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幼儿园体育游戏的组织和指导策略
幼儿园体育游戏的组织和指导策略
【摘 要】 幼儿在幼儿园中所进行的体育游戏,对于其成长和学习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幼儿教师在幼儿园中要积极开展体育游戏,让体育游戏给幼儿带来更多的欢乐,帮助幼儿快乐成长。本文对幼儿园教师如何就体育游戏进行组织和指导进行研究,提出策略。
【关键词】 幼儿园;体育游戏;组织指导
游戏似乎是人类天生的伙伴,其陪伴我们成长,带给我们极大的欢乐,给我们的心灵带来满足感。幼儿在幼儿园中,也需要游戏的陪伴,需要在游戏中获得快乐和成长,幼儿园体育游戏则可以满足幼儿的需求。教师要对体育游戏进行有效地组织,在体育游戏中进行科学的指导,帮助幼儿对体育游戏建立正确的认识,帮助幼儿在体育游戏中进行正确地运动,让幼儿在体育游戏的陪伴下,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拥有一个快乐的童年。
一、建立目标――以科学合理为标准
教师在进行幼儿园体育游戏组织的时候,首先要对体育游戏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目标,对体育游戏运用所希望达到的理想状态给予充分考虑和认识。通过对目标的充分认识,做好过程的充分实施,进而促进理想标准的实现。科学合理地建立目标,对于体育游戏的组织具有重要影响。
比如,我在进行幼儿园体育游戏“健康花篮”的组织中,首先考虑的便是这个体育游戏能带给孩子们什么样的体育感受,孩子们通过这个游戏,能够获得什么样的体育技能,对其应用是否有意义等内容。之后,我便将目标锁定在提高孩子们下肢力量,提高孩子的平衡性和协调性方面,并通过这个游戏培养孩子们的跳跃方面的能力。我组织孩子们围成圆圈,让后面孩子的腿抬起,前面的孩子用手扶助后面孩子的腿,形成一个闭合的抬腿式圆圈,在音乐的伴奏下,进行单腿跳运动。孩子在音乐的伴奏下,游戏的积极性非常高,蹦蹦跳跳地玩得非常开心。在音乐和游戏的陪伴中,我组织体育游戏的目标得以实现,孩子们锻炼了平衡性和协调性,在蹦蹦跳跳中练就了跳跃能力。
教师在进行体育游戏开展的时候,首先应当确立的便是所想要达到的目标,根据目标再进行体育游戏的选择。这时候教师所开展的体育游戏便有的放矢,能够很好地达成预期效果。教师在进行体育游戏开展的时候,要注重幼儿安全性的考虑,切不可为了目标的完成,而让幼儿做其无法达到的动作。
二、教师指导――以简明扼要为前提
体育游戏的开展,需要教师进行全程跟进,并对游戏过程做好指导。教师的作用,此时应当更多地体现在其引导功能的发挥,在游戏中发现幼儿存在的问题,帮助幼儿解决在游戏中遇到的困难,甚至对幼儿在游戏中所产生的矛盾,教师都应当进行积极地参与和引导,帮助幼儿更好地参与到游戏中,获得更好的游戏体验。
比如,我在组织孩子们进行“钻圈圈”的体育游戏中,发现很多孩子非常喜欢“钻圈圈”的游戏活动,其可以让孩子们借助体育器材更好地进行运动,又可以让孩子们感受到体育游戏活动的多样性。但是,我同时看到有的孩子并没有掌握到“钻圈圈”的要领,于是我便首先进行理论指导,头要低一点,背可以弓一点,轻轻地钻过圈圈。之后还亲自做示范,让孩子们看老师的动作,观察老师动作要领的完成。孩子们看到老师的动作之后,明白了具体的做法,在进行活动的时候,努力按照老师的样子去做,展现了极高的模仿性,很好地完成动作。之后,我还让孩子们一起来“跳圈圈”,在活动中,对危险防范意识进行指导,让孩子们在进行体育游戏的同时,注意安全,做到安全游戏,平安健身。
教师在进行游戏指导的过程中,一方面要注重体育游戏要领的指导,让幼儿在活动中能够更好地掌握体育游戏的重点,更好地对游戏进行运用,通过体育游戏获得身体上的技能发展。另一方面也要注重安全性的指导,让幼儿在安全的基础上进行体育游戏,保障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三、游戏准备――以充分科学为原则
体育游戏的准备,同样是游戏进行有效组织的重要内容。教师在进行体育游戏的时候,一定要为游戏做好充足的准备,所谓的准备,并非简单的妥当安排器材,更重要的是要让幼儿做好充分的游戏热身,从而让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能够具备充足的身体条件,以保障幼儿在体育游戏中的安全性。
比如,我在组织体育游戏“立定跳远”的时候,提前对孩子们的着装进行了要求,并在课堂上对孩子们的衣服、运动鞋进行了检查。而后对跳远的地面进行了清理,保证孩子们在进行“立定跳远”的时候,不会被障碍物所羁绊。在进行活动之前,我首先带领孩子们进行慢跑,让孩子们进行彻底放松,慢跑之后我让孩子们“抖抖手,抖抖脚”,让手脚得到拉伸。因为我组织的体育游戏是“立定跳远”,在游戏中还会有身体的拉伸动作,因此,我在带领孩子们进行完慢跑和手脚放松动作之后,还带领孩子们做了伸展运动,给身体的延展做准备。最后,我才会让孩子们进入到我们的“立定跳远”体育游戏中。此时,孩子们的身体热身运动都已经做到位,在进行跳远的时候,无论从身体角度,还是从孩子们的心理准备角度,都已经非常适应跳远运动。这样,既能够避免孩子在运动中受伤,又让孩子们的心理适应性得到加强。
教师所组织的体育游戏,因为结合了体育内容和游戏内容,因此让幼儿做好准备,就成为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教师一定要对游戏的准备提高认识,参照相应的理论知识,积攒丰富的实践经验,给幼儿创建一个安全的环境,这是保障体育游戏正常进行的重要手段和方法。
总之,幼儿园体育游戏的组织和开展,对于幼儿的身心来说,具有非常大的作用,教师一方面要提高自己的体育游戏知识,掌握一定的游戏理论,并在实践教学中对理论知识进行加强运用,创建内容更加多样的体育游戏活动。另一方面也要提高自身的游戏安全意识,给幼儿创建一个安全的游戏环境,让幼儿的身体安全得到保障。幼儿园体育游戏是提高幼儿身体素质、增加幼儿行动能力的重要方式,教师要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在幼儿园活动中,做好体育游戏的组织和指导工作,让体育游戏带给幼儿一个运动的快乐家园。
【参考文献】
[1]李玉峰.民间幼儿体育游戏:特性、价值及入园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05(06)
[2]王新晨.根据幼儿体育游戏特点实施幼儿体育游戏教学[J].教育导刊.2002(Z3)
[3]闻乐华.幼儿体育游戏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J].学前教育研究.1994(03
第二篇:幼儿园游戏的指导策略
幼儿园游戏的指导策略
添加时间:2012-12-03 11:09:52 文章来源:天柱山幼教网 作者:编辑 此文章共被浏览: 10043次
维果斯基曾说过:“没有教育的作用,游戏就不会产生或者就不会停滞不前。为了使孩子掌握游戏的方式,成年人的干预是不必要的,必须在一定的年龄阶段上教儿童学习怎样做游戏。”幼儿游戏的实践表明,教师介入指导游戏可以提升游戏质量和游戏水平,充分发挥游戏的教育价值,促进儿童多方面的发展。
那么教师在幼儿游戏中究竟起到一种什么样的作用,应该采用哪些策略来指导幼儿游戏呢?
(一)教师在幼儿游戏中的作用
按照幼儿游戏的基本进程,教师在幼儿游戏中主要发挥四种作用。
1.为游戏开展做好充分的前期准备,包括激发幼儿游戏的兴趣,丰富其相关经验,提供适宜的游戏材料,安排布置游戏场地等
2.细致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的各种行为,了解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如游戏中的同伴关系,游戏的持续时间、专注程度,幼儿与材料的互动关系,等等
3.根据上述观察的情况,结合幼儿的特点,适时、适度、适当地参与幼儿游戏促进游戏顺利开展,帮助幼儿拓展和丰富游戏情节,提升游戏水平
4.组织幼儿结束游戏,整理游戏材料,引导幼儿分享经验,提升游戏水平,酌情对幼儿开展游戏的情况进行总结
(二)教师介入幼儿游戏的策略 1.以游戏者的身份介入
教师以游戏者的身份介入幼儿游戏。比如某幼儿在小超市中当售货员,然而无人前往超市购物,该幼儿无所事事,老师可以通过扮演顾客前往购物,和售货员交流,还可以假装购买的东西太多,引导幼儿上门送货。以游戏者的身份介入包括两种:平行式介入法和交叉式介入法。
(1)平行式介入法。
什么是平行式介入法呢?平行式介入是指教师在幼儿附近和幼儿玩相同或近似的游戏材料和游戏情节,引导幼儿模仿其行为。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是一名游戏者,教师的行为起着暗示指导的作用。当幼儿不会操作幼儿材料、游戏情节过于单一或缺乏创新时,教师可以采用这种方法。比如教师在活动区投放了新的材料,但是孩子只玩了一会儿,就因为没有更好地玩法而失去了进一步操作的兴趣,这时教师就可以在幼儿身边操作玩具,建构更多的作品,开拓幼儿的思路。对于小班的幼儿来说,教师还可以边说边做,一是吸引幼儿兴趣,二是教给幼儿操作的方法。
(2)交叉式介入法。
交叉式介入法就是教师通过扮演一个角色进入到幼儿游戏中,通过教师与幼儿、角色与角色的互动,起到指导幼儿游戏的作用。当幼儿游戏能够顺利开展下去时,教师则可以退场,不能待得太久。
2.材料指引介入法
材料指引介入法就是通过材料的提供达到指导幼儿游戏的策略方法。游戏材料对幼儿的游戏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没有材料很多游戏就无法开展。在幼儿游戏过程中,教师通过提供游戏材料,可以增强幼儿的游戏兴趣,拓展和丰富游戏情节。根据幼儿游戏情节的不同,教师提供的游戏材料也不尽相同。
3.语言指导
语言指导是通过教师的话语达到对游戏指导的一种方式,它是游戏指导中非常重要,也是经常使用的一种策略。教师在幼儿游戏中所使用的语言是非常丰富的,而不同语言在游戏中所起到的作用也是一样的。根据提问目的和方式的不同,可以将教师的语言分为七类。
(1)询问式语言。
比如,“家里除了爸爸妈妈以外,还有谁?”“你什么时候给你的病人开刀?”“警察的工作是不是只抓坏人啊?”“拿不下了怎么办?”“如果你想要的玩具没有了,怎么办呢?”
上述就是询问式语言,询问式语言一般以疑问句的形式出现。教师借助询问式语言把幼儿面临的问题情境描述出来,把需要解决的问题摆在幼儿面前,让他们思考并寻找解决途径,起到促进游戏情节发展的作用。比如,“家里除了爸爸妈妈以外,还有谁?”(用于拓展和丰富游戏情节,可以考虑加入别的的角色,比如“宠物”)“你什么时候给你的病人开刀?”(提醒幼儿明确自己的角色,有的孩子刚刚还扮演医生,但很快就忘了自己的角色,到处闲逛)“警察的工作是不是只抓坏人啊?”(帮助幼儿丰富对警察的认识)“拿不下了怎么办?”(帮助幼儿思考更为合理的解决办法)“如果你想要的玩具没有了,怎么办呢?”(指导幼儿学会使用替代材料)这就是询问式语言所起到的指导性作用。
(2)建议式语言。
建议式语言,顾名思义就是教师通过给予建议,指导幼儿游戏。教师在观察的过程中,当发现幼儿在游戏中情节发展停滞不前或出现困难时,给予的不是直接的指导,而是采用建议的方式,比如,当发现一个幼儿试图把娃娃放在堆满东西的桌上而不方便摆弄玩具时,教师可以建议:“我觉得如果放在旁边会更好。”当幼儿为了在麦当劳买不到油条而争执时,教师可以建议说:“麦当劳没有油条卖,那我们再开个卖油条的店吧。”
(3)澄清式语言。
幼儿的游戏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但幼儿年龄小,对事物的理解可能存在偏差,有时候由于不太理解社会规则,或者模仿了社会中的一些不良现象,在游戏中表现出一些不符合规则的游戏行为。据此,教师就可以引导幼儿讨论,澄清幼儿对事情的认识,从而形成正确的观念。
(4)鼓励式语言。
鼓励式语言是教师通过鼓励或表扬的方式,激励幼儿把游戏行为继续进行下去或走向深入。
给飞机涂色
比如,孩子们在美工区开展绘画活动,主体是兵器,有的孩子画迫击炮,有的画飞机,画完后用油画棒涂色,一个小女孩想用白色的油画棒给飞机上色,可是没有白色的油画棒,她就求助老师,说没有白色油画棒。老师先采用了建议式的语言,“可不可以用其他颜色呢?”小女孩想了想,从中找出银灰色的油画棒涂色,刚涂了几下,就把头转向老师,老师看了看她涂的色,说“用银灰色涂多漂亮啊,很多战斗机都是银灰色,真棒”。听到老师鼓励的话语,小女孩高兴地用银灰色涂起来。
在这个案例中,教师鼓励性的语言促进了儿童游戏的顺利开展。(5)邀请式语言。
幼儿的发展水平是不一样的,性格也是有差异的。比如,有的幼儿偏内向,或者社会性发展水平较差,不知道如何加入同伴游戏,总是一个人玩耍,很少会主动发起交往,或者在游戏中往往处于配角。这时教师可以运用邀请的方式:“我们一起去超市买东西吧”“你可以帮我理发吗”“咱们去给汽车加油好吗”等语言邀请幼儿与老师一起游戏或者进入游戏情境,围棋创造和其他幼儿交往的机会,使他们体验到参与游戏的乐趣,并逐渐学会如何参与别人的游戏中,如何与他人展开交往。
(6)角色式语言。
教师以角色身份参与到游戏中,促进游戏情节更为丰富和深入地开展。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扮演角色和参与游戏时应自然,不要露出“导演”的痕迹。这种方法和我们之前讲到的交叉式介入法,二者是非常类似的,只不过在这里更强调语言的使用。
(7)指令式语言。
“指令式语言”即直接的命令或指令。当幼儿在游戏中严重违反规则或做出一些危险举动时,教师要立即通过明确的指令性语言制止其行为,比如,“不能这样”“赶紧停下来”“不可以用玩具打小朋友的头,这样会很疼得”,等等。明确具体的指令,能及时制止幼儿的不恰当行为,避免危险的出现,保证游戏活动安全健康地开展。
在游戏指导策略这个问题中,一共给大家分享了三种方法:以游戏者的身份介入、提供游戏材料、通过语言指导,教师应根据需要,采取适当的方式策略对幼儿游戏进行有针对性地指导。
第三篇:浅谈幼儿园游戏指导策略
浅谈幼儿园游戏指导策略
游戏是幼儿最乐于参与的活动,也是幼儿期普遍出现的活动。在游戏活动中可以培养幼儿交往的兴趣与能力。游戏中,幼儿以愉快的心情,兴趣盎然的再现着现实生活,对老师的启发、诱导很容易接受。角色游戏是幼儿喜欢的活动之一,它能满足幼儿向往、想象模仿和实践的心理需要。在游戏中体验各种情感,如快乐、对别人的关心与同情、成功的喜悦或恐惧等,又可以自己控制蛇蝎情感。其具有群体性,是幼儿对社会生活的一种再现,幼儿通过自己或与同伴的共同活动,把最感兴趣的事情反映出来,从中学会共处,学会合作。
一、关于游戏的分类
1.创造性游戏——指以幼幼儿自由创造为主的游戏,游戏中幼儿完全可以按自己的需要、兴趣和意愿进行活动,不受外显规则的约束。具体包括角色游戏、结构游戏、和表演游戏。
2.规则性游戏——指以教师组织和创编为主的游戏,游戏中的幼儿行为必须受到规则的限制,服从规则所要求的步骤、玩法进行活动,游戏的结果是幼儿在游戏中要努力达到的目的。这类游戏常常是为教学服务的,包括体育游戏、音乐游戏和智力游戏。
二、关于游戏指导
正确观念与态度:游戏中儿童是主人,是幼儿在游戏,而不是教师在游戏儿童。
维果斯基曾说过:“没有教育的作用,游戏就不会产生或者就不会停滞不前。为了使孩子掌握游戏的方式,成年人的干预是不必要的,必须在一定的年龄阶段上教儿童学习怎样做游戏。”幼儿游戏的实践表明,教师介入指导游戏可以提升游戏质量和游戏水平,充分发挥游戏的教育价值,促进儿童多方面的发展。
与幼儿相处的原则:
A以同理心接纳幼儿(即将心比心,体会理解幼儿、满足幼儿各种需要、体谅容忍幼儿行为与过失、分享幼儿成功的快乐);
B以平等心与沟通(在幼儿面前隐去权威形象,以同伴身份参与游戏、欣赏游戏,不要以老师的权威压制幼儿)。
(一)、创设游戏环境
1.预先经验准备:参观、讨论、讲故事、谈话以及各种教学活动。(生活经验越丰富,知识技能越充分,游戏的主题、情节、技巧和内容也就越丰富)
2.保证游戏时间:种类游戏时间比例恰当(各种游戏对幼儿的发展侧重不同,不能偏废任何一种游戏);保证自由游戏时间;游戏时段的恰当安排(角游、表游要半小时以上才能尽兴);
3.提供空间与材料:要使材料的数量、种类、材料的功能、特征,适应不同年龄、不同水平的幼儿,对不同游戏、不同发展的需要,以保证幼儿尽可能多的选择机会。
(二)、观察游戏过程
1、随机观察:教师要做个有心人,捕捉幼儿从他的语言、动作、表情中所发出的信息(目的是了解幼儿行为动机、即时需要、意愿、困难、情绪)为依据,以便把握干预时机,满足游戏需要,推进其活动。
2、有目的的观察:有针对性地了解幼儿现有的发展状况、发展的个别差异、发展的最近趋,作为教育的依据,以便因材施教,不断调整教育方案,为教师进一步创设环境提供依据。
观察幼儿游戏行为时的问题:
此时幼儿的兴趣是什么?
幼儿的这个行为能坚持多久?
幼儿对这个行为的已有经验有哪些?又扩展哪些新经验?
幼儿的这个行为的目的性如何?
有哪些因素会影响这个行为的延伸?(动作技能、经验等)
幼儿合作情况?(技巧、主动交往或被动应答、成功或失败)
幼儿的情感体验怎样?(积极或消极)
幼儿对情绪的控制怎样?(过分、适当、不易)
(三)、支持游戏进展
1、材料的支持:持续地支持幼儿延伸和扩展游戏。
当原有材料不能满足幼儿当前游戏的需要时,可以适时增添新材料;
当幼儿对某些新材料感到困惑而不会使用时,老师可以示范材料的使用方法;
当原有材料的玩法在幼儿的认知范围内已经玩尽,在低水平重复或准备放弃时,老师可以展示材料的多种玩法,使幼儿意识到材料的多种转换;
当幼儿的想象表征受到材料的限制时,老师可以提供替代物的选择和建议;
当幼儿在游戏中发行对材料的操作技能困难时,老师可以帮助解决。
2、语言的支持:根据幼儿当时游戏的方向,提出问题或建议,并最终给予肯定和赞许,3、必要时提醒规则:促进人际互动,使幼儿考虑他人的需要、想法、感受,学会商量;引导经验学习,帮助幼儿运用已有经验,启发新经验,建立新旧知识的沟通;启发解决问题,以有意义的方法引导幼儿探索和发现。
(四)、介入游戏进行干预
1、干预原则:
尊重幼儿的年龄特点;
尊重幼儿的游戏意愿;
尊重幼儿支配游戏材料的权利(材料取用便利、丰富、多功能、实用)
2、干预形式:平行游戏、共同游戏、情绪感染、行为暗示、群体影响。
3、干预时机:
①当幼儿并不投入所构思的游戏想象情境时;②当幼儿难以与别人沟通互动时;③当幼儿一再重复自己原有的游戏行为,进一步延伸和扩展有困难时;④当幼儿缺少材料,使游戏难以继续时;⑤当孩子发生游戏技能的困难时;⑥当游戏中出现负面行为效应时。
第四篇:幼儿园体育游戏的组织
幼儿园体育游戏的组织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4-0239-01
教育家陈鹤琴说:“孩子是生来好动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游戏是儿童时代的忠实伙伴,喜欢游戏是儿童的天性。从一定意义上讲,幼儿需要游戏,如同植物需要阳光、鱼儿需要水一样。儿童愉快的生活离不开游戏,儿童体质的增强离不开游戏,儿童智力的发展离不开游戏。健康的游戏活动对儿童心理的发展、智慧的启迪、思维的锻炼、体能的增强、儿童集体的形成,都是大有益处的。游戏活动前要精心准备
游戏前,教师必须要全面、深入地了解每个幼儿在智力、体力等方面的基本情况,有的放矢地选择游戏内容。游戏内容应符合幼儿的实际情况,既要让幼儿经过努力才能达到要求,又不使幼儿过渡疲劳。
幼儿年龄小,对于感兴趣的游戏,注意力比较容易集中,态度也比较积极、主动,能较快地掌握正确的动作,收到良好的锻炼效果,并可以延缓疲劳的出现。相反,如果幼儿对游戏活动毫无兴趣,就会感到苦恼,情绪低落,做不好动作,影响幼儿身心健康。所以教师要尽量选择幼儿喜爱的游戏,提高体育锻炼的效果。
幼儿年龄小,基本活动能力差,动作不协调、不灵活,碰撞摔倒的现象时有发生。因此,教师在活动前要准备好所需教具、器械,并进行安全检查,游戏器械要保持清洁、平稳、牢固,不能带有棱、角、尖刺:合理选择场地,场地要平整、干净;幼儿服装不能过厚、过紧、过大或过小,口袋里不能有硬物,鞋带要系牢,注意安全教育,防止事故发生。教师在游戏中要积极引导
2.1以故事情节为主线贯穿游戏
在组织体育游戏时,要遵循幼儿的年龄和身心发展特点,把握好运动量,同时还要注重体育游戏情节的构思,使游戏情节不仅符合身体锻炼的要求,而且符合幼儿的兴趣和认知背景,能够为幼儿留下想象和创造的空间,并具有教育意义。
幼儿对故事表演非常喜欢,每次要求扮演故事中的角色时总是跃跃欲试,并且能很顺利地进入角色。而日常的体育活动课,一般都有准备、基本、结束三个部分,内容没有多大联系,就显得枯燥乏味。体育活动的情节化就是寓体育活动于一定的内容,以故事的形式把各个部分串联起来。首先,从形式上看,体育活动的情节化可以使活动生动活泼,有利于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其次,从效果上看,体育活动的情节化易于幼儿理解。一般来说,故事都是形象、易懂的,故事中的角色也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易于他们模仿。最后,从结构上看,情节化的体育活动环节紧凑、有条不紊。故事一般有开端、经过和结果三个部分,而正好跟体育活动的准备、基本和结束三个部分相吻合。
体育活动不是一项纯锻炼的活动,也是幼儿、教师、活动内容多角度和谐统一的整体,教师要根据既定的教育内容,最大限度地发展幼儿,是一门很深的学问。体育活动的故事化、情节化,不但能提高活动的兴趣,也能帮助幼儿的理解接受,可以使幼儿得到更好地发展。
2.2边讲解边示范
边讲解边示范,这样不仅可以活跃幼儿的情绪,集中幼儿的注意,而且有利于幼儿尽快地掌握动作要领,提高锻炼效果。对小班幼儿,就宜选择内容简单、有趣、身体动作技能要求低的游戏,如“小蚂蚁运粮食”“小鸟找家”,让幼儿模仿蚂蚁爬、小鸟飞的动作,可以很好地激发小班幼儿参与体育游戏的兴趣与积极性。对中、大班幼儿,则可选择内容较复杂且有多个情节、动作技能具有一定综合性的游戏,使幼儿能随游戏的故事内容、情节变化而创造性地开展游戏。
在游戏的指导过程中,教师还必须严格要求幼儿遵守规则,培养幼儿自觉遵守规则的良好习惯。但是在练习中,幼儿发生错误是难免的,除较多幼儿犯规或做错动作外,一般不宜中止游戏,待该轮游戏结束时,再指出问题和缺点。游戏中,教师应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对于能力较强、体质较好的幼儿,可适当提高要求,使他们得到满足:对于个别体质弱、能力差的幼儿,在给予帮助的同时,鼓励他们克服困难、勇敢地完成或适当降低要求。
2.3以情动情的教育
体育活动得当,有助于品德训练。合理的体育训练能促进儿童的欢乐和健康,培养团体精神和兄弟般的情感,勤奋的习惯及勇敢、吃苦耐劳等品质。
首先,教师的“以情动情”是最重要的一个变量,因为“教师的情感,对于儿童来说,是导体、是火种”。幼儿情绪的好坏影响着其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及创造性的发挥,因此,创设幼儿园良好氛围,对幼儿身心发展也相当重要。在活动中,有时幼儿会因学不会某一技能而放弃自己的努力,有的幼儿因输给对手而生气不高兴„„针对这样的现象,我们要使幼儿懂得正确面对生活的成功与失败。而对个别能力较弱的幼儿,教师更是要加倍关心和帮助,经常鼓励他,帮助幼儿树立自信心。努力为幼儿创设温馨、轻松、和谐、无拘无束的学习氛围,不仅使幼儿能轻松开展锻炼,掌握运动技能,更重要的是对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今后的学习、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其次,教师的情绪态度与能否带出高质量的体育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在体育活动中教师的最佳情绪应是积极、活泼、充满朝气,而且能调动活动气氛。在体育活动开展前,我们应把自己的精神状态调整到最佳点,以饱满的精神、良好的情绪出现在孩子面前,穿上最适合运动的服装,动作有力到位,做孩子的玩伴,用自己的活力感染和带动幼儿积极投入到活动中去。游戏应该在欢乐的气氛中结束
教师要善于发现有利时机,使幼儿在愉快的气氛中结束游戏。一般的在全班幼儿情绪良好,还未感到累的时候结束游戏最为合适。过早的结束游戏,幼儿不满足,也不能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过迟的结束游戏,使幼儿过度疲劳,会影响健康。游戏结束的时候要让幼儿慢步走,以此减小运动量,使脉博恢复正常。教师还要做简单的小结,可公布游戏结果,也可表扬某队(组)或哪个幼儿某些动作做得好,遵守规则,乐于助人,同时也应指出个别幼儿违反规则或不友好的行为。
对于游戏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教师应认真反思,不仅要从幼儿的角度寻找原因,也要分析自身原因,从而为下次开展体育游戏提供借鉴和参考。
总之,在开展幼儿体育游戏中,教师始终扮演着观察者、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的角色,在尊重幼儿的前提下,应能适时、适当地提供帮助与指导,能有效地鼓励幼儿运用已有的经验,不断寻求新的游戏方法,在提高幼儿基本运动能力的同时,将会不断提高体育游戏的组织教学水平,促进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使幼儿更喜欢运动,乐于参加运动。
第五篇:游戏化幼儿园课程的基本特征和组织策略
游戏化幼儿园课程的基本特征和组织策略
发布者:烘烘老师 www.xiexiebang.com 阅读:1751 次
1996年正式实施的《幼儿园工作规程》和2001年试行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都明确规定: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这一命题确定了游戏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地位,对幼儿园课程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它也是我们开展游戏化幼儿园课程的重要依据。
一、游戏化幼儿园课程的基本特征
游戏化幼儿园课程是指使幼儿园课程实施过程成为游戏或具有游戏特征的过程。游戏化幼儿园课程具有如下特征。
1.游戏性
游戏性是指“幼儿在游戏中所表现出来的以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为特征的主体性素质(包括动机、情感、能力与态度等)”。“游戏性,电可用来描述和定义活动,这时,游戏性就成为活动的客观特征,活动可以被分为游戏性强或弱的活动”(刘焱,1999)。游戏化幼儿园课程关注课程的游戏性(指活动的客观特征),体现幼儿的游戏精神。游戏化课程充分利用游戏因素,关注环境的创设和材料的提供,使非游戏活动游戏化,让幼儿在玩中学习。
2.主体性
主体性是人作为活动主体在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自主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游戏是一种主体性活动,在游戏中,幼儿的主体意识和自主能力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张扬,他们在活动中享有充分的选择权和决定权。游戏的这种特征在游戏化幼儿园课程中得以凸现。游戏化幼儿园课程富有弹性,为教师和幼儿的自主选择提供了空间,教师和幼儿可以根据兴趣和需要生成新的活动内容。在活动中,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体,他们不再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知性灌输,而是对活动有选择权和决定权。
3.开放性
开放是相对于封闭而言的。游戏化课程和传统课程相比,前者是开放的,后者是封闭的。因为前者关注过程,后者更倾向于关注结果;前者有许多不确定因素,后者常常是预设好的、事先确定的;前者的结果是不确定的,后者对结果的期望常常是确定的。传统课程的封闭性在游戏化课程中得以改变。游戏的开放性,在游戏化幼儿园课程中得到了正向迁移。比如,在游戏化幼儿园课程中,设计者开始关注活动过程,幼儿有了更多到实践活动中去操作、去体验的机会,而这种实践活动又是多渠道的、可供幼儿选择的。再如,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无论是材料提供还是环境创设,都能适合不同需要和不同层次的幼儿,体现了游戏的开放性。
4.综合性
综合,强调的是联系以及彼此的融合。游戏相对于传统分科课程来讲,各要素及彼此间的联系和融合更直接、更便捷,因为游戏不需要人为地划分领域;而传统分科课程是以学科知识为中心来组织的,它追求的是知识和系统。幼儿在游戏中,无论是经验的获取还是能力的表现,都是以“整个”的方式进行的。因此,游戏是最具综合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它是培养幼儿综合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游戏的这一特性在游戏化幼儿园课程中突出地表现为课程设计中整合技术的运用。游戏化幼儿园课程坚持按生活的逻辑(因为游戏是幼儿对社会生活的模拟),用游戏的精神和方式去组织课程;在课程设计过程中,设计者从观念、目标、内容、资源、方法、形式、手段等多方面人手,进行全方位的整合,以期让幼儿得到全面的发展。
二、游戏化幼儿园课程的组织策略
游戏化幼儿园课程在设计上有一些什么样的组织策略呢?
1.游戏作为一种精神存在于课程之中杜威指出:“游戏性是一种精神态度,游戏是这种态度的外部表现形式。”游戏化幼儿园课程并不是要幼儿园课程都以游戏的方式表现出来,而是强调游戏精神在课程中的体现。如果把游戏理解为一种精神,我认为最直接的体现是:①关注幼儿的主体地位,尊重幼儿的选择权和决定权;②关注环境的创设和材料的提供,强调儿童与环境和材料的互动;③关注活动的过程,将目标隐含在过程之中。用这种精神去设计幼儿园课程,把这些精神渗透于课程之中,既是游戏化幼儿园课程的设计思想,又是重要的组织策略。
2.充分开发和利用游戏因素,使非游戏活动游戏化幼儿园的非游戏活动是对幼儿园除了游戏以外的全部教育活动的总称。如何使幼儿园非游戏活动游戏化,许多幼教实践工作者进行了大量的尝试。
(1)在教学活动中引入完整的游戏,使教学游戏化幼儿园游戏既是活动的内容,又是活动的途径,因此教师常常利用游戏来组织教学活动。这时的游戏更多的是指传统游戏分类中的教学游戏,即专为教学而设计的音乐、体育、语言、科学等游戏。教学活动游戏化在设计上有两种策略:一种是整个教学活动就是一个完整的游戏,游戏在规定的教学时段里可反复进行,如体育游戏“老狼老狼几点了”、音乐游戏“找小猫”、科学游戏“吹泡泡”;另一种是游戏只在整个教学环节中的某个特定时间段出现,成为教学活动的一个环节,比如用猜谜语的方式导入活动(谜语本身就具有游戏的性质,而猜谜则是一种游戏活动),也可把某些游戏用于教学的结束环节,以巩固某些知识或技能。这种设计在结构上比较紧凑,教师主要利用为各领域教学编制的游戏来组织教学活动,以提高教学活动的游戏化程度。
(2)利用游戏因素,使非游戏活动具有游戏性①以游戏性的语言组织活动。这是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经常运用的策略。这种设计主要通过富有游戏性的语言来组织活动,比如,教师经常在组织各种活动时使用这样一类语言:“今天,老师为小朋友们请来了一个客人——图形宝宝,图形宝宝很想和小朋友们一起做游戏。”
②以假想的方式组织活动。在组织活动时,根据活动的需要可以有不同的假想。一种是对角色的假想,如教师在组织幼儿活动时经常以动物妈妈的身份出现,而小朋友们则是动物妈妈的好宝宝。另一种是对情节进行假想,并以此来串联活动的各个环节。在活动中教师以假想一些情节,吸引幼儿参加活动。如在美术活动“蛋壳贴画”中,教师以这样一段话引入活动:“我们今天要到熊妈妈家做客,但熊妈妈家的路特别不好走,坑坑洼洼的,我们怎么办呢?”进而引出“帮熊妈妈铺一条路”;还有一种是对情境进行假想。在活动组织过程中,教师经常会根据活动的需要,带领幼儿把身边的环境一会儿假想为大海,小鱼在大海里游来游去;一会儿又假想为草地,小鸡在草地上游戏。这种假想的方式对年龄越小的幼儿运用得越多。在这类活动中,教师较多地利用了表演游戏的因素,因而增强了活动的趣味性,提高了集体活动的教育效果。
③以“做做玩玩”的方式组织活动。幼儿利用各种材料自己动手做各种小实验或手工制品,再利用这些作品进行游戏,这是幼儿园课程中使非游戏活动游戏化的又一种策略。这类活动可以在教师直接指导的集体教学活动中进行,也可把材料投放在相关活动区,让幼儿在入园后、离园前、专门的游戏或自由活动时自主地选择。这类设计的策略主要是利用游戏因素,结构上比较松散。
④以比赛的形式组织活动。以比赛的形式组织一些教育活动,是促使非游戏活动游戏化的一种有效手段。在幼儿园活动的组织过程中,我们常常用比赛的形式组织一些体育活动、生活活动,比如,以练习某些动作为目的的划船比赛,培养生活能力的穿脱衣比赛和叠被比赛。比赛可以在个人和个人之间进行,也可以在组和组之间进行。比赛使一些原本枯燥而单调的活动具有了游戏性,大大激发了幼儿活动的积极性。
(3)运用生成策略将创造性游戏有机地融入课程创造性游戏对幼儿身心发展有着特殊意义,如何使之有机地融人课程,是幼儿园课程游戏化过程中需要解决的又一策略问题。创造性游戏对儿童发展的特殊影响是其他游戏不能替代的,因此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有专门的创造性游戏时间。由于这类游戏的目的隐含在过程中,它对幼儿发展的影响是一种渐性积淀的过程,不像音乐、体育、语言等游戏的目的来得直接,因此,在幼儿园一日活动安排中,它常常会被由教师设计的语言、音乐、体育等游戏或被为学习活动而延伸的区域活动所代替。由教学活动生成游戏,主要有两种渠道:一是从文学作品活动中生成游戏,另一种是从社会领域活动中生成游戏。
幼儿常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表达自己对文学作品中角色、情节的理解,从而生成新的游戏。这类游戏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动作性较强的角色表演,比如幼儿学习《小蝌蚪找妈妈》后,在游戏时常常模仿小蝌蚪的形象;另一种是情节性较强、内容丰富、角色较多的主题游戏,比如文学作品《老鼠嫁女》引起了幼儿极大的兴趣,于是围绕老鼠和猫两家发生的故事,幼儿生成了为期一周的主题游戏。
在社会领域活动中,幼儿常常在教师带领下参观社区环境,了解社区周围的设备、设施,如参观医院、邮局、银行、超市等,这类教学活动是幼儿生成角色游戏的又一条渠道,他们会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以及自己对环境和角色的理解,在游戏中表现出来。在教学活动中,运用生成策略,适时地引发幼儿的创造性游戏,其关键仍然是环境的创设和材料的提供。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是一个动态的课程建构过程,它需要寻求有效的整合策略,使课程和游戏自然、有机地融为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