发改委联合多个部门出台《商品煤质量管理暂行办法》,于今年1月1日开始执行,其中,对商品煤指标提出具体的要求,包括对汞,砷,磷,氯,氟五种微量元素的含量检测提出要求,对低质煤的利用进行特别规定;且检测周期偏长,对于检测不合格的进口煤采取直接退回措施。随着控制低质煤炭进口措施的落实和执行,煤炭进口量出现减少态势。相关政策法规出台和执行后,我国将继续限制低质煤炭的进口,预计今年进口煤炭会减少7000万吨左右。进口煤对市场的影响程度将进一步降低,进口煤对北方运煤港口正常运输的影响将逐步减弱,南方沿海电厂逐渐加大北方港口煤炭的采购数量,促使国内煤炭交易量增加,沿海煤炭市场更加活跃。
2.港口煤炭运输格局难有改变。
我国资源禀赋和经济布局决定了我国能源运输的格局的主要特征是“西煤东调”和“北煤南运”将长期存在,尽管国家积极推进太阳能、风能、水能、核能、海洋能等清洁可再生能源逐步替代煤炭,煤电比重有所下降,但北煤南运的大部分煤炭运输还将由主要运煤铁路和煤炭下水港承担。输煤与输电并举也是我国能源运输方式优化的重要选择,东南沿海地区煤炭海上调入量仍主要来自北方港口。
今年年底,蒙冀铁路的建成开通可以使曹妃甸港获取蒙西动力煤和蒙东的褐煤,内蒙煤炭可以直达曹妃甸港,煤炭周转效率将明显加快;而山西优质资源仍优先供给运距较近的秦皇岛港,使秦港运输成本低、装卸效率高、集疏运能力强的优势将得到充分发挥。京唐港煤码头主要依托迁曹线的支线滦港线输送煤炭资源,部分煤炭运量来自京秦线;国投京唐港货源主要来自中煤、同煤,具有煤质优良、用户范围广的优势。天津港(11.71,-0.02,-0.17%)煤炭资源主要来自经黄万线运输的神华煤炭,大秦线分流量不多,30%左右的资源来自山西、内蒙地区的汽运;汽运煤具有运输成本低的优势,吸引了部分发煤企业在天津港中转。曹妃甸港区煤炭近期来源于大秦线,远期主要来自于蒙冀线。目前,主要依靠大秦线分支迁曹线来分流大秦线货源,今年年底蒙冀线将投入运营。黄骅港方面,煤一、二、三、四期工程设计能力合计为1.84亿吨,谋划中的煤五期工程设计能力达1亿吨,等到煤五期投产后,黄骅港煤炭运输设计能力达到2.8亿吨。
3.铁路运输大通道无变化。
大秦线主要运输晋煤、蒙西煤,扩能后,设计运输能力为4.5亿吨,受下游需求影响,今年预计完成4亿吨;朔黄线主要运输神府、东胜煤、准格尔煤炭,为神华的煤炭专运线,最大运输能力将达到3.5亿吨。今年11月份将投产的蒙冀线主要运输蒙西、陕西北部和宁东煤,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到今年年底,我国煤炭运输主要通道—蒙冀铁路作为继大秦线、朔黄线之后我国第三条能源大通道,明年将发挥作用,今年我国沿海煤炭运输格局基本维持去年的水平。
大秦线运距最短、效率最高、竞争力最强,仍然是“西煤东调”尤其山西煤炭下水的最佳选择;朔黄线是黄骅港煤炭运输的专用铁路;蒙冀铁路将成为大秦线满负荷后煤炭外运的可靠补充。其中,大秦线主运山西地区煤炭;而朔黄线主运神华、神东、准格尔地区煤炭;年底将投产的蒙冀线将主运内蒙地区煤炭;三大线路既有竞争,也有互补,成为我国“西煤东调”运输的主力线路。
随着国民经济的企稳回暖,工业用电量缓慢回升,全国动力煤需求总量仍保持增长态势;部分电力企业新增火电机组的投产,电煤的刚性需求仍在,北煤南运大的格局不会改变,国内煤炭市场仍存在发展机遇。煤炭储存
保管要求:主要是露天存放,重点防风、防汛和防自燃:
防风:天气干燥遇大风就会把一些比较细小的颗粒吹走,特别是汽车碾压过的煤场,大风能造成亏吨,通过洒水能有效的解决煤尘飞扬的问题,还能起到环保的作用;
2、雨天要做好防汛工作:下雨太大的话有可能把煤炭冲走或者引起货堆的塌方,如果煤场没有围墙,可以用装满煤的编织袋围拢在煤垛的四周,高约1米,能有效地防止塌方,另外要保持排水设施畅通;
3、防范自燃:防止煤堆自燃现象的主要途径是隔绝空气、水份与煤碳的接触,防止温度或水份过度积聚,并采取测温、喷水等预防措施。应该强调,采用水喷淋降温是防止煤堆自燃的下策,如果喷水量不足,可能起到适得其反的作用。另外,有条件的话,应在煤场煤堆中布置测温元件,以便及时控制煤堆的自燃问题。
4、煤炭存储区应尽量避免存放其他散货,防止对其他货物产生污染或引起煤炭质量发生变化。
煤厂储存条件及要求
煤在堆存过程中会产生的变化 质量损失 氧化掉卡
煤炭在自然条件下,将发生缓慢的氧化现象。煤的氧化是导致煤质下降是一种普遍现象。但其质量下降程度,则随煤质特性、特别是挥发分与含硫的高低、煤堆特点(煤堆的大小、形状、高度及压实程度)以及自然条件密切相关。由于各种煤性质不同,各港口堆场所处条件的差异(包括煤堆状况及自然环境等),其煤质变化幅度有明显的差异。B.自燃掉卡
引起煤炭自燃的条件:当煤炭暴露在空气中,煤中的碳就会被氧化,氧化产生的气体就会积聚产生一定的热量。若氧化生成的热量较少并能及时散失,则煤炭温度不会升高,若氧化生成的热量大于向周围散失的热量,煤炭温度降升高。随着煤炭温度的继续升高,氧化急剧加快,从而产生更多的热量,煤炭温度也会急剧上升,当煤炭温度达到着火点(150~300℃)时,煤即自然燃烧。煤炭自燃受着多种因素的影响,但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煤型(即煤种有自燃倾向性,且以破碎状态存在,如烟煤); 有连续的供氧条件(氧气浓度达到要求); 有积聚氧化热量的条件(高内水、低灰水);
上述三个条件持续足够的时间(1.5个月—3个月)。影响煤长时间存放的因素 1)指标因素
挥发性(35-40以上),含硫量高(1以上)的煤炭较容易自燃 天气因素
高温(旱季)高湿(雨季)煤炭堆存需注意要点
旱季要保持适当的水分延长煤炭的氧化期。根据分析,煤炭自燃前的全水分为5%-7%,当含水量达到12%时,不会发生自燃。所以要对地面煤场采取措施防止水分流失,可杜绝煤炭的氧化自燃。
雨季要注意场地排水,必要时可加防雨篷布。
地面煤场在堆积中要用推煤机将煤一层一层压实压牢,这样可以使煤炭尽可能少地接触到空气而被氧化。
加强地面煤场现场管理,及早发现煤炭自燃(局部温度升高、冒热气、冒烟等)征兆,抑制煤炭自燃。
第三篇:浅谈如何保证产品质量
“产 品 质 量,我 来 保 障!”
------浅谈如何保证产品质量
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企业间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产品的质量对于企业的重要性日益明显。企业竞争的实质就是质量的竞争,产品质量的高低是企业有没有核心竞争实力的重要指标,是市场营销的后盾,提高产品质量是保证企业占领市场从事经营的重要手段,也是企业高效益的源泉,一个企业要做大做强,在努力创新的基础上,必须努力提高产品质量水平。纵观国内外长久不衰的知名企业,都有着质量过硬的产品品牌,所也说质量是企业的生命,是企业的灵魂。
就目前而言,我司的质量管理现状是大部分工作局限和依赖于检验,存在‘头疼医头,脚疼医脚’,重结果轻过程质量管理误区,有的员工只管盲目地机械地去做,抢进度,认为完工后反正有检验把关,不重视质量的控制,质量观念淡薄,还没有真正意识到产品质量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对产值的关注大于对质量的关注,认为产品制作出来不影响使用就行,制作出来的产品或多或少都存在着质量问题,影响着公司经济效益,制约了公司的发展。
质量对企业如此的重要,那么我们如何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呢?
首先要改变思想提高企业全员的质量意识,是质量保证的关键。企业决策者质量意识和经营思维的认知和改变,决定了这个企业的产品质量。决策者为企业确立了正确质量方针和目标计划,并为全体员工所理解接受。其次全体员工不断更新思维,强化自身的质量意识,通过接受培训教育等方式来提高质量意识和质量控制技能,培养和加强质量管理意识。质量管理是全面、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不仅仅是质检的工作,而是要公司上下各部门之间共同参与、共同努力来实现的,在公司形成全面质量管理的氛围。其次,每个环节每道工序都要制定详细的质量标准和可控制措施,从细节做起,层层把关,把下道工序当作客户来对待,“第一次就把事情做正确”,把产品质量问题由完工检验到提前预防,有堵到疏,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具体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原材料的质量控制。采购向供应商下发原材料(包括板材管材锻件外协加工件等)合同订单时,就要明确质量标准,要求供货材料是合格的。原材料到厂后严格按检验规程和标准检查合格方可投入生产,只有投入生产的原材料是合格的,制造出来的产品才是合格的。把握住合格放行不合格不用的原则,把质量问题控制在源头,才能从根本上杜绝质量问题的发生,提高产品的质量。
2、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需要制定合理的生产工艺,质量标准控制程序和检验规程,生产班组要严格按照生产工艺规程进行作业,质检员按照质量标准控制程序和检验规程对每道工序生产过程进行监控检验,检查合格后方可转到下一工序,消除零部件对产品整体质量影响因素。发现质量问题及时解决,决不能把问题流入下道工序或留到完工再解决,避免质量隐患。做到每道工序制造的都是合格品。
3、完工产品的质量控制。对产品制造完毕的最终检查,防止不合格产品出厂,既是对公司利益负责,也是对客户生产安全负责。把好最后一道关,要质检员和装配员工相互配合,共同努力,才能确保产品无质量问题出厂。
4、生产设备和检测仪器对质量的控制。当前化工制造业要求越来越精细精密,没有硬件设施来保障是做不出高质量的产品。没有好的焊机也焊不出高质量的焊缝,没有无损检测设备无法控制焊接内在质量,没有光谱分析仪就不知道材料是否用对等等。制造过程中质量问题必须靠先进的精密仪器检测才能发现,才能控制和反修。所以要完善和规范检测仪器管理制度,定期对设备、仪器点检、校验、更新,使这些设备、仪器真正方便生产起到监测控制生产的作用,用检测结果证明高质量产品的真实可靠性。车间员工严格执行设备操作规程,检验员应具备娴熟的检验技能,正确使用各种检测仪器和量具,对产品质量作出正确判断,严把质量关。
5、设计/技术工艺文件对质量的保障。大家知道,质量首先是设计出来的,设计的合理与否决定了产品本身质量是否满足客户生产要求;其次正确的工艺文件是保障产品质量的指导性文件,是车间操作人员必须遵守的操作规程,所以只有设计正确了,工艺合理完善了,才能提高生产进度,保证高质量产品的产生。所以成熟完善的生产工艺是保障产品质量的必要条件。
6、以阳光的心态对待客户的要求和反馈的问题。客户既是我们的上帝,也是促进和提高产品质量的动力。公司要走向大市场,走向世界,就必须接受和满足客户的标准要求,客户对我们产品的评判和抱怨,哪怕是不正确或者是刁难的,都要放正心态去接受,去分析问题所在,从自身找原因,是不是设计不合理?参数不对?焊接有问题?材料有问题?….等等,对这些问题举一反三,在今后工作中杜绝类似问题的发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改进和提高我们的产品质量,留住客户,赢得客户的青睐。
总之,公司只要全员参与质量管理,层层把关,人人负责,心里有质量,做事想着质量,这样才能知道如何去控制,从哪方面去控制,既节约了成本又能把质量问题控制在每一个产生的源头。质量管理没有永恒的答案,只有永远的问题。质量管理,贵在持之以恒。所以每位员工要树立主人翁意识,真正做到“产品质量,我来保障!”才能制造精品,奉献精品。
质检科
葛
琰
2015.12.19
第四篇:设备管理是产品质量的保证
设备管理是产品质量的保证
生产设备是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从事生产经营的重要工具和手段,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重要物质财富,也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物质标志。生产设备无论从企业资产的占有率上,还是从管理工作的内容上,以及企业市场竞争能力的体现上,它都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和十分重要的位置。管好用好生产设备,提高设备管理水平对促进企业进步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设备管理是企业产量、质量、效率和交货期的保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往往是按合同组织生产,以销定产。合同一经签定,即受到法律保护,无特殊情况不能变更,违约将受严厉的经济制裁。如果没有较高的设备管理水平和良好设备运转状态做保证,是不可能很好地履行的。一旦违约,给企业带来的就不仅仅是经济上的损失,还往往失去市场,对企业的发展带来严重的影响。
设备管理的宗旨之一就是为保证产品质量服务。目前,企业开展的IS0900I质量认证是建立产品质量体系的基础和依据,它是通过对企业内部全过程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管理,保证质量体系的正常运行。设备是现代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关键因素,是影响产品质量的重要因素。所以,必须对产品质量尤其是“质控点”设备进行全过程的有效控制,不仅对设备设计制造及选型质量、设备运行状态、设备精度、性能、可靠性、各种规章制度进行控制。还要对设备操作人员的能力、技术水平、环境条件和加工产品的全过程进行控制,只有在设备管理工作中对影响质量的环节得到有效的控制,产品质量才能得到保证。
目前的“质量月”活动以及公司工会在全体职工中开展的“提升质量从我做起、保合同竞赛”活动,是促进西瓷公司生产经营快速发展的保障。“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具备良好的设备和管理水平及设备维护质量,是提高产品质量的基础。若疏与管理,用先进设备生产一般产品,不仅会使生产成本增加,而且会失去市场竞争能力,造成极大的浪费,有的先进设备带病运转,缺零少件,拆东墙补西墙,不能发挥全部设备的效能,降低了设备利用率,有的设备损坏,停机停产,企业虽有先进的设备,不但没有发挥出优势,反而由于设备价高,运转费用大,成为沉重的包袱,生产经营步履维艰。而设备管理水平高,运转状态良好、效率高,一样能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市场竞争能力强,企业效益也将稳步增长。
制泥车间的生产是连续运转作业,保障各种设备平稳运行,出现设备故障及时得到排除和维修质量提高是尤其重要的一环。质量月里车间为提高泥浆水份合格率,对33台泥浆泵影响泥浆水份实行监护维修。从实践情况看,对一些连续运转或专业性较强的生产线设备实行监护维修制度是可行的,由于监护维修制度能及时诊断设备故障,对在用设备运转状况随时检测,及时发现故障,变事后维修为预防维修。如对泥浆泵的盘根的实用中出现漏水现象,对泥浆的水份影响较大,实行监护维修制度后,泥浆质量合格率有了很大的提高,全过程合格率也相应提高。通过车间实行监护维修制度,车间设备完好率从以前的90%提高到现在的97.6%以上。为车间很好的完成生产任务和产品质量赢的了保证。
提高产品质量,增加产量,设备是一个重要因素。加强设备管理是提高质量、增产增收的重要手段。要确保设备有良好的运转状态,保持高的设备利用率,预防和发现设备故障隐患。对老设备通过技术改造和更新,改善和提高装备素质,增强设备性能,延长设备使用寿命,从而达到提高产品质量,增加产量,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第五篇:如何保证产品质量(写写帮推荐)
如何保证产品质量,并管理好班组
组立二十唐锐
由于单板作业产品类型较多,为防止混型,包装混箱现象的发生,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
1、在生产前确认分装线型号与当天生产任务是否相等;
2、材料摆放整齐,不混放,防止材料混用;
3、合理分配生产任务,避免多种型号产品同时生产,防止混箱
发生;
4、严格按照操作规程作业,让每位员工清楚,并能够执行不合格品处理程序;
5、对新员工进行跟踪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解决;
6、了解每位员工的工作能力,跟踪指导,并合理安排工作岗位。避免端子扩孔。
1、库存线或者运输当中,分装线箱上要放挡线板,避免杂物或
灰尘落入端子;
2、在操作过程中,放线时严禁端子落地,避免脚踏或灰尘落入
端子内部;
3、插接端子时,应注意并防止手套毛线头混入端子内部;
4、护套带有防水项圈时,插端子时要注意避免破坏橡胶圈,将
破碎物带入端子内部;
5、在生产过程中发生问题及时纠正,提高产品质量,保证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