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班案例分析(写写帮推荐)
活动题目:家
中一班
活动目标: 通过说说看看听听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优美的画面美和语言美。学习仿编诗歌,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了和仿编能力。
3让幼儿知道幼儿园是个大家庭,每个小朋友要关心爱护幼儿园。
活动准备:家的背景图:白云,小鸟 小羊 小鱼 蝴蝶 小朋友的贴绒,各种动物头饰。
活动过程:
一:观看背景图,熟悉诗歌内容,利用背景图导入,学习诗歌的规范词汇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幅美丽的图画,我们一起来看看图画上有什么?(出示背景图)激起幼儿兴趣。
师:请小朋友来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 幼:我看到了(天空)
师:看到了什么样的天空? 幼:我看到了(蓝蓝的天空)师:你还看到了什么?
幼:我还看到了。。
本环节发展了幼儿对语言结构的敏感性,并学习运用,语言结构表达思想感情和感知印象,让幼儿通过加上好听的词语,发展了初步的组词,用词能力。
2以师点幼读的形式,帮助幼儿进一步熟悉诗歌中的主要词汇。师:老是觉得加上了这些好听的词语这幅画更漂亮了,我们一起来学一学,(蓝蓝的天空,绿绿的草地。。。)师:接下来老师想和小朋友们玩个游戏,老师指到哪个你们就要马上说出来好吗? 本环节教师运用了听指令做动作的活动形式,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通过游戏的形式完成不同难度的要求,如:“蓝蓝的天空”教师做出指令,幼儿随即做出反应。
3猜测诗歌具体内容。
师:刚才我们说的蓝蓝的天空,绿绿的草地,清清的河水,红红的花朵,快乐的幼儿园可都是一个个家呢?那么它们都是谁的家呢?老师请来了许多小客人,看看他们是谁?
(出示白云、小羊、小鱼、蝴蝶、小朋友)本环节幼儿受图片的刺激,用语言表述所感受到的事物,用这种方法发展幼儿自己组织语言进行表达的能力.现在要请小朋友来给这些小客人找家,一边找一遍说出谁是谁的家,(幼儿操作)本环节体现了幼儿的主观能动性,让幼儿通过自己动手操作找出谁是谁的家,锻炼了他们的观察力和对事物的对应能力,培养了幼儿说一句完整的话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完整倾听,朗诵诗歌。
师:小客人都找到了家,他们好开心啊,老师告诉你们把这里所有的“家” 连起来就是一首好听的诗歌了,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听诗歌)幼儿学诗歌。
三结合诗歌原有模式进行仿编。
师:中一班的小朋友都非常聪明,那接下来,老师要考考你们了,“蓝蓝的天空”还会是谁的家呢?
(拿掉白云,请幼儿回答)
师:绿绿的草地还会是的家呢?
(拿掉小羊,请幼儿回答)
师:真棒,小朋友们都很聪明,又编出了一首新的诗歌,我们一起来学一学。
本环节让幼儿感受诗歌的结构,句式结构,并仿照范例。
通过提问让幼儿想象出更优美的诗句,并仿编出来,实现了能力的迁移,发展了幼儿的想象力。
四小结:小朋友们真聪明,今天我们不仅学会了诗歌,还仿编出了新的诗歌,其实我们每天都在幼儿园这个大家庭里度过每一天,老师希望所有的小朋友在幼儿园的每一天都是幸福的,开心的,快乐的。
备注:
家
蓝蓝的天空是小鸟的家
绿绿的草地是小羊的家
清清的河水是小鱼的家
红红的花朵是蝴蝶的家
快乐的幼儿园是小朋友的家 五:延伸活动。
活动反思;设计了家这一活动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感受诗歌的画面美和语言美,通过仿编诗歌,发挥了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和仿编能力,让幼儿在轻的气氛中学会诗歌并仿编出新的诗歌,通过本次活动让幼儿了解了每一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家,有爱自己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每个人都在自己家中幸福开心的生活。本次活动幼儿参与活动积极性很高,教师通过各种形式引导幼儿发挥想象,()仿编能力。
第一环节:通过背景图,激起幼儿兴趣,幼儿很有新鲜感,积极性很高,并说出了好多好听的词语,发展了语言能力。第二环节:幼儿完整倾听朗诵诗歌,让幼儿感受到了诗歌的语言美,通过第一个环节的渗透,幼儿很轻松的达到目标,学会了新诗歌。
第三环节:仿编诗歌,能力的迁移,本环节幼儿发挥了更多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编出更多好听的诗歌。能力的展现,效果很好。
第四环节:教师小结,让幼儿懂的了要爱护幼儿园这个大家庭,情感的升华。第五环节:延伸。
不足之处:应让幼儿更大范围的发挥想象力,让幼儿创编出更多的诗歌,本次活动有些局限性。
第二篇:中班表演区案例分析
表演区案例分析
观察对象:月亮班全体小朋友 观察日期:2015年3月 观察者:魏楠
观察地点:月亮班活动室 观察时间:3:00-4:00
观察目的:是否理解食物链之间的关系 观察描述:
音乐活动《小白兔捉迷藏》开始了,老师扮演了兔妈妈,幼儿扮演兔宝宝戴上了胸饰,老师开始让大家听一段音乐,音乐刚出来,孩子们有的说:小白兔跳出来玩,有的说:它去拔萝卜去,还有的说:它去超市买好吃的。老师看到孩子们情绪十分高涨,又提了问题:那你们听听后面的音乐,小兔又在干什么呢?孩子们一下十分安静,侧着耳朵听着,有的先说了:“小兔休息一下。”还有的说:“小兔在吃东西了。”只有子瑜说:“可能碰到大灰狼了,它躲起来了。”大家你一句我一句地猜着,最后老师做了一个表扬他的动作,大家应和着他的意见„„可是等狼来捉小兔时,大家都变成花、草、树、石头等,等狼过来问:你是谁呀?没有一个说是小兔,子瑜说:“狼是食肉动物,它不喜欢吃草的。”看来孩子们还能区分食肉动物和食草动物呢!案例分析:
在这个活动中,孩子们生成了有关食物链的问题,也热衷于讨论食草和食肉动物的话题,在与孩子们一起开展生成式主题活动的历程中,我时时为中班孩子的创造潜能而惊讶和感动;在和孩子们互动的过程中,我从中学到了许多活生生的知识,这些活动使我的教学实践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中班孩子,他们也可以是生成活动的主人。采取措施:
1、在事先的准备上,创设更贴近小班孩子生活经验的情境,容易激发孩子表达的欲望。
2、教师还要多给孩子表达的机会,重视个别在集体中表现。案例反思:
虽然,中班孩子的生成活动不如大班的那样能产生较多、较好的成果,它只是在平平淡淡的真实生活中自然地沉淀着、积累着。但实践让我明白:教育并非演戏,取之于生活而又用至于生活 的经验才是最珍贵的,真正符合幼儿需要,有利于每个孩子提高和发展的活动才是成功的。
表演区案例分析
观察对象:藏宇潇 年龄:4岁
观察日期:2015年4月 年龄:4岁 观察者:魏楠
观察地点:月亮班活动室 观察时间:3:00-4:00
观察目的:是否合理解决区域时发生的问题 观察描述:
潇潇小朋友是一个活泼可爱的男孩子,她很贴心但有时好动过头,经常让老师非常头痛,让孩子们对他比较排斥。其他的小朋友不太喜欢和他一起玩,因为他总是喜欢抢别人的东西,有时还会采用打别人的方式来发泄情绪。
又到了区域游戏时间,其他小孩都去各个区域角玩了,只有他一个人选择了去表演区。他走到表演区把所有放在柜子上的东西都戴在自己的头上和穿在自己身上,看到他这样我马上放音乐。音乐一响他就跟着节奏动了起来,他看到有一个话筒就拿起来唱歌,也听不懂他在唱些什么反正他唱的很开心。他唱了一会儿就失去兴趣了,就一个劲地在那里到处翻东西。案例分析:
这个男孩子是一个极其好动的小朋友,每天在班上总是很难坐在凳子上的,也不合群,从来都是自己玩自己的,自己的东西也不愿意和大家一起分享。但是他同时又是一个做事特别认真的孩子,只要是他感兴趣的游戏,他可以一直玩很长的时间。采取措施:
对于天性好动顽皮的孩子要有正确的教育方法。一般家长对于顽皮好动的孩子都很习惯采取责骂、惩罚的这种教育方法,只要孩子的行为没有那么过分,那么很多事情都可以原谅,真的是很过分的,那么就应该分析道理给他听,让他自己做决定,从而让他逐渐有自我意识和责任感。案例反思:
对于像他这样的孩子,我们老师需更耐心地对待,多和他沟通,多了解一些关于他的事情和表现。当他做错了事要马上制止,当然他表现好了要马上给予表扬,软硬兼施才能取得教育实效
第三篇:幼儿园中班案例分析
幼儿园中班案例分析
背景资料
由于同事请婚假的原因我就帮她带中一班,第一天进教室,孩子们呼啦一下围了过来,七嘴八舌地问:“老师,你姓什么?”“我姓黄,你们叫什么?”“我叫佳佳!”“我叫川川!”……孩子们争先恐后地介绍着自己。忽然,有人使劲拽了一下我的衣角,回头一看,是一个小男孩,他长着一双大眼睛,虎头虎脑,特别可爱,“宝贝,你叫什么啊?”我亲切地问。“我——我——我叫——”他脸涨得通红。还没等他说完,佳佳插嘴道:“黄老师,他叫瑞瑞,他是个小结巴!”“对!对!对!他是小结巴!”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喊起来。我心里咯噔一下,孩子们都这样说,会对瑞瑞造成多大的伤害。这时瑞瑞松开我的衣角,红着脸,低着头就要离开,我一把将他抱在怀里说:“瑞瑞,老师很喜欢你,我们做好朋友好吗?”瑞瑞惊喜地抬起头,郑重地点了点头。
户外活动时间到了,孩子们像小鸟一样飞到地垫上,自由组合玩起了游戏。“来,瑞瑞,我们一起玩打仗的游戏吧!”川川大声喊。“好吧!”瑞瑞流利地答道。我在一旁悄悄地看着,注意倾听他们之间的交谈。“瑞瑞,你当小偷吧!”“我不当小偷!我想当——当警察。”他们玩了起来。“啾——啾!”瑞瑞一边跑一边喊着去抓川川,抓到后兴奋地喊起来:“我抓到小偷了!我抓到小偷了!”我走过去竖起大拇指:“你真棒!瑞瑞,真是个好警察!”“我——我——我——是好——好——警察——察——察——察吗?”他又结巴起来。咦,瑞瑞和小朋友在一起玩的时候说话挺流利,可一和我说话就口吃,这是怎么回事?
接下来的几天我继续注意着瑞瑞,我发现,只要他一着急,说话就断断续续,而且会急得脸红脖子粗。在自由活动中和同伴们在一起玩得特别投入、特别开心时,说话又很流利,可一旦发现有人注意他,就又会结巴起来。如果这时同伴们起哄,说他是“小结巴”,他就越发不敢说话了。看到瑞瑞这种情况,我想,首先应及时和瑞瑞的家长联系沟通,了解瑞瑞是什么时候、怎样发生这种情况的。原来,瑞瑞在两周岁以前说话一直比较连贯,也挺流利,没有结巴现象。两周岁时,瑞瑞的父母因忙于生意,就把瑞瑞送回老家由奶奶照看。奶奶是一个性格较内向、不爱说话的老人,很少和瑞瑞说话,而奶奶邻居家有一个孩子有点口吃。两岁左右,正是幼儿口语形成的关键期,需要大量丰富的语言刺激,不爱说话的奶奶没能为瑞瑞提供这样的环境,于是邻家的孩子便成了瑞瑞模仿的榜样。由于幼儿此时的语言机能还不完善,模仿口吃会对幼儿的语言发展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在三周岁左右,瑞瑞就出现了习惯性的口吃现象。开始时,家里人并太在意,等到发现瑞瑞口吃有点严重时,经常打断他的讲话给与纠正(正由于爸爸妈妈并不了解幼儿的心理特点和教育孩子的规律)或是大声训斥,要他“好好说话”,结果越是纠正,瑞瑞越是结巴。到幼儿园后,由于孩子们都小,不太理解别人的感受,也不懂得维护别人的自尊心,就经常学他说话或笑他,结果,瑞瑞的口吃就更严重了。
我的首要任务是让所有的小朋友不再笑话他,不再学他。在周五下午,我事先约好了大二班的老师来邀请瑞瑞去他们班参加生日派对。这时,班里只剩下其他孩子,我请孩子们进行情景表演“如果我说话不连贯别人笑我怎么办”,让孩子们换位思考,理解瑞瑞,从而不再嘲笑他。情景表演后,孩子们体会到了被人嘲笑的心情,纷纷说“如果别人笑我,我会很难过”,并说“以后再也不笑瑞瑞了”。当瑞瑞兴致勃勃地回到班内,孩子们一齐围上来问:“瑞瑞,生日派对好玩吗?”“好—好—玩。”“有什么好玩的?”“有—大—大—大蛋糕!”“瑞瑞,如果我也能参加多好啊!”孩子们用羡慕的眼光看着瑞瑞,再也没有人笑话他,也没有人学他说话,瑞瑞第一次没有因为说话不连贯而发窘。流利地说出“老师好”
为了减轻瑞瑞的心理压力,平时和瑞瑞说话时我总是很慢慢,并提醒他的妈妈和他说话时也要放慢语速,在孩子说不出来时“不急不催少关注”。以前早晨入园时,瑞瑞的妈妈总是很着急地说:“快!快!快问老师好!”我知道这样会使瑞瑞很紧张,说话更加断断续续,便和他妈妈作了沟通,请她不要催促孩子,不要故意提醒他向老师问好,以减轻他的心理负担。而我每次都是蹲下来慢慢地说:“瑞瑞,早上好,你今天真帅!”“瑞瑞,今天你来得真早,祝你早晨快乐,你的新鞋子真漂亮!”……刚开始,他并不问“老师好”,他妈妈就有一点着急,我就一个劲地给她使眼色,淡化她对孩子的关注。慢慢地,当我再问“瑞瑞好”时,他能很流利地说出“老师好”。现在,他已能主动地问“老师好”了。因为当没有人过度关注他说得好不好,也没有人逼他说时,问好就不再是说话,而是他和老师的一种自然的交流,这时孩子沉浸在自然交谈的气氛中,没有心理负担,心情放松,说话自然就流利了。玩玩游戏说说话
我还利用老游戏设计了几款新游戏,如“送信”“开火车”“小鸟小鸟快快飞”“小兔小兔快快跳等”,伴着简单、朗朗上口的句子利用自由活动时间进行。因为除了心情放松,让瑞瑞多练习说话也很重要。所以每次游戏前我都会事先约好几个小朋友专门叫瑞瑞上来,增加他在众人面前说话的机会。在这种轻松的游戏中,瑞瑞能说得很连贯、很流利,更重要的是慢慢地他敢于在众人面前说话了。说话前先唱首歌
日本“育儿之神”内藤寿七郎提倡的矫治口吃的方法是让孩子在说话前先唱歌,即当孩子说话结巴时,就先唱一首他最熟悉的歌,我也积极了借用了这种方式。我了解到瑞瑞最喜欢的歌是《世上只有妈妈好》,他有时结巴时我就说:“来呀,让我们先唱那首歌”。于是我俩就一起唱“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块宝……”,唱完以后,我再亲切地问他刚才想要说什么,结果这时瑞瑞说话流利多了。这一方法为瑞瑞创造了一个从无意识地使用语言到有意识地运用语言交流过渡的机会。当瑞瑞第一次在有意识的交流中不口吃时,我朝他竖起了大拇指:“宝贝,你说得真好!”我看到他的眼里闪出了一丝喜悦的光芒。经过多次练习,瑞瑞和我交谈时已经较为流利了。为大家背一首诗 集体活动外的空闲时间,我让瑞瑞和同伴多听多学声音优美、表达流畅、内容适合的儿歌、古诗等。听熟后,先让瑞瑞跟着同伴一起讲,一起念,一起背,经过反复练习,确信瑞瑞能独立背诵后再请他单独背诵。因为有研究证明,许多口吃者同别人一起朗诵时并不结巴,因为集体朗诵缓解了他们的心理压力。一次,瑞瑞很流利地背诵了《咏鹅》,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这大大增强了他的自信心,他红扑扑的脸上神采飞扬的表情就是最好的证明。
除了在幼儿园里帮助瑞瑞,我还把以上几种方法的原理、操作要点和具体实施方案和瑞瑞妈妈作了详细的讲解和说明了,并提供了两种种适宜在家进行而不适合在集体场合实施的方法,一是按节拍逐个发音法,即教给孩子以相同的间隔和重音发每一个音节的方法;二是“影子”疗法,即教孩子重复说过的音节和单词。让她根据情况选择,在家多多指导瑞瑞进行练习。
经过三个月的治疗和矫正,瑞瑞说话流利了很多,而且不像以前那样畏惧和别人交流,还能讲小故事。
第四篇:幼儿园中班案例分析
幼儿园中班案例分析:让孩子爱上吃饭
背景:
可欣小朋友是一位非常可爱聪明的小朋友,平时很乐于帮助别人,爸爸妈妈都是高知识分子,对可欣的教育非常的重视,要求也很高。但是大人的愿望在孩子身上没有很好的实现。从小可欣妈妈由于工作很忙都是阿姨带的,阿姨对孩子很细心,但是在自理方面,阿姨却帮的很多,比如吃饭,为了让可欣能吃好,阿姨都是根据她爸爸提供的菜谱来烹制的,然后吃饭一直由阿姨喂,但是等到上幼儿园了,我们非常重视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家长也很快转变观念,觉得是应该配合老师加强孩子这方面的能力。
特别是吃饭,让阿姨放下手来让孩子自己吃。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孩子的吃饭问题却时时没很好的解决,在家每次都是在爸爸妈妈的催促下吃完的,大人一走开就不吃,有时干脆就坐着不动,大人爱批评就批评,催促的太多就没反应了。因此我觉得对于这个孩子来说,如何让她主动、快乐的吃饭,将是我们需要反思和做出解决对策的。
描述一:
下午接送时间,可欣阿姨一踏到教室看到我就问:“老师,可欣今天在幼儿园饭、菜吃光了吗?”因为可欣爸爸是医生,非常注重孩子的健康,也就很关心孩子在幼儿园吃饭的情况。每天家长回家都会问阿姨,因此阿姨每天过来接孩子的时候都会问我们可欣今天吃饭的情况。
“哦,今天可欣吃的有点慢,饭、菜还剩一点没吃光”。我如实的回答孩子的吃饭问题。
“嗨,这孩子就这样,在家都是我喂的,我喂她才吃一下,不喂就一口也不吃”。阿姨无奈的回答。
“最好还是鼓励让孩子自己吃,这样她在幼儿园才会主动吃”。我用诚恳的口气跟阿姨说。
“那好吧,今天回家试试看”。阿姨点点头然后把可欣接回家了。
描述二:
第二天,可欣阿姨过来接孩子的时候,我主动的跟阿姨询问:“阿姨,可欣昨天在家吃饭怎么样?”我关心的询问。
“昨天我让可欣自己吃,刚开始不吃,后来他爸爸过来了,爸爸生气了才吃”。
“是不是他们家吃饭太早了,可欣肚子不饿?”
“不知道,一回家我们怕孩子肚子饿,给她吃了一点点心,晚上吃饭胃口不是很好,吃饭的时候是家里最苦恼的时候。”阿姨回答说。
“那你今天试试看孩子从幼儿园回家先给她吃点水果,不要吃那种难消化的点心”我建议的说。
描述三:
可欣家长由于工作的原因,平时基本很少到幼儿园接孩子,因此我们跟家长直接的交流很少,于是我觉得有必要跟可欣家长更深入的来探讨孩子的吃饭问题,让孩子爱上吃饭。利用空余时间,我打了一通可欣妈妈的电话。通过了解我发现家长很重视孩子吃饭的量,为了让孩子营养均衡,他们要求孩子把家长提供的食物都要吃光。
“现在孩子吃饭真头疼”,可欣妈妈有点无奈的说。
“现在最主要让孩子能够喜欢吃饭,自己主动的吃饭,刚开始我们要求不要太高,量先少一点,不够再添,营造良好的就餐气氛,我们一起多配合,孩子的吃饭应该不成问题”。我鼓励的说。
案例分析:
孩子不吃饭在当下成了许多家长最为头疼的问题,不少家长为此忧心忡忡,为了孩子吃饭真是费尽了心思,用尽了各种方法。一般情况下,如果孩子发育正常,身体健康,家长所认为的“不好好吃饭”可能就需要打个问号。我认为现在孩子吃饭问题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有些家长观念没转变,不少家长特别是老人喜欢把孩子养的胖胖的这样才觉得健康,孩子长的瘦,就是不好好吃饭造成的。一般情况下,每个孩子的饭量都有差别,有的孩子天生吃的比较多,有的孩子则天生吃得比较少。只要身体健康就可以,一味的追求孩子胖一点,反而对孩子的健康不利。当然,如果孩子吃的特别少,长的特别瘦,那就应该带孩子去看看医生,在确诊孩子没有肠胃问题的基础上,再去看父母养育方面的问题。
二、家长的不停关注造成的。瑞可斯医师认为:当我们知道幼儿不吃饭的心理原因是无理要求父母“不停关注”,那么,当父母避开幼儿这种不当的要求,主动忽略幼儿吃饭时闹别扭的行为,幼儿就能改变不肯吃饭的坏习惯。可欣在家吃饭是三个大人围着一个孩子吃的,不停的催促孩子,建议孩子吃这个、吃那个,反而引起孩子的反感。
三、孩子吃饭没规律、随意。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发现,父母最不能容忍的就是让孩子尝到饥饿感,常常是孩子想吃就吃,因此一放学,不到就餐时间就给孩子吃一些点心和零食,到了就餐的时间孩子就会觉得不饿,食欲不好,然后不好好吃饭。
四、就餐气氛过于严肃,影响了孩子的食欲。每个孩子内心都追求自由,如果父母吃饭前或用餐时批评孩子或者孩子吃饱以后,总以为孩子没有吃饱而强迫他继续吃,结果长期这样就会造成孩子厌食。
反思:
一、就餐时转变方式家长变“管”为“不管”。
吃与不吃,饿或不饿,这是孩子自己的选择,吃多吃少孩子自己会控制。要是孩子已经饱了,家长强硬让孩子吃完规定的食物,就会促动孩子的不良情绪。美国著名儿科医生、心理学家本杰明.斯巴克先生对这一问题阐述得非常清楚,他说“为什么有那么多孩子吃不下东西?主要原因是喜欢催逼孩子吃饭的家长也不少——这句话把事情解释的很清楚孩子不喜欢吃饭的主要原因就是家长太在意孩子的吃饭,家长长期的催促还会导致孩子的厌食,孩子的正常食欲被当下物质和时间都比较充裕的大人好心的破坏了。因此,当孩子饱了以后,孩子有权利拒绝。案例中我们发现可欣的家长对孩子的吃饭太关注了,干涉过多,对于有独立意识且比较叛逆的孩子就会很容易发生抵触,吃什么要是吃得不高兴,下次吃就会讨厌„„.导致对吃饭有消极心理。
二、营造良好就餐气氛,增强孩子的食欲。
孩子喜欢在轻松、和谐的环境中吃饭,因此在饭桌上家长应尽量营造良好的就餐气氛,少一些责骂和不满,可以讨论孩子喜欢的话题,慢慢的孩子就会觉得吃饭时间是一家人快乐的时间,他们就会喜欢坐在餐桌上和大人一起吃饭。
三、合理调整孩子的饮食时间和饮食结构
检查孩子是否饮食次数偏多,正餐和点心之间时间间隔过短或零食、甜食过多等等,然后根据孩子的特点调整饮食时间和饮食结构。如果孩子吃零食太多,可以减少甚至取消零食,让孩子的胃有排空的时间。此外,父母要为孩子提供色香味俱全、又富于变化的饮食,刺激孩子的食欲,通过这些就可以改善孩子的就餐行为。案例中,可欣的家长担心孩子肚子饿,没到餐点时间就给孩子吃东西,正餐和点心之间时间间隔过短,孩子正餐时间就不好好吃饭。于是我建议如果孩子正餐吃的不好,家长可以根据情况减少点心的量,或者可以不用吃。
四、孩子自己吃饭,不要喂。
孩子从一岁半左右就可以自己吃饭,因此对于上幼儿园的家长来说完全没有必要这么辛苦喂孩子吃饭。经常喂饭会影响孩子食欲,而且影响儿童手部技能和肢体技能的发育。如果之前已经喂惯了,那么家长的方式要立即改变,告诉孩子长大了要自己吃饭,如果刚开始孩子不习惯不肯吃,就饿几顿,肯定饿不着,只有从根源抓起,才会真正让孩子自己主动的吃饭。
五、不要让饭桌成为谈判桌。
有些家长希望孩子好好吃饭,多吃一点,总喜欢用一些物质的条件和孩子谈判,比如要是你好好吃饭,妈妈就给你买玩具或出去玩,孩子很聪明,下次他要想得到自己想要的,就会不断的和家长谈条件,用无理的要求和吃饭交换,吃饭成了谈判的对象或者任务,造成对孩子的消极影响。在案例中,家长喜欢用孩子好好吃饭来换取孩子喜爱的玩具的方式,来促进孩子能更好的吃饭。可能刚开始能让孩子吃的快一点,但是这种方法会让孩子变得功利,把吃饭变成了任务。
六、用语言暗示,帮助孩子养成不挑食、偏食的好习惯。
有些孩子不爱吃菜或某种东西,家长千万不要说出来,更不能当面教训孩子,也不要急于找替代品。就装作不知道,该让他吃什么,就把什么东西拿出来,家长可以当着孩子的面津津有味的吃着这样东西,然后用非常“诱惑”的口气跟孩子说,引起孩子的食欲:“今天的菜好吃极了!” 有些食物你可以引导,比如胡萝卜,你可以先吃一口,认真的品一下然后说出自已的感受,接着让宝宝也试一口。一起品尝食物的美味比硬喂宝宝吃效果要好得多。
七、以身作则,潜移默化
宝宝非常渴望自已长大,这种渴望的表现之一就是学大人的样子,大人经常做什么他也会去尝试。所以想让宝宝有一个饮食的好习惯,那么大人首先也得有一个正确的饮食习惯。
吃是人的一种天性,“让孩子吃饭就是香”其实并不难,经过两个星期的调整。可欣小朋友在家能够独立吃了,吃饭不在成为她们家头疼的问题,从可欣父母轻松的笑容中我知道他们已经找对了方法。
幼儿园教学案例:老师我不会做
案例背景:
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来自不同的家庭,他们在不同的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下成长。因此,孩子们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行为习惯也都不同,而且现在的父母也比较宠爱孩子。小班刚进来的孩子受家里的影响比较大,孩子们普遍依赖性很强,又考虑孩子们入园时有一定的焦虑的情绪,因而刚开始时孩子们遇到不会做时我总是案例背景:
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来自不同的家庭,他们在不同的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下成长。因此,孩子们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行为习惯也都不同,而且现在的父母也比较宠爱孩子。小班刚进来的孩子受家里的影响比较大,孩子们普遍依赖性很强,又考虑孩子们入园时有一定的焦虑的情绪,因而刚开始时孩子们遇到不会做时我总是安慰他们,没关系的,不会老师会帮你的,慢慢地孩子们养成了一种依赖的心里。经常碰到一点困难就说:“老师我不会。”随之原本打算自己做的孩子听到了之后也跟着喊:“老师,我不会。”我班里的甜甜小朋友就老是那样喊。以下呈现的是她在一次活动中的表现。案例实录:
在一次主题活动中,我预设了一次在马路边上添画小花和小草的活动。我要求孩子们先涂个圆圈,然后再画上花柄。应该来说活动的难度并不大。可让孩子们自己来添画时自己动手的孩子比较少,有的就眼睁睁地看着老师不动手,眼中充满了求助的眼光。突然班上甜甜小朋友喊了起来:“老师,我不会做,帮帮我吧!”于是那些原本眼睁睁看着我的孩子也跟随着喊了起来:“老师,我也不会。”看到这种情况后,我就跟甜甜说:“甜甜,试试看老师相信你会的,动动看。”看到老师没有帮她,她就大哭起来了,还很伤心。案例分析:
每个孩子遇到困难时采取的方式不一样,甜甜平时就是这样喜欢喊引起老师和同伴的注意,在这次画小花、小草的活动中遇到困难时采取了喊的方式,影响了整个教学活动,当时我采用了“冷处理”的方式,用平淡的语气对孩子们说:“自己试试看吧。”使其他幼儿觉得老师是不会帮助了,于是孩子们的注意力迅速再度集中到教学活动中来,同时也暗示甜甜,遇到困难,“喊”是不能解决问题的。确实甜甜小朋友对画花、草集体教学活动的接受能力较差,注意力无法集中,我在《幼儿教育》中看到:“在培养目标一致的情况下,教师可以有变通的教学形式,方法等,可以运用个别的,小组的和集体的形式。”在此,我对甜甜采用了“一对一“的教学形式,甜甜能认真听讲并完成作业,由此可见甜甜对这天的画花内容并不是一窍不通,只是她接受信息的方式不同。当时我看到甜甜完成作业后的表情,我很有成就感,我觉得自己这一次处理的很好。但当我从贝老师那里也得知甜甜也同样存在这样的问题,我开始有点担心。《纲要》指出:“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我们对甜甜采取的“一对一”教学方式对于她能有多大的帮助?我们只是解决了眼前的问题,如果甜甜以后依赖这“一对一”的教学方式,那么她到了小学,初中,高中该怎么办呢?会有多少老师能给甜甜做“一对一”的教学呢?一系列问题出现在我脑海中,我查了很多资料,在教研活动中我们也讨论了这个问题,总结出以下几点:
一、教师要具有教育机智。
教学活动是一个动态权变的过程,教师所面对的幼儿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个体,而教学情景又是个错综复杂、瞬息万变的过程,其中常常有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教师面对变化的幼儿和突发事件时,要能巧妙地因势利导,要善于随机应变,果断的采取措施,作出适合、稳妥的处理。
首先,教师对教学情景要敏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把握幼儿的心理,敏锐的捕捉在教学过程中发生的各种细微的变化,不能照本宣科的进行下去。其次,在教学过程中要把握好“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理突发事件时,要做到实事求是,说话有度,分析到位,措施合理的得当,方式稳妥。第三,教学活动要灵活。教师作为教育者,不可因循守旧,墨守成规,要随时注意环境的变化,采取相应的措施。第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因势力导。教师是教育的引导者,因该正确的引导幼儿,激励幼儿,启发幼儿,而不是牵着幼儿走,强迫幼儿走。
二、建立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
首先,要形成安全、愉快、宽松的外部氛围。如果孩子在幼儿园不想、不能、不敢活动,任何正确的教育都是不可能实现的。在师幼互动中,教师不只是管理者、指挥者,更不是机械的灌输者、传授者,而是良好师幼互动环境的创造者、交往机会的提供者、积极师幼互动的组织者和幼儿发展的支持者、帮助者、指导者和促进者。其次,师生双方在师幼互动中要保持关注。任何行为如果得不到对方的注意和关注,其发挥作用的可能和余地都不会太大。第三,教师要深入、有效的参与和引导,来保证师幼互动的积极有效。
三、因材施教、循序渐进
在通过和甜甜不断的接近、沟通后,我发现甜甜有一个很独特的特点,他看过的图书很快就能复述出书里的故事内容,而且在看一些图文并貌的少儿读物的时候,他还能认识书中大多数的汉字。这一点让我颇为吃惊。在了解到甜甜的这个独特的特点后,我有意的在每天环节过度时安排幼儿自主讲故事时间,开展《故事大王》活动。当我主动邀请甜甜来为小朋友们讲一个故事的时候,出乎我的意料,他居然毫不犹豫的走了上来,用洪亮的声音生动、有趣的为大家讲起故事来。故事结束后,班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我也为甜甜拍起了手。有的小朋友还羡慕的说:“甜甜,你讲的真好。”有的说:“甜甜,能不能在讲一个。”我回过头,看到甜甜小小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掌声过后,甜甜用询问的口气对我说说:“老师,我能不能再为小朋友们讲一个故事?”我连忙点了点头,第一个拍手为甜甜加油、鼓励。每个孩子由于性格、生长环境等的不同都存在个体差异,因此在方法上要尊重幼儿的年龄特点因材施教,激励每个幼儿都能主动地参与活动。
四、培养幼儿的自信心。“有志者,事竟成”,自信对孩子来讲,是其将来在成长、学习和生活中获得成功的必不可少的基本元素之一。尊重、赞许与鼓励是对孩子最大的信任,这也是培养孩子自信心的前提。现在她来到了幼儿园,作为教师就应该尽大可能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不会轻易地说:“我不会!”像甜甜这样喊原因之一也是孩子缺乏自信心,为了帮助甜甜树立自信心,我采用一些种方法:如:积极鼓励与帮助、合理赞许与表扬、等等。
五、做好家园沟通,做到家园共育。
孩子上幼儿园以后,很多家长就认为教育孩子的责任是幼儿园的了,其实教育孩子光靠幼儿园教育是绝对不行的,家长依然是孩子教育最主要的影响者。所以,我们应把家庭教育与幼儿园的教育产生合力,从而产生最大的教育价值。像甜甜这样的小朋友在家里也时时关注她的变化,如遇到类似情况要及时进行引导,努力做到家园针对同一问题要有一致地教育策略,有助于孩子更好地发展。
以上这个案例也许每个带小班的老师都会碰到,这也只是我个人的一些初浅的做法,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进一步跟进,努力让孩子们从喊不会到喊我会了。
第五篇:中班幼儿案例分析3
中班幼儿案例分析:大家一起玩
案例:
自由活动时,大家都拿出了自己带来的玩具,最近比较“流行”爆龙机,几乎每个男孩子手里都有一个。这时一边出现了争吵声“你给我玩一会,我的跟你的交换好吗?”我走近一看,原来是宝宝和浩浩他们两个人在抢爆龙机,谁都不肯让步。最后宝宝还是抢不过浩浩,啪嗒一下摔在了地上,不停地哭着,嘴里还说着:“这是我的玩具呀,你还给我!”
分析:
鉴于宝宝的这一系列表现,我们从两方面来分析,首先从个性看宝宝是个性格内向、胆小、活动能力相对同龄儿童要落后一点。同时,说话拘谨、不愿与同伴交往、性格孤僻,依赖性较强,造成了自我保护意识过强;与人合作上,采取的孤立;交流上,采取的缺乏亲近感,积极性。再次从家庭环境看浩浩家是典型的“溺爱型”的家庭,父母忙于工作,浩浩的生活起居等各方面的培养都是由爷爷奶奶包办代替的,要什么给什么,他的一切要求爷爷奶奶都会依他。他们对孩子的任何要求百依百顺,看不到孩子的弱点,如果一发生特殊情况,便无法适应,形成紧张焦虑的情绪。由于胆小,他不敢也不愿意把自己的想法与大家分享,同时也包括玩具,别人有的,他也要有,但是就是不肯和别人交换。
方法:
针对宝宝的状况,我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一)亲子交往
引导家长经常的询问、倾听孩子在园的一日生活,经常的给孩子提供语言环境,并不时的鼓励孩子主动的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愿意与他人交流分享。
(二)家园合作
家长与幼儿园共同合作,家长可以将自己在教育中的困惑和老师进行交流,大家一起来解疑,共同分享教育经验,达到一致的教育目标。
(三)榜样示范
在班级中挑选会分享玩具的孩子作为榜样,以身示范,引导宝宝向他学习,鼓励他将玩具带来幼儿园与他人分享并以一定的奖励来刺激宝宝的分享行为。经常用正面刺激的方式,教育孩子,关注孩子的发展。循序渐进,以达到良好的效果。
(四)一天一样
引导宝宝每天带一个玩具来,在同伴面前大胆交流自己的玩具,让他去关注其他孩子带来的玩具,并引导他主动去和他人交流交换,使他不“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儿歌:《玩具带到幼儿园,高高兴兴大家玩》 小小玩具花样多,每件都是我喜欢,一人独玩真没劲,大家分享才有趣,玩具带到幼儿园,你交换来我交换,大家都来换一换,高高兴兴大家玩。
新冶路幼儿园 孟学珍
2013年10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