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识读乐谱”教学有哪些应注意的问题?
·远程培训课程资源·小学音乐·
“识读乐谱”教学有哪些应注意的问题?
“识读乐谱”(识谱教学)是表现音乐的一种工具和手段,是中小学音乐知识技能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关于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识谱教学,包括识谱教学的地位和价值,识谱教学的要求,如何进行识谱教学等,历来受到普遍关注,存在诸多值得探讨的问题。
《标准》围绕识谱问题的指导是:
乐谱是记载音乐的符号,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工具。学生具有一定的识谱能力,有利于参与音乐欣赏、音乐表演和音乐创作等实践活动。识谱要和演唱、演奏、创造、欣赏等教学内容密切结合,要以音乐为载体,在学生感性积累和认知的基础上进行。可以通过学生熟悉的歌曲或乐曲识读乐谱,也可以借助乐器演奏来学习。
简谱和五线谱是我国现行的两种主要乐谱形式,各地、各校在教学中可根据实际情况自行选择。五线谱教学建议采用首调唱名法。
以下是识谱教学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1)正确认识“识谱”在音乐教学中的地位。
《标准》指出:乐谱是记载音乐的符号,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工具。没有乐谱就无法记录稍纵即逝的音乐,就会给音乐的保存、传播、学习带来困难。从音乐的历史来看,乐谱为音乐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中小学音乐教育中,乐谱也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工具之一,鉴赏音乐、歌唱、乐器演奏和创作活动等,都需要乐谱加以记录和表达。因此,中小学音乐教学有必要进行识谱教学,正因为这样,历来的音乐教学都把“识读乐谱”作为学校音乐教育的组成部分。
但是,现在的问题在于:识谱教学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居于什么样的位置?应该达到什么样的要求?如何进行识谱教学?传统的音乐教学强调音乐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把识谱教学置于“中心”或“前提”的地位,过分强调识谱教学的重要性。在实际音乐教育中常常把大量时间和精力用于识读乐谱的“读谱训练”、“视唱练习”,而且现实的情况是,一方面培养学生识谱能力并未获得预期的效果,另一方面识谱教学却影响了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冲淡了学习音乐·国培计划(2011)—义务教育骨干教师远程培训项目·
·远程培训课程资源·小学音乐· 的兴趣,不利于音乐审美教育的实现。
识谱只是学习音乐的一种工具和手段,而不是音乐教育的目标。学生具有一定的识谱能力对音乐学习是必要的,视唱能力对于合唱、合奏和创造等活动会有较大的帮助,但实际上并不是“不会识谱就不能学习音乐”、“不会识谱就无法进行音乐教学”,这种“不认字就是文盲,不识谱就是音盲”的想法是不科学的,因为在没有使用文字以前,孩子们都能够说话,在没有学会乐谱以前,学生们都能够听音乐和唱歌。乐谱仅仅是记录音乐的一种工具,乐谱的本身并不是音乐。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目标是使学生(未来的公民)获得音乐文化修养(不只是音乐知识技能),通过音乐教学使他们获得身心的发展(达到素质教育的目标)。我们可以通过听唱法学习唱歌,可以使用模仿法学习演奏,还可以用即兴的方法创造音乐,在低年级我们就是这样进行音乐教学的,即使是在较高年级适当地学习、利用乐谱进行音乐教学的同时,还可以部分地采用这样的音乐教学方法。
对识谱教学的过高要求和过分“投入”,只会给音乐教学带来负面影响。这是因为无论何种乐谱,对于学生的学习来说都存在一定的技术难度。知道一些读谱的知识相对来说还比较容易,掌握读谱技能(尤其是想要获得“熟练的”、“独立的”视唱能力)必须经过一个相当的训练过程,不经常练习、使用又会变得生疏。因此,中小学生在规定的音乐课时里(每周仅有
一、两个课时),在学习各项音乐内容的同时,在识谱方面提出过高的要求是不可能实现的。在相当一段时间里,我们在强调“双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教学思想影响下,将识谱教学摆在不适当的位置,对识谱教学提出了过高的要求。实践证明,对培养学生识谱能力的要求过高不但难以实现,而且会使音乐教学陷入枯燥的技术操练,影响了音乐审美教育的实施。在这样的识谱、视唱训练影响下,出现许多学生普遍不喜欢音乐课、不愿意学习识谱的现象。
《标准》要求学生应具有一定的识谱能力,这有利于参与音乐欣赏、音乐表演和音乐创作等实践活动,并规定了不同学段、不同年级“识读乐谱”的要求。
(2)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学习识谱。
学习识谱要与演唱、演奏、创造、欣赏等活动密切结合,要以音乐为载体,在学生感性积累和认知的基础上进行。《标准》要求学生运用熟悉的歌曲或乐曲识读乐谱,也可以借助乐器演奏来学习。这即是说,学生学会读谱主要是通过音·国培计划(2011)—义务教育骨干教师远程培训项目·
·远程培训课程资源·小学音乐·
乐实践活动,而不是通过专门的读谱练习。通过以生动的音乐为载体,在学生感性积累和认知音乐的基础上进行识谱教学,要比单纯进行专门的“读谱训练”、“视唱练习”,其效果要好得多。在欣赏乐曲、教唱歌曲、演奏乐器和创造等活动中,结合着这些音乐实践活动进行识谱教学,就意味着在进行教唱歌曲等活动时“顺带着”学习识谱,而不是借教唱歌曲以达到学习识谱的目的。
(3)识谱教学要符合音乐学习的规律。
如何进行识谱教学,实验和实践表明,以下围绕识谱教学的学段及年级的安排是比较合理的:小学低年级作为识谱教学的准备阶段,从感性上积累音乐的节奏感和音高感。《标准》指导“能够用唱名模唱简单乐谱”。通过听唱法学习唱歌,用“模唱唱名”的方法学习唱谱,并要求学生多做“背唱歌曲的唱名”,有了大量唱谱的感性积累,就能比较牢固地建立起“唱名音高感”,为以后的正式识谱学习打下基础。从小学中年级开始学习看谱唱歌,用“听唱与视唱相结合”的方法逐步学会识谱。开始时,以听唱为主,辅之以视唱,逐步增加视唱的比重,从听唱逐步向视唱过渡,直至初中仍可保留少部分听唱方法作为视唱的辅助。这种“先听唱谱,后逐步增加视唱谱”的办法符合学生认知音乐的规律。
传统的唱歌教学方法是尽量采用视唱法,尽量少用或不用听唱法。其实在学生视唱能力低的情况下,为了尽快学会唱一首歌,使用听唱法或部分使用听唱法是可行的,而且对于整体上感受歌曲的艺术形象是有利的。听唱可以有多种多样的方式、方法,我们可以变换、灵活使用,以期更加有效。
(4)音乐教学中使用简谱和五线谱的问题。
我国社会音乐生活和中小学音乐教学的现实是两种乐谱(简谱、五线谱)并存,而且已有长久历史,短时间内难以改变。《标准》规定各地、各校“自行选择”,体现了从实际出发的指导思想。
中小学的音乐教学在整个20世纪中曾有过多次推动“简谱改五线谱”的努力,然而并未达到预期的效果。特别是80年代以来,许多地区、学校大力推进五线谱教学,实践表明:学习简谱未必就“拖了音乐教育后腿”,改学五线谱也并未获得“提高音乐教学水平”的效果。社会音乐生活使用乐谱(出版物、社区合唱团和乐队等)的现状亦无改变的迹象和前景。另一方面,我国使用简谱的现实倒得到一些外国音乐学者、专家的赞许。从加强音乐审美教育、从两种乐谱长·国培计划(2011)—义务教育骨干教师远程培训项目·
·远程培训课程资源·小学音乐·
期并存的现实、从弘扬民族音乐文化、从实行开放式的音乐教育(加强学校音乐与社会音乐生活的联系)、从音乐教学的综合化等多种角度来看学校音乐教育中的乐谱问题,虽然五线谱有与国际接轨、适用于键盘乐器、利于和声转调等好处,但全面衡量使用简谱或五线谱的利弊,很难得出“将简谱改为五线谱”具有现实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的结论。评价贯彻《标准》的效果,衡量音乐教学质量和水平的高低,不能以选择使用何种乐谱为依据。
因此在各地、各校选择使用谱种问题上,要注意从本地区和本校的实际出发,调查了解本地区、本校近年来使用谱种的实际状况,多听取音乐教师和学生的意见,慎重作出选择。当然也不要频繁改变谱种,给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带来不便。
(5)五线谱教学建议采用首调唱名法。
选择使用五线谱还存在一个采用首调唱名法(移动do唱名法)还是固定唱名法(固定do唱名法)的问题。从中小学音乐教学的基础性质和有利于民族音乐调性感的建立等角度考虑,《标准》建议使用首调唱名法。虽然固定唱名法有利于某些乐器的学习,但是中小学音乐教学中使用这些乐器的机会不多,使用首调唱名法来学习这些乐器也不会带来太大的困难。
·国培计划(2011)—义务教育骨干教师远程培训项目·
第二篇:识读乐谱教学的主要内容
·远程培训课程资源·小学音乐·
识读乐谱教学的主要内容
识读乐谱涵盖的内容主要有:
(1)认识节奏符号、音名、音符、休止符及常用记号。
(2)能够用唱名模唱简单乐谱(1-2年级),能够跟随琴声视唱简单乐谱,具有识谱的初步能力(3-6年级),能够跟随琴声或录音视唱乐谱,具备识谱能力,能够比较顺畅地识读乐谱(7-9年级)。
识读乐谱,在音乐教学中一直是教师们比较关心的问题。《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在广泛听取课程专家、学科学家、音乐教研人员,尤其是一线广大中小学音乐教师的意见的基础上,对基础音乐教育中识谱教学问题作了明确和实事求是的表述。例如,其定位为“乐谱是记载音乐的符号,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工具”;其程度标准为“能够识读简单乐谱”;其学习方式为“与演唱、演奏、创造、鉴赏等教学内容密切结合,以生动的音乐为载体,在学生感性积累和任知的基础上进行”;其用谱要求为“简谱和五线谱是我国现行的两种主要谱式,各地、各校在教学中可自行选择”。这些表述对我国基础音乐教育的识谱教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使识谱教学进入良性发展轨道。经过十年课改实验,识谱教学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同时也产生了识读乐谱标准不适应其它内容标准的新问题,因此,课标修订稿在实验稿基础上提高了识读乐谱的标准要求,如“能够跟随琴声或录音视唱乐谱,具备识谱能力,能够比较顺畅地识读乐谱”即是对初中学段学生的新要求。
第三篇:谈初中学生的“识读乐谱”教学
初中音乐论文
谈初中学生的“识读乐谱”教学
【内容摘要】识读乐谱是表现音乐的一种工具和手段,是中小学音乐知识技能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培养学生一定的识谱能力,有利于进行音乐表演和创造等教学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音乐素质。可是,识读乐谱一直是音乐老师头疼的问题。因为学生对枯燥又乏味的识读乐谱没兴趣,音乐老师也就把重点放在了情境的创设、唱游等学生喜欢的环节上,久而久之,音乐老师又会深感学生不识谱的种种弊端:音唱不准、合唱课难以实施、学生对识读乐谱更加不感兴趣等等。因此,笔者就对当前初中学生的识读乐谱方面进行了相关调查和分析。在此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关键词】识读乐谱 游戏 简易乐器 电脑
《音乐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识谱能力,规定了不同学段、不同年级识读乐谱的要求。初中学生即7-9年级的学生,在《音乐课程标准》的第三部分课程内容中有对识读乐谱的具体要求:(7-9年级)能够跟随琴声或录音视唱乐谱。具备识谱能力,能够比较顺畅地识读乐谱。
一、初中生识读乐谱情况调查
学生进入初中后,便同时进入了人生的青春期,他们面临着人格再造的“第二次诞生”,错综交织的矛盾和激烈振荡的内心世界,使他们产生了诸多不同于以往的显著特点。最明显的是初中生身体外形的变化,使他们产生了成人感。他们对一切都不愿顺从,总是认为自己正确,听不进别人的意见,常处于一种与成人相抵触的情绪状态中。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显著发展,不满足于简单的说教和现成的结论,但由于还不成熟,所以容易固执和偏激。因此,在音乐教学活动中要特别注意他们的心理特点。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来激发他们的音乐学习兴趣。以下是对初中学生的调查情况。
(一)调查时间
2013年2月至2013年3月。
(二)调查地点
温岭的城关和乡镇不同的四所初中学校。分别是WZSY(城关初中)、DXEZ、ZGSZ(乡镇初中)和ZYZX(民工子弟初中)。
(三)调查对象
初中七年级至九年级学生。
(四)调查方法
对四所学校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对学生采取的方法主要为匿名问卷调查。
(五)调查目的 初中音乐论文
调查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初中生对“识读乐谱”的认知程度。
(六)调查内容
设计5个题目,全部为选择题。内容包括对音乐和对识谱的了解程度。
(七)调查基本情况
发放问卷200份,收回有效问卷198份。每个学校50份,其中七年级30份,八、九年级各10份。在全部的200份问卷中有2份是未做答或未全部做答的,因此有效问卷为198份。在整理调查报告时,采取Excel对问卷进行统计处理,获得了一些数据。
(八)调查结果
1、对音乐的需要
学生普遍都喜爱音乐,这种对音乐的喜爱是发自内心的,也不需要理由来解释。其他学科有繁重的作业,还要经常面对不同的考试。可音乐学科给人以轻松与快乐,所以大部分同学都是选择喜欢音乐和喜欢上音乐课。不喜欢音乐和不喜欢音乐课的仅占2%到4%。
2、识谱能力
学生的识谱能力普遍较差,对于识读乐谱的了解还是比较理想的,也认为识谱是重要的。在你会识谱吗这题中?显示了学生的识谱能力普遍较差。这是四所学校的识谱情况汇总,见(图1)。
(图1)
二、识读乐谱在音乐教学中的位置
识读乐谱是音乐知识技能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教学中的音乐知识技能教学,曾出现两种极端的现象,即传统音乐教学中过分强化音乐知识技能学习和新课改后音乐教学中过于淡化音乐知识技能学习的现象。传统中小学音乐教学中普遍存在过分强化音乐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和掌握,将音乐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作为学习的主要内容,甚至成为了音乐学习的全部内容,使基础音乐教育趋向专业化。而在课改后的音乐教学中,又出现了过于淡化音乐知识与技能学习的现象,教学中不敢涉及音乐知识技能教学的内容,将音乐知识技能学习与音乐审美对立起来,担心在教学中进行音乐知识技能教学,就是教学观念落后,背离音乐审美教育。对于基础音乐教育来说,知识与技能的教学是必要的。这既是人的整体素质中音乐 2 初中音乐论文
文化素质的需要,同时也为学生进一步学习音乐奠定基础,为学生在音乐智慧领域的持续发展创造条件。
《音乐课程课标》在广泛听取课程专家、音乐教研人员、广大一线音乐教师意见的基础上,已对基础音乐教育中的识谱教学问题作了简单、明确的要求。其定位于“乐谱是记载音乐的符号,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工具”;其程度标准为“能够识读简单乐谱,在音乐表现活动中运用乐谱”;学习方式为“与演唱、创造、鉴赏等教学内容密切结合,以生动的音乐为载体,在学生感性积累和认知的基础上进行”。
三、如何进行识谱教学
如何进行识谱教学有很多好的经验和方法,在《音乐课程标准》中对识谱技能目标的表述为“在音乐听觉感知基础上识读乐谱,在音乐表现活动中运用乐谱”。这既是识谱教学的目标定位,同时也指明了识谱教学的方法。《音乐课程标准》将识谱教学与鉴赏、演唱、演奏、创造等活动密切结合,在学生感性积累和认识音乐的基础上进行识谱教学,让学生在愉快地聆听、表现与创造活动过程中学习识读乐谱。这确实是个合理的也是具有操作性的方法,大部分音乐老师也是这样做的。在此,笔者将要谈谈识谱教学与鉴赏、演唱、创造等之外的一些方法,与大家探讨。
(一)制定识读乐谱的教学计划 音乐教学需要制定教学计划,在音乐教学中还应该专门制定识读乐谱方面教学计划,做到有计划、有步骤,这样才能有作用、有效果。笔者认为,不管是哪个年级的识读乐谱教学,都应该从零开始。从音符的名称到时值,从模唱到视唱,从儿歌到名曲。要循序渐进,从易到难。只有反复的练习才有明显的成效。笔者建议七年级学生有关识读乐谱方面教学在四课时左右,八年级学生有关识读乐谱方面教学在三课时左右,九年级学生有关识读乐谱方面教学在三课时左右,这是比较适 中的课时安排。见(图2)。只有保证了学习有关识读乐谱的时间,才有可能学好。(图2)
(二)把握识读乐谱教学的量与度
在识读乐谱教学中,如何把握它的量与度也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虽然学生本身的程度有高低,接受知识的能力也有所不同。所以要讲最简单的,确保每个同学都能接受。最简单的往往也是最基础的、最重要的。如在这些音乐知识当中:音符、音高、节奏、调式、3 初中音乐论文
音阶、休止符、附点音符等。教师完全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情况决定所讲的难易程度。比如讲音符可以和休止符来比较学习。比如讲音符的时值时再加上附点会怎么样。比如音阶可以和调式一起讲等等。关键是看同学们能不能理解,这就是能否把握识读乐谱教学的量与度的关键所在。另外,在视唱曲谱方面也应该降低难度。先不急着唱唱名,用“啊”或“拉”代替,几遍唱下来等有了感觉再换唱名唱。这样就避免了谱子不熟悉唱不下去的情况,也避免了升号和前倚音的问题。
课例1:《拉德斯基进行曲》教学 教学内容:
《拉德斯基进行曲》 教学过程:
一、师生谈话讨论——引出欣赏曲目
刚才聆听的合唱曲的曲名是什么?有哪位同学知道?曲作者是谁呢? 1.介绍乐曲作者 2.介绍乐曲的创作背景
二、交响乐版欣赏——初步感受旋律
1.聆听乐曲
2.学生自由发言 3.教师小结 4.聆听A段a主题
(1)音乐的情绪、速度、节奏如何?这段音乐让你想到怎样的情境?
(2)让我们用“啦”来哼唱一下,感爱当时拉德茨基将军威风凛凛的驰骋在战场上的情景。
初中音乐论文
5.聆听B段
(1)一段热闹的音乐之后,音乐的情绪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它描绘的是怎样的情境呢?
(2)用“啦”哼唱感受拉德茨基骑在马上慢步奔跑、检阅部队时轻松又严肃的形象。6.完整聆听《拉德茨基进行曲》 „„
课例2: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教学 教学内容:
1、了解梁祝这一爱情故事的表现形式
2、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音乐片段
3、初步演唱歌曲《化蝶》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音乐片段,使学生能用音乐基本要素感受、分析、理解、表现音乐。从而加深对音乐情感的感受和体验。
2、初步学会用委婉、细腻的声音演唱歌曲《化蝶》
3、了解同一主题可以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教学过程:
一、导入:用化蝶的歌词导入课堂:碧草青青花盛开,彩蝶双双久徘徊。千古传诵深深爱,山伯永恋祝英台。二:赏蝶
(一)教师提问:
1、当只有小提琴演奏时的演奏形式叫什么?(小提琴独奏)
2、当由小提琴当独奏乐器协同乐队共同演奏大型乐曲时的演奏形又叫什么呢?(小提琴协奏曲)
(二)、欣赏《梁祝》音乐片段。
1、欣赏“爱情主题”。
初中音乐论文
这段《梁祝》主题音乐家喻户晓,学生在上课之前或多或少也听过一点,因此,也不急着直接视唱,先让同学们用“呜”跟音乐模唱,然后用唱名唱,最后要求背唱。尽管背唱对同学来讲有所难度,但这个作品学生完全可以背得出来,在量与度方面也是恰到好处的。
(三)学习简易乐器增强同学们的识谱能力
乐器进课堂是识谱教学的最佳实践活动之一,学习器乐演奏的过程,同时也是识谱的过程。使学生不仅能正确地奏出乐谱中各种音符,还能通过反复地听音训练,使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建立准确的音高概念,有效地增强识谱能力。简易乐器是指简单易学又价廉物美的乐器,一般都还具备体积较小,便于携带等特点。这样的乐器包括:竖笛、口琴、笛子、口风琴等。笔者推荐的乐器是口琴,它是吹吸乐器,只要对准每个发音孔吹或吸就能得到你想要的音。首先练习的是音阶,一般是从中音区开始练习的。然后练习《欢乐颂》片段,再练习《小星星》、《很久以前》、《小白船》等,经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基本上每个学生都能学会演奏。这对于学生识谱能力的增强是很明显的。
(四)利用电脑来学习识谱
1、玩中学,学中玩
随着电脑的普及率越来越高,我们的工作和学习很难离开电脑。初中学生也不例外,他们利用电脑来交流玩游戏等,尽管老师和家长都反对初中学生沉迷于电脑。但是一味的堵还不如给以正确的引导。首先,要注意适当休息,不能让眼睛过于疲劳。其次,内容也必须是有意义的,我会让他们去下载一些关于识谱学习的小游戏。玩小游戏也是学习,这是小游戏的截屏。见(图3)、(图4)。
(图3)(图4)
2、利用音乐软件来学习识谱
网络上有许多音乐软件可以下载,笔者推荐一个叫雅乐简谱的音乐软件。这是一款实现简谱的输入、编辑和打印的免费软件,可免费使用和传播。此软件可在以下操作系统里运行:语言环境:简体中文。简体中文Windows XP + SP2,简体中文Windows 2003 + SP1。它的特点是:界面美观,易于使用;平滑字体和图形曲线;可同时打开多个文件进行编辑;可在不同文件之间复制、粘贴等。雅乐简谱界面见(图5)。
学生刚开始接触这样的软件可能有些不知所措,由于这个软件界面清晰,操作简单,相 6 初中音乐论文
信用不了多久学生会喜欢上这个软件,喜欢上音乐的。当学生都能利用课余时间来做类似于音乐家一样的事情的时候,还有什么理由他们会学不好识谱呢?
(图5)
总之,在识读乐谱教学中要遵循初中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做到因材施教,多用形象化和直观化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用一些他们喜欢的方式有效地调动学生识谱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初中音乐论文
附
问卷调查的题目:
亲爱的同学们,这里有一些简单的问题,请你拿起手中的笔,把你心中的真实想法告诉我们。只要你在所选答案的□上打√就行!
1、你喜欢音乐吗?
□喜欢
□不喜欢
2、你喜欢上音乐课吗?
□喜欢
□不喜欢
3、你知道什么是识读乐谱吗?
□知道
□不知道
4、你认为识谱重要吗?
□重要
□不重要
5、你会识谱吗?
□会
□不会
【参考文献】
[1] 肖川.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S],湖北教育出版社,2012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音乐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3] 湖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音乐教育与创作[J].长沙:《音乐教育与创作》杂志社,2013
第四篇:关于识读乐谱教学的思考与实践
关于识读乐谱教学的思考与实践
识读乐谱是表现音乐的一种工具和手段,是中小学音乐知识技能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培养学生一定的识谱能力,有利于进行音乐表演和创造等教学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音乐素质。《音乐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识谱能力,规定了不同学段、不同年级识读乐谱的要求。这与以往的教学大纲相比,降低了识谱教学的要求,更有利于突出音乐审美教育。
一、音乐知识技能教学中存在的两种极端现象及思考
识读乐谱属于音乐知识技能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教学中的音乐知识技能教学,曾一度出现两种极端现象,即传统音乐教学中过分强化音乐知识技能学习和新课改后音乐教学中过于淡化音乐知识技能学习的现象。
传统中小学音乐教学中普遍存在过分强化音乐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和掌握,将音乐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作为学习的主要内容,甚至成为了音乐学习的全部内容,使基础音乐教育趋向专业化。学生在音乐课堂感受不到音乐的美,更多的是音乐教师枯燥地讲授音乐知识,机械地进行音乐技能的训练,以致造成学生“喜欢音乐但不喜欢音乐课”的怪现象。而在课改后的音乐教学中,又出现了过于淡化音乐知识与技能学习的现象,教学中不敢涉及音乐知识技能教学的内容,将音乐知识技能学习与音乐审美对立起来,担心在教学中进行音乐知识技能教学,就是教学观念落后,背离音乐审美教育。
对于基础音乐教育来说,知识与技能的教学是必要的。这既是人的整体素质中音乐文化素质的需要,同时也为学生进一步学习音乐奠定基础,为学生在音乐智慧领域的持续发展创造条件。其实,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本身也是审美活动的一部分,是一切审美活动的基础。没有知识技能的支撑,音乐审美活动就像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学习知识技能并不是终极目的,从某种意义上说,人们学习知识技能不是单纯为了学习知识技能本身,而是为了架起一座通向音乐艺术的桥梁。当今的音乐课程改革,“淡化音乐知识技能”是针对以前过分强调知识技能的训练、忽视审美的极端情况下提出来的,其目的并非走向将知识技能“舍弃”的另一极端。
二、“识读乐谱”教学的重新认识与定位
《音乐课程课标》在广泛听取课程专家、音乐教研人员、广大一线音乐教师意见的基础上,已对基础音乐教育中的识谱教学问题作了简单、明确的要求。其定位于“乐谱是记载音乐的符号,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工具”;其程度标准为“能够识读简单乐谱,在音乐表现活动中运用乐谱”;学习方式为“与演唱、创造、鉴赏等教学内容密切结合,以生动的音乐为载体,在学生感性积累和认知的基础上进行”。由此可以看出,《音乐课程标准》对识读乐谱方面的要求明显降低了,音乐教育工作者要正确认识对识读乐谱的要求,重新定位识读乐谱的教学。
美国音乐教育家雷默认为读谱技能在普通音乐课的授课时间中占了很大比重的原因之一是:人们广泛以为,通过乐谱读音乐和用乐谱写音乐的能力,等同于音乐脱盲,即音乐脱盲就是能够阅读和书写乐谱。雷默一针见血地指出了音乐教学中过分强调识谱教学的根源所在。确实,也正是由于这种将音乐脱盲等同于识谱脱盲,将识谱看成是感受和表现音乐的唯一通道和工具的意识,导致将“识谱”教学定位过高,也导致了音乐教学中“识谱”教学的过度强调。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识谱学习能培养学生的音高感、节奏感,增强学生的音乐感受,能促进学生的音乐表现。
“虽然没有识谱能力的人也能欣赏音乐,但识读乐谱的人一定会对音乐有着更深刻的理解。”识谱并不是教学的目的,而是识谱在音乐教学中具有“辅助性”和“工具性”作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音乐、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因此,识谱教学绝不是不重要,也不应简单地将其“淡化”,关键是要准确定位,讲究方法,将识谱学习与音乐审美相融合,充分发挥其作用,有效地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关于两种乐谱的选择,也引起过老师们的争议。
《音乐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议中明确提出:“简谱和五线谱是我国现行两种主要谱式,各地、各校在教学中可自行选择。”确实,两种乐谱各有优势,五线谱是一种较完善的、国际通用的音乐记谱方式,使用五线谱可以与国际音乐教育接轨,便于国际交流;简谱记谱方便,易学易记,在中国还有一定的“群众基础”,便于接近社会音乐生活。选择哪种乐谱,雷默的观点能给我们带来一些启示,他认为:“学谱仅仅是为了让学生掌握一种理解音乐的工具,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才是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根本目的,哪种记谱法更利于达成这个目的,就应选择哪种记谱法。
三、识谱教学的策略
《音乐课程标准》对识谱技能目标的表述为“在音乐听觉感知基础上识读乐谱,在音乐表现活动中运用乐谱”。这既是识谱教学的目标定位,同时也指明了识谱教学的方法。要将识读乐谱的学习融入学生的音乐实践活动之中,将识谱教学与鉴赏、演唱、演奏、创造等活动密切结合,在学生感性积累和认识音乐的基础上进行识谱教学,让学生在愉快地聆听、表现与创造活动过程中学习识读乐谱。这种学以致用、活学活用的识读乐谱学习方式,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1.融入“鉴赏”的“识谱”教学。聆听音乐中,学生感受音乐要素在音乐中的表现,了解各种音乐符号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与意义,如速度、力度记号在音乐表现中的意义;滑音、波音、顿音等装饰音的表情意义和唱(奏)方法;节拍、节奏与音乐风格与情绪的联系等。让学生从感性入手,了解乐谱如何表现音乐,掌握了乐谱表达音乐的方式,有利于学生学习识读乐谱。在“鉴赏”中的识谱学习,可以定位于识谱学习的预习。
2.融入“演唱”的“识谱”教学。“演唱”与“识谱”学习结合紧密,是识谱学习的主要实践阵地。在传统唱歌教学中,识谱是唱歌的基础和前提,是唱歌教学的必要通道。新理念所要求的“演唱”与“识谱”的结合,是一种“平等”的融入,识谱不一定非要成为唱歌教学中的一个步骤,也不需要每首歌曲学唱时都要与识谱结合,而是可选择性地利用歌曲学习识谱。如,利用学会的歌曲唱谱,这样降低了识谱的难度,在把握了歌谱音高与节奏后,学生可以将精力主要集中于对唱名的熟悉和演唱;利用歌曲中的某一部分的旋律,进行识谱学习,既能突破难点,又训练了识谱技能。在“演唱”教学中的识谱学习,可以定位亍识谱技能的发展。
3.融入“演奏”的“识谱”教学。识读乐谱的一个难点是音准的把握,将识谱教学与演奏结合,就可以基本解决识谱教学中的这一难点。学生可以将精力集中于乐曲节奏的把握,演奏中用乐器视奏乐曲,还能给学生带来成功感与自信感。获得了乐器视奏乐曲的成功感,自然有助于消除学生对识谱的畏难情绪,并保持对识谱学习的兴趣。在选择视奏乐曲时,尽量选择较为简单、好把握节奏的乐曲。在“演奏”中的“识谱”学习,可以定位于识谱学习的巩固。
5.融入“创造”的“识谱”教学。
“创造”领域教学中包括“创作实践”的内容,要求学生能用“乐谱”记录自己的音乐创作。这无疑将学生对乐谱的运用提高到一个更高层次,不仅仅能唱出,还要能运用乐谱表达。在“创作”中要强调训练学生规范的乐谱书写与记录方式,利用“创作实践”,进一步加强学生对乐谱的理性认识。在“创造”中的识谱学习,可以定位于对识谱学习的运用。
6.融入“音乐游戏活动”之中的识谱学习。充分利用小学低年级学生爱玩好动的特点,将识谱学习融入学生乐于参与的音乐游戏活动之中,让孩子们在愉快的音乐游戏活动中认识音符与唱名,掌握音高与节奏。
基础教育音乐课程改革专家吴斌提出的小学生识谱的五个步骤,值得我们思考与鉴借:
(1)唱名模唱,即把唱名当歌词来学习;
(2)唱名背唱,即在学会歌曲之后,学唱、背唱唱名;(3)认识唱名;
(4)按照节奏的要素来识谱;(5)独立识唱歌谱。同时还强调,第一和第二步骤主要适合于一、二年级的识谱学习,三年级开始学习唱名,小学中高年级才开始独立识谱。同时不主张用独立识谱的方法来学习歌曲,歌曲学习尽量采取多听音乐的方式学习。
总之,在识谱教学中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因材施教:多用形象化、直观化、生动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有效地调动学生识谱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应避免单纯的识谱教学,如将学生置于一种死记知识、苦练技术的氛围之中,他们必将失去学习的兴趣与创造的乐趣。音乐知识技能中的识读乐谱教学应融入音乐实践活动之中,渗透着“教”,顺带着“学”。
第五篇:我对音乐课“识读乐谱”的见闻
我对音乐课“识读乐谱”的见闻
进入课改的冷思考阶段,很多老师开始注重音乐的本体问题,我们的歌曲教学该如何展开?作为歌曲的一个组成部分,歌谱要不要教?教到什么程度?什么时候教?课标中指出的“识读简单乐谱,应该如何理解?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实际上,课程标准中对识读乐谱的教学有明确的要求,我们需要找到有效开展识谱教学的方法,既不过分固守学科专业知识体系让学谱变得枯燥机械,又不能完全放任自流谈谱色变,让鱼与熊掌能够兼得。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乐谱是记载音乐的符号,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工具,要求学生有一定程度的识谱能力”。但是,在新一轮的音乐课改后,曾流行着这样一种提法:要改变过于注重知识技能传授的倾向,在人文性主题的统领下,要以审美体验为核心。这导致了老师们对识谱教学有了一个误解,认为有识谱的教学就是枯燥的技能训练,这就违背了新课程理念,于是老师在教学中随意降低识谱的要求,故意回避、淡化识谱教学,忽视对学生进行音乐基本技能的训练,导致乐理知识体系脱节,使得学生对识谱产生畏难情绪,甚至不敢、不愿去识谱。而我们的识读乐谱是各种音乐表演活动——特别是歌唱、演奏活动中的工具性教学内容,对这些教学内容来说,识读乐谱具有重要的辅助作用;同时寻求适当的、有效的识读乐谱的教学策略,让识谱教学与演唱、演奏、创造、鉴赏等活动密切结合,促进学生音乐素养的发展,为他们进一步感受和学习音乐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科学有效、纠正观念
这里所指的科学,不是指音乐这门学科的科学理论体系,而是指义务教育背景下孩子们非专业学习音乐的自然规律及科学步骤。那么选用何种乐谱开展教学比较合适呢?
五线谱,与国际接轨,表现力丰富完整;简谱,易学易记,通俗易傲。它们各有长处,只有学习了五线谱才是学习了音乐这样的观念是不正确的。关键要看所用的乐谱是否符合学生现有的认知能力与学习水平,在开展教学中是否有效、科学,是否便于学习与掌握。兼有简谱、五线谱的版本是最为理想的。在日常教学中,我们的学生都习惯看五线谱,其实却有95%以上的同学根本不识谱,学生对唱名的反映需要经过线间位里的辨别到唱名序列的记忆转换,靠每周2节音乐课的时间很难达到熟练地程度。过分强化记忆,又不小心回到了机械训练的老路子上。我们应该注重的是学生对音阶唱名序列的朗朗上口,至于落脚点在哪一种谱子上,一切以科学高效、轻负担为准。
二、识读乐谱、听觉为先
音乐是听觉艺术,几乎所有热爱音乐的人都是从那些使我们感官愉悦的声音中开始热爱音乐的。因此,音乐教学要立足于“听”,把识读乐谱的教学活动牢固地建立在听的基 础上。只有充分体验音乐蕴涵的美和丰富的情感,学生有了想学的愿望,才会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另外,“听”也有利于学生逐渐建立音高、节奏、调性等概念,为更好地学习歌曲做准备。
笔者曾听到一位老师在歌曲教学时,先让学生跟钢琴唱谱,唱了一遍后指出了学生哪里唱得不对,而后就让学生离开钢琴伴奏反复唱旋律,殊不知音乐的教也必须在音乐中展开,用语言过多的剖析、描绘、指点,都不如现场示范来得有效。这样的方式,即便学生熟读了唱名,却丧失了音准感,也没有了对歌曲的整体印象。在还没有开始唱这首歌的时候,已经产生了厌倦情绪。试问:这样的唱谱练习对学生学习音乐又有什么益处呢?要让学生对旋律产生亲切感和共鸣,才有利于他进一步学习。
三、先词后谱、铺平道路
对一些曲目较大、谱子较为复杂的歌曲,我们可以靠模唱学习歌谱,在老师的辅佐下形成整体的旋律概念。唱好歌曲后,借助熟悉的歌曲来识读乐谱,这也是非常有效的教学策略,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可以经常使用。特别是一字一音的乐句,学生的演唱效果往往还会带给老师很多惊喜。在对每一课歌曲进行教学处理时,教师自己要多多揣摩所要教学的这首歌曲,把学唱乐谱安排在最恰当的环节。
先唱歌后识谱不仅有利于学生识记音符的音高位里,降低歌谱的难度,而且使学生普遍产生较浓的学习兴趣、增强唱谱的信心。在一些旋律音密集或速度较快的歌曲教学中也可使用此方法,但要注意的:若是纯粹为识谱而唱,学生也容易感觉枯燥,老师要挖掘音乐的旋律美,让学生能通过唱谱,完善他们的演唱,把歌曲表现得更美。例如一些民歌的间奏,在学生学会歌曲后,让学生尝试唱谱,边唱边体会,结合其旋律的风格特点及音区、节奏的变化,讨论用恰当的情绪与力度变化表现歌曲,学生再次演唱时,能更好地把握其风格,唱出旋律线条带来的韵律美。
四、以点为主、由点到面
在一堂课中整首歌的曲谱不一定要从头到尾全部教学。根据歌曲的重点难点可以选择性学习其中几个乐句。如一些大跳音程、难以把握的切分节奏、较复杂的前后十六分音符,或者是整个乐句处在高音区,而末尾音又是长时值的音等。
五、注重运用、拓展空间
音乐能力的培养应该贯穿于各项音乐活动中,识谱教学也不例外。一周一节音乐课给学生学习的连续性、知识的运用都带来了困难,因此,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特点,拓展音乐活动空间,让学生把所学知识在活动中得以巩固,从而提高识谱和运用乐谱的能力。
例如:教师准备几组短小的旋律动机,先让同学们听每组动机的音高,再根据自己的感觉重新排列成流畅的旋律,并一起弹唱。这样,以听为先导,创编为手段,让大家来听一听,唱一唱,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识谱能力,也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其实,创编旋律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丰富的创编形式能让同学们在乐趣与自己的成就感之中学习乐谱,达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器乐演奏也是识谱教学的最佳实践活动之一。我们可以选择一些比较容易操作的乐器,如:竖笛、口琴等。在演奏乐器活动时,学生很容易把注意力集中到识谱上。如:我们可以把一些简单的旋律、音程、节奏等通过器乐演奏进行活动练习,也可以让学生吹奏新学的歌曲片段或欣赏作品中的音乐主题等(应以简单、可操作为原则)。这样,不但会增加学习的兴趣,更会加深学生对曲谱的认识,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建立起准确的音高概念,有效地增强识谱能力。另外,在学校的课外活动和艺术节上,也可组织学生排练、表演,给学生展示的机会,增强其进一步学习、提高的信心。
总之,我们应把探求音乐美、享受音乐美当作教学的主要目标,而识谱则是通过音乐实践活动附带解决的问题之一。或者说,识谱是探求音乐美、享受音乐美时必不可少的一件工具。这工具是在使用中经过磨砺而日趋锋利、得心应手的。教师要在各种音乐实践活动中,灵活运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识谱教学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坚持合理适度、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渐提高学生的识谱能力,为更好地学习音乐、表现音乐而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