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经典简介

时间:2019-05-15 08:28: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儒家经典简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儒家经典简介》。

第一篇:儒家经典简介

儒家经典简介

摘自宋一霖著《儒家精义:道》

人类未生,道在天地;人类既生,道在圣人;圣人已没,道在《六经》。儒家经典是 道的主要文字载体,学道必读经书。

宋一霖

儒经,孔子之世,修成《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汉存《五经》(《乐》亡佚),唐代“五经”成“九经”(《诗》、《书》、《易》、《仪礼》、《周礼》、《礼记》、《春秋左传》、《春秋穀梁传》、《春秋公羊传》),从宋代起在唐代九经的基础上又加了《论语》、《孝经》、《尔雅》、《孟子》合称“十三经”,(《周易》、《尚书》、《诗经》、《仪礼》、《周礼》、《礼记》、《春秋公羊传》《春秋穀梁传》、《春秋左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宋代又提出《四书五经》(《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春秋》、《周易》)。

儒家经籍浩如烟海,清代《四库全书总目》列出的就有1773部、20427卷,势难一一穷尽。《十三经》是宋代以来儒家的主要经典,也是儒史以来最全的经典著作。战国时期大儒后圣荀子对儒家之道亦有颇多建树和新贡献,对中国古代特别是宋代以前的古代历史影响极大。我们对儒家经典的介绍,主要就介绍《十三经》和《荀子》,为大家学习经典原著提供一个参考。

1、《周易》

一般称,伏羲画八卦,文王演为六十四卦,周公撰卦辞、爻卦,孔子作传,《周易》的形成历经漫长年代而由圣人制作。

《周易》主要包括“经”、“传”两部分:

“经”,主要是六十四卦的卦形符号和卦辞、三百八十六爻的爻位和爻辞;

“传”,主要是阐释经文的文字,即《彖传》上下、《象传》上下、《文言》、《系辞》上下、《说卦》、《序卦》、《杂卦》七种十篇,其旨在于阐发经文大义。

《周易》原本是一部占卜书,用龟甲叫卜,用蓍草叫占,是远古国家遇到大事以决疑的手段。

《周易》的卦象、爻象又蕴含着天地万物变化的哲理,透过卦象、爻象的象征符号深究其变化哲理,弄懂经传中的精蕴内涵,对于认识世间事物的变化义理颇有帮助。

孔子晚年,十分喜欢《周易》,竹简系绳翻断了三次,并说“再给我数年时间,真能这样,我对于《周易》就能因应自如了”。

2、《尚书》

《尚书》是上古之书,是上古君王的文告汇编,上 古君王贤臣奉天命、理人事的言行记录。

《 尚书》由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四部分组成,上起尧舜,终至秦穆公。由于《尚书》翔实记录了上古历朝历代圣王、明君、贤臣的治政言行,凝结了上古治政智慧,故一直为后世儒者看重,视为治国平天下的楷模典范。

尽管存在古文尚书(28篇)和今文《尚书》(伪古文《尚书》25篇)之争,但今文《尚书》的内容在其他儒经中也有记录,它尊奉的义理与古文《尚书》一脉相承,为儒者信奉并影响古史两千多年,所以世人仍把古文《尚书》、今文《尚书》合一的《尚书》视为儒家经典。

3、《诗经》

司马迁记载说,古时诗篇三千余篇,到了孔子,删去重复冗繁部分,取其可施于礼义的部分,编订为三百零五篇。所以孔子 说:“《诗》三百篇,一句话概括,就是:思虑无邪曲。”

《诗经》三百零五篇,分为风、雅、颂三大部分:

“风”是通过诗歌的形式,对上自君王后妃下至平民百姓进行德行教化,题材广泛,意旨鲜明,特别是反映民间喜怒哀乐、日常生活的篇章,具有很强的平民性和艺术性;

“雅”大体是贵族、士大夫的歌乐,大雅为贵族所作,小雅为士大夫抒发个人情怀,称正声雅乐。

“颂”是祭祀神灵祖先的颂诗:“周颂”是周朝祭祀神灵的颂诗,鲁颂是鲁国祭祀祖宗神灵的颂诗,商颂是商朝祭祀祖宗的颂诗。

《诗经》的表现手法,按宋代大儒朱熹的解释,有“赋、比、兴”三种,“赋”是直接敷陈,“比”是采用比喻,“兴”是象征联想。

《诗经》中的诗篇,原来都配有音乐,诗句与音乐相匹配。可惜,随着《乐》的亡佚,《诗经》诗篇的配乐也失传了,不然中国艺术宝库中又会增添许多道乐相合的卓越艺术品了。

4、《仪礼》

《仪礼》是儒经“三礼”之一,汉代 立于官学,共十七篇。《仪礼》主要记载士礼。

《仪礼》专门讲礼的仪式、仪节,即在各种礼仪活动中怎么做,包括程序、参加者的身份、穿戴、位置、动作,甚为周详、繁琐,人们十分难以掌握,因而到唐宋已逐步衰落了。

5、《周礼》

《周礼》是儒经“三礼”之一,主要记载周代设官分职的官制,各种官职的职能、隶属、编制等,发现于汉武帝时。

《周礼》设置六大官职系统: 天官冢宰,掌管邦国事务; 地官司徒,掌管邦国教化; 春官宗伯,掌管邦国祭礼; 夏官司马,掌管邦国军事; 秋官司寇,掌管邦国司法。

冬官缺,汉以“考工记”补充,掌管邦国工艺。

在《周礼》的六大官职系统中,每个系统都有祭祀的职能。

6、《礼记》

原先,《仪礼》的末尾有“记”说明,作为各种仪礼的补充。汉代两位儒者戴德、载胜编成了两部《礼记》,分别称为《大戴礼记》和《小戴礼记》,小戴戴胜编辑的《小戴礼记》因较为简洁,成为后世流传的《礼记》。

按照梁启超的分类,《礼记》分为五类:一是通论礼义或学理,二是解释《仪礼》的专篇,三是记述孔子言行及门人时人杂论,四是记述古代制度礼节,五是记述古代格言。

《礼记》中的《大学》、《中庸》后来 受到特别重视,被抽取出来成为“四书”的两篇:《大学》乃是讲大德大才之人的学问,即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它对后代的影响是很大的。《中庸》专论中庸之道,即执中用中、恰到好处、无过无不及,也就是两端平衡的意思。

《礼记》并不是一人一时的著作,它是战国至西汉初期各种礼仪著作的选编,大多出自孔子弟子、再传弟子以至三传弟子之手,戴胜只是编纂而已。

7、《春秋左传》

《春秋》是一部史书:孔子在鲁国史书的基础上,简约文辞,褒贬是非,撰成《春秋》。但《春秋》不是一般的史书,而是包含儒家义理的经书,所以《春秋》历代均被列为经典。

《春秋》有左丘明所著《左传》的翔实史证和公羊氏的《春秋公羊传》和穀梁氏的《春秋穀梁传》两书解释,唐代起《春秋左传》和《春秋》经文一起,与《春秋公羊传》、《春秋穀梁传》都列入“十三经”。

《春秋左传》是一部编写体史书,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撰著。从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至鲁哀公二十九年(公元前468年),记述了共二百五十五年的历史。《春秋左传》详细 记录了春秋这一时期的历史,作为对孔子《春秋》的史 实说明,对了解《春秋》裨益很大。《春秋左传》文辞简炼优美,对战争的叙述或其他历史事件的记录,生动形象,引人入胜。

8、《春秋公羊传》

《春秋公羊传》是战国时期公羊氏撰著,系依据《春秋》的顺序,通过一问一答的形式,解释《春秋.》的微言大义。

《春秋公羊传》宣扬大一统的思想,尤重天子、君、臣、民的等级秩序,其对于春秋时期“据乱世”、“升平世”、“太平世”的“三世说”虽不尽合史实,却对后世史学影响很大。

9、《春秋穀梁传》

《春秋穀梁传》是战国时期穀梁氏对《春秋》经文所作的解释,其体例大体与《春秋公羊传》一样,依据《春秋》的顺序逐句一问一答式的解释《春秋》经文。

《春秋穀梁传》偏重对《春秋》经文蕴含的经义常理作解释,对于理解《春秋》的道义内涵颇资启发。

《春秋》是原始经典,《春秋左传》重历史学习经文,《春秋公羊传》重大一统解释经义,《春秋穀梁传》重经文道义,可谓各有特色。

10、《论语》

《论语》是孔子 及其弟子的言行记录集,为孔子弟子以及再传弟子编纂,自宋代以来列为儒家经书,与《大学》、《中庸》、《孟子》一起合称“四书”,被宋代大儒朱熹视为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左传》的入门书。

《论语》共二十卷,内容涉及广泛,主要是孔子 教化弟子们做人要讲仁德重修身的言论,言简意赅,生动形象,许多言论带有很强的针对性。

《论语》对于我们了解孔子的思想是重要的,但不能把《论语》视为儒家经典的中心,孔子在世并无《论语》而是以《诗》、《书》、《礼》、《乐》、《易》、《春秋》为教材教化弟子。可以把文字浅近的四书作为入门,再深入研读其他经典似乎更利于掌握儒家思想的全理。

11、《孝经》

《孝经》是儒家专论 孝道的一部经典,相传为孔子传给曾参而由曾参整理而成。

《孝经》共十八章,第一章“开宗明义章”为本经总论,言孝乃德之本,是教化的基础。孝亲忠君的忠孝两全即是孝道的归宿。其余各章分述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人的孝道和对孝道的若干重要阐述。

《孝经》是专论孝道的儒家经典,汉代起提出以孝治天下,其对中国君主专制制度和宗法血亲制度下的古代社会影响深远,许多关于子女孝敬父母的提法至今仍不失现实意义。

12、《尔雅》

《尔雅》是一部字典,但不是一般的字典,而是蕴含了儒家经义的字典,所以列为《十三经》之一,为后代儒者注释儒经所看重。相传《尔雅》为周公所作,孔子及汉初儒者叔孙通也作了一些增补。

既然是字典,《尔雅》的涉猎范围就极其广泛,从一般文辞,到亲人家庭、宫室器物、天地万物等,都较详尽的予以解释,故汉以后儒者传习儒经都以《尔雅》作为重要工具书。

阅读《尔雅》,不能只把它视为一部字典辞书,而必须注重它的字词诠释中包含的儒家义理,这样才能体现出它的经典意义。例如,释天,既讲了“自然之天”,又说了“主宰之天”,而儒经中虽也言及自然组成的天,但更常见的是视为世界主宰、信仰皈依的天,这是阅读《尔雅》以及其他儒经务必注意的。

13、《孟子》

《孟子》是战国时期孟轲和弟子们的言行录,主要记载了孟子传承孔子思想的言论。《孟子》原本只是作为诸子之一的专著,唐儒韩愈最先推崇,宋儒更加以传扬,自宋代起列为《十三经》之一,为后代儒者所注重。

《孟子》共七篇十四卷(章),其中孟子传扬的人性善、修仁德、养心性、施仁政、民贵君轻、中庸权变等义理,是孟子对儒家思想的重要贡献,对后世儒家文化的发展影响极大,孟子被誉称为儒家“亚圣”并不为过。

不仅《孟子》思想精采,其文体气势宏大,语言流畅,推理严密,辩论力强,“文以载道”的特色十分鲜明。

14、《荀子》

《荀子》是战国时期大儒荀况的专著。荀子在秦朝以下的一千多年中,实际影响远比孟子大,直到南宋程朱理学(程颢、程颐、朱熹诸儒)扬孟抑荀之后,孟子的地位和影响才超过荀子。尽管《荀子》未列入《四书五经》、《十三经》之中,但不能否定荀子对传承儒家思想的新贡献,它的许多创见 极大丰富了儒家之道的宝库。

《荀子》共二十四篇,包罗广泛,论证深入,创造性强,颇多思想建树:人性本恶,善在后天;道为大本,权变相辅;圣王成治,道制相称;礼义法度,成治之本;举贤用能,罢不肖诛元恶;王者用兵,仁义为本。等等。这些思想、义理、法度建树,对秦以来历代王朝的影响巨大,法家创始人韩非、秦朝丞相李斯均出自荀子门下,绝非偶然。

或许可以说,孔子之后最重要的两个大儒孟子和荀子,一讲人性善重修仁德返善成治,一言人性恶重法制改恶成治,两位大师从不同角度出发,归于社会成治的结论,可谓殊途同归、相辅相成地传承了儒家的大道真理。无怪乎后人称孟子为亚圣,称荀子为后圣。

总而言之,儒家十四部经典各有所重:《易》言变,《诗》言志,《书》言事,《礼》言行,《春秋》言义,《论语》言仁,《孝经》言孝,《尔雅》言字,《孟子》言修性,《荀子》言礼法,十四部经典相辅相成、融会贯通、合而为一,方才集成了儒家思想和儒家学说的精华要义——道。

第二篇:茶艺培训:儒家茶业茶艺培训中心简介

茶艺培训和茶艺师培训全国统一咨询热线:0595-26087568***

学茶网:http://

学茶网是福建儒家茶业有限公司创办的一个面向全国招收茶艺营销人员培训的文化网站。

为满足全国各地从事茶行业人员工作的需要,安溪知名茶企儒家茶业与国家重点职业中专学校——华侨职校进行校企合作,整合多方资源,创办“儒风茶韵”大型培训中心。该中心立足安溪茶产业发达、茶文化浓厚、大规模茶企茶商集中地等优势而开设,面向全国常年开展礼仪、茶艺、茶叶审评、茶叶营销等短期培训以及各级评茶员、茶艺师、评茶师的鉴定考评工作,每月培训一期,考评一期。

一、短期培训周期:每期10天。定于每月的6日—15日开班培训。

二、培训收费:每期2000元/人。培训资料及所用的茶品均由培训中心免费提供。学员食宿自理。

三、培训内容:

1.茶艺表演:丝竹绵绵、舞步翩翩,丝竹伴奏、雅俗共赏。学会别有风味的茶艺表演,助您提升自身品味,吸引万千品茗人!

2.茶叶审评与技巧:90分钟学会鉴赏铁观音等安溪四大名茶,领略鉴赏名茶高招!

3.铁观音三大口味的辨别:45分钟学会,辨茶不倒翁!

4.礼仪知识:彬彬有礼甜甜蜜语,掏空腰包无怨言!

5.茶叶销售技巧(包括网售):6课时教会销售要领,天涯何处没我店!

6.国内国际茶叶卫生标准常识:产品上的商场,下得漂洋!

四、培训中心的四大优势:

1.师资力量雄厚。由富有实践教学经验的高级评茶师、高级茶艺师执教,采用课件教学与实践结合,巧教、速学、速成。

2.以知名茶企为依托。随时可以鉴赏各大类茶品,针对性、实效性强。

3.实训有保障。学习期间可直接在儒家茶业结合实践,既有理论的学习,又可感受掌握茶企的管理等多方面知识与技巧。

4.可直接报考各类鉴定考评资格。培训完成后,免费发给学校培训结业证书。培训后学员按条件可以直接在此报考中、高级评茶员、评茶师或茶艺师的考评办证,鉴定费另交。

5.培训内容有保障。学员在培训结束后仍学不懂的,可免费继续参与下期培训,直到学会为止。

五、培训地点:儒家茶业六楼培训部

六、报名联系人:0595-26087568***陈老师Q Q :***73568

欢迎全国广大茶商茶友,尤其是有志于茶产业发展的广大茶企、茶店老板选派合适的人员到公司报名、培训、鉴定、考评。优秀人才和合格的考评证书定给您事业如虎添翼,创造更大的辉煌!

更多相关资料参考:http://

第三篇:儒家经典语录

儒家经典语录(1)

道德篇:

1、德者事业之基。《菜根潭》

道德是事业的基础。

2、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周易.坤》

做好事的家庭必给后代流下幸福,贯做恶事的家庭必给后代留下祸殃。

3、德不孤,必有邻。《论语.里仁》

有道德的人不会孤单,一定会有志同道合的人和他相伴

4、作德,心逸日休;作伪,心劳日拙。《尚书.周官》

讲道德,心安理得;做坏事,心劳日拙。

5、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尚书.周官》

财富可以修饰房子,道德可以滋润人身,使人心宽体胖。

6、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

尊敬我的长辈,继而推广到尊敬别人的长辈;爱护我的子女,继而推广到爱护别人的子女。

7、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

爱别人的人,别人永远爱他;尊重别人的人,别人永远尊重他。

8、克己复礼为仁。《论语〃颜渊》

约束自己,使自己的言行合乎礼,这就是仁。

9、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荀子〃荣辱》

先顾礼义后求利益才算光荣,先求利益而不顾礼义便是耻辱。

10、人之有德于我也,不可忘也;吾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

别人对我有恩德,不应该忘怀;我对别人有恩德,不应该不忘怀。

11、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礼记〃曲礼上》

对自己喜欢的人要看到他的缺点,对自己憎恶的人要看到他的优点。

12、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

与朋友相交往,说话要守信用。

13、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论语〃颜渊》

君子以文章来交朋友,以朋友的帮助来培养自己的仁德。修养篇:

1、为世忧乐者,君子之志也;不为世忧乐者,小人之志也.《申鉴〃杂言上》 为国而忧、为国而乐,这是君子的志向;只考虑个人得失,这是小人的志向。

2、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汉〃曹操《步出夏门行》

3、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美。三国〃蜀〃诸葛亮《诫子书》

不学就不能增加才智,无志向就不能成学业。

4、丈夫四方志,安可辞固穷? 唐〃杜甫《前出塞九首之九》

大丈夫志在四方,岂能害怕吃苦?

5、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过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宋〃宋轼《晁错论》

古代创立大业之人,不仅有超世之才,而且必有坚忍不拔之意志。

6、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

明〃王阳明《教条场 诸生〃立志》

志向不确立、犹如无舵之船,无绳之马,飘荡放纵,到何处去呢?

7、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语〃学而》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检查自己——替别人办事没有尽心吗?同朋友交往不诚实

吗?老师传授的学业没有复习吗?”

8、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

自己作风正派,不发命令政教也能顺利实行;自己的作风不正,即使三申五令,别人也不听从。

9、博学而不穷,笃行而不倦。《礼记〃儒行》

广泛地学习永不满足,身体力行永不懈怠。

10、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汉书〃董仲舒传》

羡慕水中游鱼,不如回家织网。

11、君子以行言,小人以舌言。《孔子家语.颜回》

君子用行动说话,小人用舌头说话。

12、在上不娇,在下不谄,此进退之中道也。宋〃王安石《上龚舍人书》

处在上位不骄慢,处在下位不谄媚,这是进退的正确态度。

13、美曰美,不一毫虚美;过曰过,不一毫讳过。明〃海瑞《治安疏》

有几分美就说几分,一丝一毫不虚夸;有几分过就说几分过,一丝一毫不讳饰。

14、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清〃朱柏庐《治家格言》

做了好事就希望别人看到,这便不是真正做好事;做了坏事唯恐人道,这便是做了 大坏事。

15、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富贵不能迷乱心意,贫贱不能改变志气,威武不能屈节,这才叫大丈夫。

16、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孔子家语〃在厄》

17、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

君子心地宽阔,小人经常忧愁。

儒家经典语录(2)

治学篇:

1、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礼记〃学记》

玉如不琢磨就不能成为器物;人如不学习,就不懂道理。因此,古代贤君,建国治民,都把教育放在首位。

2、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荀子〃劝学》

青色从蓝草中提取,但比蓝草的颜色更深;冰,是由水变成的,但比水更寒冷。有成语“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3、养子不教父之过,训导不严师之惰。宋〃司马光《劝学文》

4、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唐〃韩愈《师说》

历来求学的人一定要有老师。老师,就是传授道理、讲解知识、解答疑难。

5、雨泽过润,万物之灭也;情爱过义,子孙之灾也。明〃吕坤《呻吟语〃礼制》

雨水超过了需要即成万物之灾害,宠爱过头,这是子孙的灾难。

6、为山九仞,功亏一篑。《尚书〃旅獒》

造一座高山,如果少最后一筐土,则将前功尽弃。

7、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

温习旧知识能有新收获,便可以做老师了。

8、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9、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分昼夜。” 《论语〃子罕》 意谓时光易逝,当自强不息。

10、人之于文学,犹玉之琢磨也。《荀子〃大略》

人们对于文化知识,要象雕磨玉石那样精益求精。

11、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梁〃沈约《长歌行》

12、积财千万,无过读书。《颜氏家训〃勉学》

积聚万贯家财,抵不上读书有益。

13、天下未有不学而成者也。《中说〃礼乐》

世界上没有不经过学习就能成功的人。

14、富贵比于浮云,光阴逾于尺璧。唐〃杨炯《王子安集〃原序》

富贵尤如天上浮云,光阴才是无价之宝。

15、知不足者好学,耻下问者自满。宋〃林逋《省心录》

知道自己不足的人一定好学,以下问为耻的人常常自满。

16、人不可以不学,犹鱼不可以无水。宋〃陆九渊《与黄循中》

17、勿谓今日不学而有来日,勿谓今年不学而有来年。宋〃朱熹《劝学文》

18、学无早晚,但恐始勤终惰。宋〃张孝祥《勉过子读书》

学习无早晚,只怕开始勤奋后来怠惰。

19、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学道者须加力索。《菜根谭〃后集百九》

20、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21、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论语〃子张》

22、胆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圆而行欲方。《近思录〃为学类》

胆要大而心要细,智慧要全面而行为要端正。

23、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小雅〃鹤鸣》

24、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礼记〃中庸》

25、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这是真正的聪明。

26、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论语〃为政》

只读书而不思考无所收获,只空想而不读书,也只会疲惫不堪。

27、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28、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宋〃苏轼《送安惇秀才失解西归》

29、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清〃刘开《孟涂文集〃问说》

学与问是相辅相成的,不学就不会产生疑问,不问就不能增长学识。

艺术篇:

1、诗言志,歌永言。《尚书.舜典》 诗表达志向,歌抒发情怀。

2、不学《诗》,无以言。《论语.季氏》 不学习《诗经》,就不会说话。

3、万卷山积,一篇吟成。清.袁牧《续诗品.博习

只有积累丰厚学问,才能写出一首好诗。

4、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清.王国维《人间词话》

词以境界高为最好,境界高格调自然就高,自然就有名句。

5、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三国.魏.曹丕《典论.论文》

文章是治国安邦的伟大事业,是传之不朽的大事。

6、所谓诗,所谓文,实国事、世事、家事、身事、心事系焉。宋.郑思肖《心史总后叙》

所谓诗歌文章,实际上都与国事、世事、家事、身事、心事相联系的。

7、道者文之根本,文者道之枝叶。《朱子语类》

道是文章的根,文是道的枝和叶。

8、观其文可以知其人。清.袁牧《读书

看一个人的文章就可以知道这个人的思想品德。

9、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论语.泰伯》 哲学篇:

1、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周易.乾》

同类的声音互相应和,属性相同的互相吸引。

2、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荀子.论礼

天地相合而万物产生,阴阳相接而变化发生。

3、天有其时,地有其财,人有其治。《荀子.天论

天有四时,地有资材,人有治理自然与社会的能力。

4、天道之常,一阴一阳。阳者,天之德也:阴者,天之刑也。《春秋繁露.阴阳义》

自然界的常规,是一阴一阳。阳是天的美德,阴是天降的灾祸。

5、进有退之义,存有亡之机,得有丧之理。《贞观政要.征伐》

前进之中有后退的含意,生存之中有灭亡的因数,得到了还有丧失的可能。

6、贫生于富,弱生于强,乱生于治,危生于安。《潜夫论.浮侈》

贫穷来自富有,脆弱来自坚强,混乱来自太平,凶险来自安全。

7、物极则反。唐.孔颖达《周易.乾》疏

事物发展到了顶点就向自身的反面转化。

8、无小而不大,无边而不中。唐.王勃《释迦如来成道记》

没有细小就无所谓巨大,没有边缘就无所谓中间。

9、天下之事,不进则退,无一定之理。《近思录.治体类》

天下的事情,不前进就会后退,没有静止不动的道理。

10、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卫灵公》 一个人如果没有长远的考虑,就一定会遭遇突然出现的祸殃。

11、愚人千虑,必有一得。《晏子春秋.内篇杂下第十八》

愚笨的人只要勤于思考,也会有对的时候。成语“千虑一得”和“愚者千虑,必有 一得”本此。

12、公生明,偏生暗。《荀子.不苟》

公正产生明察,偏见产生昏暗。

13、坐井而观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唐.韩愈《原道》

坐在井底看天,说天是小的,其实并不是天真的小呢。

14、有名而无实,则其名不行;有实而无名,则其实不长。宋.苏轼《策别安万民》

徒有虚名而无实际,其名声不会传之久远;有实际而不加以播扬,实际也会萎失消亡。

第四篇:儒家学派代表人物

儒家学派代表人物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国栗邑,出生地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是中国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曾受业于老子,带领弟子周游列国,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相传有弟子三千,其中七十二贤人。孔子建构了完整的“德道”思想体系:在个体层面主张“仁、礼”之德性与德行。仁说,体现了人道精神;礼说,则体现了礼制精神,即现代意义上的秩序和制度。孔子万晚年的最高理想是建立“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

孟子(约公元前372年—约公元前289年),名轲,邹(今山东邹城)人。是孔子之孙孔伋的再传弟子。孟子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其思想与孔子思想合称为孔孟之道,主张“民本仁政”思想 发扬、完善并推广孔子思想和儒学、儒家五大圣人之一。代表作有《鱼我所欲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等。孟子“善养吾浩然之气”。浩然正气者,谓君子之气也。后世追封孟子为“亚圣公”,尊称为“亚圣”,《孟子》一书,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共同编写完成。

荀子(约前313~前238),名况,战国后期赵国人,荀子是孔子之后儒家八派中的一荀学派代表人物,是继孟子之后的又一儒学大师。他在吸收法家学说的同时发展了儒家思想。他尊王道、崇礼义、讲法治,主“性恶”论,强调后天的学习。他的文章擅长说理,组织严密,分析透辟,善于取譬,常用排比句增强议论的气势,语言富赡警炼,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著有《荀子》,今存三十二篇。经典句子:“大巧在所不为,大智在所不虑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等。

韩愈(768年—824年),字退之,河南河阳人,汉族,自称“郡望昌黎”。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其文章气势雄伟,说理透彻,逻辑性强,被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后人将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儒家学派代表人物

1、孔子,提倡仁、义、礼等价值,挺立道德主体,开创了儒家学派。弟子记其言行,杂以己言,战国初年成《论语》一书。

2、子思,孔子嫡孙。相传《礼记》中之《中庸》、《表记》及《坊记》,均为子思所作,但无确据。大抵子思能绍述孔子遗教,所以与其后之孟子,合成思孟学派。

3、孟子,以复兴孔子学说为己任,主张性善论,为日后儒家学派建立严密的哲学体系。孟子及其弟子的学说集为《孟子》一书。

4、荀子,一方面继承儒家重礼义的思想,一方面反对孟子的性善论而主张性恶论。着有《荀子》。

5、贾谊,主张「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加强中央集权,重农抑商。

6、董仲舒,是儒学阴阳五行化的代表人物,着有《春秋繁露》。

7、扬雄,着《法言》、《太玄》等。

8、韩愈,排斥佛道,提倡儒家道统,为宋明理学张本。

9、李翱,着有《复性书》,提出复性说,为宋明理学之先驱。

10、胡瑗,与孙复、石介并称宋初三先生,讲明体达用之学,开宋儒性命之学先声。

11、李觏,批评儒家贵义贱利的观点。有《直讲李先生文集》行世,1032年作《礼论》七篇。

12、邵雍,象数之学大师,与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合称北宋五子,为北宋重要思想家。着有《皇极经世》等书。

13、周敦颐。宋明理学的创始人之一。在《太极图说》中提出无极而太极的天道论观点。其所提出的太极、理、气、性命等,成为宋明理学的基本范畴。有《周子全书》。

14、张载,创关学。提出「太虚即气」说,从儒家天道论的观点拒斥道、佛的形上学观点。又提出见闻之知与德性之知、天地之性与气质之性等区分之观点。有《张子全书》。

15、程颢、程颐,世称二程,理学奠基人。程颢有《明道文集》,中以《定性书》、《识仁篇》为着。其学称为洛学,为北宋理学之大宗。主性即理,然亦重视天道。程颐主性即理,于工夫尤多措意。有《伊川文集》、《伊川易传》等传世。他们的着作收入《二程全书》。

16、谢良佐,与游酢、杨时、吕大临并称程门四大弟子,认为心为仁,为天之理。着有《上蔡语录》。

17、杨时,思想接近大程,有《龟山集》。

18、胡宏,以道为体用总名,倡言「仁其体,义其用,合体与用,斯为道矣」,创湖湘学派。着有《五峰集》、《知言》。

19、朱熹,其学本二程而又能汇通各家,故为宋代理学之集大成者,复以朱注四书流行,影响后代思想极大。其学说在天道论方面继承程颐讲性即理,在工夫论方面倡言格物致知学说。平生着作极多,主要有《四书集注》、《朱子大全》、《朱子语类》等。

20、张栻,与朱熹、吕祖谦并称「东南三先生」,有《南轩集》。

21、薛季宣,创永嘉学派。

22、吕祖谦,有《东莱文集》等。

23、陆九渊,为心学派的开创者,提出心即理,发明本心等观点。有《象山先生全集》。

24、杨简,陆九渊弟子,有《慈湖遗书》。

25、陈亮,永康学派创始人,主张义利双行,王霸并用。有《龙川文集》。

26、叶适,主张功利之学,有《习学记言序目》、《水心文集》等。

27、蔡沈,耽于象数学,有《书经集传》等。

28、真德秀,有《西山文集》等。

29、魏了翁,有《鹤山全集》。30、许衡,有《鲁斋遗书》。

31、吴澄生,与许衡齐名。

32、薛瑄,着有《读书录》,为河东学派代表人物。

33、陈献章,重心性之学,有《白沙集》。

34、罗钦顺,主张理在气中。

35、王守仁,发扬光大陆九渊之学,提出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等学说,形成阳明学派,是明代理学的大宗,影响至今不息。有《传习录》、《大学问》等。

36、王廷相,主张理根于气,有《慎言》、《雅述》等。

37、王艮,创立泰州学派。

38、钱德洪,王守仁学说的传人,有《绪山会语》。

39、王畿,王守仁之学传人,有《王龙溪集》。

40、何心隐,泰州学派代表人物之一。有《何心隐集》。

41、李贽,猖狂不拘世法,然亦能出己见。如以人心之私,乃自然之理,且提出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以及「圣人与凡人一」等,皆别有所见。着有《焚书》、《藏书》等。

42、刘宗周,反对王守仁致良知教,主张诚意、慎独之学,创立蕺山学派,是明代理学的殿军。有《刘子全书》、《刘子全书遗编》。

43、孙奇逢,与黄宗羲、李颙并称三大儒。

44、陈确,反理学和佛学。

45、黄宗羲,启蒙思想家和思想史家,主张「盈天地皆心也」的心学观点,政治上批判君主专制。1662年着《明夷待访录》,1676年《明儒学案》成书,并着有《宋元学案》等。

46、方以智,着作宏富,有《物理小识》、《通雅》、《东西均》等。

47、顾炎武,以音韵治经,开清代朴学之风。1662年着《天下郡国利病书》,1670年始刻《日知录》8卷。

48、王夫之,宋明理学的总结者。提出无其器则无其道、变化日新及行可兼知等观点。着述甚丰,着作被集为《船山遗书》。

49、李颙,讲学关中,有《四书反身录》、《二曲集》。50、颜元,提倡实学。李塨传其学,世称「颜李学派」,二人着作编为《颜李遗书》。

51、李光地,深得康熙皇帝赏识,奉命主编《性理大全》、《朱子大全》等书。

52、戴震,主张理存于欲,批判宋明理学「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是以理杀人的工具。有《孟子字义疏证》等。

53、焦循,认为人有智慧,能进化,进化必有赖于习行,同时主张人性善。有《孟子正义》等。

54、凌曙,公羊学家,有《春秋繁露注》、《春秋公羊孔疏》等。

55、刘宝楠,有《论语正义》等。

56、龚自珍,开近代以公羊议政之风,有《定庵文集》。

57、魏源,初尚宋儒理学,后主今文。师刘逢禄,习公羊春秋,与龚自珍相友善,并称「龚魏」。宣传变法,有《海国图志》、《古微堂集》等。

58、曾国藩,理学家,有《曾文正公集》等。

59、张之洞,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有《劝学篇》等。60、孙诒让,着有《周礼正义》和《墨子间诂》等。

61、康有为,以公羊学托古改制,引起近代思想界的震动。62、谭嗣同,主张变法,有《仁学》。18 63、章炳麟,古文学大师,有《章氏丛书》等。

64、梁启超,与其师康有为编撰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倡言变法维新。倡导用新方法研究学术史,启蒙之功不可掩。着作编为《饮冰室合集》。65、刘师培,国学大师,着作由钱玄同编为《列申叔先生遗书》。

66、熊十力,当代新儒主要开宗人,援佛入儒,建立新唯识论的哲学体系。着有《新唯识论》。

67、梁漱溟,当代新儒家代表人物之一,有《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中国文化要义》等。

68、钱穆,有《先秦诸子系年》、《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等。是当代中国学术重镇新亚书院的主要创办人。

69、冯友兰,着有《中国哲学史新编》、《贞元六书》多种,为新儒家重要代表人物。

70、贺麟,有《文化与人生》、《当代中国哲学》等。

71、唐君毅,当代新儒家代表人物,在港台和海外有着广泛的影响,其哲学体系为心灵九境说。代表着作为《中国哲学原论》、《生命存在与心灵境界》。

72、牟宗三,当代新儒家大师,与唐君毅并称唐牟,建立道德的形上学及两层存有论的哲学系统。着有《心体与 性体》、《智的直觉与中国哲学》、《现象和物自身》、《圆善论》等。[4] 73、何子渊,辛亥革命元老、中国现代教育奠基人、儒家学派的法脉传人。从“敢夸才依马 唯骥道南吾”到“同人于野 仁者乐也”,再到“求真、尚善、包容”的教育思想,作为其哲学旨归。代表作有《东汉文存》。

第五篇:学习儒家经典

学习儒家经典,用中国式管理模式推动企业发展

《弟子规》是中国众多儒家经典读本之一,同其它儒家经典一起在推动中华民族发展与进步的进程中起到了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但随着近代西方文化的入侵以及国人的错误认识,将其摒弃于历史的烟尘中将近一个世纪,直到今天,全球各国在面对生存与发展中产生的信任与道德危机,在用西方文化没办法解决和调和,才发现中国的《弟子规》等儒家经典才是根治上述的问题的一个良方时,这一失落将进一个世纪的文明古籍才重新获得人们新的认识与定位。而受到众多学习《弟子规》产生良好社会效果的个人,家庭、企业、组织等的好评,促使人们对其越发的重视,逐渐促使这一对国学大典的学习活动成为全民运动,对确保个人身心健康,家庭和谐,社会和谐,企业发展起到越来越重要的推动作用。

中华文化讲究“以和为贵”,不偏不倚,尊重自然,和谐相处,和气生财;主张张驰有序,阴阳平衡,万病不生”的这一符合自然规律的生存与发展模式(这也符合现今西方主流认识)。它是一种追求质与量平衡的文化,不会产生副作用的“中和”文化,是一种双赢互利文化,有别于西方的自私式斗争、损人利己式的单赢文化。而《弟子规》正是基于这一文化指导恩想产生的经典古籍。它强调的是主动教育同化,有效平衡中和,依规动作,有序运行,避人性之恶,扬人性之善,合理疏导,有效利用。避免激化与斗争,多“中”少“争”。让种做人行事文化深入每个人的骨髓,从糼年开始,从进入某个组织开始,让这种“和”与“爱“的文化有效有序引导而不是命令,自愿而不是强迫地让每一个人高尚做人,忠心做事,和谐有序生活,在平和中不断进步、调整、改进,在无为中完成有为。有效主动疏导了人性中恶的洪流,使之变成善的种子与基因,并不断生根发芽,复制,扩大影响。完全改变西方文化“斗争”式的堵的对抗的处理方式,使恶者成善,善者成圣,使人性善的一面光芒万丈,将恶的一面抑制至最小,从而有利于个人的健康,家庭的和谐,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这是我理解《弟子规》创作的指导思想和核心作用。

《弟子规》首先体现的是一种文化模式,其次是保证这种文化运作的为人处事的具体方式、方法,从人性的角度完成对社会活动主体人的教育引导,使之符合国家、社会、企业进步与发展的需要,且冲突最少,损害最小,获利最大,各方满意。对于企业来说,它的主要思想与现代企业管理的需求或要求许多方面是相同、相进或者是推动、促进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弟子规》强调从小开始对人的教育,并且从日常生活的每一个小的细节做起。这和现代企业管理强调的“管理始于教育,终于教育”,的先进管理思想有类似的地方;和现代企业控制理论所说的“细节决定成败,细节即专业”的说法也十分类同,强调培养人,教育人以及从小处细节点滴做起,不贪大求全,近而让规矩变成习惯,习惯变成自然,自然深入每一个人的心灵深处,最终形成一种所有人共同遵守的文化契约,良好的结局自然水到渠成。

2、《弟子规》固名思义即:教育每一个子弟,每一个人做人行事的规矩、规定、方法。它是每一个人安身的立命的人生“宪法”,育好人做好事的培训程序。《弟子规》的总叙便是例证,即“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说穿了,《弟子规》即是教人做人行事,安身立命,佑保个人身心健康,谛造群体(团队)合谐,依规运作的类似于“人生指南”式的程序文件。只是和企业所谓的管程序文件不同的是它不仅仅只是硬性规定,还更多的从人性的角度更多的指导,充分挖掘发挥人性本善的正面作用,摒弃抑制人性潜在“恶”的一面,而非硬性规定,一味打压,不让翻身,争取一切可以向善,改善的“潜恶”“原恶”,为和所用,强调用爱化解,善意仁义引导,化恶为善,化害为利,而非打压消灭。所以它讲:“过能改,归于无,倘掩饰,增一事”。《弟子规》是用整套人性化的规定、方法等“硬性”规定与许多软性引导,不离不弃的教育,互爱博爱的方式完成有效育人的任务。这一点很值得完全程式化,无任何感情色彩与人性成分的硬性企业管理制度、方法、模式借鉴。人毕意是企业活动主体,是一个有感情的动物,如果我们的管理模式,方法、规章制度等完全不顾人性,则很难让员工从内心认同,自觉自愿遵守。让其刚性中适度加入人性,使其更具有切实的可执行性与可操作性是现代企业管理者必须要注意的问题。否则钢性太强,极易折断。这也符合现代先进企业管理上推行的“人性化管理”的要求。

3、《弟子规》强调上下有序,长糼有别,仁爱忠义,行事依矩,遵从纲常,依规生活,顺从人性与自身规律办事,博爱待人。这一点又对于企业管理者来讲其实就是要依照企业自身条件,依照企业发展的规律,本着人性原则办事,不搞“假大空”的东西,按照规章制度等纲常运行,遵循组织原则,尊重组织伦理,不肆意妄为。依管理程序展开工作,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不要顾左右而言他。首先让自己成为规矩的弟子,做好每个人自己份内的事。注重教育引导,不急于求成,循序渐进,稳步发展。即依流程,依规矩办事,又要重人伦,讲人性,自重自爱,敬人爱己,自强自立的当好家长,播撒“爱”的种子,收获“和”的果实。否则你拿员工当工具,员工就拿工作当跳极,大家离心离德,何来忠孝仁义?企业发展离开有德有才忠诚执行力强的员工,谈永续经营,只能是无水之源,无本之木。不是员工不好,是企业的领导者没有当好老师,让劳资双方相互猜忌,报怨,是企业领导者管理者的行为给员工埋下“怨”的种子。因此企业即要建立人性化的科学的符合自已规律的管理制度、程序以保证企业基础运作,像《弟子规》一样引导,要求员工依章有序运作,同时更要建立让这一体系能够健康导入每一个人的心中的导入机制,这一导入机制必须以和为贵,以爱为根,以人为本,遵循种什么,得什么,忠爱对等原则,怨恨对等原则,人性自然原则。(连领导者自身都做不到的,不要要求员工,你对员工不敬不爱,员工对你不忠不义)

4、《弟子规》教育我们知与行要结合,理论与实践要结合。所以《弟子规》讲“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但力行,不学文,任已见,昧真理。”企业管理者既要身体力行,躬身实践、调研,又要注意学习外来的先进管理方法、模式,缺一不可。不身体力行造就了许多三拍管理者,即:拍脑门决策,拍胸脯保证,拍屁股走人。这也是许多企业引入众多管理方法、工具但却不能成功的主要原因。因为它引入时忽视了国情,厂情,不按自然规律办事,急于求成,又不具备全员的忠义契约教育,没关注执行文化及人员素质的欠缺,不能在身体力行中因势利导的合理引导,利用与调整,使之顺利导入并能固化下来。这种只注重理论工具、管理模式,管理软件的引入的管理行为,最终使这些原本先进的东西贬值到一张纸的地步。反之不注重学习先进的东西,一味谈自己当年过五关斩六将的光荣,只会成为井底之蛙式的经验管理者,将企业带入死胡同。

5、企业管理者,领导者必须以能服人,以德服人,赢得大众认同,而非以势压人。所以《弟子规》上有讲:势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无言。以及“行高者,名自高;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唯德学,唯才艺”等。企业领导者需有宽广的心胸,首先当好部属的老师,而非长官上级。有容人之心别人才能成己之美。不与部属争功,不与员工争利。勇于担责,德自立,心则宽,心宽则天大,领导者有多大的心胸,便有多大的舞台,有德才有得。

6、《弟子规》讲“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企业管理者,领导者必须首先讲信用,遵守各种公司规章,程序,不要自己破坏自己建立的制度,让它依照其自然规律即原则、要求运行,久之效果自现。否则负面影响是极大的。作为领导者要有人品,有德行。德行德行,有德才能行。不要“见未真,即轻言,知未的,即轻传。”道听途说,疑神疑鬼,不依规定走正常渠道,诈言妄语,用打小报告等不符合组织伦理的方法恶整、阴搞同事,下级甚至于领导,肆意破坏企业正常运行之纲常。这些作为一企业领导者必须力戒并坚决制止。无德者必无得,有德者方能得通天下,所谓仁者无敌。所以企业领导者应记取《弟子规》中“不亲仁,无限害,小人进,百事坏”的教导。远小人,亲贤才,建立科学识才鉴才体糸,弘扬正气,建立健全忠孝节义,仁德宽爱的企业主流文化,确保企业健康发展。

现代的企业管理制度相当一部分是以强制、压制为主,单纯强调消灭不符合企业要求的东西,最终必然有一部分人要受伤,更与自然人性的自然规律相冲突,无法获得全员的真心认同,其硬伤是很明显的。如制度订得过死,缺乏人性,人情,过于冷漠与死板,埋下了对抗,互不信任与友爱的种子。而《弟子规》则以中国儒家的中庸思想在尊重人性,人伦纲常的思想指引下变堵为疏,变消灭为融合,变斗争为合作,变紊乱为和谐。以博爱、宽和包容一切,以不放弃的精神教育众生。强调以柔克刚,以和为贵,爱为根,孝为基,从而结出忠、义、仁,理、智、信的高贵果实。强调的是平和,不是你死我活,而是你活我也活。大家在和谐中达到双赢或多赢。这些都是现代企业治理所需要的,采取的方法也值得借鉴。它的核心思想强调讲人伦纲常,重人性教育,以爱为根,以和为贵。“爱责普渡众生,和则天下太平”。这一朴素、自然、古老的思想无时不闪耀着智慧的光芒,也符合辩证法的逻辑。

国以人为本,人以德为先,德以孝为根,国家企业莫不如此。有和才有爱,有爱才有孝,有孝才有忠,有忠才有仁,仁者则天下无敌。现代企业的领导者与管理必须要吸取中国传统儒家文化有益的养分,将其融入到现有的现代化的管理方法、模式及至规章程序中,并将其二者有机的融合,从无为达至有为,让现代的管理元素融入古老、朴素、自然的儒家文化的基因。在消化吸收西方先进管理方法的同时注入我们民族特有的有益于我们发展与进步的良种基因,长出有中国特色的管理文化与实践硕果,打造有我们自己特色的中国式管理模式。这需要我们认真的学习,勇敢的探索。

喜不喜欢不重要,需不需要才重要。符合中国国情、民情、文化,又保留了西方管理文化精髓的混合式的中国式管理恰恰是我们所需要的。因之小心求进、探索,大胆的实践,便是中国企业未来管理模式发展的重要方向。

下载儒家经典简介word格式文档
下载儒家经典简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儒家代表人物 孔子

    儒家代表人物 孔子(儒家·易学创始人) 孔子,名丘,字仲尼。孔子是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 孔子被誉为“天纵之圣”、“......

    儒家学说发展

    第三节 仁以为己任 ——儒家学说的发展 儒家,影响中国历史2000多年,甚至还要长久地影响下去,它的光辉闪耀在中国历史的每一个阶段,它的思想烙印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上,它的影子萦......

    儒家经典语句

    儒家经典语句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摘《大学》 (大学的目的,在于显明高尚的品德,在于使人们革除旧习,在于达到善的最高境界。) 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

    “扬弃”儒家传统文化

    “扬弃”儒家传统文化——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学校:宁夏银川市西夏区第十四中学姓名:白茹晶摘要: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的民族品格、道德观念和价值准则的总和。我们在继承和发扬中......

    儒家思想史大纲

    一、儒家文化热的原因及其评价(3课时) 1儒家文化热的表现 a、1981年成立中国孔子基金会,此后全国各省市相继成立孔子基金会,每年举行各种学术活动。 B、1993年北京大学创办《国......

    儒家风貌手抄报

    导语: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和核心,对于我们民族心理、民族性格、民族精神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儒家风貌手抄报,一起看看吧。儒家作文中......

    中国古代儒家的孝

    中国古代儒家“孝道”观浅探 摘要:“孝”是儒学伦理道德的核心内容之一。孔孟时期,出现了阐发儒家孝道观的经典著作《孝经》。历代儒学之士都大力宣扬“孝道”;封建帝王也利用......

    儒家学习心得(五篇范例)

    儒家学习心得 通过两年时间对儒家文化的学习,感触很深.其中体会最深的是:应该快乐人生! 孔子的一生是快乐的,总结了他快乐原因,对我有不少启示: 一是用心学习,享受学习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