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无烟煤的主要特征
无烟煤的主要特征
无烟煤(英文名称anthracite),俗称白煤或红煤。是煤化程度最大的煤。无烟煤固定碳含量高,挥发分产率低,密度大,硬度大,燃点高,燃烧时不冒烟。黑色坚硬,有金属光泽。以手指摩擦不致染污,断口成介壳状,燃烧时火焰短而少烟。不结焦。一般含碳量在90%以上,挥发物在10%以下。无胶质层厚度。热值约8000-8500千卡/公斤。有时把挥发物含量特大的称做半无烟煤;特小的称做高无烟煤。
无烟煤为煤化程度最深的煤,含碳量最多,灰分不多,水分较少,发热量很高,可25000~32500kJ/kg,挥发分释出温度较高,其焦炭没有黏着性,着火和燃尽均比较困难,燃烧时无烟,火焰呈青蓝色。煤样在规定条件下隔绝空气加热,煤中的有机物质受热分解出一部分分子量较小的液态(此时为蒸汽状态)和气态产物,这些产物称为挥发物。挥发物占煤样质量的分数成为挥发分产率或简称为挥发分。以干燥无灰基为分析基,挥发分低于10%的煤称为无烟煤。挥发分大于6.5%小于10%的无烟煤称为无烟煤三号。01号无烟煤为年老无烟煤;02号无烟煤为典型无烟煤;03号无烟煤为年轻无烟煤。
第二篇:无烟煤2q43334(推荐)
火电厂燃用无烟煤简介
1无烟煤的特性及在我国的分布
无烟煤(俗称白煤或柴煤)埋藏年代久,碳化程度最深(C≥90%)、挥发分最低(Vdaf≤10%),密度大,硬度大,燃点高,是一种很难着火又不易燃尽的煤种,燃烧时火焰短而少烟。无胶质层厚度,热值约8000-8500千卡/公斤。
我国无烟煤预测资源量达4742亿吨居世界首位,储量很大,是我国火力发电厂主要的动力用煤。它多分布于华北、西南和中南地区,如阳泉矿区、晋城矿区、京西矿区、遵义矿区、芙蓉矿区的无烟煤都很出名。其中山西和贵州两省的无烟煤储量就占了70%多,主要分布在山西阳泉、晋城矿区和贵州织金、纳雍、毕节、大方等矿区。而东北、西北区的无烟煤则很缺乏,长江以南8省1市储量约占全国的2%福建省已探明的储量14.7亿t(预测储量39亿t),煤田和矿区主要分布在闽西南和闽中(量较大和集中),少部分在闽北(有限量),闽东南是缺煤地区。福建省的5个矿务局(龙岩、永定、永安、上京和天湖山),两个煤矿(漳平矿和邵武矿),其矿藏特性除漳平煤为贫煤外均属于Vdaf<5%的低挥发分Ⅱ类无烟煤。
第三篇:郭沫若诗歌_无烟煤
“轮船要煤烧,我的脑筋中每天至少要
三四立方尺的新思潮。”
Stendhal哟!
Henri Beyle哟!
你这句警策的名言,便是我今天装进了脑的无烟煤了!
夹竹桃底花,石榴树底花,鲜红的火呀!
思想底花,可要几时才能开放呀?
云衣灿烂的夕阳
照过街坊上的屋顶来笑向着我,好象是在说:
“沫若哟!你要往哪儿去哟?”
我悄声地对她说道:
“我要往图书馆里去挖煤去哟!”
第四篇:优秀班主任八大特征
优秀班主任八大特征
1、有一颗宽容心,有能力赢得学生的尊敬和喜爱,并且高度关注学生的和谐、全面发展。
2、熟悉本职工作的特点、责任和技巧,对自己班上的每一位学生有充分的了解和关怀。
3、表达富有逻辑性和情感性,举止得体,仪表得体,在与学生交谈时注意力集中,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判断力,能较准确地捕捉学生的思想动态。
4、沉着冷静,有面对班级突发事件的沉稳心理,有迅速拿出解决方案的决断能力。
5、赏识学生,不吝惜赞美,善于巧妙地给学生指出缺点、提出意见和指明努力方向。
6、品行正直,遵纪守法,能够虚心地不怀任何成见和偏见地听取学生意见。
7、拥有广博深厚的学识和过硬的业务能力,善于克制自己的情绪,不放弃对学生教育的希望,不乱给学生贴标签。
8、能和学生、家长以及其他老师(尤其是科任老师)密切合作,注意信息的流动和沟通。
教师自我心理调整八法
自我剖析法:
为了减轻紧张感,你可以用自问自答的方式和自己交谈:“究竟是什么问题困扰着我?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何在?有哪些可行的方法能解决这个问题?什么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方法?”通过这种简单而理智的分析,会更容易也更快地摆脱紧张情绪。学习转移法:
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重新学习,我们能从中享受无限乐趣,进而冲淡工作中的烦恼,缓解竞争的压力,书中深邃的哲语,博大的信息,大千物象和百味人生,带来的不仅是心灵的快慰和心智模式的变化,更能带来工作和生活的无限生机和魅力。摆脱常规法:
经常试用各种不同的新方法,做一些不常做的事,比如蹦着上下楼梯;想象一些广阔、宁静、舒缓的画面和场景,如田园风光、海上日出、轻舟飘荡等,把思想集中在所想象的事物上,并逐渐沉浸在其中,由此达到精神放松。当然实在气闷时,也可哭笑一番。控制呼吸法:
当你感受情绪激动时,一定要控制呼吸,通过控制呼吸来缓解焦虑和愤怒。先用鼻子慢慢地吸足一口气,大约数4个节拍,然后慢慢吐气,也用4个节拍,每次连续做4-10分钟即可。也可闭上眼睛边做深呼吸边想象一些美好的情景。投身自然法:
大自然使慷慨的,去摸一摸草的温柔,嗅一嗅花的芳香,闻一闻鸟的心语,看一看夕阳的余晖,即便是看一看小小蚂蚁的无休止劳作,也可让你感觉轻松无比,生活中的烦恼、工作中的沮丧何足挂齿。投身自然怀抱,饱览无限美景,享受心灵的净化,启发创作的灵魂。心情放假法:
轻松的《蓝色多瑙河》、《匈牙利舞曲》、《紫竹调》等乐曲,如一缕清泉注入心田,可给灵魂洗澡。另外开怀大笑,也是清除紧张的最好办法。沐浴唱歌法:
洗澡时放开你的歌喉,不仅做了深呼吸而且让你感觉轻松无比。肌肉放松法: 具体做法使:
1、头部放松。用力紧皱眉头保持10秒钟,然后放松;用力闭紧双眼,保持10秒钟,然后放松;将双脚向前绷紧,体会小腿部的紧张感10秒钟,然后放松,还有肩部、臀部、胸部等处肌肉都可做这样的放松。
总之,要积极努力,微笑面对工作和生活中的一切,调节好节律,给心情放假,还自己一个健康的好心境。
班主任“十修养”
正直的心 公道正派,面向全体学生,以身作则。
宽广的胸 允许学生犯错误,任劳任怨,耐心十足。
清醒的脑 从容应对一切,不意气用事,拿得起,放得下。
和蔼的脸 从内心热爱学生,平易近人,春风化雨。
明亮的眼 见微知著,善于发现,那怕是细小的变化。
灵敏的耳 兼听则明,尤其能够听取反对的意见。
活跃的口 不摆架子,主动跟学生交谈,走进学生的心灵。
短小的手 不对学生进行体罚或者变相体罚,也不在经济上占便宜,淡泊名利。
坚挺的腰 坚持原则,不屈服压力,不迁就学生。
勤快的腿 多到学生中间去,多跟学生交朋友,掌握第一手的情况。
班主任的三种力
一、遇怒制怒的自控力
突如其来的偶发事件,可能搞得班主任措手不及,十分恼火。此时,班主任一定要冷静,要有遇怒制怒的自控力。因为咄咄逼人的训斥,尖酸刻薄的嘲讽,并不能显示出教育的威力,反而会暴露出班主任心理素质的脆弱、情感素质的浅薄。
二、调整学生情绪的引导力
班级出现突发事件后,学生们会表现出各种情感和态度。这便要求班主任以平静的心理迅速分析并判断,对各种情感态度进行正确的引导和调整,使全班学生都能消除各种错误的情绪,并能与班主任一同来研究寻找解决突发事件的办法。
三、“艺术语言”的表达力
班主任语言艺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调适心理、表达情感。艺术语言是指变指令为参谋、变对立为友善、变贬抑为褒扬、变直截了当为迂回的说法。
班主任的智慧从何而来
当班主任,光有爱心是不够的,还要有爱的智慧。那么我们的智慧从哪里来呢?结合我的工作经验,谈以下几点体会。
一、“听”出来的智慧
所谓听,就是广泛听取他人意见。一是多听听学生怎么说,这样才能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和心理状态,避免用成人的思维去看待孩子们的想法。二是多听听科任老师的话,这样才能从另一个侧面发现班及中存在的问题,全方位掌握班集体的情况。三是多听听家长的话,这样既能找到家庭教育的问题,也能获得一些来自家长的教育智慧。
二、“读”出来的智慧 教育需要不断直接或间接学习古今中外教育家的教育理论和实践经验,因此,当班主任必须多读教育名著、教育类报刊。读书不是把知识像拍照一样拍下来,原封不动地记在脑子里,而是要用心读,特别是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去读,带着具体问题去读,这样,前人的智慧才能变为自己的智慧。
三、“写”出来的智慧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班主任要养成一种勤思考、勤动笔的习惯。一是记录,二是写作。记录什么?将每天班级中发生的事情,或自己看的现象,如卫生、文明礼貌、班干部的工作情况等,一一记录;同时还要记录自己是如何去解决的,或者自己对这些情况的看法及分析。这样,长此以往,这些书本上没有的第一手资料,经过梳理、研究和思考,就积累为我们的管理经验。没有写就不会有反思,没有反思就不会有智慧的增进。多动笔写文章,不仅可以全方位“搅动”班主任的管理思想、创新思维、工作经验、知识储备和写作激情,而且可以通过以写促学、以写促思、以写促研,从而多方面提高我们的教育水平。
四、“做”出来的智慧
《小马过河》的故事大家都知道,河水到底是深是浅,无须问别人,自己下河走一走就知道了。不管我们读了多少书,都必须积极实践。我们面对的是不同性格不同知识基础的学生,因此,教育永远需要创新。别人的经验永远是一个参照系统,绝不能照搬照抄,只有在不断的实践中,我们才能找到正确的方法,最终形成自己的教育风格。
倾听:班主任的基本功
全国模范法官宋鱼水的同事说,宋鱼水有一手绝活:会倾听。有一位老作家与出版社因稿酬问题上了法院,庭审中,他反复十来遍就一个问题进行论述,旁听席开始有人打瞌睡。担任审判长的宋鱼水却一直没有打断老作家的陈述。她神情专注,不时轻轻点头,目光一直没有离开正在发言的当事人。后来,这位老作家出人意料地对宋鱼水说:“这件事发生后,你是第一个完完整整听我讲话的人,你对我的尊重让我信任你。我尊重法庭的意见。”于是,双方当场调解成功。静心倾听,也应该是班主任工作的一项重要基本功。
倾听能找到“问题”的根源。学生出现“问题”,总有一定的原因,班主任遇到“问题”,不急躁,先倾听,能从学生的解释、申辩中了解学生的思想认识、情感发展,知道学生的人际关系,这样就能清楚学生出现的“问题”的原因。倾听能确定教育的方法。通过倾听,掌握了解学生的思想实际、心理实际和生活实际,明白了“问题”的症结所在,解决“问题”的方法自然也就有了,而且由于有根据,这种方法绝对不是强迫的、压制的。
倾听能展现教师的美德。倾听是一种尊重、一种理解、一种宽容。学生是有血有肉、活生生的发展着的人,在人格上与老师是平等的:允许学生辩解、申述就是对学生自尊和人格的尊重。
班主任如何做好新生接待工作
我们经常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作为一个新班的班主任,一定要为自己和学生的第一次见面做好充分的准备,争取给学生留下深刻而美好的印象,让学生不仅对您产生信任感,而且对他所在的这个班级充满信心。学生报到前,您手头拿到的,只有教务处发给您的学生花名册、学生档案表、以及教室的钥匙。您的准备工作就应从您手头的这些东西起。
首先,您要认真阅读学生的档案资料。虽然,这些资料非常简单,只是反映了学生的一些基本情况,但是有经验的班主任不仅非常重视这些基本情况,而且还非常善于利用这些资料中的重要信息。有一位班主任,每接新班,一拿到学生的档案,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列一张表,将学生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分类。在这张表上,你可以看到,家庭住址相同或邻近的学生、毕业与同一学校的学生、有相同特长的学生、家长是同一职业或是同一单位的学生等等。通过这样的分类,他不仅很快记熟了学生的姓名、照片上的相貌特征、特长爱好等基本情况,使他在见到学生时,能够叫出学生的名字;和学生交谈时,能够找到交流的话题。而且这样的分类,为最初班级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依据,比如临时班委的组建(最好从不同类别的学生里指定,这样的临时班委才有代表性,便于照顾到所有的学生),临时学习小组建立(尽量让兴趣爱好一致或相近的学生在一起),寄宿学生宿舍的安排(尽量让家庭住址邻近的、曾经是一个学校的、或父母是一个单位的同学住在一起)等等。
其次,尽量提前和学生及学生家长通一次话。一方面向学生表示祝贺,欢迎他到自己的班级,另一方面,提醒学生认真阅读报到须知,询问一下有什么困难,给学生留下自己的联系方式。这样的电话看似多此一举,其实是提前把你的关爱送给学生,使学生及其家长从心理上亲近你,这对今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第三,提前培养三五个小助手,协助您搞好新生接待工作。从学生的档案上找三五个离学校近的学生,在征得家长同意的情况下,邀请他们提前两天到校,组成一个临时的新生接待委员会,并进行一定的分工,一方面提前帮助您布置好教室,另一方面,在新生报道前天,帮您引导学生、分发课本、招待家长等。有了这些学生帮忙,您的新生接待工作既快捷又从容,而且一定富有人情味。
新生的“预防针”
一、自理自立的“预防针”
中职生大多是寄宿制,吃饭要排队,衣服要自己洗,开水要自己打,内务要自己整理,日常用品要自己购买。这些生活琐事一下子摆到新生面前,让他们一时难以应付。对此,班主任首先要对学生讲清面临的困难,组织以“自理”“自立”为主题的班会,通过班会让同学们树立自理自立思想。还可开展一些培养自理能力的竞赛,如文明寝室评比、教室卫生、课桌的整理竞赛等活动,培养他们的自理能力。同时要逐步培养他们主动获取知识、巩固知识的能力,使他们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二、自我定位的“预防针”
在升入中专后的同学中,有人有一种优越感。随着时间推移,有些同学开始怀疑自己。这时,班主任要帮助学生面对现实,重新评价自我,对学习上的困难,考试的挫折都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放入思想包袱,自尊、自信、不骄不馁、轻装上阵。
三、人际关系的“预防针”
新生,面对的是性格各异的新老师、新同学,人际关系一下子变得复杂起来,且要自己独当一面。如果迟迟结交不到新朋友,会使学生感到孤独,并产生不良心理。对此,班主任要尽可能创造同学之间、师生之间加强了解的机会,如组织自我介绍、师生见面、才艺展示、寝室联欢等活动,在活动中增进了解,建立友谊。
四、学习方法的“预防针”
中专的学习和初中有很多不同之处,学习知识量大,难度大,学习进度大,综合性强,能力要求高。为了学生少走弯路,可组织二、三年级的同学介绍成功经验,组织科任教师进行学科学习方法指导,开学一段时间就及时进行学习情况反馈,帮助学生尽快掌握学习方法。
班主任的记录本
一、班务日志记录本。“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班务日志记录本是班级活动的文本保存形式,内容主要包括学生思想、行为表现和班级活动情况等,是指导班主任制订班务活动计划、开展班级活动、选配得力班干部的主要依据,因此记录时要尽量细致,除了学生出勤、请假等常规事件,对一些异常情况尤其要引起注意。
二、学生生活学习记录本。中职生自理能力比较弱,进入青春期后心理问题更是层出不穷,一些学习生活中的困难和困惑往往会使学生不知所措。因此,班主任必须走入学生生活,体察他们的生活状况,记录好学生的每日思想活动、行为表现等情况,及时研究解决各种问题,做好心理疏导服务工作。其中,留守生、残疾生、寄宿生的生活情况和主要困难要重点关注。
三、家校联系记录本。家校联合育人是德育的最好途径。班主任积极与家人沟通联系,及时地掌握学生更多的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帮扶教育,能使班级管理有的放矢。同时,还可为学校领导制订切实有效的管理策略提供帮助。
四、总结反思记录本。教育是复杂的,没有反思就没有进步。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总会有成功的经验,也会不断遇到新的困惑或出现这样那样的失误,这就需要班主任拥有一颗进取之心,时刻关注学生的未来发展,经常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总结教育得失,不断提高自己的班级管理能力。
建班“五方略”
一、全面了解
新生入学后,班主任可以采取填写调查表、电话咨询、家访座谈、学生自我介绍等方式,对学生的家庭情况、爱好特长、脾气性格、身心健康、综合习惯、学习基础诸方面的情况进行了解,及时建立学生个人档案,做到胸中有数,为以后工作的开展奠定好基础。
二、宽严结合
学生来到一个新的环境,一切都是陌生的,对新的班主任抱有怀疑和试探的态度,同时又充满着新奇和希望。因此,班主任一定要微笑地面对学生,循序渐进提要求,把严格要求和培养兴趣结合起来,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用班主任爱的甘泉去滋润学生的心田。
三、习惯培养
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习惯、学习习惯、遵纪守法习惯、劳动习惯和卫生习惯,这是一个人进步的起点,事业成功的保障,立足社会的条件。
四、示范训练
如何完成初中与中职校的过渡与衔接,如何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班主任都要提出明确的要求,并进行严格的训练。
五、形成合力
班主任在新学期一开始要向家长和任课教师公布自己的工作方案,听取家长和任课教师的意见,取得家长和科任教师的支持,架起家校联系的桥梁,形成教育的合力,共同搞好班级工作。
新班怎样开局
一、建立正常秩序
几十个原来互不相识的同学们组成一个集体,首先面临的问题是秩序。因此,新生接待工作一完成,班主任应首先成立临时班委。由于大家还不认识,临时班委一般都由班主任指定。当然,在公开指定前,班主任一定要和被指定的同学有一次交流,征得本人同意后,再在全班公开,这是对学生最基本的尊重,千万不可认为这是对学生的“抬举”而省略这一过程。人选确定之后,班主任要向全班同学宣布,以获得大家的认可。宣布时,要简要地介绍一下这些班干部的基本情况,特别是这些同学的优点,要尽量介绍给同学们,这样,一方面能够帮临时班委树立威信,另一方面,也暗示临时班委成员严格要求自己,为同学们做出表率。临时班委成立之后,要对最重要的工作——礼仪、卫生、两操、黑板报等工作进行详细分工,使之能够保证在开课之后正常运行。
二、促进沟通了解
一个集体最重要的特点是组织性,而这一点取决于成员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合作。因此,一个新班在保证了正常的教学秩序的情况下,班主任要花大力气促使同学们在短时间内相互熟识、彼此了解。有经验的班主任此时特别善于组织一些促进同学间相互交往的活动,比如,记同学姓名比赛,小范围的座谈会等等,使同学们在一周或更短的时间里能够互相叫出姓名,大体说出性格特点和兴趣爱好。同时,班主任要注意促进学生与科任老师之间的相互熟识,争取开学初的每一次班级活动都有科任老师参加。
三、巩固美好愿望
新生入学后,面对新的环境、陌生的同学和老师,他们不再被旧环境中形成的那些消极的角色意识所束缚,特别是对于那些曾经犯过错误、有过失、在心理上已形成阴影的同学来说,那种被“解放”了的感受会更加强烈一些。在这样的心理背景下,新生在主观上都愿意把新的班级当作他们成长的新起点,重新建立自己的“新形象”。这就是大多数新生在入学初的前几周里显得比较兴奋、积极的主要原因。因此,有经验的班主任都非常善于抓住这一时机,巩固学生的这一美好愿望。比如,选择合适的时间(如开学一周之后)组织召开隆重的开班典礼,给学生以鼓舞;通过校情校史教育,把毕业于本校的优秀人才介绍给学生,给学生以激励;参观本校的先进班集体,通过榜样为学生树立奋斗目标。
班干部如何产生、怎样轮换?
班干部的产生有很多方法,有班主任指定法、选举法、竞选法以及自我推荐法等,但是单纯用这些方法产生的班干部,只能是少数被老师或同学认可的优秀生,当班干部的学生会在学习生活中产生优越感,滋生特权思想;多数同学没有当班干部的机会,主人翁意识和集体观念淡薄,影响班集体凝聚力的形成。因此,比较科学的办法是,在以上几种方法的基础上,实行班干部轮换制,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当班干部。但是,轮换必须科学合理才会使学生有当班干部的积极性,同时又能保证班级工作的正常开展,否则就会使轮换流于形式。
比较合理的班干部轮换制,是常任班委和轮值班委共同存在的班干部轮换制。具体的做法是:新班组建时,用民主选举的办法选出常任班委会的成员,确定班委会成员中各个职务的人选,组成常任班委会。其主要职责是监督、提醒、协助轮值班委会开展日常的班级工作。除去常任班委会的成员,其余的同学依据班委会人数,分别组成三到五个轮值班委,方法可以由学生自由组合,也可由教师根据学生能力、男女生比例指定划分,也可以由平时的学习小组组成。轮值班委会组成之后,在组内选出轮值班长,确定轮值班委会成员的职务。轮值班委会依照排定的时间,履行班委会的职责。对于轮值班委会的工作,在任期届满时,由常任班委会组织全班同学进行民主评议。当一个轮换结束时,最优的轮值班委会升为常任班委会、原来的常任班委会和其他的轮值班委会解散,重新组织新的轮值班委会,开始新一轮的轮换。这样的轮换制,由于有常任班委会这一稳定的班干部班子,保证了轮换时班级工作的前后衔接,同时常任班委会也进行着轮换,引进了竞争机制,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轮值班委最好一学年轮值一次,不可时间太短,否则,不仅会使班级工作失去连续性,还影响轮值班委工作的积级性。
调动班干部积极性“五意识”
班级管理中,要想妥善地处理好与班干部的关系,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一位班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班主任必须树立以下五种意识:
信任意识。只有相信每一位班干部的智慧和力量,坦诚相待,用其所长,才能使班干部获得自信,从而产生工作积极性。授权意识。不能事无巨细,凡事亲躬,应为班干部提供施展才能的机会,将一些班级事务放手给他们去处理,让他们独立自主地行使“权力”,使他们从内心感到自己的“位子”是实的,“权力”是真的,“责任”是重的,形成一种各司其职,人人动脑,勇挑重担,通力合作的良好局面。
服务意识。在管理中应“放手”而不是“撒手”。因为班干部终究还是孩子,对于他们的成长和发展,班主任除了要从严要求,还应多一份关心、理解和尊重,应树立服务意识,当好参谋,及时帮他们解决一些实际困难,给他们“支好点子,找准路子”,多教给他们一些工作艺术和方法,帮他们理顺与不同性格学生之间的关系,恰当地处理好他们工作中的失误,树立他们在学生中的威信。
合作意识。在日常班级管理中,要多征求班干部的意见,善于发挥集体的智慧,绝不能自以为是,一人说了算。要当好“班长”,不当“家长”。善于“总揽”,不搞“独揽”。
激励意识。在工作中要仔细观察,善于发现每一名班干部的优势和成功之处,及时给以肯定和鼓励,让他们在赏识中获得自信,逐步走向成熟。
怎样做好班级安全教育工作
由于班主任对于学生在校学习或校外集体活动时的人身安全负有直接责任,因此,多数班主任是重视学生安全的。但是,由于认识不足,有相当一部分班主任的所谓重视是“捆住”学生的脚和手,尽量让学生少动。这种以牺牲班集体活动为代价的安全,是消极被动的。尽管,在学生在严格管束之下,不会出什么事儿,但是,正因为很少“做事”,学生也就很难形成自觉的安全意识,获得自救自护的能力。作为班主任,应该本着对学生终身负责的思想,将增强学生安全意识,培养学生的自救自护能力作为班级安全工作的最终目标,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消除危害学生人身安全的不安全隐患。实践中,应扎实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第一、要将安全知识的普及作为班级常规工作,列入班级计划之中,常抓不懈。通过讲座、黑板报、主题班会、专项训练等多种多样的方式方法,反复向学生传授各种安全知识,训练学生在各种灾祸中自救或他救的能力。
第二、可以生活委员为主,在班里成立一个安全保卫小组,建立班级日常安全规章,以分工负责的方式,分别管理班级日常安全事务。如,可设置教室物品安全员,专门负责班级物品的保管,检查班级教学设施,如电视机、投影仪、课桌椅、门窗玻璃、电源插座等物品的安全性;引导学生有序上下楼梯,等等。
第三、开展班级活动时,特别是大型集会、游行、演出、运动会、远足、春游、野餐、游泳、溜冰等活动,班主任一定要提前考察活动的地点,查找不安全的隐患,制定安全预案,写出有针对性的安全注意事项,在活动前,反复向学生宣讲,讲不清楚的,要带学生到现场进行模拟演习,直到学生掌握为止。
第四、发生意外时,班主任要根据实际情况,冷静指挥学生撤离现场,确认所有学生都安全撤离时,自己才可撤离。
进入校门前,教师一定要“进入角色”
戏剧大师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说过:“当演员来到剧院的时候,他应当把个人的不快与痛苦都留在剧院之外,因为在这里,在剧院里,他整个人是属于艺术的。”无疑,教学活动也是一门充满艺术的活动,从一定意义上说,教师也是一名演员,所以同样需要“心理投入”“进入角色”。严格地说,应该是在进入校门之前,必须实现“心理净化”,除去一切与教学无关的情感色彩和杂乱纷纭的思绪而保持旺盛的“临教”状态。
教师有无情感以及情感浓烈与否,取决于其心理是否“投入”。教师如果“心理投入”了,教材就会“活”在教师的心中,然后再通过教师引导,最终让学生走进教材。同时,教师“心理投入”了,就会出现丰富细腻的表情,就会流溢出充满爱心与激情的教学语言,这样的课就会像一首抒情诗,一部交响曲,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
教师能否迅速地“进入角色”,是由教师的思想修养、心理品质和是否训练有素所决定的。一个思想修养较高的教师,会时刻想到自己是一位教师,是为人师表的,应当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一个心理品质较高的教师,会在进入课堂之前,将“角色”之外的一切彻底排除,从而使自己的心理处于“进入角色”的最佳状态。
老师,请还学生一个“礼”
在学校里,老师教育学生要懂礼貌,见到老师、长辈及同学要互相问好,而且老师们见面也是要打招呼问好的。可是面对学生彬彬有礼的一声问候,许多老师都司空见惯,视而不见,充耳不闻,充其量或是微笑或是点头,而在语言上却很少回应。如果反过来,老师在招呼学生,向学生问好,学生也只是略微表示,我们的老师会如何感想呢?常常还会见到类似的情形,老师需要一个或几个学生协助某件事情,事后往往是一声:“你可以走了。”试想,如果协作者是同事或其他同辈,老师肯定会道一声:“谢谢!”但面对学生,我们许多老师往往就忽视了这最起码的礼貌用语。
其实,我们的老师并不是不懂礼貌,也不是没有文明习惯,而是没有把自己和学生放在平等的位置上,怠慢了学生对自己的敬意和协助。现代教育理念要求老师尊重学生,在人格上把自己放在与学生平等的地位,把学生看成与自己一样是有尊严的人,老师们要学会换位思考问题,设身处地替学生着想,用自己的心灵与言行去引导学生们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这样的教育才是最有魅力的,这样的师生关系必定会使您赢得学生的尊重和敬爱,因为用心灵会赢得心灵。
因此,尊重学生,就是尊重自己,面对学生的问候和帮助时,老师,请您还一个礼,道一声:“谢谢!”
德育是什么?
当了十多年的班主任,在不断学习、总结、反思中,我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德育观:
德育是责任 道德是做人的根本,这好比种树,德是根,才能是花和果,没有根的滋养,不可能有鲜艳的花朵和丰硕的果实。如果能把德育当作义不容辞的责任,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这份责任,那么,我们对孩子们就都会有一股火辣辣的热情。
德育是关爱 美国前总统罗斯福说过:“只教孩子知识,而不培养其心灵,只能给社会培养一批麻烦。”德育是培养孩子心灵的工作,因此是艰巨的、复杂的,无法简约速成。德育不是简单的说教,不是笼统的灌输,更不是严厉的批评、训及!德育是关爱,是基于师生平等的、发自教师内心的关爱。在关爱里,有潜心的倾听,有真诚的赏识,还有大度的包容,让学生在享受平等与尊重中获得道德的力量。
德育是细节 德育不只是轰轰烈烈、热热闹闹的活动,德育更多的是生活中点点滴滴的细节。学生的一句谎言,一个小动作,一个异样的表情,一种不屑的态度,一次或大或小的错误等等,都需要我们班主任去了解情况,去剖析心理,去耐心引导,事事是德育,处处有德育,时时皆德育,德育在生活的细节中。
德育是期待 德育是塑造心灵的工程,不可一蹴而就,不能急于求成。如果把美好的品德比喻成竹子,那么生命的拔节需要春风的呼唤,需要春雨的滋润,需要阳光的沐浴,更需要自身积极向上。道德更重要的是养成。学校要营造良好的德育环境,提供美德成长的沃土。而班主任所要扮演的角色就是春风、春雨、阳光,所要做的是引领、唤醒、呵护、期待,而不是拔苗助长。
学生违纪的“时间规律”
总结多年的工作经验,我发现,学生违纪在时间上有一定规律:
一、入学时。学生刚到学校,不懂学校纪律,不习惯学校生活,这个时候容易出现上课迟到、不能按时完成作业、上课时间到校园溜达等违纪行为。
二、毕业时。毕业即将离校时,学生的思想比较活跃,一些学习成绩差,受到老师批评、同学欺侮的学生会寻机出口气。这个时候易发生损坏公物、打架斗殴、不按时就寝、逃学等违纪行为。
三、就寝时。就寝时间是学生一天中个人支配时间最长、身心处于最放松的时候,很多学生把学校的规章制度抛到脑后。因此易出现口角、不按时就寝、偷盗、抽烟、看录像、玩手机、上网吧、打游戏等违纪行为。
四、春夏之交时。此时天气转暖,学生脱去厚厚的冬衣,身上有一种说不出的轻松感,学生情绪波动较大,加上昼长夜短,学生的活动和休息时间相对较长,此时最易出现就寝时讲话、晚自习出去活动、中午不午睡等违纪行为。
五、受到挫折时。学生受到挫折时,要么感到悲观失望,要么怨天尤人。此时,小小的事就可演变为违纪的“导火线”,诸如出口骂人、动手打人、损坏公物等等。
六、得意时。学生遇到诸如过生日、考得好、比赛得了奖等高兴的事时,容易忘了学校的一些规章制度,从而出现违纪行为。
七、举行大型活动时。学校举行大型活动时,在管理上难免有疏漏,此时的学生又处于兴奋、活跃之中,容易发生违纪行为。
八、面临职业选择时。学生没有正确的择业观、没有吃苦受挫的思想准备以及到了社会上放松自己等也容易发生违纪的行为。
九、假期中。学生有了机会与校外人员接触,并有充分的时间相互聚集在一起玩耍,若家长疏于管理教育,很容易受到他人的不良影响,而违法违纪。
和学生谈话四原则
简洁性原则 有的教师和学生谈话,有时长达数小时,看似苦口婆心,实则东拉西扯,不着边际,因为占用学生大量时间,引起学生反感,引发学生的逆反心理,谈话前,教师应预先设计好谈话提纲,心中有数,这样就能做到简洁明了。
尊重性原则 教师与学生谈话,应做到以下5点:(1)双方平等就坐,教师不能边谈话边从事其他工作。(2)教师要语气和蔼,表情亲切,拒人于千里之外,做到心平气和。(3)忌揭短、斥责,忌恶语相向。(4)认真听取学生的意见和看法。(5)保护学生隐私。
鼓励性原则 谈话应以鼓励为主,以正面引导为主。批评类谈话要让学生明白错误,更要让学生明确前进的方向,并且树立向上的信念。
情景性原则 谈话要考虑时间、地点和学生的心态。对于时间上的选择应把握好“及时”这个原则,对于地点的选择应是多样的,不要只局限于办公室,教室、操场、路上、花园边均是最佳场所——只要有利于师生情感交流,有利于学生思想转化,一切场所均可选择。当学生有困惑、渴求帮助的时候,就是教师与其谈话的良好时机。
这些话,班主任不能说
一、冷酷绝情类:“我怎么这么倒霉,碰到你这样的学生!”“真是白教你了!”
应该明白,碰到“这样的学生”主要责任在你而不是他,因为是你选择了教他而不是他主动找你。“白教”一词将教育学生堕落为一种“商业行为”,等于说你是投资方,但你“投资”失败,这无疑扭曲了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师生关系。这样的训斥会使学生感到自身的卑微、无助和无能。
二、人身攻击类:“你有毛病啊!”“你脸皮真厚!”
这种随口冒出的攻击性语言毫无训诫作用,只会招致学生的反感。一般来说,学生很喜欢“对号入座”,模仿能力也很强,此类语言出现过频,没准儿学生真的生出了“毛病”;说不定哪天,这些话就会从学生嘴里吐出,结结实实地落在你的头上。
三、讽刺挖苦类:“你怎么这么笨?”“你没长脑子啊!”
学生是非常在乎老师对他的评价的。你的当头一棒,可能会使他从此沉浸在挫折和打击中一蹶不振、不能自拔。
四、霸道强权类:“谁敢不听我的,我就……”“我说的都是对的!”
你说的不一定都对,即使正确,也不应独断专横,应在平等、自由的氛围中,以商量的口吻,对学生晓之以理。记住:说“你觉得该怎么做”远比说“你必须这样做”更有建设性,使用疑问句远比使用祈使句效果好。
五、漠不关心类:“哦,我知道了,去吧!”“这件事我会处理的,不用你管!”
给班主任建言献策是学生的优点。作为班级成员,学生有权参与班级事务,发表自身看法。班主任无视这种需求,会扼杀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精神,甚至将心灵沟通的渠道也堵死了。请保持十足的耐心,让学生尽情地倾诉吧。
六、威胁恫吓类:“下次再这样,我就不客气了!”“明天叫你家长来,家长不来,你就别上课了!”
胁迫和恐吓可能会使学生脆弱的更脆弱、怯懦的更怯懦、倔强的更倔强、固执的更固执,这样的南辕北辙违背了班主任教育管理的初衷。多为学生寻找几条走出错误的通道、改过自新的途径,少发几次未必奏效的“最后通牒”,这才是明智之举。
与学生谈话应有针对性
有些学生常看不到自己的不足,有自傲心理。与这类学生谈心肯定其成绩的同时,用含蓄的语言,找出自省点,使其正确评估自己。
有的学生情绪低落,意志消沉,有自卑心理。与这些学生谈心,应尽量挖掘闪光点,使其树立信心。
有的学生拼搏精神差,有无为心理。与这类学生谈心,语言要“温而后威,威而不猛”,开启其动力点。
有的学生平时表现不错,偶犯错误,会产生自弃心理。与他们谈心应用“纵向”和“横向”对比来激发内燃点,使其放下包袱,增强信心。
重要的是精神上靠近
一位老师同一位有早恋倾向的学生谈心时,谈起了自己的一段爱情经历,使学生感受到老师的信任,从而解决了问题。这个教育故事生动地诠释了教育的真谛:学生需要为师者走近自己,这种走近是情感上的走近,是心灵上的挨近,精神上的靠近。
为师者要怀揣一颗尊重学生的心,做一个学生可依赖的大朋友,走进他们的心灵,倾听他们的心声。在他们茫然时,做他们思想火把的点燃者,等待他们的顿悟;在他们“山穷水尽疑无路”时,做他们前进路上的向导,陪他们一起体验“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喜悦;在他们快乐或痛苦时,和他们同喜、同怒、同悲、同乐。
怎样与学生个别谈话 与学生个别谈话是班主任最常用的教育方法。按谈话内容,可分为了解性谈话、表扬性谈话和批评性谈话三种类型,实际上,每一次谈话,这三方面的内容都有,只是有所侧重而已。要想取得个别谈话的成功,班主任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首先要确定谈话的主要目的。是表扬、批评还是一般的了解情况,心中要有数;要大体上想好谈话的内容,可以设想一下谈话时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准备好应对这些情况的方法;特别是批评性谈话,更要多一些假设,必要时,要准备好一些针对学生所犯错误的材料、物证等相关的物品,以备说服学生时用。
2、要选好谈话的地点。谈话的地点要根据谈话的内容和学生的个性特点而定。批评性谈话不要在教师集体办公的公开场合进行,可选择无人的办公室或人较少的操场边或校园的某个僻静的走廊等地。对于比较羞涩,性格内向,胆怯的同学,谈心时也宜选择这些地方。这样有利于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消除学生的戒备心理。
3、要选好谈话的时间。首先,除特殊情况外,要尽量在学生的闲暇时间里与学生谈话,不要在学生做作业、参加课外文体活动的时候,突然找学生谈话。此时,由于学生兴趣不在谈话上,往往有应付心理,难以取得谈话的教育效果。
4、不同的谈话内容要用不同方式通知学生。了解性谈话最好和学生预约,并告诉学生要向他了解哪方面的情况,让学生能有所准备;表扬性的谈话和批评性谈话不要预约,特别是当学生上午犯了错误时,不要立即告诉学生“你下午到我办公室一下”,这样容易造成学生的心理负担,影响学生在谈话前这段时间里的学习。
5、营造平和的谈话气氛,消除学生的戒备心理。谈话时,如果是在办公室,要请学生坐下,给学生倒杯水;批评性谈话不要直接进入正题,可先谈一些与批评内容无关的话,等学生逐渐适应了谈话的气氛时,再慢慢切入正题。
6、要允许学生申辩。谈话时要求学生实事求是,对谈话的内容要求学生做到“背靠背”。批评性谈话中,要引导学生谈出他的所思所想,认真听他们倾诉,要允许学生申辩理由。这样学生才能暴露出错误根源,班主任才能抓住说服学生的切入点。
7、要说服引导,忌呵斥责骂。对于批评性谈话,要多用事例启发诱导,让学生明理,切忌呵斥、责骂、威胁。
以上所谈的几点都是一般情况下与学生个别谈话时注意的事项,在实际工作中,只能作为参考。很多有教育机智的班主任,非常善于抓住教育时机,巧妙地与学生谈话,往往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四块糖”的故事就是一个典型的范例。
表扬要真心实意
目前,由于以传授知识为中心,以“纠错”为特点的传统教育压抑学生的个性,现代教育理念在以学生为主体这一宗旨之下,大力倡导“扬长”教育,表扬这一教育手段受到普通推崇。这是教育的进步,应该充分肯定。然而,一位留学生讲的故事却提醒我们,表扬也不能随随便便。
这位留学生说:一次,她去导师家做客,看到导师的小女儿后就夸孩子长得漂亮。等孩子走开后,导师批评她说,不该表扬自己女儿漂亮,原因是漂亮不漂亮是父母的遗传基因决定的,不是孩子自己努力的结果,这样的表扬会滋生孩子的优越感,会让孩子在生活中放弃努力。教授建议她在适当的时候表扬孩子用功、认真、专心,以弥补她先前的过失。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表扬作为一种正向激励手段,并不是想怎么用就怎么用,有时,不恰当的表扬不仅起不到应有的激励作用,还会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负面影响。我们常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这话没有错,但夸什么?怎么夸?却大有讲究。首先,正向那位外国导师说的,那些先天的、孩子们不能选择的方面没必要夸。比如,夸学生长得漂亮,不如夸他仪表端庄;夸学生聪明,不如夸他学习很刻苦。这样的夸奖既能激励学生努力,又会弱化他的优越感,增强他的平等意识。
其次,少一点“廉价的表扬”。所谓“廉价的表扬”,是指除了形式之外,不起任何激励作用的表扬。比如,“你真棒”、“你真了不起”等成了老师口头禅的表扬语,有的老师一节课能用上百次,学生听得都麻木了。“廉价的表扬”之所以廉价,根本原因有两点,一是表扬得不具体,学生不知道“棒”在何处,好在哪里;二是教师的态度不真诚,为了表扬而表扬。
第三,表扬要形式多样,因人而异。表扬的目的是激励,表扬形式的选择必须以此为准绳。激励的心理学基础是刺激。只有丰富多样的表扬形式,才能不断给学生以新鲜的刺激。
批评要心平气和
由于批评是针对学生错误的,因此,在实施批评的过程中,不论老师还是学生,都会有程度不同的消极心理。对于老师来说,可能会有生气、发怒、着急等“恨铁不成钢”的心理;对于学生来说,可能有戒备、抵触、逆反、害怕等自我保护心理。师生双方的这种消极心理,往往成为批评不能够顺畅进行的最大障碍。因此。实施批评前,调整好师生双方的心理,是批评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
首先,教师自己要调整好心态,绝不能在盛怒之下批评学生。人在愤怒情绪的控制中,往往会失去理智。这时,讽刺挖苦、指责谩骂等等侮辱学生人格的语言可能会脱口而出;巴掌、拳头等等伤害学生身体行为也可能会不自由自主地发生。很多教育悲剧就是在这种情绪的支配之下突然之间酿成的。同时,愤怒的情绪还会让我们语无论次、思维混乱,根本不可能把道理给学生说清楚。更重要的是,对于性格怯懦胆子小的学生,你的怒火会吓住他,使他立即筑起顽强的“心理防御工事”,对你咄咄逼人的语言会充耳不闻,让你白费口舌;对于性格倔强、胆子大的学生,你的怒火会点燃他们的怒火,使他们立即和你发生强烈的冲突,让你威信扫地。对于这一点魏书生老师既有清醒的认识,也有独到的做法。为了控制自己发怒,魏老师在班里找了一位“志愿者”,专门负责在他发怒时提醒他制怒。作为班主任老师,一定要牢记,不管在什么情况之下,一旦意识到自己的情绪上来时,就应该立即停止对学生的批评,等把自己的情绪调整过来后再接着进行。
其次,要调整好学生心态。多数学生在老师批评时,会有戒备心理,不消除这种心理,学生永远关着心灵的大门。这种情况下,学生要么一言不发,以沉默消极对抗;要批唯唯诺诺立即认错,以求得尽快的解脱。但不管那种情形,我们的批评都不可能触及学生的灵魂。有经验的班主任批评学生前,总会有一个“前奏”,他们会让学生坐下,先和学生随便聊上几句无关紧要的话,等学生适应了和老师交流的方式后,才会逐渐进入批评的主题。
此外,批评还要注意以下几点:其一,批评不是批斗,要允许学生申辩。其二,批评不仅要指出学生的错误,而且要和学生一起分析研究,找到出现错误的原因,以此引导学生学会自我批评。其三,一定要帮助学生制定出可操作的改正措施,越具体越好。其四,批评要尽可能就事论事,不要翻陈年“旧账”,不要因为学生眼前的错误而全盘否定学生。其五,不要在批评学生时埋怨学生的家长。其六,批评个别学生不要在公开场合进行。
心理健康新10项标准
心理学家指出:人的心理健康是战胜疾病最有力的武器,也是获得机体健康、延年益寿的要素。那么,怎样才算心理健康呢?最近心理学家总结了心理健康的新10项标准:
1、充分的安全感
2、充分了解自己,对自己的能力做恰如其分的判断。
3、生活目标切合实际。
4、与外界环境保持接触。
5、保持个性的完整与和谐。
6、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
7、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8、能适度地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绪。
9、有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才能与兴趣爱好。
10、在不违背社会道德规范的前提下,个人的基本需要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
单亲学生的心理教育
单亲家庭的孩子受到家庭变故的影响,普遍存在着自卑、孤独、抑郁、逆反等心理问题。对他们进行心理教育时,定要“以爱润其心,以情异其行。”
著名心理学家梅拉比在实验的基础上曾提出一个公式:100%交流的总效果=7%语言+38%音调+55%情感。可见,情感交流的作用要远远大于语言交流,针对单亲家庭学生的心理问题,我们一定要搭起与学生的情感桥梁,多一点理解和尊重,信任与支持,表扬与鼓励,温暖与体贴,用细腻的情感,亲切的语言,消除师生间无形的高墙,开启他们的心灵之“锁”。
同时,要变教师的“独唱”为家长教师的“合唱”。母爱和父爱是孩子身心健康成长必不可少的。单亲家庭的孩子在这两者间失去了平衡,影响了心理正常发育。因此,提高家长素质,调动家庭教育的力量对单亲家庭学生来说尤为重要。
有效的办法是通过学校讲座、家长委员会、家长会等形式向家长宣讲科学教育的理念和方法,提倡给孩子的个性发展以必要的空间。要让家长明白:只有实事求是地要求孩子,才能使孩子健康成长,才能使孩子充分发挥潜能,达到最佳状态。
中等生心理问题及教育策略
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们也许最为重视的是“两端学生”——优秀生和学困生,而忽视了那些我们自认为最放心的中等生。其实,许多心理问题也往往产生在中等生身上。
下面我就中等生中易出现的问题及教育策略提出来与各位同仁探讨:
一、中等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1、自卑心理。无论做什么事,“我不行”这句话也许是中等生常挂在嘴边的,它体现了中等生强烈的自卑心理。
2、抑郁心理。“烦死了,烦死了。”我们经常会听到中等生这样的抱怨,长期的抱怨易使中等生形成抑郁心理。
3、闭锁心理。由于中等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难、挫折、痛苦、烦恼等,不愿向人倾诉,由此引起的不良情绪不能及时得到排除,日积月累就易引起闭锁心理。
4、焦虑心理。中等生学习较努力,对自己的要求也颇为严格,把满足老师和家长的愿望当成自己的学习奋斗目标,稍有不顺,便自责不已,为此,他们常常怀疑自己的能力,忧心忡忡,焦虑不安。
在多年的工作实践中,我体会到只要教师真正能够做到以下几个方面,就完全可以在预防和排除中等生心理问题上有所作为,收到满意的效果。
二、预防和排除中等生心理问题的思考和做法
1、理解是桥。作为班主任,我们必须高度重视中等生的心理状况,了解他们的好恶,多站在他们的角度看问题,多倾听他们发自内心的声音,建立起师生的相互理解与信任。
2、真爱是渡。班主任要把爱和关心撇向每一个中等生,让每一个中等生都沐浴在老师爱的阳光下。“心病还需心药医”,老师的爱心无疑是预防和医治学生心灵创伤的灵丹妙药。拥有和享受教师的爱,是每一位学生的渴望,更是每一位中等生的渴望。事实上,对那些默默无闻的中等生不仅应在学习上提出希望和要求,也应在思想上和生活上进行关心,多与他们接触、多与他们谈心交流。
3、鼓励为本。班主任应把树立中等生的“自信心”作为主攻目标。这需要教师做许多具体而持久的工作,除了平常注意热情的鼓励外,针对中等生的不同情况,应提出不同的要求。对偏科现象严重的要求制订目标,帮助其逐步把弱科补上;对学习方法欠缺的则加强学习的指导与交流;对学习不用功的同学则要求坚持写自检自查日记,逐步学会字我约束;对学习态度敷衍者则严格要求,督促其制定学习计划,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展示为根。班主任还必须努力给中等生提供展示自我、体现自我的大舞台,让中等生动起来,活起来。要给中等生提供锻炼和为班级管理贡献力量的机会。班干部可以采用老师推荐、学生推荐、组阁等方式,定期轮换。尤其在课堂教学中,更应该给中等生以解答问题的机会,多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大胆发言,使他们从胆怯、紧张和漠然中摆脱出来。
5、合作为源。班主任作为班集体的教育者、组织者和指挥者,必须充分发挥各教育力量的作用。首先,要争取各任课教师的配合。注意经常与各任课教师沟通情况,主动向各任课教师了解中等生的思想情况、学习情况,同时把自己了解的这些学生的有关情况向各任课教师作介绍,共同探讨在教育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落实帮教措施,使帮教工作能协调有序地进行。其次,必须争取学生家长的支持,多与家长交流,提醒家长运用正确的教育方法,建设民主和谐的家庭环境,不给子女以过多的压力。
怎样写好操行评语
操行评语是班主任对学生一个阶段内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学习状况、体育锻炼情况等多方面的表现做出的描述性评价。对于成长中的学生来说,这种描述性评价是整个教育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其根本目的不是给学生“定性”,而是帮助学生看到成绩,认识不足,在今后的学习中,发扬优点,克制缺点,取得更大的进步。从这个意义说,写给学生的操行评语与写给成人的“鉴定”有很大的不同。写给成人的“鉴定”重在甄别功能,而写给小学生的操行评语,重在发挥其教育功能。那么,如何实现操行评语的教育功能呢?
一、用第二人称称谓学生。
以前,我们沿用给成人写鉴定的方法,在评语中用“该生”称谓学生,这样的称谓表明,操行评语不是给学生本人看的,而是给家长、其他教师以及同学们看的,是让别人了解“该生”的。显然,这是一种重鉴定功能轻教育功能的做法。其实,评语的第一读者是学生,当学生看到“该生”这种冷冰冰的字眼时,会让他感到离老师很远。而且,用这样的称谓,在语气上生硬,内容也容易千篇一律,因此很难触动学生的心灵。而用第二人称“你”称谓学生,会给评语增添亲切的语气,也利于老师表达丰富的感情,从而达到拉近师生之间心理距离的目的。
二、功夫放在平时,在“真”字上做文章。
对于班主任来说,写操行评语是一项劳动量很大的工作。多数老师习惯于在期末的几天时间里突击完成。这样做,由于时间上得不到保证,就会出现程式化的格式,以及无关紧要的套话、空话,特别是对于那些处于中间层次的学生,评语常常出现雷同的现象。克服这一弊端的唯一办法就是,把功夫放在平时的教育工作中,首先要注意观察,留心每一个孩子的表现;其次,要把观察到的情况及时记录下来,特别要记好学生在某些事件中的细节。通过这样的积累,就会使自己拥有一本写操行评语的资料册,写评语时,对照学生的表现,能写得既快捷又准确,更重要的是,由于评语中有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细节”会让学生觉得“老师很重视我”。
写操行评语的五个原则
一份好的评语,就是架在老师——学生——家长之间的一座沟通之桥,它可以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也可以让家长准确了解子女的情况。实践中我感到,写操行评语要坚持以下原则。
一、关爱原则。要让学生从评语中感受到教师的关怀。每个学生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和信任。评语中,教师要细心呵护学生的自尊,宽容学生的过失,真心实意地爱护学生。当学生切身感受到教师的良苦用心后,才会接受教师的评价。特别是在指出学生不足时,要多用商讨、期望的语气,避免讽刺、挖苦性语言。
二、准确原则。评语是对学生一学期情况的全面评价,必须给学生或家长以准确的信息。所以在下笔前,教师要全面审视每一个学生,既要看到他们的进步,也要发现他们的不足,既要看到他们的共性,更要发现他们的个性。用词要准、精,使学生、家长感到教师言之有理。不能千篇一律,千人一面。
三、平等原则。要以平等的身份看待学生,对学生做出评价要情真意切,切忌居高临下,简单训斥。平等的语气会让学生在心理上认同你,感情上接受你。
四、鼓励原则。学生的进取激情需要我们用心去激发,学生生命的火把需要我们用爱的火把去点燃。操行评语要多一些鼓励和鞭策,让学生增加自信,在自信中健康成长。
五、发展原则。每一个学生都是发展中的人,是渴望进步的人。对于各方面表现优秀的学生,教师要用心呵护他们的进取热情,让他们看到自身的优势。对某些方面暂时落后或退步的学生,教师切忌急于求成,更不能简单否定,要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激起他们进取的勇气和自信。
与家长沟通的“要”与“不要”
要态度谦和,不要盛气凌人;
要实事求是,不要“添油加醋”;
要坦然大方,不要懦弱求人;
要褒奖科任教师,不要转嫁责任;
要胸有成竹,不要随意发挥;
要一分为二,不要以点代面;
要留有余地,不要把话说死。
电话家访三注意
目前,电话家访已成为家校沟通的主要方式。但是电话家访因为其只闻其声不见其人,因而又有其局限性,这就要求我们应注意以下问题。
一、选择适当的时机 电话家访很便捷,但不能不分场合,不分时间地进行。最好是选择学生不在父母身边的时候进行,以免让学生陷入尴尬的境地,或让学生陷入不安甚至恐慌的情绪中。要尽量选择家长下班以后的时间,让家长有充足的时间和平静的心态跟老师交流。
二、内容要充分准备 电话家访很便捷,但绝不可随意。打电话之前最好要作充分的准备,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孰先孰后,孰轻孰重,尽可能地把话说完整,说全面。既要反映孩子的问题,告诉家长在教育过程中要注意什么,又要让家长知道孩子的闪光点,看到孩子的进步和教育的希望,避免告状式的家访。
三、要有平静的心态 由于不是面对面的交谈,对方的情绪和表情都看不到,而家长教育子女心切,对老师的话一般都很在意。因此打电话时的语气语调就显得尤其重要。老师要尽可能地用平静的心态、平和的语调把家访的内容告诉家长,与家长进行探讨。
与家长交流注意措词
班主任与家长的关系是平等的关系,与家长的谈话,切忌用教训口气,应像对待客人那样用商量或交流的口气,态度要随和,语气要婉转,语态要真诚,特别要注意措词的分寸,千万不要因失言而导致失理。例如,有的班主任把学生的性格弱点说成是人性上的“污点”,把学生行为上的缺点说成是品行上的“缺陷”,或是把学生犯的过失错误说成是屡教不改的老毛病,这都是不恰当的,容易引起家长的反感。
多问家长“怎么办”
有些班主任老师,常以教育专家自居,与家长交谈时,要么数落家长,要么使用太多的专业术语,给人以高高在上的感觉,让家长觉得难以沟通。正确的做法是,与家长交谈,态度要谦逊,在分析了孩子表现后,应主动先问家长该“怎么办”,虚心听取他们的意见。如果他们说得对,就按他们的办法做:如果说得不太妥当,也应该是提出几种假设情况,请家长参与。
对于自己的教育理念,也要以“建议”的方式向家长提出,不要随意评判家长的对与错。要与家长求共识,不要争高下。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教师自认为“懂教育”,而家长则自认为“懂孩子”,因此常有分歧。其实,教师只要把自己的看法向家长表达清楚,求得在相互尊重与理解的基础上达成共识就行。过于“强硬”,不仅不会得到家长的配合,还会引起家长的反感。
家长会四问
当前,家长会普遍存在“三多三少”:提要求多,告状多,讲学习成绩多;家长讲得少,老师表扬少,信息少。这样的家长会慢慢地就变成了“告状会”、“要求会”。要想真正发挥家长会的作用,首先要弄清四个问题:谁是家长会的主角?教师和家长应是什么关系?孩子能参加吗?家长会一定得台上讲台下听吗?
首先,家长是家长会的主角,教师是信息交流的桥梁。要让家长回归主体地位,就要给家长说话的机会,让家长有参与感,愿意来参加家长会。
其次,教师和家长应是平等合作关系,教师高高在上训话最令家长反感。家长会上,教师应为家长提供有效信息,对学生进行客观分析,并提出存在的不足和改进的方式。如果想和一些学习成绩差或表现不良的学生家长深谈,可采取事先通知的方法,不要在会上点名批评。
第三,孩子并不是家长会上“缺席的被审判者”,家长会是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联合,其核心是孩子,因此,学生完全可以是家长会的成员,可在会上与家长交流、讨论,寻求自我成长的最佳途径和方式。
第四,家长会的形式应丰富多彩,如交流式、展示式、联欢式、参观浏览式等。家长会也可以分批次、分层次开。家长会还可以是经验交流会、家庭教育专题报告会等。
班主任与科任教师
为了凝聚科任教师的合力,发挥群体效应,班主任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做好工作:
一、营造集体舆论,让学生从心底里接受每个教师。学生从一开始能否认可一个教师,班主任的中介作用是不容忽视的。作为班主任,尤其在起始年级,应抓紧时机做好这方面的工作,向学生宣传各个科任教师的亮点,在学生中形成积极的舆论导向,让学生逐步由认可向信任、爱戴发展。
二、指导学生行为,让学生对各科教师一视同仁。在现实中,学生对教师会有不同的看法,班主任应常教导学生尊重所有的教师。可以利用体育比赛、庆典等时机,邀请科任教师参加,让学生在集体活动中和教师沟通,逐步培养感情;节日期间,应指导学生给科任教师写慰问信、制作赠送小贺卡等。师生之间感情融洽了,就容易互相理解和谅解。
三、发动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要鼓励学生积极配合教师上好每一堂课。教室布置和卫生状况对师生的情绪有调节作用。干净的黑板,明净的桌凳,清香的盆花,布置协调的墙壁,清爽的教室都能给师生以良好的心情,从而为上好课提供方便。
四、推功揽过,和科任教师搞好团结。当班级工作有了成效,一定不要忘了科任教师的功劳;学生与科任教师有了矛盾,班主任应积极协调解决,有的时候,还要“揽过”,主动把一些问题的出现归咎于自己,做到“任劳任怨
第五篇:优秀女人八大特征
一、有大女人素质,有小女人情怀
二、大事清楚,小事糊涂
三、自强自立
四、能温柔似水,也能坚强如钢
五、喜欢孩子
六、上得厅堂,入得厨房
七、爱美,会美
八、拥有浪漫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