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美丽的家乡》教学反思

时间:2019-05-15 09:23:4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走进美丽的家乡》教学反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走进美丽的家乡》教学反思》。

第一篇:《走进美丽的家乡》教学反思

《走进美丽的家乡》教学反思

在本次教学中,我教学的思路主要是“认识家乡,了解家乡,歌颂家乡”。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认识和了解家乡,激发学生热爱家乡。教学中我收集了家乡美丽的景区图片、宣传家乡的视频、歌颂家乡的歌曲,制作课件进行教学,可以说教学的内容就是课件内容了。

教学步骤分成三块:第一块是谈话导入,让学生观看家乡宣传视频(《激情山水 广州从化》),初步认识感受家乡美,其次在地图上找找家乡,认识家乡的地理位置。第二块是了解家乡的民族风情,主要介绍汉族风情,其次介绍“美丽从化”,让学生了解家乡就是一幅美丽的水墨画(欣赏美丽的从化十八景)。然后从家乡的景美延伸谈到如何爱护家乡美景?如何让家乡变得越来越美?让学生交流,从“景美”升华到“人‘美’(文明美、爱护环境的行为美,遵纪守法美、劳动美)”。第三块和第二块紧紧相扣的,从了解家乡的景美到人美升华到热爱家乡歌颂家乡,主要是让学生听《从化之歌》,跟着唱,歌颂家乡美。

教学存在的不足:

1、在教学中由于紧张导致语言衔接连贯不够自然大方,主要表现在组织学生交流后收场的总结部分。

2、时间把握不恰当,教学前两块花的时间稍长了些,导致最后歌颂家乡部分时间紧了些,学生还没到融入到歌颂家乡的情景里边,主要表现是歌曲还没有听到一半就下课了,学生意犹未尽。

总结本次教学心得:多学习多磨练!认真备教材,认真备学生!四个字就是“厚积薄发”。

第二篇:美丽的家乡教学反思

美丽的家乡教学反思

本课内容是让学生通过自身实践感受家乡自然风景、人文历史、风俗习惯等方面的美。教学时抓住这一要点,引导学生利用各种途径了解安康的自然景观比如小溪、河流、汉江、山川、香溪公园,人文景观比如金洲广场、安澜公园、汉江三桥等,首先,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入手,通过谈话,激励孩子夸自己的家乡,运用大量详实的图片资料,让学生感受现在环境的优美、设施的完善。然后,利用图片、影像资料和教师亲身经历的讲述以及孩子课前的调查汇报,通过比较以及安康秦楚历史文化和现代城市乡村规划绿化,人民衣食住行方面的变化样,感受家乡的变化,社会的发展,激发孩子爱家乡爱生活的情感。进而让学生深层次,全方位的认识了解家乡的美丽,为家乡骄傲,体会做家乡人的自豪。品德课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为指导孩子更好地生活,我设计了怎样做一个文明的安康人,对学生进行行为指导,利用孩子丰富的想象力,畅想未来的安康,鼓励孩子追求未来美好的生活。

今天的教学中,我感觉到孩子们始终保持着积极的学习状态,对教学内容感兴趣,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很高,较好地达到了教学目标的要求。我感到时代对品德教师的要求很高,孩子们的生活对教师的生活经验的积累也要求很高。作为一名品德课教师,我还需要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文化素质、业务水平。

第三篇:品德社会:走进美丽的家乡

走进美丽的家乡

第一单元 走进美丽的家乡(6课时)

单元概要

站在高高的山岗上,是居高临下地俯瞰家乡的意思,表达了这个单元的主要内容:从整体上和地理位置方面观察、了解自己的家乡。从引导学生以不同角度和方向仔细观察家乡入手,让他们自己动手绘画家乡,并在这样的一些活动中增进对于家乡的情感。然后,将对于家乡的认识提升到更加科学和概括化的水平:认识家乡所在的地理位置及其相应的地形、地貌特征,进而拓展自己对于家乡的了解,知道人们都有自己不同的家乡,而不同的家乡都有自己独特的地理特征和文化特征。单元目标

态度 增进对于家乡的情感,并在原有水平上形成对于合作更为积极与自觉的态度。感受到祖国的博大,从而产生积极的情感。

能力 进一步提高运用地图知识的能力,提高合作能力。能够理解不同的地理特征和气候与人们生活风俗习惯之间的联系。

知识 认识家乡的地理位置和特点,初步了解祖国领土的辽阔和风俗的多样。学习4个副方向,能够知道8个方向更准确地描述地理位置。单元结构

1、用眼观察家乡

一、站在高高的山岗上

2、用手描绘家乡 走进美丽的家乡

1、用心体会家乡

二、从地图上看家乡

2、走进不同的家乡

3、请到我的家乡来

主题一 站在高高的山岗上(2课时)课题1 用眼观察家乡 教学目标

1、在俯瞰家乡的活动中拓展对家乡的认识,增进对家乡的情感。

2、了解4个正方向和4个副方向的关系。教学准备

1、请学生阅读教科书第2—7页。

2、让学生到本地区较高的地方进行观察。主要目的在于让学生有俯瞰家乡的机会,强调要注意观察在各个方向上都有什么,最好做简单的记录。

3、教师准备一张大的挂图(全国、本省或本地区的)。教学过程

1、导入。从本单元的导读图入手,让学生议论一下老师和同学们在都干什么,他们看到和想到了什么,然后向学生说明,下面将要像他们一样,学习和了解自己的家乡。

2、阅读与讨论。请学生阅读教科书第4页的课文——妞妞的日记,并回答,妞妞和她的同学们分别看到了什么、做了什么。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妞妞和她的同学看到了家乡不同方向的景色,而且记录了家乡不同方向的景色,描绘了自己的家乡。在原来学习过的四个方向的基础上,又使用了东北、西北、东南、西南4个方向。

3、体验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在三年级时,同学们已经学过了4个正方向,今天,我们再多学一些,也就是教科书上同学们使用的东北、西北、东南、西南4个方向,人们把这4个方向叫做‘副方向’,有了它们,使用地图就会更加方便、准确。现在老师带大家做一个练习。请同学们将自己面前的课桌当作地图,按照上北下南、左系右东确定4个正方向。课桌前面是北,靠近自己身体的一面是南,左面是西,右面是东,然后我们来认识4个副方向。”教师告诉学生,北与东之间的方向是东北,北与系之间的方向是西北,南与东之间的方向是东南,南与西之间的方向是西南。课桌的4个角正好代表这4个副方向:东北——右上角、西北——左上角、东南——右下角、西南——左下角。教师在讲解时应当为学生做示范。

4、方向游戏。教师在确定学生已经掌握了所学的内容后,组织学生做游戏。教师随意喊出4个方向,让学生正确地摸到相应的桌角。

5、方向练习。教师在黑板前面挂好地图,随便指一个地方,让学生运用四个副方向说出它的位置,让学生体会有了4个副方向,寻找起来就更加方便。

6、全班讨论。“上次老师布置同学们从高处观察自己的家乡,下面请同学们说一说,大家都看到了什么,然后大家再想一想,你看到的景色在家乡的什么方向上?”

7、小结,布置家庭作业。家庭作业

根据自己的观察,完成教科书第7页的观察记录。

教学后记:通过结合书中介绍的家乡图,以及用眼去观察自己的家乡,学生的体验较深,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自己的家乡。大多学生能理解4个正方向和4个幅方向。

课题2 用手描绘家乡

教学目标

1、在合作绘画的活动中增进合作技能。

2、在合作绘画的活动中巩固对方向的认识。教学准备

1、准备4或8张白纸,学生人手一份彩笔。

2、检查并保证学生都进行了从高处观察家乡的活动。教学过程

1、导入。用几分钟的时间评价学生的“观察记录”,表扬把握方向正确的学生,进行上一节课的游戏或练习,复习4个副方向。

2、阅读与讨论。请学生阅读教科书第8—9页,议论一下教科书上的学生是怎样描绘自己的家乡的,并谈一谈对这些图画的看法。

3、小组准备讨论。布置任务:“每个同学都从高处观察了自己的家乡,今天要做的事情就是每个小组为家乡画一幅画,要求是每幅画表现家乡一个方向上的景色。”将学生分成4个或8个小组,指定各组要画的方向。提醒学生,要先讨论一下,看到了什么,然后决定画什么方向,都画哪些内容,进行分工,最后进行绘画。

4、各个小组向全班展示并介绍本小组的绘画作品。

5、教师小节。布置家庭作业。家庭作业

1、向家长介绍这两次课的学习内容。

2、向家长了解自己的老家在哪里,有什么特点。

教学后记:在巩固4个正方向和4个幅方向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选取家乡的某个地方去描绘一幅家乡图,收到较好的效果。

主题二 从地图上看家乡(4课时)

课题1 用心体会家乡

教学目标

1、了解自己家乡的地理特点和风俗习惯。

2、认识家乡的多样性。

3、初步理解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教学准备

1、就教科书中涉及四川省的内容做必要的了解和准备。

2、按照教科书中介绍的四川的方式,就本地区的相关内容做适合的准备。

3、为学生准备一些书籍、画报等。教学过程

1、导入。请学生阅读教科书第10页的课文,并询问有无同学到过四川,然后按照教科书的介绍,简单的议论一下四川省的情况。

2、全班讨论。作者是怎样讲述自己的家乡的,她都介绍了哪些方面(主要介绍了四川的地形、地貌,还介绍了一些风俗习惯)。

3、小组讨论。询问学生:“课前,老师请同学们向家长了解一下自己的老家在哪里,都有什么特点。现在,我们按照老家的不同,分成小组,分别像作者那样,向全班同学介绍自己的老家,介绍要以地形、地貌和风俗习惯为主。” 小组准备:确定介绍的内容,进行分工和练习。

4、全班交流。各个小组轮流向全班做介绍。

5、小节,布置教庭作业。家庭作业

1、告诉家长自己今天新了解到的同学们的老家的情况。

2、与父母或其他成人一起讨论教科书第14—19页呈现的下一个课题的内容。教学后记:通过学习和讨论,学生对四川省(地形、地貌、风俗习惯)有了初步的了解,并能简单介绍自己的家乡。课题2 走进不同的家乡(2课时)教学目标

1、认识地形图,初步了解如何阅读地形图。

2、认识几个有关温度的概念。

3、通过对有关温度统计的认识,感受祖国的博大。

4、了解地理环境及气候的不同与人们生活及其风俗习惯之间的关系。教学准备

1、找一幅本地区的地形图。

2、找有关本地区温度的统计资料。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导入。请学生欣赏教科书第14—15页的内容。

2、探究活动。提问学生:“这两页上有一幅地图,是什么地图?它于周围的几张照片有什么关系?”请学生自由发言。

“这是一长专门的地图,教科书告诉我们,它叫做‘地形图’。那么,什么是地形图呢?请同学们进行思考与探究,自己找出答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教科书上的地形图,做出正确回答。

什么是地形?(地形指地表的形态,包括山脉、丘陵、高原、平原、盆地五大类。)地形图告诉我们什么?(告诉我们地势:地表高低起伏的状态。)

地形图通过什么告诉我们?(分层设色的等高线,不同颜色的线代表高度不同的海拔。)

地形图有什么用途?让学生自由讨论。

3、小组合作活动。讲学生分成小组,分配给每个小组一张本地区的地图,并且指定一个地方,请每个小组根据地形图准备以下问题:这个地方的地形如何、地势如何、海拔是多少,然后向全班进行汇报。

4、全班自由讨论。引导学生:“通过地形图,可以把地形、地势看得一轻二楚。同学们已经知道了什么是地形图以及怎样阅读地形图,现在大家说一说,教科书第14—15页的地形图与周围几张照片有什么样的关系?(每幅照片表现了线条所指地区的地形。)然后稍作适当补充,帮助学生注意各地的显著差异,使学生感受到祖国领土的辽阔,并用教科书第15页豆博士的话作为概括。

5、小结。第二课时

1、导入。“老师给同学们布置了一项家庭作业,请同学们与成人一起讨论一下本课题的内容,现在,就请同学们谈一谈,你们对于教科书第17页的两幅统计图有什么想法?”

2、探究活动。围绕两幅统计图展开。

1)先让学生充分地发表意见,并通过提问帮助他们真正理解统计图所传达的要点。

2)提问学生:“我国降雨量最多的地方是哪里?降雨量最多的意思是什么?(是我国在一年中平均下雨最多的地方。)我国降雨量最少的地方是哪里?降雨量最少的意思是什么?(是我国在一年平均下雨最少的地方。)

3)我国年平均气温最高的地方是哪里?年平均气温最高的意思是什么?(是我国在一年中大部分时间都要比其他地方热。)我国年平均气温最低的地方是哪里?年平均气温最低的意思是什么?(是我国在一年中大部分时间都要比其他地方冷。)

4)我国一年中气温最高的地方是哪里?我国一年中气温最低的地方是哪里? 5)为什么年最高气温不是在年平均气温最高的地方?年最低气温也不是在年平均气温最低的地方?

3、自由讨论。引导学生围绕“不论生活在哪里,人们都热爱自己的家乡”这样的主题展开讨论。“通过这两幅统计图及周围的几幅照片,同学们可以体会到,我们的祖国地域辽阔,景色壮丽多姿。在祖国的不同地区,有的地方寒冷,有的地方温暖;有的地方干旱,有的地方湿润,生活在不同自然环境中的人们,会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请学生欣赏教科书第16—17页上的照片,并谈一谈他们所了解到有关的情况,引导他们思考不同的气候、不同的降水量与生活在那里的人们的生活及风俗习惯之间的关系。

4、游戏活动。以同桌为对手,互相提问,为不同的民族寻找家园。在此之前,与学生简单讨论,保证他们懂得如何看民族分布图。

5、小节,布置家庭作业。家庭作业

用今天学习到的年平均最高气温、年最高气温、年平均最低气温、年最低气温考一考周围的成人。

教学后记:带学生走进不同的家乡,他们都感到较新奇,结合图片的介绍,学生对不同家乡的地理环境已有了了解,知道气候不同与人们生活及其风俗习惯之间的关系。

课题3 请到我的家乡来

教学目标

1、总结本单元的学习内容。

2、体验在本单元的学习过程中所获得的成功感。

3、提高合作能力。教学准备

1、收集到的学生介绍家乡的记录、学生画的不同方向的家乡景色等。

2、装订家乡手册所需要的工具。教学过程

1、导入。与学生家六一下上次课布置的家庭作业的完成情况,如有多少成人不知道正确答案。

2、阅读与讨论。请学生阅读卓玛的信,然后进行讨论。阅读教科书第20页下方的文字,然后进行讨论。

3、全班讨论。组织学生一起回忆一下,到目前为止,这个学期都学到了哪些内容。(观察家乡,学习了4个副方向,完成了观察记录,按照不同方向为家乡作画,介绍了不同家乡的地形、地貌和风俗习惯,了解了我国的气温等。)

4、制作活动。“教科书上的同学们将他们学习到的有关家乡的内容装订成家乡手册,今天,我们也来装订自己的家乡手册。”依据实际情况决定具体的方式,并将材料分发给学生。

5、学生互相展示并交流自己制作的家乡手册。家庭作业

向家长展示在课上制作的家乡手册,并告诉家长自己机在其中的贡献。教学后记:本节课通过阅读卓玛的信,初步认识了她的家乡(地理位置、家乡特色等)经小组合作,学会了如何制作家乡手册。

教学后记:本单元从引导学生以不同角度和方向仔细观察家乡入手,让他们自己动手绘画家乡,并在这样的一些活动中增进对于家乡的感情。通过学习,学生对家乡的体验较深。

第四篇:第一单元 走进美丽的家乡

第一单元 走进美丽的家乡

主题一 站在高高的山岗上 课题1.用眼观察家乡

教学目标

1.在俯瞰家乡的活动中拓展对家乡的认识,增进家乡的情感。2.了解4个正方向和4个副方向的关系。

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入。让学生议论一下画面上老师、虎子、妞妞和同学们都在做什么,他们看到和想到了什么,向学生说明,下面将要像他们一样,学习和了解自己的家乡。

2.阅读与讨论。请学生阅读教科书第4页的课文——妞妞的日记,并回答,妞妞和她的同学们分别看到了什么、做了什么。3.体验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在三年级时,同学们已经学过了4个正方向,今天,我们再多学一些,也就是教科书上同学们使用的东北、西北、东南、西南4个方向,人们把这4个方向叫做‘副方向’,有了它们,使用地图就会更加方便、准确。现在,老师带大家做一个练习。请同学们将自己面前的课桌当做地图,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确定4个正方向。

4.方向游戏。教师随意喊出4个方向,让学生正确地摸到相应的桌角。

5.方向练习。老师在黑板前面挂好地图,随便指一个地方,让学生运用4个副方向说出它的位置,让学生体会有了4个副方向,寻找起来就更为方便。6.全班讨论。“上次老师布置同学们从高处观察自己的家乡,下面请同学们说一说,大家都看到了什么,然后大家再想一想,你看到的景色在家乡的什么方向上?”

7.教师小结,布置家庭作业。

家庭作业

1.根据自己的观察,完成教科书第7页的观察记录。

课题2.用手描绘家乡

教学目标

1.在合作绘画的活动中增进合作技能。

2.在合作绘画的活动中巩固对于方向的认识。

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入。用几方钟的时间评价学生的“观察记录”,表扬把握方向正确的学生,进行上一课的游戏或练习,复习4个副方向。

2.阅读与讨论。请学生阅读教科书第8-9页,议论一下教科书上的学生是怎样描绘自己家乡的,并谈一谈对这些图画的看法。然后教师说明,这节课同学们也要为自己的家乡进行绘画。3.小组准备讨论。教师布置任务:“每个同学都从高处观察了自己的家乡,今天要做的事情就是每个小组为家乡画一幅画,要求是每幅画表现家乡一个方向上的景色。”将学生分成4个或8个小组,指定各组要画的方向。提醒学生,要先讨论一下,看到了什么,然后决定画什么内容,都画哪些内容,进行分工(分别画哪一部分),最后进行绘画。4.各个小组向全班展示并介绍本小组的绘画作品。5.教师小结,布置家庭作业。

家庭作业

1.向家长介绍这两次课的学习内容。

2.向家长了解自己的老家在哪里,有什么特点。

主题二 从地图上看家乡 课题1.用心体会家乡

教学目标

1.了解自己家乡的地理特点和风俗习惯。2.认识家乡的多样性。

3.初步理解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

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入。请学生阅读教科书第10页的课文,并询问有无同学到过四川,然后按照教科书的介绍,简单地议论一下四川省的情况。

2.全班讨论。辛蓉是怎样讲述自己的家乡的,她都介绍了哪些方面(主要介绍了四川的地形、地貌,还介绍了一些风俗习惯),教师告诉学生,我们也要进行类似的介绍活动。

3.小组讨论。教师首先询问学生:“课前,老师请同学们向家长了解一下自己的老家在哪里,都有什么特点。现在,我们按照老家的不同,分成小组,分别像辛蓉那样,向全班同学介绍自己的老家,介绍要以地形、地貌和风俗习惯为主。”教师根据学生老家的不同,将学生进行分组,如果老家在本省的学生较多,可以多设几个小组,或者按照地区再细分;如果老家在某些省(自治区)的学生较少,可以将这些学生合并在一起。4.全班交流。各个小组轮流向全班做介绍。5.教师小结,布置家庭作业。

家庭作业

1.告诉家长自己今天新了解到的同学们的老家的情况。

2.与父母或其他人一起讨论教科书第14-19页呈现的下一个的课题内容。

课题2.走进不同的家乡

教学目标

1.认识地形图,初步了解如何阅读地形图。2.认识几个有关温度的概念。

3.通过对有关温度统计的认识,感受祖国的博大。

4.了解地理环境及气候的不同与人们生活及其风俗习惯之间的关系。

教学活动及过程

第一课时

1.导入。请学生欣赏教科书第14-15页的内容。2.探究活动。教师提问学生:“这两页上有一幅地图,是什么地图?它与周围的几张照片有什么关系?”请学生自由发言。“这是一张专门的地图,教科书告诉我们,它叫做‘地形图’。那么,什么是地形图呢?请同学们进行思考和探究,自己找出答案。”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教科书上的地形图,做出正确回答。

什么是地形?(地形指地表的形态,包括山脉、丘陵、高原、平原、盆地五大类。)

地形图告诉我们什么?(告诉我们地势:地表高低起伏的状态。)

地形图通过什么告诉我们?(分层设色的等高线,不同颜色的线代表高度不同的海拔。)

对于地形图有什么用途这一问题,可以让学生自由讨论。

3.小组合作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分配给每一个小组一张地区的地图,并且指定一个地方,请每个小组根据地形图准备以下问题:这个地方的地形如何、地势如何、海拔是多少,然后向全班进行汇报。4.全班自由讨论。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地形图,可以把地形、地势看得一清二楚。同学们已经知道了什么是地形图以及怎样阅读地形图,现在大家说一说,教科书第14-15页的地形图与周围几张照片有什么样的关系?(每幅照片表现了线条所指地区的地形。)教师并做适当补充,帮助学生注意各地的显著差异,使学生感受到祖国领土的辽阔,并用教科书第15页豆博士的话作为概括。5.教师小结。

第二课时 1.导入。“老师给同学们布置了一项家庭作业,请同学们与成人一起讨论一下本课题的内容。现在,就请同学们谈一谈,你们对于教科书第17页的两幅统计图有什么想法?”

2.探究活动。围绕两幅统计图展开。

教师应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并通过提问帮助他们真正理解统计图所传达的要点。

教师可以提出以下问题:我国降雨量最多的地方是哪里?降雨量最多的意思是什么?(是我国在一年中平均下雨最多的地方。)我国降雨量最少的地方是哪里?降雨量最少的意思是什么?(是我国在一年中平均下雨最少的地方。)我国年平均气温最高的地方是哪里?年平均气温最高的意思是什么?(是我国在一年中大部分时间都要比其他地方热。)我国年平均气温最低的地方是哪里?年平均气温最低的意思是什么?(是我国在一年中大部分时间都要比其他地方冷。)

我国一年中气温最高的地方是哪里?我国一年中气温最低的地方是哪里?

为什么年最高气温不是在年平均气温最高的地方?年最低气温也不是在年平均气温最低的地方?(夏季的吐鲁番在白天可以达到我国的年最高气温,但新疆早晚的温差很大,到晚上温度可以下降很多,而且新疆基本上四季分明,冬天也很冷,所以按照全年平均计算,吐鲁番的平均气温则不是最高的。同样,黑龙江的漠河在冬季可以达到我国的年最低气温,但黑龙江依然四季分明,夏天也很热,所以按照全年平均计算,漠河的平均气温则不是最低的。海南岛地处热带,靠近赤道,没有四季而只有旱季和雨季,所以年平均气温是最高的;五道梁地处青藏高原,海拔非常高,所以年平均气温是最低的。)

3.自由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围绕“不论生活在哪里,人们都热爱自己的家乡”这样的主题展开讨论。“通过这两幅统计图及周围的几幅照片,同学们可以体会到,我们的祖国地域辽阔,景色壮丽多姿。在祖国的不同地区,有的地方寒冷,有的地方温暖;有的地方干旱,有的地方湿润,生活在不同自然环境中的人们,会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请学生欣赏教科书第16-17页上的照片,并谈一谈他们所了解到的有关情况,引导他们思考不同的气候、不同的降水量与生活在那里的人们的生活及风俗习惯之间的关系。

4.游戏活动。以同桌为对手,互相提问,为不同的民族寻找家园。在此之前,教师要与学生简单讨论,保证他们懂得如何看民族分布图。5.教师小结,布置家庭作业。

家庭作业

用今天学习到的年平均最高气温、年平均最低气温、年最低气温、年最高气温考一考周围的成人。教师应提醒学生不要去问那些上次与自己一同学习本课题的人,并告诉他们,可能很多成人都不能确切地说出正确答案。

课题3.请到我的家乡来

教学目标

1.总结本单元的学习内容。

2.体验在本单元的学习过程中所获得的成功感。3.提高合作能力。

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入。与学生交流一下上次课布置的家庭作业的完成情况,如有多少成人不知道正确答案。

2.阅读与讨论。请学生阅读卓玛的信,然后进行讨论。阅读教科书第20页下方的文字,然后进行讨论。

3.全班讨论。教师组织学生一起回忆一下,到目前为止,这个学期都学到了哪些内容。(观察了家乡,学习了4个副方向,完成了观察记录,按照不同方向为家乡作画,介绍了不同家乡的地形,地貌和风俗习惯,了解了我国的气温等。)4.制作活动。“教科书上的同学们将他们学习到的有关家乡的内容装订成家乡手册,今天,我们也来装订自己的家乡手册。”教师依据实际情况决定具体的方式,并将材料分发给学生。

5.学生相互展示并交流自己制作的家乡手册。

家庭作业

向家长展示在课上制作的家乡手册(可以轮流几天完成),并告诉家长自己在其中的贡献。

第五篇:走进家乡教学设计

《走进家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展示,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自己的家乡,进一步激发学生对自己家乡的自豪感和责任感。

2、培养学生综合实践的能力。

3、学生自主选择恰当的方式,展示自己的调查,培养学生主动构思、组织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进一步深化自主学习的意识。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中国地图,家乡过去和现在的相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出示中国地图,让学生在地图上,找到金寨在中国地图上的位置。

2、你想进一步了解自己的家乡吗?来让我们一起走进自己的家乡。(板书课题)

二、了解自己的家乡

1、观察一组金寨过去的相片,再出示金寨现代的一组相片,让学生们展开讨论。

2、了解家乡的红色文化,了解家乡的将军等人文历史。

3、了解家乡的变化,讨论为什么家乡的变化这么大。从而树立为家 乡做奉献的精神。培养热爱自己的家乡的思想感情。

4、了解家乡的特产。

三、合作交流,写出一种家乡特产的制作过程

四、展开讨论,让学生们深入了解,在党的领导下,我们家乡会有更大的发展

下载《走进美丽的家乡》教学反思word格式文档
下载《走进美丽的家乡》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走进美丽的家乡教学设计(样例5)

    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 《走进美丽的家乡》教学设计 1站在高高的山岗上 用眼睛观察家乡 教学目标: 1、通过图片等展开对家乡的了解,增进对家乡的情感。 2、学会用流畅......

    配乐朗诵诗:走进你,美丽的家乡

    配乐朗诵诗:走进你,美丽的家乡作者 朗月甲:九月,因为森林防火的共同使命我走进了你,xx——一个久负盛名的林业之乡乙:九月,因为熊山洛水的盛情相邀我走进了你,xx——一个如诗如画的......

    走进不同家乡教学设计

    走进不同家乡教学设计 1、认识地形图,初步了解如何阅读地形图。2、认识几个有关温度的概念。 3、通过对有关温度统计的认识,感受祖国的博大。4、了解地理环境及气候的不同与人......

    走进数学教学反思

    走进数学教学反思 走进数学教学反思1 10以内的加减法是在学生认识可10以内的数,并初步掌握了10以内数的分与合的基础上教学的。它是学习20以内加减法的主要认知基础。这部分......

    走进法律教学反思

    走进法律教学反思 走进法律>教学反思(一)本节课所授内容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七课《感受法律尊严》的第一框《走近法律》,我主要从身边的规则入手,让学生能正确区分道德、规章、......

    走进童话教学反思反思

    四年级上册综合性学习《走进童话》教学反思 设计:徐冰 本课教学目标是这么要求的:“让我们在写童话、讲童话、演童话的过程中,尽情体验童话带给我们的快乐”。平时的日记,我已......

    走进乡村教学反思

    《走进乡村》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的一个独立的实践活动。借助“走进乡村”这一生活情境,复习有关方向和路线、除法、生活中的大数、混合运算、测量的知识,发......

    走进《西游记》教学反思

    《走进》阅读指导课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对于一篇文章的阅读指导还算轻车熟路,但对于整本名著的阅读指导还是比较手生,经过语文课本上的名著阅读指导方法自己进行了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