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张永忠同志事迹材料
张永忠同志材料
张永忠同志生于1953年3月,197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1年12月毕业于东北农业大学化学师资班,获理学学士学位,1997年通过黑龙江省教育厅的评审晋升为化学类教授,现任东北农业大学应用化学系副主任,东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硕士生导师,同时也为东北农业大学应用化学硕士生导师,C类责任教授。兼任黑龙江省化学会有机化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张永忠同志曾先后担任东北农业大学化学党支部副书记、书记;化学教研室副主任、主任;黑龙江省高校教师职务评审委员会学科组成员(1998,1999),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食品科学与工程博士学位授权点第八次授权审核专家。张永忠同志能以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时刻以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曾6次获得省级奖励,18次获得学校奖励。张永忠同志时刻以共产党员标准要求自己,为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而倾心血于本职工作。
1.在教学工作中发挥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要努力成为一名优秀共产党员,首先要成为一名优秀教师。张永忠同志任教几十年如一日,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始终坚持在教学工作的第一线,超额完成教学工作任务。在平凡的教学工作中,坚持教书育人,默默奉献。他为研究生、本科生主讲《有机化学》、《仪器分析》、《分离过程化学》、《有机农药合成》等课程。每年他都要为几百名大学生上《有机化学》课程,为了上好每一节课,他能刻苦钻研,阅读了30多种国内外《有机化学》教材,发表了“国内有机化学中两处不适合的论述”、“有机化学实验注意事项四则”等多篇有机化学方面研究论文。他首先发现了国内建国以来的有机化学教材、有机化学教学参考书和化学词典中的一个错误的物理常数,他建议纠正这个错误,他的建议被中国化学会主办的《化学通报》采纳。他还发现了中学化学教材及国内有机化学教科书中的一个错误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因而撰写了“关于烯烃与溴水加成反应的主要产物”的论文,该论文被北京大学化学系主办的<<大学化学>>录用。2004年,他的研究论文“对《有机化学命名原则》(1980)的修改建议”发表在中国科学科院院长路甬祥院士主编的《科技术语研究》2004年第4期中。他主审了高等农林院校十五规划《有机化学》和《实验化学》教材2部;主审中央电视大学《有机化学》教材一部。由于他对有机化学的深入研究,他主讲的《有机化学》课程深受学生和同行好评。自从东北农业大学实行学生打分以来,他所教过的课程,每学年的每次学生打分都在90分以上。
张永忠同志能将教书育人工作寓于教学工作之中。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都能够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注意教书育人。在上第一节课时,他向学生讲明学习的目的和学习的社会意义,促使学生增强学习的自觉性,能刻苦努力的学习,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人民交给的学习任务。教育学生不能混文凭,不能用60分的低标准要求自己;教育学生要加强平时学习,不能等到考前再突击复习。在知识的海洋中,涉深水者得大鱼,涉浅水者得鱼虾。谁付出的劳动多,谁吸收的营养就多,收获也就最大。讲课时能注意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又讲骨头又讲肉,注意与生活、生产实践相结合,增加兴奋点。系统生动的、联系实际的讲解能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习。学生对学习有了兴趣,将有助于接受教师的教育。对高考成绩差的学生的培养教育是高等学校教师的一项新的任务。高价生也是国家培养的大学生,也是国家的人才(如果他们生在北京、上海,他们可能就不是高价生)。教育不能仅仅是和风细雨,对他们该说就说,该管就管,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进行培养教育,使他们健康成长。有人认为不是自己的孩子,成不成材与你何干?张永忠不这样认为。国家的建设,民族的振兴需要提高全民族的素质,需要更多的高质量人才。有些高价生非常聪明,只是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缺少好的学习方法,这时更要对他们进行培养教育。面对他们常常缺课的情况,张永忠同志能采用重点点名法,及时发现他们,及时批评教育他们,使他们及时改正错误,参加听课,努力刻苦的学习。他采用“重点监考法”、“单独布置作业法”、“加强实验指导法”和“质疑及预约答疑法”等教学教育方法,促进学生加强了平时学习,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教师要善待每一位大学生,而不管他们高考成绩如何,不管他们是谁的亲属,不管他们是穷孩子还是富孩子,他们都是自己的学生。不能让他们掉队。张永忠同志把他的电话、E-mail告诉了学生,以便学生需要帮助时能及时的帮助他们。张永忠同志还能积极的引导大学生参加科技创新工作,培养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常常有已经毕业工作的学生来看他,有的已经当了老板仍然没有忘记他。张永忠倾注心血于教学工作,为祖国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人才。
2.在科研工作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张永忠同志除了倾注心血于教学工作外,还能够脚踏实地进行科学研究。基础课的教师搞科研,由于教学工作任务重,需要付出更多的心血。积极进行科学研究和教学研究可以大大的提高教师业务水平,提高教师的科学素养,同时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十五” 期间他主持了国家“十五”重大科技专项:“农产品深加工技术与设备研究开发”子项目1项(课题名称:大豆深加工关键技术与设备的研究与开发);主持“大豆异黄酮水解物制备及在保健食品中应用” 黑龙江省“十五”重大科技攻关课题1项;主持“红三叶草异黄酮制备工艺及在保健食品中应用研究” 黑龙江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课题1项;参加了“根霉发酵大豆食品的研究”黑龙江省十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多聚赖氨酸的合成及抑菌性能的研究”、“禽蛋深加工系列产品综合开发技术的研究”等多项省级课题,并都已通过省科委鉴定。张永忠同志对大豆中生物活性物质具有较为深入的研究。他主持的黑龙江省“十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大豆异黄酮水解物制备及在保健食品中应用”,2004年5月在国家大豆研究中心通过黑龙江省科技厅主持的鉴定,鉴定结论为“国内领先水平”(黑科成鉴字[2004]第70号)。该研究通过对大豆异黄酮进行酶水解,制备了高活性成分的大豆异黄酮苷元,解决了国内大豆异黄酮产品中活性因子含量不足问题。鉴定委员会9名成员中有3名来自北京,主任为中国粮油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粮油学报主编,副主任为原中国农业大学副校长和黑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在国内大豆异黄酮产品受到卫生部和国家工商总局通报批评时,能通过“国内领先水平”的鉴定,证明了张永忠同志的研究水平。他参加的研究课题 “禽蛋深加工系列产品综合开发技术的研究” 2003年获黑龙江省高校科学技术一等奖,获黑龙江省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目前在《生命的化学》、《植物学通报》、《微生物学通报》、《中国粮油学报》、《食品与发酵工业》、《大豆科学》等刊物中已发表研究论文30多篇。
3.只要是党的工作,他都认真去干
张永忠同志在主持化学党支部工作期间,化解矛盾,积极发展许多知识分子入党。他主持发展或介绍入党的同志已经有5人担任了处级领导,为东北农业大学干部队伍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张永忠同志锐意改革,开拓进取,积极进行教学改革研究。他是黑龙江省精品课程《有机化学》主要成员,完成的“高等农业院校有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获2005年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他也是211工程建设项目“基础化学实验改革研究”课题主要成员。为了完成该项目,在主持人王伊强同志领导下,查阅了大量资料,参加改革设计,编写改革教材。将原来的“普通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实验”和“有机化学实验”合并为“基础化学实验”,对实验内容、实验条件及实验环境等进行改革和建设。该项改革在国内同类院校中处于领先水平。为了保证建设质量,他同王老师去了省技术监督局,去了朔钢窗厂;在环境建设过程中,直接参与施工的监工,成为现场监工员,早出晚归,不记个人得失,忘我的工作。
张永忠同志在担任化学教研室主任期间,领导化学教研室积极进行精神文明建设。化学教研室两次被东北农业大学党委授予精神文明单位标兵称号。一次被评为黑龙江省先进教研室。张永忠时刻以党员标准要求自己,吃苦在前(无享受再后),克己奉公,办事公正,时时注意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群众中享有较高威信,具有较高的凝聚力,使得教研室成为了一个团结和谐、充满朝气的文明教研室。化学教研室人多,房间多,工作量非常之大。每年仅处理因水电门窗而引起的问题、接待卫生、安全检查等就占用了他大量的时间。能自己解决的事情尽量自己解决,不给上级领导找麻烦。不能按时下班,节假日常常不休息是正常事情。化学实验室有毒易燃等药品多,做化学实验的研究生、本科生、函授生等也多,张永忠同志自1990年主持化学教研室工作以来,没有出现火盗毒等人为的重大事故。下班晚走检查安全已成为他每天工作的习惯。化学实验室是东北农业大学第一批通过省级评估检查验收的省级合格实验室。
第二篇:张忠提同志事迹简介
张忠提同志事迹材料
张忠提,男,1972年10月出生,汉族,博士毕业,中共党员,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干诊科副主任,副教授,副主任医师。现任中华口腔医学会修复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口腔医学会老年口腔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医疗服务分会医院管理学组组员。主要研究方向牙齿组织工程和数字化口腔修复。该同志热爱祖国,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在多年来的医疗、科研、教学和管理工作中踏实肯干、锐意进取、团结同志,以高度的责任感对待每一项工作,尽职尽责,兢兢业业,努力履行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应尽的义务。主要事迹如下:
一、扎实肯干,精益求精,全心全意为民众
张忠提同志于2000年硕士毕业后到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干诊科从事口腔修复专业工作,在口腔临床方面踏踏实实、不断探索,以周到细致的服务、精益求精的态度、全心全意为广大牙病患者口腔健康服务。
作为一名口腔修复科医生,他面对的大部分为中老年患者,口腔基础条件和全身健康状况都不能和年轻患者相提并论,有的患者听力和表达能力不佳,有的患者子女不在身边没人陪同,有的患者行动不便来去受限,有的患者生活压抑心情不顺,这些患者都能够满意而归。自然是被张忠提同志高尚的医德、良好的服务态度和高超的技术所折服。对待听力不佳的患者,他不急不躁耐心用笔交流;对待孤独来诊的老人他都亲自接送到门口;对待行动不便的患者他主动离座搀扶到牙椅上甚至送到出租车上;对待心情和性格不佳的患者他靠耐心和真诚来感化。很多老龄患者就诊时都会和他唠家常,谈发展。在这些患者看来,他们只要有需要,张忠提同志都会第一时间帮他们解决缺失牙齿的问题,让他们享到口头福,并且笑口常开。从医15年,他没有一例患者投诉;相反,很多患者要送锦旗写表扬信乃至财物,都被他婉言谢绝。他说:“金杯银杯不如大家口碑;表扬鼓励必须再接再厉!”在他心中,“医乃仁术,医者仁心”,医德是职业道德,更反映一个人的品德。
他与患者之间的和谐,不但来自他令患者信服的医德,还来自于他不断钻研、精益求精的医术。口腔修复专业是一门特殊的学科,早已抛弃了传统的手工艺制作和牙齿镶复,现在和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作、医学美学、材料学、口腔微创手术关系密切。这一年来,张忠提同志带领科内同事,率先引进了计算机辅助设计辅助制作椅旁系统,掀起了该院口腔修复技术的一次革新。传统的口腔修复需要患者多次诊疗相隔几个星期,该项技术的引进可以实现部分牙齿缺损的病例经过医生处置后等上一个小时就可以镶装上仿真美观的义齿,给无数患者减轻了痛苦,带来了方便,增强了自信。他还不断总结临床经验传授给同行,让大家更好的分享专业知识,广泛服务于群众。尤其是针对缺失牙时间长没有牙槽骨的患者要想办法增加全口义齿的固位能力;开口度小的患者要想办法避免附加伤害;容易恶心患者要即做即停;更要嘱咐老年患者睡前摘下义齿防止误咽误吸。这些细节处处显露出他对患者的爱心、耐心、细心、责任心。
二、刻苦钻研,矢志不渝,一心一意搞研究 张忠提同志在一心扑在口腔临床工作的同时,还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辽宁省教育厅、科技厅等省级课题4项。作为其他主要负责人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2项。在科研工作中,他经常放弃节假日和在出诊工作之余,全力以赴投入到口腔专业的科学研究之中,至今,作为第一作者在国家重点学术期刊发表科技论文20余篇,获得的科研奖励主要有辽宁省科技进步三等奖3项。
在进行口腔基础科学的研究过程中,他深深意识到作为一名医生的不足,一定要把科研和临床工作紧密结合,把科研成果直接应用到临床,真正解决患者的实际问题。在明确这个科研的出发点后,一年来他带领同事一起没日没夜地翻阅资料,讨论探索,寻找与临床紧密地科研思想和科研点。在不懈努力下,他和同事探索采用数字化导板和颌架为媒介,利用种植和3D打印技术开展即刻种植和即刻修复,来解决缺失牙问题。为此,他多次查阅相关资料,向东北大学计算机中心、沈阳航空航天大学机械学院取经学习计算机算法和3D打印知识;深入研究现代口腔材料特点和即刻种植技术环节,并向国外软件开发商交流心得。他的目标是给那些年龄大、行动不便的想种植牙的老年患者一个惊喜,使他们有生之年能够享受到人类第三副牙齿。
三、热爱教育,认真传承,毫无保留育桃李
在教学方面,口腔修复作为一门非常重要的口腔临床医学课程,是最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的学科。学习这门课程的时候已经是大学本科生四年级,作为一名高年资的副教授,张忠提同志负责讲授口腔修复学的总论以及固定修复部分。这些如饥似渴、基础扎实的学生,有着无穷的求知欲望和发散的思维方式,他们喜欢质疑,乐于评价。为了讲好导论仅两个学时的课程,去年九月份他用了一个月的时间查阅了近50本口腔修复学的书籍和杂志,制作了两套200张幻灯片,打印了20页A4纸的讲解课外材料,涵盖了整个口腔修复学国内、国外发展的历史以及现代口腔修复的方法和特点;未来口腔修复学的发展方向;以及口腔修复学和其他学科专业的交叉联系。经过两个小时的讲授,同学们静静聆听,下课了还沉浸在浩瀚的知识海洋中,很多同学立志努力学习勇于实践,做一名真正解决患者病痛带来微笑的医生。这大概就是教师和教学的魅力,他不但能传道、授业、解惑;而且能使人立志、发奋、担当。在此,他感到作为一名教师的自豪感,他仿佛回到学生时代来唤醒自己内心深处的情节。结课后同学们的掌声是对他最好的回报。
四、敢于担当,尽职尽责,服务管理双丰收 张忠提同志在医疗教学科研工作之余,还担任医院的医务科科长,负责医疗质量、医疗安全、医院运行、医政管理等各方面的日常工作,是医院诊疗的核心职能科室,承担着医院稳定、发展、运行、联络等各方面任务。作为有着十年工作经验的医务科长,张忠提同志经验丰富,但更是事必躬亲。他深知细节决定成败,服务管理两手都要抓,都要硬。一年来,他带领医务科团队开展质量控制工作,为医院的绩效改革提供全方位的数据支持。他组织医疗质量专家组每周进行一次医疗大查房,每月总结一次千分评比,对医院所有科室按照病房、门急诊、医技医辅分类点评,找出各科在病志书写、预约诊疗、抗菌药物使用、处方点评、临床路径、投诉纠纷、院感控制、护理质量等多方面的问题,持续改进,力求医院在医疗各方面持续稳定协调发展。这个工作方法作为中华口腔医学会的医院管理经验在全国大型口腔专科医院范围内交流并引起同行关注和好评。
经过多年来的扎实有效工作,医院的医疗质量不断进步,社会效益和医院形象不断提升,在国内口腔专科医院各类排名中均进入前十名。
在担任医务科长的同时,他还担任科副主任的工作。他全力配合主任的工作,在科室管理的各个方面,发挥着补位和协同的作用。科室气氛融洽,有着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充满着正能量。
政治坚定,技术优良;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这是中国医科大学这个红医摇篮中每个医者的追求。在党的十八大尤其是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来,也是张忠提同志在思想上不断进步和夯实的一年,他以学习党的理论精髓为契机,以本职工作为抓手,内化于心,外化于形,把思想理论应用到实际工作中,使二者有机结合。他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让组织放心和群众满意作为工作落脚点,为奋斗目标更加坚定不移:那就是在本职工作中为人民服务一以贯之。
第三篇:张丽莉同志事迹
张丽莉,1983年生,大学本科,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十九中学的语文教师。2006年,她从哈尔滨师范大学毕业后,分配到佳木斯市第十九中学任教。她在2012年5月8日的交通事故中,为救学生而受重伤,致使双腿截肢。
勇救学生
2012年5月8日20时38分,在佳木斯市胜利路北侧第四中学门前,一辆客车在等待师生上车时,因驾驶员误碰操纵杆致使车辆失控撞向学生,危急之下,教师张丽莉将学生推向一旁,自己却被碾到车下,造成双腿截肢,另有4名学生受伤。
据佳木斯市宣传部工作人员介绍:当时肇事的女驾驶员精神溜号,还与车上人说话,将腿别到操纵杆上,车辆一下子就蹿了出去,与前方停在路边的另一辆客车相撞,顺势又撞到停靠在路边的同向依维柯客车及对向的一辆本田轿车。晚课放学时,人群密集,十九中学教师张丽莉在疏导学生过程中,发现车辆撞向学生,危急情况下,她将学生奋力推向一旁,自己却被碾到车下。
佳木斯市第十九中教师王筱芊说:“当我发现张丽莉时,她已经躺在车底下了,当时很多学生在喊 快救救老师。
关怀学生
学生张佳岩说,张丽莉是一个关爱学生的好老师,她对学生的关怀无微不至。为了让班里的同学在冬天里能够喝到热水,她自己出钱为班级买电水壶烧水,由于电水壶放在黑板的旁边,粉笔灰很容易掉到里面,张丽莉怕学生喝不干净的水,还细心地用一块小毛巾盖住了壶嘴。
夏天开家长会的时候,她都会细心地为每一位家长买一瓶矿泉水;张佳岩刚上初一的时候不是很听话,张丽莉基本上每隔一个月就会找她谈一次话,劝她集中精力学习。宋颐函同学回忆说:“我和焦研同学的作文一直都不太理想,心里很着急。一次下课,我们和张老师说了此事,张老师二话没说,跟我们约定,每周给我们留一个题目,单批单改,直到合格为止。有时候张老师给我写的评语比我写的作文字数都要多。”
学生闫泓佚说,2009年冬天,我读初一,班里有个同学生病了,张老师领着班干部去看望。准备打车时,一辆自行车因为路滑摇摇摆摆地撞了过来,张老师一把将我揽在怀中,车子刮坏了她的皮裤子,而她的第一反应却是问我:“孩子,你没事吧?”张老师就像妈妈一样,待我们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夏天她在教室地上洒水为我们降温,冬天她买来电水壶给我们烧开水喝。”学生张佳岩说,放学时学生等不到来接的家长,她就主动打车送学生回家。开家长会时,她给每个家长买水喝。“我们全家都喜欢她。” 资助贫困生
学生家长赵亚波说,她儿子是张丽莉班上的学生,她家是低保家庭,丈夫去世了,一个人领着儿子生活,十分辛苦。听说低保家庭好像可以减免学费,就去班上找张丽莉
问这件事,张丽莉在得知她家的情况后,便每个月都给她儿子一百块钱,从孩子上初一时起就一直坚持,就连寒暑假,张丽莉都会把钱准备好了,在放假前给她儿子。她儿子做手术,张丽莉还买了水果送到医院来看孩子。她现在身体也不好,患有肾病综合症,张丽莉知道后,经常询问她的病情,并且安慰她。
与学生亦师亦友
入校5年,张丽莉各种赛课、教学比赛都名列前茅。张丽莉所带的班级名次遥遥领先。“青年骨干教师”、“教师新秀”、“最受学生喜爱的教师”及语文竞赛一等奖。
从初一到初三,丽莉老师和她的学生有个“幸福快乐的家庭”,学生们亲热地叫她“丽莉姐”。张丽莉和学生们的关系让最好的朋友都有些“嫉妒”。同一个办公室,教师节她收到的礼物最多,小礼物、小食品每次都能在办公桌上堆成小山。
张丽莉的弟弟介绍:“父辈中就有人从事教师行业。由于从小受到熏陶,2008年姐姐学业有成后,随即投入到教师的行业中,在第十九中担任语文教师,今年已工作5年。虽然没有教师编制,但她从来没有消极工作。2009年9月1日,是她任教以来第一次做班主任。此时,她不仅仅是位优秀美丽的教师,也刚刚成了一位甜蜜幸福的妻子。”张丽莉的弟弟说,“担任班主任后她的心思完全放在了学生身上。带班两年多起早贪黑,甚至连饭菜也会让给没来得及吃饭的学生们。分校教学后,由于学校太远,很多学生每天来不及吃早饭。她就拿出每个月为数不多的工资买来面包、饼干给来不及吃饭的学生”。
第四篇:方永刚同志简要事迹
方永刚同志简要事迹
方永刚,男,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人,1963年4月出生,1985年复旦大学历史系毕业,同年7月入伍,1992年12月入党,历史学学士、法学硕士、军事学博士,现为海军大连舰艇学院政治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研室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专业技术7级。20多年来,方永刚一直从事政
治理论教学和研究工作,为发展军队教育事业和宣传党的创新理论作出了优异成绩,多次被学院评为优秀教员、青年教员成才标兵。他的事迹突出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刻苦钻研、与时俱进,自觉做党的创新理论的深入学习者。方永刚几乎把业余时间全都用在刻苦学习党的创新理论上,并及时把学习研究成果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先后主编了16部党的创新理论研究专著,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其中在国家和军队核心期刊上发表40多篇,荣获“全军政治理论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等28个奖项,完成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军队重点理论研究课题7项。1997年5月8日,一场车祸造成他的颈椎严重骨折。在做牵引治疗的情况下,他仍然坚持看书学习。住院108天,他一连看了43 本书,并完成一部30万字的专著《亚大战略格局与中国海军》。党的创新理论每前进-步,他的学习就跟进一步,研究就深化一步。2003年7月,胡主席提出要坚持协调发展、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他从电视新闻中看到这个消息后,连夜调整了第二天的讲课稿,让这一新思想第一时间进入了课堂,在学员中引起强烈反响。去年暑假,他放弃休息,编写了科学发展观教学读本,初步形成了党的创新理论教学体系,为党的创新理论进入教材、进入课堂、进入学员思想作出了贡献。去年10月份,他参加国防大学全军首届政治理论骨干研修班,正赶上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期间,他带病连熬3个通宵撰写了1万多字的文章《论长征精神的时代价值》,发表在《光明日报》上。结业时,所做的《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军队政治理论人才建设》的发言,就军队如何招才、引才、用才、留才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受到与会领导和专家的好评。
二、追求真理、矢志不渝,自觉做党的创新理论的坚定信仰者。方永刚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是党改革开放的好政策使他有机会上大学,参军入伍,光荣入党,成为一名军队政治理论教员。他经常对别人讲,自已是在党的创新理论哺育下成长成才的,是党的创新理论的直接受益者,对党有着发自内心的深厚感情。
学习、研究、宣传党的创新理论,使他深深地体会到:在当代中国,只有党的创新理论才能解决面临的发展问题,才是指引中国走向繁荣富强之路、人民过上和谐富裕生活的唯一正确的理论;党的创新理论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指南,是实现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的伟大真理。正是靠着这种坚定的信仰,他一直把学习、研究、传播党的创新理论作为自己最神圣的职责,看作是太阳底下最神圣的事业,当成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每当党中央提出新的思想理论观点,他都及时学习研究,很快就有论文发表或专著出版。20多年来,他遇有理论困惑不动摇,碰到现实困难不回避,面对错误思潮敢斗争,在对真理的执著追求和坚决捍卫中,不断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对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信赖。他始终认为,如果他的宣讲可以使广大官兵和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更坚定一点、对党的创新理论的理解更深入一步、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更充足一些,那么,研究和传播党的创新理论就是他人生的最大价值和全部意义!
三、不辱使命、甘愿奉献,自觉做党的创新理论的积极传播者。方永刚认真履行一名思想理论工作者的神圣职责,近6年来累计完成1000多课时的教学任务,年均超额完成200%的教学工作量,连续多年教学质量被学院评为A等。同时,他还利用课余时间为学院教职员工和学员举办了200多场学术讲座。
1998年以来,方永刚作为辽宁省国防教育讲师团成员、沈阳军区联勤部客座教授、大连市讲师团成员,先后为部队和地方党政机关、社区、企事业、干休所、学校等单位作辅导报告1000多场,从军队到地方、从城市到乡村,从北国的漠河边防到南疆的海防哨卡,都留下过他传播创新理论的足迹。1998年10月,他去长山要塞函授辅导,给部队讲课,从晚上9点一直讲到11点,掌声不断,许多家属都抱着孩子站在走廊里听他的报告。一次,方永刚到北海舰队搞专题调研,潜艇某基地请他去讲军人使命与战斗精神。由于讲得好,驻青岛地区的部队接二连三地请他讲,不到一周连续讲了15场。为了把老百姓关心的下岗失业、三农问题、老工业基地振兴问题讲透彻,他经常利用寒暑假和节假日深入到群众当中,与大家拉家常,把生活当课堂,让老百姓给自己出题目。有一次,他到旅顺口区铁山镇给党员干部讲
课,三个多小时的讲课结束后,一位8O多岁的老党员拉着他的手说:“你讲的都是咱老百姓想知道的,听你讲半天,我这辈子都没白活。”还有一次,一个镇请他围绕农村问题讲讲致富之策。他利用五一长假,跑了许多村镇,咨询了许多专家,围绕科技致富、科技兴农等问题给大家上了一堂课,并提议通过小额贷款扶持农民上项。报告结束后,一位大嫂激动地说:“你把党的好政策讲到咱的心坎上,你把党的温暖送到咱这偏僻小山村。”
四、师德高尚、知行统一,自觉做党的创新理论的模范践行者。方永刚把本职岗位作为践行党的创新理论的平台,不知疲倦地为党工作。早在去年3月,他的病情就已露出了端倪,但是由于工作太忙,一直没有做系统检查。当时学院正承担着海军基层政工班4 期1500名学员的培训任务,他主动请缨承担了开班的第一课《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对海军基层建设提出的新要求》。为了讲好这堂课,他精心准备,看了上百万字的资料,到基层部队进行调研,找老海军了解情况,向随舰出访的同志了解事例,十二易其稿,试讲了10多次。正式讲课时,不停地冒虚汗,四节课下来,内衣全都湿透了。课间,他不得不到休息室的沙发上躺一会。
在被确诊为结肠癌晚期的情况下,他一方面以乐观主义精神和顽强毅力与病魔作斗争,一方面争分夺秒地抓紧工作。他表示:“不管癌症是中期是晚期,研究党的创新理论没有限期。我能舍弃我的生命,但不能舍弃我的事业;我不惧怕癌症,但害怕离开最钟爱的三尺讲台。只要不倒下,就要不停地学、不停地写、不停地讲,以实际行动践行党的创新理论。”2007年1月15日上午,在术后第二次和第三次化疗间隙,他坚持从医院回到学院为学员们上完他本学期的最后两节课。1月22日,他带病给大连市地税局作了《正确理解和把握科学发展观》的辅导报告。1月23目,他又躺在病床上完成对3名研究生的学期教学和毕业论文写作辅导任务。方永刚同志用忠诚和青春诠释了对党的无限热爱,对党的创新理论的不懈追求。
第五篇:方永刚同志事迹
方永刚 男,生前系海军大连舰艇学院政治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研室教授。1963年4月出生,1992年12月入党。曾任教研室教员、讲师、教授,2008年3月病逝,年仅44岁。
方永刚同志长期从事政治理论教学和研究工作,为宣传党的创新理论、发展军队教育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他对党充满深厚感情,对党的创新理论具有坚定信仰,20多年孜孜以求、刻苦钻研,注重运用党的创新理论解决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先后出版《党的创新理论专题研究》等16部专著,完成10多项政治理论研究课题,荣获“全军政治理论研究优秀成果”
一、二等奖等28个。他在学院率先提出让科学发展观进入课堂,编写出科学发展观教学读本等教材,连续多年教学质量被学院评为A等。他为部队和地方讲课辅导1000多场次,广泛宣传党的创新理论,被群众誉为“大众学者”、“平民教授”。2006年11月,他在被确诊为结肠癌晚期的情况下,争分夺秒地抓紧工作,利用化疗间隙从医院返回学院,为学员上完该学期最后课程。
方永刚同志2007年被中央军委授予“忠诚党的创新理论的模范教员”荣誉称号,被评为“全国道德模范”。中宣部、教育部、总政治部联合发出通知,号召全社会向方永刚同志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