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毕设论文正文(包括谢辞和参考文献)

时间:2019-05-15 09:36: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本科毕设论文正文(包括谢辞和参考文献)》,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本科毕设论文正文(包括谢辞和参考文献)》。

第一篇:本科毕设论文正文(包括谢辞和参考文献)

青岛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1.前言

纯棉机织物作为一种主要的织物类型,其前处理效果的好坏关系到后续的染色、印花及后处理工序[5]。所以纯棉前处理过程应受到高度重视。但是传统的前处理工艺碱用量太高,耗时太长,不符合当今的节能减排要求。为了既能使织物的处理效果达到要求又能省时节能,对其前处理过程在传统工艺基础上进行多方面优化。

1.1纯棉坯布上的杂质

[15]

未经处理的纯棉坯布上含有很多杂质,给之后的染色、印花、后处理等工序带来很大障碍。所以,要想得到优质的染色产品、印花产品或漂白产品,必须将织物上的杂质去除掉,并且处理效果越好对后续工艺越有利。为了更好的去除织物上的杂质,需要对这些杂质的性质进行了解,从而使处理过程有针对性。棉织物上存在的杂质可以分为以下三类:(1)棉纤维生长过程中伴生的杂质

棉纤维由表皮层、初生胞壁、次生胞壁和胞腔组成。表皮层是棉纤维的最外层,主要由果胶物质、油蜡和蛋白质等组成。初生胞壁紧贴着表皮层,位于表皮层和次生胞壁之间,主要是纤维素的网状组织,也含有一定数量的油蜡和果胶物质。纤维素是构成棉纤维的主体,主要存在于次生胞壁。胞腔位于棉纤维中心,含有蛋白质、矿物盐及一些色素等。由此可见,棉纤维中的天然杂质大部分都分布在初生胞壁和表皮层中。(2)棉花收获过程中产生的杂质

棉花在采摘和收获加工过程中也会产生一些杂质如棉籽壳、塑料绳、铁丝等,但是经过纺纱加工后,残留在织物上的杂质主要是棉籽壳。棉籽壳主要由木质素、单宁、纤维素、半纤维素以及其它的多糖类物质组成,此外还含有少量的色素、油蜡、蛋白质和矿物质。其中木质素是最主要的成分。棉织物上棉籽壳的多少与配棉等级与棉纱质量关系很大。(3)纺织过程中人工添加的杂质

为了提高织造效率和坯布质量。棉织物在织造过程中需要对经纱进行上浆。棉织物浆纱采用的浆料主要包括淀粉、聚乙烯醇(PVA)、蜡类润滑剂、防腐剂等。一般织物的上浆率在4-8%左右。

棉织物上的天然杂质和棉籽壳在高温(90℃以上)条件下会被烧碱溶胀、皂化和分解,从而从棉织物上脱落下来,达到去除的目的。在4-10g/L烧碱的作用下,棉织物上的淀粉浆在一定温度(50℃以上)下会被烧碱溶胀,然后经过水洗会从棉织物上脱落下来。这就是长期以来用烧碱对棉织物进行前处理的主要依据。

青岛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1.2棉织物前处理方法

1.2.1传统工艺[3]

棉织物传统前处理工艺包括退浆、煮练和漂白等工序(烧毛和丝光等在此实验中不予考虑)。

(1)生产中常用的退浆方法主要有酸退浆、碱退浆、酶退浆和氧化剂退浆。在实际生产中,要根据织物类型、织物上浆料种类和含量等来确定使用何种退浆工艺。通常可以选择一种方法或两种方法相结合。每种退浆方法的退浆原理是不同的,现将常用退浆方法的退浆原理介绍如下:

①碱退浆 在热烧碱溶液中,淀粉和变性淀粉、羧甲基纤维素等天然浆料以及PVA和PA类等合成浆料,均能发生溶胀。它们从凝胶状变为溶胶状,所以对纤维的吸附能力下降,在机械搅拌的条件下容易从纤维上脱落下来。另外,某些含有羧基的变性淀粉和聚丙烯酸类浆料以及羧甲基纤维素,在热碱液中会生成水溶性较高的钠盐,溶解度增大,这些溶解的浆料在水洗过程中会被除去。

②酸退浆 在稀硫酸溶液中,淀粉等浆料能发生一定程度的水解,从而使其水溶性提高。在水洗过程中,这些水解产物能从织物上洗除达到退浆目的。但是该方法易对纤维造成损伤且退浆率不高。

③酶退浆 酶作为一种生物催化剂具有专一性、高效性和作用条件温和等特点。淀粉酶可以催化淀粉发生高效水解,而对其他类型的浆料没有作用。所以淀粉酶退浆只适用于淀粉和变性淀粉退浆的织物。该方法退浆率较高,且不会对纤维造成损伤。

④氧化剂退浆 在碱性条件下,应用过氧化氢、过硫酸盐和亚溴酸钠等氧化剂作用于织物进行退浆。在该条件下,氧化剂能与淀粉大分子中的α-1,4-苷键和α-1,6-苷键、伯羟基和C-C键反应,发生苷键断裂且伯羟基被转化为羧基,葡萄糖环开环分裂,最终产物为水和二氧化碳。合成浆料被氧化后发生大分子链的断裂。但是氧化剂也会对纤维造成损伤,所以应严格控制其工艺条件。

⑵生产中常用的精练方法是碱精练,近年来也发展了酶精练技术。棉纤维中的天然杂质包括果胶物质、含氮物质、蜡状物质、灰分、色素和棉籽壳等。在碱精练中,烧碱能使果胶的酯键水解生成水溶性的羧酸钠盐而被除去;含氮物质中的20%能溶于热水被除去,其他的部分需要在烧碱液中长时间煮沸除去;棉纤维中灰分可以在溶解过程或经酸洗和水洗除去;蜡状物质中的脂肪酸类物质能在热碱液中发生皂化,水洗可去除,其余的经乳化

青岛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作用除去;木质素(棉籽壳的主要成分)中的酚羟基与烧碱作用发生分解,使其在碱液中的溶解度变大,从而可以被除去。上述为碱精练的作用原理。酶精练是利用酶对特定杂质的专一作用,在适宜条件下发生催化作用而使杂质被除去。酶精练与碱精练相比,前者吸水性差,棉籽壳去除效果差。因此,酶精练工艺还需要优化。

⑶生产中常用的漂白方法主要有过氧化氢漂白、次氯酸钠漂白和亚氯酸钠漂白。这三种漂白方法中,应用最广泛的是过氧化氢漂白,因为其漂白产品的白度和白度稳定性较好,并且污水处理难度小。另外,该种方法适应范围较广,能适用于各种纤维的漂白。次氯酸钠漂白的工艺和设备比较简便并且成本较低,可用于棉织物和涤棉织物的漂白,对麻类的漂白效果好。但是次氯酸钠漂白废水中含有效氯,会带来环境污染等问题。亚氯酸钠的去杂能力很强,漂白白度非常好,可用于棉、麻和涤棉织物的漂白。但是由于漂白过程释放腐蚀性强、毒性大的二氧化氯,所以它对设备要求很高,这样就使漂白成本提高。而且二氧化氯的释放会带来环境问题,这都给其应用带来限制。

传统工艺处理后织物的退浆率、毛效和白度等测量指标均能达标,效果非常理想。但是其能耗大,历时久且对织物强力有较大损伤。

1.2.2短流程工艺

早在20世纪50年代,国外已出现了前处理短流程工艺,这在当时被称作单程法连续漂白。传统前处理练漂工序分为退浆、煮练和漂白三步,所以短流程工艺就是把三步合并为两步或者一步[5]。按工艺合并方式的不同,可以有以下两种分类。

⑴两步法工艺

①退浆-碱氧工艺 该工艺中织物先经退浆,再经碱氧一浴煮漂。其中,碱氧一浴中氢氧化钠的浓度很高而使过氧化氢易分解,所以应该选择性能良好的双氧水稳定剂。该工艺的关键是退浆及随后的洗涤必须彻底,使织物上的浆料和部分杂质尽可能多的除去,这样就减轻了碱氧一浴煮漂的工作压力。此工艺适用于上重浆的纯棉厚重织物[5]。

②退煮-氧漂工艺 该工艺中织物先经退煮一浴处理,再经过氧化氢漂白。此工艺中碱浓度较低,该条件下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相对较小,对纤维损伤较小[5]。但是退浆与煮练结合后,浆料在强碱浴中不容易洗净,这样会影响退浆和煮练效果。所以退煮后必须对织物进行彻底水洗。

⑵一步法工艺

该工艺中将所有试剂加入一浴中,织物经一步处理即可。为了达到与传统工艺相近的

青岛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处理效果,此工艺中碱浓度和加工温度等应提高。但碱浓度过高会使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加快加重织物损伤。为降低织物损伤,我们可以选择降低氢氧化钠或过氧化氢浓度,加入性能较好的染整助剂或降低加工温度。但是本实验采用汽蒸法不可能降低处理温度,所以只好通过降低化学试剂的用量和加入高效助剂来达到实验目的[7]。

短流程前处理工艺是前处理工序的发展方向,经过近几十年的努力,短流程前处理工艺已广泛应用于各种织物。但是短流程前处理工艺并不是万能的,它有其适用的织物类型。因此必须根据织物特点、加工要求、客户要求等因地制宜地制定合理的短流程前处理工艺[5]。

1.3研究内容、目的和意义

纯棉机织物的前处理工艺有多种,如传统工艺和两步法、一步法短流程工艺,每种方法都有各自的优势和缺点。在本实验中,对前处理的各种方法进行了研究并对其进行优化。选择符合企业生产要求的汽蒸法进行实验。在工艺优化过程中,采用正交法对每种处理方案进行探究。实验重点研究短流程的一步法工艺,通过一系列实验确定其最佳工艺处方,并且对工艺条件如加工时间和轧液率等因素进行了讨论找到符合节能环保要求的工艺因素。

20世纪70年代爆发了中东石油危机,导致能源紧张,由于前处理工序的能耗在总能耗中占有较大的比例,因而促使西方国家研究开发了高效低耗的短流程前处理新工艺。随着精细化工和精密自动测控仪器的开发,提供了合理地缩短或合并前处理工序的可能性,因而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促成染整行业短流程前处理新工艺得到了迅速发展。我国直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才开始短流程前处理新工艺的研究,但发展不快,客观上由于可供选择的高效助剂跟不上发展需要,且大部分工厂因利用原有设备而受到了限制。自1988年以来中国纺织工程学会染整专业委员会已连续召开了四届前处理学术讨论会,重点狠抓了短流程前处理新工艺的推广应用。因而近年来该新工艺已广泛应用于各种织物,其覆盖面也逐步扩大,助剂的配套以及设备的合理组合都有了较大进展。这一转变使得织物前处理工艺有可能达到节能、节水、缩短工时和提高工效的目的[2]。

印染是高能耗、高污染行业,印染用水量占全部纺织工业用水的80%。该实验在传统工艺基础上探究清洁生产工艺,从而减轻废水污染。印染产业必须向环境友好型方向发展,以生态环保理念开发并推广各类减少污染、节约能源、利于健康的新技术和新产品。就减轻环境污染和降低能源消耗等角度来讲,对短流程前处理工艺进行研究有其现实意义。

青岛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2.实验

2.1实验材料、化学品和仪器

2.1.1实验材料

烧毛后的纯棉机织物坯布

2.1.2实验所需化学品

表2.1实验药品

试剂名称

氢氧化钠 过氧化氢(30%)氧漂稳定剂GEO 精练剂 渗透剂JFC

生产厂家

齐鲁石化公司研究院试剂厂 莱阳经济技术开发区精细化工厂 青岛大学研制 青岛大学研制 青岛大学研制

2.1.3实验所需仪器

表2.2实验仪器

仪器名称

HH-2恒温水浴锅 M215织物毛效仪 SC-80C全自动色差计

101-1-S型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 电子万用炉 34cmA型双篦蒸锅 AO-01气动小轧车 T300电子天平

生产厂家

江苏金坛新一佳保 青岛山纺仪器有限公司 北京康光仪器有限公司 上海跃进医疗器械厂

北京市永光明医疗仪器有限公司 潮安县彩塘群兴五金厂 天津华普有限公司

常熟市天量仪器有限责任公司

其他仪器:烧杯(500ml、50ml),量筒,温度计,玻璃棒,表面皿,药匙,pH试纸。

青岛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2.2实验内容

2.2.1实验材料准备

将烧毛后的纯棉机织物坯布剪成40cm×20cm的布样,对每块织物进行称重。

2.2.2退浆、煮练、漂白三步法工艺

三步法是纯棉坯布前处理的传统工艺。该方法处理效果好,对织物上杂质去除较彻底。但是其碱用量较大且处理时间较长,所以带来了能源浪费和污水处理困难等问题。为确定该种方法的最佳工艺,采用正交法来进行一系列实验。进行这种工艺实验的目的是为了与后面的短流程工艺作比较,从而有利于实验结论的得出。

三步法工艺处方如下[1]:

退浆工艺

氢氧化钠 8-12g/L 渗透剂JFC 1g/L 轧液体积 200ml 80-85℃轧碱,汽蒸45min 轧液率=110% 煮练工艺

氢氧化钠 40g/L 精练剂 6g/L 轧液体积 200ml 55℃轧煮练液,汽蒸90min 轧液率=110% 氧漂工艺

过氧化氢(100%)4.5-6g/L 氧漂稳定剂GEO 2-3g/L 精练剂 4g/L 氢氧化钠调pH至10.5-11 轧液体积 200ml

青岛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常温轧氧漂液,汽蒸45min 轧液率=110% 实验步骤:

退浆工艺:在烧杯中加入规定量的蒸馏水,然后称取规定量的氢氧化钠,边搅拌边加入烧杯中,搅拌至完全溶解后加入规定量的渗透剂,并搅拌均匀成退浆液。将织物润湿,在80-85℃条件下浸轧退浆液(两浸两轧,轧液率为110%),然后100℃下汽蒸45min。处理完之后,将织物取出,用热水(85-90℃)洗一次,温水(50-60℃)洗两次,然后冷水洗,最后烘干称重。

煮练工艺:在烧杯中加入规定量的蒸馏水,然后称取规定量的氢氧化钠,边搅拌边加入烧杯中,搅拌至完全溶解后加入规定量的精炼剂,并搅拌均匀成煮练液。将退浆后织物润湿,在55℃条件下浸轧煮练液(两浸两轧,轧液率为110%),然后100℃下汽蒸90min。处理完之后,将织物取出,用热水(85-90℃)洗一次,温水(50-60℃)洗两次,然后冷水洗净留作漂白。

漂白工艺:在烧杯中加入规定量的蒸馏水,然后量取规定量的过氧化氢(30%),边搅拌边加入烧杯中,搅拌均匀后加入规定量的氧漂稳定剂和精练剂,并用氢氧化钠调节pH至10.5-11,搅拌均匀成漂白液。将煮练后织物在常温条件下浸轧漂白液(两浸两轧,轧液率为110%),然后100℃下汽蒸45min。处理完之后,将织物取出,用热水(85-90℃)洗一次,温水(50-60℃)洗两次,然后冷水洗,最后烘干。

结果比较:测定不同处理试样的退浆率、毛效和白度,通过比较来确定三步法最佳工艺。

2.2.3退煮-氧漂两步法工艺

两步法工艺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做了改进,将退浆和煮练放在一浴中进行,从而节省了氢氧化钠等化学品的用量并且使处理时间缩短。采用正交的方法进行一系列实验,由此来确定两步法最佳工艺,并与其他方法的处理结果进行比较。

两步法工艺处方如下[5]: 退煮工艺

氢氧化钠 20-25g/L 精练剂 6g/L 轧液体积 200ml

青岛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55℃轧退煮液,汽蒸90min 轧液率=110% 氧漂工艺

过氧化氢(100%)4.5-6g/L 氧漂稳定剂GEO 2-3g/L 精练剂 4g/L 氢氧化钠调pH至10.5-11 轧液体积 200ml 常温轧氧漂液,汽蒸45min 轧液率=110% 实验步骤:

退煮工艺:在烧杯中加入规定量的蒸馏水,然后称取规定量的氢氧化钠,边搅拌边加入烧杯中,搅拌至完全溶解后加入规定量的精练剂,并搅拌均匀成退煮液。将织物润湿,在55℃条件下浸轧退煮液(两浸两轧,轧液率为110%),然后100℃下汽蒸90min。处理完之后,将织物取出,用热水(85-90℃)洗一次,温水(50-60℃)洗两次,然后冷水洗,最后烘干称重。

漂白工艺:在烧杯中加入规定量的蒸馏水,然后量取规定量的过氧化氢(30%),边搅拌边加入烧杯中,搅拌均匀后加入规定量的氧漂稳定剂和精练剂,并用氢氧化钠调节pH至10.5-11,搅拌均匀成漂白液。将退煮后织物润湿,在常温条件下浸轧漂白液(两浸两轧,轧液率为110%),然后100℃下汽蒸45min。处理完之后,将织物取出,用热水(85-90℃)洗一次,温水(50-60℃)洗两次,然后冷水洗,最后烘干。

结果比较:测定不同处理试样的退浆率、毛效和白度,通过比较来确定两步法最佳工艺。

2.2.4退煮漂一步法工艺

一步法工艺较传统工艺和两步法工艺有更进一步的改善。它把传统退浆、煮练、漂白三步工艺各自的作用原理和去除对象合并在一步中完成。如碱在一步法中具有三方面的作用,又如过氧化氢也不仅是漂白剂,还可作为氧化退浆剂并且兼具对浆料、木质素及其他杂质的氧化作用[8]。由此可见,一步法工艺能有效利用化学品各方面的性能,从而减少了试剂用量使污水处理难度大大降低并可以缩短处理时间。因此一步法工艺有很高的研究价

青岛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值,使染整行业高污染、高能耗的局面有所改善,达到节能环保目的。在本实验中,采用正交实验的方法来确定各种试剂的合理用量及影响处理效果的各种因素,从而确定其最佳工艺方案。

一步法工艺处方如下[5]:

氢氧化钠 15-25g/L 过氧化氢(100%)10-15g/L 氧漂稳定剂GEO 6-8g/L 精练剂 8g/L 渗透剂 2g/L 轧液体积 200ml 常温轧工作液,汽蒸90min 轧液率=110% 实验步骤:

在烧杯中加入规定量的蒸馏水,然后称取规定量的氢氧化钠,边搅拌边加入烧杯中,搅拌至完全溶解后加入规定量的精练剂和氧漂稳定剂,最后加入过氧化氢并搅拌均匀成工作液。将织物润湿,在常温条件下浸轧工作液(两浸两轧,轧液率为110%),然后100℃下汽蒸90min。处理完之后,将织物取出,用热水(85-90℃)洗一次,温水(50-60℃)洗两次,然后冷水洗,最后烘干称重。

结果比较:比较第一组正交实验试样的退浆率、毛效和白度等测量指标,选出较理想的工艺处方,缩小各种试剂的浓度范围进行进一步的正交实验。由此类推,直至确定出最佳工艺配方及处理条件。

青岛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3.结果与讨论

3.1退浆、煮练、漂白三步法工艺

正交实验方案为三因素三水平,其他条件为:退浆中渗透剂1g/L;煮练中氢氧化钠40g/L,精练剂6g/L;漂白中精练剂4g/L。

表3.1三步法工艺正交实验的因素及水平

因素

水平氢氧化钠(退浆)g/L 过氧化氢(100%)g/L 氧漂稳定剂g/L 10 12

4.5 5.0 6.0

2.0 2.5 3.0

表3.2三步法工艺正交实验表

试样编号 1 2 3 4 5 6 7 8 9 氢氧化钠(退浆)g/L 过氧化氢(100%)g/L 氧漂稳定剂g/L 8 8 8 10 10 10 12 12 12

4.5 5.0 6.0 4.5 5.0 6.0 4.5 5.0 6.0

2.0 2.5 3.0 2.5 3.0 2.0 3.0 2.0 2.5

青岛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表3.3三步法工艺正交实验试剂用量表

试样编号 氢氧化钠(退浆)g 1 2 3 4 5 6 7 8 9 1.6 1.6 1.6 2.0 2.0 2.0 2.4 2.4 2.4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渗透剂g

氢氧化精练剂钠(煮(练)g 8 8 8 8 8 8 8 8 8

过氧化

氧漂稳

精练剂(氧

pH(氢氧化钠调)10.5-11 10.5-11 10.5-11 10.5-11 10.5-11 10.5-11 10.5-11 10.5-11 10.5-11

氢(30%)定剂g g 2.97 3.30 3.96 2.97 3.30 3.96 2.97 3.30 3.96

0.4 0.5 0.6 0.5 0.6 0.4 0.6 0.4 0.5

练)g 1.2 1.2 1.2 1.2 1.2 1.2 1.2 1.2 1.2

漂)g 0.8 0.8 0.8 0.8 0.8 0.8 0.8 0.8 0.8 3.1.1退浆率的测定

本实验用失重法来测定织物的退浆率。该方法首先应明确织物上浆料总的含量,所以先剪取40cm×20cm的纯棉坯布称重,对其进行全退浆。织物退浆前后质量差就可认为是浆料含量。全退浆工艺为[1]:

氢氧化钠 10g/L 过氧化氢(100%)6g/L 渗透剂 1g/L 氧漂稳定剂GEO 2g/L 浴比 1:30 温度 95-100℃ 时间 2h

青岛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表3.4三步法工艺正交实验退浆率的测定

试样编号 0(全退浆)1 2 3 4 5 6 7 8 9 处理前质量g 11.14 11.24 11.20 11.36 11.07 11.41 10.97 11.01 11.47 11.36

处理后质量g 8.68 9.22 9.30 8.66 8.98 9.15 8.90 8.90 9.18 9.07

质量差g 2.46 2.02 1.90 2.05 2.09 2.26 2.07 2.11 2.29 2.29

退浆率%91.42 94.24 91.28 89.95 95.83 92.92 91.35 85.63 88.25 由表中数据得,两步法处理后织物退浆率均能达到要求。

3.2.2毛效的测定

用毛细效应测试仪测定各个织物的毛效,测定方法同3.1.2所述。

表3.11两步法工艺正交实验毛效的测定

试样编号 毛cm 效7.0 8.6 5.9

7.7

10.5

10.0

8.0

9.0

10.5 1 2 3 由表中数据得,碱浓度相对较低时织物的毛效较低,碱浓度提高后织物的毛效有所提高能达到甚至超过最低要求。

3.2.3白度的测定

用SC-80C全自动色差计测量处理后织物白度。测量步骤同3.1.3。

青岛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表3.12两步法工艺正交实验白度的测定

试样编号 白度 70.23 68.36 71.47平均值 70.02 74.98 76.32 77.65 76.32 75.01 76.68 74.48 75.39

70.65 70.07 69.88 70.20

72.04 69.67 71.12 70.94

73.63 70.43 74.59 72.88

69.71 68.74 72.93 70.46

76.61 75.80 76.35 76.25

73.08 73.08 72.03 72.73 1 2 3 由表中数据得,两步法处理后织物白度都在70以上,均能达标。

3.2.4两步法正交实验讨论和最佳工艺的确定

由表3.10得,本实验中的退煮-漂两步法工艺处理后的织物退浆率都能达标。由表3.11得,各个试样的毛效参差不齐。其中碱浓度越高的处方处理后试样的毛效普遍较高,说明碱浓度越高越有利于杂质的去除。但是在碱浓度相同的试样中,毛效也不尽相同,有的甚至相差较大,如试样1、2和3。因为过氧化氢也具有去除织物上杂质的功效并且漂白处方中还添加了精练剂,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弥补上一步煮练效果不好的缺点。虽然它们碱浓度相同但是漂白工艺中过氧化氢的用量是不同的,这导致了处理后除杂效果的不同。所以三者毛效不太接近,其中2的毛效最好,这可能是由于过氧化氢用量增加的缘故。但3的过氧化氢用量比2高而毛效却不如2好,可能是因为其稳定剂用量过高抑制了过氧化氢的有效分解,从而使其除杂效果不理想。试样4-6的毛效规律同试样1-3是相同的,可以用相同的理论来解释。而试样7-9碱浓度相同,毛效值是递增的。它们的碱浓度高,退煮后织物上杂质残留较少,在漂白中需少量的过氧化氢即可。所以这时过氧化氢是过量的,稳定剂浓度越高过氧化氢的利用率越高。这导致了试样7-9毛效递增的趋势。由表3.10和3.11,综合退浆率、毛效值和试剂用量尽量少等因素,可以选择试样2的处方为较合理工艺。

由表3.12得,9组试样的白度值均能达到要求。为节省试剂用量,在试样1-3中进行选择。再结合表3.10和3.11的分析可得,试样2的工艺配方为两步法工艺中较合理工艺。

3.3退煮漂一步法工艺

3.3.1一步法工艺处方的确定

(1)第一次正交实验

青岛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正交实验方案为三因素三水平,其他条件为:精练剂8g/L,渗透剂2g/L。

表3.13一步法工艺第一次正交实验的因素及水平

因素 水平氢氧化钠g/L

过氧化氢(100%)g/L 氧漂稳定剂g/L 20 25 13 15 7 8 表3.14一步法工艺第一次正交实验表

试样编号 1 2 3 4 5 6 7 8 9 氢氧化钠g/L 15 15 15 20 20 20 25 25 25

过氧化氢(100%)g/L 氧漂稳定剂g/L 10 13 15 10 13 15 10 13 15 7 8 7 8 6 8 6 7

青岛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表3.15一步法工艺第一次正交实验试剂用量表 试样编号 氢氧化钠g

过氧化氢(30%)g

氧漂稳定剂g

精练剂g

渗透剂g 1 2 3 4 5 6 7 8 9 3 3 3 4 4 4 5 5 5

6.60 8.58 9.90 6.60 8.58 9.90 6.60 8.58 9.90

1.2 1.4 1.6 1.4 1.6 1.2 1.6 1.2 1.4

1.6 1.6 1.6 1.6 1.6 1.6 1.6 1.6 1.6

0.4 0.4 0.4 0.4 0.4 0.4 0.4 0.4 0.4 ①退浆率的测定

与3.1.1相同,本次正交实验中用失重法来测定织物退浆率。全退浆工艺同上。

表3.16一步法工艺第一次正交实验退浆率的测定

试样编号 0(全退浆)1 2 3 4 5 6 7 8 9 处理前质量g 11.14 11.25 11.26 11.42 11.30 11.29 11.44 11.32 11.34 11.53

处理后质量g 8.68 9.55 9.64 9.65 9.31 9.50 9.39 9.30 9.36 9.47

质量差g 2.46 1.70 1.62 1.77 1.99 1.79 2.05 2.02 1.98 2.06

退浆率%83.05 84.83 84.05 85.20 86.72 83.28 84.81 83.12 84.86 由表中数据得,织物退浆率均在80%以上,达到要求。所以氢氧化钠浓度应小于25g/L。②毛效的测定

用毛细效应测试仪测定各个织物的毛效,测定方法同3.1.2所述。

表3.23一步法工艺第二次正交实验毛效的测定

试样编号 毛cm 效8.0 7.5 9.6

8.2

5.5

8.5

7.0

7.0

8.5 1 2 3 由表中数据得,织物毛效普遍在8.0以上。③白度的测定

用SC-80C全自动色差计测量处理后织物白度。测量步骤同3.1.3。

青岛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表3.24一步法工艺第二次正交实验白度的测定

试样编号 白度 71.09 69.36 72.52平均值 70.99 74.48 70.18 70.92 71.86 74.13 74.15 70.67 72.98

72.79 71.41 72.83 72.34

70.33 70.37 70.67 70.46

71.44 70.33 72.84 71.54

69.42 68.25 67.90 68.52

73.43 73.06 71.65 72.71

71.16 71.31 70.57 71.01 1 2 3 由表中数据得,织物白度均接近70。④第二次正交实验结果讨论

由表3.22得,本次正交实验的9组试样的退浆率均大于83%,退浆效果较好。由表3.24得,除试样7外,其他试样的白度值均能达到要求。由表3.23得,本次正交实验9组试样的毛效值较第一次正交实验有明显提高,但是其变化没有明显规律。如试样1-3,它们的毛效分别为8.0、7.5和9.6。虽然三者的碱浓度相同,但是其过氧化氢浓度是递增的。由于过氧化氢在一步法中对织物上的杂质也具有氧化作用,所以引起毛效的不同。又因为稳定剂用量的不同,使反应过程中过氧化氢的有效分解量有差异,从而导致过氧化氢对杂质的不同作用程度,就表现为毛效的高低起伏不呈现明显规律。但是总体来讲,该次正交实验中被处理织物的退浆率、毛效和白度等测量指标是比较接近处理要求的。所以,可以在本次实验基础上并结合节能减排的宗旨进一步缩小主要试剂如氢氧化钠和过氧化氢的用量范围。

氢氧化钠浓度为25g/L时,处理效果达标,所以可以将其浓度范围缩小至23-25g/L。9组试样的白度值均能达到要求,为节省试剂可将其用量缩小至18-20 g/L。因此根据这两个浓度范围可以制定另一个正交实验组,进行深度探究。(3)第三次正交实验

正交实验方案为三因素三水平,其他条件为:精练剂8g/L,渗透剂2g/L。

表3.25一步法工艺第三次正交实验的因素及水平

因素 水平氢氧化钠g/L

过氧化氢(100%)g/L 氧漂稳定剂g/L 24 25 19 20 7 8

青岛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表3.26一步法工艺第三次正交实验表

试样编号 1 2 3 4 5 6 7 8 9 氢氧化钠g/L 23 23 23 24 24 24 25 25 25

过氧化氢(100%)g/L 氧漂稳定剂g/L 18 19 20 18 19 20 18 19 20 7 8 7 8 6 8 6 7

表3.27一步法工艺第三次正交实验试剂用量表 试样编号 氢氧化钠g

过氧化氢(30%)g

氧漂稳定剂g

精练剂g

渗透剂g 1 2 3 4 5 6 7 8 9 4.6 4.6 4.6 4.8 4.8 4.8 5.0 5.0 5.0

11.88 12.54 13.20 11.88 12.54 13.20 11.88 12.54 13.20

1.2 1.4 1.6 1.4 1.6 1.2 1.6 1.2 1.4

1.6 1.6 1.6 1.6 1.6 1.6 1.6 1.6 1.6

0.4 0.4 0.4 0.4 0.4 0.4 0.4 0.4 0.4 ①退浆率的测定

与3.1.1相同,本次正交实验中用失重法来测定织物退浆率。全退浆工艺同上。

青岛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表3.28一步法工艺第三次正交实验退浆率的测定

试样编号 0(全退浆)1 2 3 4 5 6 7 8 9 处理前质量g 11.14 11.56 11.54 11.49 11.59 11.43 11.41 11.43 11.32 11.36

处理后质量g 8.68 9.59 9.63 9.48 9.36 9.17 9.23 9.42 9.26 9.30

质量差g 2.46 1.97 1.91 2.01 2.23 2.26 2.18 2.01 2.06 2.06

退浆率%78.45 77.65 77.06 82.26 81.60 86.04 由表中数据得,试样1-3退浆率不达标,试样4-6退浆率均达到要求。②毛效的测定

用毛细效应测试仪测定各个织物的毛效,测定方法同3.1.2所述。

表3.34一步法工艺第四次实验毛效的测定

试样编号 1 2 6.3 7.0 6.5 4.5 5.5 毛效(cm)7.9 由表中数据得,6个试样的毛效均不好。③白度的测定

用SC-80C全自动色差计测量处理后织物白度。测量步骤同3.1.3。

表3.35一步法工艺第四次实验白度的测定 试样编号 白度 1 70.02 71.56 70.14平均值 70.57 2 66.97 66.89 63.46 65.77 65.31 65.16 64.84 65.10 75.32 74.82 73.54 74.56 70.20 71.97 68.66 70.28 71.52 71.62 73.06 72.07 由表中数据得,试样4-6白度均达标。④第四次实验结果讨论

由表3.33和3.35得,试样4-6(过氧化氢浓度为19g/L)退浆率和白度达标而试样1-3(过氧化氢浓度为18g/L)退浆率和白度较低,这表明碱浓度为24 g/L条件下过氧化

青岛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氢为19g/L时退浆和漂白效果好。

由表3.34得,6个试样的毛效均不达标。试样1-3的毛效较其他的好但是相差不大。这可能是因为稳定剂的用量而引起的。在过氧化氢浓度为19g/L时增加稳定剂用量就有可能达到目的。

所以接下来的实验中要考虑稳定剂对处理效果的影响。其中过氧化氢浓度确定为19g/L。

(5)第五次实验

第四次实验中已经确定氢氧化钠浓度为24g/L,过氧化氢浓度为19g/L。本实验中确定稳定剂的用量。

实验处方为:氢氧化钠 24g/L 过氧化氢 19g/L 氧漂稳定剂GEO 5-9g/L 精练剂 8g/L 渗透剂 2g/L

表3.36一步法工艺第五次实验试剂用量表

试样编号 氢氧化钠g

过氧化氢(30%)g 1 2 3 4 5 4.8 4.8 4.8 4.8 4.8

12.54 12.54 12.54 12.54 12.54

1.0 1.2 1.4 1.6 1.8

1.6 1.6 1.6 1.6 1.6

0.4 0.4 0.4 0.4 0.4

氧漂稳定剂g

精练剂g

渗透剂g ①退浆率的测定

与3.1.1相同,本次正交实验中用失重法来测定织物退浆率。全退浆工艺同上。

青岛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表3.37一步法工艺第五次实验退浆率的测定

试样编号 0(全退浆)1 2 3 4 5 处理前质量g 11.14 11.52 11.57 11.65 11.69 11.81

处理后质量g 8.68 9.48 9.59 9.63 9.57 9.70

质量差g 2.46 2.04 1.98 2.02 2.12 2.11

退浆率%80.38 78.26 80.42 由表中数据得,试样1和3的退浆率达标。②毛效的测定

用毛细效应测试仪测定各个织物的毛效,测定方法同3.1.2所述。

表3.42一步法工艺第六次实验毛效的测定 试样编号 毛效(cm)1 7.0 4.0 8.5 由表中数据得,试样3的毛效达标。③白度的测定

用SC-80C全自动色差计测量处理后织物白度。测量步骤同3.1.3。

青岛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表3.43一步法工艺第六次实验白度的测定

试样编号 白度 1 68.82 68.73 72.20平均值 69.92 70.42 70.31 68.58 69.77 71.11 70.23 74.78 72.04 由表中数据得,试样3的白度达标。④第六次实验结果讨论

由表3.41得,试样1和3的退浆率达标。由表3.42得,试样3的毛效达标。由表3.43得,试样3的白度达标。综合三个表的结果可以得出,试样3的退浆率、毛效和白度值均能达到要求。由此可以确定,精练剂浓度为8g/L。(7)第七次实验

本实验要确定渗透剂的用量。

实验处方为:氢氧化钠 24g/L 过氧化氢 19g/L 氧漂稳定剂GEO 9g/L 精练剂 8g/L 渗透剂 1-3g/L 表3.44一步法工艺第七次实验试剂用量表

试样编号 1 2 3 氢氧化钠g 4.8 4.8 4.8

过氧化氢(30%)g 氧漂稳定剂g 12.54 12.54 12.54

1.8 1.8 1.8

精练剂g 1.6 1.6 1.6

渗透剂g 0.2 0.4 0.6 ①退浆率的测定

与3.1.1相同,本次正交实验中用失重法来测定织物退浆率。全退浆工艺同上。

青岛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表3.45一步法工艺第七次实验退浆率的测定

试样编号 0(全退浆)1 2 3 处理前质量g 11.14 11.49 11.30 11.36

处理后质量g 8.68 9.48 9.30 9.30

质量差g 2.46 2.01 2.00 2.06

退浆率%81.36 76.31 73.43 ②毛效的测定

用毛细效应测试仪测定各个织物的毛效,测定方法同3.1.2所述。

青岛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表3.50轧液率110%时试样毛效的测定

试样编号 毛效(cm)1 8.5 4.5 2.0 ③白度的测定

用SC-80C全自动色差计测量处理后织物白度。测量步骤同3.1.3。

表3.51轧液率110%时试样白度的测定

试样编号 白度 1 72.27 72.09 71.24平均值 71.87 65.13 64.10 66.34 65.19 61.88 60.36 60.14 60.79 ④第一组实验结果讨论

由表3.45-3.47得,试样1(汽蒸120min)的退浆率在80%以上,毛效为8.5,白度值为71.87。其各项检测指标都能达到要求。而试样2和3都不达标。汽蒸120min时(退浆率为81.36,毛效为8.5,白度为71.87),处理效果与汽蒸90min(退浆率为80.42,毛效为8.5,白度为72.04)相比有所提高但提高不多。汽蒸60min、45min时,处理效果不好。所以轧液率为110%时,汽蒸90min适宜。(2)第二组实验

该组实验处理四个试样,汽蒸时间分别120min、90min、60min和45min。选择轧液率为100%。

表3.52轧液率100%时试剂用量及工艺条件

试样编号 氢氧化钠g

过氧化氢g

氧漂稳定剂g 1 2 3 4 4.8 4.8 4.8 4.8

12.54 12.54 12.54 12.54

1.8 1.8 1.8 1.8

1.6 1.6 1.6 1.6 精练剂g

渗透剂g 汽蒸时间min

0.4 0.4 0.4 0.4

90 60 45 ① 退浆率的测定

与3.1.1相同,本次正交实验中用失重法来测定织物退浆率。全退浆工艺同上。

青岛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表3.53轧液率100%时试样退浆率的测定

试样编号 0 1 2 3 4 处理前质量(g)11.14 11.15 11.20 11.19 11.73

处理后质量(g)8.68 9.17 9.22 9.34 9.87

质量差(g)2.46 1.98 1.98 1.85 1.86

退浆率(%)80.27 73.07 72.63 71.31 ②毛效的测定

用毛细效应测试仪测定各个织物的毛效,测定方法同3.1.2所述。

表3.58轧液率80%时试样毛效的测定

试样编号 毛效(cm)1 4.5 2.4 2.2 2.0

③白度的测定

用SC-80C全自动色差计测量处理后织物白度。测量步骤同3.1.3。

青岛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表3.59轧液率80%时试样白度的测定

试样编号 白度 1 54.82 55.64 54.09平均值 54.85 48.54 47.28 45.30 47.04 44.05 46.10 44.38 44.84 44.58 40.95 43.16 42.90 ④第三组实验结果讨论

由表3.53-3.55得,试样1的退浆率刚刚达标,但是毛效和白度不达标。试样2-4的三种指标都达不到要求。即轧液率为80%时,汽蒸时间长短织物的处理效果均不好。

综合以上3组实验得,轧液率为100%和80%时织物的处理效果不能达到处理要求,所以不选择。轧液率为110%时,汽蒸时间为120min和90min的织物处理效果能达到处理要求,但是两者的处理效果差别不大,所以为了节能选择汽蒸时间90min。综上,选择轧液率为110%,汽蒸时间为90min。

3.3.3一步法最佳工艺处方及工艺条件的确定

由3.3.1的实验讨论得一步法汽蒸最佳工艺处方为:氢氧化钠24g/L,过氧化氢19g/L,氧漂稳定剂9g/L,精练剂8g/L,渗透剂2g/L。

由3.3.2的实验讨论得一步法汽蒸合理工艺条件为:轧液率110%,汽蒸时间90min。

3.4三步法、两步法和一步法最佳工艺的比较

3.4.1三种方法最佳工艺处理后织物的退浆率、毛效和白度比较

由3.1得三步法最合理工艺为试样1的处方,设为Ⅰ。由3.2得两步法最合理工艺为试样2的处方,设为Ⅱ。

由3.3得一步法最合理工艺为试样5(一步法第六次实验)的处方,设为Ⅲ。将三者的处理效果进行比较如下:

青岛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表3.60三种方法的最佳工艺处理效果比较 试样编号 Ⅰ Ⅱ Ⅲ 退浆率% 81.38 94.24 80.91

毛效cm 12.7 8.6 8.2

白度 77.22 76.32 70.72 三步法处理效果较好,特别是在毛效中有明显的优势。两步法处理效果较三步法差一些,虽然其退浆率明显很高,但是其毛效却远远低于三步法。一步法处理效果刚能达标,没有优势。但是三步法做到了省时省物省力,更接近节能环保的要求。

3.4.2三种方法最佳工艺处理后织物强力损失的测量

织物强力测量步骤:

(1)将所要测量织物剪成30cm×5cm的布条,每种布样剪取三个布条。(2)打开电子织物强力仪的电源。

(3)把剪取的布条固定在电子织物强力仪上使其绷紧。(4)按下“拉伸”按钮,几秒钟后布条被拉断。

(5)电子织物强力仪与电脑联机,操作完成后,断裂强力等数值会在电脑上有显示。(6)将所需数据记录下来。每个布样测三次,取其平均值作为织物强力。

表3.61三种方法的最佳工艺处理强力损失比较

试样编号 0(坯布)

Ⅰ 410 445 440 431.7

Ⅱ 500 447 459 468.7

Ⅲ 516 508 462 495.3 断裂强力测量555 值N 544 495 断裂强力平均531.3 值N 强力损失% —

18.7 11.8 6.8 由表中数据得,三步法处理的织物强力损失最严重,两步法次之,一步法强力损失最小。

青岛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4.结论

4.1三步法最佳工艺

经过正交实验可以确定三步法最佳工艺为:

退浆工艺

氢氧化钠 8g/L 渗透剂JFC 1g/L 轧液体积 200ml 80-85℃轧碱,汽蒸45min 轧液率=110%

煮练工艺

氢氧化钠 40g/L 精练剂 6g/L 轧液体积 200ml 55℃轧煮练液,汽蒸90min 轧液率=110%

氧漂工艺

过氧化氢(100%)4.5g/L 氧漂稳定剂 2g/L 精练剂 4g/L 氢氧化钠调pH至10.5-11 轧液体积 200ml 常温轧氧漂液,汽蒸45min 轧液率=110% 4.2两步法最佳工艺

经过正交实验可以确定两步法最佳工艺为:

青岛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退煮工艺

氢氧化钠 20g/L 精练剂 6g/L 轧液体积 200ml 55℃轧退煮液,汽蒸90min 轧液率=110% 氧漂工艺

过氧化氢(100%)5g/L 氧漂稳定剂GEO 2.5g/L 精练剂 4g/L 氢氧化钠调pH至10.5-11 轧液体积 200ml 常温轧氧漂液,汽蒸45min 轧液率=110% 4.3一步法最佳工艺

经过一系列正交实验和单因素实验可以确定一步法最佳工艺为:

氢氧化钠 23g/L 过氧化氢(100%)19g/L 氧漂稳定剂 9g/L 精练剂 8g/L 渗透剂 2g/L 轧液体积 200ml 常温轧工作液,汽蒸90min 轧液率=110% 4.4节能环保工艺的选择

由4.1-4.3三种工艺处方可明显看出,一步法处理过程最简捷方便。三步法要对织物进行三次汽蒸,汽蒸时间太长,并且碱用量很高,织物强力损失(18.7%)非常严重。两步法虽然缩短了加工时间,但是其汽蒸时间仍然较长使织物强力损失(11.8%)还是很大。

青岛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一步法将加工时间大大缩短使操作方便,降低了碱的用量,织物强力损失(6.8%)明显下降。所以一步法工艺减少了化学品的用量,节省了能源并使污水处理负担减轻,缩短了加工时间节约热能。而且一步法对织物强力损失较轻。所以一步法最佳工艺最接近节能环保要求。

青岛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谢辞

在本论文的写作过程中,赵云国老师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从选题到实验大纲,到一遍又一遍地指出实验方案中的具体问题,严格把关,循循善诱,在此我对赵老师表示衷心感谢。赵老师渊博的专业知识和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将是我今后学习工作的榜样。

还要感谢同组的姜娟、李瑞颖和柳进杉同学,在实验过程中她们也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给我很多启发。对你们的帮助和支持,我在此表示感谢。

再次感谢所有在实验中给与我帮助的老师和同学们!

青岛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参考文献

[1]陈英.染整工艺实验教程 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9.7 [2]冯开隽,薛嘉栋.印染前处理 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6.11:3-15,141-144,198-201 [3]阎克路.染整工艺与原理(上册)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9.9 [4]〔美〕华伦.S珀金斯著;陈英,王建明,王晓春译.纺织品染整基础 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4.3 [5]徐谷仓.染整织物短流程前处理 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1999.9:6-12,31-33,93 [6]王菊生,孙凯.染整工艺原理(第一册)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1982.10:116-122 [7]周宏湘.染整技术350问 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1995.12:2-4 [8]魏竹波,康保安.纺织工业清洁技术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7:3-6,54-106 [9]吴赞敏.纺织品清洁染整加工 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7.1 [10]曹修平.染整产品质量控制 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2.3:42-44,47-52 [11](比利时)索尔维公司编著;丁晓芬等译.漂白手册 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5.11:14-16 [12]宋慧君.染整概论 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2009.4:36-54 [13]宋心远,沈煜如.新型染整技术 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1999.11:69-122 [14]高淑珍,赵欣.生态染整技术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6:202-207 [15]房宽峻.第八届全国染整前处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9.44

第二篇:毕设谢辞

谢辞

当我以学子的身份踏入东北大学校门的那天起,便已注定我将在这里度过人生中最美丽的青春年华。提笔写下“谢辞”,我才惊觉自己即将真正离开,人生亦从此展开新的画卷。尽管不舍,却更珍惜,因为我的生命中有那么多可爱的人值得感激。他们使我的大学生活充满了色彩,无论收获、遗憾,对我来说都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在大学的最后一页里,我要感谢的人很多,首先要感谢我的学校,感谢大学对我多年的培养,在东北大学的三年,是我人生中最宝贵的三年,是学校的培养让我学到了专业的科学文化知识,同时也提升了我的多方面的能力,塑造了我的人格,使我信心百倍得去迎接未来的各种挑战。

饮其流时思其源,成吾学时念吾师,在此论文完成之际,谨向我尊敬的导师致以诚挚的谢意。在本科学业的最后阶段,无论是实验研究还是论文撰写,指导老师都将他的知识、经验、心得毫无保留的传授给我们,给我们耐心的指导和不懈的支持。还要感谢大学三年来我所有的老师,是你们严肃的科学态度,严谨的治学精神,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深深地感染和激励着我,无法用言语形容感激,惟愿师生情谊一生延续。

大学三年朝夕相处的同学也是宝贵的财富,感谢你们让我获得了情同手足的真挚友情。我们一起刻苦钻研、互相倾听、探讨未来的时光,这些都将成为我大学三年的美好回忆。

感谢我的父母,我的家人。焉得谖草,言树之背,养育之恩,无以回报。你们始终如一的支持和关爱是我人生道路不断前进的强大动力,教我学会坚强、勇敢,使我在磨砺中得到成长,你们用爱谱写着人世间最平淡的幸福。对此,除了爱,我无以为报。

随着毕业设计的结束,我的大学生活也即将结束,毕业设计作为对我三年学习的一个检验,我尽了自己的努力来完成我的毕业设计,为我的大学生活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会更加努力,时刻以母校自勉,谨记老师的教诲,不断提高,不断进步,以报师恩。

再次向在实习和设计期间给予我指导和帮助的老师致以我最诚挚的感谢和祝福,向在实习期间给予帮助的老师和同学表示感谢!

第三篇:毕设结束语和谢辞

结束语

长达半个学期的毕业设计终于顺利地完成了!

在这段时间里,有欢笑的时刻,也有愁眉不展的时刻。我永远也不会忘记我们小组的成员热烈讨论设计方案,相互帮助的情形。更不会忘记指导老师岳老师看每个同学画的图纸时那认真仔细的模样和她的谆谆教诲。

毕业设计是对四年所学专业技能的全面考验,不仅涉及的知识面广,难度也比课程设计的大。这次毕业设计,不仅使我掌握了很多以前不了解的专业知识,还让我懂得了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

这次毕业使我更进一步了解了建环这个专业,使我更明确了实际工程中空调系统的设计思路和方法。从最初的房间负荷计算,到后来的设计方案,空调系统和设备的选取,再到气流组织、风管和水管的水利计算、最后到空调机房的设计,这进行的每一步都让我学会了很多东西。刚开始时以为很简单,因为以前学过这些东西,可做起来以后才发现遇到的问题很多,比如负荷计算各项怎么算,空调系统选什么样的系统等,其中包括各种细节的知识我都不是很清楚。但是我没有放弃,通过各种途径解决问题,向老师和同学请教、自己翻课本、查阅各种规范和图集等等。

谢辞

通过我自己的努力,以及各位老师的悉心指导和同学的帮助,长达半个学期的毕业设计终于顺利地完成了!

我要衷心地感谢我们建环专业的全体老师,尤其是我的毕业设计指导老师。我永远也忘不了各位老师带我们去工地上参观,耐心讲解的情形。更忘不了您们看每个同学画的图纸时那认真仔细的模样。在此,祝各位老师工作顺利,桃李满天下!

我要特别地感谢我的毕业设计指导老师岳老师。您的每一次指导都让我受益匪浅,整个过程让我学到了东西,包括现在工程上常用的设计方法和理念,以及各种设计规范和图集等等。岳老师还让我们看了很多设计院出的图纸,并且带着我们仔细研究,看看图纸上用的什么系统,风机盘管布在了什么位置等等,这不仅提高了我们的专业知识,还提高了我们的画图能力。

我还要感谢我的同学们,遇到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我们一起研究,相互帮助,共同进步。四年了,我们一起生活,一起学习,如今要各奔东西,愿我们前程似锦!

第四篇:毕业设计-毕设文献

一、模具工业在国民经济(制造业)中的作用、地位及行业现状

1.1 作用与地位

模具是工业生产中极其重要而又不可或缺的特殊基础工艺装备, 其生产过程集精密制造、计算机技术、智能控制和绿色制造为一体, 既是高新技术载体, 又是高新技术产品。由于使用模具批量生产制件具有高生产效率、高一致性、低耗能耗材, 以及较高的精度和复杂程度, 因此已越来越被国民经济各工业生产部门所重视, 被广泛应用于机械、电子、汽车、通信、航空、航天、轻工、军工、交通、建材、医疗、生物、能源等制造领域, 在为我国经济发展、国防现代化和高端技术服务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支撑作用, 也为我国经济运行中的节能降耗作出了重要贡献。模具工业是重要的基础工业。工业要发展, 模具须先行。没有高水平的模具就没有高水平的工业产品。现在, 模具工业水平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制造业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 也是一个国家的工业产品保持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保证之一。

1.2 行业特点与现状

绝大多数模具都是针对特定产品而生产的, 因此模具企业与一般工业产品企业相比, 数量多、规模小,多为中小企业。由于模具产品技术含量较高,活化劳动比重大, 增值率高, 生产周期较长, 因而模具制造行业就有了技术密集和资金密集、均衡生产和企业管理难度大、对特定用户有特殊的依赖性、增值税负重、企业资金积累慢以及投资回收期长等许多特点。由于模具产品品种繁多,大小十分悬殊,要求各异,因此模具企业发展适于“小而精、小而专、小而特”;行业发展适合于集聚生产和集群式发展, 以建立较强的协作配套体系。这也是模具行业的重要特点之一。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 过去长期依赖钳工、以钳工为核心的粗放型作坊式的生产管理模式正逐渐被以技术为依托、以设计为中心的集约型现代化生产管理模式所替代;模具产品的传统概念也正被模具是高新技术产品的概念所替代。

二、我国模具工业与国际先进水平的主要差距及存 在的主要问题

2.1 主要差距

我国模具工业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 由于在理念、设计、工艺、技术、经验等方面存在差距, 因此在企业的综合水平上, 特别是产品水平方面必然会有差距。差距虽然正在不断缩小,但从总体来看,目前我们还处于以向先进国家跟踪学习为主的阶段, 创新不够, 尚未到达信息化生产管理和创新发展阶段,只处于世界中等水平,仍有 10年以上的差距,其中模具加工在线测量和计算机辅助测量及企业管理的差距在 15年以上。管理水平、设计理念、模具结构需要不断创新, 设计制造方法、工艺方案、协作条件等需要不断更新、提高和努力创造, 经验需要不断积累和沉淀, 现代制造服务业需要不断发展, 模具制造产业链上各个

1环节需要环环相扣并互相匹配。面对差距,我们既要努力追赶,更要开创自己的发展道路。综合水平的差距最终都会反映到模具产品中可以量化和感知的具体指标上。综合我国各类模具情况,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主要表现为:模具使用寿命低30% ~ 50%(精冲模寿命一般只有国外先进水平的1/ 3左右), 生产周期长30%~ 50% , 质量可靠性与稳定性较差, 制造精度和标准化程度较低, 等等。与此同时, 我国在研发能力、人员素质、对模具设计制造的基础理论与技术的研究等方面也存在较大差距, 因此造成在模具新领域的开拓和新产品的开发上较慢, 高技术含量模具的比例比国外也要低得多(国外约为60%, 国内不足 40%), 劳动生产率也要低许多。

2.2 存在的主要问题

(1)研发及自主创新能力薄弱。基础差、能力不足、投入少、不够重视、缺乏长期可持续发展观念等都是造成模具产品及其生产工艺、工具(包括软件)、装备的设计、研发(包括二次开发)及自主创新能力薄弱的重要原因。

(2)数字化、信息化水平还较低。国内多数企业数字化、信息化大都停留在CAD/ CAM 的应用上,CAE、CAPP尚未普及, 许多企业数据库尚未建立或正在建立;企业标准化生产水平和软件应用水平都低,软件应用开发跟不上生产需要。

(3)标准和标准件生产供应滞后于模具生产的发展。模具行业现有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中有不少已经落后于生产(有些模具种类至今无国标, 不少标准多年未修订);生产过程的标准化还刚起步;大多数企业缺少企业标准;标准件品种规格少,应用水平低,高品质标准件还主要依靠进口;为高端汽车冲压模具配套的铸件质量问题也不少, 这些都影响和制约着模具生产的发展和质量的提高。

(4)以模具为核心的产业链各个环节协同发展不够, 尤以模具材料发展滞后最为明显。模具材料对模具质量影响极大, 长期以来, 国产模具材料不论从品种、质量还是数量上都不能满足模具生产的需要, 高档模具和出口模具的材料几乎全部依靠进口。模具上游的各种装备(机床、工、夹、量、刃具、检测、热处理工艺和处理设备等)和生产手段(软件、辅料、损耗件等)以及下游的成形材料(各种塑料、橡胶、板材、金属与非金属及复合材料等)和成形装备(橡塑成形设备、冲压设备、铸锻设备等), 甚至包括影响模具发展的物流及金融等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大都分属于各有关行业, 联系不够密切, 配合不够默契, 协同程度较差, 这就造成了对模具工业发展的制约。

三、“十二五”期间发展重点和主要任务

在信息化社会和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的进程中, 模具行业的主要发展趋势是: 模具产品向以大型、精密、复杂、长寿命模具为代表的, 与高效、高精工艺生产装备相配套的高新技术模具产品方向发展;模具生产向管理信息化、技术集成化、设备精良化、制造数字化、精细化、加工高速化及自动化和智能控制及绿色制造方向发展;企业经营向品牌化和国际化方向发展;行业向信息化、绿色制造和可持续方向发展。

3.1 产品发展重点

(1)为 C级汽车及以上等级中高档轿车配套的汽车覆盖件模具及为汽车配

套的模夹具一体化产品。

(2)大型及精密多工位级进模具, 包括汽车零部件和OA设备等大型多工位级进模及高速运行的长寿命精密多工位级进模等。

(3)大尺寸零件和厚板精冲模及复杂零件连续复合精冲模具等。

(4)高强度板和不等厚板冲模,包括热成形模具和内压成形模具等。

(5)大型精密铸造模具(包括压铸模、重力铸造模、低压铸造模等), 特别是要重视镁合金压铸及新型特殊成形工艺铸造模具的发展。

(6)高等级子午线轮胎活络模具(包括汽车、工程车、飞机等轮胎模)。

(7)新型快速经济模具。

3.2 技术发展重点

(1)模具数字化设计制造及企业信息化管理技术(以推广应用为重点, 并进行软件集成和二次开发), 包括模具全三维 CAD和CAD/ CAE/ CAM 生产技术及CAPP、ERP、MES、PLM等管理技术。

(2)模具加工新技术, 如高速高精加工、复合加工、精细电加工、表面光整加工及处理新技术、快速成型与快速制模技术、新材料成形技术、智能化成形技术、热压成形技术、厚板精冲技术、连续复合精冲技术、标准化自动化加工技术、大规模定制生产技术、网络虚拟技术等。

(3)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模具生产和管理专用软件的开发及升级。

(4)模具精细化制造和精益生产。精细化制造与精益生产不是单纯的技术问题, 而是设计、加工、管理技术和科学化、信息化的有机结合的综合反映,对提高模具质量和企业效益至关重要, 应作为发展重点予以特别关注。

总结

参阅大量国内外文献,对冲压模具技术发展有了一定的了解,对以后的工作和学习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模具设计力求简单、经济、实用、生产难度低、效率高,在这里借鉴了许多模具工作者的研究成果。参看国内外模具行业发展情况,对我国模具产业的快速发展感到欢欣鼓舞,但是看到与国外先进的成型工艺的巨大差距时,作为一名材料人又感到任重而道远。当今工业高速发展,模具的发展也随着新工艺新技术的发明不断的更新,不断的变化。这就需要我们时刻关注模具行业甚至整个工业的发展进程。

参考文献

[1]李硕本等编著。冲压工艺理论与新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11

[2]中国模具工业协会,模具行业“十二五”规划[J].模具工业,2011:3-8

[3]李大鑫,张秀锦。模具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综述[J].模具制造,2005(2):1-4

[4]李德群,肖祥芷。模具CAD/CAE/CAM的发展概况及趋势[J].模具工业,2005(7):9-12

[5]杜继涛,甘屹,支架精密多工位级进模设计[J].模具工业,2005(9):15-17

[6]姜奎华主编。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1998.5

[7]薛奕翔等编著。冲压模具设计制造难点与窍门[M].机械工业出版,2003.7

[8]模具实用技术丛书编委会编。冲压模具设计应用实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6

[9]郑家贤编著。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实用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2005.1

[10]《冲模设计手册》编写组编著。冲模设计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1999.6

[11]窦智。级进模设计中的要点及生产中的故障排除[J].冲模技术,2005(3)

[12]王孝培主编。冲压手册(修订版)[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0

[13]周岁华,汽车冲压材料的合理选择[J].汽车工艺与材料,2005(12):25-28

第五篇:本科机械手毕设小论文

工件夹持机械手的结构设计

学生姓名:曹秀伟 指导教师:陈勇

大连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软件+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 2010级1班

【摘要】在本次设计的课题是工件加持机械手的结构设计,本论文确定了机械手的座标型式和自由度,以及机械手的技术参数.机械手能代替人工操作,起到减轻工人劳动强度,节约加工时间,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的特点。在实用基础上,对机械手直臂与夹持部件进行三维设计,其中分为三个部分:手爪、手腕、手臂。整体机械手为圆柱坐标型,驱动方式为电机驱动,结构简单可靠,精度高。设计了两支点回转-平移型夹持手爪,传动结构为滑动丝杆;手腕为回转型,转动角度为0°-360°,传动结构为同步带传动;设计了机械手的手臂结构,计算出了手臂升降时所需的驱动力矩;对工作机构和传动系统进行设计计算,包括主要部件的设计计算、强度校核和运动分析;利用三维solidworks软件对主要零件进行实体设计和造型,并绘制了机械手的装配图和主要零件图。

【关键词】直臂与夹持部件 机械手 CAD二维设计 solid works三维设计

【ABSTRACT】This topic is designed to build a blessing robot design, this paper identifies the type robot coordinates and freedom, and the technical parameters of the robot.Robot can replace manual operations, reduce labor intensity of play, save processing time, increase productivity, reduce production cost.In practical basis, the robot arm and the clamping member for three-dimensional design, which is divided into three parts: the gripper, wrist, arm.Overall cylindrical coordinates robot type, drive motor driven, simple and reliable structure, high precision.Designed a two-point swing-translation type clamping gripper, transmission structure for a sliding screw;wrist for transition back to the rotation angle of 0 °-360 °, transmission structure for belt drive;designed robot arm structure, calculated the driving torque required when lifting the arm;the work organization and transmission design calculations, including the calculation of the main components of the design, strength check and motion analysis;solidworks software using three-dimensional solid parts of the main design and modeling, and draw manipulator assembly drawings and the main parts diagram.【KEY WORDS】Straight arm and clamping parts Manipulator CAD 2d design solid works 3d dsign 1 绪论

1.1 在当今社会中,随着工业自动化的全面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革新,对工作效率提高的呼吁越来越高。纯粹的手工劳作已经满足不了工业自动化的需求,因此,利用先进设备自动化生产机械以取代人的劳动力,满足工业自动化的需求势在必行。这之中机械手是其发展过程当中的重要产物,它不仅提高了劳动生产率,还能代替人类完成高强度、危险性高、重复枯燥的工作,同时减轻了人类的劳动强度,可以说是双向受益。在机械行业中,机械手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1.2 在上世纪五十年代,美国的联控公司第一次研究开发出了工业机械手,该机械手结构简单,运动精度低,但是确是人类工业史上最重要的一步,由此打开了全世界工业机械手研究,学习,开发的先河。

图1.1 点焊机械手

图1.2 多关节机械手

虽然我国的机器人技术起步较晚,但是,我国在多年以前,就把机械手的研发列入国家重点科研规划内容,并且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在以后的机器人设计制造技术中,我国逐步缩小了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工件夹持机械手的设计方案

由于我所设计的是工件夹持机械手,所以我决定模仿并学习码垛机械手的相关结构,我选用圆柱坐标,并且拥有4个主要自由度,手腕的回转;直臂的升降;横臂的平移;以及基座的旋转。并且我还对机械手的安全性进行了设计,比如加装限位开关,人体感应传感器,蜂鸣器等。3 机械手的运动学分析

实验室材料抓取机械手可以看成是一个开运动链,可以将它看成是由三个旋转结构和一个平移结构串联而成。这个机械手的开链的一端位于机械手的底座,固连在桌子上,另一端是自由的,用来夹持物料。所以我采用D-H方法,来对机械手进行运动学正解分析,公式(3-1)为机械手的D-H矩阵公式。

i1iii1RT0si0ai1cisci1ccsdsPii1ii1i1ii1i

(3-1)dici11sisi1cisi1ci10001将我设计的机械手的D-H参数,经过4个矩阵的右乘,最终可以得到机械手腕相对于机械手底座的矩阵公式,如公式(3-2).此公式可对机械手腕位置进行求解。RTHRT11T22T33T4A1A2A3A4=

a4S1S3C3S1C1C2S3C1S2C1a2C(C1C2C3S1S32a4C3a3)SCCCS(SCSCC)SSSaCaCaCaS***2433143123S2C3S2S3C2S(L2a4C3a3)0001

(3-2)现假设机械手基座与底板之间的的夹角1为90°,2为60°,3为0°,L为100mm,通过公式计算可得结果(3-3),这个矩阵代表机械手腕位置数据为Px0,Py526.765mm,Pz354.2mm。

0010130526.76522R

(3-3)TH 310-354.22210004 机械手的参数设计及应力分析

针对机械手的设计,我分为了以下3个方面,分别为机械爪的设计,机械手腕的设计以及机械臂的设计,其中还对机械爪的夹头进行了尺寸设计,并且对相关电机的选用进行了分析。在确定了机械爪的各杆件相关尺寸后,我对所用到的丝杆进行了强度校核,耐磨性校核,自锁性校核等。

图4.1 机械爪活动空间及受力分解

我对机械手重要零部件进行了应力学分析,并得到了结构受力良好,零件形变量小的相关结论.之后 我对受力最大的机械手直臂部分进行了装配体进行了应力分析,分析选取手臂与地面平行时,最大受力的情况以下是机械手直臂结构体的受力分析报告。

图4.2机械手直臂应力分析

图4.3 机械手直臂形变分析 机械手的三维设计

5.1 手部设计。常见机械手分为回转型与平移型,各自利弊,所以我在设计机械手时,决定在回转型机械手上增加了一个平行四边形机构,这样,回转型机械手的夹头部分就能优化成平移型机械手,这样,回转型机械手的爪体能够通过铰接杆来进行增力,平移型机械手的爪头能够实现理论0误差来抓取不同直径的实验材料,但是这样的话,夹头的始末两位置之间会产生一个长度为10mm的位置偏差,这样就会造成抓取误差较大,为了解决该问题,我在机械手的一个旋转轴处添加了一个角度传感器如图,通过这个角度传感器,就能将夹头的开合范围进行实时反馈,通过对横臂与直臂进行位移控制,来对偏差进行补偿。

图5.1 机械爪夹头结构图

图5.2 三维手爪结构图

5.2 机械手腕设计。由于此次设计要求手腕的回转角度为360°自由旋转,因此手腕结构我使用步进电机驱动,同步轮带动同步带运动的结构来控制手抓准确的转过固定角度与方向,从而使其能准确的抓取零件和放置零件。为了保证机械手腕的刚度,防止运动形变,所以连接底板我决定采用2mm的304不锈钢板,并且两边增设不锈钢L角铁,这样就能拥有较强刚度,防止腕部受力变形。手腕旋转部分与连接底板通过两个轴承连接,减少零件摩擦,增强零件运动稳定性,由于手腕只受到轴向拉力,没有横向力矩,所以无需进行校核。

图5.3 手腕回转结构图

5.4 机械手直臂图

5.5 机械手基座

5.3 机械手臂设计。臂部运动的目的能使手部运动到空间任意一点。如果想改变手部位姿,需利用腕部的自由度加以实现。因此,一般来说臂部应该具备3个自由度,既手臂的左右回转、升降和伸缩运动。手臂的各种运动往往利用驱动机构(设计所选为直流减速电机)和各种传动机构来实现。其中回转设计我才用了回转支承进行连接,这样不仅能够减小电机旋转力矩,同时还能保证机械手的稳定性。机械手的平移运动我采用滑动丝杆和SBR直线导轨,这种结构成本低,载重高,控制方便,运动平稳。机械化搜的升降我采用了动滑轮结构,该结构能够降低机械手对升降电机的要求。设计完成后,我绘制了机械手的部分零件图和机械手的装配图,并且我还制作了机械手实物,来进行抓取实验。

图5.6 螺母夹块

图5.7 机械手3D模型

图5.8 机械手实物

谢辞

感谢我的指导教师陈勇对我的耐心指导和帮助,在老师的指导下解决了设计过程中遇到的许多问题,感谢设计中给我帮助和建议的各位同学,感谢论文的评阅老师和答辩委员会的各位老师。由于自身水平有限,设计中存在很多不足之处,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参考文献

[1] 李超.气动通用上下料机械手的研究与开发[D].西安:陕西科技大学,2003.[2] 齐进凯.气动机械手的结构设计、分析及控制的研究[D].上海:东华大学,2006..[3] 李文明.曲轴搬运机械手的研究与设计[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7.[4] 钱济国.机械手的结构尺寸与夹持误差计算.现代制造工程,2006,(1)

[5] 潘秀石.基于串联增力机构的机械手夹持装置设计.机械工程与自动化,2013,180(5)

[6] 张彪,叶军,鲁翔,等.一种丝杆螺母机构型机械手的设计[J].中国西部科技,2010(15);31-32.

下载本科毕设论文正文(包括谢辞和参考文献)word格式文档
下载本科毕设论文正文(包括谢辞和参考文献).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本科毕设答辩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上午好! 我叫xxx,是xx级xx班的学生,我的论文题目是粘声波正演模拟方法研究,论文是在xx导师的悉心指点下完成的,在这里我向我的导师表示深深的谢意,向各位老师不辞辛......

    毕设论文基本知识

    【普及下基本常识】参考文献规范格式 一、参考文献的类型参考文献(即引文出处)的类型以单字母方式标识,具体如下:M——专著C——论文集N——报纸文章J——期刊文章D——学位论文......

    如何写毕设论文

    毕业设计(论文)写作内涵 完整的毕业论文应包括:题目,中文摘要,中文关键词,英文题目,英文摘要,英文关键词,目录,引言,正文,结论,参考文献,后记,英文翻译(原文、译文)。下面主要针对论文各部分......

    交通本科毕设外文翻译

    河北工程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毕业设计外文资料翻译 专业 学生 指导教师 河北工程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2014年6月4号 未来个人运输在世界大城市中的发展 Schafer, Jacoby, Heywo......

    毕设(论文)任务书内容和要求

    内容和要求: 题目描述:企业文化是现代企业成长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和条件之一,本论文的选题对解 决民营企业融资问题具有借鉴和启示意义。 论文的内容应该包括: 1、企业文化的相......

    小型车辆信息管理系统毕设论文

    北京城市学院2014届毕业设计 小型车辆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学生姓名:学 号:班 级:专 业:学 部:指导教师: 穆高佳 10111611123 10计本一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信息学部......

    论学校以人为本的管理方式[正文][本科论文]

    论学校以人为本的管理方式【正文】学校管理核心是人的管理。构建现代学校管理体系,首先要用科学的管理制度为学校定位,以制度来确保“以人为本”的学校文化的建立,并为教职工建......

    毕设开题过程和质量要求[精选合集]

    2011年毕业设计开题过程控制和质量要求 ――环艺、平面开题须知 艺术设计07本科生开题时间3月15日8:30-17:00点(中午12-13点休息1小时,学院配盒饭),环艺地点075班教室,平面地点077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