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语文课堂上如何捕捉到美丽的生成
小学语文课堂上如何捕捉到美丽的生成
作为一线教师,经常听到老师们说本节课没有按照自己的教案来完成教学任务。经常听到教师抱怨某某同学上课过于调皮,问的一些问题偏离正确的答案,让老师不知如何回答是好。其实出现类似的状况,显然是如何处理课堂的生成出现了问题。现在的孩子思维越来越活跃,知识的广度与深度已不可同日而语。课堂上出现老师意想不到状况实属正常现象。那么老师如何驾驭课堂生成的新问题,如何将教学中的意外转化为教学资源,对于老师来说提出了新的要求。我是总认为:按部就班的课堂教学是没有生机的教学。那种程序化的教学模式,老师教学起来可能压力较为轻松,但是对于学生的思维只能起到僵化的作用。正常的教学活动中随时都可能生成新的状况。那么老师如何面对生成呢?探讨生成肯定离不了预设。生成与预设看似矛盾却又可以相互依存,相互转化。预设是教学的内在要求,生成是教学的必然结果;没有预设,课堂教学就是杂乱无章的盲动;没有生成,课堂教学就是封闭僵死的操练。预设与生成和谐统一,预设与生成同构共融,我们的语文课堂才具有生命活力。
一、充分的预设学生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我们倡导生成的课堂教学不是不要预设,而是改进预设。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的教从根本上说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必须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让学生质疑问难,并把它作为课堂教学展开的依据,引导学生感悟,学生的思维在碰撞中相互启发,表达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如在《老人与海鸥》教学中,有这样一个片段:
师:同学们,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
生1:课文写了老人与海鸥什么事? 生2:为什么题目是老人与海鸥? 生3:这是怎样的老人,怎样的海鸥?
师:读书啊,抓住课题,就是要多问几个为什么?《老人与海鸥》是一个词组式,现在请你们把它扩展成一个完整的句子:老人与海鸥______________。生1:朝夕相处 生2:相依相伴 生3:永不分离 生4:亲如家人 „„
一个问题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一个个有创见的想法不断迸发,学生阅读的多元感受,实在令我震惊,课堂成了他们主动探究的天地,而这便是缘于“生成”。这样的多维预设及导向,体现了教师的服务意识,在预设中充分尊重学生,关注学生在课堂中个性化的生命活动,体现真正意义上的以学定教,从而也使课堂精彩纷呈。
二、充分的预设文本
语文教学与其他学科相比有着自己的魅力:可以在富有韵味的语言世界里去体验五彩斑斓的生活,去感悟善恶美丑的人性,去实现心灵与心灵的沟通。一篇篇课文就是一个个敞开的文本,一个个有灵性的生命。也有人说:“活人读死书,可以把书读活;死书读活人,可以把人读死。”这些话形象地告诉我们:读书要把书看成动态的,有灵性的东西,要调动自身的经验去进行心灵的交流。《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为此,我们应屏弃以往教师机械的讲解,学生木纳的接受;在课堂中关注学生的存在,根据学生的所需调控课堂,展开教与学。我们的语文教学必须要让学生独立、充分、深入与文本对话,让一个个鲜活的个体在主动参与中,在个性化的感悟中理解课文、学习语文。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应在“人”的活动中,在独具魅力的对话中展开。在上述教学中我就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知识水平,借助图片引导孩子与文本多次的对话。先是图片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然后引出课文,让孩子借助拼音自读课文,这是孩子与文本的初次对话,目的在与读通读正确。接着让孩子在此基础上,欣赏与文本相关的一些图片,再说说自己对江南的初步认识,这是孩子与文本二度对话。在孩子的各抒己见中对课文的字、词、句有了一定的理解。再让孩子根据这些理解,结合文本说说秋天的变化,这是孩子与文本的三度对话。在这其中孩子对课文有了更深入的思考。孩子在与文本无数次的对话中真正走进了文本,融入了文本。学生在教师引领下,在与文本的对话中知识、技能目标自然达成,过程与方法潜移默化,情感自然萌发,价值观又得以提升。
三、充分的储备学识
一节充满生成的课堂,离不开老师与时俱进的广博的专业知识,只有高素质的老师,才会有高品质的师生关系,才会出现精彩的生成型的课堂。因此教师必须具有娴熟
第二篇:小学语文课堂上阅读教学策略探究
小学语文课堂上阅读教学策略探究
【摘 要】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上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能够更好的感知文化,不断提升自己的语文综合素养。小学语文教师要提高重视程度,教学中为学生提供有效的阅读指导,帮助学生准确、深入和全面理解课文内容,充分体会到课文内蕴含的思想情感,确保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文将简述小学语文课堂上阅读教学的意义,并提出了行之有效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阅读教学
在小学语文教育阶段,可以让学生逐步积累语言知识和提升技能,特别是在培养学生语文阅读能力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学生在广泛阅读过程中,心灵上可以获得熏陶,精神上得到鼓舞。对此,教师要尽快转变思想观念,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阅读指导,尊重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合理运用各种教学方法。这样才能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帮助学生提升阅读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小学语文课堂上阅读教学的意义
当前,小学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等能力,特别是要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能够获取更多知识。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阅读训练,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发展语言运用能力,还可以让学生积累更多有用知识,开发学生的智力。学生阅读量不断增加以后,对课文内容理解也更加深入,将极大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学生的知识,在阅读中掌握有效的写作技巧,作业水平也可以获得提升[1]。对此,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小学语文课堂上阅读教学的意义,不断改进教学方法,确保阅读教学效率得到提升,真正完成小学语文教学目标。
二、小学语文课堂上阅读教学的策略
(一)营造良好氛围,激发阅读兴趣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学生才会主动参与到学习中,主动思考与探究问题。为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教师可以利用各种有趣的新课导入方式,如猜谜语、讲故事、设置问题、创设生动情境以及开展竞赛等。这样可以让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课堂上,让学生始终保持着好奇、兴奋的状态,能够主动投入到阅读活动中。
例如:在课文《月球之谜》的教学中国,教师可以先出示课件,为学生展示一些月色皎洁、环境清幽的图片,让学生置身于情境之中。接下来,教师可以为学生将一些关于月亮的故事,如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等,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之后教师让学生认真阅读课文,并思考文中提到了哪些未解开的月球之谜,并将相关段落划出来。在学生阅读完课文以后,教师要让学生回答问题,并耐心倾听学生的见解,鼓励学生多开口说话。在轻松、愉快、和谐的课堂氛围下,学生都表现的非常积极,既让学生掌握了语文知识,还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开展个性阅读,深入理解课文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小学语文教学还要重视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养成良好的个性,并逐步健全学生的人格。要想实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目标,需要重视学生个性化的发展,教师在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转变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2]。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更多个性化阅读机会,增强学生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感悟,并通过大量的阅读积累语言。在指导学生个性化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要合理引导学生,让学术自主阅读课文,实现与文本的对话,这样可以让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出来。学生个体的不同,他们的情感和性格也存在巨大差异,在阅读体验与感悟上会表现的不一样。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点,让学生自主选择阅读的方式,这样才有利于丰富学生的情感,提升阅读成效。
例如:在课文《钓鱼的启示》教学中,为让学生读懂“我”从鲈鱼这件事中获得的启示,懂得从小接受严格教育的重要,提升抵制“鱼”的诱惑能力。教师要让学生开展自主阅读,同时说说自己阅读完课文的感受,有的学生可以概括出“我”的心理变化过程,有的学生侧重分析文中的人物语言、生态和动作等描写。通过这种阅读教学方法,让学生开展自由讨论与交流,能够发散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对课文情感的感悟,提升了学生的理解能力。
(三)品读课文内容,增强情感体会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由此可见阅读的重要性,在小学语文课堂上,通过让学生反复、细致阅读课文,细细品味,可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并实现阅读能力的提升。不过从以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情况来看,教师通常在备课时就将问题设计上,课堂上提出后让学生思考问题,这样学生的学习显得非常被动,不能知道自己想要了解的东西,学习效率非常低,学生也很少主动思考问题[3]。对此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充分认识到阅读教学其实就是学生、教师和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合理采用阅读教学方法。首先,让学生初读文章,初步掌握课文大意。然后,让学生精读文章,理解重点段落的意思。最后,让学生品读文章,争取走出课文,开阔视野。这样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才能准确理解文章含义,感悟情感,并读出韵味。
例如:在完成课文《鸟的天堂》授课任务后,有学生会说:“鸟的习性是晨出暮归,天亮后才出巢觅食,而作者第二次是在早晨经过,那么为什么可以看到众鸟纷飞的情景呢?为什么说这里的确是鸟的天堂呢?”学生提出这个疑问以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先再次阅读课文,查阅相关资料,并在小组合作交流中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真正明白了这里的确是鸟的天堂。从这里看出,学生在品读课文的过程中,可以发挥出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能够自主思考并探究问题,确保阅读教学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利用信息技术,开拓学生视野
近年来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很快,让教学设备和教学手段有了巨大变化。现阶段网络已经融入到了我们日常生活与工作中。学生利用互联网,能够了解各方面的知识,掌握更多的知识,并可以促进学生独立阅读[4]。在信息背景下,教师要?⑼?络的优势发挥出来,开展网络阅读教学,指导学生通过互联网获取大量信息,在丰富资源中获得更好的情感体验。
例如:在课文《丝绸之路》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运用探究式学习方法,掌握收集、整理和信息加工的能力,并可以利用网络查阅与丝绸之路相关的知识,促进学生信息素养和语言组织表达能力得到提升。在完成课题授课以后,教师可以为学生提出如下问题:①为什么被称作丝绸之路?②丝绸之路有哪些价值与意义?对于这些问题,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课后时间在网上查阅资料,并结合自己的理解整理出答案。学生通过互联网收集好相关阅读信息以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阅读信息交流活动,让学生们可以共享阅读信息。这样有利于拓宽学生的事业,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师通过运用信息技术,能够将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凸显出来,确保阅读教学效率获得提升。
三、结语
总之,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提升学生语言技能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对小学语文教师而言,需要从学生的心理特点、认知水平以及年龄特征出发,不断改进阅读教学方法。通过对学生的有效指导,可以帮助学生提升阅读效率,确保课堂教学目标得以实现。
参考文献:
[1]熊明林.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引导[J].亚太教育,2016,(25):9.[2]蔡文举.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学生阅读能力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6,(15):283-284.[3]王晓琴.阅读教学能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J].学周刊,2014,(27):236.[4]周丽红.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J].才智,2013,(32):126.
第三篇:谈语文课生成策略
有心插柳柳成荫
——谈语文课生成策略
摘 要:语文课程极具丰富性,正是这一特点要求课堂教学要努力激发生成性的内容。笔者主要从让学生满怀期待,让学生读出问题,让学生意愿达成,让学生个性张扬四方面例谈语文课的生成策略。
关 键 词:语文 生成 策略
新课程呼唤富有生成性的语文课堂,课堂教学也必须实现呈现性向生成性的转变,即建设富有生成性的课堂。后现代课程观认为,课程应该具有‚适量‛的不确定性、异常性、无效性、模糊性、不平衡性、耗散性与生动的经验,即课程的丰富性。正是这一特点要求课堂教学要努力激发生成性的内容,课程已不仅仅只是教知识,更是师生双方、学生之间合作探究新知识的过程。这也正是以人为本思想的体现,这在语文学科中正是应了‚人文性‛的要求。我们必须尊重师生双方在教学活动中的生成性,建设富有生命活力的课堂,实现教学的高境界。教学实践的生成性不能只停留在一般意义的理论层次上,必须加强理论向实践的转化。
语文学科具有独特的育人价值,这种价值也只有通过生成性才能有效的挖掘出来,因此,必须在具体的教学策略和课堂教学活动中将生成性的思想予以落实。那么,在语文课堂实践中激发生成性有哪些策略呢?
一、让学生满怀期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其实就是诱惑,是刺激。在语文学习中,学生产生兴趣,必然对文本充满了期待,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油然而生。按照接受美学的观点,兴趣与学生的期待视角密切相关。期待视界是这样形成的:人在阅读一部作品之前,一般已在自己的阅读实践和生活实践中形成了某种综合的包括鉴赏的实际需要和能力在内的‚审美视界‛,这个‚审美视界‛是内在的, 是一种心理定势的鉴赏框架,一旦与具体作品接触,就会形成特定的‚期待视界‛。期待视界具有选择和定向两种功能,对人的兴趣指向是有影响的,表现在人的外在方面就是人的兴趣。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审美视界,以便有针对性地主动激发学生的期待视界,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这样才能有效地激发课堂教学的生成性。这一点体现在教学中,主要是在主要教学环节做好‚导入‛这一步。
请看下面的一个教学片段:
这是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课《童年有朋友》课堂教学的开始环节:
教师:同学们,我们人人都有朋友,下面请你们介绍一下你最好的朋友或者你所知道的(从生活中,或者从书本中)最好的一对朋友!
学生:……(学生兴奋地介绍)
教师:请大家根据那几位同学的介绍思考一下,是什么原因让他(她)们成为朋友?
学生:……(有说他们有共同的爱好,有说他们互相帮助,有说他们有共同的追求,有说是他们互相支撑,有说是感恩,有说是激励……)
教师:大家说得都很感人,都很对。但是你们有没有想过,亲人之间,也存在着友情?
学生:没有想过!(异口同声)教师:好!那我们今天就来感受大文豪高尔基与他外祖母的那段特殊(“特殊”二字,教师重读,且略作停顿,以示强调)的友情吧!(板书:童年的朋友 高尔基)
(在教师巧妙引导下,学生们的兴趣迅速满怀兴趣与期待投入到学习中)
这一环节,通过交流,引导出课堂教学的主题,实现了已有经验世界与新文本世界的自然过渡,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审美期待。伴随着兴趣,生成性的内容自然源源不断。不仅课堂教学的起始环节可以这样,就是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也可以这样。总之要记住,一定要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
二、让学生读出问题
古人云:‚学贵有疑。‛也有人说:‚提出一个问题比回答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可见,问题是学习的核心。教育的真正目的就是让人不断提出问题,思索问题。善教者总是努力营造问题情境。问题情境的创设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教师根据学生学习需要,作预设;另一种是师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新的问题,有生成。这两种方式,前一种是基础,后一种是境界。生成性的问题,完全是在师生的教学过程中自主产生的,是基于学生的兴趣指向和学习动机,是一时‚兴会之作‛,往往是最短暂的而又最明亮的,最有价值的,尤以学生生成问题为教学的最高境界。
要想在教学中催生新的问题,教师首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请看特级教师严华银教《行路难》的一个教学片段:
教师:同学们,通过我们的自读、查找相关资料、研讨和交流,我们已经基本理解了李白《行路难》一诗中的诗句和大致的内容。当然,尽管 如此,我们还不能说我们已经读懂了李白的这首诗,我们可能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下面我们分组研讨,请大家围绕全诗深层次地理解和提问,并请各组组长将问题归类以后传递给我。时间10分钟。
10分钟后,各级将集中过的问题陆续递上。
教师:综合各组问题,有代表性有是这样几个:……我们再进一步地看看,还有什么样的代表性的问题未能归并进来?
学生(大部分):我们没有了。
教师:这样的话,大家再用5分钟时间,对这些问题中的新出现的你没有研讨过的部分,作一些分析研讨,准备大组交流。
(5分钟以后。)
教师:下面请大家围绕上列问题进行讨论交流。交流的过程中可以自由发表意见,甚至是完全相反的观点;也可以借题发挥,引发新的问题;至于说你想具体讨论问题中的哪一个问题则悉听尊便。总之,随心所欲,畅所欲言。
……
从上可见,严华银老师是位创设问题情境的高手,他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位置,拿出合理的时间,让学生活动起来去生成问题,自己则尽可能地回避。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问题意识是当然是非常强烈的,课堂的生成性必然是非常丰富的。严华银老师自己也说:‚‘问题解决’应该是一个过程,而且是动态生成的过程,这一‘过程’的主要内容是‘活动’。‛
要想在教学中催生新的问题,教师还要善于引导学生于无疑处生疑。文本中有许多看似不起眼的地方,往往是解读文本的关键。比如,毛泽东《沁园春〃雪》中的‚风流人物‛,一般的理解是无产阶级英雄大众,好像 是毫无疑问,但只要引导学生注意上文中的‚英雄‛,让学生思考:这里的‚风流人物‛能否换成‚英雄人物‛?讨论后,学生自然就会明白:不能换的,在毛泽东的词中,‚风流人物‛是能文能武能建功立业的人,是比英雄还要‚厉害‛的人。到这里,《沁园春〃雪》才被读透了。
催生问题时需要注意的是,不管怎样,问题一经生成,教师一定要紧紧抓住,用这一点火花去照亮整个课堂。
三、让学生意愿达成
当在课堂中教学中出现偶然性的问题,教师不能以不与教案相符合而进行武断地压制。其实,如果教师能顺应这一情况,让学生意愿达成,课堂往往因为这一生成性的内容而变得精彩异常。比如,我教学杜甫的《登岳阳楼》,已经讲到尾联,我提出一个问题:这两句是什么关系?学生思考后就有人回答:因果关系,表明诗人心忧国家。我表扬了这名学生,觉得这首诗到这里就应该讲完了,刚准备要作小结,就有一学生举手站起来说:‚我觉得诗人‘涕泗流’的原因不止这一点。‛我很欣喜学生能有惊人之语,便问还有何因。他说上面两句(‚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也是诗人‚涕泗流‛的原因,‚涕泗流‛将诗人忧国忧家忧身的情怀统一起来了。——我觉得课堂到这里出现生成性内容了——他的话一出,下面就有很多学生议论纷纷,不消片刻,就有人站起来反驳,说作者明摆着就是说因为关山北有战乱才涕泗流,前面写的是自身情况,诗圣具有古仁人情怀,不可能因为自身的苦而流泪的,‚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在这里是起衬托作用,更突出诗人的忧国情怀。至此,课堂又产生了新的生成性内容,变得精彩起来,所以我没有去评判谁是谁非,只说他们讲得都有道理,他们都读懂了诗人伟大的心灵。当然,为了能有效地把握学生在课堂里的实情,教师必须尽可能地了解学生的生活经验、学习环境、智能发展。这就需要在课前,尽量做好预测学情工作。
四、让学生个性张扬
课堂是富有生命活力的,充满诸多不确定的因素,没有哪位教师能精确地预测出课堂中下一分钟将发生的事件和问题。因此,教师要充分预见课堂教学即将发生的众多因素,进行弹性化教学设计,努力开放课堂环境,为课堂教学的生成留下空间。
为让学生个性张扬,教师首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让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见仁见智是个性化阅读的根本标志。教师必须知道,学生的阅读个性在课堂中外化为四种形式:一是对课文内容的补充性理解,二是对课文内容的差异性的理解,三是对课文内容的选择性的理解,四是对课文内容的批判性理解。在这四种形式当中,以第三种最为常见,师生惯用的句式是:‚我最喜欢的……是……,因为……‛‚我认为最……是……,因为……‛。课堂因此而变得异常活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尊重学生的探究意识,呵护学生的这些个性,那些精彩的生成,也就产生在对阅读个性的呵护之中。为让学生个性张扬,教师还要树立对话意识,让学生有充分表达的机会。学生对文本的解读是多元化的,必然在理解上会产生碰撞,唯有进行充分对话,才能让这些碰撞成为课堂教学生成性内容的有效部分。不过,我们要反对那种无原则的开放,失去教师主导地位的开放。始终要记住,开放课堂的基本原则是‚开放有度‛,无度的开放,绝非是生成性的内容。
新课程呼唤富有生成性的语文课堂,我们只有不断地面临挑战,因时 而变,顺情作动,积极应对,让课堂的每一个看似普通的细节,成为富有价值的生成信息,促进学生元认知发展。
第四篇:语文课堂上的小游戏
语文课堂上的小游戏
1、停——语文课上的小游戏
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游戏真的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
今天教学《送给盲婆婆的蝈蝈》一课,请学生自读课文后标段落序号。结果发现学生出现了两个答案——三段和四段。直接公布答案吧,错了的学生肯定很沮丧,印象也不深刻。怎么办? 游戏!
于是我告诉学生们:“这样吧,老师读课文,每读完一段,请你们立即喊:“停!好不好?” 于是,我开始读。
第一段的最后一个字音刚落,“停!”出现了,我马上停读并夸张性地闭紧嘴。学生一片得意地笑,仿佛控制了老师。
停了半分钟,学生开始催促说:“读啊,老师。” “你们还没让我‘解冻’啊!” “怎么解?”学生们奇怪了。“说‘读’。”学生们会意地笑了。刚读完第二句话,一声“停!”让我来了个急刹车。原来是王禹寒喊漏了嘴。马上,责备声传来:“不对!不对!”“这段还没完呢。”“王禹寒,你怎么回事?”“老师,王禹寒乱停会撞车的。”冯萧的话让同学们一阵大笑。
游戏做完,段落也分好后,学生却不依不饶:“老师,这个游戏真好玩。我们也想读。” 呵,真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阴啊!
2、叫号游戏。教完生字后,可将生字卡片贴在黑板上,每张生字卡片下面编上号,然后师问:“1号1号什么字?”生答:“1号1号***。”这种叫号游戏可以是师生对问,也可以是生生对问。
3、生字大搬家。教完生字后,教师将生字卡片逐一发给学生,然后请拿到生字卡片的学生举着生字卡片上台,随机排列,接着让台下的学生读生字。
4、穿山洞游戏。两名学生手拉手做拱形山洞状,一名学生手拿一叠生字卡片站在“山洞”后,其余5——7名学生排队依次穿山洞。穿山洞的学生要读出卡片上的字才能顺利穿过,否则,就要被关在“山洞”里。
5、采蘑菇游戏。教师事先将本课出现的词语写在卡片上做成蘑菇状,贴在黑板上。学生上来“采蘑菇”,采后用先读蘑菇上的词语再用词语说一句话。教师也可鼓励学生采摘2个蘑菇,说一句话,这样的学生可给予奖励。
第五篇:浅谈小学语文课堂上的写字教学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上的写字教学
语文教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写字教学是基础中的基础。学生如能把字写好了是终身受益的好事。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阶段写字教学提出了具体的目标: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并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用毛笔临摹正楷字贴;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做到这些?
我们的传统教学都是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让学生在书写本、生字本、写字本、练习本上进行机械地反复抄写,结果许多学生在写字时,还是要么少笔画,要么多笔画,而且要么东倒西歪,要么比例失调,更有甚者大量使用“通假字”。究其原因,根本在于学生没有了解汉字的特点,没有掌握书写的规律,没有形成稳固的书写技巧。通过这次听课学习,我想谈谈课堂上的写字教学。
一、激发兴趣,培养技能
学生练习写字是比较困难而又枯燥的活动。在教学时光教育学生自觉地按写字要求进行练习,总让学生一笔一画地练写,教学效率是非常低的。只有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后,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写字。特别是中高年级的学生,在教写生字时,老师应让学生自己琢磨方法。如形近字之间的区别、容易多一笔少一笔的字,学生在相互探究后汇报,对于好的方法进行推广并作示范。学生的积极性得到提高,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张学峰老师在教写生字时,先让学生找出自己认为难写的字,并说出难写的笔画,如“武”字斜勾的写法,张老师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理解,这样学生学的轻松快乐,这堂课的写字教学在不经意中完成。另外培养仔细观察的能力,辨别汉字笔画之间的细微差别及微妙变化。对笔画多,间架结构难写的字,就给学生做示范。易错的笔画,反复领读,用彩笔写出。如:教“要”字时,学生往往把“西”字头写成“西”字,板书时,上边的“西”两竖用红色笔写,并写得略扁,为了让学生把每个字写好,对观察能力较差的学生经常手把手地教,培养他们的写字技能。另外,我还通过“课
堂表扬”、“写字作业讲评”、“优秀作业展览”和“写字比赛”等活动,激发他们学好字、写好字、用好字的浓厚兴趣。
二、讲清要领,做好示范
学生把字写好,需要有一定的写字基础知识作指导,再通过多次练习才能逐步转化为写字技能。所以在写字教学中,教师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结合讲解写字基础知识,让学生掌握写字的要领,同时教给学生一些识记方法和构字规律。比如:学形声字,“睛”和“晴”时,“睛”与“晴”字形相近,“睛”与眼有关,所以是目字旁,“晴”与太阳有关,所以是日字旁。对于左右结构的字,有的是左窄右宽,有的是左右一样宽。教师要做到边讲解边做好示范,启发学生模仿,让他们从模仿中逐步掌握写字要领。如教“森”字,教师先在田字格里板书,边写边讲,“森”上边的木要写得稍短,竖要在横中线上收笔。左下“木”字的竖要在横线上起笔,捺变成点。右下的“木”字要写得稍高些和稍宽些。此外,教师指导学写“森、睛、晴”等字时,让学生认真观察偏旁在田字格中所占的位置,把每个字写得匀称、美观。金湖小学王少森老师在课堂上的示范板书尤其工整规范,板书时利用形象化的语言提醒学生注意每个字的间架结构,讲解细致规范,学生学的明白。
三、加强练习,注重效果
在学写生字后,要引导学生仿写,写时要求学生集中注意力,看准田字格,不随便下笔。一旦下笔,力争一次就把字写正确,写端正,写整洁。在学生仿写时,教师要注意随时矫正学生的写字姿势、握笔方法、运笔情况、字的结构搭配等。对于多数学生存在的问题,在评价时要集体矫正;而个别问题应个别辅导,不能轻易放过。另外,在教学中采取分散练习,集中练习相结合的办法。每次练习的时间短,练习的形式多,质量才能高。如:每天在上语文课前,教师可利用几分钟的时间听写生字,或让学生到黑板前默写生字。不要超过十个左右。然后马上讲评。提倡“少而精”,这样既减轻了学生的负担,又保证每次练习的效果。
当然写字教学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好的事情,也不是光靠老师课堂上几分钟就能解决的问题,这是一项长期的工程,只有我们坚持不懈的努力,培养好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才能把中华古老的方块字写的工整、规范、整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