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5、1《“四两拨千斤”----虚词》教案二 2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wx.jtyjy.com
《“四两拨千斤”──虚词》教案二
【教学目标】 认识虚词的重要作用。2 了解虚词的种类和特点。3 认识介词和动词的区别。4 了解“的”字结构。【教学重点】 准确辨识介词,了解其特点,提高学生此类应试能力。2 了解“的”字结构。【课时安排】: 2 课时 【教学过程】 一 认识虚词
(一)虚词的“虚” 【知识点讲解】: 词语在语法上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
实词是有实在意义并且可以充当词组和句子句法成分的一类词。主要有: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
虚词是不表示实在意义并且一般不做词组和句子成分的一类词。主要有:副词、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词和虚词 虚词的特点
A.虚词不像实词那样能表示比较实在的词汇意义,虚词一般只表示抽象的语法意义,而且这种的语法意义还不是虚词本身具有的,而是在与实词结合时才产生的。
B.虚词不像实词那样大多数能自由地单独说出来,虚词只能与实词结合使用。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wx.jtyjy.com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wx.jtyjy.com
C.虚词不像实词那样能够自由地充当主、谓、宾、定、补等各种句法成分。只有一些虚词,如副词,可以充当状语。
(二)“虚词”不“虚”
学生看例句,辨析句中哪些是虚词,看去掉它们句子会发生哪些变化? 例句: 这是我的书包。2 他正看着我。3 那个是我的。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他从地上捡起那件脏衣服,一声不吭地走了。
通过分析例句,教师引导学生体会虚词在语法意义上的重要作用。二 了解副词
(一)副词:修饰动词、形容词,表示程度、范围、时间等的词。1 表示程度的:很、最、太、极、挺、稍微、非常、极其、极端、格外。2 表示范围的:都、共、只、光、仅、总共、统统、一齐、互相。3 表示时间、频率的:已、曾经、正、将、马上、再、又、一再、常常。4 表示肯定、否定的:准、必须、的确、诚然、没、没有、非、别、莫、不 5 表示情态、方式的:悄悄爱哦、亲自、特意、不禁、大肆、急忙、欣然、猛然、公然。表示语气的:倒、偏、是、竟然、简直、幸而、也许、果然。
(二)副词的语法特征:)副词都能做状语修饰动词、形容词;)程度副词“很、极”在一定条件下可做补语。如:好得很 好极了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wx.jtyjy.com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wx.jtyjy.com)一些副词既可以用来修饰谓词,也可以用来修饰名词性成分;如:就、只、光、单、几乎、大概、已经、才、仅、不过、将近、恰好
如:只这家书店在营业。光书就有十几箱。
将近30 户村民住在山下。)副词大多不能单说,只有少部分可以在具体语境中单说。
如:不、没有、也许、有点儿、当然、马
上、何必、刚刚、的确等。5)有些副词兼有关联作用。
如:打得赢就打;越说越快;又说又笑
6)“没有”“没”在动词、形容词前是副词,否定行为的发生;在名词前是动词,否定事物的存在或否定对事物的领有。
三 认识介词
介词用在名词性词语前面,共同组成“介词短语”,整体修饰谓词性词语,表示跟动作、性状有关的时间、处所、方式、原因、目的、施事、受事、对象等。
介词的语义分类:
表时间:从、自从、打、到、在、当、当着、于、趁、乘、随着、赶、临 表处所、方向的:从、自、打、往、朝、向、到、在、于、由、沿着、顺着 表方式、方法的:按、按照、依照、本着、经过、经、通过、根据、据、以、将、就、凭、用、靠
表原因、目的的:因、由于、为、为了、为着
表对象、关联的:对、对于、关于、替、同、与、跟、和、给、叫、让、被、将、管、论、顺、连
表比较的:比、和、同、与、跟 表排除的:除了、除非
介词结构都可以作状语,少数还可以作补语。〔在阅览室〕看书(表处所)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wx.jtyjy.com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wx.jtyjy.com
〔从早上〕坐 < 到晚上 >(表时间)〔沿着河边〕前进(表方向)〔对学生〕负责(表对象)〔连根〕拔起来(表对象)〔比过去〕更好(表比较)有的可以作定语,但要加“的”。
①他作了一个(关于诗人杜甫)的学术报告。②他(对这个问题)的分析是正确的。【重点区分:介词和动词】
介词大部分是由动词虚化来的,有的介词跟动词的界线是清楚的,如“从、被、对于、关于”等。有的词在这个场合是介词,在另一场合是动词,如 “在、叫、给、跟、管、朝、比、用、按、经过 ”等。这些词似乎是一个词同时具有介词和动词两种词性。但是严格地说,“叫、管”这样的词,应该说是两个不同的词“分局二任”的情况,这种词只是“同音词”。而像“在、给、朝、比、”这样的词,作动词和介词用的时候意义相差并不大,至少看得出两者之间的引申关系,这才是同一个词“一身二任”的情况,这种词叫作“兼类词”。
区别下列句子中的介词和动词 ①叫弟弟打破了。叫了他一声。②在哪儿工作呢?不在图书馆。③给他打个电话。给了我一本。④跟谁说过话呢?跟着这个人。⑤管白薯叫红苕。你别管我了。⑥朝我挥了挥手。他面朝大海。⑦比爸爸还高呢。比不过鲁迅。⑧为新中国奋斗。都是为了你。⑨就按他说的做。按一下按钮。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wx.jtyjy.com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wx.jtyjy.com
【答案】:左边的为介词,右边的为动词。让学生说说对介词的语法功能的认识。四 了解助词
助词是表示附加关系或时态等语法意义或语气的虚词。常见的有下面这些:
结构助词:的(底)、地、得、所 动态助词:着、了、过、来着,比况助词:似的
语气助词:的、了、吧、罢了、而已、也好、也罢、呢、啊 其他助词:所、给、连、们 结构助词
1.结构助词指的是表示附加成分和中心语之间的结构关系的助词。“的、地、得”在普通话里都读轻声“ de ”,但在书面语中有必要写成三个样子。在定语后面写做“的”,在状语后面写做“地”,在补语前写做“得”。这样可使书面语言的结构关系更加清楚明白。
例如:
①灿烂的科学的春天到来了。
②同学们都很快地完成了老师布置的作业。③张老师高兴得说不出话来。
动态助词:附着在动词、形容词后表事件在过去现在或者将来的动态。“着、了、过”等。例如:
门开着,灯亮着。上星期只晴了两天。
他提起过大海,可是没说过这种情况。
比况助词:附着在名词性、动词性、形容词性词语后面,表示比喻。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wx.jtyjy.com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wx.jtyjy.com
如:苹果似的脸蛋儿。
比况助词经常和“像”配合使用。如:小鱼像箭一样似的游来游去。【了解“的”的用法】 进行课本中的“课堂活动”。2 学生根据课本小结“的”的用法。3 完成课本中的小练习。
如何区分语气词“的”同助词“的” :
1)添加法:看“的”后面能不能加相应名词,能加的是助词,不能加的是语气词。
如:岸上站着的是看划龙船的(人)。(助词)那样说是可以的。(语气词))删除法:看删去“的”后,句子的基本意思是否改变,如果改变了就是助词,没有改变的就是语气词。
如: 请相信,这本书是我的。(助词)请相信,我不会骗你的。(语气词)五 了解语气词
语气词常用在句尾表示种种语气,也可以用在句中表示停顿。分类(按表示语气分):
表陈述语气:的、了、吧、啊、着、啦 表疑问语气:吗(么)、呢、吧、啊 表祈使语气:吧、了、啊 表感叹语气:啊 六 常见虚词错误类型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wx.jtyjy.com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wx.jtyjy.com 重复赘余
经过治理整顿,剧场内外秩序明显好转,观众出入不再互相拥挤。解析:副词“互相”是“表示彼此同样对待的关系”的意思,而“拥挤”是“挤在一起”的意思,含互相意,在表意上重复,应去掉。、滥用介词
①(2005 年浙江卷):在这部作品中,并没有给人们多少正面的鼓励和积极的启示,相反,其中一些情节的负面作用倒是不少。
“在„„中”构成了一个介词短语,在句中充当状语,这就造成了主语的残缺,应当删去“在”和“中”,使“这部作品”充当主语。
②对于凡是在科学研究上做出成果的科学家、技术人员都应当受到社会的尊重。
此句和上例①一样,由于滥用介词“对于”而造成主语残缺,删掉“对于”,使“凡是„„人员”充当主语。
③消费者权益受到无理侵犯或粗暴践踏时,当事人应诉诸于法律,切不可采用个人行为私自解决。
“诸”是一个文言兼词,相当于“之于”,已经包含一个和“于”字在内,再在后面加“于”就造成了重复,应删掉“于”。、漏用介词,造成成分残缺
(1)这些瑰丽奇特的诗篇中所表露的电火行空、上天入地、宇宙航行、登临月球的憧憬,随着科学的发展,都变成了现实。
解析: 应加一个表示对待的“对(于)”
(2)我国将于 5 月 12 日至 6 月 10 日由本土向太平洋南纬 7 度 0 分、东经 171 度 33 分为中心,半径 70 海里的圆形海域范围内的公海上,发射运载火箭。
解析:加一个介词“以”,构成“以„„为”格式 4、介词误用
(1)一个人的性格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由于他的家庭和社会环境所决定的。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wx.jtyjy.com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wx.jtyjy.com
◆解析:“由于”表示原因和理由,“由”引出动作的施动者,表示动作的起点、凭借等,应改“由于”为“由”。
(2)今年要以下岗工人的再就业问题作为重要任务,切实抓好。
◆解析:“以”和“作为”不搭配,应改“以”为“把”。5、关联词误用
①、欣逢这个伟大的日子,我谨代表我国政府、人民和我本人向阁下及通过阁下向贵国政府和人民致以热烈地祝贺。
◆解析:“及”只能连接名词性词语,若连接动词或动词性短语,应用“并” ②、才能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实践的多少决定的。
◆解析:“由于 ”表原因,应当去掉“于”字 , “由„„决定”是习惯用法。、关联词滥用
①要不是老师及时提醒我,否则我准会办错事。◆解析:“否则”多余,“要不是”已含有类似意思。
②【 98 全国】一个人之所以会变化的原因,除了受到坏的影响外„„ ◆解析:“之所以 ”本身表原因,与后面的“原因”重复,应当去掉。③竹节虫不仅体色几乎和竹子一样,体形在安静时完全像一根树枝。◆解析:分句间是递进关系,“不仅”后面缺少与之呼应的“而且”等连词,在“体形”前加“而且”。、关联词搭配或位置不当
①这篇文章,语言虽然平易近人,但却朴素无华。
◆解析:强加转折,“平易近人”与“朴素无华”之间无转折关系。②这本书已经出版好多年了,所以作者最近作了较大修改。◆解析:强加因果,前后分句间无必然因果关系 ①不仅中药疗效好,而且价格低廉,还无副作用。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wx.jtyjy.com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wx.jtyjy.com
◆解析:前后分句主语一致,应将“不仅”调到“中药”后面。②过去,内地产品的质量不是比沿海的低,就是成本比沿海的高。◆前一分句是说“质量”,后一分句是说“成本”,陈述对象不同,应将“不是”放在“质量”前.七 作业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wx.jtyjy.com
第二篇:《“四两拨千斤”——虚词》教案
《“四两拨千斤”——虚词》问题综合评价单
【学习目标】
1、分清实词和虚词,认识虚词的重要作用。
2、理解并掌握虚词的性质,正确掌握常用虚词的基本用法,鉴赏虚词运用的妙趣。
【重点难点】
1、重点:虚词的表意功能。
2、难点:虚词用法辨析。
【学法提示】
学习本文要在实现结构化预习(采用“查、划、写、记、练、思”六字诀方法)基础上,【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课堂活动】
一、阅读课文,划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二、认识形形色色的“的”。阅读81页,思考:“的”属于虚词中的哪几类?“的”有哪些 用法?
1、“的”的用法:
修饰语和中心语之间,作为定语的标志
助词:放在词或词组的后边,组成名词性“的”字短语 与“什么”组合,表示“等等、之类”的意思 插在动宾短语中间,表示过去发生的事情
语气词:陈述语气,表示情况确实如此。常与“是”连用,“的”的后面补不出中心语。
2、语气词“的”和助词“的”的区别:
(1)“的”的后面能不能添相应的名词。能添加的是助词,不能添加的是语气词。(2)删去“是、的”之后,句子的基本意思改变没有;改变了的,“的”是助词,否则就是语气词。
辨析:A、那岸上站着的一群人是看划龙船的。助词(指人)
B、他是会来的。语气词
C、他今天会回来的。语气词
3、下面的词组中间能不能加“的”?
①候补党员 ②师范学校 ③生活习惯 ④夜晚记日记 ⑤天平不准 ⑥抓破了鼻子 分析:①③中间可以加“的”且结构和意义不变,均为偏正结构。②中间不可以加“的”,它是类似于专有名词的固定结构。
④⑤⑥中间可以加“的”,但加后结构和意义均发生变化,由谓词性词组变成偏正词组。
三、“一身二任”的词语(结合课后“小试身手”三)
(1)判断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是否一样:
①叫弟弟打破了。叫了他一声。②在哪儿工作呢? 不在图书馆。....③给他打个电话。给了我一本。④跟谁说过话呢? 跟着这个人。....⑤管白薯叫红苕。你别管我了。⑥朝我挥了挥手。他面朝大海。....⑦比爸爸还高呢。比不过鲁迅。⑧为新中国奋斗,都是为了你。....⑨就按他说的做。按一下按钮。..明确:左侧句子中加点词是虚词,具体说是虚词中的介词;右侧句中加点词是实词,具 结合重点难点、学习目标来整体把握全文。
体说是实词中的动词。
虚词的特点:
A、虚词一般只表示抽象的语法意义,且这种语法意义还不是虚词本身所具有的,而是在与实词发生关系时才产生的。
B、虚词只能与实词结合使用,不能单独说出来。C、虚词不像实词那样能自由充当主语、谓语、宾语、定语、中心语、补语等各种语法成分,只有一些虚词,如副词,可以充当状语。
介词和动词的区别: A、介词(包括介词结构)一般不能单独说出来,动词可以。例如不能单说“从(今天)”、“把(衣服)”。有时单说一个介词结构,就会变成动宾结构,如“在家(休息)”;有时会改变意思,如“叫他(打破了)”。动词和动词结构通常都可以单独说出来,结构也不改变。
B、介词都不能重叠,大多数动词可以。如,汉语中不存在“把把”“从从”的说法,而“叫了一声”的“叫”可以说成“叫叫他”。
C、介词不能带动态助词“了、着、过”,动词都可以。如,不能说“我把了”、“我把他过”;而可以说“我躺着”、“我去过”等。
(2)说说下面句子中的“把”各属于什么词类,并说明理由。①我来把大门。②抓了一把米。③请把灯关了。
明确:①中的“把”用作谓语,后面带有名词“大门”作宾语,是动词;②中的“把”是表示事物数量的量词(名量词),属于实词;③中的“把”后面带有名词构成介词结构,并引出“关”这一动作的对象(灯),是介词,是典型的虚词。
第二课时
【拓展提升】完成下列常见虚词错误类型题
1、重复赘余
经过治理整顿,剧场内外秩序明显好转,观众出入不再互相拥挤。
解析:副词“互相”是“表示彼此同样对待的关系”的意思,而“拥挤”是“挤在一起”的意思,含互相意,在表意上重复,应去掉。
2、滥用介词
①(2005 年浙江卷):在这部作品中,并没有给人们多少正面的鼓励和积极的启示,相反,其中一些情节的负面作用倒是不少。
解析:“在„„中”构成了一个介词短语,在句中充当状语,这就造成了主语的残缺,应当删去“在”和“中”,使“这部作品”充当主语。
②对于凡是在科学研究上做出成果的科学家、技术人员都应当受到社会的尊重。
解析:此句和上例①一样,由于滥用介词“对于”而造成主语残缺,删掉“对于”,使“凡是„„人员”充当主语。
③消费者权益受到无理侵犯或粗暴践踏时,当事人应诉诸于法律,切不可采用个人行为私自解决。
解析:“诸”是一个文言兼词,相当于“之于”,已经包含一个和“于”字在内,再在后面加“于”就造成了重复,应删掉“于”。
3、漏用介词,造成成分残缺
(1)这些瑰丽奇特的诗篇中所表露的电火行空、上天入地、宇宙航行、登临月球的憧
憬,随着科学的发展,都变成了现实。
解析:应加一个表示对待的“对(于)”
(2)我国将于5月12日至6月10日由本土向太平洋南纬7度0分、东经171度33分为中心,半径70海里的圆形海域范围内的公海上,发射运载火箭。
解析:加一个介词“以”,构成“以„„为”格式。
4、介词误用
(1)一个人的性格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由于他的家庭和社会环境所决定的。◆解析:“由于”表示原因和理由,“由”引出动作的施动者,表示动作的起点、凭借等,应改“由于”为“由”。
(2)今年要以下岗工人的再就业问题作为重要任务,切实抓好。◆解析:“以”和“作为”不搭配,应改“以”为“把”。
5、关联词误用
①欣逢这个伟大的日子,我谨代表我国政府、人民和我本人向阁下及通过阁下向贵国政府和人民致以热烈地祝贺。
◆解析:“及”只能连接名词性词语,若连接动词或动词性短语,应用“并”。②才能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实践的多少决定的。
◆解析:“由于”表原因,应当去掉“于”字,“由„„决定”是习惯用法。
6、关联词滥用
①要不是老师及时提醒我,否则我准会办错事。◆解析:“否则”多余,“要不是”已含有类似意思。
②【98全国】一个人之所以会变化的原因,除了受到坏的影响外„„
◆解析:“之所以 ”本身表原因,与后面的“原因”重复,应当去掉。③竹节虫不仅体色几乎和竹子一样,体形在安静时完全像一根树枝。◆解析:分句间是递进关系,“不仅”后面缺少与之呼应的“而且”等连词,在“体形”前加“而且”。
7、关联词搭配或位置不当
①这篇文章,语言虽然平易近人,但却朴素无华。
◆解析:强加转折,“平易近人”与“朴素无华”之间无转折关系。②这本书已经出版好多年了,所以作者最近作了较大修改。◆解析:强加因果,前后分句间无必然因果关系。
③不仅中药疗效好,而且价格低廉,还无副作用。
◆解析:前后分句主语一致,应将“不仅”调到“中药”后面。
④过去,内地产品的质量不是比沿海的低,就是成本比沿海的高。
◆解析:前一分句是说“质量”,后一分句是说“成本”,陈述对象不同,应将“不是”放在“质量”前。
第三篇:四两拨千斤——虚词教案
四两拨千斤——虚词
讲读 1.分清实词和虚词,认识虚词的重要作用。
2.理解并掌握虚词的性质,正确掌握常用虚词的基本用法,鉴赏虚词运用的妙趣。
1.通过对不同虚词在句子中的作用探究虚词的特点。2.组织引导讨论,深入发掘虚词使用的规律,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
体味虚词运用的妙趣,体会祖国语言的奥妙。
理解并掌握虚词的性质,辨析常用虚词的用法,区分易混淆的虚词。辨析常用虚词的用法,区分易混淆的虚词。
第一课时
一、导入
由洪承畴的一副自撰联导入。
语言真是太奇妙了!我们知道,在由“实词”大屏幕显示: 和“虚词”组成的语言中,实词的意义比较明确具 体,在表意上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而“虚词”呢,似乎“虚”得很,仿佛不那么重要,往往被人们忽 “君恩深似海,臣节重如山。”这是明末重臣洪承视,其实不然。“虚词”不“虚”,它不仅具有极畴的一副自撰联。此人官至高位,常自命为“忠节”强的表意功能,而且在特定的语境中还具有“实词”之人,为表此意,他将这副楹联高悬于自家大厅的所无法替代的作用,在表情达意时别具一番独特的语言艺术魅力!“虚词”也能在语言表达中收到“四两拨千斤”的功效!
二、课堂活动——“好!”与“好了!”(1)多媒体展示画面,激发学生兴趣。(2)思考: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材料中的“好!”与“好了!”?你能看出这两者在表情达意上的区别吗? 分析见书本。(3)结论: 我国传统蒙学非常重视虚词的学习与使用,古语说:“之乎者也矣焉哉,用得成章好秀才。”
三、了解实词和虚词的概念、种类及特点: 词在语法意义上可以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
(一)实词 实词是有实在意义的词,可以独立充当句子成分,一般可以单独回答问题。每一个实词都可以详细解说其词义。现代汉语实词一般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1)名词:是表示人、事物或抽象概念名称的词。如:书本、桌子、儿童、雷锋、思维、政治等。(2)动词:是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存现及发展趋势的词。如:走、跑、思考、学习、有、存在、能、可以等。(3)形容词:表示人或事物的性质、状态的词,汉语中的形容词可以修饰名词,也可以修饰动词,与英语不同。如:老、好、漂亮、干净、纯洁、飞快。(4)数词:表示数目的词。如:
一、十、第八、每等。(5)量词:表示人或事物及动作的计量单位的词。量词一般与数词连用构成数量短语。如:个、件、幢、下、次、趟等。(6)代词:用来指代人、事物、状态、过程的词。如:你、他们、这、彼等。
(二)虚词 虚词是没有实在意义的词,一般不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副词例外),不能单独回答问题(少数副词
门框上。后来,松山一战,洪承畴叛国降敌,完全丧失了节操。有人鄙视这个变节的叛徒,在他这副自撰联的两边各添上一个虚词,变为“君恩深似海矣!臣节重如山乎?”于是这副对联的意思完全变了。同学们能不能看出这一添“虚词”之后,这副对联表示的含义呢?
教师适时点拨: 一个“矣”字,感慨万端:你受明朝君王之恩似海深啊!一个“乎”字,直接提出质问:你的节操真像山那样不可动摇吗?这一改就变得无情嘲
讽,辛辣有力,揭穿了叛徒的嘴脸,入木三分!
除外)。其存在的价值在于帮助构成句子的语法结构,表示某种语法关系。
汉语的虚词主要有六种:副词、助词、连词、介词、语气词、拟声词。无论在现代汉语中,还是在文言文中,虚词的数量都相对较少,但作用却很大。(1)副词:在句中表示动作、行为、性质、状态的程度、范围、时间、趋向等的词。如:很、非常、一律、也、将来等。在虚词中,副词是唯一能独立作句子成分的词,并且有少数副词(比如“不、没有、也许、大概”等)也可以单独回答问题,具有一定的实词特点。
(2)助词:在句中起辅助作用的词。现代汉语中的助词主要有:“的”、“地”、“得”(结构助词),“着”、“了”、“过”(动态助词)。文言文中助词比较复杂,常见的有“之”、“者”等。
(3)连词:在句中起连接作用的词,连词往往标示词、短语、句子、句群、语段之间的逻辑关系。
如:虽然、但是、因此、无论等。连词常常成对搭配使用或与副词搭配使用,如:“因为„„所以„„”、“即使„„也„„”、“只有„„才„„”等。
(4)介词:表示动作对象、时间等的引介关系的词。介词在汉语中比较复杂。如:在、从、对于、关于等。
(5)语气词:突出句子语气意义类型的词,表示感叹或惊奇、惊喜、疑虑等语气。如:啊、唉、呀等。
(6)拟声词:模拟人或事物声音的词。如:哗、唧唧、哐、滴答等。
四、课堂活动一:形形色色的“的”
(一)“的”属于虚词中的哪几类?“的”有哪些用法?
1、“的”的用法:(见书p81)
2、语气词“的”和助词“的”的区别:
(1)“的”的后面能不能添相应的名词。能添加的是助词,不能添加的是语气词。
(2)删去“是、的”之后,句子的基本意思改变没有;改变了的,“的”是助词,否则就是语气词。辨析:
A、那岸上站着的一群人是看划龙船的。助词(指人)
B、他是会来的。语气词
C、他今天会回来的。语气词
3、下面的词组中间能不能加“的”?见教材81页
阅读文段,找出带“的”的词组。教师在黑板上写
出(或使用幻灯或投影设备播放)
观察归纳,讨论“的”的性质。学生分组讨论。
添加词语,了解“的”的用法。思考课文中给出的词组哪些可以加“的”,哪些不能加“的”,可以
加“的”的词组加了“的”之后结构和意义有什么
变化。
教师让学生不看书中的提示自己独立思考问题,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并归纳“的”的性质和用法,最
后由教师做出概括和总结。
分析: ①③中间可以加“的”且结构和意义不变,均为偏正结构。
②中间不可以加“的”,它是类似于专有名词的固定结构。
④⑤⑥中间可以加“的”,但加后结构和意义均发生变化,由谓词性词组变成偏正词组。
4、链接高考:判断下面句子括号必须加“的”字的一组。
①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当地经济()发展,国家将在西部新建十大工程。
②天文学家在太阳系外共发现28颗行星,它们()存在是通过间接渠道推出来的。
③风险投资的注入可以使你()钱袋立即充盈,有实力去市场拼抢厮杀谋求发展。
④他有“乒坛黑马”之称,具备快、灵、狠特点,是欧亚高手取胜()最大障碍。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解析:“它们存在”是一个主谓结构,加“的”后变成偏正结构。②的主语位置需要名词性的词组,因而要加“的”。④中“取胜”不能直接修饰“障碍”,没有“的”,这句话就不连贯了。答案:B
五、小结
六、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课堂活动:“一身二任”的词语(结合“小试身手”三)
(1)判断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是否一样:见教材83页
明确:左侧句子中加点词是虚词,具体说是虚词中的介词;右侧句中加点词是实词,具体说是实词中的动词。
◆虚词的特点:
A、虚词一般只表示抽象的语法意义,且这种语法意义还不是虚词本身所具有的,而是在与实词发生关系时才产生的。
B、虚词只能与实词结合使用,不能单独说出来。C、虚词不像实词那样能自由充当主语、谓语、宾语、定语、中心语、补语等各种语法成分,只有一些虚词,如副词,可以充当状语。◆介词和动词的区别:
A、介词(包括介词结构)一般不能单独说出来,动词可以。例如不能单说“从(今天)”、“把(衣服)”。有时单说一个介词结构,就会变成动宾结构,如“在家(休息)”;有时会改变意思,如“叫他(打破了)”。动词和动词结构通常都可以单独说出来,结构也不改变。
B、介词都不能重叠,大多数动词可以。如,汉语中不存在“把把”“从从” 的说法,而“叫了一声”的“叫”可以说成“叫叫他”。
C、介词不能带动态助词“了、着、过”,动词都可以。如,不能说“我把了”、“我把他过”;而可以说“我躺着”、“我去过”等。
(2)说说下面句子中的“把”各属于什么词类,并说明理由。①我来把大门。②抓了一把米。③请把灯关了。参考答案:
①中的“把”用作谓语,后面带有名词“大门”作宾语,是动词;
②中的“把”是表示事物数量的量词(名量词),属于实词;
③中的“把”后面带有名词构成介词结构,并引出“关”这一动作的对象(灯),是介词,是典型的虚词。
二、注意虚词的特殊表意作用。选择准确的词语填在句中横线上。
1、你至今还没拿定主意考文科 B 考理科?(A、或者 B、还是)
2、他非常用心地写生,B 野地里刮起沙来都不知道。(A、以致 B、以至)
3、他拿起望远镜看了一阵,接着飞快地在地图上画了一些符号,然后用望远镜仔细地 A 看了一阵。(A、又 B、再)解析:
1、或者,不能用于疑问句,只能用于肯定句中表选择。
2、均为连词。以至,表示在时间、数量、程度、范围上的延伸;以致,用于下半句开头,表因果关系,但多指不好的或陈述者不愿看到的结果。
3、在表示动作重复或继续时,“再”,多用于未实现的动作,如“我没听清楚,请再说一遍吧”;“又”用于已实现的动作。总结一:
有些虚词,在使用过程中有范围、意义、语法等方面的特殊规定,只有了解这些规定性用法,才能做到准确运用。
要了解用法,一靠积累,二可在辨析时造些熟悉的句子加以类比。
三、注意虚词在句中的位置。
(1)张大夫把病人的病情没搞清楚就开处方,这是不负责任的表现。
(2)他因为名字中有个“海”字,所以大家都叫他“海哥”。(3)顾老师除了懂日语外,教地理的周老师也懂得日语。
(4)3月17日,6名委员因受贿丑闻被逐出国际奥委会。第二天,世界各大报纸关于这起震惊国际体坛的事件都作了详细报道。解析:
例(1)中的否定副词“没”应该放在“把”字的前面,该句却放在了“搞清楚”之前,导致位置错位的毛病。
例(2)“因为”应放在句首,因为该句两个分句的主语不同。
例(3)“除了”应放在首句,因为该句陈述的对象是周老师,而不是顾老师.若该句陈述对象为顾老师,则“除了”应放在”顾老师”之后,如,顾老师除了懂日语外,还懂英语。例(4)这句犯了虚词“关于”位置不当的毛病。“关于„„事件”这个介宾短语不能放在主语后面,如要保留这一短语,就应将它放在主语“世界各大报纸”前,或者将“关于”改成“对于”。“关于”常放在句首,“对于”可放在句首或句中。总结二:
使用虚词,要注意它们在句中的位置,如果位置恰当,句意就准确鲜明,否则,不仅会使句意不明,甚至会改变句子原意。一是否定副词在把字句、被字句中放在“把”“被”字之前;一是复句中关联词的位置:分句间的主语一致时,关联词语放在主语的后面,反之,放在主语的前面。
四、小结
五、布置作业
阅读老舍《断魂枪》片段,找出不可删的虚词。
第四篇:1 文言虚词教案
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教案一)
复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恰当地了解文言虚词,了解虚词的使用范围。
过程与方法:通过做题掌握正确使用虚词的方法并明确复习方向。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通过对试题的分析重视文言虚词在高考中的重要作用。教学重点:恰当地了解虚词含义,了解虚词的使用范围。教学难点:掌握正确使用虚词的方法。教学方法:总结归纳、点拨 教学教具:多媒体或复习用书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
学生限时做题25分钟
学生整体感知文段,其他学生纠错,共用时15分钟
第二课时
一、展示复习目标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考试说明》规定掌握“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18个文言虚词的基本用法。课标全国卷近年在此考点没有单独设题,主要在翻译中考查;但其他自主命题的省份多有直接考查,形式有两种,一是判断异同,一是选词填空。鉴于翻译中考查和考点轮番覆盖的可能,使用课标卷的考生对此也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二、梳理知识系统一、判断异同
这类题型是给出四组句子,每组句子对比一个虚词的用法,前一个语句是选文中的,后一个语句是课文中的。要求两相比较加点的虚词,判断异同。【常见设问方式】
①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②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典题训练 1、2015年山东卷(习题略)2、2015年安徽卷(习题略)3、2015年四川卷(习题略)方法点拨
分析词性,确认意义
1.词性分析法。许多虚词兼有几种词性,在不同的语境中具有不同的词性,词性不同,其意义和用法也往往不同。如2015年四川卷A项的“以”,前者为连词,后者为介词。词性不同,意义也不相同。
2.意义确认法。有些虚词,虽然词性相同,但搭配对象和在句子结构中的作用不同,意义也不同。如2015年山东卷B项、安徽卷C项、天津卷C项,都考查到虚词“为”的用法。山东卷中前者是介词,替;后者是动词,给予。而安徽卷C项、天津卷C项中,都是介词,替,给。
三、展示考纲要求 考纲要求: 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理解 B(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 略和词类活用。(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分析综合 C(1)筛选文中的信息(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四、反复强化训练
忠臣者务崇君之德,谄臣者务广君之地。何以明之?陈夏征舒弑其君,楚庄王伐之,陈人听令。庄王以讨有罪,遣卒戍陈,大夫毕贺。申叔时使于齐,反还而不贺。庄王曰:“陈为无道,寡人起九军以讨之,征**,诛罪人,群臣皆贺,而子独不贺,何也?”申叔时曰:“牵牛蹊人之田,田主杀其人而夺之牛,罪则有之,罚亦重矣。今君王以陈为无道,兴兵而攻,因以诛罪人,遣人戍陈。诸侯闻之,以王为非诛罪人也,贪陈国也。盖闻君子不弃义以取利。”王曰:“善!”乃罢陈之戍,立陈之后,诸侯闻之,皆朝于楚。此务崇君之德者也。
(《淮南子•人间训》)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何以明之 何可胜道也哉 ..B.而子独不贺,何也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C.因以诛罪人 .D.乃罢陈之戍 .不如因善遇之 .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忠臣者务崇君之德A.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陈夏征舒弑其君B.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反还而不贺C.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今君王以陈为无道D.君臣固守以窥周室
五、总结布置作业:略 课后反思:
第五篇:文言文虚词练习1教案
文言文虚词练习(一)
1、指出下列各句中“而”字的用法。
① 尽心力而为之,必有后灾(04 全国卷)
②太守归而宾客从也(04全国卷)
③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04湖南卷)
④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04浙江卷)
⑤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05重庆卷)
⑥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05广东卷)
1、①连词,表示承接关系(或修饰)②连词,表示承接关系。
③连词,表示修饰关系。
④连词,表示递进关系
⑤连词,表示转折关系
⑥连词,表示转折关系
2、比较下列各句中的“而”字,对其意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
②余知而无罪也
③提刀而立
④子产而死,谁其嗣之 A ①与③相同,②与④相同
B ①与③相同,②与④不同
C ①与③不同,②与④相同
D ①与③不同,②与④不同
2、解析:B ①连词,表修饰 ②代词,你 ③连词,表修饰 ④连词,表假设
3、分别找出“而”的正确用法
A表并列 B表承接 C表转折 D表修饰 E表因果
①吾恂恂而起()②城入赵而璧留秦()③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④黑质而白章()⑤诸人徒见操书言水步八十万而各恐慑()
3、DBCAE
4、说出下列各句中“而”的词类、用法和意思。
①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②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③ 劳而无所,必有悖心
④而翁长铨,迁我京都,则汝朝夕侍母
⑤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
⑥ 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
⑦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
⑧余知而无罪也
⑨子产而死,谁其嗣之
⑩林木茂而斧斤至焉
⑴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⑵人而无知,与木何异
4、①⑤⑦连词,表修饰;┅┅地,┅┅着。或不译③表转折;却,但⑧代词,同“尔”,作宾语;你,你们⑥连词,表并列;又,还⑩连词,表因果;因此⑨⑵连词,表假设;如果②⑴连词,表承接;就,便④代词,同“尔”,定语;你的。
5、下列句中加点的“何”字的意义与例句相同是()例:作计何不量!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
A.徐公何能及君也
B.大王来何操
C.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D.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E.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5、无(A怎么 B什么,宾语 C什么,定语 D为什么 E多么)
6、加点的何与例句中加点的何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
A 何可胜道也哉
B 何其衰也
C 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
D 何哉?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6、D
7、下面句中“何”字与“吏呼一何怒”中的“何”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
B.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 C.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D.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7、D
8、说出下列各句中“何”的词类和意思。
①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②而此独以钟名,何也?
③大王来何操?
④河南乐羊子之妻者,不知何氏之女也。
⑤将军待若子如是,何为而泣也?
⑥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⑦汝幸而偶成,又何不幸而生于今日之中国
⑧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
⑨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
⑩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
⑴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⑵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
8、①疑问副词
②⑧疑问代词,为什么
③⑤⑨⑵疑问代词,什么
④疑问代词,做定语
⑥⑦副词,多么
⑩奈何:怎么办
⑴奈何:为什么
9、下列各句中对“乃”字的意义和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良乃入,具告沛公。
②今君乃亡赵走燕。
③赢乃夷门抱关者也。④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⑤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⑥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⑦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⑧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⑨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⑩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A.①⑤⑥|②③⑦|④⑧|⑨⑩
B.①④⑤|②③⑦|⑥⑧|⑨⑩
C.①④⑤|②⑥⑧|③⑦|⑨⑩
D.①③⑤|②④⑥|⑦⑧|⑨⑩
9、解析:C 副词,才,就 | 副词,竟然,却 | 动词,是 | 代词,你的
10、下列各句中的“其”各是什么词?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① 汝其勿悲。
()
② 汝其善抚之,使之肖我。
()③ 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④ 其孰能讥之乎?
()⑤ 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
()⑥ 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⑦ 此其志不在小。
()⑧ 泚取视,其故封识具存。
()⑨ 出则不知其所往。
()⑩ 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
10表婉商,副词)(表婉商,副词)(表推测,副词)
(表反问,副词)(表反问,副词)(第三人称代词)(第三人称代词)那(第三人称代词)河内
河东
11、指出下列各句中“其”字的用法。
①其志洁,故其称物芳(04天津卷)
②樊哙侧其盾一撞(04广东卷)
③其意常在沛公(04福建)
④秦有余力而制其弊(05全国之三)
⑤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04浙江)
⑥北冥有鱼,其名为鲲(05重庆)
⑦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啜其醨(05山东)⑧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04湖南)
11、①第三人称代词
②第三人称代词
③第三人称代词
④第三人称代词(他们)⑤指示代词,远指
⑥第三人称代词
⑦指示代词,远指
⑧加强反问语气“难道”
12、比较下列各句中的“其”字,对其意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今欲举大事,将非其人不可 ②欲加之罪,其无辞乎
③其一能鸣,其一不能鸣
④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⑤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⑥尽其肉,乃去
⑦饥寒切身,慈母不能保其子
⑧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修,君子不近
⑨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⑩其言简而明,信而通
A ①②④⑤⑥相同,③⑨相同
B ①③⑤⑦⑨相同,④⑧不同 C ②③⑤⑥⑦相同,④⑩相同
D ④⑤⑥⑦⑩相同,⑧⑨不同
12、D ①指示代词,那 ②副词,表反问 ③代词,其中的 ④人称代词,他的 ⑤人称代词,他的 ⑥人称代词,它的 ⑦人称代词,她的 ⑧ ⑨副词,表揣测 ⑩人称代词,他的
13、指出下列各句中“其”的词类和意思。
⑪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⑫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
⑬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⑭ 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⑮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
⑯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⑰于乱石间择其一二而扣焉。
⑱其无宿根者,即候苗成而未有花时采,则根生已足而又未衰。
⑲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⑳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⑴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⑵勤而无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谁不知?
⑶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⒂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⒃其信然邪?其梦邪?
13、①②③代词,他的,它的 ⑨第一人称代词,我 ⑤第二人称代词,你的⑥⑧指示代词,那,那个,那些
⑦指示代词,其中,中间的 ④副词,表揣测语气,大概,或许 ⑴⑵副词,表反问语气,难道,怎么,哪里 ⑶副词,表感叹语气,实在,确实 ⑩表示婉商语气,可译为“还是”。⒂副词,表祈使,一定,必须⒃连词,表示选择,是┅┅还是┅┅
14、解释下列“且”字的意思
(1)不出火且尽()(2)兽相食,人且恶之()(3)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
(4)而所杀伤匈奴亦不下万余人,且引且战
()(5)昔者先王以为东盟主,且在邦域之中()(6)且行千里,其人不知()
14、将
尚且
暂且
一面---一面
并且
况且
15.下列文句中,“且”作连词但用法
不同于其它句的一项是()
A 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且已久疲
B 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 C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D 河水清且涟漪
15C 尚且
其它都表并列 而且
16、对下列各句中“且”字的意义和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
②不出,火且尽。
③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④河水清且涟漪。⑤古之圣人,犹且从师而问焉。⑥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
⑦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⑧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且已久疲。
A.①④|②⑥|③|⑧|⑤⑦
B.①|②⑥|③|④⑧|⑤⑦
C.①④|②⑥|③|⑤|⑦⑧
D.①|②③⑥|④⑧|⑤⑦
16、解析:B 连词,并列|副词,将要|副词,将近|连词,表递进|连词,表让步
17、比较下面“且”字的用法,对其意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
②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
③臣死且不辞,岂特卮酒乎
④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
⑤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⑥不出,火且尽
⑦且立石于其墓门
⑧若属且为所虏
⑨见信死,且喜且怜之
A ①③⑦相同,②④⑥不相同
B ⑤⑥⑧相同,②③④各不相同
C ①与⑦相同,⑤与⑨不同
D ⑥与⑧相同,②与③不同
17、解析:D ①连词,表递进 ②副词,③副词,尚且 ④副词,暂且 ⑤副词,将近⑥副词,将要 ⑦连词,并且 ⑧副词,将要 ⑨副词,一方面„„一方面„„
18、对下列各句中的“乃”字意义和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①陈胜吴广乃谋曰
②若事之济,此乃天也
③家祭无忘告乃翁
④乃三顾亮于草庐之中
⑤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⑥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⑦天下胜者众矣,而霸者乃五
A ①④相同,⑥⑦不同
B ①②④相,⑥⑦不同
C ①④⑤相同,②⑦相同
D ①③不同,②④相同
18、解析:A ①副词,就 ②副词,是 ③代词,你的 ④⑤连词,于是,才 ⑥副词,竟 ⑦副词,只,仅仅
19、写出下列句子中“若”的用法和意思
①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②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
③余悲之,曰:“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
④竖子不足与谋,若属皆且为所虏
⑤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
⑥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⑦言之,貌若甚戚者
19、①表类比;好比,如同,好象
②表接近、相似;相当,相似
③作定语;你的、你们的 ④作主语;你,你们
⑤指示代词,作定语;那,那个
⑥表假设;假若,如果
⑦表揣测;似乎,好象
20、对下列各句中“所”字的分类,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①父去里所,复还
②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安之
③此百世之怨,而赵之所羞
④抚军不忘所自
⑤太祖为流矢所中
⑥皆生毛,长一寸所 ⑦夜以火指鼓所
⑧渔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A.①⑥|②⑦|③④⑤⑧
B.①②⑥|③④⑤⑧|⑦
C.①⑥|②③④|⑤⑦⑧
D.①②⑥⑦|③④⑤⑧
20、解析:A ①⑥表数目;②⑦表处所;③④⑤⑧助词
21、指出下面句子中“而”的意义或用法。
①蟹六跪而二螯。()
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③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④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⑤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⑥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⑦吾尝终日而思矣。()
⑧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21.①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②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③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④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⑤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⑥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⑦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可不译。⑧用作代词。只用作第二人称,一般作定语,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
22、指出下面句子中“乃”的意义或用法。①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②良乃入,具告沛公。()③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④今其智乃反不能及。()⑤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
⑥今君乃亡赵走燕。()⑦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⑧度我至军中,公乃入。()⑨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⑩嬴乃夷门抱关者也。()
22.①表示顺承,可译为“就”“于是”。②表示顺承,可译为“就”“于是”。③表出乎意料,译为“竟(然)”。④表出乎意料,译为“竟(然)”。⑤表转折,译为“却”。⑥表转折,译为“却”。⑦表轻微的转折,译为“才”“这才”。⑧表轻微的转折,译为“才”“这才”。⑨表第二人称,译为“你的”。⑩表判断,可译为“是”“就是”。
23、指出下面句子中“其”的意义或用法。
①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②其闻道也固先乎吾。()③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④则或咎其欲出者。()⑤入二三里,得其尤绝者家焉。()
⑥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⑦其皆出于此乎?()
⑧其孰能讥之乎?()⑨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⑩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23.①用作第三人称,表示领属关系,他、的。②用作第三人称,他。③活用作第一人称。相当于“我(的)”、“自己(的)。” ④指示人、事、物,那。⑤指示人、事、物,那。⑥其中,其中的。⑦表示测度语气,可译为“大概”。⑧表示反诘语气,可译为“难道”。⑨ 副词,表祈使,一定。⑩表示婉商语气,可译为“还是”。
24、下列“所以”的意义不同于其他几项的一项是()
A、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B、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C、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D、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4.D(表手段,方式,译为“靠他来”)
(二)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鲁人身善织屦,妻善织缟,而徙于越。或谓之曰:“子必穷!”鲁人曰:“何也?”曰:“屦为履,缟为冠也,而越人徒跣剪发,游不用之国,欲无穷得乎?”
25、选出与“而徙于越”中“而”字用法相同的一项()
A、缟为冠也,而越人徒跣剪发。
B、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C、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D、吾尝终日而思矣。25.B(表顺承。A:表转折。C:你。D:表修饰)
26、选出与“或谓之曰:„子必穷!‟”中的“或”字用法不同的一项()A、或曰:“此鹳鹤也。”
B、或师焉,或否焉。
C、或命巾车,或棹孤舟。
D、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
26.C(表选择的连词,译为“或者”,其余译为“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