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记叙文写作之写出事件的波澜
记叙文写作之写出事件的波澜
“文似看山不喜平。”文章需要曲折的韵致,只有曲折回环,山重水复,才能抓住读者,使之兴味盎然地品读下去,并且读后余香满口。
能写复杂记叙文是在初中写简单记叙文的基础上对高中生的要求,也是高考考纲要求学生应该具备的写作能力之一。记叙文以叙述事件为主要内容,学生写起来很容易平铺直叙,如无波湖水,死气沉沉,索然无味。
怎样让叙事有起伏有波澜呢?这里就教学实际总结了几个方面,以共同探讨。(—)深入认识生活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它是错综复杂的,充满了各种矛盾,而且矛盾无时不有,无处不在。文章是生活的反映,作文应当以深入地认识生活为基础,努力表现出生活的复杂性。这样也就容易写出事件的波澜。
宝黛二人的爱情经历曲曲折折坎坎坷坷,虽然“你证我证,心证意证”,最后还是一个命归离恨天,一个身寄佛禅院。这样的故事能让读者拜读再三,原因离不开其曲折的情节和这种曲折反映的封建大家庭的复杂性。
所以,作文时应当深入地思考笔下的生活,多问几个“为什么”,避免浮于表面,将复杂的生活简单化,导致文章平淡苍白。(二)灵活运用技法
譬如做菜,有了鲜嫩的鲤鱼,还得有高超的厨艺,才能做出一道色香味俱佳,令人垂涎的美味。生活故事有如鲜嫩的鲤鱼,作文技巧是厨艺。只有对生活素材进行合理的加工,才能成就佳作,才能使作品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使事件生起波澜的技巧有哪些呢? 1.悬念法
影视中刑侦剧总让人心弦紧绷,导演们往往这样展开情节:更深人静,突然一声枪响,一具尸体登场亮相;或者警局气氛骤然紧张,人马骚动,干警鱼贯而出,警笛一路呼啸„„于是,观众立刻紧张起来:怎么啦?出了什么事?
这里实际上就运用了一种技法——悬念法,即提出悬而未决的矛盾,引起读者的强烈关注和兴奋的方法。
鲁迅的小说《祝福》第一部分也运用了悬念法:“我”到鲁镇,在一片“祝福”的气氛中遇到了“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的祥林嫂,她神情麻木,只有眼睛“间或一轮”,才知道是个活物。她一见“我”就追问这样一个问题:“一个人死了之后,究竟有没有灵魂?”过了一夜,“我”就听到了她死去的消息。这个开头,立刻引发了大家的一串疑问:她怎么成了乞丐?为什么临死问灵魂有无的问题?后文就此展开情节,叙写了祥林嫂的一生遭遇,解答了各个问题。
显然,悬念法一般采用倒叙、先果后因的行文方式,很容易吊起读者的味口。不过,设置悬念要切合情理,不可故弄玄虚,否则会弄巧成拙;还要适时解决悬念,不能悬而不决,成为“悬案”。2.抑扬法
抑扬法有欲扬先抑和欲抑先扬两种。
杨朔的散文《荔枝蜜》 就是成功运用先抑后扬手法的范例。有一学生习作《感动》,内容大概如下:重新分班了,我发现附近坐的阿A整天无所事事,从不认真学习,甚至课堂上也总弄出些动静来,这种“不务正业”的人很令我讨厌。然而,有一次我因胃不舒服吐了一地,别的同学或视而不见,或悄然躲开,A 却不声不响地拿工具扫干净又拖洗几遍,我被感动了,不再讨厌他了。
这里也用了抑扬法,可为什么总感觉不太好呢?因为前面把他“抑”得太厉害了。打入十八层地狱之后,岂能很容易地将他超度成佛?抑扬法表现的往往是其表面特征与内在实质(思想内核)的互相背离,是人们认识由浅入深的一个过程。所以,运用此法,要符合事物的发展规律和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要注意抑、扬的分寸,要达到前后自然、和谐。3.张弛法 《促织》(蒲松龄)一文的情节一波三折,很吸引人。
故事开头,“会征促织,成名无所进”,遭杖打,“两股间脓血流离”,“惟思自尽”,这里似入绝境,是“张”;情节发展,成妻占卜得图,索得促织,举家庆贺,这里
峰回路转,是“弛”;进一步发展,成子贪玩,扑毙小虫,投井自尽,成名夫妻“僵卧长愁”,这里乐极生悲,是“张”;进入高潮,一虫来助,神灵无比,成家完成任务,儿亦复苏,安享富贵,故事结束,这里柳暗花明,是“弛”.蒲松龄在这里娴熟地使用了张弛法。“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作文时,依据生活的节奏,叙事时而紧张,时而舒缓,能使文章荡出层层波澜。
典型的例子还有司马迁的《鸿门宴》,孙犁的《荷花淀》,它们都因张弛交错而使情节不致显得急促或松弛。
所以,用好了张弛法,我们的文章就不再平平淡淡,了无意趣,反而能掌控读者的心跳。考场上成功地挥洒一篇,能让阅卷老师的心跳紧随文脉,兴致盎然。4.渲染烘托法
《药》(鲁迅)开头这样写到:
“秋天后半夜,月亮下去了,太阳还没有出,只午剩下一片乌蓝的天;除了夜游的东西,什么都睡着了。„„街上黑沉沉的,一无所有,只有一条灰白的路,看得分明„„有时也遇到几只狗,可是一只也没有叫。„„老栓又吃一惊,睁眼看时,几个人从他面前过去了。一个还回头看他,样子不甚分明,但很像久饿的人见了食物一般,眼里闪出一种攫取的光。”
这里描写的环境,阴森恐怖,渲染了紧张的气氛。正是在这种情境下,老栓为了儿子去买药——人血馒头;正是在这种情境下,革命烈士遭受杀害。这种典型的环境描写有力地烘托出社会的黑暗和人们的愚昧。5.伏笔法
伏笔,即前段文章为后段文章埋伏线索,或者说是上文对下文的暗示。它的好处是交待含蓄,使文章结构严密、紧凑,读者读到下文内容时,不至于产生突兀怀疑之感。如《鸡毛信》中的铲子,《雷雨》中风雨折断的电线,《三国演义》中败走麦城一节的马忠设绊马索,都将伏笔运用得很巧妙。
但注意伏笔要自然,不留痕迹,切忌刻意、显露,一般要做到别人无法轻易觉察到。6.其他
还有巧合法、误会法、对比法、突转法等。
综上所述,这些方法可以单用,也可以几种合用。如果学好用好,写作者就能如画家般画出山路十八弯,描来水路九连环,使记叙文波澜起伏,摇曳生姿。
第二篇:事件波澜 高一记叙文写作指导
第三节 事件波澜
廊坊新世纪中学 王柏玲
【技法梳理】
一、什么是叙事的波澜?
先看一首清代才子纪昀为某翰林母亲祝寿时即兴所做的《祝寿诗》:“这个婆娘不是人(惊愕),九天仙女下凡尘(欣喜),儿孙个个都成贼(愤怒),盗得蟠桃庆寿辰(赞叹)”。读毕,我们不能不佩服这位诗人语出惊人的杰出文才了。假如他一连四句都是“大福大贵”的吉利话,那么,这首祝寿诗就不会这么强烈地牵动听者的感情了。
这种叙述有变化、形式不单调的做法被称为掀起波澜。“波澜”是个比喻性的说法。掀起波澜,就是使结构曲折,情节引人。
二、怎样在叙事中掀起波澜?
波澜可用于文章的开头,可用于中间,也可用于结尾。用于开头,实际就是“制造悬念”。作文开头很巧妙地设置悬念,制造某种气氛,会使文章引人入胜,波澜起伏,使读者产生急切期待的心理和极为关注的感情,收到良好的效果。倒叙开头法是最常用的设悬方法,如:鲁迅先生的《祝福》开头写到整个鲁镇沉浸在年终祝福的气氛中,这时,祥林嫂不合时宜的“老了”,至此,恐怕没有谁会不想读下去弄个究竟;同样,看了精干练达的杨志竟然被“枣贩子”劫了生辰纲,也会急不可待地求索造成事态发展背后的原因。(《智劫生辰纲》)
用于中间,也就是“抑扬”是“欲扬先抑”、“欲抑先扬”的简称。
“欲扬先抑”也叫“先抑后扬”要歌颂、赞美某人、事、物、景不从正面平铺直叙,而是先从反面入手,用曲解、嘲讽、甚至挖苦的方式去贬低、抑制、甚至是否定它,最后才流露自己真实意图的一种构思方法。这种构思文章的方法从贬抑处落笔,而在颂扬中结束全文。如:我常常遗憾我家门前的那块丑石呢:它黑黝黝地卧在那里,牛似的模样;谁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留在这里的,谁也不去理会它。只是麦收时节,门前摊了麦子,奶奶总是要说:这块丑石,多碍地面哟,多时把它搬走吧。(贾平凹《丑石》节选)这篇文章的开头作者的本意是在表现丑石之美,可开头段却先表明丑石之丑,前后对比,使文章结构跌宕多姿,产生引人入胜的艺术效果。
“欲抑先扬”与此相反,这就是:如果要批评、贬斥某人(物)的不良之处,不是一开始就直接指责,而是用假托的方式,先先说其 “好处”,在读者心存狐疑之时,作者再由所谓“好处”转而揭示其害处,由“赞美”转为指责。正所谓抬得越高,摔得越狠。在金庸的武侠小说《笑傲江湖》中,金先生使用了欲抑先扬的手法成功塑造了华山派掌门岳不群这个包藏祸心,阴险狡诈的伪君子。在开篇给了他慈父良师的身份,给了他正派人士引以为荣的“君子剑”称号,一代大侠,怎能不叫人折服。然而,谁会想到,这慈父会利用女儿的幸福达到自己的目的,这良师会为了私心杀害自己的徒弟,这堂堂“君子剑”实则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阴险小人,为了野心而掀起武林中的腥风血雨。不用太多的语言描述,仅仅一个“君子”与“伪君子”的对比,足以将其人性的丑恶暴露无疑。
除此之外,叙事过程中巧设波折,“一波三折”在“节外生枝”的过程中,也能使文章曲折有致,摇曳生姿,产生曲径通幽之美。如:《鸿门宴》一文,写宴会上的斗争先是范增“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使气氛骤然紧张,此时关键人物项王却不顾事先约定“默然不应”;读者的情绪稍稍放松,此时又有“项庄舞剑其意常在沛公”真是一波方平一波又起,读者的心又被揪起来,巧在项梁暗中帮助刘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事态稍有缓和,樊哙闯帐“披帷西向立,嗔目视项王”一时间剑拔弩张,形势紧张到极点,令人意外的是项王不但不怪罪樊哙,反而称其为“壮士”,赐酒赐肉,而樊哙借机数落项王种种不是,并得以保护刘邦从宴会上成功逃脱。如此情节上三起三落,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同时又成功塑造了刘邦、项羽、樊哙等人鲜明的形象。
记叙文的波澜不仅体现在情节的记叙上,在结尾处如果能画龙点睛,也能形成波澜——由事到理的波澜。这是把记叙文写得波澜起伏的第三个“秘诀”——结尾再兴波。方法是议由事生,深化一层,掀思想之“波”;或以巧合或意外事件戛然而止,令人顿悟或陷入深思。
【例文引路】
盲人看
毕淑敏
每逢下学的时候,附近的那所小学,就有稠厚的人群,在远离人群的地方,有个人,倚着毛白杨,悄无声息地站着。从不张望校门口,直到有一个孩子飞快地跑过来,拉着他,一同横穿过马路。
多年前,这肓人常蹲在马路边,用二胡演奏着很悲伤的曲调,他技艺不好,琴也质劣,音符断断续续地抽噎,听了只想快快远离。后来,他摆了个小摊子,卖点手绢袜子什么的,生意很淡。一天晚上,我回家时一下公共汽车,黑寂就包抄过来。原来这一片突然停电,连路灯都灭了。只有电线杆旁,一束光柱如食指捅破星天。靠拢才见是那肓人打了手电,在卖蜡烛火柴,价钱很便宜。我赶紧买了一份,喜滋滋地觉着带回光明给亲人。
之后的某个白日,我又在路旁看到那肓人,就气哼哼的走过去,说,你也不能趁着停电,发这种不义之财啊!那天你卖的什么蜡烛,算什么货色啊?蜡烛油四下流,烫了我的手。烛捻一点儿也不亮,小得像萤火虫尾巴。他愣愣的把塌陷的眼睛对着我,半天才说,对不起,我„„不知道„„蜡烛的光„„该有多大。萤火虫的尾巴„„有多亮。那天听说停电,就赶紧批了蜡烛来卖。我只知道„„黑了,难受。
我呆住了。那个漆黑的夜晚,即便烛光如豆,还是比完全的黑暗好了不知几多。一个盲人,在为明眼人操劳,我还不分青红皂白的指责他,我好悔。后来,我很长时间没到他的摊子买东西。确信他把我的声音忘掉之后,有一天,我买了一堆杂物,然后放下了50块钱,对盲人说,不必找了。
我抱着那些东西,走了没几步,被他叫住了。大姐,你给我是多少钱啊?我说,50元。他说,我从开没拿过这么大的票子。
见他先是平着指肚儿,后是立起掌根,反复摩挲钞票的正反面-,我说,这钱是真的,你放心。他笑笑说,我从没收过假钱。谁要是欺负一个瞎子,他的心就瞎了。我只是不能收您这么多钱,我是在做买卖啊。
我知道自己又一次错了
不知他从哪里学了按摩,经济上渐渐有了起色,从乡下找了一个盲目的姑娘,成了亲。一天,我到公园去,忽然看到他们夫妇想跟着,沿着花径在走。四周湖光山色美若仙境,我想,这对他们来讲,真是一种残酷。
闪过他们身旁的时候,听到盲夫有些炫耀地问,怎么样?我领你来这儿,景色不错吧?好好看吧!
盲妻不服气的说,好像你看过似的!
盲夫很肯定地说,看过,常来看的。
听一个盲人连连响声地说出“看”这个词,叫人顿生悲凉,也觉出一些滑稽。盲妻反唇相讥道,介绍人不是说你胎里瞎吗,啥时看到这里好景色呢?
盲夫说,别人用眼睛,咱可以用心看,用耳朵看,用手看,用鼻子看„„加起来一点不比别人少啊。
那一瞬,我凛然一惊。世上有很多东西,看了如同未看,我们眼在神不在。记住并真正懂得的东西,必得被心房茧住啊。
(选自《时文选粹》第五辑 有删改)
【写作借鉴】:此文用朴素的语言,细腻的笔法,阐明了人生的道理:心灵只要明亮,眼前就没有黑暗。文章开头以倒叙入题,从他“在远离人群的地方,悄无声息地站着,从不张望校门口”等孩子放学等语句,引起读者的好奇:他是谁?为什么这样与众不同?文章主体部分写得一波三折,耐人寻味:卖蜡烛、找零钱、看风景,一次次引起“我”的误解,又一次次让“我”后悔、自责、感动;同时欲扬先抑手法运用的很成功,起先卑微渺小甚至让人想远远躲开的盲人到结尾处却越发感到他热爱生活,心灵纯净,令人敬仰。
【文题亮相】: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有很多幸福的时刻,有很多愉快的瞬间,这些时候往往让人记忆深刻;但也有不少人和事,让我们倍感委屈,情绪压抑,伤心难过,这些人和事往往更能促成我们的成长。
请以“委屈”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写出事件的波澜,不少于800字。
【思路引擎】:生活中经常有这样一些时候,我们的想法做法和别人的出发点不同,理解各异,因此难免产生误解;有时我们做事的初衷很好却事与愿违;又有时候由于机缘巧合却无法解释而使自己倍感委屈。抓住这样的瞬间,写出你内心的真实感受。
【现场作文一】:
委 屈
杨晓
“好哇,原来就是你踩的,怪不得地板上经常有一个一个的脚印啊!”“我„„”夜深了,我躺在床上,闹表的滴答声越发的清晰,我翻来覆地,脑海里一直在浮现着刚才的那一幕,此时,泪水已浸湿了我的脸。
我家的地板是木地板,只要手或脚上占有水,再踏在地板上,那就会有一块明显的印子。这几天天气越来越热,爸爸更喜欢打着赤脚,在光滑的地板上来来回回地走,他常常在洗完澡后,身上、脚上的水,擦都不擦干净,就赤脚踩在地板上,一只脚下去,就有一个大大的脚印。我想,好在妈妈是经常上晚班,要是上白天班,一旦被妈妈发现了,准骂爸爸不可呢!
可是,时间长了,我也觉得打赤脚蛮好玩的,于是便脱下了鞋子,学着爸爸的样儿,走来走去,地板冰冰凉凉的,舒服极了,我终于知道爸爸为什么会喜欢当“赤脚大仙”了。
这天夜里,我洗完澡从卫生间出来,发现鞋子不见了,于是我就想鞋子不见就不见吧,赤脚踏了出去。我看见凡是我湿脚踩过的地方,都印出了一个个的脚印。就在我玩儿得忘乎所以时,门“扑”的一声开了。
“原来脚印是你踩出来的呀!怪不得了,我还一直以为是你爸爸踩的呢!”我立刻反过脸去,是妈妈。妈妈怎么突然又回来了呢?
“是啊„„这些是我踩的,但原来的那些„„”还没容我说完,妈妈的话又在耳边响起了,这是我一辈子都忘不了的话:“你又想说不是你,是吗?犯了错你还不承认?被我抓住了还想狡辩吗?你真让我失望!”
“我„„”我刚想说清楚,可到嘴边的话又咽了回去,我没有必要跟妈妈“强词夺理”,于是,我一声不响的回到房间。但我仍听见妈妈不绝于耳的责备声:“弄得地板这么脏,不是你,还有谁,长这么大了什么时候能懂得珍惜别人的劳动,换做是你爸爸,他肯定不会故意这样的„„”
枕头已被我的泪水浸湿了一大块,可我的眼泪仍不住的往下流„„今夜啊,真是一个漫长的夜啊!
[教师点评]:这篇作文以倒叙开头,心理活动暗示出人物的“委屈”,扣题设悬念。主体部分写的曲折有致,先写爸爸喜欢打赤脚踩地板,再谢我模仿爸爸踩地板,最后写妈妈突然出现,“我”被抓了个现行,遭到妈妈的指责,辩无可辩,满腹委屈,耐人寻味。
【现场作文二】:
委屈
刘梦秋
窗外的柳絮轻轻飘过,映在黑色窗前的白色的团儿,像隐在父亲发中的那一点斑白。白色,在我的印象中,老爸是从没有白头发的,他一直那么强壮,那么有活力,忽然想起了叔叔的话:“你爸妈不容易,养你这么大,你最该感谢你爸妈„„”犹如含着一枚未成熟的青果,酸酸涩涩,眼睛涨涨的痛。
两周前,正赶上学校放假,我迫不及待地挤上公共汽车,心才算踏实下来。车里传来熟悉的歌声:“还记得小时候,常坐在父亲肩头。父亲是儿那登天的梯,父亲是那拉车的牛,忘不了粗茶淡饭将我养大,忘不了一声长叹,半壶老酒„„”听着听着,父亲的面容就清晰的在我的眼前了:高高胖胖,黑黑的脸膛,憨厚、老实,很少发脾气;我童心未泯的老爸放在孩子群里,俨然一个孩子王。我和老爸,做了一对更像朋友的父女,打打闹闹,漫过了许多快乐的时光。哎!老爸,我回来啦!
扑进家门,只有“大黄”欢快的在我脚边蹭来蹭去,爸妈哪去了?明明知道我要回来的,怎么不等我?
到奶奶院里一问才知道,前阵子,海面刚解禁,有叔叔的新船下海,一家人被拉过去喝开船酒了。什么?老爸的血压有问题,医生嘱咐尽量不喝酒的,我得快去!
我赶到的时候,几个最亲密的朋友早就围坐在一起,就着酒,说过去,说将来,胡天海地,不多时,两瓶白酒就见了底。于是上了一箱啤酒,又上了一箱啤酒,几个人已经开始东倒西歪,老爸的脸一直红到了脖子根儿,可他们谁也不肯先停下。老妈对酒精过敏,指望她没戏,我只好硬着头皮去“劝酒”。
老爸看我蹭过去,眼睛一亮,对着我的耳朵就吼:“你可是我从小一把屎一把尿拉扯大的„„”我朝天翻了翻白眼:我还没断奶,你们就把我扔到奶奶家,拉扯大?我爷我奶吧!嘴上却不能说出来,只好僵硬的应答着,趁机夺过老爸的酒杯,劝道:“爸你少喝点吧,这杯酒我替你喝。”几个叔叔起着哄:“你爸妈不容易,养你这么大,供你读书,你最该感谢你爸妈,今儿这酒,你不敬你爸妈,你叔我都看不过去„„”我听得心头发热,顺势仰头灌下了一大杯啤酒。
好说歹说散了席,和老妈一起把老爸“扛”回家。刚进家门,老爸就倒在沙发上,一边大力拍着我的肩膀,一边含糊不清的嘟囔着把我养大的艰辛,还有什么我胆大妄为竟然偷偷学会了喝酒不把他放在眼里等等。我闻着酒气,又推不动老爸,肩膀还被压得生疼,委屈的泪刷刷的滚下来,一股火早就冒出了三丈外,一抬头对着老爸的手就是一口,老爸的手顿在了半空,我顺着手臂往上看,却意外的看见了老爸的头发中,几根刺眼的白丝。„„
下了晚课回到宿舍,赫然发现一条短信:“明天放假吗?老爸让你受你委屈了,明天我出差,顺路接你回家,你妈给你准备了好吃的,笑笑吧!”我的泪又不听话的流下来。
[教师点评]:这篇作文在情节安排上,惯于造势,极尽一波三折之妙。开头以景物描写入题,引出爸爸的白发;又以叔叔的话,激荡起我心底的波澜,泪眼汪汪,为什么会如此委屈呢?倒叙开头,好。转让顺叙,作者极力渲染父女之爱,“我”回家情切,到家却扑了个空,委屈之意渐起,此一波;得知家人
去向,偏又是喝酒,为父亲担忧,此二波;席间“劝酒”,老爸的话伤了我的心,委屈又至,酒没劝了反落得代父喝酒,此三波;回家后父亲的醉话和责备终于使“我”的委屈爆发,此高潮。结尾父亲的一条短信,化解了心中的委屈,于波澜起伏之间,诠释了浓浓的亲情。
【病文例析】:
委屈
谢天
这是我刚上高中不久的一节英语课。尽管大家都是新生,但作业却查的特别严。
刚上课,老师就开始收作业。我把作业从书包里掏出,传给前面的同学。片刻后,老师开始查点收上来的作业。我心想:就咱这么好的作业,不合格才怪。这时,老师突然抬起头,沉声道:“有谁没交作业,快交,就差一份了。没人承认是吧?人肉搜索!”
一分钟后,老师面色阴沉的望向我,怒道:“哈德森,为什么不交作业?给我站起来!”我一愣,茫然道:“不,不可能,老师!我明明往前传过去了!”
老师盯着我的脸看了几秒钟,确认我没说谎后,仍然沉声道:“不管怎么样,没你作业,抄50遍吧!站着抄!”我哭丧着脸,不情愿的抓起一旁的笔。当我看到同学们用鄙视的目光看向我时,委屈的差点掉下泪来。
“等等,老师!我刚才看到他的作业了!” 举手说话的是我的好朋友迈克。
当我觉得自己好似抓住了一颗救命稻草时,老师却说:“这件事下课再说。”好容易熬到下课,迈克又举手了,老师不耐烦的看了他一眼,示意他说。“老师,您让下课才说的,我原本想告诉您,是我没带作业,把他的写上了我的名,您应该罚的是我!”
“什么?”我摔了手中的笔,眼珠差点瞪出来,“你怎么现在才说!我都快写完了。”
他回过头来歉意的看了我一眼,说出了原因。
迈克是村里长大的,家里条件不是太好。今天早上做饭时,由于天气潮湿找不到引火的材料,他妈妈竟然把他的作业纸给烧火做饭了。他本想再写一份,可是来不及了,于是他想到了我,他觉得我们是好朋友,我怎么都会帮他的。于是„„
哎!原来是这样,我叹了口气,感觉自己不那么委屈了,50遍作业,超值!
【问题诊断】:文章开头开门见山,平铺直叙,无丝毫波澜可言。主要情节的处理上稍有波澜,但是算不上曲折,不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致。后来让“他”直接道出原因,而且这个原因编造的痕迹太明显,不符合生活的真实;加上直白 的叙述,语言上也表现平平,见不出什么文采,缺少感染力。最关键的是,读完全文,不明白作者要表达什么,主题模糊不清。
【化蝶之作】:
委屈
谢天
哼,为什么这么对我?他不配做我的好朋友!我气愤的想,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昨天,我刚上高中的第三节英语课。尽管都是新生,但作业却查的特别严。上课铃响过,老师就开始收作业。我把作业纸从书桌里掏出来,传给前面的同学。
片刻后,老师查点收上来的作业。我心想:就咱这么标准的书写,不合格才怪。这时,老师突然抬起头,沉声道:“有谁没交作业,快交,就差一份了。没人承认是吧?人肉搜索!”
一分钟后,老师面色阴沉的望向我,怒道:“哈德森,为什么不交作业?给我站起来!”我一愣,茫然道:“不,不可能,老师!我明明往前传过去了!”
老师盯着我的脸看了几秒钟,确认我没说谎后,仍然沉声道:“不管怎么样,没你作业,抄50遍吧!站着抄!”我哭丧着脸,不情愿的抓起一旁的笔。当我看到同学们用鄙视的目光看向我时,委屈的差点掉下泪来。
“等等,老师!我刚才看到他的作业了!” 举手说话的是我的好朋友迈克。
我觉得自己好像抓住了一颗救命稻草,感激的朝他伸出了大拇指,又满眼期待的看着老师。哪想到老师扭头只看了他一眼,就淡淡地说:“下课再说!”迈克张了张嘴,看着老师转身讲起了新课,他无奈得坐下了。
好不容易熬到下课,老师刚要宣布下课,迈克又举起了手。我心想:真不愧是我的好哥们,关键时刻就靠你了!
老师看了他一眼,示意他说。迈克站起来,挠了挠头,竟然显出了满脸的愧色,说:“老师,我原本想告诉您,是我没带作业,是我在他作业纸上写上了我的名,您应该罚的人是我!”
“什么?”我摔了手中的笔,眼珠差点瞪出来,“你怎么现在才说!我都快写完了。”他回过头歉意的看着我,脸涨得通红„„
他不配做我的好朋友!我不断重复着这句话。这是那个我们相处了三年从不会说一句谎的迈克吗?这是那个宁愿自己吃亏处处为同学着想的迈克吗?这是那个家长眼中的好孩子老师眼里的好学生品学兼优的迈克吗?他为什么这么对我?他让我受了这么大的委屈,我是不会原谅他的!
第二天上午的一个课间,我无聊的在走廊徘徊,一位面相淳朴的中年妇女朝我走过来,她说:“同学,请问这个班有个叫迈克的吗?他把英语书落到我那儿了。”我点了点头,接过书,封皮上赫然写着学校班级和迈克的大名,翻开一看,里面竟然夹着他的作业!我疑惑地问:“您是?他的书怎么在您那儿?”阿姨笑着说:“我呀,就在学校不远开了间水果店,那天早晨去上货,装的太满了,货撒了一地,亏得迈克赶上来帮我捡,忙活完了却把书丢在我车上了,我得好好谢谢他呀!
我近乎感激的望向阿姨,激动得声音都变了:“迈克是我的好朋友,我会把书交给他的,您放心吧!”我抱紧书,飞一般的跑回教室„„
【升格小结】:倒叙开头,从“我”的气愤和“久久不能平静的心情”可以看出肯定是有什么不寻常的事情发生了,短短二三十字却紧紧抓住了读者的心。“交作业”、“查作业”这两个情节在个别细节描写上作了修改,使情节更真实可信,同时暗示了“我”被“罚写作业”是真的委屈。关键时刻,迈克的“两次举手”使情节掀起一个小高潮,作者在此一再强调迈克是我的“好朋友”,他替我申辩有难相帮的形象似乎已经深入人心。但“他的发言”把情节推向了真正的高潮,让“我”震惊,好朋友怎么做得出这样的事?先扬后抑,情节跌宕。结尾“妇女送书”这一情节,使故事的发展变得合情合理了,“她”解开了“我”的心结,使“我”不再委屈;更可贵的是,“她”还原了事情的真相,还给“我”一个从来都没有变过的“好朋友”。纵观修改后的文章,悬念不断,波澜随起,迈克助人为乐的形象更加清晰,主题也鲜明深刻得多了。
【延伸训练】:
一、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人生的路是坎坷不平的,生活中处处有惊喜,有偶遇,有分离也有重逢,请以《惊喜》为题,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800字。要求运用倒叙开头,情节设计跌宕曲折而又合情合理。
[思路点拨]: 生活中有些事情往往令人喜出望外,有时一个长期的愿望,因为种种原因久久不能实现,有一天突然实现愿望时,可有用“惊喜”来表达;有时候无心插柳,却获得了意外地收获,可有用“惊喜”来形容;有时候,从没去过的地方,从没见过的人,从没体味过的人生况味,怎一个“惊喜”说得尽?写好这篇文章,一定要在叙事时交代清楚“惊”在何处,“喜”从何来,情节曲折有致,应是构思的重点。
二、美国有一户人家,夫妻外出,留下两个孩子,不料发生雪崩,房屋被雪所掩,道路阻塞。营救人员在第三天才打开房门,发现两兄弟竟安然无恙。七岁的哥哥不仅给两岁的弟弟喂了食品,还给他洗了澡。
要求:
1、以《雪下三日》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记叙兄弟二人三天的生活;
2、联想要合理,情节要有波澜,要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
3、不少于800字。
[思路点拨]:
这篇作文重点在训练学生想象能力,即编故事的能力是否够强。首先注意故事发生在美国,这对从小生长在中国的学生是个不小的挑战。故事中的两个人物------七岁的哥哥和两岁的弟弟,是全文的关键。除了故事编的合情合理之外,人物的语言、动作也都要合乎他们各自的年龄特点。最重要的一点要编的情趣盎然,险象环生又令人捧腹展颜,这才是真正的“尺水兴波”的高手。
三、迷失的女孩
小孩一个人在大街上玩,不知不觉迷失了方向,怎么回不到家,便大声哭起来。警察过来说:“好孩子,你哭什么,回家去吧!”小女孩哭着说:“我迷路了,找不到家。”
“你家在什么地方?”“在楼上。”“你爸爸叫什么?”“亲爱的!”“你妈妈叫什么?”“宝贝!”“你家里还有谁?”“还有我。”“你叫什么?”“我叫乖乖!”
警察怎样才能将这位小女孩送回家,请展开想象,以“送迷失的女孩回家”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事性文章。
要求:
1、故事要有波澜;
2、情节合情合理;
3、以给出文段为文章的开头。
[思路点拨]: 这是一篇续写文章,必须以所给文段作为文章的开头,因此这也是一次“戴着镣铐的舞蹈”。现实版的“警察与小女孩”,怎样成功送女孩回家,这是构思的难点:她喜欢的发饰、她爱吃的零食、她常去玩的地方都有可能成为线索,开动脑筋,插上想象的翅膀,请相信事态原本曲折,奇迹无处不在。
第三篇:写出事件的波澜 教案
写出事件的波澜
【教学目标】
1、体会叙事时波澜起伏的效果;
2、了解一些兴波澜、生变化的方法。【教学设想】多媒体教学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一位老太太做寿,她的子孙请来唐伯虎为她题诗。全家大小及亲朋好友争着来看。唐伯虎挥笔写下:这个婆娘不是人(皆惊),九天仙女下凡尘(喝彩),儿孙个个都是贼(惊怒),偷得蟠桃献至亲(叫好)。短短四句,跌宕生姿,起起伏伏,吊足胃口。
袁枚在《李觉出身传评语》中说:“文似看山不喜平。若如井田方,有何可观?惟壑谷幽深,峰峦起伏,乃令游者赏心悦目。或绝崖飞瀑,动魄惊心,山水既然,文章正尔。” 的确,一池春水,风平浪静,纵然有人认为有宁静柔和之美,但“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水面的荡漾、荷花的摇曳、游鱼的沉浮则会给人更多的联想和感受。那么如何让平静的水面波澜起伏,一波三折呢?
2、什么是写出事件的波澜?
写出事件的波澜就是写出事件的曲折变化。
3、为什么要写出事件的波澜?
⑴只有写出了事件的波澜才能准确地反映客观事物。(客观性)
⑵只有写出了事件的波澜才能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阅读心理)
二、教学内容
一)兴波澜,生变化都有哪些方法?
阅读文章如欣赏名山,其引人入胜处在山之起伏连绵;一言以蔽之,叙述性文章必须做到“尺水兴波”――即写出事情的波澜才能避免引人入睡,方法主要有制造悬念,运用抑扬,巧设伏笔,设计巧合,铺陈误会,着力突转等。
1、顺逆法
伊莉娜的弟弟佛莱特伴着她的丈夫巴布到非洲打猎。不久,她在家里接获弟弟的电报:“巴布猎狮身死。——佛莱特。”
伊莉娜悲不自胜,回电给弟弟:“运尸回家。”三星期后,从非洲运来了一个大包裹,里面是一个狮尸。她又赶紧发了一个电报:“狮收到。弟误,请寄回巴布尸。”
很快得到了非洲的回电:“无误,巴布在狮腹内。——佛莱特。” 1)巴布别妻携弟非洲打猎.(顺笔)
巴布不幸身亡。
(逆笔)
——第一个波澜 2)伊莉娜要求邮回丈夫尸体。
(顺笔)
却得到一个“狮尸”。
(逆笔)
——第二个波澜 3)伊莉娜再索夫尸。
(顺笔)
弟回电;“巴布在狮腹内。”(逆笔)
——第三个波澜
2、情节突转法 1)《警察与赞美诗》
苏比在麦迪生广场那条长凳上坐卧不安。冬天已经近在咫尺了。其中最舒服的莫过于到某家豪华餐厅好好地大吃一顿,然后声称自己身无分丈,没钱付账,这样就可以安安静静、不声不响地被交到警察的手里。
但是,苏比的脚刚迈进餐厅的门就被扔了出来。在第六大街的拐角处,一家灯火通明、陈设别致的大玻璃橱窗非常引人注意。苏比捡起一块鹅孵石往那块大玻璃窗砸去。但警察甚至根本就没把苏比看成一个证人。砸橱窗的人应该早就溜之大吉了。苏比心里十分恼火,但也只能拖着脚步走开了。两次了,都失算了。
街的对面,有一家不怎么招眼的餐厅,苏比走了进去,白吃了一顿,但等来的是两个侍者干净麻利地把苏比架出来,扔在又凉又硬的人行道上,左耳朵贴在地上。警察只是笑了笑,就沿着街走开了。一位衣着简朴但讨人喜欢的年轻女人正站在橱窗前面,苏比的下一个计划是装扮成一个下流、讨厌的“小流氓”,而且他的对象文雅娴静,又有一位忠于职守的警察近在眼前,这足以使他相信,警察的那可爱的双手很快就会抓在他的胳膊上,而他也很快就能在那个小岛上的安乐窝里度过这个冬天了。但那女人像一根常青藤攀附着一棵大橡树一作依偎着苏比。苏比懊丧不已地从警察身边走过去。看来,他的自由是命中注定的了。苏比站在人行道上扯着他那破锣似的嗓子,像醉鬼一样胡闹。他又是跳,又是吼,又是乱骂,用尽了各种办法来搅得天翻地覆。又没用,人们当成他是在庆祝什么。
苏比看到雪茄烟店里有一位衣冠楚楚的人正对着冒着火光的打火机点烟。那人在走进商店的时候,将一把绸伞靠在门边。苏比跨进了店门,拿起绸伞,急急匆匆地退了出来。点烟的人赶忙追了出来。可结果他人说伞是捡来的。
最后,苏比来到了一个异常幽静的拐角处,苏比停了下来。那儿有一座样式古老的古雅的教堂,风琴师正在练习星期天的赞美诗。悦耳动人的音乐飘进苏比的耳朵,深深地吸引了他,使得他一动不动地靠在螺旋形的铁栏杆上。此时此刻,苏比敏感的心情同古老的教堂潜移默化地交融在一起,使他的灵魂突然之间发生了奇妙的变化。刹那间,这种崭新的想法让他兴奋不已。一股强烈而迅速的冲动激励着他去面对坎坷的人生。他要把自己拉出泥潭,他要征服那已经征服了自己的恶魔。他要在社会上做个有所作为的人。他要——
苏比突然感到有一只手按在了他的胳膊上。他猛地扭过头去,只看见一个警察的那张胖乎乎的脸。“你在这儿干什么?”那个警察问道。“什么都没干。”苏比说。“那跟我来。”警察说。“在岛上监禁三个月。”警庭法官第二天早上宣判说。小结:情节突转法是指记叙事件时,顺着一个方向铺陈渲染,把读者的注意力和情感愿望吸引到这个方向发展的一种可能性上去,层层推向高潮;达到顶点时,笔锋陡然一转,通过另一种结局的突然揭晓,掀起波澜。
2)
《谁烧“阿房宫”》
从前,有位县督学来到县立中学视察工作。他一进校门,便见到该校的壁报上写有杜牧的诗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督学的文学底子很厚,看到杜牧的诗句,油然想起他的《阿房宫赋》,于是顺口问起了学生:“你们知道阿房宫是谁烧的?” 学生们一脸惶恐,不住地摇头:“不是我烧的,不是我烧的!” 看到眼前的窘迫情景,督学啼笑皆非。他立即来到校长室,对校长指责道:“贵校学生国文程度低落,居然说阿房宫不是他烧的。” 校长心平气和地说:“本校学生一向诚实,既然说不是他烧的,就一定不是他烧的。”
督学非常气恼,他万万没有想到鼎鼎的校长居然不知道阿房宫是怎么一回事!他一气之下,写了一封呈文,给教育局长,禀明原委。不久,督学收到局长复函:“烧掉就算了,再拨经费重建阿房宫。” 督学看后,目瞪口呆。
3)
好朋友
约翰在街上碰到他的好朋友麦克,对他说:“我遇到一件很麻烦的事,真不知该怎么办?”
“什么事?我们是好朋友,你有什么麻烦事就该对我说,也许我能帮你.”
“我正在热恋中.”
“这是好事,你怎么会觉得麻烦呢?”麦克不解地问.
“我同时爱上了两个姑娘,她们一个长得漂亮,但没钱;另一个长得不漂亮,但很有钱.你看我应该选择谁?”
“当然是长得漂亮的那个.这年头,钱算得了什么?”麦克坚决地回答.
“对!”约翰说,“谢谢你的好主意,再见.”说完转身就走. “等一下,约翰.”麦克叫住他,“你能不能把那位有钱的姑娘的住址告诉我?
3、悬念法
通常是精心设置疑窦和矛盾,在文章开头用超乎寻常的语气去叙述或交代一种异于常人思维的结果,以引起读者探其究竟的欲望。武侠小说多是如此。又如泰国作家克立巴莫的微型小说《独臂村》:一位医生在森林里发现一个古怪的村庄——村民皆无右臂。这个奇异的开头既吸引了医生又吸引了我们。随着情节的发展我们才明白:原来村民们曾参加过几次这里的选举,那些政客们来拉选票时,都许愿让普天下的人民共享幸福,而一旦当上议员便对人民的疾苦不闻不问。村民对这些政客深恶痛绝,决定不论谁家生了孩子都要砍掉右臂,“免得他们成人之后去举手投票,出卖灵魂„„” 1)例:
只借一美元
一位富豪走进一家银行,来到贷款部前,举止得体地坐下来。
“先生,您有什么事需要我们服务吗?”贷款部经理一边打量着来者,一边热情地问道。
“我想借点钱!”富豪回答。
“可以,您想借多少呢?”
“一美元。”
“一美元?只借一美元?”贷款部经理惊诧地看着他。
“是的,我只需要借一美元。可以吗?”
“当然,只要有担保,借多少都是可以的。”经理彬彬有礼地说。
“好吧。”那人从皮包里取出一沓股票、债券放在桌上:“这些票据做担保可以吗?”
经理清点之后说:“先生,总共50万美元,做担保足够了。不过„„先生,您真的只借一美元吗?”
“是的。”富豪不动声色地回答。
经理干脆地说:“好吧,请办理手续。年息6%,只要您付出6%的利息,一年后我们便把这50万美元的股票、债券都还给您。”
“谢谢!”富豪办完手续后,从容离去。
一直在一旁观望的银行行长怎么也不明白,一个拥有50万美元的人,怎么会跑到银行来借一美元呢?于是,他追了上去,大惑不解地问这位富豪:“对不起,先生,我想问您一个问题。这实在弄不懂,您拥有50万美元的家当,为什么还要借一美元呢?”
“好吧,我可以把实情告诉你,我到这里来办事,需要一段时间,随身携带这些有价票据很不安全。这曾到过几家金库,想租他们的保险箱,但租金都很昂贵。我知道贵行的保安很好,所以就将这些票据以担保的形式寄存在贵行。况且借款利息很便宜,一年只要支付6美分„„”
行长恍然大悟:有头脑又有金钱的人是幸运的,他们能用头脑支配金钱;而只有金钱没有头脑的人则是不幸的,因为他们的头脑被金钱所支配。
经商斗智,善谋者胜。
小结:运用悬念法要注意有“悬”有“释”。在“结”与“解”之间要恰当运用延宕,让读者百般猜测,历经紧张期待,再解开扣子,但切不可故弄玄虚。
2)
尴 尬 从一出食堂门,她就感觉有人跟踪。
模模糊糊搜索记忆,只记得一瞥中有一个高大消瘦的身影。为什么会是跟着我?她低头打量自己:浅兰色的细格棉衬衣、藏青色的西裤、一双跟快磨平的黑色皮鞋,在一身行头怎么看也不像个富家女,劫财之人是不屑于的。那莫非是„„
想到前天,室友阿霞还曾炫耀着当街被陌生男孩跟踪的“光辉事迹”,当时小文在一旁还打趣道:我们的静大小姐作为寝室里唯一的单身贵族,这种艳遇应该发生在她身上才对呢!
想着,一抹胭红就印上了面颊。下意识地摸摸自己的脸。我,我没有阿霞那脉脉含情的双眼;又没有小文的一头乌黑飘逸的长发„„头发,一个念头嗖地划过脑海:一定要把这一头泛黄的头发好好修剪一下,剪成阿霞那样清爽的碎发,不不、还是像小文那样的一头直发„„那,我又没有什么魅力,为什么会有人看得上我?低下头,害羞地急走,脚还故意慢慢的划着地。每一个女孩子都是公主,总会有一位王子来发现。我的„„想转过头去,把他看个仔细,又怕那一脸的红霞暴露了心里的秘密。
一步、两步、三步、快到女生公寓楼底,怎么身后的他没有反应?莫非是我自作多情?一股悲凉涌上心头,也许他真的只是同路,是我多心„„八步、九步、“哎„„!”一声招呼余音还未结束,她的头发已偏向身后,一个也满脸通红的腼腆男孩,正挠着头傻傻地对着自己。她努力睁大眼睛,惊异又不失纯真:“哦?”男孩继续挠着头,吞吞吐吐: “这个、这个,饭盒,是„„是我的„„!”
“啊?!!”一片空白的脑海里被强拽出在食堂里的一点回忆:空手去吃饭的她,随手又拿起邻桌的一个饭盒走出去„„
递出饭盒的手,笔直又颤抖,在心里暗暗下决心:再也不吃食堂的套餐了!
[例文评析]《尴尬》一文开篇便运用了“悬念法”:“感觉有人跟踪”——谁在跟踪?为何跟踪?待作者以此悬念扣人心弦后,并不急于交代结果,而是徐徐道来,开始用“我”的思绪牵引读者的思路;平和的日常生活的回忆(第四自然段)及徐徐而羞涩的思绪又恰恰缓和了一开始的紧张气氛,此便是“张弛法”(第五自然段);同时第四自然段“小文”的“打趣”从侧面表明“我”是“单身”,有那种对跟踪人的推测是理所当然的,这便“误导”了读者,延宕了事件真相的揭示,给人以更广阔的想象空间,这便是“虚实法”; 第六自然段“我”继续“说服”自己,“误导”读者,一直到“哎„„!”这一声招呼,我们几乎已经相信了一段“迟到的爱情”将要开始,可一句“这个、这个,饭盒,是„„是我的„„!”如一招回马枪,将一直跟着感觉走的我们猛的戳落马下。这便是欲擒故纵的“抑扬法”。3)设置悬念时的注意事项:
(1)设置悬念一定要有明确的目的,要在“疑问”和“曲折”中展示人物的性格或事件的意义。
(2)设置悬念必须要以事实为依据,一定要适度、自然,不要脱离生活,不要故弄玄虚,不要有漏洞。
(3)一定要交代造成悬念的前提。没有必要的前提,故事就不会发生。前提交代清楚了,才会让读者信服。
另外,同学们也可以尝试从章回体小说中学习总结出各种伏笔的构思方法,以便把文章写得更加波澜起伏,引人入胜。
4、抑扬法
如摄影师用光线的反差增强图像的立体感,文章是用语言的反差来增强人物形象的立体感,因此抑扬又如“褒贬”、“擒纵”,关键是根据文章需要决定孰先孰后。如我们可极尽渲染之能事写一个人的贪生怕死、背信弃义,使读者恨之入骨,但随着情节的发展再把他的苦衷揭示出来,如为了“曲线救国”他才如此忍辱负重等等,那么一个立体(情感复杂)的人物形象便跃然纸上了。
1)例:(欲抑先扬法)
威胁[俄]契诃夫
有一个贵族老爷的马被盗了。第二天他在所有的报纸上都刊登了这样一个声明:“如果不把马还给我,那末我就要采取我父亲在这种情况下采取过的非常措施。”威胁生效了。小偷不知道会产生什么严重后果,不过他想着可能是某种特别可怕的惩罚,很害怕,于是偷偷地把马送还了?能有这样的结局,贵族老爷很高兴。他向朋友们说,他很幸运,因为不须要步父亲的后尘了。
“可是,请问你父亲是怎么做的?”朋友们问他。
“你们想知道我父亲是怎么做的么?好吧,我告诉你们„„有一次他住旅店时,马被偷走,他就把马肚带套在脖子上,背着马鞍走回家了。如果小偷不是这样善良和客气的话,我发誓,我一定要照父亲那种做法去做!” 2)抑扬交错法:
例:
求职始末
大学毕业才两年的舒平下岗了。
为了生活,舒平不得不四处奔波,终于一家有朋友的公司答应他去应聘。在复试时,他与一位业务经理因意见上的分歧而发生了争执,他那桀骜的个性使他的言语犀利而偏激,令经理十分尴尬,结果他落榜了。
舒平连遭重创,心灰意冷。想到年迈的父母正巴巴地盼着享儿子的福,想到相恋两年的女友因自己境况不佳而常闹分手,想到自己才华横溢而无处施展,他绝望了,踏上了一条不归路„„
恰到此时,那家公司的朋友找到他,将他从死神身边拽了回来,同时带给他一张一聘请书。原来那位经理经过冷静的思考,认为舒平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决定高薪聘用他。舒平躺在病床上,通过电话与家人分享自己的喜悦。
第三周星期一,舒平早早地来到公司门前,却见一张通告赫然映入眼帘:“鉴于舒平先生心理承受能力太差,本公司决定予以解聘„„”
5、误会法
(1)作品中的人物迷惑于事物的表面,从而引起矛盾,推动情节的发展,造成悲剧或喜剧性的冲突.(2)可以是一方误会另一方,也可以是双方互相误会;可以是一个误会,也可以是多个误会;可以是悲剧性的误会,也可以是戏剧性的误会。
1)如
枪 车子越往前走,我越觉不对劲。司机始终不怀好意地从后镜瞅着我。(报纸上几乎天天有出租车司机在荒郊野外作案,为什么我还这么大意?)果然,车子开不久,我就看到他的右手从方向盘挪开,往下伸,不知在摸什么东西,大概是扁钻或刀子吧?窗外是一片漆黑,要动手了吧?我下意识坐直了身子,冷汗开始往外冒。
可什么事也没发生.但我看到,他又从后镜飞快看我一眼,这一眼非常狠毒,这使我再度直冒冷汗,再度后悔自己的莽撞。
我要去的地方终于到了.车一停,我立刻打开车门冲了下去.松了口气,才想到没付钱,便走到司机窗下,伸手到旅行袋里掏钱.突然,车子往前冲,迅速消失在黑暗里.我最后看到的,是司机无比惊惶的神色。
莫名其妙把车钱再度放入旅行袋,我才看见旅行袋开口突出一节枪管.那时我买给儿子的玩具枪,枪管太长,无法全部塞进旅行袋。2)
地球仪为什么是歪的
督学到学校视察,见教室里有个地球仪,就问学生甲:“你说说看,这地球仪为什么会倾斜23.5度呢?”
学生甲惶恐地答:“不是我弄歪的。”
督学摇摇头,转问学生乙。学生乙双手一摊,说:“您也看见,我是刚刚才进来的。”
督学疑惑地询问老师,老师抱歉地说:“不能怪他们,这地球仪买回来时就这样了。”
督学脸色愈来愈难看。这时,校长赶紧解释:“学校经费有限,这是在地摊上买的。”
通过铺陈误会淋漓尽致地表现出人物的不学无术。③铺陈误会法:
例:新学期伊始,我们高年级学生去车站迎接新同学。我见一小女生站在一个大箱子旁不知所措,便主动上前帮她提起箱子。不料箱子似乎重逾千斤,我又不好意思放下箱子,只好勉力支撑。
才走了几步,那女生便对我说:“„„”
请续写:
新学期伊始,我们高年级学生去车站迎接新同学。我见一小女生站在一个大箱子旁不知所措,便主动上前帮她提起箱子。不料箱子似乎重逾千斤,我又不好意思放下箱子,只好勉力支撑。
才走了几步,那女生便对我说:“背不动就滚吧!”
我一听此言,登时怒从心头起,放下箱子,怒视着她。那女生愣了几秒钟,才满脸通红地指着箱子的底部对我说:“我指的是轮子。” 事情的波澜因何而起?“误会”源于人与人之间的错误理解。这种错误理解使得人物之间的对话、行动、感情等等都朝着意外的方向发展,从而掀起事件的波澜。应该说,误会的产生大多是出于偶然,但如果能用偶然的误会来表现某些必然的事物,往往会有非常好的效果。
6、巧合法:通过人物出乎意料的奇遇或事情的某种巧合,构成曲折的故事来表现主题。如 寒冬里 寒风凛冽。
一个秃头的老乞丐在街头乞讨。
人们行色匆匆,老乞丐一个子儿也没有讨到。
饥寒交迫中,他发现一个衣冠楚楚的绅士朝这边走来.乞丐忙迎上前去,伸出脏兮兮的手,颤巍巍地说:“上帝保佑您,尊敬的先生,行行好,赏几个钱吧。”
绅士看了看老乞丐,便开始摸自己的衣袋,但一个钱也没找到--他身上没带钱。
可怜巴巴的老乞丐非常失望。
绅士踌躇了一下,摘下自己的帽子,放在乞丐摊开的手上。老乞丐捧着温暖的帽子不知所措,呆呆地看着绅士在寒风中渐渐远去--因为他发现,绅士也是个秃头。
三、应注意的问题:
1、将事件描写得繁复曲折,但与突出的中心关系不大,人徒使文字冗长拖沓。
2、情节的构思老套,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事件的走向,达不到引人入胜的效果。
3、为了叙事曲折而穿凿附会,破绽百出。
课堂小结:事件本身的波澜,不能生硬为之。要善于利用事件的曲折性、复杂性,并运用一些兴波澜的方法,巧妙地显示出事件的波澜。同学们要把自已的作文写得波澜起伏,曲折有致,不可不重视上面所述的兴波之法,也不可不汲取优秀文学作品的成功经验和营养。当然,我们对于文章的曲折生动性的追求,也要以如何有助于达到作品内容的准确性和深刻性为依据,切不可单纯为追求情节的曲折而故作惊人之笔。
四、作业布置
书68页写作练习一、二、四中任选一个。自拟题目写一篇八百字左右的记叙性的文章。要求:①事件要有波澜,②情节合情合理。
【例文】 尴尬瞬间
我对已搬来一星期却仍不识“庐山真面目”的邻居很是好奇,总想一睹“芳容”。终于有一天,隔壁传来开门的声音。机不可失,赶忙打开门一看,哇,好一位秀发披肩清纯美丽的现代淑女!当我正上上下下“饱餐秀色”时,一声河东狮吼:“见鬼,瞅什么瞅,没见过人哪?”唬得我心里直发毛,灰溜溜地关了门。
一天,我正要下楼,楼下传来了脚步声。糟糕,“见鬼”来了,真是冤家路窄。无奈,只好昂首阔步视而不见,下楼梯如履平地,一脚踏了三个台阶,结果可想而知——让“见鬼”笑了个够。而由于自己“光荣负伤”在床上趴了好几日,恨恨发誓与“见鬼”势不两立。
几天后,忽有人敲门,一看,是“见鬼”,“你的腿怎么样了?”满脸灿烂的笑容和关切的神情让我如坠千里迷雾,又受宠若惊。“没,没事儿。”“那你可以帮我抬煤气罐吗?”
啊?!
(此文获第三届“跨世纪”杯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特等奖。)这篇文章“我”由好奇一睹“芳容”而生爱慕,一声断喝让爱慕之情淡化,转而生厌。摔跟头又被嘲笑,“恨恨”之情萌生。转而受到关切则刚将“恨恨”之情淡化,一句“帮抬煤气罐”又让感激化为厌恶。爱厌交替,转化自然;峰起岭伏,扣人心弦。
08满分作文 最贵的捐赠
在去捐赠的路上,不少人都沉默着,人们提着大包小包的衣服、被子,不说话,脚步却在不断地加快。5.12大地震,深深地刺痛了人们的心。
我拉了拉有些松掉的绳子,叹了口气,转头却撞上了一对母女。母亲将一大床崭新的被子放在地上,低着头似乎在跟女儿说些什么。因为好奇,我放下了我的赠品,凑了过去。
小女孩涨红了脸,手指不停地摩挲着她怀里的洋娃娃,眼泪不停地在眼眶里打转。
“发生了什么事?”我探头问道。
母亲抬起头,无奈地看了我一眼,“你看这孩子,明明说好要把自己最喜欢、灾区儿童最需要的东西拿来捐了,可她却只拿了一个旧得不行的洋娃娃。
我想到:“现在的孩子,真的是......”未等我继续想下去,小女孩开了口:“可是,灾区的小朋友最需要的......我舍不得送给他们呀。”
“有什么舍不得呀?”母亲似乎很生气了,“地震让他们失去了那么多,你只是捐一样心爱的东西,有什么呢?妈妈以后再给你买呀。”
“可是,可是......”小女孩擦着眼睛,小脸越来越红,小嘴撅着,一直说不出话来。
我有些看不下去了,接着母亲的话说:“是呀,小妹妹,灾区的小朋友多可怜啊,他们没有了家,甚至也没有了亲人,而我们只是把自己身边的一些东西捐给他们罢了,即使是你不要了的东西,也会给他们带来莫大的帮助呀。”
谁知我刚说完,小女孩急了,“什么不要了呀,那样东西是我一直都要的!要的!”她跺着脚,满脸通红地说。
“要的也不行,走,回家拿去!”母亲喊道。
小女孩被她妈妈吓了一跳,低声说:“真的要捐那样东西吗?”母亲和我认真地点了点头,女孩咬了一下嘴唇,抬起头来,说道:“那......不用回家拿的,走吧。”
到了捐赠点,母亲把被子拿给志愿者后,低头对小女孩说:“你的东西呢?”
小女孩抬头看着妈妈,过了好久,把妈妈拉过去。
“叔叔,”小女孩对志愿者说:“我捐妈妈。”
全场哗然。
小女孩又一次低下了头,小声地哽咽道:“地震后,好多小朋友没有了妈妈,他们好可怜啊。我想,他们最需要的应该是一个妈妈呀......”说着,眼泪掉到了地面,溅起的灰尘形成了一朵美丽的小花。
母亲跪了下去,紧紧地抱住了女儿,抱得好紧好紧。
【简析】与其他文章不同,本文从小女孩的角度来反映了时代新风貌。作者构思巧妙,选取了生活中一个小小的捐赠事件,从儿童的内心活动出发,反映了在大灾面前全国人民众志成城,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感人局面。因为角度小,所以分外感人。另外,情节曲折起伏,引人入胜;手法欲扬先抑,效果强烈。本文在故事情节上,体现了小说常有的起伏曲折的特点,环环相扣,引人入胜
第四篇:第二单元写出事件的波澜
第二单元写出事件的波澜
宁远一中 雷国琼
【教学目标分解】
1.领会什么是波澜。
2.品味波澜的艺术效果。
3.了解兴波澜生变化的技法。
4.注意利用事件本身的曲折性、复杂性,写出事件的波澜。
【思维导航】
[读一读]
什么是事件的波澜:“文似看山不喜平”,中国的传统章回小说中人物命运,忽而山穷水尽,忽而柳暗花明;内容忽而金戈铁马,忽而风花雪月。引得读者忽上忽下,忽左忽右,忽悲忽喜。人们把这种起伏变化用一种形象化的比喻叫做“波澜”
唐伯虎写祝寿诗:一位老太太做寿,她的子孙请来唐伯虎为她题诗。全家大小及亲朋好友争着来看。唐伯虎挥笔写下:这个婆娘不是人(举座皆惊),九天仙女下凡尘(喝彩),儿孙个个都是贼(惊怒),偷得寿桃献至亲(拍手叫好)。短短四句,跌宕生姿,起起伏伏,吊足胃口。
[议一议]
为什么要写出事件的波澜:叙事时为什么要波澜起伏?生活有曲折,文章在反映生活时应该曲折有致,波澜起伏。正好如古人所说:“文似看山不喜平。若如井田方,有何可观?惟壑谷幽深,峰峦起伏,乃令游者赏心悦目。或绝崖飞瀑,动魄惊心。山水既然,文章正尔。”(清·袁枚《李觉出身传评语》)“波澜开阖,如在江湖中,一波未平,一波已起。”(姜夔《白石道人诗话》)袁枚、姜夔的这两话,生动形象地说明了文章写得波澜起伏才能引人入胜的道理。相反,平铺直叙的文章读起来使人感到呆板、单调,索然寡味,难怪一位前苏联诗人说:“一支文笔太均匀,通篇都一平如水,尽管是晶华耀眼,毕竟要令人瞌睡。”(《诗的艺术》)
[练一练]
事件的波澜有哪些说法,试着罗列出来。
【情思发微】
【方法指津】
一、基本原则: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二、实用技巧
1、制造悬念
①.品味小小说«闹50天»,让学生分析文章运用了什么方法。
点拨:标题闹50天就是一个悬念,就是很有力的一笔铺垫。在实生活中,小孩出生后有闹“三朝”的,有闹“满月”的,有闹“百日”的,可小说里的村支书却偏偏要闹认谁也不曾闹的50天。村支书说:“我儿子满月时我不愿闹,百天我等不及。”这句话又与标题相印证。作者巧妙地用反常的“闹50天”这一举动,成功地给读者造成阅读错觉—这位村支书,是个肆无忌惮受礼敛财的“贪官”!
②.让学生回顾所学的课文中运用到的方法。如:杨朔«荔枝蜜»中用了欲扬先抑法,莫泊桑«项链»、欧·亨利«警察与赞美诗»中的设伏笔,«水浒传·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的设计巧合等等。
③.小结:一篇文章往往不只用到一种方法,而是综合运用几种方法。这样容易使文章一波三折,平中见奇。
2、情节突转法
例文《求职始末》:
大学毕业才两年的舒平下岗了。
为了生活,舒平不得不四处奔波,终于一家有朋友的公司答应他去应聘。有复试时,他与一位业务经理因意见上的分歧而发生了争执,他那桀骜的个性使他的言语犀利而偏激,令经理十分尴尬,结果他落榜了。
舒平连遭重创,心灰意冷。想到年迈的父母正巴巴地盼着享儿子的福,想到相恋两年的女友因自己境况不佳而常闹分手,想到自己才华横溢而无处施展,他绝望了,踏上了一条不归路……
恰到此时,那家公司的朋友找到他,将他从死神身边拽了回来,同时带给他一张一聘请书。原来那位经理经过冷静的思考,认为舒平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决定高薪聘用他。舒平躺在病床上,通过电话与家人分享自己的喜悦。
第三周星期一,舒平早早地来到公司门前,却见一张通告赫然映入眼帘:‚鉴于舒平先生心理承受能力太差,本公司决定予以解聘……‛(出示一组由情节组接的图片)。
例文《平静的战争》
岂料北京A中是个人才济济的地方,谁也不是吃干饭的。胡莉一个箭步向前,夺过话筒坚定地回答:‚我报了三项!因为我认为无论是哪个部门,最重要的是你不没有同学服务的热心,有担当职务的信心,有组织工作的能力。还有……‛语气不卑不亢,议论有条不紊,多角度、全方位地抨击了提问者的见解,最后她高声反问:‚试问这位同学,如果你在这台上竞选,不让全校同学知道你是谁,只凭短短几分钟演讲,你有把握宣称‘我信任自己,我一定能成功吗?’‛好,的确太激动了,麦克风被甩在桌上,发出砰隆的‚巨响‛--伟大的震撼力!
礼堂内几秒钟没了声息,继而热烈的掌声骤起,人们交头接耳:‚这个巾帼英雄是谁?‛胡莉立刻成了大会焦点人物,数百双眼睛在她白净的脸上聚焦,她仍脸不变色心不跳,脸上露出必胜的笑容……
这同学果然不是一般人啊!我想。
‚胡莉同学,我很佩服你的口才!‛一个小女生崇拜地说:‚你能讲讲有什么计划吗?‛胡莉满脸焕发青春光彩,笑盈盈地向她的支持者们致敬,开始噼里啪啦大谈理想与现实、计划与变化的深刻主题,嘴皮子之利落令我咋舌。我后面的高年级学生边听边感叹:‚她真是个好苗子!‛
‚我也想请教胡莉。‛似乎代表都与胡莉干上了。这回发难的是高一(2)班的李燕,她长得秀气,嗓音也尖尖细细,‚灵魂的窗户‛还配着镶金边的‚玻璃‛。
‚我看见一天下午放学,你不小心把别人的自行车碰倒了,却没有扶起来!‛这句话像一颗炸弹粉碎了胡莉脸上的微笑,她从椅子上惊愕地跳起来。
‚我认为,竞选学生会干部不能单凭口才,或者外表的假象,更重要的是应有一颗关心别人的大公无私的爱心和良好的道德品质。请问胡莉,你对这件令人不愉快的小事怎么解释呢?‛
诘责者不顾会场哗然,固执地重申了这个问题。我真不敢相信它出自那个斯文的女同学之口!
这时候,礼堂弥漫着窘迫的紧张空气,我虽然是个普通听众,仍然感到有些窒息。甚至替胡莉捏一把汗。张蓓低头不住叨念:‚可怜啊,可悲啊!‛偶尔的不慎竟能造成今天在全校代表面前成为众矢之的,刚才胡莉的片刻辉煌眼看将付诸东流……
‚我承认。‛出乎意料,胡莉竟坦然地举起话筒,镇定地承认了错误。‚我承认,是有这样的事,我应该向大家检讨,希望你们能够谅解。‛在明灯照耀下,胡莉的双眼亮晶晶闪出智慧的光彩,她将怎样应付这个棘手的‚人身攻击‛呢?我们拭目以待。
‚可是--‛胡莉话锋一转,目光炯炯地向众人扫射,‚谁也不能保证永远不犯错误,我也是人,我也有缺点,难道我就没资格来竞选学生会干部,为学校尽一份微薄之力?‛我听了,热血沸腾,真想站起叫好:‚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不管你有什么缺点,只要为人民服务,做大家‘公仆’,我们就来者不拒,而且愈多愈好!‛
‚哗……‛的鼓掌声响成一片,化为一声音:‚胡莉,加油!‛
3、巧合兴波法
《谁烧“阿房宫”》
从前,有位县督学来到县立中学视察工作。他一进校门,便见到该校的壁报上写有杜牧的诗句: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督学的文学底子很厚,看到杜牧的诗句,油然想起他的《阿房宫赋》,于是顺口问起了学生:
“你们知道阿房宫是谁烧的?”
学生们一脸惶恐,不住地摇头:“不是我烧的,不是我烧的!”
看到眼前的窘迫情景,督学啼笑皆非。他立即来到校长室,对校长指责道:“贵校学生国文程度低落,居然说阿房宫不是他烧的。”
校长心平气和地说:“本校学生一向诚实,既然说不是他烧的,就一定不是他烧的。”督学非常气恼,他万万没有想到鼎鼎的校长居然不知道阿房宫是怎么一回事!他一气之下,写了一封呈文,给教育局长,禀明原委。
不久,督学收到局长复函:
“烧掉就算了,再拨经费重建阿房宫。”
督学看后,目瞪口呆。
4、误会掀澜法
例文《?!》
赵老师清了清嗓子说道:“进来,以后要注意。”赵老师接着又说了起来:“今天早上我从咱们班的信箱里看到这样一封信,是给孟云同学写的,寄信人地址是‘本班’。像这样的信我已经看到四封,没盖邮戳。这前三封信一直扣留在我这,没交给孟云同学。这四封信笔迹相同,显然是出自一人之手。这想大家一定知道这是什么信。同学们呀,考上这所重点中学不容易呀,家长对你们抱有多大的希望啊,你们可不能这么小就„„现在请这个人自觉站起来。”接着下面一阵窃窃私语。
“老师,你这样做是不礼貌的,是违法行为!”王宇站起来。“那么你说应该怎么办?”“把信还给孟云。”“坐下!”赵老师没有再和他讲下去。“一定是王宇干的!”有一个人小声嘀咕道。
“好了,总之我希望那个人自觉站起来,当着大家的面承认错误,我就不追究了。孟云一向成绩拔尖,若是发生那样的事情,会影响学习,有百害而无一利。所以我请那个人自觉地
站起来。”“不要侮辱别人!”孟云哭着站了起来,“请把信还给我!”“孟云,老师知道你是个好学生,不要难为情,这--你也不知道要发生这样的事情。”
“是我写的!”一个响亮的声音盖住了窃窃私语。大家迅速把目光都投向了他--秦锐。“请把信还给孟云,你没有权利扣留别人的信件,这是极不道德的!”老师被这几句话惊呆了。他茫然若失地看着秦锐,秦锐像一头被激怒了的狮子,眼睛中似乎还含着泪花。
秦锐一个箭步跨过去,夺过老师手中的信,用力拆开其中的一封大声读道:“谢谢你的关心,孟云同学。你说给我补课,好意我领了,但是我没有心思补课。说实话,我受不了,受不了„„受不了,这突发的事。我的爸爸,他„„”他哽咽了,没有往下读,迅速地收起书包,搭在肩上一溜烟跑了,只有那四封信平静地躺在桌上。
5、思想反复法
例文《考卷发回以后》
卷子,整齐地堆在讲台上,同学们的眼睛都注视着,似乎都希望有些穿透的本领,能看见自己的卷面上有个好分数。
这次考试,关系到分班,谁都想进A班,虽说A班还是排在实验班之下,但也够诱人的。至于那个D班,问津者自然寥寥无几。
但在这紧张时刻,还是有轻松的人。谁?本班班长,白悠远。当初他就是因为成绩好,自然当选为一班之长的。课间休息时,就有传闻说别班的同学在办公室里听到老师提及他白悠远的名字与A班;再有上课时捧着卷子进来的班主任对他似乎别有深意的一瞥,更使他自信了。虽说刚考完之后的感觉并不像以往那么好,但是现在不同了,刚听到的传闻与教师那意味深长的一眼已使他镇定了许多--是啊,第一把交椅怎么会在这关键时刻移交他人呢?
卷子到了他的手中,83分。应该不算太差吧,他瞥了一下周围:哈,好多的60分、70分。他得意地把椅子前后晃了起来,像坐在摇椅上做起了他的A班梦。
突然,白悠远好像想起了什么似的,眼中闪过一丝不易觉察的亮光,与此同时李开始整张地翻卷子,算分数,但很遗憾,不多不少的确是83分。他不甘心,又仔细地查看了每一道错题,最终他把目光停在最后的那错题上,那是一道3分题。偷偷瞄见了同桌的正确答案,正巧,只要把“6”改成“8”就行了。抬起头,看看四周,没人注意,下意识地举起了后中的笔。但奇怪的是手中的笔不些不听使唤,抖得厉害。他觉得自己又成了众目睽睽的聚集点,要聚出火光来了。但是卷子上的“6”还是颤巍巍地变成了“8”。
闭上眼,深呼吸,A班又现在眼前。他告诉自己不能太激动。做好了准备,他“腾”地站了起来,像是要把前面的紧张都吼出来似的,他叫道:“老师,这道题批错了。”接下来,当然是老师与他皆大欢喜,一片包含着各种意味的称赞洒向他。他,白悠远,又前后摇起了椅子。
下课不一会,老题又匆匆进来了,报告了一个消息:最后一题只是实验班做的,其他班不算分,扣分的可补加3分。
白悠远有些懊悔--自己的心白折腾了。但不管怎样,总算进了A班,这样想来便又松了口气。
下午放学前,年级组办公室又传来消息:基于前面的扣分又加分,最终A班的分数线是:88分。
消息传来,正在整理书包的白悠远一下子愣住了,摇晃的椅子再次定格,可后中的卷子却飘到地上,卷面上醒目的83分变成刺眼的86分,又慢慢地化成了88分„„
点评:该文情节并不复杂,却写得波澜起伏,跌宕生姿。一开始写考卷即将发下去,渲染出几分紧张的气氛,这是擒。接着宕开一笔,有人并不紧张,这是纵,形成第一个起伏。
三、学以致用
1、根据情景,续写文章,使其有波澜。
情景:①.下晚自习后,我们看到办公室里的灯都熄了,于是打开了教室里的电视机。刚看得起劲时,突然看到班主任站在教室门口„„
②.我和一个女同学一起走在回家的路上,突然看到女同学的母亲迎面向我们走来„„③.晚自习后,我和李明从陈家山回家,突然看到前方有三个人从不同方向朝我们走来,我们正要转身往回走,又看到后面也走过来两个人„„
④.放学回家,我在楼梯口听到楼上传来摔打声,急忙跑上楼,只见家门口有一滩血,这时,家里的灯也熄了„„
⑤.上课铃响了,李义慌慌张张地往楼上跑,却跑到别班教室喊“报告!”„„
5.总结:林纾在《春觉斋论文》中说:“为文不知用旋绕之笔,则文势不曲。”的确,平静的湖面固然能给人以美感,而水面的荡漾,荷花的摇曳,游鱼的沉浮,则会给人更多的联想和感受。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写作中能灵活地运用一些生波澜的方法,使自己的文章跌宕起伏,一波三折,让人读后不忍弃去。
2、根据下面的思想口述一个有波澜的故事: 满怀信心,努力拼搏→万念俱灰,自暴自弃→振作奋发,努力进取
3、根据情感起伏写一篇文章。
闲适→惊喜→失望→悲观
欢愉→悲观→平静→快乐→伤心→愉快
【语言润色】
[词汇]
新华字典
成语在线http://ec.zol.com.cn/chengyu.asp
[美文]
http://liguo.nease.net/meiwen/meiwen.htm
[相关链接]
作文网http://
作文评点报http://
开心作文http://
高考优秀作文http://.cn/gb/jiaoyu/8216/28339
【习作讲评】
【课外走笔】
①自拟题目或从下边的题目中任选一个,写一篇作文,不少于800字。要求叙事有一定的起伏变化,能见出一定的波澜。
1、使我__(难忘、气愤、惊异)的一件事
2、出人意料的一件事
3、疙瘩是怎样解开的4、重逢
②迷失的女孩
小孩一个人在大街上玩,不知不觉迷失了方向,怎么回不到家,便大声哭起来。警察过来说:“好孩子,你哭什么,回家去吧!”小女孩哭着说:“我迷路了,找不到家。”“你家在什么地方?”“在楼上。”“你爸爸叫什么?”“亲爱的!”“你妈妈叫什么?”“宝贝!”“你家里还有谁?”“还有我。”“你叫什么?”“我叫乖乖!”
警察怎样才能将这位小女孩送回家,请展开想象,以“送迷失的女孩回家”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事性文章。要求:
1、故事要有波澜;
2、情节合情合理;
3、以给出文段为文章的开头。
第五篇:liuxi写出事件的波澜教学设计
《写出事件的波澜》教学设计
武汉市汉南一中 刘希 邮编:430090
一、设计意图:
1.体会叙事时起伏的效果。2.了解一些兴波澜,生变化的方法。
二、设计提要:
先让学生阅读作文《考验》,体会文章的情节变化。再指出一些如何使文章生波澜,起变化的方法。最后在写作中加以实践,领悟如何在作文中写出事件的波澜。
三、设计实施:
1.导语设计
“文似看山不喜平”,中国的传统章回小说中人物命运,忽而山穷水尽,忽而柳暗花明;内容忽而金戈铁马,忽而风花雪月。引得读者忽上忽下,忽左忽右,忽悲忽喜。人们把这种起伏变化用一种形象化的比喻叫做“波澜”。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如何写出事件的波澜。(用幻灯片1显示课题)
2.学生听习作«考验»,体会文章情节的曲折变化。①.学生听读《考验》,准备听完后分析文章情节的变化。②.点学生找文章的波澜。
③.小结:利用事件本身的曲折性,复杂性写出事件的波澜。(幻灯片2)3.让学生了解一些兴波澜,生变化的方法:
制造悬念,运用抑扬,巧设伏笔,设计巧合,铺陈误会等。(幻灯片2)①.品味小小说«闹50天»,让学生分析文章运用了什么方法。点拨:标题闹50天就是一个悬念,就是很有力的一笔铺垫。在实生活中,小孩出生后有闹“三朝”的,有闹“满月”的,有闹“百日”的,可小说里的村支书却偏偏要闹认谁也不曾闹的50天。村支书说:“我儿子满月时我不愿闹,百天我等不及。”这句话又与标题相印证。作者巧妙地用反常的“闹50天”这一举动,成功地给读者造成阅读错觉—这位村支书,是个肆无忌惮受礼敛财的“贪官”!
②.让学生回顾所学的课文中运用到的方法。如:杨朔«荔枝蜜»中用了欲扬先抑法,莫泊桑«项链»、欧·亨利«警察与赞美诗»中的设伏笔,«水浒传·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的设计巧合等等。
③.小结:一篇文章往往不只用到一种方法,而是综合运用几种方法。这样容易使文章一波三折,平中见奇。
4.揣摩运用方法,根据情景(幻灯片3)续写文章,使其有波澜。情景:①.下晚自习后,我们看到办公室里的灯都熄了,于是打开了教室里的电视机。刚看得起劲时,突然看到班主任站在教室门口„„
②.我和一个女同学一起走在回家的路上,突然看到女同学的母亲迎面向我们走来„„
③.晚自习后,我和李明从陈家山回家,突然看到前方有三个人从不同方向朝我们走来,我们正要转身往回走,又看到后面也走过来两个人„„
④.放学回家,我在楼梯口听到楼上传来摔打声,急忙跑上楼,只见家门口有一滩血,这时,家里的灯也熄了„„
⑤.上课铃响了,李义慌慌张张地往楼上跑,却跑到别班教室喊“报告!”„„
5.总结:林纾在《春觉斋论文》中说:“为文不知用旋绕之笔,则文势不曲。”的确,平静的湖面固然能给人以美感,而水面的荡漾,荷花的摇曳,游鱼的沉浮,则会给人更多的联想和感受。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写作中能灵活地运用一些生波澜的方法,使自己的文章跌宕起伏,一波三折,让人读后不忍弃去。
四、课外拓展:
将以上某一种情景整理为一篇文章,要求叙事有一定的起伏变化,能现出一定的波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