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综合《小小发明家》教学设计
综合实践活动《小小发明家》教学设计
楼房小学 教师:柳霞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懂得只要善于观察,勤于动脑,就会有所发明,有所创造。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发明创造的欲望和能力。情感目标:学科学、爱科学、积极参加课外科技活动。
二、教学重点:
多读科技书刊,向小发明家学习、善于观察、勤于动脑。
三、教学难点:教育学生学科学、爱科学。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
五、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故事片、学生自备小制作材料。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导言:同学们,请看,老师手中拿的是什么?(直尺、三角板、量角器)我想用这些文具画一个45度的直角三角形,谁想画?(生画)
现在,我还请这位同学用这个文具(多用三角板)再画一个,(生再画)你能说说哪次画起来更方便吗?为什么?
小结:这就是杨洋同学发明的“多用三角板”。其实,生活中处处有发明,处处有创造。其实搞科技小制作、做个小小发明家,并不难。今天我们就一同做个小小发明家!(板书课题)
(二)激情引趣,晓知以理
师:请同学们带着问题阅读课文。(出示问题)1.杨洋和方芳的发明动机是什么? 2.他们是怎样发明成功的? 3.通过他们的成功,你想到了什么?
师:虽然他们的发明成功了,可是,有的同学却这样来看待发明与创造!
(三)小小辩论会:
1.搞小发明很难,搞创新发明是科学家的事,与小学生无关。2.搞小发明需要时间,会影响学习,我才不去琢磨呢? 3.城里的学生见识广,有爸爸、妈妈的支持,小发明容易成功,我们农村的学生不具备这些条件,没法搞小发明。
(四)拓展延伸,深刻领会
师:“象杨洋、方芳这样的小发明家有很多,谁能说说你知道的有哪些?”
师:以往的船前进后退不是靠帆便是靠人力,就有一个人称“哈逊河上的傻子”,不用帆、不用人力,就使船前进后退了,他是谁呢?他就是美国蒸汽船的发明家——富尔敦。(播放影片——《发明家富尔敦》)
小结:同学们,看到这,你是不是也想亲手通过实验,作个小小小发明?那好,现在就给你们一次动手操作的好机会,让我们一同走进小小实验室!
(五)小小实验室
分小组做实验(4个人一组): 1.自拟制作内容 2.设计制作方案 3.小组分工合作 4.小组汇报成果
(六)总结
师:同学们,今天你们能够进行小发明、小制作,明天可能就会有更大的创新发明,只要你们善于观察、勤于动脑,热爱科学,就会成功!最后,我送给大家一句话:没有大胆的猜测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牛顿
第二篇:《小小玩具发明家》教学设计
《小小玩具发明家》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小小玩具发明家》从一则比赛通知开始,该通知以“树人杯”全国小学生电动玩具设计与制作大赛为契机,号召同学们踊跃制作电动玩具。同时提出将以信息发布会的形式让学生在班里介绍自己的作品,要求把作品的设计、制作过程、原理等展示给全班同学,参加班级选拔赛。设计与制作自己的电动玩具是一件创造性的工作,教材中展示的几种设计仅起抛砖引玉的作用,告诉学生如何记录自己的设计和制作,为信息发布会做好准备。组内评比展示可以提高学生的表达与交流能力。
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前两节课的学习认识了电动玩具的工作方式、动力装置、工作原理以及电磁铁的性质,本节课通过一个比赛通知的方式引入,对五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动手能力,也乐于动手操作,但是对于设计电动玩具的计划及步骤难以形成系统的记录,教师应给与适当的引导。
学习目标
1.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2.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创新精神。3.互相交流,对别的小组作品的制作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教学重难点
重点:激发学生的灵感,发现已有电动玩具的不足。难点:用学到的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创新精神。评价任务
1.学生能够小组合作完成想要设计制作的电动玩具的制作方案。2.学生能够用自己擅长的方式介绍、展示自己的电动玩具。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螺丝刀、钳子、镊子、剪刀、电烙铁、松香、焊锡、电池、尖嘴钳;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每小组根据制作内容自备材料。教学过程
/ 2
一、比赛通知
出示“电动玩具设计与制作比赛”通知,激发学生创作热情。
二、设计与制作
1.组织发动各小组讨论一下计划创作一个什么样的电动玩具,让学生交流各自的创意和设想,然后确立一种或几种方案并写出制作方案。
2.各小组把最终确立的方案用图画加简单文字的方式记录下来,然后商量一个制作方案,小组同学进行分工,收集材料,进行制作。
(制作过程也可在课外进行。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的制作进度,帮助学生解决制作过程中遇到的一切困难,尽量让每个小组都能拿出自己的创作。)
三、交流与总结
各小组都制作了自己的电动玩具,下面请各小组同学在小组内展示、介绍、交流自己设计制作的电动玩具,然后通过民主评议的方式从中选出一件优秀作品代表本小组参加全班比赛。如果是小组同学共同的作品要把每个人制作的资料收集在一起,做好信息发布会的准备工作。
教学反思
教学中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让学生自由“发明”玩具,无论是多么简单的玩具都可以,而不应受教材的限制。如果学生能把本来用其他动力的玩具转化成用电动机作动力的玩具,也应该提出表扬;如果是农村学校也可以让学生发明一般的非电动玩具。本节课的制作活动,是为“信息发布会”这种表达与交流方式的学习奠定基础。
/ 2
第三篇:西师大版《小小发明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愿意与别人进行口语交际,交际时注意把话听清楚,说明白;说话简洁明了,听话抓住重点。有与别人进行口语交际的兴趣。
2.通过交流,知道发明创造并不难,只要善于观察,会动脑筋,生活中处处有创造。
教学准备
教师: 教学挂图。
学生: 收集身边的小发明。
教材简析
本次“口语交际”分为两大板块,第一、二幅图是小朋友面对坏弃的雨伞想到将它改造成多功能衣架。第三幅图出示的是各种废弃的日用品,为学生准备怎样说提供了思路,激发了谈话的兴趣。画中的东西种类较多,不要把思维限制在其中,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结合科技、劳动课等,说一说身边还有哪些东西可作创改,给学生自主选择、自主交流提供足够的空间。同时通过对话题的交流,增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创造能力。
建议本课用1课时。
解读与提示
* 先让学生仔细观察图画,在看懂图画的基础上说说图画的内容。
* 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说说身边还有哪些东西可以“废物利用,变废为宝”。
教学思考与设计(参考)
一、引入新课,揭示课题
教师启发谈话:聪聪是个机灵的小孩,他经常把一些废弃物品改造成实用的东西,同学们都叫他发明家。这不,他又把家里一把坏弃的雨伞改造成了一个多功能晾衣架(出示插图)。小朋友,你想学聪聪,做一个小小发明家吗?(出示课题。)
二、从图入手,分组交流
1.小朋友都想做发明家吧?那我们现在就仔细看图,然后说说聪聪面对坏弃的雨伞想了些什么,又是怎么做的。
2.学生谈话,重点说聪聪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要求学生专心听,学会评价别人的发言,注意先说优点,再提建议。
3.分组讨论:图上的东西能变成什么?可以用语言描述,也可以用画画的方法展示。
4.在小组充分讨论的基础上,请学生上台说,说完后互相评一评。
5.作品现场答疑。其他同学对台上同学的发言提问质疑,注意礼貌用语。
三、说说身边的发明
小组交流:
1.说说你知道的小发明。
2.结合科技、劳动等手工制作课谈身边的发明。
四、教师总结
教师: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讨论后教师小结: 同学们,创造发明并不难,生活中处处有创造,只要你善于观察,善于积累经验,会动脑筋,就能创造奇迹,就会成为发明家。
第四篇:小小发明家教案
大班-小小发明家
活动简介:
本活动通过展示生活中具有重组原理的物品入手,引导幼儿去了解功能重组的概念,理解重组的意义在于创造出新的功能,以便利人们的生活。同时,采用绘画的方式鼓励幼儿将自己所设计的重组物品固定下来,帮助他们更深入地了解和体会重组思维。
活动目标:
理解功能重组的概念,即将两件物品重组为一个新物品,并产生新的功能,从而满足人们的新需求或为生活提供便利;
使用绘画的方式,以重组思维来设计一个新的物品,并很好地表达出自己的思考过程。
材料准备:
实物:带橡皮头铅笔、带夹子风扇、带灯圆珠笔、针线一体盒子、文件夹; 图片:书包、拉杆、帽子、风扇、灯、夹子、衣架、铅笔、塑料杯、带小桌板椅子等等。;
彩笔若干,A4纸若干;
活动导入:
教师讲带橡皮头铅笔的发明故事,引出“重组”概念,并做简单解释。故事内容:
美国佛罗里达州有个画家,叫李浦曼,他的生活相当贫困,是个穷画家。他穷得连画布、画纸都买不起,手头的笔和画架,以及所用的画具都是些破烂货。然而,他并没有放弃自己的艺术追求,每天坚持作画,常常画到天亮。
有一天,李浦曼正专心致志地画一幅素描。他仅有的一支铅笔已经削得很短很短了,他必须捏这支铅笔把画作完。画着画着,他发现画面要修改一下,于是,他放下笔,在凌乱的工作室里寻找他仅有的一块橡皮。他找了好久,好不容易才找到那块笔黄豆大不了多少的小橡皮。他把需要修改的地方擦干净后,发现那支活见鬼的铅笔又失踪了。他找了这个,丢了哪个,找来找去,耽误了不少时间,李浦曼耐着性子,终于找到了那截铅笔头。一气之下,他决定把橡皮和笔头绑在一起,叫它俩谁也跑不掉!于是他找来一根丝线,把橡皮缚在铅笔的顶端,这样,铅笔似乎长出了一些,但用起来却方便多了,可是,没用几下,橡皮掉了下来,穷画家发了狠心,一定要把这淘气的橡皮头牢牢地固定在铅笔有上。为此,他竟然连画也不画了,发着倔劲干了好几天,想了种种办法固定这块橡皮头……最后,他终于想出了一好办法:用一块薄铁皮和铅笔的一头包起来。
这就是今天人们所使用的带橡皮的铅笔,这成了他的专利。
不久,著名的RABAR铅笔用五十万美元的巨款买下了这个专利。李浦曼由一个穷画家而成了发明家和大富翁。
教师随后拿出各种带有组合原理的物品给幼儿观察,让幼儿说出这些东西分别是由哪些物品重组而成的,重组之后有什么新功能,给人们带来了什么样的便利。
活动过程:
环节一: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品是重组而成的。
应用ppt展示生活中具有重组原理的物品,教师引导幼儿去发现这些物品是由不同功能的物品组合而成的。在幼儿的回答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幼儿进一步思考,这些东西和原来的东西相比增加了什么新功能。
(本环节主要是测试一下幼儿是否理解了“重组”这一概念,若是理解了,则跳过环节二,展开此环节;若是没有理解,则继续环节二)。
环节二:试一试,基于教师提供的素材图片进行重组设想。
在此环节中,老师展示各种物品的图片,引导幼儿说出图片中物品的名称以及日常的用途。,在幼儿充分了解这些物品原始功能的基础上,将幼儿分成不同的小组,鼓励小组进行讨论,并采用这些物品进行重组,并说明重组之后的物品具有什么样的新功能。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有小组幼儿率先使用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物品进行重组并给出合理的设计理由,教师及时鼓励,及时撞击其他小朋友思维的发展。另外,也可以在分享之前,然后再进行分享。
环节三:画一画,让幼儿将自己重组的物品画出来。
本环节让幼儿采用绘画的方式将自己重新组合的物品画出来并与同伴分享。
活动心得:
本活动侧重的总结点:1)生活中的许多物品是由两种或者两种以上不同的物品重组而成的,重组而成的物品往往会具有新的功能,能够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便利;2)当人们有新的需求的时候,可以考虑将生活中的一些物品进行再组合,从而得到新的功能。活动拓展:
请小朋友们和爸爸妈妈讨论一下自己想到的组合物品怎么样可以实现。
课程资源包
1、活动材料图片
2、幼儿作品集
第五篇:《我是小小发明家》教学反思
今天,我们班上了一节别开生面的作文课,主题是介绍自己的想象发明,是一篇想象的说明文。首先,同桌之间讨论说说自己的想象发明是什么,然后全班讨论,出代表发言。
我原以为说明性的文章要不好写,孩子们会没有抓手,里面涉及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我们学的说明顺序是从整体到局部,说明方法是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等三种说明方法,孩子们都还不怎么会用,可是在交流的过程中,比我想象的要好。
班级发言有代表性的发言是于欣秀的《未来的吸尘器》,她先说了为什么发明吸尘器,因为环保的阿姨们太辛苦,每天清晨就在大街上扫大街。又介绍了吸尘器的特点有三个:颜色、按钮、座椅,其中按钮能辨别垃圾的方向和地点,吸尘器自动的就去捡拾,环保的阿姨可以跟着吸尘器,坐在座椅上,跟着前往。
张博的《未来的翅膀》更有趣,把翅膀能放到人的身上,在天空中飞起来,当时,我都兴奋了,我希望自己有双翅膀,我做着飞翔的动作,孩子们哈哈大笑。我也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