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圣陶谈阅读与写作

时间:2019-05-15 09:29: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叶圣陶谈阅读与写作》,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叶圣陶谈阅读与写作》。

第一篇:叶圣陶谈阅读与写作

叶圣陶谈阅读与写作

阅读和写作都是人生的一种行为,凡是行为必须养成了习惯才行,只有养成了习惯,才能终生收益。现在我要告诉读者,文章不是吃饱了饭没事做,写作为消遣的。也不是恐怕被人家认做呆子痴汉,不得不找几句话来说说,然后勉勉强强动笔的。凡是好的文章必然有不得不写的缘故。自己有一种经验,一个意思,觉得它跟寻常的经验和意思有些不同,或者比较新鲜,或者特别深切,值得写下来作为个人生活的记录,将来需要用的时候还可以供查考:为了这个缘故,作者才提笔来写文章。否则就是自己心目中有少数或多数的人,由于彼此之间的关系,必须把经验和意思向他们倾诉:为了这个缘故,作者就提起笔来写文章。前者为的是自己,后者为的是他人,总之都不是笔墨的游戏,无所为的胡作妄为。学校里有作文的科目。学生本来不想写什么文章,老师给出了个题目,学生就得提起笔来写文章。这并没有不得不写的缘故,似乎近于笔墨游戏,无所为的胡作妄为。但是要知道,学校里作文为的是练习写作,练习就不得不找些题目来写,好比算术课为要练习计算,必须要做些题目一样。并且,善于教导学生的老师无不深知学生的底细,他出题目总不越出学生的经验和意思的范围之外。学生固然不想写什么文章,可是经过老师一提醒,却觉得大有可写了。这样就跟其他作者的写作过程没有什么两样,学生也是为了有可写,需要写,才翻开他的作文本的。以上的意思为什么必须编明白?自然因为这是一种正当的写作态度。抱定这种写作态度,就能够辨别什么材料值得写,什么材料却不必徒劳笔墨。同时还能够辨别人家的文章,哪些是合于这种写作态度的,值得阅读,哪些却相去很远,尽不妨搁在一旁。接着我要告诉读者,写文章不是什么神秘的事儿,艰难的事儿。文章的材料是经验和意思,文章的依据是语言。只要有经验和意思,只要会说话,再加上能识字会写字,这就能够写文章了。岂不是寻常不过容易不过的事儿?所谓好文章,也不过材料选得精当一点儿,话说得确切一点儿周密一点儿罢了。如果为了写出好文章,而去求经验和意思的精当,语言的确切周密,那当然是本末倒置。但是实际上,一个人要在社会里有意义的生活,本来必须要求经验和意思的精当,语言的确切周密。那并不为了写文章,为的是生活。凡是经过这样修养的人,往往会觉得有许多文章要写,而写出来的往往是好文章。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从前人以为写文章是几个读书人特有的技能,那种技能奥妙难知,几乎跟方士的画符念咒相仿。这种简介必须打破。现在咱们要相信,不论什么人都能写文章。车间里的工人能写文章,田亩间的农人能写文章,铺子里的店员,码头上的装卸工,都能写文章:因为他们各有各的生活。写文章不是生活的点缀和装饰,而就是生活本身。一般人都要识字,都要练习写作,并不是为了给自己捐上一个“读书人”或是“文学家”的头衔,只是为了使自己的生活更丰富,更见充实。能写文章算不得什么可以夸耀的事儿,不能写文章却是一种缺陷,这种缺陷跟瞎了眼睛聋了耳朵差不多,在生活上有相当大的不利影响。以上的意思为什么必须辩明白?自然因为这时对于写作训练的一种正当认识。有了这种认识,才可以充分利用写作这一项技能,而不至于做文章的奴隶,一辈子只在文章中间讨生活,或者把文章看得高不可攀,一辈子不敢跟它亲近。这本小书中选录的二十四篇文章可以作为前面的话的例证。第一,这些文章都不是无聊消遣的游戏笔墨,各篇各有值得一写的价值才写下来的。第二,这些文章都不是魔术那样的特殊把戏,而是作者生活的源泉里流出来的一股活水,所以那样活泼那样自然。我觉不说这些文章以外再没有好文章,我只想给读者看看,这样的文章就是好文章了。要写好文章绝不是铺一张纸,拿一支笔,摇头摆脑硬想一阵就能办到的事儿:读了这二十四篇之后至少可以悟到这一点。我在每篇之后加上的一些话,性质并不一致。有的是指出这篇文章的好处,有的是说明这类文章的做法,有的是就全篇说的,有的只说到其中的一部分。读者看了这些话,犹如听老师在讲解之后作一回概说。于是再去读其他文章,眼光就明亮且敏锐,不待别人指点,就能把文章的好处和做法等等看出来。如果文章中有不妥当的地方或者不合法度的地方,自然也能随吃看出来,不至于轻轻滑过。这不但有益于眼光,同时也有益于手腕。自己动手写作的时候,什么道路应该遵循,什么毛病必须避免,不是大致也有数了吗?总之,我编这本小书的意思跟认真的老师同其志愿,只希望对读者的阅读和写作方便有些帮助。末了还得说明,阅读和写作都是人生的一种行为,凡是行为必须养成了习惯才行。譬如坐得正站得直,从生理学的见地看,是有益于健康的。但是觉不能每当要坐要站的时候,才想到坐和站的姿势该怎么样。必须养成坐得正站得直的习惯,连“生理学”和“健康”都想不到,这才可以终身受用。阅读和写作也是这样。临时搬出些知识来,阅读应该怎么样,写作应该怎么样,岂不是把饱满的整段兴致割裂得支离破碎?所以阅读和写作的知识必须化为习惯,在不知不觉之间受用它,那才是真正的受用。读者看这本小书,请不要忘了这一句:养成习惯。一九三六年十二月二十日叶圣陶

第二篇:叶圣陶谈“习惯”

叶圣陶谈“习惯”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十分重视少年儿童良好习惯的培养。他认为教育就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习惯成自然”,叶圣陶先生认为成自然就是“不必故意费什么心,仿佛本来就是那样的意思”。他举例说,“走路和说话是我们最需要的两种基本能力。这两种能力的形成是因为我们从小就习惯了,‘成自然’了;无论哪一种能力,要达到习惯成自然的地步,才算我们有了那种能力。如果不达到习惯成自然的程度,只是勉勉强强强地做一做,就说明我们还不具有那种能力”。做人做事,需要种种能力,所以最要紧的是养成种种的习惯。

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习惯,增强能力。叶圣陶认为,“我们在学校里受教育,目的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我们离开了学校,仍然要从多方面受教育,并且要自我教育,其目的还是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习惯越自然越好,能力越增强越好”,孔子一生“学而不厌”就说明了这个道理。

素质教育跆拳道就是通过跆拳道素质教育培养起孩子的多种习惯,从而培养孩子多方面的能力。

第三篇:梁启超与叶圣陶写作教学思想之比较

梁启超与叶圣陶写作教学思想之比较

摘要:国语国文教育期是我国语文教育史上十分重要的一个时期,在这个时期也涌现了许多教育大家,他们的许多理论与思想在现今的语文教育上仍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影响。那是百家争鸣的时期,他们的思想与理论也各有不同,本文就试着浅论梁启超与叶圣陶在写作教学思想上的异同。

关键词:梁启超叶圣陶写作教学

在国语国文教育期,不得不提到两位教育大家,梁启超与叶圣陶。虽然很多人对他们最关注的地方并不是他们在教育领域中的贡献,但实际上两人的语文教育思想至今还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和价值,本文就主要从写作教学方面谈谈两人的教育思想有何异同。

两人对于写作教学都十分重视,著有很多文章阐述自己对写作教学的观点,经过总结分析,我得出以下结果,首先是两人在写作教学中相同的思想:

第一,两人都认为文章要讲求真情实感。梁启超在写作上主张“求真”,他说:“结构一篇妥当文章,有最低限度的要求,是‘该说的话—或要说的话不多不少照原样说出,令读者完全了解我的意思’”,这就是说,学生作文,要反映客观实际,要言之有物,让读者看得懂;不要说空话,写不切实际的文章、写别人读不懂的文章。[1] 而叶圣陶以“求诚”为核心的作文教学观也是为大家所熟知的,具体的要求就是“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也就是要求学生写文章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不要娇柔做作或乱编乱作。

第二,在作文命题方面,两人都认为教师出的题目要确切,要有范围,让学生有东西可写。梁启超认为“记载文最好是学生生历或耳闻目见的事迹、物件或地方。论辩文题须是一个切实的问题,最好是学生字节感到厉害,或是一个问题有两面理由容得彼此主张辩驳之余地者。[2] 虽然叶圣陶不太赞同命题作文,认为那“只是个不得已的办法”,但他还是希望命题能有生活性。教师在作文命题时如能贴近学生生活,让他们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感可发,就能激发他们表达的欲望,调动写作积极性。[4] 由此可见,两位大家都认为命题的最高标准就是让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写。

而两人在写作教学上不同的观点我则认为有以下几点:

第一,关于写作文目的的不同。从《中学以上作文教学法》来看,梁启超主张作文要注意文章的功用,开明宗义地指出:“文章的作用,在把自己的思想传达给别人。[3] 而叶圣

陶则认为“练习作文是为了一辈子学习的需要,工作的需要,生活的需要,并不是为了应付升学考试,也不是为了当专业作家”。[4] 虽两人讲求的都是实用,但梁启超的实用是能把自己的思想如实地告诉别人,而叶圣陶则是指在平常生活中的实用,所以两者对于写作文的目的是明显不同的。

第二,评判好文章标准的不同。梁启超要求文章要注重文法,着眼于谋篇,讲究规矩。这包括了搜集材料、选择题材、确定中心、围绕中心安排文章层次、锤炼语言等内容。[2]只有符合这些规矩,才是一篇好文章。而叶圣陶评价学生作文好坏的依据则是“通而且好”,“通”即指字句通顺、行文流畅,而“好”的标准就是要“诚”,就是有什么写什么,写出自己的真实感情,这和梁启超首先讲求结构,字词为次的观点是截然不同的。

第三,写文章的训练方法上的不同。梁启超主张命题作文不宜太多,每学期两三次便可,而且不一定要在课堂上完成,应给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去搜集材料。另外让学生们课外多写札记或随笔,这样才能慢慢提高写作的水平。叶圣陶则认为训练写作最基本的方式是记日记和笔记,平常应提倡让学生自由写作,而不是模仿名家或满分作文的写作方式。梁启超的训练方法注重写实,让学生观察后得出写作素材,而叶圣陶则希望学生能通过平常的练笔来慢慢提高写作水平。

第四,文章评改方式不同。梁启超认为“评改宜专就理法讲,词句修饰偶一为之”。[2] 也就是强调作文应当以结构为主,字词句的不当只是其中的小部分,另外,他还认为作文的评改应当由老师和学生一起讨论,先让学生对自己的文章进行点评,老师再点评他的对错。而叶圣陶则认为作文批改要给学生主动权,“教师应着重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只要教给

[5] 学生改作文的基本方法,教师只给些指导和指点,该怎么改让学生自己去考虑去决定。”这

里就充分体现了叶圣陶“教是为了不需要教”的核心教学观,要以学生为主体,老师只是在一旁加以帮助,这与梁启超由老师点评同学的对错的作文批改方式也是完全不同的。

梁启超与叶圣陶都是我国语文教育史上举足轻重的教育大家,他们的很多思想与理论现在还很值得我们借鉴与参考,如何把他们的东西有用地运用到现在的课堂上我们要思考和努力的方向。

注释:

[1].梁启超作文教学思想探要 [J],李嘉祥,江西教育科研,1996(03)

[2].梁启超语文教学思想初探 [J],王华敏,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3(03)

[3].现代写作理论建设之先声——梁启超《中学以上作文教学法》管窥 [J],孙永兰,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01)

[4].叶圣陶作文教学思想对个性化作文教学的启示 [J],顾小兵,阅读与鉴赏(下旬),2010(09)

[5].学习叶圣陶作文教学思想的体会 [J],刘福;滕光辉,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02)

参考资料:

中国语文教育史简编[M],王松泉等,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梁启超作文教学法的几个特点[J],陈世陔,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03)梁启超的作文教学思想[J],程春梅;李儒大,文学教育(下),2007(1)

试论叶圣陶的作文教学理论[J],高俊文,当代教育论坛(学科教育研究),2007(12)叶圣陶写作教学思想初探[J],毛自洁,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0(01)

第四篇:谈写作

到底还是提起了笔,我竟谈起写作来。这是一件需要勇气而不是创作成就的事。每个人,都可以谈。

亲爱的小读者,你还记得何谓“通感”,何谓“回环”,何谓“双关”么?都是高中语文知识,实在记不得了,不要紧。这些东西遗忘起来容易,要捡回来,也不难。

赘言赘语的开了个头,现在言归正传。对于写作,总的一句是:“你只有知道不该怎么写,你才知道该怎么写。”这是鲁迅先生的话,联系我自己的一点经验,我是很同意这个观点的。

“无目的,不写作;无情感,不写作;无坚持,不写作。”这是我提笔写东西的原则,也是我的写作经验。现在的许多大学生,写作知识比较匮乏,表情达意的功夫并不令人乐观。不要说一份调研报告、一封求职信,就连一张请假条、一张借条都写不规范。很多需要写字的任务,除了百度,还是百度。

其实,百度上的许多文章档次很低,是很差劲的,不要去抄。

许多人不喜欢甚至害怕写作,这是为什么?概括起来,我认为大致是这些:一个是以为谈到写作就需要巨大的词汇量和广博的阅读量,自己书看得不多,就不敢写,怕人笑话;另一个是限于修辞格的掌握,不敢提笔,怕没有文采;再一个是疏于情感,缺少思考,怕没有深度,也不敢写;最后一个是都还懂一些,但不愿多写。我总结为两个字:一个是“惧”;一个是“懒”。

今天偶然翻出了箱底一沓泛黄的信件,那是十多年前,父母同亲戚友人书信往来的见证,是时光的流逝,也是岁月的沉淀。细细读完这些书信,心底竟泛起一丝美好。这些书信行文简洁,格式规范,语言朴实但饱含情感。谈家事,无不晓之以情,动之以理;谈情谊,无不真挚动人,情意绵绵;谈未来,无不谦虚谨慎,虑事周全。还有一点,这些书信里都没有错别字。我受这些书信的影响是很大的,小时候就把这些信件偷看了好多次,只是现在的鉴赏力增加了一点。下面来谈谈我的一些心得吧。

做事情要有目的,写作也是一样。谁来写,写什么,怎么写,给谁看?这些你都要去考虑。有的人只顾自己的想法,随意挥洒,不考虑受众;有的人一味迎合受众,丢掉了自己的想法。这都是要不得的。另外,任何写作者同时也应该是受众中的一个,没有哪种一味只写东西不懂受众的人是能被称作作家的。马克思写《资本论》,曹雪芹写《红楼梦》,海明威写《老人与海》,他们都是有目的的,他们从来都不会认为写作仅是自己一个人的事。谌然,写作也可以是自娱自乐,但当你选择自娱自乐时,那个受众便是你。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写作,一定要有情感,这同唱歌一样,是一个道理。许多慢歌尤难驾驭,不是技巧不足,而是情感没有到位。说起情感,我想起了以前语文课本里的一篇课文——朱自清的《背影》,文中描写了父亲对作者无微不至的关怀,饱含了一个父亲对儿子平凡而伟大的父爱,文章同时也抒发了作者对父亲那份催人泪下的深沉的爱。这是以情动人的佳作。至于缺乏真情实感,无病呻吟的那种文字,网络上就实在太多了。有些小清新作家,其实文笔还是不错的,只是他们中好些人的文字太过于浮华,看似文采斐然,实则缺乏筋骨,没有多少营养,并且行文里的许多搭配和修饰都是有待商榷的,有的甚至是很不恰当的。时代在变化,文化在交融。他们这些写手明白年轻的读者们想读些什么,想得到怎样的慰藉,想找寻一份抑或打发一段怎样的时光。这样的文字于我无益,我是不愿多读的。有真情感的文字,能吸引人,能影响人,能塑造人。那些华而不实的东西,终难登大雅之堂。

写作这件事不在乎有没有人教你,最重要的是在于你自己有没有觉悟和恒心。觉悟,大家差不了多少,真正差得多的,是恒心。写作,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个日臻完善的过程。就拿季羡林来说,我看过他的很多文章,有二十来岁时候的,也有八九十岁才写的。对比起来,年轻时写的很多东西还是不够如意,他自己也这样说。他还说,以前写的一些东西,尽管现在看来很糟糕,但他不会把它们删去,就让它摆在那里,就是有这么一些东西,一个过程,不怕别人看。我从这其中更多领会到的是对写作的那份坚持。我的一些朋友,以前上学写作文时是挺厉害的,几年大学读下来,破天荒挤出点时间写点东西被我看到,真可谓是前言不搭后语,语病频出。要是有初中生的平均水平那般好,倒也不会被我拿到这里来举例了。至于错别字,就更别提了。这让我开始思考信息时代到底在改变和正在改变我们的什么东西。写作啊,最好不要断,如果你有那么一点时间,有那份心,请不要停止创作。

最近央视有一档节目,中国汉字书写大会,我很喜欢。汉字的书写是传承中华文化的根本。这几年,我常在搜狐、南周、腾讯等新闻期刊的新闻里发现语病。搭配不当,修饰不当,成语误用等是最常见的问题,这些编辑都应该去看看这档节目。举个春晚的例子:“每一片沧海桑田”,“沧海桑田”是形容变化之大,沧海变成了桑田,沧海桑田不是一个东西,这就是典型的望文生义,是不能这么搭配的。像什么“首当其冲”,“人满为患”之类的成语误用,就更多了,我们都应该注意。

回到前面的问题,何谓“通感”呢?举个例子: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朱自清《荷塘月色》)在这里,让不相通的荷香和歌声相互沟通起来,这种辞格就叫“通感”,也叫“移觉”。

那么,何谓“回环”呢?这里有个例子:

啊呀啊呀,真是愈有钱,便愈是一毫不肯放松,愈是一毫不肯放松,便愈有钱„„(鲁迅《故乡》)不多解析,“回环”在视觉上语感上都给人以循环往复的美感。

最后来谈谈“双关”,“双关”分为“谐音双关”和“语义双关”。对于前者,举个例子:

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毛泽东《蝶恋花●答李淑一》)这里重点自然在“杨柳”二字上。

至于“语义双关”,用一句话关涉两个对象,即平常所说的“指桑骂槐”,就属于“语义双关”,具体我不多讲,这种修辞是很容易掌握的。

写作分许多种,申论写作自然是和普通风花雪月的文章不一样,但基本的功夫是一致的。再回到前面的“惧”。最开始不要怕自己的阅读量小,都是遣词造句,谋篇布局而已。我是学土建的,就把写作比作建房子吧,词句好比是钢筋砖头,不是钢筋砖头越多,楼越高,才是佳作。一两层楼也能是佳作,关键看你怎么去构造。

自己会建房子,还要善于欣赏别人的房子。

文人大抵相轻,这在我看来,是文学发展的一大阻碍。再过三四十年,东方文化会成为全球文化的主流。这一点,我是深信不疑的。要以一种宽容的心态看待文化,写作也是一样,容得下,就丰富。写作要取得长足发展,你自己必须丰富,只有自己丰富,才能感知世界的丰富。

有些书写出来似乎不是为了给我们什么教益,而只不过是要我们知道作者所知道的一些事情罢了。经验表明,人总以为同他的观点分歧的任何人都是糊涂的人,同他的观点分歧的任何书都是坏书。

说了这么多,简单一点来说,平常的记事抒情文章,有那么几点感触,就是一些情感片段,你把它们组合起来,先合理遣词造句,再稍加修饰,写好后自己多读几遍,怎么好就怎么改。有时同一个意思,换种表达,就会出彩。还是那句话,多坚持,多尝试,等到你领受到一点写作的乐趣,后面的,我相信你是会比我知道得更多的。

也该收尾了。今天下了点雪,雪虽不厚,但它的到来,竟给了我一点欣喜。有些东西,不一定要有多少,有过,便是希望。

仅此而已。

布 心 二零一四年新春

第五篇:名家谈写作

名家谈写作

怎么去写一件事,应该由作者自己决定。这就是说,我们不必去模仿别人。我们念别人的作品是为了丰富自己的经验,而不是为了照猫画虎地去套别人的套子。——老舍

应当时时刻刻身边有一支铅笔和一本草簿,把你所见所闻所为所感随时记下来„„ 美的文学语言,应当是形象化的、准确和精炼的、富有表现力的。——茅盾

凡是干的、玩的、想的,觉得有意思就记,一句两句也可以,几百个字也可以,不勉强拉长,也不硬要缩短。„„叶圣陶

文章应该这样做,我说不出来。因为自己的作文时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是并无心得或是方法的。

凡是有评定的大作家,他的作品,全部都说明着“应该怎样写”

作文却好像偏偏并无秘诀,假使有,每个作家一定传给子孙的了。„„鲁迅

写作首先是练习一种与社会、与人沟通的方式,如果学会了很好的写作技能的话,实际上就学会了一种与人沟通的方式,学会了一种与世界对话的方式——这不是健康人生的重要开端。„„余秋雨

“写作果然是一件苦事么?写作不过是发表意见,说话也同样是发表意见,不见得写文章就比说话难。”„„张爱玲

故事好比一根树干,它的详细细节就在那上面越长越多,好像菌类在那上面繁殖一样。„„屠格涅夫

下载叶圣陶谈阅读与写作word格式文档
下载叶圣陶谈阅读与写作.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谈写作三要素

    谈写作三要素 2012-11-冬爸 写作有几要素:立意、选材和细节描写等。评判一个作文好坏基本是围绕这几个要素展开的,比如济南市中考作文一类文(30-40分)评分细则中明确规定:“思想......

    谈语文的阅读与写作教学

    谈语文的阅读与写作教学 —《阅读与写作》教学反思 桐城师范 周丽 谈到语文教学,我们总离不开“阅读”与“写作”这两个话题。读与写在语文教学中是具有同等意义的教学的两个......

    叶圣陶名言

    叶圣陶名言1.做教师最主要的是不说假话。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要先做到。 2.可否自始即不多讲,而以提问与指点代替多讲。提问不能答,指点不开窍,然后畅讲,印入更深。 3.教师之为教,不......

    叶圣陶散文集

    叶圣陶散文集 时间:2009-08-02 14:20散文来源:本站整理 散文作者: 叶圣陶点击:20015次 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汉族人。字圣陶。江苏苏州市人,著名作家、教育家、编辑家......

    叶圣陶简介

    叶圣陶简介: 叶圣陶(1894.10.28—1988.2.16),原名叶绍钧。作家、编辑家、教育家。早年试验新式教学。文学研究会发起人之一,曾主编《小说月报》,作品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位置。代......

    叶圣陶《荷花》

    《荷花》 叶圣陶 清晨,我到公园去玩,一进门就闻到一阵清香。我赶紧往荷花池边跑去。 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叶圣陶的语文教学观-----写作教学观(5篇材料)

    叶圣陶的语文教学观点——写作教学观叶圣陶先生认为:(文章)是生活的一部分,是一种发明,一种享受。惟有生活才是作文的源泉: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泼地昼夜......

    谈学习英语写作

    谈学习英语写作 班级:08小教数学(1)班 学号:0811100049 姓名:杨卫 随着对外交流的日益增多,社会交流、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等方方面面对英语的需求越来越广泛,我们必须了解和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