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红纺文化·创新融合文化经济交流会新闻稿
【朝闻通-新闻稿发布机构】
红纺文化:文化、创新、融合助力IP产业发展
(2017年7月19日〃上海)国内大型IP商业转化集团红纺文化于上海举办‚红纺文化〃创新融合文化经济交流会‛,邀请中国版权保护中心的代表展开一场关于版权与新文化创新融合的主题沙龙。当天,红纺文化还与上海路骋国际旅行社股份有限公司签署IP特色小镇战略合作计划,此举也开启了红纺文化IP商业转化之路新的里程碑。
红纺文化董事长郑波先生致辞
随着中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变化,新型文化企业将快速发展成为中国经济最活跃、最具融合性的组成部分,互联网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加速融合,更有效推动了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和结构调整,促进了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一个极其广阔的新文化经济时代已经到来。
版权与新文化创新融合主题沙龙上,红纺文化集团董事长郑波先生与中国版权保护中心的法律部主任孙洁女士就‚版权资产的保护对公司品牌建设的保驾护航有深远意义‛这一话题提出了独到的见地。版权产业研究部主任马力海先生则就‚版权资产重要性、对企业长远发展的战略层面产生重大影响‛这一话题展进行了全面的阐述与解读。两位代表还对新文化经济的创新性、融合性和要素性的特点,透视文化产业、泛文化产业和文化经济三个层面的问题,提出了关于红纺文化如何搭建健康的版权战略、运营好版权,让版权资产得到最大化开发和利用等方面的观点和建设性意见。
红纺文化董事长郑波先生表示:‚红纺文化未来的战略是打造聚焦于整个泛娱乐领域的IP商业转化平台,‘泛娱乐’指的是将一个IP通过泛娱乐平台同时分解为不同领域的表现形式。红纺文化在IP的确权、孵化、运营、商业、衍生输出具有强大的生态优势,并走在了行业前端,如何能够在未来健康长远的发展也成为了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而版权资产保护正是
一个能够为红纺文化的生态产业链进行保驾护航的方式,对红纺文化的长远战略有这巨大的意义。‛
版权与新文化创新融合主题沙龙
红纺文化是国内IP商业转化的先行者,围绕着IP运营核心,致力于打造泛娱乐的生活方式。其成功运作的IP品牌不胜枚举:2017年,红纺文化与罗威欧公司旗下《愤怒的小鸟》签署战略合作;2016年,红纺文化收购了韩国潮流品牌Pancoat(除美国及韩国市场);2015年,红纺文化与美国SABAN集团签署Paul Frank(大嘴猴)品牌大中华地区独家代理,旗下还有The Simpsons(辛普森一家)、Tokidoki(淘奇多奇)、Pucca(中国娃娃)等品牌。红纺文化将全球知名IP引入中国的同时,不断打造IP全产业链,挖掘IP背后的文化价值与商业价值。
除了版权与新文化创新融合主题沙龙,当天,红纺文化与上海路骋国际旅行社股份有限公司签署IP特色小镇战略合作计划,以红纺文化旗下的Paul Frank(大嘴猴)、Pancoat(盼酷)、Pucca(中国娃娃)等品牌为主打,打造长三角地区具有IP特色的旅游小镇。文旅产业正迅速崛起,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价值‚风口‛,同时也是‚十三五‛时期带动整体产业提升的新经济动能,一片文旅跨界的‚新蓝海‛正在形成,该合作模式也为双方的战略生态再创新机遇。
签署IP特色小镇战略合作计划
国内以IP为轴心的泛娱乐的势头正日益猛烈,如何系统性地综合开发这些知识产权是大势所趋,从多角度的开发IP产业产业链也有着巨大的增值空间,更好地搭建一个健康的版权战略也变得尤为重要。红纺文化在国内的IP行业已经走在了前列,版权与新文化创新融合主题沙龙的成功举办、红纺文化与路骋国旅战略合作的顺利签署也为红纺文化今后的IP商业化之路奠定了坚实强大的基础。
第二篇:中德文化交流会
中德文化交流会
活动背景:由中国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到,加强中外文化交流,益处不仅仅局限在文化发展层面,它对中国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都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从广义点来说,加强中外交流,是一项近期也是长远的投资,是关系到全人类共同发展的必然举措。当今时代,和平与发展是两大主题,和谐发展是全人类共同的理想。加强中外文化交流势必对世界各国都将产生巨大的积极影响。
活动目的和意义:引导德国友人走向中西文化差异的源头,启发德国友人思索中西文化的特质和精髓,促使德国友人相互借鉴、彼此“扬弃”。使“娴静”的中国传统文化与“跃动”的西方文化相映,使东方的责任意识和西方的权利思想相辅,从而生成绚丽多彩的人类文明图画。为了更好的弘扬中国文化,让更多的外国友人学习使用中国的筷子,特此邀请了20对德国有人来石家庄文化交流。接待时间:2013年8月11日
接站地点:北京国际机场转高速至石家庄(54座奔驰豪华大巴)接待人数:20对德国友人
活动时间:8月12日—14日(13日为七夕)
活动地点:主会场:石家庄市人民会堂;分会场:藁城国大御温泉度假小镇、正定大佛寺和荣国府。
入住地点:石家庄市燕春大酒店
活动安排:
一、8月11日入住燕春大酒店,晚上六点半安排聚餐,为国际友人接风。
二、①8月12日上午九点在人民会堂举行中德文化交流会开幕式,领导发言。进行传统文化艺术表演,双方互相了解各国以及部分地区的民族风情。参观河北省博物馆。
②8月12日下午2:30在人民会堂进行游戏互动:1.以情侣为单位分成二十个小组进行2人3足游戏,比赛以淘汰制进行,每轮淘汰五组,确定前三名并分发奖品,以达到暖场目的;2.以两人为单位分成二十个小组进行用筷子吃面条比赛:每组两小碗面条,小组两人一前一后吃面条并计算累加时间,前三名分发奖品。
三、8月13日早八点,驱车前往藁城国大御温泉度假小镇,让国际友人享受温泉;并进行吃饺子大赛:以情侣为单位分成二十个小组,互相喂对方吃饺子,每组一盘饺子,用时短的小组获胜。规则:喂对方吃饺子不许用筷子插饺子吃和弄烂饺子,违者加罚俩个饺子:取三名胜利者,获赠藁城宫灯一个。而后吃农家饭,喝农家自酿白酒。住豪华情侣套间,感受中国情人节的特色。
四、8月14日早晨八点,驱车前往正定荣国府,参观荣国府,感受红楼梦中人,体验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了解中国古代建筑,进一步了解中国文化;参观完以后进行游戏互动,以情侣为单位分成二十个小组进行夹花生豆比赛,从一个盘子里夹到另一个盘子里(每盘有定量花生),先夹完者获胜,并赠送德译版《红楼梦》一本,每位参与者赠送青花瓷筷子一双。下午3点前往正定机场,送走国际友人。
预算:燕春酒店大标间(贵宾楼层):498元/天*20人=39840元
国大御温泉:186元/位*50人=9300元
荣国府门票:30元/位*50=1500元
奔驰豪华大巴:1000元/天*4=4000元
比赛所用道具:100元
藁城宫灯:80元/个*3=240元
红楼梦:100元/本*3=300元
青花瓷筷子:30元/个*40=1200元
共计: 56480元
注意事项:1.注意德国文化禁忌;
2.制定相应的应急方案,出现意外能迅速果断的做出处理措施; 3.活动物资需要在活动开展之前1天准备好,以便提前检查活动物资是否齐全和可用,包括准备备用物资;
4.人员分工需提前,如有任务安排,需要主动了解进度及可能遇到的困难;
5.活动开展提前1个小时,集合工作人员,确保工作分工,讲解注意事项;
6.多拍照,多记录,以便活动后宣传。
7.活动后要与工作人员及时总结记录,如问题及建议、较好的地方、目标完成情况等等。
1101181105 许云轻
1101181113 许
楠
第三篇:文化交流会邀请函
邀请函在日常工作中经常用到,一份好的邀请函,可以提高邀请人或单位在被邀请人心目中的地位。接下来小编搜集了文化交流会邀请函,欢迎查看。
文化交流会邀请函一
活动主题
XX两地影视文化交流会
活动时间
9月27日 星期三 15:00——16:30
活动地点
XX酒店大宴会厅(二楼)
活动流程
14:00——15:00 嘉宾及媒体签到&参观
15:00——15:07 开场主持人串词+ 来宾介绍
15:07——15:14 嘉宾致辞
15:14——15:21 张策 全国公安文联副主席致辞
15:21——15:28 中共上海市委统战部领导致辞
15:28——15:35 嘉宾致辞
15:35——15:40 播放银都影片视频
15:40——15:51 陈一齐 银都总经理致辞
15:51——16:03 黄思涵 享寿总经理致辞
16:03——16:11 签约仪式
16:11——16:26 《我的宠物是大象》主创影片推荐
16:26——16:31 记者群访
活动场地
XX酒店,坐落于浦东世博园区内的XX酒店是上海最新建造的世界级水准的酒店,置身其中,可欣赏到无与伦比的城市天际线及流光溢彩的浦江美景。
酒店拥有卓越的地理位置,距上海的金融中心及著名商圈——陆家嘴仅需8 分钟车程。多条地铁线从酒店信步可达,从酒店前往浦西和浦东的各城市景点均十分便捷。
文化交流会邀请函二
一、会议目的:
文化健康产品推荐交流会,旨在发现和推荐优秀的文化和健康产品,推动中国优秀文化及相关优秀绿色、养生、健康产品的发展,利益更多的人群。
二、会议流程:
1、XX有限公司总经理致欢迎辞;
2、相关企业介绍优秀产品(实物+PPT);
3、相关专家介绍传统文化和大健康产品的未来;
4、相互交流。
三、参与方式:
1、合伙方申请,我们一起办好文化健康产品交流会;
2、绿色、文化、养生、健康产品厂家或者经销商都可以申请产品介绍;
3、论述传统文化产业发展和大健康产业发展申请;
4、产品和宣传品的参会展示;
5、对绿色、文化、养生、健康产品感兴趣的个人也欢迎参加;
6、小型交流会,名额有限,计划每月一期,每次有亮点。
四、会议时间和地点:
1、会议时间:11月9号上午9点开始;
2、地点:暂定电子二路锦业大厦20E2,报名多了可以换酒店会议室。
五、报名:
1、联系人:公司商务部:
公司办公室:
2、报名方式:公司名称+产品+联系人+联系方式;
3、公司地址:电子二路锦业大厦20E2,从楼后上电梯;
4、报名截至时间:11月7号。
文化交流会邀请函三
为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关于全力推进“四个打造”、建设经济中心城市的决策部署,按照市委、市政府加快推进**文化旅游发展的战略要求,中共**区委、**区人民政府将于6月下旬举办“中国**首届文化艺术节”活动。
**区是**市的中心城区,浓厚的历史文化积淀,铸就了**的文化之翼,多年来,在驻区各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区的文化事业得到了飞速发展,社区文化飞火流霞,硕果累累。市第九次XX代会以后,**区依照省、市部署,根据群众愿望,立足文化优势,确立了“文化兴区”的发展战略,倾力打造魅力**的首善之区。举办“中国**首届文化艺术节”活动就是为了进一步彰显**文化魅力,加强与驻区单位的联谊,繁荣社区文化活动,营造优雅人居环境,实施文化兴区战略的一个重要举措。
按照努力提升文化艺术节层次和品味的要求,本届文化艺术节将延请国家一级演艺明星2-3人加盟助兴,为此,谨希望贵单位在力所能及的范围里给与资金和其他方面的支持和配合。
主办单位:
活动地点:
活动时间:
邀请人:
xx年x月x日
第四篇:大力促进文化旅游融合创新发展
大力促进文化旅游融合创新发展
高亚芳 刘爱丽
旅游与文化具有天然的耦合性。文化是旅游的灵魂,只有将文化内涵贯穿到行、游、住、吃、购、娱等各旅游要素和环节,实现旅游要素外在吸引力和文化内涵统一,用独特的文化品格和文化魅力诠释旅游,才能使旅游更具吸引力。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是挖掘文化、保护文化、传播文化、优化文化、丰富和创新文化的途径,是文化传承、教化功能与休闲、娱乐功能的价值体现,同时为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创意源泉、市场空间、资金支持和交流平台,推动了文化产业实现高科技化、尖端创意和精品化。
甘肃拥有丰富而独特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是中华民族重要的文化资源宝库。甘肃的文化旅游资源具有很高的市场认同度。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入境旅游者对甘肃文物古迹、民俗风情、文化艺术资源的兴趣的比例分别为60%、42%、34%,国内旅游者对这三项资源的兴趣的比例分别是62%、35%、38%,文化已成为甘肃最具吸引力的旅游资源。截至2011年底,甘肃省162家A级景区中,文化型旅游景区107家,占总数的66%。在甘肃省对外推广的重点旅游线路和旅游区域中,文化型产品是绝对主力。目前,我省正在全力打造华夏文明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示范区,甘肃已进入文化旅游产业大融合大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促进甘肃文化旅游融合创新发展,有效引导产业融合的价值取向,应着力做好以下工作:
一、完善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顶层设计
坚持改革创新,全面推进全省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制度建设和顶层设计。适时制定出台诸如合作机制建设、产业集群打造、龙头企业培育、品牌项目开发、管理体制改革、专门人才造就、投融资改革等与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相关的政策,有效发挥政策的驱动和激励作用,促进旅游与文化的深度融合发展。坚持对旅游与文化融合发展进行系统筹谋、总体规划,实现发展理念、定位、目标的全新突破。强化规划先行理念,以品牌建设为核心,尽快组织完成《甘肃省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规划》,力求突出规划的创意性、文化性、高端性和品牌性,有效发挥其指导、控制、提升作用,凸显规划顶层设计的引领意义。
二、推进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互利共赢
通过多种旅游载体,把无形的文化形象化,零散的文化集聚化,让高雅的文化雅俗共赏、精英的文化大众分享,让文化在保护前提下“旅游化”,成为大众的公益品和消费品,在“旅游化”过程中实现文化产业化;充实旅游产品规划、目的地建设、吸引物开发、服务接待等重点旅游领域的文化内容,让文化丰富旅游内涵、提高旅游档次、提升旅游产业素质,使旅游产业“文化化”,有效促进两大产业全方位、多层面、广角度的融合发展,实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互利共赢。
三、拓宽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领域
以华夏文明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示范区建设方案为上游规划和设计,确立甘肃特有的文物保护、大遗址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保护、民族文化传承、古籍整理出版、红色文化弘扬、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生态文化为文化旅游产业融合重点领域,促进两大产业融合创新发展。同时,在文化、旅游资源普查,旅游景区建设、旅游市场促销、精品旅游线路设计、特色餐饮推荐、主题酒店、旅游商品开发及从业人员培训、定点文艺演出单位设立,重大旅游文化活动、节庆活动组织策划等方面,旅游与文化部门应保持一体化的工作思路,围绕适应和满足广大旅游消费者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注意从历史文化底蕴、地域文化特色、民族民俗风情等多方面、多层次赋予更多的甘肃文化元素和文化内涵,突出和彰显旅游产品的文化特征和文化品位,提高旅游产品的独特性、吸引力、生命力和发展力。
四、实施文化旅游品牌引领战略
采取各市州申报,省文化部门和旅游主管部门共同认定的方式,编制《甘肃省文化旅游重点项目名录》,建立陇原文化旅游品牌工程数据库,对列入名录和数据库的文化旅游项目在行业政策、项目审批、信息服务、投融资和市场开拓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给予一批以资本、文化创意、产权交易、产业集聚为纽带的文化旅游企业必要的政策扶持,支持其向集团化和品牌化方向发展。引导和支持优秀旅游市县规划建设旅游文化名街、名镇、名村,推进文化旅游示范县(区)、镇、村建设,打造文化旅游特色产业聚集区和陇原文化旅游品牌工程,发挥品牌辐射带动功能,全面推进文化旅游向纵深化融合发展。
五、加大信息技术在文化旅游产业融合中的应用深度和广度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文化旅游产业融合的科技含量,让技术手段成为文化与旅游融合的良好介质,将文化资源创造为满足游客体验化、参与性多元化需求的品牌产品。进一步加强旅游信息服务功能建设,使旅游企业的经营活动全面信息化,使旅游行业管理和旅游公共服务信息化水平全面提高,形成一批具有独特文化魅力的智慧旅游城市、智慧旅游景区、智慧旅游企业和智慧旅游产品。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改革和科技进步,创造出更多的旅游文化精品。(作者单位:西北师范大学)
第五篇:推进文化科技创新 加强文化与科技融合
推进文化科技创新 加强文化与科技融合【求是·文化】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从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增强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的高度明确指出:科技创新是文化发展的重要引擎。要发挥文化和科技相互促进的作用,深入实施科技带动战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决定》对如何推进文化科技创新提出了一系列具体要求和明确部署。
一、科技创新是文化发展的重要引擎
文化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支撑。长期以来,科技创新给社会生产方式、全球竞争格局带来重大变革,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并从文化的内容、形态、传播与影响等各个方面,不断推动文化的发展与演变,成为文化发展的重要引擎。
科技创新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断丰富文化的内涵。科学技术作为社会智力发展的一个方面,既是文化的重要内容,也是文化的重要体现形式和载体。科技创新在不断提高人类认识自然、顺应自然、改造自然和利用自然能力和水平的同时,也在不断完善人类的知识体系、创新人类的思维方式、丰富人类的精神世界,从而不断丰富文化的内涵。
科技创新是社会文化形态演进发展的催化剂。人类文明的进步、社会的发展是伴随着科技的进步而不断演进发展的。从狩猎文明、农耕文明到工业文明,再到今天以工业化、信息化高度发展为特点的后工业文明,技术的每一次革命性突破,都推动着社会及其文化形态产生一次深刻的变革。
科技创新是促进新型文化业态形成发展的核心动力。现代科技的发展和应用,在不断衍化出一批批千姿百态的科技消费产品和服务的同时,也无时不在塑造和影响人类文化的内容与形态。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运用高新技术创新文化生产方式,培育新的文化业态。正是留声机、摄影、电子、光纤通信、无线电通讯、激光照排,以及CD、VCD、DVD等技术和产品的发明,使音响、电影、广播电视等文化行业得以形成。以动漫、网络游戏、手机游戏、手机媒体等为代表的新兴文化业态,已逐渐成为继IT产业后最具潜力的产业之一。
科技创新使文化表现形式更加多姿多彩。数字化技术、网络技术、新型显示技术等高新技术在文化领域的广泛应用,大大丰富了各类文化产品的表现力,显著增强了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演艺会展、休闲娱乐等文化行业的发展活力。数字影像、声光多媒体、LED显示、数字三维虚拟展示等诸多高新技术的应用,明显提升了传统演艺、会展及大型文化传播活动的表现形式和感染力。3D、4D、电脑特技等数字技术在电影制作中的应用,大大丰富和增强了人们对传统影视产品的感受和体验,同时也为影视业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二、推进文化科技创新是我国文化发展繁荣的迫切需要
党的十六大以来,伴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科技对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起到了突出作用,文化发展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就。目前,我国电影产量由2003年不到100部上升到2010年526部,跃居世界第三位;2010年电子出版物已居世界第二位。广播电视村村
通工程已覆盖全部行政村和20户以上通电自然村,文化信息资源工程已覆盖全国75%行政村。科技创新引领了广播影视、新闻出版、文艺演出、动漫娱乐、数字创意、网络原创等文化产业迅速发展,催生了一大批文化科技融合的创新型企业,推动了我国文化的发展和繁荣。
但与发达国家相比,目前我国文化科技发展仍存在一些明显的不足和问题,最为突出的是文化与科技的融合不够。一是科技对文化发展的支撑不够,尚未形成支撑和引领文化发展的科技支撑体系。二是文化发展需求对科技创新的带动不足,关键技术装备和软件系统主要依赖进口,核心技术的国产化率相对偏低。三是文化与科技融合的体制机制有待完善,文化体系的科技意识不强、科技体系对文化不精通,导致多年来我国科技与文化各自发展、融合不够。
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科技保持快速发展态势,信息化进程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能不能紧紧抓住信息化深入发展的历史机遇,推进文化科技创新,加强文化与科技的融合,使主流文化占据新媒体阵地和文化传播的制高点,关系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能不能得到广泛传播、深入人心,关系到我国文化产品能不能更有力地影响世界、造福人类。为此,我们必须把文化科技创新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上,促进文化与科技相融合,用先进技术传播先进文化,催生新的文化业态,不断增强我国文化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三、大力推进文化科技创新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加强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共性技术攻关,以先进技术支撑文化装备、软件、系统研制和自主发展,重视相关技术标准制定,加快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提高我国出版、印刷、传媒、影视、演艺、网络、动漫等领域技术装备水平,增强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这为我国推进文化科技创新指明了方向。我们要紧紧围绕文化各重点领域,抓住一批全局性、战略性重大课题,加强对文化发展重大科技问题的攻关,进一步发挥科技创新对文化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大力提升文化产品的创作力、感染力、表现力、传播力和影响力。
提升文化产品的创作力。针对图书出版、广播影视、演艺会展、娱乐休闲等领域多种形式文化产品的创新创意需要,创作内容和形式丰富多彩的文化产品,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一步提高对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形成的文化遗产的认知、保护、传承和开发;加强对人类文明发展历程中留下的丰富文化遗产和素材资源的充分提炼和梳理;利用数字化、网络化等科技手段,开展各类文化资源数据库、素材库、信息库的建设和共享利用。
提升文化产品的表现力。利用数字、网络、3D、4D、高清、多媒体、虚拟展示、激光显示等多种高新技术,创新文化产品及服务模式;推动有关科技领域先进、共性、关键技术成果向文化领域的转化应用;提高支撑相关文化产品和服务创新所需的核心技术、软件、装备的自给率,加强相关标准与规范建设。
提升文化产品的传播力。加快数字、网络、移动等各类先进通信技术的转化应用,进一步构建传输快捷、覆盖广泛、双向互动,可管、可控、可信的现代传播体系,不断开发基于数字、移动、网络等具有不同传播、接收、显示特点的新型文化产品,缩小不同区域、不同文化阶层、不同人群间信息与机会不均等的“数字鸿沟”;促进数字出版、娱乐休闲、远程教育等新型文化服务产业链的形成与发展,进一步提高文化的传播力。
提升文化安全和文化管理能力。信息技术的发展使网络无处不在,公众自发参与各种形式的文化传播与互动活动空前活跃,全球性的文化交流更加广泛,外来文化的表现力不断增强,对于我国文化建设的影响日益明显。因此,保障卫星、广播、电视、网络等通信渠道的传输安全,加强网络文化信息管理,应对不良信息(色情、暴力、反动)等给文化安全带来的挑战,已成为当务之急。必须大力加强文化科技相关理论和技术的系统研究,充分运用信息化、网络化的高新技术成果和手段,加强对各类文化资源的管理和开发利用,促进文化产业健康发展。
四、实施文化科技创新工程,加强文化与科技融合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科技部等相关部门将以组织实施国家文化科技创新工程为抓手,进一步加强政府对文化科技发展的支持与引导,加强文化科技发展的战略研究与顶层设计,推进文化科技创新,加强文化与科技的融合,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强化文化产业发展的科技带动作用。聚焦文化演艺、影视动漫、新闻出版、文化旅游、网络文化、创意设计等主要文化产业服务形态,整体布局产业链,有针对性地突破文化产品创意、生产、传播、运营、展示、消费等各个环节的关键技术和集成应用技术,提高文化制作与展示行业软件系统及装备的国产化率。运用现代高新技术改造传统文化产业、培育新兴数字文化业态,推动文化产业集群发展。创新服务模式,并在文化服务领域开展应用示范。
提升公共文化事业科技服务能力。针对文物、民俗、宗教等各类典型物质与非物质中华文化遗产保护的需求,突破文化资源保护关键技术,促进高新技术与陶瓷、漆器、织造、印染、雕刻等中国传统工艺有机结合,加强对中华传统文化资源数字化保护和开发利用。促进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等网络化文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推动全社会公共文化资源共享,提高国民文化消费力。研究新型网络学习模式,开发新型电子书包,建立中华传统文化和汉语言教育与学习公共服务平台,向广大青少年宣传中华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利用现代网络技术手段,构建网络化国际文化交流服务平台,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架设国际文化交流的桥梁。
以基地为依托、项目为载体,促进文化与科技融合。依托国家高新技术园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等建立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把重大文化科技项目纳入国家相关科技发展规划和计划,促进文化与科技创新资源与要素互动衔接、协同创新。健全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文化技术创新体系,培育一批特色鲜明、创新能力强的文化科技企业,支持文化与科技相互融合的产学研战略联盟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完善学科体系,加强文化科技复合型人才培养,形成一批具有科技与文化融合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队伍。
优化文化与科技相互融合的外部环境。积极探索跨部门文化科技合作新机制,形成有利于文化科技发展的工作体系。加强文化科技合作制度、指标体系和调查方法的研究,逐步探索建立一套适用于评价文化科技发展速度、发展水平、发展潜力以及投入产出效益的评价指标体系。重视文化产品,特别是数字文化产品等各类新型文化产品的知识产权保护,促进有关法律法规的建立完善。加强文化科技创新的宣传和知识普及,在全社会形成支持文化科技创新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