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故事 明师道[推荐5篇]

时间:2019-05-15 08:43: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故事 明师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故事 明师道》。

第一篇:小故事 明师道

小故事 明师道

袁康家 编辑

一、对待朋友真诚 原文

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

解释

孔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

小故事:东汉时期,有一对好朋友,一个叫阎敞,一个叫第五常。两人来往密切,交情深厚。特别是阎敞,人品端正,诚信无私,深得第五常的敬重。

一天,第五常来到阎敞家中,说:“阎兄,小弟奉命调京城供职,路途遥远,且限日到京,行程仓促,钱物携带很不方便,我想将一百三十万贯钱先寄放在兄长这里,以后再来取,您看行不行?” 阎敞满口答应,说道:“这有什么不可以的,我一定代贤弟妥善保管,你什么时候来取都行。”于是,阎敞当面把钱封存好。

第五常到京后不久,京城突然爆发了一场瘟疫。第五常一家不幸染上此症,先后死去,只留下他的一个小孙子。第五常临终前抖抖索索地拉着小孙子的手,断断续续地说:“你如果„„活下来,年纪„„这么小,怎么„„生活啊?我有„„三十万„„贯钱,寄放在„„家乡„„你„„阎敞爷爷„„家中,你可以„„维持„„生计„„” 第五常去世了,但孙子当时年幼,路途又远,无法取回这笔钱,只能靠京城的亲戚朋友周济度日。十几年过去了,第五常的孙子长大了,这才返回故里。为了安置家业,他想取回爷爷存放的钱,但心里总觉得不踏实,这空口无凭,手中没有任何证据,能拿到这笔钱吗?

那一天,青年拜见了阎敞,说起爷爷第五常,阎敞听到第五常一家的不幸,回想起过去两人的交情,百感交集,为朋友哀伤。第五常的孙子还没启齿问钱的事,阎敞就说了:“你的生计不用发愁,你爷爷有一百三十万贯钱寄放在我这里,你现在可以拿去用。”

第五常的孙子一听,着实吃了一惊,爷爷说的是三十万,不是一百三十万呀!您老人家是不是搞错了?没有那么多,只有三十万。阎敞忙说:“没有错,没有错!孩子,我估计是你爷爷在病重之际,头脑不清醒,把话说错了。”说着,忙把储藏室当年寄放的钱搬了出来,亲手交给第五常的孙子,第五常的孙子含泪告辞。这真是钱财有数,诚信无价啊!

明理:交友要交心,待人贵在诚。真诚地对待朋友,应该讲信用,守诺言,言必信,行必果。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下一份真诚的友谊,收获的也将是令人感动的温暖和可贵。

二、言而有信

原文: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解释:孔子说:“一个人不讲信用,是根本不可以的,就好像大车没有輗,小车没有軏一样,它靠什么行走呢?”

小故事:战国时期,秦孝公启用商鞅变法图强,商鞅想:怎么才能让人们相信我真心决定变法呢?他在都城南门竖起一根三丈高的木头,说:“谁能把它扛到北门去,赏黄金十两。”没有人相信他,自然也就没有人去扛。商鞅一直把赏金加到五十两,终于有一天,一个壮汉把木头扛到了北门,商鞅当场赏了他五十两黄金,老百姓纷纷议论:商鞅言而有信,他的命令一定要执行。商鞅变法的成功,为秦国富强奠定了基础。

明理:“立身处世,诚信为本”。诚信是道德的根本,也是一种宝贵的财富,信用仿佛一条细线,一旦断了,想要再接起来就是难上加难。

三、宽容待人 原文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解释:孔子说:“君子心胸宽广,小人经常忧愁。”

小故事:春秋时期,廉颇没有蔺相如地位高,因此就非常妒忌,公开宣称:“我是赵国大将,有攻城野战的大功,蔺相如不过凭着耍嘴皮子的功夫立下功劳,反而位居我上;他出身于宦官的门客,地位低下,我感到羞愧,不愿意久居他下。”而且还说,“我要是见到蔺相如,非要羞辱他不可。” 蔺相如听到这些话后,就不愿与廉颇相会,深怕在大敌当前之际,无意识的引发一场龙虎斗。因此,蔺相如决心避让,每次上朝都说自己有病,不想和廉颇争高下。一次,蔺相如出门,看见廉颇,就立即调转车回避廉颇。对此,蔺相如的门客和侍人心中都十分不平,他们认为主人太胆小怕事了。他们向蔺相如说:“我们之所以离开亲人来侍候你,只是羡慕你的高义,如今,你与廉颇的地位相同,他宣扬恶言,而你却如此怕他、躲他、避他,害怕他也害怕的太过分了。你这种做法就连普通人也会感到羞愧的,更何况你呢?我们无能,让我们走吧,”蔺相如阻止他们,说:“诸位认为廉将军和秦王比起来如何?”门客们说:“廉将军不如秦王。”蔺相如说:“像秦王这样的人,我尚且敢在朝廷上怒斥他,侮辱他的群臣。就算我无能吧,难道还怕廉将军吗?强秦之所以不敢进犯赵国,不就是因为赵国有我和廉将军吗?如今,如果两虎斗,势不共存,这样对赵国是非常危险的。后来,廉颇听到了蔺相如的这些话,深觉自己的做法太过分,便惭愧的向蔺相如负荆请罪:“我是个粗鲁人,不知道将军如此宽宏大量。”廉颇和蔺相如和好了,结成了生死之交。他们在世时,赵国仍雄立,连强秦都不敢小看。

明理:在人际交往中,不能只盯住一己之私,如果你能宽容待人,许多矛盾就会随之化解。天空收容每一片云彩,不论其美丑,故天空广阔无比;高山收容每一块岩石,不论其大小,故高山雄伟壮观;大海收容每一朵浪花,不论其清浊,故大海浩瀚无比。一个人的胸怀能容下多少人,就能赢得多少人的尊重和喜爱。

四、欲速则不达 原文

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解释:孔子说:“不要求快,不要贪求小利。求快反而达不到目的,贪求小利就做不成大事。”

小故事:古时,一位年轻人想学剑法。于是,他就找到一位当时武术界最有名的老者拜师学艺。老者把一套剑法传授给他,并对他说要刻苦练习。一天,年轻人问老者:“我照这样练习,需要多久才能成功?”老者答:“三个月。”年轻人又问:“我晚上不睡觉来练习,需要多久能够成功?”老者答:“三年。”年轻人吃了一惊,继续问道:“如果我白天黑夜都用来练剑,吃饭走路也想着练剑,又需要多久才能成功?”老者微微笑道:“三十年。”年轻人愕然„„其实,这位老者正是用数字的大小来形容了“欲速则不达”的意思。

明理:在现实生活中,人人都有梦想,人人都渴望成功,人人都想找到一条成功的捷径。然而,欲速则不达,遇事要用心用力认真地去做,才能在不断努力中慢慢累积,量的积累才能达到质的飞跃!

第二篇:明师道 铸师德 扬师风

明师道 铸师德 扬师风

——建湖县第二实验小学万人评师德活动总结

根据县教育局关于在全县教育系统集中开展万人评师德活动的总体要求,我校结合实际,在2010年元月认真组织开展了评议活动,活动共经历了:宣传发动、查找剖析、整改落实、总结提高四个阶段,每个阶段按方案的具体要求认真组织实施,通过评议,全体教师对师德建设重要性的认识有了一个空前的飞跃,在依法治教、廉洁从教方面比以往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在为人师表、关心学生、爱岗敬业方面比任何时候都更加自觉,现将成绩、经验与不足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广泛宣传,宣传评议活动意义。

元月上旬,我校成立了“万人评师德”评议领导小组,由校长唐广泉任组长,副校长马卫标为副组长,下设了师德师风评议活动办公室,并由徐维军、何研负责办公室工作。同时,制定了《建湖县第二实验小学万人评师德活动实施方案》,确定了本次活动的主题是“明师道,铸师德,扬师风”。召开了全校教师动员大会,政教处及时利用橱窗、校园网广泛宣传“万人评师德”活动的目的和意义,在办公室醒目的位置悬挂 “教师忌语”“教师寄语”两块提示牌,在校内文化长廊出板报两期,第一期刊出师德建设监督员名单,联系电话,学校师德建设举报电话。第二期宣传我校评选的“身边的好人先进事迹。由于加强了领导,我校的师德师风教育活动一开始就走上了正轨。

二、分析评议,查摆剖析,排查师德突出问题。

元月中旬,在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建湖县教育系统师德师风可能存在的15条的基础上,组织召开了两次家长代表座谈会、发放师德调查问卷,广泛听取社会、家长、学生对学校和教师个人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同时,以年级部为单位,通过“自己找、群众提、组织点、互相帮”,组织广大教师重点开展活动方案提出的“七查七看“活动,即查否坚持依

1.开展“百名教师访百家”活动。学校拟定了《教师家访活动实施方案》,广泛征求学生家长意见,并对各科任教师进行评议,要求教师撰写好家访札记和家访个案。

2.举办师德师风演讲比赛活动。学校在元月下旬举办了 “我的教育感言演讲比赛”。演讲中,教师们以自己的认识、体会、故事,畅谈了师德师风的重要性,抒发了对教育的热爱之情。

3.开展了“我身边的榜样”征文活动。在教师中广泛开展我身边的榜样”征文活动,共收到稿件200余篇,让教师充分认识到新时期教师应具备的新形象。

4.开展教师人生格言、教育格言、教师忌语征集活动。通过人生格言、教育格言的征集,更加坚定了教师教育理想与信念,使师德师风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

5.开展“千名学生评教师”活动。根据学校师德师风实际,让学生填写教师满意度测评表,使“评选最满意教师”工作收到最好的效果。学校经过广泛地民主评议,推选出了教师考核优秀人员,并对乔梁等9名教师报教育局给予年总终嘉奖。

6.开展了面向社会、面向家长、面向学生的“师德承诺”活动。全体教师从思想品德、业务素质、职业道德、工作态度等方面,以“我的承诺”的形式,向家长公开做出承诺,自觉接受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的监督。

7.健全师德档案,完善制度,强化考核。通过活动我校进一步完善和健全师德师风学习制度、考核奖惩制度,强化师德师风考核工作,实行职称晋升、干部提拔任用、评优树模“师德一票否决制”。

四、发扬成绩,总结提高,打造优良教师队伍。

通过整改“万人评师德活动“,学校对各年级发现的优秀典型及时表扬,并与绩效考核、文明班主任、优秀教师的评选有机结合,调动了所有教师的工作热情,取得了显著效果。

树立典型,严禁教师从事有偿家教,形成人人“重职业操守,讲职业道德”的良好风气。

一、成立组织,明确责任。

各校成立由一把手校长为组长有偿家教治理领导小组。同时形成由政教处、工会、家长代表、社会热心人士、退休教师组成的行风监督网络,对教师的师德师风,尤其是有偿家教问题进行有效监督。定期通过橱窗、校园网广泛宣传“禁止教师从事有偿家教”活动的意义,在办公室醒目的位置张贴“建湖县师德禁令”“建湖县师德处罚条例”,通过《致全校学生家长的一封公开信》公布师德建设监督员名单,联系电话,学校师德建设举报电话,造浓活动氛围。

二、制定方案,健全制度

1、出台制度。在成立组织的基础上,出台《师德规范要求》。《禁止教师从事有偿家教实施方案》。要求教师廉洁从教,并自觉接受社会各界人士对学校的关心与支持。对于从事有偿家教的老师明确规定当年不得评优评先,并把师德考核与年终绩效考核挂钩。

2、强化考核。结合《师德规范要求》,与每个教师签定《教师师德承诺书》、《教师师德建设责任状》,公示于校门口,接受学生、群众的监督。同时对排查出来的问题进行整改,强化师德师风考核工作,实行职称晋升、干部提拔任用、评优树模“师德一票否决制”。

三、集中培训,提高认识。

为了确保抓好有偿家教工作,学校分时段及时召开全体教职工动员暨整改提高总结大会。会上就每一阶段工作的具体要求详细部署。抓细抓实专题教育。

1、专题学习。在专题学习中,可采用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相结合的方法,让教师学有所获,学有所用。要求教师每天看一篇文章,每周写一篇随笔,每月读一本期刊,每年读一本专著的活动,得到了广大教师的积极响应。同时,我们还积极开展读书汇报活动,让教师交流读书心得。在每周的周前会上设立“精彩十分钟”演讲活动,为教师交流思想提供舞台。

2、专题教育。结合专题,注重对教职工实施“八心”教育,组织全体老师收看特级教师霍懋征的感人事迹,开展“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征文活动,让教师能立足本职,爱岗敬业,为家乡教育发展作出

爱后进生,提供学习、生活、心理上的咨询服务,从源头杜绝有偿家教的滋生。

建湖县第二实验小学教育集团 禁止教师从事有偿家教活动总结

为进一步深化师德建设,强化教师职业道德素养,杜绝在职教师从事有偿家教行为,我校以“明师道 铸师德 扬师风”为主题,以制度建设为保障,以“疏堵相结合”为抓手,开展学习排查、思想讨论等活动。弘扬正气,树立典型,严禁教师从事有偿家教,在全校形成了“重职业操守,讲职业道德”的良好风气。

一、成立组织,明确责任。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社会大环境给学校这方净土也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冲击,目前“应试教育”思想的根深蒂固,家长望子成龙心切,想尽快见到“立竿见影”的效果等等,所有这些都为“有偿家教”提供了滋生的土壤,为了强化师德师风建设,我校成立了由唐校长为组长、分管校长马校长为副组长的有偿家教治理领导小组。同时形成了由政教处、工会、家长代表、社会热心人士、退休教师组成的行风监督网络,对教师的师德师风,尤其是有偿家教问题进行有效监督。并及时制定了《建湖县第二实验小学禁止教师从事有偿家教实施方案》,政教处还定期通过橱窗、校园网广泛宣传“禁止教师从事有偿家教”活动的意义,在办公室醒目的位置张贴“建湖县师德禁令”“建湖县师德处罚条例”,通过《致全校学生家长的一封公开信》公布师德建设监督员名单,联系电话,学校师德建设举报电话。由于加强了领导,我校的师德师风教育活动一开始就走上了正轨。

二、制定方案,健全制度

1、出台制度。我们在成立组织的基础上,经过认真研究,出台了《建湖县第二实验小学师德规范要求》。《建湖县第二实验小学禁止教师从事有偿家教实施方案》。要求教师廉洁从教,并自觉接受社会各界人士对学校的关心与支持。对于从事有偿家教的老师还明确规定当年不得评优评先,并把师德考核与年终绩效考核挂钩,去年我校一名教师因为师德问题,取消评定高一级职称资格,还有五名老师绩效考核被相应扣分。

理决定。同时,我们还由校长亲自找教师开展谈心活动。首先是我们与党员创优争先活动相结合,在党员干部中开展谈心活动,要求全体党员干部立足工作岗位,勤奋踏实工作,发挥先进作用,带头拒绝有偿家教。其次,我们还在全体教师中开展谈心活动,使每一位老师,认识到有偿家教危害的巨大性。安于清贫、廉洁从教。

2、公开承诺。第一步是要求全体班子成员公开承诺。在全体教师会上,从校长到中层干部,带头进行公开承诺。坚决不搞有偿家教。第二步,全体教师举行拒绝有偿家教签名承诺活动,掀起整治有偿家教的高潮。我们还充分利用每学期的家长会,向全体家长朋友发出了《致全校学生家长的一封公开信》,向家长汇报我校整治有偿家教的措施和取得的成效。同时,希望家长给予积极的配合与支持,每学年向学生、家长和社会发放师德行风问卷调查一千余份,回收率达97% 以上,根据统计情况,学生家长对我校师德行风满意率较高,学校还对家长提出的合理化建议及时研究落实。

3、走访督查。我校每学期建立教师档案,登记每位教师的家庭住址、联系电话,校督查组根据注册簿,按小区、片区,随机督查,同时由校行风监督员进行电话随访,一经发现苗头问题,即时跟踪调查,一经查实,随即处理。找当事人诫勉谈话、责令书面反思、公开批评。

五、活动引领,提升素养。

1、开展“百名教师访百家”活动。学校结合县局“走访千家万户,推进素质教育”活动,规定每周星期二为教师家访日,教师每周撰写好家访札记和家访个案,定期进行家访手记交流会。活动中,我们发现苏艳、姚彩花等年轻教师关心班级特困生,定期资助孩子购买学习用品,在走访中,孩子不住地叫“老师妈妈”。让人心里充满丝丝暖意。

2、举办师德师风演讲比赛活动。学校还举办了 “爱的宣言”、“我的教育感言演讲比赛”。演讲中,朱正华、许靖等教师们以自己的认识、体会、故事,畅谈了师德师风的重要性,抒发了对教育的热爱之情。

3、开展了“我身边的榜样”征文活动。为了弘扬典型,挖掘身边的优秀人物,学校结合“我身边的好人”评选活动,还在教师中

经看到了我们所取得的一些成绩,但更多地看到了我们存在的诸多突出问题,我们相信,有上级主管部门的关心,有行风监督员队伍的认真监督,有家长的支持配合,有我们全校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我们第二实验小学的教师队伍一定会健康、和谐地向前发展。

二○一○年十一月

第三篇:明师道 厚师德规范办学促发展3

明师道 厚师德规范办学促发展

——松门小学2010“师德推进年”总结报告为进一步贯彻落实《温岭市教育局关于开展“师德推进年”活动的实施意见》,全面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支忠诚教育事业,热爱本职工作,让学生尊重、家长信赖、人民满意的教师队伍。松门小学结合本校实际,开展了多种形式、多种载体的师德推进活动,收到了显著效果。教师面貌发生根本改变,教育行风有了明显好转,回顾过去,收获是丰富的: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师德推进年”活动的主动性和紧迫感。师德是教师的灵魂,师德建设是教师队伍建设的永恒的主题。为切实推进师德教育活动,我校专门成了以孙伦青校长为组长,班子其他同志任组员的师德师风领导小组,部署制定本校“师德推进年活动”方案。坚持早部署、早安排、早动员,把“师德推进年”工作始终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动员讲话,并解读市教育局《关于对在职教师从事有偿家教行为处理的暂行规定》和《关于教师行为改进的八项指导意见》文件精神。通过教育信息网、校园横幅、显示屏等宣传主渠道,进行立体式宣传,在全校师生中营造“师德推进年”活动的良好氛围。同时组织动员市级骨干教师和优秀中青年教师代表写倡议书、作表态发言,坚持模范引领,使广大教师把加强自身师德建设,内化为自觉价值追求和行为取向,自尊自立,自警自省,真正做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的一代教育工作者,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者。

学校通过开展演讲、读书报告会、评论会、师德论坛等形式,围绕“师德建设如何从我做起”、“如何树立让学生喜爱、让家长满意、让社会认可的教师新形象”、“绩效工资与教师师德”、“如何创建幸福校园,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等主题开展大讨论。领导班子重点讨论在新时期如何推进师德建设;名优教师重点讨论如何率先垂范、做师德典范;青年教师重点讨论如何过好师德关,树立个人良好形象。通过讨论,进一步明确师德推进年活动的意义,提升教师的师德素养。讨论做到有目的,有计划,有措施,有记录,以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

学校还制定读书交流会方案,注重教师品识修养。厚德载道,一个最重要的途径就是要多读书、读好书。学校特设立每天半小时的阅读时间,要求教师自学

1互荐知名教育教学著作,并认真撰写学习心得。也给教师指定推荐《给教师的建议》一书,在每周例会上作读书交流心得,并上交材料归档。

学校甚至组织全体班主任远赴杭州参观学习杭州德胜小学的先进德育理念。所有这一切都有力地宣传推动了“师德推进年”活动在松小的展开。

二、标本兼治,扎实推进,持之以恒地开展“师德推进年”建设。

厚德载道,身正为范。为了结合市教育局《关于开展“师德推进年”活动的实施意见》的要求,进一步提高我校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我们积极为教师创设有效载体。结合我校“师德推进年”“活动方案,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通过活动,使每位教师在师德师能建设方面都得到了可喜的进步。

1、自查自纠。组织教职工对照《师德推进年”活动的实施意见》和教育局有关文件精神,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上深刻反思,寻根思源,重点开展“五查五看”活动:一查从教的事业心,看是否敬业爱岗;二查从教态度,看是否认真勤奋;三查对待学生,看是否热爱关心;四查廉洁从教,看是否禁止有偿家教;五查对待同事、领导,看是否团结尊重。分析思想根源,制订自纠方案,每位教师针对自查内容写出一份自查自纠报告,进行自我评价,作出反思和整改。

2、组织师德评议。学校组织召开专题师德评议会,教职员工在师德评议会上逐一汇报自己的分析材料,鼓励教职员工之间相互提出意见和建议,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会后,每位教职员工根据师德评议情况修改、完善了自评材料。我们首先组织进行自查,再分别召开教职员工、班主任等座谈会,倾听意见;其次以团队为单位进行互查、互评。最后,在排查整改的基础上,召开由社会各界代表、家长代表、学生代表参加的民主评议会议,发放了问卷调查表,对学校的师德师风建设及每位教师的师德表现进行评议。积极开展学生评教活动,进行“我喜欢的好老师”学生征文比赛。

3、破解难题。针对当前师德建设中,社会关注的焦点难点,全面破解,一是有偿带生问题:我们根据《温岭市教育局对在职教师从事有偿家教进行专项整治活动方案》,成立了松门小学专项整治在职教师有偿家教领导小组,制定了《松门小学在职教师有偿家教整治活动方案》、《松门小学在职教师禁止违规带生和擅自办班的规定》,召开了全镇在职教师有偿家教整治工作会议,学生、教师分别填写《学生寄宿情况调查表》、《借读学生委托监护人登记表》、《教师带生情况调

查表》,将整治有偿带生活动落到实处。二是体罚学生问题。体罚学生行为直接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直接损害了学生受教育的公平权利,是师德建设中最为恶劣的突出问题。“师德推进年”活动中,我们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温岭市教育局关于教师行为改进的的八项指导意见》,要求全体教师自查自纠,查自身是否关心热爱学生,是否真正对学生负责,要求每位教师写出深刻的检查。制定《松门小学禁止体罚与变相体罚学生的规定》和《教师教育行为“十要十不要”》,并严格执行,坚决杜绝教师中存在的体罚和变相体罚问题。

4、岗位练兵,典型引路。学高为师,以教学质量的提高为核心,开展岗位大练兵,发挥广大教师在教书育人中的主力军作用。开展业务大练兵,以青年教师培养工程和领雁工程为载体,通过学习培训、技能比赛、作用发挥等活动,促进青年教师成长。一批师德崇高、教学能力强的中青年教师脱颖而出,成为学校的教育教学骨干。身正为范,充分挖掘学校师德典型,总结感人事迹、可贵精神,通过校园文化长廊、广播、显示屏、校园网等加大宣传,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通过评议涌现出一大批师像詹玲云、王丽芬、林海红、周丽娟老师那样的镇级师德标兵,更有张凌燕副校长被评为市级先进个人。

5、反馈评议,警示教育。学校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原则,根据师德评议情况、和教职工的一贯表现,召开师德师风领导小组专题会议,对每一位教职员工提出评议意见。评议意见以教职员工在近年来的思想、工作、作风等方面的情况为主,如实提出教职员工在理想信念、育人意识、作风、守纪和立足本职发挥作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明确今后当努力的方向。将师德师风考评结果与干部、教师的职务晋升、职称评定、骨干教师评选、表彰奖励及绩效工资挂钩,对师德师风建设评定为不合格的,实行“一票否决“。

三、总结提高,夯实成效,不断推进“师德推进年”活动再上新台阶。师德推进活动年的时间是有限的,但师德师风建设活动的开展却是没有止境的。

1、坚持“回头看”,认真制定整改方案。

回头看主要看经过两个阶段教育活动,对要解决的师德师风突出问题是否找准,对突出问题是否能够及时整改;看群众对整改阶段工作是否满意,能否取得预期效果。学校针对征求意见,讨论剖析阶段民主评议中反映比较集中的师德师

风问题,以及社会反映的热点问题,认真制定整改方案,明确整改重点,确定整改时限。为此我们做了以下两点工作:①每位教职工依据剖析问题和民主评议的意见写出各自的整改措施和意见。从参与情况、启迪收获、今后努力方向等方面予以总结,②召开全体教师总结经验交流会,就教师个人总结开展交流讨论,个人总结经校师德师风办公室检查合格后,报校长审阅合格后方可存入教职工个人档案,对不合要求的坚决要求认真检查、重写总结。③师德师风领导小组收集归档。

2、坚持‘师德推进年’活动,“见行动、促成效”。

通过认真做好总结进一步巩固和扩大整改成果,我校主要做了以下工作:①对我校的整改情况进行梳理,组织召开“师德推进年”总结大会,由校长通报整改情况,对应当解决而暂解决不了的问题,向教职工们做了说明和解释。②对在师德师风教育活动中成效显著的先进班组给予表彰,对表现突出的优秀教师通报表扬。③通过“师德推进年”活动,进一步建章立制,积极探索规范师德师风管理和建设的长效机制。④把“师德推进年”教育活动与广泛开展的学习落实科学发展观活动相结合,要求党员教师积极带头整改,充分发挥党员在师德师风教育活动中的模范作用。

教书者必先学为人师,育人者必先行为世范。师德师风建设工作是一项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系统工程,是一项不断超越、持续发展的系统工作。再好的成绩都只能代表过去,新形势下,我们将始终坚持以“师德推进年”活动为主旋律,开展教师队伍建设,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充满生机和活动的现代教师队伍,办出人民满意的教育。

第四篇:《师道》读后感

《师道》读后感

《师道》读后感1

教师,需要学识。精深的专业知识和广博的相关知识常常能让一个教师在课堂上左右逢源、神采飞扬。学识源于读书,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如果教师不能把握准时代的脉搏,不断地读书,拓展视野,增长学识,不仅不能教好学生,反而会因为自己的落伍而妨碍学生的发展。可见,读书是教师的立身之本。

教师,需要读书。读书,是教师的一种生活。作家祝勇说:“(读书)像呼吸、吃饭一样自然,所以,真正的读书人,并不张扬自己书读得多。”读书之于教师,就像歌手之于练声、枪手之于打靶,读书是教师的“看家本领”,必须融入到教师的日常生活中去。北宋诗人黄庭坚说:“三日不读书的人面目可憎、俗不可耐”;那么,长时间不读书的教师,无疑是一个可怕的教育者。

读了《师道:为师亦有道》这本书,书中所讲述的每一个事例都是我所经历但自己却不能言说的,不得不佩服这些作者的细致的洞察力和表现力。我喜欢这样一段话:“每一个孩子都是一粒种子,可能有其生长期长短的区别,有果实生长的差异,但都是一粒粒能向阳,能生长的种子。”

这是《师道,为师亦有道》里的一段话,独到这段话的时候,我的'心被狠狠撞了一下。“一粒粒能向阳,能生长的种子”!这是多么形象有多么朴实的比喻!每一个走进校园的孩子,都是怀揣着好奇,怀揣着希望的。他们期待着走进校园,学习并认识他们所不了解的世界。这是一个充满探究的生命,对己对物都满怀欣喜,毫无芥蒂。

《师道》读后感2

书中一位做了十七年教师的作者说:“没有思想的教师培养不出有思想的学生,一名教师应该成为学生思想的领袖。”我对这句话特别赞同,对于《师道:为师亦有道》这本书,深有感悟。

教师出于爱的名义反而做出了诸多伤害学生的事, 究其原因是一些观念出现偏差:首先,受唯分数论的评价体系影响,不许学生这样那样,一味希望学生只要把文化成绩搞好就行了,老师也就放心了。其次,安全第一的思想深入人心,都有些过头了。为了避免出事,可以强行减少学生应有的文体、娱乐活动,学生坐在教室里,乖乖的,什么都听老师的话,老师心里也就踏实了,第三,教育理念落后,没有正确对待多元评价体系,还停留在“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境界。

的确, 这样的现象、例子,我们身边屡见不鲜。教师如此,家长犹有过之:为了孩子将来的成才,给孩子找好各科课外辅导班,还有兴趣班(虽说是培养兴趣特长的,可又有几个是出于孩子自己真正的兴趣而参加的呢?)。试想,在学校与家庭这样双重的爱护之下,学生还能笑起来吗?这样的童年快乐吗?不禁为他们感到悲哀。

对比而言,回想起我们自己的童年,却至今还能感受到那份快乐:在学校里,课余时间就是快乐的天堂,打乒乓球,玩跳绳、踢毯子、跳房子……放学后,也没有什么家庭作业,有时则需帮父母做一些家务:放牛、割草……边做边和几个小伙伴尽情地玩耍。加之当时条件苦,父母一心为生活的改善而操劳,无暇给予我们过多压力与监督,为此我们大都拥有了一个自由快乐的'童年。可是那时的我们把学习丢掉了吗?没有。我们把能力丢掉了吗?没有。我们也照样的成长,也都有了各自今天的成就。

再回到今天,条件好了,各方面都在进步了,孩子们却有几个又能说正在享受自由快乐的童年呢。为了让孩子们拥有一个自由快乐的童年,就从我们开始改变吧,

作为教师,我们完全可以让学生自由享受课余时间的快乐,去尽情的玩耍。对于学生的兴趣爱好,我们完全可以给予正确的引导,培养他们的特长。相信在享受快乐之余,他们更懂得珍惜,更懂得进取学习。再加上我们课堂教学效益的不断提高。相信所谓的学习成绩也一定会更上一层楼。有这样的效果,我们为何不乘人之美呢。莫再以爱的名义去伤害学生,还给他们一个自由快乐的童年吧。

《师道》读后感3

趁着暑假我拜读了《师道——为师亦有道》,这本书是一本训练老师读物,其主旨正如书的封皮上所写:“端详训练本真,倾听老师忧思,共享成长策略,明晰老师立场,重塑老师信仰。”

里面的文章都是一线老师自己写的,他们始终在孜孜不倦的探求训练的本质,力求自己遵循训练规律,儿童成长的规律——这就是为师之道。道即规律,道即孜孜的追求规律。而不是评职称,拼分数,或者获得什么职务和嘉奖。

这本书共五章:立场,信念,冷眼,策略,忧思。标题简洁而概括。这本书都是收录一线老师的训练评论和随笔,正如前言所说:“让老师说话,为老师说话,说老师的话”远比对老师说话更重要,也能更有效的促进老师的进展。

何为训练?训练的目的是什么?——“训练没有多少新的话题,训练更不需要多少‘创新’,只需要老师始终明白一件事情,那就是——同学首先是人,其次才是同学,训练是一个生命对另一个生命的影响。训练就是开启才智,健全人格,要同学学会独立思索,独立推断,进而达到独立行动,成为一个心灵博大,精神顽强的人。简言之,训练的.目的就是让同学像人一样生活,像人一样活的美妙。”

我们在平常的教学中往往更多的时候,在想着今日同学该交给我什么书面作业,字迹是否工整仔细。我们几乎没有想到我们该教给同学什么,和同学一起做什么。是带领他们到阅览室,还是去游泳池?篮球馆或许更好?我们很少揣摩同学的心思,他们今日是想学习高雅的舞蹈、悠扬的二胡,还是自由飞行般的水上运动……

其实,训练真的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难。训练就是“使人成为人”。同样的,老师呢,作为活在孩子中间的成年人,和同学一起面对世界,并在他们需要的时候赐予力所能及的关心。老师的教要以同学的学为目的,要努力把舞台还给同学。先学后教这种模式,课堂不喧嚣很安静,同学能够沉下心来,静静静地学,静静静地思,只有心与课堂环境都静,同学才能学得进去,学得扎实。当自学指导中的问题提出后,同学能自学会的,老师就不要讲,不要急于给出答案,但是遇到同学通过自学解决不了的问题时,老师还是要讲。我们应当放手让他们在每一个机会面前尝试与思索。只有放手,你才会知道什么是他们所需要的;只有放手,你才会发觉什么是他们的专长。老师要讲,但不要滔滔不绝,旁若无人,话匣子一打开就兴奋不已,难以收住。不要把课堂当成老师一个人表演的舞台,而忽视了同学的感受,每节课要让“彩”出在同学身上,培育同学的自学力量,大胆质疑的精神。

这本书中的文章给了我许多启迪和思索,也使我感受到才智的欢乐,也从另一个角度端详,思索我如今的训练同学的方式,我会付诸于实践,更好的关注孩子,促进自己的进展。

《师道》读后感4

作为一名新老师,我踏上这三尺讲台刚刚两年,这段时间中,我经受了许多,学习到了许多,当然,心中的怀疑和问题也与日俱增,为了解决这些怀疑,我利用暑假时间阅读了马朝宏老师主编的《师道:为师亦有道》一书。

“训练的盼望在于每位老师的成长,离开了老师,任何制度、观念、政策都只能停留在空中。”书中的这句话,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它让我了明白老师的重要性,也明白了身为老师的责任所在。

为师有道,而道在何方呢?阅读着一篇篇立足老师成长,荟萃着一线老师才智的精彩评论和教学随笔,这些无疑是最鲜活、最具有生命力的,它们见证着老师们的成长脚印 ,一步一个脚印,实实在在;字里行间,布满着对训练的喜爱和激情,这些热切地呼喊与深深地忧患背后,紧紧勾连着孩子们的将来,乃至中国的将来。

通过这本书,我前所未有地认真端详着训练本真,解读着老师的生命状态,共享着众多知名老师的成长策略,这些都使我更加明晰作为一名老师的立场。

书中,一篇以“炫耀自己,还是“以生为本””为主要内容的文章引起了我的思索。近年来,我们二七区提出的“多彩训练”理念已经在贯彻实施中深化人心,这个问题在新课改理念下的`重要意义已不需质疑。然而,如何组织,如何有效地让孩子在舞台上展现自己却是我们一线老师最关注的。

实际上,大部分老师理念都达到了,可是实际操作却没有跟上,许多时候,不是没有时间给同学舞台展现,就是给了同学舞台,却觉得同学的表现不尽如人意,更多时候,甚至认为不如自己“教”,同学听这样的传统学习模式效果来得好。

然而,我们许多一线老师会发觉:无论上课时你讲的多么激情澎湃,信念满满地以为同学们应当把握得不错,殊不知没过多久再一问,同学基本上学了多少就遗忘了多少,根本没有记到脑子里去。我还记得在美国波士顿儿童博物馆中有这样一句标语:“我听见了就遗忘了,我观察了就记住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这句话很好地诠释了少年儿童学习的最佳模式——只有自己的亲身体验,才能在脑海中留下最深刻、最真实的印象,这也是为什么往往年轻老师的教学成果要好于老老师的缘由:由于没有阅历,我们更情愿尝试多样的教学方法,更情愿为同学供应呈现自己的舞台;我们眼中同学在舞台上的表现总是胜利的,我们会给与同学更真诚的欣赏。因此,我们更需要以孩子的眼睛去看,用童真的心去思索。从同学的角度动身啊,为同学供应更适合的舞台,让同学在实践中真正把握学问。

以上的种种思索,又使我回到训练的目的上来:假如我们真正的把训练当做生活,开启孩子才智,健全孩子人格,让孩子学会独立思索,进而独立行动,成为一个心灵博大,精神顽强的人。那么,老师在这个过程中,又怎么可能享受不到生命的意义,成长的欢乐呢!

《师道》读后感5

在读完《师道》这本书后,其中的精神让我诧异,更多的是感慨与激励。

十五位大师的事迹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的教师之路,回顾通篇,每一位大师的“道”都让我受益匪浅。让我印象深刻,犹如指路明灯,点起我未来的教学之路。

“爱满天下”是陶行知毕生奋斗的动力与总纲,缓缓读读来感觉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亲切。“爱心”是教育成功的首要条件。始终以我的一片爱心去教育学生,凝聚学生,感化学生,收到了显著成效。

爱是开启学生心灵之门的金钥匙多年的教育工作,让我深切地体会到,只要抓住了学生的心,就能顺顺当当地“管”好学生,让班级全体成员紧密团结在你的周围,在工作中一呼百应,事半功倍。热爱学生,要从思想上勤沟通,生活上多照顾,学习上严要求,与学生平等相处,荣辱与共。只有完成了与学生心灵上的沟通,才能开展对学生的思想教育。

而大师陈鹤琴的儿童教育观,以正确认识儿童,准确把握其特点为前提,以游戏活动为主要方式来进行教育。

我们作为小学教师,更应该如此,教育我们的学生在大自然、大社会的课堂里,充分发挥他们的自主性,通过“做中学”获得丰富的直接经验,促进他们的个性和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的发展,以实现“做现代中国人”的根本宗旨。这一教育观是符合小学教育发展规律的正确的教育观念,它对于当前我国实施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的跨世纪人才,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我不禁反思,书中十五位大师无一不在提醒我们教学之路任重而道远。现如今教学的主体已由教师转变为学生,相应的研究的主题也应该是将“以生为本”思想放在教学的.首要位置。现代教学,以人的发展为旨归,关注人的发展,人的个体与群体的发展是现代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是使学校实现跨越式超常发展的生命力,是激发我们教师工作者潜在创造力的原动力。

在我们自己提高自身的教师水平的同时,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来体验体育锻炼给自身带来的乐趣以及体育实践技能,促进学生的身心协调发展。

“师道,师道”,以老师引路,学生走道两者结合才是关键,光靠教师一定是片面的。我幸之,因我读了《师道》,我憾之,这些大师未能见我们如今的教学宏图。

《师道》读后感6

趁着暑假我拜读了《师道——为师亦有道》,这本书是一本教育教师读物,其主旨正如书的封皮上所写:“审视教育本真,倾听教师忧思,分享成长策略,明晰教师立场,重塑教师信仰。”

里面的文章都是一线教师自己写的,他们一直在孜孜不倦的探求教育的本质,力求自己遵循教育规律,儿童成长的规律——这就是为师之道。道即规律,道即孜孜的追求规律。而不是评职称,拼分数,或者获得什么职务和奖励。

这本书共五章:立场,信念,冷眼,策略,忧思。标题简洁而概括。这本书都是收录一线教师的教育评论和随笔,正如前言所说:“让教师说话,为教师说话,说教师的话”远比对教师说话更重要,也能更有效的促进教师的发展。

何为教育?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教育没有多少新的`话题,教育更不需要多少‘创新’,只需要教师始终明白一件事情,那就是——学生首先是人,其次才是学生,教育是一个生命对另一个生命的影响。教育就是开启智慧,健全人格,要学生学会独立思考,独立判断,进而达到独立行动,成为一个心灵博大,精神坚强的人。简言之,教育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像人一样生活,像人一样活的美好。”

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往往更多的时候,在想着今天学生该交给我什么书面作业,字迹是否工整认真。我们几乎没有想到我们该教给学生什么,和学生一起做什么。是带领他们到阅览室,还是去游泳池?篮球馆或许更好?我们很少揣摩学生的心思,他们今天是想学习高雅的舞蹈、悠扬的二胡,还是自由飞翔般的水上运动……

其实,教育真的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难。教育就是“使人成为人”。同样的,教师呢,作为活在孩子中间的成年人,和学生一起面对世界,并在他们需要的时候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教师的教要以学生的学为目的,要努力把舞台还给学生。先学后教这种模式,课堂不喧嚣很宁静,学生能够沉下心来,静悄悄地学,静悄悄地思,只有心与课堂环境都静,学生才能学得进去,学得扎实。当自学指导中的问题提出后,学生能自学会的,教师就不要讲,不要急于给出答案,但是遇到学生通过自学解决不了的问题时,教师还是要讲。我们应该放手让他们在每一个机会面前尝试与思考。只有放手,你才会知道什么是他们所需要的;只有放手,你才会发现什么是他们的专长。老师要讲,但不要滔滔不绝,旁若无人,话匣子一打开就兴奋不已,难以收住。不要把课堂当成教师一个人表演的舞台,而忽略了学生的感受,每节课要让“彩”出在学生身上,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大胆质疑的精神。

这本书中的文章给了我很多启迪和思考,也使我感受到智慧的快乐,也从另一个角度审视,思考我如今的教育学生的方式,我会付诸于实践,更好的关注孩子,促进自己的发展。

《师道》读后感7

读着《师道:为师亦有道》,我反思自己的工作,发现时光流逝,不知不觉中我已经在教育这片沃土中走过了二十几年,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自己总觉得对待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已经是易如反掌的事,有点飘飘然,也就有点倚老卖老的坏习惯了。其实教师肩负培育“祖国花朵”的重任,首先应为适应社会的发展,不断的给自己充电,刻苦学习各类知识,让自己的知识面尽量最大化,与时俱进,不断更新知识,使知识不老化,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专业水平,在教学中开展研究中不断探索、不断创新,并一直笔耕不辍,才至于误人子弟。

随着社会的发展,原来的“一桶水”已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应该有源源不断的活水来充实、更新。正如书中所说,“发现自己的书架已经尘封多日,说明你的精神已经开始空虚。这时你就应该去亲近那些久违的书籍,在读书中滋养你的心灵,滋润你的生命。如果发现你的精神财富支出得厉害,甚至消耗殆尽,这时,你就应当建立心灵帐本,把所缺的、所丢的、所消磨的东西列一个清单,然后制订计划,设计方案,努力弥补,让精神财富重新回到你的`心灵之仓。”

读书,才会有思考;有思考,才会有思想;有思想,才会有追求。因此,教师要学会“教书”,首先应该学会读书,学会思考,学会思想。教师,需要学识。精深的专业知识和广博的相关知识常常能让一个教师在课堂上左右逢源、神采飞扬。学识源于读书,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如果教师不能把握准时代的脉搏,不断地读书,拓展视野,增长学识,不仅不能教好学生,反而会因为自己的落伍而妨碍学生的发展。年纪再大,也别倚老卖老,不然,光凭一大把赤裸裸的年纪,没有渊博学识的教师是得不到社会与学生应有的尊重的!读书是教师的立身之本。教师,需要读书。读书,是教师的一种生活。

读书的人是天上的星星,明亮中多了一份深邃。要想做一个有主见有内涵的现代教师,读书仍然是必经之路。只有读书,才能丰厚自己的文化底蕴、渊博自己的学识水平、陶冶自己的心性修养、升华自己的教育追求、积淀自己的教育智慧,才能修炼成为值得学生终身阅读的“圣贤之书”。

《师道》读后感8

屋檐水,一点一滴,滴穿沿阶石;羲之习字,年年岁岁,墨染洗砚池。陶行知说:“教育的作用,是使人天天改造,天天进步,天天往好的路上走。”初读《师道》一书,观此言,只觉三个“天天”,发人深省;再观此言,更觉大小不论,“天天”不易,所以我从不呆望“大创造”从天而降,而是学以“坦白之心”观“点滴的创造”。

何为“坦白之心”?我以为对于教师而言,“坦白之心”便是襟怀坦白,诚挚可亲,一视同仁。拥有了坦白之心,便拥有了一对火眼金睛,具备了找出孩子所有的小小创造的本事;拥有了坦白之心,便拥有了一个广大的温暖怀抱,获得了能把所有取得点滴进步的孩子纳入怀中给予温暖的能力;拥有了坦白之心,便拥有了一双有力的手,能把孩子托举得更高,远离那片名为不自信的荆棘地。

上学期我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给班里小朋友们写的“诗歌”设计海报。尤记一开始我动员孩子们写诗的时候,这些“大作”还只是几张可怜的小纸片,攥在几个平时的“积极分子”的手里,到了下课,这几个人走到我面前,亮晶晶的眼睛望着我,领头的来一句“老师,这是我们自己写的诗,想给您看看。”话还没说完,孩子们把纸往我讲台上一拍,一溜烟全跑了,让人哭笑不得。我只好把这些皱巴巴的小纸片一张张抚平,叠起来,带回办公室。看着这寥寥几张纸片,我内心有些泄气,我本以为我前期做了充足的准备,找了不少同龄孩子有趣的'诗歌,举办“儿童诗鉴赏会”,孩子们应该会积极性很高,这些小纸片却怎么看都有些敷衍之意。没想到的是,一张张看下来,纸片的含金量出乎意料的高,孩子们字一笔一划写得认真,写的小诗也基本都具备了现代诗的“范”。想了想,我准备给这些积极勇敢的孩子准备一份小礼物。我把这些文字录入到电脑,配上应景的插图,做成手账的形式,再打印出来,一张张精美的诗歌海报便完成了。令我没想到的是,这些“小礼物”激起了不少孩子的兴趣,随着我一次次的动员,我收到了越来越多的“小纸片”,越来越多的小朋友加入了写诗的阵营。

现在回想起当时的情景,我庆幸我在最后没丢下一颗“坦白之心”,若我因为孩子们交上来的“小纸片”不符合我预期所想,疑心是孩子们敷衍我才上交的,弃之不看,不予孩子反馈,岂不是错过了孩子的成长?这便是失了“坦白之心”,摧残了孩子的趣味,更辜负了孩子的创造。小纸片也好,精美诗集也罢,若带着坦白之心去看,便都是孩子的创造;孩子的点滴创造也好,大创造也罢,都是作为一个老师应该去一一发现,一一挖掘的宝贵财富。

梁启超说“教育事业,从积极方面说,全是在唤起趣味;从消极方面说,要十分注意不可以摧残趣味。”以坦白之心观点滴创造,唤起孩子趣味,守护孩子趣味。

《师道》读后感9

我们作为一个人们教师是教书育人的,你们的一举一动都会影响每个学生。我们的做人和平常的言行学生都会看在眼里,我们的人格、德操和思想素质无疑在无形中会给学生以极大的影响,记得曾经对于“教师职业道德”意义产生过好多的理解,经历过对它的认同崇拜和质疑迷茫,值得庆幸的是,现在的我对它的理解又回归到了最初的思想,而这一伟大的转变,得感谢一本书——《新时期教师道德修养》。该书中的实践篇比理论篇更吸引我的视线,那一个个真实鲜活的案例,那一条条诚恳实在的建议,不时地激发起我的一种潜在的意识,引起我的共鸣。“为人师者当自豪,为人师者要自强。”这是随即在我心头不断闪现最终定格的话语。

我们作为教育战线上的一名工作人员,几十年来的教育教学生深深地体会到:作为教师,在对学生实行教育的过程中,如果是单纯的用一种教育方式,常常显得不能够适应学生群体复杂,个体性格突出的特点,所以,作为新时代下的教师,我们既要做学生求知的引路人,又要做学生进步的引导者。

打开自己的心,自觉自己苦苦寻摸着的快乐就在于我——如何使教育之花幸福开放?我愿意为它不断增添能量。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亚里斯多德曾言:“人的行为总是一再的重复,因此卓越不是单一的举动,而是习惯。”他认为,人的品德基本上是由习惯组成的。思想决定行动,行动决定习惯,习惯决定品德,品德决定命运。正如华人首富——李嘉诚先生所言:“栽种思想,成就行为;栽种行为,成就习惯;栽种习惯,成就性格;栽种性格,成就命运!”习惯对于我们教师来说意义更大,因为我们担负着教书育人的职责。下面我就从中小学教师必须养成的八个职业道德习惯的前四个习惯谈点自己的初浅认识:

1、热情主动——教师走向成功必备的第一心态

你无法改变别人,但你可以改变自己。我们学着“山不过来,我就过去”。人的本质是主动而非被动的,采取主动并不表示要强求,惹人讨厌或具有侵略性,只是不逃避为自己开创前途的责任。当困难的“大山”不主动挪位时,面对困难,人应该主动走近它们。与其等待造势,不如立马借势。当我们无法使山向我们靠拢的时候,我们采取的最好的办法便是主动向山走近。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为自己过去、现在和将来的行为负责,并依据原则、价值观,而非情绪和外在的环境来做出决定。积极主动地选择创造自己的命运,而不是选择被动的逆来顺受,面对现实,我不再一味的埋怨的等待,从自身开始积极的思考和行动来创造新的未来。这是从教师的内心方面去培养乐观的人生观习惯,从而使教师用自己的热情去影响学生学习的态度和热情。

2、端庄大方——教师形象的基本要求

风度仪表是一个人气质性格、文化素养、审美观念的外部表现,是美好心灵的表露。教师优雅的风度、脱俗的气质、整体的衣着、端正的外表、和谐的动作表情,工整潇洒的`板书、活泼开朗的性格和谦逊宽容的态度,对学生的心灵有很大的影响,有助于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使学生由受其师而乐于学,师生友好合作顺利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作为教师,在穿着打扮这些细节习惯中要有所讲究,要得体,大方,符合教师的身份。我们的衣着、表情举动、姿态等等不仅直接影响学生的情绪,而且对学生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的教态优美,培养出来的学生也会温文尔雅、彬彬有礼。形象就是生命,形象就是一切。我们的个人形象代表的就是学校,就是人类灵魂工程师的形象。我们个人的得失,无所谓,不要紧,可是我们代表学校,代表教师这个行业的形象。

所以我们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必须活到老学到老,不然就会被时代所淘汰。时时想到自己是一名人民教师,做学生的表率。

《师道》读后感10

闲暇时间有幸拜读了学校赠与我的《师道》一书,觉得受益匪浅。这本书收入了诸多教师的教学感悟,每一篇文章未必有多么高深的理论,但都道出了一线教师的心里话,字里行间折射出了教师成长的足迹,远比一些教育类书籍“教你怎么做教师”更让我们懂得了“我要怎么做教师”。其中道出了教育里涵泳着的更深的意义“责任是松,师爱如竹;高是其格,雅是其品;如同坚守一方高地,守望一片麦田,呵护一方永恒!”

书中蕴含了蔡元培先生的教育理念,蔡元培先生被毛泽东同志誉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他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革命家。特别是对近现代中国教育、中国革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因为自蔡元培始,中国才形成了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教育思想体系和教育制度。他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主张,使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发祥地,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生创造了条件。为中华民族保护并培育了一批思想先进、才华出众的学者。

《师道》读后感11

今天是五月二十号,不知何时,5.20居然也成了一个浪漫的节日……在这个浪漫的节日里,发生了一点点事,让自己的心,起了一点涟漪,不禁又想到张籍的《节妇吟寄东平李司空师道》,心血来潮再度读了一遍,然后就天马行空地有了一点读后感:

“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都说乐府诗有个特点,咋看之下似是而非,再度回味甘之如饴。

张籍的这首《节妇吟》,骤眼一看似是抒发男女情事之言情诗,骨子里却是一首政治抒情诗,题为《节妇吟》,即用以明志。张籍当时,自是以此表明自己不愿同流合污,但对于诗词,每个人读起来都有不同的读后感,这一刻,我自己结合自身,体会是这样的:

《节妇吟》所表达的,又何尝不是对时机不对引起的一种遗憾?说实话,无论是事业、生活、情感,都是在适当的时间,遇到适当的人,因此才能引发,才能产生的。张籍固然是不愿同流合污,但如时移世易,孰为浊,孰为清?随着时代和文化的`发展,其实我们都应该渐渐意识到,这个世界,不仅仅只有黑和白两种颜色,我们心中有遗憾,有不忿,其实更多的不是对对方事物的不认同,而是在不正确的时间遇到了被评判的事物,因此触发了不一样的情感而已。

因此,从这首诗中,我得到最深刻的读后感是:对一件人事的看法,一定要抛开因为时间因素所带来的影响,否则,我们将永远无法客观地对此人事作出认知。

《师道》读后感12

书中一位做了十七年教师的作者说:“没有思想的教师培养不出有思想的学生,一名教师应该成为学生思想的领袖。”我对这句话特别赞同,对于《师道:为师亦有道》这本书,深有感悟。

教师出于爱的名义反而做出了诸多伤害学生的事,究其原因是一些观念出现偏差:首先,受唯分数论的评价体系影响,不许学生这样那样,一味希望学生只要把文化成绩搞好就行了,老师也就放心了。其次,安全第一的思想深入人心,都有些过头了。为了避免出事,可以强行减少学生应有的文体、娱乐活动,学生坐在教室里,乖乖的,什么都听老师的话,老师心里也就踏实了,第三,教育理念落后,没有正确对待多元评价体系,还停留在“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境界。

的确,这样的现象、例子,我们身边屡见不鲜。教师如此,家长犹有过之:为了孩而是创造;教育不是谋生的手段,而是生活的本身。教师的一生不一定要干成惊天动地的伟业,但它应当如百合,展开是一朵花,凝聚成一枚果;但它应当如星辰,远望像一盏灯,近看是一团火…… ”有一句歌词唱的好:“平平淡淡才最真!”我认为我们教师要以关怀学生的幸福为原则。幸福有多远,我们为师者要像对待一个人一样的给予学生幸福,给予学生幸福从被爱、接纳、欣赏开始,让学生感受到师者的爱,接纳学生的个体差异,欣赏学生的个性。

有人说,作为一名教师是无尚光荣的,要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因为我们面对的不只是一名学生,而是他的整个家庭、你要操心的不只是他们的学习,还有他们的精神。于是,我们就在这样一种平凡与平淡中用自己的良心去付出,实实在在、默默无闻、不求索取——这,有谁说不是一种高尚的奉献呢?没有奉献,何来爱的`回报?就是这种平静的奉献,这种源自良心的付出让我们活得更加充实,更加幸福!

教师这个职业虽是平淡的,但有真情在,是幸福的。作为一个普通教师,面对的是天真无邪学生,只要你拿出真心对待他们,他们就会认为你是一个好老师。在年复一年的教育工作中,教师把满腔的热情和真挚的爱无私地奉献给了学生,将他们送到了理想的彼岸,使他们在浩瀚的大洋中驰骋。学生们是一定不会忘记这份情感的,无论在学校里,还是今后走上社会,都会一直表达着这份敬意。公式定理可能已经淡忘,但师生之间培养起来的那份情谊却永远难以忘记。当每天清晨,迎着那一路的风景,走进熟悉的校园时,孩子们的声声真情问候便会萦绕在我的耳际;课堂上,看那踊跃举起的小手,听那生生交流,感受学生智慧的魅力;下课了,他们会像一只快乐的小鸟,飞到你的面前,快活地说:“老师,我能去办公室给你倒水。”每逢佳节,一张张饱含深情的贺卡纷纷而至,一声声温馨祝福久久回荡在我的耳际:“老师节日快乐!”……听着孩子们的真情话语,温暖溢满全身,这时,我们就会感觉到做一辈子教师,是多么幸福啊!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

“送人玫瑰,手有余香”。诗人臧克家说:“一个和孩子常年在一起的人,他的心灵永远活泼如清泉;一个用心灵温暖别人的人,他自己的心必然感到温暖。”尊重、信任、关爱、宽容、赏识每一位学生,播撒爱的阳光,收获被爱的幸福,在平淡中享受教育的幸福,享受教师职业的幸福。幸福,离我们很远;但幸福,又离我们很近。我们要感激学生使自己拥有了第二个青春,促进了自己生命意义的升华。教师应该庆幸,在教育中享受着生命,和学生一起成长,采摘到了一路的幸福体验。幸福应成为我们教师追求的重要目标。

总之,为师亦有道,根本在于尊重生命,以生为本,让学生都能在在快乐中学习、健康成长,我想是我们心中最美的愿望!

《师道》读后感13

七月十五日,我们终于放假了。忙碌了一个学期,教学中的收获也确实不少。可整天忙于教学,忙于其他日杂事务,耽误了自己的不少读书时间。现在好了,放假了,我也可以静下心来,找点空闲,找点时间,来读点书,丰富一下自己的知识,增长点见识,开阔点视野,提升一下自己的业务素质。

我这次读的书,是全国著名教授陈桂生的《师道实话》。从某种意义上讲,此书的内容和小崔的“实话实说”有点类似。书中,教授是有什么说什么,结合实际说,结合实例说,毫无矫揉造作之气。

《师道实话》一书给人最大的感触是远离“坐而论道”的学究气,没有高深理论的说教,对一线教师的工作更多了些切合实际的,多了些实质性的帮助。

陈教授在这本书中,处处一语中的,看似语不惊人,其实正合事实,“实言师道”的风格处处彰显。《师道实说》中的《教师修养》

一辑中。以漫话的形式着重谈了《漫话教师的“个性”与“团队精神”》、《漫话教师“自我反省”》、《漫话“教育”》、《漫话“教师读教育名著”》等文章,没有高深难解的理论,却有亲切可受的指导,读这些实话,让人受益匪浅,更让人信服。

书中就教师职业的漫话,可谓是中的'之矢,“教师”本身就是尊称,学者型教师、专家型教师、智慧型教师,而新出现的一些提法,其目的是以打造骨干教师“明师”意向。这种新的变化与以前隐喻“学者”“专家”倒也不同,如今的隐喻,“名”与“利”的关系过于密切,它实际上是慕虚荣、重名分的中国的余波。作者的漫话式的笔调,剖析了一个现实深层次的问题。其实,在世界上无论哪个国家,教师的地位和待遇与同等学历的群体相比,或许偏低,但又低不到哪里去。在中国,由于教师群体多达千万之众,普遍提高教师地位与待遇,谈何容易?问题是教师工作如此繁难,如此艰辛,其地位、待遇又不尽如人意,这就存在对教师寄予“厚望”与是不是“厚待”的困惑。如果把教师的工作比做咖啡,味觉感受,咖啡是苦的。加糖固然固然重要,但咖啡的本质没有变甜。在中国做教师,的确要有孺子牛的精神。

《师道实说》中的《教师修养》一辑中谈到教育者为了使学生形成责任心与义务感,不必对学生行为过程多加干涉,而应少加干涉,否则他们会把做什么或不做什么,这样做或那样做,看成是别人的事,老师的事。教师要求学生对自己行为的后果负责,并使其无法逃避责任,这就是责任意识的表现。作为教师,要培植健康的舆论,树立良

好的榜样,发扬正气,激发良知。总之,把学生置于纪律环境与道德环境中,使他们在履行义务与责任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义务感与责任感,首先要教师做好表率作用。

作者在《师道实说》中以丰富的知识底蕴以及严谨务实的学术作风,对一些说法的论述,绝不混囫囵吞枣,必深究到底。比如在<漫话善待学生>一文中,认为“宽严结合”、“严字当头”、“审时度势”等只是一些口诀而已,但如今在当量教育著作、文章以及教育行政人员的口头中还在不厌其烦地重复着这类口诀,作者一针见血的指出对“口诀”的迷恋和“口诀”与“规律”的混淆,是我国教育研究长期处于低水平状态的重要方面。并通过研究对学生“宽”还是“严”的问题,剖析了教育科学研究的大致思路,作者认为“宽”还是“严”事实上到底有多少种宽法,多少种严法,应该在大量的事实基础上进行分类,继而研究每类宽法或严法各导致什么结果,再进一步寻求宽与严的界限,分辨“宽严结合”的不同类型,在作者看来,这样,虽未必发现什么规律,但至少可使实践者依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类型。作者更是指出“一个判断,必须具备充分的事实根据以及可能性、可行性的严密的逻辑论证”,这种严谨的做学问的态度,始终贯穿全书,令人肃然起敬。

但这些“实话”,陈桂生教授却自谦为“登不上大雅之堂的”,其中的一篇篇文章,“大都是以话搭话而来”,但作者在似不经意的言谈当中,从最平常的话题中,给人以最切实的实践指导,这些“实话”,乃是通读教育、千锤百炼之后的思考,其中所蕴涵的内容之丰

富,让读者在沉思当中也倍感亲切。《论语》说:“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我们现有的教育状况,有很多浮在表面的口诀现象、现象,究其实质是教育中的浮躁问题,这种浮躁是在教育中总是寻找自己熟悉的、按部就班的、经验主义的,能够企及的那种很切近的目标,因为那种目标常常含有很多功利的以及操作层面的各种方便,但是呢,对于再多走几步,再往前一点的探索基本都自动止步。这种现象忽视了教育的主旨和本真,造成了众多“浅尝辄止”的研究,没有实践与操作意义。陈桂生教授的“实话”告诉了我们一线教师应该和可以做些什么。教师是教育最基础的实践者,是离学生最近的,教师和学生的成长是一个逐步积淀的过程,是从量的积累到质的变化的过程,教师应该静下心来,从自己的工作开始,去掉一点功利的成分,踏实朴素的还原教育研究的本质,从自己的课堂开始,记录每个感动的瞬间,反思每个灵动的刹那,思考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能在实际中游刃有余地加以运用,从而还教育一个真实的面貌,这或许是陈教授要向我们传达的一种价值取向吧,若如教授所言,踏踏实实去做,相信自己在教学中定会不断前行。

《师道实说》这本书,不是师道专论。没有给已经相当混乱的教育理论添乱,只是在一线教师遭遇师德、师道、师风虚文时,尽可能说些“实话”罢了。我觉得一线教师看看这本书,或许对今后的工作有些实质性的帮助。

《师道》读后感14

暑假期间,教委办分发了《师道, 为师亦有道》这本书,安排我们拜读,我感到很幸运。读完之后,感触也很深。这 虽然是一本其貌不扬的书,但却是有史以来世界上最畅销的读物之一,也许你只需要喝一杯咖啡的时间就能把它读完,但它传递给你的理念却让你掩卷深思 , 它教会我们独立思考 , 且思且行 , 不断认识自己 , 认识教师这个职业, 教育学生成为一个智慧有加、人格健全的人,具有独立思考、独立判断,进而达到独立行动的品质的人,成为一个心灵博大、精神坚强的人。

或许有人说,唐朝诗人李商隐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写的不就是老师吗?很伤感,很凄凉啊!是的,辛苦劳累,呕心沥血,正是教师职业的特点。一堂堂人生课,教师循循诱导,谆谆教诲;一册册作业簿,教师要轻轻展开,细细品评;一个个疑问,教师苦苦思索,耐心解答……教师之苦在于劳心。但是,教师职业又可以作另外的诠释。年轻的教育家袁卫星老师说:“对于幸福的教师来说,教育不是牺牲,而是享受;教育不是重复,而是创造;教育不是谋生的手段,而是生活的本身。教师的一生不一定要干成惊天动地的伟业,但它应当如百合,展开是一朵花,凝聚成一枚果;但它应当如星辰,远望像一盏灯,近看是一团火…… ” 有一句歌词唱的好:“平平淡淡才最真!”我认为我们教师要以关怀学生的幸福为原则。幸福有多远,我们为师者要像对待一个人一样的给予学生幸福,给予学生幸福从被爱、接纳、欣赏开始,让学生感受到师者的爱,接纳学生的个体差异,欣赏学生的个性。

有人说,作为一名教师是无尚光荣的,要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因为我们面对的不只是一名学生,而是他的整个家庭、你要操心的不只是他们的学习,还有他们的精神。于是,我们就在这样一种平凡与平淡中用自己的良心去付出,实实在在、默默无闻、不求索取 —— 这,有谁说不是一种高尚的奉献呢?没有奉献,何来爱的回报?就是这种平静的.奉献,这种源自良心的付出让我们活得更加充实,更加幸福!

教师这个职业虽是平淡的,但有真情在,是幸福的。作为一个普通教师,面对的是天真无邪学生,只要你拿出真心对待他们,他们就会认为你是一个好老师。在年复一年的教育工作中,教师把满腔的热情和真挚的爱无私地奉献给了学生,将他们送到了理想的彼岸,使他们在浩瀚的大洋中驰骋。学生们是一定不会忘记这份情感的,无论在学校里,还是今后走上社会,都会一直表达着这份敬意。公式定理可能已经淡忘,但师生之间培养起来的那份情谊却永远难以忘记。当 每天清晨,迎着那一路的风景,走进熟悉的校园时,孩子们的声声真情问候便会萦绕在我的耳际;课堂上,看那踊跃举起的小手,听那生生交流,感受学生智慧的魅力;下课了,他们会像一只快乐的小鸟,飞到你的面前,快活地说:“老师,我能去办公室给你倒水。”每逢佳节,一张张饱含深情的贺卡纷纷而至,一声声温馨祝福久久回荡在我的耳际:“老师节日快乐!”……听着孩子们的真情话语,温暖溢满全身, 这时,我们就会感觉到做一辈子教师,是多么幸福啊! 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

“送人玫瑰,手有余香”。诗人臧克家说:“一个和孩子常年在一起的人,他的心灵永远活泼如清泉;一个用心灵温暖别人的人,他自己的心必然感到温暖。”尊重、信任、关爱、宽容、赏识每一位学生,播撒爱的阳光,收获被爱的幸福,在平淡中享受教育的幸福,享受教师职业的幸福。 幸福,离我们很远;但幸福,又离我们很近。 我们要感激学生使自己拥有了第二个青春,促进了自己生命意义的升华。教师应该庆幸,在教育中享受着生命,和学生一起成长,采摘到了一路的幸福体验。幸福应成为我们教师追求的重要目标。

总之,为师亦有道,根本在于尊重生命,以生为本,让学生都能在在快乐中学习、健康成长,我想是我们心中最美的愿望!

《师道》读后感15

这本书是一本教育教师读物,其主旨正如书的封皮上所写:“审视教育本真,倾听教师忧思,分享成长策略,明晰教师立场,重塑教师信仰。”

这本书共五章:立场,信念,冷眼,策略,忧思。标题简洁而概括。这本书都是收录一线教师的教育评论和随笔,正如前言所说:“让教师说话,为教师说话,说教师的话”远比对教师说话更重要,也能更有效的促进教师的发展。何为教育?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教育没有多少新的话题,教育更不需要多少‘创新’,只需要教师始终明白一件事情,那就是--学生首先是人,其次才是学生,教育是一个生命对另一个生命的影响。教育就是开启智慧,健全人格,要学生学会独立思考,独立判断,进而达到独立行动,成为一个心灵博大,精神坚强的人。简言之,教育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像人一样生活,像人一样活的美好。”这本书中的文章给了我很多启迪和思考,也使我感受到智慧的快乐,也从另一个角度审视,思考如何有效指引学生的正确思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在《师道》中有一个章节讲的是功夫在“分数”之外。我们现在的教育太注重孩子的`分数了,总是想尽办法,用尽手段让学生提高分数。可我们使尽浑身解数后会发现孩子的成绩没有丝毫的提高。老师督促其多做作业,家长督促其上补习班,我们都尽到自己的职责了,为什么结果是这样呀!

我的班级中有一个小男孩名叫蒲永军,学习成绩不是很好,我经常找他聊天,问他你这样聪明为什么学习不好呀?督促他努力学习,可是半年了,一直没有什么改变。但在交谈中我知道了一些他的家庭情况。他的爸爸不在身边,忙于工作,他的妈妈过世不久,他觉得世界上没有一个亲人了,孤独无助。他说他是多么的不幸呀!

是呀!蒲永军真得不幸呀!这样不幸的孩子学习不好也是正常的,他自己这样认为,大家都这样认为。可是我给他讲,也许换个角度就不一样了。其实每个人都有不幸,如果比不幸,你比得过霍金吗?如果比不幸,你比得过断腿的奥运会选手吗?人生需要找个方向,人生需要现在认真学习找个工作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我经常与这个孩子做思想工作,蒲永军慢慢地明白了人生,从此他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去,最后在毕业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

从这个事例中我看到,学生的能力都是十分强,只要他们想学就一定能够学好。分数不在分数里,分数是在分数外--学生的思想工作,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才能让他们成就自己的人生理想。

第五篇:《师道》读后感

《师道》读后感

《师道》读后感1

《师道:为师亦有道》这本书所收入的文章,以评论和教学随笔为主,见证着教师的成长足迹,一步一个脚印,实实在在;字里行间,充满着对教育的热爱和激情。读了这本书,我深刻的认识到,教育是一个生命对另一个生命的影响。教育就是开启智慧、健全人格,要学生学会独立思考、独立判断,进而达到独立行动,成为一个心灵博大、精神坚强的人。

教育的希望在于每位教师的成长,教师的成长不只是阅读和接受别人的知识和思想,更重要的是独立思考,且思且行,不断反思。现实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把每一篇课文都读一读,最好能烂熟于心,文本就能更好地把握,就能很好的矫正学生朗读中出现的问题,老师的朗读示范就会潜移默化到学生的学习中去。学生作文前,教师先写下水文,让老师一学生角色去体会学生习作遇到的问题,写好后读给学生听,学生和教师“一同成长”,会使学生感到亲切,更加喜欢写作,然后教师跳出学生的角色,做好教师的本色。

很多名家执教,称呼学生都是“孩子们”,让人感到师生之间的距离一下子拉近了。语文界的老前辈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我如果当小学老师,绝不将到学校来的儿童认作讨厌的家伙,惹得人心烦的小魔王;无论聪明的、愚蠢的、干净的、肮脏的,我都要称他们为‘小朋友’。那不是假意殷勤,仅仅浮在嘴唇边,油腔滑调的喊一声,而是出于真诚,真心认他们作朋友的亲切表示。小朋友的成长和进步是我的欢快,小朋友的羸弱和拙钝是我的忧虑。有了欢快,我将永远保持它,。有了忧虑,我将设法消除它。对朋友的忠诚本该如此;不然,我就够不上做他们的朋友,我只好辞职。”虽然这是个很小的问题,但是小问题能发挥大作用。

评价学生是教师每天都要做的事,评价得当,就会有好的效果,如果评价马虎潦草,学生就会觉得老师应付自己,渐渐地,他也会应付你。有的教师在学生作业上只得个日期,时间长了,他们就不喜欢做作业了。有报道说,北京一语文教师有一年高考成绩出众,有记者采访报道说,追根溯源,就是这个班的'学生都喜欢写作文,为什么呢?是因为谁的作文写得好,这个教师除了下好的评语外,还要在他的作文本上画上一面小红旗。就是这面小红旗,激发了他们的童心,大家都想去得这面小红旗,就想办法把这篇作文写好,这样学生的写作水平自然大大提高。从这里我们可以看见这个老师的童心了。我认为,评价有童趣,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要说是高中的学生,每一个学生是内心都有长不大的快乐。

课堂,需要生生互动,也需要师生互动,共享学习的过程,学生就能增长知识,开启智慧,你理解了他们,把他们当朋友,他们也就理解老师,把老师当朋友。我认为,和学生做朋友,以心换心,才能得到他们的理解和支持,你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孩子王”,就能一呼百应。

课堂上我们尊重学生的思维方式,尊重学生是思考角度,尊重学生的“未成年状态”!正是有了这样的包容与点化,学生才乐意在课上自主阅读探究,才愿意在语文课堂生活过程中自由地展示童真。例如,一位教师在讲《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时,问学生这样一个问题“花儿为什么春天开放?”其中一位小女孩站起来说“因为花儿看到春天太美了,她就忍不住想和春天比美。”老师听了,改变了原来的答案,亲切地说:“我想,可能是花儿知道我们这儿有这么多聪明可爱的小朋友,他们也要来加入我们,所以就开放了!”这位老师也跟孩子们一样拥有一颗纯真的童心,她理解童心,爱护着童心。

虽然我的体会没有高深的理论,也可能你觉得有个人主观色彩,但我坚持认为,教师的童心闪闪,孩子们的智慧就亮亮,师生之间的距离就会愈来愈近,从而亲其师而信其道也!老师们,让我们和孩子们一起跳绳,踢毽子,猜谜语,下棋,玩老鹰捉小鸡,一起游戏,演课本剧,享受课堂,幸福工作吧!

《师道》读后感2

从教几年,常常感到自己在教育教学经验上的不足,我深深地热爱着自己的事业,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一位的优秀教师。但对教育的肤浅理解,又让我困惑:何为良好的教育?我常常扪心自问,并苦苦追寻。

不经意间《师道:为师亦有道》走进了我的生活,迫不及待细细品读。摆在我面前的仿佛是一位良师、一位益友、一面镜子、一面战鼓。让我的心开始变得平静了,明朗了!《师道:为师亦有道》,这本书共五章:立场,信念,冷眼,策略,忧思。标题简洁而概括。这本书都是收录一线教师的教育评论和随笔,正如前言所说:“让教师说话,为教师说话,说教师的话”远比对教师说话更重要,也能更有效的促进教师的发展。

何为教育?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教育没有多少新的话题,教育更不需要多少‘创新’,只需要教师始终明白一件事情,那就是--学生首先是人,其次才是学生,教育是一个生命对另一个生命的影响。教育就是开启智慧,健全人格,要学生学会独立思考,独立判断,进而达到独立行动,成为一个心灵博大,精神坚强的人。简言之,教育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像人一样生活,像人一样活的美好。”

当我读到《教育就该是平淡无奇的》这篇文章之后,心情释然很多,感觉身心放松了许多。文章中说:教育就应该是平淡无奇的。是的:我们的教育不应该带有刻意的'痕迹,教育不应是为了功利的目的,不需要粉饰,不需要伪装,一切都应该是水到渠成的自然的状态。

“平淡无奇的教育会自然得多”。我们怎么生活,就该怎么教育,陶行知先生说得再清楚不过了,生活即教育。“平淡无奇的教育就是这些事情:把地扫干净,把操做好,把字写端正,把书读好,把话说清楚,把文章写通顺,把人做好--回到生活中的教育。就是这样的实在。孩子们能够做好这些,不就是我们所说的三好学生吗?从这些小事中,不就把孩子培养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才了吗?其实对学生的教育没那么神圣,需要我们从平常小事做起。一点一滴的积累起来,就是教育。

课堂上,师生之间没有地位尊卑,没有老师的权威,课堂不是老师的一言堂,每个孩子都可以畅所欲言,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师生互动,学生有了一个问题,大家一起讨论想办法解决一个问题;再展示下一个问题,直至问题一一解决。老师在学生遇到困难不能解决时提供引领和帮助。课堂不是表演的舞台,有精彩但是不需要每时每刻的精彩,应该是一种自然状态的流露,是一个平淡无奇中涌现神奇、生动的过程。

可现实中,我们看到的情况却不完全如此。在日常生活中,令人担忧的太多太多了。常常看到这样的情景,孩子作业做错了,孩子成绩考差了,全家都很忧虑,调动各种教育手段--棍棒、物质、言语、柔情……千方百计,苦口婆心,似乎孩子的学习成绩不好,这是天大的坏事,以致有些孩子因此离家出走,因此而轻生……学习成绩差一点真有那么严重吗?学习差的孩子真是坏孩子吗?也许我们很多大人都会说“不”,可是你的孩子一旦学习成绩不好,您会不上火吗?相反,如果您的孩子过马路不走横道线,您的孩子坐公交车抢坐位,您的孩子在公共场所不守秩序,您会觉得难堪吗?

“真正地教育应当在生活中,在每一个老师、每一个孩子的生活里!”谈永康这么写道“如果说生活的本质是一种安静与平淡,那么教育就该是平淡无奇的一种过程,滋润每个日子,滋润师生的心灵!”

因此,我们做教育人的人要从平淡无奇的教育做起。要求孩子认真做好每一件小事。例如对人要有礼貌,不虽说乱扔垃圾,书写要工整……做到了应该表扬,坚持做了要好好夸奖。告诉孩子,坚持做这些小事是很不容易的,能一辈子做到这些小事,是一个了不起的好人,在我们平淡无奇的教育中,是孩子轻松愉快的成长。

《师道》读后感3

当我刚拿到《师道》这本书,心中就充满着欢喜,醒目的黄色封皮,上面排列着16位大师的名字,让人一下子就充满着敬畏感和崇拜感。先让我们来认识一下这些大师:百科全书梁启超、兼容并包蔡元培、容为智慧胡适之、唤醒国人马相伯、允公允能张伯苓、大师之谓梅贻琦、唯求其是竺可桢、平民情怀晏阳初、爱满天下陶行知、独立品格陈寅恪、一代大儒梁漱溟、大师之师叶企孙、美在艺术吕凤子、语文人生叶圣陶、儿童世界陈鹤琴、灵魂高度李叔同,这些名字中有大家非常熟悉的,也有陌生的,但当你把这本书读完,你就会忍不住想站起来给他们鞠上一躬。这本书名为《师道》,“师”既是从师问学,也是大师的意思,“道”既是思想的光芒也是人格的典范,16位大师级人物影响了中国教育文化历史的进程。

(一)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

(立志,高瞻远瞩)

纵观这些人物,很多受过私塾教育,出国留过学,有着精深的学问,但哪一个在求学成功后,不是为民族存亡考虑,不是致力于改造中国落后的现状?他们从青年便找寻到目标,立下远大志向,人生就是为一大事而来的.。竺可桢留学美国,教学中国;晏阳初曾立志不做官,不求财,要把终生献给劳苦大众;陶行知少年时挥笔写下“我是一个中国人,应该为中国做出一些贡献来”的豪言;吕凤子弃文从武,18岁考入苏州武备学堂,精研武术,为的是“兴我中华”;叶圣陶作为一名作家,既是谋生的需要,更是出于学术责任的担当。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爱国人士。爱国情怀成就了他们的人生,成为他们事业的不竭动力。

(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孜孜以求,执着追求)

自从立下志向开始,他们便没有了自我,只有忘我。梁启超一直忧国忧民,为改变中国落后的现状而寻找出路;胡适不喜欢做官,却答应了就任美国大使的职位,只是因为知识分子的骨子里的那份责任与担当;马相伯倾其家产竭尽全力护国,为了民族,毫无保留地贡献了自己的一切;张伯苓;梅贻琦自19从美国学成归来,他的一生都奉献给了清华大学;晏阳初的一生因平民教育而备尝艰辛;梁漱溟投身于乡村教育,不断去农村办学,希望开发民智,消除文盲,唤醒民众的自觉;叶企孙终生未娶,以学生为伴,善待学生,唯独不考虑自己;吕凤子为了办学,家财散尽,将个人画展所得全部拿出来做办学资金。他们忘却自我,一心系着大众,对人世间充满着无限悲悯。

(三)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功到事成,豁然开朗)

凡事不为则已,为之必用全力,便是第一等人物。梁启超在新式教育、国学教育、家庭教育方面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蔡元培兼容并包,有了北大的繁荣学术、锦绣文章;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教学做合一的经验,至今仍有很大的现实意义;陈寅恪的学术成就和人格风范,让后人产生无限的尊重和敬畏;叶企孙作为“大师之师”,培养了杨振宁、李政道、钱学森等中国的一大批科学家;陈鹤琴在开发儿童潜能,完善儿童人格,健全儿童体格等方面都建立了健全的体系;青年李叔同推动了学堂乐歌的兴起。他们在牺牲自己、成就别人、服务的同时,也成就了自己,一个个高贵的灵魂令后人敬仰不止。

马相伯说:“我是一条狗,只会叫,叫了一百年,还没把中国人叫醒。”他希望用教育去唤醒人,可惜没有等到被唤醒的那一天;梁漱溟临终前说:“世界未来的文化,就是中国文化的复兴。”今天,我们的祖国正走在伟大复兴的路上,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应传承先师们的爱国情怀,仰慕教育的丰碑,增强责任担当意识,追随高贵的灵魂,以他们为参照,去达到自己的人生高度,也不枉与他们相遇一场。

《师道》读后感4

近几年,市面上越来越多教育的书籍让老师们眼花缭乱,想选择一本语言中肯一些的书也比较难。在假期里,教体局推荐的一些书目中,我选择了这本《师道:为师亦有道》来读,是因为被封面上的一行字给吸引了:“审视教育本真,倾听教师忧思,分享成长策略,明晰教师立场,重塑教师信仰。”这句话字字说到了每位老师的心里。

这本书共五章:立场、信念、冷眼、策略、忧思。标题简介二概括。这本书都是收录了一线教师的教育评论和随笔,正如前言所说:“让教师说话,为教师说话,说教师的话”远比对教师说话更重要,也能更有效的促进教师的发展。

什么的教育?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教育没有多少新的话题,教育更不需要多少‘创新’,只需要教师始终明白一件事情,那就是——学生首先是人,其次才是学生,教育是一个生命对另一个生命的影响。教育就是开启智慧,健全人格,要学生学会独立思考,独立判断,进而达到独立行动,成为一个心灵博大,精神坚强的人。简言之,教育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像人一样生活,像人一样活的.美好。”

“累”,现在的孩子活的太累。作者张常关老师说了这么一句话“一切的发明创造都源自自由思考,一切的成功教育都源自内心的需要。让我们多学一学古人,给教育一些‘闲暇’,还孩子一点自由吧!”这句话,说出了孩子们的心声,学生们在老师和家长的“百般呵护”下没有了自由和思考的时间。孩子们最宝贵的青春和娱乐玩耍的时间就这几年,而孩子们最美好最富想象力的大脑,被看不到边际的书海冲刷成了光滑的石头。在假期前的一天,我问了班上的孩子都谁报了辅导班,结果90%的孩子的假期被辅导班所占据,有50%的孩子报了两个以上的辅导班,还有几个孩子参加了四个。看到孩子们举起的小手,我的心里更多是是无奈,“不输在起跑线上”成了家长们让孩子上辅导班的动力。让孩子睡个懒觉,让孩子去公园里玩玩,给孩子插上想象的翅膀,可以让他们飞的远些。

“尊重”。在看到这个词语的时候,很多人都会认为就是在教育学生的时候不打骂学生。而在几年前,尊重学生已经不仅仅只是单纯的不打骂学生这么简单。在课堂上,老师一味的侃侃而谈就是不尊重学生;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老师不给孩子留有思考的空间就是不尊重;在学生回答问题出现错误的时候,老师粗暴的打断就是不尊重。

《不要抢占学生的舞台》这篇文章,我明白了尊重要打从心眼里表现出来。文章有这么一段话:“不要抢占学生的舞台,好课应当让“彩”出在学生身上。学生自己能做的事教师不要去做,学生自己能说的话教师不要去说,学生自己能想出的问题教师不要急于给出答案。教师要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要尽可能多地安排学生去活动,师生对话,学生与文本对话,学生与学生对话,在互动中锤炼语言,发展思维,增长智慧。”

老师上课要讲,而且一定要讲。但讲时忌滔滔不绝,旁若无人,话匣子一打开就兴奋不已,难以收住。牢记不要把课堂当成教师一个人表演的舞台,而忽略了尊重学生,每节课要让“彩”出在学生身上,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大胆质疑的精神。学生回答问题偏离轨道时,要果断地将其引回主题。

什么样的课堂决定着我们培养什么样的学生。“先学后教”这种模式培养了学生会学习,善思考,高效率。只要我们教师尊重学生,给学生机会和时间,学生就一定会给我们惊喜。

有了这些思考,又使我们回到教育的目的上来。如果我们真正的把教育当做生活,开启学生的智慧,健全学生的人格,让学生们学会独立思考,进而学会独立行动,成为一个心理宽广,而且精神坚强的人。那么,老师们在这个过程中拿到不会享受到快乐吗?

《师道》读后感5

我们作为一个人们教师是教书育人的,你们的一举一动都会影响每个学生。我们的做人和平常的言行学生都会看在眼里,我们的人格、德操和思想素质无疑在无形中会给学生以极大的影响,记得曾经对于“教师职业道德”意义产生过好多的理解,经历过对它的认同崇拜和质疑迷茫,值得庆幸的是,现在的我对它的理解又回归到了最初的思想,而这一伟大的转变,得感谢一本书——《新时期教师道德修养》。该书中的实践篇比理论篇更吸引我的视线,那一个个真实鲜活的案例,那一条条诚恳实在的建议,不时地激发起我的一种潜在的意识,引起我的共鸣。“为人师者当自豪,为人师者要自强。”这是随即在我心头不断闪现最终定格的话语。

我们作为教育战线上的一名工作人员,几十年来的教育教学生深深地体会到:作为教师,在对学生实行教育的过程中,如果是单纯的用一种教育方式,常常显得不能够适应学生群体复杂,个体性格突出的特点,所以,作为新时代下的教师,我们既要做学生求知的引路人,又要做学生进步的引导者。

打开自己的心,自觉自己苦苦寻摸着的快乐就在于我——如何使教育之花幸福开放?我愿意为它不断增添能量。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亚里斯多德曾言:“人的行为总是一再的重复,因此卓越不是单一的举动,而是习惯。”他认为,人的品德基本上是由习惯组成的。思想决定行动,行动决定习惯,习惯决定品德,品德决定命运。正如华人首富——李嘉诚先生所言:“栽种思想,成就行为;栽种行为,成就习惯;栽种习惯,成就性格;栽种性格,成就命运!”习惯对于我们教师来说意义更大,因为我们担负着教书育人的职责。下面我就从中小学教师必须养成的八个职业道德习惯的前四个习惯谈点自己的初浅认识:

1、热情主动——教师走向成功必备的第一心态

你无法改变别人,但你可以改变自己。我们学着“山不过来,我就过去”。人的本质是主动而非被动的,采取主动并不表示要强求,惹人讨厌或具有侵略性,只是不逃避为自己开创前途的责任。当困难的“大山”不主动挪位时,面对困难,人应该主动走近它们。与其等待造势,不如立马借势。当我们无法使山向我们靠拢的时候,我们采取的最好的办法便是主动向山走近。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为自己过去、现在和将来的行为负责,并依据原则、价值观,而非情绪和外在的环境来做出决定。积极主动地选择创造自己的命运,而不是选择被动的逆来顺受,面对现实,我不再一味的`埋怨的等待,从自身开始积极的思考和行动来创造新的未来。这是从教师的内心方面去培养乐观的人生观习惯,从而使教师用自己的热情去影响学生学习的态度和热情。

2、端庄大方——教师形象的基本要求

风度仪表是一个人气质性格、文化素养、审美观念的外部表现,是美好心灵的表露。教师优雅的风度、脱俗的气质、整体的衣着、端正的外表、和谐的动作表情,工整潇洒的板书、活泼开朗的性格和谦逊宽容的态度,对学生的心灵有很大的影响,有助于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使学生由受其师而乐于学,师生友好合作顺利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作为教师,在穿着打扮这些细节习惯中要有所讲究,要得体,大方,符合教师的身份。我们的衣着、表情举动、姿态等等不仅直接影响学生的情绪,而且对学生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的教态优美,培养出来的学生也会温文尔雅、彬彬有礼。形象就是生命,形象就是一切。我们的个人形象代表的就是学校,就是人类灵魂工程师的形象。我们个人的得失,无所谓,不要紧,可是我们代表学校,代表教师这个行业的形象。

所以我们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必须活到老学到老,不然就会被时代所淘汰。时时想到自己是一名人民教师,做学生的表率。

《师道》读后感6

暑假期间,教委办分发了《师道, 为师亦有道》这本书,安排我们拜读,我感到很幸运。读完之后,感触也很深。这 虽然是一本其貌不扬的书,但却是有史以来世界上最畅销的读物之一,也许你只需要喝一杯咖啡的时间就能把它读完,但它传递给你的理念却让你掩卷深思 , 它教会我们独立思考 , 且思且行 , 不断认识自己 , 认识教师这个职业, 教育学生成为一个智慧有加、人格健全的人,具有独立思考、独立判断,进而达到独立行动的品质的人,成为一个心灵博大、精神坚强的人。

或许有人说,唐朝诗人李商隐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写的不就是老师吗?很伤感,很凄凉啊!是的,辛苦劳累,呕心沥血,正是教师职业的特点。一堂堂人生课,教师循循诱导,谆谆教诲;一册册作业簿,教师要轻轻展开,细细品评;一个个疑问,教师苦苦思索,耐心解答……教师之苦在于劳心。但是,教师职业又可以作另外的诠释。年轻的教育家袁卫星老师说:“对于幸福的教师来说,教育不是牺牲,而是享受;教育不是重复,而是创造;教育不是谋生的手段,而是生活的本身。教师的一生不一定要干成惊天动地的伟业,但它应当如百合,展开是一朵花,凝聚成一枚果;但它应当如星辰,远望像一盏灯,近看是一团火…… ” 有一句歌词唱的好:“平平淡淡才最真!”我认为我们教师要以关怀学生的幸福为原则。幸福有多远,我们为师者要像对待一个人一样的给予学生幸福,给予学生幸福从被爱、接纳、欣赏开始,让学生感受到师者的爱,接纳学生的个体差异,欣赏学生的个性。

有人说,作为一名教师是无尚光荣的,要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因为我们面对的不只是一名学生,而是他的整个家庭、你要操心的不只是他们的学习,还有他们的精神。于是,我们就在这样一种平凡与平淡中用自己的良心去付出,实实在在、默默无闻、不求索取 —— 这,有谁说不是一种高尚的奉献呢?没有奉献,何来爱的回报?就是这种平静的奉献,这种源自良心的付出让我们活得更加充实,更加幸福!

教师这个职业虽是平淡的,但有真情在,是幸福的。作为一个普通教师,面对的是天真无邪学生,只要你拿出真心对待他们,他们就会认为你是一个好老师。在年复一年的教育工作中,教师把满腔的热情和真挚的爱无私地奉献给了学生,将他们送到了理想的彼岸,使他们在浩瀚的大洋中驰骋。学生们是一定不会忘记这份情感的,无论在学校里,还是今后走上社会,都会一直表达着这份敬意。公式定理可能已经淡忘,但师生之间培养起来的那份情谊却永远难以忘记。当 每天清晨,迎着那一路的`风景,走进熟悉的校园时,孩子们的声声真情问候便会萦绕在我的耳际;课堂上,看那踊跃举起的小手,听那生生交流,感受学生智慧的魅力;下课了,他们会像一只快乐的小鸟,飞到你的面前,快活地说:“老师,我能去办公室给你倒水。”每逢佳节,一张张饱含深情的贺卡纷纷而至,一声声温馨祝福久久回荡在我的耳际:“老师节日快乐!”……听着孩子们的真情话语,温暖溢满全身, 这时,我们就会感觉到做一辈子教师,是多么幸福啊! 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

“送人玫瑰,手有余香”。诗人臧克家说:“一个和孩子常年在一起的人,他的心灵永远活泼如清泉;一个用心灵温暖别人的人,他自己的心必然感到温暖。”尊重、信任、关爱、宽容、赏识每一位学生,播撒爱的阳光,收获被爱的幸福,在平淡中享受教育的幸福,享受教师职业的幸福。 幸福,离我们很远;但幸福,又离我们很近。 我们要感激学生使自己拥有了第二个青春,促进了自己生命意义的升华。教师应该庆幸,在教育中享受着生命,和学生一起成长,采摘到了一路的幸福体验。幸福应成为我们教师追求的重要目标。

总之,为师亦有道,根本在于尊重生命,以生为本,让学生都能在在快乐中学习、健康成长,我想是我们心中最美的愿望!

《师道》读后感7

又迎来了一个暑假——2013年的暑假,教委办发的教师读物《师道:为师亦有道》。这是中国教师报资深记者、编辑,马朝宏编辑的一本书。今天,我把妈妈接到家里来玩,拿起这本书,我开始朗读给她听,她被感动了,我们母女一起被此书中各位一线教师他们对教育的种种感受及对教育的理解和激情深深地感动着。

一篇一篇的文章,是一个一个的教育的故事。越看越吸引我的眼球,直到爱不释手。在看孙宝华校长的《学生的表情》时,他朴实无华言语中,充满了对学生的爱,像一个小孩子似的跟学生一起开心,一起伤心,做为校长的他,能感受到学生的喜怒哀乐并理解他们,我想在他领导下的学生和老师一定也能露出灿烂的笑容。

印象深刻的是《不要抢占学生的舞台》这篇文章,从孔子的因材施教到卢梭的儿童中心说,都是在倡导“以人为本”。课堂是老师的主阵地,我们到底应该把课堂还给学生,还是炫耀自己?这个问题在新课改理念下已不需要质疑。而如何让孩子们在有效的课堂上展示自己才是我们第位老师最值得关注的。《不要抢占学生的舞台》就讲了不少的例子及相关的分析。雏鹰要展翅飞翔,就应该给它一片自由翱翔的天空,学生想要学得更多的东西,就应该真正拥有课堂,教师只需聆听、引导,用真诚的语言给与赞赏。

教育的希望在于每位教师的成长,教师的成长不只是阅读和接受别人的知识和思想,更重要的是独立思考,且思且行,不断反思。在教学中,我感到教师有没有童心对于教学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童心就是真诚,童心让人心上无邪,身上无恶,形上无垢,影上无尘。作为教师,有童心是爱学生的一种表现。说教师没有童心,就是教师把教师当做一种职业,把教学当做一种工作,一种机械化的工作。有童心的教师学生喜欢,工作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果。要想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我有感于此书中的几点做法:做领关雁给学生示范,显真诚在现实教学中,教师的示范和声情并茂的讲解是引领学生学习的关键,跟学生一同成长,会使学生感到亲切,更加喜欢学习。亲人般的称呼学生,显亲情很多名家教授,称呼学生都是“孩子们”,让人感到师生之间的距离一下子拉近了。叶圣陶先生说过:“我如果当小学老师,绝不将到学校来的儿童认作讨厌的家伙,惹得人心烦的小魔王;无论聪明的,愚蠢的,干净的,肮脏的,我都要称他们为“小朋友”。那不是假意殷勤,仅仅浮在嘴唇边,油腔滑调的喊一声,而是出一于真诚,真心认他们作朋友的亲切表示。小朋友的成长和进步是我的欢乐,小朋友的赢弱和拙钝是我的忧虑。有了欢快我将永远保持它,有了忧虑我将设法消除它。契合孩子的心作评价,有童趣评价学生是教师每天都要做的事,评价得当,就会有好的效果,如果评价马虎潦草,学生就会觉得老师应付自己,渐渐地学生也会应付你了。我认为评价有童趣,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要说是高中的学生,每一个学生的内心都有长不大的快乐。做朋友和孩子一起互动,显平等我认为和学生做朋友,以心换心,才能得到他们的理解和支持,你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孩子王”,就能一呼百应。尊重学生的思维方式课堂上我们尊重学生的思维方式,尊重学生的思考角度,尊重学生的“未成年状态”正是有了这样的包容与点化,学生才乐意在课堂上自主阅读探究,才愿意在课堂生活过程中自由地展示童真。

有位老师问:“花儿为什么在春天开放?”其中有一位小女孩站起来说:“因为花儿看到春天太美了,她就忍不住想和春天比美。”老师听后,改变了原来的答案。这位老师也跟孩子们一样拥有一颗纯真的童心,她理解童心,爱护着童心。老师们,让我们和孩子们一起跳绳,踢键子,猜谜语,下棋,玩捉小鸡,一起游戏,演课本剧,享受课堂,幸福工作吧!

下载小故事 明师道[推荐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故事 明师道[推荐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师道》读后感

    《师道》读后感1 屋檐水,一点一滴,滴穿沿阶石;羲之习字,年年岁岁,墨染洗砚池。陶行知说:“教育的作用,是使人天天改造,天天进步,天天往好的路上走。”初读《师道》一书,观此言,只觉三......

    师道的读后感

    师道的读后感 师道的读后感1 一、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就像书中所说的那样: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老师面对的是一个个性格爱好、脾气秉性、兴趣特长、家庭情况、学习状......

    师德 师道[精选]

    师德 师道 尊敬的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师德,师道》。不论是师德,亦或是师道,首先要有一个前提,那就是什么是“师”?“师”是什么呢?作为一名幼儿教师,说一下我理解......

    尊师道演讲稿

    篇一:尊师重道的演讲稿尊师重道的演讲稿 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有人说:父母之爱,让我们感受到养育的艰辛;朋友之爱,让我们体会到互助的温暖。在这里我要说:教师之爱,让我们......

    师道匠心读后感

    教师的“工匠”精神 静安小学宋小英 最近拜读了《师道匠心》这本书,这些语文大家的经验之谈、肺腑之言,让我深受触动。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且不去讲怎么教,先要让自己充实满溢起来......

    明师道,育师德,树师表,铸师魂[范文模版]

    明师道,育师德,树师表,铸师魂 【内容摘要】开展师德师风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真正使全体教师的观念得到更新,思想得到升华,面貌得到改观,工作得到有力推动,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 【......

    庞明老师讲的小故事[精选五篇]

    庞明老师讲的小故事(九)──智能功的“电梯”! 余 洋(一) 有一次我和庞老师见面的时候,谈到了关于功法的问题。我开玩笑的对庞老师说:“我在广州参加捧气贯顶法培训班,结业时考......

    教师《师道》读书笔记摘要

    --精选公文范文-------------------------- 教师《师道》读书笔记摘要 ▲在课堂中,首先至少应树立有关课堂的四点基本认识: 1.课堂不是教师表演的场所,而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