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论我国大学实施通识教育的必要性
论我国大学实施通识教育的必要性
摘要:阐释通识教育涵义,通过分析我国大学现状中得出通识教育需作为大学的一种教育理念切实落实到大学教育实践中的结论,并从大学生自身发展、全球化时代背景下的人才需求以及改革我国现行教育现状三方面强调了我国大学实施通识教育的必要性。
关键词:大学教育,通识教育,必要性
一、通识教育的涵义
通识教育是英文“general education”的译名,这个词源于古希腊著名学者亚里士多德提出的“自由教育”。在亚里士多德看来,教育要使公民在道德上和智慧上都具有美德,使其既能辛勤劳作又能享受生活,既要使其能应付政治和军事上的事务又能够从事研究、追求真理。在我国,不同学者对通识教育的定义给出了不同的界定。哲学大师牟宗三认为,通识教育不是简单的把人培养成“百科全书”,而是“应该让一个人或学习者了解自己及时代”1。台湾的黄俊杰认为通识教育是“一种建立人的主体性的教育,也就是一种完成人之解放的教育”2。等等。一般来说,现人们在使用通识教育一词时,主要存在着两种不同的定义,一种是广义的定义,指大学的整个办学思想或观念,即大学教育应给予学生全面的教育和训练,教育的内容即包括专业教育,也包括非专业教育;另一种是狭义的定义,指不直接为学生将来的职业活动作准备的那部分教育。笔者倾向于把通识教育既当作大学的一种教育理念,旨在培养学生掌握广泛基础知识,以此启发学生的心智,使其成为有道道、有修养、有社会责任感的人,同时将该理念落实到大学教育的实践中。
二、大学实施通识教育的必要性
(一)我国目前的大学现状
1.我国大学教育缺乏正确的教育理念,功利化现象严重。自改革开放以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冲击下,大学的教育理念逐渐变得功利,大学教育目标纷纷向市场需求方向调整。近年来,由于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许多高校则打出高就业率的旗号吸引学生报考,一切教学计划和目标均向提升就业率看齐。并在大学中推行起“考证教育”,鼓励在校大学生报考四六级、计算机一二级、托福雅思、注册会计师考试、司法考试以及公务员考试,不少学生在此氛围下形成了错误的观念,认为拥有了相应的含金量较高的证书便可以高枕无忧的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成为了证书的奴隶。
2.我国大学过分强化专业教育,课程设置不尽合理。毋庸置疑,高等教育重视专业教育是理所当然的,但是过分强化专业教育,则会造成学生的过分专业化,缺乏健全人的基本素养教育。如今大学普遍存在的一种人文社会科学与自1牟宗三.人文教育和现代教育[N].中国时报.人间副刊,1986-07-16.黄俊杰.大学通识教育的理论与实践[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然科学资源的分配不均的现象。对于理工科而言,人文社会科学的教育是薄弱环节,学生文化陶冶不够,人文素质不高。而对文科学生而言,自然科学的培养同样也十分薄弱。因而导致学生出现的一种“新的片面发展”,成为“单向度的人”。3
(二)实施通识教育的必要性
1.通识教育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大学的主旋律应该是‘育人’,而非‘制器’。是培养高级人才,而非制造高档器材。”4教育如果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不能对学生进行个性和精神的培养,只是强调形式主义和教条主义教学,那培养出来的学生就不是完整的人,也起不到“育人”的效果。通识教育不仅是能让学生掌握到更多的知识,更是让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通识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平衡的心智,完善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进而促进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
2.经济全球化时代下需要高质量的综合性人才。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日益加强,社会的快速进步使得单纯的专业性人才已经不再符合其发展需要。另外,科技的创新使得现代科学呈现出综合化趋势,边缘学科、交叉学科大量涌现,要求研究者需要有广博、扎实的人文、社会的知识做后盾。因此,实施通识教育,不仅是要增加学生的知识广度,开阔眼界,更重要综合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和素质,以适应现今特殊时代对人才的需求。
3.实施通识教育是改革我国现行教育现状的有效途径。在我国现行教育体系下,大学教育存在过于片面追求专业化的现象,进而培养出“单向度的人”。然而面对高度综合化的科技社会,以及社会对综合化人才的需求,我国高等教育体制必然要迎来一次深刻的变革。从专门培养专业型人才转变为培养专业型人才和综合型人才双结合,使其既体现工具性价值,又不失其主体性价值,以适应工业化大生产和社会分工的需要。
参考文献
[1]牟宗三.人文教育和现代教育[N].中国时报.人间副刊,1986-07-16.[2]黄俊杰.大学通识教育的理论与实践[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3]王建辉.高校进行通识教育的必要性分析[J].职业时空.2008(05)
[4]杨叔子.是“育人”非“制器”[J].高等教育研究.2001(02)
[5]程会恩.生产力视角下高校实施通识教育的必要性研究[J],2010-11
[6]李曼丽.通识教育——一种大学教育观[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7]王一定.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整合的理论依据探析[J].中国市场,2006(18):48-49王建辉.高校进行通识教育的必要性分析[J].职业时空.2008(05)杨叔子.是“育人”非“制器”[J].高等教育研究.2001(02)
第二篇:论我国大学实行通识教育的必要性
“形势政策”课程论文(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
班级:09会计学
学号:2009118123
姓名:吴丹
论我国大学实行通识教育的必要性
摘要:阐释通识教育概念;分析我国高等教育现状,进而论述我国大学实行通识教育的必要性;提出我国实行通识教育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教育通识教育
教育从来都是一个国家的立国之本。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不断提高。教育问题已逐渐成为中国当代突出的社会问题,我国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通识教育以其理念、内涵与模式的先进性日益引起人们的思考与关注。大学生作为国家与社会发展的生力军,对其进行通识教育显的愈来愈重要。
一、全面理解与把握通识教育
(一)、通识教育的概念。
通识教育是一个不断发展与演变着的概念。
著名的教育管理与教育研究者庞海芍认为:“它首先是一种教育理念,它既是面向所有人的教育理念,更是一所大学的办学理念;其次,它也指教育的内容,即为实现通识教育目的的那部分内容;最后,还是一种教育模式,是体现通识教育理念,实现通识教育目标并有相关制度保障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 台湾著名学者黄俊杰教授则提出“通识教育是一种建立人的主体性并与客体情境建立互为主体性关系的教育, 也就是一种完成‘ 人之觉醒’的教育。” 其目标是培养完整的人, 即具备远大眼光、通融识见、博雅精神和优美情感的人, 而不仅仅是某一狭窄专业领域的专精型人才。
(二)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
专业教育是为学生从事某一领域工作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做准备的高等教育,而通识教育则更加注重学生的总体发展,是一种“全人的教育”。但通识教育并不是排斥专业教育,一定意义上讲,通识教育包含了专业教育。通识教育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学习、生活中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专业教育更侧重于掌握某一方面的技能:可以说,通识教育是专业教育的补充与延伸。因此,通识教育是比专业教育更加综合的教育形式。
二 我国大学实行通识教育的必要性
(一)我国目前教育现状
(1)我国教育功利化严重,人文素质教育与德育“遇冷”。
大学教育的功利性太强,特别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教育目标纷纷向市场需求方向调整。如近几年来,大学中掀起了一阵“考证热”。在校大学生有的读英语培训班,准备考托福雅思;有的准备注册会计师考试,司法考试,或者公务员考试;还有的忙着计算机等级考试。然而,那些注重培养大学生理性思维与人文素养的学科却乏人问津。更为严重的是,有些高校的管理层也认为学那些东西没有用,学生们只要掌握了专业的技能,拥有了相应的含金量较高的证书便可以高枕无忧的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因此,大学教育甚至被戏谑的说成为“考证教育”。
(2)大学课程的设置不尽合理。
我国大学过分强化专业教育,缺乏健全人的基本素养教育,忽视通识教育。例如,现在高校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是文、理科资源的分配过度不均,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严重失衡。对于理工科而言,人文社会科学的教育是薄弱环节。学生文化陶冶不够,人文素质不高。而对文科学生的培养而言,自然科学的培养同样也十分薄弱。有些偏文科院校只注重培养学生的文科思维与能力,忽视对学生的科学素质与素养的培养;还有些偏理科的院校只注重理科思维,忽视人文素质教育
(二)大学生通识教育的必要性
我国著名学者杨叔子曾指出:“我们的教育失去了人,忘记人有思想、有感情、有个性、有精神世界,就失去了一切。”
(1)实行通识教育是满足经济全球化对综合性人才需求的需要。
当今科技不断发展,信息技术不断发达,全球化和国际化日益加强,社会的快速进步使得单纯的专业性人才已经不再符合其发展需要。另外,现代科学的重大进展越来越需要多学科的相互借鉴与支持,现代科学呈现出综合化趋势,即使从事专门领域的研究,也需要广博的知识为后盾,因为一个问题可能需要多学科的知识才能解决。因此,实施通识教育,不仅是要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开阔眼界,更重要的是综合的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以适应社会对人才越来越高的要求。
(2)实行通识教育是大学生个人发展的需要
相对于专业教育,通识教育有很多优势。通识教育可以让学生学会如何独立思考、如何独立学习、如何分辨是非;使学生变得更加智慧,聪明的应对人生中可能遇到的各种困难;让学生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掌握正确的思维方式。大学生想要获得长远的发展,必须要掌握扎实的知识基础,广泛涉猎各种学科。哈佛大学校长萨默斯2002年5月14日在北京大学以“什么是一流大学的特色”为题的讲话中指出:“让我对知识进行一个总的评价,这就是,你根本没有办法说出最有用的知识是从何而来,你无法预测它来自何处;你也无法设计一些程序来找到最有用的知识形式是什么。……正因为我们不能预测到哪一类的知识会对我们的社会做出巨大贡献,我们才能有信心地预言,新知识、新观点、新方法和聪明的想法对我们的未来是很重要的。”可见通识教育的重大意义。
(3)实行通识教育是我国现行教育现状的必然要求
我国现行教育体系下存在着诸多问题,使得大学教育由原来的重视专业教育转变到通识教育变得刻不容缓。在社会的实践中我们看到,大学培养的人中有许多都正义感、责任感淡化,是非混淆,道德素质低下;有许多动手能力弱,不懂得理论联系实际,缺乏创新精神。大学应经逐渐失去了他应该发挥的作用。所以,我国高等教育体制必然要迎来一次深刻的变革。
三 我国通识教育的实施过程应注意的问题。
(一)、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开展通识教育
通识教育来自于国外资本主义国家,我们在应用过程中应该注意不能生搬硬套,而是要注重结合我国的具体实际情况,如我国的文化发展状况,我国学生的情况等来开展。
(二)注意“通专结合”
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相结合有利于培养出素质全面有创新能力的高级人才。通识教育培养基本素质,健全基本人格,锻炼基本能力,培养合格的“社会人”;专业教育帮助学生掌握专项技能,帮助学生在通识基础上再提升一个档次。如此造就的人才才能过经得起时代的考验,在社会中发挥其精英力量。因此,通识教育是基础,是前提;专业教育是通识基础上的知识掌握的深化,要培养创新型高级人才,两者缺一不可。
参考文献:黄俊杰.全球化时代的大学通识教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旁海芍.通识教育:困境与希望。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
杨叔子.现代高等教育:绿色·科学·人文.高等教育研究,2002,韩水法.牵一发而动全身.读书,2003,李曼丽.通识教育——一种大学教育观.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第三篇:湘潭大学通识教育封面
评分______
日期______
湘潭大学通识教育自修课
专题读书论文(体会)
课程名称__________________ 专题读书论文(体会)__________________ 指导老师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
班级名称____________
学院名称____________
交阅时间____________
湘潭大学教务处制
第四篇:大学教育通识研读必备课本
什么是通识教育
大学基础阶段应是“通识教育”模式,以培养厚基础、宽口径、知识全面的复合型现代公民。
通识教育:主修和辅修专业教育之外服务于学生的智能、情感和社会化等方面发展的教育,主要包括人文、社会科学、数学等自然科学、信息技术应用、外语、多元文化等的教育。要求每人修读一定数量的人文与自然学科课程及技能课,确保学生全面发展。
哈佛、耶鲁等院校规定,大学低年级学生必须修满(1)文学与艺术、(2)历史、(3)自然科学、(4)社会分析与道德观、(5)外国文化等五大“核心课程”。
1、《中国史纲》张荫麟
张荫麟先生为民国时期极具才华和思想的学者,曾受到其师辈们如梁启超、陈寅恪、钱穆等诸多大师的器重和期许,惜英年早逝,住世仅37年。本书是他短暂的一生留下的唯一著作,但已足见作者深邃敏锐的识见和渊博厚实的学养,通透又睿永的思想。本书的撰写,在当时是作为历史教材的一种读本(《中国史纲》第一部),所以在形式上就更为生动活泼,易读易解,无半点枯涩呆板,但同时又富思想内涵和理论深度。且作者对中华民族的历史饱含情感与敬意,故全书无任何浅薄、空疏、浮夸,书中的不少观点和思想在今人看来仍极有价值和参考意义。
2、《全球通史》斯塔夫里.阿诺斯
本书1970、1971年在美国出版后,一直享有盛誉,今天仍被西方人认为是写得最好的世界通史。本书作者斯塔夫里阿诺斯是“全球历史观”的代表人物之一。所谓全球历史观就是要打破西方中心论,从全球的观点看世界史。拿作者自己的话说,就是“研究的是全球而不是某一国家或地区的历史;关注的是整个人类,而不是局限于西方人或非西方人。
本书的观点,就如一位栖身月球的观察者从整体上对我们所在的球体进行考察时形成的观点,因而,与居住在伦敦或巴黎、北京或德里的观察者的观点判然不同o”(见该书上册第54页)当然,该书离真正打破欧洲中心论仍有很大距离,但作者在这方面的努力值得肯定。
3、《剑桥中国晚清史、民国史、共和国史》费正清
《剑桥中国史》是一部完全由西方学者撰写的中国历史,沿袭西方汉学研究一贯坚持的严谨作风,广泛引用文献材料,注重文献的辨伪和考订。由于东西历史文化的差异,该书在许多历史问题上提出了新的观点和质疑,也许有的问题,是我们早已习以为常而从没有考虑过的。所有这些来自于另外一种世界观和价值观的东西,必将极大地丰富我们。
此套丛书计划出版16卷。丛书各卷皆由国外知名学者担当主编,卷内各章节亦由研究有素的专家撰写,并注意吸收各国学者的研究成果,反映了国外中国史研究的水平和动向。
4、《历史研究》汤因比
汤因比在这部著作中,以文明为研究单位,从一个宏大的视角出发,将人类史作为一个整体加以考察。对已知的至少三十一种文明,汤因比进行了分析和归纳,对文明的起源、成长、衰落、解体加以描述;同时,大一统国家和大一统教会的建立也进入作者的视野;在此基础上,汤因比还广泛地考察了历史长河中各个文明在时间和空间中的碰撞、接触和融合。
汤因比闻名遐迩的挑战-应战模式贯穿全书并得到了很好的体现。阅读《历史研究》,在钦佩汤因比渊博的学识和精彩的分析之余,我们可以徜徉在令人着迷的历史海洋之中,不仅吸取知识,丰富思想,而且能充分获得思考带来的快乐。
5、《中国哲学简史》 冯友兰
当代大哲学家冯友兰先生于1947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受聘担任讲座教授,讲授中国哲学史。其英文讲稿后经整理写成《中国哲学简史》,于1948年由美国著名出版公司麦克米兰出版。此书一出,立即成为西方人了解和学习中国哲学的超级入门书。其后又有法文、意大利文、西班牙文、南斯拉夫文、日文等译本出版。
五十多年来,该书一直是世界各大学中国哲学的通用教材,在西方影响很大。论者认为,本书是冯友兰先生哲学与思想融铸的结晶。以一本篇幅有限的哲学史专著,打通古今中外的相关知识,其中充满睿智与哲人洞见。特别是作者对现实问题的关怀,颇具“读书不忘救国,救国不忘读书”的大家风范。本书对于今日中国的读者,不失为一本教兴丰厚的议论经典。
6、《西方哲学史》(英)罗素
罗素的《西方哲学史》是一部很有特色的讨论西方哲学史的著作。其叙述年代从希腊文明的兴起一直到现代的逻辑分析哲学。罗素这部西方哲学史的全名是《西方哲学史及其与从古代到现代的政治、社会情况的联系》。该书的写作目的是要揭示“哲学乃是社会生活与政治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并不是卓越的个人所作出的孤立的思考,而是曾经有各种体系盛行过的各种社会性格的产物与成因”。故在这部哲学史中,罗素特别对他认为对西方哲学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的历史事件和人物辟专章作了较详细的论述。
在该书中,罗素特别强调了哲学家们是由其特定的时代所造成的这一基本观点,并特别注意各种思想之间的历史的关联。阅读此书不仅可以对西方主要的哲学家及其思想有一个大体的了解,还可以了解西方历史上的一些重要的事件、人物、发展阶段及其与特定的哲学之间的关联。
7、《历史理性批判》康德
本书收录康德于1784—1797年间(60岁至73岁)所写的论文8篇,包括康德有关历史哲学和政治哲学的全部主要著作在内。
阅读康德之后,会有一种“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历史理性批判》是康德的晚年所作,此时康德的智慧臻于成熟,此书值得认真研读。
8、《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亨廷顿
该书是亨廷顿第一本引起巨大反响的著作。他41岁完成这样一部政治学的杰作,足以证明他是个天才。
看《秩序》一书,最大感慨,是亨廷顿在40年前就把我们今天可能遇到的事情都料到了,他对“变化社会”(其实就是现代“化”过程中的社会)政治秩序演变规律的总结,几乎是对中国改革开放(改革开放在中国政治话语中,已经高度意识形态化,但在“外人”看来,不过是后发社会的现代化而已)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的预言和警示。比如随便摘一段:“经济发展使经济上的不平等愈发严重,与此同时,社会动员又在削弱这种不平等的合法性。现代化的这两个方面合起来便产生了政治**。” 这样的总结,处处可见。
9、《社会契约论》卢梭著
本书是法国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让.雅克.卢梭(1712—1778)的主要著作之一,也是世界思想史上重要的古典文献。约写于1754年,1762年在阿姆斯特丹正式出版。本书中心思想是:人是生而自由与平等的,国家只能是自由的人民自由协议的产物,如果自由被强力所剥夺,等于剥夺了自由人民的革命权利,可以用强力夺回自己的自由;国家的主权在于人民,最好的政体是民主共和国。在法国大革命中,这本书成为雅各宾派的理论基础,集中体现了当时的民主思潮和共和派的政治理想。美国独立战争中的《独立宣言》、法国大革命中的《人权宣言》都受到它的深刻影响。
10、《动物农场》奥威尔
乔治·奥威尔是英国人道主义、新闻记者和社会评论家,著名的英语文体作家。《一九八四》和《动物农场》是奥威尔的传世之作,堪称世界文坛上最著名的政治讽喻小说。他在小说中他创造的“老大哥”、“双重思想”、“新话”等词汇都已收入权威的英语词典,甚至由他的姓衍生了一个形容词“奥威尔式”不断出现在报道国际新闻的记者笔下,足见其作品在英语国家影响之深远。
11、《通往奴役之路》哈耶克
该书在哈耶克的学术生涯中占有极其重要地位,这本书为他赢得广泛的注意,他的世界性声誉就是由此奠定的。他认为追求计划经济,其无意识后果必然是极权主义。为了反对这种计划经济,哈耶克有力地重申了他一贯坚持的古典自由主义观点,同时,也允许适度的政府活动。
12、《中国官僚政治研究》王亚南
官僚主义是一种普遍的政治现象,其对人类社会所造成的危害可谓深重且深远。官僚主义的根源何在?如何治理?历来见仁见智,众说纷纭。《中国官僚政治研究》都给出了自己的深刻的回答。该书初版于1948年,作者是《资本论》在中国的最早译者,著名马克思主义学者王亚南。这是一部官僚主义研究的力作,也是每一位现代社会的公民都应一读的好书。
13、《潜规则》、《血酬定律》吴思
14、《社会研究方法》 艾尔巴比
该书是美国大学的通用社会学教材,同时它被译成多国文字,是一本具有世界声誉的经典之作二1975年本书初版已引起学术界广泛关注,现已出至第10版。本书讨论范围广泛,论述严密,从社会理论基本范式到学科报告撰写,从社会研究的基本概念到各种复杂技术方法,深入浅出,循序渐进,既适合专门研究人员,也是其他相关学科研究人员的必备参考书。本书包含大量图表和鲜活案例,同时吸纳社会研究的最新理论和方法,并附有详细的参考书目和丰富的网络链接,为师生教学和学者研究提供了极大便利。
15、《唐诗宋词元曲300首》
没有一个古代文明,象中国的古代文明那样,有着如此丰富灿烂的诗歌文化。而唐诗宋词元曲则代表了中国诗歌文化的顶峰造极。其价值是不朽的。不可不常读常翻。
16、《红楼梦》曹雪芹
中国古代史少数最了不起的思想文化作品之一。写出了爱情的奥秘,写出了人生的无奈,写出了生活的丰富。情节巧妙,语言优美,令人百读不厌。
17、《宽容》房龙
民族与民族有差别,宗教与宗教有差别,这一个人的个性与另一个人的个性有差别,这一学派与另一学派的观点有差别。怎么办?极端狭隘、反动的人,总是夸大这种差别,煽动阶级斗争、民族斗争,使不同人类两败俱伤;而真正明智的办法却只能是——相互宽容。房龙的《宽容》,揭示以往文明史的宝贵启示,值得一读。
18、《九三年》雨果
任何理论,反对人道主义,或者以革命的名义肢解人道主义,都是邪恶。雨果《九三年》,是一部人道主义的精神颂歌。每一个受过教育的中国人,都应好好阅读此书,使自己的心灵接受一次人道主义的洗礼。
19、《国富论》亚当斯密
亚当斯密的学术巨著。近现代人类社会最伟大的学术著作。理解西方社会经济发展的一把钥匙。
20、《经济学》 保罗﹒萨缪尔森
本书可以说是为满足各中需要而精心加以编排的。较高深的内容在附录或特别标明的小节里单独安排。这样既可以满足那些求知欲特别强的学生,也可以满足那些主修该课程要求彻底探讨经济学的学生。该书还附加了供讨论用的高难问题,以试探那些学习上特别投入的学生们的勇气。时间特别紧促的学生,可以跳过较难的部分,但这并不会影响你对经济学核心内容的把握,也不会偏离经济推理的主线。
21、《大学精神》杨东平
22、《美学散步 》宗白华
任何一个爱美的中国人,任何一个热爱中国艺术的人,都应该读这部书。本书是已故一代美学宗师宗白华先生的代表作,也是他生前惟一一部美学著作,几乎汇集了其一生最精要的美学篇章,其词句典雅优美、充满诗意,是中国美学经典之作和必读之书。阅读这本书本身就是一种艺术的享受,作者用他抒情的笔触、爱美的心灵引领读者去体味中国和西方那些伟大艺术家的心灵,去体味那些风流潇洒的人们的心灵,待得我们散步归来,就会发觉自己的心灵得到了升华与净化。
23、《人生的艺术》梁漱溟
梁漱溟是一个学者、哲学家、思想家、活动家、政治家。在此书中总结了梁漱溟对人生对世道的论述,借以管窥其思想精华所在。
所谓人生的艺术,就是会让生命和谐,会作人,作得痛快漂亮。——梁漱溟
24、《心灵简史:探寻人的奥秘与人生的意义》 弗洛伊德
世界心理学经典思想随笔精读文本,伟大心理学家的思想精典与智慧精粹!本书遴选了心理学史上一些经典性的思想论述,所选文章大多都避开了专业性著作,是一部心理学大师通俗论述自己思想的精典文萃。
根据论述的内容,编者将所选文章分成三辑:第一辑为论述人生问题的精典文章,主要探讨“人生有何意义”;第二辑为论述自我问题的精典文章,主要探讨“什么是自我”;第三辑为论述心灵问题的精典文章。主要探讨人是什么。纵观这些精妙论述,我们不难发现对人生意义的答案大致有三种观点:第一种认为人生就是及时行乐;第二种认为人生没有什么意义;第三种认为人生确实具有某种意义,这关键在于个人的选择。阅读这些心理学大师的经典论述,可以激发我们对生命的理性思考,并启迪我们潜藏的人生智慧。
25、《为什么中国人勤劳而不富有》陈志武
26、《中国公民读本》丛日云
《中国公民读本》是中国大陆半个多世纪以来公开出版的第一本全面介绍公民常识的图书。通俗地阐释现代公民所应具有的政治观念,也就是现代政治文明的基本理念把人们从臣民意识中解放出来。
该书基本思路是围绕现代公民所面临的各种社会关系,阐述一种正确的权利与义务观念。该书共分九章,章名分别是“我是公民”、“我是中国公民”、“我与国家”、“我与法律”、“我与政府”、“我与公民社会”、“我与社区”、“我与公民同伴”、“我是世界公民”等。
本书由天津教育出版社。
第五篇:湘潭大学通识教育论文封面
评分______ 日期______ 湘潭大学通识素质教育自修课(封 面)课 程 名 称____ 指 导 老 师____ 姓 名_____ 学 号__ 班级名称_ 学院名称 交阅时间__ 湘潭大学教务处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