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张道忠先进材料1
经历普查感受艰辛
——记石首市团山寺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张道忠
张道忠,男,1973年10月出生,大学本科学历。2009年10月任团山寺镇人民政府镇长。2010年,国务院决定开展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在这次人口普查中,张道忠同志担任石首市团山寺镇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全面负责这次普查工作,同时,他还兼任所联系的长林咀村的普查指导员,具体负责该村的普查业务指导工作。人口普查工作开展以来,他积极发扬“开拓创新、克难奋进”的团山精神,带领全体普查指导员和普查员全心全意投入到这次人口普查工作中,圆满地完成了人口普查的各项工作,为各级领导科学决策提供了更全面、更准确、更及时、更权威的基础数据。
此次普查时间紧、任务重、涉及面广,没有精心的组织、合理的安排,普查工作是没有办法顺利开展的。为此,张道忠同志下了很多功夫切实加强组织协调,认真细致地做好普查的准备工作,确保了普查工作的“四落实”,即落实普查机构,落实工作经费,落实办公地点,落实普查人员,为普查工作顺利有序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从五月份开始,该镇以依法普查为主线,紧紧围绕第六次人口普查的内容、目的和意
义进行宣传和有计划的推进工作,使人口普查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减少正式入户的难度。同时,该镇分阶段将人普宣传横幅、人普公告、人普宣传画、人普宣传礼品在宣传栏、居民楼以及行人较多的公路边悬挂、散发,充分利用各村广播和单位电子显示屏进行宣传,通过发放《致居民的一封信》,向广大群众深入宣传人口普查的重要意义和该镇人口普查的时间安排,增强居民对人普工作的知晓度,在全镇上下营造了领导重视、全民参与、人人关心的良好氛围。在该镇人口普查工作动员大会上,他对与会同志说:“人口普查是今年全国工作的一件大事,也是我们全镇工作的一件大事。人口普查工作能不能顺利开展,首先要看各单位和各村领导是否重视。我们要从对国家、对群众高度负责的态度,将本次人口普查工作视为一项事业,而不应该当成一件差事。”普查工作开始以后,他充分考虑各阶段的工作特点,根据各阶段所要完成的任务,合理安排制定了《团山寺镇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实施方案》和《团山寺镇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流程图》,实行分片包干普查小区责任制和指导员分片具体指导制度,做到普查工作一环扣一环,每个环节都有落实,把责任落实到每个单位,把任务分配到每个工作人员身上。从普查小区的划分到普查员的选调与培训,从入户登记到普查数据的审核与录入等一系列的工作,在他的精心组织、合理安排下,都进行地有条不紊。
张道忠同志作为该镇党委书记和镇长,负责主持政府的全面
工作,同时还协助书记主持党委全面工作,用日理万机来形容他的工作一点也不过分。担任该镇人口普查领导小组组长和驻村普查指导员以后,他更加深感重任在肩,时不我待。作为分管全镇统计工作的镇长,他明白只有不断加强业务知识学习,才能对普查工作负得起责任、担得起担子,为此,他经常利用休息时间加强人口普查相关知识的学习。由于抽调的工作人员大部分是没有统计工作经验的,缺乏普查技能,要将普查工作做好,首先必须充分加强业务技能的学习,刚开始有些同志甚至有些厌倦心理和抵触情绪。但是,后来看到作为镇长的他都能主动学习,大家也就没有什么怨言了。在他的带动之下,从人普办工作人员到全镇各村普查指导员和普查员,都开始积极主动地学习普查相关业务知识,全镇上下一时间形成了学普查、钻普查、议普查的良好氛围,为这次人口普查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该镇人口普查刚开展没多久,许多困难就一一摆在大家面前:一是专业技术人员少;二是统计专业知识不足;三是涉及广,普查工作的难度大。在这样的情况下,他凭着自己突出的协调领导能力,带领人口普查专班将这些问题逐一化解。对专业技术人员少的问题,他积极主动协调相关单位,先后从镇水利管理站和镇中学抽调2名业务骨干加入镇人普办。对普查中统计专业知识不足的问题,他积极与石首市人口普查工作办公室联系,聘请市人普办工作人员到该镇进行业务工作培训,指导人口普查相关工作。
对于工作难度大的问题,他一方面要求各单位、各村一把手对人口普查工作负总责,高度重视、积极支持各村、各单位普查工作,另一方面定期组织召开业务知识研讨会,及时解决大家在普查中遇到的业务问题和其它疑难问题。在遇到困难时,他不往上推、不往下压,切实负起领导的职责,带领大家排除困难,解决好实际问题。由于他的勤学、钻研和细心,使许多难题迎刃而解。
入户调查是整个人口普查工作中任务最重、难度最大的一项,由于该镇周边与湖南三个县市相邻,人口流动性较大,加上入户调查时正好是农忙季节,群众白天外出务农,柴门紧闭,晚上回家又困又累,普查员入户经常吃“闭门羹”。对此,张道忠同志在该镇人口普查入户调查誓师大会上语重心长地说:“人口普查是为各级决策提供信息支持的一项大事,决策对不对,首先就看我们给的信息准不准。所以我们全体普查员要站在群众的角度想问题,要将入户调查上升到为群众服务的高度,既及时准确地采集信息,又不影响群众生产和休息。”入户登记工作正式开始以后,他更是以一个普查指导员的身份,深入农户进行登记。从外单位抽调过来的同志都说:“身为镇长都亲自下村入户去登记,这样的领导真是难得。”在入户调查阶段,普查员除深入田间地头进行信息采集外,还通过与群众预约登记时间的方式开展工作,同时将入户登记工作与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和惠农政策宣传等常规工作结合起来,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赢得了群众的广泛赞许。
目前,人口普查工作虽然早已圆满结束,但是该镇在人口普查过程中倡导的“开拓创新、克难奋进”的精神一直影响着该镇广大干部群众。在人口普查过程中,该镇分工明确、细致严谨,在困难面前敢于尝试、大胆创新,特别是预约登记方法有效解决了“入户难”的问题,受到了上级人普办的肯定。在上级表彰和赞许面前,张道忠同志说:“这项荣誉应该属于大家,我只是尽了自己的职责,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事。”他就是这样一个人,谦虚谨慎,不争名利。在团山寺镇工作的人都说,正是因为有这样一位领导,让大家看到了前所未有的希望。
第二篇:感人事迹(张忠明)
爱心育花朵,恒心创两基
——记福泉市地松中心小学教师
张忠明
张忠明,男,现年40岁,福泉市地松中心小学教师。“今天我做学生的榜样,明天学生是我的楷模。”这是他奉行的格言,他热爱教育这一行。16年来,他一直执着的追求着,默默的奉献着,他以顽强的信念,超人的毅力守护着这方纯洁而又贫瘠的圣地。在这平凡的讲台上,他把感情化作温暖,把知识化作乳汁,把心血化作春雨,培育着一粒粒种子,滋润着一棵棵幼苗。他以踏实肯干、一腔热忱的作风在师生的心目中树立着自己的形象。
一、志坚如铁,安心从教
1996年2月,毕业于黔南民族农业学校的他经福泉市教育局组织岗前培训后分配到一所偏僻的山村小学——地松镇团坡小学任教,当时的团坡小学校舍极度破旧,教室地面凹凸不平,每逢夏季雨水季节,学生课桌总是挪来挪去,到处都在漏雨,操场全是黄泥巴地;学校教师紧缺,6名教师中,只有3名公办教师,且是“半边农”,另3名教师是在当地请的代课教师。第一天赶到学校报到的他犹豫了,彷徨了,当天晚上他躺在床上辗转反侧,难以入眠。最终还是白天走进教室时那一双双渴求知识的天真无邪的目光打动了他,他决定安心从教。他是一个勇于挑战的人,喜欢自我施加压力,无论做什么事,总是严要求、高标准。第二天,他将自己的生活必需品搬到学校扎根住下,决定与学校同甘苦,共命运,从那天起,校园昏暗的灯光下终于有了一个孤独的身影。是的,人生可以平庸、腐朽,也可以燃烧、发光。怎样才能创造自己的人生价值呢?他总是这样想:“教师是平凡的,平凡的事业需要一颗淡薄名利的心。”
二、爱生如子
爱是一种伟大的教育力量。要当好一个老师,首先要有一颗真诚的爱心,不让一个孩子失学,不让一个孩子掉队。张忠明老师把每一个学生都当作是自己的弟妹、孩子,学生们的衣食住行样样都牵动着他的心,哪个学生生病了,他给买药、端水;哪个学生因交不起书杂费而面临辍学,他总是不声不响地从自己微薄的工资中拿出为孩子们交上;每天放学,他草草吃过晚饭,拿着手电就走村串户去了,他要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家庭情况、学习环境情况、作业完成情况,每学期他的家访率均达80%以上。因此,家长们对他感激不尽,每当冬季农村杀猪宰羊准备过年的时候,总忘不了要请张老师吃“泡汤”,他总是向家长解释说:“让学生完成学业,是你的责任,更是我老师的责任。”
李德亮是班里一名大龄后进学生,16岁了还读六年级,周围十里八村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不仅如此,还经常打架、骂人,真可谓家长恨、老师怕、群众骂。面对这样的“调皮蛋”他一没嫌弃、二没挖苦、讽刺。并且处处靠近这个学生,上课找最简单的问题让他回答,下课向他问寒问暖。开始,这个学生对他的举动不加理睬,他并没有灰心,他想,这样的学生靠严格要求是不够的,必须与其沟通心理,使之主动去做,他开始从这个学生身上找闪光点,在班会上表扬,利用他劳动突出的优点进行诱导,教育他树立自信、自尊,克服缺点,完善自我。一天这个学生终于有了信心,鼓足了勇气向他开口说:“老师,您给我补课吧!”张老师趁机跟家长取得联系,得到了家长的大力支持,每天放学都抽出一点时间单独辅导他完成当天的作业。爱心付出,终有真情的回报,在六年级毕业水平检测时,张老师执教的数学科李德亮同学以78分的好成绩进入初中就读,尽管还是全班最低分,但是已属突飞猛进了,当时该班以平均分92.8的好成绩居全镇第一位。
人和人之间只有心与心的碰撞,才能达到情与情的交融。其实,他爱每一个学生爱得极有分寸,在他满腔的爱心之中,始终有股严格劲儿。他常对学生们说:“不求你们人人成材,但愿你们个个成人。”他每接一个新班,第一次班会总要求学生做诚实、正直、正派的人,做有远大理想的人,做有丰富感情的人。把为人民多做贡献作为自己的理想。可这些要求怎样才能浇到孩子们的心上呢?他信奉的只有一条——以身作则。他坚持每天同学生们一起值日,学校大扫除,脏活、累活他抢着干,在寒冷的冬季,还要提前为学校生好炉子火,并且把办公室收拾得干干净净等着老师们到学校,没几次,同学们都跟他抢着干、不让他干。他的率先垂范深深的教育着每个学生,他的学生没有一个怕脏、怕累,叫苦的。
三、爱校如家
他知道,各位老师家里都还有一大家子人,所以每到农忙季节的每天放学后,他总是对老师们说,你们回去干活吧,剩下的事情我来处理„„96年冬季,学校购买了20多棵手腕粗细的松树绿化校园,校长安排放学后全体教师栽好树后方能回家,张老师还是义不容辞地说:“你们回去干活吧,树我来栽。”,第二天,当老师、同学陆续来到学校看到绿树成荫的校园,脸上都洋溢着开心的笑容,可是谁又能明白张老师独自一人在植树过程中究竟流下了多少汗水。
1997年初,为了美化校园环境,改善办学条件,学校到十几公里外请了几名技术工人重新翻修屋面、平整地平、教室安装天花板等,以便开学后学生能有一个舒适的学习环境。为了抢时间,张老师义务为工人做饭,并且还将自己的油盐酱醋这些生活必须品免费赠送给他们„„让工人们能加班加点地按时保质完成维修任务。
张老师把学校当作他的圣地,把学生当作他的掌上明珠。他说:让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只是他完成工作的第一步;让学生学得好,送得出,是他工作的最终目标。他深深的懂得:“打铁必须自身硬。要想让学生有一碗水,教师必须具备一桶水”。为此,他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他每天晚上都坚持业务学习,教学大纲、教科书„„他不是看看读读就算了,而要作大量的学习笔记。他不能忘记自学普通话的那些日子,他更不能忘记函授大专那段时间,“教师的喜,莫过于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教师的哀,莫过于误人子弟,我不能贪图一时的安逸而误人子弟。”工夫不负有心人,他终于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普通话过关证、大专毕业证。
三、求索耕耘,不断进取
由于他对待工作的一丝不苟,为实现“两基”迎检验收,1997年4月,他被抽到地松视导组,专门负责“两基”资料核查工作,具体负责审核各学校填报的“两基”资料,并将资料带到学校与实有学生进行逐一核对,由于当时各学校均没有客运车辆,他只有徒步行走于各学校之间,最远的一所学校要走3小时左右,在各学校核对的2个月时间里,他总是高标准,严要求,对学生实际与填报表册不符合的,一律要求学校按实际情况填报,达不到验收标准的,他参与各学校走村串户,给家长讲道理,给学生谈理想,全面动员每一名失学儿童,每动员1名失学儿童复学,他的脸上都会露出会心的微笑,最终地松乃至福泉顺利通过省政府“两基”检查验收。
1998年10月,他被正式调入地松视导组工作,在离开学校的那天,他所带的班级六年级全体学生眼含热泪陪着他走了很远很远,他们似乎有许多话要对老师说,但最终只汇集成一句话:“老师,你是我们遇见过的最好最好的老师,我们永远爱你„„”,他也热泪盈眶地对同学们说:“你们要一如既往地安心学习,不管是谁来教你们,你们要像尊重我一样尊重新老师,将来一定会有更好的老师来教你们的„„”2002年8月他又被调入地松中心小学任教导主任,他常对同志们说: “上课就像打仗,我们不能打无准备之仗。”每科、每节课都要写出切实可行的教案,弄懂每一篇教材,做到吃得透,拿得准,不能有丝毫马虎”。2007年1月,为实现“两基”迎国检,他再次被调入地松中心学校工作,在此期间,他曾同时担任镇教研员、镇“两基”资料员、地松中心小学“两基”资料员、四年级班主任、四年级数学等学科教学任务,工作量之大是可想而知的。多少乡镇资料员听到这个消息都吃惊地问他:“你的身体是铁打的啊?”、“你是为了领更多绩效工资吧?”,他总是微笑着说:“年轻人,气力去了气力在,我的绩效工资不是用工作量来衡量的,而是用完成效果取得的”。他一直这样无私奋献,不计得失。别人不愿带的班级,他说:“交给我吧”、别人不愿上的科目如科学,他说:“交给我吧”、学校与外校举行教学交流没人愿意承担公开课,他说:“交给我吧„„”,16年来,基本上没有午休的时间,别人在午休或每当夜深人静大家都酣然入睡的时候,办公室总会有他孤独的身影,笔写字的哗哗声或敲打电脑键盘的啪啪声显得格外响亮。
没有惊人的壮举,没有豪言壮语,他用自己满腔的热情和不懈的耕耘,向人民展示了一个普通农村教师的风采。不管他担任哪个年级的班主任,教学成绩都是可喜的,他曾被市局评为“优秀教师”、“先进教师”、“优秀少先队辅导员”、两基工作“先进个人”、“优秀党务工作者”、“继教”培训“优秀辅导员”等荣誉称号。面对成绩和荣誉,他并没有满足,他感到的是鼓励和鞭策、期待和召唤。现在他更加执着地追求着,三尺讲台、一支粉笔,将构筑着他无怨无悔的选择—— 教育事业!
第三篇:张忠贤自我介绍
亲爱的东方老师:
我叫张忠贤,通讯地址是:山西省吕梁市兴县东关中学招生办,邮箱是:1531372664@qq.com,手机号是:***。通过易学精英同盟这个平台,我想我们来自全国各地的学员能基本上掌握凝聚着古圣先贤古老智慧的大六壬,携手并进,互通有无,最后个个都成为易学界的精英。让寂寞多年的中国术数文化在中华大地复苏,开出一个个艳丽的奇葩,结出累累硕果!
我自幼喜欢术数文化,但受到正统文化的影响,一直没有学,只是在和别人谈起这些时才有一种莫名的快感!直到2009年冬天才开始学习四柱,看了《渊海子平》、《子平真诠》 《三命通会》、《滴天髓》、《曲炜四柱讲义》、《之秀命理》、《四柱博观》、《八字索密》,四柱稍有点进步。大六壬从2010年学起,放弃了4次,主要学习《御定六壬直指》、徐伟刚的两本书,杨春义的毕法赋讲座,我在招生办当会计,现又在 我县东关中学代课因此又有好长时间不学大六壬啦!现在大六壬有一点基础但不扎实,根本谈不上断课!我一直很迷茫,于是拜孟老师为师!这就是我自学四柱和大六壬的历程。
孟老师为人正直和蔼,治学严谨专一,为师诲人不倦,我很崇拜这样的老师,我相信易学精英同盟是我们每个学员的精神家园,在这里我们都会成长!有孟老师智慧雨露的滋养,广博知识的吸引,耐心细致的指导,中国的易坛不再寂寞!更因为有我们
师生的共同开拓,大六壬一定成为我们生活中的航标!
第四篇:新田县刘道忠事迹简介
新田县刘道忠事迹简介
秀峰山下“蔬菜王”
-----记新田县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学用典型刘道忠
刘道忠,男,汉族,1965年出生,中共党员,初中文化,新田县莲花乡人,新田县2004“十佳农村党员致富能人”,2006永州市优秀共产党员,新田县“秀峰蔬菜开发公司”总经理。
峰峦叠翠的秀峰山脚下,星罗棋布着一些村庄,其中,一个村庄以它整齐划一的洋楼、田中成片的蔬菜,强烈地吸引人的眼球。走进这片洋溢生机活力的热土,现代的气息让你血脉贲张。谁会想到数年前这里是荒乡僻野,而这一切的变化都源于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源于一位农民党员-----刘道忠。
刘道忠外出打过工,在家种过果,养过猪。有过收获的快乐,更多的是失败的教训。1988年他承包了40亩荒山,种植柰李,桃树,由于没能及时常握种植管理技术,40亩果地不仅花完多年的积蓄,还让他欠下一大笔债。1993年在政府的扶持下,发展养猪业,红火时年利润达20万元,然而到了1999年因生猪市场疲软,生猪价格一路走低,市场信息不快,应变市场变化能力差,刘道忠又一次陷入的困境。
2004年上级在莲花乡政府建了一个远程教育B级站,一直在寻找出路的刘道忠知道后,抱着试一试的心理来到乡政府远程教育站。他看到远程教育中有许多种养技术,还可以了解全国各地的市场信息。他暗暗地下定决心一定要学会电脑。此后他成了乡远程教育站的常客,在乡管理员的指导下他很快学会了电脑操作。随着学习的深入,他的思路也越来越清晰,认识到自己村地处秀峰山南麓,省道旁,金陵水库坝下,沙性土质,气候适宜,水源充足,本村又有种植西瓜、红菜的传统和经验,是一个很好的蔬菜基地。在网上他与当年帮助过他的广东老板取得了联系。在老板的资助与帮助下,他在广东布吉蔬菜大市场买了一个蔬菜销售摊位,开始把经营蔬菜作为奋斗的事业。
刘道忠在忙于广东新田两头跑中,一有时间他就到远程教育站去学习,通过天网接收下来的课件和《红星网》、《全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湖南农业网》等远程教育教学辅助网的学习,他决定做大做强蔬菜产业。首先,筹资28万元,购买箱式大小货车两台,成立了物业运输公司,由起初的零散收购、贩卖发展到集中连片种植与收购、运输、销售于一体的产供销一条龙服务的现代化经营管理实体。其次,大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扩大对外市场并在全乡大力推广金瓜种植,依托远程教育的技术支持,通过实行订单带动、协会推动、优惠政策激励、开辟省外城市销售窗口等措施,大力促进了以金瓜为主的蔬菜产业规模生产,2005年4月,创办了秀峰无公害农业科技园,成立了新田秀峰蔬菜开发中心(公司),根据市场需要确定品种,统一规范,科学管理,禁用农药化肥,确保蔬菜质量达到无公害标准。为了提高蔬菜的科技含量,除充分利用远程教育上的课件进行学习外,他还专门邀请省农大专家教授和县乡农技员进入园区,对种植户进行现场培训和讲课,发放技术资料。公司与农户签好订单合同,实行保护价收购,每年年初公司向农户每亩预交收购保证金400元,并由公司预先垫付生产成本、提供品种,这些措施的落实,降低了种植户生产成本和经营风险,保护了农户利益,调动了农户种金瓜的积极性,金瓜种植在全乡遍地开花,并很快覆盖了城东、田家、金陵等三个乡镇12个自然村。2006年全乡金瓜、红菜种植户达600多户,总面积1800亩,每亩收入4000元,同时公司安置农村剩余劳动力350人,聘请临时劳动力1200余人次。2005年公司先后被国家农业部质量安全中心、省农业厅认证,其产品认证为无公害农产品,批准产量为年产8100吨,产品当时已打入深圳、广州、东莞等市场,形成了一个“公司+基地+协会+市场”蔬菜产业现代经营管理模式。“订单农业前途广”,2005年全乡金瓜种植达1100亩,蔬菜产量8000吨收入600万元,户平增收8000元。同时刘道忠还带了24个劳力到海南承租土地200亩,用于扩大再生产取得了成功,2006年进一步到海南发展400亩,就近利用资源,建立蔬菜基地,供应市场。现在他的公司年利润近100万元。
偿到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甜头的刘道忠,在2005年9月自费在自己家里装一套远程教育设备,并开通了宽带网,以便随时学习技术,了解外面的市场信息。
近年来,他不仅自己富了,还先后主动帮助困难户20多户,提供帮扶资金8000多元,协助解决村民纠纷10多起,且每年捐款200多元看望困难群众和老党员。看到村里党员活动室简陋,他主动拿钱添置办公用具,有人不理解,对他说:“道忠,你的钱不是白赚的,每年各种不必要花的钱要白花多少,不值啊!”他说:“做人不能忘本,我能致富多亏有好的政策。党员做党的工作,是党员的义务,也是党员的光荣。”
第五篇:党员感想(张为忠)
《我自豪,我是一名共产党员》
——张为忠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很自豪,也很骄傲。从大学毕业到现在,一直都没有离开党的怀抱,心依然和组织紧紧的联系在一起。2011年12月5日,我以一名实习生的身份进入上海爱家集团,开始了为期4个月时间的实习。在这期间我也深刻感受到公司的文化氛围和公司党组织对社会的关注,我很向往这个党组织,愿意跟随党组织去为社会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经过5个月对公司的了解,参加了公司很多大型的活动,也感受到团结在爱家党组织周围的一些先进党员同志,他们身上所体现出来的那种精神是值得我们去发扬,去传承。特别是今年年中物业管理研讨会中的先进人物,从他们的身上,我感受到的不仅仅是那种坚持,那种职业的操守。那是一种敬业、忠诚的精神,一种肩负使命的责任。这也正是我所要学习的榜样,并且已经成为我心中的那个标杆。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也很惭愧,没有真正坚守信念和敬业的精神,也没有在同一批进入公司的SK5同事之中树立先进模范的榜样。在部门的工作中也没有发扬党员的积极学习的态度,工作的主动性和能动性相对部门同事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基于这样一系列问题,我决定拿出决心和信心。作为一名党员,就要具备党员的特质,就要承担这份责任,站好自己的岗位,真正的让自己成为一名不可或缺的员工。在同事中放光发热,以身作则感染更多的同事向党组织靠拢,让每一位爱家人都能感受到党的关怀。
在爱家,公司信任我,并赋予我一个使命,对接公司党务工作。正是因为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才拥有了这一份重要的工作,也使得我和党组织的关系贴的更紧。今后在这个工作岗位上,我有了更艰巨的责任和义务。也愿意为公司的同事和党员同志服务,希望我的微薄之力能都帮助大家,今后的工作中我也会继续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不望公司、领导对我的培养和期望。
这条路很遥远,很漫长,但我不会孤单,因为党的光辉在照耀着我。我将带着党赋予我的使命,传递给爱家每个同事最真切的关怀和爱戴,因为他们都是最值得尊敬的爱家人,最敬业的爱家人。他们用生命和汗水谱写了爱家每一天的光辉,他们铸就了爱家每一个辉煌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