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最远的路属于孤独的灵魂
最远的路属于孤独的灵魂
“想走得远,就结伴同行。”看到这句话,我想起了徐霞客。曾有一次,他因为执意
想攀登华山最险的莲花峰,与劝阻他的向导告别,一个人走完了这条最远的路,留给全世
界一个孤独却骄傲的背影。他仿佛在告诉我:如果你的路的确遥远,就一个人上路吧;最
远的路属于孤独的灵魂。
想踏上最远的路的往往都是灵魂孤独的人。他们的梦想不是特立独行,就是巨大无朋,这决定了他们的征途遥远,超过了他们所能找到的绝大多数同伴;藏在这梦想背后的,是
他们对世界与众不同的理解与爱。他们能感知到别人无法感知的东西:比如徐霞客,他从
天涯海角的风光里感知到生命的激情,同样的风景对于向导来说可能没有意义; 比如梵高,他从向日葵和麦田里看到的希望和热爱,对当时的艺术评论家而言不可理喻。感到被人所不能感,这就是灵魂孤独的实质,也是他们踏上“最远”的逐梦之路的动
因,而这些灵魂孤独的人想要走完这路,最重要的是守住自己的孤独。
个人对群体有与生俱来的依赖,会下意识的认为留在群体中是安全的保障。为什么有
人说“想要走得远,就结伴同行”?因为群体能团结协作、公克难关,保护个体度过他们
一己所不能度过的艰难险阻。
然而,群体的路不会太远,绝大多数人会在实现了他们所能感知的生命意义后停下来:
得到财富,获取地位,受社会认可„„就像社交网络“facebook”的创始人之一爱德华,在公司价值千万时就想把它卖给大网站。他就是“点到为止”停下脚步的“大部分人”。
他不能理解另一位创始人扎克伯格要改变世界的孤独梦想。
要结伴而行吗?假如你凭着这个想法一开始就融入了群体,这个时候恐怕就只能“随 以止”了——因为你对群体已经产生了依赖,你无法在面对孤独,一个人闯关涉险,一个
人面对人生的恐惧可以轻而易举的把你压垮。一位想借助集体的力量躲避艰险,是你从一
开始就出卖了自己的孤独,从此以后,你已经失去了孤独的能力。
最远的道路属于孤独的灵魂——不仅生而孤独,更要守住孤独。何必担心失去集体的
庇护?经历过几次独自挣扎,你会发现,艰险也不过如此。一个人面对道路和挫折,成功 与失败其实没那么可怕。唯有这样,你才能守住孤独,与他长久相伴,在属于你灵魂和命
运的遥远征途上坚持下去。
最终你会走到属于你一个人的终点,实现你独特的认知决定的独特的价值,也许你会
留给世界一个背影,那是灵魂的奖赏。
独自上路吧,最远的道路属于孤独的灵魂。
【评语:紧扣题意,认识深刻,立意更高,思想性更强。论证严密,说理显示出强大 的逻辑,阐释充分。在肯定同行的同时又指出其弊端,进而确立“孤独上路”的观点。使
论点“最远的路属于孤独的灵魂”的提出富于思辨性,行文有破有立,层层递进,说理透
彻,展现了作者出色的论辩能力。(一类上 57 分)】
第二篇:情书,孤独的灵魂
给你的情人写一封情书,让爱情升华成最美的烟火!
当烈火吞噬我身体的时候,我没有感到痛和害怕,只是突然间觉得身体变的很轻很轻,仿佛可以随风飘荡。有那么一瞬间出现了一条闪光通道,一种莫名的吸引力吸引着我们,乘客们都通过通道离去了,但是我不想到那个地方,我抓住身边的一棵松树,拼命挣扎,和那吸力对抗。
仿佛过了一个世纪,我醒来时发现自己躺在树下,不远处是飞机的残骸和烧焦的尸体,那里面有我。我意识到自己的肉体在这个世界已经死去,现在只剩下灵魂,也就是人们俗称为鬼的东西。我清楚自己为什么没走,因为我还有心愿未了。
setty我这次其实是专程来看你的,我说出差顺便来看你,是怕你觉得我太突兀。我们相识半年,你占据了我所有的业余时间,当别人花前月下的时候,你陪我在网络遨游,我们度过无数的快乐时光。有好多次我在梦里有人追,但我看不清他的样子,每次我都喊你的名字来救我,在呼唤你的名字中惊醒。我真的很想念你,在潜意识中我把你当做我的爱人了,好想见到你的样子。
晚上在机场看见你,是的我的直觉告诉我那是你。你独自一个人站在寒冷的夜风中等我,高高瘦瘦的身影仿佛弱不胜衣,在你手臂上还搭着一件外套。我在背后拍了你一下:
“是setty么?”
你回头看我,好象被我吓到了。
“想吓我啊你,把自己弄成这样,生怕别人看不到你。”
“怎么?见到我是不是很失望?。”
“是啊,真的很失望,我原以为你不会让我太自卑的。可现在你就好象是《X情人》中的那个天使飞过来了。”
你一点没变,还是象在网上那么幽默调皮,但是戴着眼镜,多了斯文的气质。你把手里的外套披在我的肩上,哦,细心的你原来是为我准备的。
“是不是饿了?走,我们先找个地儿,边吃边聊。”
“我不想吃了,你能陪我走一走么?”我已经不需要吃饭了。
“啊?这么晚了。我会害怕的啊。”
“怕我么?”难道你意识到什么了?
“怕你?我是怕这里荒山野岭的一个控制不住自己再犯什么错误,不如找个人多的地方好让大家监督我。。”
“不会的,我喜欢这里的静。”
“那好吧。重要的不是去哪里,而是和谁在一起。。”
一路上我几乎没怎么说话,我能说些什么呢?我不能把真相告诉你,那会吓坏你的。我能故做轻松和你聊别的么?我做不到。我一直不停的看你,我想把你的样子刻入我的心中,让我在孤独的另一个世界里还有些回忆。
“终于可以见到你了。”我下意识的重复这句话。
“当然。。谈不上,虽然我来的时候已经做好最坏的打算了。呵呵。”我笑着掩饰我的情绪。
“对,这一点我真用不着谦虚,我朋友告诉过我白天千万不要出门,这一段时间市容市貌查的特严。。所以我晚上才出来。”
“我现在白天也不能出去了。。。”我欲言又止。
“是啊,你上街的时候交警该抓你了。堵塞交通,谁也不开车都瞅你了。”
“呵,不是的。是因为。。”我怎么说呢,我不能说。
你轻轻的握住我的手,我的手已经没有人类的温度,你打了一个寒战。我们相对无言。
我哼起一首老歌。。。
“当对幸福感到绝望。
它可能正悄悄的走到你身旁。
当对爱情充满幻想。
它可能正慢慢的濒临绝望。。。”
天就要蒙蒙亮了,我们就要永远分离,从此阴阳两隔。有那么一瞬间我想问你,你愿意来陪我么?但是我又责备自己,你是一个好男人,我有什么权利剥夺你的生活和快乐,我太自私了。
我对你说我该走了,我是鼓足了勇气才说出来的,对你来说以为是短暂的分离,但是对我意味着永别。我坚持不要你送,不想让你看到我夺眶而出的泪水。
“别了我的爱,永别了。。。”我在心中默念。
“我们查三个数,然后一起转身,谁也不要回头。答应我。”
在你转身的一刹那,我随风而去。
第三篇:灵魂的孤独随笔心情
孤独是一种特别的感觉,许多人都对你漠视,想靠近他们,却事不关已,被拒绝的打击,拉下无底的深渊,心中是一阵阵刀割的疼痛与忧伤。以下是小编要跟你分享的灵魂的孤独随笔心情!
灵魂的孤独随笔心情
1孤独是一种处境,更是一种来自内心深处的真实感受。人类是群居动物,一旦长期独处,就感到孤单、无助、失落……这绝不是一种享受,而是一种难以接受的状态。但人们往往还是不得不陷入孤独。
孤独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有失恋的孤独、失亲的孤独、身在异乡的孤独、被排斥的孤独、无依无靠的孤独、失去权钱后的孤独以及由性格所致不合群的孤独等等。它的外在标志是独处,心里感受是落寞。这种孤独以鲁滨逊在荒岛上生活了28年的无助感最为典型。当然,这种浅层次的孤独感将随着环境的改变而改变,是容易消除的,消除后继续在肤浅中徘徊。
深一层次的孤独者是思想者的孤独。这种孤独不是来自外界环境,而是来自于内心的感受,是灵魂的孤独。因为人的灵魂只有一个,有这种心境人的灵魂又都是头一无二的,永远“独处”的。他们即使面对喧闹和繁华也孤独,狂欢后会陷入更加盛大无边的孤独,甚至比在荒漠中更甚。这种灵魂又往往缺乏明确的主张,左顾右盼,不知走向何方,只有找到同道者的时候,孤独感才能慢慢消失。但这是很难做到的事情,所谓 “知音难觅”就正是指这种情况。有幸寻到知音后将幸福地一同走向前方。
神话电视剧《古剑奇谭》中,有一种叫做“梦幻枝”的植物,能消除人的孤独。使用方法是:用法术把人催眠后,给睡眠者含上梦幻枝,他就会长眠不醒,在梦中他的一切理想都能实现,一切愿望都能满足,处于快快乐乐的状态。但当他醒来之日也就是死亡之时。这种方法即使有,大约也没人愿意用。它是用虚假而残酷地方法告别孤独,更重要的是它不能引导人走向前方。
我们读书人无论是在环境上还是心灵上,独处的时间都要比一般人长得多,会经常体会到这种难捱滋味。
但是,这种孤独也有好的一面:是灵魂生活地展开,它把我们学到的知识经验进行内在的整合,实现外来印象的自我消化,拓展丰富了我们的内心世界。有时独自面对事物能获得许多在书本上得不到的启示:一次我到山东威海的成山头旅游,那里的大海礁石很美,最后我把目光停留在佛像上。我长久的注视着大佛的面部表情:那种平静、恬淡、慈悲、深邃……让我久久的思索不忍离开,渐渐地使我深深的醒悟、震惊。刹那间,我好像读懂了好多好多的东西,还有好多好多东西似懂非懂,更有好多好多读不懂的东西,这是一本深奥的大书,需要慢慢地去研读、体悟、咀嚼、消化……
正是从这种意义上说,独处可以增加灵魂的深度,不能忍受孤独是一个灵魂空虚的人。
还有一种孤独是真正的孤独,是曲高和寡的孤独,典型的是尼采式的孤独。
历史文化的星空,群星灿烂,那最早出现的,未必是最明亮的星宿。有的星宿孤独地燃烧着,熄灭了,很久很久以后,它的光才达到我们的眼睛。尼采就是这样一颗星。一百多年前,这位默默无闻的德国哲学家漂泊于南欧的山水之间,他的文字,钟山水之灵秀,清新而隽永;他的思想,纵横奔驰,携雷携电。然而,这个世界却把他遗忘了。他的一生都是在孤独中度过……
尼采在一首诗中写道:“谁终将声震人间,必长久深自缄默;谁终将点燃闪电,必长久如云漂泊。”他的生前身后为他的诗做了诠释。
我们来看看他是怎样一步一步地走向孤独的。
尼采1844年生于德国,他的祖父是写有神学著作的虔诚信徒,父亲和外祖父都是牧师。1865年,21岁的尼采在波恩大学攻读了半年神学和古典文学之后,断然决定放弃神学,专修古典文学。这对于一个牧师世家的子弟来说,是一个反叛。他,得罪了整个家族。
1869年,25岁的尼采在李契尔教授的推荐下,到巴塞尔大学任古典语言学教授。李契尔在推荐信里不无夸耀的说:尼采“将在德国语言学界名列前茅。”尼采的就职演说也令同行叹服。但这位前程无量的学者不去琢磨柏拉图古典语言的精妙,而是用“酒神精神”去批判苏格拉底和柏拉图,这使他在德国语言学界被孤立。
接着,他又批判了最好的朋友,德皇威廉一世推崇的大音乐家瓦格纳等人,并和其彻底决裂。这次他不是像上两次那样只是得罪了某一部分人,而是彻底的被时代放逐了,陷于彻底的孤立。他不断的走向孤立,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他的灵魂注定不得安宁,不断地摒弃曾经推崇的一切,打碎一切偶像,不断进入新的领域。他总是不断地在寻找。
他寻找什么呢?他在探索创造一个有意义的人生,他要重新评估一切价值。这样的人,在他面前没有禁区,他向一切传统思想挑战。他在真理的险峰上越攀越高,同伴也就越来越少。最后,他将自己逼进了沙漠。他要将自己的全部,连同遇到的一切,都化作烈火和光明,他在为自己的思想而战,他给西方哲学带来颤栗。
对人生和世界有独特感受的他,当然十分渴望被理解,得到支持和爱。可这也是最不容易得到理解、支持和爱的。这一点他自己也非常清楚。尼采说自己是新世纪的“早产儿”,他是在为未来写作,到那时他会有读者,会受到赞美,会得到支持和爱。
他果然一语成谶。
他孤独了一生。孤独又是一个充满危险的避难所,长久的孤独会使人精神沮丧,意志瓦解,会使人病弱、奥伤、屈服,乃至毁灭……尼采自己最后也疯了。他去世后,他所希望的一切,都来了。
这就是孤独者。但他们不后悔,这条路永远断不了,永远有人走。
真正的探索者天性是最坚强的。这样的人精神足够充实,在沙漠中不会沮丧,反而感觉到孤独的乐趣;这样的人精神足够热烈,在冰窟中不会冻僵,反而感觉到凛冽的快意。这样的人虽然不能给人提供万应不变的现成答案,但他们有探索的真诚和勇气,反映出探索途中的曲折和悲欢。爱的火焰在那里燃烧,智慧的光芒在那里照耀。他为解决人类面临的某些重大的根本性问题而激动,他们为此会奋斗不息……
灵魂的孤独随笔心情
2标新立异、渴望爱情、期盼倾听......内心经历一次次的洗礼与阵痛,这是成长的烦恼,也是成长所必须付出的代价。因为在不断的自我否定和肯定时,人才可能对世界有更深层次的认知,可以容纳光明、也可以容纳黑暗。在接受着一切的同时,也在尝试着改变。生活是无法掌控的,只有不断去经历,才能发现生命的奥义。
——节选自《孤独及孤独创造出的面影》
孤独在中国强调群体的哲学的语境下,一向不是什么好词。上初中时,便学过一个词,叫鳏寡孤独,形容的是四种社会最凄惨的弱势群体。但是,在西方的语境下,孤独被赋予了不同的概念,其词根来自拉丁文soi,意思是太阳。西方哲学中,孤独描绘的是这样的一个意象,在茫茫天地中,作为单独个体的人与太阳相对,有点类似于庄子“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意思。
记得去年的这段时间,自己写了一篇叫《沉默的巴别塔》的随笔,记述了自己刚进入哲学这块领域的迷茫与孤独感。进入华师整整有一年的时间了,这一年的时光过的很慢,我所学习到的知识和经历过的事情远比本科四年要多很多。一年后的我,已然与一年前全然不同,但那种孤独感却愈发深重了。
记得大二的时候,因为玩游戏的原因我喜欢上了日本战国史,特别爱看日本作家司马辽太郎的作品,还在这块发表了我人生中的第一篇论文。大三下时候因为考研考的是哲学,在那之后便很少看日本战国史的书了。本科大三下之后就已经没有了什么课,加上我住校外,同学之间自然很少来往。毕业的时候,一位许久不见的热爱文学的同班同学见我面之后便友情的提醒我可以多涉猎某某作家的作品,不要只看司马辽太郎的,他是日本右翼作家云云。而此时的我却已经“一只脚迈进了哲学的大门”,早已不是当初那个喜欢日本战国史的我了。
每当我回想起这段往事,总有一种巨大的孤独感笼罩着我。浅一点的原因是除了极少数的人之外,每个人印象中停留的总是某一个阶段的那个人。而完全不会想到人的成长与变化,就连我也不例外。而深一层的则是体现在对柏拉图《会饮篇》中的一个隐喻,“人由于背叛了神,被神劈成了两半,人用一辈子的时间寻找他的另一半,想成为一个完整的人”的思考。一个人必须在恰当的时间遇到灵魂上完全契合的人,这是多么难以实现的条件啊?如果能实现的话,那只能说是命中注定,抑或说是纯属偶然。
克里希那穆提有一本名叫《超越孤独》的书。读完之后,我感觉到克氏是一个有点危险的人。他给出的超越孤独的路径的方法不止是正视孤独,更是要完全打破权威。完全打破权威,成为一个独立而又自由的人活在这个世界上,想想就有点恐怖。因为权威提供给我们太多安全感,比如父母,比如老师。如果一旦要打破权威,就意味着自己一个人得去面对这极其强大而又危险的世界。这是多么一件可怖的事情啊。
我日渐感觉到孤独是一个在我生命与灵魂中困扰着我、也吸引着我的问题,同时我意识到每个人都是一个孤独的个体,我们被抛入这个世界中,生来孤独着。我逐渐开始正视孤独这个概念,而不是害怕它、一味去躲避他。
我与我的孤独。
第四篇:老师——最美的灵魂
老师——最美的灵魂
您——老师的爱,是天下最伟大、最高洁。
有人说,您像石子,默默的为我们铺筑着知识的道路。
我要说,您是石级,承受着学生一步步踏实地向上攀登。
有人说,您像蜡烛,点燃了自己却照亮了别人。
我要说,这燃烧的火焰就像我们求索知识的热情一样永不熄灭。
您是水,滋润了我们棵棵幼苗;您是火,点燃了我们心里的那微弱的一丝火光;您是光,为我们照亮了去往前方的道路;您是指航灯,让迷途的我们从知识的海洋里重拾方向。
如果我能在天空中翱翔,那必定也是您用知识为我打造的强而有力的翅膀。
如果我能在大海里搏击,那必定也是您的淳淳教诲让我有战胜它的力量。
是您丰富了我的心灵,是您启迪了我的想象。用满天星光编织诗歌,用满地鲜花编织生命的颂歌。也表达不了我对你的敬意。我知道我不是您最满意的学生,但您却是我最尊敬的老师。是您让我成就了辉煌。您怎能让我遗忘?我爱您,老师!
贵州省毕节地区金沙县城关二小六年级:刘岭
第五篇:《世界上最孤独的小岛》读后感
《世界上最孤独的小岛》读后感
一个人最不能忍受的是孤独,但是一旦拥有家的温暖,一切都是浮云。——题记高二(2)班朱秋生
小说概述
这是那样一群人,为了一份属于自己的净土,甘愿放弃物质上的满足,这就是世世代代生活在特里斯坦.达库尼亚岛上的一群朴实勤劳的人们。在这里,没有高科技物质的需求,也只是一个相对于其他城市落后的岛屿,但是,一群生活在哪儿的所有人们都一直躺在这一个大家庭的怀抱中,他们自食其力,勤劳,也只是依恋着这座“世界上最孤独的小岛”,因为这里是他们永远的家。我恍惚间掉下几滴泪珠,大概是我想家了吧!我的家乡离这里很远,但是我和家紧紧地系在一起,就像铁锁和铁链般那样。
我很小就离家了,但是我一直放不下属于我自己的家,毕竟他曾经给予过我温暖的怀抱。因为有家,我幸福。它是世上最富有的王国,最温馨的地方。家,对于我们所有人来说,都是一个温馨的字眼。而自从有了家这个词,也就有了相应的漂泊,漂泊的终点却是找到自己心灵的乐土――回家。的确,难怪有人说,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回首家山三千里,望断南天无雁飞”明确表达了多少人的思乡之情。李白再飘逸,也会低头思故乡;杜甫再无私,也知道家书抵万金;辛弃疾半夜里挑灯看剑,沙场秋点兵,也只是想光彩地回到幸福的家;李后主有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愁思,也只是对南唐故土一席安馨的怀念封建时代的文人们或许是因为前途,或许是因为战乱,或许是因为其他的原因,常常漂泊在崇山峻岭里,斜阳古道下,但当他们看到城市里的万家灯火与大江上的零星渔光。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为何,我们不去珍惜自己的家呢?
我们满腔热血,可是家依然是我们那份牵挂啊。不变的爱恋,是留给家的;永远的眷恋,是属于家的。我感同身受,离家如此之久,是得回家看看了。在我看来,“家”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情结,在平常时无从察觉,到陌生处全涌上心头。家,故乡,是一个人一辈子无法消去的烙印。长大了,总要离家这时的家的感觉再不是妈妈不胜其烦的唠叨,而升华成一种记忆,一种气味,在他乡不如意时蒙上眼帘的一层雾。“家是温暖的港湾,是我们永远的归属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