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考作文写作例谈
高考作文写作例谈
为了透彻、全面地说明问题,笔者拟从两方面予以阐述:
一、1998年高考作文命题评价 1998年高考作文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补写《妈妈只洗了一只鞋》,需要叙述200字左右的内容,结构上没有什么难点。从考生的考卷上看,多数写的是另一只鞋自己洗了,然后穿上干干净净的鞋上学去之类,这其中的绝大部分实际上都是简单的编造,真实性颇可怀疑。按评分标准一类“立意深刻,情节好”的内容要求,其实很难达到。这正好说明,这篇作文是特别容易把考生的思路引向雷同与俗套的。而有些考生,可能反映了实际情况,如写因妈妈没洗完鞋自已生气;或为了生动而虚构稍多,如写拿上自己的“压岁钱”买上新鞋、赶着去上学等;按说也未必比前面说的大同小异的简单编造差多少,但却极易被一些阅卷者从思想性与真实性上予以指责,以致降低给分,影响厂对考生写作能力的准确评判。所以,这篇作文的命题水准并不高明。应考中碰到这类作文,最好的对策就是:在内容上须尽量平实真切,不必刻意追求奇特以致事倍功半,而应注意评分标准一类的表达要求“衔接自然,语言流畅”,力争通过准确、明快的语言与通达、得体的思路赢得成功。
第二部分也即主要部分是一篇给材料作文。材抖与题目为: 现今中学生的心理承受力差异较大,有的像鸡蛋壳那样脆弱,有的却很坚韧。那么你是怎样的呢?从后面的两个题目中,选择一个适合你的情况的题目,举出实例,写一篇关于你自己心理承受力的文章。坚韧——我追求的品格/战胜脆弱要求是:把上面两个题目中不选的划去,也可卜刘划去另拟更适合表现自己心理承受力的题目,写不少于600字的作文一篇。可任意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说明和议论几种表达方式中的一种或几种.不得写成诗歌、小说、戏剧等文学作品。这篇作文,比较扣近考主自身,针对性也较强,易于举例,易于写出真切的思想感受。但是,严格他说,命题也是很不严谨、很不科学的。首先,材料限定,中学生的心理承受力有的“像鸡蛋壳那样脆弱”,有的“却很坚韧”。事实上,这种极端的分类是很不符合考生实际的。因为,绝大多数中学生的情况是,未必“像鸡蛋那样脆弱”,也未必“很坚韧”。
所以,从上述分类出发确定两道作文题让考生选择一个,等于将少数现象当成了命题的主要着眼点,无异以偏概全,也就难免使大多数考生陷入尴尬。为了扣题,只有勉强地将自己推向两极,违心杜撰,必然导致矫情与故作玄虚。尽管要求中有另拟题目一说,但材料中既已明确“两个题目中”“选择一个”,这就肯定会使不少考生即使另拟题目也未必敢于有所超越。正像近来有些报刊披露的,1998年高考作文许多考主的例子让人难以置信,其中有不少人写父母双亡后的“坚韧”,还有人写从小被遗弃街头后的发愤,写手臂残疾车祸又夺去一条腿后还参加数学“奥林匹克赛”,甚至写失去双手用脚写字参加高考等。为此,不少人士议论纷纷,责备学生“撒谎”,“虚拟悲惨世界”云云。
但笔者以为,这种现象的发生,正是由于命题的不逻辑与导向的偏颇使学生难以切合自身实际、无所适从而只有编造极端性故事造成的必然后果。真正需要反恩的,更应该是命题人士。其次,作文要求可任意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说明和议论几种表达方式中的一种或几种,也颇不明确。因为,这儿所提的实际上是文体要求,即写记叙文、议论文或者是说明文、抒情文的问题,而文体与表达方式是全然不同的概念。说明白一些,任何一种文体都不可能只要一种表达方式,除了极特殊的情况。所以,让考生以一种表达方式作文,事实上是作不到的;让考生以多种表达方式作文,等于废话。
何况,如果真能用一种表达方式作文,用抒情怎么写“战胜脆弱”?怎么写“坚韧”?用描写、用说明又怎么写?作为严肃的高考命题,把一个极简单的文体要求表述 得如此糊里糊涂,真令人匪夷所思。其实说到底,这两道题也只能写成记叙文或者杂感性的议论文而已。笔者这样讲,没有别的意思,只是希望,辛勤耕耘在第一线的中学教师切莫被权威所怯,而应以此为殷鉴,敢质疑,善求索。以便更严谨、更科学地辅导学生的作文练习。也希望对中学生有所启发,有所告诫,进一步唤起其独立思考的自觉性,作到能够更清醒更周密地审视作文题目,准确表达,精确立意,应对各种情况,不断获得佳绩。
二、1998年高考作文撰写指导 诚如前面所言,1998年高考作文第一部分命题水准并不高明。撰写这类填充性的文字,不必刻意追求奇特以致事倍功半,甚至弄巧成拙;关键在于应通过准确、明快的语言与通达、得体的思路,赢得成功。此处不再举例说明。第二部分给材料作文,评分标准一类内容要求为“切合题意,思想深刻,实例典型,感情真挚”,表达要求为“结构严谨,语言流畅,方式运用得好”。从笔者掌握的1998年高考作文答卷看,有相当一部分考生写的是记叙文。以记叙文而言,绝大多数是难以达到思想深刻的,既使切合题义这一点,一般考生在写记叙文时也不好把握。因此,真正够得上一类的作文并不多。这其中有评分标准制定不尽合适的问题,也有考生不善于应对的问题。特别是由于日常多以写作议论文为主,遇到出现写记叙文这样突然变化的命题就会一筹莫展,平时练习时掌握的技法均毫无用武之地,而致心中无数,仓促慌乱成文,坐失得分良机。
那么,遇到像1998年高考作文这样的情况应如何化不利为有利呢? 笔者认为,作为一篇以得分为目的的应试之作,为了赢得阅卷者的青睐,在思想与题意方面高人一格,并通过事理、虚实的相辅相成深化感情色彩与阐述力度,最可取的策略就是运用夹叙夹议之法。运用夹叙夹议来写作记叙文,一般中学生总认为很难,临场应考更不敢如此冒险。其实,只要掌握了它的诀窍,一点也不难,临场应考照样可以得心应手。下面,就从一篇1998年高考考生的作文说起,予以具体介绍。这篇作文的原答卷是这样的: 《坚韧——我追求的品格》 幼时,我读过一本连环画《牛虻》,主人公亚瑟真让我激动不止。亚瑟流亡13年,经受了饥饿、苦役、毒打和凌辱,以至浑身是伤,面目皆非;但他献身革命,对抗教会,绝不退却;最后慷慨就义。后来,夸父逐日、精卫填海、唐三藏取经以及张海迪、陈景润和“文革”中受难的邓小平,也让我深深感动。我觉得他们身上最可贵的品格,就是坚韧。在今天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也许我们会面临失败,但我们不能没有坚韧。我是贫困山区的一名“山里娃”。
在我们那里,挑一担水要爬两道坡,下一条沟,但12岁时我就开始自己干了。上初中时,我每天要往返崎岖山路十几里,但从来没有迟到。考上县高中后,我每半个月回家拿一次干粮咸莱,凭着这样的“低消费”苦熬了三年。为了挣点“外快”,我下煤窑椎过“煤斗子”,到车站当过装卸工。作为一名大山的孩子,大山使我饱尝了生活的不幸,也给了我坚韧。真的!在我们这里。为了生活,坚韧是你的护身符;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你也必须坚韧。这种坚韧,也使我克服了种种困难,最终怀着稳操胜算的自信走进了今大的考场。我这样说,并不是说自己的坚韧已经有多么“坚韧”。比起前面提到的那些仁人志士,我不过“小菜一碟”。而且,我的坚韧,只是生活压力的结果,并不是给予社会的奉献。作为一名18岁的男子汉,我最欣赏的是那身漂亮的“国防绿”。所以,我的第一志愿是军校,第二志愿还是军校。这个红色的摇篮将使我成长,这个火热的熔将给我淬火加钢.将使我锻炼得更为坚韧。请祖国放心,请人民放心,我有信心使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子弟兵战士。当然,如果我失败了,我也绝不气馁,回到我的家乡,我同样会用大山给我的坚韧,开始新的努力……这篇作文,思路比较清楚,结构基本完整。语言尚通顺,例子举得不错,思想不算深刻,但情感也说得过去。评分差不多可为二类,即满分为40分中的30分上下。
不过,鉴于诚如前面所说的有些考生举例的杜撰与玄虚,那么这篇作文由于例子的较质朴、较真实还可多给几分,但如 阅卷者被那些编造的“生动”例子所左右,也会影响给分心态而使这样的作文“受压”。总之,这篇作文基本上属于应考作文中的“大路货”作文,即不好不坏、不上不下、无较大问题也无鲜明特色的作文。然而,如果运用夹叙夹议的手法加以必要的处理与点化,就会使这篇作文顿时改观,面目一新,升格为上乘之作。运用夹叙夹议的手法,对于中学生来说,最头疼的不是“叙”,而是“议”,而是脑子里极为缺乏那些议论时所必需的闪着深刻思想光芒的精彩语言,所以才对此望而却步,视为畏途。
应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 可以运用“类、因、法、果”四轴分类导引思路、开拓思想的方法。其核心是。不论什么议论文,所议论的问题均超不过四个方面或曰四大范畴,即: 是什么,主要是论证类别和性质方面的问题,可以简称为类。为什么,主要是论证原因和目的方面的问题,可以简称为因。怎么样,主要是论证方法和途径方面的问题,可以简称为法。会怎样,主要是论证结果和效能方页的问题,可以筒称为果。明白了这一点,就可在撰写议论文时,将自己的思路以类、因、法、果四个单元进行划分,为了醒目,还可绘成四条轴的图示。然后,循着每一条轴再展开思路,将想到的东西尽量列出。这样,即可以为论证挖掘出丰富的内容与较深刻的思想。至于夹叙夹议作文,既然要有“议”,那么在挖掘“议”的具体内容与思想方面,完全可以参照这种“类、因、法、果”四轴分类的方法进行。前面那篇作文,加以夹叙夹议的方法加以处理与点化,需要加强的当然是“议”。“议”的具体内容与思想,可划分为四个单元进行挖掘: 类单元须挖掘的是类别、性质,即“坚韧是什么”的问题。
因单元须挖掘的是原因、目的,即“为什么要坚韧”的问题。法单元须挖掘的是方法、途径,即“怎样才能坚韧”的问题。果单元须挖掘的是结果、效能,即“作到坚韧后会怎么样”的问题。然后,还可以绘成四条轴,并循此展开思路,逐项挖掘出尽可能多的内容列于其上。现在,我们设想站在这个考生的角度,循着轴慢慢地想,渐渐地挖掘,就会越挖掘越多。(附图)有了这么多的可“议”内容与比较深刻的思想,再进行必要的选择,并适当揉进原作文中,用夹叙夹议的手法予以处理点化,且在语言上稍作修改;那么,一篇完全符合高考评分一类标准的作文就跃然纸上了。
第二篇:谈高考作文
自信备考——高考作文:写对、写好
作者简介:尹继东,江苏省高中语文特级教师,中学正高级教师。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对象,泰州市语文名师工作室领衔人,曾参加2016年高考单独招生命题。
在最后阶段,我觉得高考作文应该强调四个字:“写对”和“写好”。“写对”主要是审题上的要求,“写好”则包括将素材写实、结构写巧、内容写新、思想写新、语言写美。审题永远在路上——准确而全面
考生考前要特别重视审题训练,确保对材料的理解准确全面。准确是对材料核心意蕴的把握准确。如江苏2017年高考作文要把握其核心意蕴是对生活中车子的认识思考或情感体验。离开了生活中的车子,而写成虚拟的车子,如历史的车子、舆论的车子等,就不是对“生活中的车子”“车来车往”的准确理解,就属于偏题。2016年只有抓住对“说话”“长”“短”的认识思考,才是准确命中材料的核心。
全面是审题时整体把握材料的意思,而不是抓住材料的一句话、一个词来确定材料的意思。所以要反复揣摩材料中的每一个字,从而准确把握材料的中心。建议把作文题认真读五遍,确定立意后再与原材料比对一下,看看立意是否正确,这样才能避免出现“一着不慎,全盘皆输”的危险。要在审题确定后,拟一个写作提纲,这样可以防止写着写着就偏了的现象,也就是常说的“二次偏题”。审题决定写作的“生死”,要确保将作文“写对”。梳理筛选自己的材料——独到而丰厚
考生在高中三年积累了大量的写作素材,但考生在最后阶段要用自己的眼光去筛选这些素材,力求素材的独到丰厚。
议论文的素材则要求论据是独到的、新颖的、多元的、有文化厚度和思想深度的。独到的议论文素材可以有这些角度,如“一位独到的名人”“一部丰厚的名著”“一座有个性的城市”“一种有底蕴的文化”“一种值得思考的现象”等。在引用这些素材时,要根据材料的立意作适当的变化,突出重点,使写作内容更好地与材料相吻合。
除了事例性素材外,我们还要适当梳理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并作一些提炼,形成自己较为系统的思想认识和情感体验。有了事、情、理的素材,我们就能将文章写得厚实,即“写实”。建立自己的框架——规范而灵动
高考作文一方面讲求体式的规范,议论文要符合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结构;但又忌“模式作文”,防止“千人一面”。这就要求在规范之外还要有一点灵动,有一点“花样”,有一点“小心思”“ 小智慧”。议论文则可以设置由头,分析时可以建构从现象到本质、正反对比、逐层深入、辩证分析等论证结构。这样建立起自己的写作框架,带有写作者对结构的经营,带有写作者的“烙印”“个性”,这样的作文就具有了“灵动”的特点,这样的作文更容易获得阅卷老师的好感。在最后阶段要反复按自己构建的写作框架认真写几篇作文,或者写几个作文提纲。
另外,在写作文体选择上,我以为一般学生要坚守自己擅长的文体,“从一而忠”。而两种文体写作能力差不多的学生则根据考场的题目和现场的感受确定文体,如果自己能够想到一个感人的故事就写记叙文,如果有好的认识和素材,就写议论文,但在考场上要迅速确定写作文体。
建构自己的作文结构,简单地说就是追求结构的精巧灵动,即“写巧”。
反复修改自己的作文——升格提档
最后一个阶段,建议将自己的多篇作文进行修改,使自己的作文能够提升一到两个档次。那么如何修改呢?主要体现在写深、写美、写新。
写深:即思想精准深刻。
重新审题,提升审题的精准性。在此基础上,重新调整立意,使文章富有“大我”情怀,如从“人生”的角度思考人生的价值和格局、节操尊严、善良邪恶等;从“人性”的角度思考处世之道、人间道义、悲悯情怀等;从“民族”角度思考文化传统、文明素养、社会基石、脊梁魂魄等;从“草根”角度思考平凡与伟大、生存状态、生命质量、精神空间、幸福指数等。从这些角度去思考一下自己的认识有什么变化,把这些认识概括提炼成精简的语句,并把这些思考融入到作文中去,这样才能使自己的文章具有理性、启发性、思辨性、深刻性、多元性。
写美:即语言优美精致
高考作文既不要辞藻华丽而内容空洞的作文,也不要词汇贫乏语言“寒碜”的文章,要的是具有丰厚的语言素养和文化品位的作品,考生的语言中渗透着丰厚的文化底蕴,传达着一种优美精致的美感。考生在修改自己的作文时,可以将原来的陈述句改为反问句,可以将原来的长句改为短句,可以将原来繁杂冗长的话语压缩提炼成简洁明了的话,可以将原来较为朴素的话改为华美的语言,可以将一些文化、典故、诗句等融入到自己的表达之中。
写新:即材料的新鲜和角度的独特
无论记叙文还是议论文,我们都应该努力从现实生活的现象、最新发生的事件入手,这样的作文不仅充满生活气息,而且给人一种新鲜感。
其次我们要从一个独到的角度来构思作文,这样的作文也会给人耳目一新之感。记叙文的角度可以是特殊人群,如农民工、空巢老人、残疾人等,可以是特殊的角度如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传统文化与经济发展的两难等。议论文可以从一个人物、一个城市、一部作品、一种文化来写。这样写的角度就比较独到,给人新颖之感。材料之新和角度独到可以称之为“写新”。强化亮点意识——吸人眼球
考试作文要有亮点,这样才能夺人眼目、吸人眼球。
亮点必须凸显在最佳位置,如在标题、开头、结尾、段首、过渡处、关键段。
亮点句通常是修辞句、哲理句、引用句、过渡句、幽默句等。议论文中深刻的议论、独到的观点、辩证的分析、典型的论据等也是亮点。开头简洁,快速入题;结尾要呼应开头,揭示主题。中间行文时,适时地出现点题性质的引领句、过渡句、总括句。即使是记叙文,也要利用人物语言、人物心理或旁观者的评价等点出题目或题意。主动回避影响得分的问题——避开“暗礁”
高考作文首先不要宿构、套作,回避历年的高考满分作文,要根据自己的审题来构思,做到“我手写我心”。
不要写敏感的政治问题或政治人物,不要写中学生式的爱情,不要写网络小说中出现的魔幻、城堡、古墓等题材,不要故事新编。不要做愤青一族;不要不敬师长;不要消极低沉,格调低下。不要写故作深沉,与文题不沾边的题记、后记。文章的层次结构不要混乱,要清晰。
写作语言不要“玩深沉”“玩哲理”“玩唯美”,叙述或论述不要天马行空、虚无缥缈、事件模糊、人影晃动、情感飘忽、玄而又玄。不要使用网络语言、不要文白相杂、不要洋文与中文相杂,不要使用“迈克”“约翰”等洋名字。不要出现硬伤:不能丢掉题目;题目和开头结尾段一定不能有错别字;一定要写足800字;书写要清晰,字大小要合适。
总之,一定要做到“写对”“写好”,突出亮点,避开暗礁,我想考生肯定能写出理想的成绩。
第三篇:高考作文素材规范运用例谈
高考作文素材规范运用例谈
清代思想家章学诚曾说:“凡立言之要,在于有物。”俗话也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物”与“米”就是指文章写作的素材。有“物”有“米”方能使文章内容充实。
高考作文素材运用训练一直被视为高三作文复习的重头戏。学生在课内、课外积累了大量的作文素材,但从平时的训练来看,能恰当应用在文章中的却不多。为帮助考生解脱“心中有料,笔下无言”的困境,我在指导考生素材训练的实践中总结出三种规范运用素材的基本结构,分别是:引——议——联——结,起——承——转——合,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下面结合实例分别阐述。
一、引——议——联——结
1.结构分析
“引”,引言切题;“议”,道理阐述;“联”,事例论证;“结”,结束明旨。
2.实例阐述
心中有座桃花岛
“桃花影里飞神剑,碧海潮生按玉箫。”金庸笔下武功盖世的黄药师拥有如此绝美的离尘脱俗的桃花岛。其实,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应该有这样一座桃花岛——绝少世俗功利的浮尘,亦无众生得失的羁绊;留有生命最初的纯真,拥有生命最真的善良。(引)心中有了这样一座桃花岛,我们就能静赏春花妩媚,闲听碧海潮升,坐观云霞飞渡,起吟冰雪秋霜。心中有了这样一座桃花岛,我们就能将滚滚红尘中扑面而来的浮躁喧嚣置于身外,我们就能坚守生命的本真,我们
就能明白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名利得失奈我何?(议)回看2012,“最美人物”皆可证。最美女教师张丽莉生死瞬间勇救学生写成真爱篇章,最美司机吴斌垂危之际疏散乘客奏响动人乐章:最美“富二代”周江疆用生命谱写救人赞歌,最美女护士万永平列车接生救母女传为佳话,最美孕妇彭伟平跳水救童成美谈,最美清洁工卧倒水中清垃圾令人动容(素材)……无疑,他们的心中都有一座属于自己的桃花岛。瞬间摄人心魄的壮举绽放的是生命本真的芬芳,绽开的是人性善良的花朵。(联)——朋友们,洁净我们的灵魂吧。挣开得失的羁绊,拂去名利的浮尘,心中自有桃花!(结)
引,通过名人名言或材料引出分观点。议,分析说理,树立自己的分观点。联,联系素材,分析说理,证明观点。结,结束分论点的论述,回扣分论点。该结构还能引伸以下类型的说理结构:
引(引出论点)——联(事例论证)——议(事理论证)——结(照应论点)
引(引言切题)——议(分析深化)——提(提点中心)——联(事例论证)——结(照应论点)
引(引言切题)——议(道理阐述)——联(事例论证)——议(再次分析深化)——结(提点中心)
引(引言切题)——议(分析深化)——提(点中心)——联(事例论证)——联(道理论证)——结(提点中心)
二、起——承——转——合1.结构分析
“起”,引出话题;“承”,承接论述;“转”,事例论证;“合”,明确
中心。
2.实例阐述
人尽其才方显人生价值
说起人生价值,有人认为帝王将相成就伟业,他们的人生是有价值的;也有人认为平民布衣辛勤劳作,他们的人生是充实的。(起,引出话题)的确,帝王将相也好,布衣平民也罢,只有人尽其才,方显其人生价值。(承,承接论述)北大硕士找一份能够养家糊口,能够学以致用,能够施展才华的工作,难道就贬低身份了吗?难道只有做官才是“正道”?难道只有做官才能实现人生价值吗?当然不是。(素材)没有蓝天的深邃,可以有白云的飘逸;没有大海的壮阔,可以有小溪的优雅;没有原野的芬芳,可以有小草的翠绿。有的人生于豪门却沦为精神乞丐,有的人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有的人正值年轻却苍老萎靡,有的人老当益壮不移白首之心。(转,事例论证)对自己的认识、对自己的定位以及时日标的追求历程,决定著我们在这个世界上的位置与价值。(合,明确中心)起,是指通过概述材荆引出话题。承,是指通过正向评议材料顺势提出自己的观点。转,是指通过列举几个道德滑坡的材料反面论证观点。合,是指通过正反对比论证再次阐明观点。
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1.结构分析
“提出问题”,引出话题;“分析问题”,分析说理;“解决问题”,总结点题。
2.实例阐述
追梦不息,笃定前行
追梦不息,笃定前行。每个人都有自己梦想,但是最终能实现自己梦想的人却没有多少个,究其原因,是缺少了那份执着的笃定前行。(提出问题)“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追梦的过程中总会遭受不同的困厄,我们如何面对这些困厄与阻挠?是笃定的行还是退缩不前呢?“打工作家”王十月用他的亲身经历给予我们一个答案——追梦不息,笃定前行。少不经事的他跟随着打工洪流来到了珠三角,辗转于各工厂间,重复的操作,高强度的负荷,(素材)没有对他追逐从事写作的梦想造成打击,反而更加让他笃定前行,他就是要走这样一条文学创作之路。也正是这种追梦不息,笃定前行的精神鼓舞着他,在机器声道轰鸣的印刷车间,王十月在“公家”的印纸板背面偷偷写着打工者的故事。(分析问题)梦想可以有许多,但人的生命是被限定,生命是如此短暂,倘若想我们的人生精彩的话,追梦不息,笃定前行就是必须的。(解决问题)
提出问题,就是引出话题,提出要证明的观点;分析问题,就是通过衔接过渡,引出实例,引用素材,对素材进行分析,围绕观点说理,论证论点;解决问题,就是总结前面的分析说理,得出结论,点明题旨,呼应开头提出的观点。运用作文素材的范式归纳起来不外乎以上三种,无论使用哪一种范式,都应该包含五种功能不同的句子:观点句、阐释句、材料句、分析句、结论句,就如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这就是我们说的标准议论段,例子如下:
舍弃应该舍弃的,你便是智者。(观点句)一个人活在世上,会面对许许多多的诱惑,却又不可能什么都能得到,只有适当地舍弃才能获得你真正想要的东西。(阐释句)世界文豪高尔基在他的房间失火时,他没有顾及衣物、家具、财产,甚至没有顾及生命,从熊熊大火中救出的是几箱书。(材料句)他舍弃了凡夫俗子眼中的财富,守护的是启迪心志、净化心灵的真正的财富。(分析句)正
确的舍弃,使他的人格独具魅力。(结论句)。
说实话,议论文之所以成为议论文,恰恰在于其中的阐释和分析。缺了阐释和分析,恰恰失去了议论文的文体特征,更不用说它的说服力、逻辑性、严密性了。
雪球是“滚”大的,文章是“抻”长的。只要我们掌握了其中的技巧,善于围绕一个明确的中心,组织较为充分而恰切的材料,展开漂亮的分析与阐释,善用归纳、演绎和类比,横向移植,举一反三,在45分钟里写出800字的文章,还是不成问题的。
第四篇:高考作文思维训练例谈教案.
高考作文思维训练例谈教案
教学目的
1.学习并掌握作文赋形思维——重复与对比; 2.能运用这种思维模型写一篇像样的考场作文。教学重点
掌握并运用这种思维模型写一篇像样的考场作文。教学设想
1.教学设计的理论根据:①作文是作文者思维的展开,作文训练首先是作文思维训练;②写作思维模型之赋形思维模型理论;③“起、承、转、合”章法结构思维模型与“重复”、“对比”赋形思维;④作文训练相关理论:程序性、理论与操作结合性、动力学原理等。
2.基本思路:进行简单的理论学习——重复与对比,这不是教学的重点;选择
一、两篇高考优秀作文,进行赋形思维模型的分析,以教师分析为主;学生模仿教师的分析方法与步骤,分析一篇高考优秀作文;出示作文题目,按要求完成作文。教学时间
2课时。第一课时:学习并掌握作文赋形思维——重复与对比;第二课时:完成作文练习,达成教学目标。教学准备
1.搜集资料:高考优秀作文,并按作文赋形思维——重复与对比做好分析; 2.制作课件——高考语文总复习之高考作文思维训练例谈一。(网页课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二、学习赋形思维 1.什么是赋形思维?
所谓赋形思维,就是写作者对自己要写的文章的主题、立意的渲染化、造势化、清晰化写作行为中所运用的思维操作技术。简单地说,赋形思维就是在文章写作过程中,将你要写的文章的主题、立意附于文章的材料、结构、语言及文体上,也就是你选取什么样的材料、结构、语言及文体来体现你将要在文章中表达的主题、立意。
举个例子。我要写一篇《随地吐痰有害》文章,我的主题确定为“吐痰的害处”。但是,我不能在文章中只说这一句话呀,我得用具体的材料、结构、语言及文体把这个主题具体化,变成一篇实实在在的文章。这个过程就要用到赋形思维。我可以选取痰能传播疾病、随地吐痰破坏环境、随地吐痰有损人格等材料,而且我准备有典型的三段式,即开头举出有人随地吐痰这一不文明现象,引出“吐痰的害处”;中间用三段分别写上面能体现“吐痰的害处”的材料;结尾重申“吐痰的害处”,号召人们改掉随地吐痰的陋习。我还要根据题目要求确定文章的体裁等。
这个思维过程就是赋形思维。2.具体学习赋形思维
阅读下面话题,按照老师分析的例子,运用赋形思维,构思作文。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三个社会角色不同的人,一个是事业有成的企业家,一个是政绩卓著的官员,一个是著作等身的作家,不幸人到中年,三人都得了绝症。回光返照的最后一刻,那企业家对妻子说:要是还有来世,我一定天天陪你上街;那官员对儿子说:要是还有来世,我要带你走遍世界;那作家对父母说:要是还有来世,我会天天陪你们晒太阳。
每个人都渴望事业有成,每个人也都离不开亲情,对事业与亲情,你怎么看?请以“事业与亲情”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注意:1.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试题引用的材料,考生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2.立意自定。3.文体自选。4.题目自拟。5.不少于800字。6.不得抄袭。(2004届重庆市高三联合诊断考试<第一次>作文题)
三、学习赋形思维的操作模型——“重复”与“对比” “重复”与“对比”是作文赋形思维的基本操作模型。1.“重复”赋形思维
所谓“重复”的赋形思维操作模型,就是指主题展开的写作过程中,选择那些和自己的写作主题、文章立意的主题信息、性质、意思、情调相同、相似、相近的文章因素(文章材料、结构单元、段落、语段、句子、词汇)进行谋篇、结构、构段、造语、行文,以增强(渲染)文章的感染力、说服力、说明性程度。这种思维操作的习惯,就是“重复”性赋形思维操作模型。“重复”性赋形思维操作模型是文章写作最为必要的基本的主要的普遍的写作思维技能。
2.“对比”赋形思维
所谓“对比”的赋形思维操作模型,就是指主题展开(材料生成、结构生成、起草行文)的写作过程中,选择哪些和自己的写作主题、文章立意的主题信息、性质、意思、情调相反、相对、相背的文章因素(文章材料、结构单元、段落、语段、句子、词汇)进行谋篇、结构、段落、造语、行文,以增强(反衬)文章的感染力、说服力、说明力的清晰度,即反差。这种思维操作的习惯,就是“对比”性赋形思维操作模型。“对比”性赋形思维操作模型是文章写作中辅助的次要的修饰的写作思维技能。因此,一篇文章可以没有对比性的写作赋形思维操作,但绝对不可以没有重复性的写作赋形思维操作。一般情况下,“重复”和“对比”这两种写作赋形思维模型在文章写作中常常是结合起来运用的。
3.举例学习、理解赋形思维的操作模型——“重复”与“对比”。这方面的经典之作应算马致远的《天净沙》: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在这首元曲小令中,几乎找不到西方所说的语法结构,语篇逻辑,但是,它的确是中国古代诗歌中的千古绝唱。其中的奥秘,不是别的,正是对“重复”与“对比”的赋形思维模型的精彩运用。
第一句用三个孤立无援的情调相同而形象不同的艺术意象——“枯藤、老树、昏鸦”,渲染出了一种浓郁的绝望死寂的生命感受。然后,采用“对比”的赋形思维模型的思维操作,将一幅明快、清新、温暖的情调意象、图画——“小桥、流水、人家”——送到你的眼前,使人产生强烈的反衬对比的审美感受,使前者的情调更加孤寂。而在属于“对比”的这第二句中,仍然运用“重复”的赋形思维操作模型,这样使这种温馨的情调更加温馨。第三、四、五句——“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仍然像第一句那样,无论是内部还是外部,都运用了“重复”的赋形思维模型,从而将那种悲壮苍茫、孤立无援的生命死寂感,渲染得淋漓尽致、氲氤郁郁、生气勃勃。
四、以高考作文为例,具体分析怎样使用赋形思维的操作模型——“重复”与“对比” 分析2002年高考作文《千年的选择》 2002年高考作文:《千年的选择》(重庆考生)教师分析
翻开千年的文化扉页,走进灿烂的文化长河去采撷那最美最好的。顿然感悟,是谁说“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是谁说:“心静如水,文思如潮”? 夜阑人静时,走进文化大家的心灵,我睁大了惊愕的眼睛:饥寒、疾病、颠沛流离、众口铄金、报国无门、壮志难酬、亡妻伤子、破家失国……世间所有的苦难毫不留情地吞噬着他们的心。原来长存世间的名字背后是饱尝艰辛的痛苦,原来隽永瑰丽的文化需要面对苦难而大无畏的选择。主题:为国家为自由笑对苦难。文体:散文。
重复一:概述千年来的文化人面对“饥寒、疾病、颠沛流离、众口铄金、报国无门、壮志难酬、亡妻伤子、破家失国……”等“苦难”而做出了“大无畏的选择”。
漫漫求索。
我听到有人在江边独吟:“举世浑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他选择了“余将董道而不豫兮,固将重昏而终身。”忍着满腹经纶,一腔热血随着一江汩罗水而静静逝去,他饱尝了无尽的怨愤。但那千年后仍让人为之涕泣的爱国情怀,却穿越时空,永驻世人心中。他就是屈原。
燃烛吟诗。
我看见一个狂人正仗剑高歌。对长安有如火的相思。却又是选择“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于是他选择在痛苦中咽断萧声,关天下千古登临之口;他选择在悲寂中立于青冥长天之际,痛饮四万八千个日月。他受尽了抽刀断水水更流的长恨,但他的选择让他名垂青史而让后人为之赞叹!他就是李白。
苦雨品词。
我听到历史的磨盘在轰然作响。大丈夫披一身豪情冲向报国的前线。不料身后轰响而来的是小人的诽谤,昏君的猜疑。他忍受着屈辱和愤怒,选择了为国的沉默。于是他像一粒铜豆在磨盘中滚动。他选择了“把栏杆拍遍”,却在“深山闻鹧鸪”的凄凉中为国献出一生。是他的选择将这样一位将军逼成了伟大的词人,是他的选择将黑色的文字铭刻成为钢刀镌铸成的人生。他就是辛弃疾。
漫长、遥远。
无言的冷月,永逝的春水。
重复二:“漫漫求索”的屈原 重复三:“燃烛吟诗”的李白 重复四:“苦雨品词”的辛弃疾 重复五:概述
在这穿越时空而亘古不变的选择中,我已心有所悟。
此时此刻,天外深处,正有清脆的歌声,悠悠而来。重复六:我所悟到的“选择”。
五、学生模仿分析一篇高考作文,看看作者是怎样运用赋形思维的操作模型——“重复”与“对比”? 高考作文:《面对诱惑》 学生分析
人生时时面临诸多诱惑,权重的地位是诱惑,利多的职业是诱惑,光环般的荣誉是诱惑,畅欢的娱乐是诱惑,甚至漂亮的时装、可口美味都是诱惑……面对这些诱惑,我们该怎么办? 现在的社会,是一个充满诱惑的世界,如果你抵挡不住诱惑,你就会成为诱惑的奴隶,被诱惑淹没;如果你勇于抗拒诱惑,保持自我,你就能做好自己的事,成就自己的功业。
做律师是一个赚钱而体面的工作,巴尔扎克的父亲让巴尔扎克学律师,可巴尔扎克抵挡住了名和利的诱惑,宁可蜗居在租来的房子里,靠借钱度日,也不改变自己的志向。也许正是这种拒绝诱惑的坚毅品格,才使他成为举世闻名的大文豪,才使他的作品能永垂青史。曹雪芹曾经生活在豪华富贵的家庭,过贯了锦衣玉食的日子,可到了晚年,家庭发生巨大变故,变得常常连饭都吃不上。他该去参加科考(凭他的才华应该可以考上),他该去当官(凭他祖父辈在官场的关系完全可以当上),可他却抵抗住了这些诱惑,而潜心于自己的文学创作,终于写出了《红楼梦》这本传世不朽的经典著作。
司马迁完全可以像其他官宦一样,皇上让他说什么他就说什么,皇上让他干什么他就干什么,不忤逆,不坚持,这样就可以高官厚禄,万世无忧。但司马迁不为高官厚禄所动,该说则说,该逆就逆,结果遭受宫刑。但宫刑又怎样?受了刑后的司马迁照样在监牢中面对四壁写出了传世巨著《史记》。
西西弗斯禁受住了神仙生活的诱惑,所以他能每天乐观地推石头;海伦•凯勒禁受住了诱惑,所以她用三天时间要去看的是对她有恩的人和人类历史的文明。
相反的,如果禁受不起外界的诱惑,就难以保持自我,难以做好自己的工作。曾经为科学事业作出贡献的牛顿,本可以为人类作出更大的贡献,由于晚年没能经受住神学的诱惑,结果放弃他研究了大半辈子的科学,却一头掉进了神学的陷阱,最后白白浪费了几十年时间而一无所成。
我们生活的时代更是一个充满诱惑的时代,网络游戏会诱惑你,网上聊天会诱惑你,歌星影星会诱惑你,淫秽读物会诱惑你,色情场所会诱惑你,名牌商品会诱惑你,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的生活会诱惑你……如果你不能以顽强的意志保持自我,今天受这个诱惑,明天受那样诱惑,你哪还有时间和精力来学习文化知识?
所以我们要勇于保持自我,勇于抵抗诱惑。第二课时
一,出示话题,学生审题后运用赋形思维的操作模型——“重复”与“对比”填写下表。1.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世界上的许多东西正在越变越大:建筑物的高度已达到510米,游艇上的活动面积有3个足球场大,飞机客舱能安置650个座位…… 于是引起了人们对“大”的思考和议论—— “越大就意味着越好吗?” “大,又有什么不好呢?” …………
“大”的现象,的确让人深思。请以“大”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 ①力求思路开阔,可以说古论今,也可以预估未来,只要与“大”有关就行。但所写内容必须在这个话题范围之内。试题引用的材料,考生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② 立意自定。③ 文体自选(不能写成诗歌)。④ 题目自拟。⑤ 不少于800字。⑥ 不得抄袭。2.填写下表 项 目 学生填写 作文题目
审题 文体
范围
主题
分主题
选材 重复
对比
结构 开头
中间 结尾
开 头
结 尾
二、学生按照上表填写的内容当堂完成作文,下课交作文。
第五篇:谈写作
到底还是提起了笔,我竟谈起写作来。这是一件需要勇气而不是创作成就的事。每个人,都可以谈。
亲爱的小读者,你还记得何谓“通感”,何谓“回环”,何谓“双关”么?都是高中语文知识,实在记不得了,不要紧。这些东西遗忘起来容易,要捡回来,也不难。
赘言赘语的开了个头,现在言归正传。对于写作,总的一句是:“你只有知道不该怎么写,你才知道该怎么写。”这是鲁迅先生的话,联系我自己的一点经验,我是很同意这个观点的。
“无目的,不写作;无情感,不写作;无坚持,不写作。”这是我提笔写东西的原则,也是我的写作经验。现在的许多大学生,写作知识比较匮乏,表情达意的功夫并不令人乐观。不要说一份调研报告、一封求职信,就连一张请假条、一张借条都写不规范。很多需要写字的任务,除了百度,还是百度。
其实,百度上的许多文章档次很低,是很差劲的,不要去抄。
许多人不喜欢甚至害怕写作,这是为什么?概括起来,我认为大致是这些:一个是以为谈到写作就需要巨大的词汇量和广博的阅读量,自己书看得不多,就不敢写,怕人笑话;另一个是限于修辞格的掌握,不敢提笔,怕没有文采;再一个是疏于情感,缺少思考,怕没有深度,也不敢写;最后一个是都还懂一些,但不愿多写。我总结为两个字:一个是“惧”;一个是“懒”。
今天偶然翻出了箱底一沓泛黄的信件,那是十多年前,父母同亲戚友人书信往来的见证,是时光的流逝,也是岁月的沉淀。细细读完这些书信,心底竟泛起一丝美好。这些书信行文简洁,格式规范,语言朴实但饱含情感。谈家事,无不晓之以情,动之以理;谈情谊,无不真挚动人,情意绵绵;谈未来,无不谦虚谨慎,虑事周全。还有一点,这些书信里都没有错别字。我受这些书信的影响是很大的,小时候就把这些信件偷看了好多次,只是现在的鉴赏力增加了一点。下面来谈谈我的一些心得吧。
做事情要有目的,写作也是一样。谁来写,写什么,怎么写,给谁看?这些你都要去考虑。有的人只顾自己的想法,随意挥洒,不考虑受众;有的人一味迎合受众,丢掉了自己的想法。这都是要不得的。另外,任何写作者同时也应该是受众中的一个,没有哪种一味只写东西不懂受众的人是能被称作作家的。马克思写《资本论》,曹雪芹写《红楼梦》,海明威写《老人与海》,他们都是有目的的,他们从来都不会认为写作仅是自己一个人的事。谌然,写作也可以是自娱自乐,但当你选择自娱自乐时,那个受众便是你。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写作,一定要有情感,这同唱歌一样,是一个道理。许多慢歌尤难驾驭,不是技巧不足,而是情感没有到位。说起情感,我想起了以前语文课本里的一篇课文——朱自清的《背影》,文中描写了父亲对作者无微不至的关怀,饱含了一个父亲对儿子平凡而伟大的父爱,文章同时也抒发了作者对父亲那份催人泪下的深沉的爱。这是以情动人的佳作。至于缺乏真情实感,无病呻吟的那种文字,网络上就实在太多了。有些小清新作家,其实文笔还是不错的,只是他们中好些人的文字太过于浮华,看似文采斐然,实则缺乏筋骨,没有多少营养,并且行文里的许多搭配和修饰都是有待商榷的,有的甚至是很不恰当的。时代在变化,文化在交融。他们这些写手明白年轻的读者们想读些什么,想得到怎样的慰藉,想找寻一份抑或打发一段怎样的时光。这样的文字于我无益,我是不愿多读的。有真情感的文字,能吸引人,能影响人,能塑造人。那些华而不实的东西,终难登大雅之堂。
写作这件事不在乎有没有人教你,最重要的是在于你自己有没有觉悟和恒心。觉悟,大家差不了多少,真正差得多的,是恒心。写作,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个日臻完善的过程。就拿季羡林来说,我看过他的很多文章,有二十来岁时候的,也有八九十岁才写的。对比起来,年轻时写的很多东西还是不够如意,他自己也这样说。他还说,以前写的一些东西,尽管现在看来很糟糕,但他不会把它们删去,就让它摆在那里,就是有这么一些东西,一个过程,不怕别人看。我从这其中更多领会到的是对写作的那份坚持。我的一些朋友,以前上学写作文时是挺厉害的,几年大学读下来,破天荒挤出点时间写点东西被我看到,真可谓是前言不搭后语,语病频出。要是有初中生的平均水平那般好,倒也不会被我拿到这里来举例了。至于错别字,就更别提了。这让我开始思考信息时代到底在改变和正在改变我们的什么东西。写作啊,最好不要断,如果你有那么一点时间,有那份心,请不要停止创作。
最近央视有一档节目,中国汉字书写大会,我很喜欢。汉字的书写是传承中华文化的根本。这几年,我常在搜狐、南周、腾讯等新闻期刊的新闻里发现语病。搭配不当,修饰不当,成语误用等是最常见的问题,这些编辑都应该去看看这档节目。举个春晚的例子:“每一片沧海桑田”,“沧海桑田”是形容变化之大,沧海变成了桑田,沧海桑田不是一个东西,这就是典型的望文生义,是不能这么搭配的。像什么“首当其冲”,“人满为患”之类的成语误用,就更多了,我们都应该注意。
回到前面的问题,何谓“通感”呢?举个例子: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朱自清《荷塘月色》)在这里,让不相通的荷香和歌声相互沟通起来,这种辞格就叫“通感”,也叫“移觉”。
那么,何谓“回环”呢?这里有个例子:
啊呀啊呀,真是愈有钱,便愈是一毫不肯放松,愈是一毫不肯放松,便愈有钱„„(鲁迅《故乡》)不多解析,“回环”在视觉上语感上都给人以循环往复的美感。
最后来谈谈“双关”,“双关”分为“谐音双关”和“语义双关”。对于前者,举个例子:
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毛泽东《蝶恋花●答李淑一》)这里重点自然在“杨柳”二字上。
至于“语义双关”,用一句话关涉两个对象,即平常所说的“指桑骂槐”,就属于“语义双关”,具体我不多讲,这种修辞是很容易掌握的。
写作分许多种,申论写作自然是和普通风花雪月的文章不一样,但基本的功夫是一致的。再回到前面的“惧”。最开始不要怕自己的阅读量小,都是遣词造句,谋篇布局而已。我是学土建的,就把写作比作建房子吧,词句好比是钢筋砖头,不是钢筋砖头越多,楼越高,才是佳作。一两层楼也能是佳作,关键看你怎么去构造。
自己会建房子,还要善于欣赏别人的房子。
文人大抵相轻,这在我看来,是文学发展的一大阻碍。再过三四十年,东方文化会成为全球文化的主流。这一点,我是深信不疑的。要以一种宽容的心态看待文化,写作也是一样,容得下,就丰富。写作要取得长足发展,你自己必须丰富,只有自己丰富,才能感知世界的丰富。
有些书写出来似乎不是为了给我们什么教益,而只不过是要我们知道作者所知道的一些事情罢了。经验表明,人总以为同他的观点分歧的任何人都是糊涂的人,同他的观点分歧的任何书都是坏书。
说了这么多,简单一点来说,平常的记事抒情文章,有那么几点感触,就是一些情感片段,你把它们组合起来,先合理遣词造句,再稍加修饰,写好后自己多读几遍,怎么好就怎么改。有时同一个意思,换种表达,就会出彩。还是那句话,多坚持,多尝试,等到你领受到一点写作的乐趣,后面的,我相信你是会比我知道得更多的。
也该收尾了。今天下了点雪,雪虽不厚,但它的到来,竟给了我一点欣喜。有些东西,不一定要有多少,有过,便是希望。
仅此而已。
布 心 二零一四年新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