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尚红文化

时间:2019-05-14 12:10:4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国传统尚红文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传统尚红文化》。

第一篇:中国传统尚红文化

透过中式婚礼看中国尚红文化

摘要:中式婚礼从最初的订亲直到完整婚礼结束的整个过程中,红色都是不可或缺的主角之一,不了解中国文化的人一定都会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红色的出现?殊不知,在古代的中国社会,人们就已经开始保存着尚红的习俗了。进一步探其究竟,这是源于古老的自然崇拜与血崇拜。对于中国这种传统的尚红文化,当代的我们应该传承下去,作为中国一种特有的“中国红”展现在世界文化舞台之上。

关键词:中国;中式婚礼;红色文化

为什么在南北民俗中,都有在本命年穿红避邪躲灾的传统?为什么象征“长寿安康”、“团圆美满”、“幸福吉祥”、“喜庆欢乐”等祈福内涵的中国结多用红色的绳子编制?为什么中国从新生婴儿的产衣到新人结婚时的装饰,再到春节家家户户门上贴的春联,所有这些物品的颜色都统统是“中国红”?为什么当今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建筑最雄伟、保存最完整的古建筑群紫禁城的门和墙都是红色的?为什么中国人如此钟情于红色呢?带着这一系列的疑问,笔者尝试进行探析。

一、中式婚礼习俗

中国人普遍重视红白喜事,这里的“红”便是指代婚礼。不懂中国风俗的人都会产生疑问,这样的一个简单汉字为何有如此巨大的功能?解开中国尚红的风俗文化,我们可以首先从婚礼说里。

不同于西方浪漫婚礼的白色,似乎喜庆的红色才是最能代表中国人的精神,穿红袄、戴红花、坐红轿,一辈子红红火火。“梳油头,戴红花,红呢轿子红搭。”俗曲里句句唱的都是喜洋洋的红。“中国红”弥漫在婚礼的每一处缝隙里。

中国人的婚礼可以说从婚前就开始了,而“红”贯穿始终。从婚前仪礼来说,男方要先给女方家送彩礼,这彩礼并不是随便的,除却数量不说,“红”是其中重要的部分,譬如要用红纸包裹糕点;红包存放礼金、首饰;红纸衬在物品下方„„。送过了聘礼,女方父母送给女儿的嫁妆登台亮相。古时把嫁妆也称“十里红妆”,一个“十里”点出了数量,是父母希望可以在男方家庭中给女儿争取地位;一个“红”更是突显了女方父母满满的祝福与期盼,希望女儿可以过得幸福美满,生活红红火火。

结婚当天,红红的鞭炮首先出场,清脆的声响也敲醒了沉睡的人们。迎着鞭炮声传来的地方望去,门上早已挂好了红灯笼,贴上了喜庆的红对联和福字,屋子里的各个角落也都贴上了红红的窗花与喜字,一片红色尽入眼帘。

早去的迎亲队伍已经回来,接回了新娘,也接回了红红的祝福。由古至今,虽大红花轿早已不再,但还是在过往的历史上留下了它曾经辉煌的一笔。现在女孩们不再期盼坐上红红的花轿,而是等待着心爱的王子乘车来接。但不论是何种类型的婚车,昂贵与否,车前后那红花的装饰是不可缺少的。

伴随着新人到来,古时身着红色长衫马褂,头戴红色大沿帽的新郎,如今早已换上一身笔挺的西装。与英俊潇洒的新郎相比,最能吸引来宾眼球的还是新娘,在女人一生这最美的时刻,每个女孩都是用心装扮的:一方红盖头遮挡了新娘如花似玉的容貌,给不熟知的人增添了一丝神秘,古老的禁忌也已经变为今日的祝福。新娘的嫁衣也成了人们注目的焦点,结婚穿红,既是代表吉祥,也有延续后代,繁衍生息之意。在现今西方白色婚纱传入后,中国数千年流传下来的凤冠霞帔和绣花红袍早已不见了身影,但仍以穿红为一种不变的习俗。所以在婚礼上,除婚纱外,红色的旗袍和礼服仍为现代新娘所延续。在换去华美婚纱后,红色旗袍与礼服是不是更能凸显中国女性的柔情与娇媚呢?

正式婚礼过后,红色依旧不可或缺。婚宴,人们现在一般称为喝喜酒,到了宴会举办地,亲朋好友送上事先准备好的红包,作为对新人的祝福。虽然世界各地都有送礼的习俗,但中国的红包却很值得一提,它不仅是一件物品,也是一种礼仪,而且甚至可以说是一种文化。晚上的闹洞房同样是中国必不可少的婚俗之一,戏谑新娘新郎的方法也随时代改变,在当代,吊起来的红红苹果是给新人最好的挑战,也是所有来宾带给新人的吉祥与平安的祝福。在喜庆的婚房中,一对红烛或红灯交相辉映,红烛衬红装,更增添了中国人婚礼的喜庆。至此,新人结束了婚礼一天的劳碌。

二、中国古人红色文化

中式的婚礼上,红色是所有色彩中的主角,其实不仅如此,在中国人的其他日常生活中,红色也是必不可少的。京剧中“红蓝别善恶,黑白显忠奸”的红脸,历来被认为是赤诚、忠厚的人物,如:关公、大刀关胜、朱全等。每逢节日,红色总是给喜庆的日子增添不少的喜气。有红春联、红灯笼、红炮仗、红蜡烛、2

红窗花;有穿红袄的姑娘、捆红腰带的小伙子;还有接新娘的大红轿子、红柜子和红包;以及给小孩子的红糕(用大枣或食用红颜色点缀的年糕)、红布玩具、红肚兜等等。

说起中国人为什么喜欢红色,这个可是说来话长,首先从我国古人说起。其实红色起初不是统治者最推崇的颜色。早在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曾用过黄色代表吉庆,也曾用过黑色和白色代表吉庆。到了汉朝,汉高祖称自己是“赤帝之子”。赤,就是红色。从那时起,红色于是成了人民崇尚的颜色。汉朝以后,我国各地崇尚红的风俗已基本一致,并一直沿袭了下来。后来,红色为避邪之色,过年挂红灯,鞭炮、对联均红色,还有人们在“逢九”年习惯穿红色来躲灾。因此,红色为吉祥色,中国人认为红色能带来安定和幸福,避邪消灾。红色还是权利的象征,官服中品位高的人才能用红色,故民间没有喜庆节日,是不能随便用红色的。皇族也同样推崇红色,红色象征着特权与富足。掌管权力之人使用公章更是红色为主导,这时的红色代表的更多的是自信与权威。与此相对,老百姓普遍着灰、黑、蓝等色,但是在建筑上,窗框、门框等需要勾勒轮廓的部分总是喜欢用红色来装饰,象征一种富贵与吉祥。72万平方米的北京紫禁城,用的最多是红、黄两种色彩。远观最夺目的是红色宫墙、宫门,近看最醒目的是红色的大立柱、红色的门窗。红色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能衬托皇帝的权势和威严。明朝规定,凡上交皇帝的奏章必须为红色,称为红本;清朝也有类似的制度,红色成为皇帝批发文书的专一颜色,称为“朱”批。正是古人对这些习俗的传承,才形成了当今中国人对红色的偏爱。

三、尚红的起源探究

说起中国古人喜欢红色文化的起源,这就要涉及到信仰这个层面。据学者研究表明,红色崇拜主要有两个起源:

一、自然崇拜,对太阳和火的崇拜,它们相互穿插,互相联系,同属于一个系统。

二、血崇拜,包括血液崇拜、血液禁忌。两个起源中,前者具有自然性,主要表现出红色积极光明的一面,代表崇高、尊贵。后者偏重宗教文化性,且具有积极和消极的双重性。既有崇拜的信仰,又带出一丝神秘感,进而发展成为红色禁忌。

1.自然崇拜

太阳崇拜。光明和温暖对于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而这 3

两者均来自太阳。原始人类对于光明和温暖本能的渴求激发了对于太阳的崇拜,并认为自己的生存都是来源于太阳的恩赐,便把太阳视为孕育万物的生命之神。而太阳是红色的,所以延伸出对于红色的喜爱和崇拜。

在各民族古老的神话传说中均有记载关于太阳和太阳崇拜的神话,《周礼》、《仪礼》、《礼记》中也有许多关于古人祭拜太阳的故事。人们把太阳神想象成自己期望的模样,中国的后羿射日和夸父逐日就是最典型的关于太阳的神话传说。这些传说都表现出人类对于太阳的崇拜,一方面太阳赐予人类生存的必备条件——光明和温暖;另一方面原始人类无法理解太阳为何物,为何它每日东升西落,从而更加增添了太阳的神圣感。

火的崇拜。原始社会后期,人类发现了火,并学会了保持和使用火。火可以驱走寒冷和黑暗,它改变了人类茹毛饮血的生存状况,改变了原始人的蒙昧状态,促进了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德国学者利普斯在其《事物的起源》一书中曾指出:“一切火的崇拜都起源于太阳崇拜。”《淮南子·天文》又有:“积阳热气者生火,火气之精者为日。”从太阳崇拜中延伸出了火崇拜,而对红色的崇拜也被顺承了下来。火是人类改善生活状态的重要工具和现象,因其从天而降,能驱邪逐魔、消灾去污,进而被视为神物。鲜明的红色作为火的标志也被世人所崇拜。

世界上几乎所有民族的先民都有过崇拜太阳或火的历史,且创造出各具特色的美丽神话。但只有中国,从这种崇拜和神话中抽象出的红色得以传承不息,其原因就在于中国古老的哲学,《易》及其后推衍出的阴阳五行理论。易学认为,宇宙万物是由阴阳两类物质,按照金、木、水、火、土在相生相克运行中,交合嬗变演化而成的。东周直到秦汉之际,儒学家在整合易学过程中,把五行配以五德,又用五种颜色来表示:金为白,木为青,水为黑,火为红,土为黄。这些儒家的学者还以五德生克的变化来附会王朝的成败迁变。

“红”从源到流,从对日、火的原始崇拜,引申为对日色、火色的敬畏,再经后世的发挥,于是,在中国人眼中就形成了有“红”色便有了生命,有了希望。

2.血崇拜

红色崇拜的另一源头是血崇拜。红色是血的颜色,对血液的崇拜催生了对红色的崇拜。生物体伴随着母亲的血液出生,血是生命力的象征,是生命的源泉。我国有许多关于石狮子的传说,石狮口内或眼中出血是自然灾害的预兆,就是一 4

种血有灵魂观念的雏形。原始巫术中有一种巫术叫做“顺势巫术”或“模拟巫术”,即一切相似的东西都是同一种类,具备同一功能。故在实施巫术时,用一物的类似物为代替品来达到巫术目的。红色是血的颜色,与血相似,所以把红色作为巫术的符号,进而延伸出红色禁忌。原始人认为血液具有魔力,可以用红色施行与灵魂有关的巫术,于是红色就渐渐与巫术、鬼怪联系在一起。藏族人认为“红”具有杀戮的象征意义。古时出征的战士身披红色战袍,面涂红色,增加气势以显残暴。

中国人尚红,除了以上两个起源外,或许还和一些其他因素有关。如祈福迎祥的民族心理。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和生产力水平的限制,古代中国经常遭受洪水和其他自然灾害带来的苦难,人们期望一种超自然的力量(比如神灵或法术等)能战胜这些自然灾害,保佑年年风调雨顺,四季健康平安。如民间传说中的钟馗的形象即是赤发红面,身着红袍,怒目圆睁;贴在农民家中大门上的门神关公,也是面色赤红,手拿青龙偃月刀,威风凛凛,使妖魔鬼怪、魑魅魍魉望而却步。中国红意味着吉祥、平安、喜庆、福禄、康寿、忠诚、兴旺,意味着百事顺遂、祛病除灾、逢凶化吉、弃恶扬善。

再如还可能与中国人热情向上的民族性格有关。红色给人留下绚烂、热情、兴奋、活力、张扬、饱满、成熟的印象,红色又是欢乐、喜庆的象征。中国人的尚红习俗,反映了中国人热情、赤诚、向上的民族性格和热爱生活的民族传统,这种性格和精神代代相传,流淌在每一位中国人的血液里,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的精神财富。

四、结 语

中国红将华夏民族喜庆的色彩习俗打造得美轮美奂。我们每一个人都生活在特定的社会习俗文化里,习俗文化的形成无疑必须经过选择,比如中国红被确立为喜庆颜色就是中国人智慧的选择,尔后逐步传承下来。诚如法国社会学家古斯塔夫·勒庞在《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一书中所说:“很多影响都是归因于模仿,其实这不过是传染造成的结果。”这也是凡遇喜庆,华夏儿女都自觉选择中国红的原因。习俗作为一种社会文化氛围,容易形成集体心理定势。如果这种习俗看得见、摸得着而且符合生理选择,比如中国红,其固定性还会更强,还 会逐步演变成民族心理。习俗带有的守恒性和排他性,还会使异类思想被弱化或 5

被淹没,比如,中国人春节贴红春联,如果有的人家贴的是绿春联,便会被视为异类。

时至今日,科学如此发达,思想如此先进,虽然古老的自然崇拜观念早已远去,人们不再考虑到红色可以避凶就吉,但这并不妨碍中国人民对红色的偏爱,每逢哪家哪户有喜事,红色定当作为主角出场。如果说西方婚礼白色的主色调是浪漫与宁静,那么中国婚礼上的红便是一种喜庆与热闹。从古代延续到今天,不曾废弃,这是一种中国独有的红,是中国源远流长的红色文化。

参考文献:

1.何海燕.中国人尚红习俗探源[J].美与时代.2007(3).2.门德来,唐岚.中国传统色彩研究之红色崇拜[J].南方论刊.2010(10).3.乔洪,张序贵.中华民族色彩观念中的红色[J].浙江工程学院学报.2003(6).4.诸葛铠.中国的红色象征[J].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3).5.伊方方.中国“红”——中国人膜拜的颜色[J].艺术与设计.2009(10).6.程士元.中国文化中的红色情结[J].艺术探索.2006(8).

第二篇:中国传统美食文化

中国传统美食文化

一、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

中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自古以来,饮食文化不断发展丰富多彩,各地的特色小吃多种多样,还有融合了各少数民族的饮食文化传统。现代,随着经济的发展,绿色饮食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逐渐形成了中国特色的饮食文化。

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形成道路:

1.最早的是有巢氏(旧石器时代):贡献:A造巢 B积鸟兽之肉聚草木之实,但当时人们不懂人工取火和熟食。饮食状况是茹毛饮血,不属于饮食文化。

2.燧人氏:钻木取火,从此熟食,进入石烹时代,脱离了动物,主要烹调方法:①炮,即钻火使果肉而燔之 ②煲:用泥裹后烧 ③用石臼盛水、食,用烧红的石子烫熟食物 ④焙炒:把石片烧热,再把植物种子放在上面炒。

3.伏羲氏:在饮食上,结网罟以教佃渔,养牺牲以充庖厨。

4.神农氏:“耕而陶”,是中国农业的开创者,尝白草,开创古医药学,发明耒耜,教民稼穑,是最早的农具,陶具使人们第一次拥有了炊具和容器,为制作发酵性食品提供了可能,如酒、醢、醯(醋)、酪、酢、醴等。鼎是最早的炊具之一,有爪儿因为当时没灶,还有鬲,其爪是空心的,鬶用来煮酒的。

5.黄帝:中华民族的饮食状况又有了改善,皇帝作灶,始为灶神,集中火力节省燃料,使食物速熟,而广泛使用在秦汉时期,当时是釜,高脚灶具逐步退出历史舞台,“蒸谷为饮,烹谷为粥”首次因烹调方法区别食品,蒸锅发明了,叫甑,蒸盐业是黄帝臣子宿沙氏发明,从此不仅懂得了烹还懂得调,有益人的健康。

6.周秦时期,是中国饮食文化的成形时期,以谷物蔬菜为主食,春秋战国时期,自产的谷物菜疏基本都有了,但结构与现在不同。

7.汉:中国饮食文化的丰富时期,归功于汉代中西(西域)饮食文化的交流,还传入一些烹调方法。

8.唐宋:饮食文化的高峰,过分讲究。如素蒸声音部、罔川图小样,最代表唐代的是烧尾宴。9.明清:饮食文化的又一高峰,是唐宋食俗的继续,同时又混入满蒙的特点,饮食结构有了很大变化,满汉全席最能代表清代饮食高峰。

二、中国饮食文化的特点

1、具有悠久的历史性

自山西猿人和云南猿人用火进行熟食开始,中国已有170-180万年的熟食历史。如从确切有用火熟食的北京猿人算起,也有50-60万年的历史。从火在下水在上的“烹饪”算起,中国至少也有1万年的历史,这在世界民族之林中绝无仅有的。

2、饮食文化的传统性

(1)饮食选料、用料上形成“物尽其用”的优良传统。(2)饮食以“味”为主,并辅以色、香、味、形、器等。

(3)饮食重视食疗。除饮食外,重视食疗、养生等,是现代功能食品的“源”。

三、饮食文化的民族性和博大精深的文化性

(1)中华民族的博食

中国现代饮食原料总数已达1万种以上。(2)独特的饮食制作方法

蒸、炒、爆是中华民族特有的。蒸法已有6000年,爆法已有2000多年,至今仍为华人所独有。

(3)风味流派众多(1)按地域分

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为基本覆盖全国的、具有代表性的四大风味流派:广东、山东、江苏、四川。第二个层次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为范围的风味流派。在这一层次中,常有八大、十大、十二大风味流派之说。八大是上述四大之外再加福建、浙江、湖南、安徽;十大是八大之外再加北京、上海;十二大是十大之外再加西北和东北(或陕西和河南)。第三个层次是各省、区、市风味流派之下的地方风味流派。如江苏流派下的扬州、南京、苏锡和徐州四个流派。

(2)从民族角度分

除汉族外其他民族都是少数民族。55个民族各有其风味流派。(3)以消费群体分 历史上按此方法划分的有民间、寺院、宫廷等。(4)从原料性质上分 可分为素食和荤食。(5)从时间角度上分

有仿古和现代风味之分。仿古主要有仿膳、仿唐、仿宋、孔府、谭家、仿红楼、仿随园。现代包括的范围很广泛,如现代民间、市井、工业制品等。

(6)从食品功用分

食疗、普通两大类。其中食疗又可分为食疗、美容、优生、益智等。

四、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特点

现今,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变化、生活质量的提高,消费者的消费观念也在不断地更新。餐饮消费,人们已不满足于简单的味觉、口感需求。更注重特色文化与经营环境的消费。因此,一批深入挖掘传统美食文化、着力打造核心特色的“特色餐饮”异军突起,并日益受到消费者的追捧。尤其具有民族特色的餐馆日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如石锅鱼、干锅辣鸭头、三汁焖锅、怪味合等。还有随着人们对环境污染、自身健康等问题的日益关注,无公害、无污染的绿色食品受到消费者的欢迎,许多餐厅也纷纷适应这种需求,推出了健康绿色食谱、药膳等特色菜肴,对健康的概念赋予了全新的解释。

如上所述,华夏民族的饮食生活体现了传统文化的特性,尽管有些特性对于现代人来说是不可理解、或者说不太科学,但饮食生活难道仅仅是“科学”二字所能说尽的吗?如果我们再关注一下“文化”,那么研究中国人的饮食生活不仅是研究中国文化的必要的组成部分,甚至可以成为研究中国文化的一把钥匙。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傅浩宇

201248020405

第三篇:中国传统文化作文集锦

中国传统文化作文集锦10篇

中国传统文化作文1

“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对联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始于五代,盛于明清,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

对联的种类有很多,如用于春节的春联,用于祝寿的寿联,张贴在名胜古迹的名胜联以及好玩的趣巧联等。

对联还可以对于别人进行讽刺,还可以表达感想等。比如北宋吕蒙正的这副对联,上联是“二三四五”,下联是“六七八九”,横批“南北”,表达的意思是缺衣(一)少食(十),没有“东西”。

对联还可以用来励志,比如: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对联要求对仗工整、押韵意近。对联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结晶。

中国传统文化作文2

每当端午节的时候,家家户户都会包粽子,喝雄黄酒,有一些地区还会有划龙舟的活动。

我最爱在端午节吃粽子了。外婆把饭团包在芭蕉叶里,饭团里还有各种各样的馅儿,有蛋黄、酱肉、香肠等。粽子烧好了,我边大口大口吃着粽子,边问妈妈:“为什么端午节要吃粽子?”妈妈说:“因为在五月初五爱国诗人屈原抱石投汨罗江自杀了。”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尸体。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丢进江里,说是鱼虾吃饱了,就不会咬屈原的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效仿。一个老医生还拿来了雄黄酒洒进江里,说药晕了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原。所以有了端午节吃粽子、喝雄黄酒、划龙舟的习俗。

端午节,我的收获真不小,既吃到了美味的粽子,又了解了端午节习俗的来历。

中国传统文化作文3

平安小虎队又出发啦!上一站我们举行了垃圾分类活动,这一站,我们要去工艺美术博物馆寻找身边的传统文化。

博物馆里最吸引我的就要数木雕了,因为它想雕什么就能雕什么,而且还含有一种深刻的含义呢!

我走进木雕展厅时,看见一位叔叔正一心一意地雕刻着一个柱着拐杖的老爷爷,老爷爷已经刻了一大半。我仔细地看着叔叔的作品,当看到老爷爷的头部时大吃了一惊:老爷爷的每根头根都是飘着的,而且只有一两根碰在一起。“叔叔,您真厉害,一整片头发已经很难刻了,您竟然能刻出一根一根的头发!”看着木头雕的老爷爷的头发,我情不自禁地称赞起了叔叔。叔叔听了我的这番话,笑了。他摸了摸我的小脑袋,说:“小朋友,你真逗!不过,叔叔告诉你呀,其实这头发是天然的树根做的。”说着你拿起身旁的一段还没雕刻的原木说:“你看,这树根是不是很像一根一根的头发?”“是的!”我一本正经地对叔叔说,“树根确实很像头发。”“那我们就可以用树根当头发呀!”“对呀,我怎么没想到呢?好笨,好笨,好笨!”我一边说一边敲自己的头。“还有,我们用木头雕东西时,要看这个木头适合雕什么我们就用来雕什么。像这块木头本来头上有根,我就用它来雕了老爷爷,根可以当老爷爷的头发,反正他的头发少。”叔叔说。“哦”我高兴地说。

你们明白木雕的含义了吗?它就是——因材施教。

对呀,人也应该是这样:你擅长什么,你就去干什么,难怪木雕会成为中国的`传统文化呢!

中国的传统文化还有很多,如:剪纸、绣花、国画、中秋赏月做月饼、扎风筝……好多传统文化等着你来找呢!

中国传统文化作文4

中国美食文化丰富多彩,尤其是杭帮菜。杭帮菜中最有名的要数东坡肉、松鼠桂鱼、龙井虾仁和龙井茶了。

一次,我和丁苡、林言一起去品尝杭帮菜。第一道菜来了,我伸出脖子一看,啊,是我点的东坡肉。我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嗯,味道真不错!温热的肉入口后立刻喷出美味的汤汁,滋润着口腔的每一个角落。将它咽下,就好像泡在温暖的温泉里。第二道菜是松鼠桂鱼。它真美,尾巴像一把精美的扇子翘得老高;皮肤反射着灯光,像撒满了银子一般。它的头高高昂起,嘴里含着青豆和虾仁,好似含着绣球。这些特征,真让我觉得它是一件完美的艺术品!接着,我们品尝了宋嫂鱼羹。把它轻轻吹凉,送入口中,第一感觉就是心暖暖的。如果把小鱼咬断,一股海洋的气息扑面而来,让人沉醉。最后,我们吃了小笼包,我一下子就吃了四个。

杭帮菜太美味了,我在梦里也常常想念它。

中国传统文化作文5

今天是大年三十,按照中国的习俗,人们都要回老家看望亲人过大年,我们也不例外,一大早我和爸爸妈妈回到爷爷奶奶家。

一进家门,我就看见奶奶正忙着准备下午的饭菜,爷爷在打扫卫生,我和爸爸帮着贴春联和挂起两个大红灯笼,家里一下子有了节日的气氛。不一会儿,奶奶就做好了一桌丰盛的团圆饭。远方的姑姑、小叔叔、婶婶也都回来了,我们全家围着桌子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我还给爷爷、奶奶、小叔叔敬酒。祝他们新年快乐、牛气冲天、阖家欢乐、万事如意!吃完团圆饭后,我们全家去山上祭拜祖先,给祖先烧纸钱、烧香蜡、放鞭炮,这样也可以让祖先过一个快乐的新年。爸爸说:“过年不能望了死去的亲人。”

天天渐渐黑了,但是街上的行人不断,到处都是一片鞭炮声烟花声,家家户户灯火辉煌,喜气洋洋,人人量上洋溢着欢乐的笑容,四处笑声朗朗,爸爸也带我去看热闹,我们顺便买了许多鞭炮,然后,我们就急急忙忙赶回家,等待着中央电视台的春节晚会,我们边看电视,奶奶和妈妈一边给我们包饺子,我问妈妈:“除夕夜为什么要吃饺子呢?”妈妈说:“因为饺子像金元宝,他代表吉祥如意。”快到十二点了,妈妈给我们煮好饺子吃,吃完饺子,我就看起电视,准备守岁,看着看着我就不知不觉地睡着了。

啊!多么欢乐的大年夜呀!

中国传统文化作文6

春节,是一个使人难忘的节日。在这一天,人们穿新衣、看春晚、放鞭炮??

最难忘的就是放鞭炮了。

春节的夜晚,我和老爸一起在外面放鞭炮。我们买了许多鞭炮,有“地雷”、“窜天”??我先拿了一个“地雷”,点燃导火线,我就立马跑到了别的地方。“地雷”已经“开花”了,那声音,不低于排山倒海了!

我老爸拿了一个”窜天”的炮。我觉得很奇怪:它为什么叫“窜天”呢?难道是它能窜到天上去吗?我继续疑惑不解的看着:老爸点燃导火线,便跑到了我这儿。那个“窜天”的导火线燃了起来。我疑惑不解的看着,只见:“窜天”一下子转了起来,它身边燃着火花,等那些火苗快没的时候,目瞪口呆的景象发生了:那个“窜天”突然飞了起来,在空中又燃起了火花,那火花比那时更旺更焰。

这次春节给我留下了许多不解之谜:为什么那个“窜天”在快到的时候又飞了上去,而那些火焰也比以前的旺?当然,这次春节给我留下了许多好记忆、些许快乐、还让我忘都忘不了这次的春节,这次的放鞭炮。这个春节的放鞭炮成了我心中永远都忘不了的记忆,给了我许多问题,也给了我许多快乐。这就是我春节的难忘记忆。

中国传统文化作文7

今天,是我们开展假日小队的一天,也是我们寻访杭州传统文化的一天。

首先,我们到了南宋御街的一新坊,开始学习杭州话。我爸爸是志愿者老师,他念一句,我们跟一句。比如,“馋捞胚”、“葱包桧儿”、“油冬儿”、“口流水嗒嗒滴”……

紧接着,我们开始做陶艺。一开始,我们看叔叔做,他说要把陶泥放在一个磨盘的中间,而且要把它贴住,也不要让它转的太快,否则会把陶泥飞出几米远。终于到了自己做的时候了,我拿了一大块陶泥坐下,开始做。首先,我把陶泥浇湿,然后让它贴住磨盘,但我不小心把磨盘弄的飞快,我赶紧让它停住。结果,停住可不是一件好事!陶泥飞了出来,刚好砸中了我肚子,我疼的哇哇大叫。后来,我的手和身子都是陶泥,简直就是个陶人,都能进火烤了。但是,做成一个杯子还要很多工序,现在是泥坯,要将它晒干,再上色,还要上釉,最后用火烧,才能做成一个杯子。这种工艺就是和南宋官窑一样的。据说宋朝的经济占全世界百分之八十,我真为他们感到自豪!

最后,我们在杭州博物馆学了很多杭州老底子的知识,我这才发现,杭州到处都是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作文8

中国的传统节日有很多,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等。

我最喜欢的传统节日是春节。因为它是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每年阴历的正月初一,称为过年和新年,每到过年的时候,街上挂满了红红的灯笼、飘着彩旗,街道上、商场里都是人山人海,家家户户贴着春联,热闹非凡。小朋友们穿着漂亮的新衣服,有的和大人们走亲访友,还有压岁钱拿,有的跟着家人逛商场超市,到处一片喜气洋洋的景象。

妈妈还给我买了烟花,到了晚上我们拿出烟花到阳台上去放,烟花飞到空中绽放出五彩缤纷的花瓣,非常好看。放完了烟花,妈妈开始着手包饺子,我也在旁边帮忙,我最喜欢吃妈妈包的韭菜鸡蛋饺子,看着妈妈包的像元宝一样的饺子,我心里想要是天天过年那该有多好啊!

小朋友们,我想你们也和我一样,喜欢这喜气而又热闹的春节吧!

中国传统文化作文9

“糖画儿”是我国民间传统的食糖工艺美术,到现在已经有四百多年的历史。

糖画儿就使用糖来作画。这幅画可以观赏,也可以食用,作画方式也很简单,一个小火炉,一把不大的铁勺,一块一尺的光滑石板,作画的原料是一些融化的糖稀。

我第一次见到“糖画儿”时是在时代广场。那天,广场一角围满了人,我挤了进去,看见一位老爷爷在用糖稀画画,我感到十分新奇,他正在画一条从水里跃起的鲫鱼,他正以非常熟练的手法勾勒出鱼的轮廓,然后迅速把它拿起来,轻轻地在鱼嘴两侧抖了两下,鱼嘴上立刻生出两条细长的鱼须。呵,太像了!这哪里是一幅画呀!简直是一条跃出水面的活鲫鱼!

我喜欢看“糖画儿”,喜欢吃糖画儿,更想学会做糖画儿,让这门文化手艺传承下去。

中国传统文化作文10

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有剪纸、贴对联、戏剧、国画,但我最喜欢的还是剪纸。

每到年底,人们总是剪一些福字,还有喜字表示庆贺。剪纸的内容包含着浓浓的生活气息,比如花草树木、鱼虫鸟兽。剪纸刻着很多精美的图案,比如(天女下凡)。有一次,我奶奶费了很大的功夫,剪了一个很大的福字,上面有很多小星星,我一看惊呆了。那么好看的福字,真令我惊讶啊!我把它挂在墙上,那是多么的好看啊!这表示着我们一家人都有福气。多么好看的福字呀!你们过年有什么喜庆的事,也来展示一下吧。

第四篇:中国传统礼仪文化讲稿

中国传统礼仪文化讲稿

子曰:“不学礼,无以立”。这就说明礼仪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根本准则。如今,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提高全民族礼仪文化修养,越发的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美誉,文化博大精深,历史源远流长,儒家把能够遵循礼仪,拥有道德修养的人称为“君子”。君子礼仪三百,威仪三千,这样的人是优良社会风气的引领者,也是中华文明礼仪的化身。那么,如何成为生活中人人敬爱的“君子”呢,这就需要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下面我就用《弟子规》中的原文和大家谈谈传统礼仪吧。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孔夫子教导我们,学习文明礼仪首先要做的孝道。父母与我们关系最密切的人,孝敬父母,的确是天经地义的事。那么,孝从何做起呢?我想,应该从听父母的话开始。首先我们应当理解到,父母对我们的教导,无论对错与否,其出发点都是为我们着想。天下没有父母希望子女不学好,都在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期待子女实现自己未能实现自己未能实现的梦想。所以我们身为子女,应当负起这个责任,应该有担当。其次,即使父母的教导错了,出现了原则上的错误,那我们就应该和颜悦色地与他们协商,达成统一的意见,千万不要当面顶撞父母,让他们伤心。试想,朋友之间相处尚且需要相互体谅,互相关切,没有人会对自己的朋友恶语相向,何况是供养我们十多年的父母呢? 除了孝敬父母,我们在礼仪修养方面还应注意哪些内容?那就是诚信,仁爱和学习文化知识。

如今的社会,是一个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社会,学生们从大学毕业,踏入社会以后,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求职,也即找工作。在这样的一个商业社会中,最重要的就是诚信二字!人无信不立,丧失诚信的人,是会被全社会所厌弃的。在这里大家可能会有疑问,本次演讲的主题是礼仪,为什么要谈到道德修养呢?因为诚信是一切礼仪之本,一个人只有在为人处世中充满诚意,才能表里如一,没有诚意的礼仪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这就比喻至诚的力量连金石都可以感化,何况是人呢?如何培养诚信,这就需要自我反省,人,不可能不说谎,这并不可耻,可耻的是明知自己犯了错误,说了谎话,还不知道改正,一而再,再而三的圆谎,最终自欺欺人,惶惶不得终日,害人害己。科学研究表明,经常说谎的人往往心理压力过大,容易导致神经衰弱等精神疾病,因此,我们应当常常反省,做到问心无愧,这就是修身之道。

在传统礼仪中,最重要的是言行两个方面。易经上有句话:“言行,君子之枢机,枢机之发,荣辱之主也”就是告诉我们言行的重要性,人生在世之所以光荣或者是遭受耻辱,都是有本身的言行所引发的。

祸从口出,就是说明言语的重要性,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听到一些粗话脏话,有些同学可能会一时好奇,学了起来,渐渐就染上了说脏话的坏习惯,这个一定要改,因为恶语伤人是很可怕的,一时的出言不慎可能会激起别人的仇恨心理,说着无意,听者有心,这会给你招致很多不必要的矛盾。还有一种就是挑拨离见,揭发别人的隐私的毛病,这样的人很容易失去朋友,因为别人一旦知道了你这个毛病,就一定会提防着你,不愿意与你谈论自己的事了,那么你就很容易被孤立,当然这种恶果也是自招的,怨不得人。所以我们说话,尽量说一些有意义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如果言谈终日,言不及义,与他人聊一些闲言碎语,不但浪费时间,而且耽误学习。

行为,更是礼仪的重中之重,打架,偷窃等恶习向来是为人所不齿的。如果严重的话,当事人还要负担刑事责任,接受国家机器的制裁。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也应当检点自己的行为,比如坐姿要端正,不要弯腰驼背,也不要跷二郎腿。走路不要莽撞,同时要抬头挺胸,使人感觉有朝气。写字要工整,不要潦草。写字不规范也反映了心态的不端正。《弟子规》里说的:“字不敬,心先病”就是这个道理。

论语上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就要求我们设身处地地站在别人的立场考虑问题,比如当你想乱扔垃圾的时候,就应当想到清洁工工作的辛苦,如果自己是清洁工,看到同学们乱扔垃圾时心里会怎么想?再比如上课时有的同学在下面聊天,做小动作,自己作为老师,学生们在课堂上讲课时心里又会怎么想呢?学会换位思考也是我们成功人生的秘诀之一。

然后我们要谈的就是生活中待人接物的礼仪。我们常常听父母对我们说到察言观色的问题,那么,如何才能做到察言观色呢?比如亲朋好友聚会时,看到长辈应当问好,如果不知道怎么称呼可以事先问父母,在吃饭时,不要只顾自己,长辈没有开动之前最好不要先开动,坐座位是也要听从长辈的安排。在路上遇到师长要主动问好。在和朋友谈话时,如果对方沉默不语,就不要追我下去了。这些礼仪都很细,平时生活中应留心观察,不懂的地方可以向父母,老师请教。谈了这么多,同学们是不是对中华传统礼仪有更深的理解了呢?今天的演讲在这里就要和大家说拜拜了,同学们要认真体会,并付诸行动哦,中华民族的明天等待你们创造!

第五篇:中国传统建筑与文化

中国传统建筑与文化

中国建筑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作为中国优秀传统艺术文化的物资载体,中国建筑的崇高形象犹如一棵参天大树自立于世界建筑文化之林,并成为世界建筑历史中最引人瞩目的文明成就之一。中国传统建筑的组群,屋顶类型和雕刻装饰无不体现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和哲学理念。

中国传统建筑的组群一般分为两种形态,一种是对称分布,如宫殿,庙宇,陵墓和住宅;另一种是自由分布,如古典园林建筑。从商代早期的宫殿局部遗址中,可以看到当时的建筑就有一定规律的组合关系。到了明清时期,无论是单体建筑还是组合建筑都发展到了顶峰。宫殿的森严和威慑,寺庙的神圣和脱俗,陵墓的肃穆,园林的清新和典雅,都通过群组组织的方式来体现。

中国传统建筑组合形态所反映的是以儒家文化为主要宗旨的中国传统文化,也是传统建筑文化的经脉。中国传统文化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在礼乐制度上,礼制制度体现在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等级制度上。中国传统建筑受礼制制度影响很深,体现在帝王宫殿建造的雄伟壮丽和气势恢宏,如汉代萧何所说:“天子以四海为家,非壮丽无以重威。”又如《易经》所说,宫室建筑的营造,取象于“大壮”卦。周易大壮卦,从其卦义上说,既强调建筑的雄大坚固,也隐含建筑应该符合礼制的规范。

受社会的礼仪规范和尊卑等级观念的约束,中国古代城市的规划和布局都是方正统一的。天地宇宙象征着王室,帝王的宫殿最高,因此,宫殿建筑更是突出了封建社会等级分明的思想。为了表现君权受命于天和以皇权为核心的等级观念,宫殿建筑采取严格的中轴对称的布局方式。中轴线上的建筑高大华丽,轴线两侧的建筑低小简单。从这种明显的反差,我们可以看到皇权的至高无上;中轴线纵长深远,更显示了帝王宫殿的尊严华贵。明清故宫建筑群是对称分布的,故宫建在都城的南北中轴线上,以显示皇权的至高无上。紫禁城内的皇宫建筑分为南部前朝部分和北部后寝部分。前朝有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这三座殿宇是故宫中最高大的建筑物,表现出它们不同凡响的崇高地位。后寝是皇帝和皇后、殡、妃居住的地方,皇帝和皇后居住在中轴线上的宫室中,左右各有六处宫处,供姨、妃居住。前朝后寝,分工明确,不得随便逾越,体现了中国自古以来等级分明、内外有别的伦理观念,是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的体现,同时也是封建制度在建筑实体中的延伸。

中国园林建筑布局为自由分布。中国传统园林主要强调意境,要求心灵的归属和安慰。因此,传统园林要给人一种清新淡雅,宁静秀丽的感觉。这种园林的意境不但与传统儒家思想有关,还和老庄的哲学意境有联系。

中国古人是爱山水的,《论语》中有“智者乐山,仁者乐水”之说。中国古代园林是善于用水的,水是生命之源,水使封闭的园林有了自然的灵动,使人工的艺术有了生机,诚如《园冶》所云,“虽由人作,宛自天开”,极富自然情趣。话说,山是水之骨,水是山之魂。园林中对假山的运用也达到了极致,山水相依,利用山水的围合,分割,疏通,连接,创造出充满变化,具有丰富形式和内容的空间组合。

建筑组群的分布形式是在宏观上对建筑布局的把握,体现了古人对等级制度的诠释,而

在这个大框架下,对建筑部位的约束,从建筑的体量,形式,色彩,装饰和质地等建筑风格特征更细微地体现出了传统的思想和文化色彩。

中国的传统建筑主要由屋顶,屋身和台基三大部分组成,有“三段式”之称。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是屋顶,外形尺寸最大,还是最有特色的部位,具有沉稳大方而又精巧秀美的形态特征。从人类开始使用屋顶到现在,其形态和文化含义都发生着很大的变化。在最初的巢居文化中,先民主要使用树枝和茅等作为屋顶来遮风遮雨。到了中国明清时代,屋顶作为传统艺术造型艺术中非常重要的构成要素,在不同类型的建筑中有几种不同的样式,主要有庑殿顶,歇山顶,悬山顶,硬山顶,攒尖顶等。屋顶的类型在封建社会是严格要求,其中,庑殿顶是中国建筑文化中等级最高的屋顶形式,一般只用在于宫殿和寺庙中的最高贵的大殿。如北京故宫的三大殿的首殿太和殿。歇山顶是紧随庑殿顶后较有品味的高级屋顶形式,这种形式在园林建筑或寺庙建筑运用较为广泛。攒尖顶广泛应用于坛庙建筑,其中的典型是北京天坛祈年殿。祈年殿是一座三重檐攒尖顶建筑,三层攒尖顶象征着与天相连,圆形攒尖顶与四周的方围墙组合在一起,又象征着“天圆地方”。各代封建王朝对建筑屋顶的类型针对所有者的社会地位都有一定的规定,这些等级观念从秦汉时期一直发展到了明清,而屋顶的类型也让我们对原来的所有者的社会地位有了清晰的认识,更让我们了解古代的等级文化。

传统建筑中的色彩运用也给人以深刻的印象,色彩的运用不同于今日要求,不仅仅要求色彩的协调美观,更主要的是,它体现了民族的文化,习俗和传统。因此,我认为这些颜色都包含了一定的情感。

在古人看来,色彩的象征意义是十分严肃和重要的。早在西周,统治阶级就利用色彩来区分贵贱和判断等级。色彩在当时就已经有了“正色”和“间色”的概念。所谓正色为青白黄赤黑,按五方之说,在广阔华夏大地,中为黄色,东为青色,南为红色,西为白色,北为黑色。我们理解为黄帝居天下之中,其色属黄,并支配四方;东为太皞,其色属青,故称青帝,以掌春时;南方者炎帝,其色属红,以司夏日;西方者少昊,其色属白,故称白帝,掌管金秋;北方者颛顼,其色属黑,故称黑帝,以冶冬日。在我国古代正色象征着正义,权威和尊贵,而间色的等级低于正色,有非正义的含义。由五方之说所延伸出来的中国古代都城四门制的色彩象征,也就是东方的苍龙,南方的朱雀,西方的白虎,北方的玄武。与此相对应的都城的东门名青龙,南门名朱雀,西门名白虎,北门名玄武。说到色彩的使用,我们都会想起故宫的金瓦红墙,象征着皇权的高贵和不可捍卫。也会想到天坛的祈年殿,祈年殿是按照“敬天礼神”的思想设计的,三重檐攒尖顶在明朝时为蓝黄绿三色,象征天地万物,到清代改为全蓝色,与蓝天辉映。祈年殿的结构也处处体现了传统的文化思想和对自然的敬畏。殿内柱子的数目,据说也是按照天象建立起来的。内围的四根“龙井柱”象征一年四季春、夏、秋、冬;中围的十二根“金柱”象征一年十二个月;外围的十二根“檐柱”象征一天十二个时辰。中层和外层相加的二十四根,象征一年二十四个节气。三层总共二十八根象征天上二十八星宿。再加上柱顶端的八根童柱,总共三十六根,象征三十六天罡。宝顶下的雷公柱则象征皇帝的“一统天下”。虽然现在看来,这些和神话故事相关的颜色运用没有什么实际的意义,但是,它却承载着古人对权利和自然的敬畏和美好的愿望。

各类建筑装饰中的图案多取材于神话,传说,小说和自然界,更容易体现古人美好的愿望。古建筑中的装饰并不是仅仅为了美,并且有着一定的功能,这让我们感叹古人对美的追求。中国的古建筑大都是木结构的,在完成屋脊的结构要求的同时,用各种神兽来美化它。

这些神兽不仅仅体现装饰屋面的作用,还起到了固定瓦片的实际功能作用,同时还有象征封建等级的作用。中国古代建筑的装饰内容是与中国古代图样文案联系在一起的,像殷商时的饕餮纹,龙纹,凤纹,云纹和波纹等,汉代瓦当的文字装饰,都体现了当时的审美和文化气息。当我们仔细欣赏这些伟大的艺术品时,可以被它所具有的文化内涵所感染,不由地感叹古人的智慧。像莲花纹瓦当,寓意出自莲花出淤泥而不染,历来被文人骚客认为是高洁之物,以此来象征君子的洁身自好的高尚品德。这些各种各样的神兽和图案装饰是值得我们细细品味的,因为世界民族中没有几个能够像我们中华民族这样,对美有着深刻的认识,能够将自己的文化完美地体现到实物上。

中国传统文化所孕育的传统建筑,以注重群体的构成方式的多样和和谐,细节的精巧,贯穿了中国人中庸和谐的思想,它们如同镶嵌在地球上的璀璨珍珠,将永远闪烁着先民智慧创造的光辉,不朽于世界民族建筑之林。

下载中国传统尚红文化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传统尚红文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100个中国传统文化名词

    一. 100个中国传统文化名词 1.元宵节: Lantern Festival 2.刺绣:Embroidery 3.重阳节:Double-Ninth Festival 4.清明节:Tomb Sweeping Day 5.剪纸:Paper Cutting 6.书 法: Calli......

    嘉兴领尚文化

    领尚品牌推广解决方案 品牌战略 BRAND STRATEGfY 在信息透明化的今天,品牌战略的持续变革,已成为不分大小、不分强弱、众多企业走向商业成功的关键。缺乏品牌战略设计的企业,......

    中国传统行政伦理文化复习提纲

    《中国传统行政伦理文化》复习提纲 第一章中国传统行政理论文化概述 一、伦理:伦理就可以理解为:要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复杂的社会关系,就应当遵循一定的道理和准则。比如说就像......

    中国传统春节文化作文(精选五篇)

    中国传统春节文化作文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作文吧,作文是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你所见过的作文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国传统......

    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现状

    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现状 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产生与发展的经济基础是以农业立国的农业经济,其思想核心是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追求天人合一,顺应自然的发展。这种在农耕文化状态......

    中国传统建筑的文化内涵)

    中国传统建筑的文化内涵中国传统建筑的主要文化内涵是什么?面对中国房地产市场上种种建筑文化的变异现象,我们需要增强民族的自信和文化的自省。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精髓是什......

    中国传统剪纸文化资料[精选五篇]

    剪纸,是我国的民间文化艺术瑰宝之一。一把剪刀和几张纸,能做什么呢?经过灵巧的双手,它却可以变成形象生动、风格迥异的精美图案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中国传统剪纸文化资料,欢迎大......

    中国民间尚红色彩观概说

    中国古代尚红色彩观概说 牛 耕 (西北民族大学美术学院,甘肃 兰州 730030) 【摘要】 :原始色彩是人类的色彩审美观之源,对原始色彩的认识来自于原始色彩崇拜。 中华民族本有信古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