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发明专利故事:从50万元到8亿元的“神话”
发明专利故事:从50万元到8亿元的‚神话‛
‚最初注意到这家公司,是因为它很特别。‛北京市知识产权局副局长周砚对记者说。‚这家公司‛指的是北京金伟晖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一个仅有一百多人的企业,在短短九年的时间里,创造了总资产从50万元增长到近8亿元的‚神话‛。‚不同于一般企业自己实现专利产业化的发展模式,‘金伟晖’经常到北京市知识产权局登记备案专利许可,然后把专利许可给其他企业。北京市知识产权局的工作人员发现这一情况后,便主动与这家企业联系,了解到该公司凭借自主知识产权和运用知识产权战略,九年间总资产增长了近1600倍,年均增长率高达109.13%。‛周砚说。
北京修典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方成说:‚如果中国多一些这样的企业,我国企业的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将会飞跃提升。‛
‚我们的核心竞争力就是专利技术。‛公司董事长丁冉峰介绍说,金伟晖公司创建于2001年8月,是一家在石油化工、新能源领域从事技术研发、技术转让、工艺设计工程服务、高端产品、关键装备制造的高新技术企业。是选择低成本、短周期搞工程设计,还是高投入进行技术研发?丁冉峰曾经犹豫过。在公司初创之时,经过反复论证,他选择了后者,‚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找到本行业核心领域的技术缺陷,然后设法弥补,以此占领技术和行业制高点‛。
‚当年,随着环保要求越来越严格,汽油、柴油的标准不断提高,常规的石油炼制技术已无法满足产品需求,针对这一情况,刚成立的金伟晖公司独辟蹊径,变常规技术所采用的加法为减法,经过数年艰苦攻关,终于成功研发出‘烃重组技术’技术,使国产石油炼化技术跨入世界先进水平,打破了以前石油炼化主要依赖欧美发达国家技术体系的被动局面。‛金伟晖公司副总经理刘常青介绍说,2004年5月,该技术在中石油乌石化分公司首次应用,签订了40万吨/年的普通专利许可合同,成交额1100万元,为公司掘得了‚第一桶金‛。
为保持核心竞争力,金伟晖公司在注重技术研发的同时,也同样重视技术的专利化,通过专利对技术成果进行了实时保护。据公司法律部经理耿小强说:‚大体上,公司采用的是主动进攻型的专利战略,在核心专利上‘跑马圈地’,不断地对核心技术进行改进,延长它的寿命,同时进行外围专利申请,形成保护圈。‛目前,金伟晖公司已注册申请国内外专利180件,其中发明专利占60%。‚该公司从全国217家申报单位中脱颖而出,跻身于第二批‘全国企事业知识产权示范创建单位’行列,是名至实归啊!‛北京修典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方成充分肯定了这家企业。
‚我们绝不会盲目地追求专利申请的数量,而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申请,现在所拥有的专利含金量都很高。‛耿小强说,专利战略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占领市场,把技术优势、专利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经济优势,在这个思路下,金伟晖公司逐步形成了以普通专利许可方式转让专利技术使用权,并提供与其配套的专利设备的经营模式。通过专利许可,公司的研发能力迅速转化为赢利能力,专利技术成果转化率达到80%。来源:《光明日报》
第二篇:名人故事:从普通农民到发明专利的创业路——李会山
名人故事:从普通农民到发明专利的创业路——李会山
李会山他是一个普通农民,却依靠着坚持不懈的努力,已经在创业路上走了30年;他只有初中文化,但凭借着刻苦钻研,他发明的水泥瓦成型机获得了国家专利。
他就是许昌县小召乡北寨村村民李会山。
是什么让他坚持创业30余年?是什么促使他去发明国家专利产品?他又是怎么样的一个人?他的身上又有着怎样的故事?
带着这些问题,我们赶往许昌县小召乡北寨村,来到李会山的家中,拜访这个在当地小有名气的土专家。
经过几分钟短暂的等待,李会山从自家田地里赶回到了家中。今年53岁的他看上去很精神。古铜色的面容、洪亮的声音、炯炯有神的双眼,都印证着这是一个精明能干的能人。
话匣子打开了,李会山开始讲述自己的故事。
矢志不渝谋创业
翻开李会山的经历,可以说是厚厚的一本书,记录着他并不波澜壮阔但也丰富多彩的人生。
1973年,18岁的李会山中学毕业后,回到家乡北寨村当了一名实物保管员,负责保管村里的物资、器械等。在当时的计划经济时代,这也算是一个很重要的岗位了。在恪尽职守干好本职工作之余,李会山对机械维修和制造产生了浓厚兴趣。而实物保管员的职位也给他琢磨机械维修和制造提供了有利条件。
闲暇之余,李会山都会到仓库里,对着一大堆各式各样的劳动工具仔细研究半天。他不仅把这些工具一件件擦拭得十分明亮,还经常对其进行检查维修,有时还要对不合理的地方进行改良。甚至必要时,他还会把工具拆得七零八碎,仔细研究它们的工作原理,然后再重新组装起来,熟悉制作工艺流程。久而久之,人们发现,被他捣鼓过的工具变得更精巧实用,用着也更得心应手。而这一切都为他后来的人生经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虽然说实物保管员给了自己很多学习机会,但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李会山清醒地认识到,依靠自己当保管员的收入,远远不能养活一家老小。于是,李会山开始了自己的兼职生涯做小生意。李会山就此算是开始了自己的创业路。
最开始,李会山卖过农用工具,收过榆树皮,当过粮食经纪人。但这些都是小打小闹,勉强养家糊口。
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农民逐渐解决了温饱问题。李会山也开始不安分起来。1994年,他拿出多年做生意积累的5万元资金,和朋友合伙开办了一家小型造纸厂。可以说,李会山这时才走上真正意义上的创业路。
办厂伊始,根据分工,李会山主要负责机器设备维护和卫生纸产品质量。在此期间,他所积累的机械知识得到充分实践。同时,这也让他对大型机器工作原理及生产工艺流程有了更深了解。由于他和朋友经营有道、管理有方,他们把这个小造纸厂办得红红火火,生产的各类中高档卫生纸在市场销售十分顺畅。这也为他们带来了每年数十万元的利润分红。
但是,好景不长。到了2001年,小造纸企业严重污染环境,对生态也造成了严重破坏。痛定思痛,小召乡党委、乡政府决定彻底取缔乡域内所有小造纸企业(包括家庭作坊)。而此时,已经握有几十万元资金积累的李会山正准备和朋友在这一行业大展身手。但由于认识到了环境污染的巨大危害,李会山积极配合党委、政府带头关闭了小造纸厂,开始寻找新的创业路。
2002年,经过多方考察,李会山觉得建筑行业前景广阔。于是,他投资2万元与他人合建了一座砖瓦窑厂。但就在他们的砖瓦窑厂刚刚起步,新型墙体材料免烧砖出现了。免烧砖的出现也让他们生产的实心黏土砖没有了市场,而且当时政府又开始整治取缔砖瓦窑厂。就这样,只经营了一年多的砖瓦窑厂只好草草收场。李会山只好又一次重新上路。
2005年,李会山拿出资金20万元,与他人合作注册成立了许昌县一龙纸业有限责任公司。在等待省环保局审批项目的过程中,一个偶然的机会让李会山开始了一段新的人生历程。
第三篇:深圳创业从白手起家到7000万元资产
一、创业从零开始
1997年7月21日孤身一人只身来到深圳,怀揣184元,当时,我唯一的资产是带着创业的梦想,可以说从零开始。2003年12月30日我从法律上和事实上拥有了7000万元资产和三家公司。那时,我以为创业已经初步成功,但事实上并不竟然,命运和我开了一次玩笑,2004年12月31日,我所拥有的中科信公司不得
不从西部某省的湟源海湖水泥有限公司退出,顷刻间7000万元资产飞灰烟灭。经历如此的人生挫折,谁能够承受?如果不是念及妻儿及年迈的父母,还有什么能够阻止我从赛格广场的顶楼跨出惊人的一步。
危机是从2004年9月开始的,虽然我所率领的团队竭尽了全力,仍然未能够扭转局势,其间,也可以采取特别的手段,力挽狂澜,但为了清洁之身,更为了东山再起,我只有毅然放弃。
只有无比坚强的意志和自信力的人,才能够擦干眼泪,痛定思痛,迭倒了爬起来,重新站在创业的起跑线。一切从零开始。
经过冷静的思考和审慎的调查,最终选定珠宝玉石饰品行业,创业起步。打定主意后,迅速行动,最后,毅然绝然变卖潜龙花园的住房,筹集资金,开始新的创业征程。2004年12月24日我们在宝安前进天虹的珠宝玉石专卖店开业,2005年1月15日,我们的第二家店在华强北开业。
二、第四代店,从产业升级开始
从农业经济社会的集市(第一代)到工业经济社会的百货公司、超市(第二代)再到服务经济的连锁店、特许经营店(第三代)遍布全球,我们看到了产品到商品的变迁,但是,工业经济之后,越来越多的同质化的商品陈列到商店中,越来越多的大卖场的连锁经营,仅仅也就是量的增加,很难满足消费者个性化的需求。同质化、恶性竞争的价格大战此伏彼起,“买一百送五十”在各大商场推出,海雅百货甚至推出“买一百送一百”!如此出血,不知第三代店的商家如何保证商品质量和服务质量?
随着大卖场的第三代店日益走向末路,第四代店应运而生:顾客表演的舞台和消费者体验的媒介。
这是一个多元化的时代,知识经济、网络经济和体验经济时代,与这个时代想适应的第四代店的最大特点不是产品本身,而是附着在产品上的精神与文化因素,如产品的氛围设计,文化品位、情感体验与审美体验。
走进华强北我们的第二家专卖店,来自青藏高原的淡淡的幽香,是你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引领顾客进入都市浮华喧闹中难得的梦幻幽静。
迎面是一幅出自深圳大学城市化协会美术造型艺术专家之手的杆折梅花,竞显高雅的文化品位,使顾客自觉或不自觉地从华强北的都市浮华中超凡脱俗,进入高尚的文化境界,体验闹中求静、俗中见雅,疲乏困顿后自由舒缓的美感。
门前由台湾园艺专家修剪的源自自然真品的青青翠竹,店内仿古做旧的摆设和轻松自然、极具个性的宝玉石蚀品、工艺精品,无不为顾客营造一种“从前的,自己的家”的意境,使顾客在轻松自如的环境中以主人的身份进入角色,尽情表演其情感的主角和尽情表现其审美诉求。
我们的创业探索很快得到市场的回应:决大多数光顾本店的顾客称赞我们的专卖店很有特色,甚至为我们出谋划策,提出积极的建议,更有不少进店的人询问是否可以加盟,有无特许经营计划云云。就连《深圳都市报》的都市流行、时尚消费版面的记者、编辑,《深圳晚报》的记者对我们的创业、经营理念和经营特色都大加赞赏,有兴趣可留意《深圳都市报》1月28日、2月4日的推介和其后《深圳晚报》的有关报道。
在国人津津乐道于“中国制造”,为制造大国而欣喜时,我却为我们仅仅能够制造“产品”,却不能够生产品牌产品并立足于世界品牌之林而悲哀,我以为应该有人出来,为中国的产业升级,而不仅仅是“产品升级”做一些事情。
第四篇:从神话传说到经典动画故事
从神话传说到经典动画故事,从黑白小人书到彩色故事画报,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几乎每一个孩子的童年都是伴随着各种各样素材的故事度过的。孩子听故事,妈妈讲故事,不仅是简单的听与讲,而是孩子与大人的交流与互动,里面的学问真不少„„
小故事,大学问
秋末儿
一次朋友聚会,正聊得酣畅时,一位姐妹看了看表后要急于离去,我诧异,因她最喜欢聚会,况且时间还早,问其原因,答曰:“要回去哄儿子睡觉,每天必须要给儿子讲故事他才能安静睡去。”话开了头,她开始大吐“苦水”:每天给儿子讲故事原本是很开心的亲子相处的时间,但现在反倒成了心理负担,因为儿子太执着,每天盯着同一个故事让妈妈反复讲,并且儿子的记忆力好得出奇,如果今天和昨天讲的有一点儿不一样,他马上会指出,每天重复讲同一个故事让我的朋友有些厌倦。听了这些,另一位做妈妈的朋友深有感触,她说我儿子虽然已经过了那个年龄,但回想起当时真是太痛苦了!儿子每天都不厌其烦的要听“黑猫警长”的故事,并且还要表演,他永远都是“黑猫警长”,他爸爸则是“白猫警士”,而我永远都是“一只耳”,每次我都要装作中枪,装成很痛苦的样子,然后被他们捉住打一顿!那段时间我真的很怕晚上的来临。接下来朋友们都开始七嘴八舌地谈论给孩子们讲故事的“痛苦”趣事??听来听去感觉到真不能小看这“小故事”,它里面有“大学问”。
讲故事要讲方法
美国教育家杰姆·特米里斯认为,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要从小开始,要依靠父母来“诱发”。父母应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养成为孩子朗读的习惯,每天20分钟,持之以恒,那么孩子对阅读的兴趣便会在父母抑扬顿挫的朗读声中产生了。
记得那时,阳阳还不会说话,可是我却天天抽出一段时间为他讲《婴儿画报》上的故事。一个故事反复地讲,阳阳丝毫不会觉得厌倦,每天他都兴致勃勃地听着。有一个故事里讲到“小猴运来了一个大西瓜”。我发现他对西瓜特别感兴趣,每次总是仔细地看着我的嘴,看我怎么说“西瓜”这两个字。后来一到晚上阅读的时间,他就会含糊不清地叫“西瓜”、“西瓜”,意思是催促我快点给他讲故事。
坚持让孩子听读可以使孩子集中注意力,有利于扩大孩子的词汇量,并能激发想象,拓宽视野,丰富孩子的情感。在每天20分钟的听读中孩子会逐步领悟语句的结构和词义神韵,从而产生想读书的愿望,并能初步具备广泛阅读的基础。
有不少家长认为,讲故事是最容易不过的了,只要看一本书,然后再照着上面讲出来就行了。其实不然,讲故事是有很多学问的。
首先,讲的故事内容要适合孩子的智力水平。这表现在时间上不能太长,一般控制在20分钟以内最好,时间长了,孩子的注意力容易分散。另外还要注意因人而异,孩子思想若能集中,多讲一会儿也无妨,若分心了就赶快刹住。
在内容上,给2-3岁幼儿可讲些动物、植物等故事,贴近现实生活的故事当然更好。故事要短,形象要生动,情节不要太曲折。讲故事时尽量要绘声绘色。比如,讲《三只小猪》的故事时,可以多用“噜噜噜”的声音来提示。反复多次以后,宝宝想要看《三只小猪》时,他就会发出“噜噜噜”的声音。时间一长,妈妈就可以发现宝宝最喜欢哪几个故事。在讲一个熟悉的故事时,读到一半可以鼓励宝宝继续下面的故事情节。你会惊奇地发
现,两岁大的宝宝就可以背诵了。这时,尽管他还不能跟你一起朗读,但他可以记住一些故事了。
孩子长到4-5岁有了想象力,可以讲些神话、童话、民间故事。形象可以丰满一些,词汇量要逐步增加。《幼儿园》杂志上的一些故事就很适合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为了丰富孩子的想象力,要多用夸张的手法,夸张的表情来讲故事。再大了就应该讲些历史人物的故事和成语、谚语故事,这些故事宣扬爱国主义,富有哲理,是启迪儿童思维和语言的好材料。
还可以有的放矢地讲故事。对于胆小的孩子可多讲些勇敢者胜利的故事;对自私的孩子讲些自私使人孤独的故事。从这一点讲,家长讲故事比老师更为重要,因为家长可以根据自己孩子的个性,有针对性地选择故事,进行更有效的教育。
还应注意,家长讲故事的言语要生动。有的家长故事选材很好,可是,他们不是在讲故事,而是在念故事,他们按照书上的文字一个字一个字地念。由于孩子对书面语言还不熟悉,有的甚至听不懂,听听就没有意思了。最好在讲的过程中要多用象声字、象形字,必要时应抑扬顿挫、手舞足蹈,眼睛、嘴巴连同脸上的肌肉一起调动起来。只有自己讲得津津有味,孩子才能听得津津有味。
在每天的阅读之前,爸爸妈妈可以全身心地拥抱宝宝,拥抱过后,再抱着宝宝,让他舒适地依靠在你的怀里读书,这样孩子会由衷地喜欢每天的这个阅读时光。(俞 愉)
让孩子也会讲故事
怎样培养孩子讲故事呢?根据孩子年龄特点和环境需要,可采取接续、复述、编排、改错等办法,激发孩子兴趣,启发孩子思维,使孩子逐渐从被动听故事到主动讲故事,成为思维敏捷、口齿伶俐的小小故事大王。
留有余地,启发孩子接续故事。每天家长给孩子讲故事时,应当有意识地给孩子留下想象的余地,在故事的紧要处“打住”,让孩子顺着情节发展,构思出顺理成章的结果。许诺条件,鼓励孩子复述故事。大班以上的孩子脑子里已经有了不少的故事,家长和教师应鼓励他们复述这些故事。为了调动积极性,可采取“奖励”的办法。比如,当孩子要求家长讲故事时,可提出条件:“给妈妈讲个故事,妈妈奖给你一个故事。”孩子复述完毕,成人应鼓掌、赞扬,并履行诺言。
提供素材,引导孩子编排故事。六七岁的孩子知识面广,不仅想象力极其丰富,而且思维具有一定的逻辑性,可以凭想象编排出完整的故事来。家长应该重视孩子的这种能力并积极培养锻炼。如去公园的路上有人随手扔掉还在燃烧的烟头,除了让孩子上前踩灭,还应当让孩子讲讲乱扔烟头的危害,从中请他编出一个故事来。故事素材随处可找,只要家长事事留心。
制造“错误”,激发孩子改写故事。三四岁的孩子自我意识增强,对学过的知识、听过的故事记忆深刻,时常喜欢用自己学到的东西“指导”、“评说”大人的所作所为。家长不妨利用这一点,给孩子讲点错故事,激发孩子来纠正,从而调动孩子讲故事的积极性。看看一位母亲同女儿的对话:
“森林里有只大黑熊,在树上飞来飞去??”
“妈妈,错了,熊不会飞!”
“为什么呢?”
“熊没有翅膀呀!”
“真聪明,说说看,什么会飞呀?”
“蜻蜓、燕子、喜鹊、大老鹰??”
“给妈妈讲个飞行比赛的故事咋样?”
妈妈在故事中的“错误”像把金钥匙,打开了4岁女儿的话匣子。家长有意识地把故事讲错,可以错在开头,引导孩子反驳,巩固所学知识;可以错在中间,激发孩子纠正,锻炼思辩能力;可以错在结尾,启迪孩子想象,让孩子创作出理想的结果来。
假日聚会,安排孩子演讲故事。幼儿荣誉感强,适当让孩子获得荣誉,是促进孩子好学向上的驱动力。节假日或朋友团聚时,应考虑安排孩子参与成人的活动,增强其社交能力,其间请孩子在众人面前演节目、讲故事是最好不过了。孩子讲故事,不应苛求白璧无瑕,而应力求顺理成章;家长事先从语气、手势、声调等方面做些指导,效果会更好些。幼儿园定期召开故事会,家长邀请邻里小朋友搞故事比赛,买些故事书做奖品??更能激发孩子讲故事的兴趣。摘自《学前教育》1996年第9期
让女儿在阅读中成长
我的女儿快满五岁了,亲戚邻居都夸她文静乖巧。的确,女儿跟周围孩子相比,没有太多的“野”性,作为妈妈,我认为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女儿脑海中装着各式各样的故事,使得她内心丰富,看起来挺文雅的。
说起来,女儿的“阅读史”也差不多有三年半了,回过头去想想,我认为教孩子识字阅读就好比教他们学走路攀高一样,都要依着孩子的能力和兴趣而定,让他们在成长的喜悦中一点点积累经验,增强自信。
女儿说话很晚,到十八个月大的时候我给女儿买来很多大图册,教她认图学说话,从那时起我就发现女儿头脑挺灵活,记忆力也不错,她不会因为不说话就影响与大人的交流。我就适时引导她读图册,大约是十九个半月的时候,女儿会用三个字跟大人交流了,我很激动,还把那情节写进了她的小日记本里。
女儿从小喜欢看五颜六色的图画书,我就耐心给她讲图画书上的小故事,两岁的时候,我让她按我提示的要求在图中找到相应的图画。那时的《早期教育》给了我很多帮助,上面有一个栏目,就是把一则故事中的几幅画顺序打乱,妈妈讲故事,让孩子在上面找妈妈现在讲的是第几幅画,女儿都能找到,这种设计方式很好地训练了孩子的思维能力。后来,我在各种各样的幼儿杂志上找故事,女儿开始在文字世界里遨游,一个故事讲完了,我问她故事里的小主人公做了什么,有什么事物等等,这些问题可以在原文中直接找到答案,这样提问会让三岁的孩子觉得既轻松又有信心,女儿常常在成功中享受那份喜悦,笑眯眯的。
大约是女儿三岁半的时候,我尝试着教她英语单词,那时中央电视台的“希望杯”英语大赛正播得火热,我和女儿一起看那些大孩子出色的表现,这大大激发了女儿学习英语的热情。
在节假日里,我经常带女儿出去散步,一边享受田野风光,一边背背唐诗,都是一些带情境的,四岁以前的女儿好像利用了她记忆好的优势,只要听几遍就能背诵,而四岁以后,我教她唐诗,她总是首先问:“妈妈,这些是什么意思呀,你先讲给我听一听。” 我知道,理解力是孩子阅读故事的重要条件,我在平时的故事中让女儿学会理解情节,评价人物,女儿也很乐意做这些小小的分析,而且她总有令人惊奇的表现,在日常生活中,女儿对人对事的理解力也都不错,大人们说这孩子很容易跟人交流,大人讲什么不用担心她听不懂。这是她阅读故事的收获。
今年清明节,我在家没事做就想起杜牧的那首《清明》,我念给她听,给她分析情节,她觉得很有趣,没过四遍,就学会了。第二天老师特意让她在班上教小朋友们念。回来的时候,我问她小朋友们有没有学会,她很得意地说:“都会了,我们班的小朋友个个都聪明!”
女儿渐渐长大了,一年后,就要上小学了,我相信她一定能够胜任即将面临的、繁重的学习任务。(江苏 王纯)
《家庭百事通·成长》发稿签
说明:各编辑老师发稿时,请同时写上发什么栏目、发的杂志第几期几月刊、发稿意见,填写在编辑意见栏。一篇文章一张发稿签。
副主编一栏由张老师填写:同意发稿或者改稿、换稿。
第五篇:从打工仔到商业神话——《李嘉诚商道真经》读书笔记
从打工仔到商业神话
——《李嘉诚商道真经》读书笔记
《李嘉诚商道真经》是由李津编著,吉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讲述“超人”李嘉诚人生韬略和经商哲学的书,全书共分上中下三篇:上篇讲了他的辉煌成就,即从他人生的几个重大阶段,到影响他的和被他影响的亲人,再到他旗下的商业航母,无不让人赞叹他“超人”的一面。中篇主要在记述超人是怎样炼成的,即是李嘉诚的经商之道,分从立身、创业、赚钱、商战、管理、守业、用人和学习八部分讲述他的辉煌的根基。下篇阐述的是李嘉诚的人生哲学,分别从他的生活理念,妙语真言,以及访谈实录中,收集了他的对人生的感悟和理解。
一、上篇:“超人”成功记
(一)创业的艰辛
“祖籍潮州的李嘉诚,父亲李云经以教书为生,膝下有一子三女,李嘉诚为长子。为逃避日军的战火,李嘉诚12岁那年,与其父去香港谋生。母亲与弟弟妹妹随后也来到香港团聚,投靠舅父庄静庵。舅父的“中南钟表有限公司”那时已是香港钟表行业的老行尊,以代理“乐都”表闻名,生意颇有规模。来港三年后,父亲因肺病去世,被迫辍学的李嘉诚,在舅父的店铺当泡茶、扫地学徒。”
“不想长期寄人篱下的李嘉诚,两年后离开钟表铺,专做五金厂的推销员。他的推销方法是避开竞争激烈的杂货店,转向中下层的家庭妇女,令闲暇时打牌聊天的大妈成了他的义务推销员,一传十,十传百,使五金厂生意兴隆。
之后他又转行推销塑料水桶,18岁时已升为工厂的部门经理,两年后升为总经理,他将赚的钱全交母亲保管,待时机成熟时准备自己创业。”
——《李嘉诚商道真经》P4-5
李嘉诚的创业之初是个典型的打工仔的励志故事,他凭借着自己的勤奋与智慧在很短的时间内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这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他的三个重要的品质:
第一,聪明好学,肯动脑筋。从初出茅庐的孩子到工厂的王牌推销员,他不但要用心留意和学习前辈们的本领,更要细心地观察市场情况,投其所好,他摒弃杂货店而选择中下层家庭妇女的推销方法正是他认真学习和思考的结果。
第二,踏实肯干,不辞辛苦。好的销售业绩紧靠灵活的头脑是远远不够的,比它更重要的是勤奋。李嘉诚不但要每天马不停蹄的在香港跑来跑去,还坚持背着样品推销,让事实说话。
第三,远大的志向和独立的人格。这两者必须合而为一才能成就一番事业,胸有大志向而不甘寄人篱下,这正是李嘉诚的过人之处,离开舅父的保护伞,凭自己的双手打开一番事业,这样的雄心与魄力十分令人敬佩。
此外,家庭的不幸在此时更成了他早早独立的客观条件,生活上的压力促使他更加努力的工作,所谓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大概就是这样吧。
(二)商业帝国
“李嘉诚有两点是香港富豪所无法比及的:1.擅长海外扩张,小小的香港显然无法令李嘉诚完全施展手脚,他以大中华地区为大本营向着全世界疯狂扩张,目前,其商业帝国版图已经冲出亚洲,打到欧洲、美国等地;2.擅长切入到别的行业中并达到相当成功的境界,创建了一个多元化的庞大帝国。”
——《李嘉诚商道真经》
在创建了著名的长江橡胶厂,成为了香港首屈一指的“塑胶花大王”之后,正如他当年从五金厂转投塑胶厂一样,在看到了塑料制品的发展前景不是很好以后,李嘉诚开始渐渐地淡出塑胶产业转入房地产,码头,零售业,甚至是目前的3G通信等等,之后便往往稳坐行业龙头。其扩张速度之快,脚步之稳健仅从屈臣氏的快速发展中就可见一斑。
“李嘉诚控制的和记黄埔旗下的屈臣氏集团以总代价9.21亿欧元,收购欧洲第二、法国最大的香水零售商Marionnaud Parfumeries SA(MP)。这宗近百亿港元的收购完成后将令屈臣氏在欧洲再增加1226间零售网络,令其全球保健及美容产品零售店铺增至5662间,跻身全球首位。”
“在2000年至2002年的时间里,和黄先后收购了德国的Rossman,波罗的海的drogas,荷兰的Kruidvat,在完成对MP的收购后,屈臣氏的零售网络覆盖欧洲多达22个国家,有超过2500家门店,而在1997年前这数字仅为200家。”
——《李嘉诚商道真经》P13-14
在屈臣氏横扫欧洲的背后除了巨额融资的支持以外,还有李嘉诚多年以来对港口的经营。和记黄埔港口业务遍及19个国家的39个港口,共219个泊位。世界7大繁忙的港口中,有5个是和黄经营的。有了这样强大的依托,屈臣氏纵横零售业的未来已经不远了。
当然,这仅仅是李嘉诚商业帝国的冰山一角,从房地产,港口,零售,服务到通信,李嘉诚总能牢牢地抓住市场的脉搏,这些都源于他的经营之道。
二、中篇:李氏哲学与经商之道
(一)学经商,先学做人
“做生意要以诚待人,不要投机取巧,我绝不同意为了成功而不择手段,如果这样,即使侥幸略有所得也必不能长久,正如俗语所说,‘刻薄成家,礼无久享’。”——P65
“如何才能做好生意,这是许多人向李嘉诚请教的一个问题。对于这个问题,李嘉诚的回答是保持低调”——P75
感恩、诚信、低调、助人、勤劳,每一个和李嘉诚有往来的人都会极力称赞他为人处世的高尚品格。他创业初期曾经在收到海外客户大批订单后坦诚自己的工厂能力不足,无法按时按量交货而向对方道歉,请对方收回订单,使得客户在感动于他的坦诚之后,主动预付他50%的货款,仍坚持把订单交给他。而当他功成名就之时,当他听说一位他很讨厌的记者已经在门口等了他两个小小时后,主动叫司机把车开回去接受他的采访,怕记者没法交代。
商人,首先是一个人,只有做好人,才有人可能同你合作。有多少人很会经商,却不会做人。这样,不但自己得不到永恒的财富,更可能造成更多人的损失,这种损失轻者是财富的流失,重者甚至是家破人亡。商者,如果只注重自身财富的积累,则丢失的是做人的初衷和根本。我们工商管理的学生,今后很多人都会面临这种选择,所以,每当你想成为金钱的奴隶时,不妨想想自己最初想要的究竟是什么。切莫成为了商人,却忘记了什么是人。
(二)活到老,学到老
“在知识经济的时代里,如果你有资金但缺乏知识,没有最新的讯息,无论何种行业,你越拼搏,失败的可能性越大,但是你有知识,没有资金的话,小小的付出就能够有回报,并且很可能达到成功。”——李嘉诚
无论在什么时候,即使最辛苦的创业时期,李嘉诚都在坚持学习,穷困的日子里,他买旧课本,学完了再到旧书市场卖,换来的钱在买回新的旧书。而时至今日,他无论多忙,都坚持阅读财经杂志,掌握第一手的信息。
我们常说,一个合格的领导者一定要有战略的眼光,因为商机稍纵即逝,只有紧随市场的步伐,才能获得持久的成功。而这种高度的预见性靠的就是坚持不
断的获取知识,汲取信息,所谓商界的超人,实则是求学的高手。
(三)知人善任,尊重人才
“李嘉诚的成功,原因之一是李嘉诚发自内心,及其关心员工,而且认同员工们对企业的贡献,使员工们都了解到,自己的贡献其实是没有白费的,员工们就会有知遇之恩而继续努力工作。”——P244
李嘉诚公司的员工流失率很低,大部分行政员工几经工作多年,有的人甚至工作了30年。李嘉诚曾经在一位员工因身患顽疾而离开公司移民去加拿大后,坚持把从报刊上看到的该疾病新的医疗研究成果寄给他。对员工的爱护和尊重使得员工都很愿意为李嘉诚卖命,积极工作。
有人说,生活就是一面镜子,你怎么对待别人,别人就怎么对待你。只有真心诚意的对待员工,他们才会真心诚意的对待自己的工作,才会甘心的将你的事业,公司的事业作为自己的事业。
(四)与人合作,互惠互利
“曾有记者询问他与地铁公司、汇丰银行合作成功的奥秘,李嘉诚道:‘奥秘谈不上,我想重要的是首先顾及对方的利益,不可为自己斤斤计较。对方无利,自己也无利。我母亲从小教育我不要占小便宜,否则就没有朋友,我想经商的道理也该是这样。’”——P184
“吃亏是福”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只有乐于助人的人才会有人愿意帮助你,同样地,只有与你合作可以分享到利益他人才会与你合作,丢失一点眼前利益不算什么,只要你还愿意同我合作,我们才有一同奋斗获取利润的可能。
三、下篇:取诸社会,还诸社会
许多商界精英在功成名就之后都会大行慈善,李嘉诚也不例外,著名的汕头大学及其附属医院就是李嘉诚捐建的。曾有人劝他说捐建大学最好不要建医学院,因为医学院是无底洞,实验室,精密仪器,甚至一定要配有附属医院。李嘉诚却不以为然:做慈善需要考虑成本,考虑投入产出比吗?还有人建议将大学命名为嘉诚大学,李嘉诚却坚持叫汕头大学,还是那句话:做人要保持低调„„
很多人都说,在当下,慈善已经成为一种炒作,一种虚情假意的秀场的时代里,到底还有几个人是真的怀着慈悲的心去做善事的呢?
现在看来,起码李嘉诚是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