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南通高三语文市一模一模教师版(共五则范文)

时间:2019-05-15 08:56: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7南通高三语文市一模一模教师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7南通高三语文市一模一模教师版》。

第一篇:2017南通高三语文市一模一模教师版

南通市一模教师版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在下面一段话空格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宋词是由唐诗发展而来的 的一种文学体裁,它兼有文学和音乐两方面的特点。宋词的流派众多,佳作,其中最具代表的婉约、豪放两大流派将宋词推向文学高峰。直到今日,宋词仍 着人们的情操,给人们很高的艺术享受。

A.别树一帜 层出不穷 熏染

B.别出心裁 不绝如缕 陶冶 C.别树一帜 层出不穷 陶冶

D.别出心裁 不绝如缕 熏染 【参考答案】C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长征的胜利,靠的是红军将士压倒一切敌人而不被任何敌人压倒、征服一切困难而不被任何困难征服的英雄气概和革命精神来完成的。

B.在去年热带西太平洋综合考察活动中,中国科学家对两套深海潜标成功地进行了改造,破解了深海观测数据实时传输的世界难题。

C.为了维护大学生的合法权益和金融市场环境,应关闭引发恶性案件的“校园贷”平台,取缔贷款利率高、催收手段极端的小公司。

D.人与人之间最好的默契,并非是有人懂你的“言外之意”,而是有人懂你的“欲言又止”,也就是知道你想说而没有说出的那些话。【参考答案】B

3.某校举办对联大赛,下面是某学生就“岳阳楼、黄鹤楼、滕王阁、蓬莱阁”四大名楼拟写的对联。所拟对联与楼名对应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①云鹤俱空横笛在,古今无尽大江流。②海市蜃楼仙人境,忠臣孝子紫殿高。③眼底乾坤千里月,胸中忧乐万重山。④孤鹜落霞生秋水,才人江上送夕阳。

A.①③④② B.③①④② C.③②④① D.④②③① 【参考答案】B

4.下列交际用语使用不得体的一项是(3分)...A.您借走《古文观止》已有数月,望能璧还于我。B.拙作奉上,深感不安,请不吝赐教。

C.获悉贵店开张,家父特备薄礼一份,敬请笑纳。D.母校将迎来百年庆典,期待您拨冗莅临。【参考答案】A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假如说话有艺术,听话当然也有艺术。▲。说话之用譬如衣服,一方面遮掩身体,一方面衬托显露身上某几个部分。我们绝不谴责衣服掩饰真情,歪曲事实。①不过,不求甚解,总该懂得大意。

语文Ⅰ试卷第1页(共7页)②听人说话,最好效陶渊明读书,不求甚解。

③责怪人家说话不真实,等于责怪一篇小说不是构自事实,一幅图画不如照相准确。④若要细加注释,未免琐细。

⑤如果自己未得真谛,反一笔抹煞,认为一切说话都是撒谎造谣,那就忘却了说话根本是艺术。

A.②①⑤③④B.⑤②④①③C.②④①⑤③ D.⑤③④②① 【参考答案】C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与友人论师书 钱大昕

日者,足下枉过仆,仆以事他出,未得见。顷遇某舍人云,足下欲以仆为师,仆弗敢闻也。

师道之废久矣,古之所谓师者,曰经师,曰人师;今之所谓师者,曰童子之师,曰乡会试之师,曰投拜之师。人生五六岁,始能识字。稍长则习业之文,父兄皆延师教之。.父兄曰:“汝师之。”吾从而师之。非必道德之可师也,巫医百工之人皆有师。童子之师,犹巫医百工之师,称之曰师可也。乡会试主司同考之于士子,朝廷未尝许其为师,而相沿师之者,三百余年。然甲令①又有外官、官小者回避之例,则固明予以师之称矣。汉人于主有为之制服者,而门生之名,唐宋以来有之。语其辈行,则先达也;语其交谊,则知己也。因其一日之知,而奉之以先生长者之号,称之曰师,亦可也。今之最无谓者,其投拜之师乎!外雅而内俗,名公而实私。师之所求于弟子者,利也,传道解惑无有也,束修之问,朝至而夕忘之矣;弟子之所藉于师者,势也,质疑问难无有也,今日得志,.而明日背其师矣。是故一命以上,皆可抗颜而为师,而横目二足贩脂卖浆之子,皆引而为弟子。士习由此而偷,官方由此而隳,师道由此而坏。孟子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古之好为师也以名,今之好为师也以利。好名之心,仆少时不免,迄今方以为戒,而惟利是视,则仆弗敢出也。

足下于仆,非有一日之好,而遽欲师之。仆自量文章道德,不足以为足下师,而势

②力又不足以引拔足下。若欲藉仆以纳交一二巨公,俾少为援手,则仆之硁硁自守,不干人以私,友朋所共知。仆固不欲自误,而亦何忍以误足下乎?如以仆粗通经史,可备刍荛之询,他日以平交往还足矣。直谅多闻,谓之三益。不识仆之戆直,得附足下益友.之一否?惟足下裁察。

注:①甲令:法令。②硁硁(kēngkēng):固执。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父兄皆延师教之 延:邀请 .B.弟子之所藉于师者 藉:借助 .C.士习由此而偷 偷:怠惰 .D.直谅多闻,谓之三益 谅:原谅 .【参考答案】D(谅:诚信。)

语文Ⅰ试卷第2页(共7页)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友人前来拜访钱大昕,希望拜他为师,却没有遇到。不久,钱大昕从他人那里听说这件事,于是写信表达拒绝之意。

B.钱大昕认为现在所称的老师与古代所称的老师的性质已经发生了变化,提出自己从师的主张,明确告诫友人如何择师。

C.自古以来,都有投师拜师之风,然而不同时代投师者和为师者的动机不尽相同,作者对当时不良的投师之风进行了批判。

D.在信的末尾,作者表明了自己愿意以平等身份与友人共同探讨学术问题的态度,并表达了能成为他的益友的愿望。

【参考答案】B(文中没有“明确告诫友人如何择师”。)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⑪非必道德之可师也,巫医百工之人皆有师。(4分)

【参考答案】不一定有品德修养的人可以做老师,巫医百工这些人都有做老师的。评分建议:“道德”、“师”、“之人”,语句通顺,各1分。

⑫好名之心,仆少时不免,迄今方以为戒,而惟利是视,则仆弗敢出也。(5分)【参考答案】喜好名声的心理,我年轻时不免也有,到现在才以此为戒,而只看重利益(的想法),我更不敢产生。评分建议:“迄”、“惟利是视”、省略句、“出”,语句通顺,各1分。

9.请根据第三段文意,简要概括作者拒绝做“友人”老师的原因。(4分)

【参考答案】①自己的才学品德不足为师;②自己的能力不能引荐友人;③自己性格固执,不愿求人;④不忍心看到友人被世风迷惑。评分建议: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酬屈突陕① 刘长卿②

落叶纷纷满四邻,萧条环堵绝风尘。③乡看秋草归无路,家对寒江病且贫。藜杖懒迎征骑客,菊花能醉去官人。怜君计画谁知者,但见蓬蒿空没身。

注:①屈突陕:人名。②刘长卿:唐代诗人,因性格刚直,多次被贬,流放在外。③乡:通“向”,窗户。

10.请简要说明首联写景的作用。(4分)

【参考答案】①描写了落叶凋落的肃杀秋景;②突出生活处境的艰难; ③渲染了凄清氛围,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④引出下文的叙写,与“贫”想对照。评分建议: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语文Ⅰ试卷第3页(共7页)11.这首诗情感丰富,请结合全诗加以分析。(6分)【参考答案】①借“秋叶纷纷”“萧条环堵”之景表达内心的伤感;②“归无路”表达思乡难归的愁苦;③“病且贫”表达贫病交加的忧伤;④“菊花能醉去官人”表达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对归隐生活的陶醉(或:表达仕途失意的惆怅);⑤“怜君计画谁知者”表达对屈突陕怀才不遇境遇的同情(或:表达对屈突陕无人赏识的忧愤)。评分建议:每点2分,答对三点、意思对即可。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2.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⑪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论语》)⑫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诗经•卫风•氓》)⑬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孟子《鱼我所欲也》)⑭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汉书·董仲舒传》)⑮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陶渊明《饮酒》)⑯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李白《蜀道难》)⑰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杜牧《阿房宫赋》)⑱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苏轼《赤壁赋》)

五、现代文阅读(一)(20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3~16题。

一条街浓缩了一个时代

谢冕

①一条街,几座坊巷,卷起了一个时代上空的漫天风云,这在中国历史上几乎是一个奇迹。

②这条街是福州的南后街,这些坊巷是福州的三坊七巷。坊巷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自古以来是出将入相的衣冠锦绣之地,是花团锦簇的文化名街。

③三坊七巷有记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宋。据统计,这里先后出过十位尚书、十位总督、三位海军总长、一百五十一位进士,以及众多的诗人学者。衣锦、文儒、光禄、朱紫,但看这些命名,代表的是渊博、儒雅、高贵和韵致。一首诗表达了这里有别于一般城市的特殊风韵:“路逢十客九青衿,半是同袍旧弟兄。最忆市桥灯火静,巷南巷北读书声。”幽幽墨香中,朗朗书声里,闽都遗韵,左海风流,唯此为盛。

④光禄坊有一座“光禄吟台”,现在成了榕城诗人墨客吟诗歌吹的场所。吟台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宋熙宗年间。当时的福州太守程师孟,善文墨,有政绩,修道山亭,曾请文豪曾巩作《道山亭记》。程太守常小憩光禄坊,闽山保福寺僧人为此镌刻“光禄吟台”以彰其德。曾任光禄卿的太守有感赋诗曰:“永日清阴喜独来,野僧题石作吟台。无诗可比颜光禄(南朝颜延之,官至金紫光禄大夫),每忆登临却自回。”睿智若此,谦恭若此,由此可见其人风雅。

⑤文儒坊旧称儒林坊,是儒林学士汇聚之所。其实三坊七巷诉说的不仅是文士诗家,这里也记述了那些守疆卫国、叱咤风云的赤血男儿。远去岁月的鼎盛,已是历史的光荣记忆,就近代中国而言,从三坊七巷走出了一批仁人志士。甲午海战、黄花岗起义,都有八闽男儿的泪痕与血迹。多么难忘的的历史印记!

⑥林则徐纪念馆在宫巷。在那里,我们不仅听到他的华彩诗文,更听到他临阵一呼

语文Ⅰ试卷第4页(共7页)的气势。时势艰难,他临危受命,挺身而出,书写了浩气长存的一片丹心。可惜壮志不酬,谪迁万里,他为此阅尽人间苦乐,却是矢志不移。先后任职多地总督,几度出任钦差大臣,屡进屡出,屡升屡降,实为常人所难承受。他是一个文人,却充当了号令三军的统帅;他有伟大的抱负,却为时势所不容。“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至今还激励着万千国人。

⑦粉墙黛瓦之间,花木掩映之下,那些亭台楼阁,那些游廊曲径,无不充盈着、流荡着一股浩然正气。近代以来一批优秀人物从南后街的坊巷走出,走向广袤的国土和世界,传播新思想,引进新事物,他们一步步地前行着,改造着帝国的积弊,并引向新的开端。为开发民智,为改变国运,他们无所保留地贡献着自己的智慧、青春乃至生命,谱写并传播着一曲为挽救民族危亡的慷慨悲歌。一条街、几座坊巷,灯影梧桐,碧血斜阳,这里的沉思和呐喊几乎托起了一个时代。.......⑧旧时的南后街并不宽敞,很窄,街两旁都是店铺,那是一条缤纷灿烂的文化街。这里的繁盛,有人将之与北京的琉璃厂相比拟:“正阳门外琉璃厂,衣锦坊前南后街,客里偷闲书市去,见多未见还开怀。”

⑨近时读到一组竹枝词,其中一首谈到福州灯市:“中亭列炬耀如绳,桥北桥南最不胜。犹是春江花月夜,十年梦断后街灯。”记得幼时,每年的元宵和中秋,看花灯总是首选南后街。那里灯月交辉,流光溢彩,极尽一时之盛。而且那里不仅是展出,还有销售,那里的灯彩做工考究,保持了悠久的工艺传统。

⑩这是一条让人感动并引为骄傲的街道,这是我们的心灵系之的家园。一条街,浓缩了半部中国近代史。

13.请简要概括文中“三坊七巷”的特点。(4分)

【参考答案】①历史悠久;②人才辈出;③文化厚重;④名声显赫;⑤繁盛。评分建议:每点1分,答对四点、意思对即可。

14.请根据文章第④段的诗句,简要分析程太守的形象特征。(6分)

【参考答案】①“喜独来”写出程太守的闲适、清雅;②“野僧题石作吟台”写出程太 守有德政、受爱戴;③“无诗可比”“却自回”写出程太守的谦恭、睿智;④赋这首诗 表现程太守风雅、善文墨。

评分建议:每点2分,答对三点、意思对即可。

15.请结合文章第⑦段内容,理解“托起了一个时代”的内涵。(4分)

【参考答案】①传播思想,开发民智;②激浊扬清,弘扬正气;③勇赴国难,挽救民族; ④改写历史,影响巨大。

评分建议: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16.请探究作品结尾画线句的意蕴。(6分)

【参考答案】①南后街走出了许多影响近代历史的风流名士;②南后街的许多仁人志士 参与了近代反封建反侵略的斗争;③南后街的许多文士诗家影响着近代的文学和思想; ④表达了作者对南后街的崇敬和赞美之情。

评分建议:每点2分,答对三点、意思对即可。

语文Ⅰ试卷第5页(共7页)

六、现代文阅读

(二)(18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7~19题。

观园 陈四益

①中国人对景物的观赏,先秦时期多任其自然。造园之兴,可上溯秦代,但那时帝业初兴,开疆拓土,君临天下,所以想的不过是壮其宫室,广其园囿。

②私家造园起源甚早,蔚为风气,则在宋以后。尤其是山水画兴,咫尺之图,写千里之景;昆阆之形,围方寸之内,激发起造园家无限奇思妙想,为后人留下了许多精美林园。由于园主的衰败,时局的动荡,战乱的破坏,愚昧的毁弃,到今天,经典园林,所余无多。因其无多,更需珍惜。人海人山的践踏是对名园的破坏,闭门谢客的封闭也会断送了名园的生命。

③懂得园林之美妙,要有一双审美的慧眼,否则,美景当前,只留得几张时装照和一句:“啊呀,好看来西呀!”——岂不可惜。苏州久被上海人称为“后花园”。春日晴好,各家园林人满为患。不过,多数游客只是轮番在各处摆姿拍照,然后又急忙奔向其他园林,略无驻足流连、细细品味的余闲。每见此景,总不免为之扼腕叹惜。

④美,要有懂得欣赏的人,才能展现它的奥秘。园林之美,要有懂得园林的观赏者,才能展其妙趣。我认识一位苏州资深导游,她能把造园的奇思、观园的妙谛讲解得细致入微、俱在眼前。她告诉我,导游要能引人入胜,先得长期积累,深入研习,自己成为行家;当然,单有知味的导游还不够,还必需有求知的游客。有修养的游者遇到无修养的导游,或有修养的导游遇到无修养的游者——不是游客无味,便是导游无趣。赶路式的旅游,难免只能观其大焉者也。精细的园林,如不能深入领会,就必将“如入宝山空手回”了。

⑤游览园林,也如学习。要把事前预习的功夫做够,游览时,好景当前,一经点拨,便豁然贯通。自从《带一本书到巴黎》一类书籍出版,不少欧游客真是带了这类书去,大约一是因为花费浩繁,一生或只这一回,不甘空跑一趟;二是语言文字的障碍,不得不做些功课。

⑥多年前,应邀到过如皋水绘园。水绘园是如皋冒家建于明代晚期的林园,在当时颇负盛名,但到明清易代之际已渐趋零落衰败。清初,经冒辟疆再度经营,才重新显现出活跃的生命。“冒董因缘”是水绘园传说的魂。水绘园得此一魂,平添了无数思绪与谈助。可惜那回行程仓促,事前又没找到足够的资料做番“功课”,闲逛一晌,不曾留下多少印象。近来得到一册关于水绘园的资料,在补上了有关水绘园艺术、历史、人物故事的一课之后,才惋惜那次竟是虚行,内心很是懊恼。遗憾的是,近几年我未能有机会再临水绘园。

⑦今日的水绘园,已非当日风貌,而是今人追摹、想象中的水绘园。

17.请简要概述文章第④段的论述层次。(6分)

【参考答案】首先指出园林的妙趣需要懂得园林的欣赏者去发现,接着论述导游和游客都要有文化的修养,最后从反面阐明只有懂得欣赏才能有所收获(或最后阐述若不品味、领悟就会无所收获)。

评分建议: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语文Ⅰ试卷第6页(共7页)18.在作者看来,一座名园怎样才有“生命”?请结合文意简要概括。(6分)

【参考答案】①从园林的角度看,要有精彩的造园艺术,要有深厚的历史积淀,要有引 人入胜的人物与故事;②从欣赏者的角度看,要学会珍惜,要拥有慧眼(或驻足欣赏),要懂得观赏。

评分建议:每点3分,意思对即可。

19.第⑦段说今日的水绘园“是今人追摹、想象中的水绘园”,你怎样理解?(6分)【参考答案】①今日的水绘园已失去昔日风貌;②作者因未能再临水绘园而只能追忆当年的模糊印象;③观赏者可以通过了解水绘园的艺术、历史、人物故事来描摹、想象水绘园当年的盛景和风情;④流露出作者的遗憾和惋惜之情。评分建议:每点2分,答对三点、意思对即可。

七、作文(70分)

20.根据以下材料,选好角度,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成长,是生命存在的必然,是自我价值的探求。成长,交织着欢笑与泪水,交替着困惑与清醒。成长是一个不断前行的过程,永无终点。

语文Ⅰ试卷第7页(共7页)

第二篇:金山区2018届高三(一模)语文

金山区2017-2018年学年第一学期质量监控

高三语文试卷

(时间150分钟,分值150分)

2017年12月

第一部分

积累运用(10分)

一、按要求填空。(7分)

1.(1)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秦观《__踏莎行▪郴州旅舍》)(2分)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_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1分)2.孟子强调了以苦难来磨练意志的重要性,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佛乱其所为。”欧阳修在《伶官传序》中用对比的手法同样说明了这个道理的名句是:“_____忧劳可以兴国__,_逸豫可以亡身_”(2分)3.下列对联中适合悬挂在湖南岳阳楼的一组是(D).. ①楼未起时原有鹤,笔经搁后便无诗 ②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

③凌空百日三千丈,拔地黄河第一楼 ④洞庭西下八百里,淮海南来第一楼

(此题调动学生的文学、文化和地理知识。学生初中学过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崔颢的《黄鹤楼》和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可以推断①适合黄鹤楼,④适合鹳雀楼。)

二、按要求选择。(3分)4.2017年11月25日,“君子如兰:纪念白蕉诞辰110周年艺术特展”暨《白蕉文集》新书发布活动在金山区博物馆举行,下列四句组成了一首绝句,对白蕉先生的画兰艺术给予了高度评价。

①许谁共论醉良宵 ②惊倒扬州郑板桥 ③万派归宗漾酒瓢 ④凭他笔挟东风转 按照绝句要求和评价内容,正确的排列次序应该是(C)A.④②①③ B.①③④② C.③①④② D.③②④① 注:白蕉(1907-1969),本姓何,名馥,字远香,号旭如,金山张堰人,在近代中国画坛以画兰为名,郑板桥(1693-1765),清代文学家,书画家,擅画兰、竹、石、松、菊等。

第二部分

阅读(7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5-9题。(16分)

谈中国画的雅和俗

刘旦宅

①雅和俗是相对而言的,昨天被当作是俗的东西,今天可能就是雅的东西了。六朝的清瘦俊爽之美,是极雅致,充满文人气息的审美,一入唐就逐步改变了。盛唐的宫廷审美,崇尚丰满肥腴,色彩浓艳厚重,与六朝相比,其俗是显而易见的。但久而久之,唐代的丰满肥腴、秾装丽色被认为雅—一雍容华贵气质的典雅。用今天的眼光来看,盛唐宫廷贵妇那种寓婀娜于肥腴的体态,确有妙不可言的雅状;唐马丰满壮实的造型,唐三彩或红白赭,或蓝白赭,或红蓝白的色泽,毫无媚俗相。苏东坡对吴道子的推崇,可当绘画的极致,但独不能容忍丝毫俗态,他把吴道子和王维作比较,在两人的画面前,他都爱不忍去,都有很高、很贴切的赞语,但最后还是认为王维要高出一筹。原因是王维的画中有诗,画如其诗一样“清且敦”。苏东坡已经点明了雅和俗的分野在于文化修养。

②绘画上的提倡文化修养,树立雅的标准,在晚唐就有溢觞之兆,五代出现了明确的提法。黄休复《益州名画录》把画分为四格,即逸格、神格、妙格、能格,认逸格为第一位,并声言:“画之逸格,最难其俦。”黄休复在一直被认为其绘画最高标准的“神”上,另立更高于“神”的“逸”,无疑是评论界对雅的入画的认可和推崇。其实,“逸”和“神”一样,是技巧和精神的混合,不同的是“神”包含了画家的匠心以及画家本人情感思绪的流露,但更多的是被描绘对象的精神表现;而“逸”则完全敞开了画家本人的精神世界,是技巧和画家(不是被描绘对象)的精神混合。

③因此,绘画上的雅、俗区别,是画家情调的雅、俗,表现在绘画情调中的雅、俗。北宋宫廷画院,注意到画家文化修养的问题,画院试画多是带有诗意性的命题,著名的如“踏花归来马蹄香”,画蝴蝶追 逐马蹄者夺魁;又如“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画艄工横笛卧舟尾者出奇制胜;再如“乱山藏古寺”,画荒山乱岭间飘然一幅以示藏寺之意者获褒。其实,这些命题画,只要在考题中略作婉转,即可不俗。然而,如此的不俗,与雅还有距离。绘画的雅逸,在于画法,而不是题材,不是曲意求题材之工。元代的雅逸,是两来无法望其项背的,这是绘画发展的因果关系,也说明了绘画的发展是一个逐步雅化的过程。元代趋雅,完善雅化绘画的关键,是纳入书法笔法的画法上的根本性改革。据说,赵孟頫向钱选请教,钱曰:“能作隶家。”这牵涉到笔墨的精神状态,也即画家精神状态的表现问题。不管此说是后人杜撰还是真有其事,“隶”“利”之分,或曰“戾”“利”之分的焦点,是文人画和画工画,其实质还是画的雅和俗。为什么明代称为第一院体画家的戴进,后人赞扬他画得出色的同时,还要添一条读书少的尾巴,这种肯定中的否定,变际上是婉转的否定,否定他画的要点是不能雅。唐寅的老师周臣自叹画不如其弟子时,说出了一个致命的原因:自己少唐生胸中数千卷书耳!其中要点也是不能雅。周臣确有自知之明。俗话说:诸病可医,唯俗不可医。话有点绝对,但说出了俗病是顽症。然而用猛药可能会有所收获,但俗和雅之间实在是可以相互转换的。俗本身也有通俗和庸俗之分,但不管怎么说,俗总是属于初级阶段的东西。但如能加上一个“大”字,而成大俗,就不再是初级阶段的东西而成为高级的了,于是也就荣登了大雅之堂。齐白石本是木匠,其俗自不待言,他经努力,文化素养修炼得炉火纯青,更因其大彻大悟,又加上老天爷帮忙得以登大寿,终于大器晚成,其雅亦不待言矣。他的画有一种不修边幅的雅致,十分动人,这是悟性和勤.......奋的契合。假如周臣也奋起直追,也读他个千卷书,或许其画会有所改观亦未可知。

④俗未必是坏,民间艺术,如杨柳青、桃花坞的年画,俗到底,土到家,民间风味十足,同样可以达到生动的境界。只要有趣,但俗无妨,俗趣也是一种绘画趣味。俗有其大众化的优势,它明朗、健康、土情俚风,不矫不饰,为大众所喜见乐闻,是可以发扬和提高的。历来的雅艺术,都是从俗艺术中来的。

⑤雅是艺术的尖端,所谓的象牙塔尖是也。塔身、塔尖是共存的,因此,雅和俗的艺术,在社会中共存,是社会的共同艺术财富。“雅俗共赏”,不是指雅俗混杂的中间状的艺术,而是指雅和俗两种审美层次同具审美价值,在审美的选择上是同等的,欣赏者可各择其爱,评论也不能执一词而有所偏颇,创作者更应在各自的审美领域内尽情尽兴。

(选自《书画艺术》)5.分析第②段画线句在结构上的作用。(2分)

承上启下,承接上文苏轼提出的观点一一雅和俗的分野在于文化修养(1分);引出下文黄休复论述绘画的雅的标准。(1分)

6.第②段“不修边幅的雅致”在文中指的是。(3分)

齐白石修炼文化素养,加上悟性(1分),其绘画敞开了他本人的精神世界、技巧和精神浑然一体的逸格状态(2分)。7.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B(绘画的雅逸,在于画法,而不是题材)...A.苏东坡对吴道子和王维两人的画都有很高的赞语,但认为王维的画比吴道子的画要高出一筹,其原因在于王维的画如其诗一样“清且敦”。

B.北宋宫廷画院试画多是带有诗意性的命题。这些命题画虽然不俗,却还算不上雅。可见绘画的雅逸,关键在于题材。

C.戴进的画被后人否定,周臣自叹画不如唐寅,共同的原因在于他们的画不能雅。假如二人读他个千卷书,提高文化修养,或许其画会有所改观。

D.元代的画在雅逸方面超越了两宋的画。这反映出绘画发展的因果关系,也说明了绘画的发展是一个逐步雅化的过程。

8.第④段说“历来的雅艺术,都是从俗艺术中来的”,请举一例(文学、绘画、音乐,戏剧皆可)说明之。(3分)参考:(1)宋词中的一些词牌,如“念奴娇”、“水调歌头”等,本是船舫歌妓唱曲中所使用的俗调,文人借用来进行新的创造,就成为了我们今天欣赏的雅词。(2)金山农民画,是在江南民间艺术土壤中滋生出来的一棵新苗,其构思新颖,色彩明快,造型稚拙,具有江南水乡的独特风韵。在辅导老师的开掘、专家的帮助、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于七十年代未创立了中国现代民间绘画的新风格,受到中外专家们的肯定和广大观众的厚爱。例子1分,说明2分,须有理。9.简析本文的论述思路。(5分)

文章先论述雅俗是相对而言的,两者的分野在画家的文化修养(1分),接着通过举例论述绘画的发展是一个逐步雅化的过程(2分),再论述雅俗可以相互转化(1分),最后论述雅和俗并无优劣之分,同具审美价值(1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10-14题。(16分)

青青陌上桑 王茵芬

(1)进入谷雨节气,杨花飘落,杜鹃盛开,正是“播种移苗、埯瓜点豆”好时节,阳光铺在老家场院上,细密温暖。一只小白免蹦了过来,母亲捡过几片青菜叶子放在它脚边,说要去田野里弄些嫩草。

(2)我随母亲来到田头,青草遍地,不像那时候,草还在地上探头探脑,就被我们连根挖起,成为兔子和山羊的时鲜。记得去麦田或红花草地里据草,被队长老王叔发现,挨骂不止,严重的会被他拎去篮子。有次,我逃跑时,不小心摔了一跤,手心撑在刀口上,血流了许多。回家后,阿婆用菜油止住血。那晚,我写在方格簿上的字没一个是端正的。

(3)沟渠里蓬生着丛丛菖蒲,修长碧绿,惹人喜爱。菖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称为灵草,气味清香,用来驱蚊除病。这时节,它们还在一个劲地长,到了端午日,人们用红线将菖蒲和艾叶各一株,大蒜头一个,扎起,悬于大门边的屋檐下,以防疫驱邪。

(4)缓缓走在青青的陌上,麦子已抽穗扬花,清香飘逸。我们来到一块地势略高,狭长形的地里。这块地已经荒芜多年,是父母在年前秋天开垦出来的,他们种了小麦。在这块地的最西边,有一棵长得歪斜的老桑树。记得我年轻时在附近责任田里收割麦子,热了,累了,还坐在这桑树下乘凉歇息。我走过去,只见苍老的枝干上长出了一片片嫌绿的叶子太阳光照在上面,绿得发亮。我和母亲说,现在没人种桑养蚕,有点可惜了。我们苏州是丝绸之乡,丝绸产品非常有名。在以往,我们还靠种桑养蚕增加收入,桑树是功臣。我上中学时,就听老师讲过苏州的桑蚕丝绸文化,这里地处太湖流域,气候温暖湿润,自然条件得天独厚,成为我国蚕桑丝绸的重要基地。

(5)母亲弯腰在田里拔野豌豆草,说,那会儿的这个季节,你小时候常和阿婆去采桑叶挣工分,集体公房里养蚕正当时,我笑着说,哪有不记得的,“吴地桑叶绿,吴蚕已三眠”。

(6)“秦之未落,其叶沃若。吁嗟鸠兮,无食桑甚”是《诗经》里的一句。短短十六个字就把桑叶的茂盛青翠和熟的桑葚与飞着的斑鸠描绘得传神鲜活,生趣浓郁。可见,自古以来,人们种桑养蚕,男耕女织,自给自足,这习俗在吴地早已形成。从前,人们在房前屋后都成种桑树。“桑梓”象征故乡、家乡。桑,蕴含着一种家园情结。

(7)那时,蚕宝宝上山结茧后,到了清晨,队长就如一只报晓的公鸡立在村中央吹哨子,还大着嗓门喊;“摘蚕茧啦!”“摘蚕茧啦!”

(8)村里亮起点点灯火,大人们睡眼慢松地匆匆跑出家门,胳臂里都夹了个小板凳,手提着筐,有的手里还端着粥碗。因为是按多劳多得来记工分的,所以,大家还拖儿带女,整个村里,狗叫鸡鸣,少不了还有哪家不乖巧的孩子在母亲的怒骂声里,又是揉眼又是擤鼻涕的,鸣鸣咽咽上场。

(9)我也被做记工员的母亲叫起来,和阿婆挤在一拨人的后面,好不容易拖到了几条结满蚕茧的柴垄。我坐在小板凳上不停地摘下一个个饱满而硬实的茧子。场院上真热闹,人们说着笑着,一个个的箩筐里堆满了雪白雪白的蚕茧子。我母亲和会计就给人们摘的茧子一一过磅,记录下来,并把一箩筐一箩筐的茧子装进水泥船的舱里,堆得像一座小雪山似的。接着,队长、会计和我母亲带了两个壮劳力摇船到镇上收购站去卖茧子。

(10)有次,我跟母亲去的,三四个小时后,卖完了茧子,大人们都笑眯眯的,似乎听到他们在议论今年“好价钱”。于是,来到镇上唯一的供销社,给我和另外一个小孩各买一支雪糕,那时能吃到雪糕可真是奢侈啊!也是从那时起,每到夏天,我就对雪糕念念不忘。然而,近些年,竟然淡忘了它。

(11)我蹲下来,吸纳着青涩的麦香,胸腔特别舒坦。万物生长时,人的内心也会有一粒种子在萌芽,在长叶。

(节选自《散文选刊》2016年第12期)

10.第(6)段引用了《诗经》中的句子,其用意是什么?(3分)增加文采(1分),写出桑叶的茂盛青翠和熟的桑葚与飞着的斑鸠充满生趣(1分),深化作者对桑树的情感。(1分)。

11.第(9)段画线句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形象而生动,请对此加以分析。(2分)

生动形象地描写了茧子数量多、颜色雪白(1分),体现了丰收的喜悦。(1分)12.第(10)段中,作者为什么说“然而,近些年,竟然淡忘了它”?(3分)

说明”我“现在生活改善了,吃雪糕已不再奢侈(1分),含蓄地表达“我“无法再次体会经过辛苦劳作换来雪糕的甜蜜的遗憾(1分)及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2分)

13.桑,蕴含着一种家园情结。它给予“我”哪三点底护?结合文章内容概述。(3分)

提供阴凉;增加收入;滋养品格。每一点1分,意思接近即可。14.文章最后一段颇具匠心,请联系全文,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进行赏析。(5分)

最后一段与文章第(4)段相呼应(1分),从记忆中回到现实,使文章结构更加完整(1分);写出“我”吸纳麦香的舒坦(1分);同时,因为看到麦子、桑树等万物生长繁茂,尤其是柔树无私给予,给人旺盛生命力的印象,让我联想到“希望的种子“正在我们的内心萌芽,恰如我们的人生(1分),给读者留下回味与思考(1分)。

三、阅读下面作品,完成15-17题。(8分)

归洛道中

(宋)陈与义

洛阳城边风起沙,征老岁岁负年华。归途忽践杨柳影,春事已到芜菁花。

道路无穷几倾毂,牛羊既饱各知家。人生扰扰成底事,马上哦诗日又斜。

【注】①陈与义(1090-1138),著名爱国诗人。此诗是作者在客居汴梁10年后返回洛阳途中所作。②毂(gǔ):车轮子穿轴的孔,用来喻车。15.这首诗共有几个字押韵?正确的一项是(C)(1分)..A.3个 B.4个 C.5个 D.6个 16.对这首诗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B)(3分)...A.本诗描写诗人从汴梁归洛阳途中的所见和所思。B.领联中的“忽”、“已”表明诗人归途中的焦虑。C.尾联抒发了诗人对年华已逝而壮志难酬的苦闷。D.本诗语言工巧与朴拙结合,显得非常耐人寻味。17.联系全诗,赏析颈联的妙处。(4分)

颈联写诗人归家途中的艰辛,牛羊吃饱了知道回家的情形(1分),诗人借景抒情,即借牛羊知家来表达自己对家的思念(1分),在结构上引出尾句夕阳西下(1分)更加衬托作者的归心似箭(1分)。(画面描述1分,手法1分,结构1分,情感1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18-23题。(18分)

①张淳,字希古,桐城人。隆庆二年进士,授永康知县。吏民素多贴,连告罢七令。淳至,日夜阅案.牍。讼者数千人,剖决如流,吏民大骇,服,讼浸减。凡赴控者,淳即示审期,两造如期至,片晷分析无留滞。乡民裹饭一包即可毕讼,因呼为“张一包”,谓其敏断如包拯也。.②巨盗卢十八剩库金,十余年不获,御史以属淳。淳刻期三月必得盗,而请御史月下数十檄。及檄累下,淳阳笑曰:“盗适久矣,安从捕?”寝不行。吏某妇与十八通,吏颇为耳目,闻淳言以告十八,十八.意自安。淳乃令他役诈告吏负金,系吏狱。密召吏责以通盗死罪,复教之请以妇代系,而己出营费赀以偿。.十八闻,亟往视妇,因醉而擒之。及报御史,仅两月耳。③民有睚眦嫌,辄以人命讼。淳验无实即坐之,自是无诬讼者。永人贫,生女多不举。淳劝诫备至贫无力者捐俸量给全活无数。岁旱,劫掠公行,下令劫夺者死。有夺五斗米者,淳佯取死囚杖杀之,而榜其罪曰“是劫米者”,众皆慑服。久之,以治行第一赴召去永。甫就车,顾其下曰:“某盗已来,去此数里,可为我缚来。”如言迹之,盗正濯足于河,系至,盗服辜。永人骇其事,谓有神告。淳曰:“此盗捕之急则遁,今闻吾去乃归耳。以理卜,何神之有?”

④擢礼部主事,历郎中,谢病去。起建宁知府,进浙江副使。时浙江有召募兵,抚按议散之,兵皆汹汹。淳曰:“是骄悍者,留则有用,汰则叵测。不若汰其老弱,而留其壮勇,则留者不思乱,汰者不能乱.矣。”从之,事遂定。官终陕西布政。

(选自《明史▪张淳传》)

【注】①片晷(guǐ):片刻。18.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1)吏民素多黠(平时、平素)(2)淳阳笑曰(通“佯”,假装)..(3)淳验无实即坐之(判罪、定罪)(4)汰则叵测(不能)..19.下列各组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不同的一项是(C)(2分)..A.因呼为“张一包”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鸿门宴》)..B.淳乃令他役诈告吏负金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鸿门宴》)..C.辄以人命讼 遂墨以葬文公(《秦晋殽之战》)..D.可为我缚来 旦日维士卒,为击破沛公军(《鸿门宴》)..C(前一个是介词,拿、用;后一个是连词,来。A项两个“因”都是副词,于是,就。B项两个“乃“都是副词,于是,就。D项两个“为”都是介词,替)20.下列选项中与“盗遁久矣,安从捕?”句式不同的一项是(D)(2分)..A.大王来何操(《鸿门宴》)B.何施之为(《秦晋微之战》)C.何久自苦如此(《苏武传》)D.吾属今为之虏矣(《鸿门宴》)

D(被动句,其他三项都是宾语前置句)21.把第②段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5分)

密召吏责以通盗死罪,复教之请以妇代系,而己出营赀以偿。

(张淳)秘密召见那个县吏,用私通强盗应判死罪来责问他,又指示他请求用自己的)妻子代替被关押,而自己出去筹集钱财来赎回。(主语省略1分,关键词:系、赀、以,各1分,整体理解1分)22.第③段画线句的句中应有两处停顿,请用“/”加以标出。(2分)

淳劝诚备至/贫无力者捐俸量给/全活无数(划对一处给1分)23.综观全文,用两个四字短语概括张淳的主要品质。(3分)....聪敏果断、心地仁慈(只要有“智”和“仁“的意思即可,写出一个给2分)

五、阅读下文,完成24-27题。(12分)

荷塘诗集序

(清)姚鼐

①古之善为诗者,不自命为诗人者也。其胸中所蓄,高矣,广矣,远矣;而偶发之于诗,则诗与之为高广且远焉,故曰善为诗也。曹子建、陶渊明、李太白、杜子美、韩退之、苏子瞻、黄鲁直之伦,忠义之气,高亮之杰,道德之养,经济天下之才,处而仪谓之一诗人口,此数君子岂所甘载? ②志在于为诗人而已,为之虽工,其诗则卑且小矣。余执此以衡古人之诗之高下,亦以论今天下之为诗者。使天下终无曹子建、陶渊明、李、杜、韩、苏、黄之徒则已,苟有之,告以吾说,其必不吾非也。

③适来江宁,识泾阳张君。君以累世同居义门之子,负刚劲之气,兼治烦之才,虽为一令,廿余年屡经踬起,而志不可抑,今世奇士也。而耽于诗,该事道途之闲,不辍于咏。出其诗示余,余以为君之诗,君之为人也。取君诗与比之子建、渊明、李、杜、韩、苏、黄之美,则固有不逮者,而其清气逸韵,见胸中之高亮,而无世俗脂韦之概,则与古人近,而于今人远矣。

④夫诗之至善者,文与质备,道与艺合;心手之运,贯彻万物,而尽得乎人心之所欲出。若是者,千载中数人而已。其余不能无偏:或偏于文焉,或偏于质焉。就二者而择之,愚诚短与识,以为所尚者盖在此而不在彼:惟能知为人之重于诗者,其诗重矣。张君殆其伦欤!

(选自《惜抱轩集》)

注:①张君:张五典,字叙百,号荷塘,荷塘诗集的作者。②义门:仁义之门,封建社会特指以孝义著称,数代同堂而和睦相处的家庭。③治烦:治理政事。24.填入第①段方框中的虚词最恰当的是(B)(1分)...A.也 B.耳 C.矣 D乎

25.第①段和第③段都提到了曹子建、陶渊明、李太白、杜子美、韩退之、苏子瞻、黄鲁直这些人,作用分别是什么?(3分)

第①段是为了说明这些诗人不以诗人自居,德才兼备(1分);第③段是为了对比衬托张君,虽然诗歌比不上他们,但清气逸韵,见胸中之高亮,而无世俗脂韦之概(2分)。

26、从句式的角度,赏析第③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3分)

运用整句和散句,突出了张五典气概超群,才能过人,20多年遭遇挫折却坚持气节,确实是奇士。(句式特点1分,表达效果2分)

27.概述本文的主要观点,并对此观点作评析。(5分)

主要观点:道德修养对于创作具有重要意义/只有知道做人要重于作诗的人,他的诗才会有力量。概述主要观点2分,评价3分,能自圆其说,有理有据。①

第三部分

写作(70分)

28.人的一生很漫长,有人说做好长远的规划,可以让自己有目标去努力和奋斗,有人却说与其奢谈长远的规划,不如保留一些不确定性,让自己去寻找和发现,对此,你怎么看?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28.评分标准

一类卷(63-70分)基准分67分

准确理解文题,角度恰当,立意深刻,中心突出,内容充实,感情真挚,结构严谨,有 新意,有文采。

二类卷(52-62)基准分57分

理解文题基本准确,角度较恰当,立意较深刻,中心明确,内容较充实,感情真实,结 构完整,语言通顺。

三类卷(41-51分)基准分45分

能理解文题,角度尚恰当,立意一般,中心尚明确,内容尚充实,感情尚真实,结构基 本完整,语言基本通顺,偶有语病。

第三篇:2012_高三_海淀语文一模

第Ⅰ卷(选择题 共27分)

一、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镌刻

余音绕粱

牵掣(zhì)

揆情度(duó)理 B.观瞻

激浊扬清

商贾(gǔ)

良莠yǒu不齐 C.棉薄

两袖清风

迄(qì)今

矫(jiāo)揉造作 D.斧正

闻过饰非

聒(guā)噪

若即(jí)若离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是()

A.春天的颐和园,小草带着泥土的芬芳钻了出来,柳枝之昆明湖畔轻轻摇曳,桃花在枝头尽情绽放,真是秀色可餐。

B.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积淀和不绝如缕的文化传统,是我国新时期文化发展的起点,是我们民生振兴的基石。

C.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浪潮下,一个经济体爆发危机,就会冲击到其他经济体,因此,任何开放国家都难以独善其身。

D.福岛核事故发生一周年之际,日本政府首次组织记者进入核电站采访,让他们按照规定路线走马观花的转了一遭。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虽然中国公民在苏丹遭劫持是一起偶发事件,但中国公民出国要清楚的了解海外安全形势,防止各类安全风险,采取有效措施。

B.男子网坛两大巨头的决战持续近六小时,成为史上最长的大满贯决赛展现观众面前,这场决赛开启了世界男子网球赛的新时代。

C.文物局提出针对当前首都城市的发展与古都名城的保护,相关单位应加强文物保护力度,落实各项监管责任。

D.麦当劳(中国)有限公司销售过期食品,国家食品监管安全司要求其立即进行整改,以防止此类问题再次出现。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A.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是由司马迁撰写的,后人称赞它“不虚美,不隐恶”,具有秉笔直书的“实录”精神。B.诸葛亮的《出师表》、李密的《陈情表》分别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忠、孝传统,这两篇文章言辞恳切,感人至深。

C.巴金的《家》描写了一个封建大家庭的分化与没落,反映了封建宗法制度的崩溃,它奠定了巴金在中国文坛上的巨匠地位。

D.莎士比亚的《高老头》是一部现实主义杰作,它是《人间喜剧》的序幕,年轻的大学生拉斯蒂涅是作品的主要人物之一。

5.下列一次在画线处填入的语句,语意和衔接恰当的一项是

天津杨柳青年画采用的是木板套印和手工彩绘相结合的方法,人们称之为“半印半画”。它的制作方法是先——,然后——,再——最后——。没衣服画都是由画师手工制作的。它将版画中的刀法版和手画的笔触感融合在一起,具有独特的风格。

1印出图画 2 装裱成画 3 用手工将纸上的轮廓描绘涂彩 4 刻出木刻图案样板 A

1342

B

3421

C

4132

D

1423

二、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9题。

鄞有高世之士,日骆先生以大,貌严而气刚,行峻而言直,学广而闻多。落落不与世俗相俯仰,一语之不合,一事之不揩,则望望而去,终其身不齿。以故世之士子,鲜有当乎其意,辱与为忘形交者。然独视菊如贤友朋。

每岁即小斋之外,罗植数百本。春而锄,夏而灌,秋编其干而屏列之。当天气始肃,寒英盛开,披鹤氅衣,戴折角巾,携九节杖,巡行圃中。兄夫幽姿劝质,凌厉风霜,则思淬厉节操,处坚瘁而不屈。见夫黄而不杂,得土之中,则思正色独立,使君子有所敬而小人有所畏。见夫早培晚盛,不竞不争,则思居谦处让,退可以无咎而进为有悔。见夫味甘而气馨,品高而性介,则思蓄用以待时,洁身而处俗,不与黄茅白苇俱出于斯世。凡是数者,一或不类于是菊,又为之徘徊花下,仰而视,俯而思,且愧而且责。必也物我两忘,彼此无间,然后与之曹出乎轩窗寂寞之滨,并驱乎草木摇落之际。若相磋以道,相错以德,不自知其情之孚而身之化也。夫如是,则菊也,先生也,真所帮贤友朋也。

菊有贤友朋之象,而先生犹爱之如此,况世之贤士子乎?是故无贤士子则已,有则必为先生之所爱,如爱斯菊矣。先生爱贤之心,岂果有异于爱菊之心乎?呜呼:菊不能以自贤,惟先生能贤之。士子不能自知其不贤,惟先生能知之。贤也吾其爱,不贤也吾其案。呜呼,安得贤如是菊陶姓而潜名者与之论先生之交际哉!(取材于元戴良《爱菊说》)

6.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则望望而去,终其身不齿 齿:并列 B退可以无咎而进为有悔 咎:过失

C若相磋以道,相错以德 错:指责,批评 D菊有贤友之象 象:这里指特征

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 然独视菊如贤友朋

菊不能以自贤,惟先生之贤之

B 凡是数者,一或不类于是菊花,又为之徘徊花下 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C 仰而视,俯而思,且愧而且责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D 是故无贤士子则已,有则必为先生之所爱 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8.下列各组语句全都能够表现骆先生“气节刚正”的一组是()1 落落不与世俗相俯仰

2以故世之世子,鲜有当乎其意,辱与为望行交者

3当天气始萧,寒英盛开,披鹤氅衣,戴折角巾,巡行圃中

4见夫黄而不杂,得土之中,则思正色独立,使君子有所敬而小人有所畏 5先生爱贤之心,岂果有异于爱菊之心乎

A

134

B

124

C

234

D

235

9.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骆先生相貌威严,为人正直,性情刚烈,说话直率,爱憎分明,因此遭人嫌弃。B骆先生以菊为友,从菊的不同特点联想到人格修养,并经常对照菊花反省自己。在骆先生看来,菊花品高性介,洁身自好,而黄茅白苇则平凡庸常,随俗从众。D作者借骆先生这一形象,表达了对清高远俗的贤能之士的仰慕之情和渴求之心。

第Ⅱ卷(共123分)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30分。

10.阅读延伸题:文中“落落不与世俗相俯仰”一句表现了骆先生处世之道,请从文中举出一例加以说明,并谈谈你对这种处世之道的看法。(不少于200字)(10分)

11.用斜线(/)给文中画线的文言文断名。(5分)

九里松者仅见一株两株如飞龙劈空雄古奇伟想当年万绿参天松风声壮于钱塘潮今已化为乌有更千百岁桑田沧海恐北高峰头有螺蚌壳矣安问树有无哉?

12.在横线处写出诗文原句。(8分)

(1)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故逐之

(2)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3)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谁得而族灭也。(4)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5)满地黄花堆积,------------------,----------------?

(6)春如旧,人空瘦--------------。桃花落,----------------,山盟虽在,锦书难托。13.阅读下面诗歌,完成①—②题。(7分)

卖花词

高启

绿盆小树枝枝好,花比人家别开早。陌头担得春风行,美人出帘闻叫声。移去莫愁花不活,卖与还传种花诀。馀香满路日暮归,犹有蜂蝶相随飞。买花朱门几回改,不如担上花长在。

①对下列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卖花郎的花与众不同,枝叶繁茂青翠,花朵鲜艳美丽,花期也早于其他人家。B.卖花郎担着花担一路走来,脚步如春风般轻盈,他的叫卖声引来美人出帘买花。C.日暮之时,卖花郎卖花归来,只有蜂蝶相随,他因担有余花,心情孤寂而无奈。D.诗的结尾两句运用对比手法,含蓄地表达了作品的主旨,意蕴丰富,给人启迪。

②有人评价这首诗“亦俗亦雅”,请任选一个角度对这一特点加以分析。(4分)

四、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15题

人与自然的交流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人从自然中索取物质,维持生命,同时又从它身上感悟美感,培养审美能力。

大自然靠什么给人以美感呢?它蕴含有许多美的要素,如:对称、和谐、奇巧、虚实、变化、新鲜等等。这些要素我们在人类的精神产品中,如小说、戏剧、绘画、音乐中都可以找到,而在大自然中早就存在,并且更为丰富。这些东西再简化一点就是三样:形状、颜色、声音。形、色、声这三样基本东西经对称、和谐、奇巧等等的变化组合,就出现无穷无尽的美。美的要素在自然中最多,远远多于人为的创造,所以艺术强调师法自然,国画大师刘海粟就曾十上黄山“搜尽奇峰打草稿”。客观的景物和人怎样沟通、交流、融合而共同创造一件艺术品呢?是通过人与自然的交流,通过艺术家的观察,再创造。刘勰说,“目既往还,心亦吐纳”,是通过眼睛观察,内心思考,经过一番酝酿吐纳之后才加工出来的。这些要素作用于人,激活人的美感有三个步骤。一是以美形引人,二是以美情感人,三是以美理服人,由形及情及理。我们看到鲜艳的花朵,奇伟的山峰、行云流水,这些美好之物就会被吸引。不论是人还是山水,只要美,人就喜欢。有学者研究动物也有趋美厌丑的本能。不过与动物不同,人能将这种美感上升到感情,并形成一种定式,于是相应于景色的明暗便有心情的好坏,物象之异可转化为精神之别。小石潭的凄清,荷塘月色的宁静,范仲淹所谓物悲物喜。这就是意境。

人们还只满足于自然中的形向主观的情的转化,又进而求理。因为哲理本身的逻辑美,在自然中也能找到相似的形象。它们灵犀一点可相通。如山之沉毅,海之激荡,云之多变等,人们从美的形、色、声中不但可以悟到美好的情感,达到美好的意境,还能悟出一种哲理的美,逻辑的美。周敦颐见莲花就悟出“出淤泥而不染”的做人之理;朱熹:“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是讲做学问的理。又像练气功常说的精、气、神,炼精化气,炼气化神。在散文写作上就是美的三个层次:描写美、意境美、哲理美。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山、水、树、木、草、石都有产生美感。大自然如人群一样。美人罕见,好景难求。因为美是一种巧合。不管人,还是自然,是由无数因素随机地排列组合而成,最佳的组合机会只有那一瞬。在人,便有倾城之美,绝代佳人;在景,便有了奇峰秀水、天下胜境。贵州的黄果树和天星桥就是这样。自然美景不可多得,不能再造。我们都知道文物古迹很珍贵,就是因为宏观世界不能重复,自然美景也是这样,失去了就永不再来。大自然就是一个最大最好的美育课堂。山水会像绿树释放氧气一样,不停地为我们释放美感,会像书本润泽我们的心田一样,不停地润泽我们的灵魂。(取材于梁衡《山水为何有美感》,有删改)

14.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 自然万物给人以无穷无尽美感的原因之一,是其本身包含着对称、和谐、奇巧等诸多美的要素。

B艺术家强调的“师法自然”,是指进行艺术创作要从自然中获取各种美的要素以及创作的灵感。

C小石潭的凄清、岳阳楼的阴晴、荷塘月色的宁静是文学家与客观景物沟通、交流、融合的产物。

D自然中的美景是由各种因素随机排列而成的组合,自然美景不可多得,不可再造,也不能失而复得。

15.人为什么能从自然中获得美的体验?请根据文章内容概括说明。(5分)

五、本大题共4小题,共25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6—19题。

看麦熟

肥沃的关中平原,向以盛产小麦著称。从头年冬到次年春,走到田野上,那儿十有八九都铺着日渐加厚的小麦的绿毡。而到了清明节呢,农谚说:“清明麦子埋老鸹。”于是,田野处处,不再是绿毡了,而是厚可盈尺的绿绒被了。清明时节雨纷纷”,一块又一块的绿绒被儿,纷纷成了贵妇人的床上之物,绿光闪烁,好不喜人。从此小麦就可着劲儿长了,那绿绒被便膨起来,膨起来,一天一个高度,一天一个样子,直至像隆起的海浪碧波,涛声震响。有那么一天,麦稍儿迎风摇摆,一浪推着一浪,有了金子一样的颜色。麦梢儿的这一变化是一种信号,它强有力地触动了每一个庄稼人的心,而跳得最快最欢最美丽的心。

婆娘是关中农村特有的名词,关中农村特有的称谓,把自己的一颗心分作两半——一半在婆家,一半在娘家。婆娘负重最多爱最多,最具有人情味和人性美,是一种极致。

这不,看见麦梢儿黄了,她们立即想到了娘,想到了娘家的麦田,都准备去看望看望辛苦了大半年的爹娘和兄嫂弟妹,同时分享娘家麦子即将成熟的欢乐。于是,她们都忙碌起来了:蒸馍馍,烙锅盔,采拔菜蔬,丈夫也理解她们,公婆也理解她们:要置办什么,就让她们置办去吧;要什么时候走,就让她们什么时候走吧。咱关中不是有这样的俗话吗:“麦梢黄,女看娘”呀!辈辈沿袭如此,她们小曲悄唱,加紧了手中的活儿,手疾脚快地找篮篮,装礼物,梳洗打扮——家家屋中大体都是这样。她们恨不得转眼间就能扑到亲娘的怀里。

于是,麦黄天,人们都惊叹关中路广漠的田野上,到处闪耀着婆娘的身影。她们的肌肤有的粉红,有的微黑,有的如春萝卜般的细嫩,有的如秋白菜般的健康,真是摇曳多姿、风情万种。于是,这麦黄天,田野是大片大片的黄的色块,她们是红的绿的花的荡漾的曲线。曲线有了色块的成熟的神韵。而这一切是被馨香所浸透。

天那么蓝,那么纯,布满麦田的大地显得更黄了。大地焕发出我们民族的原色,它那么丰盈,那么辉煌。婆娘们就走在那原色之中。丰收在望,庄稼人被它所燃烧,田野上便此起彼伏地飘荡着吼唱秦腔。就是在那原色中,婆娘们踏着秦腔的节拍:“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生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这是来自《诗经》的声音。婆娘们虽然不懂得《诗经》,但这声音,早就存于他们的心坎了。

奔着爹,她们在走。奔着娘,她们在走。她们的急切的粘着轻尘的布鞋、皮鞋、胶鞋,她们的这些鞋踩下的脚印,千姿百态,千姿百态都是情,都是爱,情和爱南来北往地撒布在旷野里,一如总也开不败的夏的花朵。

一片胜似一片的麦子,常常逗引得她们不能不停下脚来。她们被关中大丰收的景象撩拨得晕晕乎乎的,竞至忘了此刻身在何处,以为自己的满口已是娘家麦子的芳香,等恍然大悟——这哪是娘家的麦地呢,便独个儿笑了起来,如歌似地灿烂。但绝不吝惜泼出去的情意,娘家爹和丈夫都不是常说么,人不能太自私了,天下农民是一家。是的,也应该为别人喜欢喜欢。何况,娘家地土好,人又勤,麦子一定不会比这儿差,也应该提前为之开怀一乐了。满怀的麦香。满心的快活。满鬓角的汗珠满眼睫的光。她们的身姿是大小雁塔上的风铃,正干农活的男人们都知道她们是干什么去的,都为她们而感到自豪和充实。婆娘们喜滋滋地迈开脚步了。现在,娘正在做什么呢?是不是早站在村口的老椿树下等我了?爹又在做着什么?爹性子急,一定是风风火火地联系收割机去了,但他这两天会早早地赶回家的。爹娘都上了一把年纪了,女儿多么想这回多住上几天,好给他们凑一把力,把麦子颗粒不剩地收到囤子里头。这期间一定要尽量多帮爹娘干一些事情,比如缝缝补补啊。比如领着患老年病的爷爷上医院诊治呀。可是,爹又会厉声吼叫:“哪有这种情理?”娘也会柔声相劝:“听你爹的话,回去吧。麦忙天,谁家不是等着人手用哩?”而他们自己也放心不下婆家的事啊!婆娘,婆娘,婆娘的心理有多少牵挂啊!

脚下的这条路,已经走过百遍千遍了,却愈走愈亲切,愈走愈爱走。而且总是一边走一边在心里悄悄呼唤:娘啊娘啊,我回来了!无边麦田的金黄的底色,她们的脚步编织着一幅最古老又最鲜活的关中农村的风俗画。她们望着麦子。她们也是麦子,装饰着田野。她们急匆匆地前行。她们心灵的麦芒在前行中颤动着,辐射出最亮丽最动人的光彩。

16.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看麦熟”是文中所描写的民间风俗,它展现出关中婆娘的万种风情,也是文章叙事、写人、抒情的线索。

B作者笔下的人物多姿多彩,婆娘们热情洋溢、充满活力,丈夫、公婆通情达理,娘温和善良,爹严厉无情。

C文中所引《诗经》的内容,表达念念不忘父母养育之恩的感情,作者解词含蓄揭示了“看麦熟”这一风俗的内涵。

D本文以饱含感情的笔墨,表达了作者对关中大地丰收景象的无限喜悦之情,从而鲜明突出了歌唱丰收的主题。

E关中婆娘们看麦熟的情景,宛如一幅生动鲜活的风俗画,散发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充满了无限的诗情画意。

17.文中反复描写了关中大地麦熟的景象,请简要分析其作用。

18.文章结尾说,“她们心灵的麦芒在前行中,辐射出最亮丽动人的光彩”,对这句话你如何理解?请简要作答。

19.民间风俗,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请概括本文“看麦熟”这一民间风俗的特点,并联系你的阅读积累或生活见闻,谈谈你对民俗文化的认识与思考。

六、本大题共1题,共60分。20.作文(60分)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诗人说,“白的花生死绿的叶,浓的酒不如淡的茶”。的确,生活中有人偏爱白花淡茶般的素雅,不喜欢绿叶浓酒的热烈;其实,也有人偏爱浓酒绿叶般的浓重,不喜欢白花淡茶般的清淡。这两句诗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自定角度,自行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第四篇:作文讲评南通启东一模

江苏省启东中学2014届高三南通一模作文讲评(2014.2月)

【题目阐析】

这次作文命题顺应减速高考作文命题变化,考查材料作文。文题提供给考生阅读的材料是著名社会活动家费孝通先生在其80寿辰聚会上,对民族文化问题而提出的意味深长的16字箴言: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这四句话,实为两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为“各美其美,美人之美”,意为欣赏自己的美和欣 赏他人的美;

第二个层次为“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意为将欣赏自己的美和欣赏他人的美结合起来,就可以达到天下大同。

第一个层次应是基础,第二个层次是结果,审题的重点应落实在第二个层次上。

从立意上看,“各美其美”,是指各自懂得美化自己的美德,欣赏自己的美,可写肯定自我,欣赏自我;发挥自身优势;每个人都应该自爱,每个人都可以从欣赏自我中获取自信。大而言之,可写民族的 文化、精神,使国人充满民族的自信心,而不妄自菲薄。“美人之美”,是指赞美他人的美,可写学会欣赏他人,学习他人长处,“君子成人之美”。大而言之,我们要学会欣赏外族或外国的优秀文化,勇于借鉴接受外来文化,而不应闭关自守,夜郎自大。“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是指将欣赏自我和欣赏他人结合起来,方能建立大同世界。可写个体的互相尊重,互相欣赏,互相包容,互相融合,求同存异,也可写文化、精神相互欣赏、融合,共建和谐社会。材料意蕴丰厚,为考生提供了广阔的选材空间,可以充分地调动考生的阅历和体验,引导他们关注真实的人生和社会,着眼培养考生的审美情趣以及担当意识,注意提升考生的人生品位,引导考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情怀。考生写作时可从自我、生命、文化、生态、国家、民族等多角度入手,展开多元的、有深度的思考,但写作时切口要小,要把“美”化小,化实,化具体,要尽可能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情感体验,在新颖和独特上花功夫,在细腻中挖掘真情,在思辨中显现灼见。切忌泛 泛而谈,空而无当。

这次模考作文出现了许多优秀佳作,如写紫禁城与卢浮宫、苏州园林、瓷器、绘画等,考生通过匠心独运的选材构思,质朴而意蕴丰厚的语言表述给人以深刻的印象,视角独特,立意深刻,描写细腻,饱蘸真情。这些都写出个性,写出亮点,赢得阅卷者的青睐。

【存在问题】

有以下几个比较突出的问题: 一是忽视审题,偏题严重。这次作文应该来说审题没有难度,可偏偏还是有考生审题发生严重 偏差,如只写“美”或侧重于写“各美其美” “美人之美”、抓不住材料的中心句等。所以我们在阅卷时特别强调审题意识,作出规定,只写“美”,什么是美,怎样美,或自然景物之美,表明未能读懂材料,此类作文应判为四类卷,如有考生只写“各美其美”“美人之美”、或每点都写,但都写不透,表明未能抓住材料中心,此类作文应判为三类卷,如考生能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角度而写,应判为二类卷以上。当然这只是从审题的角度考虑,在实际操作时可根据立意、选用材料和文采上下浮动判分。

二是立意肤浅,缺乏内涵。记叙文选材低幼化现象十分严重,如写为妈妈的美丽、写父母的爱等;作文写作只是流水账,从出生直写到高中,叙述琐碎,没有详略安排,没有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认识肤浅,未能写出“美”的意蕴,写出“美”对人生的意义。

议论文不能准确地把握提示语,牵强附会,没有逻辑性,思想境界低,分析不深刻。议论文较多为事例的堆砌和生搬硬套,明显的“贴标签”。比如写“小悦悦事件” “刘伟”等,未能指出这些事件中包含着什么样的“美”,突出“美”的意义,立意缺少新意和深度。

三是思路逼仄,思维僵滞。不少学生对作文材料的作用缺乏认识。作文材料在材料作文中不仅起到引出题目、为考生打开写作思路、并含蓄地表露命题意图的作用。优秀的考生应该既要揣摩命题人的意图,紧扣材料,又要不受其限制,争取有所突破。但阅卷中我们发现,相当多的考生演绎着两种极端:一种是抛开材料而写,我行我素,让阅卷者不知写的是什么主 题;另一种是“紧扣”材料而写,不舍不弃,如有好些学生就只是简单举例演绎材料。

另外,套作太多,泛泛而谈,内容空洞,不能揭示内涵。出现明显的抄袭文、雷同文或毫无任何创造性的改编文等。还有一些作文文体不清,写议论文叙述成分过多,写记叙文成了举例论证。

在多次提醒阅卷者尽量打高分的情况下,这次作文的均分为48.78分,依然偏低,平庸之作偏多。在审题上,有些考生将“美”简单叠加,所写内容没有关联,抓 不住材料中心,或胡编乱造,颠三倒四,让阅卷者看得云里雾里;在选材上,学生视野逼仄,绝大部分写自己、同学或父母,简单记叙一件或几件事,缺少细节描写和精当的抒情、议论,造成大量的题材撞车,给阅卷者带来审美疲劳之感;在文体上,不伦不类,四不像的现象大有人在;在表达上,词汇贫乏、语言无味、甚至面目可憎,前言不搭后语,逻辑思维混乱,书写潦草、错别字较多。

【应对措施】

对于高考作文复习,首先要把 好审题关,因为“审题决定生死”,审题不当,就会偏题,被判为六类卷,这点对材料作文尤为重要;其次要把好立意关,因为“立意决定高下”,同一题材的作文,立意不同,判分的档次也就不同,文章的立意要深刻,要能显示文化、历史的情怀,给人警醒的力量;再次要抓好语言关,因为“语言是文章的外衣”,深蕴、流畅的语言能够给人赏心悦目的效果,浅表、杂乱的语言令人望而生厌,容易给阅卷者造成视觉疲劳。在今后的高考复习中,要优化阅读教学,通过阅读,开阔学生视野,培养思维品质,提升文学素养,为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并强化规范、升格的作文训练,努力提高作文水平。

【我校部分优作选登】表扬下列作文优秀的同学(58分以上32人):

张弛、樊一笑、吴锦晓、袁铭霞、宋明燕、沈倩煜、陆雪帆、陈丽慧、刘星宇、施晨宇张懿、沈佳博、朱天宇、陈一楠、刘李君、施文怡、张佳睿、02 陈诗韵60分 04 黄怡文60分 09 朱玉娇60分 19 马陆 菱60分

01 王佳伦60分 03 董尧60分 20季秋足60分 17朱倩银蕙 60分

07王诗琪 61分 10龚丹青 62分 18宋一丹 63分 03龚莞尔 64分

19黄艳青 64分 19黄舒彤 65分 01姚桢桢 66分

1当元宵节碰上情人节 高三19班 张佳睿 今年元宵节的特别之处在于正赶上西方的情人节。一家人其乐融融吃元宵,情侣们手牵手看电 影,当中国传统节日与西方文化相遇,碰撞出了别样的花火,别样的精彩。

这便是一种文化与另一种文化的融合。

两种文化的交融往往是艰难曲折的。拿我们中国来说,当年清朝闭关锁国,自诩天朝上国,称西方技术为“淫巧”之技,连西方人也被轻藐地称为“夷”。对本国文化的强大推崇和对于中国五千年文化的优越感,使我们很长一段时间处于对外来文化的排斥状态。

而现在,圣诞颂歌充斥着大街 小巷;假面舞会、南瓜灯装点着人们的生活;玫瑰花、罗曼蒂克营造着爱的氛围„„一切一切,都表明西方文化正渗透进我们的生活。

对此,有人提出了担忧,西方文化的不断输入会不会导致中国自身文化的消失?

这样的担忧不无道理。在强行推动另一种文化的时候,便会导致自身文化的淡化。北魏孝文帝改革就是很好的例子。孝文帝在强制推行汉化政策的时候,殊不知将北魏自身的文化改没了,真是成也汉化,败也汉化。历史的教训警示着 我们必须采取正确的态度对待另一种文化。

首先,应当是“我见青山多妩媚”的态度。每一种文化都有其独特性,都不失为一种美。美之所以为美,便在于“不同”二字。试想所有文化若都是相同的,世上便只有一种语言,一种服饰,一种节日,一种食物,一种建筑.....那是何其单调枯燥。所以认识到不同文化的不同,认识到不同文化特有的美是首要态度。只有当“我见青山多妩媚”的时候,才能“料青山见我应如是”。其次,应当提一提鲁讯的“拿来主义”。随着经济的全球化,文化的相互交融的步伐已是锐不可当。大胆开放,吸收外来文化,大喊一声“拿来!”

最后,应当谈一谈“丢弃主义”。所谓的“丢弃主义”是对“拿来主义”的一种补充,即将精粹拿来,将糟粕丢弃;将美好拿来,将腐朽丢弃;将适合的拿来,将不合适的丢弃。只有这样,才真正是“美美与共,天下大同”了。

或许,以后还会有愚人节碰上清明节,春节碰上情人节等许多东 西方文化的相遇的巧合,不知那时又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呢?

2欣赏的艺术 高三3班董尧

当某个同学在教室里展示自己的新衣服或是新发型,你是否觉得他自恋至极对他嗤之以鼻?当你在学校橱窗艳羡同龄人的书法画风,你是否觉得自己一无是处生来平庸?殊不知我们常常走进了欣赏的死胡同,错过了本该属于我们的美,终成过错。

在我看来,欣赏的艺术不仅是发掘自己的美,也在于为别人的美 喝彩。

近年来网络上大火的“聚美体”这样一句话我甚是喜爱:“你只闻到我的香水,却没看到我的汗水。我是**,我为自己代言。”众网友纷纷效仿的同时也让陈欧---聚美优品的创立人由此走火。品牌的大火带来的是巨大的经济效益,也让这个小伙子的奋斗终有收获。或许有人认为这个广告词过傲,我却认为这是对自己美的发掘。当大牌明星的代言引发“从众效应”,如此自信的令类代言却别有一番意蕴美,请允许我的仿句:你只看 到我自恋的表现,却没理解我的心灵美----我美己,我为自己代言。

如果说发掘自己的美能让人增自信,这却只是一个个体的层面;若是由此拓展开来,那应是另一番别样的美景。

当我们为“最美妈妈”的壮举勇敢称赞敬佩,当我们为“最美司机”的镇定敬业感动,当我们为“最美儿子”割肾救母的反哺行动动容„„这些美德都让我们不由自主为其“点赞”。此时的我们,正是在为别人的美喝彩!不用抱怨自己的人生平庸,没有偶像剧般奇异 的遭遇;也不用抱怨生活无味,没有电影般的惊心动魄,当我们在为别人喝彩的同时,你自已得到了你期待的美——那是无私丶正义与真情!正如王尔德所说:“我们都生活在阴沟里,但仍有人在仰望星空。”当你学会欣赏星空的美,你也将发现阴沟里柔和的普照。

欣赏的艺术便在于此。正如“林李大战”引发无数体育迷的关注,与其说“超级丹”的霸气,不如说是他的学会了欣赏的艺术。在李宗伟大比分超前的局势下,他能 够为对手喝彩,心态淡定;然而他又拥有着无可匹敌的自信,让他次次反超,将金牌揽入囊中。而比赛结束后与李宗伟的拥抱便是对对手由衷的尊重。若是将欣赏的艺术运用如此之妙,何愁人生不能绽放华彩?

愿你我携着欣赏的艺术与世间更多的旖旎风光不期而遇,撞个满怀!3赏人悦己,共沐春风 高三(7)班 王诗琪 墙角的花朵,身处阴暗潮湿之地,却只一味孤芳自赏,使人难以 发现它的可爱美丽;花园的百花,互相包容欣赏,亦不妄自菲薄,竞相开放,向世人展现一派明艳生机。

花朵如此,我们人亦如此。若我们一味孤芳自赏,对他人的闪光点视而不见;亦或是一味称羡他人,而忽视自我,那我们终将无法谱写人生的精彩乐章。

惟有做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我们的社会才会达到“天下大同”的理想境界。

既学会欣赏自己,也懂得赞美他人,才可使我们共沐春风,迈向 明丽的未来。

当今社会,很多人总是习惯拿着放大镜看自己,对自己百般挑剔,甚至觉得自己一无是处。诚然,对自己要求严格,力求上进,那也无可非议。但要知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不可因为有缺点就忽视自身的闪光点。我们应学会欣赏自己,善于发现自己的优点,并不断发挥自身优势,释放我们的潜能。

当我们看到别人站上领奖台,获得荣誉;当我们看到他人奔跑于赛道冲刺夺冠。我们流露出的是一 种羡慕之情。但于丹曾说:“不要一味羡慕别人,他人有他人的精彩,我亦有我的可爱。”也许,我们并没有他人辉煌的成就,但我们或许拥有一副好嗓子,拥有一双巧手,而这些都是我们的优点,我们应学会欣赏。

有时,我们对自己的一点小成就,就会沾沾自喜,甚至陷入孤芳自赏的状态;有时,我们对他人的闪光点,表现出嫉妒,甚至仇怨;有时,我们也会挖空心思去找寻他人的劣迹,甚至在他人背后恶意中伤。说到底,这都源于我们不懂得 欣赏他人。而这样的后果,必定会使我们和周围的人面对关系破裂的紧张局面,使双方都难以愉悦地生活。

因此,懂得欣赏他人,也是我们为人处世的重要课程。对待他人的优点,我们应秉持欣赏的态度,并立志向他学习,切不可因为自己不如他人而恶意中伤,懂得欣赏他人有助构建我们之间和洽的关系,使我们获得更好地发展。

欣赏他人,也学会欣赏自己,方使我们共沐春风,迈向明丽的未来。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4孤芳不自赏 高三19班 黄舒彤 我想到百年前那一出寂然散场。当所有的人为“天朝上国物产丰富,无所不有”而把酒言欢时,当那群身着各色祥云朝服的人跪在所谓的龙颜之前极尽谄媚之辞时,一声炮响,震动了一个千年未老的国度,逼着那些孤芳自赏的天朝子民低下了他们高傲的头颅。

那是我们百年来从未释怀的耻辱,而我却在百年后的今天,看 见了历史正在可悲地呈现出螺旋性上升。我们把古典名著翻拍了一遍又一遍,却在所谓的加入时尚元素中,诞生了多少荒诞的作品。我们在抱怨着晦涩难懂的译本的同时,放任网络文学城中幼稚粗浅的垃圾文字摆在各大书店显眼的柜台上。

孤芳自赏不是清高的象征,更不是自夸的方式,这是一种毒,会让你慢慢迷失在臆想的世界里,进而毁了自己。就像一个永远听不见小孩子在喊“他没有穿衣服”的皇帝。固然我们需要欣赏到自己的美,却也要意识到,美是一个多广泛的定义。谁都有自己的独特的美,但固步自封只能使你的美无法得到别人的认可,你也没有机会欣赏或赞叹别人的美并汲取养分改变自己,到头来,你还是那个你,而你的美再也没有了魅力。所以,孤芳再不可自赏。

我曾惊异于《图兰朵》的华美唱腔,但最惊艳的,莫过于它用中国传统民歌《茉莉花》的曲调唱出了西方爱情故事中的分分合合。这就是一种升华了的美。西方人看到 了歌剧的美,也看到了中国民歌的美,于是他们将这场美的盛宴送到具有庄严之美的紫禁城,唱了一出绝美。

这就是一种“美美与共”的崇高精神,它可以体现在各个方面而不仅仅是歌剧艺术。西方人做到了,我们呢?

我们无比欣喜地看到,莫言把他的《蛙》带到了世界读者的眼前,让他们领略中国乡村的生活韵味;李安把张爱玲的《色戒》搬上奥斯卡的荧幕,让全世界看见了爱国青年邝裕民的隐忍与伟大;李云迪把 以京剧西皮二黄戏腔改编成钢琴曲《皮黄》带到维也纳的金色音乐厅,让听惯了洋乐的西方听众站起来为中国的古老艺术鼓掌。

然而这些只是一个开始,我们在跳出千百年来孤芳自赏的圈套的开始。“天下大同”不是幻想而是梦想,孤芳不自赏延伸出“美美与共”的伟大精神,将激励我们看见更多不同的美,吸收更多别样的美,把一枝绝美的“孤芳”呈现于世界的眼前。让美与美相遇

高三19班 马陆菱

卢梭在《爱弥儿》中写道:“上帝创造了我,然后将模子打破。”每个人都是一个宇宙。在碰撞中,我们审视自己,发掘自身的价值;欣赏别人,发现不同的闪光点。美与美的相遇最终使这个世界化零为整,天下大同。

法国作家辛涅科尔曾说:“对于宇宙,我微不足道,但,对于我自己,我就是一切。”诚然,对于浩瀚广阔的世界,我们再渺小不过。天下大同,各美其美的世界于自身似乎只能增添厚重的无力感。可是,我们掌握着我们的人生,我

们有责任在有限的航程里找寻自己的亮点,发现自己的独一无二。

学会美自身之美,才能美他人之美。苏格拉底在两千多年前高呼:“人是万物之灵”,“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不正是看到人类自身之美才使人纷纷从神的信仰中抬头,开启了人类认识自己的道路吗?而之后便有了不断审视自身,肯定自身之美的哲学家与诗人的诞生。

江北城墙高,江南水巷深。仅仅认识自身之美还不够,西北的戈壁,川藏的高原,江南的小桥人家

等共同构成了宇宙的自然景观。而这个世界的社会景观必须由人类不同的美来组成,无论是忠诚,诚信,或是责任心,这些美好的品质都会在不同的人身上得到显现。正如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克己复礼,以仁义治天下;道家道法自然,有天人合一的美好境界,法家坚持依法治国,规范秩序;墨家兼爱非攻,培养高尚品质。宽容的社会使诸子百家各美其美,不同文化的碰撞诞生了百花齐放的璀璨传奇。立足个人,也只有学会欣赏,学会赞扬,学会包容,才能百花齐放。

沉迷于自身精神世界的对他人的闪光点嗤之以鼻,这种自大无知必然可鄙可陋,并且将其自身禁锢,他们不仅成不了哲人,还会与整个世界断了联系。眼里只有他人之美,慨叹自身无能之人终日惶惶,被自卑折磨,天下大同这般恢弘,却并没有他的身影。

“人是会思想的芦苇,”每个人都是一个宇宙。我们需要美自身之美,才能更好地立足于世;同时,宇宙是一个整体,学会美他人之美,让美与美不断相遇,碰撞,才能化零为整,天下大同。

6和谐社会“三步曲”

高三17班

费孝通曾说过:“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意即做好自身建设,学习他人美德,互相借鉴交流学习,最终社会和谐。

费孝通的话表明建设大同社会需要三个步骤。确实,做好自身建设,学习他人长处,互相交流借鉴这三步正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经之路,也是必不可少的三个过程。在整体中,每个个体若能遵循这三步,那么整体定会更和谐,更强大。

首先是做好自身建设。我们每个人从小学、初中、高中,再到大学,这一整个过程,包括以后的工作,都是一个不断完善自身的过程。要做好这一步,便要通过不断的学习。子曰:“学不可以已。”祖莹囊萤映雪,祖逖闻鸡起舞,悬梁刺股——古人的种种名言与事例都启示着我们只有通过废寝忘食的学习,才能充实自己。而在学习过程中,树立长短期目标又是十分重要的,“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因此,树立目标,再加之以刻苦钻研,才能学有所成,才能做

好自身建设。

其次是要学习他人长处.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尚且有不足之处,要向郯子,苌弘等询问学习知识,我们作为普通的中学生,便更应该学习他人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但向别人学习也不应盲目,更应结合自身,找到适宜学习之处,且应观察别人有此长处的原因,再自己加以学习,使之成为自身长处。

最后,便是要互相交流代借鉴.这是一个需要双方互动的过

程.唐朝时,文成公主入藏,为藏族人民带去了许多中原先进的耕作技术,而中原地区也学习藏族人民的生产方式,引进农作物.正是汉族与少数民族的互相交流,才能出现了唐朝盛世.如今出土的文物,大都融合多民族特征,形成绚丽的文化遗产.可见,双方的交流借鉴融合是至关重要的.在交流中,保留自身特,融合他人长处,方能使自己与他人更出色. 当今国际社会,和平与发展是主题,在国际进程中,小到个人,大到国家,若都能遵循这三步,那么

世界定会和谐美好。

8世界需要“异教徒” 高三3班 龚莞尔

看那些无垠原野上随风摇摆的不知名的野花,雪山深处倔强怒放的雪莲,深山峡谷中高贵的幽兰,坑塘河湖中洁身自好的荷花,种在花园里的富贵的牡丹,还有笑傲风雪的梅花!

它们,无论是生长在肥沃的花园里,能够得到人们的精心浇灌;还是需要靠自己艰难地寻找土壤,都盛放出了令人惊艳的生命,这世界才有了丰富的美。大自然告诉我

们:世界之美,在于各美其美。

当今在青年文坛叱咤风云的八零后作家郭敬明与韩寒之争似乎从未停息,两人明里暗里互相批判互相攻击,粉丝之间无数次引发口水战。我认为大可不必。郭敬明与韩寒各有其美,郭敬明擅长唯美抒情的文字,而韩寒更会针砭时弊,评论社会现象。两人各有所长,没有太大可比性。韩寒写不出郭敬明那样忧郁细腻的语言,也拍不出票房过亿的电影:郭敬明同样无法拥有韩寒讽刺性的幽默、老练独特的见解和在赛车界的地位。所以,41 好就好在中国文坛拥有这两个风格截然不同的作家,才会有现在繁荣发展的文学,迎合多样的口味。

然而在现在的神州大地上山寨之风盛行。美国媒体刊发《一个下午逛遍巴黎和威尼斯》一文,讽刺的就是中国内地某些开发商为了刺激消费而疯狂复制国外知名地标和城市风景的现象。显然这些开发商并不懂得“各美其美”的道理,如此疯狂的山寨并没有使建筑在外观上取胜,更不用说掌握西方国家建筑文化的灵魂了。生搬硬套只会为自己扣上“山寨”的帽子,42 而丢失了真正的美。中国同样拥有灿烂的建筑历史,优雅的园林建筑,雄伟的宫殿„„我国当代的建筑要想真正创造独成一家的美,就不该盲目窃取他人之美,沦为西方建筑的赝品,而是不与历史做切割,传承自己的美。否则世界将趋于大同。

席慕容说:我们生存在一个文化与艺术都重新萌发个性与特色的时代,每个人对于他人都是一个异教徒。是的,世界需要这样的“异教徒”。千篇一律和各式模仿秀早晚会使审美疲劳,只有当各位异教

徒不同的思维碰撞出创新的火花,当各位异教徒懂得互相欣赏时,这个世界才真正被称为“大千世界”而不是“大同世界”。

歌者在歌唱:当我和世界不一样,那就让我不一样。与我同时代的你,你准备好成为我的“异教徒”了吗?准备好为这大千世界绽放与我不一样的美了吗?

欣 赏

高三19班 黄艳青

印度诗人迦梨陀娑曾言: 欣赏吧!在捕捉他人亮光的同时,你会发现自己散发的光华。

我想欣赏的动人之处便在于此:欣赏他人之美,又增添自身之美。

唐朝诗人王维却非善欣赏者。说他当时位居丞相又颇有文才,府中迎来穷书生孟浩然的来访,希望得他助力荐于圣上。王维口上应下,但见孟诗绝采,心中却起妒才之意。这天唐玄宗到府,王维竟以“布衣不便面圣”为由将孟匿于床下。事后孟愤然郁然离去,终不得志抑郁病卒。一句“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道尽其中怨怼辛酸。

王维胸中纳下了“江流天地

外”的宽广之境,却纳不下对有才之人的欣赏,究其原因,是放不掉对名利的计较。

除了名利,身段面子也可能成为阻碍我们欣赏他人之美的绊脚石。

从古至今,不乏领导上级嫉贤妒能之事,饱识之士目中无人之例。须知美美与共的世界里,必舍去身段。

孔子坚持“三人行,必有我师”的信条,一生虚心求学,甚至向学生屈尊受教。所以他才能流芳千古,“六经”的奥妙成为他贈与后

世最珍贵的礼物。

微软公司和苹果公司一直以来都是竞争对手。然而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当苹果公司出现经济困难,日常工作全因为资金周转不灵而陷入瘫痪之时,众人都猜测比尔盖茨会不会采用并购手段一举摧毁苹果王国,然而他却作出了惊人之举——贷款给乔布斯一亿美元以帮助苹果公司度过困难。

假使没有当初比尔的慷慨解囊,现如今风靡全球的iphone系列也不复存在。当然,微软又会少一个强有力的竞争对手。然而正因

为比尔盖茨对乔布斯科技才能的由衷欣赏,才有如今科技业两大巨头你追我赶、耀目科技星空之景。

学会欣赏,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魅力。它为你增添豁达情怀,吸引着才识广博者与你为友,助你成功。

奸雄曹操有一点广受赞颂,那便是欣赏爱惜人才。官渡之战袁绍率十万大军猛然攻来,却固执己见而失许攸良师。当许攸星夜赶到曹营投靠,曹操欣喜至极,竟“跣足出迎”。而后他从许攸之计,袭马巢、烧粮草,在官渡打了个漂亮

的翻身仗,为统一北方奠定基础。

曹操凭借赏才爱才之名,纳入郭嘉、荀彧、贾诩等贤士良师,最终曹魏赢天下。王维学不会欣赏,失去了孟浩然这一珍贵的心灵伴友,终身内疚不安,岂不是得不偿失?

其实只要放下名利,身段,偏见,欣赏他人,你必能从中收获些许,这将为你增光添翼,助你散发炫目光华。

此时便正是应了费孝通那句“美美与共,天下大同”了,又何乐而不为呢?

尊重文化多样性

高三18班 宋一丹 63分 前几年,有一部名叫《刮痧》的电影引起了国际间的热议。电影讲述的是一对居住在美国的中国夫妇,因儿子不舒服给他刮痧,后来孩子背后的淤痕被人发现后,引起了轩然大波,美国人认为这对夫妇虐待孩子,并剥夺了他们的监护权,将孩子送到专门机构。而这对中国夫妇则认为这是中医中的一种治病方法,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的事件。

第五篇:语文一模嘉定

2011学年嘉定区九年级第一次质量调研

语文试卷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考生注意:

1.本卷共有27题。

2.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一、文言文(42分)

(一)默写(18分)

1.草枯鹰眼疾。(《观猎》)2.向来枉费推移力。(《观书有感》)3.,五十弦翻塞外声。(《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4.知否,知否?。(《如梦令》)5.,盖以诱敌。(《狼》)6.山水之乐。(《醉翁亭记》)

(二)阅读下面宋词,完成7——8题(4分)

诉 衷 情 宋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7.词中加点的“胡”字一词意思是(2分)8.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上片从追忆往日豪放的军旅生活写起。B.下片着力抒发理想和现实的冲突矛盾。

C.作者在这首词中抒发的感情是从悲凉化为激昂。D.朗诵这首词的感情基调应该是即悲愤又深沉的。

(三)阅读下文,完成9——11题(8分)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9.作者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他是继孔子以后 学派的代表人物。(2分)

10.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3分)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 11.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第一段为下文论述人才的成功必须经历磨难做事实论据。B.第二段运用排比句是论证了人才须在忧患中造就的道理。C.第三段的论述是从个人推及国家:生于忧患;多难兴邦。D.文章围绕个人和国家之间的生死存亡关系提出中心论点。

(四)阅读下文,完成12——15题(12分)

隋主尝怒①一郎②,于殿前笞之。谏议大夫③刘行本进曰:“此人素清,其过又小,愿少宽之。”帝不顾。行本于是正当帝前曰:“陛下不以臣不肖,置臣左右,臣言若是,陛下安得不听;若非,当致之于理。岂得轻臣而不顾也?”因置笏④于地而退。帝敛容谢之,遂原所笞者。

【注释】①怒:责备。②一郎:一位官员。③谏议大夫:官职名称。④笏(hù):笏板,古代官员上朝时捧在前面,用于记录向皇上上奏的有关内容。

12.解释上文中加点字。(4分)(1)此人素清 素()(2)岂得轻臣而不顾也 得()..13.对文中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皇帝收敛了怒容感谢他,随后恢复了所鞭打的人的职位。B.皇帝收敛了怒容感谢他,随后原谅了所鞭打的那个人。C.皇帝收敛了怒容向他道歉,随后原谅了所鞭打的那个人。D.皇帝收敛了怒容向他道歉,随后恢复了所鞭打的人的职位。

14.从文中看,刘行本要求隋主宽容部下的直接原因是(2分)(用原文语句回答)

15.从刘行本进谏的过程中,可以看出他是个 的人。(3分)

二、现代文(48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16——19题(20分)

揭开害羞之谜

①当绝大多数人都和谐地融于社会交往中时,害羞者似乎就成了异类。研究表明,大概有10%的幼儿“生来害羞”。这些儿童在与不熟悉的人或环境接触时,显得不同寻常的谨慎和jiān默。

②人们一般认为,害羞就是一个人性格内向造成的。但是科学家通过行为研究、大脑扫描甚至是基因测试,逐渐了解到,害羞是一种复杂的状态。

③为了寻找害羞的原因,心理学家招募了一批小学生。让小学生们先回答调查问卷,然后根据他们的害羞程度分了小组。之后,又向孩子们展示了一系列的图画,上面画的是表示高兴、生气和没有任何表情的脸,要求小学生识别这些脸。结果显示,害羞程度高的小学生,一直不能顺利地解读表示生气的脸。

④当研究者用脑电图扫描的方式记录小学生的大脑活动时,他们又发现在那些羞怯指数较高的孩子的大脑中,掌管人情世故的皮层活动能力较弱,而负责焦虑及警惕情绪的扁桃体部分则颇为活动。所以,在参加社交活动时,一般的孩子能根据别人的面部表情变化做出相应的反馈;而那些害羞的孩子很可能不懂其他人的面部表情,无法做出相应的反馈,当他们面对难以辨识的表情时,就会变得很警惕,表现出来的就是害羞。

⑤害羞孩子的大脑是如何被塑造成这样的呢?心理学家接着收集了这些小学生们的唾液样本,对其进行DNA分析,结果发现,害羞的孩子的基因中与大脑化学物质5-羟色胺有关的基因有一两个比别人更短,使得他们大脑内5-羟色胺浓度过低,导致他们交往不畅,最终产生一系列精神和心理上的问题,比如焦虑,惊恐,最严重的就是抑郁情绪,而这样的人通常比较害羞。因此,由于基因的差别,有些人生来就害羞。

⑥心理学家曾对一批具有羞怯性格倾向的2岁儿童进行了长达20年的跟踪研究,他们发现,那些最初有羞怯倾向的人,虽然有2/3的人长大后仍是这种性格,但仍有1/3的人通过努力克服了这种害羞性格,变得开朗起来。也就是说。

⑦人们通常认为,害羞会影响与人沟通、交往的能力,害羞更容易患上焦虑症、抑郁症。但是心理学家发现,害羞的小孩,更能强烈地体验积极的情绪,比如成就感,这能帮助他们走向成功。另外,由于害羞的孩子交往空间相对狭小,他们会将注意力集中在一件事上。同时,他们涉及暴力犯罪或团伙犯罪的几率也更低。

16.按拼音写汉字。jiān 默(2分)

17.文章分别从、、三个方面揭开了“害羞之谜”。(6分)

18.第④段中画线句运用了 的说明方法,其表达作用是(3分)19.根据上下文,下列选项最合适填写在第⑥段横线上的句子是(3分)A.有害羞基因的人,一部分在成长过程中,害羞性格自然会发生改变。B.有害羞基因的人,一部分依靠后天的努力,还是能改变害羞性格的。C.有害羞基因的人,少数虽然年龄增大,但害羞的性格不会发生改变。D.有害羞基因的人,多数能克服害羞倾向,长大之后变得开朗起来。

20.【相关链接】:伯纳德-卡尔杜齐是印地安那大学东南分校害羞研究中心的教授,专门研究害羞心理的他,在青年时期居然非常害羞。他说:“那时候我有很多朋友,但从未有过约会的经历。不自觉地表现为过度忸怩、低估自己、不自信等,就好像随时都有一面镜子在自己面前。其实害羞心理的形成是一种自我感觉,而这种自我感觉要在出生后18个月才会出现。如果后天努力培养自信心,害羞是完全可以克服的。”

问题一:如果把本段文字放在原文中,你认为在第 段与第 段之间最合适。(2分)

问题二:第①段中写道:“害羞这似乎就成了异类。”他们真的是异类吗?为什么?请根据文章内容,并结合“相关链接”谈谈你的看法。(4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21——26题(28分)

茉莉橘子

①深秋极其短促的黄昏时分,夜色萧萧而下,女医生急着下班,门诊却转来了病人,是一位患白内障的老人,正由老妻搀扶着走来。

②女医生只草草问了几句,便开出住院通知单,起身说:“你跟我去病房。”并交代老太太,“到那边去交费。”

③老太太却不动,只微笑侧头,指指自己的耳朵。老人静静地开口:“医生,还是我和她一起去交费吧。我妻子,她听不见。”

④女医生错愕地抬头,猛然看见:老人一丝不苟的白发下,面容安详儒雅,瞳孔却灰蒙蒙的,黯淡无光,仿佛被废弃的矿坑。他的眼睛已经死了。

⑤他是盲的,而她,是聋的?

⑥乍看上去,他们竟如此平常,老人泰然闭目养神,老太太就无声地忙前忙后,一脸谦和的笑。午后,老太太坐在床沿上,一瓣瓣地剥开橘子,细细撕去盘络,轻轻递过去,老人总是适时地张开嘴接过。老太太目不转睛地看着老人咀嚼与吞咽,微笑着,自己也吃一瓣,再将下一瓣橘子送到老伴儿的嘴边。

⑦他不能看,她不能听,要怎样才能沟通交流,接下命运无穷的招数?一个巨大的谜团,由四只苍老的手拥满。女医生悟不透,终于有一次耐不住地问起,老人无光的眼中透出微微笑意:“以后你会明白的。”

⑧那以后,却也来得太过迅猛,以至于无从反应。一天,她看见老太太提着水瓶从水房蹒跚而出,刚想上前帮忙,却已有爆炸声,惊天动地,代替了她不被听见的呼喊。老太太扑倒——却仍努力地、艰难地用手摇晃着、比划着。

⑨没人懂得手语,却没人不懂得她的心意: ⑩女医生默默脱下白大褂,将纤纤素手在水龙头下洗了又洗,她要冲掉所有医院的气息,然后静静走向老人,坐在老太太惯坐的位置上,轻轻地,剥开橘子。橘瓣递到老人唇边的瞬间,他开了口:“她,我的妻子,怎么样了?要不要紧?”

⑾40年前,他便走上黑暗的不归路。那年攻关小组里几昼夜不眠不休后,眼前忽地一片血红,随即死一般漆黑。

⑿再醒来已在绷带背后,他没有通知乡下的父母,又独自躺在漆黑的小屋里,从不知黑暗的重量会这般地以万钧之势压下。22岁的大男孩终于哭了。

⒀忽然泛来淡淡茉莉花香,一双女性的手,正隔着纱布,轻轻地为他拭泪。他不禁动容,哑声问:“你是谁?”

⒁一无回音,却有什么软软的凉凉的东西抵着他的嘴唇,他惊疑地、机械地张开嘴,一瓣染着茉莉花香的橘子甘甜地喂到他嘴里„„

⒂整整7天,没有声音,没有光,却有茉莉橘子日复一日,滋润他干枯的喉咙,这是黑暗国度里唯一的安慰与期待。只是,她为什从来不对他说一句话呢?绷带拆除的刹那,他的双目渴望地四处张望,喧哗的人群里却要到哪里才能觅到那一瓣清甜的茉莉橘子?

⒃却在无意间,他握到了她的手,嗅到她掌心淡淡的茉莉芳香。

⒄松开她的手,复又紧紧握住,然后拉到自己怀里,自然,握住一生不变的温柔。⒅40年后,老人仍有同样坚毅的面容,令年轻的女医生肃然起敬。

21.第④段画线句运用了 修辞手法,其表达效果是(3分)22.是比较下列句子那一种表达更好?(3分)

A.他惊疑地、机械地张开嘴,一瓣染着茉莉花香的甘甜的橘子喂到他嘴里„„ B.他惊疑地、机械地张开嘴,一瓣染着茉莉花香的橘子甘甜地喂到他嘴里„„

23.请写出女医生对老夫妻情感与态度的变化:

草草应对→ →为老人剥橘→(4分)

24.第⒅段画线句“40年后,老人仍有同样坚毅的面容,令年轻的女医生肃然起敬。”“老人的坚毅”既指 ;又指。(6分)25.对本文主旨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4分)...A.表现老夫妻40年相依相守不离不弃的真挚的爱情。B.赞美老夫妻如茉莉花散发的芳香般纯洁真挚的爱情。C.写出女医生对老夫妻真挚深厚的爱情的赞美与感慨。D.表达女医生对老夫妻患难相依共度难关的感动和钦佩。

26.文章第⑨段写道:“没人懂得手语,却没人不懂得她的心意。”你懂的老人的心意吗?请写出她此时的心理活动。(80字左右)(8分)

三、写作(60分)

27.题目:默默地注视 要求:

(1)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2)不得透露个人的相关信息。(3)不得抄袭。

下载2017南通高三语文市一模一模教师版(共五则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7南通高三语文市一模一模教师版(共五则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三政治一模2012

    2012年长春市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调研测试高三政治试题卷考生须知: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纸,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题前,在答题纸密封区内填写学校、班级、姓名和准考证号......

    市一模作文五篇

    2014届高三南通一模作文讲评(2014.4月) 【题目阐析】 这次作文命题顺应减速高考作文命题变化,考查材料作文。文题提供给考生阅读的材料是著名社会活动家费孝通先生在其80寿辰聚......

    2018年高三语文浦东新区一模试卷

    浦东新区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 高三语文试卷 考生注意: 1.本场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共8页,满分150分,答题纸共2页。 2.作答前,在答题纸正面填写姓名、准考证号......

    上海2017虹口区高三语文一模

    2017届上海市虹口区高三语文一模 一、积累应用(10分) 1.默写填空。(5分) (1) ,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 ,千营共一呼。(卢纶《塞下曲》) (3)峰峦如聚,波涛如......

    2016年上海高三语文一模·作文

    2016年上海高三语文一模汇编·作文 【宝山区】 26.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纪录片《互联网时代》解说词: 从人类文明出现到2003......

    2018南通一模作文讲评.doc

    泰州一模作文评讲材料 一、作文材料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比”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比中有学问,比中有情怀,比中有智慧........

    一模作文题

    昌平 21.我们司空见惯的,是惰性带来的慢条斯理,是空空等待后的一声叹息。而一旦让自己开始奔跑起来,那其实是一种脱胎换骨的人生;因为只有奔跑的人生,才能创造出生命中的最奇妙的......

    一模考试

    2011年潍坊市高考模拟考试 优秀作文集锦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苦难犹如乌云,远望去但见墨黑一片;然而,身临其下时,你会发现它不过是灰色而已。 ——里希特《长庚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