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论我国国防开支的必要性
论我国国防开支增长的必要性
国防,就是国家的防务,是指为捍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防备外来侵略和颠覆,所进行的军事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外交、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建设和斗争。
国防是国家的重要职能之一,任何一个国家如果没有一个强大的国防,就不可能是一个强大的国家;没有一个巩固的国防,国家的安全和社会的发展就没有保障。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永远不做超级大国,不搞霸权主义,我们的国防是积极防御的自卫型国防。
古人云:“思所以危则安矣,思所以乱则治矣,思所以亡则存矣。”探究历史的奥秘,可以发现一个普遍规律,即“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在中国历史上,因沉湎享乐、忘记忧患而招致大祸的,数不胜数。由此看来,我们要有一种“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
中国位于亚洲的东方,被太平洋、印度洋环绕,同时也是个大的内陆国家与多个国家领土接壤。重要的是中国是一个大的发展中国家,它的发展可以影响亚洲乃至世界,所以它需要有健全的外交政策、手段,及强大的国防实力,去捍卫领土完整祖国统一、领空及其专属海域的掌控权。
2012年,美国高调宣布推出一项新军事战略,强调美国政府在面临财政预算的压力下,将努力确保其“军事超强”地位,同时宣布美国军事重心转向亚太地区,美国的亚太新战略暴露了美国意图称霸全球的狼子野心。中国爱好世界和平,维护地区稳定,美国过度的挑衅和逼迫会让中国走联合俄罗斯的反美路线,只会对美国构成严重的战略后果。美国的新亚太战略可谓“一石多鸟”,主要是巩固自己亚洲霸主地位,遏制中国,打压伊朗,封锁朝鲜,还有就是向日本、韩国索要军费。
日本较之于中国,是一个东山再起的强大对手,何况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极为好胜的民族会再度重扬“武士道”精神一跃而成为军事大国并不难的事情。今天,我们不能不多一些警惕。日本海上自卫队已拥有比中国和印度更多的驱逐舰和护卫舰,以标准排水量来计算,共在各国海军中排行老六,以数量来算驱逐舰和护卫舰的总数高居世界第三位。除了军舰之外,海上自卫队还拥有大型反潜警戒机和反潜直升机,作为反潜航空兵的作战能力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据美国军方评价,日本扫雷作战能力已超过美国。
除了周边热点之外,中国内部的分裂主义倾向也同样危及着中国的安全和领土完整,也同样可能爆发局部武装冲突。因为无论是民族分歧还是地区分裂,通常都有外部力量插手,一旦爆发冲突,外部武装干预,甚至武装支持都在所难免,摆在中国军队面前反分裂的重任是十分现实而紧迫的。
在新的世纪,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我们党的重大历史任务之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之所在。台湾问题,说穿了就是中美之间的问题。台海局势严峻而复杂。“台独”分裂势力搞分裂,已成为两岸发展和祖国和平统一的最大障碍,成为台湾海峡地区和平稳定的最大威胁,必须认真应对。建国以来,西藏一直存在一股分裂主义势力,并与流亡海外的**集团内呼外应,多次制造紧张局势。近几年来在西方敌对势力煽动下,西藏分裂主义分子更加活跃起来,使局势出现趋于紧张迹象。新疆闹独立的势力一直存在着,在建国后40多年里始终没有形成气候。但近年来的多起暴恐事件表明新疆局势出现急剧恶化。
国防作为尖端科学技术的集萃地,只有使国防科技跻身于强国之林,才能树立起与大国地位相称的国际形象。国防力量的竞争集中表现为国防科技的竞争,在国际上只有成为国防科技强国才能确立起政治军事大国的地位。中国是一个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中国家,解决中国现阶段包括国防现代化在内的所有问题,关键是要把经济发展起来。
国防支出指国家预算用于国防建设和保卫国家安全的支出,包括国防费、国防科研事业费、民兵建设以及专项工程支出等。我国国防费主要用于三个方面:人员生活费、活动维持费、装备费。其中各占三分之一的比重。中国坚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方针,根据国防需求和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合理确定国防经费的规模,依法管理和使用国防经费。
2014年3月5日上午,财政部向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提交了《关于2013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14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报告提及,2014年军费预算约8082亿元,较上年涨12.2%,2013年中国军费预算为7202亿元。4日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发言人傅莹说,中国的国防力量是防御性的。各全国人大代表以及军事专家纷纷解读,我国国防费用增加合情合理,国防费占GDP的比重低于美国。2014年增加的国防经费将重点向武器装备倾斜,训练费用也将相应增长;军兵种方面则会向海空二炮倾斜。
这个数字表示,我国国防费用连续4年增加,并且增长率均超过10%。2013年我国国防支出预算为7201.68亿元,增长10.7%。2012年中国国防费预算为6702.74亿元,增长11.2%。2011年中国国防费预算6011亿元,比上年增长12.7%。同样,国防费用的增长连续4年超过GDP增幅。不过我国国防预算占GDP的比重远低于美国、英国等国,近几年均维持在2%左右,不到世界平均水平(3%)。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近十年来,从国防费用占全国财政支出的比重来看呈现逐年下降趋势,我国用于国防费用的支出比例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在2003年的时候,国防费用占全国财政支出比重的7.74%,到2012年国防与预算占全国财政支出比重的5.33%,下降了2.41%。
国防白皮书介绍,中国国防费的主要支出项目有人员生活费、训练维持费和装备费。人员生活费用于军官、文职干部、士兵和聘用人员的工资、保险、伙食、服装、福利等费用。训练维持费用于部队训练、院校教育、工程设施建设及维护和日常消耗性支出。装备费用于武器装备的研究、试验、采购、维修、运输和储存等。
总后勤部和各军区(军兵种)、军、师(旅)、团级单位设置财务机构,负责国防费的供应保障和管理监督。国家和军队的审计机构,对国防费预算及其执行情况实施严格的审计监督。全国政协委员、国防部外事办公室原主任钱利华少将表示,中国军费投入是合理的,我国国防费是随着经济增长相应调整,不单是军费,政府各项经费比如教育、医疗经费都在提升,如果军费不变是不现实的。
过去十年时间,中国国防经费占GDP总量的2%左右。相比,美国国防费所占GDP的比例同时期还有所上升,从2003年的3.6%增加到2012年的4.2%。
钱利华同时介绍,近几年亚洲地区国家军费普遍都在增长,日本、韩国、印度、菲律宾等在不同程度增加他们的国防经费。“我们这几年国防经费之所以引起外界关注,是因为我们经济体量大,发展速度快,他们对军费增加关注角度不同,心态也不同,我们自己要有定力。”
他也否认了一些因为中国军力发展引发亚洲各国开展军备竞赛的说法。他说,军备竞赛是在冷战时期,在北约和华约两个地区性军事组织为争夺世界霸主地位,扩大影响,当时发生了大规模的军备竞赛。而目前亚洲地区无论哪个国家增加军费都有它自己的合理性,并没有开展军费竞赛。
瑞典智库公布的2013年军费排行
排名 国家 军费支出:亿美元 占本国GDP比例 1 美国6820 4.40% 2 中国1660 2% 3 俄罗斯907 4.40% 4 英国608 2.50% 5 日本593 1.00% 目前,我军正面临军事转型,我国推进军事变革立足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础上。虽然与俄罗斯有部分合作,但国防科技主要发展依赖自己的力量,从无到有,从低端到高端,装备的更新换代,国防高技术发展要靠自己的力量,这也需要加大投入。
按照国防战略发展规划,到2020年我国要基本实现机械化,信息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各个大兵种为了适应信息化作战需求,装备会更加先进,重点支柱装备会得到发展。比如航母、核潜艇这些重点战略性武器;此外,大中型舰艇、常规潜艇、大型补给船都会增加。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国防现代化建设,已经成为适应世界军事发展趋势的迫切要求。随着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社会正在由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过渡,一场新的军事革命正在兴起。当前国际形势风云莫测,变数迭起。世界各国主要军事国家在更新装备、改革军队体制方面都有较大举措。
只有强大的国防力量,才是中国实现“富民强国”,维护国家安全、维护领土完整,确立中国国际地位和扩大全球与地区利益的根本保障。面对世界多极化,中国国防面临巨大考验,只有调整好一切军备资源,发展高端科技才能在世界占有一席之地,所以中国的国防不能松懈,而中国的国防经费更应透明支出,达到用则必需,用则必紧。
第二篇:大学生学习国防知识之必要性
大学生学习国防知识之必要性
当夜色笼罩大地的时候,当学校里可爱的孩子们回到家在温暖的床上进入梦乡的时候,当忙碌的上班族忙完一天的工作在自己客厅端着咖啡休息的时候,当三口之家围坐在电视前享受生活的时候,整个国家一片安宁。因为有了这片安宁,睡梦中的孩子露出笑脸,喝咖啡的上班族品味着悠闲,三口之家共享天伦;因为有了这片安宁,整个国家日益发展,综合国力蒸蒸日上;处在这个国家这个时代的我们,是幸运的,也是幸福的。但是可别忘了,是谁给了我们这难得的安宁?是他们,是那些日夜守护在边防线上,海域上的战士们。对他们来说,没有白天与黑夜的分别,没有亲人爱人的陪伴,没有学后班后的的悠闲,没有父母子女的安乐,他们牺牲的自己也应该像我们一样有的幸福,却换来的整个国家人民的幸福。没有一支人民的军队,便没有人民的一切,在革命战争时期是这样,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也是这样,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以中国人民解放军为主体的武装力量,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坚强柱石,是捍卫社会主义祖国的钢铁长城。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是国家安全和现代化建设的基本保证。
我们每个人都应为国防事业作一份自己的贡献,因为国防是我们大家的事,连着你我他,为了这片维系千万家的安宁,每个人将是责无旁贷、义不容辞。宪法规定:保卫祖国、抵抗侵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每一个公民的神圣职责,依照法律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光荣义务。青年学生一定要从巩固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的高度,自觉履行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的光荣义务。不管你是经理老板还是普通工人,不管你是商人还是老师,都应该为我们的国防事业贡献一份力量。作为大学生,作为这个国家的希望,我们责无旁贷!
全民国防教育是国家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是一项巨大的社会工程。而当代大学生是有活力、有前途的一代,是祖国的栋梁,是祖国的希望。“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大学生历来都比较关心国家政治,有着较强的国防意识。在今天这个信息时代,大学生更是国家这个“大家”的顶梁柱。了解国防建设,可以强化大学生的国防意识,造就国防人才,提高民族素质,激发人民的爱国热忱。同时,其基本理论、军事思想、战争谋略还可以运用到生活的各个方面,丰富我们的生活,提高我们的理性思维能力。知识影响能力,能力提高素质,素质提高觉悟,在这样一群有知识、有生命力的大学生中开展国防教育,讲解国防知识是很必要的。就我们大学生而言,关心国家安危及世界和平,本身是一种责任。
孙子云:“兵者,国之大事也,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学习军事理论,就大的方面来说,是让我们以一种居安思危的心态来认识国防,汲取各种军事理论的精华,放眼世界,立足当今。对个人而言,能加强我们的修养,陶冶我们的情操,开阔我们的胸怀。纵观历史风云,那些著名的军事谋略及战略,都能成为现代国防建设中的法宝。那些在战争中涌现出来的英雄人物及其所表现出来的大无畏精神气概,令我们为之震撼。我深深感受到国防教育是一门很有用的课程,能增强我们对国家,对世界,乃至整个历史时期的认识。总而言之,接受国防教育既能开阔我们的视野,又能树立更强的爱国意识,是我们求之不得的好事情。
另外,学习国防知识,也是一种爱国的体现。一个国家能在整个世界立足,最重要的便是这个国家的军事力量是否过硬。任何一个国家,从她诞生之日起,首要的任务,就是固疆强边、抵御外来侵略、巩固新生的政权保证国家的生存和发展。中国是一个年轻的国家,因而国防在中国的地位和作用十分重要,它与国家利益休戚相关,关系到国家的安危、荣辱和形式。当代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的希望,更应该心系国家安危,做一个坚定的爱国者。学习国防知识,心系祖国国防建设,是每一个大学生都要做到的。我们作为大学生,是全新的一代,学习国防知识,提高我们这一代的素质,也是在提高整个民族的素质。而且在今天这个信息时代,大多数大学生可以成为宣传国防知识的媒介。大学生学习国防知识,可以用自己的行
动去实践,切身体会,对其他阶层有更大的影响力。
美国等发达国家初中就开设了国防教育课程,并经常在学生中开展夏令营活动等技能训练。海湾战争中士兵的即征即到正是因为美国重视国防,从小就开始培养公民的爱国主义精神,在公民中牢固地树立了国防意识。可见对学生的国防教育是多么重要!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没有强大的国防就谈不上建设一个强大的国家,树立强大的国威。我们的国防事业就是要保护国家领土的完整和主权的独立。任何一个不重视国防,不重视人才培养的民族就不能称得上是一个优秀的民族。
在我们学校,每年新生入学都要参加军训,体验军旅生活,让学生们知道一个国家的和平来之不易。然而仅仅只是军训是远远不够的,除了身体上的体验,还更应该有思想上的了解与体验。在2001年,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强调了国防教育要从学生抓起。因此我校为学生开设了《军事理论》课程,使我们大学生与国防有了更多的接触,这是很明智也是很有必要的。学校开设这门课的目的就是要我们通过对国防知识的学习,把国防理念与我们平时科学文化的学习结合起来,完善自己,来维护我们宝贵的和平。
一个国家的国民生活在一个安宁的环境下,才谈得上经济的发展,文化素养的提高。国防建设是所有发展顺利进行的前提。当代大学生时我们国家的希望,祖国的未来注定将由他们来肩负,所以说大学生学习国防知识是很有必要的。我们作为大学生也应该将这门课程学好,用自己的知识为我们生我养我的祖国奉献自己的力量!
第三篇:论我国个人所得税改革的必要性及其影响
论我国个人所得税改革的必要性及其影响 摘要:个人所得税作为国家一种宏观调控收入分配的手段和有力杠杆,它既是筹集财政收人的重要来源, 又是调节个人收人分配的重要手段, 在我国税收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随着客观情况变化, 个人所得税制度已难以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 越来越明显地表现出其存在的缺陷, 因此, 通过对个人所得税的改革和完善,进一步加大税收对个人收人分配的调节力度十分必要。关键词:个人所得税改革必要性影响
1.问题提出(研究背景及意义)
我国的个人所得税自开征以来发展势头还是比较好的,在增加财政收入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了一定贡献。尽管个人所得税的发展势头是良好的,但是离我们对它的期许和目标还有很大的差距。在增加财政收入方面, 存在很多的税收漏洞, 许多税源在不断地流失。在调节收入分配方面, 存在“富人偷逃税, 穷人万万税”的现状。我国的贫富差距并未因个人所得税的征收而减小,却呈现加剧趋势,以及收入分配中出现的不公现象都显示出我国的个人所得税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与不足,现行的个人所得税面临着制度不优、实施不力的窘境。个人所得税在筹集财政收入、调节收入分配、促进经济增长方面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有利于促进经济改革的深入发展,保障社会安定团结。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以自然人为核心的社会财富流动和分配占整个社会财富流动和分配的比例必然会越来越大,形式会越来越多样化,个人所得税将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现行个人所得税制进行改革可以更好体现以人为本,更好地解决纳税人之间的公平问题。通过个税的征收拉进社会贫富差距, 缓解社会分配差别, 在保证效率的前提下, 最大限度地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 推进和谐社会的建设。同时在增加财政收入方面也显示个税改革的社会价值。
虽然目前我国个人总体收入水平不高, 加上现行个人所得税的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 我国的个税收入还十分有限, 但它仍然是弹性较大、潜力较大的重要税种, 对我国和谐社会经济建设贡献了力量。
2.我国个人所得税改革的必要性分析
目前我国个人所得税制度主要存在征税范围及税率设计不合理,费用扣除基数未体现公平,以及税收的监督和管理不到位等问题,正是这些问题影响了个人所得税拉近贫富差距,调节收入分配,筹集财政收入作用的有效发挥,所以,对于这些问题的改革是十分必要的。
2.1征税范围不合理,容易引起纳税人间的不公
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的征收范围采取的是列举法,应税所得分为11项:工资、薪金所得;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偶然所得;经国务院财政部门确定征税的其他所得等。也即分类征收制度,分类征收税模式征管手续较为简便,便于征纳双方执行,且可对不同的所得按不同征收方法计税,有利于体现国家政策。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与经济发展,我国公民收入方式不再局限于单一的工资薪酬而逐渐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基金、利息、房产收入等也构成了公民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以往的个人所得税税基自然不能适应当下居民收入情况。现实中各种收入名称众多又不统一,难以与税制所列项目做到对号入座,实际上给征税带来了困难,容易造成偷税和避税。同时,由于不同收入的透明度不同,因而很容易引起纳税人间的不公。工资薪金收入由于纳税人一般有比较固定的代扣代缴单位,这种收入相对于其他所得透明度较高,最容易被如实反映,而其他诸如“灰色收入”“福利收入”则常常被排除在计税收入之外。一些通过资本运作而获取高收入的群体被排除在征税范围之外,引起纳税人心理不平衡。从个人所得税征收意义的角度来说,缴纳个人所得税的主力军应该是掌握社会财富较多的人,而我国目前的现状却是依靠工资薪金的中间阶层成为个人所得税征收的主要来源。一些企业老板、明
星等高收入人群反而只占纳税总额的一部分,这大大违反了个人所得税的征收意义。征收范围的不合理,引起了税负不公平的现象。
一个简单的例子就很能说明问题:甲、乙两个纳税人,甲某月收入为4400
元,其中工薪收入为2000元,劳务报酬收入为800元,稿酬收入为800元,特许权使用费所得800 元。按现行个人所得税税法有关规定,甲本月不缴纳个人所得税。而乙某获得工薪收入为4400 元,却要纳235 元的个人所得税。乙的收入与甲的收入相当,甲不用纳税,乙却要缴纳235 元的个人所得税。所以,这种税制模式不能全面衡量纳税人的真实纳税能力,也不利于拓宽税基,容易导致税负不公,征税成本加大,很难体现公平合理的原则。
2.2税率设计不合理,难以体现公平原则
税率是个人所得税的核心问题, 直接影响纳税人的税收负担。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使用两种税率, 即超额累进税率和比例税率。其中工资薪金所得适用九级超额累进税率, 从5%到45%, 对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所得、承租经营所得适用五级超额累进税率, 从5%到35%, 除这几项之外的其他所得, 都适用的20%比例税率。可以看出,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存在不合理的问题。其一,对于工资薪金所得设计了9 级超额累进税率,而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只规定了3 到6 级的超额累进税率,级数过多不仅不便于计算而且意义不大。其二,工资薪金的税率级距设置不合理。低税率的级距小,这使得中低收入的工薪阶层成为被调控的对象。其三,个人所得税税率按所得项目的不同分别确定,包括比例税率和超额累进税率,而超额累进税率根据两类不同所得项目分为9 级和5 级,结构相当复杂。其四,最高边际税率定得过高,尤其是工资薪金所得的最高边际税率高达45%,而一些非劳动所得的最高边际税率却比较低,这样很难调动劳动者工作的积极性,也有失公平。并且,行为经济学的分析表明,最高边际税率的制订与偷漏税行为的发生有很大关系:最高边际税率越高,高收入纳税人选择偷漏税行为的机率越高。在税收征管水平低、对个人收入监控不力的情况下,如果高收入纳税人选择逃避缴纳税款行为,更不利于税收公平的实现。另外,工资薪金所得与劳务报酬所得均属勤劳所得,却采用不同的税率,有悖于税收公平。其五, 对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所得、承租经营所得适用五级超额累进税率和工资薪金所得的九级超额累进税率相比较, 税负下降较大, 难以实现预期的调节过高收入缓解个人收入分配不公的既定目标。其六, 现行个人所得税对工资薪金所得和劳务报酬所得分别课征, 缺乏科学依据。二者同属于劳动所得, 却在税率上有很大的差异, 这样会在税负上造成不公。另外我国个人所得税还规定, 对劳务报酬一次收入很高的要加成征收。具体内容对纳税人一次取得劳务报酬所得的应纳税所得额在2万元到5万元的, 加成50%,超过5万元加成100%。这一规定也极不妥当,这毕竟是纳税人的劳动所得, 一次收入高, 说明他付出了极其辛勤的劳动相比之下, 偶然所得属于非勤劳所得, 但对它没有加成的规定,这似乎让人觉得税法是支持非勤劳所得的。
2.3费用扣除基数未体现公平
我国现行的个人所得税对工资薪金所得采取定额扣除法。个人所得税法中的费用扣除数1994年为800元,2008年起至今费用扣除数为2000元。现今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有关数据测算, 免征额提高至3500 元/ 月,我国个人所得税在不断调整中日趋合理,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①免征额采取全国“一刀切”的征收方式不能体现社会公平。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发展差距较大,各地的基本生活成本存在较大的差异,个人所得税应实行划区征收。②免征额只针对名义收入,没有考虑物价和通货膨胀因素的影响。当生通货膨胀时,依靠固定收入的工薪阶层实际收入下降,但依然按照名义收入纳税,增加了其税收负担。在我国个人所得税的实施过程当中,生计费用的减除通常滞后于CPI,滞后于老百姓对个人所得税税负的期望和个人所得税制改革的期望要求。③以个人为单位征税,忽视了家庭的整体收入和赡养系数的差异。收入相同,家庭赡养负担不同的人需缴纳相同的税收,有违社会的公平。每个人取得相同的收入所支付的成本、费用是不同的,并且每个家庭的总收入,供养亲属的人数,用于住房、教育、医疗、保险等方面的支出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此规定所有纳税人均从所得中扣除相同数额或相同比率的费用明显是不合理的。我国目前的费用扣除形式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有违“量能征税”的原则,即个人所得税应按家庭实际支付能力而不是总收入征税,更不应按收入来源征税。目前执行的固定税前扣除标准和税前扣除项目,完全不考虑地区经济差异、纳税人家庭人口多寡和生活负担、纳税人生计费用和特殊费用,一律实行定额扣除的做法,不能反映纳税人的实际负担能力,使个人所得税本应起到的调节社会成员收入差距的作用无法体现,这样很容易在实质上造成税负不公的后果,不利于创建和谐社会。
我国现行的个人所得税扣除基数过于简单,未考虑到通货膨胀和物价上涨等因素,以及未从纳税人角度充分考虑个人实际发生的生计费用和其他费用,缺乏对纳税主体的关照,不具备人性化和公平性。国际上的个人所得税分别以个人和家庭为计征单位的征收方式。
2.4税收的监督和管理不到位
税收的监督和管理不到位主要体现在个人真实收入难以确定,纳税申报不实,征管水平低,征管手段落后,处罚法规不完善,处罚力度轻等方面。
2.4.1.个人真实收入难以确定。
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后,人们的收入水平逐渐提高,但税务机关对工资薪金外个人收入的有效监控却极其困难,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收入渠道多元化。一个纳税人同一纳税期内取得哪些应税收入, 在银行里没有一个统一的账号,银行方面不清楚,税务方面更不清楚。二是公民收入现金取得较多,与银行的个人账号不发生直接联系,收入难以计算。三是不合法收入往往不直接经银行发生。个人收入隐性化已成为我国个人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的主要原因。这部分收入中相当大的部分往往不是由正常渠道取得的,这些收入又往往非劳动所得,对此不能有效征税,而工薪收入者却成了个人所得税的主要支撑,这是广大人民群众最难以接受的。
2.4.2纳税申报不实。
当前一段时期,我国公民的纳税意识还普遍淡薄,对于我国纳税人数量最多、征管工作量最大的税种, 必须有一套严密的征管制度来保证。对个人所得税的征管,我国和大多数国家一样也采用了源泉扣缴和自行申报两种 方法,但侧重点不同,我国更侧重源泉扣缴。但无论是源泉扣缴还是自行申报方面都存在漏洞。由于税法没有要求所有纳税人都进行纳税申报,税务机关对扣缴义务人的纳税检查信息是单方面的,无法有效进行监督,使得源泉扣缴的执行力度在不同单位间有很大的差别。自行申报目前在我国尚未全面铺开,法律规定只有5 种情形下的个人收入应自行申报,据统计,目前我国个人所得税主动申报的人数占应纳税人数不到10%。由于没有实行全面的个人收入申报制度,税收流失难以避免。
2.4.3征管水平低,征管手段落后。
当前,我国税务征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修养还普遍不高,不能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税务工作的要求,我国传统的税收征管是以组织收入为中心,以完成税收任务为目标,强调征纳之间的管理与被管理关系,从征税的角度考虑得多,从纳税人的角度考虑得少。现代税收应采取服务型模式,要更新管理理念,增强税收服务意识。另外,以人工为主的落后征管手段和方式,以及信息网络资源的不健全,使税务部门不能及时取得纳税人的收入资料,并对其纳税资料进行处理与稽核。这无疑影响了税收征管的效率。
2.4.4处罚法规不完善,处罚力度轻,不能对纳税人起到震慑作用。
具体表现在:(1)对偷税、漏税等违法行为没有明确的界定,税务执法机关在认定上难以把握,往往避重就轻。(2)对违法行为的处罚规定不具体、不明确,税务执法机关可能会出现受主观因素响而轻罚的现象。(3)处罚标准的规定太低。我国现行税收征管法规定,对偷税等税收违法行为给予不缴或者少缴税款五倍以下的罚款。由于税务机关只注重税款的查补而轻于处罚,致使许多人认为偷逃税即便被查处了也有利可图。据统计,近几年,税务机关查处的税收违法案件,罚款仅占查补税款的10%左右。(4)在税收执法过程中,由于没有规定处罚的下限,税务机关的自由裁量权过大,因而人治大于法治的现象比较严重,一些违法者得到庇护时有发生。这样,对违法者本人起不到接受教训,自觉守法的约束作用;对广大公民更起不到警示和威慑作用,违法现象得不到有效抑制。
3.个人所得税改革的国外经验借鉴
西方发达国家在经济发展阶段上要领先我国,我国1994 年的税制改革也借鉴和参考了西方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在这方面多参考国外的经验,可以使我们少走弯路,同时对于我们以后要进行的更进一步的个人所得税改革也是一个重要的参考。
从税制模式看,美国个人所得税制属于典型的综合征收制,即把纳税人在一个纳税内的各项所得逐项汇总相加,并按税法规定减去不予计列的项目及法定的扣除费用,然后按统一的累进税率计算征收的一种所得税制。个人所得税具有灵活、及时、直接的特点,恰是中国所需要的。它建立在完善的信用制度基础上的个人所得帐户能及时显示个人的收入流量,并按照收人状况实行累进税,所以高收入者多纳税,对不确定的临时性收入可及时征税。我国一直以来实行的是分类所得税制,出现大量漏缴的情况,因此此次改革借鉴了西方国家的综合所得税制再次明确了走向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税制安排
另外,美国个人所得税实行超额累进税率,即三个基本税率档次15%、28%、31%和两个高税率档次36%、39%。后又进行了改革:最高边际税率从39%降低到35%,最低税率从15%降低到10%。我国曾今的九级累进税率显得复杂与不合理,因此,此次改革完成了工资薪金税率等方面的调整。
在美国个人所得税中,存在大量不予计征的应税所得项目、所得扣除项目和税收抵免等优惠政策。在确定应税所得时,美国规定了详细的费用扣除和个人宽免。费用扣除包括商业经营支出的扣除(商业扣除),也包括纳税人特
殊的生活费用扣除(个人扣除),如医药费用等,以此照顾有特殊情况的纳税人,以减轻他们的税负。为保证中低收入家庭和个人的生活水平不会因纳税过多而下降,美国税法还规定了多种扣除、免税收入和退税制度。免税收入主要包括:特定的奖学金、伤病补偿费、联邦、州或市政府债券利息所得等。具体扣除大体包括:教育贷款利息支出、慈善捐助支出、个人退休保险及医疗储蓄账户的个人缴付部分、离婚或分居赡养费支出、购买专业书籍和职业培训费等个人职业发展费用支出、甚至包括变换工作的搬家费用等。对于有孩子的家庭,美国税法规定为每个孩子抚养费退税1000 美元。家里需要供养的孩子越多,所获退税也就越多。这也体现了美国个人所得税法对家庭征收的“人性化”。从我国个人所得税的征收现状来看,具体扣除并未考虑到每个纳税人的具体支出现实,比如房贷支出、子女抚养费支出、医药费用支出、职业培训费支出、赡养老人支出等并没有被包含在扣除范围之内,而是简单地根据收入类别的不同规定了扣除标准。就一些发达省份的支出现状来看,每月2000 元的工资薪金免征额显然有些偏低。因此此次改革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3500元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提高了免征额,向以人为本进了一步。我国的个人所得税制正借鉴西方的优点向着合理且适合我国的方向发展。
4.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改革方案评析
4.1改革后的制度及其优点
此轮个人所得税改革,不仅解决了该税种本身的一些问题,也为我国开启全面税制改革做出了具体尝试。此次个人所得税改革,完成了工资薪金所得起征点等方面的调整,再次明确了走向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税制安排。全国人大常委会2011年6月30 日表决通过的关于修改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对工资、薪金所得个税的调整内容是:工资、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3500元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工资、薪金所得,适用7级超额累进税率,税率为3%至45%;工资、薪金所得应纳的税款,按月计征,由扣缴义务人或者纳税义务人在次月15 日内缴入国库,并向税务机关报送纳税申报表。特定行业的工资、薪金所得应纳的税款,可以实行按年计算、分月预缴的方式计征,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修改后的个人所得税法于2011 年9 月1日起施行。改革后的优点体现在一下方面:
4.1.1充分体现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的核心是对人的尊重,尊重人就是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公平。改革后的税制大幅度减轻中等收入纳税群体的负担。本次个税调整,实行提高工薪所得减除费用标准与调整工薪所得税率结构联动,使绝大多数工薪所得纳税人能享受因提高减除费用标准和调整税率结构带来的双重税收优惠,能够更好地缩小贫富差距,体现人与人的公平,从而更好地体现以人为本。
4.1.2扩大征税范围
目前中央政府有关部门已经准备在2012年启动全国地方税务系统个人信息联网工作,为“按家庭征收个人所得税”改革做好技术准备。继全国主要城市个人住房信息、公积金信息、保障性住房信息相继启动联网工作之后,全国地方税务系统个人信息的联网工作也有望于2012年全面启动。这样可以改变从前个人所得税按照个人征收,实行“收入属地征税”的征缴方式,而“以家庭为单位的综合计征”,以家庭为单位,将家庭成员收入加总后,统一征收个人所得税。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院长高培勇认为,试点以后,进入调节视野的居民收入便不再限于单一项目,而是综合性收入。鉴于收入来源日趋多元化的现实背景,建立在综合计征基础上的个人所得税调节,无疑是更贴近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现实的调节。
选择以家庭为纳税单位的优点也在于家庭总收入比个人收入更能全面反映个人的纳税能力,因为每个人的背后都有家庭作为支撑。另外,以家庭为纳税单位还可以实现一定的社会政策目标。比如对儿童采用增加基本扣除的方法,对有学生、贷款购房、缴纳保险、捐赠的家庭都可以采取增加扣除的措施。
4.2改革后的影响
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法》自1994 年实施以来,按照“高收入者多缴税,中等收入者少缴税,低收入者不纳税”的原则,在调节收入分配、组织财政收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11年《个人所得税法》的修订更是进一步贯彻了中央关于加强税收对居民收入分配调节的要求,降低了中低收入者税收负担,加大了对高收入者的课税,使得我国个人所得税调节收入分配差距方面的功能进一步增强。促进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发展。此外,还适当增加了部分高收入者税负,加大了对高收入者的税收调节力度,进一步推动和维护了社会公平。
4.2.1对高层收入者的影响
高收入者依靠投资等方式实现财富积累仅将工资作为象征形式,通过在海外开工资等手段避开缴纳国内的个人所得税,使得个人所得税沦为了更多针对工资薪金征收的税种。
现今个税的改革使税务部门加大了对高收入者的财产摸底工作,联合银行,证券,保险等行业部门对高收入纳税人的财产状况进行全面掌握。同时加大个人所得税在劳务报酬、财产租赁及转让、股票红利及债券利息等方面的改革力度。对演艺明星等以劳务报酬和高收入者以投资房产股票为主要收入来源的的人群进行高度监管,加大对其保有财产和劳务报酬的征收额度。本次税收调整扩大了最高税率45%的覆盖范围,将原9 级超额累进税率中适用40%税率的应纳税所得额,并入了45%税率的应纳税所得额范围,适当增加了高收入纳税群体的税负。加大了对高收入者的税收调节力度,进一步推动和维护了社会公平。
4.2.2对中低层收入者的影响
对于工薪阶层而言,个人所得税与每个人息息相关,是一个较大的纳税开支项目。虽然我国个人所得税起征比较晚,但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国民收入分配制度的深入改革,工薪等个人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成为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应纳税额也随着收入的不断提高而不断增长。
本次个税改革,调整个税起征点、税率级距,主要是立足于给工薪阶层减轻税收负担,94%工薪族将得到减负。高收入阶层收入远远超过了起征点,而中低收入阶层大都在这个起征点,提高起征点后可以减轻大量普通劳动者的税收负担。财政部和税务部门统计,起征点为2000 元以下,个人所得税纳税人有8 400万人,将起征点上调到3500元,约6000 万人不需缴纳个人所得税,只有2400万人继续缴税。
例:2011年8月8日某员工发放8月份工资扣除“三险一金”工资收入为6 800 元,如果按9 级累进税率计算,应纳个人所得税为:(6 800-2 000)×15%-125=595(元)2011 年9 月8 日某员工发放工资扣除“三险一金”工资收入6800元,如果按7级累进税率计算,应纳个人所得税为(6800-3500)×10%-105=225(元)降低了370 元。这样相当一部分低收入者的个人所得税负担将减轻,甚至根本不必缴纳个人所得税。绝大部分纳税人获得征税减除费用标准提高和税率结构调整带来的双重优惠,降低了税收负担,增加可支配收入,这有利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税负降低可缓解物价上涨对普通民众消费能力的影响,提高其消费能力,从而有效扩大内需,促进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发展。
5.结论
综上本次个人所得税的改革是是十分必要的,并且通过借鉴外国的先进政策以及联系我国实际进行改革,对我国缩小贫富差距,体现社会公平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
第四篇:论我国廉政建设的现状及其必要性[定稿]
行政管理专业毕业(设计)论文
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
浅谈公务员廉政建设的现状及其必要性
专
业:行政管理专业
学生姓名:
行政管理专业毕业(设计)论文
目 录
一、引 言
二、我国公务员廉政建设的理论基础和意义
(一)我国公务员廉政建设的理论基础
1、廉政建设的内涵
2、廉政建设的特点
(二)我国公务员廉政建设的意义
1、加强廉政建设可以提高政府的形象
2、加强廉政建设可以节约政府成本,促进社会的发展
3、加强廉政建设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在要求
三、我国公务员廉政建设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1、公务员廉政建设的现状
2、公务员廉政建设存在的问题
四、加强我国公务员廉政建设的对策
1、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是公务员勤政廉政建设的固本之道
2、健全完善监督制约机制是公务员勤政廉政建设的根本措施
3、铲除滋生腐败的土壤是公务员勤政廉政建设的基础工程
五、结 语
行政管理专业毕业(设计)论文
一、引
言
公务员廉政建设是公务员队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反腐败斗争胜利的关键之一,所以,解决当前我国公务员廉政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更具有紧迫性。党的十五大强调指出,要建立一支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需要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必须加强勤政廉政建设。在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经济建设进程中,健全和完善公务员勤政廉政监督体系,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公务员
廉政
廉政建设
二、我国公务员廉政建设的理论基础和意义
(一)我国公务员廉政建设的理论基础
1、廉政建设的内涵
何为廉政?廉,正直、刚直、品行方正。那么“廉政”简单来讲就是廉洁从政,廉洁施政的意思。关于廉洁从政,传统说法中有一个形象化的描述,就是“一身正气,两袖清风”。所谓正气,是指忠于职守、坚持原则、秉公办事、不徇私情;所谓清风,则是指不贪财肥私,不贪赃枉法,不以权谋利,不沾公家一分便宜。其实我认为这是不对的,一个人占着主要位置,要做得有意义,深入基层,接触民众,了解民众需求,帮助民众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要使区域内人民过得更加美好。于是他不仅要工作,还要有设想,还要去实践,从而使自己的方针政策,的确对人民有好处,这才是真正的领导,否则,则是拿薪水,干干太平事,尽管你不贪不腐,也不能说你是一个廉政的好领导。
廉政的内涵可分为四类:一是廉政的社会文化,主要表现为在全社会营造良好 3
行政管理专业毕业(设计)论文 的廉政氛围环境,让健康向上的廉政文化去充实人们的精神境界,从而使优秀的传统廉政文化和道德风尚在全社会发扬光大;二是廉政的职业文化,主要表现为各职业阶层的从业人员恪尽职守,爱岗敬业,克己奉公,遵纪守法;三是廉政的组织文化,主要表现为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国有企业等公共组织,处事公道正派、公正透明、诚实守信、廉洁高效。四是廉政的政治文化,主要表现为掌握公共权力的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公正廉洁,淡泊名利,恪守宗旨,廉洁从政,勤政为民,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从表现形式上看,廉政文化既有思想观念性方面的,如价值观念、思想信仰、思想道德等,又有制度规范性方面的,如廉洁从政的法律法规及各项纪律制度等。廉政文化以先进的廉政制度为基础,以先进的廉政理论为统领,以先进的廉政思想为核心,以先进的廉政文学艺术为载体,围绕廉政开展的一系列文化教育活动,其目的在于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地位观、权力观、利益观。
2、公务员廉政建设的特点 ①.廉政建设体系化
党在十五大以后提出了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逐步加大治本的力度,通过深化改革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要求;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 ;十六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提出了“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十六字方针,这是党中央在新形势下作出的党风廉政建设的重大战略决策,体现了党和政府从教育、制度、监督等各个环节出发,建立标本兼治的综合体系进行廉政建设的宏观战略和清晰思路,既全面又有重点,摆脱了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4
行政管理专业毕业(设计)论文 的局部治理局面,迈出了廉政建设体系化的坚实的一步。这种体系化的廉政建设方针突出反映在2005年1月中央颁布实施的《关于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简称《实施纲要》)里。该纲要明确提出了惩治和预防腐败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内容和工作目标,所规划的廉政建设体系既是一个着眼全局的体系,又是一个遵循规律的体系,还是一个注重预防的体系,更是一个依靠民主、法制和德治多管齐下防治腐败的体系。
②.廉政建设制度化
党的十六大以来,党和国家有关廉政的法律制度建设的步伐明显加快。2003年11月召开的全国纪检监察法规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了建立健全党风廉政和反腐败法规制度体系的规划;2003年底《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颁布实施;2004年《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实施条例》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廉洁从业若干规定(试行)》颁布实施;200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关于纪委协助党委组织协调反腐败工作的规定(试行)》等法律和规范性文件相继颁布实施。与此同时,还有一系列有关廉政建设的法律和制度正在抓紧制定之中,如2001年7月起中央纪委法规室和监察部法规司多次组织召开起草中华人民共和国廉政法的专家论证会,目前正在酝酿出台廉政法。总之,党的十六大以来的短短几年时间里,有关廉政的制度化建设所迈出的实质性步伐是建党、建国以来前所未有的,其间颁布实施的一系列法律和制度填补了廉政建设的制度空白,为加强廉政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③.群众利益成为廉政建设的基本出发点
行政管理专业毕业(设计)论文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决策,强调坚持以人为本,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认真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这一思想体现在整个廉政建设实践中。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及有关部门按照中央的要求,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严肃查处学校乱收费和挤占、挪用、截留教育经费行为;认真清理、整顿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中乱加价、乱收费等现象;继续纠正在征收征用土地、城镇房屋拆迁以及企业重组、改制和破产中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着力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以及面向农民的乱收费、乱罚款和各种摊派问题;加强对安全生产的监督检查,坚决查处重大事故背后的腐败行为;认真开展治理商业贿赂的专项工作,坚决纠正不正当交易行为。这些举措真正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也反映了廉政建设的具体化和微观化。
④.廉政建设的力度进一步加大
体系化与制度化是廉政建设力度加大的重要表现。从客观现实结果来看,廉政建设的力度加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依法惩处力度加大。党的十六大以来,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和检察机关对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一直有增无减,中央纪委、监察部和最高人民检察院严肃查处了一大批有腐败问题的省部级干部。二是廉政教育力度加大。中国共产党有注重思想政治教育、着力通过化解内因解决问题和预防问题发生的优良传统和丰富经验,十六大以来,党更是不断提出新的要求、推出新的措施加强廉政教育,如规定新任领导干部必须接受廉政谈话和廉政培训,各级主要领导干部在述职的同时要述廉等。
⑤.通过深层次体制改革推动廉政建设
行政管理专业毕业(设计)论文
中央纪委第六次全会强调要认真贯彻中央关于深化改革的精神适应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程积极推进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力争在关键领域和重要环节取得突破,从深层次彻底解决廉政建设的瓶颈问题。目前各地在干部人事制度、司法、行政审批等领域都进行了深层次的改革。在体制改革方面各地认真贯彻执行《党内监督条例》和中央纪委第七次全会精神,重点解决权力制约机制的完善问题加强对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的监督和制约理顺权力之间的关系,保证各部门、上下级之间权力的健康运行。
⑥.注重廉政的社会环境建设
廉政建设只有在良好的社会环境中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否则整个社会对腐败行为麻木不仁,廉政建设就难以取得成效。2005年初中央颁布《实施纲要》的主要用意之一就是要形成全党全社会高度重视和积极参与反腐败的局面。从2006年到2007年中央进一步加强了廉政文化建设,加强对领导干部的权力观和政绩观教育,促使党员干部为民、务实、清廉,树立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道德观念,并把这种教育活动深入到学校、企业、工厂等各个领域,大力营造弘扬正气、抵制邪恶的良好社会氛围。目前,广大人民群众已真正觉悟起来,正以实际行动与各种腐败现象作斗争,廉政建设的良好社会环境已初步形成。
(二)我国公务员廉政建设的意义
廉政建设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含义。“其行如水,水乎清清”,这是古代著名思想家晏子在私有制社会为国家官员制定的合格品行的标准。而在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今天,廉政建设对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即遵纪守法、廉洁奉公、勤政为民、不贪污腐败、不索贿受贿、不以 7
行政管理专业毕业(设计)论文
权谋私。因此,加强廉政建设,意义重大。
1、加强廉政建设可以提高政府的形象
加强廉政建设是提高政府机关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和廉洁施政能力的重要保证,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加快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和建设为民、务实、清廉政府的迫切需要。这也是贯彻落实中纪委七次全会、国务院第五次廉政工作会议,进一步加强干部作风建设的精神。因而要做到牢记宗旨、勤政为民、清正廉洁,维护好行政机关的形象,维护好干部自身形象,维护好广大企业和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为建设魅力中国做出积极的贡献。
2、加强廉政建设可以节约政府成本,促进社会的发展
既然能做到廉洁奉公、勤政为民、不贪污腐败、不索贿受贿、不以权谋私,公务员就可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没有贪念,“伸手必被捉”,“贪字头上一把刀”,因此,可以节约政府成本。社会少了“蛀虫”,多了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政府与群众的血肉联系进一步加强,全社会形成一股合力,一心一意为发展。有廉政型政府,才有节约型社会;有廉政政府,打造节约型社会才能成为可能。
3、加强廉政建设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在要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是深入开展党风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强大思想武器。反腐倡廉工作必须全面贯彻“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既要从严治标,惩治腐败,又要着力治本,预防腐败;既要坚决查办违纪违法案件,又要认真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既要保持工作的连续性,又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要发扬求真务实的作风,抓紧解决反腐倡廉的重大问题,抓紧解 8
行政管理专业毕业(设计)论文
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抓紧解决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切实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为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重要保证。
三、我国公务员廉政建设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1、公务员廉政建设的现状
一、我国廉政建设体系现状分析
2005年,中共中央实施《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纲要》,纲要的实施是新形势下对反腐倡廉工作的重大战略决策和总体指导方针,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为我国现阶段廉政建设指明了方向。
1、近年来我国腐败发案率呈现先升后稳、稳中有降的趋势,反腐工作效果显现 从中纪委向党的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十七大工作报告中的数据来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腐败发案率呈现出了明显的波动性,从趋势上看表现为M型形态波动,并日渐好转逐年下行。十六大以来的五年违纪处分人数大幅下降,达到改革开放以来的最低点。未来五年的趋势虽不好判断,可能还会有所反弹,但反弹高度不会高于1997-2001年高度,违纪处分人数的绝对值应该会逐年下降的。如2003年党纪处分174580人。2004年党纪处分170850人,2004年比2003年下降2.13%,2005年处分115143人。比2004年下降了32.6%,下降比例接近1/3,是近年来下降人数最多的一年。2006年党纪处分人数为97260人,比2005年下降了15.53%。而2006年与2003年相比下降44.3%,接近一半水平。这充分说明近年来我党在反腐倡廉工作方面所取得的成绩。从具体效果上看,全党全社会高度重视和积极参与反腐败的局面初步形成,各种消极腐败现象和不正之风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党风、政风和社会风 9
行政管理专业毕业(设计)论文
气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好转。
(二)理论界的研究和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的实践为廉政建设体系的构建奠定了基础
近年来,我国理论界与学术界对廉政建设体系进行了积极的探讨与研究,形成许多共识与创新。与此同时,各级政府与行政事业单位、企业也相继实施了一系列廉政建设指标体系构建的纲要和细则,开始主动落实中央《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并结合本地区、本部门、本行业特点将《纲要》的原则规定细化和量化,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在中央的宏观指导下,各级党委、政府的积极推动以及学术界的大力倡导下,我国廉政建设指标体系构建从理论到实践都具备了一定的基础,这为进一步建立健全国家廉政建设体系创造了有利条件。
(三)腐败手段多样化,总体数量仍然比较庞大,廉政建设总体形势还不容乐观
所谓腐败,就是运用公共权力违反公共规则以谋取私利的行为。这个定义包含了四个基本要素,即运用公共权力、违反公共规则、谋取私利和已发生或正在发生的行为。尽管不同国家、不同时期界定腐败的标准有所不同,但在当今各国认定腐败与否,大体上按上述四点把握和判定。中国当前腐败主要是行政垄断和公权力乱用所造成的权力寻租和浪费。从国际透明组织公布的国家廉洁指数看,我国廉洁指数得分波动较大,但从2000年以后总体上廉洁指数基本上止跌企稳、逐年进步,呈现出比较平稳的走势。但中国仍属于世界上得分2.5—5.0之间的腐败比较严重的国家,廉政建设总体形势仍不容乐观
2、公务员廉政建设存在的问题
体制与制度上的缺陷
行政管理专业毕业(设计)论文
在制度的执行上是坚持对上不对下,以上面的要求为主,从而脱离实际。因而这种体制需要改革。在体制改革与稳定方面,认为改革会导致社会的动荡,带来新的不稳定因素。实际上,我国最大最严重的不稳定因素是腐败问题,而正是政治体制改革的滞后加剧了腐败,危及党群关系,降低了党的威信。腐败造就了一个个特权集团,加剧了两极分化,败坏了政府形象。因此,要消除这种不稳定因素,实现社会公正,最根本的道路就是要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正是由于体制缺陷,公务员的廉政建设存在阻力。一部分公务员很想廉政却没有廉政的土壤。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正说明了这一道理。因此,体制不改革,腐败难去除,廉政建设将成为空谈。
公务员腐败行为的产生到发展,总是与“权”字紧密相连。贪污受贿,以权谋私,权钱交易,挥霍浪费,腐败堕落,任人唯亲等,都是因为手中掌握着或大或小的权力。权力的“魔杖”失去制约,使极少数道德水平不高,政治觉悟低下的公务员得意忘形、人格扭曲、心理变态、胡作非为。而目前的监督,存在“四多四少”现象:即表面监督多,实际监督少;事后监督多,事前、事中监督少;被动监督多,主动监督少;对一般公务人员监督多,对主要领导干部监督少。由于监督缺乏完善的监督机制和有效的监督手段,因而在现实中很难发现困难,即使有些人掌握了证据,也不愿告发或不敢告发,致使一部分公务员走上违纪违法的道路
法律法规不健全
随着以市场取向为主要内涵的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法治化要求越来越迫切,政府职能的法制化就成为客观必然。但是,就我国目前的情况而言,法制体系不完备,不健全,社会法制意识薄弱,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还大量存在,“人治” 11
行政管理专业毕业(设计)论文
思想随处可见,“法治”观念还未深入公务员骨髓。法治国家要求人们抛除“人治”的思想,用法、用制度来管理国家及社会公共事务。但一些公务员还不习惯于“法治”,“人治”的影子仍然清晰可见,“官本位”的思想,使有些人有了可乘之机,钻了政策的空子,干起违法违纪的事情来。究其原因主要是传统的“人治”思想在作怪,导致不重视制度化建设。目前,我们国家虽然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但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进程相比,显然有些落后。新问题不断出现,但相应的法律法规没有跟上。因此,建设法治社会,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部分公务员自身文化素质低,无视道德约束
首先,一个没有文化的民族是一个没有根基的民族,一项没有文化的事业也是一项没有根基的事业。同样,没有科学的文化观念作指导,反腐败斗争就难以形成先进而正确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许多事实告诉我们,腐败与先进文化是根本对立的。反腐败的艰巨性与腐败所代表的保守、颓废、迷信、庸俗和阻碍社会进步的文化有直接关系。西方文化中某些腐朽颓废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传统文化中的“家长制”、“官本位”、“人身依附”等文化糟粕,市场经济中的竞争、交换、求利等文化理念的负面影响,都对反腐败斗争提出了严峻的文化挑战。对这种文化挑战,如果不从文化上去回击、去正确引导,反腐败工作就很难推进。因此我们讲,反对和防止腐败不仅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也是一项艰巨的文化建设任务。反腐败不仅是要严惩腐败分子,更重要的是要使廉政文化在全社会深深扎根,从而使公务员真正不敢腐败、不能腐败、不愿腐败。
其次,道德约束少。道德是依靠社会舆论、信念、习惯传统和教育的力量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和社会之间的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正是由于约束的程度轻,12
行政管理专业毕业(设计)论文
使得很多公务员不考虑道德问题,理想信念发生动摇,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动力”不足。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逐渐深入,社会价值取向发生了很大变化,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盛行,这些社会上的思潮不可避免地影响到了公务员,使某些意志薄弱、思想不坚定的公务员发生了信念动摇,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淡漠,金钱至上的观念占据了头脑,对党的教育听不进去,甚至产生抵触情绪,为权钱交易、权权交易提供了“思想动力”。因此,需要弘扬社会正气,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四、加强我国公务员廉政建设的对策
1、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是公务员勤政廉政建设的固本之道
毛泽东同志说过:“政治是统率,是灵魂,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江总书记也强调:领导干部要讲政治。在新的历史时期,对国家公务员施以思想政治教育,用政治观点来指导和调节国家公务员的思想坐标,在思想上牢固树立廉政勤政意识。一是认真学政治学理论。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学习邓小平理论,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塑造灵魂、指导工作。二是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每一个公务员,尤其是担任领导职务的公务员都必须牢牢记住:不论在什么岗位,不论职位高低,都是人民的勤务员;手中的权力是党和人民给的,只能为人民谋福利,绝不能作为自己谋私利的工具;公务员必须时时事事为人民服务,让人民满意。三是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强化公务员职业道德教育,是抓好公务员队伍勤政廉政的一项重要任务。面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和人们价值观念以及思想道德观念日益多元化的新趋势,国家公务员应从人民公仆和普通公民的相互比较中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义务,遵
行政管理专业毕业(设计)论文
循高于社会公共道德标准的职业道德,身体力行共产主义道德,努力达到对社会无私奉献,为人民竭诚服务的人生境界,自觉抵制“灯红酒绿”和金钱、物质的诱惑,努力树立公务员的良好形象。
2、健全完善监督制约机制是公务员勤政廉政建设的根本措施
革命导师列宁说过:不受制约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古今中外的历史也证明了这一点。为了遏制腐败现象,保持政府部门的清正廉洁,必须建立健全对权力的监督制约机制,使公务员滥用职权的越轨行为得到及时有效的制裁和纠正,使弄权营私者无隙可乘。
首先,抓住热点、重点,确定监督目标。公务员腐败行为的产生到发展,总是与“权”字紧密相连。贪污受贿,以权谋私,权钱交易,挥霍浪费,腐败堕落,任人唯亲等,都是因为手中掌握着或大或小的权力。权力的“魔杖”失去制约,使极少数道德水平不高,政治觉悟低下的公务员得意忘形,人格扭曲,心理变态,胡作非为。而目前的监督,存在“四多四少”现象:即表面监督多,实际监督少;事后监督多,事前、事中监督少;被动监督多,主动监督少;对一般公务人员监督多,主要领导干部监督少。由于监督乏力,致使一部分公务员走上违纪违法的道路。因此,加强对公务员行使权力的监督,应注重在对容易发生以权谋私、钱权交易的敏感部位、热点岗位加强监督,比如,实行集体领导问题,重大决策、人事任免、项目安排、资金使用问题,家庭重大事项包括家庭收入、住房、子女工作安排等情况及交通、通讯工具配置、出国(境)及吃喝玩乐等热点问题进行重点监督,制订监督目标责任制,以确保监督到位。
其次,健全监督网络,发挥整体效应。对公务员进行监督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必须健全网络体系,开展整体性全方位的监督。坚持党内监督、舆论监督、群 14
行政管理专业毕业(设计)论文
众监督、法律监督、民主监督等多种形式相结合,形成立体化的监督网络体系。一要自觉置身于在党组织的监督之下。切实加强班子内部互相监督,发挥纪检监察部门监督的主渠道作用。二要加强各级人大监督职能。各级人代会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监督职能,监督和督促公务员依法行政。三要充分发挥新闻舆论监督作用。舆论监督是防止公务员滥用权力,搞不正之风的有力工具。“不怕通报,就怕见报”,正是搞不正之风者的心态,他们视舆论与新闻媒介为强大的社会压力而不敢轻举妄动。
3、铲除滋生腐败的土壤是公务员勤政廉政建设的基础工程
公务员队伍中腐败现象的产生,是由于目前政治体制和人事制度上存在弊端。只有在深化经济政治体制改革中,扎扎实实地加强勤政廉政制度建设,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和精神文明相适应的一系列规章制度,才能从根本上减少乃至消除产生腐败现象的根源。由此可见,铲除滋生腐败的土壤,是强化公务员勤政廉政建设的一项重要的基础工程。
一是尽早出台规范行政行为的文件。自《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件》颁布以来,国家又陆续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法规、文件,这些对规范公务员行为起到积极作用。目前仍要抓紧建立和健全各方面规范的行政行为制度,通过规范性的文件法规,使每一位公务员都清醒地认识到自己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使其行政行为有章可循。
二是加强勤政廉政方面的法制建设。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强调指出:“坚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纠是党和国家事业顺利发展的必然要求”,把法制建设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公务员的勤政廉政建设,在法制方面应有所体现。加强公务员勤政廉政和法制建设,必须首先使公务员牢固树立法制观念,认真学习法制知识, 15
行政管理专业毕业(设计)论文
做到知法、懂法、守法、执法。其次是政府部门注重完善法律。及时把那些行为规范已经成熟的制度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尽快使我国勤政廉政建设方面的法律法规完备起来,确保公务员依法行政,彻底堵塞体制、法制和政策等方面的漏洞,以真正达到公务员为政廉明、政治体制弊绝风清。
六、结
语
一名公务员,要知志而有坚强意志,知畏而有规范言行,知耻而要拒腐防变,积极提高自身的廉政素质,参与廉政建设。要严格执行公务员法,自觉接受来自各方面的监督,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和利益观,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做人民的公仆。坚持机关服务基层、党员服务群众,以创新的意识、创新的精神、创新的思路去工作,做一名廉洁自律的国家公务员。
通过本次设计,使我明白了我国公务员廉政建设的重要性,也对我国现行社会主义体制改革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通过这次毕业设计,我感觉毕业设计是大学必修的一门课程,是理论知识和生产实际相结合的最佳时候,但是由于所学知识有限,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的扩充,不断的汲取。因此,本设计有可能略显稚嫩,不够成熟,还请老师见谅,如有错误之处,恳请老师能够批评斧正。
最后,在这里我要特别感谢老师对我的悉心教导和帮助,同时也谢谢在编写论文中帮助过我的老师和朋友们。
行政管理专业毕业(设计)论文
参考文献
1、《中国共产党党内廉政建设文献选编》第二章
2、申明《建立与改革开放相适应的新的道德价值观念》,(1994年12月20日)《理论与改革》
3、《拓展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工作领域 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中国方正出版社)
4、《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5、《公务员奖惩制度与公务员廉政建设》《行政论坛》 2003年05期
6、《我国廉政建设及法律保障》北京: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4 17
第五篇:论我国建立个人破产制度的必要性
论我国建立个人破产制度的必要性
姓 名:系别名称:专业班级:学 号:
黄 骅 李 阳 政治法律系 法学本 092 2009718207 2009718214
内容提要
所谓个人破产制度,就是某个人在其个人资产无法偿还自有全部债务时,通过法定程序宣布其破产并核销债务的法律制度。有些人由于商业失败,或者遇到难以承受的灾难,对外欠的巨额债务无法清偿,个人财产资不抵债的现象屡见不鲜,如果遇上没有财产的,便会产生执行难的问题,以致债权债务关系难以了解,如何更好地保障债权人利益和稳定经济发展成为首要问题。本文将通过限制破产条件、明确区分破产财产和自由财产、保障债权人利益等方面进行论述,阐述目前我国的制度和经济发展的现状,有必要构建个人破产制度。
关键词:个人破产 债权人利益 破产财产
我国近年的住房贷款和汽车贷款逐年增加。据有关银行的统计,1998年以前,个人消费贷款还是零,到了2004年底,这个数字为2万亿元,占整个金融贷款的10%。前两年银行住房消费贷款的不良率不到1%,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问题逐步显现,不良率有上升趋势。随着银行信贷的放开,人们观念的改变,尤其是“用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的借贷消费,使得许多家庭“赤字”很高。
有些人由于商业失败,或者遇到难以承受的灾难,对外欠的巨额债务无法清偿。汶川地震直接表明了社会对个人破产制度的需求。对那些没有购买保险而房屋毁损的群众,如何归还按揭贷款成了一个难题。
只有建立个人破产制度,才能充分调动各利益主体和经济主体的积极性,才能使社会资源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个人破产制度是破产者、社会损失最小化的一种制度安排。
一、个人破产制度建立的必要性
(一)个人商行为的普遍化
近年来民营企业和非法人的商业活动发展十分迅速。但是非法人经济实体一般有规模小、资金少、技术力量薄弱等特征。出现登记的多、注销的也多的现象。由于个人财力的薄弱,在市场竞争中陷入经济困境,处于实际破产的状况比比皆是。市场经济就是一个法治经济,应贯彻主体平等的原则,任何个人和企业只要进入市场,其权益应当受到平等保护,在其符合破产条件时,就应按照破产法的规定平等对待。对债务人丧失支付能力的情况下依照破产制度科学出局,符合现实需要。
(二)个人或家庭的灾难的存在
还是就汶川地震来说,当天灾到来的时候,在四川等不发达地区,房屋往往是公民的巨额的唯一财产,如果房屋灭失则意味着受灾居民遭到了极度困境。中国银监会于5 月23日下发了《关于做好四川汶川地震造成的银行业呆账贷款核销工作的紧急通知》,要求对因地震造成巨大损失且不能获得保险补偿,或者以保险赔偿、担保追偿后仍不能偿还的债务,应认定为呆账并及时予以核销;对于银行卡透支款项,持卡人和担保人已经死亡或下落不明,且没有其他财产可偿还的债务,也应认定为呆账并及时予以核销。呆账核销并不意味着银行不追债了,银行的核销仅限于债权人,对债务人并不能免除债务,这会使诚实的债务人很难摆脱困境。同时若是住房欠款的债权人为个人,那么债务就更无法得到兑现,这无疑严重损害了债权人的利益。如果我国有一部《个人破产法》,此时可以依据个人破产法宣告其破产,房地产商等债权人就债务人的破产财产得到清偿,而债务人在宣告破产后,除了受到一定权利限制之外,可以继续开展新的生活。因此,建立个人破产法律制度在当今中国是解决灾难所带来的经济难题的很好的方式。
(三)实施消费信贷政策的需要
个人消费信贷种类的不断扩大和数额的急剧攀升是我国建立个人破产制度的另一事实依据。北京的家庭债务比例高达122%,超过了2003年美国家庭债务115%的比例。透支未来的消费观念实际上把人变成了消费奴隶,一旦出现大的经济动荡或家庭发生变故,消费者就有可能破产,无法还贷。面对我国已经进入负债消费时代,不但负债消费的人数多,而且一些大城市家庭整体负债率已超过欧美。笔者认为,允许个人破产作为最后一道防线是十分必要的。
二、个人破产制度的可行性
(一)建立个人破产制度存在制度基础
首先,实施个人破产制度的前提是国家具有比较完备的个人财产登记制度和个人信用体系,但是在我国目前这方面制度尚不完善,个人破产法很容易成了逃债的保护之法。从英德两国的经验来看,个人财产登记与否并不是个人破产制度建立的前提条件。英德两国防止破产逃债的有效经验主要有三条:一是要求债务人诚实申报财产,即对在破产程序中的债务人要求其如实申报实有财产;二是对于破产前若干年的逃债行为,如无偿赠与和低价处理财产等行为,法律规定都可以撤销,一旦发现有此类情形,管理人或债权人可以申请法院对该行为予以撤销;三是对于财务申报中的弄虚作假等行为给予严厉的刑事制裁。
其次,如果实施了个人破产制度,很有可能会出现一些“假破产、真逃债”的行为。个人破产制度的建立主要是市场发展的结果,它与信用体系的建立与完善并无必然的联系。信用体系首先要制约的是银行过度授信,而个人破产制度要解决的是个人过度负债后怎么办,信用体系完善与否不是个人破产立法的前提,相反,两者可以互相促进。同样,我们也曾认为消费信贷的发展是以个人信用制度的完善为前提的。
(二)建立个人破产技术所需要的理论
随着我国经济的整体稳步发展,最初的《企业破产法》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经济的需求,因为其严格的主体限制和明显的政策性使得很多资不抵债的个人根本无法通过破产程序退出市场竞争。
首先,个人破产制度符合平等性原则。在我国当前的社会经济中,不论是企业、个体经营者还是从事商事交易的一般自然人个体,他们都是我国市场经济的组成部分,都是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市场竞争。只有尽早建立个人破产制度,将其余广大的市场参与者均纳入破产保护之下,才能使各个民事主体享受平等的法律保护,也才能更好的激发各个市场主体的参与热情,推动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其次,个人破产制度符合公平原则。个人破产制度对于债权人而言能公平的保障其实现参与破产分配的权利要求。它不仅从整体上满足社会所有债权人参与相对破产债务人破产程序的要求,而其具体到单个的个人破产,它赋予破产个人所有债权人平等的受偿权。
最后,个人破产制度符合效率性原则。个人破产制度的使用对象是最为广泛的破产主体并且相当分散,如果通过个人破产程序对之进行清算,不仅兼具破产制度独有的节约整个社会交易费用,而且通过个人破产制度在实践中的成熟和完善,个人破产程序本身的运行成本也会降低。这些都体现了个人破产的效率性。
三、关于建立我国个人破产制度的设想
(一)破产申请条件
按照破产法的一般原理,个人破产可由债权人提出或由债务人向法院提出申请,但是为防止债务人滥用个人破产逃避债务及债权人随意申请债务人破产造成损失,明确申请个人破产的具体条件。
首先,债务人自己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申请破产,债务人申请破产的应该符合以下条件:
第一,债务人必须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指的是我国《民法通则》规定的年满18周岁的公民或年满16周岁以上,能够以自己的劳动取得主要生活来源的公民。未成年人及成年但长期丧失行为能力的人一般不涉及个人破产问题。对于债务形成时有行为能力,形成后丧失行为能力或变成限制行为能力人的,债务人的近亲属可以代其提出破产申请。债务人申请破产的可依法委托代理人提出。
第二,必须是对已到期的有效债务丧失偿还能力,而且不可能在短期内恢复偿还能力。债务人就未到期的债务或债务虽已到期但有支付能力的申请破产,法院应不予受理。虽然债务已到期且债务人没有支付能力,但可保证在一段合理的时间恢复其支付力的,亦可不申请破产,且债务人可以此对抗债权人的破产申请。这就严格限制了债务人破产条件,以此来保护债权人的利益,从而避免了债务人利用破产的手段恶意逃避债务。
其次,债权人为保护自己的利益可以代为申请债务人破产,由债权人申请破产的应该符合以下条件:
第一,债务已到期,而且经债权人向债务人提出还债请求后,在一段合理的时间内为得到偿还。对于债务未到期的债权人,应当不允许其申请,但是在有其他已到期的债权人不与申请,并且债务人经济急速恶化极有可能影响债务人的受偿权时,我们应当出于保护债权人利益的角度,准许其代为申请债务人破产。
第二,债权人可以自己申请也可以由他人代理申请。债权人或其代理人应以书面形式向债务人所在地的基层人民法院提出申请。
所有权属于个人的房产以及其他法律上视为不动产的财产可以作为破产财产,但对破产人居住的房屋进行变卖、拍卖时,应赋予破产人一定数额的金钱用以购置足以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住处。以个人所有的储蓄、工资、图书资料、林木、禽畜及其他生活或生产资料作为破产财产的,应该视破产人的职业及生活环境,划出维持破产人再生所需部分。以知识产权作为破产财产的,只针对其财产权利,不得剥夺破产人的精神权利。股票、债券等有价证券作破产财产时,需要登记或公告的,应按照我国《公司法》、《证券法》及其他相关的规定进行登记过户或公告。
(二)破产财产和自由财产的区分 共有财产中属于破产人的份额应当作为破产财产,但分割时不得侵犯其他共有人的合法所有权,对于家庭财产和夫妻财产应按照我国新颁布《婚姻法》第18、19、20条的规定确定所有权,所有权不能确定为夫妻一方的共同公有财产,一方破产时应先执行其他个人财产,不足者再从共同公有财产中析出应属于破产人的部分偿还债务。
通过严格区分破产财产和个人财产,以保证破产者破产后仍然可以正常生活,并且可以在一段时间后重新建立自己的经济生活,这就解决了当个人或家庭遭受灾难时一蹶不振的现象,从而使债务人可以从无限的债务中走出来,开始自己新的生活。
(三)破产不得免除的债务
依照破产一般效力,破产人以破产财产不能清偿的债务会被免除。但应规定破产不得免除的债务其中包括:破产人应支付赡养费、抚养费的义务;破产人以与他人约定在劳务合同中的劳务履行义务;因破产人侵权行为造成被害人人身伤亡而必须向被害人或其家属支付的各种赔偿金;破产人违反刑事法律、行政法律被有关部门勒令支付的罚金、罚款;其他不应免除的支付义务。
(四)破产的解除
个人破产并非消灭破产人人格,个人破产后破产者仍作为一个完整的主体在社会中生存,破产解除制度就是允许破产人在破产后的一段时间内解除其作为“破产人”的身份,以正常成员毫无差别的民事主体参与社会活动,对一切社会事务享有平等的机会。我国将来《破产法》原则上应规定3年为破产解除期限为宜,一方面,根据我国目前经济状况及社会情况,3年是考验破产人再生能力的较充分时间,也使破产人因破产而得到应有的制裁。另一方面是与我国《公司法》中有关对破产负有责任的破产企业领导人的任职限制规定相符,以便统一适用于个人破产人。破产人应在3年期限届满之日起向人民法院提出破产解除申请,由人民法院宣告并公告。
综上所述,从我国社会的现状来看,无论是从制度上还是理论上都符合了建立个人破产制度的条件。所以,笔者认为,我国可以严谨的建设个人破产制度。已达到私法制度的平等性、效率性,是我国的司法程序和实践都更加的完善。
参考文献
[1]蔡八弟:《“负翁”族大量涌现——个人破产需立法》 经济与法2005年第42期 [2]《金融企业呆账核销管理办法(2008年修订版)》
[3]李南玲《“负债消费”呼唤个人破产制》 经济参考报,2006年4月5日 [4]洪与:《略论建立我国个人破产制度的若干法律问题》,载于《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3年第五期,第21页。
[5]邹海林:《破产程序和破产实体法制度比较研究》,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第24页。[6]文秀峰《个人破产法律制度研究——兼论我国个破产制度的构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一版,第15页。
[7]沙洵 《建立我国个人破产制度的若干思考》 法学 2005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