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系普修武术课教学方法探微(5篇)

时间:2019-05-15 08:15: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体育系普修武术课教学方法探微》,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体育系普修武术课教学方法探微》。

第一篇:体育系普修武术课教学方法探微

体育系普修武术课教学方法探微

摘要:教学应有较强针对性,根据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才能行之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文章试从武术的特点出发,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出一套从教师的讲解、示范到学生练习、复习的方法,比加以说明。

关键词:武术普修;武术特点;教学

体育系的普修武术课教学不同于专业教学,他的授课时间短、内容多、任课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较大,大部分学生又属于“初学者”,这就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武术内容多种多样七套路错综复杂,动作又要求“内外合一”、“形神兼备”。在这种情况下要完成教学,达到预期目标,需要在教学方法上下功夫。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对普修教学是否有了一些理解,这里有几点体会与大家共同探讨。结合武术特点,进行讲解,示范

1.1 抓住武术特点,进行形象生动的讲解

武术种类繁多,结构复杂。但它有自身的规律性、系统性和科学性,只要抓住其固有的特点,就不难对动作要求和技术要领进行讲解。有的武术动作名称、术语非常形象丰富,如:“望月平衡”、“大跃步”、“手挥琵琶”等;而有的是直接反应动作的结构和方法,如:“直摆性腿法”、“跃步冲拳”、“弓步顶肘”等,老师可以“开门见山”的讲述动作,再结合生动的比喻,恰当的夸张,这样使生硬的技术讲解,变得形象生动,容易理解,又活跃了教学的气氛。而针对结构复杂的、有一定难度的动作,必须进行动作的分节讲解,实施“各个击破”的战术。同时,需要教师不断总结教学经验,系统的找出动作的关键环节和易犯的错误,帮助学生掌握动作的关键所在。讲解动作的易犯错误,防范于未然,使学生学的快而准确。

1.2 新授课时,学生站位和练习的方法要固定

在武术教学中遇到第一问题就是动作的方向、路线、变化多。应首先帮助学生找出套路运动方向的规律性。例如,武术套路是由若干的段构成,各段的往返路线,通常单段向左,双段则转回来向原来的右。这样即使在前进中有转身的动作变化,在转身后仍能朝着原来的方向前进。其次,固定学生的站位和练习方向是帮助学生定好位置、建立方向感和空间感,以免产生站位、方向的错误。第三,示范应多采用背面领做示范,这样容易使学生看清方向、路线。以便学生模仿老师所做动作的方向、路线而运动。1.3多采用示范教学法

武术的每一动作所包含的因素多。如《初级长拳第三路》第三段“仆步亮拳”包括上肢动作:左拳收回腰侧,右拳变掌向右横击掌,穿掌勾手右亮掌;下肢动作:退步成弓步,提膝转身成仆步。象这种动作应采用慢速分解示范,让学生弄清楚动作方向路线和转身的变化,同时将动作分两部分,完成弓步击掌和仆步勾手亮掌,而后逐步衔接,达到准确快速的完成动作。但应注意,“一目了然”的简单动作,尽量不要分解。在分解结构复杂或难度较大的动作时,要避免分得过于散乱,要尽快过渡到完整的动作练习上来。1.4模拟示范进行攻防动作的讲解

武术套路攻防特点体现在一招一式中,讲解时可进行模拟示范,使学生明确动作的用法,加强对动作的理解、记忆,提高学生的学生兴趣和效率。例如:《初级长拳第三路》第二段,“虚步栽拳”,它的动作是向右后转身180度,同时右脚屈膝提起,右手向下经右腿外侧向后划弧成勾手动作的,并且记忆很深。1.5在授课时,将提示口令与动作术语相结合,来指挥练习

在教学时,教师是采用口令来指挥练习的。如果将提示口令同动作术语相结合起来发出口令,会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弓步勾手推掌”预备----1转身接“虚步栽拳”----3“仆步穿掌”注意仆步要做下去。这样,在授课时,教师既能对学生进行下一个动作的提示,又能加深学生对动作的理解和记忆。教师好掌握动作的节奏,方便动作的纠正。在复习时,也应让学生边练习边讲出动作名称,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所学动作和动作术语,并且练习时,队形整齐。结合武术特点,选用多种形式的联系方法

2.1 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合理安排好教学计划

体育系学生一般是按项目来分班的。如:体操班、足球班、篮球班等。而相对来讲,体操班、足球班有它的共性、个性和不足之处。教学可根据班级不同,而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如:体操班的学生协调性好、学动作快,动作规格也较好,但力量差,动作往往带有体操和健美操的“味”,缺少武术的攻防意识。因此老师应加强对其力量练习和武术意识的培养。而足球班的学生身体素质好、动作刚劲有力,但动作的协调性差,就应对协调性进行训练。这就需要老师必须多方面的了解各项目学生的情况进行总结很分析,制定出相应、合理的教学计划,便于教学和质量的提高。2.2 充分利用准备活动部分

在相对紧张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充分利用时间,首先在准备活动的同时,做一些武术基本功练习。如“助跑起跳”、“仆步抡拍”、“单肩臂饶环”、“正侧压腿”等。这样使准备活动和基本功练习的衔接紧密而充分。其次,可将裁判法中的部分内容,安排在准备活动中进行,可让学生在课前进行编组、分组,课上进行报到、点名、礼节、进场(包括裁判员、运动员、可跑步进场)站位、退场等。这样既能让学生将学来的理论知识在模拟竞赛中合理运用,又能变换准备活动的方式,增加学生练习的乐趣。2.3 练习与呐喊相结合

在练习过程中采用练习与呐喊相结合,学生可以采用大声其含“嘿”、“哈”等,可使练习对形整齐,容易掌握节奏;能增添力量和气势,达到以气推力,以声好、助势的效果;使教学气氛更加活跃,达到更好教学效果。但应注意:不是每一个动作都要发声,而是有选择性的进行,如:连续的冲拳动作、段落中的定势动作、个别发力动作等。

2.4 “单式”动作练习,来清除套路中的“绊脚石”

对普修课的学生来讲,初级长拳的动作看似简单,但实际上该套路具备了长拳的蹿蹦跳跃、闪展腾挪、起伏转折。以及主要的手型、手法、步型、步法,具有鲜明长拳的特点。必须先教武术基本功、基本技术以及相关动作的组合,再教“五步拳”,为今后长拳整套教学奠定基础。但对于复杂的动作、跳跃动作、转身动作等不易于掌握,往往成为套路中的“绊脚石”影响整套动作的演练效果,因此要采用“单式”动作练习即耽搁动作的练习,来纠正和完善动作,但必须用较大量的重复来强化练习,强化学生建立正确的动力定型来提高单个动作的质量,消除套路中的“绊脚石”,使整套的演练完整。2.5 用归类记忆法,强化对套路中的记忆 在套路教学中为巩固所学套路,在复习课上教师可采用归类式的提问提高学生对套路理解记忆,如:在初级长拳教学中不妨这样提问:本套路冲拳动作有哪些?推掌动作有哪些?第二段最后一个动作的名称是什么?怎样做?这样能帮助学生加强对动作的理解和套路的记忆,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达到教学的真正的目的。这也要求教师必须熟悉掌握套路中的每一个动作,并加以总结,将表面上看来无规律可循的套路,变成有序可循。教学方法同实践运用紧密结合

3.1 分组练习法和双人纠错练习法

分组练习法,就是给学生一个自我锻炼的机会,让学生按照老师的意见或计划进行练习。其好处在于:1)教师可分组进行辅导,在抓住共性的同时,解决和发现学生个人存在的技术问题,便于学生个人技术的提高;2)培养学生的骨干分子,在分组练习时,可选择有一定组织能力的、技术好的学生来指挥、组织,完成练习任务,这对学生是一个很好的锻炼机会;3)采用单排练习、多排观看、轮换练习,可适当的调整运动量使学生轮换休息。

双人练习,是在老师集体讲解动作要领、路线应注意的事项后进行的。其主要目的在与互相纠正错误,互相帮助,互相学习,共同提高。让学生分辨动作的正误,提出解决方法。同时,让学生在联系中积累一些工作和教学经验,便于今后工作的开展。3.2 教学比赛法

比赛型式多种多样,可根据场地、时间和学生的具体情况来选用比赛方法,可分小组赛等。主要目的:1)凡是比赛都带有竞争性,能调董学生练习的积极性,促使技术水平的提高;2)反应教学效果,为教师下一阶段教学提高依据;3)让学生将裁判法中的组织竞赛运用在教学比赛中。让学生自己布置场地、组织、编排等,使学生从中得到锻炼。3.3 模拟考试法

1)便于学生对考试注意事项进行了解,熟悉考试的场地、环境、礼节、服装等方面的事宜;2)从实际出发,制造考试紧张气氛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这对学生的临场的心理的素质是一个锻炼;3)帮助学生进行临场经验的总结,解决临场出现的问题。结论

在教学中,“因材施教”,充分的抓住项目特点,突出教学重点,提高教学的质量,当然这些教学方法还需要进一步的“推敲”,使之更加完美。

参 考 文 献

[1]康戈武.中国武术实用大全[M].今日中国出版社,1990。

[2]全国体育学院教材委员会.武术[M].体育学院普修通用教材,1989

第二篇:武术教学方法

第二讲:武术教学方法

武术教材的内容多,课时紧张,学生的学习起点底,授课者绝大部分仅是初步掌握武术教材的体育教师。因此,至今在学校武术课堂上,讲解示范法、分解完整法、纠正错误法等传统的教学方法至今仍是学校武术教学的主要方法。这种情况反映了学校武术教学必须遵循的教学规律,同时也反映出这些方法用于学校武术教学时的自身特色。多年来,很多一线教师试图把新的教学方法引入武术教学之中,做了很多有益的尝试,下面分成学校武术传统教学方法和新方法两部分:

一、武术教学中的传统教学方法

(一)语言法在武术教学中的运用

语言法在学校武术教材的教学过程中是这样运用的:

1、武术教学中的讲解法(1)讲解的内容

1)武术教材中具有普遍规律性的技术要求。如:长拳的冲拳、推掌都是从腰间的抱拳开始出击。便于教师反复重复而浪费时间。

2)武术教材中的动作规格。如:马步两脚之间的距离是三个脚或三个半脚的长度;两大腿要蹲平等。通过讲解使学生明确具体动作的质量标准和要求。

3)武术动作的关键环节。如:弓步的关键环节是后脚跟不能离地,后腿膝关节要挺直。讲解动作的关键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有助学生尽快掌握正确动作。

4)武术动作的易犯错误。如:冲拳容易出现“端肩”。对每个动作的易犯错误可以提前讲解。提示学生防止错误的发生,防患于未然。

5)武术动作的攻防含义。每个武术动作都有相应的攻防含义,讲解这些内容可以使学生了解武术动作的用途,有助于准确地理解和掌握动作。但教学武术套路时,不易过多向学生讲解武术动作的攻防含义,以免学生兴趣转移,完不成套路教学任务。

6)武术动作的动作名称。武术动作是按照动作结构、形象取名,一般能表达动作的全貌。如“弓步冲拳”,就是弓步和冲拳相结合的动作;“马步架打”就是马步和架冲拳相结合的动作等。(2)讲解的方法

1)用简要的语言进行讲述。主要用于宣布课的任务、内容、要求、组织措施的安排等。

2)用术语进行讲述。术语是武术的特有语言。如:手法、腿法、劲力等。用武术术语进行讲解可以起到简明精练的作用,但初期使用要做适当解释。

3)用形象的语言进行讲述。用形象的语言进行比喻,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动作,但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

4)用单字的语言进行讲述。武术动作复杂,可把复杂的动作过程归纳为简明扼要的几个字,进行讲解时可以起到明确提示的作用。如“腾空飞脚”可把蹬地起跳、摆腿、提腰提气、拍手拍脚击响的过程,归纳为“蹬、摆、提、拍”4个字。

5)用口诀化的语言进行讲述。武术动作复杂,可把复杂的动作过程归纳为简明上口的口诀,便于学生记忆。如弓步的口诀可以编为“前腿弓,后腿绷,挺胸立腰莫晃动”。

6)用对比的语言进行讲述。常用在纠正学生的错误动作时。对比并指出正确与错误之间的差异、正误、优劣等的区别。进行对比讲解可使学生加深对正确动作的理解,并具有启发性。

7)用提问的语言进行讲述。这是对学生经常要用的方法。可以先向学生提出问题后再教师再进行讲解。也可以让学生提问再由学生回答。提问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但提问时要注意必要性和时机,过于频繁地提问,会失去对学生的吸引力。

此外,还有温故法、鼓动法、复述法等多种讲法。教学中可根据实际需要.分别或结合采用。(3)讲解的要求

1)讲解时教师的口齿要清楚,表答要生动,语言精练,简明易懂。2)解释术语要准确,讲解的层次要分明。3)讲解的“量”要适宜,不要因讲而影响了练习。

4)讲解武术动作的顺序一般是先讲下肢,再讲上肢,然后讲上下肢配合。再有就是身体的哪部分先动就先讲哪部分。

2、武术教学中的口令运用

武术教学中运用的口令主要有四种。运用时口令的声调和节奏要依据拳种和动作的特点有所变化。(1)一动一令。武术中武术基本功、基本动作、动作组合、武术基本功串联、拳术套路中的完整动作和分解动作,都可以用这种口令。运用这种口令时,发力的动作口令要短促、洪亮有力;一般过渡性动作的口令可柔缓并稍加延长。

(2)提示性口令。是在动令之前,先说动作名称作为预令的口令。如“弓步冲拳——1!”。提示性口令是武术新授课常用的口令。对于比较容易遗忘或出错的动作,也用提示性口令。运用时,预令与动令之间要留有学生思考的时间,时间的长短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3)单字口令:是把动作名称中最能突出攻防特点的一个或两个字作为口令,如“搂手弓步冲拳”可呼号为“搂一冲”。

单字口令主要用于分解动作和学生基本掌握动作之后的练习之中。

运用口令时,教师的声音要洪亮,发音要准确,仪态要端庄。使学生感到严肃和必须去做。

(二)武术教学中的示范法

示范法在学校武术教材的教学过程中是这样运用的。

1、武术示范的种类(1)全套动作示范

把一个完整的武术套路展示给学生。常用在新授课的开始和套路教完之后。(2)一段动作示范

把一段武术套路的动作展示给学生。常用在一段动作教完之后。(3)完整动作示范

把一个完整的武术动作展示给学生。常用在完整动作的教学前后。(4)分解动作示范

把一个完整武术动作分成若干环节展示给学生。常用在教学完整动作的过程中。(5)局部动作示范

把一个完整武术动作中的某个重点部位的动作展示给学生。常用在强调动作重点的时候。

2、武术教学中的领做

领做是武术教学中教师常用的一种示范形式,也是武术教学的主要手段。领做是教师实地做动作带领学生进行的模仿练习。它即可以引导学生尽快掌握动作,也便于统一指挥学生的行动。领做是教师带着学生一起练;示范是教师练学生看。

3、武术教学中的示范面

武术教学中常采用的示范面有正面、背面、侧面和镜面等。教师应根据动作的结构特点和教学重点来选择合适的示范面,同一个动作也可以采用多个示范面,以便学生弄清不同方位的动作特点。教师在选择示范面时要注意避免造成学生的视觉紊乱。武术教学中,领做套路动作时通常采用背面示范。弓步和马步的教学示范则可以采用多个示范面。

4、武术教学中示范的位置

教师示范位置选择的基本原则是让全体学生都能看清楚动作示范。因此,示范位置的选择要根据所教内容和队形的不同而变化。领做武术操和单个的动作时,一般站在以横队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的顶点。领做武术套路时,武术套路教学中一般是采用多列横队,此时教师的示范位置应始终保持在队伍前进方向的右前方(或左前方),根据动作方向的变化及时调整示范位置。

5、武术教学中示范的速度

教学的重点不同,示范的速度也就不同。例如在强调动作细节或教授一些复杂、有难度的动作时,采用慢速示范可以使学生更清楚地了解动作信息。而当教学重点在动作的节奏上时,通常采用常速示范。在教学最初,教师做整套动作的完整示范时也是常速示范。

6、运用示范法时应注意的问题(1)示范要正确熟练

这是对从事学校武术教材教学的体育教师的首要要求。熟练和比较准确有力的武术动作示范,可以马上引起学生的学练兴趣和愿望,便于学生积极学习,尽快掌握正确动作。(2)示范要便于学生观察

为了让学生观察到示范动作,教师要注意示范面、示范速度以及学生观察示范动作的距离和视角。(3)示范要有明确的目的

教师要根据课的任务和学生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示范。盲目的示范会使学生不明白学习目的和学习重点,还会被示范中非示范目的要求的某些因素所吸引而转移注意力。(4)示范、讲解与启发学生思维相结合

教师要把动作示范、讲解和启发学生积极思维结合起来,要有教学方法的整体意识。从而提高学练效果。

(三)武术教学中的错误动作纠正法

错误动作纠正法在教学武术教材的过程中是这样运用的。

武术动作对学生来讲是有难度的。因此,学练过程中出现错误是正常现象,教师应耐心对待,并加以预防和纠正。武术教学对动作错误的预防和纠正,不仅是正确掌握武术动作技术和知识的需要,也是有效避免运动损伤的重要。

1、武术动作错误产生的主要原因

武术动作错误产生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主要的原因有以下四个方面。(1)学生的学习目的不明确,积极性不高。(2)学生对所学动作的技术要领和要求不明。(3)受原有技能的干扰。

(4)教学要求比高于学生的实际情况。

教师要采用相应的方法预防这些错误的发生,首先应当提前了解学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加强备课,钻研教材教法,合理安排教学过程,切合实际地运用各种教法。并在纠正小学生的动作错误时要有耐心。

2、纠正错误的方法

根据教材特点和动作错误的性质,教师可采用以下方法进行纠正。

(1)慢速领做:大部分学生对武术的接受能力和协调性较差,由于这方面原因出现记不住动作和错误时.教师就可以用慢速领做带领学生集体进行练习纠正。

(2)语言提示:学生因为遗忘动作或对动作反复出现同一个错误时,教师可以用语言提示来纠正学生所做的动作。

(3)站桩定型:大部分学生的肌肉本体感觉差,同时对空间方位的认知不确切。教师可以把学生出现错误的动作抽出来,摆好正确的姿势进行“站桩定型”。

(4)目标辅助:由于大部分学生对身体的支配能力和自控能力差,有些武术动作做不出来。教师可采用设定标志的方法帮助学生克服缺点和错误。如有的学生踢不起腿来,可要求学生踢腿要过肩,或用手做出一定的高度标志,有了具体目标学生就容易做出动作。

(5)正误对比:对于学生反复出现的同一种动作错误,教师自己或请同学做出正确和错误的示范对比,让学生自己分析差异,弄清两者的不同之处。如有的学生做“弹腿”时不绷脚尖,就可以用勾脚尖的“蹬腿”进行。

(6)讲示攻防:有些学生的动作不准确是因为不了解动作的攻防含义。对于这类错误,教师可以讲解该动作的攻防含义,并让学生略加体验。

3、纠正动作错误时应注意的问题

学生学习武术经常会出现动作错误,教师要耐心对待学生。在课堂上纠正学生的动作错误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纠正中要肯定学生的进步,再指出动作错误之所在。这样易于学生接受和提高改正的信心。(2)个人出现的个别错误要在分组或个人练习时纠正;个人出现的规律性错误要在集体练习时纠正。

(3)纠正动作错误要和练习紧密结合,及时真正解决问题。

(4)如果是因为学生身体的某些素质差而出现动作错误时,教师要采取发展相关素质的弥补措施。逐步提高动作的质量。

纠正动作错误在学校武术教学中十分重要。如果让错误动作形成动力定型后才去纠正,就要付出比学会相应动作多成倍的时间和精力,拳谚“学拳容易改拳难”,正是这个道理。

二、新教学方法在武术教学中的运用

对于武术、健美操、韵律操等技术较为复杂,动作数量较多的体育课教材,特别是对于初涉教学的年轻教师来讲,在有限的课时时间内,运用传统教学方法完成教学任务是非常重要的教学基本功。因为传统教学法遵守人的学习和掌握知识技能规律,教学时循序渐进,程序性强;特别是在人数较多的班级教学时,便于年轻教师整体控制和把握课堂,使全班学生掌握所教技术动作,收到教学效果。

在此基础之上,年轻教师可以参照其它领域的教学法和体育教学中创造的教学方法,根据所教学生的具体情况,在传统教学方法上做一些变革,或创造出更有利于学生掌握武术教材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更好地受到民族传统文化的教育。以下是我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和经常运用的几个实用的学校武术教学方法。

(一)游戏教学法

主要用于武术基本功、基本动作和对抗的徒手动作的教学。培养学生对武术的兴趣、竞争意识、以及社会适应能力。

(二)达标教学法

主要用于武术基本功、基本动作和对抗的徒手动作教学。培养和提高学生竞争意识和积极进取的能力。

(三)学生喊练教学法

主要用于武术组合动作和武术套路、以及对抗的徒手动作的教学。强化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记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展现自我的能力。

(四)难易归类教学法

主要用于武术组合动作和武术套路、以及对抗的徒手动作的教学。培养和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

(五)比喻要点教学法

主要用于武术套路和对抗技术的要点教学。培养和提高小学生形象思维和理解能力。

(五)想练结合教学法

通过让学生主动自觉地动脑和练习,全身心地提高武术套路的熟练程度和徒手技术的单动练习。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六)变速教学法

通过快速、慢速、中速、变速练习武术套路,让学生感兴趣地提高武术套路的熟练程度和徒手技术的单动练习,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

(七)分组互导教学法

主要通过学生团体的相互辅导,目标明确地掌握所学内容。鼓励学生在课外的时间进行交流指导和启发互补,增强学生自主学习信心与积极性。

(八)目标考核教学法

主要同于督促学生目标明确地掌握所学内容。引导学生的互帮和互评,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

(九)继承创编教学法

主要同于强化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在教师的明确要求下,引导和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并合作创新的能力。培养学生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的意识和能力。

(十)学生叙述教学法

主要同于强化学生对所学武术内容的掌握。培养学生对武术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表现能力。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三、武术教学时应注意的问题

(一)要行“抱拳礼”

(二)要培养“小干部”

(三)必须提示安全注意事项

(四)要用多种形式组织学生反复练习

第三篇:初中语文诗歌教学方法探微

初中语文诗歌教学方法探微

我国是一个诗歌的王国,古代诗歌的宝库有极其丰富的瑰丽珍宝。诗中情、诗中景、诗中物、诗中人,犹如天上璀璨的明星,闪发出迷人的光芒。长期以来,由于诗歌教学策略滞后的发展,严重影响了对我国悠久诗教传统的继承与发展,也影响了学生语文素养的进一步提升。如何切实提高诗歌的有效教学,成为我们当前最需解决的首要问题之一。

一、媒体创境,激发诗歌学习兴趣

所谓的“情”,就是教材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境”就是教材中所描绘的形象及景物画面。教育家夸美纽斯指出:“兴趣是创造一条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在平时的诗歌教学中,我们可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充分发挥电教媒体手段的优势,创设趣味学习情境,激发学生诗歌学习的兴趣。例:教学《过故人庄》一诗时,可放一段农家生活小录像,景物由远及近,村边绿树环抱,郭外青山相依,溪水潺潺,菊花灿灿,村庄坐落平畴,而又遥接青山,幽静闲适。小院内鸡在叫、鸟在鸣,轩窗小开,主客饮酒交谈,窗前的打谷场和菜圃黄绿相间,宽敞而舒展。临别在即,率真的主人再次相邀重阳赏菊,客人含笑点头应允。一个普通的人家,一餐鸡黍的款待,鸟鸣鸡叫的悦耳,泥土稻花的清香,农家田园的和谐景致,在平淡中蕴涵了深厚的情味,自然引起学生的诵读兴趣。

二、反复诵读,领会诗歌情感之美

诗歌是抒情言志的,是通过抒情来反映社会生活的。《诗经》的《大序》中说:“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歌咏之”。以诵读著称的著名特级教师韩军说:“有时,诗文中的感情需要诵读的人用自己的人生体验去填充。”实践表明,在疏通文字的基础上,让学生反复吟读,细细品味诗歌的节奏、韵律,不仅能让学生体味到诗歌的语言美,更能让学生很好的理解诗意,达到审美情感的升华。例:《观沧海》这首诗是曹操追歼袁绍凯旋而归,途中登临碣石山时而写。当时作者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那种踌躇满怀,壮志凌云的气概凝聚于笔端,挥洒在字里行间。“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诗人以想象奇特的诗句,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抒发了自己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宏伟抱负。指导学生朗读时,同学们采用高亢喜悦的语气,一遍又一遍地反复诵读,读出了诗人的沉浮、诗人的

豪迈,以及力挽狂澜、主宰一切的雄心。再如,读《春望》一诗时,应指导学生把握其忧国忧民、沉郁顿挫的情感基调;读《过零丁洋》一诗时,可指导学生把握其气壮山河、慷慨悲壮的情感基调;读《渔家傲》一诗时,可指导学生把握其壮志难酬、苍凉悲怆的情感基调;而读《归园田居》一诗时,可将情感基调定位为与世无争、清新自然等等。

三、学会分析,把握诗歌表现手法

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有助于学生把诗歌读懂。诗歌创作运用的表现手法比较多,比兴是很常见的一种,运用比兴,可于事物的微妙处来产生学生感情上的共鸣。如,“梅”、“兰”、“竹”、“菊”、“松”等意象常用来表达诗人忠贞、高尚的品格。见元稹《菊花》一诗:“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就是借菊花来表达自己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清高的节操;如,“花草”、“春风”、“莺燕”、“泉溪”等意象多是用来抒发诗人的闲情逸致。见白居易《钱塘江春行》一诗:“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诗人就是选取了“早莺”“新燕”“乱花”“浅草”等意象,来表达自己对早春的喜爱及喜悦之情。再如,“杨柳”、“舟船”、“长亭”等多用于抒发离别之苦。见柳永的《雨霖铃》一诗:“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就是借杨柳来表达诗人的离别愁绪的。

四、尝试练笔,延伸诗歌学习能力

新课标强调淡化文体,鼓励学生自主写作、自由表达。“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目的就是提倡学生作文中写我所想,写我所感,而诗歌写作的特点正与新课标的写作理念相契合,这就为诗歌写作提供了理论依据。青少年是人一生中感情最为丰富和活跃的阶段,这也为诗歌写作提供了可能条件,用诗歌记录学生的丰富情感,记录成长的烦恼和喜悦,不但可行,而且有益。实践表明,在诗歌学习的过程中,进行练笔尝试是对学生知识、能力的检验。在具体练笔时,可采用仿写、改写、创作等各种练笔手段,以此更好地实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例:一位教学《石壕吏》后,引导学生将其改写为散文。改写后,文章中不但增加了一些如背景的交代,差吏抓人的情景,人物神态的刻画,开头和结尾的环境描写等内容,还增加了一些细节描写,如孩子的啼哭声、门被踢开的情景、老妇人被抓走时满腹心酸的回望等等。如此情节的增补,不但忠实于原作的精神,而且使原作的诗意得到充分体现。

同时,对于拓展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起到了不可多得的作用。需要注意的是当学生的写作能力到达一定程度时,教者应积极鼓励学生学写古典的格律诗以及现代自由体诗歌。

总之,古诗词作为我国古代文化遗产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影响深远悠长。诗歌教学作为语文阅读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在今后的教学应不断加大其有效教学策略的思考与研究的力度,从而更好地为诗歌教学服务,让“诗歌营养”充分浸润学生初中时代的五彩生活。参考文献

[1]张波;中学古典诗歌鉴赏教学模式论 [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戴军;

[2]古诗词教学的有效方法[J];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05年11期

第四篇:初中小说阅读教学方法探微

中学语文教学论文

文题:《初中小说阅读教学方法探微》

撰写: 陆 广 新 单位:白山镇代桥初中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daiqiaozhongxue@126.com

初中小说阅读教学方法探微

关键词:

小说阅读 文学欣赏 阅读方法 粗读 研读 品读 延读 回读 内容提要:

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引导学生阅读文学作品?如何阅读好小说?这是每个语文教师要思考的问题。要在小说阅读教学过程中体现学生的阅读主体性,同时又让课堂教学不放任,有层次有目标,那就可以采取一些有效策略,本文中介绍的“粗读“研读”“品读”“延读”“回读”五读法就是本人的一点经验积累。

新课程改革以来,在“人文主义”这面大旗的感召下,文学作品及其阅读教学备受关注。中学语文新课程中,苏教版八年级语文教材就设置了相对集中的小说阅读主题单元“小说之林”,然而与我们教师的重视程度形成鲜明反差的是:学生普遍不喜欢小说阅读教学,阅读能力偏低,更谈不上什么阅读欣赏水平和审美品位。反差如此之大,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和反思。走向中学生,走向中学语文教师,他们对于小说这种独特的文学样式的理解仍然停留在传统情景故事的层面上。同时,受种种功利因素影响,我们的学生和教师对小说阅读教学不重视甚至忽视的态度倾向相当明显。而走进中学小说阅读教学“现场”,小说阅读教学内容泛化、反文学化、僵化、全面无重点化的现象十分严重,小说阅读教学之路任重而道远。

文学是人学,文学作品是作者情感喷薄的载体,面对激情洋溢的文本,该如何引领学生“识路入情”,唤起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对话”,进而纵深挖掘文本内涵,是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都面临的课题。经过多年的教学比较、实践、研究,笔者认为“粗读”、“研读”、“品读”、“延读”、“回读“,有助于解决学生小说阅读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有助于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有助于促进学生人格发展,适应个体和社会发展需要。下面是它的操作流程和策略: 一、粗读

所谓粗读就是教师引导学生站在一个高一点的位置上来客观感知课文,审视小说作者所叙述的故事情节。在阅读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通过高屋建瓴的方式梳理出情节脉络,来学习字词,解题审题,理解层次和感知情节的起伏波澜,让学生对文章有一个完整的初步印象。具体的实施策略是:

1、熟读课文,扫除障碍。“读书百遍,其义自现”。阅读教学要以读为本,以读攻读,方可培养、积累语感。在教学实践中,我一般要求学生在新课预习时初读小说两遍,第一遍了解小说叙述的故事,并且对主要人物形象有所了解,第二遍主要是利用工具书扫除障碍,这里的障碍既包括字词障碍,也包括一些关键句的疑难障碍。学生在读的方式上可不拘一格,如默读、朗读、速读、小组竞读等。一般而言,较长的作品可安排课下默读或者是课堂速读。较短的作品则在课堂上阅读,同桌之间可以形成互动和交流。

2、结合课文,积累常识。优秀的作品来源于杰出的作者。他们的作品有些有自己独特的风格,有些融入自己的人生体验,有些折射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大变迁……了解这些作家,吸收他们的精华,积累一定的文学常识,也能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丰富自己的情感,提高人文素养。如读美国作家杰克伦敦《热爱生命》,学生就能感受到荒原上的淘金者所表现出的顽强和坚韧,这恰恰是人类生命的可敬之处;阅读《红楼梦》,学生不光能感受到作者曹雪芹坎坷的身世,并且能对封建王朝中贵族青年的人生情感、理想追求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3、了解大意,初知内容。教师要求学生学会撷取课文大意,循文导法,理清作者的叙事线索,把脉作者的行文思路。在阅读中只有了解文本的逻辑层次与有机联系,才能深入了解文本的内容和表现手法。那么教师在学生撷取大意时,应重点指导他们把握文章脉络的方法,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着手:人物关系、文章线索、感情脉络、事件变化。不同的小说叙事的脉络是不相同的,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区分,如《孔乙己》叙事就是以孔乙己的一生悲惨不幸的遭遇为主线的。《“诺曼底”号遇难记》就是按事件的自然发展作为情节的主线。

粗读正如摄像机,文中“故事”尽收眼底,这个过程为下面的研读打下了基础。

二、研读

所谓分析性研读就是打破传统的以情节分析为中心的讲问课堂模式,引导学生围绕可以涵盖整篇课文的一两个专题,作研究性阅读的课堂教学方式。其目的是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研究专题的阵地,让学生沉浸于作品语境中,开展研究琢磨品味,更主要的是培养学生获取和运用信息的能力,组织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实践探索和创造的能力;培养个体生命的探索激情、好奇心和责任心,自主意识和合作精神。其关键是铺垫切口,提炼专题,展开研读(拓展创新)。切口要小,抓住一点,由“点”运而 成为“线”,以“线”串“珠”;专题要“专”,要能涵盖全文,要牵一发而动全身;研读要到位,要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去研究和解决问题并合作交流,要调动多种思维的活力,并力求求异思维的发散。具体来说,笔者运用了下面几种研读思路,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1、突破中心,全面开花。这种方法适合于内容比较集中,主旨比较突出的课文。例如学习小说《甜甜的泥土》,当学生读完小说后,我安排的学习重点是先来突破小说的主题思想。为了降低难度,我让学生仔细研读本篇小说的文题,“甜甜的”,泥土为什么是甜甜的呢?甜的不止是大白兔奶糖,甜的还有身边人的关爱,有老师的关心,有妈妈默默的关心与牵挂,通过这些我们就很容易理解了这篇小说的主题:本文通过写小飞的母亲在小飞生日这一天煞费苦心给小飞送来生日礼物,表现了亲情的甜蜜、温暖与美好。

2、化整为零,聚零为整。对于一些情节比较复杂,头绪比较多的课文,仅靠一个问题情境作为研读专题很难覆盖全文。即使找到了一个问题,也会使学生觉得范围较大,增加问题难度,这种文章可采用“化整为零,聚零为整”的方式。在研读的过程中,教师设置的思考问题可以从多角度编拟,同时让这些问题又能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3、咬文嚼字,力透全文。我们常说“人贵直,文贵曲”,文学写作的“曲”主要表现在语文的丰富性,表达的含蓄性和意象的复杂性等上面。失之,文学就不能成其为文学。正是如此,文章中的关键语句往往能起到穿透全文的效果,教师在引导学习过程中,如能恰到好处地抓住这些语句,便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常有两种教学策略:

(1)品题眼。题目重于课文,犹如眼睛对于人一样重要,抓住题目,就能明白文章的要义。另外借助题目来引导问题情境,也符合学生的阅读心理。因为题目踞于文章之首,最先印入读者之脑,如能借题目生动引入,学生心里活动指向集中,就会产生阅读兴趣。“品词”的关键在于挖掘题目中隐含的兴奋点,以激起学生想要了解究竟的悬念和急于研究的欲望,从而为研读开一个好头。如教学小说《百合花》时,我就让学生细细来评这个题目,我抛出的问题是:为什么小说题目取名百合花?此问一出,学生便有了许多的答案,在品读的过程中也理解了小说的主题。

(2)炼文眼。文章表情达意是否得体动人,全在于作者遣词造句的功夫。因此我们 在展开研究时,也要抓住那些“辞约而旨丰,事近而喻远”的句子入手来探究全文,统揽全文。

以上两种研读专题的提炼方法,是笔者在小说教学实践中尝试后的浅层次体会,本着“阅读内容的丰富性和阅读方法的自主性”原则,旨在培养学生收集分析、归纳、整理资料的能力,学会处理反馈信息,学会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三、品读

所谓鉴赏性品读,就是在感知和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去鉴赏和感悟课文。读书有两种境界:“入书”、“出书”。“入书”即感知课文理解课文,“出书”则是“鉴赏和感悟”课文。阅读过程如果只是“入书”,便不能算真正意义上的阅读。因此我们在阅读过程中培养学生鉴赏和感悟课文(即“出书”)就显得十分重要。

1、词语为触媒。“文似看山不喜平”,一篇好的文章无论是在情节的安排上,还是在人物性格的多杂性的设计上都很讲究。同样,一篇好的文章对词语的选择也必定很考究。“一语双关”便是对词语很妙的称道,要在词语上给读者留下无穷想象的余地,文章才会余味无穷。阅读时要指导学生咀嚼词句,体会一些词句的弦外之音,品味出这些文句的深刻含义。《孔乙己》一文的结尾“孔乙己大约的确死了!”“大约的确”便值得学生深思。

2、标点处引发。高明的作家在创作时,不仅致力于遣词造句,还在运用标点符号时,再三斟酌。标点用得巧,可以引发读者对文章的阅读悬念,激发阅读兴趣,要想真正深入理解课文,不妨留意作者对标点的巧妙安排。

3、质疑为契机。培根说过:“一个人如果从肯定开始,必以疑问而告终。如果他准备从疑问处开始,则会以肯定结束”。可见质疑对于学习有多重要。如教学《变色龙》一文时,奥楚蔑洛夫“变色”速度的快是惊人的,但难道他迅速介入“狗咬人”事件,并且有一番义愤填膺的言语就没有一点出于公正的动机?如果学生能从这些方面去思考和质疑,我觉得我们老师都应该加以鼓励。

4、结局再猜想。文章总是用来表情达意的,能够以语言中的情感力量来打动读者的文章便是好文章。可有时课文已戛然而止,读者的情感却还停留在文章中,情致还意犹未尽,尤其是小说,总是“言有尽而意无穷”。这时教师若能在不违背课文对阅读的制约和规范作用的前提下,引导学生去研究探索,去合理发展课文的情节意蕴,无疑会十分有力于学生更深地理解课文内容,强化情感的熏陶。文章本有限而想象无限,许多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往往会留下较多想象空间。在教学中我们要借助这些“空白点”为学生阅读信息的拓展提供广阔的空间。

四、延读

语文的课堂教学和课外阅读就好比一只船上的双桨,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这两只桨缺一不可。《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初中三年课外阅读总量达到200万字以上,并提出了阅读作品建议,推荐的名著中小说就站到了6部(不包括教师推荐),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重视和大力开展课外阅读活动,以拓宽视野,增加阅读知识信息量,提高语文素养。

1、纵式:思辩性研读。长篇著作故事情节长、人物关系多。课文节选的往往只是一回、一章,因而学生学完课文后,故事结局、人物命运却牵动着他们的心,正如萨特说“阅读时,你在预测,也在等待。……你等待它们来证明你的预测是否正确。”在这种阅读状态中,读者的创作与作者的创作齐头并进,不断交流,“创作”与欣赏合为一体,阅读的愉快与收获也不是一般的阅览可以比拟的。

2、横式:专题性延读。与思辩型延读相比较,专题型延读更能体现研究性阅读探究能力的发掘。所谓专题型延读即阅读同一作者关于同类人物,同类主题的文章,以进行相关性研讨。如学《阿Q正传》、《孔乙己》之后,我们引导学生归纳两个人物的相同之处:他们身上都集国民的劣根性于一体,“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便是鲁讯的评价。再让学生来阅读《祝福》、《故乡》,把4个命运相似的人物作为一个专题来研究,使学生对鲁讯的写作风格(如匕首)、批判主题有进一步的了解,也对封建社会“人吃人”的本质有深一层次的认识。又如在阅读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之后,对《项链》、《麦琪的礼物》等进行专题研读,挖掘不同社会背景下小人物的悲剧命运,体会文学大师的艺术造诣。

五、回读

中学生阅读的课本教材小说内容,一般比较浅显易懂,这是因为在课堂上有老师的指导和帮助还有一些教辅资料可供参阅。但是,学生在课外阅读时,未必有老师的指点,想把一篇长篇小说或是一部名著一次读懂消化,这是很难办到的事。这时我们就要教会我们的学生“回读”。

回读,就如牛之反刍,一次消化不了,可以重新来消化一次,精华就这样被慢慢消化吸收了,“一口想吃下一个胖子”是很难办到的事。初中教材中推荐的名著如《水 浒转》《西游记》就非常适合学生回读几次,每读一次都应该有新的体验,新的收获。如果只是读一遍,囫囵吞枣,走马观花,想必印象肤浅,收效甚微。

阅读小说正如游览胜景一般,需要仔细观赏领略。“粗读”为我们描绘导游图;“研读”引领我们走向各景点;“品读”赋予我们游玩的快乐;“延读”则让我们沉浸在美的韵味中,流连忘返。“回读”则让我们在曲径通幽中看到景中之景。这样的旅游才是真正的旅游,这样的阅读才是完美的阅读,才能让我们走向作者,走向作者的情感世界,走向作者所在的时代,与其共忧患、共愉悦。“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大概便是我们所共同追求的阅读境界吧!

第五篇:应用技术型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探微

应用技术型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探微

摘要:应用技术型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教学方法不断适应时代需求而改革。思政课作为认知教育的必修课,在教学方法上亦需不断更新理念,探索创新。在此基础上,合作性学习能帮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PBL教学法能有效的提升思政课的实效性。演讲教学法能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增强思政课的实践性。

关键词:应用技术型高校思政课合作性学习PBL教学法演讲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12(a)-0208-02

对于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培养,需要应用技术型高校多管齐下,综合培养。既需要学生掌握必备的专业基础理论和技能,又需要学生具有优良道德品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二者兼备才是真正能够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应用技术型人才。对于学术专业基础理论和技能专业课的教学,在各高校历来较为重视,已不断地随着发展的需要在改革。而对于培养学生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思政课,在应用技术型高校更应提升重视程度,转变理念,改革教学方法,以促进课程的时效性和高校的发展及人才的培养。更新理念促发展

为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高等教学向应用技术方向转型应成为必然的趋势。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重新定位,转型为应用技术型高校,成为应用技术型人才的摇篮。与传统高校主要培养学术性人才不同,应用技术型高校对人才的培养目标主要是从事非学术性工作,善于将理论与实践结合或转换。从而这类应用技术型人才需要具备3个方面的特征:第一,较强的应用能力,善于将理论运用与实践。第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能够植根于社会需要。第三,较好的创新能力,不仅能够懂理论,会操作,而且积极探索新方法,新路径创造性的解决问题。

目前,为符合应用技术型人才的特征及高校转型发展的需要,提升对教学方法的推陈出新,提升课程的时效性和实践性是应用技术型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需要解决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采用合作性学习,PBL教学法,演讲教学法三管齐下的方式不失为思政课教学改革行之有效的路径。

三管齐下促改革

2.1 以合作性学习创新思政课教学法

合作性学习是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在小组内部进行学习活动,并凭借小组的整体成绩获得认可和奖励的一种课堂教学方式。合作性学习从20世纪70年代出现,90年代传播开了,后传至我国,并在我国中小学基础教育中实践研究较多。目前,在欧美如英国、荷兰、美国等一些国家,已全面推行。但在我国的高等教育,尤其在思政课的教学中鲜有应用。

应用技术型人才需要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而合作性学习则有助于形成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学习方式。在合作中,学生通过对问题的共同讨论,从而找到正确的思路,自行分析错误的想法。同时,不同类型的学生组成小组,在共同为小组及其每位成员的成绩努力的过程中,锻炼了与人有效沟通的能力和团队精神,并且提高了学习的兴趣与动机。

思政课以其较强的理论性常被应用技术型高校学生所反感。但其又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重要必修课程。学生在必修的同时,还要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合作性学习则能够同时满足学校培养方式的需求与学生学习方式的需求。故而,引入合作性学习将是对应用技术型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的一大创新。

在应用技术型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引入合作性学习的具体方式可采用案例教学和变革评价方式。案例教学可使学生在生动的情景中讨论问题,理解理论知识,较容易使学生形成合作学习的方式。同时,还需改变对学生传统的评价方式。思政课的目的是通过课程的内容使学生形成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从而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并且,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需要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所以,对学生的评价更应注重学习的过程而不仅限于结果。这也更符合合作性学习的要求。

2.2 以PBL教学法提升思政课时效性

PBL即英文中“Problem-based Learning”的缩写,是一种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中心,基于问题为导向,让学生通过努力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创始人,美国神经病学教授霍华德?巴罗斯于1969年在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首次创立此种教学法。从而流行开来,到目前,成为国际上使用较广泛的教学方法之一。

在应用技术型高校思政课中运用PBL教学法,课大大增强思政课的时效性。首先,应用技术型高校学生对思政课兴趣较低,主要源于思政课较强的理论性。很对人只看到了思政课的理论性,往往认为,这只是一门纯理论的课程,没有什么实际的左右。然而,思政课的宗旨是通过理论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其次,思政课的理论是来源于现实,而又引导人们认识现实和解决问题的。这恰恰符合了PBL教学法的理念,从问题中找到方法,再去解决问题。故而,PBL教学法的运用,能够将思政课的理论更具时效性。

根据思政课的性质及PBL教学法的要求,在运用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如下几个问题:第一,以学生为主题,让学生以问题为导向进行讨论和分析从而得出结论,同时,教师仍然要作为问题的设计者和讨论的引导者。教师需要正确地设计和引导学生在课程范围之内讨论、解决问题,但不过多地主导课堂,让学生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客观、全面的思维。第二,进行PBL教学法还需对学生进行对方面的综合评价。可用互评、等方式进行。评价时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沟通能力、实践能力、道德品质等都应列入评价内容。这种评价可在教学过程中随时进行,并将结果反馈给学生,同时作为学生成绩的参考。

同时,运用PBL教学法还可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传统的教师为主体,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的思政课教学方式很难体现出学生的团队合作。加之,目前90后学生多数为独生子女,兄弟姐妹的缺失使得他们确实竞争与合作的意识,习惯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照顾他人的感受。而PBL教学法以问题为导向的方式,让学生必须组成团队,进行通力合作,凭借团队来解决问题。从而,让学生在思政课的教学中学会如何进行团队合作。这也正符合了思政课通过理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宗旨,同时让理论更具时效性。

2.3 以演讲教学法增强思政课实践性

演讲教学法,顾名思义,即通过演讲的方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首先有学生根据一系列与课程内容相关的选题确定适合自己的题目,通过课后查阅资料,撰写论文或演讲稿,在课堂演讲,并接受老师和同学的提问来分析和解释课程中的问题。这一教学法需要学生从确定选题,查阅资料到撰写演讲稿,进行研究并回答老师,同学提问的整个过程作为主体进行大量的实践工作。对于应用技术型高校来说,培养思想素质过硬的,具备较强实践能力的应用技术型人才是教育的目标。故而,将演讲教学法引入应用技术型高校思政课的教学,能够有效的提高思政课的实践性。

在进行演讲教学的过程中,需注意以下几个环节:第一,是演讲主题的选定。主体是进行演讲的核心。好的主题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根据思政课的特征和性质要求。主题选定需要遵循以下两个原则:首先,主题需要具备一定的理论性;其次,主题要理论联系实际,同时符合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社会主流价值观,弘扬真能量。第二,演讲教学过程的开展。在整个演讲教学法进行的过程中,教师只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学生始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未了能让学生有的放矢并发挥主观能动性,教师先对基础知识进行大致的讲解,让学生有一定理解的基础上再根据课程内容拟定相关选题。接着由学生按照各种方式,自由组合结成合作小组,选定选题或自拟选题,查阅资料,撰写文稿并完成演讲。最后,教师和学生评委对学生的整个过程进行评价,并由教师汇总,评定学生的成绩。

这样的演讲教学法符合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又应思政课理论性较强的特点,增强了其实践性。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学习理论的同时,充分进行了实践,同时锻炼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结语

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应用技术型高校承担着为社会培养具有优良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应用技术型人才的社会责任。而思政课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育则是培养学生道德精神和人文素养的主要途径。因而,对应用技术型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需进行适当的改革,以适应教育目标的需求。

根据上述分析,为适应教育目标的需求,应用技术型高校思政课需从教学方法的创新性,时效性和实践性几个方面进行改革。而合作性学习以帮助学生自主学习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PBL教学法以问题为导向,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升了课程的时效性。演讲教学法则根据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让学生在完成演讲的过程中增强了课程的实践性。

参考文献

[1] 许剑颖.应用型文科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J].宁夏农林科技,2014(1):98-100.[2] 于红.演讲式教学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成人教育,2014(14):185-187.[3] 刘振环.合作性学习: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创新的一种探索[J].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2011(5):74-76.

下载体育系普修武术课教学方法探微(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体育系普修武术课教学方法探微(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体育课《武术》说课稿 修

    体育课《武术》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武术中国的一种民族体育项目,受到学生们的普遍喜爱。学生通过演练武术得到美育熏陶。中小学阶段是学生由启蒙教育向正规教育转型的开始,应......

    安徽省寿县中学武术教育现状探微

    论文安徽省寿县中学武术教育现状探微姓名: 单位: 日期:李长英寿 县 大 店 初 级 中 学2 0 1 4年6 月 28 日寿县中学武术教育现状探微【摘要】寿县中学武术教育,应走出“架子武术......

    排球普修试题库

    排球普修试题库 一 概述部分 1排球比赛场地长18米,宽9米。 。4 国际比赛场地边线无障碍区外至少有5米,端线外至少有8米。 9 国际比赛场地上空的无障碍区至少有12.5米高。 13 比......

    武术教学方法[优秀范文5篇]

    武术教学方法 人数:25人 第9次课 2017年10月31日 一、课程教学目的 1、 通过学校使学生对武术运动中的教学方法有一定的了解。 2、 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进一步能够使课堂有一......

    语文“问题——探究”式教学方法探微(精选)

    语文“问题——探究”式教学方法探微 摘要:“问题——探究”式教学方法是新教育观的教学方法,本文从它的教学论依据、基本特征、实施策略三个方面来加以论述,以“探究式问题导......

    探微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方法

    探微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方法 小学生正处于语文阅读积累时期,语文群文阅读具有重要意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让学生阅读多篇文章,进行群文阅读,能够有效地改善教师实施阅读教学......

    思修与武术1

    思修重点大题 1.做一个忠诚的爱国者需要在哪些方面作出努力?一.自觉维护国家利益 (1).自觉维护国家利益,就要承担对国家应尽的义务。(2).自觉维护国家利益,就要维护改革发展文的的......

    武术课教学大纲

    武术课教学大纲 (初级班、提高班) 一、课程介绍 武术运动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的体育运动项目,它以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通过套路及搏斗形式的体能训练,达到增强体质,提高搏击技巧,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