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大学通识教育的几点想法(精选五篇)

时间:2019-05-13 08:48: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对大学通识教育的几点想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对大学通识教育的几点想法》。

第一篇:对大学通识教育的几点想法

作者:童世骏 华东师范大学原党委书记、上海纽约大学校长
—、中国大学的通识教育应该博采各国高教传统之众长
在现代世界,一个国家的高等教育体系构成通常包括研究型大学、教学型大学和实用型大学三种类型。如果我们把研究型大学当作典型的现代大学,其通常也包括三个组成部分:研究生院、本科学院和专业学院。高等教育的三类学府以及其中的研究型大学的三个部分,大致分别对应于德式、英式和美式的三种大学理念。
相对来说,强调研究与教学相统一的德国式大学理念会强调通识教育的最重要内容和目标之一是培养敬畏学术、献身学术的精神。这种精神恰恰是要通过高质量的专业教育实现的。即使一般意义上的通识教育”也是关于世界、文化和人生的一般知识的传授。大学教育之所以区别于公民教育,也在于它是具有相当程度的研究性的一这不仅仅是指这些课程应该由对课程内容有研究的教授来上,而且是指选这些课程的学生应该以研究者的姿态参与到课程中去。
通识教育所传授的不仅仅是知识,也是智慧,因而它不仅仅诉诸理智,也诉诸情感和信念,它的载体不仅仅是文字,甚至也不仅仅是图像和声音。大学通识教育离不开融洽的师生关系、美丽的校园环境、活泼的文化生活,都是因为这个缘故。这种意义上的通识教育,与以约翰•纽曼为代表的英式”大学理念比较接近。
美国赠地学院传统以及很大程度上由这种传统所构成的教育革命使为大学理念的重要成分,使得大学承担起 满足社会的工业化、民主化对于实用知识和公民能力的需要的责任。根据这种大学理念,实用知识和公民能力(以及公民德性)应该成为通识教 育的重要内容,“务实”和“平等”应该成为通识教育所要培植的重要价值。面向大众的“通识教育”(general education)因而得以区别于面向精英的“博雅教育”(liberal arts education)。
我觉得中国大学的通识教育应该博采众长,兼收并蓄。我校首任校长孟宪承在1934年概括现代大学理想的时候,自觉地把“品性的陶熔”和 “民族和社会的发展”理念与《礼记•学记》里表达中国教育传统和现代 中国大学师生参与社会改革的实践结合起来。蔡元培先生虽然在阐述北 京大学的研究型大学理念时强调这个理念的西方来源(尤其是上面所说 的德国大学理念),但当他在1922年高度评价毛泽东起草的《湖南自修大 学组织大纲》时,说它“以学者自力研究为本旨,学术以外无他鹄的合吾国书院与西洋研究所之长而活用之”,则实际上把中国古代的书院传统与孟宪承所说的“智慧的创获”这个大学理念也密切关联起来。从这个角度讲,我们在中国推进通识教育可以很自然地把中西教育的最佳传统结合起来。
在中国做通识教育还必须强调马克思主义的指导。马克思主义不仅是高校工作的指导方针,也是高校通识教育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是关于社会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包括通识教育的整个大学教育都 是以社会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的,而通识教育尤其对于人的全面发展有重要意义。此外,马克思主义是人类文明的结晶,也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因此通识教育不仅符合马克思主义,而且本身就应该把马克思主义作为其组成部分。
二、中国高校通识教育应该超越精英教育与平民教育之间 的简单二分
前面提到面向大众的“通识教育”与面向精英的博雅教育”之间的区别。我想套用哲学界熟知的一个说法,从平民教育与精英教育的理念差别来谈论这二者之间的区别:否定精英价值的通识教育是空洞的,而否定平民价值的通识教育是盲目的。不同学校的通识教育当然会有不同特点,也有不同重点,但真正适合现代社会的大学通识教育,尤其是真正满足当代中国社会进步需要的大学通识教育应该是超越平民教育和精英教育之间的简单二分的。
在这点上,我想华东师范大学的通识教育是有一点特殊优势的。华东师范大学虽然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师范大学,但我还是喜欢我们“求实创造,为人师表”的校训。因为高等教育,特别是像华东师范大学这样的高校教育,确实是要培养能在社会公众面前发挥广义的“为人师表”作用的人。但正像毛泽东在给他的母校湖南第一师范的题词所说的那样,要做人民的先生,先做人民的学生”。自以为精英、鄙视普通人民、不 愿意向人民群众学习,就不配做人民的先生一不仅是道德上不配,而且也可能是能力上不配。我的老师冯契先生提出过一个很著名的概念——平民化的理想人格”,这是他对现代中国思想史上的圣凡之辩”或“尊卑之辩”的精辟回答。要实现平民化理想人格”的育人理想,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缺一不可,而跨越不同专业、超越特定功利目的的通识教育尤其重要。
从师范大学的育人使命出发有助于我们对这种超越平民教育和精英教育之简单二分的通识教育有一种简洁明了的理解。我觉得,无论是大学教育本身,还是我们作为特色和优势的教师教育研究,都要求我们特别重视在学校里形成一种好的师生关系,并且争取把这种好的师生关系向社会公众辐射开去。华东师范大学作为一所师范大学进行通识教育,尤 其可以从这个角度去理解它的意义。
好的师生关系,在我看来具有以下特点:第一是“讲道理”。师生关系的形成不是靠亲情、利益和权势,而是靠知识和道理。第二是”求进步”。很少有一种人际关系,像师生关系那样把求进步”作为其内在原 则。毛泽东给小学生的题词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其实也是适用于大学的。第三是”有尊卑”。中华民族讲究师道尊严”、主张尊师重教”是以承认师生之间这种尊卑关系为前提的。当然,在现代社会,承认这种意义上的尊卑,实际上也意味着承认我们每个人都有的那种基于理性和德性的尊严和高贵,承认我们在理性和德性面前根本上是人人平等的。但这种平等只有作为学习过程的结果才是现实的,在学习过程的起点上或过程中,这种平等还只是潜在的。也就是说,要把尊严和高贵从潜在的变成实际的,是要通过修养、学习、努力才能得到的。第四是“重学习”。中华民族历来特别重视学习,这是师生关系在中国之所以那么重要的最重要的理由。而且,正如孔子所说: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论语《阳货》)也就是说,人身上很多优点,如果离开了“好学”的话,是会变成缺点的。教育的目的并不只是应培养“好人 ,而是要培养成人”,而这一点必须靠学习来实现。套用一个很著名的说法,只有讲学习”,才能懂得如何以恰当的方式处理好可能会发生矛盾的“讲正气”与”讲政治”之间的关系。
我希望,通识教育在华东师范大学除了要实现在其他高校同样的有关知识传授、能力训练尤其是价值培育的功能之外,还应该着力在校园形成以讲道理、求上进、有尊卑、重学习为特点的人际关系,并且努力让这样的人际关系向校园之外辐射,从而使得从华东师范大学校门走出的人们,在习近平总书记于十九大报告中所要求的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的工作当中也能起到为人师表”的作用。
三、通识教育当中的经典阅读应该体现高校育人目标之下特有的问题意识
通识教育不局限于经典阅读,但经典阅读确实是通识教育的一种重要方式,因为阅读经典就是阅读者对自己所属共同体的最优秀成员的倾听;经受以阅读经典为核心内容的通识教育,就是让年轻的心灵经过倾听 而不仅仅是言说、分享而不仅仅是创造,通过充实和反省、思考和行动,得以健康成长和成熟。
经典阅读是重要的,经典内容的多样性、互补性、启发性和开放性,也是重要的。抽象地说,古与今的经典是缺一不可的,中与外的经典也是缺一不可的。衡量缺”不缺”的标准是当代中国高校培养目标下凸显出来的问题意识。
整个中国教育体系的育人目标都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高等学校的育人目标,应该是培养具有上述品质和能力的充满年轻活力的成熟人格。为帮助大学生实现从比较不成熟到 比较成熟的转化,通识教育中的经典阅读要针对年轻学子们在这个成长过程中实际的精神需要,针对他们实际的思想问题。青年学生日新月异地成长着,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个自我之认同”的问题;青年学生走出家庭、来到校园并准备走向社会,势必会有一个社会之“规范”的问题;青年学生对自己生活于其中的乡村和城市,对自己从书本上了解的故土和异乡都充满着好奇和疑惑,因此会有一个世界之“意义”的问题。经典阅读要履行世俗意义上的精神教育的职能,就必须帮助青年学生顺利地形成认同、内化规范、理解意义,使他们今后能作为一个独一无二的个体在一个团结和谐的社会中生活和工作,在大千世界中体会到意义和美妙。满足这种意义上的精神需求,既是满足青年学生在特定时代、特定社会、特定年龄阶段的现实需求,也是满足他们作为成长中的人类个体所拥有的共同的永恒的需求。
正是从这个角度来说,经历数千年检验、得到几十代肯定的文学作品、史学典籍和哲学论著,是青年学生最好的精神养料。当然,需要强调的是,要使历代经典在当代校园发挥这样的作用,千万不能忘记把这些典 籍扎扎实实地放在读者们所生活于其中的当代语境当中。毕竟,对我们和我们的学生来说,“我是谁”的问题、“我应该怎样行动”的问题、“这世界对我意味着什么”的问题都是发生在我们这个经济全球化、交往信息化、文化多样化和各国人民未来命运一体化的当代世界之中的。
再具体一点说,我尤其想强调经典著作的多样性对于满足不同处境的人们和不同阶段的人生的不同需要的重要性,以及对于满足同一个人 或同一个群体的不同方面的需要的重要性。李大钊曾经于1923年4月在复旦大学做讲演,其中的一些论述对我们今天的通识教育也很有启发。李大钊说:人们要过优美的、高尚的生活,必须要有内心的修养。史学、哲学和文学都与人生有密切的关系,并且都有他们的好处,从不同的研究,可以得到相同的结果,与我们以不同的修养。”李大钊认为,文学教我们“发扬蹈厉”,史学教我们“踏实审慎”,哲学教我们“扼要达观”,而这三者交相为用,可以使我们精神上得一种平均的调和的训练与修养”。我曾在给学生的讲课中引用了我自己的老师冯契先生在63岁、76岁和 80岁时给友人的信中的三段话,对其中“价值”“理想”和“责任”三个概念做了一点发挥。这三个概念的丰富含义对于年轻学子来说,如果不通过大量经典阅读而只通过听讲座、谈体会是无法真正理解的。
我还想借助于冯契对古今中西的一些比较,来对通识教育中阅读选自不同学科、不同文化、不同时代和不同思想传统的伟大经典的重要性做一点说明。冯契视中国哲学为辩证思维遗产,但认为它只有与西方已经相当发达的实证科学和形式逻辑结合起来才能成为现代意义上的科学方法,并且避免蜕变成空话和诡辩;冯契重视西方哲学所强调的“自愿原则”,但不仅强调自愿的意志选择要获得自觉的理性指导,而且认为意志的专一性或坚定性品格与意志的自愿性品格缺一不可;冯契认同中国文化的理性传统,但提出不但要防止“以理杀人”的独断主义,而且要防止因为克服独断主义而走向虚无主义,尤其要防止独断主义的唯我独尊与虚无主义的没有操守的独特结合:拿独断主义吓唬别人,拿虚无主义纵容自己。冯契先生的这些观点,是他自己研读古今中外大量典籍、思考其中包含的大量问题的结果。通识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引导学生在自己所处的特定语境中跟随前辈和老师进行阅读和思考,从所读所思当中逐渐获得他们自己的经得起批判推敲的意见、观点和立场。
本文由澎湃新闻记者丁雄飞根据2017年“文学阅读与通识教育”研讨会会前对童世骏教授的采访整理而成,修订后收录于《通识教育评论》第六期。

第二篇:湘潭大学通识教育封面

评分______

日期______

湘潭大学通识教育自修课

专题读书论文(体会)

课程名称__________________ 专题读书论文(体会)__________________ 指导老师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

班级名称____________

学院名称____________

交阅时间____________

湘潭大学教务处制

第三篇:大学教育通识研读必备课本

什么是通识教育

大学基础阶段应是“通识教育”模式,以培养厚基础、宽口径、知识全面的复合型现代公民。

通识教育:主修和辅修专业教育之外服务于学生的智能、情感和社会化等方面发展的教育,主要包括人文、社会科学、数学等自然科学、信息技术应用、外语、多元文化等的教育。要求每人修读一定数量的人文与自然学科课程及技能课,确保学生全面发展。

哈佛、耶鲁等院校规定,大学低年级学生必须修满(1)文学与艺术、(2)历史、(3)自然科学、(4)社会分析与道德观、(5)外国文化等五大“核心课程”。

1、《中国史纲》张荫麟

张荫麟先生为民国时期极具才华和思想的学者,曾受到其师辈们如梁启超、陈寅恪、钱穆等诸多大师的器重和期许,惜英年早逝,住世仅37年。本书是他短暂的一生留下的唯一著作,但已足见作者深邃敏锐的识见和渊博厚实的学养,通透又睿永的思想。本书的撰写,在当时是作为历史教材的一种读本(《中国史纲》第一部),所以在形式上就更为生动活泼,易读易解,无半点枯涩呆板,但同时又富思想内涵和理论深度。且作者对中华民族的历史饱含情感与敬意,故全书无任何浅薄、空疏、浮夸,书中的不少观点和思想在今人看来仍极有价值和参考意义。

2、《全球通史》斯塔夫里.阿诺斯

本书1970、1971年在美国出版后,一直享有盛誉,今天仍被西方人认为是写得最好的世界通史。本书作者斯塔夫里阿诺斯是“全球历史观”的代表人物之一。所谓全球历史观就是要打破西方中心论,从全球的观点看世界史。拿作者自己的话说,就是“研究的是全球而不是某一国家或地区的历史;关注的是整个人类,而不是局限于西方人或非西方人。

本书的观点,就如一位栖身月球的观察者从整体上对我们所在的球体进行考察时形成的观点,因而,与居住在伦敦或巴黎、北京或德里的观察者的观点判然不同o”(见该书上册第54页)当然,该书离真正打破欧洲中心论仍有很大距离,但作者在这方面的努力值得肯定。

3、《剑桥中国晚清史、民国史、共和国史》费正清

《剑桥中国史》是一部完全由西方学者撰写的中国历史,沿袭西方汉学研究一贯坚持的严谨作风,广泛引用文献材料,注重文献的辨伪和考订。由于东西历史文化的差异,该书在许多历史问题上提出了新的观点和质疑,也许有的问题,是我们早已习以为常而从没有考虑过的。所有这些来自于另外一种世界观和价值观的东西,必将极大地丰富我们。

此套丛书计划出版16卷。丛书各卷皆由国外知名学者担当主编,卷内各章节亦由研究有素的专家撰写,并注意吸收各国学者的研究成果,反映了国外中国史研究的水平和动向。

4、《历史研究》汤因比

汤因比在这部著作中,以文明为研究单位,从一个宏大的视角出发,将人类史作为一个整体加以考察。对已知的至少三十一种文明,汤因比进行了分析和归纳,对文明的起源、成长、衰落、解体加以描述;同时,大一统国家和大一统教会的建立也进入作者的视野;在此基础上,汤因比还广泛地考察了历史长河中各个文明在时间和空间中的碰撞、接触和融合。

汤因比闻名遐迩的挑战-应战模式贯穿全书并得到了很好的体现。阅读《历史研究》,在钦佩汤因比渊博的学识和精彩的分析之余,我们可以徜徉在令人着迷的历史海洋之中,不仅吸取知识,丰富思想,而且能充分获得思考带来的快乐。

5、《中国哲学简史》 冯友兰

当代大哲学家冯友兰先生于1947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受聘担任讲座教授,讲授中国哲学史。其英文讲稿后经整理写成《中国哲学简史》,于1948年由美国著名出版公司麦克米兰出版。此书一出,立即成为西方人了解和学习中国哲学的超级入门书。其后又有法文、意大利文、西班牙文、南斯拉夫文、日文等译本出版。

五十多年来,该书一直是世界各大学中国哲学的通用教材,在西方影响很大。论者认为,本书是冯友兰先生哲学与思想融铸的结晶。以一本篇幅有限的哲学史专著,打通古今中外的相关知识,其中充满睿智与哲人洞见。特别是作者对现实问题的关怀,颇具“读书不忘救国,救国不忘读书”的大家风范。本书对于今日中国的读者,不失为一本教兴丰厚的议论经典。

6、《西方哲学史》(英)罗素

罗素的《西方哲学史》是一部很有特色的讨论西方哲学史的著作。其叙述年代从希腊文明的兴起一直到现代的逻辑分析哲学。罗素这部西方哲学史的全名是《西方哲学史及其与从古代到现代的政治、社会情况的联系》。该书的写作目的是要揭示“哲学乃是社会生活与政治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并不是卓越的个人所作出的孤立的思考,而是曾经有各种体系盛行过的各种社会性格的产物与成因”。故在这部哲学史中,罗素特别对他认为对西方哲学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的历史事件和人物辟专章作了较详细的论述。

在该书中,罗素特别强调了哲学家们是由其特定的时代所造成的这一基本观点,并特别注意各种思想之间的历史的关联。阅读此书不仅可以对西方主要的哲学家及其思想有一个大体的了解,还可以了解西方历史上的一些重要的事件、人物、发展阶段及其与特定的哲学之间的关联。

7、《历史理性批判》康德

本书收录康德于1784—1797年间(60岁至73岁)所写的论文8篇,包括康德有关历史哲学和政治哲学的全部主要著作在内。

阅读康德之后,会有一种“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历史理性批判》是康德的晚年所作,此时康德的智慧臻于成熟,此书值得认真研读。

8、《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亨廷顿

该书是亨廷顿第一本引起巨大反响的著作。他41岁完成这样一部政治学的杰作,足以证明他是个天才。

看《秩序》一书,最大感慨,是亨廷顿在40年前就把我们今天可能遇到的事情都料到了,他对“变化社会”(其实就是现代“化”过程中的社会)政治秩序演变规律的总结,几乎是对中国改革开放(改革开放在中国政治话语中,已经高度意识形态化,但在“外人”看来,不过是后发社会的现代化而已)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的预言和警示。比如随便摘一段:“经济发展使经济上的不平等愈发严重,与此同时,社会动员又在削弱这种不平等的合法性。现代化的这两个方面合起来便产生了政治**。” 这样的总结,处处可见。

9、《社会契约论》卢梭著

本书是法国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让.雅克.卢梭(1712—1778)的主要著作之一,也是世界思想史上重要的古典文献。约写于1754年,1762年在阿姆斯特丹正式出版。本书中心思想是:人是生而自由与平等的,国家只能是自由的人民自由协议的产物,如果自由被强力所剥夺,等于剥夺了自由人民的革命权利,可以用强力夺回自己的自由;国家的主权在于人民,最好的政体是民主共和国。在法国大革命中,这本书成为雅各宾派的理论基础,集中体现了当时的民主思潮和共和派的政治理想。美国独立战争中的《独立宣言》、法国大革命中的《人权宣言》都受到它的深刻影响。

10、《动物农场》奥威尔

乔治·奥威尔是英国人道主义、新闻记者和社会评论家,著名的英语文体作家。《一九八四》和《动物农场》是奥威尔的传世之作,堪称世界文坛上最著名的政治讽喻小说。他在小说中他创造的“老大哥”、“双重思想”、“新话”等词汇都已收入权威的英语词典,甚至由他的姓衍生了一个形容词“奥威尔式”不断出现在报道国际新闻的记者笔下,足见其作品在英语国家影响之深远。

11、《通往奴役之路》哈耶克

该书在哈耶克的学术生涯中占有极其重要地位,这本书为他赢得广泛的注意,他的世界性声誉就是由此奠定的。他认为追求计划经济,其无意识后果必然是极权主义。为了反对这种计划经济,哈耶克有力地重申了他一贯坚持的古典自由主义观点,同时,也允许适度的政府活动。

12、《中国官僚政治研究》王亚南

官僚主义是一种普遍的政治现象,其对人类社会所造成的危害可谓深重且深远。官僚主义的根源何在?如何治理?历来见仁见智,众说纷纭。《中国官僚政治研究》都给出了自己的深刻的回答。该书初版于1948年,作者是《资本论》在中国的最早译者,著名马克思主义学者王亚南。这是一部官僚主义研究的力作,也是每一位现代社会的公民都应一读的好书。

13、《潜规则》、《血酬定律》吴思

14、《社会研究方法》 艾尔巴比

该书是美国大学的通用社会学教材,同时它被译成多国文字,是一本具有世界声誉的经典之作二1975年本书初版已引起学术界广泛关注,现已出至第10版。本书讨论范围广泛,论述严密,从社会理论基本范式到学科报告撰写,从社会研究的基本概念到各种复杂技术方法,深入浅出,循序渐进,既适合专门研究人员,也是其他相关学科研究人员的必备参考书。本书包含大量图表和鲜活案例,同时吸纳社会研究的最新理论和方法,并附有详细的参考书目和丰富的网络链接,为师生教学和学者研究提供了极大便利。

15、《唐诗宋词元曲300首》

没有一个古代文明,象中国的古代文明那样,有着如此丰富灿烂的诗歌文化。而唐诗宋词元曲则代表了中国诗歌文化的顶峰造极。其价值是不朽的。不可不常读常翻。

16、《红楼梦》曹雪芹

中国古代史少数最了不起的思想文化作品之一。写出了爱情的奥秘,写出了人生的无奈,写出了生活的丰富。情节巧妙,语言优美,令人百读不厌。

17、《宽容》房龙

民族与民族有差别,宗教与宗教有差别,这一个人的个性与另一个人的个性有差别,这一学派与另一学派的观点有差别。怎么办?极端狭隘、反动的人,总是夸大这种差别,煽动阶级斗争、民族斗争,使不同人类两败俱伤;而真正明智的办法却只能是——相互宽容。房龙的《宽容》,揭示以往文明史的宝贵启示,值得一读。

18、《九三年》雨果

任何理论,反对人道主义,或者以革命的名义肢解人道主义,都是邪恶。雨果《九三年》,是一部人道主义的精神颂歌。每一个受过教育的中国人,都应好好阅读此书,使自己的心灵接受一次人道主义的洗礼。

19、《国富论》亚当斯密

亚当斯密的学术巨著。近现代人类社会最伟大的学术著作。理解西方社会经济发展的一把钥匙。

20、《经济学》 保罗﹒萨缪尔森

本书可以说是为满足各中需要而精心加以编排的。较高深的内容在附录或特别标明的小节里单独安排。这样既可以满足那些求知欲特别强的学生,也可以满足那些主修该课程要求彻底探讨经济学的学生。该书还附加了供讨论用的高难问题,以试探那些学习上特别投入的学生们的勇气。时间特别紧促的学生,可以跳过较难的部分,但这并不会影响你对经济学核心内容的把握,也不会偏离经济推理的主线。

21、《大学精神》杨东平

22、《美学散步 》宗白华

任何一个爱美的中国人,任何一个热爱中国艺术的人,都应该读这部书。本书是已故一代美学宗师宗白华先生的代表作,也是他生前惟一一部美学著作,几乎汇集了其一生最精要的美学篇章,其词句典雅优美、充满诗意,是中国美学经典之作和必读之书。阅读这本书本身就是一种艺术的享受,作者用他抒情的笔触、爱美的心灵引领读者去体味中国和西方那些伟大艺术家的心灵,去体味那些风流潇洒的人们的心灵,待得我们散步归来,就会发觉自己的心灵得到了升华与净化。

23、《人生的艺术》梁漱溟

梁漱溟是一个学者、哲学家、思想家、活动家、政治家。在此书中总结了梁漱溟对人生对世道的论述,借以管窥其思想精华所在。

所谓人生的艺术,就是会让生命和谐,会作人,作得痛快漂亮。——梁漱溟

24、《心灵简史:探寻人的奥秘与人生的意义》 弗洛伊德

世界心理学经典思想随笔精读文本,伟大心理学家的思想精典与智慧精粹!本书遴选了心理学史上一些经典性的思想论述,所选文章大多都避开了专业性著作,是一部心理学大师通俗论述自己思想的精典文萃。

根据论述的内容,编者将所选文章分成三辑:第一辑为论述人生问题的精典文章,主要探讨“人生有何意义”;第二辑为论述自我问题的精典文章,主要探讨“什么是自我”;第三辑为论述心灵问题的精典文章。主要探讨人是什么。纵观这些精妙论述,我们不难发现对人生意义的答案大致有三种观点:第一种认为人生就是及时行乐;第二种认为人生没有什么意义;第三种认为人生确实具有某种意义,这关键在于个人的选择。阅读这些心理学大师的经典论述,可以激发我们对生命的理性思考,并启迪我们潜藏的人生智慧。

25、《为什么中国人勤劳而不富有》陈志武

26、《中国公民读本》丛日云

《中国公民读本》是中国大陆半个多世纪以来公开出版的第一本全面介绍公民常识的图书。通俗地阐释现代公民所应具有的政治观念,也就是现代政治文明的基本理念把人们从臣民意识中解放出来。

该书基本思路是围绕现代公民所面临的各种社会关系,阐述一种正确的权利与义务观念。该书共分九章,章名分别是“我是公民”、“我是中国公民”、“我与国家”、“我与法律”、“我与政府”、“我与公民社会”、“我与社区”、“我与公民同伴”、“我是世界公民”等。

本书由天津教育出版社。

第四篇:湘潭大学通识教育论文封面

评分______ 日期______ 湘潭大学通识素质教育自修课(封 面)课 程 名 称____ 指 导 老 师____ 姓 名_____ 学 号__ 班级名称_ 学院名称 交阅时间__ 湘潭大学教务处制

第五篇:中国大学中的通识教育

中国大学中的通识教育

【摘要】

通识教育在我们的大学生活中扮演这一个不可或缺的角色,但是大部分学生和老师还缺乏对于通识教育一个客观而全面的认识。那么它的价值到底体现在哪些方面?我国的通识教育还正处在一个较为初级的阶段,它的未来将何去何从?

【关键词】

通识教育 高等教育 大学精神

【正文】

伴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通识教育一词日益进入人们的视野,各大高校给予通识教育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那么通识教育到底对学生的成长和社会的整体发展有着怎样的意义?我国的通识教育面临着怎样的发展困境又将何去何从?

一.对通识教育的认识

通识教育由英文‘general education’译来,很多学者都对其进行过研究,但到目前为止都没有给它一个明确的定位。从表面含以上来看,通识教育应该是对立与专业教育的一种教育形式,即让学生了解除专业之外的知识。比方说对于理工科学生来说,通识教育可以针对其相对薄弱的人文社科领域,人生哲学,社会历史等。

当然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的区别还不仅仅在于其所传授的内容上,从本质上来说,专业教育重在“教”而通识教育重在“育”。我认为,通识教育是通过一种潜移默化的形式,给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带来影响,它可以超越功利性与实用性,挖掘不同学生个体的潜质和精神气质。

教育从来就不是像生产流水线那样制造相同模式的人才,而通识教育的价值也体现在此,它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真正意义上的“人”。

二.通识教育的意义

为什么西方国家普遍给予大学通识教育广泛的关注,我国的大学又为什么要开设通识教育,要解答这些困惑,我们就应该从通识教育的意义开始谈起。首先,着眼于国外的通识教育,我们通过两个例子来简要剖析:

1.哈佛委员会的通识教育观

1943年,美国哈佛大学校长柯南特任命了一个由12位著名专家教授组成的大学委员会,潜心研究“自由社会中的通识教育目标”。两年之后,该委员会基于对美国民主和美国教育全景的理解发表了《自由社会中的通识教育》,极大的推动了美国通识教育的发展。在这本书中,哈佛委员会认为美国民主社会的特性不但为越来越多的人开启了公平接受教育的机会,并且极大程度地挖掘了公民的巨大潜能。但是,与此同时,浓厚的专业主义和职业主义也加强了“社会离心力”,所以民主社会的危机使美国教育急需一种可以通过自身文化凝聚国民力量的教育,即“在共同的人性和公民感上使人团结起来,通识教育由此应运而生。

2.施特劳斯和布鲁姆的自由教育理论

现代教育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启蒙运动。启蒙运动开启了大众化教育的新动向,但是布鲁姆认为,这对于最值得大学关注的少数人来说,即可以成为领导者,开拓者和革新者的少数人来说,却是一种灾难。因此少数人要向多数人看齐,意味着精英教育的遭到败坏。施特劳斯和布鲁姆从古典的角度审视现代教育,他们认为民主政治和大众化的现代教育只能

培养出丧失精神活力的平庸心灵,所以主张通过自由教育来恢复人作为崇高生物的存在,恢复文化的活力。

从西方社会中通识教育的由来我们可以发现通识教育的存在是有其特别的意义和价值的。而对于现在的中国来说,通识教育又极为契合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其原因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1.现在是中国社会转型的关键阶段,中国大学正在面临来自内部及国际化竞争的压力。产业化的道路容易使得大学忽略其作为引领社会的这样一个集体所应该拥有的使命,而被社会的现代性侵蚀,即一切以利益最大化为目标。通识教育可以呼唤大学的文化自觉性,提升大学存在的价值。

2.许多残酷的现实正在削弱社会中的人文精神。人性和兽性是同时存在一个个体之中的,人得兽性即是人们总存在一种欲望,要追求对自己有利的东西。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中,兽性的发展往往带来社会的混乱,赖以人性才能得以维持社会的稳定和发展。通识教育通过提倡人文文化,人文教育,发扬人文精神,为社会和谐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我国通识教育面临的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

近些年来,大陆高等教育中的通识教育也取得了很多成果,有许多令人可喜的进步,但是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我们依然面临着很多问题,例如通识教育被赋予了较多政治经济功能,缺乏主体性和对大学精神的追求„„台湾大学教授黄俊杰曾经指出:中国大学在发展通识教育的征途上有两个拦路虎不得不正视,其一曰官僚主义,其一曰实用主义。我们应该看到教育从来不旨在“不是培养政客就是培养奴隶”,教育要培养的是全面的立体的人才。现在很多人对通识教育有着非常片面的理解,即认为其是为了满足就业市场的需求,培养适应社会的人才。这样的理解曲解了通识教育的初衷,更加偏离大学精神。也是基于这种实用主义的思想,现在大学普遍存在着这样的问题,大学为学生设置好了学习的规格,学生为了学分和绩点奋斗,为了在出国保研中占有更多的优势而学习,大学和学生之间变成了功利关系。

所以,要真正发展大学中的通识教育,我们应该从以下几点入手:

首先,正确认识通识教育。这种认识不一定要建立在一个明确的定义上,但是一定要与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划清界限。

其次,从各个方面潜移默化地进行通识教育。不仅仅要求同学们修多少学分的课程,看多少书,而是将这一理念渗透到校园日常生活中。

然后,通识教育要充分尊重人的差异性。虽然在现在的状况下很难实现大学教育对每一个学生的关注,但是大学要尽可能体现对每一个个体的充分尊重。

最后,应同时加快转变中小学以应试教育为主的教育模式,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

【结语】

我们可以看到,发展通识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同时,目前摆在中国高等教育面前的压力和责任也十分重大。发展通识教育将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发展高等教育的重要命题,这关乎我们民族精神的传承和大学使命的履行。

下载对大学通识教育的几点想法(精选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对大学通识教育的几点想法(精选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通识教育

    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通识教育 摘 要:贯穿通识教育理念的大学英语教学,使得英语教学不再是一种单纯的语言教学,而成为学生了解外国文化传统、诱发学生欣赏乃至借鉴、吸收外国优秀文......

    通识教育心得体会

    通识教育心得 通识教育,对我们来说是一个陌生的词汇。从字面意思的解说,即为普通教育、一般教育或通才教育等。我认为通识教育不单单是一种课程设置模式,它也是一种教育思想、......

    通识教育心得体会

    通识教育心得体会 通识教育心得体会一:我的通识教育之体会 这两天一直看到被转载的批驳通识教育的文章,作者是我很喜欢的老师朱绩崧。朱老师在文章中提到,通识教育之矫枉过正......

    对通识教育的认识和看法

    对通识教育的认识和看法 2012级市场营销(4)班 走进大学之后,我接触到了一门新鲜的课程――通识教育,这是一门帮助学生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提高素质,培养全面型人才的课程。 在信息万......

    中国信息大学:通识教育对艺术人才培养的作用

    中国信息大学:通识教育对艺术人才培养的作用通识教育(General Education)源于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的自由教育(Liberal Education)思想,起源于欧洲,成形在美国。通识教育......

    浅谈大学通识教育的现状及其解决途径

    池州论坛 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与人才培养机制的整合研究_校园和谐文化-论文网 时间:2014-07-30 19:37:02 作者:梅爱冰 论文摘要:高等职业教育要真正贯彻落实“以服务为宗旨、以就......

    论我国大学实施通识教育的必要性

    论我国大学实施通识教育的必要性 摘要:阐释通识教育涵义,通过分析我国大学现状中得出通识教育需作为大学的一种教育理念切实落实到大学教育实践中的结论,并从大学生自身发展、......

    大学教育应注重通识教育还是专业教育

    大学教育应注重通识教育还是专业教育 一辩立论: 主席、各位评委、在座的同学,大家好!针对于对方辩友所下定义,我想说··· 那么就来听听我方的定义吧!通识教育,是建立起广泛的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