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非面对面客户的身份识别及风险控制-20151021

时间:2019-05-15 09:03: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论文:非面对面客户的身份识别及风险控制-20151021》,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论文:非面对面客户的身份识别及风险控制-20151021》。

第一篇:论文:非面对面客户的身份识别及风险控制-20151021

非面对面客户的身份识别及风险控制

中投天琪期货有限公司 马红菊

摘要:随着互联网+概念的兴起和对各个行业的渗透,非面对面业务已成为期货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对期货行业非面对面开户、交易业务身份识别工作现状分别探讨和分析后,提出解决对策和建议。关键词:非面对面 身份识别 风险控制

期货非面对面业务主要包括期货非面对面开户业务及交易业务,其中期货非面对面开户业务主要指期货互联网开户业务,此项业务为2015年期货行业的一项重大创新,该开户业务仅面向自然人开户,期货公司应对客户进行初次身份识别;非面对面交易主要是网上交易、手机交易等,期货公司在后续业务开展过程中,应对客户身份进行持续识别。

一、期货互联网开户业务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期货行业互联网开户发展历程

伴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兴起,期货行业、监管部门及社会各界一直在探讨如何利用互联网提升期货经营机构的服务能力和竞争力,其中对期货互联网开户业务的呼声最高、要求最为迫切。2014年初,某期货公司推出“手机开户”业务,引起业内震动,但遭遇合规问题的拷问,仅运行1天就被监管部门叫停。2014年9月26日,证监会《关于进一步推进期货经营机构创新发展的意见》中明确提出“探索期货公司在确保开户实名制、落实投资者适当性制度的前提下进行互联网开户” 的要求,支持期货公司利用互联网办理开户业务,不断提升客户体验,提高开户效率,降低经营成本。

2015年4月8日,经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中国期货业协会发布了《期货公司互联网开户规则》(以下简称“规则”)和《期货公司互联网开户操作指南》(以下简称“指南”)。《规则》制定了标准化的互联网开户流程,并重点对如何落实客户身份识别、风险揭示、投资者适当性制度、反洗钱义务作出了规定。《指南》则对期货公司办理互联网开户业务中作出了具体、详细的要求。

2015年7月10日,由中国期货市场监控中心建设的期货互联网开户云成功上线,标志着期货开户业务全面步入互联网时代。上线以来,各期货公司积极使用,截至2015年10月20日,已有134家期货公司完成了互联网开户上线工作。

(二)期货互联网开户业务中的客户初次身份识别要求 目前期货公司互联网开户对象仅包括自然人,客户身份证资料通过全国公民身份信息查询服务系统进行查询验证,有效防范客户变造、伪造身份证开户的行为。不允许法人客户通过互联网开户,主要是考虑在目前的条件下,难以通过互联网的方式确认客户身份的真实性,难以确认是否为该单位开户的真实意愿。期货互联网开户均需通过中国期货市场监控中心云平台办理,且期货公司申请互联网开户业务需达到中国期货行业协会要求的系统要求,与中国期货市场监控中心联网测试通过,并向中国期货业协会报告。

具体业务办理过程中,期货公司通过引入电子签名、视频见证、开户回访等手段和方式,确保为客户本人开户,落实客户身份识别制度。下面以我公司为例,介绍期货互联网开户客户的身份识别要求:

1、采集资料。要求客户在线提供本人身份证号码、姓名、证件有效期、联系地址信息、本人居民身份证的原件正、反面照片、头部正面照以及经动态密码验证的移动电话号码。上述信息及影像资料采集要求与期货市场现场开户要求一致。

2、验证身份。互联网开户人员对客户提供的身份证图片和本人头部正面照、身份证图片和客户拍摄的头像是否一致、证件是否有效期进行检查,并通过全国公民身份信息查询服务系统,对客户提交的身份证号码和姓名进行验证,经验证无误后,向客户发放数字证书。

3、视频见证。开户人员与使用互联网开户的客户进行实时视频通话对客户进行实时视频审核。视频过程中,开户人员需比对客户提供的身份证图片,确保视频对象是客户本人;核对视频中客户所持身份证与上传的身份证图像必须一致,确认客户开户意愿,并向其揭示风险。

4、适当性及尽职调查。在互联网开户时应对客户进行适当性及客户尽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客户基本信息(年龄、职业、教育程度)、投资经历、资产情况(资金来源、金额、家庭收入状况)、风险偏好等。

5、客户回访。申请交易编码前,客服工作人员对客户进行回访,公司制定了统一的回访话术,回访的内容中需确认开户身份、开户方式、确认开户为本人真实意愿,确认客户已阅读并理解风险提示文件及相关条款。回访不通过的,不予办理开户。

公司对互联网开户采用了严格的身份认证手段开展客户初次身份识别工作,从形式上、实质上确保客户身份基本信息的真实性、有效性和完整性。

二、期货互联网开户业务中身份初次识别存在的问题 互联网开户业务中,期货公司通过严格的身份认证手段确认客户身份、核实客户身份信息,但互联网开户客户来源较广,期货公司对客户在开户过程中所提交的常用住址、家庭状况、社会关系、账户实际控制人等资料,难以进行深入的了解、核实,另外期货公司工作人员仅通过视频与客户接触,工作人员的观察、判断、经验在客户身份识别上的作用难以发挥作用,对客户的了解难以深入、全面,加大了洗钱的风险。

三、期货互联网交易中客户身份持续识别存在的问题

1、交易身份难以确认。

在互联网交易模式下,期货公司通过客户提供的账户名、密码来进行客户的身份识别。如客户将账户、密码提供给他人使用或者客户账号、密码被他人盗用,难以有效识别客户账户资金交易的真实性、账户实际的控制人和实际收益人等情况。

2、客户身份信息更新不及时

互联网开户情况下,客户身份证明文件过期时,期货公司只能通过客户留下的电话、电子邮箱等联系方式告知客户办理证件更新,若客户变更联系方式不主动告知期货公司,期货公司将难以通过其他渠道获得客户联系方式,因此,及时更新客户身份信息的难度加大。

3、可疑交易发现难。

由于网上交易、支付业务的便利性,客户可以在短时间内实现快速、多笔资金转移,交易数据量巨大,交易行为复杂。而目前期货行业还没有根据上述业务的特点,单独开发出一套跟踪监测比对发现可疑交易的系统,这就使得目前网上可疑交易的发现和甄别困难重重。

4、完整信息掌握难。

目前互联网交易模式下,客户的交易信息被分割在不同机构中,单一主体难以获得客户交易的完整信息。例如,客户在完成一笔期货交易时,期货公司仅能掌握客户资金在其报备的期货保证金银行和期货账户之间的进出情况和期货账户内交易情况,难以掌握开展反洗钱工作所需要的资金来源、资金去向等充分信息, 导致反洗钱客户身份识别制度、交易记录保存制度、可疑交易报告制度的效力被削弱。

三、期货公司应对非面对面业务洗钱问题的措施 目前期货行业互联网开户业务采用了严格的身份验证措施

(一)、加强非面对面业务的客户身份识别 目前期货公司客户网上交易一般采用“资金账户+静态密码”方式办理,但静态密码在网络传输过程中存在着可能被截获和分析,易被泄露、猜中或破解,加大了洗钱风险。

因此,建议期货公司在与客户初次建立业务关系时,办理加强客户身份认证手续,在后续交易过程中,采取诸多措施加强客户身份认证手续:

1、动态密码验证。对于在网上交易的客户,在客户登录时,通过向客户指定的手机发送动态密码,加强客户身份认证。

2、生物识别手段验证。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在客户初次开户时采集指纹、虹膜、声纹等信息,客户进行网上交易、自助交易时,运用指纹识别、虹膜识别、人脸识别、手指静脉识别、声音识别、签字识别、步态识别、敲击键盘节奏技术手段判别客户身份,从而解决客户身份识别特征丢失、被仿制等安全问题。

(二)登记客户交易所用的工具、手段等特征信息

目前期货公司在交易流水中记录了客户交易工具、交易方式、交易IP、MAC地址信息,建议通过大数据汇总客户的上述信息,提取出哪些客户采用同一台网络终端、同一个IP、MAC地址进行交易,对客户的实际账户控制人、受益人等情况进行进一步核实,防控洗钱风险。

(三)建立符合行业特点的洗钱风险监测项目

期货行业应研究本行业反洗钱业务的特定风险,结合本机构的实践经验和能力,合理设置洗钱风险监测项目,形成客观标准与主观标准相结合的可疑交易报告机制,提高反洗钱可疑交易报告的有效性。我公司通过对互联网交易行为的研究认为,期货行业对非面对面业务洗钱风险监测项目的思路是:

1、合理设置异常交易客户的资金量阀值。对于资金量很小的客户,监测其洗钱的意义不大。

2、采用系统进行异常交易监测。非面对面业务发展迅速,客户存在数量多、资产小、交易额小等特点,若单纯以人工进行监测,可疑交易甄别分析工作量将非常巨大,且可能存在错漏情况,因此需要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全方位多角度的实现对异常资金交易的自动采集、分析和处理,通过系统监控和人工分析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反洗钱工作有效性。

(四)建立合理的客户风险等级划分系统

期货公司应开发自己的反洗钱信息系统,建立反洗钱客户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完善反洗钱客户风险等级划分流程,加强客户风险的持续关注,有效控制客户洗钱风险。

目前,我公司已经采用金仕达公司开发的反洗钱系统,按照客户特性、地域、业务、行业四类风险因素,全面评估客户的洗钱风险,划分客户风险等级,并在持续关注的基础上,适时调整客户风险等级。公司采用直接定级法与风险子项评估法评定客户风险等级,对于在一年内被报送大额可疑交易的、无正当理由拒绝更新证件的、客户资料伪造、变造的,公司直接将其定级为高风险;对于一般类客户,采用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对客户各个风险子项进行评分,计算客户风险分值,再加上人工分析,将客户风险等级划分为高、中、低 三类。在与客户的业务关系存续期间,公司持续关注客户及其日常经营活动、金融交易情况,对不同风险等级的客户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控客户洗钱风险。

(五)强化非面对面业务的交易额度。

期货公司可根据客户的洗钱风险类别及办理的非面对面业务类型,对客户的交易额度和交易次数进行必要的控制,以最大限度地保障客户资金的安全和降低洗钱风险。例如,针对不同风险等级客户设置不同的客户银期转账的单笔转账金额限制、当日累计支付金额和笔数限制,当支付金额或笔数超过这些限制时,电子业务处理系统将拒绝客户的业务请求,不给犯罪分子可乘之机。

(六)加强对非面对面业务客户的反洗钱宣传培训。互联网背景下,客户多通过网络接收信息,期货公司应创新反洗钱宣传形式,可通过公司网站、公司微信、微博等渠道向客户进行反洗钱宣传,提高反洗钱宣传效果。

四、非面对面业务反洗钱问题相关建议

(一)完善金融机构非面对面业务反洗钱工作的法律规范。目前我国的互联网金融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其操作规范、操作程序及相关要求还不够完善,建议人民银行会同银行、证券、保险等监管部门制定金融机构非面对面业务反洗钱工作中指引,明确非面对面业务准入以及客户身份识别、交易流程控制和可疑交易监控的相关要求,便于各金融机构之间加强客户身份识别与资金监测协作机制。

(二)建立反洗钱数据共享及相互协调机制,提高身份识别效果。

建议由反洗钱主管机关牵头,联合金融、财政、税务、工商、海关、外汇管理、外交、公安、司法等部门,相互之间协调配合,建立资源共享信息平台,帮助期货公司解决查验信息的困难。另一方面,针对互联网金融业务的特点,建议将传统银行、新兴银行(微众支付类电商、支付宝、微信等)、电信运营商、交易所、中登公司、保证金监控中心等数据建立连接,共享资源,利用大数据优势,对可疑交易及时预警、综合分析,提高可疑交易分析有效性。

(三)全方位监控非面对面业务可疑交易行为。

一方面建议人总行组织证监会、交易所、登记结算机构以及期货公司对现有证券期货市场各项业务进行调研,尤其要对非面对面业务进行调研,充分考虑产品、业务的发展趋势,完善、修订可疑交易行为标准,将非面对面业务客户交易行为特征纳入反洗钱可疑交易行为标准中。另一方面,针对互联网金融业务的便捷性、隐蔽性等特点,建议银行、交易所、第三方托管机构等掌握更多客户数据信息的部门,加大对反洗钱业务的系统投入,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全方位多角度地实现对异常资金交易的自动采集、分析和处理,同时应根据不同时期洗钱行为的特征,设置并定期修改非面对面业务关联性和资金流向的数据分析模型,通过强大的系统监控和人工分析,及时发现、堵截洗钱行为。

(四)加强反洗钱队伍建设,提供反洗钱工作人员素质。在网络反洗钱的领域中,应培养和发掘复合型的计算机技术加法律、金融的专门人才,并制定针对性的政策防止利用网络来洗钱等犯罪行为。

(五)加强打击网络洗钱的国际合作。

建议人民银行反洗钱机构在运用本国法律对洗钱犯罪进行预防和控制外,还应通过多边和双边的公约和条约来加强互联网领域的反洗钱国际合作。

参考文献:

[1]、张有木 《大数据技术在商业银行反洗钱工作中的应用研究》,《360大数据》,2015年9月9日

[2]、中国期货业协会 《期货公司互联网开户规则》《期货公司互联网开户操作指南》,2015年4月8日

[3]、李麟 冯军政 徐宝林 《互联网金融:为商业银行发展带来“鲶鱼效应”》,《上海证券报》,2013年1月22日

第二篇:客户身份识别及洗钱风险分级管理办法(修订)

中国银河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客户身份识别和洗钱风险分级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预防违法犯罪分子利用证券业务进行洗钱和恐怖融资活动,规范中国银河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客户身份识别和洗钱风险分级管理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金融机构反洗钱规定》《金融机构客户身份识别和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管、理办法》、《证券期货业反洗钱工作实施办法》、《证券公司反洗钱客户风险等级划分标准指引(试行)》、《中国银河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反洗钱和反恐融资工作管理办法》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公司本部各相关部门和分支机构应当遵循“了解你的客户”的原则,严格进行客户身份识别,审查客户提交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和合法性。

第三条 公司本部各相关部门和分支机构应当遵循“全面、准确、适时、保密、分级管理”的原则,对客户进行洗钱风险分级,确保对不同洗钱风险等级的客户分级管理。

第四条 公司本部各相关部门、分支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应对客户身份资料和洗钱风险等级等信息予以保密,非依法律规定,不得向任何单位和个人提供。

第五条 本办法适用于公司本部各相关部门和分支机构的客户身份识别、客户洗钱风险分级管理工作。

第二章 相关部门职责

第六条 法律合规部在客户身份识别、客户洗钱风险分级管理工作中的主要职责为:

(一)根据法律法规、监管要求及公司实际情况制定并及时修订公司客户身份识别、客户洗钱风险分级办法及标准;

(二)组织和协调公司客户身份识别、客户洗钱风险分级管理工作;

(三)对公司各相关部门及分支机构执行客户身份识别、客户洗钱风险分级管理的情况进行监督管理。

第七条 公司本部各相关业务部门及分支机构负责人是本单位客户身份识别、客户洗钱风险分级管理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各单位应根据业务实际,制定各业务环节、岗位人员的操作规范,全面落实客户身份识别、持续识别、重新识别及洗钱风险分级管理工作。

经纪管理总部负责监督证券营业部客户身份识别、客户洗钱风险分级管理工作的完成情况,并对存在问题单位要求整改并跟踪落实情况。

第八条 公司本部其他支持服务部门应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协助、配合相关部门和分支机构的客户身份识别、客户洗钱风险分级管理工作。

第三章 客户身份识别

第九条 公司本部各相关业务部门及分支机构在与客户建立业务关系或与其进行交易时,应当根据法定的有效身份证件或其他可靠的身份识别资料,核实和记录客户身份,并在业务关系存续期间及时更新客户的身份信息资料。

第十条 公司本部各相关业务部门及分支机构在为客户办理以下业务时,应当识别客户身份,了解实际控制客户的自然人和交易的实际受益人,核对客户的有效身份证件或者其他身份证明文件,在开户申请资料、业务申请资料和账户管理系统中登记客户身份信息(见附则),建立客户信息档案,并留存客户有效身份证件或者其他身份证明文件的复印件或者影印件:

(一)资金账户开立、挂失、注销、变更和资金存取;

(二)基金账户开立、注销和变更;

(三)代办证券账户开立、挂失、注销和变更;

(四)为客户办理代理授权或取消代理授权;

(五)转托管、指定交易、撤销指定交易;

(六)客户交易结算资金第三方存管签约、变更存管银行、修改银行账户资料;

(七)代办股份确认;

(八)交易密码、资金密码的挂失、重置;

(九)修改客户身份基本信息等资料(见附则);

(十)开通网上交易、电话交易等非柜面交易方式;

(十一)与客户签订融资融券、股指期货等证券、期货信用交易合同;

(十二)增加新交易品种;

(十三)办理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核准的其他业务。

客户首次委托他人办理上述业务的,公司本部各相关业务部门及分支机构应严格按照公司有关规定确认客户间代理关系,要求代理人出示客户临柜签署或经公证的被代理人授权委托书,核对被代理人和代理人的有效身份证件或者身份证明文件,登记被代理人和代理人的姓名或者名称、联系方式、身份证件或者身份证明文件的种类、号码、有效期限、代理期限及其他信息,并留存被代理人和代理人有效身份证件或者其他身份证明文件的复印件或者影印件。

存量客户在办理上述业务时,原有客户资料真实、准确、完整且无变更的,公司本部各相关业务部门及分支机构可不重复登记客户身份基本信息、留存有效身份证件或者其他身份证明文件的复印件或者影印件。

第十一条 公司本部各相关业务部门及分支机构在为客户办理上述业务时,应要求客户使用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有效身份证明文件上的姓名或名称,不得为客户开立匿名账户或假名账户,不得为身份不明的客户开立账户或提供相关金融服务。

第十二条 公司本部各相关业务部门及分支机构在为客户办理业务过程中,如发现客户存在以下情况的,应拒绝办理:

(一)客户未按规定提供有效身份证件和公司资料;

(二)客户所提供的个人身份证件或公司资料虚假,或存在可疑之处;

(三)客户属于有关监管部门确认的证券市场禁入者或反洗钱禁入者名单。

第十三条 公司本部各相关业务部门及分支机构有充分证据证明客户以前开立的账户有假名情况,应立即要求客户重新开立真实身份的账户,如客户拒绝,应采取停用账户的措施。

第十四条 公司本部各相关业务部门及分支机构利用固定电话、移动电话、互联网络以及其他方式为客户提供非柜台方式的交易服务时,应采取严格的身份认证措施和相应的技术保障手段以识别客户身份。

第十五条 公司总部各相关业务部门及分支机构应严格按照公司有关规定确认客户间代理关系,核对代理人的有效身份证件或者身份证明文件。

公司本部各相关业务部门及分支机构了解客户的资金或者财产属于信托财产的,应当识别信托关系当事人的身份,登记信托委托人、受益人的姓名或者名称、联系方式。

第十六条

公司本部各相关业务部门及分支机构在与客户的业务关系存续期间,应当采取持续的客户身份识别措施,关注客户及其日常经营活动、金融交易情况,及时提示客户更新资料信息;在获知机构客户及其具体经办人、授权代理人,以及个人客户的有关信息发生变化时,应立即予以确认并在相关系统中更新客户信息,保存有关证明材料的原件或经检查核对无误的复印件。

第十七条 公司本部各相关业务部门及分支机构应了解客户的交易目的和交易性质,有效识别账户的实际控制人和交易的实际受益人;对高风险客户或者高风险账户持有人,应当了解其资金来源、资金用途、经济状况或者经营状况等信息,加强对其金融交易活动的监测分析。客户为外国政要及其家人的,应采取合理措施了解其资金来源和用途。

第十八条

公司本部各相关业务部门及分支机构应在客户先前提交的有效身份证件或者身份证明文件到期之日的一个月前,通知客户在相关证件到期之日起两个月内携带更新的有效身份证明文件,亲临开户分支机构办理身份证件或者身份证明文件更新手续。第十九条

公司本部各相关业务部门及分支机构应对未在规定期限内更新且没有提出合理理由的客户采取限制资金转出、限制转托管、限制撤销指定交易、限制柜台业务办理等措施,中止为客户办理业务。中国人民银行当地分支机构对前款内容有其他要求的,分支机构应遵守其规定,并将相关情况向所属地区合规专员报备。

第二十条 公司本部各相关业务部门及分支机构委托其他金融机构向客户销售金融产品时,应在委托协议中明确双方在识别客户身份方面的职责,相互间提供必要的协助,相应采取有效的客户身份识别措施。

符合下列条件时,公司本部各相关业务部门及分支机构可信赖销售金融产品的金融机构所提供的客户身份识别结果,不再重复进行已完成的客户身份识别程序:

(一)销售金融产品的金融机构采取的客户身份识别措施符合反洗钱法律、行政法规、规章和本办法的要求。

(二)本单位能够有效获得并保存客户身份资料信息。

第二十一条 公司本部各相关业务部门及分支机构依法委托第三方识别客户身份的,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一)能够证明第三方按反洗钱法律、行政法规、规章和本办法的要求,采取了客户身份识别和身份资料保存的必要措施。

(二)第三方为本单位提供客户信息,不存在法律制度、技术等方面的障碍。

(三)本单位在办理业务时,能立即获得第三方提供的客户信息,还可在必要时从第三方获得客户的有效身份证件、身份证明文件的原件、复印件或者影印件。

第二十二条 公司本部各相关业务部门及分支机构信赖其他金融机构所提供的客户身份识别结果或者依法委托第三方识别客户身份的,应当持谨慎态度,采取妥善措施,积极敦促和监督合作方或者受托人的有关识别工作,确保本单位所承担的客户身份识别义务得到履行。

第二十三条 公司本部各相关业务部门及分支机构在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时,应当向公司本部、中国反洗钱监测分析中心和中国人民银行当地分支机构报告以下可疑行为:

(一)客户拒绝提供有效身份证件或者其他身份证明文件的;

(二)对向境内汇入资金的境外机构提出要求后,仍无法完整获得汇款人姓名或者名称、汇款人账号和汇款人住所及其他相关替代性信息的;

(三)客户无正当理由拒绝更新客户基本信息的;

(四)采取必要措施后,仍怀疑先前获得的客户身份资料的真实性、有效性、完整性的;

(五)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时发现的其他可疑行为。

公司本部各相关业务部门及分支机构报告上述可疑行为参照公司《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管理办法》有关可疑交易报告的规定执行。

第四章 客户洗钱风险分级

第二十四条

公司本部各相关业务部门及分支机构应采取主观判断与客观标准相结合的方式,关注客户洗钱和恐怖融资的各种风险因素,划分客户的洗钱风险等级,在账户管理系统中标识“禁入”、“高”、“中”或“低”洗钱风险等级。第二十五条

风险因素是指引起或增加风险发生的机会或扩大风险程度,是风险发生的潜在原因。洗钱和恐怖融资的各种风险因素包括但不限于:

(一)客户身份风险因素:指客户的自身特点所隐含的风险因素;

(二)地域风险因素:指客户所属国家或地区的性质所隐含的风险因素;

(三)行业风险因素:指客户所属行业的性质所隐含的风险因素;

(四)业务风险因素:指客户所办理的业务或者购买的证券产品所隐含的风险因素;

(五)交易风险因素:指客户的交易行为特征所隐含的风险因素。第二十六条 公司本部各相关业务部门及分支机构在对客户进行洗钱风险等级划分时,除考虑上述风险因素外,还应结合以下因素,适当调整客户的洗钱风险等级:

(一)账户的资产规模和交易量;

(二)客户所处的监管体制和所受监管的水平;

(三)客户与本单位业务关系持续的时间和联系的规律性;

(四)本单位对客户所在国家或地区的熟悉程度;

(五)客户使用中介机构或其他特定安排的情况。

第二十七条 公司本部各相关业务部门及各分支机构在与客户初次建立业务关系时,要进行客户身份识别,划分客户洗钱风险等级并在10个工作日内做好标识。

第二十八条 公司本部各相关业务部门及分支机构应对以下客户标识“禁入等级”,拒绝或中止为客户办理业务,同时按照规定提交可疑交易报告:

(一)被列入国家有关部门发布的恐怖组织、恐怖分子、通缉罪犯名单及其他禁止性名单的;

(二)被列入联合国等国际权威组织发布的制裁名单、恐怖组织或恐怖分子名单的;

(三)因涉嫌违法违规案件被国家金融监管部门通报的;

(四)因涉嫌洗钱、恐怖融资等犯罪行为被国家有关部门要求协助调查的

(五)其他被列入证券市场禁入或反洗钱禁入名单的。

第二十九条 公司本部各相关业务部门及分支机构应对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客户标识“高洗钱风险等级”:

(一)客户具有以下身份的:

1.外国政要及其家庭成员,以及其他与之关系密切的人员; 2.被中国人民银行及其分支机构、中国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等监管部门调查、通报或处罚的;

3.因交易行为异常被证券交易所、证券登记结算机构等发函要求调查的;

4.客户身份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客户资料的一致性明显存在问题的; 5.被列为以下反洗钱和反恐融资监控名单的:

(1)我国有权部门发布的要求实施反洗钱、反恐怖融资监控的名单;(2)其他国家(地区)发布的且得到我国承认的反洗钱或反恐融资监控名单;(3)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发布的且得到我国承认的反洗钱或反恐融资监控名单;

(4)人民银行官方网站反洗钱专栏“风险提示与金融制裁”项下所涉名单。

6.其他身份明显可疑的。

(二)客户来自以下国家或地区的:

1.国家有关部门发布的制裁、禁运的国家和地区,或支持恐怖活动的国家和地区;

2.联合国等国际权威组织发布的制裁、禁运的国家和地区,或支持恐怖活动的国家和地区;

3.缺乏反洗钱法律和反洗钱监管的国家和地区,如金融行动特别工作组(FATF)认为缺乏反洗钱法律和反洗钱监管的国家和地区;

4.贩毒、腐败或其他严重犯罪活动猖獗的国家或地区; 5.被称为“避税天堂”的国家或地区; 6.离岸金融中心;

7.其他风险程度较高的国家或地区。

(三)客户从事以下行业的: 1.娱乐服务行业; 2.典当与拍卖行业; 3.废品收购行业;

4.未被监管的慈善团体或非盈利组织,尤其是跨境性质的; 5.其他风险程度较高的现金密集型行业。

(四)已标识为“中洗钱风险等级”的客户,办理以下业务的: 1.第三方存管银证转账以外的大额存取款业务; 2.异常的大宗交易业务;

3.其他具有较高潜在洗钱风险的业务。

(五)已标识为“中洗钱风险等级”的客户,具有以下交易特征的: 1.符合《金融机构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管理办法》规定的可疑交易特征并被确认为可疑交易的;

2.涉及大额股份或基金份额的转托管、账户撤销指定交易,频繁变更存管银行等;

3.资产或交易行为与客户的身份、财务状况、经营业务等明显不符的; 4.其他资金和交易异常且无合理解释的; 5.跨地市交易的。

(六)公司各相关业务部门及分支机构在可疑交易行为识别过程中,认为该交易行为需向中国反洗钱监测分析中心报告,且有合理理由认为该交易行为及相关客户与洗钱、恐怖主义活动或其他违法犯罪活动有关的;

(七)其他经分析识别后被认为存在较高洗钱和恐怖融资风险的。第三十条 公司本部各相关业务部门及分支机构应对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客户标识“中洗钱风险等级”:

(一)客户具有以下身份的:

1.办理业务所用的身份证明文件已经失效,未在合理期限内进行更新,且没有提出合理理由的;

2.客户资产与客户年龄、职业等身份特征明显不符,存在疑点的; 3.多个客户所留的通讯地址、联系电话等信息,或代理人信息相同的; 4.其他存在一定身份风险的。

(二)客户无合理理由办理以下业务的: 1.第三方存管银证转账以外的大额存取款业务; 2.异常的大宗交易业务;

3.其他具有较高潜在洗钱风险的业务。

(三)客户具有以下交易特征的:

1.资产或交易行为与客户的身份、财务状况、经营业务等明显不符的; 2.其他资金和交易异常且无合理解释的;

3.一个月内多次触及可疑交易标准且每次都被确认为可疑交易的。

(四)其他经分析识别后被认为存在中等洗钱和恐怖融资风险的。第三十一条 不存在禁入或高、中洗钱风险情况的客户,洗钱风险等级为“低洗钱风险等级”。

第三十二条 公司本部各相关业务部门及分支机构在与客户建立业务关系、初次划分客户风险等级时,应与客户身份识别工作同时进行,并着重关注客户身份、地域、业务和行业风险因素;在持续性客户身份识别、调整客户风险等级时,除应考虑上述风险因素外,还应增加对交易等风险因素的关注。

第三十三条 公司本部各相关业务部门及分支机构与客户建立初次业务关系时,经识别确认客户属于禁入洗钱风险等级的,应拒绝为其办理业务,填写《中、高、禁入洗钱风险等级客户审核表》(附件一)、《禁入洗钱风险等级客户名单》(附件二),以电子邮件形式报给法律合规部或所属地区合规专员,并提交可疑交易报告。

公司本部各相关业务部门及分支机构与存量客户业务存续期间,经身份持续识别确认客户属于禁入洗钱风险等级的,应冻结其账户,提交可疑交易报告。

第三十四条 证券营业部在柜台交易系统中标识客户洗钱风险等级,确认客户洗钱风险等级为中、高级的,需填写《中、高、禁入洗钱风险等级客户审核表》,以电子邮件形式报所属地区合规专员。公司本部各相关业务部门报公司法律合规部。

第三十五条 公司本部各相关业务部门应按照客户风险等级对其账户给予相应的系统标识,并采取不同级别的风险监控措施,对较高风险等级的账户监控应严于对较低风险等级的账户监控,密切关注该类客户的资金和交易行为,在持续监控过程中,适时调整客户的洗钱风险等级。

对低风险等级客户,公司本部各相关业务部门及分支机构在发现客户多次出现风险因素,或出现多种风险因素并存的情况时,应适当提高其风险等级,并实施更为严格的监控。

对高、中洗钱风险等级客户,公司本部各相关业务部门及分支机构应了解其资金来源、资金用途、经济状况或者经营状况等信息,加强对其金融交易活动的监测分析。

营业部合规经理对客户中、高洗钱风险等级标识的添加、修改进行审核。第三十六条 公司本部各相关业务部门及分支机构应建立客户业务办理审核程序,对较高洗钱风险等级客户业务办理审核程序应严于较低风险等级的客户。第三十七条 公司本部各相关业务部门及分支机构应于每年1月10日前及7月10日前对禁入、高洗钱风险等级客户进行重新审核,于每年1月10日前对中洗钱风险等级客户进行重新审核,审核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客户留存的基本信息资料、客户资料变更情况、客户资金和交易是否正常、客户回访是否发现可疑情况等,并汇总记录审核结果(见附件三,《客户洗钱风险等级标识添加、变更统计表》),各证券营业部以电子邮件形式报给所属地区合规专员,公司本部各相关业务部门直接报给公司法律合规部。

第三十八条 公司本部各相关业务部门及分支机构经过严格审核(不少于两次审核)未再次发现客户洗钱风险因素,或通过回访调查等措施发现客户各项交易特征均属正常时,需填写《客户洗钱风险等级标识添加、变更统计表》,证券营业部以电子邮件形式报给所属地区合规专员,公司本部各相关业务部门直接报公司法律合规部,经审核批准后可适当降低其风险等级,并采取相应风险等级的监控措施。

第五章 客户身份重新识别

第三十九条

出现以下情况时,公司本部各相关业务部门及分支机构应当进行客户尽职调查,重新识别客户:

(一)存量客户要求变更姓名或者名称、身份证件或者身份证明文件种类、身份证件号码、注册资本、经营范围、法定代表人或者负责人;

(二)客户洗钱风险等级为高级或由中级转为高级的;

(三)客户行为或者交易情况出现异常的;

(四)客户姓名或者名称与国务院有关部门、机构和司法机关依法要求协查或者关注的犯罪嫌疑人、洗钱和恐怖融资分子的姓名或者名称相同的;

(五)客户有洗钱、恐怖融资活动嫌疑的;

(六)本单位获得的客户信息与先前已经掌握的相关信息存在不一致或者相互矛盾的;

(七)先前获得的客户身份资料的真实性、有效性、完整性存在疑点的;

(八)本单位认为应进行客户身份重新识别的其他情形。第四十条 各证券营业部中洗钱风险等级客户办理以下业务时,需对客户进行重新识别,经证券营业部合规经理批准后方可办理;各证券营业部高洗钱风险等级客户办理以下业务时,需对客户进行重新识别,经总经理批准后方可办理并由合规经理实时复核:

(一)要求变更姓名或者名称、身份证件或者身份证明文件种类、身份证件号码、注册资本、经营范围、法定代表人或者负责人;

(二)办理代理授权;

(三)转托管、撤销指定交易;

(四)股份确认;

(五)交易密码挂失、重置;

(六)开通网上交易、电话交易等非柜面交易方式;

(七)增加新交易品种;

(八)其他非常规业务。

第四十一条

公司本部各相关业务部门及分支机构除核对有效身份证件或者其他身份证明文件外,可以采取以下的一种或者几种措施,进行客户尽职调查:

(一)要求客户补充其他身份资料或者身份证明文件;

(二)要求客户提供公证机关出具的证明书;

(三)回访客户;

(四)实地查访;

(五)向公安、工商行政管理等部门核实;

(六)查阅电话簿、邮政编码、信贷数据、征信系统数据、客户缴费信息及互联网公开信息;

(七)其他可依法采取的措施。

核实自然人的公民身份信息时,可以通过中国人民银行建立的联网核查公民身份信息系统进行核查。

第四十二条 公司本部各相关业务部门及分支机构在重新识别客户身份时,除了解客户基本信息外,应当尽量了解以下信息:

(一)客户资金来源、资金用途、经济状况或者经营状况;

(二)客户账户的实际控制人或实际受益人;

(三)机构客户主要资金往来对象、实际经营范围。

第四十三条 公司本部各相关业务部门及分支机构在重新识别客户身份时发现可疑的,应立即报告,报告参照公司《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管理办法》有关可疑交易报告的规定执行。

第四十四条 公司本部各相关业务部门及分支机构在客户身份识别、客户尽职调查和重新审核的过程中,如果通过身份信息确认和采取相应调查措施后,仍无法成功完成识别或者怀疑会发生非法活动时,应当拒绝为客户开户或者停止交易。

第六章 检查和处罚

第四十五条 公司本部各相关业务部门、分支机构应于每年初5个工作日内对本单位客户身份识别及洗钱风险分类管理工作进行自查,对自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整改,并在自查结束后2个工作日内向法律合规部或所属地区合规专员提交自查报告及整改计划。

第四十六条 法律合规部定期或不定期对公司本部各相关业务部门、分支机构的客户身份识别及洗钱风险分类管理工作进行检查。

第四十七条 法律合规部应将检查结果及时通知相关部门组织整改,经纪管理总部根据通报情况组织相关证券营业部进行整改。需整改的部门或经纪管理总部应及时将整改情况反馈法律合规部,法律合规部对整改情况进行跟踪检查。

第四十八条 公司本部各相关业务部门及分支机构应积极配合法律合规部对本单位客户身份识别及洗钱风险分类管理工作的监督和检查。

第四十九条

公司本部各相关业务部门、分支机构及员工有下列行为的,由法律合规部通报相关部门责令其及时进行整改,并抄送公司考核部门在绩效考核时给予处罚:

(一)未按照规定执行客户身份识别、客户洗钱风险分级管理工作的;

(二)违反保密规定,泄漏有关信息的;

(三)其他违反相关规定的。

第五十条 公司本部各相关业务部门及分支机构有前款行为,致使洗钱或者恐怖融资后果发生,或导致公司因此受到处罚的,公司对相关单位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给予纪律处分及经济处罚。

第七章 附则

第五十一条

公司本部各相关业务部门根据本办法及本单位实际情况,制定有关客户身份识别、客户洗钱风险等级分级管理工作的操作规程。

第五十二条

本办法下列用语的含义如下:

自然人客户的“身份信息”包括客户本人及其代理人的姓名、性别、国籍、职业、行业、住所地或者工作单位地址、联系地址、邮政编码、固定电话、移动电话、电子邮箱等联系方式,身份证件或者身份证明文件的种类、号码和有效期限。客户的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登记客户的经常居住地。

机构客户的“身份信息”包括客户的名称、注册地址、通信地址、邮政编码、经营范围、组织机构代码、税务登记证号码;可证明该机构客户依法设立并有效存续的证照、证件或者文件的名称、号码和有效期限、资格许可事项、发证单位等;控股股东或者实际控制人,法定代表人、负责人和授权代理业务人员的姓名、联系电话、电子邮箱、身份证件或者身份证明文件的种类、号码、有效期限等信息。

自然人客户的“身份基本信息”包括客户本人及其代理人的姓名、性别、国籍、职业、行业、住所地或者工作单位地址、联系地址、邮政编码、固定电话、移动电话、电子邮箱等联系方式,身份证件或者身份证明文件的种类、号码和有效期限。客户的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登记客户的经常居住地。

机构客户的“身份基本信息”包括客户的名称、注册地址、通信地址、邮政编码、经营范围、组织机构代码、税务登记证号码;可证明该机构客户依法设立并有效存续的证照、证件或者文件的名称、号码和有效期限、资格许可事项、发证单位等;控股股东或者实际控制人,法定代表人、负责人和授权代理业务人员的姓名、联系电话、电子邮箱、身份证件或者身份证明文件的种类、号码、有效期限等信息。

第五十三条

本办法由公司总裁办公会负责解释。

第五十四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公司原《客户身份识别和洗钱风险等级标识管理办法》(中银证字[2009]226号)同时废止。

第三篇:客户身份识别测试试题及答案

《金融机构客户身份识别和客户身份资料

及交易记录保存管理办法》试题

姓名:

工号:

得分:

一、判断题(每题4分,共20分)

1、金融机构委托其他金融机构向客户销售金融产品时,可信赖销售金融产品的金融机构所提供的客户身份识别结果,不再重复进行已完成的客户身份识别程序,不需承担未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的责任。()

2、客户先前提交的身份证件或者身份证明文件已过有效期的,客户没有在合理期限内更新且没有提出合理理由的,金融机构可以先为客户办理业务。()

3、《金融机构客户身份识别和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管理办法》自2007年7月1日起施行。()

4、金融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应当对报告可疑交易的情况予以保密,不得违反规定向任何单位和个人提供。()

5、金融机构委托第三方代为识别客户身份的,因第三方原因未按要求履行客户身份识别措施的,由该金融机构承担未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的责任。()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4分,共40分)

1、金融机构在与客户建立业务关系时,首先应进行()A、客户身份识别

B、大额和可疑交易报告 C、可疑交易的分析

D、与司法机关全面合作

2、金融机构应当勤勉尽责,建立健全和执行客户身份识别制度,遵循()的原则。

A、认识你的客户

B、熟悉你的客户 C、见过你的客户

D、了解你的客户

3、《金融机构客户身份识别和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管理办法》规定,客户身份资料自业务关系结束当年、客户交易记录自交易记账当年计起,至少保存()年。

A、5

B、10

C、15

D、20

4、《金融机构客户身份识别和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管理办法》自()起施行。

A、2007年6月1日

B、2007年7月1日 C、2007年8月1日

D、2007年9月1日

5、对于保险费金额人民币()万元以上或者外币等值()美元以上且以()形式缴纳的财产保险合同,保险公司在订立保险合同时,应确认投保人与被保险人的关系,核对投保人和人身保险被保险人、法定继承人以外的指定受益人的有效身份证件或者其他身份证明文件,登记投保人、被保险人、法定继承人以外的指定受益人的身份基本信息,并留存有效身份证件或者其他身份证明文件的复印件或者影印件。

A、1,1000,转账

B、2,1000,现金

C、1,1000,现金

D、2,2000,转账

6、对于保险费金额人民币()万元以上或者外币等值()万美元以上且以()形式缴纳的保险合同,保险公司在订立保险合同时,应确认投保人与被保险人的关系,核对投保人和人身保险被保险人、法定继承人以外的指定受益人的有效身份证件或者其他身份证明文件,登记投保人、被保险人、法定继承人以外的指定受益人的身份基本信息,并留存有效身份证件或者其他身份证明文件的复印件或者影印件。

A、20,1,现金

B、10,1,转账

C、10,2,现金

D、20,2,转账

7、在客户申请解除保险合同时,如退还的保险费或者退还的保险单的现金价值金额为人民币()万元以上或者外币等值()美元以上的,保险公司应当要求退保申请人出示保险合同原件或者保险凭证原件,核对退保申请人的有效身份证件或者其他身份证明文件,确认申请人的身份。A、1,2000

B、2,1000

C、1,1000

D、2,2000

8、在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请求保险公司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时,如金额为人民币()万元以上或者外币等值()美元以上,保险公司应当核对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的有效身份证件或者其他身份证明文件,确认被保险人、受益人与投保人之间的关系,登记被保险人、受益人身份基本信息,并留存有效身份证件或者其他身份证明文件的复印件或者影印件。

A、1,2000

B、2,1000

C、1,1000

D、2,2000

9、保险费金额人民币20万元以上或者外币等值2万美元以上且以转账形式缴纳的保险合同,保险公司在订立保险合同时,应()投保人与被保险人的关系,()投保人和人身保险被保险人、法定继承人以外的指定受益人的有效身份证件或者其他身份证明文件,()投保人、被保险人、法定继承人以外的指定受益人的身份基本信息,并()有效身份证件或者其他身份证明文件的复印件或者影印件。

A、确认,核对,登记,留存

B、核对,确认,登记,留存 C、留存,确认,登记,核对

D、核对,登记,确认,留存

10、在客户申请解除保险合同时,如退还的保险费或者退还的保险单的现金价值金额为人民币1万元以上或者外币等值1000美元以上的,保险公司应当要求 退保申请人出示保险合同原件或者保险凭证原件,()退保申请人的有效身份证件或者其他身份证明文件,()申请人的身份。A、核对,确认

B、出示,核对 C、出示,确认

C、确认,核对

三、多项选择题(每题8分,共40分)

1、金融机构应当保存的客户身份资料包括:()A、记载客户身份信息的记录和资料 B、每笔交易的数据信息、业务凭证、账簿

C、反映金融机构开展客户身份工作情况的各种记录和资料 D、反映交易真实情况的合同、业务凭证、单据、业务函件

2、出现一下哪些情况时,金融机构应重新识别客户()A、客户要求变更姓名身份证件号码的 B、客户交易出现异常的

C、客户姓名与司法机关依法要求金融机构协查的犯罪嫌疑人的姓名相同的。D、对先前获得的客户身份资料的真实性、有效性、完整性存在疑点的

3、客户身份识别中要求登记的自然人客户基本信息包括:()A、姓名

B、国籍

C、职业

D、住所

E、身份证种类、号码、有效期

F、联系方式

4、客户身份识别中要求登记的法人客户基本信息包括:()A、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组织机构代码证号码、有效期

B、股东、法定代表人、负责人、授权办理业务人姓名,证件种类,号码,有效期 C、住所 D、经营范围

5、客户身份重新识别的条件是:()

A、客户要求变更姓名或名称

B、客户要求变更身份证件种类 C、客户要求变更身份证件号码 D、客户要求变更法定代表人

答案:

判断题:错 错 错 对 对

单选题:A D A C C

D C C A A 多选题:ABCD ABCD ABCDEF ABCD ABCD

第四篇:浅议客户身份识别机制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客户身份识别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客户身份识别是金融机构反洗钱工作的最前端,决定着反洗钱监控系统操作中可疑交易监测的成效及操作人员可疑交易分析的质量。由于港澳台地区的地沿性特点突出,导致金融机构在客户身份识别机制上存在一些特有的问题,增加了反洗钱执行机构的履职难度,也影响了反洗钱工作的有效性。本文通过对金融机构客户身份识别机制存在的具体问题进行分析,进而提出完善机制的建议。

一、客户身份识别概要

客户身份识别,也称“了解你的客户”或者“客户尽职调查”,是指金融企业在与客户建立业务关系或者为客户提供金融服务时,针对具有不同洗钱或者恐怖融资风险特征的客户,采取相应措施,确认客户的真实身份,了解和关注客户的职业情况或经营背景、交易目的、交易性质以及资金来源、资金用途、实际受益人等。客户身份识别机制主要包括识别的法律要求、识别的情形、识别的主要措施、资料及交易记录的保存及风险等级划分等几个方面。

通过对客户的身份识别,金融机构可以:

(一)确认客户的真实身份,防止犯罪资金渗透至金融交易

(二)及时发现和科学判断涉嫌违法犯罪的可疑交易。

(三)保证客户身份资料的真实、准确和完整,为执法机关调查洗钱和恐怖融资活动提供必要信息。

二、当前金融机构客户身份识别机制存在的问题

第一,涉港澳台客户的身份识别存在技术障碍。由于地缘因素,珠三角城市的国际化进程不断加快,涉港澳台及涉外客户的保单业务数量不断攀升,在客户身份识别上面临的操作障碍也越发增多。港澳居民的有效身份证件为港澳居民来往内地通行证,该证由公安部委托香港、澳门中国旅行社受理通行证申请,并授权广东省公安厅审批、签发,而现行的身份证联网核查系统只是专门针对我国居民身份信息核查而开发的,无法对涉外金融业务(含涉港澳台业务)客户身份进行识别。一旦投保意愿产生,保险机构由于工作指导相对分散,并缺乏有效的计算机系统支持,在客户身份识别过程中往往无所适从地给客户造成不便,或触及监管底线,甚至在投保过程中出现法律风险。

第二,银保渠道客户身份识别信息采集质量相对差。近年来,珠三角地区银代渠道的保险业务发展迅猛,但在银代渠道路的投保单中,只有触及对投保人生存调查及需要采取其他辅助核保措施规定的保单,保险机构才会主动采集投保人的相关信息。除此之外的其他保单,保险机构通常由银行代为采集客户身份识别资料,按照《金融机构客户身份识别和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此类投保单上比如身份证有效期,国籍等相关信息漏填的比较多,职业类别的信息的真实性也相对较差。银行对柜员和客户经理的客户沟通培训主要为如何营销产品,挽留客户,很少涉及客户身份识别内容,保险机构的渠道管理人员同样欠缺客户身份识别意识和工作技巧。银行采集客户身份基本信息主要依靠客户主动提供,客户通常不愿意如实提供职业信息,银行出于对便捷服务的考虑,也不会要求客

户提供相关辅助性证明文件。在禁止保险公司进行银行驻点营销后,由于缺乏对银行柜员的监管,银行柜员出于录单方便,甚至出现同一代理销售网点的所有客户的职业项目填写几乎完全一致的问题。

第三,各金融机构客户风险等级划分的口径不统一,反洗钱相关信息无法共享。部分金融机构对客户风险等级划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主动性、自觉性不强。银行业的划分标准内容相对充实,口径相对统一,参考因素多,可操作性强,金融机构风险等级划分标准较为简单且口径不统一,内容稍显单薄,对于持续的监控和管理缺乏详细的操作。由于金融机构的划分标准不统一,直接影响了监管部门对客户风险等级信息的统计分析及反洗钱黑名单数据库的建立与维护,进而对建立行之有效的客户洗钱风险评估体系,构建客户洗钱风险预警平台造成影响。

三、金融机构客户身份识别机制的完善措施

第一,因地制宜出台与时俱进的措施,多方合作,逐步过渡到往来内地通行证网上可查。港澳居民来往内地通行证是由广东省公安厅审批、签发的,监管部门应加强与公安厅的合作,在现有业务系统基础上增设查询功能并开放给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机构使用,通过互联网核实往来内地的港澳台人士的身份信息。而在港澳居民来往内地通行证实现互联网核查的过度期间,监管当局应对保险机构涉外保单业务(含涉港澳台业务)客户身份识别工作给出更明确的窗口指导,将散于各类指导性文件中关于涉外(含涉港澳台)保单的客户身份识

别的规定予以归整,并针对珠三角地区的特殊情况,因地制宜地出台一些与时俱进的措施,以期指导涉外保单业务(含涉港澳台业务)客户身份识别工作的开展。例如,由于香港的医疗条件相对较好,近年来珠三角地区产妇选择到香港生育的现象十分普遍,人寿保险中这些(涉港)小孩作为保险标的或受益人的保单业务也逐年增长,对此类业务的识别,反洗钱系统应该将小孩出生证上父母的资料作为辅助性的识别因素。

第二,加强对相关人员的培训,进一步明确代理银行在客户身份识别中的义务。监管机构应在归纳分析国内外最新的洗钱案例及相关应对措施的基础上,定期组织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机构负责反洗钱操作的人员进行提升培训。从而保持金融行业整个反洗钱队伍及客户身份识别机制的先进性,清除信息共享障碍,有效防止不法分子利用地区之间、行业之间信息传播的滞后性而进行洗钱活动。保险机构应该加强代理渠道的客户经理及银行柜员对客户身份识别内容的培训,提升其客户身份识别的意识和工作技巧。在业务操作过程中,按照《金融机构客户身份识别和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制定完整规范的识别细则。与此同时,保险机构应该将客户身份识别的义务进一步明确到委托代理合同中去,明确提出代理银行对客户职业、联系方式、地址、资金来源等关键信息的证据佐证和核实义务。例如:对触及一定标准以及投保人为“个体”、“杂货商”、“无业”、“公务员”等模糊、敏感职业的保单业务,要求代理机构协助采集投保人的收入证明,完税凭证等辅助性资料;对对于

个别客户的严重不配合行为,代理银行应坚决不与之建立业务关系,并将相关信息反映给保险机构,必要时将其作为可疑行为报送人民银行。这有利于营造反洗钱的社会舆论氛围,鼓励社会公众支持反洗钱工作。

第三,通过监管部门牵头,制定统一的行业客户风险等级划分标准并在落实保密原则的基础上实行行业内反洗钱信息共享。客户风险等级管理,既是保险机构落实客户身份识别制度、有效防范客户利用投保行为进行洗钱活动的有效途径,又是保险机构贯彻“风险为本”的原则要求。统一的风险划分标准是建立行之有效的客户洗钱风险评估体系,构建客户洗钱风险预警平台的必然选择。监管部门应该按照投保人的特点或投保目的,并结合业务、行业、地域、背景(是否为本国或外国政要)等因素制定统一的定量或定性指标,要求各保险机构对客户进行风险等级划分。在此基础上,根据区域政治经济环境的变化与时俱进地对风险等级划分标准作相应调整,要求保险公司对被列入高风险类别的客户,至少每半年进行一次审核,对于被列入中等风险类别的客户,至少每年应进行一次审核,更新客户身份基本信息并分析其投保目的,经济状况或者经营状况等是否有变化。划分标准统一后,在落实信息保密原则的基础上实现行业内客户风险等级信息共享,将黑名单管理系统与各保险机构的客户信息管理系统有效链接,建立行之有效的客户洗钱风险评估体系,构建客户洗钱风险预警平台,进而降低识别成本,提高识别质量。

恒丰银行西安分行夏天

2014年6月4日

第五篇:钻井施工现场的风险识别及控制探讨

钻井施工现场的风险识别及控制探讨

[摘 要]由于钻井工艺和钻井场所的特殊性,在钻井作业的不同阶段、不同环节均存在不同程度和不同形式的风险。为此,笔者结合钻井工程的特点,在总结了钻井风险源基础上,对引起钻井风险的原因进行分析,以便对风险加以控制,从而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关键词]钻井 施工 安全

中图分类号:TM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6-0160-01

石油钻井是石油天然气资源勘探开发中核心工程之一。钻井行业具有野外独立施工、流动分散、多工种、多工序、立体交叉、连续作业、环境复杂的特点.由此决定了钻井行业是一个相对高风险行业。如何将钻井过程中的各类风险降到最低程度,从而使钻井获得最大收益,这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而对各类风险因素进行评价,能够提前预料事故的发生状态,提高钻井人员的决策能力,从而减少事故的发生。

1、影响钻井施工现场安全的各种因素

总的来说影响钻井现场施工安全的因素分为三大类,环境因素、设备因素、人为因素。

1.1 环境因素

由于目前主要钻井作业均是在漏天的情况进行,导致天气直接对作业过程产生影响,如高温使施工者中暑,雷雨威胁设备及人身安全,雪冻带来隐性危险等。在涉海作业中,风暴潮,潮汐等都会影响施工安全。不利的地理位置,如钻井现场主要集中在市区,施工场地狭小,周围建筑物密集,临近道路和其他油气井,施工条件差,亦易引发事故。

1.2 设备因素

这类风险表现在设备设计不当、结构不符要求;起下钻制动装置缺陷;安全距离不够;钻台拦网有缺陷;工件有锋利倒棱;电路绝缘强度不够;机械强度不够;吊装绳索不符合要求;设备带病运行;设备超负荷运转;设备失修;设备保养不良、设备失灵及公用防护品达不到安全要求等。

1.3 人为因素

从事故案例原因分析,占总数80%以上是人为的责任事故。人的感知错误。风险源出现,但施工者没有觉察或感知错误。人的判断错误。施工者及管理者如果对风险源的感知错误,从而带来的是判断和操作上错误。对作业动态判断不准确;对设备运行状态判断不准确;对人员工作情况判断不准确;对即将发生的危险采取的措施不恰当等。人的操作错误。操作者未经许可开动、关停、移动机器;开动、关停机器未给信号;开关未锁紧、造成意外转动、通电等;忘记关闭设备;操作按钮、阀门、扳手等错误;供料或送料速度过快;机器超速运转;工件固定不牢;用手代替手动操作等。人的责任过失。客观条件的影响难以履行责任。如钻探高峰任务重,压力大,或操作业者疲劳,或设备运行不良,保险设备不齐全而凑合作业等。

2、导致风险的根本因素分析

环境因素对施工安全带来的风险具有可预测性,在提前预测的基础上,施工方?e极的采取措施可有效减小该类风险。设备因素多是由于人的操作不当或对设备运行情况的认识不足,这类风险也主要归因于施工者或施工负责人的风险认识。综上,钻井现场施工过程中风险产生的根源主要是人的因素。从事故预防措施来看,主要是技术、教育和管理,三方面措施都涉及到施工负责人、施工者和相关职能部门的安全管理,对钻井施工现场安全来讲,生产管理和安全管理是必不可分的一个问题两个方面。

一方面施工负责人、施工者对风险源不能有效控制,表现在为追求经济效益,一些施工队伍甚至管理部门对钻井施工的安全设施投入少,没有使各设备保持适航状态,设备带病运行;对承包队伍以包代管;对施工作人员员缺少必要的安全教育;安全制度流于形式等。另一方面相关监督管理部门综合管理不强,易忽视对风险源的识别、评价及预控预防对策。在对风险源预控之前,首先应对风险源做一个基本的识别和评价。由于新情况和新问题的出现,又会产生新的风险源,当然,要完全杜绝钻井事故是不可能的,必须不断强化钻井质量意识和钻井风险意识,完善钻井技术管理制度,做到对钻井事故“早预防,早解除”,化大事故为小事故或零事故,努力避免和减少由此带来的损失。

3、减小风险事故的措施

3.1 增加安全生产的投入

保障安全生产的重要前提是增加安全生产的投入,因为安全投入的不足会带来许多严重后果,比如生产设施破旧,安全设施欠缺,人员安全意识低下等,并最终导致了安全事故的频繁发生。所以,只有增大投入,才能实现安全生产管理机构的作用,才能组建出强有力的监管队伍;只有增大投入,才能整改设备存在的隐患,才能配置生产需要的安全设施;只有增加投入才能让安全生产变为现实。从表面上看,经济效益与安全不存在直接关系,而实质上,只有通过安全作保障,才能使生产劳动行为顺利达到目的,并最终转化为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与其说安全投入是成本,不如说是效益,必须实施到位。

3.2 加强员工队伍的素质教育

钻井施工现场是钻井工作人员集中的场所。现场管理的核心为人的管理,人与人、人与物的组合是现场生产要素基本的组合。企业的生产活动及各项管理工作都是由人来完成的。所以要想优化现场管理仅靠少数专业管理人员是不够的。必须增加现场所有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发动广大员工参与管理。现场施工作人员员在岗工作时,应该按照安全标准和规定的要求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控制,岗位工作人员之间的应该实现相互监督。从而实现工作人员自主管理。另外应该开展职工民主管理活动,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培养工作人员的安全操作习惯和参与安全管理的能力,只有现场生产工作人员的素质和现场管理水平提高了,才能进一步增强他们的责任感,提高他们工作主动性。

3.3 强化现场安全管理

钻井生产现场是钻井企业生产力的载体,是职工从事生产活动、创造劳动价值与使用价值的主要场所。现场安全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施工质量的好坏、效益的高低,以及钻井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适应和竞争能力。生产现场安全管理是现场管理中的重要环节,是现场各项生产活动能高效有序地进行并最终实现生产目标的基本保证,所以应该进一步强化现场的安全管理工作。钻井施工过程标准化管理是钻井现场安全的基础。

钻井现场安全生产管理是随着石油生产的发展而发展的,随着时代的变迁而进步的。石油工业要保持高速度发展势头必须要有安全稳定的局面作保证。只有加强生产中的安全管理,才可以达到高标准的安全生产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 吴昊.钻井工程项目施工安全风险预警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3.[2] 刘菊梅.陆上油气钻井作业安全评价方法的研究[D].重庆大学,2005.

下载论文:非面对面客户的身份识别及风险控制-20151021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论文:非面对面客户的身份识别及风险控制-20151021.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非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的法律风险及控制

    非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的法律风险及控制 (2011-03-08 14:02:44) 转载▼ 标签: 杂谈 一、 关联交易的概念及规制理论简介1. 何谓关联交易 公司的关联交易是指公司与其关联人之间......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风险识别及控制研究-成果小结(合集5篇)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风险识别及控制研究主要完成单位:上海轨道交通技术研究中心 主要完成人员:宋键、刘加华、陈菁菁、胡少峰、张琦、徐剑波、张知青、刘扬、冯娟、龚伟、邓奇、......

    高层建筑安全管理及风险控制研究论文

    摘要:高层建筑与普通建筑相比,高层建筑有施工期较长、楼层多并且高、施工工艺复杂、人员集中等特点,正是由于高层建筑具有的这些特点,所以使得高层建筑的安全风险问题也更加突出......

    浅议客户身份识别机制的问题及对策——以珠三角地区保险机构为视角

    浅议客户身份识别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以珠三角地区保险机构为视角 摘要:客户身份识别是保险业金融机构反洗钱工作的最前端,决定着反洗钱监控系统操作中可疑交易监测......

    论文-论我国商业银行的房地产信贷风险及控制风险的策略

    商业大学本科生 学年 论 文 论我国商业银行的房地产信贷风险及控制风险的策略 指导教师评语(以下内容要求手写) 成 绩 指导教师签字 年 录 月日 目 内容摘要................................................................ I 1 导言.......................................................................

    医院会计管理存在的风险及控制策略论文

    摘要:为了适应医院新型经营机制的改革需求,提升医院的综合实力与医疗水准,提高经营管理模式转型速度,应当从调整医院内部组织部门的结构划分开始,加强各部门的管理职能,提升医院的......

    手术部位识别标识制度、医疗风险防范、控制制度及工作流程[精选5篇]

    手术部位识别标示制度 为了解保手术患者的医疗安全,防止手术过程中患者及手术部位出现识别差错。特制定本制度。 一、涉及有双侧、多重结构(手指、脚趾、病灶部位)、多平面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