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化与制度化优缺点(精选五篇)

时间:2019-05-15 08:34: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人性化与制度化优缺点》,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人性化与制度化优缺点》。

第一篇:人性化与制度化优缺点

现在的新人好像都不怎么重视概念了。在百度百科查来的概念如下:

所谓人性化管理,就是一种在整个企业管理过程中充分注意人性要素,以充分开掘人的潜能为己任的管理模式。

所谓制度化管理是指公司治理中强调依法治企,法制规章健全,在管理中事事处处都有规章制度约束,因此以管理制度完善,并且注意管理的硬件,重视管理方法的科学。

可以看出二者是没有什么冲突的,因此这个辩题的正反方并非严格对立。那么辩题的意思实际上是打一个倾向,也就是倾向与制度化还是人性化。

作为正方要始终抓住以人为本的立场。因为双方并非严格冲突,所以你们大可以说人性化管理不是不要制度,而是不能以制度为管理理念的根本出发点。制度只是辅助规范的作用,而真正要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还是要靠人性化管理,这是与企业的根本利益和追求目标是一致的。

制度化管理有利于公司发展

1、我公司老板认为尊重员工就是忽略他们的缺点,多看他们的优点,要多相信员工的自觉性,不要用许多条条框框的制度约束员工,使他们成为只会按部就班的“机器人”。但有时我觉得老板的这种所谓“人性化”管理无形中纵容了不好的行为,同时也打击了很多一心向上的人。员工们觉得干好干坏一个样,做得好没有奖励,做得不好也没什么关系,即便是问题很严重,最多也不过就是老板找去谈一次话。到了后面连许多员工都觉得公司没有制度无法发展,于是公司订立了一些制度,但无人抓落实,制度又形同虚设,几天之后又是老样子了。各部门经理也很矛盾,有的部门能够认真将制度执行下去,有的部门不执行,结果员工之间私下又有议论,某经理太坏,某经理人好,弄得经理们很难做人。至今为止公司对于有些好的现象不持续的做过一些奖励,但从未惩罚过那些表现差的员工,甚至是对于人品很差、损害公司利益的人都不愿意“伤害”,老板认为对他们的惩罚是伤害。这样的结果我们公司的员工越来越向温水中的青蛙了,责任心也下降,满怀激情的新员工不久就变成了“老油条”开始混日子过了,工资下降不检查自己工作态度或工作方法是否有问题,而是满腹牢骚的埋怨公司(其实这种人很多时候是知道自己的不足,但他还装得很委屈在后面唯恐天下不乱,以掩饰他的无能)……,其实我认为进行制度化管理有利于规范员工行为,只要有专人落实执行,循序渐进,干部起模范带头作用,全公司各部门统一进行,我相信追求进步、愿意与公司共同成长的员工还是乐意接受一些挑战,不能接受的人就是公司要淘汰的人。

(© 世界经理人)

2、当今企业发展的灵魂是管理!制度化管理更具有广泛适用性,因为对于任何人都是在同一制度约束下活动,具有一定的公平性。

3、每一项章程在建立之初,人们都会有这样那样的不适应和不舒服,这就需要管理者花费精力不厌其烦地去用严格的规章制度规范地引导,久而久之,人们对管理规定熟悉了、理解了,也就会自觉地去遵守。也只有制定了严格的管理制度,才能减少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人为因素,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性化中的最基本需求(生理的需要、安全与安定的需要、社会性的爱与归属的需要、自我与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也才能使人性化管理得到充分施展魅力的良好环境,使人性化管理向着人性中善良、美好、光辉合理的方向发展。没有严格彻底的管理规定来制约,再完美的人性化管理也将会成为泡影,或许可以在制度化的余荫的恩泽下可以支撑片刻,但是如果稍有风吹草动,那些所谓的“无为而治”怎么能够经得起风雨的袭击?

4、制度化管理是任何一个公会实行有效管理的基础和根本。为什么这样说,因为没有制度和在这种制度下实行按部就班的管理,这个公会就不能正常运转,就不能产生效益。因此,制度化管理是必需的、无条件的和最基本的,离开制度化管理,其他的管理就无从谈起。举几个简单的例子:DKP的管理需要制度,不然在装备的分配上非常容易出现争论,如果没有制度进行规范后果可想而知。主力成员的管理需要制度,相信每个人加入公会都是为了向高端FB进军,如果没有完善的制度,完全由团长根据自己的意愿组人,时间长了肯定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公会财务管理需要制度,没有制度就会产生财务管理的混乱,这样军心不稳,很难留的住人。通过上面一些简单的例子,可以看的出制度化管理是一个公会成功的必要条件。同时如何制定好的制度也是一个值得会长们去认真思考的问题。目前有很多公会都有自己一套成熟的管理制度,这些大家可以借鉴,但同时要根据自己公会的情况做出一些修改或制定一些新的制度。在制定管理制度的时候必须把握好下面4点:

1、制度出台的需要性:任何一项制度的出台,必须是针对性的,是公会管理所需要且与公会最本质的目标相联系。不然则无需画蛇添足。从管理的角度来看,一个公会管理制度的好坏,间接反映出公会最基本的管理观念与态度。制度化管理不是随心所欲不受任何制约的,任何制度的出台必须是以公会管理之根本需求为出发点,从而维护公会的根本需求为原则,以至有利公会健康、有序、稳步发展。同时体现出对玩家有高度的约束力和规范性,但又得充分地信任人、尊重人。这种立足于需要之上的制度才能发挥出它应有的作用。比如我们会在开荒某个BOSS的时候,经常会有一些主力成员不是很愿意来,毕竟开荒是很累的事情,不知道会不会成功,修理费多,各种药水也要喝的多。对此,我们出台了《主力成员积极参与开荒奖励办法》 《非主力成员积极参与开荒奖励办法》 等一系列相关政策,这样有奖有罚,使得公会开荒局面有了很大的改善。

2、制度出台的科学规范性:在公会管理过程中当出现某些问题,需要制定出台制度来规范管理时。那么我们必须严格遵循并做到按科学规范的制度制定程序,客观的认识事物来制定出台。这一点就公会制度化管理的有效性非常重要。如果我们就制度的出台完全凭制定者的经验或主观意识而定,这样就很可能也容易陷入强权管制范畴。当达到一定的程度,往往就会产生“指鹿为马”的结果。如此不但违背了制度管理的本质,且更为严重的影响到公会制度执行的可操作性及制度文化的形成。

3、制度出台的公正合理性:制度作为用来规范约束公会成员行为的准则,其形式、内容的公正合理性非常重要。公会成员作为制度的执行对象,其利益的平衡及相互制约性,也就是权利与义务的对称,这一点于公会管理制度中表现尤为值得注意。否则将造成公会成员为维护自身的利益和尊严,带情绪化的工作心态乃至逆反心理。故,更为有碍管理。因此,制定出台一项制度应从科学合理的角度,以一种严谨的态度,洞悉管理掌握科学的依据才行。制度作为制约公会成员行为规范的一种手段,对公会成员的公正、公平合理性是获得全员认可的根本。

4、制度执行的严肃性:制度执行的最佳效果是无歧视原则下的普遍心理认可,由于每个人在公会中的时间、地位的不同,要真正做到无歧视性是不可能的,这往往也就是影响、危机制度化管理最终目标的关键。但作为制度的执行及考核者,应该以客观事实说话,做到公正严肃公平合理的处理问题。这是维护公会制度化管理有效性的必然规律。

制度化管理不利于公司发展

1、执行太严格的话会挫伤员工的积极性。

2、有一个笑话是这样讲的:

有一家企业准备淘汰一批落后的设备。董事会说:“这些设备不能扔,得找个地方存放。”于是专门为这批设备建造了一间仓库。

董事会说:“防火防盗不是小事,应找个看门人。”于是找 了个看门人看管仓库。董事会说:“看门人没有约束,玩忽职守怎么办?”于是又委派了两个人,成立了计划部,一个人负责下达任务,一个人负责制定计划。

董事会说:“我们应当随时了解工作的绩效。”于是又委派了两个人,成立了监督部,一个人负责绩效考核,一个人负责写总结。

董事会说:“不能搞平均主义,收入应当拉开差距。”于是又委派了两个人,成立了财务部,一个人负责计算工时,一个人负责发放工资。

董事会说:“管理没有层次,出了岔子谁负责?”于是又委派了4个人,成立了管理部。一个人负责计划部工作,一人个负责监督部工作,一个人负责财务部工作,一个人是总经理,对董事会负责。

一年之后,董事会说:“去年仓库的管理成本为35万元,这个数字太大了,你们一周内必须想办法解决。”

于是,一周之后,看门人被解雇了。

简单的看,这是一个很容易判断的笑话,但是事实中,我们正在走进这个管理的迷宫,越是大公司估计这样的问题越多,因为我们知道很多公司都在发展到一定层度后,大规模的把下属的公司给剥离,才可以保证公司的利润和竞争力,原来我们很难想象,不是公司越大越强大吗?为什么要剥离下属的公司?其实从这个故事我们就可以发现,企业如果一直顺着制度化发展后,越大的公司就越容易产生大量的向上面所描述的那样的分公司。这样的公司没有任何作用,只会占用公司的利润。通过剥离这部分对公司贡献不大,但是又有合理存在的部分,就可以让一个大企业起死回生。我们可以来看看下面的几个报道: 报导

一、松下电器通过裁员和降价使利润猛增

松下电器总裁Kunio Nakamura的裁员和降价战略收到了成效,投资者正在等待他的下一步。他需要向投资者证明自己能够通过更频繁地推出新型号、在更多零售店销售、更加注重有最大发展潜力的产品而增加利润。在截止到12月31日的季度里,松下电器可能实现140亿日元的收益,而一年前是亏损1720亿日元。该季度的销售收入则将增长2%,达到1.77万亿日元。关闭工厂和裁员可能为公司省下2270亿日元,是预测的1000亿日元运营利润的两倍多。虽然DVD播放器和视频摄像机的价格下跌有助于吸引买家,松下的战略也不是毫无风险的,人们担心降价可能损害公司的盈利能力。去年,标准普尔两次下调松下的债务评级,他们认为松下的“增长战略不明确”。

报导

二、朗讯经过3年时间,裁掉了2/3的员工和3/4的运营费用,才初步实现扭亏如果是家中国企业,我想不仅早就人心惶惶了,而且仅仅裁员过程中的流言蜚语,就足够使这家企业跨掉。同时这也使我想起了长征,虽然到达陕北的过程中大部分人牺牲了,但是红军的战斗力、凝聚力并没有减低。

朗讯在进入业务低谷时选择了新的领导,陆思博,一位铁腕的女企业家。她过去曾经在朗讯服务过,有过扭亏经验,回到朗讯前在柯达的工作也很成功,是她主导了朗讯的变革。一般情况下企业重组,往往首先是换人,而且都是有强硬人物出马。

还有更多的报道:比如索爱、比如宝马等等。可以很容易的发现公司在制度化建设中,为了规范企业的行为和规范,就会降低企业员工的自主性,会让员工认为我只需要完成自己应该的那部分工作就可以了,其他的事情我就不管了,那是制度的事情了。但是这样也就在抹杀企业的创新的生命力。员工的自主和自觉的支持是很多小公司得到飞速发展的根本源泉。很多公司在企业小的时候,今天接到订单,明天就可以发出产品。但是公司稍微大一下,为了规范公司的发展,公司管理开始走向制度化,同时也出现,一个订单下下去,几天还没有到执行的部门,因为制度的流程中出了点问题,比如其中有些员工请假了、有的员工忘记了,有的员工和其他环节的员工磨合出现问题了。本来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但是其中一个环境出现了问题,传递就中断了。下一个环节也发现了问题,但是因为制度他也没有办法。于是一个岗位就需要一个备用的人员,于是就需要有人监督中间的环节,公司的结构开始迅速的庞大,企业的危机也就开始产生了。

陕西天基公司从一个小公司开始壮大,到现在公司也开始进行制度化的建设,同时制度化的问题和危机也伴随着到来,员工的自主和自觉性开始得到新的考验。天基公司的发展很多时候是靠大多数的员工努力的支持,和大量不计算得失的额外工作得来的。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也就在这里。很多其他企业和客户到我们公司来,得到最大的感慨就是我们拥有最强大的员工团队,一只统一的、团结的、自觉的队伍。那这样的企业文化,会不会在制度化的进程中消失?这个是需要公司的管理层认真考虑的。怎么在进行制度化建设的同时保持公司原来的企业文化进行延续。

当然我们不可以说让企业的发展一直靠广大的员工一直无私的奉献来维持,但是核心的文化应该保持,只有保持企业的员工和公司高度的团结,和方向的一致性,才可以保证公司在企业阶跃性发展时候中间不掉链子。只有维持原来的企业文化,才可以保证企业在制度化发展的时候,不容易产生大量无用的“合理环节”、“合理岗位”、“合理部门”、“合理分公司”。企业才可以永远的保持年轻的发展势头。中庸,辩证的看

1、在我多年的管理实际中,我一直坚持的是“制度化管理,人性化沟通”,因为在我看来,中国企业、中国传统的中庸文化以及大多数中国人的特性,暂时还达不到尊尚人性自由的高度,很多人包括企业主够还谈不上自觉,很多企业很多人一开始就把人性化和人情味混为一谈,于是一谈严格管理就变成了不人性,把制度变成了一纸空文,最后变成你好我好大家好就是使企业不好。当然我并不是反对尊重人格,所以我强调人性化沟通,即在制度化管理的过程中必须尊重员工,把员工看成是和管理者在人格上平等的个体来对待。在管理中不随便骂人但也绝不放任自流。

(© 世界经理人)

2、人性化管理并不代表弱化制度,应从制度的设立和建立处就着手,策划一个优秀的人性化的制度架构,进而进入制度的形成和实施,方向就不会错了。

3、人性化管理可能在对加强员工的凝聚力、向心力方面会好一点。在制度的基础上人性化,人性化不能过于自我,员工不服从调动,不服从管理,是不行的。人性化管理要通过制度化管理体现出来,制度化管理要体现人性.这样人性化管理才能落到实处,制度化管理也才能成功.因此,二者应该是结合在一起的.因为管理需要一定的规章制度,而现代管理强调制定的管理制度要以人为本,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挖掘人的潜力。人是知识经济社会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人力资本”,是资本又与生产资料、机器设备这些死的物不同,人是有精神、有情感、有思想的。要提高人力资本的生产率,就要根据其特点,鼓舞其精神、培养其情感,提高其思想。而这些不能只依靠一些开明的管理者去实施,要通过制定相关的制度加以保证。

西方国家的特点是一个“陌生人”的社会,因此强调依法治国,法制健全,在管理中事事处处都有规章制度约束,因此以管理的制度化见常,并且注意管理的硬件,重视管理方法的科学化;但是东方国家的特点是人情社会,在管理上注重人际关系,强调人性化管理。注重柔性管理。应该是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现在东西方在管理方面互相影响,互相学习,如果真正的优势互补,就能实现最有效的管理。

4、制度化和人性化本身并不矛盾。企业要不断完善制度和流程,但这些制度和流程是人来执行的,必须和企业自身发展阶段相适应,不考虑人的因素的制度是不可执行的,相反一些好的人性化的措施、理念是可以将其制度化的。归根到底制度和流程是属于企业的硬件层面,没有良好的执行能力和文化支撑再好的制度也是徒劳的。

第二篇:制度化管理与人性化管理

制度化管理与人性化管理

管理的有效性依赖于对人和制度控制的合理性上。人建立制度并督促制度的执行,制度约束人的日常工作行为规范,教导人遵章行动。制度执行的全面、细致与否,管理人员、操作人员是否能始终如

一、长期坚持制度的严格执行,制度约定条款的严肃性、合理性成为以人为本、制度化管理的几个必须解决的问题。

制度化管理是工作中的一种有效手段,制度的制定、实施、评价都是由公司管理人员来控制的,因此,管理人员的管理素养、人格魅力、职工对管理人员的信任程度,影响管理制度是否被严格实施,员工是否遵章办事。员工因为数次产品标签未粘贴端正结果被辞退的故事,至少说明了三方面内容:为什么规定要粘贴端正?标准是什么?发现怎么办?制度规定的严谨、制度控制的严格、制度处罚的同一性都是掌握在管理人员手上。人制定制度、贯彻制度、考核制度,作为制定者、考核者是优势群体,贯彻人、被考核人是弱势群体,要协调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并不容易,因此被考核人通常对考核人有抵触情绪。这不能仅仅依靠吃吃喝喝的表面沟通来解决。承认差异是第一步,但所有问题不能先推卸责任,认为被考核人的素质是造成矛盾的根源;重要的是要找出问题的弊端所在,提供案例,防止再犯。归根结底,就是人性化管理,以人为本的管理。人性化管理的基础是制度的完善,它不能脱离制度而独立存在。人性化管理的出发点是尊重人、理解人。尊重人的基础就是在制度面前人人的真正平等。如果收入既定,在一个较为轻松的环境下工作与在一个精神压力较大的环境下工作对员工的潜能发挥有明显差异。人性化管理的重点是了解员工真正需要什么、想些什么,这种沟通靠领导走访、公务聚餐是得不到结论的,要知道员工真正的需求,只有靠企业文化,靠管理者素养。企业文化不能在短期内形成,管理者素养是企业文化建立、发展的基石,因此,要管人,先管自己是人性化管理的前提。

如何管好自己?大凡每个人都有自我保护意识,管好自己的第一步就是要撕开管理者自我保护的面纱。出现问题,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不推卸责任,不瞒天过海。这需要勇气与毅力,需要领导层的支持与鼓励。惟有将自己摆在与被考核人地位一致的情况下,才能真正体会被考核人的思想状况,才能真正理解被考核人,才能获得员工的真正信任,才能实现真正的沟通,才能将我们需要建立的企业文化思想灌输给他们,潜移默化的影响他们,建立真正的集体荣誉感。管理者的思想较普通员工更为复杂,考虑的事情更为全面,并不是说管

理者的水平就有多高,而是因为管理者能接触到企业上层建筑的管理思路,以此来调整自己的工作行为。基层员工获取信息来源的有限性是造成管理者与普通员工差距的一个方面。管理者之所以成为管理者,是因为他们曾经在某些方面的表现较为突出,能被企业的上层建筑认同。但这也是短暂的平衡,企业的发展需要变革,如果管理者不能随企业的发展而不断充实自己,动态平衡也必然被打破,必将被新的管理者淘汰。从人的心理角度分析,在弱势状况下,为改善自身处境,人的思维最为活跃,一旦达到一定层次,人的思维往往会停滞,认为许多事情是理所当然的。实际上,没有什么东西是不可能的,海尔公司采取轮岗时,反对意见很多,集中表现在财务的轮岗问题,但张瑞敏坚持过来了,专业性强的岗位并不因轮岗而导致工作的失误,理所当然的挡箭牌在变革的趋势下丧失了锋芒。

基层管理者的个体性格差异也是导致制度不能顺利执行的原因之一。如何求同存异,抑制缺点发扬优点,使部门各管理人员协调一致是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保障。部门的管理思路可以由通知、规定来体现,但如果通过培训,使基层管理者与部门的管理思路保持同步,对工作的开展更为有利。管理思路的培训与技能的培训不同,它是通过对日常工作的许多案例分析研究得出意见,并以此意见作为标准测度各管理人员对同一事件的行为做法来衡量各管理人员的管理素养,通过部门意见影响基层管理者的思想,促进其管理思路变化,最终实现管理意识同步。通过各基层管理者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基层管理者认识到个体管理思路的狭隘,有利于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

提高管理者素养才可能施行人性化管理,人性化管理的目的就是用一切可能的手段发掘人的潜能,激发其个体的创造力。角度不同,看待事物的结论不同,它要求管理者熟练应用换位思考来衡量自身行为做法的合理性,通过树立内部营销观念,将处理公司员工的关系作为自己的市场来对待,利用市场定律来解决制度、规定执行过程中的矛盾与冲突,才有可能真正赢得员工的信任与支持,才能影响员工对公司的认同,逐渐形成企业的特色文化。

第三篇:人性化管理与制度化管理

人性化管理与制度化管理

人性化管理是以人为核心进行组织的管理,将员工作为组织的主体,正是当代重视人才发展所要求的,组织要发展就必须从主体出发,只有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才能充分利用人力资源进行组织的创新与发展。

制度化管理是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必须进行管理方式,组织为约束员工行为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制度于企业而言就像法制于社会。众所周知,没有法制的社会是混乱无序的,是无法进行发展的。所以制度化管理对于企业是必要的。

那么人性化管理与制度化管理是相悖的吗?答案是否定的。

前几天看了《杜拉拉升职记》,讲述的是职场的故事。主人公所在的是一家制度体系都很完善的世界500强的美国企业。首先这家公司给予员工的待遇是很好的,它保证了员工的生活质量,能够让员工无后顾之忧、全身心的投入工作中。其次,这家公司的晋升机制是很公平的,这样员工可以充分发挥个人的才能。再次,这家公司给员工提供必要的培训工作,从而帮助员工实现自我规划与发展。我觉得这些都是企业从人性的角度出发,为员工提供发展的空间,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从而实现了企业发展的最终目标。同时,这家公司也有很完善的规章制度。基本的职场要求是必要的。书中就提到过,有一个销售代表虚报了预算费用,还联合一个秘书修改了财政报表,犯了严重的错误。最终她们不能够继续待在公司里面,保证公司的健康发展。正是在这种人性化管理与制度化管理同时实施的环境下,这家公司不断地前进发展,主人公也完成了自己职场生涯的一次次蜕变。

一个企业要发展,就必须要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但是这些制度必须是以管理需求为出发点,以维护企业的根本需求为原则,以有利企业健康、有序、稳步发展为目标。同时体现出对员工有高度的约束力和规范性,但又得充分地信任人、尊重人,保证员工的利益。

管理需要一定的规章制度,而现代管理强调管理制度要以人为本,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挖掘人的潜力。要提高人力资本的生产率,就要根据其特点,鼓舞其精神、培养其情感,提高其思想。因此制度化管理要体现人性.这样人性化管理才能落到实处,制度化管理也才能成功.因此,二者应该是结合在一起、相辅相成的。

第四篇:人性化管理和制度化管理的优缺点[最终版]

人性化管理和制度化管理的优缺点 制度化管理有利于公司发展

1、我公司老板认为尊重员工就是忽略他们的缺点,多看他们的优点,要多相信员工的自觉性,不要用许多条条框框的制度约束员工,使他们成为只会按部就班的“机器人”。但有时我觉得老板的这种所谓“人性化”管理无形中纵容了不好的行为,同时也打击了很多一心向上的人。员工们觉得干好干坏一个样,做得好没有奖励,做得不好也没什么关系,即便是问题很严重,最多也不过就是老板找去谈一次话。到了后面连许多员工都觉得公司没有制度无法发展,于是公司订立了一些制度,但无人抓落实,制度又形同虚设,几天之后又是老样子了。各部门经理也很矛盾,有的部门能够认真将制度执行下去,有的部门不执行,结果员工之间私下又有议论,某经理太坏,某经理人好,弄得经理们很难做人。至今为止公司对于有些好的现象不持续的做过一些奖励,但从未惩罚过那些表现差的员工,甚至是对于人品很差、损害公司利益的人都不愿意“伤害”,老板认为对他们的惩罚是伤害。这样的结果我们公司的员工越来越向温水中的青蛙了,责任心也下降,满怀激情的新员工不久就变成了“老油条”开始混日子过了,工资下降不检查自己工作态度或工作方法是否有问题,而是满腹牢骚的埋怨公司(其实这种人很多时候是知道自己的不足,但他还装得很委屈在后面唯恐天下不乱,以掩饰他的无能)……,其实我认为进行制度化管理有利于规范员工行为,只要有专人落实执行,循序渐进,干部起模范带头作用,全公司各部门统一进行,我相信追求进步、愿意与公司共同成长的员工还是乐意接受一些挑战,不能接受的人就是公司要淘汰的人。(© 世界经理人)

2、当今企业发展的灵魂是管理!制度化管理更具有广泛适用性,因为对于任何人都是在同一制度约束下活动,具有一定的公平性。

3、每一项章程在建立之初,人们都会有这样那样的不适应和不舒服,这就需要管理者花费精力不厌其烦地去用严格的规章制度规范地引导,久而久之,人们对管理规定熟悉了、理解了,也就会自觉地去遵守。也只有制定了严格的管理制度,才能减少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人为因素,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性化中的最基本需求(生理的需要、安全与安定的需要、社会性的爱与归属的需要、自我与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也才能使人性化管理得到充分施展魅力的良好环境,使人性化管理向着人性中善良、美好、光辉合理的方向发展。没有严格彻底的管理规定来制约,再完美的人性化管理也将会成为泡影,或许可以在制度化的余荫的恩泽下可以支撑片刻,但是如果稍有风吹草动,那些所谓的“无为而治”怎么能够经得起风雨的袭击?

4、制度化管理是任何一个公会实行有效管理的基础和根本。为什么这样说,因为没有制度和在这种制度下实行按部就班的管理,这个公会就不能正常运转,就不能产生效益。因此,制度化管理是必需的、无条件的和最基本的,离开制度化管理,其他的管理就无从谈起。举几个简单的例子:DKP的管理需要制度,不然在装备的分配上非常容易出现争论,如果没有制度进行规范后果可想而知。主力成员的管理需要制度,相信每个人加入公会都是为了向高端FB进军,如果没有完善的制度,完全由团长根据自己的意愿组人,时间长了肯定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公会财务管理需要制度,没有制度就会产生财务管理的混乱,这样军心 不稳,很难留的住人。通过上面一些简单的例子,可以看的出制度化管理是一个公会成功的必要条件。同时如何制定好的制度也是一个值得会长们去认真思考的问题。目前有很多公会都有自己一套成熟的管理制度,这些大家可以借鉴,但同时要根据自己公会的情况做出一些修改或制定一些新的制度。在制定管理制度的时候必须把握好下面4点:

1、制度出台的需要性:任何一项制度的出台,必须是针对性的,是公会管理所需要且与公会最本质的目标相联系。不然则无需画蛇添足。从管理的角度来看,一个公会管理制度的好坏,间接反映出公会最基本的管理观念与态度。制度化管理不是随心所欲不受任何制约的,任何制度的出台必须是以公会管理之根本需求为出发点,从而维护公会的根本需求为原则,以至有利公会健康、有序、稳步发展。同时体现出对玩家有高度的约束力和规范性,但又得充分地信任人、尊重人。这种立足于需要之上的制度才能发挥出它应有的作用。比如我们会在开荒某个BOSS的时候,经常会有一些主力成员不是很愿意来,毕竟开荒是很累的事情,不知道会不会成功,修理费多,各种药水也要喝的多。对此,我们出台了《主力成员积极参与开荒奖励办法》 《非主力成员积极参与开荒奖励办法》 等一系列相关政策,这样有奖有罚,使得公会开荒局面有了很大的改善。

2、制度出台的科学规范性:在公会管理过程中当出现某些问题,需要制定出台制度来规范管理时。那么我们必须严格遵循并做到按科学规范的制度制定程序,客观的认识事物来制定出台。这一点就公会制度化管理的有效性非常重要。如果我们就制度的出台完全凭制定者的经验或主观意识而定,这样就很可能也容易陷入强权管制范畴。当达到一定的程度,往往就会产生“指鹿为马”的结果。如此不但违背了制度管理的本质,且更为严重的影响到公会制度执行的可操作性及制度文化的形成。

3、制度出台的公正合理性:制度作为用来规范约束公会成员行为的准则,其形式、内容的公正合理性非常重要。公会成员作为制度的执行对象,其利益的平衡及相互制约性,也就是权利与义务的对称,这一点于公会管理制度中表现尤为值得注意。否则将造成公会成员为维护自身的利益和尊严,带情绪化的工作心态乃至逆反心理。故,更为有碍管理。因此,制定出台一项制度应从科学合理的角度,以一种严谨的态度,洞悉管理掌握科学的依据才行。制度作为制约公会成员行为规范的一种手段,对公会成员的公正、公平合理性是获得全员认可的根本。

4、制度执行的严肃性:制度执行的最佳效果是无歧视原则下的普遍心理认可,由于每个人在公会中的时间、地位的不同,要真正做到无歧视性是不可能的,这往往也就是影响、危机制度化管理最终目标的关键。但作为制度的执行及考核者,应该以客观事实说话,做到公正严肃公平合理的处理问题。这是维护公会制度化管理有效性的必然规律。

制度化管理不利于公司发展

1、执行太严格的话会挫伤员工的积极性。

2、有一个笑话是这样讲的:

有一家企业准备淘汰一批落后的设备。董事会说:“这些设备不能扔,得找个地方存放。”于是专门为这批设备建造了一间仓库。

董事会说:“防火防盗不是小事,应找个看门人。”于是找 了个看门人看管仓库。董事会说:“看门人没有约束,玩忽职守怎么办?”于是又委派了两个人,成立了计划部,一个人负责下达任务,一个人负责制定计划。

董事会说:“我们应当随时了解工作的绩效。”于是又委派了两个人,成立了监督 部,一个人负责绩效考核,一个人负责写总结。

董事会说:“不能搞平均主义,收入应当拉开差距。”于是又委派了两个人,成立了财务部,一个人负责计算工时,一个人负责发放工资。

董事会说:“管理没有层次,出了岔子谁负责?”于是又委派了4个人,成立了管理部。一个人负责计划部工作,一人个负责监督部工作,一个人负责财务部工作,一个人是总经理,对董事会负责。

一年之后,董事会说:“去年仓库的管理成本为35万元,这个数字太大了,你们一周内必须想办法解决。”

于是,一周之后,看门人被解雇了。

简单的看,这是一个很容易判断的笑话,但是事实中,我们正在走进这个管理的迷宫,越是大公司估计这样的问题越多,因为我们知道很多公司都在发展到一定层度后,大规模的把下属的公司给剥离,才可以保证公司的利润和竞争力,原来我们很难想象,不是公司越大越强大吗?为什么要剥离下属的公司?其实从这个故事我们就可以发现,企业如果一直顺着制度化发展后,越大的公司就越容易产生大量的向上面所描述的那样的分公司。这样的公司没有任何作用,只会占用公司的利润。通过剥离这部分对公司贡献不大,但是又有合理存在的部分,就可以让一个大企业起死回生。我们可以来看看下面的几个报道: 报导

一、松下电器通过裁员和降价使利润猛增

松下电器总裁Kunio Nakamura的裁员和降价战略收到了成效,投资者正在等待他的下一步。他需要向投资者证明自己能够通过更频繁地推出新型号、在更多零售店销售、更加注重有最大发展潜力的产品而增加利润。在截止到12月31日的季度里,松下电器可能实现140亿日元的收益,而一年前是亏损1720亿日元。该季度的销售收入则将增长2%,达到1.77万亿日元。关闭工厂和裁员可能为公司省下2270亿日元,是预测的1000亿日元运营利润的两倍多。虽然DVD播放器和视频摄像机的价格下跌有助于吸引买家,松下的战略也不是毫无风险的,人们担心降价可能损害公司的盈利能力。去年,标准普尔两次下调松下的债务评级,他们认为松下的“增长战略不明确”。

报导

二、朗讯经过3年时间,裁掉了2/3的员工和3/4的运营费用,才初步实现扭亏如果是家中国企业,我想不仅早就人心惶惶了,而且仅仅裁员过程中的流言蜚语,就足够使这家企业跨掉。同时这也使我想起了长征,虽然到达陕北的过程中大部分人牺牲了,但是红军的战斗力、凝聚力并没有减低。

朗讯在进入业务低谷时选择了新的领导,陆思博,一位铁腕的女企业家。她过去曾经在朗讯服务过,有过扭亏经验,回到朗讯前在柯达的工作也很成功,是她主导了朗讯的变革。一般情况下企业重组,往往首先是换人,而且都是有强硬人物出马。还有更多的报道:比如索爱、比如宝马等等。可以很容易的发现公司在制度化建设中,为了规范企业的行为和规范,就会降低企业员工的自主性,会让员工认为我只需要完成自己应该的那部分工作就可以了,其他的事情我就不管了,那是制度的事情了。但是这样也就在抹杀企业的创新的生命力。员工的自主和自觉的支持是很多小公司得到飞速发展的根本源泉。很多公司在企业小的时候,今天接到订单,明天就可以发出产品。但是公司稍微大一下,为了规范公司的发展,公司管理开始走向制度化,同时也出现,一个订单下下去,几天还没有到执行的部门,因为制度的流程中出了点问题,比如其中有些员工请假了、有的员工忘记了,有的员工和其他环节的员工磨合出现问题了。本来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但 是其中一个环境出现了问题,传递就中断了。下一个环节也发现了问题,但是因为制度他也没有办法。于是一个岗位就需要一个备用的人员,于是就需要有人监督中间的环节,公司的结构开始迅速的庞大,企业的危机也就开始产生了。陕西天基公司从一个小公司开始壮大,到现在公司也开始进行制度化的建设,同时制度化的问题和危机也伴随着到来,员工的自主和自觉性开始得到新的考验。天基公司的发展很多时候是靠大多数的员工努力的支持,和大量不计算得失的额外工作得来的。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也就在这里。很多其他企业和客户到我们公司来,得到最大的感慨就是我们拥有最强大的员工团队,一只统一的、团结的、自觉的队伍。那这样的企业文化,会不会在制度化的进程中消失?这个是需要公司的管理层认真考虑的。怎么在进行制度化建设的同时保持公司原来的企业文化进行延续。

当然我们不可以说让企业的发展一直靠广大的员工一直无私的奉献来维持,但是核心的文化应该保持,只有保持企业的员工和公司高度的团结,和方向的一致性,才可以保证公司在企业阶跃性发展时候中间不掉链子。只有维持原来的企业文化,才可以保证企业在制度化发展的时候,不容易产生大量无用的“合理环节”、“合理岗位”、“合理部门”、“合理分公司”。企业才可以永远的保持年轻的发展势头。

中庸,辩证的看

1、在我多年的管理实际中,我一直坚持的是“制度化管理,人性化沟通”,因为在我看来,中国企业、中国传统的中庸文化以及大多数中国人的特性,暂时还达不到尊尚人性自由的高度,很多人包括企业主够还谈不上自觉,很多企业很多人一开始就把人性化和人情味混为一谈,于是一谈严格管理就变成了不人性,把制度变成了一纸空文,最后变成你好我好大家好就是使企业不好。当然我并不是反对尊重人格,所以我强调人性化沟通,即在制度化管理的过程中必须尊重员工,把员工看成是和管理者在人格上平等的个体来对待。在管理中不随便骂人但也绝不放任自流。(© 世界经理人)

2、人性化管理并不代表弱化制度,应从制度的设立和建立处就着手,策划一个优秀的人性化的制度架构,进而进入制度的形成和实施,方向就不会错了。

3、人性化管理可能在对加强员工的凝聚力、向心力方面会好一点。在制度的基础上人性化,人性化不能过于自我,员工不服从调动,不服从管理,是不行的。人性化管理要通过制度化管理体现出来,制度化管理要体现人性.这样人性化管理才能落到实处,制度化管理也才能成功.因此,二者应该是结合在一起的.因为管理需要一定的规章制度,而现代管理强调制定的管理制度要以人为本,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挖掘人的潜力。人是知识经济社会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人力资本”,是资本又与生产资料、机器设备这些死的物不同,人是有精神、有情感、有思想的。要提高人力资本的生产率,就要根据其特点,鼓舞其精神、培养其情感,提高其思想。而这些不能只依靠一些开明的管理者去实施,要通过制定相关的制度加以保证。

西方国家的特点是一个“陌生人”的社会,因此强调依法治国,法制健全,在管理中事事处处都有规章制度约束,因此以管理的制度化见常,并且注意管理的硬件,重视管理方法的科学化;但是东方国家的特点是人情社会,在管理上注重人际关系,强调人性化管理。注重柔性管理。应该是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现在东西方在管理方面互相影响,互相学习,如果真正的优势互补,就能实现最有效的管理。

4、制度化和人性化本身并不矛盾。企业要不断完善制度和流程,但这些制度和流程是人来执行的,必须和企业自身发展阶段相适应,不考虑人的因素的制度是不可执行的,相反一些好的人性化的措施、理念是可以将其制度化的。归根到底制度和流程是属于企业的硬件层面,没有良好的执行能力和文化支撑再好的制度也是徒劳的。

制度化管理:一个当代性的管理命题

2008-12-25 22:58:33| 分类: 理论探索 |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经济全球化和市场一体化的社会背景下,企业如何准确有效地把握和调控发展的格局成为企业竞争中一个主要的和核心的命题。也就是说,面对生产与市场的不确定因素日益增多的情况如何迎战制胜,什么是企业最为有效的制胜策略措施?具有眼光有和智慧的咨询策划大师、理论专家、企业管理家无不异口同声地断喝:制度化是企业迎战制胜的快刀利剑。基于此,我们有必要认真严肃地接受、理解和使用好制度化管理这个当代企业管理的有用工具。

一、深入理解制度化管理的地位和作用

迄今为止,谈论制度化管理至少已有近半个世纪的历史;在我国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历史步伐,我国企业也在制度化程度上作出了艰辛探索。可以说,一些大型企业取得重大成果的,其基本经验就是运用和实施了制度化管理。但是对于制度化的深度认识——从实践总结和管理理论研究方面,都尚未能取得创新性和实践运用性方面领先世界的成果。美国哈佛大学旧制度化方面的问题,已研究到了管理的人性精神层面,而我国目前的研究认识水平很大程度上仍处在创立和完善之中,它仍有很大的发展期空间。对制度化管理的认识很大程度上是立足于宏观性、普及性地介绍其功能和作用,但是我们更多地希望希望企业家和理论工作者能从以下几个方面把握和认识它的地位与作用。

第一,制度化管理是企业发展经验的积累和总结。

和其他事物一样,制度化管理不是来自于痴言妄语,更不是空穴来风,它是基于企业发展过程中管理实践而产生的。尤其是当个体作坊向中型、大型企业的发展中,适应管理的需要,管理者和被管理都期望着挣脱靠道义品性来维系劳作关系的状态,从而深化到契约化管理的过程中,通过事前的付出与收获,岗位假定来约定实现新型的劳企关系,制度化才应适而生。并且可以考察到,这种意志约定的实现蕴含在整个管理的流程中并不断被强化,被完善,被积累被深化。从实践过积和研究成果考察得知,尤其是近三十年来,随国际国内企业集团化发展的出现和加剧,规模效益成为企业追逐的核心以来,当绩效管理成为企业讨论和追求的突出重心以来,在管理方面制度化管理就成为唯一与之相适应而有效的方法和工具,这是经过企业界反复实践论证过的东西。因此,企业制度化管理是企业管理历史阶段经验的积累和深入总结。得到不易,值得珍惜。用与不同,用好与用坏制度化这个工具和办法,是否吸收管理制化过程中的积极成果,吸取的程度如何,往往决定了企业发展的速度、规模、效益和前景,是当下企业获得成功的关键。

第二,制度化管理是当代企业规模化发展的必然要求。

把企业的发展放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形态中考察,就看到,制度化是干预和调整生产关系的良好工具。但同时,它受到生产力水平的限制。我们知道,当生产力水平处于低下落后的状态下时,企业的规模均很小;而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的水平,必然要求企业获取规模的效益,尤其是当代企业分工细致的前提下,企业管理发展必然出现新型的关系用以调整相关关系,当世界一体化,经济全球化时期形成和深化之时,尤其是科技成为第一生产力状况日益加剧的前提下,对大集团的资金、财务,尤其是人力资源等管理,单靠意志约定,情感依存和道义品格来维系,必然显得简单和脆弱,难以实现规模效益和形成有机协调的机制。这时就必然要求企业在一种共同能够接受的规约下实现权利与义务,责任与意志的和谐状态。这时,只有在这时,制度化管理便会成为企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在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一些发展没有起来的企业中,很大部分就是因为对制度化管理重要性和作用的认识不足,而采取落后的靠家族信赖、血缘亲情、靠道义品行,靠口头约定等等非制度层面的手段来进行管理,结果失败了。世界著名的管理大师告诉说除制度以外的东西将会把不需要制度管理的观念击得粉碎。因此,我们说,企业选择制度化管理已是不容争论的话题,运用制度化管理已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过程和必要手段。可以说在今天企业生存、发展十分激烈的背景下,谁运用制度化管理系统、良好、规模,谁就会夺取到优良的规模效益,形成良好的绩效体系,企业就会持续积极地发展。

第三、制度化管理是企业管理的内在体现。

企业是个自然发展的有机体系,不是单纯和单一的,与外界不发生任何关系的个体。它的生产、发展、成熟必然有一个自身强化的规律。这个规律体现在过程上就必然是思想智慧的融入。这就是当前为什么不少企业管理者和管理科学家要去探索管理哲学的道理。在这个思想智慧的融 入过程中,让决策智慧去夺取竞争的先机,形成为一个大浪掏沙的过程,也就是说企业管理是在不断地向着社会化迈进,企业管理者智慧对企业管理的融入,主要的裁体就是企业管理制度的运用。这已是世界领域内企业发展实践所证明的不争的事实。实践证明,企业管理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指企业管理不断向有大智慧的精英人士靠近,精英人士在竞争中会自然凸显,形成为企业管理的精英群体。二是在管理过程中,由于精英智慧的融入,一些高智慧性的方法手段在企业管理制度化上得到运用和体现。因此,实不实行制度化管理不是企业自身愿与不愿的问题,而是企业是否要发展的问题,是企业是否有竞争力的问题。

第四,制度化管理是企业创立、发展、规模化壮大的必然过程。

实践经验告诉我们,企业制度是针对于规模化而来的,是相对于大型的集团性企业而产生的。一般小企业,往往更多的是靠道义品行和简易约定来控制。企业在初创阶段,常常是规模不够完善,体系不够完整,门类不够齐备,这样的状态下,制度的形成和运用就难以全面实现。而当企业发展到成规模的时候,就必然要求把企业管理者的思想理念,决策措施,考评策略,调控体系,通过制度的方式进行递进和传达,从而建立和实现自己的体系,去夺取规模化效益。任何一个企业,当它发展到成熟和完备阶段时,没有不需要制度化管理的。从另一方面说,制度化的完备体系一定是识别和了解一个企业是否发展成熟和完备,是否具有竞争能力。因此从这一点出发启示企业管理者,当企业要发展成熟或已发展成熟,就必须从制度方面着手,去夺取竞争的规模效益,才能够抓住发展先机,否则将功亏一篑。这是历史的经验,也是不少企业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现实教训。

第五,制度化管理是企业参与宏大背景下竞争的必要措施和手段。

如前所述,制度是工具是手段。企业竞争日益强烈,除物资基础,人力资深等硬件条件外,管理策略,思想、意志和精神等软件要素的重要载体可以说就是制度。亚里士多德曾论述目的的要素指出:目的就是行为最后的结果。迈克尔·波特在《竞争战略》一书(华夏出版社1997年版)中论述竞争策略时,对制度化也给予了严肃认真地论述分析。在今天的日益激烈的竞争背景下,企业制度化程度如何,是竞争力的直接体现。可以说:企业的物资基础、人力资深可以失而复得,但企业的制度化程度如果失去了及时发挥作用的机遇,带来的打击是粉碎性的,破坏性的。从现行企业发展的实践经验上看,凡有有竞争力的企业,都在制度化上获得了先机,这是不容忽视、足可借鉴的宝贵经验。

从以上五个方面我们完全可以看出制度化建设在现代企业建设中具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本文不厌其烦地强调,意在引起当代企业家们的高度重视,并在企业发展竞争的历史大潮中充分地、切实地抓好用好。运用好制度化这个工具、武器和手段。只有当中国企业管理在以制度化为核心的建设上近出可嘉的步伐,才能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当代化企业和国际化企业。

二、深入把握和理解制度化管理的实质性内涵。

上述分析证明,企业制度的管理具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那么要如何理解明要的深刻内涵泥;哲人说得好,只有理解得到,才能运用自如。本文希望从内涵意义层面作些引导,为认识企业制度化管理提供一些认识前提。

从哲学层面讲,制度是实现目的的手段,是推进管理流程的重要工具;它是管理思想、企业理念的外在体现,是劳作双方意志相互约定的文本外化形式。是一条重要的,看不见的,潜流于企业整个运行体系中隐形的手,是人员绩效设定,促进、引导、评价、实现的重要因素。它是意志精神与物化过程的结合体,是个体意志与总体意志和谐统一的粘合剂,主体是精神的,又是物质的,即是个体的又是合众的,即是局部的又是整体的,既是静态的又是流变的。然而制度化特定内涵有哪些呢?我们提出一下几点作为理解认识的基础。

第一,制度化既是对他管理又是对己管理。制度化的概念包括用制度去管理去实践,是动态化过程,要理解制度化过程必须从制度这个静态物件认识着手。

从管理意志实现的进程来看,制度化基于企业的发展思想、续效目标,因此,设立制度的全局性整体性要求既是管理者通过制度对他人——企业管理范围内的每个被管理要素的管理。从而也是对管理者在内的企业自身的管理。若不把制度管理建立在以企业,以企业的发展这个实在个体上,仅把制度作为规约他人的东西,它的实质性意义就失去了。从这个角度看,制度的核心实质是从公的而不是从私的,是从众的而不是己的。它必须保持必要的中立状态和公平原则。立公约众是制度的核心,也是制度化管理的核心本质。如果仅把制度作为管理他人,这是十分错误的出发点。

第二,既是全面的整体的又是局部的个体的管理

一是由于制度是工具的、从公的、从众的,因此,它的出发点只能是获取整体的效益,而决不是服从其个个体的效益和维护某些人与人的权利。它的建立和实施都必须以整体利益和众体意志为出发点。二是从体系建设出发必须考虑制度对体系的完备性。制度必须建立起自己的内在体系,无体系的制度是脆弱的、不完备的、无竞争力的制度。三是制度必须建立起实现的内在机制,由于它着眼于整体,但必须同时考虑整体中的局 部,从而建立起制度实施的机制、使制度得以完全实现。于是必须调处好全局与局部、整体与个体的制度效应关系,使制度得以全面实现。四是要注重制度建立与实施的背景环境,采争取有效措施克服制度实施的不利因素,去除不必要的东西,充分发挥制度的规约功能。

第三,制度是实体的又是程序的,它是整体调控的思想,又是流变过程控制的措施。

对制度功能性质和作用进行分解,就可以看到,自然它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不象物质设备那样具有硬件的实体意义。但它作为管理工具而言,它是实体的。也就是说,它不是虚拟的,它是需要全部实现的,是需要具体落实的,是实体性的意志安排。但是它同时又必须动态地贯彻分解落实到每个具体的环节中去。具体说它的流变性有两个层面的意义:一是指制度必须通过动态的流程在具体的环节中去实现。二是制度它首先是对企业各个工作流程的分解细化,对岗位、对绩效目标的细化与分解。这两个方面是制度流程的核心实质。充分地理解这点对于运用好制度是极其有用的关键环节。

第四,制度是道义规约的升华又是理性意志的外化。

由于制度它是以人为本或者说以人的管理为重点的,它同时又是在道义规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它设立的基础背景必然基于人与人之间的基本的道义规约或者说是道德采信。没有道义的东西作为基础,制度的建立是完的,即使建立了也会破坏,从而显得无用。然而,从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来看,仅有道义的东西,或者仅在道义的前提下,制度是无法产生和发挥作用的,正如有人说,制度首先冲击的就是软弱的道义思想。因此,制度它是理性意志的体现。它的设立,运用和实现都是一种理性意志在支配下对行为的引导和决断。正是有了这种理性意志的引导和支配,才使制度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这是理性智慧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体现。没有这种理性的支撑,企业发展无法获得顺利的途径,获取好的效益。

从以上问题的分析看,我们同时需注意,把道义精神与理性意志充分地结合起来,如果说制度的建立起点是道义规约,那么制度的实施和效益的获取必定就是理性意志的充分体现。认真处理好二者关系那就是智慧的体现,由于这个问题涉及人性化管理问题,在今后论述。

以上我们从制度的核心内涵中进行了剖析,目的在于引导大家从高处认识制度的功能性质。从而更为深刻地理解它的功用,充分地运用它。

三、制度化管理的基础和过程

对制度化的认识还必须深一层到实践层面去认识制度化的基础和它实现的过程。为了行文方便把这两个方面归为一体来论述。

第一,制度化管理的基础。这就是要讨论制度化它是在什么基础上产生和运行的。认识清楚这个问题,对于我们实践操作有着很大的好处。这个问题从制度化实现的环境过程来看,它有几个显著的方面:

一是制度化管理的着眼点是基于企业的绩效管理。企业管理重要内容是人力资源的最大化,也就是生产力的最大化。对人管理是制度的核心。人的基本效益体现就是绩效管理。因此,获取绩效,实现绩效目标是制度建立的基础。二是基于绩效产生的社会背景。这是从竞争背景去获取绩效的管理手段。竞争背景是企业发展压力,也是动力源。制定发展计划,建立发展制度都必须以获取当前绩效目标作为唯一依据。没有哪个企业是不生产而成为养老院的,因而绩效的确立来自于竞争的背景。制度的着眼点是利用背景条件获取效益。三是基于绩效产生和实现的过程。绩效的产生和实现是系统流程或者叫生产过程来实现的,这个过程中如何规范,引导和制约,是制度着眼的重点,只有加强了流程和过程管理,管理效益才能得以实现或者说得以最大化。因此,制度主要是针对绩效产生的过程展开的,它离开了绩效过程意义和价值是不大的。四是制度基于绩效产生的内在环境。内在环境是相对于绩效产生的外部背景而言的。直接地说:企业管理者建立制度的目的是营造一种公平的,准确细致的内在绩效创造环境,确保绩效目标的实现。离开了对绩效内在环境的调控与营造,制度的存在意义也是不大的。

第二,制度产生的过程。这在一般的企业和常人都可以想象得到的,常规的过程有以下方面。一是调查归纳一一从具体到抽象。企业的制度化都是有一个过程的,它必须从实际出发,因企制宜。因此必须从调查研究入手建立制度。可以说,建立制度调查研究越深入,建立的制度就越准确越有用。调查过程中,就是分析制度建立的背景、环境,是对事物进行抽象的过程。二是从实际出发拟制制度。拟制制度的过程是对实践总结深化的过程。三是实践中实施、修订和完善。使制度与实际情况相符合,保持制度的动态变化。四是不断完善提升、评估和推广。在效绩评估、评价、考核等重要环节中加强制度的分解、信息的反馈,从而不断提升制度的价值内核。对制度进行评价和推广,采取的方法一般有:个别走访、小群体座谈、分析、全面总结、完善提高等这些是必要的措施。一部好的管理企业的制度不可能一个就而就,即使借鉴成功的管理制度,也有一个与现实背景环境相契合的过程,也有不断完善提高的过程。

四、企业制度化管理的发展

制度化是现代企业发展必须的手段、工具和措施,也实现代企业发展的必然过程,是现代企业发展的核心方面,但是,我们必须看到它的制度化存在着两面性,由于企业制度化着眼于对企业管理流程的规约,从而理性化管理对劳动过程的渗透,人性化必然被忽略,人际关系的理性化常常会丧失企业内部人与人之间靠道义情感建立的勃勃生机。这就会形成为企业发展中的二律背反。这就是有不少专家学者所说的,制度化是一把 双刃剑。它既有利的一方面也有害的一方面,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当然,我们最好的策略是从中找到使其更好发展的策略,使制度化在更高层面上发挥作用,既要制度化,又不能丧失人性化。相信通过我们持续地研究探索和实践,大家会找到更加契合实际,更具有当代意义的制度化管理方略,中国企业一定会在这种探索过程中立于世界大企业之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企业管理理论一定会更加完备细致科学。

第五篇:制度化与人性化的关系

管理人性化和员工制度化

当“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已不再仅仅是一句口号,而成为人们的共识的今天,“科技,以人为本”也不应仅仅是一句广告词了。

因为科技的发展必须且只能由人来创造,所以只有充分的尊重人、理解人、信任人、帮助人、培养人,才能激发人的主观能动性,推动科技进步,促进企业发展。

然而,说得容易,做起来难。由于观念、认识、习惯、惯性、管理者的心理等问题,管理层尤其是决策层很难突破障碍。

作为我们二十一世纪的管理者,应该能认识到“以人为本”的充分性与必要性,并将工业经济时代的制度化管理与知识经济时代人性化管理相结合,利用我们的知识管理作为手段实现人性化管理的可行性。

工业经济的特点决定了其仅需要普通人就可以创造价值、获取利润,所以其主要管理模式为制度化管理,其成功代表为日本经济的崛起。

知识经济的特点决定了其需要优秀的创造型人才,且越优秀越好,只有充分发挥优秀人才的良好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以及工作经验,提高产品的附加值,从而获取利润。所以其管理模式开始向人性化管理过渡,其成功代表为美国IT业的奇迹。

人性化管理的核心思想:人,即尊重人、理解人、信任人、帮助人、培养人,给人更大的发展空间,给人更多的关爱,从而提高企业的凝聚力、向心力和员工的归属感,使员工与企业有着相同的目标和价值取向,激发优秀人才的良好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以及工作经验。人性化管理的工作方法:学习、交流、创新。学习是基础,交流是手段,创新是目标。人性化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知识管理。

人性化管理的管理人员往往更热爱生活,工作是他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可以很愉快的工作并在工作中享受生活,因为沟通、交流以及关心、帮助他人是其工作的一部分,也希望其下属也愉快的工作。同时他们有足够的时间享受家庭生活,因为他们懂得尊重人、理解人、信任人、帮助人、培养人。合理的授权使其压力减轻,工作相对轻松,拥有了理解与尊重,威信无法丧失。

人性化管理的普通员工因为与企业有着相同的目标与价值取向,领导的关心同事的融洽使其有强烈的归属感和责任感。对他们来说,在企业工作一种享受,享受成功与挫折,分享权利与责任,分享成果与知识,分享经验与教训。他们的能力、知识、经验在迅速提高,创新欲望无法遏止。

人性化管理是一种管理思想,也是一种企业文化,它融入企业的各个方面。它需要规章制度和办事指南,但规章制度不是限制和要求你做什么,而是指导你做什么,办事指南不是告诉你该怎么做,而是建议你可以怎么做,别人都用了什么方法,收到那些效果。

规章制度需要根据企业的目标、方向、特点、经营、构成等各方面因素综合考虑后制定。

办事指南,就是知识管理。除了普通的内外部知识管理外,更重要的是增加日常工作中知识的沉淀与整合,如工作成果、学习成果、工作经验、工作方法、客户市场对手情况分析等、只有企业内部沉淀的知识才能为企业与员工提供最大的帮助。同时该知识管理系统可以保证当员工休假或跳槽后,与其相关的工作可以继续进行。

不同的时代需要不同的管理模式,知识经济时代人性化管理将会以各种形式走进企业,帮助企业完成由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的转变,促进企业在知识经济时代的竞争力。

人性化管理内涵概括为:不讲究外在约束、硬性规定,强调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崇尚个人事业的拓展工厂。

一、不讲究外在约束、硬性规定,不等于随心所欲、无视规章,而是不拘泥于形式、纠缠于

细枝末节,以关心人、引导人为根本,意在营造宽松、和谐的工作环境。

二、强调自我管理、自我约束,不等于各行其是、各自为政,而是不限制人发展,束缚人发挥,营造人人进取向上的竞争氛围,督导人自觉提升自我、发展自我。

三、崇尚个人事业的拓展,不等于放任自流、天马行空,而是倡导融入团队、融入企业,在团队和企业中、在竞争与合作中发挥个人的作用、价值,做出个人贡献。

总之,人性化管理已经成为当今知识经济时代管理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点点滴滴透过企业方方面面的管理举措表现出来,以其极具张力的灵动、包容魅力,丰富和推动着企业的文化建设。

概而论之,人性化管理的内涵,就是以营造一种氛围:促人提高、催人奋进,提倡一种精神;鼓励创新、反对蹈常袭故,塑造一个团队;精诚团结、携手共进,搭建一个平台;发展自我、展示自我,遵循一个规则;公平、公正、公开,树立一个目标--优质、高效、低耗为核心,既强调竞争,又强调合作;既强调融入,又尊重个性;既强调灵活,又注重规则;既予人宽松,又给人压力;既强调自我管理,又注重引导人向良性发展,帮助人提高提升为根本的管理思想。

毫无疑问,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有渴望进步、实现自身价值的追求与梦想。我们说发展企业就是发展企业的人,发展企业的人实质就是帮助人提高进步、实现追求与梦想。在不创新就难以为继的今天,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持续推动力,企业搏击风浪、超越自我的胆略和能力有多少,取决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本--群体人的智慧和能力有多高。而人——作为企业生产力中最为活跃的决定因素、企业创新的实践者和推动者,企业给予员工释放自我、完善自我的空间和机会有多大,员工创新的潜能就能发挥多深,企业的发展前景也就有多宽。尽管人性化管理有很多益处,但并不是每个领导者都能做到的。这虽然与下属的个人素质有关,然而领导的综合素质更是至关重要的。拿破仑说过一句话:世界上没有无用的士兵,只有无用的将军。而美国西点军校就一向以培养最优秀的领导人才为己任,其独特之处是“教给人品德。”

对一个领导者的素质要求是多方面的,但品德素质始终是首位的。作为一名优秀的领导者,其品德必须超过被领导的下属,越是高层,品德要求越高。这是因为:

首先,一个人的品德会直接影响自己的心理和行为。一个人的能力不仅取决于他的才智,而且取决于他的品德。对信息分析,对非程序化问题进行处理和领导艺术等无不涉及一个人的主观能动性。

其次,领导者的品德会直接影响下属在工作中的心理和行为。领导者的高层次的品德,是无声的命令,比有声的行政命令要起更大的作用。可以说,领导的艺术首先取决于领导的品德,自身不正,就不能指望能发动他人去执行决策。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一直反对让他儿子当总理,唯一的理由就是避免“无声的反对”。

中国的许多领导都是从生产技术第一线提拔上来的,不少人都能在技术上服众,这点虽然也对领导工作有一定帮助,但即使在继续学习了管理知识以后,还是感觉到除了行政命令外要想影响别人很难,因为他们所缺乏的是最重要的人格魅力,它能使领导富有艺术效果,主要来源于之一是一个人的高尚品德。

显然,一个领导者不具备高尚的品德,就不可能进行人性化管理,更谈不上什么人格魅力了。但是,一个领导者具备了超人的品德,要想进行人性化管理,还必须具有很强的对人的理解力和自我控制力,这也就是目前最流行的、与智商相提并论的“情商”,它们是人格魅力的另一主要来源。

把自己和别人隔离开来,就不可能去理解别人,只有交流才能增进理解。在大多数情况下,私下交谈远比公开演说更为重要。与雇员随便聊天,能使领导人获得更细微更隐蔽的感觉和想法。而且,通过个人接触能比用任何其它方式更能赢得下属的忠诚,因为员工从中感

到了平等及自我价值。因此,那些高高在上的领导者是做不好人性化管理的。其实,这也是缺乏谦虚精神的一种表现,称不上是一个具有超人品德的领导者。

一个具有人格魅力的领导者,不但有很强的理解力,而且对自己的言行、举止有着很强的控制力。因为自己的一言一行既能树立形象,也能毁损形象。控制情绪是一个优秀领导者必须的素质,而心境的力量也会进一步增添其人格魅力。

不管管理的潮流如何变化,但尊重人、信任人的基本原理是不应改变的。处理好人的问题是领导作用得以有效发挥的关键,也只有处理好人的问题,企业才能走上坦途。美国著名的管理学家托马斯•彼得斯曾大声疾呼:你怎么能一边歧视和贬低员工,一边又期待他们去关心质量和不断提高产品品质!

从前领导者职位所赋予的不容挑战的权威已荡然逝去,如今的领导者应善于笼络下属,而不是控制下属。然而作为领导者,仅仅依靠一些物质手段激励员工,却不着眼于员工的深层次的感情生活,那是远远不够的。这一问题在目前中国社会中尤为突出,那些人性化管理的成功案例对中国企业是一面永远的镜子。

如果只谈一个企业的人性化管理不探讨这个企业的员工制度化,只能是一种空洞的、不真实的主观臆想。员工的制度化对于企业的意义在于它建立了一个使管理者意愿得以贯彻的有力支撑,并且在得到员工认可的前提下,使企业管理中不可避免的矛盾从人与人的对立弱化为人与制度的对立,可以更好地约束和规范员工行为,减少对立或降低对立的尖锐程度,逐渐形成有自己特色的企业文化。

但是制度化管理要完美地体现企业文化建设,成为企业文化的良好支撑工具,也不是无条件的、自然而成的。这就是现实生活中企业制度众多,而影响的企业文化却并不多的缘故。制度化管理在这里有个前提条件,那就是“得到员工认可”。任何人都千万不要将这个条件简单化,因为它正是从制度化管理上升到企业文化的重要一步,而通向这一步的核心就是把握制度文化效力点所在的问题,也就是把握企业文化的“柔”与制度化管理的“刚”。

如何把握这个问题,实际上是一种基本的人性和人情观的问题,因为制度的最终效力在于人的认同,也就是“员工的认可”,制度文化的效力点不在别处,而在人的心灵,所以把握企业文化的“柔”和制度化管理的“刚”,必须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1、要审视各种制度是否是以企业的根本性需求出发,并且是与企业最本质的目标相联系的。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度文化建设是企业文化的骨架部分,任何一个企业离开了制度就会成为一盘散沙。但制度又反映一个企业的基本观念,反映企业对社会、对人的基本态度,因而制度又不是随心所欲不受任何制约的。制度必须从企业的根本性需求出发,是对企业根本性需求的维护。如事关企业生存的各种问题,包括产品质量、安全、客户关系等,毫无疑问是必须以制度加以明确规范的。制度并不是越繁琐越好,也不能为严格而严格,制度必须体现对人有高度的约束和规范,但又充分地信任人和尊重人,这就要求制度的产生必须是立足于需要之上的,立足于需要之上的制度即使再严格也是被人乐于接受的。

2、要审视制度是否使各直接参与者的利益得到平衡,产生互相制约的作用。制度作为公正的体现不但要求其形式是公正的,更要求其内容是公正的,要使制度约束下各直接参与者的利益得到平衡,体现权利与义务的对称。制度在其形式上是对人的利益的制约,既然是制约,对于相对人来说就有一定的心理承受限度,决定这种承受限度的是制度内容的公正、公平性。同时,制度制约下的每一个成员既是受约束者,又是监督者,如果制度的内容是不公正的,就不能得到全员的认可。

3、要审视制度出台的程序是否公正和规范。制度管理如果没有一个公正的出台程序就有可能陷入强权管理范畴。而强权发展到一定程度,往往会产生“指鹿为马”的结果,这就提出了制度创设程序的重要意义。制度文化客观上排斥强权,主观上却又无时无刻不在倚重强权、彰显强权。在当代企业的制度建设中渗入强权成份的情况屡见不鲜,试想,朝令夕改,出口

成规的情况,在多少企业真正得到了彻底根除?而且管理越不规范,这种情况就越严重,而越是这样,就越是与企业文化建设背道而驰。

4、要审视制度的执行是否真正严格平等。制度执行的最好效果就是在无歧视原则下产生的普遍的认同心理,这也正是制度执行中的难点问题。因为每个人在企业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制度的监督执行部门在企业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在执行制度时是很难以做到完全公正和无歧视性的,这样往往就会影响制度的效果,危及制度的最终目标。

所以,制度化管理体现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柔”和“刚”并不是对立的,关键是从制度的制定到执行整个过程是否真正体现出了公正的内含,是否体现了企业的根本需求,如果达到了这个要求,那么制度化管理就奠定了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成为推动企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利用“能人”管理企业,是国外发达市场经济国家成功企业的重要经验,但是,这些企业并不是让“能人”在管理企业过程中放任自流地发挥,而是对经营管理人才创立出来的经营管理思想、方式等,进行完善提升,使之制度化、规范化,转化成为有章可循的、规范的、可操作的经营管理方法和模式。因此,正确处理好企业的人才管理与制度管理之间的关系是国外发达市场经济国家中成功企业的重要经验。

这种管理模式的最大好处有两点:

一是可将少数人才的智慧转化成为企业众多职员的一致的具体经营管理行为,形成一个统一的、系统的行为体系;

二是可避免由于企业中人的能力及特点的差异,而产生同一岗位由于不同人员能力的差别而导致经营管理水平的差别,使企业的经营与发展产生波动。

这些成功企业的具体作法主要有三点:

一是真正重用人才、并做到对人才的责权利相统一;

二是在市场竞争的不断摸索中,将企业人才成功的经营管理思想和方式进行制度化和手册化,使之简单化和可操作化;

三是对所有员工进行十分严格的业务培训(包括上岗前培训和正常业务培训),使每个上岗的员工都必须按照制度和手册所规定的经营管理要求进行工作,员工的个性化一定要服从制度化管理。

该企业遇到的问题,在我国企业界、特别是非国有企业中具有一定的普遍性。我国不少企业在处理人才管理与制度管理关系过程中,常犯的通病是:没有或不善于将人才管理与制度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企业的经营管理过分倾向个人能力,而忽视了将人才经营的个人智慧向制度化、规范化和手册化管理模式转化。这样的结果是企业经营的好坏,甚至是兴衰存亡都与企业人才的去留有直接的、密不可分的关系,企业人才的流动会不断地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带来经常性的波动,造成企业在经营管理方面十分被动的局面。

单纯地、过分地依赖人才管理会产生两个不利困素:

第一、由于每个人才的特点和差别很大,即便是同一工作岗位,也会因人才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经营管理方式和不同结果,必然对企业经营与发展的稳定性产生许多不利的影响;第二、人才的作用范围总是有限的,人才的智慧若不通过一定的方式转化为成企业全体员工的一致的行为,人才资源也很难发挥其更大的作用,难以使企业的经营管理达到最佳的效果。企业除了应注重将人才的智慧转化为规范化、制度化的经营管理模式之外,还特别注意对全体员工进行十分认真的培训,使这些规范化、制度化的经营管理行为转化成为全体员工或整个连锁经营企业一致的行为。前面提到的“麦当劳”连锁企业,在美国总部就设有专门的培训学院,培训企业的中高级管理人员。“麦当劳”分布在世界各国的连锁分店在招收新员工后,必须经过认真严格的培训后才能正式上岗工作。上述案例中出现的两个问题的根本原因就是,核心企业没有将自己成功的经营管理方式通过严格规范的培训工作,输出到连锁企业中。

我国不少企业在员工培训工作方面做得很差。其具体表现有三个方面:

一是没有结合企业成功、成熟的经营管理经验总结出一套实用的企业培训内容和方法;二是不注意新员工的上岗前培训,有的企业虽然进行了培训,但是培训的内容和方式都很简单、很不规范;

三是没有将已经上岗工作的员工的培训和教育工作纳入正常的工作内容之内。

这样,这些企业常会出现下列问题:

一是同一岗位由于不同员工的素质不同而产生不同的经营管理效果,同时,还会因为高水平员工的离去而立即影响该岗位、甚至整个企业的经营,造成企业经营和运行波动不定;二是不同工作岗位、环节、部门之间缺乏规范的、相互协调的工作配套行为体系,使企业很难开成统一、高效的运行机制;

三是由于员工没有形成规范的经营管理行为概念和自我约束习惯,企业往往因为员工各种大大小小的不规范和不良行为,影响了企业经营管理的大局,甚至损害了企业的品牌和信誉。相反,如果企业抓好了培训工作,可使已经制度化、规范化的各岗位的经营管理方式和行为,有效地传递给每一位员工,放大人才经营管理知识的能力转化成为全体企业统一的、一致的行为;还可使在经营、管理的工作能力方面客观上存在千差万别的每一位新老企业员工,经过严格培训后,达到在经营管理方式和行为方面的统一性、规范性和协调性,可较好地避免因为员工个人能力的差别而使同一工作产生不同的经营管理差别波动的不良后果。

公司管理理念应是制度化管理和人性化管理相结合。现代企业的发展是以严谨细致的制度管理为基础的,我们总结过去成功失败的经验认为,事无巨细都应作到制度化程序化,事事都应作到有制度可依据,有程序文件来指导如何做,有相关的记录控制事情的状态和结果。同时我们强调人性化的管理,努力营造宽松和偕的工作氛围,提倡平等协作的工作关系,力求每个人的个性和能力充分施展。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当管理张开人性化的翅膀,个人与企业将实现共同飞翔。

下载人性化与制度化优缺点(精选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人性化与制度化优缺点(精选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制度化与人性化[大全5篇]

    制度化与人性化 管理的形式是首先制定制度,然后用所谓的制度,去规范人的行为。这简单的管理形式大凡每个管理者都知道,若要做到尽善尽美,就是必须将管理制度与人性化管理进行有......

    浅谈企业制度化与人性化管理

    浅谈企业制度化与人性化管理——亚宝药业太原制药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成2007年春节前夕,我们亚宝集团公司依然和往年一样牵挂着太原制药公司的员工们,派来了大巴车接送回家过年......

    浅谈企业人性化与制度化管理

    浅谈企业人性化与制度化管理王一迪摘要: 当今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已不仅仅依赖有效的资产,而是采用更有效的管理模式去开发更多的资源,人性化管理与制度化管理作为管理的两个层......

    人性化管理与制度化管理辩论词

    正方一辩:开场: 正方一辩:要实现员工的全面发展,就要坚持人性化管理 正方二辩:要实现企业的长远发展,就要坚持人性化管理 正方三辩:要实企业与员工的双赢,就要以坚持人性化管理为主......

    人性化经营管理工作与制度化经营管理(5篇)

    人性化经营管理工作与制度化经营管理是并行不悖的,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作为经销商老板,只有意识到人性化经营管理的重要性,一个优秀的经营管理者,不在于其自己有多大能力,而在于......

    人性化管理与制度化管理的分析论文

    一、理论博弈(一)制度化管理制度化管理理论思想的先河可以追溯到亚当·斯密。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主张组织和社会将从劳动分工中获得经济利益,即将工作分解为狭窄的、重复......

    制度化管理与人性化管理的区别和统一

    制度化管理与人性化管理的区别和统一 制度化管理和人性化管理是企业里的一对阴阳关系,也是企业的二大命脉,二者缺一不可。企业有项目(事务)就需要人,企业没有项目(事务)就不需要人,......

    人性化管理与制度化管理哪个更能促进企业发展

    人性化管理与制度化管理哪个更能促进企业发展 业管理实际上就是对企业有限资源的合理安排和有效利用,以使其发挥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在企业资源中,人力资源是企业最具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