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课教学反思(合集五篇)

时间:2019-05-15 09:58:4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活动课教学反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活动课教学反思》。

第一篇:活动课教学反思

活动课教学反思

篇一:活动课>教学反思

今天上午,我的语文活动课《诗情画意 >四季如歌——诵读四季古诗》终于在多媒体教室演绎完毕了。这块压在心头的大石头终于落了地,感觉轻松不少。更重要的是,这节课现场效果及领导、老师们的反映都还不错,总算把两次“教坛新星”试讲折戟的阴霾扫去不少,心头的自信也被重新拾回些许。

回顾备课及施教的全程,感慨良多,得失均有。现反思如下:

(一)亮点:

1、开课伊始,情景导入,四季图片欣赏的环节如诗如画。亮丽的图片、优美的背景音乐,加上我精心设计的画外配音,算得上赏心悦目、声情并茂,达到了先声夺人的效果。

2、“背、吟、填、猜、画、唱”的环节完成得很理想,学生兴味盎然,高潮迭起。

3、课前临时设计的板书有如神来之笔,以“四季古诗”为花蕊,以“背、吟、读、填、猜、画、唱”七大活动为花瓣,形成了一幅美丽的莲花图案形的板书。学生惊奇,听课老师称道。

(二)败笔:

1、“读”诗的训练环节虽然指导很细,也切中了关键,但是没有看出立竿见影的效果。这固然与本班学生朗读水平向来不高、缺乏感情有关,但是在备课时准备的教师范读、学生配乐诵读的设计由于担心时间不够而被放弃,实在是不应该。此外,准备的Swf格式的视频范读文件不能在学校电脑播放也是一种遗憾。否则,效果也会好一些。

2、课堂容量太大,“唱”诗活动中安排的一个机动环节——讲“旗亭赛诗”的>故事被临时忍痛放弃。这为今后上课如何进行科学预设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但是这有趣的文化故事没有得到呈现,终归是一种遗憾。

3、大班额下的活动课如何有效组织,激励性评价机制如何构建,一直是困扰我的两大难题,在这节课中未能得到解决。虽然课堂上小手如林,气氛也算活跃,但是仍然觉得有些美中不足。

“再完美的课也会留下一些遗憾,再失败的课也能觅得一丝亮点”——但愿这节课不是属于后者。几年以前现场听过的唯一一节活动课《漫游成语王国》是方芳老师的作品,我一直认为那是我永远也无法企及的一种高度,原来是,现在仍然是„„

篇二:活动课教学反思

本课程,我们尝到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的:通过自主实践、亲身参与,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有所理解、有所体验、有所感悟,尤其在参与实践过程中的感受,让学生真正联系上现实生活,不再局限于书本硬绷绷的内容;与此同时,我们深深体会到这门新课程带给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冲击:受传统教育的思想和课程资源的局限,如何多元化、多渠道地开展实践活动?要开放,但教师该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自主选择、主动实践有机地结合?跳出了书本和卷面的框框,如何评价学生?„„本课程的开展,我们都在尝试、探究、实践、反思和总结经验,现结合实践中的体会,我们成功处和存在的问题在于:成功点:

1、立足实践,培养能力。综合实践活动涉及的学习内容大多来自周围现实生活,许多问题自身带有很强的综合性,这些问题的解决自然要求学生调动多方面的现实生活,并运用这些知识于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在研究《沙溪服装产业》的过程中,通过许多的信息资料的收集、分析、整理和应用,使学生了解探究活动的一些具体操作方法和调查的方法,通过亲身参与综合实践活动培养了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也初步养成合作、分享、交往协作能力和一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2、强调开放,活化课堂。综合实践活动自身的课程性质在本质中又决定了它有着不同于其他课程的一个基本特点:即开放性。因此,综合实践活动的目标、过程、评价诸多环节都呈现出很强的开放性,为师生自主选择活动和创造展性地设计、组织、实施、评价活动留下了必要的空间。带学生走进工厂、走近劳动者,体会劳动的艰辛、创业的困难,让理论知识向实践方面转化,让学生真正根植社会,体悟生活,解读社会。

3、重视评价,视界融合。采用形成性激励评价,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对书面材料的评价与对学生的口头报告、活动、作品、>调查报告的评价相结合等,以学生的自我评价为主,再通过教师的课堂观察和日常观察了解学生的学习的学习方式和结果,把教师评价与学生的自评、互评相结合;小组的评价与组内个人的评价相结合等。由于是让学生自我评价为主,其压力较小,学生可以充分地畅谈自己参与活动的体验、经验和教训,自由地交换意见。同时,这种集体和个人的自我评价也可以使学生享受到健康的民主风气的熏陶和教育。有效地避免学生评价中长期出现的单一化和僵硬化的弊端。

思考点:

1、开展实践活动,或多或少地受学校的场地、校内资源、社区资源和学生家庭中的教育资源影响,而这些资源的运用是否合适,成为我们实践过程中成功的关键,走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初期,我们过分地追求和依赖“高深”的资源素材,而这些晦涩难懂的课程资源,没遵循经济性原则的同学,更加重了学生学习的负担。经过一学期的探索和研究,我们应尽可能开发和利用那些对当前教育教学有现实意义的资源素材,而不是一味地追求“高档次”的资源,并尽可能就地取材,更不应舍近求远、好高骛远。

2、《综合实践活动》的学习资料是一组较好的综合性活动课教材,但不能完全满足活动课的需要。学校和教师可以自己编写适合本校教学条件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内容,更可与其他学科联合,实行课程的综合化,在避免各门科目之间的简单重复的同时,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提高学习效率和达到资源共享等效果。新课程给予我们很大的灵活性,我们也可对教材中不适合本学校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正。

篇三:活动课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讲授的是小学四年级的心理辅导活动课《神奇的注意力》,我是以培养学生训练注意力的意识,教会学生提高注意力的方法为教学目的。让学生知道注意力在学习和生活中都是极为重要的,我们要时刻保持高度的注意。

教学环节上我采用了:

一、课前热身活动,播放视频让学生找到画面中出现的事物;

二、自我诊断 对症下药,这一环节主要让学生回忆学习和生活中做事情常常分心的原因;然后对症下药有没有克服这一原因的绝招。

三、行为训练 这一环节我设计了两个环节,(一)注意力集中训练 本环节我设计了三个闯关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提高注意力,并且锻炼学生的细心态度。让学生能够意识到注意力的重要性。

(二)抗干扰训练 1.学生注意>倾听歌曲;2.再听一遍,完成闯关任务;设计本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到在嘈杂的环境中也能静下心来学习,无论干扰有多大,只要思想全部集中在目标物上,就能抗干扰,这样才能提高学习效率。

四、让学生总结这次活动的>收获。

教学不足:1.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每个环节学生在游戏后我都没有给予评价,忽略了课堂激励语对学生的重要性。本节课我以教师为主导,但却忽略了聚焦课堂,把课堂也要交给学生,让学生能有施展才华的机会。

2.每个环节在过渡之间的衔接不够巧妙,导致各环节不能环环紧扣。

3.各环节学生讨论完题目后,我没有及时纠正让学生坐好后,共同探讨问题、解决问题、总结升华。

上好一节课不容易,上好一节好课更不容易。我相信只要我们认真备课,不光把教材备好,也要把学生备好,因为在课堂上会出现一些突发事件,我们要采取应急措施解决问题。

专注学生心理,聚焦于课堂,寓教于乐。

第二篇:小班活动课教学反思

小班活动课教学反思

篇一:小班活动课>教学反思

本活动依据《指南》提出的相关内容结合小班幼儿 的年龄特点、身心发展特点、生活经验,准确地制定目标、选择内容、把握重点难点;活动过程紧紧围绕活动重难点,遵循小班幼儿游戏化一日生活的活动方式,用游戏贯穿活动始终,采用角色扮演、实物观察、参与游戏的策略,使活动体现了游戏性、教育性、趣味性、参与性、层次性的特点;游戏活动的强度、密度适中,同时注重动静结合,开始部分的热身活动、基本部分的游戏活动、结束部分的放松活动,体现了>体育教学活动的学科特点;

整个教学环节的设计,遵循了动静交替、循序渐进、活动适量、面向全体、关注个体等原则,将本活动的开展立足于发展幼儿的基本动作,把基本动作技能的锻炼寓于趣味性很强的游戏活动中。游戏中赋予幼儿“ 小青蛙”、“ 小袋鼠” 及“ 小兔子” 的角色,加入箭头指示方向,来引导幼儿练习和巩固跳的动作,幼儿相应的向左、向右或向前、向后跳跃,充分满足了小班幼儿好奇、好动、好模仿、好表现等心理需要,让幼儿在乐中学,趣中练,大大激发了他们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也从不同层面使幼儿动作技能得到发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不足:在活动过程中,动作的要领强调欠缺一定的梯度要求,层次性不够,在今后的活动中我将在活动设计上更注重幼儿差异。另外,在引导幼儿游戏时,孩子的情绪老师没有能及时进行成功的调控,孩子对游戏规则的理解还不透彻,导致个别孩子在“跳“的时候是以“跑”完成的,因此,到后面的环节游戏场面有些失控,孩子们“跳”出了我的掌控。

篇二:小班活动课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的重点是通过三个活动环节,让幼儿感知物体的长短,学着比较长短;能正确运用长、比较长、最短等语词,并理解物体长或短的相对关系;初步尝试将物体从长到短或从短到长的有序排列。本次活动难点是将物体从长到短或从长到短的有序排列。

在活动开始时,我首先在平平的桌上放两条彩带,请小朋友观察比较,哪条彩带长,哪条彩带短,两条彩带相比,哪条比哪条长,哪条比哪条短。接着再放一条中等长短的彩带在两条彩带的中间,请小朋友反复观察,并能够完整的说出这条彩带比长的彩带要短,比短的彩带要高。这一环节结束后,我选择三位高矮有明显差异的幼儿上台按高矮顺序站好,以幼儿的高矮来代替长短,这一直观现象引来幼儿的兴趣,并能准确说出谁高、谁矮、谁最矮,谁比谁要高,谁比谁要矮等短语。最后一环节就是请小朋友完成《幼儿用书》第 7 页的操作。

我认为本次活动设计比较好的是请幼儿上台做高矮比较这一环节。在这个活动前期,我本想在中间部分运用图片的形式,引导幼儿学习按长短排序,但从以前的活动中,我发现我们班的幼儿,对观察图片的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不是很长,很容易分散,尤其是坐在后面的小朋友,可能是离老师比较远吧,更有一种事不关己的态度。于是,经过考虑,我尝试让幼儿来做教具的方法,即请个别幼儿上来,请大家比一比,谁高,谁比较矮,谁最矮。这一方法,让幼儿作为活动的主体,比起图片来更直观,且让幼儿自己来比较,更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活动结束后,我认为幼儿都能正确分辨物体的长短;能找出一组物体中最长和最短的物体;能将物体按长短排序。但在第一环节,对彩带进行比较时应该让幼儿再多一些观察,多一些讨论,来加强幼儿对长短的概念理解。再次是我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对数学语言使用的不太规范,使得整个活动多了几块瑕疵。

通过上课、反思,我意识到本次活动有不足之处。首先我应该让幼儿自己完成《幼儿用书》的操作。不应过多的去牵着幼儿走,让他们独立完成,这样才能看出幼儿对本次活动的掌握差异,以对个别没掌握的幼儿进行巩固辅导。此外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幼儿在做习题的时候耽误了很长时间,使得整个活动的时间延长太多,这是我准备工作不够充分的原因。在本次活动中,我的语言组织不够生动有趣,导致一小部分幼儿注意力分散,与此同时更要对幼儿的常规教育做进一步的强化,这些都是以后教学中不能忽略的地方。

篇三:小班活动课教学反思

小乌龟在班级的自然角随处可见,刚好本次的教学活动与小乌龟有关,课前我让幼儿观察自然角的小乌龟是怎么样爬的,幼儿很感兴趣,课间他们便三三两两地议论纷纷,也为我的教学活动有了一个很好的开端。

这是一节音乐活动。首先复习律动《拍手点头》,教师引导幼儿听音乐合拍的做拍手点头的动作。接着出示小乌龟的图片引出今天的活动主题,结合歌词内容创编一个小乌龟的>故事,幼儿对故事十分感兴趣。故事讲到小乌龟去爬山坡的时候请幼儿自己创编,教师帮助引导。

幼儿对乌龟的习性已经十分熟悉,当我问道“乌龟走起路来是很快的还是很慢的”时候有小朋友已经能准确的回答“很慢、很慢”。并且能自己说出原因。于是我让幼儿学习像乌龟那样背着一个重重的乌龟壳一样走路,每个小朋友都做的有模有样!还会学着很累的样子喘息。这个时候我便抓住机会,告诉他们小乌龟爬山累了以后会发出一个像>口号一样的声音,于是让幼儿跟我一起学习,幼儿十分带劲。

出示背景大图——山坡,幼儿有了经验,一看就会了,我逐步出示小乌龟、面包、糖果的图片,使幼儿能一目了然。一遍唱完,我发现了一个问题。很多幼儿由于第一句和第三句的节奏一样,所以在最后一句“嗨嗨 嗨嗨 哟”的时候总是唱成“嗨嗨 哟,嗨嗨 哟,”当然也有对的小朋友,于是两种声音混在一起十分嘈杂,很难听。于是我请几个会的小朋友帮大家唱最后一句,其他小朋友只要唱到第三句就行了。反复唱了两遍,效果很好。我就对他们说,“这两遍我们合作的很好,接下来我们要自己唱了,请你们分清楚第一遍的口号和第二遍的口号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再一遍下来结果真令我吃惊,竟然有大部分的小朋友都会了。我在进行分批表演的形式加深幼儿对歌曲的印象,更好的掌握歌曲的节奏。

在是创编活动环节中,将小乌龟替换成别的小动物进行创编并演唱,有了前面的基础,幼儿替换歌词创编并演唱,还是比较成功的,他们将小乌龟换成小蛇,小鸭,小鸡等,不仅能较熟练地演唱,有的幼儿还能加上自己的动作表演。

第三篇:活动课的教学反思

活动课的教学反思

活动课的教学反思1

语文活动课,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一翼。活动课对于丰富学生生活,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对于加深学生语言体验,提高学生个性,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有着重要意义。在语文课活动课的组织实施中,应始终把学生的自主性摆在第一位,让学习自主地、积极地参与,动口动脑,培养内在的动机,激发智慧的潜力,发展个性特长,推进个体的主动、和谐、全面的发展。“动”是活动课最大的特点,应该将“动”贯穿于活动课组织实施的全过程。

一、选好内容,使学生“可以动”

语文活动课作为一门课程,它有自己设置的目的要求,也就是必须着眼于以获取直接经验。即时信息为内容,以实践性的特点,引导学生从书本走向生活,从课堂走向社会,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活动课比起学科课程有较好的灵活性,在内容的选择上我们可以很好地体现“可动性”。

1 、实践性内容。 实践性是语文活动课的主要特性,它改变了学科教学中教给学生结论性知识的方式,让学生在参与观察、动脑、动口、动手能实践活动中拓展知识,发展能力。一次语文活动课,我组织学生到市场调查采访,然后写一篇小通讯。很多同学对市场的一些问题作了如实记述。如“吃啥有啥”、“乱摆乱卖没人管”“菜价低菜农愁”等。这次活动课,同学们表现活跃,不但学会了调查,练习了写作,还明白了“写作处处有材料,只要做个有心人”。

2 、需要性内容 。根据学生当前的需要或学生正关心的话题来选内容,可以激起学生的热情。如六年级时,很多同学们都互写留言。这时开展一个《赠你一言》活动课,让学生收集和撰写一些富有人生意义、积极向上的格言妙语。结果,这节活动课学生肯定热情高涨,交流创作活跃,不但可赏析格言妙语的深刻含义、结构、修辞,还可以让学生受到激励和教育,提高了学生写留言的品位。

3 、竞争性内容 。魏书生说:“即使对毫无直接兴趣的智力活动,学生因渴望竞赛取胜而产生的间接兴趣,也会使他们忘记事情本身的乏味而兴致勃勃地投入到竞赛中。”的确是这样的,在竞赛中,不喜欢的事情也喜欢,枯燥的事情也变得有趣。

二、放手指导,让学生“真正动”。

要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活动中得到充分体现,从活动的设计、准备到实施、总结都要放手让学生参与,使学生感到这是自己的“活动”,从而真正动起来。

1 、放手让学生参与活动的设计 。开始时,教师可就活动的`设计和内容征求同学的意见。随着活动的深入开展,可将一部分内容交给学生搜集准备,这一过程其实也是学生的活动过程。如《趣说歇后语》就可叫学生推荐一些趣题给老师。一些活动内容熟悉以后,则放手让学生设计,教师主要是引导完善。学生参与出题。设计的活动,会“动”得特别投入。笔者放手让学生自主设计了一节《诗情画意迎新年》的活动课,学生设计了“对春联”、“祝语设计赛”、“猜灯谜”、“成语表演”、“新年新打算”等内容,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 、放手让学生参与活动准备。 从活动内容搜集,学具教具制作,到活动场景的布置,均可让学生参与,教师主权是做好小主持的指导。如在上《诗情画意迎新年》这节活动课节中,学生不但布置了一个喜气洋洋的教室,还自行准备了水果、糖、饼、卡片等奖品。

3 、放手让学生在活动中一展身手 。活动课重在过程,只要学生在活动中充分动脑、动手、动口,那么即使学生在活动的某项内容没有充分完成,这节课也是成功的。如活动课《手抄报大赛》,开始很多教师认为大部分学生将难以完成。后来放手让学生自行设计版面,结果连最差的学生也能完成,一些手抄报的精美还令人赞叹不已。当学生看到满教室展评的作品时,都深感自豪。

4 、放手让学生参与活动总结。 这能使学生在总结经验中体会成功的喜悦,先认识讨论,再全班交流,最后由老师归纳升华。如活动课《我能行》结束时,教师说:“大家有什么收获呢?我想采访几个同学。”这就是引导学生以活动作总结的一种方式。每次活动后,若能引导学生以活动为题材写篇日记,能使学生的总结产生更大效益。

三、创设情境,使学生“乐意动”。

一方面,要做好活动场地的布置,营造一个和谐的氛围;另一方面,在活动开始和活动过程中可利用绘声绘色的语言、情境渲染、实物演示和动手操作等方法,以激起学生想看看、说说、做做的强烈愿望;其次,充分利用活动课课内外、校内外相结合的特点,带学生到社会、大自然的情境中,营造一个学生“乐意动”的氛围。如在活动课《寻找春天的足迹》中,带学生到大自然中,那刚钻出来的小草,树枝上的嫩芽,星星点点的小花,湿润的泥土的微微的风,都能一下子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情不自禁融到活动中。

四、巧选形式,让学生“全体动”。

语文活动课一定要避免那种“尖子生表演”的场面。在每一次活动中,都应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语文活动课的形式是多样的,如阅读欣赏、口才培训、表演品评、调查观察、语文技能赛等。要从为学生提供人人都有“动”的机会的角度出发,巧选活动形式。如,《课本剧院表演赛》中,由于时间限制,决定了表演的只能是部分人。怎样让其余同学做评委,对表演作出书面及口头评论及打分。

五、优化结构,让学生“全程动”。

为确保学生在活动过程的每一环节都处于“动”中,教师除了让学生参与活动的准备工作以外,还必须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设计科学、合理、有序的活动程序,优化活动课课堂结构。如在《我能行》这节活动课的程序设计中,先以充满激情的语言导入情境,继而“选评委”抢答案掀起第一个小高潮。在汇报“发现别人优点”时,由于每人都想知道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所以会磁石般地吸引学生。“发现自己的长处”虽然要求较高,但满足了孩子的表现欲。紧接着安排了一个带有竞赛性却轻松愉快的“表演”,则缓和了紧张的气氛。最后的“评选‘班之最’”,每一次宣读“我们班最……的……同学”都会引起热烈掌声,从而将活动推向了高潮。这样的课堂结构,自始至终都让学生们处于活跃的“动”中,效果自然显著。

活动课的教学反思2

在我国历史教育教学领域中奉行以知识传递为价值取向的教学观,致使课堂中教师的讲授成为主要的教学形式,轻视甚至否认学生主体活动给予素质发展的真正价值。随着未来科技、经济的迅猛发展,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终身教育和学习化社会的到来,为了确立学生主体活动在教学中的地位,我们将活动教学引入历史课堂教学中,使传统的教学过程发生一系列的变革,产生了以下新的特点。

一、活动课教学

长期以来,我们采用前苏联的历史教学方法,认为学生历史学习的任务是在教师帮助下学习和掌握书本知识,而不是发现“真理”。这种认识上的偏差导致在我国的教学理论和实践中严重轻视实践。发现、探究等活动,否认学生有自主发现、探索、认知事物的能力,在教学中必然置学生于消极。被动处境,难以激发学生参与活动,难以真正确立学生在教学认识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最终难以实现学生的主动发展。

历史活动课教学,从某种意义上说是让师生对人类文明发展过程的一种认知意义上的“重演”,是对人类大现所经历的某些必要过程的“亲历、再认和再现”,是带有创新、发现性质的学习。学生像科学家一样,对他们所不知道的未知领域进行探索发现,才能主动实现对客体的不断涕化和提高,只有使学习主体通?“再现”和“重演’:人类的某些社会历史活动,去”占有,’具有独特形态的活动成果)“才能真正促使学生认识的深化和发展。因此,活动教学重视实践、探索、发现在教学认识活动中的地位,认为要使学生实现主动学习和主动发展,就必须置学生于自主探究、发现的活动中,主张学生由主动经验和探索的活动发现知识的由来和关系,并强调以外部的实际操作和内部的思维操作相结合、相作用的实践,来实现认识的深化。

二、注重活动性体验

人的活动是理性活动与非理性活动的统一,理性活动通常指形成概念--进行判断一逻辑推理,并进而指导实践活动。非理性活动是指人的非逻辑、非条理化的活动,是人以非理性精神为前提和基础,凭借各种非理性精神形式(如本能、欲望、需要、意向、动机、希望、愿望、情绪、情感、意愿、信念、信仰等),,来表达主体需要或客体属性的心理活动过程。理性活动主要形成人的理性精神,非理性活动主要形成人的非理性精神或人文精神。完整的人的发展是理性精神和非理性精神的协调发展和统一。

现行的教育教学活动主要表现为一种唯认知。唯理性教育,而失缺了非理性的情意活动。只强调对记忆、思维、认知等的训练和培养,过分偏重理智性的、概念性的知识分析,缺少引导学生对价值。美的理解和感受,重知识积累和技能掌握,轻情意发展和人格熏陶,忽视对于人的心灵的育化和情感的关怀,学生自身的希望、意愿、情感和态度常为教育者所忽视。因而,培养出来的人是失缺人文精神的不完整的人。

活动教学认为,教学过程应该是认知过程与情感过程的相互交织,重视知识学习与情感培养的相互融合。不仅应关照生活在现实和未来中的人为求得生存发展而获得必要的知识和技能,而且更应关注活动过程本身对于学生态度和行为方式的价值,关心学生在情感、价值、意志等方面的体验。

活动性体验是一种依存于活动主体的主体性体验,它在学生的`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不同的活动方式和活动内容,会带给学生不同的内心体验。如在人文性活动中,他们经历着对于美丑的感受,积累着对于生活的理解与反思。在科学活动中,不纯粹是知识的累积和理性的推理。论证,也经历了情感的体验,如发现、探究活动中需要运用直觉、幻想、想象等。就学生的发展而言,他们在活动过程中所获得的感受,体验的成功或失败,以及对于问题的解决本身,是更具实质性意义的学习成果。可以说,正是活动提供了一条有效培养学生非理性精神的理想途径,正是活动给与了学生体验生命成长意义、培养完满人格的机会。

三、以活动为基础

传统教学视教学过程为间接经验过程,是掌握和占有既有人类知识经验的过程。因此,注重分析、演示、讲解方式,轻视实践、发现、探究等活动,忽视学生感性经验。直接经验的积累,从而容易失缺抽象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基础,导致学生理解的歧义和不求甚解。学生只有借助机械背诵和表层理解来”掌握“知识,不理解事物的过程,事物之间的内在关系,很难达成对知识的有意义建构和理解,更不利于其从事创造性的探究活动。

活动教学认为,人的认识是一个从感性到理性,不断地逼近客体本身的反映过程。实践对于人类的认识发展来说,是具有基础性的动力因素。只有经历必要的感性阶段,积累相应的直接经验,才能促成学生有效的思考,使知识的掌握富于意义,最终上升为学车的理性认识,促进知识的有效建构和思维的发展。因此,在活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求教师给与学生足够的时间对客体进行观察,操作,在操作中进行探索。充分积累直接经验,丰富感性认识,另一方面,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借助语言和词汇,及时进行抽象、概括、综合、达到抽象的理解,实现由感性向抽象思维的转化,无论对未知知识的认识还是对已知知识的再认识,都应当要求学生用主动探索发展的态度和洁动方式进行不断的认识,不仅要发现知识的由来;更要发现知识与知识之间的关系,实现认识的深化或发展。

四、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依托

实际上,学生乃至成人都是从他们的环境。家庭和社会中,直接地、现成地吸取经验、,从而获得大部分的教育。教育不可避免地在学生的生活中开展,学生的生活经历成了教育的起点,学生的生活自然成了教育的背景,教育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因此,学生的生活本身和学生的经验是我们实施教育的基础,教育者应了解这一基础,意识到并善于利用这一基础,关注学生的生活。

一方面,关注学习内容与学习者个体生活经验的联系。要求在考虑知识具有的逻辑性。系统性时,必须考虑学习者的愿望和要求,考虑如何将新的问题。课题的学习同学生的生活与经验关联起来,如何在学生的主体学习过程中更符合学生的心理要求和经验储备,得到学生经验的支持,调动起他们已有的经验。意向和创造力。要能为学生的经验所统整,进而活化为具体的。现实的及生活的内容,这些经验植根于学生的经验之中,为学生真正理解,与他们的生活实践及经验真正关联,使抽象的知识活化而统整到学生的经验之中。

另一方面,关注教学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联系。教学如果不和学生的现实生活相融合,就没有现实的感觉,学生也就缺乏学习的动机。必须改变课堂等于教室和、学习资源仅限于书本的观念,随时从学生熟悉的现?文化生活和社会实际中选取为学生关注的话题,将沸腾的、变幻的生活及时纳入课程和课堂中。要使书本世界与学生的现实世界贴近,与学生的已有经验和背景相符,强调对”生活的回归“,从生活中来,再到生活中去,使知识不再是零散的;孤立的与生活隔离的东西,而是使学生能自己意识到生活中的一切都充满知识、蕴含知识。总之,要让生活走进课堂,将课堂引向生活,要更多地走向课外。户外,因为生活的一切时间和空间都是学习的课堂。

活动课的教学反思3

中班数学活动主要是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

我们本月开展的主题活动是《红黄蓝绿》,在进行活动的过程中,我发现孩子们非常喜欢活动中的各种颜色;而且,平时孩子们本身就对各种漂亮颜色感兴趣。在这个主题中正好有一节数学活动《变成一样多》。我就想到抓住幼儿的这个兴趣点,运用到计算教学活动中,以各种颜色为活动线索,增加计算活动的趣味性,让幼儿在轻松、有趣的氛围里学习计算《变成一样多》。并运用各种有颜色的教具,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始终带动幼儿积极、主动的参与活动,同时,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

这本身是一堂共享课,首先根据中班幼儿年龄特点,活动的目标是:认识数字“3”,我第一环节“教师拍手,和幼儿玩拍手游戏,复习对1、2数字的认识。引导幼儿感知数量”,然后教师分别出示三组卡片:第一组是实物绿色的苹果和绿色的蔬菜图片,教师提问幼儿“一样多吗?谁多谁少?”接着追问“你是怎么知道的?”让幼儿了解方法是“可以数一数”。接着第二组是点子,用不同颜色的点子。第三组是数字,运用层层递进的方法,由实物到数字,一步步对数量进行感知。

接下来就是介绍操作规则、讨论操作法了。教师出示红色圆形和黄色圆形,引导幼儿思考,用什么办法使它们变得一样多。重点介绍了“添加”的方法,请几个幼儿示范,并集体验证。因为我班是新中班幼儿,接受能力不强,所以并没有说明“去一”的方法来变成一样多,等以后课余活动中再传输。目标达成度来看,最后大部分幼儿都能按老师先前讲解示范过的“添一”法来解决问题的。但是由于我讲解不全面的关系。活动过程中一些细节的东西都体现了出来。数学常规的规范,如操作完后教师对其小结“什么颜色的苹果和什么颜色的.蔬菜”。常规的强调,如将用过的物品放回原处。整个活动给了幼儿一定的主动探究空间。孩子对数数--比较、--添或减,这样一个过程清晰明了。通过实际的操作添或减,来验证多了、少了、一样多,使抽象的数学变得具体化,教学效果较好。

作业过程中有部分幼儿需要老师个别指导才能完成,有了老师的指向性提问,得到了老师的肯定,还子才肯动笔作业。说明对于孩子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还有待于进一步培养。

活动课的教学反思4

本次活动是让我班幼儿通过观察、分析各种马甲的特征,将马甲按其特征分类。在活动过程中,我将马甲用实物图的形式扩大张贴在黑板上,让幼儿更直观的观察马甲的特征。我发现,我班幼儿能通过自己的观察发现马甲的颜色、大小、衣服图案、衣服口袋等特征的区别,我班的尹想小朋友还能通过自己观察发现马甲衣领的不同,并自己使用标记填写数量。但在幼儿操作环节,由于我没有事先把操作单的操作环节介绍清楚,导致了很多幼儿不能按操作单要求去标记图案和填写数量。所以,我在发现这一情况后又再一次讲解操作要求,虽然浪费了一些时间,但幼儿最后很是能较好的.更改操作单,基本达到教学目标。

本次教学活动可取的方面有许多,例如:

1、为了方便幼儿更加直观、形象的观察马甲,我将马甲做成了实物图,让幼儿在取放马甲时更易于操作。

2、为了照顾到我班能力较弱的幼儿,我在活动过程总会适当的把很简单的问题拍给他并给予鼓励,激发幼儿上课的兴趣。

3、在幼儿分组操作时,我有意让能力强的幼儿与能力弱的幼儿一组,以便他们能互帮互助。

4、在活动结束后,我组织幼儿一起验证答案,并鼓励幼儿自行修正。

不足之处:

在幼儿操作环节,我没有将具体的操作方法讲清楚,导致很多幼儿没有弄清题意。

活动课的教学反思5

活动记录:

随着主题活动的不断深入,孩子们对食品的表皮、外包装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此我进行了一次“剥剥吃吃真开心”的活动。这次活动的主要目的是:

1、了解并掌握一些食品去壳、去皮、去包装的方法;

2、逐步养成不依赖别人、喜欢自己动手的习惯。在活动开始之前,我为他们准备了好多不同的食品,如:不同种类的糖、桔子、葡萄、桂园、香蕉、花生、瓜子、鹌鹑蛋等。而活动的过程我则是这样安排的:

一、情景导入

1、教师扮演娃娃家的妈妈,拿出食品招待小客人。

师:桌上有好多好吃的东西,你们知道这些东西的名字吗?

幼儿:糖;

幼儿:棒棒糖;

幼儿:花生;

幼儿:瓜子,白颜色的叫白瓜子(南瓜子)合:那黑颜色的就是黑瓜子(香瓜子)

师:(指着桂圆)这是什么?

万小青:桂圆;(幼儿一起学说)

师:(指着鹌鹑蛋)这是什么?(幼儿无人能答)

师:这是鹌鹑蛋,是鹌鹑下的蛋。(幼儿学说)

2、这些东西是不是可以直接放在嘴里吃呢?

幼儿:要剥了外面的纸、壳、皮以后才能吃。

3、幼儿洗手,自由选择爱吃的'食品。

二、分组指导

1、对一些较容易去壳、去皮、去包装的食物,启发幼儿自己动手。

2、引导幼儿观察、区别不同的带壳、去皮或带包装的食物。

3、寻找一些去壳、去皮、去包装的小窍门

幼儿:这种糖将两边的纸扭开就可以了。

幼儿:这个糖在边上撕开就好了。

幼儿:棒棒糖的纸先用牙咬一下,然后再用手拉。

幼儿:鹌鹑蛋可以先放在桌上敲一下,然后再剥,剥的时候要小心一点,这样剥出来的蛋是滑溜溜的。

三、经验交流

1、请幼儿讲讲自己学会了哪几种剥壳的方法。

2、鼓励幼儿以后在日常生活中遇到去包装的食品时,要自己动手,不依赖大人。

教师分析、反思:

对小班孩子来说,他们的依赖性很大,平时吃带皮或带壳的东西一般都由大人剥好后给他们吃的。在今天的活动中我特意选了几种不同的食品,让他们来感受一下自己动手去皮、去包装的乐趣。孩子们在剥剥吃吃的过程中了解了去除各种食物不同外壳、不同包装的方法。这样的活动既提供给孩子一个锻炼的机会,同时也让他们了解了哪些食品的皮、壳容易去除,哪些食品的皮难以去除,要想办法去做好。从中也培养了孩子们的探索精神。

从今天的活动中可以看出,孩子们对这一活动内容很感兴趣,整个活动过程中,他们的积极性始终很高,反应也特别强烈。

不足:

对提供的食品在选择上还需考虑周全一些,对有些剥除方法相同的食品可以只选一种,这样对幼儿的操作比较有帮助。

活动课的教学反思6

《滥竽充数》在结课时,我提出了一个问题:学了这个故事,你觉得南郭先生是个怎样的人?学生纷纷举手回答,其中有一个学生说:“我觉得南郭先生很聪明,他知道齐宣王爱听众人一起吹竽,他就混进吹竽队里,骗过了一次又一次,后来他听说齐泯王爱听吹竽的人一个一个地吹,他就溜走了,说明他会见机行事。”其他学生听了,有的点头说对,也有的窃窃私语。很显然,文中的.南郭先生是个**,他在乐队里滥竽充数,骗吃骗喝,我们当然不能以赞赏的眼光去看待他的这种行为,学生的这种理解是不恰当的。于是,我把问题抛给了学生:“你们认为南郭先生是聪明的吗?”学生们经过了考虑,最后得出了一致的结论:南郭先生是有点小聪明,但他的聪明用错了地方,他用来骗人,那就是坏人。聪明是用来赞扬一个人有智慧、有头脑的,不能用来形容南郭先生这样的人。”我又紧接着问:“那你觉得用什么词来形容他比较好呢?”学生找出了狡猾、投机取巧、弄虚作假等词语。

《语文课程规范》中指出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同时也强调要注重学生阅读体验的价值取向。但是在学生的阅读实践中,这两者又经常会发生抵触。如这个优秀教学设计中,学生用“聪明”这个词来形容南郭先生,这肯定是与社会价值观相违背的。这种时候,教师就要发挥主导作用,把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引向正确的价值轨道。在这里,我并没有强压给学生我的观点,而是引导学生自身去讨论,去发现,既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南郭先生是有点小聪明,又强调了正确的社会价值观——这是狡猾、投机取巧,这种聪明要不得。

活动课的教学反思7

活动目的:

1、让学生从生活中选择课题,学生了解垃圾的危害,增强环保意识,培养他们勤于思考的习惯,勇于探索的精神及自主探索的能力。

2、通过写研究方案,培养学生学会调查、实验、参观访问、查找资料等学习方法,逐步形成综合运用各科知识,收集和处理信息、互享信息资源的能力。

3、通过小组分工合作,促进学生分工协作,团结进取的合作意识的形成,体会自己与社会,与他人的关系,使学生关注社会,树立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意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增强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参与社会活动意识。

活动准备:

课前学生调查统计自己家庭每天产生垃圾的种类及数量,教师收集有关的图片、数据、文字材料。

活动过程:

一、汇总课前调查的资料

1、出示两组图片,学生谈想法,在对比中明白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2、四人小组交流调查表,初步了解每家产生的垃圾种类及数量。

3、每组选一名代表展示调查结果,教师适时点评。

4、联系柳州市八十万户家庭,出示具体数据,引导学生体会一日、一月、一年所产生的垃圾量。

5、说明:柳州实际所产生的垃圾量大大超出了上面的这个数字。猜想:全世界又是怎样的情景呢?

(展示一组有关垃圾造成环境污染的文字数据)

7、学生发表意见,教师说明垃圾与生活的联系,并出示课题。

二、确定活动主题

1、学生结合刚才有关垃圾的图片文字,说说自己对于“生活中的垃圾”想了解和研究的问题,教师板书。

2、引导学生,归纳为四个主题:来源;危害;种类及处理;变废为宝。

3、教师进行选题的提示引导,让学生选择自己最想了解和研究的一个问题。

4、学生思考讨论,对四个主题用手势1、2、3、4进行表决,进行换位分组,推选组长。

三、设计研究方案

1、教师进行填写研究方案的提示引导,学生进行小组活动填写研究方案表,教师巡视指导。

2、各小组代表分别将本组的活动方案向全班同学汇报,教师适时进行引导点拨。

四、小结:

1、评价学生的方案及表现。

2、对后继研究活动的引导和激励。

反思:

本活动主题的选取具有一定的意义和价值,因为目前环境污染已经严重影响了我们的生活环境,其中垃圾的危害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关注。作为小学生,更应该关注身边的现象,因为每个人都是垃圾的制造者。这个活动符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能力,让学生通过一系列的调查研究,了解垃圾的相关知识,增强环保意识,同时能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到减少垃圾、分类投放、变废为宝的活动中。所以,本次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主题确立了,就是“生活中的垃圾”。

本课各教学环节的设计意图:

首先出示图片对比,让学生初步体会垃圾的危害及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然后是交流展示自己的课前对身边现象的调查结果,再联系我们柳州市的实际情况,让学生进一步重视这个问题,激发起研究兴趣。

然后是放开手让学生切实经历活动主题实施的全过程,自主选题、制定方案都由学生自己完成,教师提示巡视,发展他们的规划与组织的能力。

然后是研究方案的展示与交流,让学生讨论借鉴,互补提高,教师进行适当的指导,并为活动的展开做好充分合理的.准备,

小结时,对学生本课的表现进行肯定,鼓励他们保持热情继续进行下一步的研究活动。

我的感悟:

本课教学实施过程中,时间的分配方面不够合理,学生没有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将研究方案表全部填写完,这与我设计制定方案环节时没有考虑周详有关。而且让学生将方案的全部项目在课堂时间内填写完,不能突出重点,不够很好的将难点突破。

听课领导给我提出了改进意见:在学生们进行分组制定研究方案时,应有侧重点,考虑突出自己研究主题方面的计划应怎样施行?用什么方法来解决?其余的项目可以在课后完成。在学生展示研究方案时,教师也应相应地对学生计划中实行过程的难点进行点拨,强调外出调查时的安全事项,充分发挥自已身边资源的作用。

总之,在这次的整个活动中,学生们积极自主的去探索、去经历、去感受,并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表达出结果。虽然不是很完善,但在潜移默化中,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得到增强,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锻炼,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得到了培养,各学科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得到了整合。这其实就是最好的“结果”,也是综合实践活动的关键。

相信在后面的汇报讨论会、设计宣传小报、废物利用作品展示及清除垃圾行动日等一系列后继活动中,学生们能走入生活,走入社会中,真正享受了综合实践课带给他们的快乐和收获,获得更多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机会。

活动课的教学反思8

因为课程原因,很多知识需要利用活动课来理解与吸收,那就需要好好设计活动课的内容和流程,故做以下反思:

1、场景式

很多知识需要在特定的场景中去思考事情应该如何去做,例如四年级的第三个单元《做聪明的消费者》中很多知识需要学生亲自在特定情境中思考问题。因为条件限制,不能去真的商场或者店铺去体验,所以活动课的设计需要考虑到让学生身临其境体会购物的过程,在活动过程中,通过老师的提示学会如何聪明的购物,结合生活实际,做聪明的消费者。

2、感悟式

有些课程不需要学生识记,却有更高的要求就是去感受。怎样让学生能够真正明白一些道理,真正对其思考问题的方式有所影响就需要将感悟式的活动课开好。例如《大自然发怒的时候》中的一节课《灾害无情人有情》就需要让学生去感悟在灾难面前人们手拉手、心连心、拧成一股绳,战胜灾难的伟大力量。通常采用的方式是视频和图片,虽然课堂很丰富,但是学生很容易感受不深,没有办法真正触动心灵,所以我采取的方式是在观看一些视频或图片之后将自己的所感所悟利用文字或者图画的形式表现出来,然后结合自身思考自己在生活中的所作所为有哪些是值得大家学习的地方有哪些是需要改正的地方,让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3、实际操作式

有些课程和生活息息相关,而且需要进行实际的操作才可以让学生更清楚地了解事情的进行方式,明白这些过程的道理。例如五年级《我们都有发言权》中《投上神圣的一票》,因为学生没有接触过投票之类的事情,不能明白为什么要进行投票以及进行投票的具体过程,当然最好的'方法就是举行一次真正的投票,像选出班里最乐于助人的人,最有爱心的人等。学生可以明白投票的意义是公平公正也能够记住投票的具体的过程,能够更好的接受知识和利用知识。

以上就是对活动课的一些反思,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更好的利用到课堂中,使课堂更有效率。

活动课的教学反思9

今天,给同学们上了一节《学会原谅》心理健康活动课,上完课后,细细琢磨了半天,想了些心理健康活动课的一些方法和意图:

一、课题导入注意创温馨的课堂氛围

宽松、民主、和谐、温馨的教学氛围是心理健康教育课实施的起点,是激活或唤醒学生心理活动的“起搏器”,是诱发学生积极行动的外在因素。人们常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所以,课题导入对一堂课的成功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下面谈一下我用到的情境创设法。

1、妙用故事法。同学们都喜欢听故事,生动有趣的故事能牢牢地吸引他们,启发其思考,这也是我惯用的导入新课法。

2、小品激趣法。学生好奇心强,根据学生这一特点,在教授新课时,我常巧妙地设计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小品,以激发学生探索欲、求知欲,一旦他们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就会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活动中去。我依然清晰地记得,

此外,我使用的情境创设还有多种,如:问题讨论法、情感感染法、开门见山法等等。但无论使用哪一种方式,我都因活动内容而定,正因为情境的创设适合了学生的年龄特点,适合了活动内容,才达到了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

二、教学内容要灵活,以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

我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认知规律、学识水平和已有的生活经验,自行增删、调整教学内容,找到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关心的热点问题或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我的引导下,学生会很投入地主动参与、积极探讨,从而实现心理上的成长。

三、关注体验和分享

体验是学生心理素质形成和发展的核心。从心理学上讲,体验主要是指人的一种特殊的`心理活动,是体验者亲自参与活动,并用自己已有的经历和心理结构去理解、去感受、去构建,从而生成自己对事物的独特的情感。在心理健康教育课上,我经常设计一些生活情境,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的方法去感受、去体验、去理解、去领悟。如:在小品《老师的自行车》的表演后,我就设计了让学生扮演淘气的学生和幽默的教师进行角色表演,同学们对此非常感兴趣,他们能很真实的说出自己的感受,台下的同学边认真观看,边思考:你喜欢哪组同学的做法,为什么?

表演结束,表演者都谈了自己的真实感受,从中不难悟出:文明礼貌的语言、行为让人心生感动,会化干戈为玉帛;反之无礼、冲动、不肯包容的行为会使冲突升级,参与分角色表演的同学对“若冒犯了别人,能否主动说对不起”而产生的不同结果感同身受,相信通过这样的体验,今后遇到类似事件,这几位同学肯定会做出正确的选择。而台下的同学虽然没能设身处地的去表演,但他们通过观看,听表演者谈感受,还是分享了表演者的真实体验,可以说,类似这样的角色扮演、体验情感的活动方式,促进了全体学生心理素质的协同发展和提高。

活动课的教学反思10

本课程,我们尝到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的:通过自主实践、亲身参与,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有所理解、有所体验、有所感悟,尤其在参与实践过程中的感受,让学生真正联系上现实生活,不再局限于书本硬绷绷的内容;与此同时,我们深深体会到这门新课程带给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冲击:受传统教育的思想和课程资源的局限,如何多元化、多渠道地开展实践活动?要开放,但教师该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自主选择、主动实践有机地结合?跳出了书本和卷面的框框,如何评价学生?……本课程的开展,我们都在尝试、探究、实践、反思和总结经验,现结合实践中的体会,我们成功处和存在的问题在于:成功点:

1、立足实践,培养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涉及的学习内容大多来自周围现实生活,许多问题自身带有很强的综合性,这些问题的解决自然要求学生调动多方面的现实生活,并运用这些知识于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在研究《沙溪服装产业》的过程中,通过许多的信息资料的收集、分析、整理和应用,使学生了解探究活动的一些具体操作方法和调查的方法,通过亲身参与综合实践活动培养了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也初步养成合作、分享、交往协作能力和一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2、强调开放,活化课堂。 综合实践活动自身的课程性质在本质中又决定了它有着不同于其他课程的一个基本特点:即开放性。因此,综合实践活动的目标、过程、评价诸多环节都呈现出很强的开放性,为师生自主选择活动和创造展性地设计、组织、实施、评价活动留下了必要的空间。 带学生走进工厂、走近劳动者,体会劳动的艰辛、创业的困难,让理论知识向实践方面转化,让学生真正根植社会,体悟生活,解读社会。

3、重视评价,视界融合。 采用形成性激励评价,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对书面材料的评价与对学生的口头报告、活动、作品、调查报告的评价相结合等,以学生的自我评价为主,再通过教师的课堂观察和日常观察了解学生的学习的学习方式和结果,把教师评价与学生的自评、互评相结合;小组的评价与组内个人的评价相结合等。由于是让学生自我评价为主,其压力较小,学生可以充分地畅谈自己参与活动的体验、经验和教训,自由地交换意见。同时,这种集体和个人的自我评价也可以使学生享受到健康的民主风气的熏陶和教育。有效地避免学生评价中长期出现的单一化和僵硬化的弊端。

思考点:

1、开展实践活动,或多或少地受学校的.场地、校内资源、社区资源和学生家庭中的教育资源影响,而这些资源的运用是否合适,成为我们实践过程中成功的关键,走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初期,我们过分地追求和依赖“高深”的资源素材,而这些晦涩难懂的课程资源,没遵循经济性原则的同学,更加重了学生学习的负担。经过一学期的探索和研究,我们应尽可能开发和利用那些对当前教育教学有现实意义的资源素材,而不是一味地追求“高档次”的资源,并尽可能就地取材,更不应舍近求远、好高骛远。

2、《综合实践活动》的学习资料是一组较好的综合性活动课教材,但不能完全满足活动课的需要。学校和教师可以自己编写适合本校教学条件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内容,更可与其他学科联合,实行课程的综合化,在避免各门科目之间的简单重复的同时,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提高学习效率和达到资源共享等效果。新课程给予我们很大的灵活性,我们也可对教材中不适合本学校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正。

活动课的教学反思11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正在探索中的一门新型课程。是面向全体学生开设的,以塑造学生完美人格,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实现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追求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融合为价值取向。在活动中,我觉得要重视学生全体参与、学会共处与分享、学会协调与合作。要积极学习理论,更新观念;结合实际,鼓励学生大胆实践;立足现状,勇于创新。之前虽和学校有经验的老师学习了很多宝贵的经验,但当我真正上课后才明白经验是一回事二实践是另一回事,这四个星期的上课给我留下了深深的思考。

一、在现有的`条件下相信自己行,相信学生行。

在小学,学生“小”,而综合实践活动课却是个“大”课。综合实践课,他们的能力行吗?学校的条件行吗?经过这段时间的亲身实践与学习,大家的讨论表明,以前我的理解太狭隘了。综合课无所谓大小,关键是要找到适合实际、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路子,意识是培养出来的,能力是锻炼出来的,这些都需要我们的耐心与长时间的培养。要对自己的学生有信心!

二、要改善课堂中的“收与放”

综合实践活动是在老师指导下的“教”,尤其是我们这些青年教师要知道,学生处于一种不知所然的状况,一上来就放由学生所谓“自主选题”,这显然是不切实际的。经过实践的摸索,我们确定了主题,综合实践活动离不开教师的具体指导,制订计划,学会合作,均需要教师的点拨和提示,甚至是训练。要“放”就必须先“扶”,否则学生无所适从。但老是“扶”而不敢“放”,学生永远学不会自己走路而且对课堂的兴趣也会消失,更多的是要让学生参与实践,应在该放手的时候就放手。

三、要改变旧的观念,增强新的血液

综合实践活动,要求教师要有新的师生观、新的教学观。而以前自己以教学主宰者自居惯了却浑然不觉,依赖讲授法多了却秉性难移。课程实验刚开始,我还是不知不觉地老用讲授法,介绍什么是“综合实践活动”,有什么意义和作用。这时,我才发觉:不对劲!活动课不能这么上!活动活动,必须让学生的手脑动起来,在活动中发展,在活动中受益,在活动中体验成长,在活动中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旧的单一的讲授法必须淡去,必须采用新的“活动教育法”来“活动育人”。

活动课的教学反思12

担任学前班教学工作中,我感觉到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口语表达能力发展很快。在学习中,他们的认知能力不断提高,脑中积累的词汇不断丰富,表达的欲望也随之加强。特别是拼音教学,与语言教学密切相连,更能有效地促进孩子语言能力的发展。

学前班的孩子具有明显的学前幼儿的特点,好动是他们的共性,学习注意力持续时间短,最喜欢的是游戏、活动。作为识字工具的汉语拼音,对于善于直观形象思维的学前班孩子来说是单调乏味的。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汉语拼音的兴趣?结合汉语拼音本身的特点和幼儿的年龄特点,我在课堂教学中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注重图、形、音结合。

汉语拼音课的教学内容只有抽象的表音符合,没有词句等丰富的内容,缺乏一定的语言文字情境,这些让幼儿学起来感到很枯燥。教学中,我将拼音制作成不同形式的卡片,有苹果、树叶、花、小鸟、小鱼等,将抽象字母具体形象化,激发学生的情趣。教学中,我会运用轻松的语言对幼儿说“这些花都有名字,我们一起来认认吧。”幼儿在开心快乐中识记形,读准音,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教学后,这些卡片投放到区域活动中,很方便幼儿复习。

二 .多种形式教学

儿童的好胜心强,抓住这一心理,在教学上巧妙地增设组词比赛,能极大地调动幼儿学习汉语拼音的积极性。我每学完一个完整的`音节后,请幼儿为这个音节组词,幼儿举手非常积极,思维也很活跃,他们将日常生活中用到的词,电视广告中听到的词,以及平时故事中积累的成语都用到了拼音教学中,学习起来也不感到枯燥。每学完几个韵母后,就要展开复习,复习中,我开展多种游戏形式来帮助他们记牢,如:《我和小鸟做朋友》、《摘苹果》、《采花》、《捉小鱼》等多种形式,幼儿学习起来很轻松。在学完声母、韵母后,还让幼儿一起玩找朋友的游戏,看看所学的复韵母可以和哪些声母做朋友,又不能和哪些声母做朋友,幼儿学习起来比较感兴趣。另外,还可以采用夺红旗比赛、拼音接龙比赛等形式进行拼音练习,激发幼儿学习汉语拼音的兴趣。

三、顺口溜辅助记。

在拼读中,孩子们会遇到多种特殊的情况,如j q x与ü相拼时应去掉两点,这时就可教幼儿背:”小鱼小鱼真有趣,见到jqx就掉泪",当学生们背着这些琅琅上口的儿歌时,拼写就不容易错误。在学习鼻韵母时,也可以通过念儿歌帮助幼儿区别前鼻韵母与后鼻韵母。例如:“鼻韵母,不难学,前后鼻音分准确。前鼻韵母有五个,an、en、in、un、ün。后鼻韵母是四个,ang、eng、ing和ong”。在教学中,根据幼儿喜爱诵读的特点,尽量设计一些节奏简单明快的拼音儿歌,或者鼓励孩子们自己创编歌谣,以此来加强记忆,巩固拼音学习。

总之,在拼音教学中,应创造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汉语拼音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品尝到成功的喜悦,树立起必胜的信心。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不断学习借鉴好的教学方法,及时总结自己的教学心得,将所学真正运用于课堂,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持久的发挥课堂,

学生:我们发现苹果上有字母b、p、m、f……还有 d和 t。 老师:b、p、m、f是咱们早就认识的朋友,d 和t是新朋友,你们在那儿认识它们的?

学生:(骄傲的说)我妈妈教我认识的……

老师:真了不起。没上学就懂得这么多知识。难怪声母“d”要到咱们班来作客呢?(师奇怪的转个身:咦!“d”呢!)我叫它的名字也许它就出来了(师示范d的读音)。看来d的架子真大,得劝劝,谁来?

学生(大声叫):“d”,出来!

老师:瞧你,凶巴巴的,“d”早吓走了。 学生:对待客人要有礼貌。 老师:你来试试吧!(佩服的望望学生)

学生:“d”,请你来一(1)班做客,我们欢迎您。

老师:做到有礼貌,还必须把客人的名字喊正确,要不它可不高兴。(师讲解读的要领后指名读d)

学生:“d”,我愿意和你做朋友,请你快点出来吧? 老师:(师戴上“d”的趣味头饰,粗声粗气的说),大家好,我就是d,你们真聪明,我也愿意和你们做朋友。我还给你们带来另外一位朋友“t”。

(老师换上“t”的头饰,手拿一张白纸,让学生观察,对着纸读“d”和“t”。读“d”时,纸不颤动,读“t”时,纸颤动。学生试着读,体会发音时送气的轻重。)

(d和t板书在黑板上) 老师:d像个什么?

学生:录播机像d圆圆的肚子,天线像一竖。

学生:我在吹泡泡时,我拿着的吸管像“d”的一竖,吹出的泡泡像“d”的左边的大半圆。

学生:d像我们班上的撮(cuō)箕。(用手指) 老师纠正:cuō箕,读第一声。盛垃圾用的。

老师:学生们的想象真丰富,那你觉得“t”像什么? 学生:“t”像小伞把, 学生:“t”像个小钩子。

学生:“t”像是在跳舞的美人鱼。 (播放CAI:d和t的变形图形。)

老师:你们真聪明,一定可以用d和t编个顺口溜。 老师:我先说一个,马蹄印子,d,d,d。 学生:我吹泡泡,d,d,d。 学生:我用摄箕,d,d,d。 学生:肚儿圆圆,d,d,d。 老师:“t”也可以编好多顺口溜。 学生:小伞把儿,t,t,t。 学生:小鱼跳舞,t,t,t。

老师:同学们真能干,谁愿当“魔术师”,拼一拼(d和t零散部件)

学生动手拼出了d、b、q、p、t、f。 老师引导区别d和b、q和p、t和f。

老师先将d、b、q、p摆放在一起:“你发现它们有什么不同?” 学生:半圆的方向不同。

学生:d的半圆在左边,b的半圆在右边,q的半圆在左边,p的半圆在右边。

老师:把t和f提放在一起,t和f又有什么不同。

学生:一个小钩在下面(师:谁的小钩在下面)t的小钩在下面,f的小钩在上面。

老师:小钩的方向是一样吗? 学生:是一样,都像右边弯。 老师指导书写(

教师示范,学生书空口述) 老师:声音中也有d 老师生一起律动 :小汽车:dī dī dī(做握方向盘状) 小马跑:dē dē dē(做握僵绳状) 门铃响:dū dū dū(做聆听状) 小鼓响:da da da (做敲鼓状)

老师:d和韵母家族的a、i、u、e是好朋友,它们在一起就会发出美妙的声音。

游戏:戴有d和t头饰的同学和戴有a、i、u、e头饰的同学(自由组合)相拼。老师配上声调,变换声调读。

老师:d和 t就要回声母王国去了。d和t有一句话说。CAI:同学们,我们已经是朋友了,千万别把我忘记了,我还会再来做客的。再见!

1、出示:b---d

f---t

n---m

u---ü

(育儿园(9ye.com),育儿,幼儿,幼儿园,宝宝)7491 先集体认读,再说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可用顺口区别。

(育儿园(9ye.com),育儿,幼儿,幼儿园,宝宝)7491

2、对比抄写,边抄写边小声念字母。

(育儿园(9ye.com),育儿,幼儿,幼儿园,宝宝)7491

3、游戏:给声母找朋友

(育儿园(9ye.com),育儿,幼儿,幼儿园,宝宝)7491 把6个单韵母和10个声母的卡片分别贴在16个同学的胸前,这些同学依次走上台,问:“谁是我的好朋友?”如果某位同学胸前贴着可以与之相拼的韵母,就要立即走上讲台,站在他的左侧,并大声读所拼出的音节

活动课的教学反思13

新年伊始,孩子们在歌声与笑声中又回到了幼儿园,我也为孩子们创设了一个火红、喜庆、热闹的环境,拉开了本学期第一个主题《红彤彤的年》的序幕,瞧!红红的灯笼、红红的辣椒、红红的窗花、红红的对联、红红的中国结、红红的鞭炮、红红的年年有‘鱼’……活动室处处透露着‘年’的气息。

龙是炎黄子孙的象征,是中国人心中神圣的形象,舞龙也是民间流传下来的众人皆知,而广为流传的民间体育运动。在《红彤彤的年》主题中有一个活动――《欢腾的龙》,就是让幼儿边倾听音乐边欣赏舞龙的,由于在编排活动的时候感觉这个活动如果没有道具的话,可能在实施的时候会比较空洞,如果单纯地让孩子们欣赏里面的乐曲《金蛇狂舞》,教师再花哨的说教也不可能给孩子留下什么深刻的印象,因此想把这个活动删除,但在园长的建议和努力下,我们向姐妹园――林埭幼儿园借来了舞龙用的.道具‘龙’以及‘绣球’,不仅让幼儿真真切切地体验了舞龙的乐趣,也让我们教师感觉到了来自孩子们的快乐。道具的借用为我们完成本次活动创造了很好的最基本的条件。

活动前,我们除了借道具,还利用现代网络的快捷和方便,从网上选择并下载了舞龙运动的起源资料和《舞龙》的视频,供幼儿欣赏,因此活动也由原来的一个活动转变为半日活动,内容做了极大的调整和丰富。活动一,初步了解舞龙运动的起源,让幼儿欣赏《舞龙》视频,在欣赏的过程中熟悉《金蛇狂舞》的音乐,为第二个活动做准备。活动二,让幼儿合作模仿大人舞龙的动作,亲手来舞一舞龙,激发幼儿对舞龙活动的兴趣,体验舞龙的乐趣。活动三,延伸活动,让幼儿将本次活动中最开心的事件画下来。

在经过了精心地准备后,活动如期进行。在活动中,幼儿表现得非常投入,第一个活动中,不仅表现出他们对未知知识的渴求,对欢快的音乐也表现出很大的兴趣,在欣赏舞龙的视频的时候有好多孩子也都跟着动了起来。特别在第二个活动舞龙的部分更是意犹未尽。我让所有的幼儿分批都参与到舞龙的活动中,在这个过程中,所有的孩子都是主角,调动了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虽然舞龙非常讲究团队的协作意识,必须要大家协调地配合才能将龙舞起来,而孩子们的舞龙动作既不美观也不协调,那么的稚嫩,甚至是笨拙,‘绣球’的‘引’、‘逗’也都不是很合适,但孩子们通过亲身的体验,在音乐声中感受了春节的热闹与快乐,这是最重要的。在活动最后,我还让幼儿回家将今天的活动说给家长听,如果喜欢还可以把它画下来,以此作为活动的延伸,使孩子们对舞龙活动的兴趣保持下去。

反思:

首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我们要创造一切条件,为每一个活动做充分地准备,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幼儿对活动的兴趣,挖掘活动所蕴含的内涵,使活动的内容更加丰满,活动实施地才会更加得有声有色、更加得灵动。

其次,在活动中一定要充分调动幼儿的每种感官,如:用耳朵倾听、用眼睛观赏、用嘴巴表达、用动作体验,只有各感官紧密结合,才能让幼儿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调动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

最后,注重活动的延伸,由于借来的道具毕竟有限,所以孩子们在玩的时候时间较长,因此活动延伸只能让幼儿回家完成,以丰富的联想让幼儿将活动用另外的方式表达出来,不将舞龙活动局限于单一的动作表现,同时也将幼儿对舞龙活动的兴趣进一步地保持下去。

活动课的教学反思14

《“与书香为伴,和快乐同行”读书交流活动》

教学反思

《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必须加强课外阅读的指导,开展各种课外阅读活动,创造展示与交流的机会,营造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在《“与书香为伴,和快乐同行”读书交流活动》这节语文课外阅读活动课中,看着学生们兴致勃勃地推荐着自己喜爱的书籍,兴味盎然地展示着自己或本小组的读书成果时,我感受到了他们发自内心的快乐,深感欣慰。本节课由“读物推荐”和“读书成果展示”两部分组成,是学生们期待已久的读书盛宴。教学中,我以学生为主体,搭建了一个令他们激发信心、释放才智、张扬个性的平台,让他们充分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开展读书交流活动。课堂上,作为教师的我,只负责组织和小结的作用,放手让一部分学生去启发、指导其他同学进行快乐阅读,使每个学生都能愉悦地徜徉在书海中,乐意接受书香的熏染。

教学本课,满意之处有以下几点:

一、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成为阅读活动的主人。

在课堂上,我转变角色成为学生的学习伙伴,实现了师生零距离,充分相信每一个学生,使他们都动起来,全程参与阅读活动,而且乐于交流,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人。我们都知道,如果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快乐、满足的话,就会主动、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所以,我在课堂上努力创设轻松、自由、民主、平等的氛围,让孩子们无拘无束地交流,充满自信地展示,品尝阅读的.乐趣。

二、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不论是“读物推荐”还是“读书成果展示”,学生们都能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开展,在合作学习中取长补短,共同进步。。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读书活动,并在活动中互相尊重、互相帮助、互相关心、互相欣赏,培养了他们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感受到阅读的快乐。

在本课的教学中,也存在着不足之处:

一、读书成果的汇报形式,还可以更多样些。

在“读书成果展示”环节,因时间不够,本来学生还想用“讲故事、童话剧表演、专题知识竞赛”等形式来汇报,就没有安排。如果能加入这些灵活多样的展示形式,会更激发学生们的创造性,将欢乐的气氛推向高潮。

二、老师评价学生表现时,还应指出其不足。

当中、差生上台展示读书成果和讲述推荐理由时,介绍得不够全面,讲述得不够清楚,我却没有当场指出,只是一味地表扬。我是考虑到,这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好不容易鼓足勇气来展示,在原有的基础上已经大大进步了,就应该好好鼓励他。这样做,是为了不浇灭他们的展示欲望,让他们更有信心和勇气进行阅读。至于他们的不足之处,我想就在课后和他们单独交流吧!

总之,在今后的课堂教学工作中,给学生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阅读空间,给他们创造一片展示阅读水平的天地,使他们尝到阅读的快乐,在快乐中阅读,是我最大的追求。

活动课的教学反思15

综合实践学科经过课改几年的实践尝试,关于如何指导学生开展实践活动已经形成了一套有效的方法,在这样的基础上,我们在思考如何深层次的指导学生开展实践探究活动,让实践探究活动更具科学性、开放性、实效性和可操作,让学生在实践探究活动中,探究能力得到锻炼,研究水平不断提高。这几年,我校通过运用树状图寻找活动探究的问题,形成活动小主题,学生的研究能力逐年提高,很多同学的研究成果还可以申报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取得比较好的成绩。今天我想通过在景行小学的尝试教学,将一种寻找主题的方法传递给更多的同学。

以往开展实践探究活动,学生的活动主题有些学校来自于学校或者是老师,有的也来自于学生的兴趣和对生活的观察,而在实际探究活动中,由于有些学生生活经验丰富,可以通过自己的观察提出一些研究主题,但不乏有一些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的差异,提不出任何想研究的主题。每一个班级里总会有一部分同学对于如何确定自己研究的问题感到茫然,不会确定活动主题。

今天这节课,就是力求让每一个学生学会运用树状图确定自己的探究方向,快速准确的找到自己研究的问题。因为学生是有差异的,树状图的优势在于,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差异程度,在众多的问题中,将研究的范围集中在一个点上,更具体、更便于操作,同时还可以生成许多后续研究的问题进行实践探究活动,每一个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都有事可做,这样的事是学生自己想要去完成的,把学生的被动探究变成主动探究。这就是综合实践活动要达到的目的。

在谈到主题与问题,这几年我们通常看到的是学生都是先会提出一个个感兴趣的,想了解和疑惑的问题。通过今天的开题课景行小学的同学也得出一个个感兴趣想了解和疑惑的问题,让每个学生都有所思考。由于课时有限,我计划把提炼成主题这一环节安排到下一次课完成。如:对小鱼各部分鱼鳍在游泳中有什么作用?提炼出研究主题:小鱼的“桨”,这是需要一定的时间思考,学生在文字的表述有一定的难度和差异,我将在下一次课把学生自己研究的`问题与有研究同类动物的同学自由组成一个小组,然后根据小组的研究内容归结成有趣的主题。

今天的课已经达成了我预定的目标,从学生的作业情况反馈来看,基本掌握了运用树状图寻找确定探究问题的方法。

在课上,我更关注的是方法的指导,因为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力求让每个学生经历全过程,让每个学生都有思考的机会。

关于树状图,我突出其两个用法:可以个人使用,把自己得出的每个问题逐一研究完,形成研究成果;也可以小组合作使用,发挥集体的力量和智慧。

由于我这个学期刚执教综合实践学科,对课堂上生成的一些问题调控能力还不到位,有待于今后不断地磨练,真诚的希望各位专家、老师给我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谢谢大家!

第四篇: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反思

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反思

我国的传统节日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好记忆,是人们日常生活的精华,积淀了博大而精深的文化内涵,传递着我们中华民族感恩、爱国、爱老敬老等优良传统。过节,对于每一位孩子来说都是一件高兴的事,是个让人感兴趣的话题。但是,本课所涉及的清明节、端午节和七夕节、元宵节、春节、中秋节恰恰是孩子们了解不深的六个节日,因此让学生了解每个节日的内涵,感受节日的欢庆与幸福,并激发民族自豪感是本课的目标,这也正是我执教的目的。

4月17日上午第二节课,我进行了本课的公开课教学。本节课我感到较为成功的地方是:

1.教师发挥主导的作用,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地位。学生中通过查找资料、调查采访、小组合作、动手实践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了解传统文化知识,感受我们传统节日文化的魅力。

2.注重了学法指导。揭示课题后,让学生说说,要想深入、全面地了解这些节日,应从哪些方面入手,教师及时梳理学生所提出来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进入自主学习探究环节。令我没想到的是学生的创新意识很强,三个节日的汇报分别采用了介绍资料、演一演、做表格的方式。

3.在教学中,我积极探究教法和学法,努力做到“六让”:目标——让学生明确;过程——让学生参与;新知——让学生发现;资料——让学生收集;内容——让学生自选;结论——让学生归纳,而且在学法基础上,我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充分将现代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有效整合,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达到了质的飞跃。

4.在课前准备时,我搜集了大量的补充资料,以及重阳节等节日由来的视频,在课堂上展示给学生看,更加直观、形象地表现节日的快乐气氛,有效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知识,满足学生的好奇心。

5.通过这节课,学生学会了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理分工的调查方式。学会了填写综合实践活动调查记录表和研究记录表。

不足之处在于:

二年级的孩子对于搜集到的资料是自己爸爸妈妈帮助的结果,部分学生缺乏独立性。我想这需要平日里扎扎实实地练习,今后我会在这方面多下功夫。

以上是自己的个人体会,有不当之处,敬请同仁批评指正。

第五篇:心理活动课优秀教学反思

你行,我也行

——学习自信心的培养心理活动课教学反思

李彦 2009年9月25日

通过《你行,我也行》教学的设计与执教,课后我对这节课进行了认真的反思:总体来说,这节课的设计理念新颖,教学环节十分清楚,但由于初涉心理健康辅导课,经验不足,因此在教学中还有些不尽人意的地方。在此,本人对这节心理辅导课作如下反思:

一、辅导过程清晰,环节完整,衔接紧凑。

活动课开始,通过童话剧导入,渗透主题。创设学习情境,进行引导性思考,让学生感受主题;再通过闭眼心理测试,让学生发现自己不自信的一面,激发他想要改变的需求,提高其学习增强自信方法的兴趣;再通过拍手游戏,使课堂进入高潮,让学生体会老师给的法宝的真实性,引导其探索学习,使其记忆深刻;最后让每一位同学参加活动,当场增强学生的自信,让台下的同学与台上的同学达成共鸣,学会利用积极的方法增强自信心。使学生认识自信、检测自信、重塑自我、增强自信;最后总结主题,激励升华。本节课,我为学生增强自信创设交流平台,努力营造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心理氛围,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自信心,增强自己的自信心。我能较好地完成辅导任务,把握住了辅导重点,突破了辅导难点,让学生确实在增强自信心方面有所感悟,有所收获。

二、没有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学生是活生生的有思想的人,有着各种不同的生活经验和思维方式,因此不一定会顺应教师的教学预设,在生成课堂中,教师要善于倾听,是否善于发现学生言行中富有价值和意义的闪光点,是否能很快地对学生的观点加以挖掘和提炼。我觉得这方面上处理得不好。比如在“童话剧反思”这一环节上,缺少同学们的讨论与回答。在第二位同学成功的才艺表演后,对他的采访比较少,对他的思想没有进一步的深挖,进行有效的引导。

总之,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辅导课,还处在探索之中,我今后要不断研究与探索,不断地反思,让自己在实践与探索中逐渐成长起来。如何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通过课堂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知、情、意。作为一名年轻教师,我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一直在不断的摸索、总结、思考、调整。对于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我的思路和做法是: l、抓住学生心理,以趣促学。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同样的内容,采用学生感兴趣的方式,学生接受起来会更加乐意和主动。面对从未真正接触过心理方面知识的学生,我给学生创造了很多的发挥空间。每一堂心理健康课之前,我打算安排一名学生完成3分钟演讲。演讲的内容丰富多彩,可以带领同学们做一个放松游戏,也可以给大家讲一个故事,说一部喜欢的电影,讲一讲自己喜欢的明星、球星等等。

2、坚持核心原则,形散神聚。

心理健康教育课的重点在于活动中的体验,绝不能为了活动而活动,活动应该有主题,有核心。心理健康教育课也应该坚持一个核心,并围绕这个核心,“行散神不散”,着重培养学生最基本的心理素质,让他们学习和体验到对自己的终生发展有价值的核心观念。

对于这方面的能力,我一直在努力提高自己。活动对于教师的能力要求很高,想做到形散神聚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3、拓展延伸课堂,“里应外合”(1)树形象

在学生眼里,“心理教师”的角色陌生而新鲜。学生对这一角色的认识,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并直接影响到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效。因此,心理教师自身心理健康的状态和个性魅力,以及专业修养显得非常重要。

学生现阶段的学习以“模仿”为主,需要学习榜样,如果告诉学生“要合理的调节情绪”,自己却动不动就发脾气,学生就会想:“老师自己也做不到,那我们学了又有什么用呢?”因此,课堂内外,我都尽力表现得开朗、愉悦,给学生以理解和尊重。(2)“心语录”

我让每个学生准备了一个“心语录”,用它来记录自己的心路历程,也作为师生情感交流的平台。我要求学生每人都交本,但没有困惑可以什么也不写,这样有效的保护了交作业的同学。“心语录”上,他们把学习中、生活中、师生交往中不愉快的经历告诉我,我都会及时回复,并写上激励的话语,这都拉近了我与学生的之间的距离。时而他们也会把收集的名人名言、精美文章上交上来,让我也和他们一起学习、一起成长。更重要的是,学生能通过它随时与我交流自己内心的想法,把压抑在内心深处的郁闷情绪宣泄出来。“心语录”是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延伸,为师生交流、心理辅导提供了一种新的渠道。

以上是我在心理健康活动课的教学中的一些做法、感想。当然,我的心理健康课还不成熟,仍存在问题。要真正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发挥出它最大的作用,还有很多问题有待发现和解决,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我会在学校的支持下不断努力!

下载活动课教学反思(合集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活动课教学反思(合集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反思

    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反思 麦新中学-------张文清 2012年6月14日星期四我校耿德顺老师上了两节生物综合实践课《叶片的结构及叶片标本的制作》使我认识到: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

    读书交流活动课教学反思

    在展示中爱上阅读 ——读书交流活动教学反思 张寨中心初级中学周传旺 本节课由“文章推荐”和“读书成果展示”两部分组成。 教学中,我以学生为主体,让他们充分发挥主动性和积......

    活动课及《老王》的教学反思

    活动课及《老王》的教学反思 活动课及《老王》的教学反思Well,第六周只有三天。星期四两节连堂。梁老师说放完长假回来学生的状态不是很好,所以建议我搞一些活动。所以我搞了......

    语文综合学习活动课教学反思

    语文综合学习活动课教学反思松原市宁江区大洼中心校:王晓宇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把“语文综合性学习”纳入语文课程结构体系之中,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

    数学活动课《快餐店》教学反思 (模版)

    数学活动课《快餐店》教学反思数学来源于生活,扎根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数学活动课《快餐店》教学反思。《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让学生“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有价值”的数学应......

    端午节特色活动课教学反思(共五则)

    《端午节特色活动课——小组合作制作香囊》教学反思 中实学校 张冬冬 通用技术课程的基本理念要求“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着力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注重创造潜能的开发,加......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设计及教学反思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设计及教学反思 主题 网络交友(最熟悉的陌生人) * 理论分析 网络上人与人的交往表现为符号和符号的互动,缺乏声音、表情等较能表达隐含意义的沟通方式,面......

    活动课教学设计与反思(本站推荐)

    活动课教学设计与反思 松岗第一小学 蔡金兰 一.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二册P68-69“小小运动会” 二.教材分析: 教材通过“小小运动会”的情境,综合复习前面所学的知识: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