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文轩谈作文写作

时间:2019-05-12 13:39: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曹文轩谈作文写作》,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曹文轩谈作文写作》。

第一篇:曹文轩谈作文写作

曹文轩写好作文 夸张的《牢记六句真言 包你写好作文》

前天,北大教授曹文轩来渝向广大师生传授作文秘笈,由记者概括为:牢记六句真言 包你写好作文。据说,有很多人一直在寻找作文秘笈,但是否找到了秘笈我真的不知道。既然北大教授曹文轩在传授秘笈,秘笈看来就很重要。有趣的是,刊登在重庆晨报昨天14版的全文系“娱乐新闻”版面,被新浪转载的也是“影音娱乐”。孩子们在认真地吸收作文秘笈的时候,大概不会想到这是一个崇尚娱乐的时代。下面是原文(括号内的红字是我擅自加的不恭敬的点评):

本报讯 昨天上午,由本报与《课堂内外》杂志社、北大中文系、北大语文教育研究所共同主办的“梦幻山水-武隆喀斯特杯”第四届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重庆赛区总决赛暨首届重庆市中小学生原生态作文大赛,在鲁能巴蜀中学落下帷幕。作文比赛结束后,北大中文系教授曹文轩开讲《我的写作观》,为中小学生传授写作文的“六句真言”。

第一句

“能够写一手好文章,是一个人的美德。”

作文是中小学生绕不过的坎,小学考初中,初中考高中,高中考大学都得考。而且在现行的教育体系中,作文在高考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

“谁都想拿高分,只有傻子不想拿。”曹文轩以幽默的语言切入自己想讲的主题,他说:“写文章不仅仅是作家的事,这是一个人的美德。无论以后从政、从商、从工,都必须记住这一点。”

“文无定法”,曹文轩本身也是少儿文学作家,写出了《草房子》、《细米》等诸多作品。他希望能用个人的经验和看法,给台下一千多名中小学生一点有用的写作启发。

(好文章就是一个人的美德,实在是太夸张了。难得写出好文章的人就是“好人”,就是“有美德的人”。如果组织部门能够按照这个秘笈如此这般考察干部就方便多了。这大概是曹文轩的一个创造)

第二句

“财富不在远方,财富就在我们自己的脚下。”

“牧羊少年做了一个梦,梦见埃及金字塔附近藏有一批财宝。”没讲几句,曹文轩就绘声绘色地讲起了故事,这个故事来自巴西作家保罗·科埃略的《牧羊少年奇幻之旅》。书中的牧羊少年为了追梦,跨海到非洲,穿越撒哈拉大沙漠,一路奇遇迭起,历经艰险,最终见到了金字塔,虽然没有找到财宝,但却悟出了藏宝的真正地方。

“财富不在远方,财富就在我们自己的脚下。”曹文轩说,这个故事就是要说这样一个道理。写作最重要的资源就是每个人所看到、听到的经验。至于有些同学写作文经常像挤牙膏,曹文轩笑说:“作文写不好,肯定在于你自己。一天24小时,只要这世界在运动,就有故事在发生。”而这些故事,就是写作最好的资源。

(废话!创造财富当然要自己亲自“动手”,只会在“自己的脚下”。我怀疑,教学生说废话能否成为秘笈?)第三句

“未经凝视的世界,是毫无意义的。”

“如果你不凝视,你什么也看不见,这个世界对你来说等于零。”曹文轩的第三句真言意思就是要认真观察生活,要“凝视”身边的细节,这样才能写出好文章。

比方说墙壁上的斑点,曹文轩现场举起了例子,他说如果不注意,谁都不会去注意,但如果同学们用心去凝视,就会发现斑点的存在,而“它”也可能在文章中变成班上的一位同学。曹文轩非常推崇契柯夫,认为他创造了古典形态的短篇小说最高峰。曹文轩举了契柯夫平日的习惯,那就是突然听到一个故事、一句有意思的话,都会随手记下来。他也希望同学们能养成观察、记录生活的好习惯。

(这是完全正确的话语。不过,老师们教导孩子们会经常说:“好作文是要靠自己对生活的体验,生活就在自己的身边,要注意观察、思考,才会写出好文章来”。这样的话语比“凝视”没有那么深奥,但很容易让孩子们明白)

第四句

“创造的自由是无边无际的。”

“无中生有不是一个贬义词,而是一个褒义词”,曹文轩认为,无论是写小说还是写作文,都必须有创造的自由,甚至要虚构、编织。

狼来了的故事谁都知道,不过曹文轩却举了纳博科夫的不同说法。纳博科夫说,在尼安德特峡谷里,孩子跑出来大叫“狼来了”,如果背后真的跟了一只狼,就不是文学了。而孩子大叫“狼来了”,背后却没有狼,这才是文学。

“做人,不该做那个放羊的孩子;做文,应当做那个放羊的孩子”,曹文轩说,写作文除了要陈述已经存在的世界,更要编织、虚构不可能存在的世界。

(孩子们大概不会明白“创造的自由”,但会懂得在作文里自己“创造的乐趣”)

第五句

“好文章离不开折腾。”

“我有一分钱,可以去苏联,苏联老大哥,给我一支笔。什么笔?毛笔。什么毛?羊毛。什么羊?山羊。什么山?高山。什么高?年高(糕)。什么年?一九五八年,吃饭不要钱。”这是流传在20世纪50年代中国的一段众所周知的顺口溜。不过,曹文轩却用他来解释作文的真谛。“好文章离不开折腾”,曹文轩说,好文章要折腾上几个来回,自然有了悬念。就像这首童谣,有了脉络血肉,才能耐人寻味。

(前不久,胡锦涛说过“不折腾”的话语,大学老师也会跟风,时尚一番。但是,曹文轩的创造是减少一个字,由“不折腾”变成“折腾”。就作文来说,普普通通的老师们会用这样的语言朴素地表达“折腾作文”的意思:好文章需要反复修改。修改大概就是曹文轩说的“折腾”,但谁表达得更好呢?)

第六句

“一本好书就是一轮太阳。”

“这是最关键的话,这句不听好,前面五句都是废话。”曹文轩给出的最后一句宝典就是:“一切一切都要回到读书上来”。写作的技法固然重要,但还是要以阅读量为前提。

不过曹文轩同时提到,并不是所有的书都值得一读。像《红楼梦》、《安娜卡列尼娜》等经典著作好比血统高贵的书,是要读的,而有些破坏天然语感的书,则完全没必要去读。

(曹文轩说了前面五句秘笈,却像相声演员一样,话语一转,“这是最关键的话,这句不听好,前面五句都是废话。”应试教育就是这样:孩子们学了很多的知识,结果最后说“前面学的都没有用”。在曹文轩看来,阅读量是很重要的。一般意义上说,这句话没有什么错,但是,好文章绝不是单纯地以阅读量为标杆的,因为,沈从文写《边城》时,没有读过多少书,也没有什么文凭,作品却流传至今。我们应该说,最重要的是生活,是对生活的独到观察与思考)

第二篇:北大中文系教授曹文轩谈作文

北大中文系教授曹文轩谈作文

——作文与“自己的”生活

从老师到学生,一提到作文写不好,首先怀疑一点:是不是因为没有生活?多少年来,我们已经喜欢于这样去分析原因。

现在,我们要打消这种疑虑,要对学生说:

不要总怀疑自己没有生活。你怎么能说你没有生活呢?你既然是个有血有肉的大活人,且又是一个天性不肯安分的少年,你一定会有生活——难道你就没有发现你就在生活之中吗?

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曾经有过一个愚蠢的思想:作家必须离开自己当时所在的位置,到工厂、农村、部队去深入生活;如果没有去,就肯定断了生活之源泉,就再也不可能写东西了。这种糟糕的理论搞得人心惶惶,都怀疑自己是否还有生活,是否还可以进行文学创作。那时的作家都很老实,听信了这种理论。我们总还记得他们当时的形象——很傻的形象:身穿一件灰色的或者蓝色的中山装,手提一只缠了一条毛巾的长方形塑料小包,在上衣口袋里插一把牙刷,纷纷地、真诚地与工农“结合”去了。他们一年又一年地呆在所谓的“生活的海洋”之中。然而一年又一年过去之后,他们写出什么来了?他们什么像样的东西也没有写出来。现在再回过头去看他们那时的文字,除了让人感到害臊还是让人感到害臊。这段时期的文学史显得十分的苍白。到了文革十年,几乎任何作家再也不能写自己的生活了,出来一些作品,滑稽可笑,让人觉得不可思议。中国的当代文学,竟有十年荒漠。

这种愚蠢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它把一个无比广阔地生活领域,缩小到工人、农民、军人的生活——只有工人、农民、军人的生活才叫“生活”。它把作家从自己熟悉的生活中撵了出去,而到陌生的生活中寻找创作的灵感和素材。现在,那个愚蠢的年代已经过去了,但“有没有生活”的疑虑,还存在于我们这些做老师、做父母亲得大人们的大脑中,并且不时地冒出这个古怪的念头来,还朝那些孩子投去怀疑的目光。当一个孩子的作文被我们打了一个三分之后,我们不会想到自己的这个分数是否得当,而首先想到的一点是:“这个孩子没有生活。”

怎能没有生活呢?处处有生活。生活无处不在。全世界没有一个国家的作家在讨论生活的问题,全世界也没有一个国家的语文老师在怀疑一个孩子有没有生活,大概只有中国。

我要说:是孩子觉得没有什么好写的,而并不是实际上没有什么好写的。造成这种怪事的原因之一是:孩子他不知道应该写的是什么。换句话说:他老想写一些不该写的东西。

如此状况,其责任也许不在孩子自己,还是在我们这些当老师与当家长的身上。

在写作文这件事上,中国的少年缺乏足够的自我意识与自主权利,他们预先(通过社会、学校与家庭)被灌输了种种不利于发现自己生活的思想。一套机械的、僵硬的、幼稚的、教条的、程式化的、抹杀个性的写作文的纲领和方式,迫使他们将自己的身体扭转过去背对自己那份熟悉的生活,而睁大了眼睛,根据几条空洞的思想去寻觅一些所谓崇高的、高尚的、伟大的、光辉的人和事。我曾经看到过一所小学校为六年级学生考初中而猜测的作文题。题的数目多达50个,但能让孩子走向自己的生活写自己熟悉的人与事的,也不过三四个,大量的题目都是迫使孩子走出自己而走向陌生的一片空无的。这些题目限制性极强。比如“我爱我的学校”这一题目。假如有一个孩子就不爱他当时所上的那所学校呢(谁也没有权利要求他必须爱)?让他硬做这个题目并且还要把这份爱写得十分深切,要爱得死去活来,岂不是难死他了?他自然会说:我确实觉得没有什么好写的。

我的一位教小学语文的朋友说,某市某区小学五年纪作文统考,作文题竟然叫《记我身边的一位共产党员》(命题人完全是五六十年代的思路)。结果许多孩子面对这道题目光翻白眼。因为他们的身边并没有共产党员。他们知道有个党叫中国共产党,但未必很熟悉一位具体的共产党员。阅卷时,老师们不时被其中一篇篇妙笔生花的文字逗得死去活来。一个孩子写道:我也搞不清楚我妈妈是不是共产党员,但我觉得她像一个共产党员。另一个孩子写道:杨大爷退休之后,每天到路口去维持交通秩序,在他的胸前,戴了一块牌子,那上面写着几个金光闪闪的大字:共产党员。这位朋友告诉我,他的儿子也参加了作文考试,几乎拿了满分,但全是瞎编的。他儿子写道:我的二姑夫在乡下,是一个新党员,他的工作是看水闸。然后,他的儿子就大写特写这位二姑夫在抗洪救灾中如何如何地忘我工作。而实际上,这位二姑夫既非党员,又非看水闸的,而是县城教育局的干部。现在,一家人碰到一起,见了那位二姑夫,大家就开玩笑:“共产党员来

了”“看水闸的来了”„„所谓的“深度”、“高度”一直在困扰着我们的语文老师,也困扰着我们的孩子。

写作文自然要讲“立意”,但究竟要立什么意呢?难道就是那些虚幻的和任意拔高的思想和观点吗?孩子一入了这个道(他不知不觉地就会入了这个道),就很快陷入了空白状态,觉得自己简直是个草包,是个废物:脑子里竟然没有一个人,一个故事,像只空罐儿。于是,就使劲挤呀挤呀,挤了半天,也没有把一页纸写满。要么,他就把早先在脑子里储存好了的俗套的、毫无生气和趣味的东西写下来。而这些东西是从哪里来的?是我们这些成年人所教导的,是我们所给予的,甚至是我们强加的。我们讲这些观念传达给他们,还把许多在我们看来能够完满的完成这些思想的所谓的范文引发给他们。他在《师生情》一篇作文里写道:下大雨了,我想到批改作业的老师还没有回家,就给他送雨伞(小学语文课文中的“看图作文”就有这样一个图景)。他在《我应该这样做》之类的题目下,总是捡钱包,上回捡了一个中国人的,这回捡了一个外国人的。他总是送一个迷路的小孩回家,总是搀扶一个老大爷过马路,天下的好事简直全被他一个人独揽了。

说起来,他们似乎有点不幸。小小年纪,就思维定向,被几条观念所牵引和束缚,把偌大一个就在他身边流动不息的世界丢失了,而限制在一条狭窄的、荒凉的思维轨道上。

我曾在一个小作家的学习班上,对那些孩子说:你想写好作文甚至想当作家是吗?那么,你得万分的小心,你得牢牢记住那些作家的教训。他们老了,也就算了。但你们才十几岁,对吧?十几岁,好光景!你要警觉,要保存住自己高贵的天性、新鲜的感觉、潇洒活泼的思想。如果人家提着一个什么高深的“境界”硬要你进入,如果人家硬要你背弃自己的生活,你可怎么办?凭你现在的地位,你可能不能拒绝,更不能反抗。可是,你一入了那个道,你的写作又要完蛋,你甚至一辈子写不好文章。岂不急煞你了?那么,你就得学点“狡猾”,耍一点小聪明了。你要认真对付人家,但同时要在心里不停地叮嘱自己:文章不是这样写的,文章不是这样写的„„你只好委屈一下自己,写你并不爱的×××,写你并没有见过的×××,写你不曾做过的×××。不是说你不扣题吗?你就把题目在文章里多出现几次。不是说你主题不明确不深刻吗?你就在结尾时专门来一小段“点题”的文字,把那个所谓的高度打上去。这可能是损招,只有在人家逼得没有办法的时候才可用。这叫以荒诞对付荒诞。记住,保持住自己那份纯正的品质和那份上帝赐予你的神圣而优美的感觉。有空时,你再认真地写你自己的作文。

不要紧的,等你长大了时,一切都会好起来。那时,你有了争辩的权利和力量,你的境况也会与从前不大一样,真正懂得写文章的人也会多起来。

这个故事具有寓言性质。它告诉我们财富不在远方,财富就在我们脚下。所以,你要坚持用你的眼睛观察你的生活,用你的感觉体验你的生活,用你的思想审视你的生活,这些就是你现在写作文、以后当作家最宝贵的财富。

第三篇:谈写作

到底还是提起了笔,我竟谈起写作来。这是一件需要勇气而不是创作成就的事。每个人,都可以谈。

亲爱的小读者,你还记得何谓“通感”,何谓“回环”,何谓“双关”么?都是高中语文知识,实在记不得了,不要紧。这些东西遗忘起来容易,要捡回来,也不难。

赘言赘语的开了个头,现在言归正传。对于写作,总的一句是:“你只有知道不该怎么写,你才知道该怎么写。”这是鲁迅先生的话,联系我自己的一点经验,我是很同意这个观点的。

“无目的,不写作;无情感,不写作;无坚持,不写作。”这是我提笔写东西的原则,也是我的写作经验。现在的许多大学生,写作知识比较匮乏,表情达意的功夫并不令人乐观。不要说一份调研报告、一封求职信,就连一张请假条、一张借条都写不规范。很多需要写字的任务,除了百度,还是百度。

其实,百度上的许多文章档次很低,是很差劲的,不要去抄。

许多人不喜欢甚至害怕写作,这是为什么?概括起来,我认为大致是这些:一个是以为谈到写作就需要巨大的词汇量和广博的阅读量,自己书看得不多,就不敢写,怕人笑话;另一个是限于修辞格的掌握,不敢提笔,怕没有文采;再一个是疏于情感,缺少思考,怕没有深度,也不敢写;最后一个是都还懂一些,但不愿多写。我总结为两个字:一个是“惧”;一个是“懒”。

今天偶然翻出了箱底一沓泛黄的信件,那是十多年前,父母同亲戚友人书信往来的见证,是时光的流逝,也是岁月的沉淀。细细读完这些书信,心底竟泛起一丝美好。这些书信行文简洁,格式规范,语言朴实但饱含情感。谈家事,无不晓之以情,动之以理;谈情谊,无不真挚动人,情意绵绵;谈未来,无不谦虚谨慎,虑事周全。还有一点,这些书信里都没有错别字。我受这些书信的影响是很大的,小时候就把这些信件偷看了好多次,只是现在的鉴赏力增加了一点。下面来谈谈我的一些心得吧。

做事情要有目的,写作也是一样。谁来写,写什么,怎么写,给谁看?这些你都要去考虑。有的人只顾自己的想法,随意挥洒,不考虑受众;有的人一味迎合受众,丢掉了自己的想法。这都是要不得的。另外,任何写作者同时也应该是受众中的一个,没有哪种一味只写东西不懂受众的人是能被称作作家的。马克思写《资本论》,曹雪芹写《红楼梦》,海明威写《老人与海》,他们都是有目的的,他们从来都不会认为写作仅是自己一个人的事。谌然,写作也可以是自娱自乐,但当你选择自娱自乐时,那个受众便是你。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写作,一定要有情感,这同唱歌一样,是一个道理。许多慢歌尤难驾驭,不是技巧不足,而是情感没有到位。说起情感,我想起了以前语文课本里的一篇课文——朱自清的《背影》,文中描写了父亲对作者无微不至的关怀,饱含了一个父亲对儿子平凡而伟大的父爱,文章同时也抒发了作者对父亲那份催人泪下的深沉的爱。这是以情动人的佳作。至于缺乏真情实感,无病呻吟的那种文字,网络上就实在太多了。有些小清新作家,其实文笔还是不错的,只是他们中好些人的文字太过于浮华,看似文采斐然,实则缺乏筋骨,没有多少营养,并且行文里的许多搭配和修饰都是有待商榷的,有的甚至是很不恰当的。时代在变化,文化在交融。他们这些写手明白年轻的读者们想读些什么,想得到怎样的慰藉,想找寻一份抑或打发一段怎样的时光。这样的文字于我无益,我是不愿多读的。有真情感的文字,能吸引人,能影响人,能塑造人。那些华而不实的东西,终难登大雅之堂。

写作这件事不在乎有没有人教你,最重要的是在于你自己有没有觉悟和恒心。觉悟,大家差不了多少,真正差得多的,是恒心。写作,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个日臻完善的过程。就拿季羡林来说,我看过他的很多文章,有二十来岁时候的,也有八九十岁才写的。对比起来,年轻时写的很多东西还是不够如意,他自己也这样说。他还说,以前写的一些东西,尽管现在看来很糟糕,但他不会把它们删去,就让它摆在那里,就是有这么一些东西,一个过程,不怕别人看。我从这其中更多领会到的是对写作的那份坚持。我的一些朋友,以前上学写作文时是挺厉害的,几年大学读下来,破天荒挤出点时间写点东西被我看到,真可谓是前言不搭后语,语病频出。要是有初中生的平均水平那般好,倒也不会被我拿到这里来举例了。至于错别字,就更别提了。这让我开始思考信息时代到底在改变和正在改变我们的什么东西。写作啊,最好不要断,如果你有那么一点时间,有那份心,请不要停止创作。

最近央视有一档节目,中国汉字书写大会,我很喜欢。汉字的书写是传承中华文化的根本。这几年,我常在搜狐、南周、腾讯等新闻期刊的新闻里发现语病。搭配不当,修饰不当,成语误用等是最常见的问题,这些编辑都应该去看看这档节目。举个春晚的例子:“每一片沧海桑田”,“沧海桑田”是形容变化之大,沧海变成了桑田,沧海桑田不是一个东西,这就是典型的望文生义,是不能这么搭配的。像什么“首当其冲”,“人满为患”之类的成语误用,就更多了,我们都应该注意。

回到前面的问题,何谓“通感”呢?举个例子: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朱自清《荷塘月色》)在这里,让不相通的荷香和歌声相互沟通起来,这种辞格就叫“通感”,也叫“移觉”。

那么,何谓“回环”呢?这里有个例子:

啊呀啊呀,真是愈有钱,便愈是一毫不肯放松,愈是一毫不肯放松,便愈有钱„„(鲁迅《故乡》)不多解析,“回环”在视觉上语感上都给人以循环往复的美感。

最后来谈谈“双关”,“双关”分为“谐音双关”和“语义双关”。对于前者,举个例子:

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毛泽东《蝶恋花●答李淑一》)这里重点自然在“杨柳”二字上。

至于“语义双关”,用一句话关涉两个对象,即平常所说的“指桑骂槐”,就属于“语义双关”,具体我不多讲,这种修辞是很容易掌握的。

写作分许多种,申论写作自然是和普通风花雪月的文章不一样,但基本的功夫是一致的。再回到前面的“惧”。最开始不要怕自己的阅读量小,都是遣词造句,谋篇布局而已。我是学土建的,就把写作比作建房子吧,词句好比是钢筋砖头,不是钢筋砖头越多,楼越高,才是佳作。一两层楼也能是佳作,关键看你怎么去构造。

自己会建房子,还要善于欣赏别人的房子。

文人大抵相轻,这在我看来,是文学发展的一大阻碍。再过三四十年,东方文化会成为全球文化的主流。这一点,我是深信不疑的。要以一种宽容的心态看待文化,写作也是一样,容得下,就丰富。写作要取得长足发展,你自己必须丰富,只有自己丰富,才能感知世界的丰富。

有些书写出来似乎不是为了给我们什么教益,而只不过是要我们知道作者所知道的一些事情罢了。经验表明,人总以为同他的观点分歧的任何人都是糊涂的人,同他的观点分歧的任何书都是坏书。

说了这么多,简单一点来说,平常的记事抒情文章,有那么几点感触,就是一些情感片段,你把它们组合起来,先合理遣词造句,再稍加修饰,写好后自己多读几遍,怎么好就怎么改。有时同一个意思,换种表达,就会出彩。还是那句话,多坚持,多尝试,等到你领受到一点写作的乐趣,后面的,我相信你是会比我知道得更多的。

也该收尾了。今天下了点雪,雪虽不厚,但它的到来,竟给了我一点欣喜。有些东西,不一定要有多少,有过,便是希望。

仅此而已。

布 心 二零一四年新春

第四篇:曹文轩讲座:关于阅读和写作

曹文轩讲座:关于阅读和写作

原文地址:曹文轩讲座:关于阅读和写作作者:启良春华

我有许多想法,关于语文的,关于作文的,关于人文的,想同老师们交流,我希望能直接听到你们的想法、观点、指教。我十分愿意与诸位一起担当一份崇高的事业。我们现在已经在同一个战壕里头,在同一个战线上。那么,基于以上原因,所以我来到了这里。今天我所要讲的,并不机械地扣在语文教学、作文教学、阅读与写作上。但是每一句话可能都与这些话题有关。

我从前年的下半年开始,我在中国的江苏、浙江、安徽、四川、福建、河南、合肥、深圳、辽宁等省、市,我大概走了三百多个中小学。在这一点上,我可能比在座的任何一个专家走得都要多。那么,为什么往下走呢?

我有这样三个想法:第一个,我就觉得中国最高的知识分子,所谓的知识精英们集中在这个宝塔尖上,他们在这样一个狭小的空间里头发出了许多宝贵的声音,他们的发出的声音互相传来传去,他们彼此之间其实这种声音互相都是需要的。可是这些声音对于这个社会的中小学教学、阅读与写作、社会庞大的底部而言可能是有一定意义的。这就是我为什么往下跑,我曾经跑到浙江的一个山沟沟里的小学校,这个小学校四周环山。我仰望天空的时候,那个天空就这么大(手势),这是我往下跑第二个原因,这就是我有感于当下的中国中小学的教育存在的问题,最大的问题就是教育维度的单一化。中国的中小学教育其实就是一个维度,知识维度,然后外最大的问题就是中小学学生阅读文本的单一化。就是一个维度,可是我们有没有想过,我们学校作为一个培养人、培训完人,培养完整、完善、完美的人的地方。一个人难道就只有知识这样一个维度吗?我想肯定还会有其他许多许多重要的维度,比如说审美的维度,比如说情感的维度等等。那么,第三个原因,是我有感于当下中小学的学生阅读生态的问题非常严重,甚至说已经严重到我们根本已经无法忽视的程度。这就是我为什么在这几年从北京不停地跑下来,跑到最底部来。跟那些校长们,跟那些老师们,跟那些中学生们和小学生们。发表了我的一些想法的一些原因。我想说几句话,这几句话呢,我想委托诸位老师们,如果你们觉得这几句话有一点意义的话,就请转述给孩子们,你们的学生们。我想讲这样几句话:

第一句话是读书要读有文脉的书。

我们在座的都是语文老师,其实我以为语文的真正的教育并不是在课堂上,是在大量的课外阅读上。而关于阅读的意义,我有不同的看法,有不同的表述:我说上帝(假如说有上帝的话),上帝创造了人类,人类给上帝的回报是什么呢?回报就是展示自己各种姿态。体育舞台服装模特的T型台所有的这些场所都是人类展示自己身体以及姿态的地方。人类的四肢是进化了若干万年之后最优秀、最完美的四肢,即便如此,人类依然没有停止对自己身体以及姿态的探讨。人类对上帝的回报之一,就是向创造了他们的上帝来展示他们各种各样的优美的姿态,可是有一天上帝对他们说:“你们知道吗?你们最优美的姿态是读书、阅读。”比如一个正在安静读书的女孩,难道还不是这个世上最优美最迷人的姿态吗?这是一种自然的、安宁的、圣洁的姿态,这一姿态比起那些扭扭捏捏的、搔首弄姿的、人为的、做作的姿态不知要高出多少个境界。我们大家看到,人类在内心可以炫耀、可以供人们欣赏的姿态必须是在有了这个基本的姿态之后,才有可能达到最美最好的境界。人类的一切丑陋的动作与姿态皆与这一姿态的缺失有关,因为这一姿态的缺失,我们看到了笨拙,迟钝、粗鲁、单一等种种蠢相。

当我们用尽天下最优美的言辞去赞美读书、阅读的时候,我们却同时面临着泛滥成灾的、无意义的、劣质的、蛊惑人心的,使人变得无知的、愚昧的、甚至使人变得邪恶的书。它们几乎与那些优美的图书一样多,甚至还要多。它们像浑浊的洪流涌入河床,淹没了我们。因为我们的认知能力和人性底部的卑劣的欲望,导致我们的心心甘情愿地沉湎于其中并在下沉中得到低俗的快乐。它们也是书,问题就正在于它们也是书。书和书是一样的面孔,我们无法不说它们是书,有时,它们甚至比书还像书,我们凭什么说它们不是书?事情的复杂性,一下子使我们陷入了了似乎永不可能走出的泥淖。谁能告诉我们它们不是书?因为知识的多样性与复杂性,因为道理的多样性与复杂性,我们很难指认哪些书不是书,它们混杂着,冠冕堂皇的与好书堆在一起,我们看到它们,却根本不能判断它们,加上当今世界无处不在的唯利是图,这些书给出版商们以及被出版商们贿赂过的媒体的大肆宣扬与轮番炒作,这些图书又成了善书,甚至还被美化为经典,而更加使我们迷惑。一般缺乏判断力的大众便纷纷成为这些劣书、坏书的牺牲者。他们用他们的血汗钱,更用他们宝贵的生命浪费在了这些书的阅读上。结果是,终于让他们面目可憎。这些书严重破坏了他们的精神世界,损伤了他们的智慧。更糟糕的是,他们还成了这些书的宣传者,让事情变得更加扑朔迷离。

我把书分为两种:一种是打底子的,一种是打完底子之后再看的。现在许多朋友知道我有个观点,叫做个底子论。现在的书有两种,一种是打精神底子的,一种打完精神底子之后再看的,那么,目前,中国的情况是──本来用来来打精神底子的书我们没有看,而用那些本来是打完精神底子之后再来看的书打底子。这是一个非常非常糟糕的事情。我向各位老师介绍一个情况:我们要知道,中国的小孩在成长过程中省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阅读环节。那就是在他们四岁五岁的时候少读了一种东西,叫做绘本,也可以叫做图画书。这个书是干什么的呢?就是用来给孩子打精神底子的。这些书是大善、大美、大智的。发达国家像美国日本这些国家中产阶级的家庭小孩在成长过程中,要消耗掉100本左右,这些书都比较贵。我们现在有许多书是从国外引进的。那么中国的小孩没有读这种书,这种书就是用来打精神底子的。这种书是什么样子的呢?我来介绍一种书,让大家听听,体会一下这个书是什么样的书。比如说有一本书叫做《我的爷爷变成了幽灵》,说:爷爷死掉了,孙子夜里醒来的时候,又发现爷爷坐在他房间的柜子上。他就觉得很奇怪。他就问:爷爷,你不是已经死掉了吗?你怎么又回来了?而且,我的门是关着的。你是怎么进来的呢?爷爷就告诉他说:爷爷死掉了,可是爷爷又变成了幽灵,爷爷有一个本领,穿墙而过。这个孙子就不相信,他说你不信我就做给你看。爷爷就又变成了幽灵,穿墙而过。他到了爸爸妈妈的卧室,然后又回来了。他说:你看,爷爷有这个本领吧!第二天早晨,爸爸妈妈就对小孩讲,说:夜里,爸爸妈妈做了一个梦,梦见爷爷回来了。小孩说:不,不是梦!爷爷回来了,就是爷爷回来了!爸爸妈妈也没有跟他争辩,一笑。当爷爷再回来的时候,他就问爷爷,说:你不是说离开了吗?你为什么还要回来呢?爷爷就跟他讲,说:爷爷有一件事情,还有一句话忘记跟你说了。但是爷爷想不起来了。于是,爷爷就和孙子开始回忆往事。回忆那些爷爷和孙子在一起的时候的美好的时光。一桩一桩让人感动的事都回忆起来了。可是爷爷摇了摇头说:不,不是这些事。于是,他们就不停地想,不停地说。然后爷爷终于想起来了,说:爷爷临走的时候,忘了跟你说再见了。我说的图画书,我说的用来打底子的书就是这种书。可是中国的小孩在成长的过程里头没有这种书。当他长大了之后,仍然有许多好书,比如说《窗边的小豆豆》比如说《夏洛的网》比如说各种各样的书,他还这么用功,然后他就开始看那些搞笑的、好玩的、胡闹的书。这种书我不是说不能书,他可以读。但是,应该是在把底子打好以后再来读这种书。那么这种底子他没有打。他直接拿这个书来打底子了。这是中国当下中小学阅读的非常非常严重的问题。我为什么走了几百所中小学?我就想把我想到的、我悟到的、我体会到的一点东西告诉校长、告诉老师们。你不要看到小孩读书就高兴,一定要看一看他手头上读的是什么书。

这就是我所说的绘本,图画书。这就是我说的我们本来用来给孩子打精神底子的书。可是,我们今天的孩子究竟在看过多少我所说的打精神底子的书呢?他们在看什么呢? 我曾经在这个学校创造过一个奇迹,我的语文老师布置了一道作文题,本人一口气写了三大本作文本,至今还被传为是学校的一段佳话。现在的语文老师回忆起当年来,就对他现在的学生讲:孩子,你知道吗?从前,过去,我们学校有一个孩子,他的名字叫曹文轩,他曾经一口气写了三大本作文本,就写了一篇作文。那么当时我的体会是什么呢?我在写这篇作文的时候,我就觉得鲁迅的精神、鲁迅的品质、鲁迅的境界乃至鲁迅说话的语气和腔调就顺着我的笔流淌到我的作文本上,流淌到我的作文里。当时,我不知道那个东西叫什么。几十年后的今天,我终于知道,它叫文脉。那么今天,你们的学生的手头上拿了太多的没有文脉的书,这些书是绝对不可能发生这个壮烈的、痛快淋漓的流淌!因为它们没有文脉。我在小学校里作写作演讲时,孩子们问:曹老师,什么是有文脉的?什么是没有文脉的?我说:你们的校长给我三年的时间我也讲不清楚。我可以教你一个最简单的也许不可靠的办法,但是在没有找到更可靠的办法的时候,你也只能使用这个办法。那就是,你在看一本书的时候,边上放一本笔记本,如果你觉得这本书里头,没有什么好词、好句、好段值得你抄到笔记本上来的。像这样一本书,我们应当让它去它应该去的地方。那些孩子马上说:“垃圾桶!”我说:对!如果你在拿到一本书的时候,不时地会有一种惊讶:好书!好词、好句、好段,这么漂亮的一段风景描写,你很想抄到笔记本上来!我说像这样一本书,你差不多就可以认为它就是我所说的那种有文脉的书。语文也好,作文也好,总而言之,离不开这个阅读,可是这个阅读现在当下的问题是需要我们警惕的。这是我委托大家带给孩子们的第一句话──读书要读有文脉的书。

那么我要说的第二句话是:未经凝视的世界是毫无意义的。我走到哪儿我都会把这句说给孩子。因为在座的许多老师们,你们的学校我没有去过。所以我就委托你们把这句话带给孩子们──如果你觉得这句话值得带的话:未经凝视的世界是毫无意义的。

我下去到处给同学们讲一个道理:我说你的作文写不好,你的作文写不好的原因不在于你还小,不在于你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时间还短。我总给他讲一个道理,我说实际上你是这个世界上非常非常有财富的人。你写作的最大的财富就是你自己。如果你的作文写不好,那是因为有另外的原因,可能是因为你没有仔细地打量,仔细地揣摩这个世界。我说我们的世界非常奇妙,它的丰富之处、它的美妙之处,是要通过你的凝视然后才向你展示。一双眼睛一辈子就是两个基本的动作。我还在小学的时候,我就学小学语文老师教学的那个方法,我就把那个动作做了一遍。我就用目光把全场扫了一遍,我问:这个动作叫什么?孩子们说:扫视!我说:对!然后我用眼睛盯着第一排的孩子看,小孩马上心领神会,说:凝视!我说:对!我说你们作文为什么写不好,你只完成了第一个动作,你只完成或者干脆就没有想到去完成这第二个动作!

第三句话:创造的自由是无边无际的!

我们把那个有天空、有太阳、有月亮、有高山和河流的那个世界称之为第一世界。我们把用我们的心、用我们的脑子去想象出来的,去虚构出来的,去编造出来的这个世界称为第二世界。这个第二世界本身是没有的,是我们人用我们的想象力把它创造出来的。我去学校做讲座的时候,我就问孩子们,我说你们都知道一个成语叫无中生有,那个词是个贬义词还是褒义词?小孩异口同声地告诉我:是贬义词!可是我说:你们现在听着!北京大学的曹文轩教授现在庄严宣告:无中生有不是一个贬义词,而是一个什么词?下面的小孩异口同声地说:褒义词!对,褒义词。我说等你们长大了,你的理解能力上去了。我说你将会知道,无中生有是一个深刻的哲学命题。它回答我们的是大千世界来自何处。所谓的这个大千世界就是这个“有”啊!这个“有”是从哪儿来的呢?是从“无”来的。孩子们都瞪大了眼睛看我。我说我现在跟你讲这个问题,你也听不懂。我就不讲了,你大了就会明白。我们讲作文。一件不可能发生的事情、一个不可能发生的故事,你为什么也喜欢?你为什么也需要?这个时候我就叫了几位同学站起来回答问题。有的小孩这么回答,有的小孩那么回答我。有的小孩回答的跟我想的差不多。最后,由我来总结:道理非常简单,因为我们是人。人和动物的最根本的区别并不在于人是两条腿直立行走的动物,而在于人不仅仅需要第一世界还需要第二世界。动物比如说一头猪它能对第二世界会有欲求吗?没有。而只有我们人能创造第二世界。我就对那些孩子们讲,你们知道正因为人有这样一个基本的欲求,也正因为人有这样一个基本的能力。所以今天的人类才拥有如此灿烂辉煌的文明!如果没有这个欲求,没有这个能力,我说这个世界上有哲学吗?孩子们回答:没有。我说有文学吗?孩子们回答:没有。我说有学校吗?孩子们回答:没有。有我们今天的这堂课吗?孩子们说:没有。我说:对。一切都无从谈起。既然你有这样一个基本的欲望,既然你有这样一个基本的能力,那么你写作文的时候为何不去创造一个第二世界呢?我告诉孩子们,我说:第一世界在写到作文中来的时候,一定要经过处理。没有经过处理的第一世界是无法进入你的作文。同时我讲到第一世界和第二世界的一个关系。

然后,我说我要说第四句,我说第四句很重要,你一定要记住哦!这个对你写作文有用哦。这个是我搞了多年的小说好不容易总结出来的一点经验。我说这经验可给你了。好文章离不开——我说有一个词,北方人会经常挂在嘴边的。有一个小孩星期天不好好看书,在家里乱走动,他的妈妈就会很生气地说:别折腾了——折腾。好文章离不开折腾!我说你给我把这句话记下来。在座的都是老师,同时你们也是家长。我知道如果我没说错的话,你最头疼的一件事情就是你的孩子、你的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那个作文写不长。本来是想写两面纸的,可是写完了一面纸,这个孩子作文再也写不下去了。然后,他就挤牙膏,挤呀挤呀,好不容易又写了两行终于挤不下去了。我就跟孩子开玩笑:你小学考初中要不要考作文啊?说要考,初中考高中要不要考?要考。高中考大学要不要考?我说你想不想得高分哦?都说我想得。我说你不想得你是傻瓜。可是你怎么样才能拿高分呢?原因有多种多样的,至少有这样一个因素你可要注意了。我说当你在考场上写作文的时候,一定要把作文写长喽。当然也不要全写满了,至少要留一行。你写的每一句都是诗每一句都是哲学。我说曹老师多年参加高考作文阅卷。阅卷老师当时的心态就是这个心态。带着这样的心理,看到一篇长文他就会赞叹:哇,这个孩子,这么短的时间居然写了这么长的一篇文章,呣,给你一个高分。可是你的文章想写长容易吗?不容易。

我说你们现在听着曹老师现在给你们做一个试验。你看看我,怎么把一点点的事我通过反复的“折腾”,我把它变成一个很长很长的作品。我说这是个什么事情呢,说有一个院子,这个院子里头有一棵柿子树,这个柿子树上还只剩下最后一个柿子。我说事就这么点大。我说我现在要折腾了,我折腾成一篇长篇!那些小孩都十分惊讶地望着我。我说:有一个小男孩,小男孩的名字很奇怪,他的名字叫皮卡。小孩都笑了,因为他们知道一个卡通形象叫做皮卡丘。我说不叫皮卡丘。我说男孩皮卡望着他们家柿子树上最后一个柿子,对柿子说:“柿子呀,你千万千万不要掉下来,你无论如何都要坚持!一定一定要坚持住!因为再过几天,我的哥哥就要从东京回来了!你一定要坚持到我哥哥回来!”所以每天早晨这个叫皮卡的男孩不时望着这棵柿子树上的最后一个柿子对着柿子说:“一定一定要坚持住!拜托拜托了!

小孩就笑了,这个时候我就对孩子们讲:可是,就在哥哥要回来的前一天,发生了一件事情!小孩子们立即说:柿子掉下来了!我说:不!不能掉下来了!小孩子们就不停地想。我就在一边说:创造的自由是无边无际的!小孩还在那儿说,我就不停地讲:创造的自由是无边无际的!创造的自由是无边无际的。那些小孩有了各种各样的不同的答案。我说曹老师是这样写的:就在哥哥回来的前一天,天空飞来一只乌鸦把柿子给叼走了!我说叼走就叼走了呗!可是这只乌鸦很淘气,就在皮卡的脑袋的上空飞来飞去,气得皮卡不行。可是皮卡没办法。因为乌鸦在天上。我说你们现在想想当时的情景:天空很蓝,乌鸦很黑,柿子很红!我说曹老师在这儿讲作文哦,写作文要带颜色。我说在词里头有一种词叫颜色词。我说你在写作文的时候要多多的使用哦!因为我们眼前的这个世界是个五颜六色的世界。然后我又说了一遍:天空很蓝,乌鸦很黑,柿子很红。蓝色的天空下飞着一只黑色的乌鸦,它嘴里叼着一只红色的柿子。我说写作文要有风景描写,要有场面哦。乌鸦飞走了。皮卡就开始追赶这只乌鸦,追赶了很远很远的路。那只乌鸦飞过一道山岭,再也看不见了。这个时候,皮卡已经累得不行了,就躺在了地上。然后我就开始问那些孩子们,我说:孩子们,你们现在猜一猜,当皮卡醒来的时候他发现他在什么地方?所有的小孩都一起说开了,各种各样的答案都有,各种各样的思想都有。我就在一边不停的喊:创造的自由是无边无际的!创造的自由是无边无际的。然后,有的小孩说我想到了各种各样的想法。我说只要打开了你的思路,只要你说得通,这就是第二世界,本来就没有,我创作了才有。我说曹老师是这样写的:皮卡醒来了。起来一看——哇!好大一片柿子林啊!一棵一棵的柿子树挂满了柿子,阳光灿烂。灿烂的阳光下,那一树一树的柿子就像一盏一盏的灯笼那么漂亮!这个时候,我就问同学们:这个时候我们皮卡最想做的一个事情是什么?小孩们立刻异口同声地说:摘柿子!摘柿子。我说:错了!这个柿子不能摘!我说你们要记住哦。以后写作文写到一个人想要去干什么的时候,不要让他立即去干!要有一个来回,要有一个反复,要有一个矛盾。这叫什么来着?学生说:折腾!对!我说:皮卡向柿子林外面走去,一边走一边在嘴里地说:“不能摘,不能摘!这个柿子不能摘!”然后走出了柿子林,然后再走回来,然后转回身去,然后重返他的柿子林,然后摘下一个柿子。你们看到没有?本来这么长。曹老师折腾了一次就变这么长,再折腾一次就变这么长。我又继续给他们讲:不仅仅是长了,每折腾一次,那个叫皮卡的小孩的形象是不是越来越鲜明了?同学们说是。我这个小说的题旨的揭示是不是越来越深刻了?我说我不仅仅是给你们讲一个方法哦,我说我是在讲一个物理。你们知道吗?这个世界是怎么运动的吗?这个世界运动的动力来自哪里?来自于折腾,来自于摇摆,来自于肯定否定、肯定否定这样一个反复的过程。我说你看看那个鸟儿,鸟儿为什么能飞行?因为它靠翅膀的摆动。鱼为什么能在河里游动?尾巴的摆动。我说你乘过火车没有,火车要靠那个曲臂来回摆动哦!我在北京大学的课堂讲课的时候,我就对同学们讲:你坐火车的时候,有没有听到火车发生来的声音是肯定否定、肯定否定、肯定否定、肯定否定!这个世界就是这样变化和运动的,这个动力就是哲学。我说这不仅仅是一个写作方法,这是一个哲学。然后,我又说我还要继续折腾下去。我说再猜。然后我又说:创造的自由是无边无际的!创造的自由是无边无际的。然后,他们有各种各样的想法,我说我是这样写的:就在皮卡刚刚把柿子摘到手的时候,来了两个小男孩。“皮卡偷人家柿子!”被那两个小男孩发现了。皮卡被那两个小男孩抓住了!我说下面还有没有故事啊,肯定还有很多啊!可是我对他们讲曹老师不说了。小孩很惊讶了。我说故事不讲了,可是曹老师要送你们一首童谣。这首童谣也是一个故事和宝贝。这个童谣是曹老师小时候像你们这样大的时候念的。我说这首童谣你记住,以后写作文的时候就想想这支童谣。因为这支童谣告诉你一个道理,这个道理就是曹老师告诉你的第四个道理。这句话怎么说来着?孩子们回答说:好文章离不开折腾!我说:对!我说这首童谣你们要记住。这首童谣是这样的,我说,我有一分钱,可以到苏联——苏联是现在哪个国家啊?孩子们说俄罗斯,我说对。你们现在听着:我有一分钱,可以到苏联。苏联老大哥,给我买支笔。什么笔?毛笔。什么毛?羊毛?什么羊?山羊。什么山?高山。什么高?年糕。什么年?一九五八年,吃饭不要钱!下面小孩子“哇”地笑了。我说你们听到没有,这支童谣要说的一句话是:一九五八年,吃饭不要钱。可是人家有没有立即很快地把这句话说出来?没有。人家是通过反复的什么——折腾,然后才把这句话说出来的:一九五八年,吃饭不要钱!然后我就让这些孩子们说你们一起——我找到了一种特别适合中学和小学生的一个讲课的方式,我在这个地方向大家讲:最近两年我向中学老师和小学老师学了很多很多东西。本人现在讲课可以从大学一直讲到幼儿园。然后我说你们现在一起跟我把这个童谣念一遍:我有一分钱,可以到苏联。苏联老大哥,给我买支笔。什么笔?小孩说毛笔。然后一层一层问下去。然后我说你们要记住最后一句话,最后一句话是最重要的。如果没有最后一句话,前面的所有的话都是废话。你们一定一定要把最后一句话记住。一本好书就是一轮太阳!一本好书就是一轮太阳!然后我说曹老师最后有一个请求,请你们用最大最大最大的声音把我刚才讲的最后一句话朗读一遍。小孩都非常配合,无论是初中生还是小学生都非常非常大声地喊:一本好书就是一轮太阳!我问一百本好书就是一百个太阳!一千本好书就是一千个太阳!我说你在这儿记住四个字:灿烂千阳——一千轮灿烂的太阳!只有这个太阳能够照亮你的灵魂!只有这个太阳能够照亮你眼前的这个世界!

第五篇:谈写作三要素

谈写作三要素

2012-11-冬爸

写作有几要素:立意、选材和细节描写等。评判一个作文好坏基本是围绕这几个要素展开的,比如济南市中考作文一类文(30-40分)评分细则中明确规定:“思想健康,切合题意,中心突出,感情真挚,内容充实,思路清晰,谋篇布局合理,语言通畅,符合文体要求。”其中思想健康讲究的就是立意;切合题意、符合文体要求考验的是孩子对应试要求的理解,锻炼的是孩子的理解力;中心突出、思路清晰、谋篇布局合理等考验的是孩子文章构思能力;感情真挚、内容充实、语言通畅考验的是孩子选材及语言运用能力。

创新分共10分,分为三部分:思想深刻、构思新颖、语言生动。其中思想深刻指的就是立意的问题;构思新颖指的是选材和文体结构的问题;语言生动指的是语言的运用和文采。具体包括:(1)见解新颖;(2)透过现象深入本质;(3)能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4)材料丰富。(5)构思精巧;(6)推理、想像有独到之处;(7)形象丰富;(8)有个性。(9)词语丰富;(10)句式灵活;(11)善于运用修辞手法;(12)文句有意蕴。

能把一个思想、一个动作、一个语言写活的学生不多,所以有文采的学生不多,这需要学生平时就注意好词好句的搜集和记忆以及高频度的写作锻炼,当然也不排除某些孩子本身对文字的驾驭能力比较强,具有先天性的优势。很多孩子没有养成背诵和运用所学好词好句的习惯,写作训练也只是在应付老师作业时才做,加之孩子本身课业重,社会实践活动参加的不多,对事物观察不细,思想分析不够透彻,由表及里的能力不强,这些缺点严重影响了孩子写作水平的发挥,往往50分的作文止步在40分。

针对大部分同学的现状,如何在平时就引导他们爱上习作,学会写作。其实还是有一定规律可循,有具体措施可以落实的。

初中的学生正处在青春期,他们爱好学习,喜欢新奇,喜欢挑战,容易满足于小的成就感。他们所欠缺的是细心的观察、由表及里的深刻思考、开阔的视野、灵活的思维。做教师的应该抓住孩子的这些生理和心理特点,有的放矢,让孩子爱上写作,从写作中感受美和成就,感受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激发孩子的内力,主动捕捉生活的细节和对情感的感悟,帮助孩子在这个阶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一、立意。

首先,来看立意。一篇文章,立意非常关键。立意的深刻,会使文章脱俗,让评委眼前一亮。孩子们较少接触生活,本身经历的事情并不多,能记住的就更少了,加之老师要求大家尽量写实,所以孩子经常会写出一些众所周知的过程、流水账,没有任何新意可言。要想在平凡的事情描述上有所突破,必须首先有较高的立意。如果仔细审阅最近几年孩子的作文,你会发现因为文采得高分的孩子比较多,而因为情节构思新颖得高分的孩子比较少,原因就在于孩子们缺乏对生活的细致入微的观察和思考,缺乏围绕一个主题进行构思创作的能力。

立意来自于哪里?立意来自于生活,来自于社会现状。建议孩子们平时要多关注时事政治,多读报,看新闻,关注社会热点问题。这些信息的获取根本无需亲自经历,是适合学生的。

一篇文章是否有生命力,在于这篇文章是否能引起读者的共鸣,是否能准确反映当下的社会现实,是否能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历来,生命、死亡和爱就是世界文学创作永恒的主题。诺贝尔文学奖委员会给莫言的致辞评语中这样写道:“莫言是个诗人,他扯下程式化的宣传画,使个人从茫茫无名大众中突围出来。他用嘲笑和讽刺的笔触,攻击历史的谬误和贫乏,声讨政治的虚伪和妄言。他有技巧地揭露了人类最阴暗的一面,在不经意间给象征赋予了形象。”对历史的评价,对当下社会现状,人们生活状态的准确到位的描述,对社会不公平的抗争都能激发人的斗志,使社会前进,人格升华,使人在社会的反思中获得更好的生存状态。这就是立意,是站在世界文学创作角度上看来的立意。此立意可谓大了,作为学生,首先要有这样的心态,有这样的意识,有这样一种思想流,然后在这个基础上,才可以缩小命题和立意,纵观历年中考或高考的高分作文,不外乎就是对社会现象的准确到位的描写、总结,不外乎对高尚情感的呈现和宣扬。

三篇中考满分作文:《偶然的发现》讲述的是祖孙三代人于车灯上系红绳的生活细节,文章围绕这个细节写亲情;《又是一年风起时》讲述的是饭后妈妈提议散步而引发的与作者的一个小小的争议,透过作者的心里描写来反应生活,表现母子间浓浓的爱;《几分释然在心头》通过描述蚕生,来讴歌生命。生活不像电视剧,总是很平淡,不甘平淡的是我们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是我们善于提炼美的心灵,一根系在车前灯上的红绳让作者想到了爷爷对父亲的牵挂;一次不经意的回眸让作者看到了失望的母亲;一次心灵的驻足让作者发现了一种高尚的生活状态:生命,不在长短,而在于尊贵而高傲活着。

一篇介绍传统地道美食的文章,作者的本意是想通过描写来表达自己对这种美食文化即将流失的遗憾,结果,他把怎样制作这种吃法的过程,介绍的清清楚楚,详详细细,在这篇文章里立意已经被哗而不实的文字描述挤兑没了。洋洋洒洒地讲了一大篇,最后也只能归并到二类文里。

立意其实是一种思维方式作用的结果,不同的思维方式和思考角度决定了同一篇文章的深度和高度。下面看一个故事:子路救了一个溺水者,溺水者要送他一头牛,他不想要。如果故事仅仅停留在这个层面上:文章只表达了“君子不谋财”立意。接下来,孔子说,你要下这头牛吧,因为,你一旦要下了这头牛,鲁国就会有更多的人效仿你,去勇敢地救溺水者了。通过延伸,文章的立意接着就升到了一个高度。子路不收牛,意为“君子不谋财”,小智慧,可取;子路收牛,意为“以己立标,影响社会”,大智慧,正道。

再比如,“当洪水来了……”,一个孩子写:在与洪水的搏斗中大家是如何团结的,这是正面描写,符合大部分人的思路;但另一个孩子写:洪水来了的背后的原因所在,指出人类过度地破坏环境,呼吁大家保护自己的家园。不同的角度所阐述出来的立意是不一样的,一件事物多从几个角度出发,就会让文章更有新意。从这个角度看,文章写不好与孩子的思维是相关的,大部分孩子的思维几乎成了定势,不具有可扩展性,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三条:一是孩子生理不成熟,思考问题没有深度和广度;二是与孩子平时学习生活习惯有关,知识面狭窄,三是与家长引导不够有关。当孩子有困惑的时候,家长的即时引导可以帮助孩子成就一种好的思维习惯。

二、选材

都说选材是决定作文成败最关键的一步棋。很多老师在教课的时候告诉孩子:选材新颖往往是作文取得成功的前提。其实,仔细想想,生活中哪有那么多新颖的题材?不是吗?有很多同学拿了一个例子写N多遍,反复地写,从小学到初中,从平时作文到小考,到大考;更有甚者,有些同学拾人牙慧,乔装打扮,完全嫁接别人的情节,导致评卷老师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就给打低分了。

好人好事一定是公交车上让座,扶老奶奶过马路?表现老师的奉献精神就一定是让老师带病上课?反映同学互帮互助就一定是去医院给他补课?其实题材来源于生活,要想发现新颖的题材,一定要有一颗善于发现的眼睛。当然,如果有一颗能善于挖掘美的心,所有你看起来并不经意的小的生活细节都会成为写作的好的题材。看脍炙人口的长篇巨著,哪部没有生活?于平凡处体味不平凡,于无声处聆听有声,这才是作文的最高境界。

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有其存在的道理,一个陌生人走在路上,他一定是有事情要去做;一只鸟落在树上,生活的维度里一定有关于这个鸟的一段故事;一件事情发生了,它一定会有前因和后果。素材是生活给予的,把生活中观察到的平凡的素材按照一种逻辑关系有机地组合到一起,就会形成有冲击力的新颖的素材,这个能力只有人类才有。这是一种用新意、有创见的角度去观察生活的结果,这是一种通过所学知识挖掘事物更深层更内在含义的结果,这是思维角度变换激发创作火花的结果。组合和嫁接出来的新颖的素材只要符合常理都可以用,《小小说》《微小说》《读者》等杂志上就有很多优秀的作品,平日里多看这样一些小品文有助于开拓孩子的写作思路。

好人好事为什么不能是公交车上让座,扶老奶奶过马路?表现老师的奉献精神为什么不能是让老师带病上课?反映同学互帮互助为什么不能是去医院给他补课?题材的新颖还表现在对旧题材的利用和挖掘上。题材之所以不新颖,其实很大程度上并不在于选材,按照“作文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常理,新颖应该是出在作者的笔触上。当一个经常路过的小店门上突然贴了一张“家中有事,暂歇业一周”,你能不能成文?老板回家省亲?逃避债务?又或是自作主张外出游玩?每一个思路都能写下去,具体写什么就要看自己比较熟悉哪方面,又或哪方面有更深的立意了。

再比如,有个孩子写“奶奶的唠叨”,他说,奶奶爱唠叨,我对她发火了,但是事情过去后感觉自己做的不对,于是回过头来向奶奶道歉,说以后不会再这样做了。这是一件普普通通的事情,估计每个孩子都会经历过。但是,只这样,不够新颖,也没有比较深的立意。另外一个孩子,写的是“爷爷的习惯”。他说,奶奶去世后,爷爷爱看电视,有一天,放学回家后看到电视还开着,爷爷却躺在沙发上睡着了。那一刻他才忽然明白:原来爷爷并不爱看电视。他继而延伸开来,说我们平时太忙了,没时间陪爷爷说话,其实他只需要声音就可以。引出一个很高的立意:呼吁关注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旧材料、小细节都有其背后很深的可以挖掘的立意。就看你能不能从小事中,挖掘出大的问题,这是一种能力,无关乎选材。

旧的题材通过合理的构思和创意完全可以体现出新意。拿公交车上让座来讲,如果孩子单单描述让座的过程,无论文字如何生动,圈定的情节圈定了阅读者的思路,无论如何是引不起阅读兴趣的。如果孩子这样写:一位老爷爷上了车,我没有让座,坐在我后面的女孩让了座,当车停靠在下一站时,女孩下了车,我突然发现,这个女孩原来是个腿部有残疾的人。这种描写一下子就让人从情感的平淡中跌进洪流里,让题材变得生动,让情感萌发了新意。

旧的题材也可以通过不同角度的思维转换获得新意。比如“我从未如此快乐”,大家都写自己是如何得到快乐的,你却可以写自己付出获得了快乐;再比如“我的好朋友”,大家都写自己的同桌或者知己,你却可以写自己熟悉的动物或植物;记得济南2012年年底期末考试考过一篇阅读:《一只空瓶子的温暖》,故事通过对父亲和闺女在处理空瓶子的过程中所持有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思维方式的对比,给捡垃圾这样一件极其平常的事情赋予了新意,当然立意也更高了些。

写作是一种生活话的艺术。所以写作中的材料尽量要真实,但并不要求亲历。你听到的,你看到的,你想到的,都可以成为你写作的素材。但切记所有虚构的材料一定要符合事情发生的背景,符合人的思维逻辑。

三、细节描写

细节可以是一个容易被忽视的表情、一句不经意的话,一个小但有深意的动作,一个意外而又合理的情节。扩大开来,细节的描述其实为文章增添了很多的新意。细节也最能体现文章特性,突出文章立意。毫不夸张地说,在描述情感和爱的写作中,细节几乎决定了这些文章的成与败、优与劣。

所谓细节描写,其实就是对有针对性的中心句子或者形象,进行扩句的过程。这种扩句的练习已经渗透到日常的教学中。这种扩写不局限于动作、语言和心理,甚至在状物上都可以。采用的方法无非就是对这些拟扩的句子加以六种感觉的描述:听觉、味觉、触觉、视觉、嗅觉、感觉,并配合各种文学修辞和描写手法,比如排比、拟人、通感等。

比如,有一个孩子在描写下雨时,爸爸来接她放学回家,这个例子不能不说俗气。但是一加上细节,文章就显得丰满多了:“爸爸就站在雨伞下,异常拥挤的人流里,佝偻着身躯,焦急地等待着我。穿的衣服因不停地张望和探头而淋湿了一大半,我忽然发现,爸爸的头上多了几根银发,我不敢也不愿意相信这是真的,看着那风中瑟瑟抖着的银发,我的鼻头一酸。”表情、动作、心里活动、景物都写的比较细致,爸爸为这个家的付出、对我的关爱无须过度修饰,就活灵活现地展现出来。这是场景和心理描写,当然,也可以写动作细节,比如:“我不由地伸出手来,想拉着爸爸,爸爸猛得把手缩了回去,他淡淡地说:“我的手太凉。”顺势从我肩膀上卸下了沉重的背包。”如果没有雨中的这些细节,接孩子回家就成了每一个孩子都会碰到的最俗气的事情了。俗事之所以不俗,是因为普通的事物里蕴含了深刻的道理和丰富的情感,孩子应该学会从小事里挖掘这些难得见人的感动。

生活中的细节你真的注意了吗?每一个细节你真的思考了吗?有一个孩子写晚自习的时候妈妈给自己送牛奶,他是这样说的:“妈妈送完牛奶、走了、然后又回来了,她转了一下杯子后又走了,原来,杯子刚才对着自己的地方有一个小小的豁口。”一个举手投足的简单的动作,牵出了一个仔细的孩子,也牵出了一个细心地充满了爱的母亲。

儿子去北京参加二胡比赛,妈妈在家给爸爸埋怨似地唠叨着:“这小子,去了北京这么多天,只发过一次短信。”其实,去北京的时间只有2天。一句朴素的语言里包含了多少母亲对于一个孩子的爱啊。孩子坐晚上的火车,早上5点多才能到家。5点刚过,平日里懒床的爸爸也一骨碌爬起来,催促母亲说:“赶紧给儿子打个电话,咋这么晚了还没有回来?”平凡中的爱才更显得伟大和感人。

如果一个作文题目《我从未如此快乐》,我们把题材定位到学游泳上。你认为一定要写游泳池周边的场景吗?写老师如何教孩子游泳的场景吗?还是写自己在泳池里的感受呢?有一个孩子是这样写的:“爸爸把我带进水里,然后就放开了,我感觉到前所未有的恐惧,我努力挣扎着学会了游泳,但是,当我转过身后,却发现,爸爸一直偷偷地跟在我身后,从来都没有离开。”这是一种快乐,作者把这种快乐上升到了父亲的爱,从而抬高了立意。

很多孩子从来不知道细节可以让材料出新。有一个孩子特别倔强,跟父亲闹矛盾以后,被父亲打了一巴掌。于是,这个孩子就一气之下出走,去同学家住了两天。第三天回家的时候,他突然发现父亲的头发上面有一层灰尘,走近了仔细一看,原来不是灰尘,而是白发。他出走的这三天,父亲为了找到他,受尽了心灵和身体上的折磨,自己的置气让父亲几乎是一夜白了头,爸爸见到他回来,没有打他,也没有骂他,只是不停地说:“回来就好,回来就好”,仿佛是给儿子说,也仿佛是给自己说。当父亲回到卧室,儿子的心里五味杂尘,孩子一瞬间明白了很多道理。其实生活中又何尝不是这样?平淡的生活中不乏有这样的思考,有一些东西不是非要经历山崩海裂才能得到证实。

其实,写作就是成长,写作就是生活。孩子的成长往往在于一个动作:懂得、学会、理解、明白、领悟。如果你写出来的东西自己看了都有点酸酸的或者甜甜的或者辣辣的,那么它也一定会给某些读者带来同样的感受。这也是一篇文章有价值的体现之一,即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写作的要素还有很多,一个好的立意,一个新颖的选材,加上恰当的细节描写,一定能让你的作文熠熠生辉,增色不少。还等什么呢?把这些想法用到你的下一篇周记或作文里吧。

备注1:

文章中大部分例子取自于学而思网站巧玲老师的聊天记录 附录1:

三篇济南市中考作文分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d3080bb0100pt9f.html

下载曹文轩谈作文写作word格式文档
下载曹文轩谈作文写作.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谈新闻稿写作(定稿)

    谈新闻稿写作 新闻,是宣传先进事迹、典型经验和反映情况、意见、要求的一项宣传活动。 一、 新闻标题 标题,是新闻的题目。它能高度概括和揭示新闻的基本内容,帮助读者理解新闻......

    谈写作[五篇范文]

    谈写作 还记得我第一次“写作”是在小学二年级的时候。我已不记得我当时写得具体内容了,只记得最后一句的大概内容是:“啊,xxxx真xxx啊!”然而令我记忆犹新的是老师竟然表扬了我......

    名家谈写作

    名家谈写作 怎么去写一件事,应该由作者自己决定。这就是说,我们不必去模仿别人。我们念别人的作品是为了丰富自己的经验,而不是为了照猫画虎地去套别人的套子。——老舍 应当时......

    广播稿 曹文轩

    射阳县第二初级中学“校园之声”广播站播音稿 16.04.18曹文轩 音乐:《Catie MckinneyThe Way》 (男)北京时间4月4日20:50,在第53届意大利博洛尼亚国际儿童书展上,2016年“国际......

    曹文轩读书会

    2013年的金秋10月,经历了半世纪风雨的《儿童文学》杂志,走过了辉煌的历程,迎来了50周年华诞。 在这个喜悦的日子里,《儿童文学》杂志携著名作家金波、曹文轩、张之路等走进北大......

    曹文轩读后感

    读《狗牙雨》有感 我曾经有幸拜读过曹文轩伯伯笔下的许多书籍:《草房子》、《山羊不吃天堂草》、《第十一根红布条》等都是我书柜里百读不厌的好书。最近,妈妈又给我买了一本......

    曹文轩经典语录

    曹文轩经典语录 曹文轩经典语录1 1.创造的自由是无边无际的。2.写作是一件无比幸福的事。3.一本好书就是一轮太阳。4.好文章离不开折腾。5.幽默是一种境界。6.未经凝视的世......

    曹文轩经典名言

    1. 创造的自由是无边无际的。2. 写作是一件无比幸福的事。3. 当一个人对一个处于逆境中的人产生扶持、援助之欲望,并实施了自己的崇高行为之后,他的心里一定会感到有一种温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