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张忠福--农民的贴心人
张忠福:农民的贴心人
出处: 葛勤 作者:xcbsh 时间: 2010-3-2 16:12:27 点击:10
山丹首届十大青年能人巡礼”之四:
张忠福:农民的贴心人
本报记者
葛勤
今年39岁的他其貌不扬,走在人堆里并不引人注目。但一到乡间地头,十里八乡的农民都认识他,亲切地叫他“张大学”、“农技110”。时间久了,提到他的真名,农民反而一脸茫然。他,就是山丹县农技中心干部、高级农艺师张忠福。
1995年,刚从 甘肃农业大学园艺系本科毕业的张忠福,暗暗下决心要为家乡干点实事。于是,在工作过程中,他潜心钻研农业技术。1999年,全省大面积推广二代日光温室新技术,张忠福从白银学习取经,回到县上动员清泉镇西街村的周黎民,在他的0.6亩地上建起了全县第一座二代日光温室。周黎民心里还是犯嘀咕:“我们这里气温低,土棚里只能长些耐寒的油菜,现在的温室能种出黄瓜?”令他意想不到的是,在张忠福的精心指导下,秋季定植黄瓜苗,来年2月份,水嫩嫩的黄瓜上市了,卖了2000多元。二茬种植的西葫芦套番茄,3月份上市收入4500元。周黎民对张忠福说:“原以为你来做做样子,没想到干出了名堂!”在张忠福的指导下,西街村建成60座日光温室,亩纯收入1.3万元。接着,全县群众自发建的日光温室如雨后春笋般兴起。一天,农户席玉明找到张忠福,告诉他温室里连茬种植的黄瓜西葫芦死苗很严重。为解决这种病害,张忠福连续7天守在温室里,将黄瓜苗与茄子苗嫁接,精心管理,解决了死苗的现象,产量比以前增产20%,收入提高了3500元。自此,张大学的名字传开了。
张忠福经常深入农村进行科技培训,他讲得生动活泼,通俗易懂,又是致富的高新技术,每到一处都是人头攒动,每讲一堂课都是掌声连连。他讲课前总是将自己的地址和电话留给农民,所以在家里经常有电话找他,有时大清早电话把他从梦中叫醒,急问黄瓜蔫了怎么办?西街村的菜农一有急事干脆到单位或家里找他,手里拿一个病株或一片病叶,要问清一个道理,用什么药,他总是不厌其烦地细心解释,因此,农户们都夸他是“农业110”。
张忠福经常在乡村蹲点,拿着良种,背着农药,带着科技,给农民做除草、施肥、定植、防病、灌溉等全方位的技术服务。2005年,县上实施省列“科技增粮工程”的马铃薯综合栽培集成技术,张忠福在大马营乡夹河村、楼庄村推广新技术。由于他的认真实在,消除了农民对新技术的顾虑。2400多亩示范区增产29%,亩均增产2400公斤,仅此一项为农民增加纯收入1000多元。农民梁积虎实施该技术,4亩马铃薯收获1.3万公斤,逢人便夸是张大学让他种出了“金蛋蛋”。仅 2005年以来,他累计引进示范推广各类农作物新品种就达125个,新技术23项(次)。他先后参与完成“383”粮食增产工程,“菜篮子”工程、“地膜”工程、旱地砂田瓜基地建设、二代节能日光温室建设、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建设、马铃薯综合增产技术集成推广项目、苹果蠹蛾非疫区疫情检测站建设、无公害灭鼠烟雾剂的研制与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等多项重大科技推广课题。其中有四项获县政府科技推广一等奖,一项获县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为群众带动了实实在在的实惠。
张忠福一闲下来,喜欢钻研,学习专业之外的农技推广心理学、大农学、花卉学等。他说:“在基层搞农技不仅要当好专才,更要成为全才,农民需要什么,我们就要懂什么。”因此,在山丹县广大农民中流传着这样一句佳话:“种地有困难,去找张大学。”哪里试验和推广新的品种,他的身影就出现在哪里,哪里有新的科技推广项目,哪里就是他战斗的阵地。由于出色的工作成绩、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和热心服务的工作态度,在他工作的13年里,有9年被单位考核为优秀,2年考核为良好。先后获得“全省科技特派员工作先进个人”等数十项荣誉。今年,他更被评为山丹县首届十大青年能人、山丹县首届十大道德模范。
记者感言:张忠福,这个39岁的农艺师,把人生最灿烂的年华奉献在家乡的热土上,用热忱与汗水,在农业这部大书中写下了精彩篇章,让瘠土生金,麦浪飘香。他以高度的敬业之心,成为科技二传手,农民的好帮手,把先进的科技成果转化为田野里累累的果实,用行动将“敬业奉献”四个大字擦得雪亮。
第二篇:教育叙事 马忠福
教育叙事
就地取材、用爱育人
---我的美术课一二件事 红古区洞子初级中学
马忠福
一晃眼,从事美术教学已有十四年,先后教过小学和初中,回首这些年来的美术课堂总有一些值得回味的东西。
(一)一次有趣的欣赏课
这是发生在去年的一件事。到现在我还记得当时的课堂情况。
新学期开始,我准备好了一节美术欣赏课,内容是七年级美术第一课《中外优秀美术作品》,为了让学生能够上好第一堂美术课,我把课准备得很充分。可是上课时,我才发现,学生的美术教材还没有到,而作为欣赏课,学生没有教材又没有准备相应的挂图,改上别的内容,学生又没有带美术学具,这节课可怎么上,当我来到教室,忽然灵机一动,就地取材,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我把欣赏中外现代实用美术设计课题改为了实用美术设计,就让学生欣赏自己的书包和学生桌椅。
上课伊始,先讲授实用设计与生活的关系:“实用美术设计与人们的生活关系最为密切,如果你仔细观察一下,就会发现我们的周围,实用美术设计无所不在,比如,所用的书包和笔袋,无论它的造型,还是色彩,都是你们所喜欢的,因而它成了你的朋友。还有我们的课桌,比较以前,有了很大的变化,这些东西的设计都属于实用美术设计,它就在你的身边,那么这节课,我们就以这两件我们最熟悉的物品为例,来了解实用美术设计。”
就这样,一堂无法上的课很自然的不露痕迹的恢复成了一节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欣赏课。学生也感兴趣,马上来了兴致,枯燥的欣赏课豁然活跃了起来,我马上因势利导,启发学生说一说,你们最喜欢谁的书包和笔袋,为什么?也可以谈一谈自己购买它们的心情,是什么原因促使你把它买下来,也可以谈一谈你的购物原则。学生们纷纷互相交流起来,我没有制止他们,让他们尽情的交流,过了一会,我才让他们举手在全班面前发表自己的见解:
“我的购物原则是,先看色彩,我喜欢蓝色,所以通常先选择蓝色的东西。”
另一个同学马上说:“你应该先看它的功能,一件商品只有好用,才能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光好看不中用,又不是摆设。”
“我喜欢王琳的书包,因为它的书包兜多,使用方便,灰绿色也非常漂亮、高雅。”
“我喜欢我自己的书包,当时,是我一眼就相中的,首先是它的颜色先吸引了我,我觉得这种粉红和黄灰相间的色彩,显得特别温馨、柔和,也特别适合我们女孩子,其次,它的造型很大方、简洁。所以我马上就决定买下了它。”
“我也喜欢我自己的书包,它最吸引我的就是它很简洁,我喜欢简约型的东西,不喜欢过多的装饰。” “我喜欢王雷的书包,因为它书包的设计很时尚、新颖,拉链有了很大的创新,很有个性,我很喜欢。”
在学生的谈话中,很自然的谈论到了工艺美术的两大功能,即实用功能和审美功能(包括色彩和造型等两大方面),这是因为它和学生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学生们对自己购买的物品也非常了解,这样对实用美术设计也就很容易理解了。我在充分肯定了学生的回答内容之后,学生们更加畅所欲言:
“我喜欢单欣同学的笔袋,今年是狗年,他的笔袋设计得很时尚,象玩具,毛茸茸的,很可爱。”
“我认为我的笔袋是最有创意的,你们看,它采用的是小裤子的造型,牛仔面料,做工考究,新颖别致。”
“我的笔袋也不错,是抽拉式的,看,还有个小镱子呢。” ……
学生们争先恐后的举手发言,就连平时不爱说话的学生也能说上几句自己独特的见解,从学生回答中,也充分的表达出了实用美术的特点和设计者是如何来设计的。我马上总结告诉学生,实用美术设计具有使用与审美的双重功能要求,一切物品都应当是既实用又美观,两者完美的统一才是一件优秀的实用美术设计。
这时,我发现学生很有见解,就趁热打铁,让他们也来当一回设计师,我说:
“同学们,对于我们的书桌椅,大家再熟悉不过了,它也是一件实用美术设计作品,它有哪些地方的设计不合理,你会有哪些改进,如果你是设计师,你会怎样设计它。”
这一下,学生更活跃了,大家相互讨论、设计、交流,不一会儿,他们就想出了很多方案,有的说:
“我心中的桌子是桌盖可以掀起来,桌面大一些,带有个性图案,可书写,可更换图案,椅子是两侧带扶手。”
有的说:“现在的桌椅太沉重了,我希望能和新型材料来制做,轻便、简洁。”
有的说:“我希望我们的桌椅应增加现代化功能,带音乐,有书架,分格区多、功能多。”
有的说:“我希望我们的桌椅应该能固定在地止,这样不用我们摆就会很整齐。”
有的说:“我希望我们的书桌应该是半倾斜的,书写方便,书面可掀盖,左铡有装书的格,内部多设几个区域,可用按钮控制。”
“我们未来的课桌椅可以压缩或升起来,这样扫地就方便了。”
“我希望书桌设计得卡通一些,能调节高度,适合不同年龄段的学生。”
“我希望书桌可以装有提高学生防近视的按钮,保护学生视力,桌上还有一个万能词典,方便学习用。”
“桌椅颜色可变,冬暖夏凉。” ……
就这样,同学们的思路完全打开了,从使用功能到色彩,再到个性表现,发挥得淋漓尽致,他们完全理解了物品的实用功能对人的重要性以及审美功能带给人们心灵上的愉悦,同学们有点意犹未尽,我就告诉他们把你的设计方案写下来,说不定,将来它就会变成现实,同学们开始安静地整理思路,写下了自己的设计方案。
在多年的教学生活中,这是我所上过的学生最为活跃的一节课,学生的互相合作交流是自然引发形成的,学生的创新思维也在课堂上得到了开发与表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新的课程标准中,要求美术课程要接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我想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改革,是人性化的改革,我在这节课中体验到了。
(二)给学生一点爱
那是我教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有一次我正在讲台上讲课,下面突然传来一阵嘈杂声,我循着声音望去,原来是一名男同学在讲笑话,旁边围着几名学生在小声的说笑着。“又是他!”,我当时很生气,他在班级里是以调皮捣蛋出名的,经常违反课堂纪律,我快步走过去,把他从座位上拽了起来,大声的训斥了他几句。谁知他竟然一甩胳膊又坐了下去,其他同学都笑了起来,我非常气愤,一把抓住他,将他推到了班级外面,然后关上门继续上课了。从那以后,我每次给他班上课的时候,我都能感觉到他用一双充满敌意的眼睛看着我,而且从此不再听我的课。上课时不是看童话书就是趴着睡觉,我也没有理会他,心里想“反正你也这样了,将来也不会有什么出息,只要不扰乱课堂纪律就行”。
事情过去了一段时间,有一次上课时学生们在画画,我在他们中间来回的巡视指导着,当走到这名学生桌边的时候,正巧他桌子上的文具盒掉在了地上,我当时也没有多想,弯腰把文具盒捡了起来,放到了他的桌子上,没想到就是这样一个我当时认为无足轻重的举动竟改变了我和他。
又一次上课的时候,学生们都在画画,而他也趴在桌子上不知在做些什么,而且出奇的安静,“他在干什么呢?”出于好奇,我慢慢地走了过去,原来他正在图画本上画画,这可是我没想到的,他是那么认真、专心地在完成着这副画,而且画得非常好。我当时很高兴,于是在进行作业展评的时候,我第一个把他的作业拿到前面进行了展览,同学们也都报以赞许的目光。当我把图画本递给他的时候,他虽然没有说什么,但我能感觉到他的内心也是有着一丝激动和喜悦。
从此以后,每次我在他班上课,他都表现得非常好,画出来的作品也越来越令我满意,我也总是有意识地对他进行一些指导和帮助,并且鼓励他参加一些绘画活动的比赛,而每次他都能在比赛中取得好的成绩。
通过这件事,对我的触动很大,使我深受启发,我们教师不能只做课堂的权威者和发号施令的人,应该从不同的角度去走近学生、关心学生,做他们的领路人和朋友,多给孩子一点成功的鼓励,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这样,是给他们一个机会,也是尽我们教师的一份责任。
第三篇:感人事迹(张忠明)
爱心育花朵,恒心创两基
——记福泉市地松中心小学教师
张忠明
张忠明,男,现年40岁,福泉市地松中心小学教师。“今天我做学生的榜样,明天学生是我的楷模。”这是他奉行的格言,他热爱教育这一行。16年来,他一直执着的追求着,默默的奉献着,他以顽强的信念,超人的毅力守护着这方纯洁而又贫瘠的圣地。在这平凡的讲台上,他把感情化作温暖,把知识化作乳汁,把心血化作春雨,培育着一粒粒种子,滋润着一棵棵幼苗。他以踏实肯干、一腔热忱的作风在师生的心目中树立着自己的形象。
一、志坚如铁,安心从教
1996年2月,毕业于黔南民族农业学校的他经福泉市教育局组织岗前培训后分配到一所偏僻的山村小学——地松镇团坡小学任教,当时的团坡小学校舍极度破旧,教室地面凹凸不平,每逢夏季雨水季节,学生课桌总是挪来挪去,到处都在漏雨,操场全是黄泥巴地;学校教师紧缺,6名教师中,只有3名公办教师,且是“半边农”,另3名教师是在当地请的代课教师。第一天赶到学校报到的他犹豫了,彷徨了,当天晚上他躺在床上辗转反侧,难以入眠。最终还是白天走进教室时那一双双渴求知识的天真无邪的目光打动了他,他决定安心从教。他是一个勇于挑战的人,喜欢自我施加压力,无论做什么事,总是严要求、高标准。第二天,他将自己的生活必需品搬到学校扎根住下,决定与学校同甘苦,共命运,从那天起,校园昏暗的灯光下终于有了一个孤独的身影。是的,人生可以平庸、腐朽,也可以燃烧、发光。怎样才能创造自己的人生价值呢?他总是这样想:“教师是平凡的,平凡的事业需要一颗淡薄名利的心。”
二、爱生如子
爱是一种伟大的教育力量。要当好一个老师,首先要有一颗真诚的爱心,不让一个孩子失学,不让一个孩子掉队。张忠明老师把每一个学生都当作是自己的弟妹、孩子,学生们的衣食住行样样都牵动着他的心,哪个学生生病了,他给买药、端水;哪个学生因交不起书杂费而面临辍学,他总是不声不响地从自己微薄的工资中拿出为孩子们交上;每天放学,他草草吃过晚饭,拿着手电就走村串户去了,他要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家庭情况、学习环境情况、作业完成情况,每学期他的家访率均达80%以上。因此,家长们对他感激不尽,每当冬季农村杀猪宰羊准备过年的时候,总忘不了要请张老师吃“泡汤”,他总是向家长解释说:“让学生完成学业,是你的责任,更是我老师的责任。”
李德亮是班里一名大龄后进学生,16岁了还读六年级,周围十里八村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不仅如此,还经常打架、骂人,真可谓家长恨、老师怕、群众骂。面对这样的“调皮蛋”他一没嫌弃、二没挖苦、讽刺。并且处处靠近这个学生,上课找最简单的问题让他回答,下课向他问寒问暖。开始,这个学生对他的举动不加理睬,他并没有灰心,他想,这样的学生靠严格要求是不够的,必须与其沟通心理,使之主动去做,他开始从这个学生身上找闪光点,在班会上表扬,利用他劳动突出的优点进行诱导,教育他树立自信、自尊,克服缺点,完善自我。一天这个学生终于有了信心,鼓足了勇气向他开口说:“老师,您给我补课吧!”张老师趁机跟家长取得联系,得到了家长的大力支持,每天放学都抽出一点时间单独辅导他完成当天的作业。爱心付出,终有真情的回报,在六年级毕业水平检测时,张老师执教的数学科李德亮同学以78分的好成绩进入初中就读,尽管还是全班最低分,但是已属突飞猛进了,当时该班以平均分92.8的好成绩居全镇第一位。
人和人之间只有心与心的碰撞,才能达到情与情的交融。其实,他爱每一个学生爱得极有分寸,在他满腔的爱心之中,始终有股严格劲儿。他常对学生们说:“不求你们人人成材,但愿你们个个成人。”他每接一个新班,第一次班会总要求学生做诚实、正直、正派的人,做有远大理想的人,做有丰富感情的人。把为人民多做贡献作为自己的理想。可这些要求怎样才能浇到孩子们的心上呢?他信奉的只有一条——以身作则。他坚持每天同学生们一起值日,学校大扫除,脏活、累活他抢着干,在寒冷的冬季,还要提前为学校生好炉子火,并且把办公室收拾得干干净净等着老师们到学校,没几次,同学们都跟他抢着干、不让他干。他的率先垂范深深的教育着每个学生,他的学生没有一个怕脏、怕累,叫苦的。
三、爱校如家
他知道,各位老师家里都还有一大家子人,所以每到农忙季节的每天放学后,他总是对老师们说,你们回去干活吧,剩下的事情我来处理„„96年冬季,学校购买了20多棵手腕粗细的松树绿化校园,校长安排放学后全体教师栽好树后方能回家,张老师还是义不容辞地说:“你们回去干活吧,树我来栽。”,第二天,当老师、同学陆续来到学校看到绿树成荫的校园,脸上都洋溢着开心的笑容,可是谁又能明白张老师独自一人在植树过程中究竟流下了多少汗水。
1997年初,为了美化校园环境,改善办学条件,学校到十几公里外请了几名技术工人重新翻修屋面、平整地平、教室安装天花板等,以便开学后学生能有一个舒适的学习环境。为了抢时间,张老师义务为工人做饭,并且还将自己的油盐酱醋这些生活必须品免费赠送给他们„„让工人们能加班加点地按时保质完成维修任务。
张老师把学校当作他的圣地,把学生当作他的掌上明珠。他说:让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只是他完成工作的第一步;让学生学得好,送得出,是他工作的最终目标。他深深的懂得:“打铁必须自身硬。要想让学生有一碗水,教师必须具备一桶水”。为此,他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他每天晚上都坚持业务学习,教学大纲、教科书„„他不是看看读读就算了,而要作大量的学习笔记。他不能忘记自学普通话的那些日子,他更不能忘记函授大专那段时间,“教师的喜,莫过于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教师的哀,莫过于误人子弟,我不能贪图一时的安逸而误人子弟。”工夫不负有心人,他终于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普通话过关证、大专毕业证。
三、求索耕耘,不断进取
由于他对待工作的一丝不苟,为实现“两基”迎检验收,1997年4月,他被抽到地松视导组,专门负责“两基”资料核查工作,具体负责审核各学校填报的“两基”资料,并将资料带到学校与实有学生进行逐一核对,由于当时各学校均没有客运车辆,他只有徒步行走于各学校之间,最远的一所学校要走3小时左右,在各学校核对的2个月时间里,他总是高标准,严要求,对学生实际与填报表册不符合的,一律要求学校按实际情况填报,达不到验收标准的,他参与各学校走村串户,给家长讲道理,给学生谈理想,全面动员每一名失学儿童,每动员1名失学儿童复学,他的脸上都会露出会心的微笑,最终地松乃至福泉顺利通过省政府“两基”检查验收。
1998年10月,他被正式调入地松视导组工作,在离开学校的那天,他所带的班级六年级全体学生眼含热泪陪着他走了很远很远,他们似乎有许多话要对老师说,但最终只汇集成一句话:“老师,你是我们遇见过的最好最好的老师,我们永远爱你„„”,他也热泪盈眶地对同学们说:“你们要一如既往地安心学习,不管是谁来教你们,你们要像尊重我一样尊重新老师,将来一定会有更好的老师来教你们的„„”2002年8月他又被调入地松中心小学任教导主任,他常对同志们说: “上课就像打仗,我们不能打无准备之仗。”每科、每节课都要写出切实可行的教案,弄懂每一篇教材,做到吃得透,拿得准,不能有丝毫马虎”。2007年1月,为实现“两基”迎国检,他再次被调入地松中心学校工作,在此期间,他曾同时担任镇教研员、镇“两基”资料员、地松中心小学“两基”资料员、四年级班主任、四年级数学等学科教学任务,工作量之大是可想而知的。多少乡镇资料员听到这个消息都吃惊地问他:“你的身体是铁打的啊?”、“你是为了领更多绩效工资吧?”,他总是微笑着说:“年轻人,气力去了气力在,我的绩效工资不是用工作量来衡量的,而是用完成效果取得的”。他一直这样无私奋献,不计得失。别人不愿带的班级,他说:“交给我吧”、别人不愿上的科目如科学,他说:“交给我吧”、学校与外校举行教学交流没人愿意承担公开课,他说:“交给我吧„„”,16年来,基本上没有午休的时间,别人在午休或每当夜深人静大家都酣然入睡的时候,办公室总会有他孤独的身影,笔写字的哗哗声或敲打电脑键盘的啪啪声显得格外响亮。
没有惊人的壮举,没有豪言壮语,他用自己满腔的热情和不懈的耕耘,向人民展示了一个普通农村教师的风采。不管他担任哪个年级的班主任,教学成绩都是可喜的,他曾被市局评为“优秀教师”、“先进教师”、“优秀少先队辅导员”、两基工作“先进个人”、“优秀党务工作者”、“继教”培训“优秀辅导员”等荣誉称号。面对成绩和荣誉,他并没有满足,他感到的是鼓励和鞭策、期待和召唤。现在他更加执着地追求着,三尺讲台、一支粉笔,将构筑着他无怨无悔的选择—— 教育事业!
第四篇:张忠贤自我介绍
亲爱的东方老师:
我叫张忠贤,通讯地址是:山西省吕梁市兴县东关中学招生办,邮箱是:1531372664@qq.com,手机号是:***。通过易学精英同盟这个平台,我想我们来自全国各地的学员能基本上掌握凝聚着古圣先贤古老智慧的大六壬,携手并进,互通有无,最后个个都成为易学界的精英。让寂寞多年的中国术数文化在中华大地复苏,开出一个个艳丽的奇葩,结出累累硕果!
我自幼喜欢术数文化,但受到正统文化的影响,一直没有学,只是在和别人谈起这些时才有一种莫名的快感!直到2009年冬天才开始学习四柱,看了《渊海子平》、《子平真诠》 《三命通会》、《滴天髓》、《曲炜四柱讲义》、《之秀命理》、《四柱博观》、《八字索密》,四柱稍有点进步。大六壬从2010年学起,放弃了4次,主要学习《御定六壬直指》、徐伟刚的两本书,杨春义的毕法赋讲座,我在招生办当会计,现又在 我县东关中学代课因此又有好长时间不学大六壬啦!现在大六壬有一点基础但不扎实,根本谈不上断课!我一直很迷茫,于是拜孟老师为师!这就是我自学四柱和大六壬的历程。
孟老师为人正直和蔼,治学严谨专一,为师诲人不倦,我很崇拜这样的老师,我相信易学精英同盟是我们每个学员的精神家园,在这里我们都会成长!有孟老师智慧雨露的滋养,广博知识的吸引,耐心细致的指导,中国的易坛不再寂寞!更因为有我们
师生的共同开拓,大六壬一定成为我们生活中的航标!
第五篇:农村信用社主任先进事迹——农民致富的贴心人
。
**很普通,近30年里,在**农村信用社,她从接柜员、会计员,一步步地干到主任,把自己的一切都献给了**的农民们。光是这5年来,就有2293户农民在她的努力下,得到小额信用贷款的帮助,日子过得更加红火。
在全国农村金融系统,她率领的**农村信用社也是赫赫有名。就这么一个不起眼的小社,2006年6月底存款余额达到19亿元,全年实现利润1300万元,而不良贷款余额70万元,占比仅为0.006%,资产质量在全国名列前茅。这样的成绩,令前来考察的中国银监会领导也感到欣喜,给予了高度评价。
与农民深厚的感情是她不解的情结
**是个健谈的人,但又是个不善表达自己的人。说起**十里八乡的乡情民情,她滔滔不绝,如数家珍;说起这些年来和农民们摸爬滚打,看到他们一个个发家致富,安居乐业,她神采飞扬,喜上眉稍;说到市里的一些单位看中她的才能,想挖她回市里工作的时候,她只有一句话,“我舍不得**镇的百姓,这么些年,有感情啊。”
而**镇的农民们,又何尝舍得离开**呢?
2002年春天,**村村民**拿出自己的积蓄,种了40亩优质西瓜。下了种,老何和家人天天早出晚归地忙活。他盘算着,等收了瓜,赚了钱,除了孩子的学费外,再收拾收拾房子。哪想到,瓜秧刚长成,一场冰雹却使他血本无归。
老何愁得只知道坐在地头哭。一家人的生计、儿子上大学的费用全没了着落。一分钱难倒英雄汉,对于老实巴交的农民来说,真不知该怎么爬起来。
**知道了,她去了瓜地,去了老何家。家徒四壁,无力抗灾。从老何家回来,她就决定给何润彦贷款,帮他恢复生产。
没有抵押、不需担保,信用社为何润彦发放了5000元小额信用贷款,同时帮他购买了稻秧,及时将瓜田改种水稻。
秋后收成很好,共打稻谷5万多斤。从院子里到他家的屋里,全是稻谷。何润彦又发起了愁,这得多会儿才能卖完啊,这回他主动找到武大姑。
那一阵子,来找**的人,总看见她打电话,求一些企业和个体加工户买稻谷。打了50多个电话,托了不少人,总算帮何润彦解决了卖粮的难题,何润彦如期还了5000元贷款。
老何趟过这次难关,家里的日子也越来越好。
“**好啊,心特好,看着咱农民的难处,就跟自个儿家一样。”说到这些,老何总是忍不住掉泪。
老何并不知道,为了这笔业务,**和信用社的员工搞调研、买稻种、找市场、卖稻谷,忙活了大半年,而信用社的利润仅仅是116元钱的利息。
“我们根在农村,在农民。服务农民,满足农民的需要,是我们职责所在。服务不能求回报。”**说。她这样说,也这样做。她经常走村队、串农户,哪个村队发展生产有困难,哪个农户有危难,她都想方设法,提供帮助。
2000年,邢方军带着50多户养猪农户,集资兴办了**世纪兴养殖有限公司。场子盖起来,种猪买回来,钱花光了。邢方军每天早上一睁眼,不是为自己的早饭发愁,而是担心猪场里的上千头猪能吃什么。
怎么办啊?“家财万贯,带毛的不算”,养殖户在当时靠牲畜抵押得到贷款是不可能的。25岁的邢方军愁死了。东挪西借,还是运转不下去。有的养猪户和**打过交道,知道她人好,建议去找找看。
“我壮着胆子去了。”邢方军回忆。他在门口磨蹭了一上午,不敢进。下午都快下班了,只好硬着头皮进去。
而让这个毛头小伙备感意外、备感温暖、终身难忘的是,**热情直率,没架子,开门见山说事,直截了当表态。“能帮上的,我们尽最大能力去帮你们。”
“想不到啊,转天一大早,大姑就来调查了。”
“农民们不容易,耽误一天,出点闪失,该怎么办?”**说。
经过调查,信用社很快贷给他们20万元。
“这是一笔救命钱啊!”至今**说起此事,眼睛里仍有些湿润。如今的世纪兴公司,年产值已达3000多万元,发展为**市农业龙头企业。
“**在我们公司发展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我们特别特别感激她。2002年,企业走过第一个周期。我们买了两箱水果,送到信用社,但硬是让大姑给退回来了。这么几年,她没吃过我们一顿饭。从**身上,我不光学到了做事的道理,也学会怎样去做人。”朴实的**,在**的感召下,带动起1600多户周边农户共同致富。这让**着实感到欣慰。
像这样的故事,在**镇举不胜举,一抓一大把。
**镇是菜田区,蔬菜品种多,四季长青,80%的农户从事蔬菜生产。**精心组织信贷资金,积极支持菜篮子工程。仅2001年就为菜农发放贷款2111万元,光欢坨村农工商公司全年就实现收入1300万元,利润300万元,带动了村民增收致富。
农民**等5户联办养鸡场,由于规模小,技术不过关,不但没赚到钱,还欠了一屁股债。**了解到这些情况后,请镇政府分管农业的副镇长一起到该户搞调查,协调由镇里出技术,信用社出贷款帮他们渡过难关。如今,养鸡场每年能赚10万元。
2002年大年三十,何庄村有六户农民遭了火灾,家里的用品都烧坏了,损失惨重。**听说后十分着急,当即号召党团员、积极分子捐款2000元送到受灾户手中。
每逢年节,**都要组织员工到镇政府养老院去帮老人干活、做卫生,并送去食品、衣服、被子和慰问金。她还组织员工,与蓟县希望小学建立联系,每年定期资助慰问„„
**一心想着农民,一心为了农民,群众说她和大家是“特别自然的亲情”,是一家人。她帮了大家,觉得这是份内的事,群众却忘不了她和信用社。富起来的农民,无论走多远的路,都要把钱存到**的信用社。**甚至动员与他公司有关系的上千农户,在**信用社开户存钱。
**感慨地说,老百姓醇厚啊,你给他5分,他给你10分。
靠创新赢得自身发展和地方经济繁荣
熟悉**的人知道,多年基层工作锻炼,使她的眼光更有市场意识,而农业经营的高风险,使她有胆量,敢创新,勇于求变。**总是对村队和企业的领导们说,墨守陈规没有出路,好日子是守不住的,是闯出来的。所以,在她的鼓动支持下,**镇的几家农业企业都抓住良机获得发展。
赵沽里村邻近外环线,村里想把蔬菜批发交易中心和综合批发市场做大做强,搞蔬菜出口加工项目。但资金不足,不敢动手。**了解到情况后,调研论证,认为有发展前景,主动提出帮助解决资金,说服村里大胆干。
两年来,**信用社累计发放贷款4600万元,支持民权门批发交易中心和金钟河蔬菜贸易中心,使之不断发展壮大。目前两个交易中心已拥有总资产2。6亿元,年创利税2000多万元,年成交额达50亿元。一跃成为华北地区最大的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并带动**区2000多农户进行蔬菜交易。看着赵沽里村越来越富裕,带动更多农户致富,**心里特别高兴。
本着这样的思路,**和**信用社以创新的方式,积极支持村镇产业调整,几年来,他们与地方政府共同策划,先后建立起以粮油、蔬菜等8家物流配货和商贸中心,带动了3470户农户的蔬菜生产和1320户农户的运输产业。实现了地方发展、农民致富、信用社增盈的“三赢”局面,开创了金融市场新领域。
看到自己在基层开展实践取得的成功,**很受鼓舞。她体会到农村信用社,一定要融入地方发展的思路中,大胆为农民增收想办法,提早介入,以创新的手法做工作,只要大家心往一块儿想,劲往一块儿使,就一定会有结果。
**在发展,市区在延伸,**镇9个村队中,有5个村队已经城市化,许多农民转为城镇居民,**地区的产业结构也在发生变化。外来人口、外来商户日渐增多。新情况、新形势,农村信用社怎么应对?**把挑战看作是信用社发展的机遇。
她大胆创新,把农村信用工程的成功经验嫁接到城区。她与**市物流货运中心紧密合作,在物流业的商户中开展信用工程建设,创建了全国第一家“箱式”信用共同体。
也就是说,将物流中心视为一个行政村,以管委会为载体,组成有信用社、管委会、商户代表多方参加的信用商户评审小组,对辖区商户逐户进行信用等级、授信额度的评定。信用社最终以此为依据发放商户小额贷款和联保贷款。
在**物流货运中心,**带人逐户走访,以9项指标对经营者进行综合评定。评定出信用商户286户,共发放贷款12656万元。这些信用商户不用抵押,不用担保,仅凭一个小小的信用证就能及时拿到信用社的贷款,还可以享受利率优惠。
此举受到商户们的好评。“现在搞物流,资金周转快,需求量较大,自有资金总不够用,到银行贷款,条件又不具备。信用社和物流中心这么一联合创新,真是太方便了。”从事西北地区货代业务的张连成深有感触。去年一年,资金顺畅了,多赚了好几万。
**这一创新之招,实现了物流货运中心、商户、信用社的多赢,取得了良好经济效益,也为农村信用社的发展改革做出了有益探索。这一举措得到市政府、中国银监会和中国人民银行领导的充分肯定,上海、广东等21个省市的金融单位纷纷前来参观学习,**和**信用社的这一经验也在被誉为“适合城郊型经济的**模式”。
初战告捷,**又紧锣密鼓,经过半年多精心培育,**新温州商贸城信用共同体成立,新评定出120家信用商户,信用社给他们发放贷款1380万元,支持他们发展。
这些原籍大都在江浙地区的商户激动地说,多年来我们在外经营,很少有获得贷款的机会,人家把我们当外乡人,不信任我们。为拆借资本,每年要付出高昂的利息。**把我们当自家人,以诚相待,大力支持,我们一定要诚实守信,合法经营,把“信用商户”打造成致富的金字招牌。为**经济发展做贡献。
“**和**信用社的实践证明,在城乡结合部,开展信用共同体工作是把农村和城区两大优势结合,实现互动、互利、协调发展的好办法。对城区农村信用社扩展市场空间,实现可持续发展,特别是对降低经营风险,反哺农业小额贷款,有非常显著的成效。”**市农村信用联社负责人如是称赞。
同事们深知,创新的思路不是拍拍脑袋就能轻松想出来的。要有对农民的深厚感情,要对农村金融业务相当熟悉,还要对经济形势有准确把握。看着容易做着难,在实际操作中,还要防范风险,对于从事金融工作的人来说,这是需要勇气的。
创新无止境。**现在常思考的问题是,在坚持支农主市场的前提下,如何拓宽农村信用社服务城区经济的路子?**觉得这个方程式还有很多的解法。**信用社的探索,并不是标准答案,而只是一种可供借鉴的解题思路。他们还要继续探索和尝试。
农民的需要就是最大的责任
**经常说:“农民把钱存在这儿,我就要对农民负责,让农民放心;党把我放在这儿,我就得对党负责,让党放心。”**信用社的服务是没得挑、没得比。多年来,农民们不管是田里来,还是城里归,不管是存款取款,还是不存款不取钱,坐一坐,歇一歇,员工们都热情相待,跟家里人一样。
因为农民起得早,信用社就每天提前营业,因为农民没有节假日,信用社也没有节假日。一切从农民的需要出发,让农民满意。
欢坨村的赵景旺,经营冷食所用的塑料包装纸,卖冰棍的小贩把零币交给冷饮厂,冷饮厂又把零币交给赵景旺。久而久之,一分、二分、一角、一元的散币竟存了16麻袋。一袋硬币数额不足2000元,但一个人却无法搬动它。
赵景旺找了好几家银行,人家都嫌麻烦。**知道后,主动承揽了这个事儿。员工们整整清点了3天,才将零币点算清楚,总共14万元。
谁知仅隔了一日,赵景旺就将钱取走了。看着一沓沓一百元的整票,赵景旺感动地说:“存零你们不烦,取整钱你们也痛快,我没啥报答的,以后把钱都存在你们这儿”。
**地区十里八村的农民、卖鱼的、卖菜的、卖冰棍的、甚至卖破烂的都来这儿存钱。
信用社收存零散钱的事口口相传不胫而走,多年来,这消息越传越远,全**一半的零钞散币都集中在**信用社,甚至北京的商户也跑到这儿来存散币,仅点算工作,每天至少用3个人工。
“群众的需要就是我们的责任。”对到这项费时费力不赢利的业务,**这样表态。
这些年,一些金融机构成了违法违纪的高风险区。**则说:“信用社的存款来自农民,决不能酒杯一举,政策放宽;决不能以贷款的权利搞不正之风,使老百姓的血汗钱受到损失”。
为百姓管好钱、用好钱,责任重大。**正确对待手中的权力,只要是农民急需的、符合信贷规定的,她用最短的时间送到农民手中;不符合规定的,坚决不贷,谁说也不行。为这,她没少得罪人。但她心怀坦荡,一笑置之。
清白是信用社主任必须坚守的职业和道德底线。**的原则是,一朝沾水湿鞋将会一发不可收拾,所以,决不给别人怀疑自己清白的机会。多年来,她从未接受过客户宴请和礼品,先后退回购物卡、有价证券和现金合计15万多元,保证手中权力的干净运行。
而对于信贷清收工作,**也自创一套。对于不讲信誉的人,**不给他留情面。但一般也不与欠贷人对簿公堂,更多地靠自己的工作,乡里乡亲的,为什么要走到那一步呢?
对于欠贷户,她的办法是,信用社组成班子,人人穿上西服,扎好领带,到他家里去做工作,左邻右舍都来观看。欠款人不愿在乡邻面前丢脸,很快将钱还回。而对于难啃的硬骨头,**则亲自出马。有钱不还贷,在**镇是绝对行不通的。
欢坨村一纸制品厂欠贷款本息6万多元,信贷员多次催收也不见成效。**亲自带领信贷人员去找。到了厂里,门卫说老板在家里,她当即接通了老板家的电话。在电话中**要求与老板面谈,对方答应了。但三分钟后赶到老板家时,他已经躲了起来。
员工们都很生气,纷纷建议回去起诉算了,不跟他费这个事。
**对大家说:“你们都回去,我在这儿等他,他不见我,我就不回去!”就这样,**一直在老板家门口等到晚上,水也没喝一口。
老板终于被感动了,悄悄溜出来说:“**,我真对不住你,请你放心回吧,明天我一定把钱一分不少地送到社里去。”
**喜欢两个字:和谐。这些年,她与**的农民们朝夕相处,在群众中有很高的威信。有时候,村队有些解不开的疙瘩,就请她出面。而她也不推辞,愿意用自己的力量,调解一些份外的事,使大家和和美美的过日子。她把这些闲杂事,当成自己的责任。“咱还是党员呢!”她总这么说。
有个村把地卖给一家开发商,前边热热闹闹,可后边闹起了矛盾,开发商就拖欠了村里的款。村民则把开发商建的小区四周都挖了沟。房子卖不了,钱回不来,开发商急得直蹦,找了很多人协调,村民不让步,事情就僵在那儿。开发商找到**,**二话没说,来到现场。
“先把沟填上!”农民们见是**,相信她,就按她的话去做。
“赶紧卖房还款!”她又叮嘱开发商。
房子卖了,开发商乐了,还了钱,村民也乐了。两家握手言好。
**是个不顾家的人。孩子从小到大,她没接送过一次。丈夫知道,她的时间都被工作没收了。每天早5点起床,6点多就得出发去上班,经常晚上7、8点才能回家;一年到头很少有休息日,特别是五一、十一、元旦、春节更没有休息的日子。
除去工作,**想得最细致的,是她的团队。逢年过节,她为每人准备3份礼品:父母、公婆,自家各一份。她甚至“过分”地要求员工每月拿出收入的10%孝敬父母、公婆。她甚至吓唬个别青年员工,如果她发现有人没有做到,她就让会计从工资中扣除后“代交”。
**就是这样,自家的事儿一点儿也顾不上,但员工们的大事小情她都一一负责:婚丧嫁娶她考虑得周到;员工的生日,她不忘送上礼物;员工家人生病,她去探望;员工家里有矛盾,她去化解„„大家怎能不敬佩这样的共产党员,怎能不拥戴这样的领导?
员工们特别服**,虽然她的批评经常很严厉,处罚时也毫不手软,但大家知道,她的确心很软。去年,当得知**镇何庄村、孙庄村遭受雹灾时,她组织全体员工捐款3000元,送到受灾严重的村民手中。
**就是这样一个闲不住的人,整天忙里忙外,累得腰酸腿疼。可谁也没有听过她有一句埋怨的话。相反,她在劳累中感受到一种快乐。助人的快乐,创新的快乐,奉献的快乐。
**以她的行动赢得了职工和群众的真心拥护。在**镇,处处都能感受到信用社和农民群众之间浓浓的鱼水深情。
“武主任从内心深处爱别人,爱社会。她是一个有责任心、值得尊敬的的好人。”
群众的评价,朴素,真切。
大德无碑,大象无形。
谁心中装着群众,群众就把他刻上心碑。
这是最简单的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