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中国古代美术

时间:2019-05-15 09:23:1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第二章 中国古代美术》,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第二章 中国古代美术》。

第一篇:第二章 中国古代美术

【课程名称】第二章 中国古代绘画(撷(xie)英版)

【教学目标】中国绘画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植于民族文化土壤之中。它不单纯拘泥于外表形似,更强调神似,表现了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独特魅力。中国绘画在思想内容和艺术创作上,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社会意识和审美情趣,集中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社会与之相关联的政治、哲学、宗教、道德、文艺等方面的认识。【教学重点】了解和掌握中国古代美术的种类、特点及代表作品。【教学难点】如何把中国绘画的美学原则运用实际中。【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讨论法 【教学内容】

中国是享誉世界的文明古国之一。她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绘画艺术作为中国古代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类的童年,即史前时期,放射出奇光异彩。

迄今为止,考古工作者发现的中国史前绘画艺术遗存有彩陶画、岩画、壁画和地画。其中最主要的是彩陶画。仰韶文化中的彩陶画是中国史前绘画艺术的杰出代表。

仰韶文化是因1921年首先发现于河南渑池仰韶村遗址而得名的。其年代为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3000年。仰韶文化遗址颁分布地域东到豫东,西至甘、青接壤地区,南达鄂西北,北抵长城沿线及河套地区。而渭、汾、洛诸黄河支流汇集的中原地区是仰韶文化的中心。仰韶文化的先民善于制作彩绘的陶器。

一、我国悠久的“国粹”之一——彩陶

1、《鹳鱼石斧图》:

鹳:属于鸟类,羽毛灰白色或黑色,嘴长而直,形似白鹤,生活在江、湖、池沼的近旁,捕食鱼虾等。

这幅《鹳鱼石斧图》是仰韶文化的杰出代表作。《鹳鱼石斧图》画面纵37厘米,横44厘米。在绘画史上,它不仅反映了人类童年绘画萌芽时期的艺术风格,而且以其宏伟的气势,体现了中国史前彩陶画艺术创作的最高成就。

《鹳鱼石斧图》分为两个部分。器的左边画了一只圆眼、长嘴、两腿直撑的水鸟,它昂首,身躯微微后倾,嘴上衔一条大鱼。图的创作很注意通过细部处理强调表现对象在运动中的姿态以及它们生活的某种情状,创作者似乎是为了追求一定的情感才去作画的,通过这些动物形象传达的某种神情,以唤起观者的联想。在器物的右边竖立着一把装有柄的石斧,石斧上的孔眼、符号和紧缠的绳都进行了细致的描绘。石斧在先民征服与改造自然的活动中起着巨大的作用。而鸟、兽、斧的组合并非偶然。图中鹳与鱼面对石斧,寓意着先民对劳动生活的特殊审美气质,与对劳动工具的崇拜,以祈求工具保佑人们吉祥、平安和丰收的生活。图中的鹳直接用色彩平涂形体,而鱼、斧则根据不同的审美需求用粗浓的线条勾勒轮廓,转折、起伏、刚柔互用的绘制,以表现物的形态与神情,达到形神兼备的审美要求。《鹳鱼石斧图》是中国发现最早的绘画作品之一,以其宏伟的气势体现中国新石器时代美术创作上的最高成就。

2、《舞蹈纹彩陶盆》:

高14.1厘米,口径29厘米,盆用细泥红陶制成。大口微敛,卷唇鼓腹,下腹内收成小平底,施黑彩。口沿及外壁上部采用了一些简单的线条装饰,作为主要装饰的舞蹈纹在内壁上部。陶器内壁内壁饰二组人物手拉手的舞蹈纹图案。构图生动,线条洗练,具有较高的艺术鉴赏价值。

舞蹈纹共分三组,每组有舞蹈者五人,手拉着手,踏歌而舞,面向一致。他们头上有发辫状饰物,身下也有飘动的饰物,似是裙摆。人物头饰与下部饰物分别向左右两边飘起,增添了舞蹈的动感。彩陶盆的设计制作,还体现了当时制陶工艺的熟练和审美思想的进步。舞蹈者的形象以单色平涂的手法绘成,造型简练明快,三列舞人绕盆沿形成圆圈,下有四道平行道纹,代表地面。盆中盛水时,舞人可与池中倒影相映成趣。小小水盆成了平静的池塘,池边欢乐的人群映在池水之上,舞蹈韵味让人心醉。

国宝档案有关视频:

http://news.cntv.cn/program/guobaodangan/20120410/120689.shtml

二、我国早期的独幅绘画作品——帛画 帛:丝织品的总称。

帛画:中国古代画种。因画在帛上而得名。帛是一种质地为白色的丝织品,在其上用笔墨和色彩描绘人物、走兽、飞鸟及神灵、异兽等形象的图画,约兴起于战国时期,至西汉发展到高峰。它是招魂习俗的产物。

3、《引魂升天(仙)图》:

《升天图》是一九七二年出土于一号墓的帛画,画幅呈“T”字形,也有人称之为“非衣”。顶部裹有一根竹竿,并系棕色丝带,可以张举悬挂。画面上部绘日、月、升龙及蛇身神人,象征天上境界,日中有金乌,月中有蟾蜍。月下有一乘龙的妇人形象,另有仰首而鸣的仙鹤,两个兽首人身的司铎骑在异兽上,八个小太阳坐落扶桑树间,天国的门口,则绘有神人、神兽守卫,瑞云缭绕,体现出仙园的气象,真可谓气象万千。帛画中部则寓示着人间,以墓主的形象和祭祀为中心,饰以谷壁蛟龙、华盖玉磬以及神兽仙禽,构成一特殊的布局,向天界冉冉欲升。墓主人身着锦衣拄杖而行,前仆人捧案跪迎,后随侍女,气派十足。下面厅堂里,设鼎、壶及耳杯之类酒器食具,左右各三人拱手而坐。另一人在侧,表现出主人将离家园升天,家人设宴送别之情景。画的下部绘一神人双手抵地,又画有鱼龙水属之类,表明此处为黄泉。整个画面,天、地、人间融为一气,神、人、兽同处一台。表现出墓主灵魂升天,祈求墓主死后的福泽。但也含夸耀死者生前生活之意。

帛画着重刻画了墓主人的形象并再现古代神话传说,显示出绘者丰富的想像力,充溢着一种雄健的内涵力量。用线匀细有力,构图严密完整、大体对称。统 中求变化,主次清晰,疏密有致。设色以石绿、石青、石黄、朱砂等矿物颜色为主,色泽艳丽,或平涂,或渲染,富丽厚重,是中国绘画史上难得的精品。

4、《人物龙凤图》:夔kuí,神魅也。如龙,一足,行慢;有角、手、人面之形。

1949年出土于长沙陈家大山战国楚墓,绘一身着宽袖长袍侧身左向而立的妇女,双手合什,袍裙曳地。其头部上方有引颈张喙的凤鸟,作展翅腾飞状;另有一龙张举双足,躯体扭曲,呈向上升腾之状,主题为引魂升天。即凤夔美人(战国中期晚段)《凤夔美人》帛画,画上有一个们面姿态优美的妇女,两手前伸,合掌施礼。她的头上左前面还画了一凤一夔相搏。据郭沫若解释,概括起来是(1)画中凤与夔,毫无疑问是在斗争。(2)是善灵战胜了恶灵,生命战胜了死亡,和平成胜了灾难,是对生命胜利的歌颂,是对和平胜利的歌颂。(3)画的意义是一位善良的女子,在幻想中祝祷,经过斗争而得到胜利。(4)画的构思把幻想与现实巧妙的交织在一起,表现了战国的时代精神。夔形特征,已不再似商周时代那种让人敬畏神气十足的样子,表现了人们对它的蔑视。

三、世界文化遗产——敦煌莫高窟壁画

5、《鹿王本生图》:

《鹿王本生图》是敦煌莫高窟第257窟的北魏时期的壁画。本生故事是指佛教创始者释迦牟尼生前所经历的许多事迹。释迦牟尼原是古代印度北部一个小国——迦毗(pí)罗卫国净饭王的儿子,传说他因看到人世生、老、病、死很苦,便出家修行,以求解脱,后来成了“佛”。“鹿王本生”说的是释迦牟尼前生是一只九色鹿王,他救了一个落水将要淹死的人反被此人出卖的故事。本生故事画是表现“舍己救人”这一题材的。上边的故事有着浓厚的宗教色彩,宣传的是善恶报应思想,赞扬了九色鹿王的无私精神。

欣赏:动画片《九色鹿》http://v.pps.tv/play_331C81.html

四、中国古代人物画

6、《古代帝王图卷》:

作者通过西汉至隋之间13个皇帝及其侍从的形象,以不同的精神状貌,来揭示他们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和政治作为。

现藏美国波士顿美术馆,全卷共画有自汉至隋十三位帝王的画像,从画像来看,虽仍有程式化的倾向,但在人物个性刻画上表现出很大的进步,不落俗套,而显得个性分明;画中按等级森严的封建伦理观念,处理人物的大小。《历代帝王图》用重色设色和晕染衣纹的方法,有佛教艺术的影响。《古帝王图》或者《历代帝王图》,画了十三位帝王形象:前汉昭帝刘弗陵,汉光武帝刘秀,魏文帝曹丕,吴主孙权,蜀主刘备,晋武帝司马炎,陈废帝陈伯宗,陈文帝陈蒨,陈宣帝陈顼,陈后主陈叔宝,北周武帝宇文邕,隋文帝杨坚,隋炀帝杨广,加上侍人共四十六人。帝王均有榜书,有的还记述其在位年代及对佛道的态度。画家既注意到刻划作为封建统治者的共同特性和气质仪容,而又根据每个帝王的政治作为,不同的境遇命运,成功在塑造了个性突出的典型历史人物形象,体现了作者对这些帝王的评仪。根据史籍记载,现在流传的绢本,是宋代杨褒根据白麻纸唐画传摹,设色附彩的。

后周武帝宇文邕[yōng]:南北朝时期北周第三位皇帝,在位18年,史称北周武帝。他是北周建国的奠定者、西魏权臣宇文泰的第四子,鲜卑人。武成二年,权臣宇文护毒死明帝宇文毓,护立时为大司空、鲁国公的宇文邕为帝,仍掌朝政。在位期间,宇文邕摆脱鲜卑旧俗,接受汉族文化,他在政治上整顿吏治,使北周政治清明,百姓富裕,国势强盛。宇文邕生活俭朴,关心民间疾苦。宣政元年宇文邕率军分五道伐突厥,未出发即病死,时年36岁,谥号为武帝,庙号是高祖。他是中国历史上较有作为的少数民族政治家、君主。

7、《步辇图》:

《步辇图》描绘了贞观十五年(641年)唐太宗下嫁文成公主与吐蕃王松赞干布的联姻事件。画幅右面是坐在步辇上的唐太宗,被九名肩抬步辇和掌扇的宫女簇拥着,画幅左面是身着小团花衣、拱手致意的禄东赞,他被典礼官引见给太宗皇帝。禄东赞及其随从的举止、相貌特征有着强烈的高原民族特色,容貌神情恰当地刻画出禄东赞睿智聪颖而又谦和的性格特征。唐太宗的形象表现则更为成功,在深沉谦和的外表中流露出雄才大略的非凡气度。从这件作品可以了解阎立本的技巧特征——健劲的线描加以深沉的设色,人物动态较为拘谨而重面部特征的刻画。这些都反映了对传统的继承和发展。

唐太宗面目俊朗,目光深邃,神情庄重,顾盼之间充分展露出盛唐一代明君的风范与威仪。为了更好地凸现出唐太宗的至尊风度,作者运用对比手法进行衬托表现。以宫女们的娇小、稚嫩,以她们或执扇或抬辇、或侧或正、或趋或行的体态来映衬唐太宗的壮硕、深沉与凝定。

侍官及禄东赞等三人,虽动作形态较一致,但表现出三个人的神态各不相同。红衣侍官身体微倾,神态平和,禄东赞及随从身体亦前倾,双手合握于胸前,谦恭而略显紧张,三人虽同为一种站姿,但神态各异,心情不一,且吐蕃使者体形被画成小于侍官及唐太宗李世民,体现了画家身为万国来朝的大唐臣民优越感。

8、韩滉 《文苑图》:《文苑图》是我国古代工笔人物画中的传世精品之一。

《文苑图》,绢本设色,纵37厘米,横58.5厘米。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相传所画是韩滉同时代的诗人钱起、刘长卿等在琉璃堂宴集的情景。图中主要描绘四个戴幞头(fútóu)、穿袍服的唐代文人相聚一起咏诗作文的场面。四位文士围绕松树思索诗句,有倚垒石持笔觅句者,有靠松干构思者,有两人并坐展卷推敲改诗者,情态各异,形神俱备。此画人物造型准确生动,逼真传神,惟妙惟肖;衣纹组织疏密有致,精练明快;用笔插以兰叶兼用铁线描,行笔微有顿挫转折使线条圆润秀挺;设色清淡高雅,格调超逸,在表现技巧上充分地体现了唐代人物画的基本特征及高超的绘画风格,堪称典范之作。

9、《张卿子像》:

明曾鲸作,绢本,设色,纵111.4厘米,横36.2厘米,浙江省博物馆藏。曾鲸(1568~1650)中国明代画家。字波臣。福建莆田人。一生往来江浙一带,为人写真。擅画肖像,在继承粉彩渲染传统技法的同时,汲取西洋画的某些手法,形成注重墨骨,层层烘染,立体感强的独特画法。所画人物肖像强调观察体会,抓住最动人处,精心描绘,尤注重点睛,形象逼真,栩栩如生,有“如镜取影,俨然如生”之誉,从学者甚众,遂形成波臣派。

最能反映“波臣派”代表风格的就是曾鲸作于五十九岁的这幅《张卿子像》图轴。被董其昌、陈继儒称为“奇才”的诗人兼名医张卿子乌巾朱履,左手捻须,意态安详。画像面部先用淡墨多层烘染,再行敷色,赭石中略掺铅粉,耳朵等部位则用较浓的赭色勾提,达到笔墨色浑然一体、形神兼备。

10、朝元图(局部)山西永乐宫壁画 元:

永乐宫原在山西省永济县永乐镇,相传为道教祖师之一吕洞宾的故宅。唐时将其建为吕公祠,宋金改祠为观。元中统二年毁于大火,后又在原址上新建了纯阳万寿宫,通称万寿宫。1959 年,因修建三门峡水利工程,全部建筑和壁画整体迁移到芮县龙泉村五里庙附近。

三清殿为永乐宫的主殿,集中了永乐宫近一半的壁画,《朝元图》为其主要内容。“朝元”即诸神朝拜道教始祖元始天尊。壁画上有泰定二年(1325)及河南马君祥、长男马七待诏等题记,由此可见这幅图的作者是名不见经传民间画工。

画面上共有人物 290个左右,以8个高3米的主像(南极、北极、东极、玉皇、勾陈、木公、后土、金母)为中心,其余人物按对称仪仗形式排列,以南墙的青龙、白虎星君为前导,分别画出天帝、王母等28 位主神。围绕主神,28宿、12宫辰等“天兵天将”在画面上徐徐展开。画中主像庄严肃穆,群像环立,形象丰满圆润,个个神采奕奕,无一雷同。他们之间有的对语,有的倾听,有的沉思,有的注视,神情姿态彼此呼应,成为有机的整体。

整个画面,气势不凡,场面浩大。但在这人物繁杂的场面中,作者又把主要精力都集中在近300 个“天神”朝拜元始天尊的道教礼仪中,营造了一种庄严的气氛。《朝元图》是永乐壁画中的精品。

11、《李白行吟图》梁楷(宋):

南宋画家梁楷作品,这幅画仅寥寥数笔,就勾画出一个洒脱放达的诗仙形象。梁楷天性狂放,常饮酒自乐,人称“梁风子”。他的减笔画是一种运用粗阔 的笔势与有浓淡的水墨作的写意画,《李白行吟图》即体现了这种大胆的画风;用笔简练豪放,纯以线描表现,但诗人疏放不羁的个性,以及边吟边行的姿态却刻划得生动传神,令人叫绝。《李白行吟图》舍弃一切背景,简单数笔,就勾勒出李白游吟飘然潇洒的神情,以少胜多,而寓意深远,令人寻味,后人称其作为“减笔画”。梁楷减笔人物画给后世以很大影响,如宋末元初的法常、元代的颜辉以及明代徐渭的《驴背吟诗图》等都多少受到过梁楷的影响。

五、中国古代山水画

中国古代山水画的主要描写对象是自然风景。它不但表现了丰富多彩的自然美,而且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的自然观与社会审美意识,甚至从侧面间接地反映了社会生活。中国山水画作为一个独立的画科比人物画晚,隋唐时期才进入成熟阶段,但它在中国绘画史上得到了突出的发展,在元代至明、清两代,成了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主流。在长期的发展中,中国古代山水画形成了多种画法和艺术风格。主要的有:青绿山水或称金碧山水、水墨山水或称墨笔山水、浅绛山水或称淡着色山水、小青绿山水、没骨山水等。

12、《游春图》展子虔(隋):

游春图作者是展子虔,是北齐至隋之间(约550年~600年)的一位大画家,由于他擅画山水人物,这幅经宋徽宗题写为展子虔所作的《游春图》卷,是画家传世的唯一作品,也是迄今为止存世最古的画卷。

此图描绘了江南二月桃杏争艳时人们春游情景。全画以自然景色为主,放目远眺:青山耸峙,江流无际,花团锦簇,湖光山色,永波粼粼,人物、佛寺点缀其间。笔法细劲流利。在设色和用笔上,颇为古意盎然,山峦树石皆空勾无皴,但线条已有轻重、顿挫的变化。以浓烈色彩渲染,烘托出秀美河山的盎然生机。

这幅画的技法特点是以线勾描物象,色彩明丽,人物直接以粉点染。其双勾夹叶法和点花法等对唐李思训一派青绿山水产生很大影响。

《游春图》的出现,结束了“人大于山和水不容泛、树木若伸臂布指”的早期幼稚阶段,使山水画进入青绿重彩工整细巧的崭新阶段。

13、《溪山行旅图》范宽(北宋):

“溪山行旅图”是范宽的代表作,也是中国绘画史中的杰作。这件作品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气势雄强,巨峰壁立,几乎占满了画面,山头杂树茂密,飞瀑从山腰间直流而下,山脚下巨石纵横,使全幅作品体势错综,在山路上出现一支商旅队伍,路边一湾溪水流淌,正是山上流下的飞瀑,使观者如闻水声、人声、骡马声,也点出了溪山行旅的主题。

14、《踏歌图》马远(南宋): “踏歌”是古代民间的一种娱乐活动,人们口唱欢歌、两足蹬踏,动作自由、活泼。《武进旧事〃元夕》中有李笃房吟踏歌的诗句“人影渐稀花露冷,踏歌声度晓云边。”南宋画家马远的《踏歌图》即表现了村民的踏歌活动。同时此图也是中国绘画史中的一件名作,具有重要的地位。

《踏歌图》是南宋著名画家马远的传世名作,此图近处田垅溪桥,巨石踞于左边一角,疏柳翠竹掩映,有几位老农边歌边舞于垅上。中段空白,云烟迷漫,似乎山谷中还有蒙蒙细雨。远处奇峰对峙,宫阙隐现,朝霞一抹。整个气氛欢快、清旷,形象地表达了“丰年人乐业,垅上踏歌行”的诗意。

15、《六君子图》倪瓒(元):

倪瓒早年丧父, 由长兄抚养成人。倪瓒为避官租和兵乱, 遂散其家资, 遁迹江湖, 直至明初, “扁舟箬笠, 往来湖泖间”, 过着与世无争的桃花源中人的生活。此画写江南秋色, 坡陀上有松、柏、樟、楠、槐、榆六种树木,图后有黄公望题诗云:“远望云山隔秋水,近看古木拥陂陀, 居然相对六君子, 正直特立无偏颇。”此图因此得名《六君子图》。

16、《溪山无尽图卷》龚贤(清):

龚贤作画最善用墨,主张墨气要厚、润,他发展了积墨画法,山石树木多次皴擦渲染,墨色浓厚,然而其间又有微妙的深浅变化和明暗对比。这种画法将江南山川的茂密、滋润、明媚、深远的特征尽致地表现出来。《溪山无尽图》画中山石通常不露棱角,用层层深厚的积墨,反复皴染,墨色浑厚,湿气浓重。山石树木层层积染,墨色浓重,但并未使画面“重浊”“板滞”,因为龚贤还善于“计白当黑”,在浓黑的涯壁上倒挂清瀑,以之“留白”通畅画面的气脉,黑白相生,凝重与空灵相生。

此卷的绘制手法较特殊,是[用册式而画如卷],前后共十二幅,每幅各具起止,既能独立欣赏,又可展开如卷。景物相互贯连融为一体,其间既布臵起伏绵亘的山峦峰岭、瀑布流川,又有栈桥幽涧、草阁茅屋。构图繁复,场景博大。树石用笔苍劲,层层积染,反复皴擦,墨韵沉稳深秀。向阳部分和溪塘、云雾处则留白,层次鲜明,对比强烈。是龚氏山水长卷中之精品,历来为画史所重。根据卷后自跋,此图作于康熙十九年,公元一六八○年,作者六十二岁时,二年后始成。款署[江东龚贤画]。钤[龚贤]朱文、[野遗]白文方印。另钤有[吴兴沈翔云审定]、[曾藏吴兴沈翔云家]等收藏印。

六、中国古代花鸟画

中国的花鸟画源流长远,原始彩陶上花鸟的图形、青铜器上的花鸟纹饰、战国帛画中的凤、西汉帛画和漆器上的朱雀等等,构成了上古朴质而色彩斑斓的花鸟形象。

17、宋徽宗赵佶:

宋徽宗,名赵佶,神宗11子,哲宗弟,是宋朝第八位皇帝。赵佶先后被封为遂宁王、端王。哲宗于公元1100年正月病死时无子,向皇后于同月立他为帝。第二年改年号为“建中靖国”。宋徽宗在位25年,国亡被俘受折磨而死,终年54岁,葬于永佑陵(今浙江省绍兴县东南35里处)。北宋徽宗。他是中国历史上昏庸无能的帝王,但在诗词书画方面却具有非同寻常的才艺。他年轻时就爱好书画艺术,他在即位后曾自叹道:“朕万几余暇,别无他好,惟好画耳。”在他即位前为端王时,就向当时在其王府任职的吴元瑜学画,其画法还受到王诜、赵令穰的影响。赵佶花鸟、山水、人物无所不能,尤以花鸟成就最高。

他自创一种书法字体被后人称之为“瘦金书”,另外,他在书画上的花押是一个类似拉长了的“天”字,据说象征“天下一人”。

18、《芙蓉锦鸡图》赵佶(宋):

《芙蓉锦鸡图》,绢本设色,纵81.5厘米,横53.6厘米。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全图设色艳丽,绘芙蓉及菊花,芙蓉枝头微微下垂,枝上立一五彩锦鸡,扭首顾望花丛上的双蝶,比较生动地描写了锦鸡的动态。这种表现形式,在宋代花鸟画中很是流行。五彩锦鸡、芙蓉、蝴蝶虽然均为华丽的题材,但如此构图便不同于一般装饰,而充满了活趣。加以双勾笔力挺拔,色调秀雅,线条工细沉着;渲染填色薄艳娇嫩,细致入微。锦鸡、花鸟、飞蝶,皆精工而不板滞,实达到了工笔画中难以企及的形神兼备、富有逸韵的境界。画上有赵佶瘦金书题诗一首,并有落款。

整幅画以锦鸡、芙蓉为主体,同时配以轻盈跳动的蝴蝶,将观者的视线上引,下面又有菊花支撑,因此构图既稳定庄重又显变化丰富,其构思是颇具匠心的。《芙蓉锦鸡图》采用双勾重彩的画法,总体风格近于黄筌一派,其设色富丽典雅,而勾线要比黄筌一派生动和粗重,因此又具有徐熙画法的某些特征。是北宋后期院体花鸟画的精典之作。

画面中间有一只羽翼丰满、带有长尾十分珍贵的锦鸡,它攀栖在婀娜妩媚的芙蓉枝上,可能是芙蓉枝过于纤弱,或是锦鸡太重,芙蓉枝被压得摇曳晃动低垂下来。锦鸡回首仰望着画面上方两只翩翩飞舞的蝴蝶,这两只蝴蝶尽情地层示着翅膀上美丽的斑纹,然而锦鸡不为所动,显得安逸而高雅。

19、《墨葡萄图轴》徐渭(明):

《墨葡萄图》水墨大写意,笔墨酣畅,布局奇特,老藤错落低垂,串串葡萄倒挂枝头,晶莹欲滴,茂叶以大块水墨点成,信笔挥洒,任乎性情,意趣横生,风格疏放,不求形似而得其神似。画面上方以行次敧斜的草书题诗:“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表达了画家的狂放洒脱和愤世嫉俗,传达出一位落泊怅然的文人形象,葡萄在徐渭笔下,成了主体价值的象征。

徐渭天才卓异,但一生坎坷,出生百日就丧父,此后灾难接踵而至,长兄经商失败,不久弃世,妻子早亡,八次应乡试未中。后又因恐受胡宗宪的连累,于嘉靖四十四年(时年四十四岁),自书墓志铭,并雇工匠做好棺木,蓄意自杀。曾用利斧击破自己头颅,血流满面,头骨皆折,不死;后又用锤子击碎自己的肾囊,仍不死。如此“九死辄九生,丝断复丝续”。那时,他的精神状态已接近疯狂,最后终因疑心继室张氏不贞,失手将她打死,被捕下狱,监禁了六年。出狱后佯狂益甚,贫病交加,数千卷书籍变卖殆尽,七十三岁时,结束了“几间东倒西歪屋,一个南腔北调人”的悲惨一生。《墨葡萄图》上的题诗,正是徐渭才情满腹而不得施展,历经劫难,心中愤懑悲歌的不平之鸣!

20、《荷石水禽图》朱耷(清):

朱耷(1626-1706),族名朱统筌,有雪个、个山、人屋、道朗、八大山人等别号。“八大”二字,据人解释有“哭之”“笑之”,哭笑不得的意思。南昌人。清初画坛“四僧”之一.明末清初卓越的大画家。他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六子朱权的九世孙。八大山人善画山水和花鸟。他的画,笔情恣纵,不构成法,苍劲圆秀,逸气横生,章法不求完整而得完整。

此幅墨笔画湖石临塘,疏荷斜挂。两只水鸭或昂首仰望。或缩颈望立。意境空灵,余味无穷。荷叶画法奔放自如,墨色浓淡,富有层次。八大山人曾自云: “湖中新莲与西山宅边古松,皆吾静观而得神者。”可见其画荷是观察入微,静观悟对而以意象为之,信手拈来,妙趣自成。款署: “八大山人写”,押“八大山人”白文印。

【课堂小结】

(一)本课包含内容十分丰富,学生应把握住教学重点与难点,在如何进行美术鉴赏上下功夫。

(二)参考案例分析、设问研讨和让学生对具体作品进行全面分析的方法。【课后反思】

第二篇:中国古代美术史

第一编 中国古代美术史 第一章 原始时期美术

1.美术起源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2.新石器时代美术发展的具体表现是什么? 3.名词解释: 黑陶 彩陶 岩画

4.作品分析:人面鱼纹彩陶盆 鹳鱼石斧纹彩陶缸 红山文化玉龙 舞蹈纹彩陶盆

第二章 先秦时期美术

1.为什么夏、商、周时代被称为青铜时代?

2.论述《人物龙凤帛画》、《人物御龙帛画》的时代、主题和艺术特色。3.战国青铜器的装饰风格特色是什么? 4.什么是甲骨文和金文?

5.作品分析:司母戊鼎 立鹤方壶 人物龙凤帛画 人物御龙帛画

第三章 秦汉时期美术

1.说明霍去病墓石雕群的创作年代、主题思想、艺术风格及历史意义。2.简要说明秦兵马俑出土地点、规模、创作主题思想、艺术成就及历史价值。3.何谓画像石、画像砖?它们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分析其内容和艺术成就。5.简介长沙马王堆出土的西汉帛画的内容和艺术表现。6.秦汉时代有哪些重要的陶塑和铜雕作品? 7.秦汉书法发展中的书风演变过程及重要碑刻。

8.作品分析:武氏祠画像石 马踏匈奴 长信宫灯 说唱俑 马踏飞燕 张迁碑

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美术

1.魏晋南北朝的美术较之汉代有哪些重大发展? 2.王羲之的书法风格及其历史贡献是什么?

3.魏晋南北朝有哪些具有重要影响的画家?分别对其进行简要介绍。4.试述顾恺之的时代,生平,重要的传世绘画作品以及在理论方面的贡献。5.谢赫《画品》是一部怎样的著作?“六法”的内容是什么?在美术评论上有何意义?

6.魏晋南北朝时期山水画兴起的原因?

7.宗炳《画山水序》对山水画提出了哪些重要见解。

8.简要介绍十六国至北朝中国三大石窟艺术的题材、内容和艺术成就。9.简述陵墓雕塑的演变、发展、特征及代表作品。

10.作品分析:女史箴图 洛神赋图 七贤图砖画 司马金龙墓木板漆画

第五章 隋唐五代时期美术

1.结合历史背景,说明唐代美术发展的特征。

2.举出唐代有有影响的人物画家和作品,按照不同历史阶段试作简要论述。3.唐代鞍马画的代表作品分析

4.举例说明张萱与周昉仕女画的艺术风貌。

5.隋唐时期有哪些重要山水画家?分别叙述其风格特点。6.唐代石窟壁画的发展与特征。

7.试举唐代陵墓雕刻的重要作品并分析其艺术成就。8.唐代书法发展的基本情况。

9.名词解释:绮罗人物 青绿山水 吴带当风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经变画 供养人 昭陵六骏 作品分析:步辇图 历代帝王图 捣练图 虢国夫人游春图 簪花仕女图 游春图 送子天王图 五牛图 牧马图 韩熙载夜宴图 匡庐图 潇湘图

第六章 宋辽金元美术

1.简述五代时期美术发展的总体成就

2.荆浩、关同、董源、巨然山水画的风格及他们在山水画方面的贡献和地位。3.试比较黄筌、徐熙花鸟画风格的不同,他们的创作及对后世花鸟画发展的意义如何?

4.北宋前期有哪些卓有影响的山水画家?结合作品分析其艺术特色。5.试述郭熙的山水画创作和理论对于中国山水画发展的贡献。6.结合画家和作品,简要叙述北宋中后期山水画创作的新发展。7.宋代院体画家有哪些著名画家?他们在艺术上有何特色?

8.叙述李公麟的绘画艺术成就及其在宋代绘画发展中的历史地位。白描 9.两宋时期出现了哪些具有影响的文人士大夫画家?他们提出了什么艺术主张?

10.如何评价宋徽宗的艺术成就?

11.结合南宋四家的作品叙述南宋山水画艺术风格的发展和演变。

12.试结合南宋时期一些重要人物画家及作品分析这一时期创作的基本面貌。13.辽代有哪些擅长画蕃马题材的画家?流传的主要作品有哪些? 14.辽、金版画的成就与特征。

15.金代绘画发展概貌及对元代绘画发展的影响如何? 16.元代初年有哪些遗民画家?试结合作品论述他们在艺术表现上的特点。17.赵孟頫在书画上提出了哪些见解?其艺术成就和影响如何?

18.元代有哪些著名的擅长画墨竹、墨梅的画家?试结合作品分析其艺术特色。19.简要论述“元四家”的生平,创作和艺术成就。

20.元代有哪些重要的寺观壁画流传下来?试结合时代背景论述其艺术成就。21.名词解释:徐黄异体 院画 米点山水 南宋四大家 《林泉高致》 白描 减笔人物 文人画 元四家

22.作品分析:溪山行旅图 读碑窠石图 早春图 清明上河图 采薇图 万壑松风图 踏歌图 寒江独调图 卓歇图 文姬归汉图 墨兰图 鹊华秋色图 二马图 富春山居图 渔庄秋霁图 青卞隐居图 墨梅图 杨竹西像 永乐宫三清殿朝元图壁画

第七章 明清时期美术

1.简要论述明清时代美术发展的基本特征。

2.明代宫廷绘画的活动状况以、代表画家及艺术成就。3.简述“吴门画派”的形成、发展及艺术特色。

4.分析陈淳、徐渭写意花卉风格的异同和他们的创新与贡献。

5.董其昌在绘画艺术上提出了哪些见解?在绘画发展中产生了什么影响? 6.简要介绍陈洪绶的生平、作品及艺术成就。7.简述曾鲸肖像画的特点及艺术成就。

8.简述四王的师承和艺术追求,分析其艺术风格的异同及其在绘画艺术发展上的影响。

9.清初四僧是哪些人?分别论述其艺术风格和成就。10.明末清初在安徽、江苏地区的重要画家以及成就。

11.“扬州画派”包括哪些画家?他们的绘画在什么历史环境下产生?其艺术倾向如何?

12.明清园艺术在南北地域上有何特点?请列举主要的帝王园囿和私家园林遗迹。

13.名词解释:浙派 吴派 吴门四家 南北宗论 南陈北崔 波臣派 四王画派 四僧画派 苦瓜和尚话语录 四王吴恽 金陵画派 扬州八怪 14.作品分析:庐山高图 墨葡萄图 秋风纨扇图 孟蜀宫伎图 淮阳洁秋图 台阁体 顾绣、苏绣 景泰蓝 杨柳青年画

第二编 中国近现代美术

1.“海上画派”有哪些具有代表意义的画家,他们的艺术特色如何? 2.试述留学画家对中国近代美术的影响。

3.岭南画派有哪些具有代表意义的画家,他们的艺术特色如何? 4.试述近现代美术教育的概况及对后世的影响。5.解放区木刻艺术的特征及代表作品。

6.新中国有哪些重要美术家,他们的艺术创作有哪些成就? 7.名词解释:海上画派 海上三任 岭南画派

8.作品分析:《麻姑献寿图》 《酸寒尉像》 古元《减租会》 李桦《怒吼吧中国》 徐悲鸿 《奔马图》、《愚公移山》 蒋兆和《流民图》 傅抱石《丽人行》 罗工柳《地道战》 董希文《开国大典》 方增先《粒粒皆辛苦》 钟涵《延河边上》

第三篇:美术教案-中国古代绘画欣赏

美术教案-中国古代绘画欣赏

中国古代美术(绘画欣赏)教学目标:

感受中国古代绘画的艺术美,初步了解我国古代绘画的概况,提高对古代绘画作品的欣赏能力。

教学过程

一、铺垫

1、美术的分类。(美术大致分:绘画和工艺美术)

2、请同学们说说你所了解的古今中外的绘画的一些特点。

二、新授

1、中国古代绘画从题材上分:人物、山水、花鸟三大类。

2、你了解中国古代哪位或哪几位画家?他们是哪个朝代的?有什么代表作?(学生根据自己了解的情况回答。)

3、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边纠正边补充。

4、教师把中国古代绘画的内容再疏理一遍:曹不兴(东吴)是第一位有记载的有影响的画家。顾恺之(东晋)代表作有《洛神赋图》。魏晋和南北朝是山水画和花鸟画的萌芽时期。隋代历时不长,但绘画创作已出现向新的高峰发展的迹象。唐代是中国绘画走向成熟的时期,尤其是人物画获得了重大的发展。唐初有阎立本,盛唐时期有“画圣”吴道子,在仕女题材画方面有周肪(专门表现贵族阶层生活)。五代两宋是唐代之后中国绘画史上又一灿烂辉煌的鼎盛时期。五代南唐有顾闳中画的《韩熙载夜宴图》。宋代画风流派多样化,最具代表的是张择端的风俗画《清明上河图》描写了北宋都城汴梁的繁荣景象。宋代山水继五代之后继续变得更为成熟,代表作有范宽的《溪山行旅图》元代出现了“元四家”黄公望、吴镇、倪瓒、王蒙。明代后期有徐渭,多才艺,《黄甲图》便是代表作。清代初期“清初四僧”之一朱耷,别号“八大山人”,明皇室后裔,笔墨功夫很有艺术魅力。

5、学生讲述自己对书本范图的理解及艺术魅力。

6、学生自习〈〈韩熙载夜宴图〉赏析〉

7、师生共同分析〈韩熙载夜宴图〉第一段:听琵琶演奏第二段:观舞第三段:宴毕休息第四段:听笛子合奏第五段:送客作品在用笔设色等方面达到了很高水平,人物造型线条准确流畅,色彩变化丰富,色调绚丽雅致。

第四篇:美术教案-中国古代人物画-教学教案

1.借助现代教育媒体,从“审美教育”、“理论知识掌握”、“欣赏能力提高”几方面制定教学目标,制作教学课件,努力使视、听、练有机地组成一个既能传授知识提高美术欣赏水平,又能获取审美感受得到情感陶冶的动态功能系统。

2.引导学生体会中国古代人物画的内涵,分析欣赏中国古代人物画在表现人物动态、人物表情、色彩、线条等诸多绘画因素的同时是如何处理好形与情这一矛盾的。3.深入了解我国古代人物画的几副杰作。二. 教学重点与难点

1.以形写神,形神兼备,突出人物内心世界是中国古代人物画的主要特点,也是重点。2.以点带面,通过本章中国古代人物画某一点切入课题,全面认识中国古代绘画。三. 课的类型: 讲授课四. 主要授课方法:讲授、问答、讨论、欣赏五. 电教设计 1.所需文件,范围输入计算机进行处理,做成课件。

2.映示文字介绍中国古代人物画的形成,发展过程,以及简略介绍山水画,花鸟画种的表现技法。

3.选用《韩熙载夜宴图》长卷慢放一遍。再分成五个既有联系,又相对独立的画面,配乐详细讲解,每段根据需要进行人物局部处理放大,最后全卷配乐以录像形式再次放映一遍,加深理解。

4.为启迪学生思维,布置练习,欣赏几幅唐代人物画,电脑媒体映示。《虢国夫人游春图》 《捣练图》《龙凤人物图》《簮花仕女图》 5.小结六. 电教软件 光盘课件七.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媒体映示课题,介绍中国古代绘画的悠久历史,独特的艺术传统,发展过程和正式形成的时期。

提示:由于以描写人物活动为主的人物画成熟的最早所以先上古代人物画,而山水画,花鸟画是后来从人物画中分离出来形成今天的独立画科。δ按画科分:人物、山水、花鸟 按技法分:工笔、写意

媒体映示作品,工笔画《张卿子像》,写意画《李白行吟图》,配以文字解释什么是工笔画,什么是写意画。

(二)中国画的特点

1.映示标题文字说明:中国古代人物画对于人物的描绘不仅满足于外形的肖似,而更重要的是人物的性格与内心世界的揭示,即所谓传神。

δ顾闳中南唐画家,善画人物,据记载,他奉南唐后主李煜之命夜至韩熙载家中,窥视其夜宴情景,凭现场目识心记,创作了此画。

δ韩熙载,南唐大臣,出身北方贵族,避难来到南唐,初有恢复中原宏图大志,但李煜对他猜忌,他为免遭不测便沉缅于声色之中,以放荡颓废的生活来表示自己的政治上的无所作为。3.再把《韩熙载夜宴图》分成五个独立画面。

听乐,观舞,歇息,清吹,散宴。每个画面放大,主要人物局部再次放大,配音乐。(1)第一段听乐:(映示画面)

提示:局部放大镜头,看到韩熙载神情忧郁,眉宇 间含着沉思与隐忧,这种出色的心理描写达到极其传神的境界。

(2)第二段,观舞(映示画面)

画面局部放大韩熙载为助兴站起亲自击鼓,舞伎翩翩起舞,众人也站立,击掌,打板,合着节拍。

提示:韩熙载虽击鼓助兴,但脸上没有笑意,流露出闷闷不乐。提问学生为什么。另外画面放大映示,后排穿黄色袈裟的和尚,处在观舞宾客中,并不正视舞女,而是眼看击鼓的韩熙载,人物表情内心活动,画得很出色。(3)第三段,歇息

夜宴中休息的场面,此段情节轻松,使《夜宴图》有张有弛,富有节奏变化,是整个宴会情节上的一个间歇。4.第四段:清吹

描写韩熙载欣赏乐伎演奏的场面,休息后的韩熙载更换了衣服,袒胸露腹,盘腿而坐,右手挥扇欣赏管乐。故作不拘小节,疏狂自放的姿态。

五个乐伎虽并排一起吹奏,但表情姿态不同,有合有分,丝毫没有呆板之感,使人仿佛听到高亢丰富的管乐和声。画家用的线描,有粗细、轻重、疾缓之分,充分显示了衣衫的质感。五个乐伎服装主色调是浅色,由红绿两色相互穿插,有对比又有呼应,显得丰富而统一,画的极其工细。5.第五段,散宴

这段收尾用一对男女隔着屏风对话的情节,自然过渡到最后一段送别(映示对话图)韩熙载的其它宾客都在与歌舞伎调笑言欢(映示画面并放大)唯独韩熙载一人在独立深思,挥手与客人道别,为什么?

提示:联系前四段的形象,反映了他在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激化下,强颜欢笑的矛盾心理和内心苦闷。

6.最后再次用录像配乐形式完整放映一遍长卷图,加深体会《韩熙载夜宴图》在刻划人物心理状态,用笔没色方面都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八. 作品欣赏 1.《虢国夫人游春图》 2.《捣练图》 3.《簮花仕女图》

4.观后交流,讨论,请学生根据《虢国夫人游春图》中人物动态、表情服饰等因素判断谁是虢国夫人?九. 课总结

1. 中国古代绘画的形成和发展 2. 中国古代绘画的分类和表现技法 3. 中国古代人物画的特点

第五篇:中国古代美术史教案2

教学内容:隋唐美术 教学日期:

教学要求:使学生了解隋唐美术基本知识。教学重点:人物仕女画、山水画 授课过程:

第五章 隋唐美术 概述

隋唐时期尤其是唐代是中国绘画走向全面成熟,空前繁荣的重要历史时期。这主要体现在:各民族美术间的交流;文学与美术的关系较之魏晋时期更加紧密与自觉;同时除人物画之外,山水、花鸟、鞍马等画科开始出现并且独立成科。

同时,唐代的宗教美术逐渐走向世俗化:一方面,绘画形象和表现技巧经过不断探索改进而更为广大观众所接受;另一方面,就绘画题材而言,现实性题材逐渐增多也曲折的表现出人们对现实生活的热爱。

另外,开始出现政府对绘画活动进行干预的现象。

第一节 绘画艺术 人物画

唐代人物化主要以贵族生活为题材,并以为贵族服务为主。

一、阎立本与尉迟乙僧

以阎立本为代表的绘画风格体现了中原风格,而以尉迟乙僧为代表的绘画则体现了西域画风。

阎立本,其主要成就在绘画方面,毕生为皇室创作。他的传世作品有《步辇土》、《职贡图》、《历代帝王图》等。值得注意的一个现象是阎立本的绘画都是省略了背景,以突出主体的,这是这一时期绘画的特点。

尉迟乙僧为西域人,王族子弟。他最擅长画佛像、人物、鬼神、也善花鸟。所画人物“皆是外国之形象”。尉迟乙僧的画风具有浓郁的西域特色,其创作多是寺庙壁画,他采用西域的“凹凸”法,所画壁画具有立体感。他画佛像“用色沉着,堆起绢素而不隐指”,“均彩相错,乱目成沟”,但是在用笔上“小则用笔紧劲,如曲铁盘丝,大则洒脱而有气概”。

二、“画圣”吴道子

吴道子的创作首先表现在宗教绘画上。他创作了300余堵壁画,涉及各类经变、文殊、普贤、佛陀等。传为吴道子的作品有:《地狱变相图》、《送子天王图》、《钟馗捉鬼图》等。

吴道子不但吸收了张僧繇的立体画法,还发展了张的洗练概括的绘画技巧,即所谓“笔才一二,像已应焉”,“笔不周而意周“,并在此基础上又有突破和创新。尤其是他创作的豪迈奔放、变化丰富、错落有致的“莼菜条”线描,能表现对象“高测深斜,卷褶飘带之势”,获得“天衣飞扬,满壁风动”的艺术视觉效果。这就是吴道子创造的“吴带当风”的艺术风格。

吴道子为强调其线条的表现力和独立功能,有意识的在画中将色彩弱化,“于焦墨痕中,略施微染,自然超出缣素”,从而突破了南北朝以来的重彩风格,当时称为“吴装”。此外,他还创作有“只以墨踪为之”的“白画”,为后世白描之先声。

吴道子再绘画技术上的不断创新与拓展,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时代精神和审美变化,所创“吴带当风”成为后世典范,因而享有“百代画圣”之誉。

二、唐代仕女画

张萱 盛唐画家,代表做有《虢国夫人游春图》和《捣练图》。

《虢国夫人游春图》是以盛唐贵族妇女生活为题材。画面上马的步伐轻快,人的形态从容,符合游春的愉快主题。不依靠背景,仅以一组人物的配置、马的跑动和色彩运用而能衬托出春天的气息是此幅画的成功之处。

周肪 继承并发展了张萱仕女画的是周肪,是唐代最有代表性的画家之一。其代表作有《挥扇仕女图》、《游春仕女图》、《宫骑图》等,多表现贵族妇女的幽怨生活。同时,周妨又是一名宗教画家,他画的形象“衣裳劲简,彩色柔丽。菩萨端严,妙创水月之体。”,这就是为后世广为承传的“水月观音”之体,被称为“周家样”。山水画

一、展子虔《游春图》

以青绿勾填法描写山川、人物、尚无皴法,树木直接用粉点染,体现出朴拙而真切的描绘自然的能力,展示出山水画已经由六朝以来的萌芽状态而趋向成熟。画面取俯瞰式构图,重叠的山冈,平远的河水,确实取得了“远近山川,咫尺千里”的效果。游乐于山川中的人物以及画面所呈现出来的春天的气息,显然是在追求“画外有情”的艺术境界。以前只在理论上探讨过的山水画技法,这时已经能够部分的作到了,反映出作者观察与认识自然景物的能力显著提高了。

从画面所呈现出来的风格特点等方面可以明确看出这一时期山水画的成就与面貌,给后世以深重的影响,开创了青绿山水的端倪。

二、李思训和李昭道 继承并发展了展子虔所开创的青绿山水画风格

李思训 字建,唐朝宗室。他的画风突破了单纯以线勾勒填色的画法,以富有变化的勾褶表现山石树木的结构,再以青绿重彩填染,使画面富丽堂皇。代表作为《江帆楼阁图》。

李昭道 是李思训之子,被称为“小李将军”,代表作《明皇幸蜀图》、《春山行旅图》。绘画手法均用细笔勾填,仍无皴法。

青绿山水画,基本上是用细笔勾勒山石树木,用石青石绿填染为主,既表现了对象的固有颜色,又绿带主观化装饰意味的手法。这是较早的山水画样式,因为使用青、绿为主的颜色而被称为“青绿山水”。后世把李思训推崇为“北宗”或青绿山画派的鼻祖。

三、水墨山水画的创立

盛唐期间,山水画出现了重大变革,有异于青绿山水而出现了吴道子笔迹豪迈和王维水墨简淡的山水画。

中晚唐的花鸟与鞍马画

薛稷、边鸾,曹霸、韩 画论

朱景玄《唐朝名画录》 张彦远《历代名画记》

第二节 陵墓雕塑 昭陵六骏

六骏是唐太宗征战时先后骑过的六匹骏马,即:飒露紫、拳毛白蹄乌、特勒骠,青 和什伐赤。其中,飒露紫和拳毛 早年被盗往国外。浮雕六骏分别选取侍立,徐行,奔驰等动态,风姿英武。其中,飒露紫选取战马受伤,丘行恭为其拔箭的瞬间,具有情节性。特别值得重视的是,这六件石刻作品纯熟地运用了“起位”这一典型的浮雕创作技巧,因而使作品产生了强烈的体积感。千余年前的雕刻家能够如此明确的意识到浮雕创作的这一基本特征,是令人惊叹的。乾陵石刻 顺陵石刻

第三节 书法艺术 初唐四家

一、欧阳询

二、虞世南

三、褚遂良

四、薛稷

楷书与草书的发展

一、颜真卿

二、柳公权

三、张旭

四、怀素 李阳冰的小篆 书法理论

一、李世民的《笔法诀》

二、孙过庭的《书谱》

三、张怀 的《书断》

第四节 佛教美术 石窟壁画

一、新加地区的石窟壁画

x疆的唐代石窟壁画,虽然受到外来艺术的影响,但是中原的画风已经逐渐波及x疆的石窟和寺庙壁画。如克孜尔千佛洞第27窟的《说法图》与第80窟的涅磐变、菩萨、千佛等形象丰满。有的石窟根据佛经故事的情节,在须弥山之间加上大量的鸟兽花草,用色单纯而富丽。各种飞禽走兽姿态万千,极富情趣,体现了画工们对人物形象的人格化处理,使得佛经故事充满人情味。同时,在某些山水画中出现了比较简单的皴法。

二、莫高窟壁画

初唐的敦煌壁画开一代先锋。中宗以后的敦煌壁画在艺术上更加成熟,进入繁荣阶段,大佛经变相愈加宏伟;菩萨形象丰润肥艳,;天王神采飞扬,鬓发怒张,力量无穷。艺术手法出现了新的风貌,出现了富有抑扬顿挫的莼菜条线描,略施淡彩的“吴装”,浓烈富丽的青绿山水,使得壁画更加绚丽多彩。气象宏大,装饰缛丽,繁复的内容展现了大唐盛世的时代风貌。

这一时期的净土变相题材在敦煌壁画中大量出现。法华经变相和弥勒经变,自隋入唐生活气息逐渐浓郁。

唐代石窟壁画的总体特征是:初唐的作品以造型生动、气势恢弘为主要特点;中晚唐则趋向于情节的趣味性描绘。唐代佛像多以现实人物形象为依据,具有很强的人性化倾向。石窟雕刻

一、龙门石窟雕刻

龙门石窟在唐代再次成为大规模宗教活动的中心,现存唐代开凿的洞窟数十处,其中最重要的石刻造像是奉先寺造像。其巨大的规模和造像的完美均是石窟艺术中所罕见的。

奉先寺南北约30米,东西深35米,原高40米。奉先寺本尊卢舍那佛坐像,高17米,两侧迦叶,阿难,二菩萨,二天王,二力士,其规模之大是空前的。奉先寺造像的价值还在于形象的塑造,卢舍那大像,天王,力士以及脚下的地鬼等形象表现了各种不同的理想化的典型性格。卢舍那佛慈祥亲切的面容,阿难文静温顺的外貌,菩萨端庄而矜持的表情,天王的威严和力士的刚烈,都如同现实中不同阶层人物的写照。艺术家通过独具匠心的形象刻画,完美地营造出神情感人的整体气氛,成为唐代石窟艺术中的瑰宝。

二、天龙山石窟造像

三、炳灵寺石窟造像

四、莫高窟唐代彩塑

莫高窟唐代彩塑的特点是善于利用泥塑与色彩、壁画相结合而达到统一的效果。菩萨像在唐代彩塑中占有突出的地位,由于这会的变迁,它和壁画中的形象一样更多的表现女性的温柔和沉思。这种表现往往不只是通过头部的刻画来完成,而是将整个雕塑当作一个整体,以各部细致的变化、不同的质感和色彩的对比来实现。出现了“自唐来,笔工皆端严柔弱似妓女之貌,古今人夸宫娃如菩萨也”,反映了宗教美术与生活之间的饿联系。唐代佛教美术的基本成就和特点

第五节 工艺美术 陶瓷工艺

染织工艺 金属工艺 思考题

1.解释“吴带当风”、“吴装”。2.解释“昭陵六骏”。

3.简述《游春图》在中国山水画历史中的意义。4.总结魏晋南北朝至唐代,佛教美术的发展变化。5.总结唐代美术的总体特征。参考书目

《中国美术史纲》 李公明湖南美术出版社

《中国美术简史》 谢丽君 李倍雷 安徽美术出版社 《中国美术史》 洪再新 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中国文化史》 张维清 高毅青 山东人民出版社

中国美术史教案之五代两宋美术 教学内容:五代两宋美术 教学日期:

教学要求:使学生了解五代美术基本知识。教学重点:画院制度、文人画、山水画 授课过程:

第六章 五代两宋美术 概述

五代两宋时期是中国绘画的鼎盛时期。一方面,绘画自身的形式意义得到了充分的释放;另一方面,绘画与其他艺术形式(如:文学,书法等)之间的关系得到了空前的加强。

与唐代相比,五代两宋绘画艺术的变化表现在:皇家画院的创立,画学的兴办,文人士大夫绘画的兴起以及适应民间需要的商品性绘画的兴盛。山水、花鸟画的成熟与地位的上升,水墨画的发展,各课画家对“真”的致力与“形似”能力的提高,诗歌、书法对文人士大夫绘画以及宫廷绘画的渗入,作品由偏重描写客体到有意识的展现主体,集中地体反映了这一时期绘画的发展变异。

至此,中国美术形成了完整而成熟的格局体系。

第一节 承前启后的五代绘画 人物画

一、周文矩《重屏会棋图》、《宫中图》

二、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

一、荆浩 笔下山水大多都是崇山峻岭,层峦叠嶂,气势宏伟而壮观。他在唐代发展起来的水墨山水的基础上又有新的创造和突破。其重要的山水画理论《笔法记》。所作《匡庐图》巨副中表现了巍峨山峰及山脚下的幽居景象,笔墨皴法,全景式构图,高远、深远、平远兼具,技巧上较唐有了明显的提高。

二、关仝 荆浩之追随者。他多描绘关陕一带山水,写景绘形更为概括提炼,笔简气壮,竟景少意长,予人以深刻印象。所作《山鼷待渡图》和《关山行旅图》,都画出了北方深山中幽僻荒寒的气氛。特别是《关山行旅图》,峰峦峻厚而富变化,山腰云气缭绕,山下板桥枯树,野店荒村,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四、巨然 他的山水画笔墨秀润,充满田园自然风致。现存《万壑松风图》。徐黄异体

一、黄荃 西蜀宫廷画家,所作多为宫廷中的奇禽名花。以极细的线条勾勒配合以柔丽的赋色,线色相溶,几乎不见勾勒痕迹,情态生动逼真。由于他所画的题材和用于装饰宫廷的特点,画中具有精谨艳丽的富贵气象。

二、徐熙 南唐士大夫,终身不仕。他的画注意“落墨”,用笔不拘泥于精勾细描,而是信笔抒写,略加色彩。他所谓“落笔之际,未尝以赋彩晕淡细碎为功”,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唐以来细笔填色表现奇花异鸟的格式,而有所创造,被宋人称为“徐熙野逸”。

黄荃,徐熙一在宫廷,一为处士,不同的生活环境,思想情怀以及不同的笔墨技巧,都使得他们形成面貌迥异的风格。“皇家富贵,徐熙野逸”,不唯各言其志,盖亦耳目所习,得之于心而应之于手也。

五代绘画艺术的美术史意义

五代绘画为宋代绘画的进一步发展作了准备,在隋唐之间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江南的南唐和四川的西蜀政权,两地的统治者酷爱书画,开创了宫廷画院,绘画上呈现出繁荣活跃的局面。其中,西蜀更多的继承了唐代中原绘画传统,在宗教画和花鸟画方面颇有建树。南唐绘画发展全面,特别在山水、花鸟画领域颇有创新。

第二节 登峰造极的两宋绘画

宋代绘画在确立中国绘画的审美规范,建构中国绘画独特的符号体系,开创和丰富中国绘画的艺术语言等方面的贡献是前所未有的,而且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宋代绘画与社会个阶层都保持着相当密切的联系。贵族,文人士大夫以及商人市民等对绘画多方面的需求,特别是世俗美术的发展和宫廷美术的繁荣,使绘画题材更加广泛,风格多样。画家们注意观察生活形象以及精微生动的塑造形象,画风严谨,精密不苟,技巧上有不少新创造。北宋山水画

一、李成与范宽

李成 字咸熙。李成喜爱山水,“**山水,弄笔自适耳,岂能奔走豪士之门。”其山水多是寒林平远之景,下笔有神,在宋初极有盛名。李成山水皆是山东平原的特色,其画特点是“烟云远近”和“木石瘦硬”。李成很少用大块的浓墨,可谓惜墨如金。代表作有《读碑窠石图》和《晴峦萧寺图》。

《读碑窠石图》中画有一土岗,岗上树立一块大石碑,一老翁正在读碑文,旁边一位侍者持丈而立。图中乔木老树画得非常劲拔,爽润秀丽的笔锋画出寒林树杈,俗称“蟹爪”。画面体现出“气象萧疏,烟林清旷”的风格。

《晴峦萧寺图》描绘的是冬日谷中之寺庙,两座主峰高耸重叠,左右的山峰低小远淡,山中楼阁突出,山下小桥流水,树木环绕,人来人往。“勾勒而形极层迭,皴擦甚少而骨干自坚”。

相传李成的作品还有《寒林平野图》、《小寒林图》等。

范宽 字中立。初学李成、荆浩,后主要师法造化,深入自然山水间,“常危坐终日,纵目四顾,以求其趣”。

《溪山行旅图》是其最杰出的代表作,画面几乎被山峰占据,顶天立地,壁立万仞。生动真实的展现了北方山水的壮美景色。从技法上可以看出范宽使用铁线描勾勒山型,线条方硬,山体用密集的“雨点皴”画成,成功的刻画出北方关陕地区“山峦浑厚,势状雄强”的特色,被誉为“得山之骨”,“与山传神”。传为他的作品的还有《雪山萧寺图》的多件。

二、郭熙与《林泉高致》

郭熙字淳夫,虽是李成画派,但能博采众长,对山川自然有着敏锐的感受。早年他的风格细致秀美,晚年落笔益壮,技巧熟练,构思敏捷。重视意境,无论高山峻岭,还是平原小景,取景布置都富有新意。现存作品《早春图》、《窠石平远图》、《关山春雪图》等。

郭熙的山水画主张,经其子郭思整理成《林泉高致》,全书共分水训、画意、画诀、画题、画格拾遗,画记六篇。

开篇首先阐明山水画要表现林泉之意,使位居朝堂的士大夫通过山水画欣赏能“不下堂筵,坐穷泉壑”,满足他们“泉石啸傲”的精神追求。郭熙强调对真山水进行深入的观察体验,要“身即山川而取之”,要注意不同季节,角度,气候各条件所形成的变化,对山水远观近觑,四时之景,朝暮之变态可使一山而兼数十百山之仪态。画家必须“神于好,精于勤,饱游沃看”,才能胸有丘壑。他还强调画“可游可居之境”,画出士大夫渴慕林泉的理想佳境。画论中还论及如何创造生动优美的意境,多方面谈到山水形象及章法结构,笔墨技巧。《林泉高致》的出现标志着山水画理论已进入成熟阶段。

三、米点山水(米氏云山)

米氏以前,山水画皆崇尚传神的描绘自然山川景物。米氏父子则运用简率淡墨,表现烟云溟蒙的意趣。古谓山水画“至两米而画法大变,盖意过于形”,这一画风不仅在水墨山水技巧上有所贡献,也开创了文人画的新局面。

米友仁有《潇湘奇观图》,《云山得意图卷》等传世。

四、王希孟《千里江山图》

《千里江山图》长1183厘米,大青绿着色,染天染水,富丽细腻,画中山川江河交流展现,点缀以飞流瀑布、丛林嘉树、庄园茅舍,令人目接不暇,代表了画院青绿一体精密不苟,严格尊依格法的画风。是青绿山水的一次复兴。南宋山水四家

一、李唐 字 古。他的山水画严谨质朴,气象雄伟,犹存北宋风范,但造型章法以及笔墨上均明显地趋向简括,开创南宋山水画的新风。传世:《万壑松风图》、《清溪渔隐图》等(推荐书目:《宋代绘画史》)

二、刘松年 刘工山水人物。其山水皴法受李唐影响,但变雄健为典雅,画风严密不苟,水墨青绿兼工,又精于界画。现存《四景山水图》、《罗汉图》等。

三、马远 字遥父。他继承并发展了李唐的画风,以雄健的大斧劈皴画奇异险峻的山石峰峦,以拖技的多姿形态画梅树,尤善于在章法上大胆取舍剪裁,描绘山之一角、水之一涯的局部,画面上留出大副空白以突出景观,表现空旷浓郁的诗意。这种“边景之景”被后世称为“马一角”重要传世作品有《华灯侍宴图》、《山径春行图》、《西园雅集图》等。

四、夏圭 字禹玉。夏圭用笔苍老,水墨淋漓,点景人物笔简神全,寥寥数笔而神态迥出传世作品《溪山清远图》,《西湖柳艇图》等。

马、夏山水由于大胆剪裁,突破全景程式而画边角之景,因而被称为“马一角,夏半边”。马、夏的边角这之景是艺术上的高度提炼,把富有感**彩的景物加以突出,使画面情景交融富有浓郁诗意,是对传统山水的发展和丰富。宋代院体花鸟画

崔白

宋徽宗赵佶 宋代人物画

高益、武宗元的宗教画

李公麟和白描人物画 宋代风俗画

一、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张择端,字正道,擅长画建筑、车船等风俗题材,传世作品有《清明上河图》和《西湖争标图》。他是活跃于北宋后期的卓越的风俗画家。《清明上河图》,全卷以全景式构图,严谨细密的笔法,展现出北宋都城汴梁郊外汴河沿岸以及东角门里市区清明时节的风貌。画的内容结构大体可分为三个段落:开首郊区农村风光;中段是以虹桥为中心的汴河以及两岸船车运输,手工业和商业贸易活动;后段为城门内外,街道纵横,店铺比邻,车水马龙的繁华景象。这不但是一幅杰出的绘画作品,而且具有高度的历史文献价值。

画家在创作中用心经营,采用散点透视,长卷构图中充满了戏剧性的情节和引人入胜的细节描写。整幅画卷有铺垫、有起伏、有**。而船通过虹桥的紧张场面安排在全卷近中央部分,形成具有艺术效果的最精彩部分。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以其内容的异常丰富性,高度的历史真实性,艺术表现的无比生动真切,成为我国古代绘画历史上具有不朽意义的杰出作品。作者对于城市社会生活知识之丰富,观察之深入具体,特别是不为一般“高人雅士”重视的“市井细民”的生活,怀有相当深厚的感情和极为广泛精到的了解。使得这幅作品具有独特的绘画史意义。

二、苏汉臣:《货郎图》、《婴戏图》、《五瑞图》等。文人士大夫绘画

11世纪后半叶,汴梁城中的一些文人名士的诗文书画活动异常活跃,其代表人物有李公麟、苏轼、文同、王诜、米芾等人。他们都有深厚的文化修养和书法造诣。绘画多为寄兴谴情之作,题材偏重于墨梅、墨竹,山水树石以及花卉,追求主观情趣的表现,反对过分拘泥于形似的描摹,艺术上力求洗去铅华而趋于平淡素雅,力畅天真清新的风格。南宋时期有米友人、杨补之,赵孟坚等。宋代文人士大夫绘画潮流影响到金代绘画,在实践上和理论上都为元明清文人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一、李公麟与梁楷

二、苏轼与文同

三、米点山水(米氏云山)

四、法常的写意花鸟画 画论

一、黄休复“逸格”说

二、刘道醇的“六要”、“六艺”说

三、文人士大夫论画

第三节 书法艺术 宋代法帖 宋代碑刻 宋代书法家

宋四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

第四节

宗教艺术 寺观壁画

武宗元《朝元仙仗图》,描绘的是道教中帝君及部从朝见最高神的行列。画中帝君端庄雍容,男仙有肃穆度世之风,神将勇捍威武,女仙轻盈端丽,行进的行列通过不同人物的身份、服饰、身姿以及高低疏密的间隔,于统一中而有变化;衣纹用圆浑磊落的莼菜条描画显示出吴带当风的特色。寺观塑像 小结

综上所述,此时期的绘画出现了以下变化:

职业画家活跃。此时职业画家的创作具有明显的商业化性质。绘画作为固定行业与社会建立了更广泛的联系,突破了宗教题材以及贵族范围的约束,扩大了视野,使得世俗美术有了很大发展。

宫廷绘画兴盛.绘画题材风格多样化。宋代绘画题材内容之广泛在绘画史中是突出的。优秀画家往往各有专长而又兼善其他,但总的趋势是向专门化发展。工笔绘画成就突出,青绿重彩仍然流行,但水墨着色在山水画中有重要地位。形简意赅的写意画也开始抬头。宋代绘画体裁样式多种多样。

绘画创作的活跃和绘画收藏鉴赏风气的发展促进了画史画论的著述。思考题

1.试论李成与李唐的异同。2.简述宋代山水画的新倾向。

3.试论文人画的兴起与美术史意义。参考书目

《宋代绘画史》 徐书成著 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 《中国绘画通史》 王伯敏著 三联出版社

《中国绘画美学史》 陈传席著 人民美术出版社 《中国美术史纲》 李公明 湖南美术出版社

《中国美术简史》 谢丽君 李倍雷 安徽美术出版社 《中国美术史》 洪再新 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中国美术史教案之元代美术 教学内容:元代美术 教学日期:

教学要求:使学生了解元代美术基本知识。教学重点:赵孟頫、元四家山水画 授课过程:

第七章 元代美术 概述

元代美术最显著的特征是,文人士大夫绘画成为整个绘画活动的中心与重心。

第一节 元代绘画 赵孟頫与“古意”

赵孟頫 字子昂,号松雪道人,出身宋朝宗室。他在绘画上功力深厚,能融会唐宋绘画之长而自成一家,于人物、鞍马、山水、花鸟、竹石无所不能,水墨、青绿、工笔、写意诸体兼备。

在艺术主张上标榜“古意”,谓“若无古意,虽工无益”,从文人士大夫的审美情趣出发,提倡继承唐与北宋绘画,重视神韵,追求清雅朴素的画风,反对宋代院画过分追求形似和纤巧;他又强调书法与绘画的关系,将书法用笔进一步引向绘画之中,加强其艺术表现力。

其传世作品较多,著名者有青绿山水着色而简括雅逸的《秋郊饮马图》,“粗有古意”的《幼 丘壑图》,体现“书画本来同”的《秀石疏林图》。他的绘画主张集中体现于元代文人画在继承宋代基础上的新发展,对当时和后世绘画都有巨大的影响。元四家与元代山水画之变

元代中晚期对后世影响最大的当推数被称为“元四家”的黄公望,吴镇,倪瓒和王蒙。他们都是江浙一带的文人,都擅长水墨山水,又兼工竹石。

二、倪瓒,所画山水主要表现太湖风光,近处树木,远山伏卧,中间大片汪洋湖水,意境清幽而荒寒萧索,带有孤独寂寞的感**彩。他作画绝少设色,笔墨松秀简淡,极为明清文人画家推崇。传世作品有《渔庄秋霁图》,《虞山林壑图》等。

四、王蒙,他画山水多表现隐居生活,但运笔和写景富有层次变化,章法稠密,景色郁然深秀,并能画人物。作品有《春山读书》,《夏日山居》等

“元四家”山水重于笔墨,讲求风格,但仍然有一定的山水根据。他们在作品中通过山水抒发一定理想,并题跋诗文加以阐述。形式上重水墨,或稍加淡色浅绛,形成不同面貌。但情感上多流于伤感、淡泊、孤独,反映了时代**中无可奈何的情绪。

他们在艺术功能上标榜“写胸中逸气”,“自娱”而不趋附社会审美爱好。“仆所谓画者,不过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耳”。四家的 艺术观和画风对明代江浙一带的文人画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永乐宫壁画(《朝元仙仗图》)

永乐宫以三清殿及纯阳殿壁画最为精美壮观。《朝元仙仗图》分布于三清殿四壁,其中八个主像皆作帝王装束,周围排列,所绘人物形象极富变化,服饰各不相同,其中如帝王的庄严肃穆,真人的超凡脱俗,玉女的秀丽端庄,神将的威武剽悍,天蓬等元帅之怪异凶猛等,都画得神完气足,真可谓千变万态,无有同者。线描作莼菜条,施以重彩,局部作堆金沥粉,华美异常,也可见吴道子画风之影响。元代文人画的特点和中国文人画的成熟

在元代绘画中,画家们重视主观情趣和笔墨风格的表现,诗、书、画进一步渗透结合。水墨山水和花鸟竹石的兴盛,把宋金以来形成的文人绘画推向新的**。文人士大夫的绘画在元代绘画发展中已跃居重要地位。

赵孟頫在艺术主张上标榜“古意”,谓“若无古意,虽工无益”,从文人的审美情趣出发,提倡继承唐与北宋绘画,重视神韵,追求清雅朴素的画风,反对宋代院画过分追求形似和纤巧;他又强调书法与绘画的关系,将书法用笔进一步引进绘画之中,加强其艺术表现力。

某些职业画家,如陈琳,王渊等,他们的画风都向文人情趣靠拢,显示出审美趣味的变化。

第二节 书法艺术 赵孟頫的书法思想 小结

元代,文人士大夫绘画成为画坛主流,书法与绘画的关系结合的更为紧密、自觉。从真正意义上,绘画第一次成为“为主体情趣服务的工具”。同时,绘画自身的审美趣味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并且自身的形式意义得以彰显。思考题

1.思考元代山水画的新变化。2.简述元代文人绘画的新气象。

中国美术史教案之明清美术 教学内容:明清美术 教学日期:

教学要求:使学生了解明清美术基本知识。

教学重点:浙派、吴门派、四王、四僧、扬州画派 授课过程:

第八章 明清绘画 明代前期绘画

宫廷绘画 刘俊、边景昭、孙隆、林良、吕纪。戴进、吴伟与浙派

一、戴进 字文进。其山水以取法南宋马、夏为主,并能“变南宋浑厚沉郁之趣,成健拔劲锐一体“。他的山水画比南宋人措景丰富,较元人多生活实感,大多构图剪裁精当而景象恢弘,造型明快而富于质感,笔墨劲健而法度严谨,格调洒脱而清爽隽秀。山水画之外,戴劲也工人物、花鸟,其人物画和花鸟画在取材与画法上都较少新意,但是极见功力。当时宫廷内外追随者甚众,乃以戴的籍贯,称这一派为“浙派”。吴门四家

明中期以后,随着院体与浙派的极盛而衰,以古称吴门的苏州为中心,形成了波澜日壮的吴门派。一般认为,这一画派兴起于沈周,成于文征明。吴门四家为沈周、文征明、唐寅与仇英。吴门派画家大多属于诗、书、画三绝的文人名士。致力于宁静典雅、风流飘逸的艺术风格,进而体现自得其乐的精神生活,成为他们山水花鸟画的普遍特点。

一、沈周与文征明 在这两位画家的山水画中,水墨以及水墨淡着色的作品更为引人注目,并且都有粗细两种风格。

文征明的山水画以细笔为主要面目。他宗法赵孟,旁参王蒙,每于繁密中见工致文秀。其作品情调娴静典雅,布景层叠上缺少纵深空间表现,树如纵剖、山多斜倚、追求平面效果,笔墨则于干枯中见秀润,于熟练中显生涩,设色清丽雅洁,自有一股“士气”充溢其中。抒情意味胜于沈周,气度格局逊之。

三、唐寅与仇英 吴门四家中的唐寅与仇英分别代表了另外良种风格,体现了滥觞于此时而尤盛于清代的文人画家职业化与职业画家文人化的融合趋势。徐渭

继陈淳之后,从根本上完成了水墨写意花鸟画变革的一代大师。他往往赋予花卉以强烈的主观情感,并且一反吴门派恬适的意趣,直抒愤世嫉俗,激荡难平之情,赋予作品以震撼人心的艺术感染力。

徐渭把中国写意花鸟画推向了能够强烈抒写内心情感的极高境界,把在生宣纸上充分表现并且随意控制笔墨的表现力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成为中国写意花鸟画发展中的里程碑。董其昌与“南北宗画论”

董其昌对文人山水画的贡献,在于他进一步提纯了绘画语言,即把中国画的笔墨语言从绘画的综合因素中突出出来,不再仅仅作为营造画像的手段,而是成为绘画表现的重要目的。其结果便是使笔墨的组合成为画面的中心,由此建立起具有抽象形式美感的画面结构。

在其《画禅室随笔》中,论画以“南北宗论”为中心。借唐代禅宗分南、北两宗来解释自唐代以来数百年的中国山水画的演变历史。按绘画创作方法和画家出身把山水画作南、北分野,将水墨渲染画法的文人画家比做南宗,视青绿勾填画法的职业画家为北宗,尚率真,轻功力,崇士气,斥画工,重笔墨,轻丘壑,尊变化,黜刻画。虽然对画史的概括并不完全符合历史实际,但其提倡的美学观念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清初四王

“四王”直接继承了董其昌的理论与绘画实践。他们信奉董其昌的绘画主张,致力于临古,推崇“元四家”,强调笔墨技法,追求蕴平和的意趣。“四王”之中包括两代人,第一代是王时敏与王鉴,他们都曾直接受教于董其昌,在画学思想和创作方法上受到董的深刻影响。第二代是王时敏之孙王原祁与王时敏、王鉴的学生王晖。“四王”之中又分两种,王时敏祖孙更重笔墨风格,尤其醉心于黄公望。王鉴、王晖也从临摹入手,但路子较宽,也尚不忽视丘壑形象的创造。“四王”之后,这一派的追随者,如“小四王”、“后四王”等人的作品渐无生气,至到清代后期已经是衣钵尘土了。清六家

“四僧”与水墨山水画的发展

“四僧”所继承的传统仍然属于文人画系统,但是不局限于南宗,特别是受到徐渭强烈抒发个性的艺术影响尤大。

他们十分重视感受生活,观察自然和独抒性灵,不以再现前人意境情调上的成就为满足,不限于临摹,不囿于挪用古法,分别以激情洋溢或深情凝蓄的个性鲜明的艺术,突破了“四王”派所代表的情感内容,以来自客观世界又有高度加工的艺术形象,丰富了自然美的表现和意境的创造——以主客观结合,“尚意”又有法则的新手法突破了旧程式,在发挥诗歌书法入画的效用并且结合似与不似之间的形象上,发展了笔墨技法。他们的风格虽各不相同,但在当时都是新颖大胆的创造。

所谓“四僧”为:八大山人、石涛、髡残和弘仁。金陵八家与扬州八怪

明清时代文人画的发展和分化

市民文化与市民意识的逐渐生长,使得新的文化思想与审美趣味渗入到了文人书画,形成了自明后期以至清末一脉相承的抒发个性又富于独创精神的文人画诸家诸派.在野文人书画家作品的商品化与其工作近乎职业化,助长了这一系统文人书画的发展.

考据之风的盛行,与此同时也造就了一大批以集古人大成为依归的文人书画家与美术著述家.他们在与独抒个性一派书画家的对立与交融中,彼此从继承与开拓两个侧面推进了中国过带美术的演化. 晚清的海派与岭南派 思考题:

1、简述吴门四家成就。

2、董其昌与南北宗论。

下载第二章 中国古代美术word格式文档
下载第二章 中国古代美术.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第六课 中国古代雕塑(高中美术教案)

    第六课 中国古代雕塑(高中美术教案) 第六课 中国古代雕塑(1课时)教学目的:使学生对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主要成就及主要雕塑作品有所了解、认识。开阔眼界、提高认识、增进知识,......

    中国古代美术鉴赏论文(共5篇)

    中国古代美术鉴赏论文 ——评魏晋大家顾恺之 学号:09104086 学院:管理学院姓名:宋齐佳 顾恺之(348— 409 )字长康,小字虎头,汉族,晋陵无锡(今江苏无锡)人。顾恺之博学有才气,工诗赋、......

    高中美术《中国古代雕塑欣赏》说课稿

    高中美术《中国古代雕塑欣赏》说课稿 我说课的内容是高一年级美术鉴赏中的《中国古代雕塑欣赏》。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法运用、学法指导和多媒体教学过程演示四个步骤加以......

    中国古代美术史教案(5篇模版)

    中国美术史教案之史前美术 教学内容:史前美术 教学日期: 教学要求: 使学生了解史前美术。 教学重点:彩陶 授课过程: 第一章 史前美术 第一节 概述 史前美术的概念是指没有确切......

    中国古代美术史史前至隋唐)

    中国古代美术史(史前至隋唐) 复习思考题 一.史前美术 (一) 名词解释: 1. 人面鱼纹盆 2. 鹳鱼石斧图彩陶缸 3. 舞蹈纹彩陶盆 4. 薄胎蛋壳黑陶 (二) 简答: 1. 简述抑韶彩陶各个分期的......

    美术教案-第九讲 中国古代壁画-教学教案

    第九讲 中国古代壁画 一、教学目的: 1、通过壁画这种古老独立的绘画形式,了解壁画艺术发展的悠久历史和当时社会经济文化以审美意识。 2、通过作品使学生了解、欣赏中国古代壁......

    高中美术鉴赏《中国古代山水画》教学研究作业

    作业标题:高中美术鉴赏之《中国古代山水画》教学研究 以下作业任选一题1、请根据本模块主题,提交自己执教过的一节教学设计或课堂教学文字实录,字数1500-3000字左右。注意文责......

    【教学设计】中国古代陶器欣赏_美术_初中

    《土与火的艺术--中国古代陶器欣赏》教学设计 设计思路: 通过一则紫砂壶拍卖过百万元新闻报道,引起同学们的兴趣,让同学们初步感知古代陶器的魅力,导入新课。接着通过一段视频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