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力资源 职业道德 概述内容
国家职业资格鉴定考试——职业道德讲义
第一章
第一节
职业道德概述
道德与职业道德
一、道德
(一)道德的定义:道德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一个重要标志。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认为,道德是人类特有的,由社会经济关系决定的,依靠内心信念和社会舆论、风俗习惯等方式调整人与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的特殊行为规范的综合。
三层含义:
1、一个社会的道德的性质、内容,是由社会生产方式、经济关系决定的。
2、道德是以善与恶、好与坏、偏私与公正等作为标准来调整人民之间的行为的。
3、道德不是由专门的机构制定和强制实施的,而是依靠社会舆论和人们的信念、传统、习惯和教育的力量来调节的。
(二)道德与法律的关系:
1、道德规范与法律规范的联系(1)道德和法律都是国家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2)道德与法律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发展。(3)道德和法律在内容上存在部分重叠。
2、道德能够弥补法律调节的不足
(1)在调节范围上,道德适用范围广,法律的适用范围相对窄。
(2)在调节主体上,法律代表国家意志,通过司法部门强制执行,道德主要靠社会舆论、风俗和人们的良心来指导。
(3)在调节方式上,法律具有强制性、滞后性,道德则具有自觉性、事前性
(三)道德评价:是人们依据一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对自己或他人的行为进行是非、善恶判断,表明自己态度和价值倾向的活动。(如善恶、是非、荣辱、正义与邪恶、诚实与虚假评价)
道德评价的特点:扩散性和持久性。如“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建立良好声誉要持久,而毁掉它却在一瞬间。
二、职业道德
(一)职业:是人们为了满足社会生产、生活需要,所从事的承担特定社会责任,具有某种专门业务活动、相对稳定的工作。是责任、权利和利益的有机统一。三层含义:
1、职业是人们谋生的手段和方式。
2、通过职业劳动是自己的体力、智力和技能水平不断得到提高。
3、通过自己的职业劳动,履行对社会和他人的责任。
(二)职业道德: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来维持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1、它调节从业人员和服务对象、从业人员之间、从业人员与职业之间的关系。
2、它存在着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共性和个性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共性: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等。
个性:不同行业,具有不同的职业道德规范。如教师必须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医生必须救死扶伤,军人必须以服从命令为天职等。
(三)职业道德的基本要素
1、职业理想:即人们对职业活动目标的追求和向往。是形成职业态度的基础,是实现职业目标的精神动力
2、职业态度:在劳动过程中形成的劳动态度和心理倾向。
3、职业义务:在职业活动中自觉履行对他人、社会应尽的职业责任。
4、职业纪律:在岗位工作中必须遵守的规章、制度、条例等职业行为规范。
5、职业良心:在职业义务中所形成的对职业责任的自觉意识和自我评价活动。
6、职业荣誉:社会对从业者职业道德活动的价值所作出的褒奖和肯定,及从业者在主观认识上对自己职业道德活动的一种自尊、自爱的荣辱意向。
7、职业作风:在职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工作态度和职业风范。
(四)职业道德的特征
1、鲜明的行业性
2、适用范围上的有限性
3、表现形式的多样性
4、一定的强制性
5、相对稳定性
6、利益相关性
第二节 职业道德的社会功用
一、职业道德的具体功能
(一)导向功能:指职业道德具有引导职业活动方向的作用
(二)规范功能:指职业道德具有促进职业活动规范化和标准化的效用
(三)整合功能:指企业通过职业道德核心理念对企业内部不同部门、不同个体之间进 行调节,起到凝聚人心、协调统一的效用。
(四)激励功能:指职业道德能够激发从业人员产生内在动力的效用。
二、职业道德的社会作用
(一)有利于调整职业利益关系、维护社会生产和生活秩序
(二)有助于提高人们的社会道德水平,促进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
(三)有利于完善人格,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第三节 职业道德的历史发展
一、我国职业道德的历史发展及主要内容
(一)我国职业道德历史发展
1、原始社会,包含了职业道德的萌芽
2、奴隶社会,是职业道德的形成时期
3、封建社会,产生许多新职业,职业道德有了新的行业要求
4、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开始建立
(二)我国传统职业道德的精华
1、公忠为国的社会责任感
2、恪尽职守的敬业精神
3、自强不息、勇于革新的拼搏精神
4、以礼待人的和谐精神:“仁”是儒家道德思想的核心,是最高的道德原则
5、诚实守信的基本要求
6、见利思义、以义取利的价值取向
二、国外职业道德的历史发展及主要内容
(一)国外职业道德历史发展
(二)西方发达国家职业道德精华
1、社会责任之上
2、敬业
3、诚信
4、创新
(三)当代西方发达国家职业道德建设的主要做法与经验
1、加强道德立法工作
2、注重信用档案体系的建立
3、严格的岗前和岗位培训 第四节 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及其特点
一、社会主义职业道德性质和基本要求
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确立了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为主要规范和主要内容,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基本行为准则
二、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特征
1、继承性与创造性的统一
2、阶级性和人民性相统一
3、先进性和广泛性相统一
第二章 职业道德建设的基本原则
第一节 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一)用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领职业道德建设
1、引领职业道德建设的目标方向
2、确立职业道德建设的共同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3、保持职业道德建设的时代特点: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4、体现了对职业道德建设的原则指导:社会主义荣辱观“八荣八耻”
(二)职业道德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培育员工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二、职业道德的“五个要求”
1、爱岗敬业:是从业人员对待职业的一种态度
2、诚实守信:是为人处事的重要品质,是一项根本的职业道德
3、办事公道:指从业人员在办事时公正、客观、不徇私情,按照同一标准和同一原则处理问题
4、服务群众:为满足群众需要,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为群众排忧解难
5、奉献社会:不以获得报酬为最终目的,自愿为他人、为社会付出劳动的行为
三、社会公德与职业道德
社会公德:全体公民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职业道德:所有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涵盖了从业人员与服务对象、职务与职工、职业与职业之间等关系
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的区别与联系:
1、它们适用的范围不同
2、它们反映的利益不同
3、它们存在着相通性:如文明礼貌、勤俭节约、爱国为民、崇尚科学 第二节 坚持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原则
一、集体主义的内涵
集体主义:指一起从集体出发,把集体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上,在二者发生冲突时,坚持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
(一)坚持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统一
(二)坚持维护集体利益的原则
(三)集体利益要通过个人利益的满足来实现
二、集体主义的要求
(一)正确处理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
(二)正确处理“小集体”与“大集体”的关系
(三)反对形形色色的错误思想
1、极端个人主义:以个人为中心,一自我为中心的处世哲学。
2、享乐主义:是一种庸俗腐朽的价值观,它认为人生的目的和意义在于追求物质享受和感官快乐。
3、拜金主义:以金钱为中心,以获取金钱为人生最终目的。
第三节 职业活动内在的道德准则:忠诚、审慎、勤勉一、三个准则的描述
1、忠诚:指从业人员忠实于服务对象并对自己的委托人认真担负职责、以寻求实现职责的最优效果的强烈态度和意向。
2、审慎:指选择最佳的手段以实现职责最优的结果,并努力规避风险,3、勤勉:要求从业人员在规定的时间范围内,非常投入,集中精力做好事情,不能分心,不能偷懒,不能三心二意。
二、面对应用环境和条件的具体分析
1、关于“忠诚”:存在着职责、对最高经营责任人和企业“忠诚”的问题。怎么体现忠诚?忠诚是听话,还是把活干好?还是既听话又把活干好?
正确做法:一个人的忠诚应该是中处于他的职责,通过圆满完成自己的职责,来体现对最高经营责任人和企业(委托人)的忠诚。
2、关于监督、举报、“打小报告”:发现其他员工又不道德的行为,比如偷窃、撒谎等,该如何做?(举报,维护了企业整体利益,但影响同伴的关系)
正确做法:说服并敦促当事人主动找管理者坦白
3、关于审慎:审慎会引起过于保守或优柔寡断吗?如何评判决策者的魄力或鲁莽?
4、关于勤勉:加班是勤勉吗?如何看待加班?
三、其他素养
职业荣誉感、契约精神、克服主观性、民主精神等
第三章 职业化与职业道德
第一节 职业化的特点与职业精神
一、职业化的特点
职业化:也称“专业化”,是一种自律性的工作态度。就是按照职业道德要求的工作状态的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用合适的方式,说合适的话,做合适的事,并圆满完成自己所承担的工作职责。
三层内容:
1、核心层是“职业化素养”
2、中间层是“职业化技能”
3、外在层是“职业化行为规范”
二、职业化与新型劳动观
职业化是新型劳动观的核心内容,职业化对新型劳动观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从业人员不仅需要理解职业对个人生活的价值,还要了解职业竞争的重点,达到标准化和专业化。
三、现代职业观与职业精神
现代职业观念的基本价值尺度:尊重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并愿意付出。
职业精神:一方面指职业态度和职业道德(如崇尚敬业、责任、团队、创新、学习等),另一方面表现为对自己的严格要求,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以职业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第二节 职业化的内涵与职业道德素养
一、德才兼备
二、职业道德准则
美国9条职业道德准则:诚实、正直、守信、忠诚、公平、关系他人、尊重他人、追求卓越、承担责任
三、自主与协作
独立工作能力和团队精神。克服团队中的小团体主义。
四、职业化与人力资源伦理
职业化对于从业人员的规范化管理,具有重要的制度化价值,对人力资源伦理的提升有促进作用。
第三节 职业化管理
一、职业化管理的目的与意义
1、职业化管理在文化上的体现是重视标准化和规范化。
2、职业化管理还包含着方法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即从业人员业务活动的规范化。
3、职业化管理的意义主要在于提高。从业人员的职业化、职业化管理和企业有职业化的文化是三位一体。
二、建立职业化标准
1、职业文化是一个复合的系统。
2、战略管理和决策管理是一个宏观性的制度。
3、科学的生产流程和产品开发流程,以及质量管理标准体系。
4、职业化的标准要求建立评价体系和纠错系统。
三、职业道德建设与职业化的促进 重视职业道德与科学管理的统一
第四章 职业技能与职业道德
第一节 职业技能的内涵、特点与作用
一、职业技能的内涵:指从业人员从事职业劳动和完成岗位工作应具有的业务素质,包括职业知识、职业技术和职业能力。
1、职业知识:包含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其他知识
2、职业技术:驾驭本职业或岗位的科学技术
3、职业能力: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如学习能力、组织能力、交往与合作能力、专业能力、自主性和承受能力等。
三、职业技能的特点
1、时代性
2、专业性
3、层次性
4、综合性
四、职业技能的作用
(一)职业技能保障和促进企业的发展
1、职业技能是企业开展生产经营活动的前提和保证
2、职业技能关系到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二)职业技能是人们谋生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和重要保障
1、职业技能是就业的保障
2、职业技能有助于增强竞争力
3、职业技能是履行职业责任、实现自身价值的手段
第二节 职业技能有效发挥需要职业道德保障
一、职业道德对职业技能具有统领作用:
在德行和才能的关系上,德行居主导地位
二、职业道德对职业技能的发挥具有支撑作用:
能力较低的人可能比能力强的人更出色,因为有职业道德的支撑,在工作责任心、工作态度、意志品质等方面有区别。
三、职业道德对职业技能的提高有促进作用
1、良好的职业道德能够增强个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良好的职业道德能够为从业人员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
第三节 提高职业道德以提升职业技能
思考:如何提升职业技能呢?一要脚踏实地,二要用于进取,三要永无止境
一、脚踏实地
(一)在工作中学习
(二)端正态度
二、勇于进取
(一)树立远大的奋斗目标
(二)自信坚定,持之以恒
(三)勇于创新
三、与时俱进
(一)立足时代,充分认识职业技能加快发展更新的特点
(二)立足国际,充分认识我国总体的职业技能水平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
(三)立足未来,践行终身学习的理念
第五章 职业道德修养
第一节 职业道德修养的重要性
一、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有利于职业生涯的拓展
(一)就业方式的转变对员工的职业道德修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就业制度“双向选择、自主择业”
(二)职业道德修养可以为一个人的成功提供社会资源
(三)职业道德修养是个人职业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能帮助从业者度过难关,走向辉煌
二、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有利于职业境界的提高
三、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有利于个人成长成才
(一)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是从业人员“社会化”的需要
(二)加强职业道德是从业者自我实现的重要保证
第二节 职业道德修养的途径和方法
一、加强职业道德修养要端正职业态度
(一)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是培养一种职业态度
(二)文明礼让是做人的起码要求,也是个人道德修养境界和社会道德风貌的表现
主要变现在仪容端庄、待人和气、举止文明、谦恭礼让等方面。
二、加强职业道德修养要强化职业情感
(一)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应强化职业情感,注重从我国优秀传统道德中汲取营养
推崇仁爱原则,恪守诚信,讲求慎独、内省,应当先义后利、见利思义,反对重利轻义和见利忘义。
(二)强化职业道德情感有赖于从业人员对道德行为的直接体验——慎独、积善成德
三、加强职业道德修养要注重历练职业意志
(一)市场经济环境下的职业道德应该讲法治、讲诚信、讲效率、讲公平
(二)市场经济环境下的职业道德内含着为人民服务的道德要求
正确处理好竞争和协作、自主和监督、效率和公平、先富和后富、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一系列关系,树立正确的义利观及文明经营的观念,强化责任意识,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意识。
第六章 敬业
第一节 人在职场——敬业的重要性
一、敬业是从业人员在职场立足的基础:干一行、爱一行、才能钻一行、专一行
二、敬业是从业人员事业成功的保证
(一)强烈的敬业精神是从业人员做好工作的前提
(二)敬业是人生的关键,是人生制胜的法宝
(三)敬业意味着工作和生活的乐趣
三、敬业是企业发展壮大的根本
(一)敬业促进企业效益提高
(二)敬业提升企业生产力水平
(三)敬业提高员工的工作绩效
第二节 把握精髓——敬业的内涵
一、敬业的含义:敬业就是尊重、尊崇自己的职业和岗位,以恭敬和负责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做到工作专心,严肃认真,精益求精,尽职尽责,要有强烈的职业责任感和职业义务感。
1、恪尽职守
2、勤奋努力
3、享受工作
4、精益求精
二、敬业的特征
1、主动
2、务实
3、持久 第三节 践行规范——敬业的要求
一、强化职业责任
(一)了解职业责任:在其位必谋其政
(二)强化责任意识:责任重于泰山
二、坚守工作岗位
(一)遵守规定:无规矩不成方圆
(二)履行职责
(三)临危不惧
三、提高职业技能
(一)要勇于实践
(二)要开拓创新
第七章 诚信
第一节 人在职场——诚信的重要性
一、诚信关系着企业的兴衰
(一)诚信是企业形成持久竞争力的无形资产
1、企业的生产和经营要真实反映消费者的需要
2、企业的产品必须货真价实
3、企业要认真履行各种承诺和契约
(二)诚信是企业树立良好形象的需要
(三)诚信是企业组织绩效的保证
二、诚信是个人职业生涯的生存力和发展力
(一)遵守诚信之规是人的社会化的必需
(二)遵守诚信之规是人们谋得职业的必需
(三)遵守诚信之规是人们职业发展的必需
第二节 把握精髓——诚信的内涵
一、诚信的含义:诚信就是真实无欺,遵守约定和践行承诺的行为。
本质内涵:真实、守诺、信任,即尊重实情、有约必履、有诺必践、言行一致、赢得信任。
二、诚信的特征
(一)通识性
(二)智慧性
(三)止损性
(四)资质性
第三节 践行规范——诚信的要求
一、尊重事实
(一)坚持正确原则,不为个人利害关系左右
(二)澄清事实,主持公道
(三)主动担当,不自保推责
二、真诚不欺
(一)诚实劳动,不弄虚作假
(二)踏实肯干,不搭便车
(三)以诚相待,不欺上瞒下
三、讲求信用
(一)择业信用
(二)岗位责任信用
(三)离职信用
四、信誉至上
(一)理智信任
(二)积淀个人信誉
(三)维护职业集体的荣誉
第八章 公道
第一节 人在职场——公道的重要性
一、公道是企业发展的重要保证
(一)公道是企业构建和谐外环境的保证
(二)公道是企业构建和谐内环境的保证
二、公道是员工和谐相处,实现团队目标的保证
(一)公道正派是从业人员建立合作关系的重要品质
(二)公道正派是外资企业用人的重要标准
三、公道是确定员工薪酬的一项指标
四、公道与否影响到员工职业发展的前景
第二节 把握精髓——公道的内涵
一、公道的含义:一般而言,公道、公正、正义、公平是同一概念,是指给予行为对象其应得而不给其不应得的行为和品德。
公道既可以形容制度、行为,也可以形容员工的品德。
(一)公道的制度:公道是制度的灵魂
(二)公道的行为:公道的品德在公道的行为中才能逐渐养成(三)公道的品德:是公道的最高表现
二、公道的特征
(一)公道标准的时代性
(二)公道观念的多元性:如公平对待顾客、不分贫富,一视同仁
(三)公道意识的社会性
第三节 践行规范——公道的要求
一、平等待人
(一)树立市场面前顾客平等的观念
(二)树立按贡献取酬的平等观念
(三)树立按德才谋取职位的平等观念
二、公私分明
(一)要有法律意识
(二)要有慎微意识
(三)要有大局意识
三、坚持原则:就是为人处事以企业的规章制度为准则,不能以个人好恶、人情世故为标准。
(一)坚持原则,立场要坚定
(二)坚持原则,方法要灵活
(三)坚持原则,要以德服人
四、追求真理
(一)追求真理,要加强学习
(二)追求真理,要敢于牺牲
(三)追求真理,不盲目从众
(四)坚持真理,不盲目唯上
第九章 纪律
第一节 人在职场——纪律的重要性
一、职业纪律影响到企业的形象:制定和执行纪律是树立企业形象的现实需要;职业纪律折射着员工的劳
动态度和敬业精神。
二、职业纪律关系到企业的成败:遵守纪律能提供工作效率
三、遵守职业纪律是企业选择员工的重要标准:作为企业的一名员工,对自己负责,要严格遵守公司的一切规章制度和纪律。
四、遵守职业纪律关系到员工个人事业成功与发展:
1、严守职业纪律,是职业成功与发展的基础。
2、严守职业纪律,是正确职业发展观的反映。
3、严守职业纪律,有助于提高人们的工作能力。
第二节 把握精髓——纪律的内涵
一、纪律的含义:一般来说,职业纪律是指在特定的职业活动范围内,从事某种职业的人们所必须共同接受、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
1、从类别看,职业纪律包括有政府令、条例、制度、规定、公约、守则、管理办法、规程等;
2、从层面看,宏观上有法律、法规,中观上有行业的规定、规范,微观上有企业制度、规定、守则、要求、操作规程等
3、从领域看,职业纪律包括劳动纪律、财经纪律、保密纪律等。
二、纪律的特征
(一)社会性
(二)强制性
(三)普遍适用性
(四)变动性
第三节 践行规范——纪律的要求
遵守和践行职业纪律包括:学习岗位规则、执行操作规程、遵守行业规范、严守法律规范。
一、学习岗位规则
岗位规则定义:是针对岗位设置的规章、规定和管理办法,是从业人员开展岗位活动时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
(一)原原本本学习岗位规则
(二)完整、准确、细致把握岗位规则
(三)反复研读岗位规则
二、执行操作规程
操作规程:是经过科学设计和实践检验必须遵守的工作流程和程序,它集中了许多从业人员的实践经验,是长期从业活动和从业实践的精华,是必须坚持的工作步骤和技术要领。
(一)牢记操作规程
(二)演练操作规程
(三)坚持操作规程:贵在持之以恒。不能放松要求,简化程序,否则会导致事故和失误。
三、遵守行业规范
行业规范定义:是从事某一行业和从业人员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如作为医生,其行业的基本规范是救死扶伤、实行人道主义。
四、严守法律规范:只是职业道德的要求,也是从业人员遵守职业纪律的内在规定。
第十章 节约
第一节 人在职场——节约的重要性
一、节约是企业兴盛的重要保证
(一)节约是企业制度重要内容
(二)节约是企业增强成本意识
(三)节约是企业重视产品质量
(四)节约促使企业创新技术
(五)节约增强企业竞争力
二、节约是从业人员立足企业的品质:节约意味着机会,如随手关灯、关电脑之类
三、节约是从业人员事业成功的法宝
1、节约使员工珍惜时间资源,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工作当中。
2、节约使员工珍惜物质资源,做到“节用有度”,仔细考虑和安排每一分钱的用处。
3、节约使员工产生创新的动机。
第二节 把握精髓——节约的内涵
一、节约的含义:一般说来,职业活动中的节约,是指从业人员爱惜和节制、节约使用企业财物及社会资
源的行为。反映了一种对他人、公共财富如何使用的态度和行为。当用则用,该省则省。
二、节约的特征
(一)时代表征性:节约意味着对资源合理运用,并将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纳入节约的内容中。
(二)社会规定性:
1、国家、企业将节约纳入制度规范
2、节约资源是对全民的道德要求
(三)价值差异性:价值差异性影响着人们节约的践行行为。应树立正确的节约价值观。
第三节 践行规范——节约的要求
一、爱护公物:指的是从业人员对于企业、公司的资金、机器、设备和公共物品等,要做到爱惜、合理和保护性地使用,保证并尽量延长其使用期限,不因人为的原因而致其遭受损失。
(一)强化爱护公物意识
(二)对公物要爱护使用
(三)不占用公物
二、节约资源
资源:指维持人类生存的一切资料的总称,包括物质资源、时间资源和人力资源等。
节约资源:指通过技术进步、科学管理和经济结构合理化等途径,合理而有节制地利用、消费物质资料。
(一)具备节约资源意识
(二)明确节约资源责任
(三)创新节约资源方法
三、艰苦奋斗 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我们坚忍不拔、战胜困难的精神。
(一)正确理解艰苦奋斗:是一种工作精神,不怕困难、勇于进取
(二)树立不怕困难的精神
(三)永远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第十一章 合作
第一节 人在职场——合作的重要性
一、合作是企业生产经营顺利实施的内在要求
(一)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员工合作:“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二)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需要企业间的密切合作
(三)经济一体化的进程需要广泛的跨国、跨地区的密切合作
二、合作是从业人员汲取智慧和力量的重要手段
(一)合作有助于个人职业理想的实现:
1、可以优势互补
2、可以取得成绩
3、有助于成就事业
(二)合作是员工相互学习,提高工作能力
(三)合作是员工相互信任,实现互利双赢
三、合作是打造优秀团队的有效途径:1+1>2的团队
(一)团队合作确保个人价值与整体价值的统一
(二)团队合作确保成员能力的发挥与整体效能的最大化
一个优秀团队应该具备的合作品质:
1、成员对团队有强烈的归属感
2、团队具有强大的凝聚力
第二节 把握精髓——合作的内涵
一、合作的含义:指个人与个人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就社会生活得某一内容、范围、目的或对象,为达到共同的目的,通过某些具体方式,彼此相互配合、协调发展的联合行为或过程。
职业合作:是一种重要的伦理规范,是在职业生活中培育和发扬人的合群、协调、尽责、全局观念的过程。分为3种方式:群体间、群体与个人、个人与个人
二、合作的特征
(一)社会性
(二)互利性
(三)平等性
从业人员应当树立合作意识,应该做到:
1、端正态度,树立大局意识
2、善于沟通,提高合作能力
3、律己宽人,融入团队之中 第三节 践行规范——合作的要求
一、求同存异:指承认事物存在矛盾和差别,在诸多因素的相互依存种,发现矛盾、化解矛盾,从而达成共识、团结合作的一种手段。
(一)换位思考,理解他人
(二)胸怀宽广,学会宽容
(三)和谐相处,密切配合
二、互相协作
(一)帮助他人就是帮助自己
(二)竭尽全力帮助他人
三、公平竞争
(一)在竞争中团结合作
(二)在合作中争先创优
第十二章 奉献
第一节 人在职场——奉献的重要性
一、奉献是企业健康发展的保障
(一)奉献是企业发展的道德要求
(二)奉献提升企业的道德境界
二、奉献是从业人员履行职业责任的必由之路
三、奉献有助于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四、奉献是从业人员实现职业理想的途径
(一)具有奉献精神,能把职业当事业来做
人的职业理想分三个层次:
1、作为谋生手段的职业
2、作为实现个人专长和才智的职业
3、作为服务社会和造福人类的职业
(二)具备奉献精神,对工作积极主动,总会有成才的机遇
(三)具有奉献精神,能使个人价值融入集体价值之中
第二节 把握精髓——奉献的内涵
一、奉献的含义:指舍弃个人或本集团的利益,去谋求他人或更多集团、国家、社会利益的自愿行为和精神境界。
对从业人员而言,奉献是在职业活动中,不以追求报酬为最终目的而付出劳动、付出时间,以创造成果的思想和行为。
二、奉献的特征
(一)非功利性:不以追求功利为唯一目标
(二)普遍性:奉献是对全体从业人员的要求
(三)可为性:奉献不仅人人应当去做,而且人人可以做到
第三节 践行规范——奉献的要求
一、尽职尽责:就是根据所处岗位的性质和要求,从业人员要全力做好本职工作,努力担负应有的责任,精益求精,圆满完成工作任务。
(一)要明确岗位职责:责任重于泰山
(二)要培养职业情感:“干一行,爱一行”
(三)要全力以赴地工作:“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1、全力以赴意味着在工作中竭尽才智和能力
2、全力以赴意味着在工作上精益求精
3、全力以赴意味着从小事做起,注重工作细节
二、尊重集体
尊重集体:就是坚持整体利益至上的道德原则,胸怀全局、大公无私、以整体利益为重。
(一)以企业利益为重
(二)正确对待个人利益:“大河有水小河满,大河无水小河干”
(三)要树立职业理想:有伟大成就的人,向来善于自我管理
三、为人民服务
(一)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意识
(二)培养为人民服务的荣誉感
(三)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
第二篇:人力资源的概述
人力资源的概述 人力资源(Human Resources,简称HR)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中,处于劳动年龄、未到劳动年龄和超过劳动年龄但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之和。或者表述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总人口中减去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口之后的人口。人力资源也指一定时期内组织中的人所拥有的能够被企业所用,且对价值创造起贡献作用的教育、能力、技能、经验、体力等的总称。
公共部门的概述
公共部门(PUBLIC SECTOR)是指在社会生活中相对于私营部门(private sector)而存在的,旨在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以谋求公共利益和普遍福利的一套组织体系.
第三篇: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概述
工作概述
经济全球化、技术进步与消费者地位的提升使得服务行业的外部环境变化越来越快,不确定性成为主要特征;如何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公司员工的能效是众多企业家关注的焦点?
其实,人力资源管理是个系统,基础模块有公司人力资源规划、招聘与配置、培训与开发、绩效管理、薪酬管理、劳动关系管理六大模块,附加模块有岗位分析、人才测评、职业生涯规划、企业文化建设;在内地企业运用最多的是招聘、培训、绩效;人力资源从业人员由于资历与能力的限制,操作方式各有千秋;现将各模块的情况做如下说明:
一、人力资源规划:主要是通过合理的分析和预测组织所处额动态环境系统,以及自身的优势与不足,实现在恰当的时间、恰当的岗位获得恰当人选的一个动态过程;人力资源规划的内容主要是公司人员总量的需求预测、供给预测以及综合平衡,实务操作中主要是组织结构设计、公司人员定编定岗计划、晋升规划、培训规划、薪酬规划;这些实质性工作在公司运作中一般都做不细,原因是这些工作的从业人员自身素质有一定的局限性,更重要的是公司的高管被日常事务缠身,分身乏术;做好公司的长期、中期、人力资源规划有如下好处:1.有利于公司战略目标的制定;比如公司做战略目标和发展规划时,首要考虑的问题就是公司拥有的以及可挖掘的潜在资源,特别是人力资源;如果公司高管能全面深入了解公司内部人力资源的配置情况,在最终决策时一定能有所帮助;2.在一定程度上能满足公司发展对人力资源的需求;在服务行业日趋竞争的环境中,产品的更新速度不断加快,我们要想方设法降低运营成本、实行差异化战略来适应竞争的需要,提高竞争力;如岗位调动、晋升、离职等内部因素也会影响公司人员的数量与结构;一般而言,公司人力资源规划的定稿时间截止在年初,并根据环境的变化适时调整;所以鉴于内外环境的变化,综合平衡供需缺口,要提前做好公司的人力资源规划。
二、招聘与配置:这是人事部额日常工作,也是最令老总头痛的工作,需要人的时候招不来人,导致用人部门工作滞后;发生这样的情况原因如下:1.在前期没做好人力资源规划,对人员的数量、结构没做到合理的预测,对供需没做好综合平衡;用人部门出现岗位空缺时向人事部提出招聘需求,具体要求不详细,越快越好,于是就出现了人事部整天为招聘而奔波,效果则不太理想;2.招聘渠道未及时拓宽,目前的招聘渠道除了网络招聘、人才市场招聘以外,还有一个渠道是大家众所周知的,内部竞聘;有些员工具备岗位空缺的素质,但是公司没有横向发展的机制,导致部门人才被埋没或离职;建立合理的竞聘机制对公司的发展、员工的发展是百利而无一害;3.面试的标准不具体:不专业的面试人员会把重点放在是否有从业经历、是否能胜任工作这些层面;对于一个岗位来说,从业人员必备的知识、技能、能力、动力才是胜任岗位空缺的才能;4.面试的问题设计不合理,如直接让应聘者陈述自己的能力、特点、个性等问题,因为应聘者的回答对于面试者来说在短期内很难考证,如果让应聘者举一些成功的案例来证明自己的答案,效果就会明显不同,应聘者如果含糊其词或前后矛盾,那么应聘者的回答则会大打折扣;就像苏总您问的,“你有什么成功的案例,讲一下过程”,只要没有这样的推行经历,应聘者一定会含糊其辞,说的前言不搭后语;5.面试官的偏见:因为每一个面试人员的偏爱和过去的经历常常对面试有很大的影响,其实这些在一定程度上都会影响正常的判断,如第一印象、对比效应、以偏代全、录用压力都属于偏见的范围;6.结构化面试的缺失:招聘管理人员,其面试问题的选择应该与普通员工有所区别,要根据岗位的特殊性进行面试问题的设计,重点突出“背景、任务、行动、结果”,在应聘者简历上无法考察到的信息就会客观的表现出来;7.薪资过低:新增岗位、特殊岗位的薪资标准应根据行业、地区、从业人员的经历综合平衡,然后确定薪资水平,否则公司于所缺人才擦肩而过,岂不悲哀?岗位分析、人才测评虽是独立模块,也属于招聘与配置的范畴;随着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在公司的应用而逐步应用;所以我个人认为只要解决上述问题,招聘效果就能很快提升;
三、培训与开发:企业最常见的方式就是找一家培训公司对基层、中层员工进行培训、高管的培训是外部参观为主,培训结束后却感觉效果不理想,没去找原因在哪里?这是因为前期没做好培训需求的调查分析,且培训公司培训的内容与员工的工作理念、内容存在差距,没做好培训效果的分析与调查,盲目性太大,培训费无节制;所以钱花出去了,出发点都不正确,效果不明显的原因所在;公司在开班前会、周例会、月度经营分析会、甚至总结会也是一个比较好的培训方式,也是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层面,不知公司的高层领导有什么体会?做培训规划首先要根据岗位、任职人员的素质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弥补员工的不足之处,这才是培训的宗旨;任何一笔培训费的支出,其实都是公司的纯利润在减少,所以培训费要管控,要用在要害之处;参与培训的员工在培训之后要写出个人感受、获得什么养的启发、如何在工作上应用,管理人员据此才可以整整写出培训效果分析,取长补短,提高培训的实用性;如团队的凝聚力、企业文化并不是通过培训就能在短期内培养出来的,而是在工作中不断提炼、互相支持才能逐步显示出来的;人员的开发,主要是管理人员、核心骨干人员的培养问题;首先公司内部要建立一套自己的内部培养机制、晋升机制,让员工有奔头,内心里明白以后自己的发展方向,以便员工自我激励;一套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是每个公司的焦点,这要根据公司的不同发展阶段、公司的战略方向拟定,以达到公司利益的最大化;
四、绩效与薪酬:绩效管理是个世界难题,很多老总害怕做绩效,因为做绩效考核负面影响太大;众所周知,绩效考核是把双刃剑,用好了可以倍增业绩,用不好会严重打击员工的积极性,导致不同层次的员工抱怨;有个问题要清楚,考核要为管理而考核,不能为奖罚而考核;考核的内容要与员工的工作紧密挂钩,这是考核的关键点;不同的岗位考核的内容不应该相同,相同的岗位工作内容不同考核的重点也不该相同;考核的指标应以量化为主,不能量化或难以量化的指标要慎重考核或者不考核;另外考核的流程要明确,即设定考核指标---绩效考核----沟通反馈---申诉----考核结果的运用;在考核的过程中,沟通反馈至关重要,沟通不畅或没有沟通的危害是巨大的,能导致员工的抱怨增大,直至离职;沟通反馈(含申诉)的目的是对考核周期内的工作总结,用来提升下一个考核周期的工作质量;例如我在安奇华联推行的 KPI考核时,采购部对“替换率”存在异议;原因在于采购部对引进单品尤为重视,忽略了滞销商品的淘汰,无疑增加了无效库存,降低了资金使用率;鉴于这些原因,我与采购总监沟通后达成一致意见:淘汰的单品数低于单品引进数量时,替换数量以淘汰的单品数计算;淘汰的单品数高于单品引进数量时,替换数量以单品引进数量计算;
薪酬,顾名思义,即薪水及酬劳,它包括物质方面和非物质方面的含义;物质方面就是我们常说的工资,有固定工资、基本工资+绩效工资、基本工资+提成、纯提成四个方式组成,企业不同的发展阶段运用的方式也不相同,如固定工资对
从业人员来说是个高保障,但对于一部分优秀员工却缺乏激励性,体现不出来多劳多得的层面,时间一长惰性增加优秀员工也变得普通了;零售行业、服务行业常用的是基本工资+绩效工资、基本工资+提成两种;总的来说,企业不同的发展阶段运用的薪酬战略差异化很大,主要体现在地区间、行业间的工资水平的高低;非物质方面主要是福利方面,基层员工主要表现在短期的福利,如各种保险、荣誉、外出参观旅游、补贴等;管理人员的福利主要表现形式为红利、补贴、股份及相关保险,主要为双方建立长期合作为目的,包括现在常用的年薪制、相关利润分享、员工持股都是为了建立更好的合作关系,使员工与公司成为利益共同体,共同承担风险并分享利润,也就是说增强了员工的风险意识,把市场竞争的压力、利益机制的驱动力、主人翁的责任感融合在每个员工身上,从而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公司的凝聚力,从而大幅提高公司的整体绩效;只要公司能提供平台,我自信能把绩效薪酬管理工作做好!
五、劳动关系管理:在商丘地区,乃至河南省90%以上的民营企业,对劳动关系的意识都比较淡薄,劳资纠纷出现的基率较低;如保洁、保安等劳务派遣的岗位,以口头协议为主。况且内地企业的规模限制,一般都是自行拟定的用工合同或协议,甚至不签任何协议;自2008年新劳动法执行以后,企业的用工风险逐步增大,劳资纠纷也是越来越多;根据公司的情况,即使不能签正式的劳动合同,也要签相关协议,尽量降低公司的用工风险;如果公司出资的技能培训,即使不签培训协议,也要保留相关记录;如此一来,谈何共同发展,谈何利益共同体?我个人认为但凡公司录用的员工,还是签劳动合同或相关协议更为稳妥一些;
六、职业生涯规划:一名员工进入工作岗位,不可能一直做这项工作;在公司出现岗位空缺时要根据其知识、技能、特长、兴趣爱好给予调整岗位,一方面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另一方面适时填补了岗位空缺;当然这与公司的人才培养机制、晋升机制密不可分;在人才竞争激烈的今天,如何吸引、留住优秀的人才是一个大问题;员工的职业生涯不能在公司实现,那么他就有可能离开公司去寻找另外的发展空间,对公司、对个人都比较遗憾;所以对于员工,以后能做什么、怎样做、做到什么职位是职业生涯规划中的重中之重;作为公司,有义务让员工发挥出最大的工作能力,并且为每一个员工提供一个不断成长、挖掘个人潜力以及建立职业成功的机会;满足了公司需要,满足了个人需要,也就实现了“双赢”的局面;
七、企业文化建设:公司的企业文化是公司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的沉淀、提炼然后逐步显现的一种独有的行为规范,它既是公司的灵魂,也是贯穿公司经营管理的纽带;现在公司做行为文化、制度文化、执行力文化、流程文化的较多,方式以会议、员工手册、联谊会、晨操、游行、相关统一规范的方式贯彻执行!打个比喻,员工如果是珍珠,那么公司就是连贯珍珠的红线,只有连在一起,才是最佳组合;
以上观点是我这几年工作的概述,人事管理工作是我的强项,当然这与以前的同事的帮助是分不开的,我感谢他们,感谢培养过我的公司!如能进入贵公司,我会尽最大的努力发挥专长,与贵公司一起发展!
第四篇:职业道德内容
1、道德的概念
道德,就是一定社会、一定阶级向人们提出的处理人和人之间、个人和社会、个人与自然之间各种关系的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
2、道德与法律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
第一,从道德和法律的产生、发展来看,道德要比法律的产生早的多,而且最终将替代法律,成为唯一的行为规范。
第二,从依靠的力量来看,二者也不同。法律是由国家制定的,并由国家强制执行的。道德则不是由国家强制执行的。它是依靠社会舆论的褒贬、人们的良心、教育感化、典型示范等唤起人们的知耻心,培养人们的道德责任感和善恶判断能力来进行调控的。
第三,道德和法律作用的范围不同 联系: 首先,从道德和法律的作用来看,德治和法治,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
其次,从道德和法律的内容来看,二者有相互重叠的部分。再次,道德和法律有相互转换、相互作用的关系
3、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是治国的重要方略
我们所说的把德治和法治结合起来,是把社会主义德治和社会主义法治结合起来。江泽民同志最近一个时期以来,多次提出要把“法治”和“德治”紧密结合、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紧密结合,并把“以德治国”提到了治国方略的高度,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4、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道德
第一,父慈子孝,尊老爱幼 第二,立志勤学,持之以恒
第三,自强不息,勇于革新 第四,仁以待人,以礼敬人 第五,诚实守信,见利思义
第六,公众为国,反抗外族侵略。第七,修身为本,严于律己
5、职业道德的概念
所谓职业道德,它是指从事一定职业劳动的人们,在特定的工作和劳动中以其内心信念和特殊社会手段来维系的,以善恶进行评价的心理意识、行为原则和行为规范的总和,它是人们在从事职业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内在的非强制性的约束机制。
6、职业道德的特征
职业道德有三方面的特征:一是范围上的有限性。二是内容上的稳定性。三是形式上的多样性。
7、市场经济对职业道德的正、副面影响 正面影响
第一,市场经济是一种自主经济,它激励人们最大限度德发挥自主性,从而增强人们的自主性道德观念 第二,市场经济是一种竞争经济,它激励人们积极进取,从而增强了人们的竞争道德观念。
第三,市场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经济利益导向的经济,要求人们义利并重,从而增强了人们义利并重的道德观念。
第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极为重视科技的经济,它要求人们不断更新知识、学习科学技术,这就增强了人们学习创新的道德观念。负面影响
第一.市场经济的利益机制,容易诱发利己主义。
第二、市场经济的过分强调金钱价值,容易诱发拜金主义。
第三,市场经济的功利性原则,容易诱使人们淡漠精神价值,追求享乐主义。
8、公民道德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方针政策 指导思想:
1、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2、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3、重在建设、以人为本,在全民族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4、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5、在全社会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
6、努力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7、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方针原则:
1、坚持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
2、坚持继承优良传统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
3、坚持尊重个人合法权益与承担社会责任相统一。
4、坚持注重效率与维护社会公平相协调
5、坚持把先进性要求与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
6、坚持道德教育与社会管理相配合。
9、公民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
从我国历史和现实的国情出发,社会主意道德建设要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着力点。在公民道德建设中,应当把这些主要内容具体化、规范化,使之成为全体公民普遍认同和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五爱、三德)
10、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有关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德主要内容
1、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辅相成。
2、要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
3、深入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宣传教育,引导人们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4、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特别要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引导人们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5、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二、职业道德与企业地发展
11、企业文化的内涵
企业文化是民族和个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总合。它是一个企业的经营之道、企业精神、企业价值观、企业目标、企业作风、企业礼俗、员工科学文化素质、职业道德、企业环境、企业规章制度以及企业形象等的总合。
12、企业文化的主要内容
1、企业环境
2、企业规章制度
3、企业价值观
4、企业经营之道
5、企业目标
6、企业作风
7、企业礼俗
8、企业职工科学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
9、企业职工职业道德
10、企业形象
13、企业文化的价值和功能
企业文化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过程的始终,对于社会的进步、企业的发展和企业职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功能和价值。
1、自律功能
2、导向功能
3、整合功能
4、激励功能
14、职业道德与企业文化的关系
由于职工是企业的主体,因此企业文化必须以企业职工为中介,借助职工的各种生产、经营和服务行为来实现。
15、职业道德有利于协调员工同事间、员工与领导之间以及员工与企业之间的关系
1、职业道德是协调职工同事关系的法宝
2、职业道德有利于协调职工与领导之间的关系
3、职业道德有利于协调职工与企业之间的关系 16职业道德对提高企业竞争力的作用
1、职业道德有利于提高企业的产品和服务质量
2、职业道德可以降低产品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
3、职业道德可以促进企业技术进步
4、职业道德有利于企业摆脱困境,实现企业阶段性的发展目标
5、职业道德有利于企业树立良好形象,创造著名品牌
第五篇:职业道德概述
职业道德概述
职业道德,就是同人们的职业活动紧密联系的符合职业特点所要求的道德准则、道德情操与道德品质的总和,它既是对本职人员在职业活动中的行为标准和要求,同时又是职业对社会所负的道德责任与义务。
职业道德是指人们在职业生活中应遵循的基本道德,即一般社会道德在职业生活中的具体体现。是职业品德、职业纪律、专业胜任能力及职业责任等的总称,属于自律范围,它通过公约、守则等对职业生活中的某些方面加以规范。
职业道德既是本行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的行为规范,又是行业对社会所负的道德责任和义务。
中文名职业道德外文名 professional ethics 定义
职业道德(Professional ethics)
道德,指衡量行为正当的观念标准,是指一定社会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和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不同的对错标准是特定生产能力、生产关系和生活形态下自然形成的。一个社会一般有社会公认的道德规范。只涉及个人、个人之间、家庭等的私人关系的道德,称私德;涉及社会公共部分的道德,称为社会公德。
良好的职业修养是每一个优秀员工必备的素质,良好的职业道德是每一个员工都必须具备的基本品质,这两点是企业对员工最基本的规范和要求,同时也是每个员工担负起自己的工作责任必备的素质。那么,怎样才是具备了良好的职业修养和职业道德呢?
每个人平时都有习惯,但不一定是职业习惯,更不一定是符合要求的职业习惯。那么,哪些才是符合要求的职业习惯呢?
第一,早到公司。每天提前到公司可以在上班之前准备好完成工作必须的工作条件,调整好需要的工作状态,保证准时开始一天的工作,才叫不迟到。
第二,搞好清洁卫生。做好清洁卫生,可以保证一天整洁有序的工作环境,同时也利于保持良好的工作心情。
第三,工作计划。提前做好工作计划利于有条不紊的开展每天、每周等每一个周期的工作,自然也有利于保证工作的质和量。
第四,开会记录。及时记录必要的工作信息,有助于准确的记载各种有用的信息,帮助日常工作顺利开展。
第五,遵守工作纪律。工作纪律是为了保证正常工作秩序、维持必须工作环境而制定的,不仅有利于工作效率的提升,也有利于工作能力的提高。
第六,工作总结。及时总结每天、每周等阶段性工作中的得与失,可以及时调整自己的工作习惯,总结工作经验,不断完善工作技能。
第七,向上级汇报工作。及时的向上级请示汇报工作,不仅有利于工作任务的完成,也可以在上级的指示中学习到更多工作经验和技能,让自己得到提升。
职业习惯是一个职场人士根据工作需要,为了很好的完成工作任务主动或被动的在工作过程中养成的工作习惯,也是保证工作任务和工作质量必须具备的品质。良好的职业习惯,是出色的完成工作任务的必要前提,如果不具备良好的职业习惯就不能按照要求完成自己的工作。所以每一个人都需要一个良好的职业习惯。
主要内容
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素质修养。职业道德的涵义包括以下八个方面:
(1)职业道德是一种职业规范,受社会普遍的认可。(2)职业道德是长期以来自然形成的。
(3)职业道德没有确定形式,通常体现为观念、习惯、信念等。(4)职业道德依靠文化、内心信念和习惯,通过员工的自律实现。(5)职业道德大多没有实质的约束力和强制力。(6)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是对员工义务的要求。
(7)职业道德标准多元化,代表了不同企业可能具有不同的价值观。(8)职业道德承载着企业文化和凝聚力,影响深远。服务标准
1、对待工作
·我的工作,我的至爱(热爱本职工作)·无以规矩,不成方圆(遵守规章制度)·自洁自律,廉洁奉公(注重个人修养)·①不利用工作之便贪污受贿或谋取私利。
·②不索要小费,不暗示,不接受客人赠送物品。·③自觉抵制各种精神污染。·④不议论客人和同事的私事 ·⑤不带个人情绪上班
2、对待集体
·集体利益高于一切。(集体主义是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员工必须以集体主义为根本原则,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他人利益、班组利益、部门利益,和公司利益的相互关系。)
·组织纪律观,时刻在心间
·团结协作,友爱互助·爱护公共财产,做一名主人翁 对待客人
·全心全意为客人服务
·没有错的客人,只有不对的服务 ·来的都是上帝
·客人的投诉是对我们最大的支持 基本要求
概括而言,职业道德主要应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忠于职守,乐于奉献;实事求是,不弄虚作假;依法行事,严守秘密;公正透明,服务社会。
1.忠于职守,乐于奉献
尊职敬业,是从业人员应该具备的一种崇高精神,是做到求真务实、优质服务、勤奋奉献的前提和基础。从业人员,首先要安心工作、热爱工作、献身所从的行业,把自己远大的理想和追求落到工作实处,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非凡的贡献。从业人员有了尊职敬业的精神,就能在实际工作中积极进取,忘我工作,把好工作质量关。对工作认真负责和核实,把工作中所得出的成果,作为自己的天职和莫大的荣幸;同时认真进行分析工作的不足和积累经验。
敬业奉献是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的内在要求。随着市场经济市场的发展,对从业人员的职业观念、态度、技能、纪律和作风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职业作为认识和管理社会的基础性工作。可谓默默无闻、枯燥烦琐。没有名利可图,无私奉献的道德品质,只有“不唯上、不唯书、只为实”的求实精神,是很难出色地完成任务的。为此,我们要求广大从业人员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热爱工作,献身事业,树立崇高的职业荣誉感。要克服任务繁重、条件艰苦、生活清苦等困难,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甘于寂寞,乐于奉献。要适应新形势的变化,刻苦钻研。加强个人的道德修养,处理好个人、集体、国家三者关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把继承中华民族传统德与弘扬时代精神结合起来,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创新,淡泊名利、无私奉献。
2.实事求是,一票否决
实事求是,不公是思想路线和认识路线的问题,也是一个道德问题,而且是统计职业道德的核心。求,就是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是,有两层涵义,一是是真不是假,二是社会经济现象数量关系的必然联系即规律性。为此,我们必须办实事,求实效,坚决反对和制止工作上弄虚作假。这就需要有心底无私的职业良心和无私无畏的职业作风与职业态度。如果夹杂着个私心杂念,为了满足自己的私利或迎合某些人的私欲需要,弄虚作假、虚报浮夸就在所难免,也就会背离实事求是原则这一最本的职业道德。
职业道德尤其对为人师表的教育工作者非常重要。根据中组部、中宣部、教育部日前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我国将对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考核、岗位聘任(聘用)、职称评审、评优奖励的首要标准,建立健全青年教师师德考核档案,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
作为一个工作者,必须有对国家对人民高度的负责的精神,把实事求是作为履行责任和义务的最基本的道德要求,坚持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从业人员要特别注意调查研究,经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分析,按照事物本来面貌如实反映,有一说一,有二说二,有喜报喜,有忧报忧,不随波逐,不看眼行事。
3.依法行事,严守秘密
坚持依法行事和以德行事“两手抓”。一方面,要大力推进国家法治建设的有利时机,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各种违法乱纪的现象,依靠法律的强制力量消除腐败兹生的土壤。另一方面,要通过劝导和教育,启迪人们的良知,提高人们的道德自觉性,把职业道德渗透到工作的各个环节,融于工作的全过程,增强人们以德的意识,从根本上消除腐败现象。
严守秘密是统计职业道德必须的重要准则。保守国家、企业和个人的秘密。4.公正透明,服务社会
优质服务是职业道德所追求的最终目标,优质服务是职业生命力的延伸。[1] 特点
1、职业道德具有适用范围的有限性。
每种职业都担负着一种特定的职业责任和职业义务。由于各种职业的职业责任和义务不同,从而形成各自特定的职业道德的具体规范。
2、职业道德具有发展的历史继承性。
由于职业具有不断发展和世代延续的特征,不仅其技术世代延续,其管理员工的方法、与服务对象打交道的方法,也有一定历史继承性。如“有教无类”、“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从古至今始终是教师的职业道德。
3、职业道德表达形式多种多样
由于各种职业道德的要求都较为具体、细致,因此其表达形式多种多样。
4、职业道德兼有强烈的纪律性。
纪律也是一种行为规范,但它是介于法律和道德之间的一种特殊的规范。它既要求人们能自觉遵守,又带有一定的强制性。就前者而言,它具有道德色彩;就后者而言,又带有一定的法律的色彩。就是说,一方面遵守纪律是一种美德,另一方面,遵守纪律又带有强制性,具有法令的要求。例如,工人必须执行操作规程和安全规定;军人要有严明的纪律等等。因此,职业道德有时又以制度、章程、条例的形式表达,让从业人员认识到职业道德又具有纪律的规范性。
作用
职业道德是社会道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一方面具有社会道德的一般作用,另一方面它又具有自身的特殊作用,具体表现在:
1、调节职业交往中从业人员内部以及从业人员与服务对象间的关系。
职业道德的基本职能是调节职能。它一方面可以调节从业人员内部的关系,即运用职业道德规范约束职业内部人员的行为,促进职业内部人员的团结与合作。如职业道德规范要求各行各业的从业人员,都要团结、互助、爱岗、敬业、齐心协力地为发展本行业、本职业服务。另一方面,职业道德又可以调节从业人员和服务对象之间的关系。如职业道德规定了制造产品的工人要怎样对用户负责;营销人员怎样对顾客负责;医生怎样对病人负责;教师怎样对学生负责等等。
2、有助于维护和提高本行业的信誉。
一个行业、一个企业的信誉,也就是它们的形象、信用和声誉,是指企业及其产品与服务在社会公众中的信任程度,提高企业的信誉主要靠产品的质量和服务质量,而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水平高是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的有效保证。若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水平不高,很难生产出优质的产品和提供优质的服务
3、促进本行业的发展。
行业、企业的发展有赖于高的经济效益,而高的经济效益源于高的员工素质。员工素质主要包含知识、能力、责任心三个方面,其中责任心是最重要的。而职业道德水平高的从业人员其责任心是极强的,因此,职业道德能促进本行业的发展。
4、有助于提高全社会的道德水平。
职业道德是整个社会道德的主要内容。职业道德一方面涉及到每个从业者如何对待职业,如何对待工作,同时也是一个从业人员的生活态度、价值观念的表现;是一个人的道德意识,道德行为发展的成熟阶段,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另一方面,职业道德也是一个职业集体,甚至一个行业全体人员的行为表现,如果每个行业,每个职业集体都具备优良的道德,对整个社会道德水平的提高肯定会发挥重要作用。
特征
1、职业性。职业道德的内容与职业实践活动紧密相连,反映着特定职业活动对从业人员行为的道德要求。每一种职业道德都只能规范本行业从业人员的职业行为,在特定的职业范围内发挥作用。
2、实践性。职业行为过程,就是职业实践过程,只有在实践过程中,才能体现出职业道德的水准。职业道德的作用是调整职业关系,对从业人员职业活动的具体行为进行规范,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具体道德冲突。
3、继承性。在长期实践过程中形成的,会被作为经验和传统继承下来。即使在不同的社会经济发展阶段,同样一种职业因服务对象、服务手段、职业利益、职业责任和义务相对稳定,职业行为的道德要求的核心内容将被继承和发扬,从而形成了被不同社会发展阶段普遍认同的职业道德规范。
4、具有多样性。不同的行业和不同的职业,有不同的职业道德标准。历史渊源 产生和发展
职业道德是随着社会分工的发展,并出现相对固定的职业集团时产生的。人们的职业生活实践是职业道德产生的基础。在原始社会末期,由于生产和交换的发展,出现了农业、手工业、畜牧业等职业分工,职业道德开始萌芽。进入阶级社会以后,又出现了商业、政治、军事、教育、医疗等职业。在一定社会的经济关系基础上,这些特定的职业不但要求人们具备特定的知识和技能,而且要求人们具备特定的道德观念、情感和品质。各种职业集团,为了维护职业利益和信誉,适应社会的需要,从而在职业实践中,根据一般社会道德的基本要求,逐渐形成了职业道德规范。在古代文献中,早有关于职业道德规范的记载。例如,公元前 6世纪的中国古代兵书《孙子兵法·计》中,就有“将者,智、信、仁、勇、严也”的记载。智、信、仁、勇、严这五德被中国古代兵家称为将之德。明代兵部尚书于清端提出的封建官吏道德修养的六条标准,被称为“亲民官自省六戒”,其内容有“勤抚恤、慎刑法、绝贿赂、杜私派、严徵收、崇节俭”。中国古代的医生,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形成了优良的医德传统。“疾小不可云大,事易不可云难,贫富用心皆一,贵贱使药无别”,是医界长期流传的医德格言。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的《希波克拉底誓言》,是西方最早的医界职业道德文献。一定社会的职业道德是受该社会的分工状况和经济制度所决定和制约的。在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和封建等级制不仅限制了职业之间的交往,而且阻碍了职业道德的发展。只是在某些工业、商业的行会条规以及从事医疗、教育、政治、军事等业的著名人物的言行和著作中包含有职业道德的内容。在这一社会的行业中,也出现过具有高超技艺和高尚品德的人物,他们的职业道德行为和品质受到广大群众的称颂,并世代相袭,逐渐形成优良的职业道德传统。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社会分工的扩大,职业和行业也日益增多、复杂。各种职业集团,为了增强竞争能力,增值利润,纷纷提倡职业道德,以提高职业信誉。在许多国家和地区,还成立了职业协会,制定协会章程,规定职业宗旨和职业道德规范。从而促进了职业道德的普及和发展。在资本主义社会,不但先前已有的将德、官德、医德、师德等进一步丰富和完善,而且出现了许多以往社会中所没有的道德,如企业道德、商业道德、律师道德、科学道德、编辑道德、作家道德、画家道德、体育道德,等等。但是,由于资产阶级的利己主义和金钱至上的观念,使职业道德的作用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受到很大的局限。也由于资本主义社会的性质,决定了某些职业道德的虚伪性,需要时提倡它,不需要时就践踏它,并往往做表面文章,自我吹嘘。
社会主义的职业道德是适应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在共产主义道德原则的指导下,批判地继承了历史上优秀的职业道德传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由于社会主义的各行各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在职业内部的从业人员之间、不同职业之间以及职业集团与社会之间没有根本的利害冲突,因此,不同职业的人们可以形成共同的要求和道德理想,树立热爱本职工作的责任感和荣誉感。中国各行各业制定的职业公约,如商业和其他服务行业的“服务公约”、人民解放军的“军人誓词”、科技工作者的“科学道德规范”以及工厂企业的“职工条例”中的一些规定,都属于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内容,它们在职业生活中已经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职业道德与一般社会道德
任何社会的职业道德总要受到该社会占统治地位的一般社会道德的影响和制约,它们之间在一定意义上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资本主义社会的职业道德,尤其是资产阶级直接操纵和参与的那些职业的道德,受资产阶级利己主义道德原则的影响和制约最直接、最严重,它们是资产阶级一般道德原则的体现和具体补充。社会主义的职业道德则受共产主义道德原则的指导,同时又是共产主义道德原则和规范在各行各业的具体体现和补充。职业道德较之一般社会道德,具有以下特点:①职业道德是在历史上形成的、特定的职业环境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它常常形成世代相袭的职业传统和比较稳定的职业心理和习惯,因此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和连续性;②职业道德反映着特定的职业关系,具有特定职业的业务特征,因而它的作用范围仅仅局限于特定的职业活动中,只对从事特定职业的人们具有约束力;③职业道德通常以规章制度、工作守则、服务公约、劳动规程、行为须知等形式表现出来。在阶级社会中,一般社会道德总是一定阶级的道德。作为意识形态的特殊形式的职业道德,总是一定社会的经济关系的反映,并体现一定阶级的要求和愿望,为一定阶级的利益服务。这是因为阶级社会中的职业最终都与一定阶级的实践活动相联系,并受本阶级的道德原则所制约。不同阶级的人们必然会把本阶级的观点和情感带进自己的职业生活中,形成不同的职业观和职业道德。剥削阶级总是把一些职业看作是“高贵”的,把另一些职业看作是“卑贱”的。那些所谓高贵职业的职业道德,往往更直接体现剥削阶级的利益和剥削阶级道德原则的精神,而劳动人民从事的那些所谓卑贱职业的职业道德,往往具有反抗剥削阶级的要求,同剥削阶级的道德原则相对立。但由于不同职业与统治阶级联系的远近、疏密程度不同,因而不同的职业道德受统治阶级道德影响的程度也不一样。不过,即使是医疗、体育、科学研究等这些并非直接隶属于统治阶级的职业的职业道德,也因其从业人员的职业活动不能摆脱该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和统治阶级道德原则的制约和影响,所以也具有一定的阶级性。
诚信游戏
1、口是心非
两个同学为一组,一个同学提问,问的问题只有两个答案:是与否。另一个同学作答。答得时候,用动作,摇头或点头表示真实的答案,而嘴里说的,却是错误的答案。
教师总结:口是心非,真是一件很辛苦的事,精神要十分集中,要承受很大的心理压力,长期下去,可能会引发一系列的心理问题。为人坦荡,做人要心口如一。
2、“画出心灵最美的图画”——诚信绘画活动促进了孩子诚信意识培养,更是一种诚信氛围的营造,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创造了更好的校园环境。“做人要把诚写在脸上,把信记在心里”
3、诚信观念的形成:自律和他律
成熟表现:以诚信的道德信念自律,服从自己的道德信念,依靠自己的道德判断甄别是非,面临抉择取舍时忠实于自己的价值趋向。
不成熟表现:依赖他律,被环境左右,同流合污,把自己失信于人的行为归因于他人或社会的负面影响。
4、诚信——马斯洛需要理论:安全,归属感。“说谎后你会内疚吗?”
5、守信与失信相关的心理分析
心理:无知,从众,侥幸,反叛,投射
精神动力学分析:心理防御机制,如否认,合理化,投射等,过多使用会导致不能真实对待自己,他人。诚信缺失源于内在心理不平和,内外失调会加强焦虑感。
认知取向分析:决定安全感,信赖感以及诚信态度和行为的不是他人和事物,而是存在于个人认知层面的信念、价值观和规则。不合理观念:绝对化、以偏概全和糟糕之极。
行为取向分析:奖赏守信和严惩失信行为。
维持诚信的法则:
1、互惠法则:自我表露。
2、黄金法则:要像希望别人对待自己那样对待别人,而不是我对别人怎样,别人就必须对我怎样。悖论:“别人对我诚信,我才会对别人诚信。”“我对别人诚信,别人一定对我诚信。”因为他的反应不能达到你的预期而改变自己为人处世的基本原则,是你的损失而不是他的,相当于用他的错误在惩罚自己。
3、刺猬法则:真诚不等于全部袒露自己给别人,而是在相互尊敬的基础上适当袒露。信任也不是把自己完全托付给别人,依赖他人,盲从他人,而是在照顾好自己的前提下相互支持和帮助。
提升个人诚信度的方法:
1、承认限制,悦纳自我
2、适度的自我开放和表达
3、表里一致,不为自己设置防线
4、强化规则意识,重视诚信的价值。思考题:
1、在什么情况下你不能做到诚信?
2、诚信缺失的心理原因时什么?
3、初次与人会晤,你的态度中是信任多于戒备还是戒备多于信任?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