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论文(推荐)

时间:2019-05-15 09:57: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农民工论文(推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农民工论文(推荐)》。

第一篇:农民工论文(推荐)

着手培养习惯

立足学习质量

江镇中心小学 桂红新

习惯培养一直是大家关注和不断实践、不断研究的工作,在人众多的习惯中,对于外来民工子弟小学生来说,学习习惯尤为重要。

实践告诉我们,小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就能把精力集中在学习活动之中,不但会提高学习效果,还有利于身心健康成长,培养农民工子女的学习习惯,是培养学习能力、提高学习质量的前提。

一、培养原因

一是目前我班60%的学生均是外来民工子弟的孩子,原有的养成教育和学习习惯比较差。

二是绝大部分农民工家庭的父母外出做工、做生意,早出晚归,很少时间教育和督促孩子,即使家中有人照顾,也只是爷爷奶奶,因此,可以说这些孩子成了“留守孩子”,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不能协调。

三是从平时的调查和观察中,了解到,不少农民工子女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难以形成或形成不快,一部分学生处于懒散、紧张、疲惫、被动的精神状态,对学习主动性不强。如在坐姿(读书、写字、站立等)、学习卫生(读书、写字、说话等)、自觉学习(上课听讲、课后作业等)、积极开动脑筋(边听边想、边读边做边想等)等方面,存在着比较明显的问题。

四是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获取信息、学习知识的途径都大为拓宽,终身学习已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教育不仅承担着传递知识的使命,还肩负起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形成优秀个性品质,为其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重任。

二、培养举措

1.立足课堂,面向全体,有机渗透学习习惯的培养。叶圣陶先生曾指出:“教育是什么,往单方面讲,就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在课堂上,培养农民工子女学生质疑问难、勇于提问、敢于挑战的学习品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二是有意识搭建平台,建立相应的学习小组,帮助农民工子女学生形成自主学习和自觉研讨的学习习惯,其间,教师教给学生具体的学习方法。三是联系学生实际,尤其是学习习惯比较差的学生实际,进行有机结合,如在知识的传授过程中有机渗透预习、复习习惯,听的习惯,读的习惯,独立作业的习惯,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2.树立榜样,启发自觉。小学生的学习习惯是家长、教师的要求或模仿他人情况下形成的,所以设身处地,树立榜样,对农民工子女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在习惯培养上,学校、各班、各班主任和其他任课教师想方设法、有意识地在学生中,多树立一些现实生活中的榜样,如我们年级的亢如、杨志婷、杨松等农民工子女学生获得了“十佳文明礼仪”队员,教导处就马上就把他们俩的照片和学习事迹张贴在专栏里,德育处还安排在早操结束后当着全校学生的面为他们俩发奖,学生看了非常羡慕。如少先队大队部安排了一次“我的习惯比你棒”中高年级主题中队活动,各中队队员非常来劲,都把自己在学习习惯(也包括行为习惯)上最突出的亮点用叙述、展示等形式告诉大家,其他队员听了很受启发。如在各班,班主任以及其他任课教师,为了树立榜样,启发自觉,经常会多表扬一些上课认真听讲、作业工整、遵守纪律的学生。因为教师对每一个学生、学生的每一点良好学习行为,及时给予肯定,因此学校的绝大部分班级都营造了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

3.严格要求,密切配合。外来农民工子女学生自制能力差,一些良好学习习惯易产生,也易消退,所以对他们要严格要求,反复训练,直到巩固为止。对此,一是学校课题组根据市级课题《关心外来民工子女学生》方案,组织教师就课堂教学有效性,须从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着手,专门作了研究。二是教导处要求任课教师从关爱每一个外来农民工子女学生的角度出发,动脑筋,想办法,从细处、小处着眼,逐步提高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增强这些学生的学习意识,让他们在尝试学习的过程中自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良好习惯的养成融于学习生活之中。

4.重视家校合作。家庭作为儿童教育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每学期每年级至少一次的家长学校活动上,一是学校安排教师为外来农民工家长上家教课,内容丰富多样,比如要求家长进行的家庭教育以言传身教、情境影响为主,要多种形式进行感染和潜移默化,要顺应儿童的特点有针对性教育等。二是进行双向交流,让家长在学校、在老师那里了解孩子的情况。记得有两次家长会,学校特意安排外来农民工家长走进课堂,听老师上课、看孩子表现。一堂课下来,有些家长就反映,自己的孩子,在家中和在学校具有不同的表现,其表现主要体现在学习习惯上。同时,老师也通过家长会、家访特别是通过网上家长学校发短讯等形式,向外来农民工家长了解学生在家的学习情况。这样彼此了解,双方合作,分别采取有效的方法,去共同将孩子培养成人。

三、工作体会

从对外来农民工子女学生的学习习惯培养着手,带动了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促使了养成教育的进一步优化。像目前校园整天洁齐美,学生上操静齐快,课堂教学学生专心致志,课外活动学生积极参与,班级文明无违纪,学校安全无事故,学生管理呈现了新的面貌等等,均是一个具有说服力的例证。

从对外来农民工子女学生的学习习惯培养着手,带动了学生学习态度的变化,促使了学习能力的不断提高。在学生学习上,学校通过听课、查阅“六认真”资料、与家长交流以及学生“五项”常规评比中了解到,一个阶段的持续性强化,绝大部分学生尤其是原来平时学习习惯较差的学生,都能端正态度,如上课专心听讲,注意力集中,课后按时、按质、按量地完成作业等;学习能力也相应得到了提高,如课堂上能够跟着老师的思路积极思考,理解内容,并能及时准确地举手发言,能迅速评判,吸收优点,指出存在问题,如学生在读书和做题的过程中,能够做到读中想、做中想,掌握学习的基本技能等。

从对外来农民工子女学生的学习习惯培养着手,带动了全体教师的工作研究,促使了全体教师不断调整教育教学机制。据老师们说,好的学习习惯能减轻身心负担,能避免注意力分散,使意志专注于学习之中;差的学习习惯不仅加重身心负担,有损于身心健康,而且降低学习效率。因此,很多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和语数英教师,在工作中一边实践、一边探究、一边积累,随时随机地调整方式方法,努力取得最优化的教学效果。关于学习习惯的培养,有多篇教师工作论文发表在省市区教育报刊上。

从对外来农民工子女学生的学习习惯培养着手,带动了班级、乃至学校整体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促使了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化。据学校各条线、各教师以及学生家长反映,由于学生学习习惯养成了,自觉程度提高了,学习能力增强了,学生的整体学习状况尤其是学科学习质量,也随之得到了转变,呈现了提升的态势。学生个性得到了良好培养,身心得到了健康发展。学校的学生管理、质量管理等得到了上级主管部门、兄弟学校、学生家长的一致好评。

总而言之, 对外来农民工子女学生的学习习惯培养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它需要学生长期努力,需要老师不断地督促引导。对学生进行学习规范训练,必须持之以恒,像滴水穿石一样,一点一滴,长年累月,使养成教育真正变成学生的内在需要,促使他们自觉养成各方面的良好行为习惯。

第二篇:关注农民工论文

王晓委员:丰富新生代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

3月10日下午,全国政协委员、共青团中央书记处常务书记、全国青联主席王晓在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第三次全体会上发言。

中国青年网3月10日讯(记者 佟亮 马婷婷)今天下午三点,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三次全体会议,全国政协委员、共青团中央书记处常务书记、全国青联主席王晓代表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就“丰富新生代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进行大会发言。

王晓说,新生代农民工是我国工业化进程中一个数量庞大的群体,他们在为城市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同时,渴望体验城市文明,希望能在城市成长发展,人文关怀、情感交流、休闲娱乐等方面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日益迫切。近年来,在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心重视下,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有了明显改善,但仍然存在很多现实问题。比如,劳动强度大,工作、生活环境不够好,生活单调;长期在外,缺乏必要的亲情交流,社会交往范围狭窄;竞争压力大,城市社会对他们的接纳程度不够,缺少稳定感;休闲娱乐方式贫乏,企业提供的文化活动和社区文化设施覆盖有限,很难享受到基本的公共文化服务。

王晓认为,丰富新生代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既是对他们应有的关爱和对他们精神需要的尊重,也是贯彻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发展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实际行动。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政府的、企业和社会格外关注、共同努力,把丰富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作为近期可以实现突破的一个工作起点,充分尊重他们的精神文化偏好选择,注重针对多数人的普遍性需求,坚持因地制宜,积极创造条件,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多做实事、多做雪中送炭的工作。在工作中既要关注“文化”,开展必要的文体活动、更要关注“精神”,帮助他们理解社会变化,理解今天的工作、生活和未来职业发展,增强群体自信,确立合理的工作和生活预期。在此,王晓代表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提出三点建议:

一是建议政府公共文化支出在关注广大农村的同时,更多地关注城镇化进程中的新生代农民工群体。在农民工集中的社区、工业园区、企业等场所,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提供便于参与的文化服务,支持农民工业余文化组织开展活动。进一步净化文化市场和网络环境,通过手机、网络等新生代农民工高度依赖的媒体渠道,以先进文化、健康文化影响、引导他们健康成长。针对新生代农民工日益增长的学习成长需求,支持企业开展技能培训,帮助他们提高文化素质和技能水平,为他们合理规划和实现自身职业发展创造条件。

二是呼吁企业更多地关注新生代农民工的新特征。特别是关注他们在收入与闲暇、收入与劳动强度、收入与精神愉快程度等之间的选择上发生的新变化,注重人文关怀和人性化管理。在开展企业生产经营工

作的同时,多关注员工的精神文化需求,多组织丰富多彩的集体文化活动,帮助他们优先缓解压力,增加工作生活愉快程度,更好地在企业工作,增强企业的内在凝聚力。

三是在全社会积极营造有利于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的良好氛围。充分尊重他们的劳动创造,促进城市居民与他们的情感交流。鼓励公益性文化机构和各类社会组织提供免费或优惠的文化产品,多创作一些贴近他们生活实际、反应他们普遍性需求的文化作品。有条件的单位应尽量开放文体活动设施,在丰富新生代农民工业余文化生活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最后,王晓表示,新生代农民工是共青团组织联系、服务和融入的重要群体。共青团将进一步加强驻外团组织和非公企业团组织建设,建立与新生代农民工的常态化联系,因地制宜、针对需要、尽力而为地丰富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继续深化“共青团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行动”,并配合有关部门、借助社会力量,围绕新生代农民工学习成才、情感婚恋、身心健康等需求,立足团的实际做好服务和维权工作;面向新生代农民工开放团属机构的文体活动设施,办好各级各类“共青团周末剧场”;加强思想引导,开展励志教育,引导新生代农民工把形成健康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与坚定理想信念结合起来,在成长道路上脚踏实地、自立自强。

代表委员认为公共文化资源应更大程度倾向农民工

中国青年网3月4讯(记者 刘洪侠)“既没时间又没钱,我们能娱乐的项目非常少,除了打打牌,聊聊天就没有其他的了。” 31岁的北京新城国际小区保安张红杰无奈地表示,“我们都希望通过学习改变命运,但生活就像锁链,真得很难挣脱。”现在的张红杰和大部分工友一样只是简单地希望能有多一些的场所和机会让他们看看电影、打打球。

有这样一群“80后”、“90后”,他们出生以后就上学,上完学以后就进城打工,相对他们的前一辈,他们脱离土地的程度更高也更渴望融入城市,他们就是新生代农民工。已经占到我国农民工总数60%的新生代农民工群体远离家乡与亲人,在为城市发展作出贡献的同时,却面临着劳动强度大、业余时间空白等诸多问题。他们渴望更多的人文关怀、情感交流和休闲娱乐,渴望进一步融入城市生活。如何提高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质量引起了两会代表委员的广泛关注。

解决农民工边缘化问题迫在眉睫

“每当接触到他们,我都会觉得这是自己经历过的东西。我常常想,如果我现在漂在北京,我最需要什么呢?”全国政协委员、中华全国女律师协会执委刘红宇不无感慨地说到。

刘红宇表示新生代农民工的边缘化问题更加严重,他们已经脱离了土地但在城市生活中又缺少选择的余地,他们渴望融入到主流社会中感受到群体的热情。刘红宇建议,从政府层面来讲,公共资源应该更大程度地倾向于他们,例如图书馆、电影院、博物馆等可以更多地为他们提供专场开放日。从社会层面来讲,应该广泛开展寓教于乐的主题活动,让他们成为活动的主体,让新生代农民工能够帮助到其他人,在为他人奉献中找到乐趣,同时能够扩宽他们的接触面,实现人际关系的改善。

农民工艺人难获资金支持

已经在北京漂了很多年的王德志现在是个“文艺”人了,2002年,他和工友们成立了新工人艺术团,主要服务在京打工者,艺术团迄今已经进行了500多场演出,覆盖20多万观众。开剧场、办艺术节,所有活动都对农民工开放。但这种丰富自我精神世界的模式存在着很多的困难。“艺术团怎样发展才能覆盖更多人?一直靠企业、基金会给予资金支持的艺术团遇到撤资该怎么办?”很多现实问题困扰着像王德志这样努力提升自己并服务工友的新生代农民工。

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华威家具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长汪宏坤表示,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的提升已经不只是唱唱歌、看看电影就能解决的了,还需要靠他们自己争取,以及企业的投入,让农民工雇员在工作中获得尊重。汪宏坤建议政府和社会机构可以树立一些榜样性企业,把它们的做法予以推广。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胡伟武表示,近年来农民工的各方面待遇都得到了一定提高,但是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的丰富还需要社会的大力推动。“‘文化’不单是艺术、娱乐等内容,更多的应该是以文教人,让更多人明辨是非,农民工群体和其亲属占到全国几亿人口,更重要的是普及我们社会的核心价值观。”

“怕被嫌脏”的农民工急需平等和尊重

全国政协委员朱军对关注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有独到的见解。朱军表示,有时候过度的关注背后就是一种不平等的体现。真正的关心是从平等出发,需要发自心底尊重他们。“我们不能鼓励每一个农民都成为‘朱之文’,不管从事什么行业,我希望每一个劳动者都能在精神层面受到真正的平等对待。”朱军建议公司及政府给予他们更多平等化的关怀,从而激发这一群体更大的创造力。

同是漂在北京的一位农民工工友对朱军委员的话深有感触。作为工地干活的技工,他每个月能拿五六千块的工资,但下班却不敢坐地铁、公交,因为“怕被人嫌脏”,何时体力劳动者能够获得真正的尊重,农民工的内心才能真正的强大丰富起来。

全国人大代表、神州数码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郭为表示,新生代农民工已经成为城市建设的主力军,如何让他们真正融入社会已经迫在眉睫。郭为建议,可以考虑利用共青团、工会等群众组织开设更多的“夜校”培训机构,通过教育培训去丰富新生代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结合自己的行业经验,郭为表示将进一步思考如何通过现代互联网技术把继续教育转化为更实用的技能,为农民工群体提供切实的帮助。

代表委员建议:好好工作有前途 莫盲目攀比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黄元河表达了自己对农民工的敬意与尊重。黄元河指出农民工群体由于经济、教育与生活环境的局限从而精神文化生活比较匮乏是现实存在的问题。他强调,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的丰富不应该只局限于这个群体之中,应该让他们与当地市民进行更多的交流。从精神层面来讲,当一个群体的生活充实起来,他们工作上的压力就可以得到缓解并且提高工作效率,当他们知道自己是有前途的,那就会更有干劲。

全国人大代表、北京更香茶叶有限公司董事长俞学文对这一问题也有自己独到的看法。俞学文表示,农民工作为农村籍的城市居民,融入城市的愿望更迫切却面临更多问题,如处理不好会给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造成很多压力。作为一个从农民成长起来的企业家,他希望农民工朋友们不要盲目攀比,在工作中实现思想观念的转变,真正地投入到城市建设事业中来。

第三篇:农民工就业问题论文

农民工是我国处于初级阶段的必然现象,下面就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农民工就业问题论文的相关文章,希望可以帮到您,如果你觉得不错的话可以分享给更多小伙伴哦!

农民工就业问题论文一

“农民工”这个词汇最早是由社会学家张雨林教授1983年提出的,随后被大量地引用。近年来,农民工这个群体因其本身的特点,成为中国整个社会的焦点。身为一名大学生,之所以选择了农民工这一社会热点加以调查研究,是因为我家就住在农村,对农民兄弟有着深厚的感情,他们有着吃苦耐劳、任劳任怨、朴实无华和安分守己的优良传统,在有些方面起着城市劳动力难以替代的积极作用。选择了走访这一形式,是为了让自己的调研结果更加接近真实,期望能用自己的调研成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尽一份力量。

此次调研在我家所在的**满族自治县石湖沟乡上长阴子村范围内开展,该村外出务工人员较多,而且务工人员的从业范围较广,具有典型代表意义,基本可反映**县的普遍情况。

一、上长阴子村农民工基本情况

上长阴子村全村总人口1346人,农业人口占98%,全村外出务工人数为326人,其中在县外务工106人,在本村附近厂矿务工190人,在县城务工及其他乡镇的有30人,其中外出务工人员中女性占30%。在金融危机影响下,今年春天,全村返乡回流约140人,占外出务工总人数的40%,其中青年农民工返乡有36人,所占比例是25%。而在返乡农民工中有60%是受金融风暴企业停产、倒闭或减员影响。

外出务工的农民工也以矿业上班为主,主要分布在**铁矿(30人),集安理石矿(20人),**铁矿(30人)。此外在餐饮、娱乐、零售等服务行业务工的有近30人。通过调查得到的普遍结果是大部分矿工厌倦了体力劳动,希望从事工矿企业的技术工种,那样工作相对能“轻快”一些,收入也能够提高;而服务行业的打工人员也认为从事的行业虽然不累,可收入相对较少,也希望掌握一些技术,为将来的生活提供良好的保障。这外出务工的两大农民工群体的就业意向不谋而合,就是都想掌握一技之长。

二、经济危机中农民工返乡的原因

(一)经济环境恶化造成对劳动力的需求减少

金融危机造成宏观经济环境整体恶化进而导致对劳动力的需求减少,劳动力市场呈现出供过于求的态势,势必造成包括农民工在内的大批产业工人失业。

(二)自身文化素质较低

农民工普遍文化素质较低,以高中以下的文化程度为多, 其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超过了50%。随着我国产业升级换代速度加快,企业对工人的素质和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较低的文化素质是造成农民工在激烈的劳动力市场竞争中被淘汰的重要因素。他们是受金融危机冲击最早且最深的。

(三)就业信息渠道蔽塞

农民工的就业信息渠道非常有限。绝大多数农民工谋求职业局限于同乡人介绍上,不会使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来谋求职业,无法获取最新的就业信息,造成一旦失业就难以在短期内重新就业,不得已而返回农村。农民想外出打工,可不知道能去哪,能做什么,去哪更好,做什么更好。我县农民工就业的信息渠道面还比较窄,造成想外出打工的农民工像没头的苍蝇一样抱着误打误撞的心态,这对农民工的就业形势问题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就业信息渠道亟待拓展。

(四)农民工失业保险制度不健全,城市生存成本远高于农村

农民工为促进我国城市化进程以及繁荣城市经济做出了突出贡献,但是却没有被纳入社会保障的体系。其次,农民工收入普遍较低,城市的饮食、交通、住房等费用对他们来说是一笔很大的开支。比较而言,农村的消费支出要小很多,城市的生存成本远高于农村。

三、返乡农民工对经济社会的影响

大量农民工返乡,对经济社会各个方面都有一定负面影响。其中,主要的负面影响将集中在农民增收压力、就业压力、社会稳定压力等三大方面。

(一)在农民增收压力方面

我县农民内部增收条件困难,以打工收入为主体的工资性收入成为我县农民收入和增收的主要渠道和来源。从2003到2007年五年来,在我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中,工资性收入所占比例分别为50%、50.1%、49.7%、52%和54.2%,五年平均占农民纯收入的51.2%,远远高于同期全国35.8%的平均水平。金融危机导致农民工返乡,将大大减少我县农民纯收入。

(二)在就业压力方面

失业返乡农民工就业的就业压力主要分为城镇就业压力和农村就业压力两大方面。在城镇就业方面,由于城镇失业率高和城镇化水平低等主要原因,我县城镇难以容纳大量返乡农民工就业。金融危机对我县实体经济的冲击已经凸显,省内企业的减产、裁员不仅增加了我县失业返乡农民工规模,而且将进一步推高我县城镇失业率。城镇化水平很低,基础设施差,难以吸纳大量返乡农民工在城镇生活和就业。在农村就业方面,失业返乡农民工在农村就业方面,由于农业资源短缺,人地矛盾极其尖锐,返乡农民工的务农意愿低等原因,返乡农民工在农村中就业非常困难。

(三)在社会稳定压力方面

经过大量深入的实地调查,大量失业农民工返乡对我县社会造成的社会不稳定因素主要将来自于以下五大方面。

1、失业农民工返乡赋闲在家无事可做的现象普遍。

多数返乡农民工赋闲在家,无事可做。近一半的返乡农民工无所事事,对农村、城镇的治安和社会稳定构成一定的潜在不利因素。

2、再次外出打工意向普遍强烈。

总体上看,由于不了解金融危机对沿海地区经济的进一步影响,大部分返乡农民工打算年后外出找工作,而且仍然是准备到相对发达地区找工作。在金融危机进一步全面蔓延情况下,大量返乡农民工在沿海发达地区将很难找到工作,其中相当部分会再次返回我县,成为找工作流民,社会流动人口将急剧增加。

3、再次进入城市生活意愿的人数较多。

在有效调查样本中,愿意返乡后务农的只占少部分,返乡后不愿意务农的占到近七成;习惯和留恋城市生活的占一半还要多。可见,经过了多年在城市务工,农民对城市的依赖已经远非从前可比,哪怕还有这样那样明显的制度歧视和壁垒,农民的命运早已和城市紧密相连。大多数返乡农民工习惯和留念城市生活,不可能长期生活在农村,他们中的大多数将陆续返回城镇。

4、返乡农民工年龄结构中青年返乡农民工占很大比例。这部分青年返乡农民工的主要特征,一是尚未结婚,没

有家庭拖累;二是长期在城市生产生活,从衣着、发型到生活娱乐方式都已经不适应贫困落后农村生活方式,再次外出的意愿非常强烈;三是文化程度低,技术缺乏,就业竞争力不足,再就业困难;四是资金、技术、能力相对薄弱,自主创业的能力和意愿不强。因此,这部分青年返乡农民工中的大部分极有可能返回城镇。在就业困难情况下,其中相当一部分将成为社会闲散人员和流民。

5、返乡农民工基本生活和社会保障情况较差。

在有效调查样本中,返乡农民工100%没有最低生活保障;近三成的没有医疗保障;近九成的返乡农民工在打工地的医疗保险不能转到家里;大部分的返乡农民工在返乡后没有接受到就业培训。

四、农民工返乡问题的对策建议

经过调研,提出如下建议:

(一)就业对策

在返乡农民工带来的种种影响和问题中,就业是促进农民增收、缓解就业压力、维护社会稳定的基础和关键。重体力劳动密集型项目最适合返乡农民工就业条件和需求。可否制定相关政策,规定建设项目的投标和承建企业必须吸纳一定比例的失业返乡农民工,将吸纳失业返乡农民工作为投标的指标之一。同时,还要建立动态检测、监督机制和奖惩机制,以保证失业返乡农民工在国家投资的工业项目中尽量就业。

(二)自主创业帮扶对策

1、创立返乡农民工创业园区。为解决部分有资金、有技术、有市场和创业愿望的返乡农民工单独创业的困难,建议由农办(扶贫办)系统选择水、电、路等基础设施较好的地方作为返乡农民工创业园区,给予工业园区同样的优惠政策,吸引返乡农民工创业,减少返乡农民工单独创业的各种困难。

2、实行利于农民的财政政策。适当降低小额贷款门槛;提高小额贷款额度,实行财政贴息;税费减免,建议对返乡农民工从事个体经营的,免收所有行政事业性收费。

(三)对吸纳返乡农民工的企业实施鼓励优惠政策

对吸纳返乡农民工的企业给予补贴。对安置农民工就业达到一定人数的企业,可按照一定标准给予用工岗位前补贴;对企业当年新招用返乡农民工并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和缴纳社保费的,政府给予企业社保补贴;对新招返乡农民工成绩突出的企业给予表彰和奖励。

(四)培训政策

在劳动力市场需求不旺的情况下,积极开展技能培训和职业教育工作,可以减轻农村的就业压力,为将来的经济发展积累人力资本。各级政府应进一步加大培训投入,确保各种培训补贴资金落实到位。以县为单位整合培训资源,做到统一计划、统一标准、统一补贴、统一验收。充分发挥职业技术学校和企业培训中心的作用,注重培训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广泛利用各种培训资源。县级职教中心是返乡农民工培训工作的主要基地,同时要充分发挥农村成人文化技术学校、普通中学及其他培训机构的作用。此外,要充分利用远程教育网,提高了培训效率。免费培训与合格津贴相结合。激励返乡农民工认真参加培训的积极性。返乡农民工可免费就近参加培训班,学习各种自己所需要的技能。培训合格后可以享受劳动保障部门的培训津贴。经过职业技能鉴定考核,取得职业技能资格证书的还可以享受劳动部门给予的职业技能鉴定补贴。

(五)社会保障与社会救助对策

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方面,凡是参保的失业返乡农民工和本地参保农民享受同样的报销政策。失业返乡农民工生活困难的,符合规定的,可以申请最低生活保障。各级民政部门应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和有关程序及时办理审批手续,做到应保尽保。对于不符合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当生活出现暂时困难的失业返乡农民工。由民政部门给予一次性临时救助。要将返乡农民工的危房优先纳入农村危房改造项目。针对返乡农民工多年在外打工,不少房屋年久失修,有的房屋基本不能住人的实际情况,将返乡农民工的危房实行优先救助、优先解决。

上长阴子村委会对返乡青年在生产生活上面临的实际困难进行调查摸底,掌握情况,积极采取措施加以解决。向返乡青年大力宣传基本养老保险、医疗和工伤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政策,协助帮助返乡青年办理社会保险异地转移与接续,加强返乡青年疫病防控、计划生育及子女义务教育等公共服务。二组许勇由于常年在外打工,组上田地都已分均,今年返乡回家准备自己创业的他,通过村委会的协助,与组上成员协商,将田地分给他一家三口人,并为其办理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与本村村民享受一切相同的待遇。

(六)加强完善统计监测体系对策

协调充实基层社保工作人员。返乡农民工居住分散,数量较大,现有基层社保部门人手紧缺,难以保证进行完整准确的统计监测。建议组织部门进行协调,临时抽调其他部门人员到基层社保系统工作。

(七)加强农民工道德素质教育

可以通过弘扬标兵模范的先进事迹,以及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先进政策理论的灌输等方式,切实的提高农民工的思想道德文化修养,以自身的高素质换取别人的尊重。不可否认,农民工遭到某些人的歧视,部分农民工的确自身有存在的一定的原因,玷污了农民工的整体形象。所以作为农民工要从身为正范,逐步的改变自身的形象,让别人刮目相看我们这个本是很朴实本应该很优秀的群体。

农民工就业问题论文二

促进中心城区人口倍增,既要注重招商引资,发展各类产业,增加就业岗位,吸引更多各类人员进城安家落户,也要兼顾中心城区现有大批已经进城的“零散劳动者”的实际状况,为他们特别是进城农民提供社会保障、就医、小孩入学等多方面便利,争取促成这个群体早日成为中心城区常住市民,合法权益得到保障,让他们在加速中心城区人气集聚方面发挥积极作用。逐渐做大城市规模。

一、中心城区农民工现状

——据调查统计,全国农民工在整个二产中占现有职工人数的58%,在加工制造业职工队伍中占68%。××中心城区工业及加工业也不例外,在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民营企业中,几乎所有职工都来自农民,原有城市人口在其中就业所占比例很小。××经济开发区、袁州医药园区目前有大约1.5万人就业,这些从业人员严格意义上仍不是中心城区常住居民。

——近几年,××中心城区每年竣工的基本建设规模约80万平方米(住宅约60万平方米,其它商品房和公共设施约20万平方米)。据建筑商及专家估算,每平方米从土建到简易装修需要2个工作日,按每个农民工年300个工作日计算,仅建筑行业每年用工就在5300人左右。

——××中心城区现有运营出租车404辆,按平均每辆出租车2个司机计算,约有司机800人,他们中70%来自高安市农村乡镇,已经在××工作、生活多年,有不少人还带来老婆、孩子租房居住、生活,但目前仍然不是中心城区市民。

——××中心城区有数百上千的丰城、进贤籍木工、油漆工,常年在城里为市民装修房子、做家具,但没有带家眷,也没有购房落户,晚上常常在出租屋内聚众打牌,管理上存在一些漏洞。

——××中心城区还有大量的搬运工(俗称“板车佬”)、收旧利废者(俗称“捡垃圾”)、修车补鞋、擦皮鞋和零星摊点经营者,他们大多数来自袁州区的偏僻乡村,往往男的搞搬运、做苦力,女的擦皮鞋或捡垃圾,勤快者夫妇俩每月能挣两三千元甚至更多,他们也尚未成为中心城区市民。

二、对“零散劳动者”需引起重视的几个方面

以上这几类“零散劳动者”,人数不少,成员复杂,在中心城区流动人口中占有相当比例。对这些“零散劳动者”,有以下几个方面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首先,他们是合法的劳动者,有进城的欲望,不甘于困守老家的一亩三分地,希望进城谋生甚至安家落户;其次,他们中多数人还没有完成进城的“原始资金积累”,在城里买不起房,只能在城中村租房居住;第三,他们中多数人仍然把城市户口看作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奢侈品,更不知道进城以后也可进医保、社保、低保等;第四,他们当中多数人在市民面前还有严重的自卑感,在不熟悉的人面前不敢表露自己是农村人和现在在城里做什么、住哪里;第五,由于目前这个群体寄居城市,远离农村,“上不服天管,下不服地管”,不少家庭成为“超生游击队”,既增加了管理难度,又加重了家庭和社会的负担。此外,因为种种原因,政府及有关部门尚未关注到这个群体的生存状况,使他们在城里成为“被遗忘的群体”,更没有对他们提供实质性的帮助。

三、几点建议

根据工业化和城市化相关系数测算,工业企业对人口的带动率为1:4,即一个企业吸纳1名工人,实际可以增加4个城市人口。目前,省外一些城市已经或多或少开始注意或已着手解决这些问题。如武汉市已从20xx年开始全面推行外来人员公寓式管理;宁波市成立了专门的外来人员服务与管理办公室,并出台了《宁波市外来人员社会保险暂行办法》;重庆市南岸区由政府牵头,做了“棒棒公寓”,让广大搬运工入住,每晚象征性收房租1元;杭州富阳市政府在城郊树林茂密处,用500万元做了废品收购一条街,每户50平方米,楼下20多平方米仓库门面,楼上20多平方米小套房,让收旧利废者入住(迄今未收房租),有效地促进了废品再生利用,又可以防止偷盗破坏市政公共设施。

当前,我市正在大力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为此,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应把如何对待中心城区“零散劳动者”尽早摆上议事日程,尽早关注他们的工作、生计问题,并尽量采取一些具体措施,帮助他们在中心城区过得安稳、舒心,增强他们的认同感、归属感,从而进一步增强中心城区的安全稳定,加快推进中心城区人口五年倍增,促进中心城区繁荣发展。

一是建立登记管理台帐。外来务工人员来自四面八方,并具有流动性大、人员结构不稳定等特点。对这些人,若管理不好,他们就会成为一盘散沙;若管理得当,他们就可能成为中心城区一支不可低估的建设力量。建议由市劳动就业部门牵头负责,制定措施,发布通告,并联合××经济开发区及建设、房管、城管等部门,分类归口、统一登记各类零散务工人员,免费发证,挂牌上岗,既可以有效增强这些从业者的自信力和自律性,又能准确统计中心城区流动人口 数量。

二是纳入住房保障范畴。居有其屋,安居乐业,是保持社会安定、完善社会管理、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要重视解决“工者有其居”的问题,在工业园区及周边建设一批员工周转房、廉租房或经适房,以低价、廉租的形式租借给“零散劳动者”居住,为他们安心就业解除后顾之忧。要创造条件,在中心城区规划建设一批农民建筑工、搬运工、出租车司机、收旧利废人员的“安居公寓”,让他们分行业相对集中居住,过上市民生活。

三是实行灵活规范管理。“零散劳动者”虽然在城市中从事的是不起眼的工作,但当前一座城市的发展非常需要他们。对他们的劳动,要多一些尊重,多一份宽容,不能不闻不问,更不能一味的排斥、驱赶。要在统一登记发证、挂牌上岗、指定地段和规定时限的情况下,允许他们当中的小摊、小贩摆摊设点经营,并保持周围市容环境整洁,若规划得当、管理到位,不仅能够增加城区人气、商气,而且还能增加就业、消除贫困、繁荣市场。

四是完善配套服务措施。要根据需求组织“零散劳动者”参加岗位培训,提高他们的劳动技能;为他们办理综合保险,发放医疗帮困卡,帮助他们解决医疗保健、孩子就学、劳动维权等实际困难,使他们老有所养、少有所学、病有所医。要打破以户籍为界限的公共服务体制性障碍,为“零散劳动者”成为城市新市民开辟政策通道。要积极营造善待“零散劳动者”的舆论氛围,使“优者有其荣”、“工者有其誉”成为一种和谐、融洽的社会风尚。

第四篇:大学生农民工问题论文

读后感

大学生,天之骄子,人人称赞,而农民工,社会最底层,人人都不愿意当,反差如此强烈的两种社会地位,如今却被同一个人背负,由于人数越来越多,他们已经自然形成了一个群体,被称为“大学生农民工”。看到这个名字,我先是好奇,变为惊讶,最后只剩为他们

惋惜和担忧。

大学生农民工,他们是名副其实的大学生,拥有大专及以上的教育程度,有的有英语六级证书,有的可以用日语读写、对话,有的擅长计算机或网络应用,然而当他们走出大学校门想一展宏图时,迎接他们的却是残酷的社会,他们找不到对口合适的岗位,最终为了生存他们大多沦落为保安员、保洁工、快递员、卖串串香的小贩、建筑工地绿化员、街头兜售手机的游商、做凉皮和刨冰的店员、汽车贴膜小工、洗车工、胡辣汤小摊摊主......曾经的他们是全家人的希望,我们可以想象他们和他们的父母看到大学录取通知书时激动、喜悦的心情,他们带着厚实的梦想离开农村进入大学,毕业后,他们怀着一腔热忱走出了校门却被挡在了城市的大门之外,多么让人寒心和无奈。

这些有着大学文凭的年轻人奔波城乡之间,大多没有固定工作,收入水平目前平均只有一千多元,甚至不如有一点技能的农民工,他们做着最低级的工作,领着最微薄的薪水,房租、饮食支出占个人支出比重很大,城市住房远无着落,饮食水平一般,类似于农民工的“漂移”生存状态,生活非常困难,举步维艰。他们由于出生在八十年代后期,赶上了改革开放的新浪潮,并且在城市中上了几年大学,所以决定了他们和父辈的明显不同。他们虽然收入不高生活水平也很低,但是他们的个人消费支出却快速增加,不再为攒钱而使自己变成“苦行僧”。据广东省统计局某次抽样调查显示,大学生民工平均每月挣钱1000元左右,大概存钱200元———将近八成的工资收入因为生活花掉了。他们把超过一成的收入花在了交房租和文化娱乐上。一些人崇尚享受,注重攀比,非理性的消费观念,这正是新生代大学生农民工的显著特点。

相比于生活上的压力,我觉得巨大的心理落差才是大学生农民工最难解决的问题。走出校园后,从“天之骄子”和社会精英一下子就变为了普通劳动者,真的是让人很难接受,这需要很长时间的心理调整。他们倾向于能展示知识价值的,或体力劳动量小的行业,但是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的需求有限,提供给适合他们工作的岗位偏少,难以满足庞大的毕业生群体的就业需求。但是另一方面,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对普通工人的需求量大幅增加,以农民工为主体的普通工人受到欢迎,为了缓解招工难,各个企业纷纷提高工人工资及福利待遇,农民工的工资达到甚至超过提供给大学毕业生的工资,这与大学毕业生找工作难形成了鲜明对比。这主要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大学生觉得自己知识明显高于农民工,不想做普通工人,而是想把知识运用到高科技的工作中来体现自己的价值;还有一个就是这些普通岗位要求非常大的劳动量和较长的工作时间,一般的大学生身体根本吃不消,所以对其望而却步。但是经过一次次的失败,为了生存,大学生们只能选择了他们曾经根本不会考虑的普通工作,这是何等的无奈。

面对以上种种问题,国家、社会、企事业单位都应该采取一系列的解决措施来帮助大学生农民工在城市里找到自己的位置,让新生代农民工渐变新生代市民,用制度建设让新生代农民工真正进城。

具体来说,这些措施可以包括一下几个方面:

第一,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首先要解决他们对教育培训的需求。

第二,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还需要区域联动、部门协作,解决好他们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问题。

第三,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还可尝试为这一群体“量身打造”住房政策,缓解安居难

题。

总之,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大学生农民工也可以成为城市的主人,真正享受当代大学毕业生的权利,为城市的建设和国家的繁荣做出自己的贡献。

我的毕业取向:在大学刚开始我就下定决心想要考研,现在还是没有改变自己的想法,考研的方向是英语翻译,学校打算考华东师范大学。我知道在考验的路上还有很艰难的事情考验我,但我并不害怕,既然决心去做,就要把它做好!

第五篇:新生代农民工论文

新生代农民工论文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说到论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的科学研究能力。写论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新生代农民工论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新生代农民工论文 篇1

[论文摘要]新生代农民工现代远程教育模式是针对新生代农民工进行的、职业的、通过现代远程教育实现的一种教育模式,这种模式成为对他们进行教育的主要途径。其主要内容包括直线型管理体制、阶梯状教学模式、一站式支持服务模式、第三方评价制度等。

[论文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 现代远程教育 教育模式

新生代农民工系指出生于20世纪80年代以后,年龄在16岁以上,在异地以非农就业为主的农业户籍人口。20xx年,新生代农民工总数约在一亿人左右,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日益发挥主力军作用。

一、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及现代远程教育现状

(一)新生代农民工教育现状

新生代农民工已成为农民工的主力军,数量庞大,学历水平和接受职业培训状况有了较大提高,但与经济发展和城市劳动力市场需求仍不相适应。因此,必须尽快对他们进行以提高综合素质、培养就业和创业能力为内容的职业教育和培训。他们渴望得到教育,但潜在的教育需求要转化为显性的教育需求,还需要对现有成人职业教育进行改革。

现有农民工教育培训模式主要有“富平学校”模式、农民工培训券教育模式、返乡农民工远程就业创业培训模式、长期的成人学历教育模式等。其中富平模式是至今为止最为成功的农民工培训模式,成功的主要原因在于它是“民办公助”的培训一就业一权益保护一体化的农民工培训就业新模式,办学方向、教育内容、运作方式科学有效,但存在教育规模难以扩大的问题。分析现有模式,农民工能够接受教育和培训的因素主要有:第一,教育性质必须是职业教育;第二,内容实用,学习与就业相结合;第三,学费低廉;第四,学习形式灵活多样。现代远程教育符合农民工对教育形式的要求。

(二)现代远程教育现状

目前,国家承认学历的网络学院共68所,现代远程教育可以迅速扩大教育范围,使优质的教育资源得到最大范围的共享;弹性学制、非实时教学互动和多媒体教学资源,可以使学习者不受时间、地点和形式的限制,进行较为充分的自主学习,它正在成为成人教育的主要形式,成为新生代农民工教育的主要形式。但网络教育与新生代农民工教育需求之间存在差距,主要表现在职业教育特性不足、教育成本过高、管理模式僵化、学习方式单一、师资力量不足等方面。要满足新生代农民工的教育需求,就要对现有成人网络教育和农民工教育培训进行深入改革,构建新型的现代远程职业教育模式。

二、新生代农民工现代远程教育模式的构建

新生代农民工现代远程教育模式是针对新生代农民工进行的、职业的、通过现代远程教育实现的一种教育模式。模式的构建中,对现有网络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是前提,对教育理念的改革和职业教育性质的确定是基础,对专业和教学内容的改革是核心,其他方面的改革是保障。

(一)概念的界定

教育模式的含义。《教育大辞典》将教育模式解释为“某种教育和教学过程的组织方式,反映活动过程的程序和方法”。杨金土认为教育模式是为实现一定的培养目标所实施的教育组织原则和形式,它包含了教学模式和课程模式,同时还包括学校与相关单位的责任设定、任务分工、时间分配等。本文中,新生代农民工现代远程教育模式是基于现代信息和教育技术的,为实现一定的培养目标而进行的教育和教学活动过程的组织方式,反映活动过程的程序和方法,包含管理体制、教学模式和教育评价等。

(二)新生代农民工现代远程教育模式包含的内容

1.直线型教育管理体制。首先要明确政府、企业、学校、学生是教育管理的多元主体,都应具备参与管理的话语权,应构成以学校为主要责任者、政府导向、四方主体共同参与的管理模式。新生代农民工教育是一个全国性的教育项目,覆盖面广、管理机制较为成熟的电大系统显然是承担此项目的首选。但应是依托电大系统,独立管理,外部结构为国家教育管理部门一管理委员会—管理中心一学习中心的直线型管理体制。确定某国家部门为此项教育的管理部门行使政府权力,进行教育的宏观管理和监督;组成由社会各界代表参加的管理委员会为最高权力机构,主要行使“政府+企业+学校+学生”的综合权力,负责决定教育的重大事项;依托中央电大,建立新生代农民工现代远程教育管理中心(下称管理中心),管理中心负责教育的全部工作;管理中心下依托电大系统设学习中心,负责各项工作的实施。直线型管理体制兼具现代大学制度的科学性和在我国发展现代远程教育的现实性,可以成为新生代农民工现代远程教育的管理体制。

2.阶梯状教学模式。新生代农民工现代远程教育需要包括中专、大专、本科及以上层次教育,各个层次针对不同内容,采取不同教学形式,形成阶梯状教学模式。教学过程包括从学生入学到毕业的全部活动:

第一,层次和学制。20xx年,在30岁以下的新生代农民工中接受过高中及以上教育的比例在26%以上,即近7400万新生代农民工只接受过初中及以下教育。他们要得到更好的职业发展,就需要接受中专及以上层次的补偿教育。这需要我们增加中专层次教育,并按中专、大专和本科的不同层次实行不同期限的弹性学制。

第二,教育性质和培养目标。明确新生代农民工现代远程教育是职业教育,而不是普通的学历教育。这需要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教师转变当前网络教育目标在于学历提升的思想,树立以就业、创业和职业发展为目标的现代远程职业教育观念。新生代农民工教育的培养目标应以为企业培养不同类型劳动人员为原则,不同层次教育设计不同目标。中等层次的新生代农民工教育,主要目标是以就业为目的,培养受过良好职业技术教育的初级技术人员、技术工人和受过良好职业培训的城乡劳动者。大专以上高等层次新生代农民工教育,目标是以就业和创业为目的,培养具备专业基础理论和技能的中、高级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具备创业能力和素质的创业者。

第三,专业和教学内容。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划分的职业大类为设置专业的基本原则,从中专到本科由按职业大类划分专业,逐级细化到与岗位对接划分专业。在各阶段都进行就业教育,在大专以上阶段加人创业教育内容。在就业教育方面,以“技术+文化”为选择教学内容的原则,“职业特定技能+行业通用技能+核心技能+职业道德”为内容,不同层次和专业进行不同内容和知识层次的组合,由低到高逐级趋向于专业化。这需要对现行网络教育的专业和教学内容进行较为系统的改革。其中,职业特定技能的范围可以理解为国家职业分类大典划分的范围,我国划分为1838个职业;行业通用技能可以理解为是在一组特征和属性相同或相近的职业群中体现出来的共性技能和知识要求,可以确定在国家职业教育培训科目三百种左右的范围内;核心技能是范围最窄、通用性最强的技能,是人们在职业生涯甚至在日常生活中必需的,并能体现在具体职业活动中的最基本的技能。中专层次教育重点应在于提高学生的核心能力,教学内容以“核心技能+职业道德”为基本结构,培养他们较为广泛的就业适应能力。大专层次教育,重点应在于提高学生的行业通用技能,教学内容以“核心技能+行业通用技能+职业道德”为基本结构,培养他们某一行业的从业能力。本科层次教育的重点应在于提高学生的职业特定技能,教学内容以“核心技能+行业通用技能+职业特定技能+职业道德”为基本结构,在提高整体素质和能力的基础上,培养他们某一岗位的从业能力。这样从中专到本科的专业与教育内容,就形成了一个从职业大类对接到职业岗位对接的阶梯状教育结构,可以使学生从适应性强的一般从业者,逐渐成长为具有行业和职业特定技能的专门人才。在创业教育方面,在大专和本科教育中开设创业教育课程,把有关创业方法、创业艺术、创业能力、创业素质和创业者如何获得这些方法、艺术、能力和素质的知识传授给那些准备创业的人,使他们学会如何创业。

第四,实践教学。有条件的情况下尽力开展实地实践教学,引导学员有意识地在工作中进行工作实践。开发教学实践软件,建设网上虚拟实践环境,借助计算机技术和仿真技术进行虚拟实验教学。学员通过计算机网络独立或小组协作完成实验,提高实际动手能力。

第五,师资队伍。进一步提高学校教师专业化水平,加大对教师的教育和考核力度,提高远程教育中的“双师型”教师的比例。吸纳社会和企业某方面的专家进入到教师队伍之中,提高教师的职业水平,是现代远程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必然趋势。

第六,教学形式。现在的网络教育中,学生几乎完全处于自学状态。实践告诉我们,在这种自学型的远程学习中,学习者很难从枯燥的学习材料中发现问题并引发学习兴趣,也无法体验学习活动中的社会性建构过程,更无法与教师及时讨论和交流并得到反馈,学生往往因为这种学习的盲目性而放弃。所以说,仅仅提供学习环境还不够,还需要重视学习活动的设计,提供学习过程中需要的辅导和支持。因此,教育过程中应加强管理和引导,增加教师与学生的交互活动。

在新生代农民工现代远程教育中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主体+主导”型教学为基本形式。教学中,应聘任课程责任教师、区域网上课程辅导教师和学习中心课程辅导教师。在管理中心选择各科的专家学者作为课程的责任教师,负责课程讲授、资源建设、考试出题、教师培训、接收反馈信息完善教学、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等。按照地域和学生人数划分区域,聘任区域网上课程辅导教师,负责整合资源、追踪学生学习情况并进行个性化学习支持服务,负责区域内学生作业管理和考试试卷的评阅,总结教学中的问题,并将情况反馈给课程责任教师等。学习中心课程辅导教师要负责面授辅导,并以多种方式对不能参加面授的学生进行个性化辅导和追踪管理。教学中,不同阶段主导和主体占有不同地位,形成教学形式的阶梯结构。在中专阶段,教学主要依赖学习中心的辅导教师,注重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自主学习课程的比例较低。大专阶段,学生自主学习课程的比例提高,但自主学习课程应主要集中在难度不大的基础课和动手要求高、但现实条件不具备、实践软件建设较好的专业课程。本科阶段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学习中心职责主要在于管理,与现在几乎完全单向资料获取型自学不同的是,每门课程都要配备区域网上辅导教师,全程引导督促学生的学习活动。由于此项教育依托电大系统展开,电大拥有着相当规模的教师队伍,能够满足各阶段教育教学及管理的要求,因此这种阶梯状教学形式是可以实现的。

第七,学习效果评价。注重技能型考核,同时在不同阶段逐步加大文化理论考核所占比例和难度。这需要对现有考试形式和内容进行较深程度的改革。

3.一站式支持服务模式。从广义上讲,一站式服务就是当客户有需求时,进入某个站点就能够获得某一领域内可能需要的所有服务。新生代农民工现代远程教育中一站式支持服务应包括两个层次的一站式服务,一是以信息服务平台为站点的一站式服务,二是以学习中心为站点的一站式服务。

以信息服务平台为站点的一站式服务,由政府、企业、教学和学生信息构成,政府的政策和企业发展及用工信息分别由政府、企业传递给管理中心,教学和学生信息由管理中心组建、汇集,所有信息由管理中心统一传输进入平台,政府、企业、学生可以通过平台获取所需的全部信息。平台的作用在于:第一,是政府、企业、管理中心和学生四方联系的平台,为相互支持、监督、评价提供服务;第二,是提供全部毕业学生和企业基本情况和信用状况的信息平台,为企业和学生的双向选择提供服务;第三,是汇集所有教学信息的教学平台,为学生提供全程教学服务;第四,是全国性的教务管理平台,及时反映学生个人状况,学籍管理做到一地注册,全国无障碍地参加学习、考核。

以学习中心为站点的一站式服务,由教师、管理人员和信息服务平台共同构成。教师和管理人员分别整合信息服务平台的相关信息,同时输入相应信息,完成各自的工作任务,学生、政府、企业从学习中心获得所需信息,把学习中心作为主体,并通过学习中心对教育的整体进行监督和评价。学习中心的作用在于:第一,提供面对学生的支持服务;第二,提供面对企业的支持服务;第三,承担由政府和社会进行的教育质量监督和评价的主体。

4.第三方评价制度。由政府、社会、企业、学员共同参与,制定并实施监督评价标准,委托教育评价中介机构完成对新生代农民工现代远程职业教育质量的评价,形成第三方教育评价制度。同时管理中心和学习中心也对政府管理、企业、学生和中介机构做出评价。双方定期把评价结果通过大众媒体向公众公布,形成一个相互监督和评价的完整机制。

总之,新生代农民工现代远程职业教育模式,是通过现代远程教育的方式实现的,包括直线型管理体制、阶梯状教学模式、一站式支持服务模式、第三方评价制度等内容在内的大众化职业教育模式。探索并实践这一模式,将可能极大地推动我国成人职业教育的发展,实现劳动者整体素质和技能的提高,进而推动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新生代农民工论文 篇2

摘要:新生代农民工不同于以往入城务工的农民工,很多农民工更多把务工当成了一年的收入根源,所以农民工劳动就业权益保障关系到了农民一年的收入。现阶段很多用人单位良莠不齐,很多用人单位在进行用人招用时,不能按照国家法律法规进行,这也就导致新生代农民工劳动就业权益保障之中问题颇多。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 劳动就业 权益保障

新生代农民工的劳动就业权益是新生代农民工提高生存质量和生活水平的经济基础,也是新生代农民工参加国家政治生活和实现其他权益的物质保障。而一些用人单位不能遵守相关法律法规,这也就导致新生代农民工却难以获取劳动就业权益的相关保障,还会进行一些工作外的高强度劳动,而这些都不能换来一份可靠的薪水。为此,研究和解决新生代农民工劳动就业权益保障问题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一、现阶段农民工劳动就业权益保障存在的问题

1.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问题仍然不能解决歧视问题。现阶段农民工的自身素质得到了较大提高,可是对于一些传统行业的用人单位,对于农民工的歧视问题仍然占据了较为重要的思想地位。农民工在过去便是“廉价劳动力”的代名词,可是新生代农民工进行综合素质的提高,而且对于一些专项技术掌握程度较深,但是在真正的用人单位进行招聘的时候,不能正视农民工的实际水平,盲目的定性农民工的性质。

2.农民工自身签订劳动合同的意识较为薄弱。虽然现有的法律规定用人单位必须与农民工签订用人合同,新生代农民工与用工企业的劳动合同是合理规范用工行为和保障新生代农民工基本权益的前提条件,但是新生代农民工流动就业时却很少签订劳动合同。当前,新生代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的情况并不理想,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3.一些法定假日农民工不能进行正常的休息。新生代农民工在进行外出务工时,对于自身的各种行为应该进行有效关注。在现阶段新生代农民工普遍存在超时间超强度工作现象。一些用人单位不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随意延长新生代农民工的工作时间和增强新生代农民工的劳动强度。建筑领域之中农民工务工颇多,加班加点较多,每天从天明一直工作到夜晚,工作时间长达十几个小时以上,没有星期天和节假日。新生代农民工的工作时间高于行业正常工作时间,严重违反了我国劳动法的相关规定。当加班成为一种常态,不加班便会成为一种奇怪现象。但是,新生代农民工加班加点却没有任何加班工资,很多用工企业或单位也不按照规定支付新生代农民工的加班工资或少给加班费。这些情况导致农民工在工作之中劳动强度较大,但是不能换来应有的薪水。

4.农民工薪酬问题难以解决。对于农民工而言,其辛苦劳动最为主要的便是对于其薪酬的得到,可是很多用人单位不能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这也就导致了农民工经历了漫长的劳作,但是不能得到其应得的薪水。而且对于农民工而言,一般情况下农民工都作为体力活的主力,但是薪资较低,农民工自身的各种维权意识较为薄弱,所以在遭受不平等的对待时,不能利用有关法律法规进行自我保护,也不能正确对自身利益进行维护。

二、针对问题进行解决

1.建立完善的就业管理体系。对于农民工进行务工时,各种相关的管理制度应该完善,对于农民工这一弱势群体在进行务工时进行各种指导,并且对于可能出现的任何问题进行提前解决。并且建立相关管理体系,完善各种管理制度,加大对于一些用人单位的管理,对于进入招聘市场的各种企业单位进行严格考察,鉴定其是否有雇佣资格,充分从管理层面保证农民工的利益。

2.进行农民工务工指导。对于新生代的农民工,进行各种指导,指导农民工明确自身的权利。保障农民工各种权利的实现,明确其自身各种保证。指导农民工和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并且对于合同内容进行相关指导,指导他们明确国家法规,并且让他们知晓国家法规,可以在遭受非法行为时,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身的利益。

3.对于已经出现的问题要及时进行处理。农民工的外出务工时间较为集中,并且很多新生代农民工以入城打工作为自己的主要来源,所以务工时的收入作为其一年的主要收入,对于其薪资出现问题时应该及时对问题进行解决,保障农民生活。并且在农民薪资出现问题时,及时对用人单位进行处理,防止更多的农民工在用人单位遭受各种不公。

综上所述,针对新生代农民工劳动就业权益保障之中的问题,应该充分完善管理体系,对于已经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处理,有效的保证新生代农民工利益。这样可以有效地保证农民工自己的生活质量,也可以有效的保证其合法权益。

参考文献

[1]魏天辉.河南省新生代农民工劳动就业权利保障[J ].安徽农业科学,20xx,39(1):519-521

[2]孙国峰,张旭晨.新生代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实证分析——以甘肃省为例[J].调研世界,20xx(12):31-35

[3]姜丽芳.新生代农民工劳动权益保障问题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xx

新生代农民工论文 篇3

[摘要]近年来,新生代农民工对于职业教育和培训需求日益发展,得到党、政府和社会高度重视。文章根据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的特点构建多起点、有重点,政府、企业和职业学校形成新生代农民职业教育“联合体”,提高其职业能力。

[关键词]两点三联;新生代农民工;多起点;联合体;职业教育模式

近年来,新生代农民工对于职业教育和培训需求日益发展,得到党、政府和社会高度重视。国务院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做好为农民工服务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农民工是我国经济建设主体,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并提出到20xx年,每年开展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20xx万人次,鼓励和要求企业要和地方职业教育的学校进行合作,对农民工进行职业技能培训。

一、新生代农民工基本概况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中国新生代农民工的人数大约有1亿人,在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全国总工会关于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研究报告》指出,以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最关键的环节之一就业培训为重点,针对农民工自身的背景和特点采取措施,使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教育状况得到显著改善。与老一代农民工相比较,新生代农民工受教育程度较高,职业期望值高,他们内心不再愿意像第一代农民工靠卖体力打拼,更渴望有一门技能。《江苏省新生代农民工职业价值观研究》报告指出,对受教育程度满意状况53%认为不满意,认为还需要继续学习;对未来受教育的期待,61.7%渴望接受职业技能教育,39.1%渴望接受知识教育。

二、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与培训现状调研和分析

当前农民工职业培训模式有阳光工程模式、三单模式、职业学校模式、社区工作模式。他们对农民工职业教育与培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也存在着教学重理论、轻实践,教学内容针对性、实用性缺乏,教学模式和手段单一,缺乏互动,忽视农民工多元化的社会技能知识的需求等问题。由于城乡劳动力市场二元结构的限制、新生代农民工自身技能的制约、职业岗位技术含量的提高,然而他们知识和技能不足、专业的职业技术教育培训匮乏,因此新生代农民工只有诉求职业教育,打破知识壁垒,才能实现自身更好地发展。

三、新生代农民工“两点三联”职业教育模式研究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新生代农民工已成为城市建设的生力军,他们的素质和职业技能直接关系到我国城市化、现代化以及和谐社会的建设,是改善民生的关键性问题。对于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教育培训不仅仅让他们学会一些简单的技能,而是应根据新生代农民工的特点和他们的实际需求建设相应模式的职业教育体系。新生代农民工学历起点不一,有小学、初中、高中、中专和大专等起点,其基础不一,接受能力也不一。因此,对农民工的职业教育,要多起点(一点),尽可能地全面覆盖他们,同时对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教育培训要有重点(另一点),通过职业教育培训让其中部分农民工率先市民化、城镇化,找到城市归属感、幸福感,并通过他们的示范作用,由点到面将更多的农民工纳入到职业教育培训体系中来,使他们主动、积极参与职业教育培训。对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培训,提升农民工职业技能,是政府、企业、农民工的共同愿望,帮助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培训,既是农民工个体发展的需要,也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支撑,同时也是职业学校不可推卸的义务和责任。因此,对农民工的职业培训,政府、企业和职业学校要形成“联合体”(三联),共同对他们进行职业教育和培训。

1.“两点三联”职业教育总体要求

根据新生代农民工的知识特点和职业背景,采取“两点三联”职业教育,需要我们解放思想,打破过去传统格局,针对其特点,资源整合,政府、企业、职业学校及社会培训机构多方联动,形成多元化、立体化的新型职业教育模式。这种教育模式,一是要有利于为每一个新生代农民工提供培训、学习的机会,使他们能够有途径选择职教教育培训;二是该种教育模式需要政府、企业和学校及社会各界多方联动,以政府组织、企业和学校为实施主体,形成完善、系统的职业教育体系;三是要有政策保障,制度要求,使新生代农民工愿意且能够参加与他们相关的职业技能培训,并且使他们职业技能得以提高,获得职业发展,从而使培训教育成为他们的内在需求以及社会的发展要求,是政府和职业学校长效发展的内在需要;四是新生代农民工“两点三联”职业教育模式要有丰富的职业教育与培训类型以及相应的培训内容。

2.多起点、多样化的职业教育培训

新生代农民工数量多、区域背景不一、成长经历不同,导致他们基础不一,起点不同,职业教育需求多样化,这就决定了我们的职业教育根据教育对象的特征,构建多起点、多样化的不同类型的职业教育培训形式,继而构成系统的教育模式。一是要有学历提升教育。地方中等学校和高职学校要能为新生代农民工提供学历提升教育的途径。让学习基础好、学习需要强烈且有经济基础并愿意继续深造的新生代农民工得到进一步提升和发展。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对象应由城市转移农村,关注更多的农村青少年;高等职业教育招生的重点要逐渐转移到企业中有一定学习能力和一定技能基础的企业技术工人,提高职业教育比重,扩大职业教育规模,延伸职业教育内涵。二是要有短期专项技能培训,使急需获得某一特定技能的新生代农民工能够通过短期的职业知识与技能培训,获得一定的专项技能。三是非定期职业继续教育,针对在岗的新生代农民工提供专业强化教育,拓展专业视野,接受相关新知识、新技能,为他们进一步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础。四是要有各种形式的基础知识、基础技能教育选择资源。新生代农民工能够根据自身的职业技能教育,选择其所欠缺的基础知识、基础技能教育,进行相应的补充和学习,适应他们不同的学习起点和多样的学习基础。

3.重点推进中、高等职业教育培训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为农民工服务工作的意见》,提出加快发展农村新成长劳动力职业教育。对于那些没有机会进入中等职业教育的初中应届毕业生以及未能获得高等职业教育的高中应届毕业生,要为他们创造和提供途径,进一步介绍职业培训和教育。因此,需加强政策支持、财政资助,使中、高等职业教育能够面向这个群体,积极推进该种形式的职业教育,鼓励地方政府、职业教育主管部门和职业院校根据区域经济发展背景,企业新生代农民工特点,不断创新和建设相应职业教育培训模式,支持没有职业院校的边远地区因地制宜建立相应的职业院校,创新办学模式、建设职业教育师资队伍,提高教育质量。

4.构建政府、学校和企业联合体

相比较普通教育,职业教育和培训是一种“昂贵”的教育,需要的成本和资源更多,特别是对于新生代农民工,由于他们起点低、接受能力低、分布比较分散,要给他们提供形式多样的、不同起点的职业教育,就需要消耗更多的教育资源和社会成本。因此,需要构建政府主导、学校和企业共同实施的联合体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模式,不仅可以充分、有效利用目前有效的教学资源,而且可以促进企业和区域经济的发展,更是职业院校外延发展的需要。因此政府、职业院校和企业都应该积极参与到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培训体系中,政府部门作为行政主管部门,需要加强统筹管理,发挥主导作用;职业院校作为教育培训主阵地,需要创新教育模式,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培训实效;企业应承担社会责任,加强培训力度,支持和参与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培训。

5.建立保障制度,切实落实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

构建面向新生代农民工“两点三联”职业教育模式,需要相关的政策和制度来保障、护航。一是政府要制定相关政策,全局导向和引领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的发展,同时对新生代农民工加以积极的引导;二是加大财政投入,为向新生代农民工“两点三联”职业教育提供财政支持;三是针对企业制定激励政策及考核机制,鼓励和引导企业积极参与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体系;四是逐步建立“职业准入制度”,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新生代农民工需要持有职业教育培训的毕业证书或合格证书,才能就业,并配套“城市准入”“年龄准入”制度,使新生代农民更加清楚认识和接受职业教育,转变对职业培训和教育的认识,并能够积极参与到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体系中来。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教育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涉及到政府、企业、职业院校和新生代农民工等诸多主体,面向新生代农民工,不断地实践和探索构建适合他们的“两点三联”职业教育模式,并根据区域特点、行业特色加以调整和完善,形成新生代农民工“两点三联”职业教育模式动态机制,实现新生代农民工“两点三联”职业教育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参考文献:

[1]全国总工会课题组.全国总工会关于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研究报告[N].工人日报,20xx-6-21

[2]马月珍.农民工职业教育现状分析及对策[J].决策与信息,20xx(5).[3]吴济慧.新生代农民工就业问题的职业教育策略[J].职教论坛,20xx(19).

新生代农民工论文 篇4

一、新生代农民工随迁子女的家庭道德教育现状分析

(一)内容的不足:重私德轻公德德育内容的选择,直接影响到家庭道德教育的目的的实现,家庭道德教育的任务能否完成。

新生代农民工表示,他们平时更多的教育子女要孝顺父母、孝顺爷爷奶奶、要尊老爱幼、听老师的话、不说谎、不打架等,以及遵守交通规则、团结友爱等日常行为规范教育。至于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和集体主义教育等这种“公德”教育却很少在家庭中刻意提及,认为这些应该由学校老师进行教育。有些农民工家长甚至曲解了道德教育,认为道德教育就是要教会孩子处事圆滑,中规中矩,明哲保身,因为他们自己很多时候就是这样。在走访过程中,当被问及“是否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问题时,很多新生代农民工都表示“不知道”,能把24字核心价值观背出来的也是少之又少。十八大的召开,开启了新阶段和新征程,标志着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攻坚时期,传统道德中的某些精华被重新提及与重视,新的道德判断标准出现,此时,当代社会所需要的爱国主义、诚信、责任心、社会责任感,集体主义精神等“公德”内容的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对于新生代农民工随迁子女来说,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方向和指导,加强他们的公德教育,提高他们综合素质、现代公民意识等,对于他们更好地融入城市,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城市一份子、祖国未来的接班人也是尤其必要的。

(二)方式的单一:重言传轻身教教育方式深刻影响着教育的效果。

新生代农民工家长的家庭道德教育方式呈现单一的特点。在调查走访过程中,笔者发现,新生代农民工家长对孩子的家庭道德教育方式与父辈相比,虽态度言辞缓和了很多,但依然呈现单一的特点,重言传轻身教,主说教缺引导。在被问及“您平时对孩子进行道德教育主要通过什么方式”时,依然有68.5%的人选择了“说道理”。大多数年轻农民工虽有意识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却忽视了自己的身教,他们常常自觉不自觉得把教育停留在口头上,轻则“老生常谈”“喋喋不休”,重则“厉声喝止”甚至“棍棒以对”,比如被问及“如果发现孩子做了一些不符合道德规范(比如说脏话)时,您一般会如何做”这一问题时,还有33.5%的人选择了“厉声喝止”。事实上,要知道,孩子是家长的一面“镜子”,他/她行为的对与错,善与恶,其实反映的正是家长的教育方式。有些农民工家长甚至自己都没有做好表率,在家里口无遮拦、爆粗口、乱发脾气、抽烟、熬夜打游戏等,回头发现自己的孩子有道德失范行为出现时还觉得不可思议,殊不知正是日常生活中自己的那些不良道德行为对子女的成长产生了消极的影响。事实上,道德教育作为一种精神层面的教育,不仅仅是靠理论来支撑,更应该在实践的过程中贯彻实施。给孩子讲一百个大道理,不如身体力行地成为孩子学习的道德榜样。

二、新生代农民工随迁子女家庭道德教育问题的成因检视

(一)社会外部环境纷繁复杂,使家庭道德教育面临挑战

1.多元化的价值观念影响着家庭道德教育的价值取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给人们带来了很多的实惠,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同时,也使得一些人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大的转变。现实生活中,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风气盛行,传统的道德观念和价值体系受到很大的冲击,人们的思想意识、道德观念、价值取向等等正日益朝着功利化、物欲化的方向发展,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了扭曲和变异,过于迷恋对物的崇拜、享受与占有,而对财富的获得方式,却不受人们太多的关注。年轻的新生代农民工们,自身面对这些挑战,都有些招架不住,时有困惑,因此势必影响对下一代道德品质的培养与教育。

2.信息化的负面影响冲击着家庭道德教育的原有功能随着社会的信息化,电脑和电视日益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辛苦工作一天的新生代农民工们,回到家往往通过上网看电视来缓解工作压力,忽视了对孩子的精神关爱,导致父母与孩子沟通、交流的时间大大减少。还有些新生代农民工整日工作忙碌,疏于对孩子的管教,同时孩子因为没有朋友,长期精神需求得不到满足,便会将空余时间也大量花费在看电视、打游戏上。加之对于网络、电视、报刊、电影等处于迅速发展阶段的媒体缺乏有力的监管和约束,幼小的孩子很容易受到电视网络的影响,比如连云港市一男孩模仿《喜羊羊与灰太狼》剧情,与小哥俩做“绑架烤羊”游戏,导致兄弟俩被火严重烧伤事件。这些悲剧让人想都想不到。有时候,家庭道德教育在无孔不入的媒体介质面前,对一些负面影响往往防不胜防。

(二)教育主体自身困难重重,使家庭道德教育力不从心

1.新生代农民工收入水平低,子女德育资金投入少新生代农民工大多刚刚在社会站住脚,自身的经济实力并不雄厚。由于没有技术专长、没有工作经验、流动性强,他们大多只能在低端劳动力市场上就业,工资起点低,涨幅小,增速长期滞后于城镇居民收入和国家经济发展总体水平。这样,与市民收入和城市消费水平相比较,绝大部分新生代农民工收入明显偏低,而且由于体制机制等原因,新生代农民工家长在子女上学、就医等诸多方面还需要支付比当地市民更多的成本,所以生活压力较大。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活资金的不充裕,直接限制了新生代农民工对子女教育,包括道德教育的投入。在被问及“您会给孩子买一些专门关于道德教育方面的故事书或者影像资料”的时候,有59.5%的人选择了“基本没买过”;而“不买的原因”中选择“工资就那么点儿,哪还有闲钱买这个”的占到52.9%。

2.新生代农民工文化水平低,子女德育质量难提高文化水平不高的新生代农民工很难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他们对随迁子女的教育知识主要来源于自身经验和自己小时候接受家庭教育的经验,留心观察不难发现,很多采用“暴力手段”进行教育的年轻的农民工家长,自己小时候就多半成长于“棍棒教育”,他们不知道该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也没有人告诉他们到底什么才是科学的教育手段,他们就会潜意识里套用父辈对自己的教育方式。当被问到“您觉得自己做的不好(在子女道德教育方面)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时,33.5%的家长认为自己“缺乏方法,想教育却不知从何下手”。一些年轻的农民工家长的教育方法也有待商榷,他们有的往往只会告诉子女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对于为什么这样,他们却很难解释清楚,使得孩子“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态度和蔼时,孩子一般能接受;但如果家长管教时缺了耐心,态度比较专横时,孩子往往会心生反感,甚或引起叛逆之情,进而对父母的管教产生抵触情绪,长此以往,家庭教育效果必然不佳。

3.新生代农民工工作压力大,子女教育时间难保证教育子女,督促指导他们学习需要较大的时间、精力投入。尽管现如今新生代农民工对工作性质、工作时间的要求较老一辈都更高,他们的工作环境较上一辈也有所改善。但由于自身技能水平的限制,他们大多仍在低端的劳动市场就业,工作时间相较于城市里的普通单位工人更长。在调研中,问及被访人员“您觉得自己做的不好(在子女道德教育方面)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时,46.5%的受访者表示“工作太忙,没有时间”。而且有时候新生代农民工家长由于压力大,一些不好的情绪也会被带回家,带给孩子。被问及“当工作上遇到不顺心的事情,会将不好的情绪带给孩子吗”,有47.5%的新生代农民工选择“偶尔有过”,32.5%的人“没注意过这个问题”。劳动时间过长,强度过大,使得农民工工作之余可以支配的时间和精力很少,休息的时间都没法保证,更别说静下心来好好对子女进行道德教育了。

三、新生代农民工随迁子女家庭道德教育问题的解决对策

切实提高农民工子女家庭道德教育的效果,进而改善农民工的生存状况是全社会的大事,是一项涉及面极广的社会系统工程。要完成好这项工程,需要构建“国家—学校—社会—家庭”四位一体的道德教育体系。需要各方同心协力,群策群力。

(一)制度政策扶持,为家庭道德教育保驾护航道德建设离不开国家的顶层设计,新生代农民工家庭作为弱势群体,离不开相关政策制度的扶持,因此,国家层面应该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政策,加强制度监管,为新生代农民工更好地进行家庭道德教育提供政策支持。

比如以十八大的召开为契机,逐步推进城乡二元户籍制度的改革,放宽中小城市落户条件,降低准入门槛,使一部分新生代农民工实现“农转非”,和城市居民一样享受提供各种福利待遇。同时也要建立完备的法律法规来保障新生代农民工对随迁子女家庭道德教育的进行,包括《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一些基本法律法规。还要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以保证新生代农民工家庭的基本生活为出发点,建立健全涵盖生育、医疗、失业、养老保险在内的全方位、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使新生代农民工家庭免除一些后顾之忧。

(二)家校通力合作,为家庭道德教育创新形式家校合作在道德教育中始终是备受关注的措施。

因为学校本身也承担着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责任,且学校有其一定的优势,能掌握道德教育的大方向。因而在孩子的道德教育方面,家庭和学校在观念和目标方面首先必须达成一致,然后运用各自优势,相互配合,才能真正起到理想的效果。作为学校,应该不断拓宽渠道加强与家长的联系;要倡导年轻的农民工父母们科学地进行家庭德育,通过家访、印发告家长书等形式,介绍、推广成功的家庭教育经验,编写一些简单易懂的册子给农民工家长,给他们以技术上的指导。反之,作为新生代农民工,要主动与子女所在学校取得联系,要多跟老师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每次的家长会要争取参加,积极地和班主任配合,发挥家庭德育的实效性。

(三)整合社区资源,为家庭道德教育添砖加瓦良好的社区环境有利于家庭道德教育的开展。

新生代农民工家庭聚居相对集中的社区或街道应加强社区及街道环境的建设,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加强社区文化建设,充分利用社区宣传橱窗进行先进文化和文明道德宣传;大力开展社区服务,建立社区的阅览室和活动室,积极组织新生代农民工和子女进行有意义的活动,融洽亲子关系;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家庭与当地市民家庭间的沟通交流,加深彼此了解,增进彼此感情;有条件的社区可以尝试创建有关家庭道德教育咨询室,真正服务于新生代农民工家长,及时为他们进行家庭道德教育支招等,努力营造一个环境干净整洁、民风文明友好的社区氛围。

(四)提高家长素质,为家庭道德教育夯实地基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在家庭道德教育过程中,家长的核心地位不可被替代。

为了提高教育成效,新生代农民工家长自身应该积极主动的提升自己的素质,主动加强学习,学技能,提高业务素质,努力在工作上表现出色,保证稳定的收入来源,为家庭道德教育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学理论,了解一些有关道德事件的来龙去脉与相关评论,提升自己的道德评判能力,从而更好地对子女进行教育;学方法,了解诸如“罗森塔尔效应”、“超限效应”、“霍桑效应”、“登门槛效应”等常见的儿童心理规律,掌握家庭德育方面的实践方法,灵活地运用于对孩子的教育中去。同时也要提升自己的道德水平,努力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坚持以身作则、言行一致,为子女做好表率,平等、真诚地对待孩子,尊重孩子的同时也赢得孩子的尊重和信任。当然还要积极配合好各方的工作,与社会和学校一同,为自己随迁子女的家庭道德教育织就一张结实的保护网。新生代农民工随迁子女家庭道德教育并不仅仅是农民工家庭自身的事情,它关乎整个社会的道德建设,关乎中国社会的有序发展,关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与社会各个方面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它的解决也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这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界的长期关注,更需要制度政策的配合实施。学校、社会也应极力配合新生代农民工家长对这些随迁子女进行家庭道德教育,不断提高他们的道德水平,使他们健康成长,将来更好地融入城市中,成为真正的城市一员。

新生代农民工论文 篇5

一、新生代农民工继续教育对发展新型城镇化的.意义

新型城镇化“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它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追求社会个体发展的自由平等和公平正义。一方面,个体全面发展和自由公平的实现要求进城人员素质的全面提升;另一方面,城镇较高的工业化和信息化水平要求进城人员具有相应的技术和能力。诚然,与第一代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具有一定的知识和文化,具有更强烈的自我发展的愿望,然而,第一代农民工大多只是城市的建设者和“过客”,而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新生代农民工不仅是城市的建设者,也将逐步变成城市的“主人”,构成城镇化发展的主体。当前,虽然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的愿望强烈,但由于能力相对不足,使其徘徊于城市“边缘”,难以融入其中。据调查,新生代农民工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为9.8年,仅能满足劳动密集型产业所要求的教育程度,而资本密集型的第二产业所需工人的受教育年限为10.4年,技术密集型的第三产业需13.3年。这说明新生代农民工的教育总体上处于义务教育初步完成阶段,相应的专业技术技能教育尚未展开,无法满足城镇化、工业化和信息化发展的需求。现实中,农民工工作技能的提升主要是通过干中学和加强熟练程度来实现,这也是造成许多新生代农民工只能从事技术含量较低的简单工作的主要原因。但同时也必须看到,新生代农民工义务教育的完成使得他们具备了进行继续深化教育的基础和条件。因此,通过强化继续教育,全面提升新生代农民工素质,逐步提高他们的收入水平和就业能力,是促进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的必要途径。

二、新生代农民工继续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缺乏规范和系统,难以形成合力目前,对新生代农民工提供继续教育和培训的主要组织者有政府、企业和社团。这些组织者所提供的大多数是重视实用的简单的短期培训,而缺乏对被培训者长期的知识技能、自身素质和工作能力的系统训练。企业出于对自身经济利益的考虑,普遍存在着重使用轻培训的思想,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培训只是局限于就职前的简单的岗位培训。而转入地政府出于新生代农民工流动速度过快的考虑,也不愿为此付出更大的精力和资金投入,缺乏长期系统的针对新生代农民工的继续教育发展规划。实质上,几乎所有的培训仍然是把新生代农民工定位于一个“打工者”,而不是未来城镇化的构成主体。这种临时的简单培训使得新生代农民工对所在城市和企业缺乏归属感和责任感,从而导致他们不得不经常流动以期寻求更为合适的就业和进城机会。

2.教育目标短期化,与城镇化需求脱节

培养长期稳定的就业能力是确保新生代农民工能够提高收入并扎根城镇的关键。新生代农民工面临的最大难题是就业问题,其就业的主要障碍之一是缺乏适当的职业教育和培训。目前,不论是政府,还是企业或其他组织对新生代农民工提供的继续教育基本上是短期的上岗前培训,这些零散的临时的培训难以有效提升新生代农民工的技术技能和就业能力。培训经费紧张、培训主体单一、培训内容陈旧和培训形式不灵活是新生代农民工实际需求与现实矛盾所在。因此,结合不同地区城镇化发展特点和新生代农民工的偏好和需求,制定针对性强的差别化的新生代农民工继续教育长期目标,是提升新生代农民工综合素养,满足城镇化发展的重要环节。

3.激励机制不完善,教育缺乏推动力

不管是对于教育主体还是客体而言,良好充分的激励和约束机制都是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继续教育积极性的重要保障。然而,目前的新生代农民工继续教育体制缺乏的恰恰是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一方面,作为新生代农民工继续教育的主要提供者———政府和企业都缺乏合理的激励。由于信息不完善和不对称,转出地和转入地政府以及企业均难以获得新生代农民工流动和偏好的有效信息,而提供长期的系统的继续教育培训要付出较大的成本,一旦接受教育后的受教育客体选择离开,提供教育的所在地政府和企业就不得不承担相应的巨额成本。另一方面,由于信息的缺乏,新生代农民工个体无法预测进城后的工作和生活,对于未来的职业规划和流动具有较大的盲目性。由于政府对农民工一般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疏于管理,企业出于自身利益最大化考虑,往往与新生代农民工签订短期用人合同,导致新生代农民工缺乏接受长期系统的继续教育的积极性。

三、新生代农民工继续教育的定位

新时代农民工继续教育的方式和目标定位取决于未来城镇化的发展特征和内在需求。新型城镇化建设是以人为核心,逐步将农民转化为城镇居民的过程。这就要求,新生代农民工作为未来城镇化建设和发展的主体,其继续教育必须能够满足城镇化的发展和需求。首先,对新生代农民工的继续教育要摒弃过去那种短期临时的教育培训模式。过去的这种模式只是将农民工作为城市的“过客”来对待,而没有将他们作为未来城镇“主人”和发展主体。农民转化为市民不仅需要制度的完善和支撑,同时也需要农民自我素质的全面发展和适应。新生代农民工的自身素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有效转移,需要在专业技能、心理素质和思想道德修养等三个方面有所提高。因此,新生代农民工的继续教育必须重视其全面素质的提升,以帮助他们尽快适应城市社会。其次,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趋势是要从批量生产型经济向质量生产增长型经济转变,新型城镇化的发展也必将定位于质量增长型经济模式。一方面,追求质量的经济增长方式要求企业用人质量的提升,另一方面,新生代农民工日渐成为许多企业生产的主体,他们的技术水平和工作技能对企业产品竞争力具有重要影响。然而,目前企业一线技工普遍短缺,严重制约了企业产品质量的改善和新产品开发的空间。据统计,我国企业的高技能人才比例仅占全部职工的4%,严重滞后于发达国家30%—40%的水平,技术工人短缺已经成为导致当前我国企业竞争力普遍不强的重要原因。而据调查,新生代农民工普遍意识到文化水平低和专业技能的缺乏是制约他们就业的主要因素,有近一半的农民工有接受职业培训的愿望。新生代农民工已完成的教育为他们成长为具有较高水平的技能人才提供了良好的条件,通过建立良好的继续教育体系提高其技术技能水平能够有效提升其融入城市的能力。新生代农民工具有未来的“市民”和“专业技能人才”的双重身份,因此,新型城镇化背景下,针对新生代农民工的继续教育目标应该定位于促进新生代农民工有效融入城市的素质教育和职业技能水平教育两个方面。其中,对新生代农民工的继续教育最重要的是职业技能教育。加强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不仅能满足劳动力市场对技术工人的需求,也能解决新生代农民工自身的职业发展和收入问题。

四、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新生代农民

工继续教育的路径虽然与第一代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有知识、有文化、有着更强烈的自我发展愿望,更加关心培训机会特别是接受继续教育等。但应该认识到,对新生代农民工的继续教育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政府和社会足够的重视。实际上,同所有教育相似,对新生代农民工的继续教育具有公共品或准公共品性质,必须视为一项社会性公共系统工程。因此,笔者认为,应该由政府为主导,企业和其他社会组织共同参与,通过整合和改造现有继续教育资源,设计和制定相关激励和约束机制,以推动新生代农民工继续教育,促进新型城镇化健康顺利发展。新生代农民工继续教育的具体路径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对现有的继续教育体系进行整合与改造,在农民工居住集中区建立社区学院

实际上,自20世纪80年代起,全国各地为提高企业职工素质和技能水平,已经相继建立起相对成熟的继续教育培训体系,并在当时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但是,随着国有和集体企业破产和改制,该体系正逐渐被瓦解。当前,政府可以重新对这些已形成的原来针对城镇职工继续教育的资源和机构,如高校继续教育学院、广播电视学校、函授学校和职业培训学校等根据时代发展的特征进行整合和改造,建立主要针对新生代农民工继续教育的社区学院。社区学院可以提供与更高收入相联系的大专学位、职业证书和短期培训证书教育等。

2.采用社区学院与新生代农民工所在企业联合培养的继续教育模式

新生代农民工希望通过掌握和提高技能水平而扎根于城市,城镇化和企业发展需要培养并留住技能人才。然而,由于缺乏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导致政府、企业和新生代农民工个体对继续教育的收益或回报存在疑虑,都不愿意对新生代农民工继续教育进行投入。为此,政府、企业与新生代农民工可以通过双向选择,政府根据城镇化发展要求制订相关新生代农民工进城和继续教育规划、政策和管理细则,明确政府、企业和农民工个体的责任和义务;企业根据技术和发展需求,针对新生代农民工个体的技术偏好制订相应的继续教育培训计划,并与社区学院进行联合培养,明确规定受教育者所要达到的技术水平、服务年限、企业和受教育者的学习费用分担等,并与培训合格的农民工签订长期用工合同,建立充分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以增强新生代农民工对所在城市和企业的归属感和责任感。

新生代农民工论文 篇6

摘要:新生代农民工是当前新生的社会群体,他们的婚恋问题常被忽视。通过对新生代农民工婚恋观的研究,总结了新生代农民工婚恋观在理性化、多样化、城市化和自主化等方面的现代性表现,同时探讨了新生代农民工婚恋观现代性在进一步发展中所遇到的困境,并提出在宏观环境营造、具体解决政策出台和新生代农民工自身素质提高等方面的解决之径.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婚恋观;现代性

一、问题的提出

新生代农民工是指出生在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后的,年龄在20岁至30岁之间的青年农民工,目前其在外出打工的1·5亿农民工里面占到60%,大约1亿人左右。[1]目前,学术界对新生代农民工的研究,较多集中在这样几个方面:一是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特征的研究,二是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取向,三是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化进程中的社会关系问题等。而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婚恋问题研究较少。“婚恋问题已经成为影响正处于适龄的新生代农民工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2]新生代农民工在择偶标准,择偶方式,对待婚姻的态度等方面与他们的父辈相比有着明显的不同,新生代农民工的婚恋观已经显现出现代性的倾向。通过分析新生代农民工的婚恋观现代性的表现,首先,能够加深对这一新生群体的认识;其次,通过此了解他们在城市中的社会地位和社会关系网络等生存状态方面的问题;最后,可以了解农民工入城后的社会心理变化和他们由传统人走向现代人的变化轨迹.二、新生代农民工婚恋观的现代性考察

人的现代性是指人在现代生活中的综合素质,是在人的价值观念、文化精神、思维方式以及行为方式上与传统性相对应的概念。“现代性是一个社会中个人所具有的与传统相对应的现代属性。具有现代属性的个人常常表现为见多识广、积极参与,具有明显的个人效能感,具有独立性和自主性,乐意接受新观念和新经验;也可以表现为具有平等开放、独立自主、乐观进取、尊重感情和两性平等等方面的意识。”[3]总之,一个具备现代性的人应该具有能够在现代社会中比较顺利地适应生活的价值观、生活态度和社会行为模式。新生代农民工的现代性是指他们在适应现代化程度较高的城市生活时所形成的一套新的行为方式、心理态度和价值观念。婚恋观的现代性当然是他们身上的现代性体现之一。新生代农民工婚恋观的现代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文化水平较高,婚恋追求更趋理性

新生代农民工文化素质普遍较高,多数受过中等及以上的教育。文化素质的提高有助于他们现代性素质的发展,这在婚恋中也能体现出来,那就是他们更注重婚恋中的个人理性。他们追求真爱,感情至上,具体来说就是在找寻另一半时,强调“感情因素、文化层次、双方爱好的投合、性格脾气的互补等个人因素,而淡化了家庭背景、经济状况等非个人因素”,[4]同时,他们告别了以往婚姻以生育为目的,以及年龄到了,为了结婚而结婚的传统观念。在婚恋上对对象的标准已经有了主观的设想和安排,这些方面的变化体现了新生代农民工在婚恋上的自我价值观,是人的现代性的一种表现.(二)生活范围的扩大带来婚恋交往对象和方式的多样化

流动性的生活使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活动范围不断扩大,由农村到城市,由这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生活范围的扩大使他们的视野拓宽,变的见多识广。与此同时,他们的婚恋交往对象越来越多样化了,交往对象不再仅限于老乡、同学,还有同事,以及其工作对象等。另外,他们还可以通过现代信息媒介如婚介所、报纸、杂志、电台、因特网去认识交往对象。交流方式或平台除了以前的聚会、工作场合、娱乐场所以外,还有现代的通讯(如手机和网络)也成为新生代农民工一种重要的交流交友方式

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流动体验扩大了他们的生活半径,提高了他们对现代社会的适应性和谋生能力,增强了对新生事物的接受性,为他们建立起超越地缘和血缘限制的各种新型的社会关系。新生代农民工的婚恋对象选择范围和交往方式的变化正体现出他们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三)新生代农民工婚恋观的城市化取向

新生代农民工成长环境和教育经历有很深的城市痕迹。80后、90后的新生代农民工有的就是在城市长大的,多数新生代农民工都有在城市接受教育的经历,有的人很年轻就来到城市打工。这些原因导致了他们的乡土观念相对淡漠,反而对城市生活十分向往。他们在婚恋观、恋爱形式和方式以及子女观等问题的认识上有明显的城市化倾向,有向城市同龄青年模仿的比照行为取向.首先,他们的婚恋观较为开放,如对“婚前同居和婚前性行为的态度问题有一定认同,在新生代农民工的打工地恋爱交友、租房同居现象”[5]不同程度地存在。其次,他们在婚恋的形式和方式上有对城市青年的时尚模仿,如恋爱消费上,很多人“舍得花钱培养感情”,开生日party、情人节送花等在新生代农民工中十分流行。另外,婚礼模式上,很多人选择旅游结婚、拍高级婚纱照等。再次,还有不少新生代农民工结婚后愿做不要小孩的“丁克族”等等.美国的现代化问题学者英克尔斯认为,城市生活经历具有促成人的现代化的强有力的影响。“城市的生活环境、教育、工厂经历、以及信息传媒等对人的现代性产生很大的影响。”[6]新生代农民工婚恋观的转变也印证了这一点.(四)婚恋自主性提高

“要求独立地决定自己的婚姻、前途和职业选择,不受父母和长者以及传统的权威干涉,这是现代人对待个人生活的鲜明态度。”[6]新生代农民工婚姻自主性明显提高了。如择偶标准强调由自己来制定,要找自己中意的。择偶方式也由以前主要由“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转向父母参与,最终由子女决定的方式,另外,新生代农民工的择偶机会也由以前单纯地依靠父母或是亲戚的社会资源为自己择偶,现在开始转向利用自己的社会资源进行择偶,他们往往从自己打工的城市出发,通过同学、同事等社会关系去寻找择偶机会.这表明自身择偶机会增加,也是择偶空间在一定程度上的扩展.总的来说,随着时代的变化发展,新生代农民工所处的历史时期、所经历的成长环境、所受的教育程度与父辈大不相同,他们对婚姻的思考和处理方式变了。家长做主的婚姻明显减少,子辈在择偶问题上开始逐渐摆脱父母的控制,自己在择偶过程中有了很大的发言权,做到自己决定自己的婚恋.三、现代性发展的困境与解决对策

上述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婚恋现代性表现的分析只是反映了一种趋向,在他们的婚恋实际中还是存在着诸多障碍影响着他们身上现代性的发展.(一)现代化发展的困境

1·自身附加条件不足新生代农民工总体教育水平较低,进入城市后职业选择面较窄,多从事于收入较低的加工制造业、建筑业、服务业等行业,且由于城乡二元结构的原因,他们多缺乏必要的社会保障。而在世俗化的今天,婚恋是强调物质基础的,新生代农民工婚恋观的自主性就打了折扣,他们的婚恋观现代性一开始就遇到了发展困境.2·选择的多样化与婚恋对象的虚无前述新生代农民工的婚恋对象选择范围在不断扩大,交往方式在逐渐多样化。但是,新生代农民工多从事第二、三产业工种,工作环境要么较为封闭,如建

筑工地、加工厂,要么时间不自由,如服务业。还有些工种还存在性别单一化的问题。另外,他们的收入普遍偏低。这样,由于职业、工作时间、收入水平等方面的限制,婚恋选择对象多样化往往只是镜中花、水中月般难以实现。由于城乡差别仍一定程度存在,城市男(女)孩自然不会选择他们,而且,对新生代男性农民工来说,原来的同为农民工的女性,只要是条件较好的多会在城市选择男士作为婚恋对象,实际生活中,他们的婚恋对象的可选择范围还是十分狭窄。至于多种交往方式的变化,则因为观念、工作、文化水平等种种的限制无法实行./20xx-02-01/20xx-04-012.[2]疏仁华.青年农民工婚变行为的社会学解读[J].中国青年研究,20xx(9):76-80.[3]周晓虹.流动与城市体验对中国农民现代性的影响———北京“浙江村”与温州一个农村社区的考察[J].社会学研究,1998(5):60-73.[4]胡双喜,易婷婷.影响农民工择偶的因素及对策分析[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xx(8):133-134.[5]罗建英,胡双喜,谭银花.“八○”后农民工婚恋观的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xx(8):14-15.[6]殷陆君.人的现代化———心理·思想·态度·行为[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93,80.[7]施磊磊.青年农民工“闪婚”现象的动因探析———以皖北Y村为个案的研究[J].青年研究,20xx(12):10-16.

新生代农民工论文 篇7

摘要:新生代农民工追求融入城镇化进程,他们没有返乡务农的意愿;追求融入现代化进程,更愿意成为现代城市文明的一员,享受现代化进程带来的生活方式的变化和生活品质的提升,可是在他们身上却面临很多问题。本文结合实际调研,探讨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问题。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问题;对策

“新生代农民工”大多为独生子女且没有务农经历,不愿干脏活、累活和收入低的活。打工不再只是为赚钱、回家盖房子、娶媳妇生孩子,而是带有“闯天下、寻发展”的目的。可是没有接受过正规职业教育的农民工,又将如何融入到这个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生活呢!

一、影响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的问题

新生代农民工到底愿不愿意参加职业教育培训,我们必须了解和掌握新生代农民工的真实想法,课题组通过问卷调查,总结探讨了影响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的问题,具体有:

1、政府宣传不够、缺乏政策引导通过课题组成员的调研了解,很多新生代农民工没有接收到职业教育的相关信息,参加的职业教育培训也比较少,也不了解什么是职业教育。以上问题的产生,原因主要在于政府的宣传不够。新生代农民工多数在外打工,经济基础较差,很少考虑提升自身技能水平的职业教育,而政府在这方面的政策宣传的也不到位,政策很难落实到具体的农民工。一些好的政策是需要政府引导和落实的,作为农民工的弱势群体,必须用好的政策去吸引他们,让他们看到职业教育对他们未来的收入影响,只有这样在政府的宣传下,在政策的激励下,才能够有更多的新生代农民工走进职业教育,才能有更多的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到城市。

2、职业教育不接地气,看不到收益很多新生代农民工考虑最多的问题,不是学什么?不是干什么?而是会获得多少收益,作为职业教育,让他们体会到了吗?让他们感受到了吗?回答是肯定的,没有,要不然怎么会有这么多的人没有接受职业教育呢!职业教育的目的是通过职业教育,让他们学会挣钱的本领,而进行职业教育,就应该农民工们看到让门想要的技术,让他们看到通过职业教育以后的收益有多大,通过这种直观的说法,只希望让大家明白,新生代农民工的期待是什么?通过调研我们也了解,很多职业教育不接地气,既然要服务新生代农民工,那么专业设置就应该符合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需求,职业教育开设航空维修专业,职业教育开设轮船维修专业,职业教育开设空乘专业等,可是多少农民工能用得上。农民工需要的很多职业教育给不了,那么又怎样让他们愿意参与职业教育呢!

3、职业教育师资队伍缺乏企业经验职业教育师资队伍缺乏现场工作经验,所以开设的职业教育课程在实际工作中应用有限,这对于新生代农民工来说,没有吸引性。新生代农民工希望通过职业教育学到具体的应用技能,希望通过职业教育能够快速提升自身的技能水平,而目前这些华而不实的教育,无法实现新生带农民工的预期目标,当然也就影响了新生带农民工参与职业教育的热情。

二、吸引新生代农民工参与职业教育的具体措施

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教育问题,直接影响城镇化建设进程,如何让更多的新生代农民工参与到职业教育中来,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结合团队调研情况,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1、建立政府补偿政策新生代农民工大多数都远离家乡,为了赚钱而四处奔波,没有经历和资本参与职业教育,这将极大的影响农民工参与职业教育的热情。那么政府可以考虑建立流入本市农民工职业教育补偿政策,通过政策补偿,让新生代农民工感受到城镇化建设所带来的各种福利,让他们看到融入城镇的希望。通过这种职业教育补偿政策,让这部分流入城市的新生代农民工热情的参与职业教育,提升这部人的技能水平和职业素质,提升他们的社会地位,让他们落户城市,肩负起城市建设的任务。

2、建立职业资格准入制度建立职业资格准入制度,通过职业认证的方式,把新生代农民工转化为城镇化建设的技术工人阶层。职业资格的认证,让新生代农民工认识到自身的价值,让新生代农民工感受到自身的社会地位通过职业教育,考取相应的职业资格,通过提升职业资格的技术含量,提升新生代农民工的技术水平。

3、建立课程与师资准入制度新生代农民工是一只涌入城市的强大队伍,必须要将尽快的将他们进行转化,转化成城市的建设者。必须要开设实用性强的课程,从根本上提升他们的能力和素质,他们需要哪方面的技能,就开设哪方面的课程,确保他们快速提升自我。与此同时,要配备强大的师资队伍,要符合城镇化建设的需要,师资队伍必须具备一定的社会实践经验。建立课程与师资准入制度,谁开发的课程受欢迎就采纳谁的课程,哪位教师受到的评价高,就让谁参与。政府要严格执行准入制度,严格考核,严格把关,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新生代农民工的教育质量。

4、建立企业宣传与教育责任制度无论是什么样的企业,什么样的单位,只要存在新生代农名工,就要进行职业教育宣传,引导参与职业教育。监管部门要定期了解企业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教育情况,企业要承担起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教育责任,对没有承担起对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宣传的企业,要进行追责。通过这种制度的建立,确保每一个融入城市的新生代农民工身边实时都有职业教育,时时都能够参与职业教育。综上所述,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教育问题,直接影响城镇化建,我们要动用一切力量,让他们转变观念,我们要让这些新生代农民工积极参与到职业教育中来,让他们快速提升生活品质,快速融入城市生活。

新生代农民工论文 篇8

一、开展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培训的必要性分析

1.开展职业教育培训是提升新生代农民工人力资本的需要。作为农民工群体的主流人群,新生代农民工亟待通过职业教育培训来提升自身的人力资本。当前,新生代农民工在人力资本上普遍存在先天积累不足、后天形成过缓等问题,使其在市民化进程中遇到很大的阻碍。新生代农民工的人力资本直接决定其在城市生存、生活和发展的能力,对市民化进程也有重要影响。因此,开展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培训不仅是其人力资本提升的要求,也是市民化的必然选择。首先,通过在新生代农民工群体中开展职业教育,让其真切地感受到自身工作能力和个人发展的提升,从思想上认识到人力资本后天形成的重要性,以积极向上的心态迎接职业教育和培训,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其次,职业教育培训应注重对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价值观、生活观、公共规范意识等进行正确引导,帮助这一群体真正融入城市生活当中,实现自身的市民化愿望,并具备向上流动的能力。再次,加大对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的资金投入,不断完善职业培训内容,根据新生代农民工的不同层次和需求提供定制化的职业教育服务,使他们具备从事现代城市职业的核心技能和职业能力,更好地将个人通过学习所积累的人力资本转化为现实中的劳动力。最后,要建立一套面向新生代农民工未来职业发展的终身培训体系,以应对信息时代出现的新岗位对职业技能的要求,这样才能使得他们各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与时俱进,从而更好地融入城市,实现新生代农民工的市民化。

2.开展职业教育培训是实现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的需要。对现状的不满以及对留在城市、融入城市的渴望,使得新生代农民工对职业教育培训的需求很大。在城市劳动力市场中就业需求量最大的是受过专业职业培训、具有一定职业技能的劳动力,占总需求的56.6%,而新生代农民工中真正接受过正规职业培训的数量不足30%α。由此可见,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技能水平落后于城市劳动力市场的需求,而这也是阻碍其融入城市的关键性问题。一方面,虽然新生代农民工对个人的期望和未来发展的意愿较好,但在融入城市方面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一份对农民工城市融入程度的调查显示,46%的受访者对其工作所在城市的适应程度较低,城市适应度达到中等的新生代农民工占总数的45%,完全不适应或者适应程度很低的占4%,而仅不足5%的新生代农民工认为自己完全或者较好地融入城市生活。α由此可见,大部分新生代农民工未能很好地融入城市,要想真正实现由农民向市民的转变,首先需要具备在城市工作的一技之长,而这一技之长离不开职业教育培训。另一方面,尽管新生代农民工相对老一代农民工在受教育程度和文化素养上都有了较大的提高,但与城市市民仍然存在较大差距。新生代农民工要想真正地融入城市,就必须通过职业教育培训不断汲取新知识、掌握新技能,从根本上适应由农民到市民的角色转变。因此,通过开展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培训,帮助他们全面提升个体素养,既是新生代个人发展的需要,也是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支撑。α除此之外,开展职业教育培训新生代农民工从对职业、专业的懵懂无知发展到了解、认识、熟练、精通以至于偏好所从事的行业,顺利实现新生代农民工的工作市民化。

二、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进程中面临的困境

1“.低质性”就业是制约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重要因素。职业是社会分层的风向标,也是社会地位的重要标志。α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第一步就是在城市获得一份稳定的工作,这也是为实现他们的市民化提供经济保障。与老一代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更为年轻化,年龄大多在30岁以下;学历水平也较高,在高中及以上的农民工群体中,新生代农民工占总数的70%以上;收入水平也相对较高,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xx年新生代农民工每月人均收入2609元,比老一代农民工增长13.9%α。尽管从学历、收入等层面来看,新生代农民工有了较大的突破,但从就业层次来看,仍然难以摆脱“低质化”就业的束缚。深圳市总工会与深圳大学联合开展的一项关于新生代农民工生存状况的调查显示,有52%的新生代农民工从事普通工人和服务员,14.9%的从事技术岗位的工作,10.4%的从事生产线管理工作,仅仅有不到6%的新生代农民工从事部门经理以上的岗位工作。大部分新生代农民工囿于自身有限的技能,难以与城市精英阶层进行直面竞争,向上流动受限,难以摆脱低层次的打工状态,劳动密集型、高替代性的岗位成为新生代的“收容所”。由于这类低端行业对劳动力的需求弹性较小,新生代农民工很难摆脱低收入的状况,以每月不到3000元的收入,仅能维持在城市的基本生活,想要在城市安家立足十分困难。在城市拥有自己的居所是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尽管新生代农民工从事非农产业,但“农民”的身份使其与城市中的经济适用房、廉租房无缘。同时,他们与城市市民面对的是共同的消费市场,较低的工资收入与城市的消费水平相比,显得微不足道。对于他们来说,留在城市、成为真正的市民,路途依然遥远。总之,“低质化”就业是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进程中的重要障碍。

2“.错位性”失业是新生代农民工面临的重要问题。新生代农民工在就业市场上的无序化竞争,导致大量“错位性”的失业。当前,在城市劳动力市场当中,新生代农民工大多进入次级劳动力市场就业,从事的多是一些城市“剩余”工作。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城市高端技术人才十分欠缺,甚至出现“千金难求一才”的状况,劳动力市场中的错位、低位竞争严重拉低了新生代农民工的个人价值。新生代农民工在学历和技能层面优势不足,只能委曲求全从事城市低层工作,甚至部分新生代无工可做,自身优势无法发挥,结构性失业现象严重。长期来看,这也是制约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重要原因。大部分新生代农民工工作期望较高,职业定位失当,个人期望与能力之间的结构性矛盾,使其陷入发展性困境之中。根据经济学原理,新生代农民工的个人效用和目标函数与老一代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从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倾向来看,大多期望在具有技术含量的第三产业就业,他们中很大一部分属于独生子女,自身的工作耐受力较低,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不愿从事一些苦活、脏活和重活。近年来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用工荒”问题日益显现,特别是在人口红利逐渐消失的背景下,对技术工人和管理人才的需求缺口越来越大。然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社会劳动力市场中就业难现象日益突出,尤其是高层次劳动力就业重心下移的现象与新生代农民工就业期望高移的状态,共同加剧了社会就业矛盾,导致新生代农民工处于高不成低不就、进退两难的尴尬状态,不仅影响到市民化的进程,还对新生代农民工的未来职业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

3.身份认同危机是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发展的隐形桎梏。与老一代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留城情绪高涨,进城工作以后“返农”情节淡薄,心底存有强烈的市民愿望,然而在身份认同方面却产生了困惑。市民化的过程不是简单的空间地域转换,而是不断的社会融入和认同,通过与市民交往实现自身的再社会化,进而达到与当地城市市民的同质化。在这一过程中,由于社会身份、经济地位等因素的制约,新生代农民工并未与城市社会、制度和文化系统实现有效衔接,而是被排斥在城市主流社会的关系网络之外。从自身情况来看,新生代农民工进入城市工作以后,更倾向于将自身定位为工人或城市市民,但在与城市群体不断交往的过程中也深切体会到与市民之间经济、文化和地位的差距,身份认同上成为游离于农村和城市之间的“夹心层”。在城市奋斗过程中受到从物质层到精神层、心理层的多重排斥,新生代农民工在身份认同上缺乏向外延伸的节点,而交流圈层仅限于具有共同感情积淀的老乡、熟人等群体,群体内部相互支持、互帮互助,逐渐形成一个与城市主流文化相背离的亚文化圈,并且内卷化发展趋势明显,而这种相对封闭的社会圈层是新生代农民工向城市社会融入的重要障碍,不利于他们形成现代化的市民意识和思维。市民化过程中新生代农民工所需要的安全感、归属感、被认同感等心理层面的需求得不到外部的满足,使他们游离于都市边缘,缺乏真正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处于一种茫然和焦虑的状态。由此可见,除了职业发展受困以外,身份认同危机也是制约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重要因素。

三、以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为“基点”大力开展职业教育

1.加大职业教育宣传力度,调动新生代农民工参与的积极性。新生代农民工要想在城市获得长久的发展,必须通过参加职业教育培训不断增加自身的人力资本。而要在新生代农民工群体中大力开展职业教育培训,必须做好宣传推广工作,以提高他们参与培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一方面,职业教育机构要突出自身在新生代农民工人力资本提升方面的优势,多角度、全方位进行宣传,不仅要借助广播、电视、报纸等传统宣传媒介,同时也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数字化新媒体、手机客户端等新媒体,将职业教育宣传深入到乡村和城市社区,开设宣传栏、发放宣传手册,为职业教育培训营造良好的内外部舆论氛围,让新生代农民工充分认识到参与职业教育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要采用多种激励方式激发新生代农民工参与职业教育的兴趣,可以通过光荣榜展示,在新生代农民工群体中树立培训后就业或创业成功的典型,发挥榜样作用,重点宣传成功人士的职业教育经历,让他们现身说法,展示个人所获得的职业技能,介绍职业教育培训对个人未来发展的重要作用,让广大新生代农民工看到职业培训给受教育者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利益,进而激发他们参与培训的热情,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参与到职业教育培训中来。

2.根据市民化要求,制订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培训计划。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过程不仅仅是地域上的转换过程,也是职业上的“农转非”过程。职业转换有效与否关键在于新生代农民工对非农工作的职业能力具备程度。职业教育机构要抓住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机遇,制订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教育培训计划,实现人才培养转型,为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奠定基础。首先,要根据产业发展需求,结合新生代农民工自身的就业偏向,合理设置专业。专业设置应切实建立在对市场需求和新生代培训意向的调查基础之上,提高职业教育的针对性,避免盲目性,要能够满足市民化进程中新生代农民工对工作技能的需要,使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就业中做到学有所用、学用结合。其次,要在劳动力市场上大力实施就业准入,建立完善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这就要求用人单位在进行人才招聘时,对获得相应岗位资格证书的新生代农民工优先聘用,并在职位晋升层面也要将资格证书作为重要依据或参考。这样一来,不但能够规范劳动力市场,而且对新生代农民工参与职业教育培训起到鞭策作用,只有参加职业教育培训,并通过技能考核后才能获得相应岗位任职资格,然后凭证上岗。最后,加快推进新生代农民工就业服务信息化建设。建立新生代农民工人才库,尽快建立信息收集、整理、发布的劳动力市场信息传递网络,并依托现代化信息手段,建立网络、电视、广播等信息发布平台,使农民工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职业技能培训的工种与专业。

3.突破体制壁垒,健全新生代农民工的培训运行机制。要想实现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培训计划的顺利开展,离不开健全的培训运行机制的保障。因此,必须着手建立以新生代农民工个人全面发展为目标的职业教育培训体系,并且完善职业培训的运行机制。首先,打破利益分割,加快建立起公开透明的职业教育运行机制。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培训工作是一项巨大的工程,涉及多个部门和单位,在培训运行过程中时常会陷入多头领导、相互牵制的尴尬局面,培训效率大打折扣。为了改善这一现状,要求职业教育利益相关者在加强合作的基础上,突破各部门、各教育主体之间的管理壁垒,着手建立由政府主导、各相关部门协作配合并吸纳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培训运行机制,各个主体间能够以开放、透明的姿态稳步推进新生代农民工的培训工作。其次,加快完善新生代农民工培训相关的法律政策。农民工法制环境和职业技能培训政策的优化是保证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培训的关键。新生代农民工的培训起步比较晚,规范各个参与主体行为的法规、政策和制度等方面还不够完善,政府、职业教育机构、受教育者等职业教育参与主体在各自的权责关系上较为模糊,尤其在培训机构的职能和权限上缺乏明确的界定,对新生代农民工培训的开展产生了不利影响。对此,应在完善相关法规制度的基础上,明确各个培训主体的职能和权限,将新生代农民工的培训工作纳入法律保障之中。再次,将新生代农民工培训纳入市场化运作。要发挥职业教育的优势,可以将其纳入市场竞争中,逐渐放开培训市场,吸引外部资源参与,在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的基础上,实行优胜劣汰。新生代农民工在培训机构的选择上也更具有主动权,通过“用脚进行投票”激发市场竞争,培训机构为了生存和发展必须树立忧患意识,不断提高培训质量,从而保证培训外部效用的最大化。最后,在培训模式的选择上,应尽可能地考虑新生代农民工的真实需求,实行灵活的弹性学分制,做到因人制宜、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允许农民工以弹性学制、半工半读的学习方式逐步取得毕业证书和技能证书。同时,培训机构要采取分散和集中相结合的办法,尽量安排新生代农民工的业余时间,为他们完成职业培训和文化学习提供帮助。

4.审时度势,将短线培训与长线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是一个不断向城市融入的过程,前期需要大量的个人准备和人力资本积淀。职业教育要想在市民化过程中发挥其效用,必须抓住新生代农民工的阶段性需求,不仅要大力开展以学历与素质提升为基准的长线教育,同时要有效开展以技能和市场为导向的短线培训。一方面,短线教育培训要切实以新生代的技能提升和市场需求为导向。相对于老一代,新生代农民工对城市文化的认同感增强,对融入城市主流社会的期望较为强烈,同时也深知自身工作技能上存在不足之处,对以技能提升为核心的职业教育的需求较为旺盛。相关调查显示,有将近72%的新生代群体希望参加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短期培训来提升个人素质。从现实情况来看,仅有不到35%的新生代群体接受过职业教育培训,大部分技术水平偏低,就业能力不足,与城市用人单位的要求不相吻合,导致招工难与就业难的结构性矛盾长期存在。为了改善这一现状,各级政府、职业院校和培训机构以及用人单位要通力合作,共同为提升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技能服务,根据用人单位的需求,开展多样化的职业培训,做到“以培供需、以需定培、定岗就业、自主招生”,争取从源头上破解技能素质与用工需求相背离的问题。除此以外,针对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稳定性较差的问题,可以将职业培训与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发展规划结合起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从而有效提升其市民化水平。另一方面,强化以学历提升为主导的长线教育在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中的作用。从新生代农民工的成长轨迹来看,小时候一般生长在农村,初高中在城市学习,毕业以后自然进入城市务工,其中也有一部分是毕业后跟随父母进入城市工作,并没有经历父辈那种从农村到城市的剧烈变化过程,并且他们工作之前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农业生产技能几乎为零,相对于农村,他们对城市生活也更为适应。然而,在二元结构体制下,城乡之间在基础教育层次上的差别较大,与同龄城市市民所享受的优质教育资源相比,农村基础教育比较滞后,导致新生代在起点和过程上都难以逃脱输给城市同龄人的命运。面对基础教育阶段的损失,新生代农民工已难以挽回,但可以通过职业教育或成人培训进行适当的弥补,通过学历职业教育补充工作中所需要的文化知识。鉴于新生代农民工的自身情况,完全脱产参与学历教育并不符合现实,因此可以采用夜校、函授、电大等成人学历教育形式,在新生代农民工群体中深入开展,为提升新生代农民工个人素质服务。另外,尽管新生代农民工对于农村的情结不如老一代那么深厚,但是难免在耳濡目染中形成了具有农村烙印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社会意识等,并在工作生活中与城市文化规范发生碰撞和冲突,导致一些社会问题的发生。对此,在对新生代农民工开展职业教育的同时,还要融入城市市民权利义务、生活规范、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教育内容,全面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素养,顺利完成从农民到市民的转化。

新生代农民工论文 篇9

1、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结构。新型农民工虽然他们的来源也是农村,但是他们相较于老一辈农民工来说,多了一些文化知识,这都是和我国九十年代以来坚持义务教育有关。他们不再为太多的学费而扰,因此绝大多数完成了九年义务教育,因此有了一定的文化知识,与老一辈农民工相比文化层次高了一些。

2、新型城镇化下形成的新生代农民工的形成与历史、地域有关。当年的农民工老辈随着城镇化的进城和工作经历,有许多已经蜕变成城里人,他们的子女也相应地成了城里人。当他们衣着光鲜地返回农村时即是新生代农民工的榜样。较之老辈,新生代农民工的榜样力量鲜活,他们更渴求早日摆脱贫困成为城里人。江浙一带,本地的农民工较山东、河北少,而四川一带本地农民工则很多。

3、新生代农民工的理想其实并不遥远。随着我国每年0.6%的城镇化步伐,他们不久将成为城市的主人。但是,想成为城市的主人必须要有生存的手段,他们的要求,就是为了职业技术培训和职业技术教育提供的广阔的舞台和发展的空间,能让他们在此有生存发展的能力。现在,社会有些现实是残酷的,许多大企业对大学生的关注度很低,相反对技能型人才却很是青睐。为此,职业教育和培训也就成为新的发展,尤其是对于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方向和发展前景来说,这无疑更加成为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

4、充分认识到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背景,使职业教育内容因人而异。新生代农民工相对于老一代农民工受教育程度高一些,但是仍以初中左右的文化程度为主,职业技能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但是考虑到广大新生代农民工的接受能力,对于他们的职业教育,应以技术型和操作型为主,而不要过多涉及太复杂的理论知识,教学形式要直观、浅显;同时,职业教育培训者还必须提前了解新生代农民工的劳动、生活以及心理,针对他们的现实需求,辅以操作技术、安全、文化、社会、法律、心理等方面的现实教育。

5、充分认识到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结构,有针对性地调整职业教育内容。通过与政府、企业的多方联动,综合为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教育协调力量。政府和培训机构都要深入实际,及时了解新生代农民工和市场的需求,使职业教育内容与各大企业、用人单位和就业市场直接挂钩,实现以需求定培训,以输出带培训,把培训教育工作做到市场需求与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的结合点上,学以致用,为企业培养有技能、有理想、能留得住的新型人才,需要的人才是巨大的,因材性培养,毕业即能上岗。

6、充分认识到新生代农民工的关于高等职业教育的需求,构建农民工职业教育培训师资队伍建设的长效机制。第一,引进应用型的技术人才;第二,加大现有职业教师的培训力度,通过系统的学习与培训,使他们掌握最新的知识与技术,应对不断发展的新生代农民工的培训需求。高等职业教育顺应时代需求,通过对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力度的加大,提高了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主力军的质量,满足新型城镇化建对高素质高技能工人的需要,为新型城镇化建设培养新兴人才,也为新型城镇化发展提供动力源泉,在鼓励新型城镇化产业发展,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同时也获得了高等职业教育自身的长期可持续健康发展。

新生代农民工论文 篇10

1新生代农民工体育文化需求现状

从闲暇时间和工作强度情况反映,新生代农民工休闲时间少,导致体育文化生活缺乏,同时,易产生孤寂感、自我封闭以及对城市产生对立情绪和报复心理,进而可能容易引发心理问题。从访谈中了解到,新生代农民工渴望休闲,而且希望企业能经常性地组织体育文化活动,这样他们对企业更有归属感,生活更充实。在调查“当地政府部门、公益事业单位(如学校)或企业举办过一些体育文化活动吗”,有88.4%被调查者认为“从未举办过”。新生代农民工享受不到应有的人文关怀,不利于新生代农民工与城市的和谐相处。在调查“生活的社区中,您参加过由该社区组织的体育文化娱乐活动吗”,有94.5%的人回答“知道社区组织活动,但没有被邀请参加”或者“根本不知道”,“没参加过”和“每年1—2次”占89.7%。企业或社区提供的体育文化活动内容单一、贫乏,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甚至有些根本没提供过任何体育文化活动。因农民工的文化素质水平相当较低,在组织体育文化娱乐活动时项目往往比较单一,仅仅通过播放专场电影、唱唱跳跳之类的活动,与之新生代农民工多样化休闲文化生活需求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

2当前新生代农民工体育文化需求缺位的原因

2.1政府缺乏对新生代农民工体育文化设施建设的力度

政府往往只关注新生代农民工“物质”权利,然而忽略“精神”层面的需求。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新生代农民工不再仅仅满足物质权益的保障,更多的是要求精神生活最基本的满足。由于政府对新生代农民工公共体育文化服务的重视程度不够,往往呈现重“经济提升”轻“文化建设”、重“物质权益”轻“精神满足”、重“现实效益”轻“潜在受益”的现象较为常见。尽管各级政府对体育文化事业大力宣传,但不少政府部门对体育文化建设仍缺乏必要的关注,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新生代农民工体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在某种意义上讲,对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认识不够具体和全面,对体育文化建设对经济的发展发挥的重要作用理解不够深刻,因而出现对体育文化建设资金投入不足、时间安排不够、工作落实不到位、活动安排不积极等问题。

2.2企业偏重企业利润,缺乏对新生代农民工的人文关怀

企业总是以自身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对新生代农民工业余体育文化生活则是关注不够,不能认真履行自身的应当的义务与责任。尽量降低自身的投资成本,企业体育文化严重缺乏。企业对新生代农民工像机器一样对待,新生代农民工就会以工资来决定去与留,为什么有些企业出现“用工荒”,企业缺乏对新生代农民工的人文关怀缺失也不能不说是一个重要原因。新生代农民工是企业的“链条”,是企业的“发动机”。让员工与企业产生感情,让他们觉得自己的命运是与企业连接在一起的。只有新生代农民工对企业产生认同感、归属感,企业才有生机。企业只有让新生代农民工产生归属感,才能在经济困难时期度过难关。企业只有多增加体育文化投入,多组织一些体育文化娱乐活动,员工才能在活动中体验到企业的温暖,企业的体育文化魅力,感受到企业的人文关怀,企业的团结等。

2.3新生代农民工对体育文化娱乐生活需求自身意识的缺失

体育文化作为新生代农民工的生活状态的反映指标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物质满足已经不再是他们唯一的需求,作为精神满足的体育文化需求也是其健康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经济原因和工作动机,农民工的体育文化需求意识相对较弱,消费层次大多居于较低水平;体育文化娱乐生活极其单调,而相对单调的体育文化生活致使他们在价值观上也产生消极、保守的特点,进而形成不良的循环趋势,在当前城镇化进程大潮中,严重阻碍了农民工市民化转变。

3推进城市公共体育文化服务的举措

要推进城市公共体育文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有效实现农民工市民化发展步伐,需要“政府主导、企业共建、社会参与”三位一体的方式构建一个完整的公共体育文化服务体系,实现优势互补,缩减社会距离。

(1)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作为体育文化的主导者,政府是扮演者重要的角色,公共服务范畴要充分容纳体育文化的相关内容,不断增强公共服务的职能,建立健全公共服务体制机制。通过加强公共体育文化设施建设、创新体育文化服务方式、开展体育文化知识普及与培训,完善公共体育文化服务体系。政府要根据新生代农民工业余时间少、生活工作较偏僻,消费能力低的情况,有选择,有目的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公共体育文化设施,为新生代农民工提供满足自身需求的公共体育文化设施。各体育文化、职能部门要根据实际情况将体育文化服务送到企业、送到新生代农民工身边。多开展一些新生代农民工体育文化活动,如新生代农民工体育文化节、送温暖等活动。政府要整合政府部门资源,为新生代农民工提供技能培训,体育文化知识讲授等,让新生代农民工能够得到政府的科学技能培训。

(2)突显企业的主体地位。企业要树立新生代农民工也是企业的一员,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他们的理念。一是通过举行体育文化活动,增进新生代农民工与企业的感情。如多开展休闲趣味运动会,举办文艺晚会,组织休闲茶话会等;二是企业要根据新生代农民工需求,增加建设体育文化设施,提供体育文化产品,倡导体育文化活动,丰富新生代农民工业余生活,营造积极、团结的氛围。

(3)调动新生代农民工和社会共同参与积极性。新生代农民工问题是社会的最关注的问题。对于文化服务主体的农民工,要积极参与到体育文化建设中,提高自身的体育文化水平,增强休闲体育技能,不断融入城市的文化生活中,进而为社会作出自己最大的贡献。全社会共同参与新生代农民工体育文化建设,推进体育文化体制改革,将是一个重大任务。事业单位积极主动的为新生代农民工提供一些体育文化服务或者体育文化服务产品。比如大中院校体育体育文化设施有条件的向新生代农民工开放,定期去到新生代农民工所在的生活、工作社区举办联谊会等,发挥社区服务的优势。另外,允许一部分私人或个人去建设、经营体育文化产品和服务,为新生代农民工提供更多、更好的体育文化服务和产品。同时,新生代农民工也要自立自强,自觉地融入到城市当中去。

4结语

彻底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消除新生代农民工身份和制度机制壁垒,让新生代农民工与市民享受同等待遇,然而,体育文化的参与度高低是准确反映这一指标的重要因子。这个过程是要双方共同努力的:一方面,政府和社会要提供制度、政策等保障措施,提供公共体育文化服务和设施,帮助新生代农民工顺利地融入城市;另一方面,新生代农民工要懂得去奋斗,创造条件地融入城市社会。这个过程中的体育文化因素十分关键。体育文化能够使得社会达到和谐、稳定,促进体育文化融入,对城市发展、农村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下载农民工论文(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农民工论文(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论文doc

    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思考 摘要: 农民工是我国逐步城市化、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的过程中出现的一个庞大的亦工亦农的特殊群体,是我国经济建设中重要的生力军,是国家的宝贵资......

    农民工创业相关论文引言

    引言 近年来,农民工返乡创业成为政府关注的重要议题,国务院办公厅曾发出相关通知,明确要求地方政府要在用地、收费、信息、工商登记、纳税服务等方面,降低创业门槛,给予农民工返......

    关于农民工维权的论文

    《合同法教程》期末考察论文 浅谈农民工问题与维权 学 院: 专 业: 班 级: 学 号: 学生姓名: 年月日 《合同法教程》期末考察论文 第 2 页 浅谈农民工问题与维权 摘要:农民工是......

    我的论文农民工问题

    陕西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毕业论文 题目 农民工合法权益的法律保护问题 专 业法律准 考 证 号 010402522240 姓 名李侃 2006 年 8 月 论农民工权益的法律保护问题 【摘要......

    如何解决农民工问题论文

    关于如何解决现代农民工的问题的思考 摘 要:农民工的大量涌现,为社会创造了财富,为农村增加了收入,为城乡发展注入了活力,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农民工的出现和发展......

    家乡农民工外出务工的论文

    农民工外出务工情况分析英文摘要:Nowdays,the out-of rural workers play a more and more importment role in China,while they still live in the bringe of the countrie......

    农民工权益保障问题探究论文

    湖南农业大学课程论文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班级:06级法学二班 姓名:王慧芳学号:20064010222 课程论文题目:关于农民工权益保障问题的探究 课程名称:农业法 评阅成绩: 评阅意见:成绩......

    马克思原理、哲学论文,农民工生存

    珠三角地区民工荒原因探析 作者:陈霞 指导教师:郑黎明 摘要:劳动力价格低,农民工生活差,新生代农民工的出现等原因造成我国出现民工荒,对我国经济发展带来巨大影响,要杜绝民工荒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