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运城市夏县中学高中语文《五人墓碑记》教案 苏教版必修3(五篇范文)

时间:2019-05-15 08:20: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山西省运城市夏县中学高中语文《五人墓碑记》教案 苏教版必修3》,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山西省运城市夏县中学高中语文《五人墓碑记》教案 苏教版必修3》。

第一篇:山西省运城市夏县中学高中语文《五人墓碑记》教案 苏教版必修3

五人墓碑记

【教学目标】

1.学习记叙、议论和抒情相结合的写法以及对比论述的方法。

2.了解本文跌宕多姿而又组织严密的特点。

3.认识五位义士“激昂大义,蹈死不顾”的斗争精神,理解作者关于生死价值的阐述。

【教学重点】

1.夹叙夹议,运用对比方式进行议论,同时兼用抒情的写法。

2.在熟读的基础上,掌握本文涉及到的实词及文言句式,进一步巩固词类活用,以增强语感,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教学难点】

1.本文叙述和议论之间的转承结合。

2.运用注释,系统了解有关历史背景,并由此领会五人牺牲的价值和意义。

【教学安排】三教时

【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一.导入:

鲁迅先生说过:“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辉,这就是中国的脊梁”。(《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今天我们学习的文章中的五位主人公就是这样为民请命的人,是舍身求法的人。

板书:五人墓碑记 张溥(pú)

二.作者介绍:

张溥,字天如,号西铭,江苏太仓人。明代著名文学家,社会活动家。自幼刻苦自励,勤奋好学,每次读书一定要先亲手抄一遍,抄后读过即焚去,然后再抄、再读、再焚,至七次始罢。崇祯四年进士,曾集郡中文士,结复社评议时政,为权贵所恶,后以党祸而死。著有《七录斋集》等。

三.听课文录音,注意读音和节奏

注意下面的读音

蓼li?o洲 阉yān(指太监,文中逆阉、大阉专指魏忠贤)旌jīng(表扬)湮yān(埋没)皦jiǎo皦(通“皎皎”,名声显赫的意思)• 敛赀zī(同“资”,钱财)缇骑tíjì(橘红色的士兵,这里专指明代锦衣卫)抶chì(笞打,鞭打)溷藩hùnfān(厕所)

傫lěi 曷hé(同“何”)逡巡qūnxún(欲进不进,迟疑不决的样子)缳huán(绳索,套索)暴pù(同“曝”,显露)谥shì(死后追封的称号)户牖yǒu(窗洞,这里指代家忠)詈lì(骂)• 冏ji?ng(光、明亮)四.学生再读一遍课文

五.说说从课文中读到了什么。

„„

提示:

1、五人是那些人?他们都是怎样的人?哪里人?

2、他们是因为什么而与阉党斗争的?

3、作者仅仅在写他们的斗争经历么?

4、作者写作的目的是什么?

5、作者用什么方法来赞扬五人的精神的?

„„

教师归纳:这是一篇墓碑记,这种文体通常记述死者的姓氏、籍贯、出身、经历等情况的,但这篇墓碑记却打破这种写法,他通过叙写苏州五位义士反抗阉党的经历,赞扬了五人仗义抗暴,不怕牺牲、至死不屈的英勇行为,肯定了他们斗争的重要意义,进而阐述了“匹夫之有重于社稷”的道理。

六.在课文中找出能转换行文角度的过渡句

„„

第1自然段的最后一句:“呜乎,亦盛矣哉!”用抒情方式结住叙事以引起议论。

第2自然段的最后“独五人之激缴,何也?”一句设问引起叙事。

第3自然段的开头“予犹记„„”,其作用领起叙事。

第5自然段的开头“嗟夫”,表示上文(3、4自然段)的叙事已终结,由此转入大段议论。

第6自然段的开头“由是观之”,承接上文(5自然段)的议论并进一步展开

教师总结:从这里看出,这篇文章叙事议论有机融合,文章的第一部分(开头至第四段)主要是记叙,第二部分(第五段至结尾)主要是议论。但在记叙中又夹着议论,在议论中又夹着记叙。叙议结合,是文章的优点。

七.时代背景:

明王朝为维护其反动统治,设立了锦衣卫等特务机构,在全国范围内由上到下地建立了一整套特务统治。这些机构的组织者,大多是皇上宠信的宦官。宦官魏忠贤把持朝政达七年之久,党羽遍布天下。

应天巡抚周起元得罪于魏阉而被免职。已削职乡居的周顺昌(蓼洲周公),同情周起元,当众辱骂魏阉,魏因此怀恨在心。天启四年,魏阉借机指使死党苏州巡抚毛一鹭加罪周顺昌并逮捕了周顺昌。这一行为激起了苏州人民极大愤慨,于是趁毛一鹭等人逮捕周顺昌之机,群起反抗。他们毁官府,杀缇骑,毛一鹭躲进厕所才免一崐死。这次斗争被镇压后,朝庭在苏州大肆捕人,颜佩韦等五人挺身而出,慷慨就义。一年以后魏阉被皇帝贬往凤阳看陵,魏忠贤于途中畏罪自杀。周顺昌冤案始得昭雪,魏忠贤生祠一夜被捣毁。苏州乡绅吴默等人收葬颜佩韦等五人尸体重葬于魏生祠原址,并立了墓碑。

八.作业布置。

翻译课文1—4段。

第二教时

教学内容:翻译1-4段,掌握“之”“于”“而”“以”等虚词、“激”“止”“闻”等实词、倒装,判断,通假古今意等语法现象。理解根据中心选择材料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昨天我们基本梳理了文章的内容,下面我们请一位同学来归纳一下:

„„

本文是一篇墓碑记,文章通过记叙五人与阉党斗争并最后献身的经过,赞扬了五人坚持正义,视死如归,英勇不屈的精神,阐述了“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的道理。

二.好,昨天我们说到记叙五人与阉党斗争并献身的经历主要集中在1—4段。

1.下面我们再听一边课文录音1—4段,感悟他们的这种杀身成仁的精神。

„„

2.先请四位同学来翻译一下,要求能脱离翻译本。

(1)五 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 逮,激于义 而死焉者也。至于今,郡 之

(这)五个人 是 在周蓼洲先生被逮捕的时候 被正义激发而死于这件事的。到现在,吴郡中的

贤 士大夫 请于当道 即 除 魏阉 废祠之址 以 葬 之; 且 立 石

贤明的士大夫向执政的人请示后,立即清理魏忠贤被废祠堂的地址来安葬他们的遗体 ;并且树立石碑

于 其 墓 之 门,以 旌 其 所为。呜呼,亦 盛 矣哉!在他们的坟墓之门前,用来表扬他们的行为。唉,也真是盛大隆重的事啊!

注意的词语:

盖:发语词 当:在„„的时候 之,取独 而:连词,表结果 焉:兼词,于之,在这件事

注意的句子:

五人者,盖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判断句:„„者,„„者也

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被动句:于,被,表示被动

小结:这段交待为五人建墓立碑的经过和目的。

(2)夫五人之死,去 今之 墓 而 葬 焉,其为时止 十有一月 尔。夫十有一月 之中,5 这五人的死,距离现在修墓来埋葬他们,那时间只有十一个月罢了。这十一个月之中,凡 富贵 之子,慷慨 得志 之徒,其 疾病而死,死而湮没不 足 道 者,所有富贵人家的人,意气昂扬踌躇满志这类人,他们因为生病而死,死而埋没不值得去说的人,亦 已 众矣,况 草野之无 闻 者 欤? 独 五人之 皦皦,何 也?

也已经太多了,何况乡间的没有声名的人呢?唯独这五人能名声显赫,为人挂念,这是为什么呢?

注意的词语:

墓:名作动,筑墓 而:表顺承 止:通“只” 有:通“又” 徒:这类人

疾病:名作动,生病

不足道:不值得称道

之:①结构助词,的②取独 皦皦:通“皎皎”,这里指名声显要,被人记挂

小结:运用对比,赞颂五人的壮举。

(3)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丙寅 三月之望。吾社之 行 为 士 先 者,我还记得周公被戴捕,在丙寅年三月十五日。我们社的那些品行可作为读书人表率的人,为之声 义,敛 赀财以 送其行,哭声震动天地。缇 骑 按 剑而前,问:“谁为

替他声张正义,募集钱财来为他送行,哭声震动天地。穿红衣服的卫士手握宝剑向前,问:“谁为他们

哀 者? ” 众不能堪,抶 而仆之。

是时以大中丞 抚 吴 者为魏之

哭泣?” 大家不能忍受,笞打并打倒他们在地。这时以大中丞身份担任吴郡巡抚的人是魏忠贤的 私人毛一鹭,公之 逮

所由 使 也。吴之民 方 痛心 焉,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

死党毛一鹭,周公被逮捕就是由他主使的。苏州百姓正痛恨这件事,于是趁他大声呵叱的时候,就

噪 而相逐。中丞 匿于 溷藩 以免。既而 以 吴民之 乱 请于朝,按

呼叫着追赶他。毛一鹭藏匿在厕所里才逃脱 不久(他)用苏州百姓**的罪名向朝庭请示,追究这事

诛 五人,曰:颜佩韦、杨念如、马杰、沈扬、周文元,即 今之傫然在墓者也。

斩了这五人,这五人是:颜佩韦、杨念如、马杰、沈扬、周文元,就是现在并葬在坟墓里的人。

注意词语:

之:①取独②结构助词,的③代词,代周顺昌 望:农历每月十五日

行为士先者:品行是读书人榜样的人 声义:伸张正义,声,名作动,声援,声张

赀:通“资”,钱财 而:表修饰 哀:同情,这里引申为哭泣

抶:鞭打,笞打 仆:使动,使„„倒下 抚:动词,作„„的巡抚

使:主使 痛心:痛恨于心 溷藩:厕所

按:①握着②追究 以:①来,表目的②以„„的身份③地,表修饰④以„„罪名

注意语句:

谁为哀者:谁为他们哭泣,省略句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毛一鹭:判断句

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 判断句

请于朝:于朝请,向朝廷请示,倒装句

小结:这段文字记叙了苏州暴动的起因和经过。

(4)然 五人 之当刑 也,意气扬扬,呼 中丞之名 而詈之,谈笑以死;

然而,(这)五(个)人受斩刑的时候,神情昂然,喊着中丞的名字而骂他,谈笑着死去。

断头 置 城上,颜色 不少 变。有 贤 士大夫 发 五十金,买五人之头

(被)砍下的首级放在城上,脸色没有一点改变。有贤明的士大夫拿出五十两银子,买了五人的首级而 函之,卒 与 尸 合。故 今 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用匣子盛好它,终于同尸身合在一起。所以现在的墓中,是完完整整的五(个)人。

注意的词语:

当:接受 詈:骂 以:地,表修饰 颜色:脸色(古今意)少:稍微

五十金:五十两银子 函:盒子,这里用作动词,用盒子装 卒:终于,最后

全:完完全全

小结:这一自然段追叙五人牺牲的壮烈情景,突出他们慷慨激昂、视死如归的气慨。

三.这四段文字记叙五人与阉党斗争的经过与慷慨就义的情景。

1.大家思考:作者在叙述描写时是围绕他们的哪一点来写的?

„„

坚持正义。

2.好的,可以用课文的那句话来归纳?

„„

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3.好的,接下来大家看看,文中那些内容来写“激于义”的。

„„

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资财,以送其行,哭声震动天地。

众不能堪,抶而仆之。

周公之逮所由使也,吴之民方痛心焉。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中丞匿于溷藩以免。

然五人之当刑也,意气扬扬,呼中丞之名而詈之,谈笑以死;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

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买五人之脰而函之,卒与尸合。

4.说得好,下面思考:苏州暴动形式复杂,声势浩大,为什么作者仅仅抓住“激于义”来写?

„„

因为作者接下来要赞扬五人的这种坚持正义的精神,进而阐述“匹夫之有重于社稷”的道理。看起来文章的选择真是根据中心的表达需要来确定的。作者这样取舍,原来是为下文的议论在作铺垫。

四.作业

翻译课文5—7段。

第三教时 教学内容:翻译5—7段,继续进行文言学习,理解正反对比论述的作用。

一.复习导入:

昨天我们学习了五人与阉党斗争的经过,感受了他们“激于义”的精神,明白了根据中心选择材料的写法。今天我们接着来学习作者议论的方法。

二.先请同学们听课文5—7段的录音,准备翻译。

„„

好,今天我们也要像昨天一样能脱离翻译本进行翻译。

1.嗟夫!大阉之乱,缙绅而能 不易 其

志者,四海之大,唉!在魏阉乱政的时候,当官而能够不改变自己的志节的,(在)全国(这样)的广大地域,有几

人 欤?而

五人

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激昂大义,有几(个)人呢?而(这)五(个)人生在民间,平时没有受到过诗书的教诲,却能为大义所激励,蹈

不顾,亦

曷故哉? 且

矫诏

纷出,踏上死地而不反顾,(这)又(是)什么缘故呢?况且(当时)假传的圣旨纷纷发出,钩党之捕

遍于天下,卒

以 吾郡

之发愤一击,不敢复

对有牵连的(东林)党人的逮捕遍于天下,终于因为我们苏州(人民)的发愤一击,(阉党就)不敢再

株治;

大阉亦 逡巡

畏义,非常之谋 难于 猝 发,待

有牵连治罪(的暴行了);魏阉也犹疑不决,畏惧正义,篡位的阴谋难以立刻发动,(后来)等到

圣人之出

而投缳

道路:

不可谓 非

五人

之力也!

当今皇帝即位,(魏阉)就吊死(在)路上,(这)不能说不是(这)五(个)人的功劳呀!

注意词语:

乱:乱政

易:改变

欤:句末语气词,呢

编伍之间:指代民间

闻„„之训:接受„„的教导

素:平素,平时

以:因为

非常之谋:这里指篡位的阴谋

猝发:马上发动

出:这里指即位

注意句式:

激昂大义:被正义激励,倒装句,被动句

待圣人之出而投缳道路:省略句,(魏忠贤)(于)

小结:这段文字赞扬了五人坚持正义的精神,评价了他们的历史功绩。

2.由是观之,则今 之

高爵显位,一旦

抵罪,或 脱身以逃,由此看来,那么今天那班(原先)爵位显赫的高官,一旦犯罪应受惩治(时),有的脱身逃跑,11 不能

容于远近,而又有

剪发

杜门、佯 狂

不知

所之

者。

不能被远近的人收留;又有(的人)剪发为僧,闭门不出,或假装疯狂,不知逃到什么地方去了。

其 辱 人

贱 行,视

五人

之 死,轻重固何如哉?是以

他们可耻的人格,卑贱的行为,比起(这)五(个)人的死来,(意义)轻重到底怎样呢?因此

蓼洲周公忠义 暴于朝廷,赠谥

美显,荣于身后;

五人

亦得以

周公墓洲忠义显露在朝廷,赠赐谥号使名声荣耀,在死后(非常)荣耀;而(这)五(个)人也得以

加 其 土封,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凡四方之士

无有不过

修建他们的坟墓,在大堤之上(立碑)列出他们的姓名,凡四方的士人经过(五人墓时)没有一个不

而拜且 泣

者,斯固

百世

之遇 也!不然,令

五人者

跪拜而且流泪的人,这真(是)千载(难得)的机会呀!不这样(的话),假令(这)五(个)人保全

其 首领以 老于户牖之下,则

其 天年,人 皆得以

隶使之,12 他们的头颅而老死在家里,那么,(虽然)享尽他们的天年,但人人都可以把他们当做仆役来使唤,安 能

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

怎么能够使英雄豪杰们拜倒(墓前),在(他们的)墓道上紧握手腕表示非常愤慨,抒发他们

志士 之悲 哉!故 予与同社

诸君子 哀

斯墓 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

作为有志之士的悲叹呢!所以我和同社的各位先生,惋惜这(座)坟墓空有那(块)石碑,就替它

记,亦 以 明

死生之大,匹夫之

重于社稷也。

写了这(篇)碑记,也借以说明死生的重大(意义),平民(一死)也有比国家(兴亡)重大的啊。

贤 士大夫者: 冏卿因之吴公、太史文起文公、孟长姚公也。

(前面提到的)贤明的士大夫:(是)冏卿吴公因之,太史文公文起、姚公孟长。

注意词语:

杜门:闭门不出

佯狂:假装疯狂

所之:逃到什么地方,之,逃

辱人贱行:不知羞耻的人格,卑贱的品行 视:比

固:①到底,加强反问②真的,加强感叹 暴:通“曝”,显示

土封:坟墓

美显:使名声荣耀。美,使„„美;显,名声

斯:这

百世之遇:千载难得的机遇

首领:头颅(古今意)

户牖:代家。户,门;牖,窗

尽:动词,享尽

隶使之:像使唤奴隶一样使唤他们。隶,名词作状语,像奴隶一样

屈:使动用法,使„„屈身拜倒

之流:这些人

哀:惋惜

徒:白白,空

为之记:为它写了这篇墓碑记。记,动词,作记

明:形容词作动词,说明,阐明

匹夫:平民

社稷:国家

于:①在,到②比

注意句子:

容于远近:于远近容,倒装(荣于身后、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

斯固百世之遇也:判断句

三.这两段文字在赞扬五人坚持正义的精神,并引申到所有平民的重要,提出“匹夫之有重于社稷”的道理。

1.下面请同学们再看一遍5、6两段,说说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来议论的?

„„

正反对比。

2.好,请同学们找出两段文字中运用对比的内容。

„„

(1)把大阉乱政时五人的表现同缙绅的所作所为比较。

原句: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激昂大义,蹈死不顾

(2)把五人的慷慨赴死同高爵显位抵罪后的丑行比较。

原句: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而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

(3)假设五人不死于义尽其天年而毫无意义,同他们现在所受的敬仰比较

原句:五人亦得以加其土封,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凡四方之士,无有不过而拜且泣者,斯固百世之遇也!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则尽其天年,人皆得以隶使之,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

教师小结:

找得好,加上课文第二段把五人的死同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的死进行比较。通过这样正反对比,突出了五义士牺牲的光荣,使读者领会到五人“激于义而死”的意义是多么重大!也更加热烈地颂扬了五人“激于义而死”的献身精神。

四.小结: 本文以明确的立场,爱憎分明的感情,记叙了五人与阉党斗争的经历,高度评价了五位义士在反阉党的斗争中坚持正义的精神,得出“匹夫之死有重于社稷”的大道理。文章叙议结合,反复对比,使五人之义跃然纸上,展现了他们慷慨死义的壮烈事迹。

五.作业

第二篇:《五人墓碑记》教案3

《五人墓碑记》 教学目标:

⒈运用对比方式议论

⒉了解本文阐述的生死价值观,认识生死大义 教学时数:1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解题 ⒈介绍作者 ⒉介绍写作背景 ⒊介绍“碑记”文体

三、整体感知

⒈朗读课文,质疑解难 ⒉知识点归纳

⒊思考:①贯穿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②作者是怎样评价五人之死的重大意义和社会价值的? 要求:分别引用原文中的一个句子回答。明确:①线索――“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②主旨――“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四、具体分析

㈠析“五人”之死的经过

⒈五人墓中埋葬的是哪五位义士?他们为何而死? 明确:颜杨马沈周――“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⒉文天祥诗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人有生就有死,在死神面前是人人平等的,但为何而死?是否死得其所?从古至今无数的仁人志士用自己的行动给我们作出响亮的回答。这五人也有机会苟全性命,但为了吴地百姓的安全,挺身而出,昂然受刑。在本文的记述中,虽然没有留下他们的片言只语,但我们读后,他们的音容笑貌,仿佛就在我们眼前闪现,耳边回响。齐读第三、四段,感受五人英雄的壮举、豪杰的正气。并用自己的语言复述五人“激于义而死”的经过。

明确:周公之被逮(开端)→声义(发展)→噪逐(高潮)→遇害(结局)⒊作者怎样描写五人当刑时的情景?表现了五义士的什么品质? 明确:“„意气扬扬,呼中丞之名以詈之,谈笑以死”、“„颜色不少变”;表 现了他们嫉恶如仇、视死如归的斗争精神和浩然正气。㈡析“五人”之死的重大意义和社会价值 ⒈“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这句名言运用比喻形象 地点明了生命的价值。而这五位义士本素不相识,除周文元外,其余四人和周 顺昌也没有任何交往。他们完全是“激于义”而自发参加斗争、慷慨赴死的。对于他们的义举,作者是怎样高度评价的?主要运用什么手法? 明确:“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对比手法 对比意义

五人“激于义而死”富贵之子、慷慨得志 之徒“淹没不足道”光明磊落

五人“激昂大义、蹈死不顾”缙绅“易其志”不畏强暴 五人“有重于社稷”高爵显位“辱人贱行”死之意义重大 五人“尽其天年”(假设)豪杰“扼腕发悲”(现实)容于身后的显耀

※对比作用:作者站在反对阉党,支持群众抗暴斗争的政治立场上,通过这组对比,热情讴歌了五位平民“激于义而死”的可贵精神,也批判了官僚士大夫中不能仗义斗争,甚至甘心依附阉党的那些人,显示了轻重大不相同的两种生死价值。㈢齐读课文,领略英雄们的壮烈的风采

五、课文小结

本文运用对比手法和叙议结合方法,热情讴歌了五人的义举,颂扬了他们的高尚品德,同时批判和揭露阉党的倒行逆施和缙绅们的“辱人贱行”。阐明为国家、为民族,坚持正义而死,虽死犹荣的道理。林云铭评:“拿定激义而死一意,说有赖于社稷,且有益于人心,何等关系,令一时附阉缙绅无处生活。文中有原委,有曲折,有发挥,有收拾,华衮中带出斧钺,真妙篇也。”

第三篇:必修3:五人墓碑记(苏教版))

《五人墓碑记》一课一练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各组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蓼州liǎo

逡巡jūn

湮没yān

社稷jì

B.赠谥yì

缇骑tí

溷藩hùn

傫然lěi

C.詈之lì

大堤dī

废祠sī

佯狂yáng

D.猝发cù

赀财zī

户牖yǒu

皦皦jiǎo

2.下列各组中的多义词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发

①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 动词,拿出 ②非常之谋难于猝发 动词,发动 ③发其志士之悲哉 动词,抒发 B.当

①盖当蓼州周公之被逮 介词,在……的时候 ②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 动词,掌握 ③然五人之当刑也 动词,判罪 C.于

①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 介词,向 ②且立石于其墓之门 介词,在 ③不能容于远近介词,跟 D.以

①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 连词,表目的关系,而 ②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介词,用 ③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 介词,把,将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古今义基本相同的一项是()A.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

B.断头至城上,颜色不少变 ....C.哭声震动天地

D.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词活用现象没有同类的一项是()A.去今之墓而葬焉

B.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

C.安能屈豪杰之流

D.买...五人之脰而函之

E.不能容于远近

F.亦以明死生之大

G.人皆得以隶使之

H.众不.....能堪,抶而仆之

I.以吴民之乱请于朝 ..5.下列句子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激于义而死焉者也(被动句)

A.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

B.况草野之无闻者欤 C.予犹记周公之被逮

D.谁为哀者 6.填空

①《五人墓碑记》选自_______,作者____,明末文学家。崇祯时,与同乡张采等组织____,继承东林党人传统,进行文学和政治活动,影响很大。

②《五人墓碑记》在文体上属于___,它除了记事之外,尤重____。本文所议论的中心是____________________(用课文中的话作答)。

③“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中的“缙绅”原指古代大臣把笏插在腰间,文中指做官的人,这是采用了____的修辞手法。

二、迁移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周顺昌,字景文,吴县人。万历四十一年进士。授福州推官。捕治税监高寀爪牙,不少贷。寀激民变,劫辱巡抚袁一骥,质其二子,并质副使吕纯如。或议以顺昌代,顺昌不可,纯如以此衔顺昌。擢吏部稽勋主事。天启中,历文选员外郎,署选事。力杜请寄①,抑侥幸②,清操皭然。乞假归。

顺昌为人刚方贞介,疾恶如仇。巡抚周起元忤魏忠贤,削籍,顺昌为文送之,指斥无所讳。魏大中被逮,道吴门,顺昌出饯,与同卧起者三日,许以女聘大中孙。旗尉屡趣行,顺昌瞋目曰:“若不知世间有不畏死男子耶?归语忠贤,我故吏部郎周顺昌也。”因戟手③呼忠贤名,骂不绝口。旗尉归,以告忠贤。御史倪文焕者,忠贤义子也,诬劾同官夏之令,致之死。顺昌尝语人,他日倪御史当偿夏御史命。文焕大恚,遂承忠贤指,劾顺昌与罪人婚,且诬以赃贿,忠贤即矫旨削夺。先所忤副使吕纯如,顺昌同郡人,以京卿家居,挟前恨,数谮于织造中官李实及巡抚毛一鹭。已,实追论周起元,遂诬顺昌请嘱,有所乾没④,与起元等并逮。

顺昌好为德于乡,有冤抑及郡中大利害,辄为所司陈说,以故士民德顺昌甚。及闻逮者至,众咸愤怒,号冤者塞道。至开读日,不期而集者数万人,咸执香为周吏部乞命。诸生文震亨、杨廷枢、王节、刘羽翰等前谒一鹭及巡按御史徐吉,请以民情上闻。旗尉厉声骂曰:“东厂⑤逮人,鼠辈敢尔!”大呼:“囚安在?”手掷锒铛于地,声琅然。众益愤,曰:“始吾以为天子命,乃东厂耶!”蜂拥大呼,势如山崩。旗尉东西窜,众纵横殴击,毙一人,余负重伤,逾垣走。一鹭、吉不能语。知府寇慎、知县陈文瑞素得民,曲为解谕,众始散。顺昌乃自诣吏。又三日,北行,一鹭飞章告变,东厂刺事者言吴人尽反,谋断水道,劫漕舟⑥,忠贤大惧。已而一鹭言缚得倡乱者颜佩韦、马杰、沈扬、杨念如、周文元等,乱已定,忠贤乃安。然自是缇骑不出国门矣。

顺昌至京师,下诏狱。许显纯锻炼,坐赃三千,五日一酷掠,每掠治,必大骂忠贤。显纯椎落其齿,自起问曰:“复能骂魏上公否?”顺昌噀血⑦唾其面,骂益厉。遂于夜中潜毙之。时六年六月十有七日也。

明年,庄烈帝即位,文焕伏诛,实下吏,一鹭、吉坐建忠贤祠,纯如坐颂珰,并丽逆案。顺昌赠太常卿,官其一子。给事中瞿式耜讼诸臣冤,称顺昌及杨涟、魏大中清忠尤著,诏谥忠介。

(选自《明史 • 列传一百三十三》)

注:①请寄:请托。以私事相托;走门路,通关节。②侥幸:求利不止,意外获得成功或免除不幸。③戟手:用食指中指指点,其形如戟(古兵器)。形容怒骂时情状。④乾没:侵吞公家或别人的财物。⑤东厂:明代特种侦察机关,为宦官所掌握,从事特务活动,以镇压人民和官员中的反对派,凡事可直接报告皇帝,权力在锦衣卫之上。⑥糟舟:水道运官家的粮食和军粮的船。⑦噀(xùn)血:血含在口中而喷出。

1、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注音和释义全都正确的一项是()数谮于织造中官李实及巡抚毛一鹭

忠贤即矫旨削夺 ..A.zèn 诬陷

jiǎо

伪造 B.jiān 诬陷

jiǎо

改换 C.zèn 说谎话

jiāо

伪造 D.jiān 说谎话

jiáо

假托

2、对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纯如以此衔顺昌

衔:怀恨 .B.许以女聘大中孙

聘:嫁 .C.然自是缇骑不出国门矣

国:国家 .D.一鹭、吉坐建忠贤祠

坐:定罪 .

3、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句是()

A.旗尉屡趣行

B.时六年六月十有七日也 C.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亦曷故哉

D.余负重伤,逾垣走

4、下列句中加点的字用法与例句加点字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显纯椎落其齿 .A.劫辱巡抚袁一骥,质其二子

B.以故士民德顺昌甚 ..C.蜂拥大呼,势如山崩

D.顺昌赠太常卿,官其一子 ..

5、根据文章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两项是()

A.本文主要叙述了周顺昌反对阉党、同情人民,因而得到人民支持的历史事实。B.本文提到周顺昌“捕治税监高寀爪牙”,当高寀激起“民变”的时候有人主张让周顺昌代替副使吕纯如,而周顺昌坚决不肯,说明反对阉党和同情人民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

C.原江苏巡抚周起元被罢官时,周顺昌曾为文送他,其中有赞美周起元,斥责阉党的话。魏忠贤获悉此事后,指使东厂特务罗织罪名,借机陷害。

D.被迫害的“六君子”之一魏大中被捕路过苏州,当时请假家居的周顺昌激于大义,竟与魏“周旋累日”,还把女儿许配魏的孙子。在谈话中,切齿痛骂阉党。这事被缇骑报告魏忠贤,周顺昌终于被革职。

E.虽然本文和《五人墓碑记》的体裁不同,一是传记,一是墓碑记;两文突出的重点也不同,本文是为周顺昌立传,突出周的品德,及苏州市民对周的感戴,而《五人墓碑记》是为五义士树碑立传,突出五人死难的经过。但两文的表达方式基本相同,都是以记叙为主。

6、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①有冤抑及郡中大利害,辄为所司陈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知府寇慎、知县陈文瑞素得民,曲为解谕,众始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附参考答案:

一、1.D.(逡:音qūn; 谥:音shì;祠:音cí)2.A.(B③“面对”,C③“被”,D②“凭……身份”)3.C.(行为:行,道德品行;为,成为。颜色:面容,脸色。首领:头颅)

4.G.(G,名词作状语,像奴仆那样。AD,名词活用作动词。墓,修墓;函,用木匣子装。BE,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先,表率;远近,远近的人。CH,使动用法。屈,使……屈身;仆,使……倒下。FI,形容词活用作动词。明,表明;乱,作乱)

5.C.(C和例句都是被动句,C直接用“被”表示被动,例句用“于”表示被动。A,判断句,B,反问句,D,宾语前置句,疑问代词“谁”作介词“为”的宾语,提前)

6.①《七录斋集》 张溥 复社 ②碑文 议论 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③借代

二、1、A.

2、C(“国”是指“国都、都城”而不是指“国家”)

3、D(A.“趣”通“促”,催促;B.“有”通“又”;C.“曷”通“何”)

4、C(C项与例句都是名词作状语,椎,用椎;蜂,像蜂一样。A是意动用法,意思是“以……为质”;B项是名词活用作动词,意思是“感激”;D项是名词活用作动词,意思是“授官”)

5、BE(有人主张让周顺昌代替高寀做税监去平息“民变”,而不是代替副使吕纯如,所以B项错。本文是以记叙为主,而《五人墓碑记》则是以议论为主,两文的表达方式有较大差别,所以E项错)

6、①百姓有了冤屈及有关郡中重大利害之事,周顺昌总要向有关官府陈说。②知府寇慎、知县陈文瑞一向得民心,这时婉转疏导劝谕,集会的士民才散开。

第四篇: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四队中学高中语文《五人墓碑记8》教案 苏教版必修3

《五人墓碑记》

今天,我上《五人墓碑记》。

从参加工作到现在,这是我第五次上《五人墓碑记》了,但是,今天上,不知为什么,却有一种不一样的感觉。

走进教室,我告诉学生,今天我们要上这篇课文,但是在上课之前,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

现在社会上最讲“义”的是哪一种人?

“黑社会!”

学生以惊人的一致齐声回答,这种回答是从来没有出现过的。

“不会吧?怎么会是黑社会呢?”

我故作不解,“官员„„”

我的话还没有说完,学生齐喊:

“贪污!”

“那么民众„„”

我又问。

“只是为了钱!”

“麻木!”

“下岗!”

„„„„

答什么的都有,尽管我知道回答会是这样的,但是也没有料到有这么尖锐。有一个孩子突然冒出一句:

“地位越低的人越讲义!”

“哦,是吗?”

我看了他一眼,“两千多年前,有一个地位很低的老百姓,当他的国家遭到一个大国侵略的时候,他挺身而出,主动去找国君,要求为击退敌人出谋划策„„当他的乡里人劝他:那是当官的事情,与你无关的时候,他说,当官的鄙陋!没有远谋„„”

孩子们一下子反应过来了:

“曹刿!”

“对,是曹刿,”

我接着说,“一个地位低下的百姓,这时候,坚持的却是国家之大义。”

“但是,”我问,“是不是只有老百姓才知道义呢?”

学生们说不是。

“距今一千八百多年前,有一个官员,坚持正义,反对强权,特别与当时专权的宦官进行了毫不妥协的斗争,后来被罗织罪名下狱。他本来有机会逃跑,但是他拒绝了,他觉得,为了自己信奉的理想正义而献身,是他最大的愿望。后来,这个大臣在狱中被酷刑折磨致死,这个人的名字叫陈膺。”

孩子们的神情有些沉重了。

“差不多一个时期,另外一位大臣陈蕃,为了保护陈膺,竟然被皇帝赶走。而也就是这个陈膺,在谋诛杀宦官的行动失败之后,率领太学生和家奴冲入宫门,慷慨赴死。”

“也许,义,并不是下层人民的专利。从陈蕃到陈膺,到关羽张飞,到岳飞文天祥,到林则徐关天培,我们无数的官员贵族也不是不讲义的。”

“让我们再往后走:距今一百五十多年前,当当时入侵中国如入无人之境的英军,到了一个叫三元里的小村子时,那里的人民让他们感觉到了什么叫‘义’。那是什么样的人民?在他们的一生里,除了看见过鞭炮里面的火药之外,就没有任何热兵器的概念,但是他们却凭着手里最简陋的农具,打败了横行不可一世的大英帝国的士兵!

“距今一百年前,当一次轰轰烈烈的变法运动被镇压的时候,一个领导者本来有机会逃跑,但是他说:‘中国变法还没有人为之而流血,现在,就从我开始吧!”

“谭嗣同!”

学生大声回答。

“对!是谭嗣同。在狱中,他写下了那首足以流传千古的《狱中题壁》

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有学生跟着我念出后两句,大家的神情越来越沉重。

“二十多年后,一群忧国忧民的年轻学子,为了抗议卖国政府与日本签订《二十一条》,愤然走上街头,‘五四运动’不仅是中国新文化的开端,更是用铁一般的事实证明了我们的‘义’!”

“但是,后来,‘义’好像成为了一个禁忌的词语,因为说到‘义’,大家容易将它与‘江湖义气’联系在一起,据说这些都是封建的糟粕,我们拥有的是更新更科学的道德观和世界观,我们的‘义’更高更全,比如爱国主义什么的„„

“可是,大家知道,前天,12月13日,是什么日子吗?”

大多数学生脸上显出茫然的神色,有两三个孩子轻轻地回答:

“南京大屠杀。”

“对,南京大屠杀,”我点了点头,“我向这几位同学致敬!因为若不是网上的帖子告诉我,我也不知道。难道,这就是我们的爱国主义?这就是我们的道德?”

“大概就在一年前吧,广东一个城市的街头,几名歹徒当街侮辱一位孕妇,围观的有上百人,无一上前阻止„„

“今年年初,四川某地,夜晚,一位青年女子被歹徒追杀,她在街头呼救,她敲遍了街上几乎每一扇门,但是无人施以援手,那位女子被歹徒杀害在街头„„

“也就在今年,一座大城市,几个歹徒在数百人的围观下,竟然将一个人的手生生砍下来,之后扬长而去„„”

教室的空气越来越凝重。

“不要责怪这些人冷漠,我可以坦然承认:如果我在场,我也不敢上去管。别说多了,如果你在公交车上看见小偷行窃,你会阻止他吗?

学生没有回答。

“我想,现在的人,能在小偷走了之后提醒你一声,就已经算是好人了。不怕大家笑,有时候我坐公交车,给老人让了个坐,自己都很得意——我终于又作了一回好人了!”

学生大笑。

我等他们静下来,又慢慢地说:

“这是我第五次教《五人墓碑记》。在我以前教的时候,有的学生笑了:大概觉得这些人真是些SB!为了一个素不相识的人,还是官员,居然去杀人,还为他去死!

我停了一下,“的确,现在的人智慧多了,聪明多了,他们知道什么对自己有利,什么对自己没好处,当有些曾经被传诵千古的观念已经成为陈迹的时候,我们会站在一个据说是很现代的高度上,对前人指手画脚,在我们看来,他们的确是太傻了。

“于是,曾经被中国无数的古人奉为人生最高目标的‘义’,现在,居然只能存在于黑社会中,这也许是这个社会最黑最黑的一个黑色幽默了。

“而其他的呢?礼义廉耻?礼——现在已经成为对上毕恭毕敬,对下颐指气使的一个代名词;廉?这个我已经不想多说!据说有学校曾经出现过这样的事情,班干部为班上买东西都要吃回扣!耻?我们还有耻吗?在这个笑贫不笑娼的社会?!

“因为在这个物质的社会,我们太物质了,据说这就是唯物主义!据说物质决定意识!但是,有五个人的名字,在他们的生命逝去,躯体腐朽之后,仍然被一代又一代的学生念诵:颜佩韦、杨念如、马杰、沈扬、周文元!

“于是,有时候我宁愿相信意识决定物质,因为没有精神的人只是行尸走肉!没有精神的民族只能醉生梦死!

“今天,是我工作以来,第五次上《五人墓碑记》,我最高兴的一点是:这篇文章没有被删!因为我们的教材已经删除了太多的据说是过时了的文章;我更希望:我们的同学们不一定为他们而哭,但是一定不要笑!因为当一个民族到了我们现在这种地步的时候,已经没人能笑出来了!

我停了停,“现在,我来为大家朗读一下《五人墓碑记》。”

朗读之后,叫学生阅读课文,讲述了一下课文的内容,就下课了。

也许,这是一堂没有达到“教学目的”的课,但是,我觉得,最难达到的目的,也许已经达到了。

第五篇:高中语文五人墓碑记知识分析 苏教版 必修3

五人墓碑记-知识分析

合作讨论

一、讨论题目

五人都是吴郡的百姓,他们激义而死,但他们的名声显赫,后人为其立碑刻石,壮士为其扼腕墓道,这是为什么?你将树立什么样的人生观?

二、讨论指导 讨论方式:

在疏通文意、掌握重点词语及句式的基础上,小组成员搜集下层百姓高尚人格的事例,在组内展开讨论。组内发言人与其他小组进行交流,并由记录员作好记录,最后解决这些疑难问题。讨论思路:

1.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毛泽东说过,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力量。伟人是先驱,英雄是领袖,但他们背后的依靠是广大的民众。鲁迅曾经说过,卑微的身份并不影响成为产生天才的土壤,只要团结起来,便可排山倒海,创造历史。文中,五人之死,便加速了魏忠贤的死亡,推动了明朝社会变革。2.舍生取义,为人敬仰。古人强调“志人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为了一个“义”字,关公千里走单骑,传为美谈;为了一个“义”字,夏明翰狱中写诗篇,令人敬仰。新中国成立后的大学生张华,为救老农献身,以正义的精神唤起全社会的救助意识。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中,可谓一义千钧。

3.人格高尚,光照千秋。五人受刑之时,意气洋洋,充满对敌人的轻蔑和自身做法的无悔,这种高尚的人格值得褒扬,而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缙绅、高爵显位等只图一己私利者,为人不齿;祸国殃民者,为人唾骂。积累运用

一、学海拾贝

要能准确地对文言文的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进行分析综合,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从阅读过程来说,遵循从局部到整体,再从整体到局部的原则。

2.根据不同文体,掌握不同的分析综合方法。就高考文言文来说,多为人物传记。在结构上一般先介绍其基本情况(姓名、籍贯、任职等),然后写其人的品格,而这些品格又是由一件或几件事去反映的,我们可以把这些事件划分为几个小的层次,分层加以概括,最后加起来综合出一个总的评价。文中的人物对话是分析其思想、品格的重要依据,应予高度重视。

3.对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进行概括,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是概括的完整性、全面性,作者的观点态度包含的几个方面都要概括到,不要以偏概全,不要丢三落四,概括一部分,丢掉一部分;二是概括的准确性、恰当性,不夸大,不缩小,不绝对化,恰如其分地进行概括,重在把握“渗透”,注意历史地辩证地看待古人古事。

二、新题导练

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韦仁约弹右仆射褚遂良,出为同州刺史,遂良复职,黜仁约为清水令。或慰勉之,仁约对曰:“仆狂鄙之性,假以雄权,而触物便发。丈夫当正色之地,必明目张胆然,不能碌碌为保妻子也。”时武侯将军田仁会与侍御史张仁祎不协而诬奏之。高宗临轩问仁祎,仁祎惶惧,应对失次。仁约历阶进曰:“臣与仁祎连曹,颇知事由,仁祎懦而不能自理。若仁会眩惑圣听,致仁祎非常之罪,则臣事陛下不尽,臣之恨矣。请专对其状。”词辩纵横,高宗深纳之,乃释仁祎。仁约在宪司,于王公卿相未尝行拜礼。人或劝之,答曰:“雕鹗鹰鹯,岂众禽之偶?奈何设拜以卑之:且耳目之官,固当独立耳。”后为左丞,奏曰:“陛下为官择人,无其人则阙。今不惜美锦,令臣制之,此陛下知臣之深矣。”振举纲目,朝廷肃然。注:雕鹗鹰鹯:四种猛禽。

对文中画线句子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注A.这是韦仁约的谦逊之辞。他认为自己尚不是合适的人选,但皇上既然选中自己,于是勉力整肃朝政。“美锦”用来比喻国家大事。

B.这是韦仁约的赞叹之辞。他知道没有合适的人选,官职宁可空缺;感谢皇上对自己的信任,于是勉力整肃朝政。“美锦”是指国家的经济财富。

C.这是韦仁约的自信之辞。他认为自己正是合适的人选,皇上又知人善任,因而知恩图报,整肃朝政。“美锦”用来比喻国家大事。

D.这是韦仁约的自得之辞。他认为由于有了自己这样合适的人选,官职就不必空缺,因而为感谢皇上而整肃朝政。“美锦”用来比喻国家的经济财富。

解析:要能树立整体观念,宏观把握作者赞扬韦仁约的情感倾向,并联系上下文,揣摩和理解关键词语“美锦”,明确作者隐含在字里行间的看法,充分考察作者的观点态度,从而选出全面、准确地概括作者观点的一项。从所叙韦仁约的表现和活动来看,选文隐含着作者肯定和赞扬他的情感倾向。从选文开头的“假以雄权,而触物便发”和结尾的“且耳目之官,固当独立耳”的表现来看,A项说“这是韦仁约的谦逊之辞”和B项说“这是韦仁约的赞叹之辞”都不符合他的性格特征,也不是作者的态度和倾向;再联系最末一句“振举纲目,朝廷肃然”所表明的为政结果来看,D项说“这是韦仁约的自得之辞”忽视了前后文之间的因果关系。此外,从选文大意的整体把握来看,“‘美锦’用来比喻国家的经济财富”无从说起,显然是不恰当的。答案:C

阅读欣赏

一、方法点拨

本文是一篇碑记,记叙、议论、抒情三者有机结合,阅读时应注意了解这一特点,抓住“激于义而死”这个纲,重点学习对比手法的运用。

二、赏析要点 1.明层次,弄清思路。全文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开始至“独五人之皦皦,何也”),交代建五人碑的由来,通过与“死而湮没不足道者”对比提出问题,暗示五人之死不同寻常,发人深思,引出下文。这一部分交代五人之墓建在“逆阉废祠之址”上,意味深长。

第二部分(“予犹记周公之被逮”至“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记述苏州市民的反暴斗争以及五人死难的经过。

第三部分(“嗟夫”至“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通过对比高度评价五人之死的重大意义和社会价值,进而揭示全文的中心——“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第四部分(最后一段),补叙四位贤士大夫的姓名,照应开头。2.品主旨,掌握中心。

作者在这篇碑记中记述和颂扬了苏州市民不畏强暴、不怕牺牲,敢于向恶势力进行斗争的英勇事迹,热情歌颂了五位烈士仗义抗暴、至死不屈的英勇行为,对于他们“激于义而死”的精神给予高度评价,肯定了斗争的重大意义和不朽功绩,进而阐明了“匹夫之有重于社稷”的道理。3.析技巧,学会写作。

(1)夹叙夹议、叙议结合是本文的主要特点。从全文看,文章前两部分侧重记叙,第三部分侧重议论,而两部分之中,记叙和议论又互有穿插。

(2)巧妙运用对比也是本文的一大特点。文章多处运用对比,突出五人慷慨就义的英勇事迹和重大意义。(3)简洁之笔刻画人物,栩栩如生。如对五人临刑前的神态描写,突出了五人的浩然之气。

三、赏析实践

1.找出文中几处对比,并分析其中的作用。解析:对比的好处是将正确和错误摆在一起,是非曲直一目了然。

明确:第一处,将五人之“激于义而死”与“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的“疾病而死,死而湮没不足道”进行对比,写出了五人的皎如日月,光明磊落。第二处,将“生于编伍”的五人与没有几个“能不易其志”的缙绅作对比,盛赞五人“死于义”的可歌可泣。第三处,将今之“高爵显位”“一旦获罪”后的“辱人贱行”与五人的死作对比,突出五人品行的高洁。第四处,将假设中“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与现在的“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作对比,突出五人“荣于身后”的伟大。2.分析“嗟呼!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中“乱”的深刻含义。.解析:分析“乱”的语境义,应结合创作背景及作者的态度加以阐释。

明确:阉党把“乱”的罪名加于“吴民”,作者针锋相对,把“乱”的罪名还给阉党,恢复了历史的本来面目,此其一。“大阉”不过是皇帝的家奴,凭什么能“乱”朝廷、“乱”天下?这固然是由于皇帝的宠信,但在很大程度上还由于“缙绅”的助纣为虐。所谓“缙绅”,指的是从中央到地方的大小官僚。在当时,大大小小的各级官僚遍布全国,其总数何止千万,然而在大阉之“乱”中不改其志的,没有几人!作者不怕树敌,敢于揭露真相,表现了卓越的胆识,此其二。知识归纳

一、课文总结 1.通假字

(1)其为时止十有一月尔(“有”通“又”。).(2)敛赀财以送其行(“赀”通“资”。).(3)亦曷故哉(“曷”通“何”。).2.词类活用

(1)去今之墓而葬焉(墓,名词作动词,修墓。).(2)缇骑按剑而前(前,名词作动词,上前。).(3)买五人之头而函之(函,名词作动词,用木匣子装。).(4)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抚,名词作动词,担任巡抚。).(5)人皆得以隶使之(隶,名词作状语,像奴仆那样。).(6)不能容于远近(形容词作名词,远处近处。)..(7)亦以明死生之大(明,形容词作动词,表明;大,形容词作名词,重大意义。).(8)安能屈豪杰之流(屈,动词使动用法,使……屈身。).

二、学习心得

收获:

问题:

下载山西省运城市夏县中学高中语文《五人墓碑记》教案 苏教版必修3(五篇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山西省运城市夏县中学高中语文《五人墓碑记》教案 苏教版必修3(五篇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