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书本只是我们人生经历中的偶遇
书本只是我们人生经历中的偶遇
宋XL:
前些天赴浙江考试时与你路遇谈及荐书一事,因匆忙赶路未及细谈,只在火车上再次回想近三年来所读书目,也许就连我自己也未能给自己一份满意的答案。素来我是最怕别人问及所读书目、最喜欢的书或者是让推荐书的,因我始终觉得每个人的阅读经历不一样,阅读所依赖的个人情感经历也不一样,这样看来,一本让自己能有感悟的书,应该是能触及个人生命经历和灵魂深处的书。而这也就决定了读书因人而异,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所以对我来说也就不存在所谓的荐书一说。
我想任何一个人的阅读其实在某种程度上都与其个人经历――无论是情感的亦或是对生命都不无联系,这也就决定了每个人的阅读都应该与他自己对生命的理解以及个人人生体悟联系在一起,书本也只是我们在人生经历中的偶遇。
我记得佛洛姆在《爱的艺术》中说过一句话,我们对生命的了解,不是通过知识的传导,而是通过人与人的结合。我也一直在通过各种方式来诠释这句话的内涵,这也是我对书的态度。其实书买得多了,读得杂了,很多时候再回头想想老子的那句“绝学无忧”真的是很有道理,当然,在这里我并非是主张摒弃知识的学习。另一方面,这或许也解释了荐书的某种合理性吧,比如刚开始我觉得有的人写的书很有道理,但是慢慢会发现书中所隐喻的其实是一种文化种族主义,而这种书不学则已,若学岂不忧哉?因此,对于上次你说的荐书一事,我觉得就免了,但是说点关于读书的事儿,那我倒是乐意而为之的。
每种书都有其基于自身种类的读法,不过我倒是觉得可以根据人的关系来分类,拿《孟子》齐宣王说过的一句话“寡人好勇、寡人好色与寡人好货”来说,即可以分为人的生死、男女与经济三种关系。
第一种关系是生死,即我个人所理解的关于人的根基性关怀的书。关于人的根基性问题,是任何现在市面上所谓的励志书、畅销书、名人传记等所难以提供确切答案的。关于人生,我理解的应该是诗意化与苦难感两种。诗意化的东西容易遮蔽很多我们原本应该看到的事情,如生死、苦难,等等;而苦难感则是我们常常习惯回避的东西,比如我们的民族不是一个习惯反思苦难的民族,每每苦难过后便是歌舞升平、醉生梦死。我是在读完《卡拉马佐夫兄弟》后渐渐明白这个道理的,苦难也是一种化妆了的幸福。其实关于人的根基性的问题,是宗教和哲学所关怀的主题,而我们自小所受的唯物主义式的教育往往容易为此贴上标签。
第二种关系是男女,即个人情感的问题。这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很难回避的问题。对于人的理解,我想每个人都在受着多元文化的影响。就我个人来说,有自小熏染着的乡土文化,大学生活经历过的都市文化,也有后来感受过的西方文化,等等。而文化所关涉的个人情感问题也有着诸多导向。弗洛姆的《爱的艺术》是我个人看来西方学人中对个人情感的叙述最为出色的一本书,此外还有瓦西列夫的《爱的哲学》。不过这种西方文化中的情感叙事方式,对于我这样一个自乡土文化社会而生长的人来说多少会有点不适应,这种不适应一直伴随着我,直到我读过费孝通先生的《生育制度》。以前读过先生的《乡土中国》,那时阅历太浅没能读透,但是慢慢地在每次回家过年对乡土社会有过更深刻的观览之后,才逐渐看清乡土社会本身的结构以及我对自身所透露的乡土性的感悟。《生育制度》本身对传统乡土社会中的情感方式、生育制度的设计等都有着深刻的叙述和描画。当然我们不能否认传统乡土社会中的私人生活变革对每个人的爱情、家庭与亲密关系等方面的影响(关于这个问题可以参考阎云翔老师所撰写的《私人生活的变革》)。而我在明了这两种文化对于个人情感所产生的指向后,也懂得了自己身上所蕴含的乡土性才是我之所以存在的根本。
第三种是经济关系,当然对于你们这些专业的经济法学人来说,我就不再班门弄斧了。我阅读的经济类书较少,也只是到最近才明白仕途经济对于个人意味着什么。以前老觉得读书人妄谈经济实乃迂腐,现在看来着实是读书人清高的矫情而已。像《经济学的思维方式》这本书的题目所指的显目,经济学所能给人的除了对庸常俗事的剖析外,更多的是还是对一种思维方式的辨析。关于这方面我就不多嘴了,毕竟我自己也知之甚少。还有就是法律专业方面的书,我也就不说了,免得像是学究在探讨问题似的。
好了,关于书的事所能说的也就是这些了,以上所说或许可以当作我自己对读书的一个反思,仅供你参考。
就此搁笔。
闲书子
于辛卯年三月十四日夜
附:
读书确实是一件很个人的事情。我所写的仅是一家之言,我不知道别人该读什么书,但读书确实是需要我们慢慢来养成的一种习惯,且只有在读过很多书以后才会知道我们的阅读品味及取向。此封书信是先前写给一要好之朋友,现因匆忙应付未及征求她之意见,容日后再告知吧。
近来,看书不多,工作之后顿觉学生时代的时光之可贵,可以随意翻阅闲书,亦或懒散地东翻西看。我只得在下班后赖在办公室拿出那份闲适来看书,亦或周末跑到书店里静静地翻些书,体验这些宁静的美好。书在手中,大地在脚下。
第二篇:经历人生
经历人生
有人曾说过,人的一生成功与否,取决于他的人生态度。凡是成功者,始终用最积极的思考、最乐观的精神来支配和控制自己的人生。而失败者则恰恰相反,他们的失败,完全在于他们的人生态度:对待生活、对待别人、对待事物的态度。常常会反省自己,回头审视一下,就会发现人生的许多痛苦来。一方面因为许多欲望而痛苦,另一方面又发现了人世间的丑恶、残酷和无情,于是便会产生厌离人世的态度,此种态度人人都会有,只是程度不同而已。
(至于生命有没有意义另当别论。每天都会看到太阳升起来,看到太阳落下去。你还可以看到朝阳、看到晚霞;看到月亮升起和落下,看到满天的繁星,这就是生活。)
虽然现实生活中,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就很大。(自身事例:本人参加工作及在校的思想)。实际上,每一个人都是非常的普通,其实生命中我们认为非常重要的东西是什么?答 1相貌、2家庭、3学历,这其实跟我们的幸福、成功没有太大的关系。
比如,(1)有人认为,相貌跟未来的成功会有很多的联系;(2)有人认为,自己的家庭背景会跟成功有必然的联;(3)也有人认为,上名牌大学的人会成功,在大学里成绩好的人比学习成绩差的人更加容易取得成功等等。所有这些因素可能有部分是对的,但大部分基本无效。
1、比如说相貌。如果说一个人的相貌和成功有关,那就不会有马云和阿里巴巴,因为如果在座的你们认为马云长得好看,我相信那一定是审美出了问题。当然,这并不意味着相貌好看的人就做不成事情,所以不管相貌如何,都能取得成功,不管是男是女,最重要的是 自己的、内心世界一定要丰富多彩,也包括自己风度和气质的培养,自己胸怀的扩展以及对理想目标坚定不移的追求。随着年龄的增加,这些会慢慢变成你的智慧,所有这一切才是构成你成功的真正的本质。
(2)那么成功和家庭背景有没有关系呢?我们常可以看到一些权贵富贾出身的人,他们一出生就含着金钥匙。比如,我们可能会看到,自己左边的一些同学穿着名牌服装,右边的拎着名牌的皮包,前面坐着领导的女儿,后面坐着富豪的儿子,而你可能就一个来自普通工人家庭的孩子。
有的时候你会心存不满,但这个世界本来就存在着这种差异,这种差异常常就在你的眼前闪现。你会说,这个世界怎么会对我这样,为什么他什么都有,而我什么都没有?你会发现你总赶不上他们的状态,倒不如说赶不上他们的脚步。你会发现即使他们停下来,一辈子什么都不做,他们所拥有的东西还是比你多。我们每个人不用攀比,每个人都会有从无倒也没的一个历程(事例:自己打工经历)
(3)你未来的成功和你上什么大学没有什么联系。一辈子能不能走出精彩,大学为你奠定了基础,但不能决定你的一生。首先是一定要坚持走下去,但是,人生总是要有份期待,哪怕是没有希望的期待。可以想一下我们历史上有很多人物,比如说姜太公在河边钓鱼,到了80岁那一年,周文王在他边上走过,发现这个老头用直的鱼竿钓鱼,跟他一聊便发现这个老头很有智慧,所以把他带回去,两人一起打下了周朝的天下。还有齐白石…,有的人在年轻的时候有作为,有的人中年时候有作为,有的人老年时候有作为。花儿总是在不同的季节开放,如果所有的鲜花都在春天开放完毕了,到了夏天、秋天、冬天没有任何的花儿开放你还会觉得这个自然界是如此的美丽动人吗?
所以大家想一想,如果人生所有的精彩都在大学里过完了,后面永远都是平淡,你觉得这人生会完美吗?换句话说,你大学里过的不那么精彩,毕业后却变得越来越精彩是不是更加好呢?事实证明,在社会上,并不是成绩在起作用。成绩只能证明你智商比别人高,但并不能决定你一辈子就一定有出息。最重要的是与社会打交道的能力,为人处世的能力。(在各种混乱的人际关系中,寻找机会的能力,以及你最后领导一帮人跟你一起创业的能力。)
我们永远都不要放弃自己。
是不是我们人生的路、走长了就会有成就呢?不是的,因为人生的路有两种:第一种在平原上走,走到90岁,十分的平坦,但是你却看不到周边美丽的景色。因为平原两岸的风景都是一样的。所以,当回顾自己一生的时候发现一片空白。
第二种人生是像连绵不绝的山脉一样,像青藏高原一样。总是有无数的险峰在眼前需要我们去征服,而一旦我们登上险峰后,生命中无限的风光就会展现出来,整个世界都尽收眼底。当然,攀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你必须付出很多代价,但这种代价都是值得的。你爬到一座山头,如果要去另外一个山头,必须重新开始攀爬,因为没有任何两座山头是连在一起的。
精彩的人生是到老年的时候能够写出一部回忆录来,自己会因曾经经历过的生命而感动,会感动别人,这时候我才能说我们的生命很充实。但因为容易得到,所以容易失去。因为容易,所以不会珍惜。而生命中最美好的就是珍惜得到的东西,珍惜的前提必定是因为你得来不容易。
所以说只有被自己感动的生命才会精彩。
其实我们都有一些让自己感动的故事,比如说我们都向往大学生活,所以就拼命读书。当我拿到录取通知书的时候,真的是仰天大笑然后嚎啕大哭,跟范进中举一模一样。但如果当时没有坚持的话,也许我现在仍然只是一个农民的儿子。所以得出两个结论:
1、人必须往前跑,不一定要跑的快,但是要跑的久;
2、不能停下来,你不能三天打渔两天晒网,要持之以恒。
所以永远不要用你的现状去判断你的未来,只要你坚持就一定能获得你所意想不到的东西。
尽管我们出身很平凡,但心中也总是有一种愿望,叫做穿越地平线走向远方的渴望,就是看到眼前的地平线我们总是不满足,总是希望翻开地平线看看另一边到底是什么样的。大家都知道,只要你不断的超越地平线一定会有很多的风景在你眼前展示出来。
生命是有各种活法的,所以不管在什么状态下也要像一首诗写的那样“相信未来,热爱生命”。所以只有当我们的生命有了期待以后,才会有进步。有的时候,我们选择前进,不是因为我们有多么坚强。有这么一句话让我很感动,也变成了我的座右铭:“坚持下去不是因为我很坚强,而是因为我们别无选择。在我们的人生旅途中我们没有理由停止不前,否则还有什么希望呢?
我们人生有很多迷茫和痛苦,而只要你坚持往前走,就会迎刃而解。在走的过程中,我们也痛苦得流过泪,也曾经嚎啕大哭过,走到最后你会发现阳光总在风雨后。
我们生命中总要去追寻一种经历,那我们人生的使命,比如父母为我们献出了青春财富,把你养育成人。而我们未来变成父母后也是一样的。我们孩子的成长就是你的使命,而我们其他的使命感,如何让自己活得更加幸福,如何帮助别人,让这个社会变得更加有意义。
如果我们这一辈子都没有苦涩,没有幸福和甜美,那生命是很遗憾的。
笑话:
偷苹果幸福经历
如何把自己的生命变的更充实,我们要做的几件事情就是:第一,把自己的知识结构打造完整;从此更适应社会的发展……第二,就是要尽可能的多交朋友……第三,如果有可能的话,在大学里谈一场比较专一的恋爱,但是,你们已经是过去时了,只能在梦里偷偷的想一想了,但是单位有的人可以…….(例如,未有男朋友的两位女生)第四,为未来的工作做好打算,多读书是必不可少的,多读书就意味着眼界更加的开阔,更加会思考问题,更具有创新精神。(实在不行来不及读,你可以到书店看着那些书,记着那些名字用手摸一下,这样也能增加一点人文气质。)有句话叫做“底蕴的厚度决定事业的高度”那么底蕴的厚度主要来自于两方面,第一多读书,读了大量的书你的知识结构自然就会完整,就会产生智慧;第二就是多人生经历。把人生经历的智慧和读书的智慧结合起来就会变成真正的大智慧,就会变成你未来创造事业的无穷无尽的源泉和力量。
我有一个理念,人活着要过一种诗意的生活,我们有多少时候是停下来看看月亮的,在假期看一下漫天的繁星的,有多少人看着朝霞和晚霞时心中感受过生命的涌动的。当然也要身体力行。所以我们说一个人不能只在语言上表达诗意,还要在现实中去表达诗意。所以你必须克服现实中的障碍和挫折。所以,你变成一个让别人相信的人,比做一个让别人防着你的人,得到的好处要多得多。而建立这种信任,要做到以下几个要素:要以别人为中心不要以自己为中心;要有服务精神,心胸开阔,眼光敏锐。己变成一个别人信赖的人。
还有就是工作问题。工作问题是一个比较简单的问题。一 个高效、愉悦的工作环境需要我们一个团队共同努力才能塑造好。在这个团队中,我们要每天都保持着一种努力工作的强烈欲望。这样就等于我每天都做着许许多多自己愿意做的事情,就会觉得很充实,而且能从工作中找到乐趣,热爱你的工作就会变成一件容易的事。从工作中慢慢积累自己的才能,自己也慢慢变得成熟,个性也慢慢变得稳定、沉稳,这样获得成功的机会也会多很多。
就是我们的生活。我还是那句老话:把生命活得精彩一点。生命的精彩、幸福只靠自己不靠别人。
人生有平凡,有激动,有慢慢长夜,也有美丽的日子,这
第三篇:人生只是一片云
人生只是一片云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徐志摩的这几句歌谣真有那么点迷幻,又有那么一点彻悟和执著的感觉。他的歌谣让夏天干燥的空气变得稍显湿润,让我的生活变得有点生动,也让我沉睡的心灵从此苏醒。
千古事,往来空,我们轻轻的来到这个世界,谁知道为何而来?什么时候作别西天的云彩,天机又有谁会知道呢。风雨人生时光飞驰,有时甚至来不及品味思索便飞奔而去,俱往矣,再回首,一晃自己也已过四十有余。
几十年来往事历历在目,最使我感动的莫过于来自对自身生命的感悟,最说不清道不明的莫过于对生活自身的思索,人心最累,累的是人的欲望,对情感、对朋友……对所有都可能与己有关的东西,如果一旦对它有了欲望,随之也便有了烦恼,如果对什么有了期盼,也就滋生了等待的苦涩,我并不主张抑制人性与生俱来的欲望,但重要的是我们要以什么心态和方式去对待她、去包容她。
“菩堤本无树,明境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尘世本身真的很浑浊,但当你用置之度外的心态去观察,去过滤时,也许你看到的就将是纯净和光明,生活本应该回归平淡,回归原始,只有平淡而原始才能感悟到人生的真实,才能真真切切地体会到生活的快乐,人的一生也许是担负了太多的责任,太多的爱,太多的牵挂,才会感受到生活的无奈和世态的炎凉。俗话说,最近的距离,莫过于人与人之间心的距离,最远的也是人心的距离,心若有爱,人就近了,心会跟爱一起走,心若累了,人就远了,心若倦了,缘便尽了。
也许生命本身就是一场虚幻的舞蹈,人生短短几十年,就像远处飘来的一朵朵白云,走过了,飘过了,没有留下任何痕迹。也许生命的过程也就是一个感受的过程,我们对待生活、对待爱,我们要珍藏着一份神秘一份蒙胧,当珍藏的记忆随岁月褪去,那份长久默默的情怀,也总会焕发出玫瑰的色彩。
人生的过程就是一个爱的过程,爱家人、爱朋友,爱……爱周围的万事万物、心中有爱便有了一颗永远年轻而快乐的心,经历了人世间的风风雨雨,看过了生活的潮起潮落,你便会找到那片属于自己的天空,人生的一切需要从容地去面对,对于自己所不能拥有的东西,我们应该选择放弃,当你把一切都看淡的时候,我们就守住了心中的那份宁静,我们便拥有了一块净土,也便拥有了独属于自己的那份从容。
我们空空而来,空空而去,不会带走任何东西,只有青山依旧,绿水长流。
第四篇:人生只是一场独角戏
人生只是一场独角戏
前日里回学校答辩,看见一同学的论文居然写的是王安忆的《长恨歌》,《长恨歌》的小说、电影、电视剧我都有看过,但始终没有懂得淡然如王琦瑶,竟也会抱恨终生,于是好奇一阅,只见一段叙述映入眼帘,让我的心突然紧紧的收缩。“王琦瑶的每段爱情,每段生活,似乎都刚刚开始,便匆匆收尾;她身边的每个男人,都是刚刚登场,便匆匆谢幕。唯一一个一直陪伴在她左右的男人,却从来没有真正走进过她的生活。于是长恨,只是落寞。”
原来恨也可以不用拒绝,不用歇斯底里,只是一个人的舞蹈,独自欣赏,顾影自怜。突然觉得自己就是那个从三十年代舞台上走下来的王琦瑶,冷眼看着身边来来往往的人,爱恨留心间,眼角眉梢只是漠然。“爱去爱来,犹如花谢花开,怪只怪,春不常在„„”于是懂得,人生不过是一场独角戏,谁都不能永远是你的搭档,只有自己才是唯一的主角。没有对白,所有的台词只是自己的喃喃自语;没有情节,所有的故事只是自己的想象,我若一个被遗弃的伶人,独自站在废弃的舞台,舞动长长的水袖,呀呀唱出人生的悲歌„„
又想起陈奕迅的那首《爱情转移》,原来爱情只是“把一个人的温暖转移到另一个的胸膛”,爱情只是流转,不是永恒。长长的是人生,短短的是爱情,一段一段的爱情拼凑出一场漫长的人生,到最后,仍是孤独。
反正只是孤独,不如早早习惯,没爱的日子,只是坦然,少却许多遗憾,若有一天我离开了世界,也不用带着对谁的恨走,把我的人生活成一朵孤独的花,绽放枯萎都只是自己的心情„„
第五篇:作文教学中的偶遇
【缘起】
经常听同事说,现在的的孩子作文越来越差,某某同学上五年级了才写200字,有些同学甚至不会写,同小学语文课程标准“40分钟能完成不少于400字的习作”的要求相差甚远。即使40分钟能完成不少于400字的小学生,他们的作文或是千人一面,或是干巴无味,或是老气横秋。写人要突出思想性;写事意义要大,要说明一个道理;写老师总是深夜备课、带病工作;写好事总是拾到东西物归原主。究其原因,学生没有生活的体验和积累,只好胡编乱造;从学生说,或是生活单调,或是缺少对生活的发现,缺少感受生活的能力。尤其是寄宿制学校里的学生由于学校为学生的安全着想,整天呆在学校里,很少去接触社会(和走读式的学校相比,接触社会生活相当少),这样的学生生活单调,缺少对生活的发现,进而缺少感受生活的能力,所以作文当然差。我开始听到这种想法,同感也很强烈,似乎学生不会写作文的原因就是在此,心理的焦虑也少了很多(我一直在寻找寄宿制学校学生不会写作文或作文中说假话、空话、套话的原因),事实真是上面所述吗。一次偶然的经历改变了我的想法,而且也将影响我作文教学的一生„„
【情景描述】
(一)2008年三月的一天,早上我照常来到办公室上班(这几天的生活是痛并快乐着,因为我的儿子来到了这个世界上,心情当然很高兴,但白天上班非常疲劳,因为晚上要熬夜照顾爱人及儿子)。今天只是手里提了很多糖,先发了一部分给同事,然后叫一个早到的值日生把一部分糖分发给同学们,也没有说清楚谁的糖,什么原因发糖(我想让同学们和我一起分享我的喜悦,给他们一个惊喜也很不错)。不一会儿,同学们来到了教室,教室里像炸开了锅,并且还闹出了许多笑话,请看班上的学生作文所描述的情景:
班里的新鲜事
2008年3月5日,一个天高气爽的早晨,大家排着整齐的队伍来到教室,准备新一天的学习。
走进教室,大家都惊奇地发现每个人桌上都有可口的糖。“到底是谁发给我们的呢?”大家纷纷开始猜想,教室里顿时炸开了锅。
正当大家议论纷纷的时候,“假小子”李杨东宇开口了,她说:“这是英语Miss郑老师结婚的喜糖吧!”因为Miss刘年轻还未结婚,大家信以为真。结果这句话像一阵风似的传到了英语老师耳朵里。她把李杨东宇叫到办公室,给她了一些糖,并对她说:“这是语文老师彭老师的结婚喜糖。”
这时又有人说了:“彭老师不是早结婚了吗?怎么现在才发喜糖”“可能先生孩子,后结婚呢!”有一个同学回答道。大家对这个话题讨论来,讨论去,搞得“满班风雨。后来在我们的一再盘问下,才知道原来是彭老师的孩子出生了,所以才发糖,他想和我们一起分享喜悦。
哇!彭老师的孩子出世了,我们比老师还高兴,因为我们可以吃到甜甜的糖果,可以和老师一块分享喜悦。
我真想天天有喜事,那我们天天可以吃到糖果!(作者:谢佳燕)
上面这篇作文是一位中等生的,作文虽然没有华丽的辞藻,但叙述清楚,准确地记录了当时的场景,表达了小作者的真实感受,这样的作文这才是说真话、实话、心理话的最好表现,这是作文源于生活的体现。难道寄宿制学校里的学生不会写作文吗?而且回忆当时的写作文情景,确实令我难忘。我让同学们把当时发生的事情记下来,课堂上少了学生作文时的厌烦声,多了学生的快乐声;学生的脸上少了愁眉苦脸,多了喜笑颜开;可爱的孩子们都拿起了笔唰唰地记录自己“满心的愉快”,再也不像平时作文课堂上那样苦恼。此时的我在暗自窃喜,第一次尝到教学作文课的快乐。高兴的我在想是什么促使我放弃阅读教学,调整教学思路让孩子们来“我手写我心”呢?可能是一直思考寄宿制学校学生不会写作文或作文中说假话、空话、套话的原因,最后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缘故。
【反思】
1、关注现实,热爱生活。
在本次习作课上,我们也看到有的同学提起笔来,左右逢源,信手拈来,一气呵成,大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之势,究其原因,便是在体验与积累上下过功夫,材料储备丰富;有的同学眉头紧锁,望题兴叹,其根本原因是缺乏素材,腹中空空。仓库里贮存的素材多寡,直接关系到习作的质量。有一则古代笑话说:一秀才写不出文章,痛苦万状。其妻见曰:“怎么比我生小孩还难?”秀才曰:“当然更难。你生孩子是肚里有货,我写文章是肚里没货。”学生怕习作主要原因就是肚里没货。“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是创作的源泉”。《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对作文指出:写作教学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理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让学生乐于动笔,乐于表达。要达到以上教学目标老师在作文教学中应贴近学生实际,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2、遗憾。
虽然我尝到了教学作文的快乐,但我太兴奋了。忽略了写作文的方法引导,忽视了培养提高学生感受生活的能力。因为我想到了著名女作家冰心在《再寄小读者》一文中讲了这样一件真事:“今年夏天,我带两个小朋友去逛北京西郊的动物园。这两个孩子都很聪明活泼„„回来后他俩都写了日记。第一个孩子只写了四五十个字,里面还有好几个错别字„„就像记帐似的„„第二个孩子却写了千把字„„把那些动物,如白熊、大象、斑马、孔雀等等的动作、形态、皮毛、羽毛的颜色都写得十分生动鲜明„„他的这一篇日记,写得整整齐齐,没有一个错别字,使人看了很舒服。没有去过北京动物园的人读了,会引起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两个都很聪明活泼的孩子同游北京西郊动物园,却写出了水平反差极大的两篇日记,这是为何?是缺乏生活积累,是“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吗?不是,“米”,有的是,关键是会不会“炊”。为什么第二个会“炊”,第一个不会“炊”?这个问题让我思索了很久。
从那之后,我一直在寻找作文的素材。以纠正自己的疏忽。生活毕竟是平淡的。又在绞尽脑汁时,也许上天对我的照顾,一天中午,一只可爱的小燕子闯入了教室,教室里一阵喧闹声,惊醒了正在办公室打盹的我。我以为教室里又发生了什么大事,原来是这样的,请看下面的学生作文:
燕子飞到教室里
2008年的3月18中午,有一只小天使——燕子,来到了我们教室。
这时同学们好像在战场上,敌机来轰炸似的,一个个东躲西藏。胆子大一点的在那手舞足蹈,想捉住
他,还有的同学还说要拿机光枪来扫射。教室里炸开了锅,闹哄哄的。
这位大自然的使者在教室里盘旋了几周后,好像被同学们的“热情”吓呆了。开始在屋里乱转,一会儿又撞墙,后来竟往灯管里钻……这一系列“症状,”被李杨东宇推断——吓出了“神经病”。可怜的小燕子就是找不到出去的道路,我的心理有开始的兴奋转入到现在的非常紧张,多么害怕小天使经受不住我们的折磨,突然掉下来,她不停地叫着,声声刺痛着我的心。
正在万分危急时刻,老师过来了,他让我们安静下来。果然,姜还是老的辣,燕子飞到了音响上面呆住了,再加上要上课了,教室里比先前安静了下来。
看来是飞累了,燕子在音响休息了一会儿。突然,似一支离玄之剑,燕子最终鼓起勇气,冲了出去,自由自在地飞向了大自然。我心里的一块石头终于落地了。它虽然走了,但它还给我们留下了“纪念品”——鸟屎。可见,小燕子是多么紧张。
事后,有人推测小燕子可能是侦察机{这想象力它丰富了},还有人说它是来看一下地形,准备筑巢的。
经过这件事,我觉得大家应该多多接触大自然,不要看到动物大惊小怪。假如把小燕子吓傻了,那她妈妈有多悲伤呀。
现在想想,有些后悔。如果我们不叫,它可能会在这里做客。像珍珠鸟和冯骥才爷爷一样,信赖创造出得美好的境界是多么令人向往呀!(作者:谢佳燕)
(点评:两篇作文是同一位同学所写,第二篇作文明显要好于第一篇作文,原因是抓住了人物的语言、动作描写,刻画细致、生动。尤其是抓住小燕子的动作揣摩其所想,让人印象深刻。)
这次习作我吸取了上次作文的教训,加强了写作方法的引导,理清了上课的思路:
(1)交流从哪些方面来写本次作文。
预设:同学们的神态、动作、语言,揣摩人物的心理
小燕子的动作,揣摩它的心理。
描写自己的神态、动作、语言,说出自己的想法。
(2)反思同学们和自己的言行,谁对谁错。
(3)联想《珍珠鸟》或者其他作品中是怎样描写人与动物相处。
【反思】
1、注重习作方法的引导。
正是我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写好作文,才使得孩子的作文有点滴进步。传统的写作观认为“有所感,才能写得出”,我却认为不一定。这就如同有“米”不一定能做出“香喷喷的米饭”一样,只有掌握了做“米饭”的方法、程序等,才能将生米做成美味可口的熟饭。写作就像做饭,学会构思之技,才能写出好文章来。语文教材选入的文章,文质兼美,典范性强,是我们用于指导学生写作的最好范文。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课文的作用,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表达思想的方法。如教《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引导学生学习作者,按一年四季景色不同的顺序观察方法,既了解了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美丽的景色,知道了那里丰富的物产、可爱的动物,名贵的药材;又从中学会了写作文的方法,“从大致概括——按四季景色不同之处写——总结”,又学习了优美的文字描写,可谓是“学有所得,学有所用”。我相信只要我坚持不懈地追求,总会把作文教学中的偶遇当作必然。
2、创造丰富多彩的生活。
第二次习作教学我一直在寻找作文的素材。生活毕竟是平淡的,怎不能每天绞尽脑汁找作文的素材,怎不能总是依靠上天的恩赐吧?这几天同学们正在准备广播操比赛,我临机一动,为何不抓住同学们在学校现实生活中的活动,为同学们提供写作的素材。例如我校每月都会有一项活动:队列队形比赛,广播操比赛,洗衣服比赛,整理衣橱比赛,乒乓球比赛等,这些都是写作的好材料。其次,教师还可以为学生创造丰富多彩的生活:如精心安排每个节日,春节搞个慰问活动,让学生帮助军属做好事;三八节,给妈妈送份礼物写封信;再如周末,布置一些生活作业,像做一道菜,洗一次衣服,做一件小制作等。原来,寄宿制学校里的学生不是缺少作文的素材,关键是老师有没有抓住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帮组学生积累素材。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这就告诉我们作文的素材问题。学生一旦养成了随机观察的习惯,他们捕捉生活素材的能力会不断地增强,从而头脑里的材料也就越来越丰富,作文时便会“文思泉涌”,得心应手。
作文,实际上就是写在纸上的话。叶圣陶老先生说过:“作文的自然顺序应该是我认识事物,心中有感,感情的波澜冲击着我,我有说话的愿望,便想倾吐,于是文章就诞生了。”教师要有意识地针对学生存在的不同问题,在训练写作时有目的有侧重的去培养扶植,给予恰当的引导。我相信只有我坚持不懈地追求,总会把作文教学中偶然遇到的快乐变为快乐作文
作文教学内容要亲近学生生活,有两个着眼点:一是零距离,二是近距离。何谓“零距离”?是以自身作为观察、记忆、想象、感受的对象,让自己成为作文的主要题材;何谓“近距离”?是以周围的、关切的、熟悉的、新鲜的生活为主要观察对象,让学生近距离地采撷作文题材。我们以“贴近生活”为思考背景,拓宽写作内容。既写过去,又写现在,还写将来;既务虚,又务实;既写本教材作文,也写他学科作文。引导学生去发现生活,表达生活,感悟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