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冷思考(最新)范文大全

时间:2019-05-15 09:58: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对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冷思考(最新)》,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对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冷思考(最新)》。

第一篇:对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冷思考(最新)

对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冷思考

童勤国

(上海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思政部)

摘要:本文从所有制角度切入,论述了衡量所有制结构合理性的标准,并以此论及怎样正确认识公有制和国有经济的主体地位。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一个鲜明的观点,就是“国有资产民有化”问题,并认为这是国有经济改革的方向。关键词:公有制

国有经济

民有化

Thinking of socialist public ownership deeply Abstract: From the viewpoint of ownership, this article discussed the reasonable standard to measure the structure of the ownership, and expounded how to recognize the public ownership and the dominant position of the state-owned economy correctly.On this basis, the paper proposed a fresh point of view, which is the problem of “the state-owned assets owned by people”, and think this is the direction of the reform of state-owned economy.Key words: public ownership, the state-owned economy, owned by people

1、马克思主义对所有制理论的基本观点及评价标准

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告诉我们,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当一定的生产关系与一定的生产力相适应就形成一定的经济制度,由经济制度决定上层建筑并最终决定社会形态。当生产关系不能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时革命就要发生。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由此不断推动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不断发展。社会经济制度是一定社会中各种生产关系的总和,生产关系的性质取决于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占主导地位的所有制性质最终决定社会经济制度性质。公有制是社会主义最重要的经济基础,它决定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性质。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公有制不动摇,从根本上说就是因为它和生产社会化相统一,它能够消除资本主义私有制与生产社会化的内在矛盾,促进生产力发展。因而,它也是社会主义区别于资本主义的最基本标志。

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还告诉我们,判断一种所有制是否有它存在的合理性,是否具有优越性,不能从概念出发,而必须从具体国情出发。建立怎样的所有制结构,从根本上说要看它是否适应当时当地生产力发展的要求,这就是马克思主义评价所有制的基本标准——生产力标准。

用生产力标准来衡量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构建起来的所有制结构,应该说是

作者简介:童勤国(1953——)上海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思政部,经济学副教授。基本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长期以来我们对社会主义都只是抽象地从一般原理出发,而不是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和生产力发展水平出发。现在的问题是,我们究竟应该如何正确认识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和作用。

公有制经济在我国主要有两种形式: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当然,国有或集体经济在其它所有制经济中所占的份额也属于国有或集体经济。这样认识有助于正确判断作为主体的公有制经济在整个所有制结构中的比重,也有助于我们更大胆地探索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关于公有制的主体地位,现在的主流观点认为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二是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1]这里仅就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的问题进行探讨。

2、正确认识国有经济的主体地位和作用

从国有经济的概念看,它应该是指全社会范围内联合起来的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一种公有制,它是一种与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的水平较高的公有制。按主流观点看,国有经济需要控制的行业和领域主要包括:涉及国家安全的行业,自然垄断的行业,提供重要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行业,以及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中的重要骨干企业。[2] 应该说,在过去中国需要快速工业化、城镇化,由国家拥有企业、资产和土地的确能更方便地调配资源,集中力量办大事。所以,短短的30年就建立了强大的工业基地、高速公路(铁路)网、众多大小城市,让中国成为世界制造基地。西方国家把中国取得的这种成就叫做中国模式。海外学者张维为把“中国模式”概括为八个特点:即实践理性、强势政府、保持稳定、民生为大、渐进改革、顺序正确、市场经济+宏观调控、对外开放,并把它称为至少是“最不坏”的模式。[3]然而,任何事情都有它的两面性。据资料统计,在1994年分税制改革后,政府每年财政收入几乎以超过GDP增速两倍的速度快速增长,有些年甚至超过GDP增速的3倍。其结果是政府从1995到2007年,去掉通胀成分后,政府财政收入增加了5.7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只增加1.6倍,农民的人均纯收入才增加了1.2倍。资料显示,自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来,中央政府掌握的资源越来越多,政府控制社会的力量越来越强,政府投资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比重越来越大。一个强势政府控制、主导和驾驭市场的独特的社会体制正在成型。用张维为概括的“中国模式”的 “强势政府”特点十分突出。

“强势政府”固然有其推动经济快速发展的一面,但也有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的一面。比如,中国的工业产能、运输容量都已经很大,尤其产能严重过剩,再继续由国家做那么多投资、拥有那么多企业和土地,并且由政府征收那么多税,就意味着老百姓的收入和能够分享到的经济增长财富效应必然会很有限,老百姓 的消费就难以增长。又比如,政府本身作为掌控巨大资源和金融资产的市场参与者和驾驭者的双重角色,为一些官员利用权利寻租创造了诸多空间和可能。近些年来,各地政府官员腐败大案要案屡屡出现且屡治不果,甚至是“前腐后继”其制度根源正在于此。

中国的“强势政府”是通过国有经济(企业,下同)控制国民经济命脉来实现的。为保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国有经济需要控制如此多的行业和领域,而对这些行业和领域的控制实际就是垄断,垄断会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比如造成市场的不公平竞争、造成行业收入分配的巨大差距、影响政策的公平正义等等。改革前此类问题在国企(改革前国企一统天下,没有市场也就无所谓垄断)并不显现,但改革后的垄断国企已经完全不同。中国人民大学何伟教授比较了两者区别后,指出:现在的国有垄断企业依靠特殊的身份,从政府获取优势资源的垄断权、优惠权;从市场上获得利益而不承担风险;企业亏损,高薪高收入照拿不误。国有企业的优势、市场经济的利益它们是双双占有。因此,何伟认为,垄断行业是改革的对象,而不是“做大做强”的主体。[4]事情还不止如此,更令人费解的是,它甚至可以不必向它的所有者上缴利润。据《南方周末》报道,2009年中央企业实现利润总额9655.6亿元,净利润7023.5 亿元,但上缴税后利润加股息收入总额才421亿元,只占央企净利润的6%左右。即使在这上缴的421亿中,也只有10个亿进入公共财政,其他的都以各种形式回到企业。这种行为“已经完全颠覆了国有企业的公有性质”,(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所长盛洪语)而且这种情况全国人民以前居然一直不知道。因为直到2010年财政部才首度公开了年度的中央国有资本预算收入和支出两张表,而常识告诉我们,国有企业的利润本来就应该全部或相当一部分上缴国家财政,并向全国人民汇报的。

3、国有经济改革的方向是“民有化”

现在的问题是:国有企业既然是全国人民所有的,赚了钱就该让人民分享,这难道不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吗?然而,现在的垄断国企赚了钱不但不向它的股东——人民分红,连上缴给政府的也少得可怜,绝大部分都被它们自己用掉了:或者用于再投资,或者用于自己的福利。这里就涉及到一个根本的问题:人民究竟为什么需要这些国有企业?政府又为什么需要这些国有企业?

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的一个最大不同,就是后者以追求利润为第一目标,而前者的第一使命是保证社会稳定、保证在公共领域为国民提供足够的公共产品和服务。因此,国企首先应该进入的是那些非国企不能或不愿涉足的既没有市场风险也没有高利润率的非竞争性行业和领域。比如:国防、教育、医疗、养老与失业保险、就业等;又比如,城市供电、供水、供气、公共交通和城市垃圾处理等。由此得出结论,国企不是真正的企业,它不应该进入竞争性行业,更不应该与民争利,形成垄断并损害民生。如果这样,会不会损害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呢? 这 需要从公有制的本意来回答。公有(共有)就是社会全体成员共同享有,改革到了当下时刻(老百姓消费增长所需要的收入基础越来越弱),最好的办法就是进行民有化改革。经济学家陈志武认为,在这个时候将剩下的国有资产进行民有化改革,把“全民所有制”(国有企业)中的所有者具体细化、落实到13亿公民身上,让老百姓直接变成资产所有者。[5]笔者以为,这样的改革正当其时,它总要比原本属于国有的那些企业,实际已形成了一个有时连政府也管不了的特殊的既得利益集团要强的多。从某种意义上说,特殊的既得利益集团就是把国有企业私有化,这样的“私有化”是真正的“权贵资本主义”,因为它们是借助于行政权利而被一小部分人“私有化”的。相对于把国有资产落实到13亿公民身上(民有化)的改革,无疑是一个更适合时代发展的好办法。这就是经济学意义上的次优选择,以笔者看它更符合公有制本意。这里必须要转变一个观念: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公有制不一定非要通过国家(政府)来代表,其主体地位更不一定非要表现在垄断国企对国民经济命脉的绝对控制上。除了如上述国有企业必须进入的行业和领域外,更应该体现在民间资本为主体上。因为民间资本进入各领域是人民运用自己的资本的天然权利,它是真正的人民(共有)经济。市场经济的普遍原则也是民间资本要在资源配置中发挥主要作用,民间资本和市场经济之间具有天然的内在统一性。国务院今年发布《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再次重申要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明确禁止准入的行业和领域。《意见》指出,政府允许民间资本进入市政公用事业以及石油、电信、航空、核电、铁路等传统上由国有企业垄断的领域。人们把这个《意见》称为“新36条”,意即于5年前出台的“非公经济36条”相比较。可以说,“新36条”是对民间资本放开投资领域的一个里程碑式的政策,也是改革深入发展到今天的必然要求。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告诉我们,国富民穷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主义,只有广大老百姓都富起来(物质、精神),社会主义才能最终实现它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2]《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2009年修订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第189页。[3]《文汇报》2010年6月3日,第12版。[4]《特供信息》2010年3期,第15页。[5]《特供信息》2010年20期,第9页。

第二篇:对高考作文的冷思考

对高考作文的冷思考

近年来,有几个围绕高考作文打圈圈的现象,颇发人深思:

其一,每年高考之前,各有关网站、各语文报刊,必定利用自身优势,约请若干学者教授、作家名人严阵以待,高考作文试题一经公示,各位先生便会在“第一时间”极力吹捧当年试题如何如何出奇、如何如何有新意、如何如何有突破„„对权威们的高论,前几年,师生们都觉得新奇;形成模式之后,人们却不但不以为然,而且多少有些反感。因为在下一年,大师们又得如此这般地说上几句,那么,前一年的命题岂不是被部分否定甚至完全否定?常言说得好:“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其实,试题一经公示,孰优孰劣,一目了然。有些命题,尽管专家如何肯定,师生们(包括老百姓)却是不敢恭维的。

恢复高考制度以来,作文试题已超过200道,但真正可以成为经典的试题却寥寥无几,而具有较大影响和领军意义的作文命题则更是凤毛麟角。以2010年18套试题为例,与前三年的命题方向基本相同,没有哪一道试题特别出色,不值得过分吹捧褒扬。从模式来看,无非是命题作文、话题作文、材料作文、看图作文等,全在师生意料之中;从检测目标来看,仍然是以检测考生知识储存、文化含量、审美悟理水平及表达能力的高低为宗旨,这也是理所当然的。至于试题文字怎样表述,那是各省市命题人员的权力,无须多言。

但是,专家们是否也注意到了十分糟糕的试题呢?2007年重庆卷,要求考生参照题干材料,以“酸甜苦辣说高考”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这道题审题难度虽然不大,但是,认真审视之后,却发现有两处失当:一是“酸甜苦辣”缺乏新意,少了文化底蕴,失之俗套,给考生以似曾相识之感;一是命题有太多的沧桑感,难以调动考生抒发真情实感。题干中的两句话“今年是我国恢复高考制度30周年”“尽管社会上对高考众说纷纭,但不能否认的是,有许多人通过高考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对于考生来说,不但没有什么意义,而且有误导作用。须知,参加当年高考的“举子”们,95%以上是十几岁的小青年,“高考制度”恢复了多少年,知与不知,无关紧要;至于“有许多人通过高考改变了自己的命运”,那是四十岁上下、甚至更年长的成年人的感悟,或者是那些屡试不第的复读生的追忆。这95%以上的考生并不是“过来人”,体会何来?因而,这些话,不但对其作文没有任何帮助,相反,却形成了一个干扰源,似诱导初涉考场的孩子们故作沧桑地写“苦辣酸甜”。而结果必然是,由于没有生活经历,考生只好编织谎言,言不由衷。然而,就是这道很糟糕的试题,当年竟然被专家教授们吹得云山雾罩的。这又说明什么呢?

又如,2009年湖南卷“踮起脚尖”,也很令人费解。试题公开之后,专家教授便大唱赞歌,溢美之辞连篇累牍,师生们却普遍以为,踮起脚尖,虽可尽目力所见,穷心力所思,看人生百态„„的确予考生以广袤的想象空间和多维的理性思考,但是,“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这个道理妇孺皆知。为什么非要“踮起脚尖”?对于一个高中生(包括所有人)来说,无论是形象感知还是抽象思维,都不免悬虚迷茫。有人尖锐地提出:“请问命题老师,你有过几次‘踮起脚尖’的欲念和亲历?与其费劲地‘跂而望矣’,何不轻松地拾级而上,‘更上一层楼’呢?”诚然,倘能由此及彼,“虚”而实之,借“虚”以构制全文,倚“虚”而升华主题者,可望夺取高分。但能这样写作的考生,毕竟凤毛麟角。简言之,“踮起脚尖”没有考虑面向全体学生,难以调动大多数考生的真情实感。

这样看来,高考作文试题的命制,只是一种权力。如果以水平而论,全国数以千计的老师都有资格为之。君不见,试题一经公开,各杂志社闻风而动,即刻通过各种渠道向社会各界宣布:“我刊某题某题与今年某省某市高考试题不谋而合!”“我刊历年来与当年高考作文试题挂钩题展示”„„学校方面也有类似的言辞,语文老师辛苦一年,命题数以百计,也可能有一两道题与当年的试题相仿。殊不知,这些“不谋而合”的命题,“与当年的试题相仿”的试题,都出自普通语文教师之手,这种几率近似于零的巧合虽纯属偶然,但毕竟给“碰上了”!

所以,命制高考作文试题并不神秘。文题可以是“早”(2010年湖南卷),“春”又怎样?“绿”又如何?倘若命之曰“缘”“诲”“悟”„„照样会有专家吹捧,照样有某校老师在高考冲刺时侥幸偶遇,照样有大量华章佳作让阅卷老师喜形于色,甚至拍案叫绝。“肩膀”(2006年辽宁卷)、“提篮春光看妈妈”(2007年安徽卷)、“人之常情”(2008年天津卷)、“品味时尚”(2009年江苏卷)、“找回童年”(2010年江西卷)等试题虽有特色,“追寻”“错位”“优胜劣汰”“遭遇‘二难’”等命题就没有优势?至于看图作文、话题作文、材料作文,因为涉及到古今中外,涉及到文理百科,命制将更加自由宽广,怎么设计都不会出轨,怎么设计都难挑毛病,所以也用不着专家们“激扬文字”了。

其二,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同题作文”突然十分流行。每年高考一过,作家名人、写作高手、大学教授及高中教师纷纷捉笔,乐此不疲。2010年,居然连外国人也加盟。可是,稍加思索,便会觉得这“时尚”格外的无意义。

众所周知,作文是高考语文中的“大头”,举足轻重,考生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写作任务,但开考前一秒钟,谁都不可能知道试题是什么。我们不妨这样设想,如果先生们的“同题作文”与考生们的应试作文一同被评阅,这些费了老大气力再三加工润色的文章却不一定会得满分;非但如此,有的文章说不定还不能及格——现实就是这样残酷!还有一个事实也同样残酷:公开在网络之中的“同题作文”不乏累累,吹捧文章也多,可是,点击率并不高。高三师生基本没有兴趣阅读,他们感兴趣的是“满分卷”,甚至“零分卷”,因为这些文章更真实,更切合考生写作实际。无论是经验还是教训,都可以给师生以启发和借鉴,而“同题作文”却没有这些功能。因此,先生们写“同题作文”,基本上是无效劳动。如果真心要为师生做点有实际意义的事,建议先生们加入到点评“满分卷”或“零分卷”的大军中来,而不要费力不讨好地写什么“同题作文”。

其三,近年来,“零分卷”已成热议。所谓“零分卷”,一般界定为完全抄袭者,白卷或几近白卷者,无主题或文不对题者,废话连篇言之无物者,文理不通者,语病百出者„„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零分卷”应该比“满分卷”更少。但是,“零分卷”却并不少。读了几十篇“零分卷”,不禁为孩子们抱屈。平心而论,被公布到网上的“零分卷”,与其说是对考生“烂文章”的曝光,毋宁说是对评卷标准的嘲弄。这些文章,除极少数文不对题、不知所云、恶作剧、瞎起哄外,多数文章,无论检测其构思、主题、知识储存、文化含量、表达方式的优劣,或者考量其悟理审美程度之高下,都不该记零分。考生们曾对这种草菅“文”命的做法提出过抗议:“只要你出则对得起天地间的浩然正气,入则经受得了良心深处的拷问,你随便给。不然也无可奈何,就算我在任何一条街上咒骂,也不能损你一根毫毛。”够尖锐吧?

举两个典型例子:

2005年湖北卷高考作文,要求考生根据王国维《人间词话》中的一则文字的感悟,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女生以《出得厅堂入得厨房之王国维可以休矣》为题,撰写了一篇文章,该文长达2000余字,虽然观点有些愤世嫉俗,文章有些不雅之词;但总的看来,主题比较鲜明,论据比较充分,视野开阔,涉猎古今,结构、文笔等都很有特色。请看几个精彩段落:

王国维在他的《人间词话》里说:“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他的意思,不外乎做人做事要灵活跳脱,不能死板,不能在一棵树上吊死;看待一个事物,它是否完美,也要从内到外考察,内涵好,从外在看起来又高雅精致,那就没的顶了。但在我看来,从现实的社会意义上说,不如理解为人的身份,人的能耐,不能拘泥于某个地方,要灵活变通,才能在社会上左右逢源,获得成功。

王国维绝望了,自杀了,“在一棵树上吊死”了,这是必然的。他观察和表现宇宙人生的态度和方法,和他从论诗反映出的人生态度天差地别,可叹可笑啊!王国维对一些雕虫小技如诗歌的欣赏癖好,仿佛一个冒着铜臭的权贵富翁,把玩着一个上古的鼻烟壶,或前朝宫廷贵人使用过的一樽精致夜壶。生活早已给了我们更多更深的感悟,他却在《人间词话》中絮叨,我看,这《人间词话》可以扔到垃圾桶了。王国维可以休矣。

就是这样一篇有思维力度、有文化内涵、有真情实感、有鲜明个性、行文流畅的好文章,不知触痛了哪位先生的神经,大人朱笔一挥,居然判其为零分卷!

再看2009年广东卷零分作文《常识》的片段:

老师,你有没有常识啊?

俗话说: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作为一个考试时代的人族子民,每天去上学让我感到非常无语,我总是哀学生之多灾多难。这种感觉,有时候让人宁愿回到石器时代,那个时代,谁不让我睡觉?我捡一块石头就可以表达我的强烈不满了。每当晚自习放学走出学校,抬头看见天空一轮凄凉的明月,我不禁发出千古一问:老师,你有没有常识啊?难道你不知道是人都要睡觉的吗?竟然不让我在课堂上睡觉。

我们新一代的祖国花朵多幸福,天天早上7点到学校。但是,我要睡觉啊„„老师你竟然说,上课要睡觉的同学回家睡„„我觉得老师没常识,校长没常识,教育界没常识,现在高考写常识,无疑就是给我机会,表达我对整个中国教育界的强烈的不满,还有深深的鄙视。你们没常识。学生是要睡觉的„„学校是我们的,也是你们的,但归根结底,还是你们的„„人是要睡觉的„„我要睡觉„„睡觉„„

考生结合自己的实际,以“我要睡觉”起笔,论证了张弛有度的哲理,进而对老师、学校、甚至整个教育部门违背“常识”的做法提出质疑,既切题,也有深意。虽然言辞有些激烈,但他说的却是真话、实话。

说到这里,突发奇想:如果能将近年来各省市高考作文“零分卷”汇集成册,恐怕会比刊行“满分卷”更抢手,因为它给师生们的启迪和思考并不啻于“满分卷”!

最后,谈谈高考作文语言体式问题。2001年作文是根据提供的一段故事,要考生对“诚信”作出评价,江苏南京十三中蒋昕捷一篇《赤兔之死》,在全国引起不小的震动。这篇用古白话写就的佳作让阅卷老师拍案叫绝,给出了满分。作者以熟谙的三国故事为基础,编撰了赤兔马为诚信而殒身的感人故事,凸现了“真英雄必讲诚信”的主题,并抒写了人生当择善而从、唯诚信是瞻的志向,使文章主题立意更上层楼。更难能可贵的是,作者通篇遣用纯熟的古白话,明白晓畅,文采飞扬,其语言功夫使众多考生无法望其项背,也令阅卷老师赞叹不已。

自此,每年高考作文“满分卷”中,各省都有几篇是用文言文完成的佳作,令阅卷老师兴奋异常。试举之则有:

《转折》(2003年北京卷)作者:北京101中学理科实验班耿亮

《珍珑》(2006年福建卷)作者:不详

《吊李白歌并序》(2007年浙江卷)作者:高志远

《站在黄花岗陵园的门口》(2009年湖北卷)作者:武汉汉南区二中周海洋 2010年,江苏如皋中学高三12班学生王云飞一篇《绿色生活》轰动全国,这是继2001年《赤兔之死》后又一篇文言文高分作文。这位“古字奇才”,通篇都用文言文写作,而且用了一堆冷僻古字,难倒了若干专家教授。江苏高考作文阅卷组长赞其“简直绝了”,古典文献专家也“惊呆”了,东南大学中文系教授王步高说:“一个高中生能写出这样的文章,即使北大清华的学生也很难有这个水平。”6月29日,东南大学先北京大学一步,向王云飞颁发了土木专业录取通知书。

这一事实说明:高考作文用日益远离我们的文言体式表达,也是符合国情、顺应潮流的。写文言文虽不宜倡导,但也不必排斥,我们不要以为“宣传这种作文就是提倡复古”,提倡复古肯定不对,但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民族,不能没有古典情结。所以,国家考试中心和各省市语文命题组有必要考虑在高考作文“要求”之“不少于800字”后加上“文言文600字左右”的文字,越早越好。这有利于高校选拔人才,有利于学生扬长避短,展示才华。

“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是“扬州八怪”郑板桥题书斋之联,本指作画。他主张以最简练的笔墨表现最丰富的内容,“以少少许胜多多许”。要“自出手眼,自树脊骨”,不可赶浪头、趋风气,必须自辟新路,创造与众不同的新格调。用文言文作文,虽然并非“辟新路”之举,也谈不上什么“领异标新”,但如果“文言文600字左右”的“要求”有朝一日出现在高考作文试卷上,那么,评卷老师将欣喜地看到,文言体式的佳作华章恰如姹紫嫣红的“二月花”般怒放花丛,同样会令人赏心悦目!

(湖南永州市七中;425006)

第三篇:论社会主义公有制优越性

论社会主义公有制优越性

“社会主义”原有社会的、共同的、集体的生活之意。马克思对于社会主义制度的三个定义的基本要素是以生产资料公有、计划经济和社会主义民主。

生产资料公有。指生产资料归劳动者共同所有的形式,人们共同占有生产资料进行共同劳动,共同占有产品,从而为消灭剥削奠定了基础。在人类社会中出现过两种公有制形式:一是生产力水平极低的原始公社公有制,二是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后者是生产资料的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同时,它又是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共同富裕的重要保证,正是因为生产资料的公有导致的共同富裕,相比于资本主义的私有制的贫富差距,可以体现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计划经济(当然,当今的中国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还在实行市场经济制度)。列宁说,只有实行巨大的社会化的计划经济制度,同时把所有的土地、工厂、工具的所有权转交给工人阶级,才能消灭一切剥削。实现计划经济这一科学体系,社会经济就能消除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所产生的弊端,达到社会经济高速、平稳和健康的发展。但是,我想,计划经济还应注意适度,如果计划过于具体细致,在生产力达不到生产关系时,会导致人民的积极性反而下降,公社制度就是一个很好的案例。但是如果以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相互适应后,计划经济的优越性会更好的体现出来。

社会主义民主。邓小平说,社会主义民主,是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劳动者所共同享受的民主,是历史上最广大的民主。社会主义民主同资产阶级民主有本质的区别。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有权管理国家事务,监督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享有各项民主权利,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国家提供实现这些权利的政治保障和物质帮助。社会主义民主是在无产阶级领导人民群众推翻了剥削阶级的统治、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后实现的,其经济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这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第三条优越性。说明一:三对关系。

以下三对关系可以更好的阐述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优越性以及解释中国现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矛盾。

主人和公仆。我们的政府及公共服务部门形式上是国家行政事务管理中的领导者,在实质上却是为人民群众服务的公仆。公民在充分享受权利的情况下体会到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优越性。

计划与市场。两种经济管理体制没有优劣之分,而仅在资源配置、生产调节等方面有所区别。对于这两种经济手段的运用,邓小平同志用是否有利于生产力发展为标准,在应用上提倡相时而用,而不应带有制度色彩。

先富和后富。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提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共同富裕”贯穿邓小平经济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根本区别,是实现社会稳定和繁荣的重要条件,也是优越性的体现。邓小平强调,社会主义的目的就是要全国人民共同富裕,不是两极分化。我们的目的不是老让一小部分人富,而是说要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必须先打破原有的平衡,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要求并引导他们带动其他人也富起来,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第四篇:对我国技术引进战略的冷思考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对我国技术引进战略的冷思考

作者:刘晨然

来源:《沿海企业与科技》2005年第10期

[摘 要]近年来,跨国公司纷纷在我国设立独立的研究与开发机构,对我国的技术引进战略带来了冲击。文章分析了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机构的现状,从人才流失、技术扩散、技术依附、技术垄断几个方面论述了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研发机构所产生的消极性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即注重国内人力资源的开发,改善国内技术创新的宏观环境,鼓励国内有条件的企业积极开展研发国际化。

[关键词]跨国公司;研发;技术引进

[中图分类号]F752.67

[文献标识码]A

第五篇:对中小学教育科研的冷思考

对中小学教育科研的冷思考

“>对中小学教育科研的冷思考2007-02-10 16:48:30

工作的重要性是不容置疑的,但中小学教育科研工作对学校的教育教学到底有什么意义,却还需要我们认真去思考。有不少人认为:教育科研工作自有专家学者去研究,我们教师不就是按照书本教书吗,还搞什么教育科研?其实这就是对中小学教育科研目的意义不理解的一种表现。我们知道,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传统的教育形式和方法已越来越不适应今天的社会现实。怎样做到教育“与时俱进”,使之与社会发展相适应?这就需要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转变我们的教育理念,提高我们的教育科研水平。广大的中小学教师,虽然教育科研的理论水平没有

专家学者的高,但却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为我们中小学教师的教育科研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不管是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还是普通中小学教师的研究结果,它都必须经过教学实践的检验。作为中小学教师,不管你对教育科研有没有兴趣,你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有了问题怎么办?难道你不去解决吗?而这个解决的过程不正是你的教育科研的过程吗?就这一点说,中小学的教育科研最主要的目的意义就在于通过教育科研来指导教育教学实际工作。

思考

二:中小学教育科研的方向

我们明确了中小学教育科研的目的意义,其实也就给我们中小学的教育科研指明了方向,即中小学教育科研更多的表现为对教育教学实践的研究,通过研究来指导教育教学实际工作。因此,中小学的教育科研更应注重自己的教学

实际,以小的课题研究为主,做到一个课题能解决一个教学实际问题即可,切忌贪多求大。这是因为:

。工作需要。

。自己熟悉。

。便于操作。

。利于推广。

思考三:中小学教育科研的种种不良现象

.功利主义:今天中小学教育科研热,在很大程度上功利主义造成的,严重违背了教育科研的实质。我们知道,教育科研是一门严肃的科学。虽然中小学教育科研的起点低,学术性不是很强,但其科学性不容置疑。它更多的表现为对教育教学实践的研究,通过研究来指导教育教学实际工作。一切真知来源于实践。中小学教育科研的实质就是通过教育科研的研究来达到提高中小学教育教学的水平,使之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但眼下的中小学教育科研热,在很大程度上并非如此,而是借教育科研工作为学校招来一块“金字招牌”,那些参加科研工作(特别是参加课题研究)的教师,也大多是出于评职晋级的需要,给自己脸上贴金罢了。至于所研究的内容(课题)是否对教学有益,对学生是否有切实的意义则不太关心。只要上级能肯定,给一个什么奖,那就万事大吉了。

造成科研工作功利严重的原因固然很多,但其中主管部门只浮于表面,而疏于管理和指导是分不开的。只要留心一点就不难看出,由于现在许多评定的项目和内容中,都有一条“科研情况”或“课题研究”情况。你想评职,没有参加课题研究,不行!你要获得诸如“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称号,对不起,未参加课题研究,不行!这种人浮于事的现象的确太多、太普遍了,“功利主义”能不大行其道吗?

教育科研是严肃的、科学的,它不能成为一个指标,也不需要所有的教师都必须参与,因为它必定是理性的,学

术性很强的东西。而我们今天的某些领导,不能正确认识其科学性和学术性,硬实要把它作为一项评定的指标,这不仅违背了教育科研的本质,更是把它推进了“功利主义”的死胡同。

。两头热,中间冷:功利主义必然造成中小学教育科研的“两头热,中间冷”。这里所说的“两头热,中间冷”主要是指在中小学教育科研中的课题研究方面,大家的热情和精力都放在课题的立项、开题和结题上。这种现象在中小学教育科研中是比较普遍的,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简单,应为大家所关心的并不是课题本身,而是课题的影响力,课题在上级那儿能引起多大的注意。说穿了,也就是一个“功利主义”在作怪。

.泡沫成果多:功利主义、两头热,中间冷的现象必然产生“泡沫学术”,在中小学教育科研热的背后,各种“泡沫”现象层出不穷,水分沙子越掺越多。在不少的科研项目中,老师为课题的名称的确化了不少心思,以取悦于领导,课

题一旦获得通过,便在开题、结题方面大做文章,包装过度,大话空话不少,但对课题的实施研究过程,却并不看重。更为甚者,对研究的过程凭空想象,造假数据,东摘西抄,胡乱拼凑,把课题越吹越大,但却经不起实践的检验。一些用巨资累起来的课题成果,不要说推广运用,就连本校教师甚至高课题研究的老师也不敢真正把它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谁敢拿教学质量开玩笑呢?

“功利主义”倾向是产生“泡沫学术”成果的温床,而“泡沫学术”成果的飞扬跋扈又直接刺激和助长了”功利主义”倾向盛行的势头。要纠正这些现象,教育科研管理部门要强调教育科研的正确定位,进一步明确并强调教育科研是运用科学理论来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困难与问题,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服务的功能,淡化名利,弘扬科学精神。

思考四:对中小学教育科研的几点意见

.克服功利思想,端正科研态度

影响中小学教育科研顺利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就是功利主义思想,因此,要使中小学教育科研真正起到应有的作用,必须克服功利思想,端正科研态度。这就需要我们广大的中小学教育工作者努力学习,提高我们的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正确认识教育科研和教育教学的关系,多做实事,少空谈,不为名利。这样,中小学教育科研才能健康顺利的发展,也才能起到指导教学的目的。

.切合实际,做小做实

中小学教育科研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切合实际,做小做实。作为广大的中小学教育工作者来说,我们不是为搞科研而科研,不是为开展课题研究而研究,我们的主要目的是解决我们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因此,我们的教育科研工作必须要切合实际,做小做实。所谓“小”,就是我们的教育科研工作应着眼于教育教学中的具体工作,研究一个方面,解决一个问题,决不能贪多误得。

所谓“实”,就是我们的教育科研工作应该做踏踏实实的工作,真真正正地解决我们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不为名、不为利。

.来源实践,指导实践

中小学教育科研有它自身的特点,它不同于一般的教育科研。这就决定了它必须从实践中来,再到实践中去。我一再强调我们的教育科研工作必须要联系实际,这不是没有原因的。在现阶段的中小学教育科研工作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使不少的教育科研工作都存在功利主义色彩,假大空现象很突出,教育科研工作在很大程度上是脱离实际的,不仅没有起到教育科研工作的作用,相反对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产生极其不好的影响。因此,中小学教育科研的内容必须是我们在教育教学实践工作中所遇到的具体问题,在解决问题中形成理论,并用所形成的理论再去指导实践。这是中小学教育科研工作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总之,在中小学教育科研工作中,我们只有端正思想,正确认识教育科研工作的意义和作用,遵循教育科研工作的性质和特点,少一点功利主义色彩,多一点实干精神,这样,教育科研工作才能健康发展,也才能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作者:绵竹汉旺中学:谢云

下载对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冷思考(最新)范文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对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冷思考(最新)范文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对“艺考热”的冷思考

    对“艺考热”的冷思考 春节过后,2010年艺术院校招生考试工作就在全国各地陆续启动了。许多高校的艺术类专业考试已在进行,难以计数的考生和家长奔波在赶考的路上。“艺考”这......

    对欠发达地区招商引资的冷思考(合集)

    对欠发达地区招商引资的冷思考[摘要]招商引资是欠发达地区加快经济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但是,当前欠发达地区在招商引资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因此,欠发达地区在招商引资中应注重......

    对当代大学生政治参与的冷思考

    对当代大学生政治参与的“冷”思考 王洪全 2013-1-25 15:18:12 来源:2013-1-23 人民论坛(总第391期) 【摘要】政治参与是社会民主化提高的重要标志。大学生是青年中的高知识、......

    论社会主义公有制优越性(共5篇)

    论社会主义公有制优越性 “社会主义”原有社会的、共同的、集体的生活之意。马克思对于社会主义制度的三个定义的基本要素是以生产资料公有、计划经济和社会主义民主。 生产......

    对“打洋工热”的冷思考5篇

    据《人民日报》海外版报道,近年来,海外对职业技术工人的需求较为旺盛,许多工种月收入可达1.5万元,工作两年还可获申请绿卡。这样优厚的待遇也正吸引越来越多的劳务人员出国“打......

    对《中国达人秀》栏目走红的冷思考

    对《中国达人秀》栏目走红的冷思考 2010-12-02 17:18:00 来源: 人民网(北京) 跟贴 0 条 手机看新闻摘 要:《中国达人秀》作为近期较为火爆的一档选秀节目,不仅在收视率上创下......

    对绩效考核量化指标的冷思考[大全5篇]

    现代企业老板及管理人员越来越多谈及绩效管理,在国内这几年也刮起了绩效管理的飓风,绩效管理已成为当今最热门的话题,好像现代企业没有开展绩效管理就落伍了,就跟不上时代发展的......

    社会主义改造是为了将非公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社会主义改造是为了将非公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而改革开放后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能否认为社会主义改造搞早了、搞糟了?是否存在 “早知今日,何必当初”问题,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