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居安思危在企业管理中的哲学意义
居安思危在企业管理中的哲学意义
“居安思危”一直是中国人常用来告诫从政者的最常用的一个词,出自《左传》。春秋时期,有一次,宋、齐、晋、卫等十二国联合出兵攻打郑国。郑国国君慌了,急忙向十二国中最大的晋国求和,得到了晋国的同意,其余十一国也就停止了进攻。郑国为了表示感谢,给晋国送去了大批礼物,其中有:著名乐师三人、配齐甲兵的成套兵车共一百辆、歌女十六人,还有许多钟磬之类的乐器。晋国的国君晋悼公见了这么多的礼物,非常高兴,将八个歌女分赠给他的功臣魏绛,说:“你这几年为我出谋划策,事情办得都很顺利,我们好比奏乐一样的和谐合拍,真是太好了。现在让咱俩一同来享受吧!”可是,魏绛谢绝了晋悼公的分赠,并且劝告晋悼公说:“咱们国家的事情之所以办得顺利,首先应归功于您的才能,其次是靠同僚们齐心协力,我个人有什么贡献可言呢?但愿您在享受安乐的同时,能想到国家还有许多事情要办,我们一定要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魏绛这番远见卓识而又语重心长的话,使晋悼公听了很受感动,高兴地接受了魏绛的意见,从此对他更加敬重。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居安思危和忧患意识自古以来就是我们国家一条很重要的政治经验。儒家代表人物之一的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说的也是这种忧患意识。纵观中国历史,居安思危的皇帝,一定是比较有作为的皇帝,在居安思危的管理者统治的朝代也一定是比较昌盛的,反之则衰、则败、则亡。
翻开历史长卷,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国家如此,企业更是如此,在现代企业管理方面,企业也一定要有忧患意识。因为无论企业处于什么发展阶段都要对未来可能遇到的风险作出预警方案,“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对于企业来说也有深刻的哲学意义。
在管理学中有一个很知名的管理故事,叫作“青蛙效应”,“青蛙效应”源自十九世纪末,美国康奈尔大学曾进行过一次著名的“青蛙试验”:
他们将一只青蛙放在煮沸的大锅里,青蛙触电般地立即窜了出去。后来,人们又把它放在一个装满凉水的大锅里,任其自由游动。然后用小火慢慢加热,青蛙虽然可以感觉到外界温度的变化,却因惰性而没有立即往外跳,直到到后来热度难忍而失去逃生能力而被煮熟。
科学家经过分析认为,这只青蛙第一次之所以能“逃离险境”,是因为它受到了沸水的剧烈刺激,于是便使出全部的力量跳了出来,第二次由于没有明显感觉到刺激,因此,这只青蛙便失去了警惕,没有了危机意识,它觉得这一温度正适合,然而当它感觉到危机时,已经没有能力从水里逃出来了。“青蛙效应”告诉我们,企业竞争环境的改变大多是渐热式的,如果管理者与员工对环境之变化没有疼痛的感觉,最后就会像这只青蛙一样,被煮熟。同样,一个企业如果只满足于眼前的既得利益,一味的沉溺于过去的胜利和现在的繁荣之中,而没有忧患意识,对危机的逐渐形成麻木不仁,最后肯定会像青蛙一般在安逸中死去。
柯达公司的破产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在胶片年代,柯达公司达到了最鼎盛的发展期,全世界各个地方几乎都有柯达洗印店,可是就因为公司的决策层对未来没有前瞻性的思考,没有忧患意识,认为数码时代离我们很远,没有对企业进行变革和创新,结果一个昔日的商业帝国在瞬间就倒掉了。中国的很多企业也是如此,最早的春都集团和光明集团等等都是企业没有忧患意识而倒掉的。微软的总裁比尔盖茨有一句名言:“微软离破产永远只有18个月。”企业要避免“温水煮蛙”现象,首先要求其最高管理层具备危机意识,企业才不致在战略上迷失方向,不经意之间就会滑入危机的泥潭之中。
危机管理并非只是企业最高管理层或某些职能部门,如安全部门、公关部门的事情,而也应成为每个职能部门和每位员工共同面临的课题。在最高管理层具备危机意识的基础上,企业要善于将这种危机意识向所有的员工灌输,使每位员工都具备居安思危的思想,提高员工对危机发生的警惕性,使危机管理能够落实到每位员工的实际行动中,企业才会做到防微杜渐、临危不乱。20世纪90年代初,波音公司产量大幅下降,为走出经营低谷,波音公司摄制了一部虚拟的电视新闻片:
在一个天色灰暗的日子,众多的工人们垂头丧气地拖着沉重的脚步,鱼贯而出,离开了工作多年的飞机制造厂。厂房上面挂着一块“厂房出售”的牌子。扩音器传来:“今天是波音时代的终结,波音飞机公司关闭了最后的一个车间……”画面反复播放。这则企业倒闭的电视新闻使员工们强烈地意识到市场竞争残酷无情,市场经济的大潮随时都会吞噬掉企业,只有不断进取、创新、拼搏,企业才能在经济大潮中乘风破浪,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否则,虚幻的模拟倒闭就会成为企业无法避免的事实。
这一充满忧患意识的片子播出后,波音公司的员工们每个人都充满了危机感而变的更加努力工作,企业也不断的创新,员工人人都真切感到“末日即将来临”,以此激发员工的忧患意识和不懈奋斗的精神,终于企业迎来了大发展,以后波音一跃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飞机制造商)。
同样,中国最著名的民营企业之一华为的总裁任正非在华为大发展时期却写出了著名的“华为的冬天”一文,用忧虑的口气来告诫他的员工,华为可能马上要进入冬天,以此来增加企业和员工的忧患意识,正是任正非的居安思危的管理理念,才使华为度过了一个又一个艰难险阻,成为了真正国际化的通信供应商。
一个人、一个企业或一个国家必须居安思危,必须要有忧患意识。往往有些企业在强盛时,许多危机其实早已潜伏在企业日常的经营管理之中,只是由于管理者麻痹大意,缺乏危机意识,对此没有警醒而已。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年,许多中国企业发展的很强大,但是在强大中,我们必须要有忧患意识和危机感,如果我们的企业在强大时盲目乐观,丧失了超越自己、超越过去的动力,那么就会像温水里的青蛙一样被慢慢烫死。这一点中国企业家一定要引以为戒
第二篇:浅析劳动竞赛在企业管理中的意义
浅析劳动竞赛在企业管理中的意义
发布时间:2010年09月13日信息来源: 本站原创作者:株洲发电公司工会浏览量: 【字体:大 中 小】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以提高职工技术素质和岗位技能,弘扬团队协作,无私奉献,爱岗敬业精神为目的的劳动竞赛活动,已被越来越多的企业员工和企业领导所认同、接受,并积极参与。株电公司正面临转型的关键时期,从而对人才队伍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开展劳动竞赛是提高员工业务素质的重要手段
技术能手是强企的重要人才。面对国企改革不断深化的新形势,面对竞争日趋激烈的国际国内市场,企业必须建立一支以高级经营管理人才、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和高级操作技能人才为骨干的高素质的员工队伍。当前,株电公司员工队伍的技术素质,从总体来讲还不能完全适应竞争的要求。其中知识技能型人才和复合技能型人才十分短缺,已经成为困扰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劳动竞赛的广泛开展,正是株电公司实施“人才强企”战略的一项重要举措。技术比武能够营造学习技术、尊重人才的浓厚氛围,进一步激发一线员工学习技术、岗位成才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有力地促进企业基层队伍建设,为株电公司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力资源保障。
二、开展劳动竞赛,充分调动了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岗位技术练兵,技术比武的重点向激发员工智力发展和技术发明,技术创新方面发展;激励方式也由片面的强调精神奖励而忽视物质利益向以企业经济建设为中心,将其岗位技术练兵,技术比武的成绩,及在生产实践中发挥的技术作用,与为企业贡献大小,效益好坏,为企业增效的大小;与个人的晋级、晋升和各项待遇等利益相结合等方面转变。那种只盯着“口袋”,忘了“脑袋”,只顾眼前,不顾长远的行为,是企业发展的障碍。实践告诉我们,员工整体素质提高了,管理工作跟上了,生产就会发展,就会出质量、出效益。
三、开展劳动竞赛,形成了人人争先学技术的良好机制
劳动竞赛的最大特点,从形式上看,是它的群众性,广泛性,即员工自觉积极参与的普通性,以及活动上的灵活性;它集中体现了被员工普遍接受和认同的共同的价值观,以及员工学习技术业务、岗位技能和岗位操作水平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在一定的条件下,员工的价值观和对理想目标的追求,在广泛性上和心理承受能力以及行为准则上,能够达到完善和谐与统一。竞赛活动的意义就在于要建立学习型团队。企业要想持续稳定发展,关键在于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岗位练兵,技术比武最后取得好名次不是唯一和主要的目的,关键是通过此次竞赛活动,加强岗位技术培训,使岗位技术培训与技术比武活动结合起来,使一线员工培训活动既作为提高员工综合素质的过程,又作为员工在岗位上建功立业的过程。同时通过竞赛活动,使公司员工中的技术能手、优秀人才脱领而出,成为大家学习的榜样,从而在公司内部形成了人人争先学技术的良好机制。
四、开展劳动竞赛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有效手段。
“做鹰一样的个人”大力倡导株电员工确立高远的人生抱负和志向追求,最大限度地追求个人价值实现。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强大精神支柱,也是企业最牢固、最坚定、最有活力的基础建设工程;是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精神资本,更是调动员工积极性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
劳动竞赛在企业文化的建设和发展上必将通过各种渠道对企业文化产生积极强大的影响,在企业员工中有着巨大的辐射作用和强化作用,它可以创造一种宽松和谐环境与气氛的良好形式,不同于市场利益竞争;企业技术中只存在于技术水平和能力的强弱,高与低,而且这种技术的差距、高与低、强与弱,是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开展技术交流、相互学习、技术比武来提高的;对于技术上差距,只有
技术技能的等级上差别,没有惩罚,在职工中没有什么利益上的冲突和矛盾,它最终的指向是企业共同利益;体现的是职工一种积极进取,互助互学、互帮互学,争做贡献的内在精神和对技术精益求精,学而不倦的敬业精神,以及职工对技术自强不息、奋发向上的精神。所以,劳动竞赛具体体现了企业文化的内聚性,规范性和群体行为导向性的客观存在,并形成了一种较为轻松、欢快、和谐、融洽的氛围,从而影响和造就人的行为,进而影响造就整个企业的行为,形成统一的价值观念和良好的精神风貌,增强企业凝聚力及市场竞争力。劳动竞赛的开展,对促进全体劳动者技术、技能水平的提高,对技能人才评选表彰、职业技能鉴定、企业职工培训及再就业等工作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这一活动,有效地推动了职业培训的广泛开展,使参赛选手的综合素质得到了较大提高,并使优秀技术、技能人才脱颖而出,既为企业发展输入了新的活力,也使技术工人看到了自己在岗位上的价值,明确了岗位成才的方向。
第三篇:企业管理哲学
企业管理哲学 2011级信息与计算科学 曾超龙
《新中道的企业管理哲学》读书笔记
企业管理是我最感兴趣的学科之一,我认为一个企业管理者是否够成功,关键并不仅是看他们有多少的成功事例,另外一个很重要的评价标准就是他们的企业管理理念,也就是对于企业管理哲学的应用与探索,所以我选修了企业管理哲学。
学习企业管理哲学,我选择的辅导书是《新中道的企业管理哲学》和《管理的实践》,我对于这两本书都有一点自己的评价。《管理的实践》是一本相当有体系的一本书,读这本书我们可以很快的了解到管理的所有基本知识,它是一本不错的管理学入门教学课程;《新中道的企业管理哲学》则是从哲学方面全面的介绍了企业管理的智慧,当然我觉得,对于《新中道的企业管理哲学》更值得骄傲的一点就是这里所有的企业管理哲学都是中国式的企业管理哲学(截止到目前,我对本书的认识)。
第一章 新中道的理念与方法
这一章中主要讲到的是中国古典哲学——诸子百家的中道和心中到作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通过这一章,我重新认识了中国古典哲学。以前,我一直认为中国古典哲学中只有儒家所谓的中庸之道才叫做中道,通过品读《新中道的企业管理哲学》,我对儒家的中庸之道有了新的认识,它只是中道的一个方面,而儒家的中道也并不只中庸这么狭隘的一点;同时我对其他诸子的学说也有了新的认识,每一家学说都是有其自己的中道学说的。墨家讲求“兼爱非攻”,讲利益相关者利益的平衡,这是直接把中道作为伦理原则或者核心价值;法家讲求“严刑峻法”,这就是说法家的中道就是“法”,意指人世间只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这就是“法”,他就是法家世界里的中道;兵家的代表是孙武的《孙子兵法》,我认为书中最为核心的思想有两句,就是“兵者,不祥之利器”和“首先‘伐谋’,其次‘伐交’,再次‘伐兵’”。由此便可以看出兵家的中道就是“和谐”,可以做到“不战而屈人之兵,不战而止息干戈”才是兵家的上上之策„„
在这里我接受到了新中道的理念,新中道作为一门新的中道哲学,既承袭了古典中道的先进思想,也加入了一些现代中道哲学元素。“新中道”强调和谐,强调在原则基础上的包容性,注重在原则基础上的融合,反对极端化和单边化倾向。
新中道的方法则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包括:反向的平衡、结构化细分、本质的还原和改善主义。这四个方面看上去没有什么本质上的联系,但是它们作为新中道的方法,要能够灵活的结合起来应用才可以发挥最大的功效。新中道的方法提出一种解决问题的普适性方法,就是围绕“反向的平衡”,对问题进行内部结构的分解(结构化细分),然后对细分出的事物进行本质的还原,进而有新的认识(本质的还原),最后对有问题的具体的环节进行改善,也就是找到解决问题最有效的具体方法(改善主义)。
在这里面的所有方法,我对反向的平衡情有独钟。《基业长青》一书中曾有这么一句话,“检验一流智力的标准,就是在头脑中同时存在两种相反的想法但仍保持行动能力。”我感觉两种相反的想法中,比较重要的应该是反向的思维,正向的思维是我们的第一反应,拥有
企业管理哲学 2011级信息与计算科学 曾超龙 的反向的思维,将它们结合分析,掌控全局,完整全面的改善和提升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章 管理的基本思维方法
思维方法是思想和行动的基础,管理中的思维方法可以细分为惯性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战略性思维、启迪性思维、反向思维和创新性思维等。对于不同的人,不同的地位和职位,在不同的场合都要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应为不同的思维工具各具特性,可以起到的作用当然也不尽相同。例如,逻辑思维注重逻辑性和可验证性,应当用于实践中;辩证思维突出传统的反向思维,与启迪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结合,注重的是非常规看问题的方式;启迪性思维主要存在于悟性较高的员工,而战略性思维则应该存在于企业管理者。
对于惯性思维,也叫做混合性思维,我感觉这种思维方式应该是人们思维中普遍存在的,也是最全面、最多元化的思维方式。但也正因为此,这种思维方式确实也是最平凡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依赖于习惯、经验、常识、学习和简单的理性思维,是没主见的思维方式。
辩证思维也是一种新行当平凡的思维方法,更确切的说,它是一种态度。通过社会理论实践和长期的考证,人们慢慢更加青睐于辩证思维,因为这种思维的态度让我们不要“死心眼”的对待问题,要从辩证的角度全面的看待问题。但是我们如果不能正确树立辩证思维的坐标,就会使得自己做的所有工作没有实际意义,导致我们做很多无用功。
说到逻辑性思维,我相信每个人都会有一定的认识,逻辑性思维就是知道我们的思想走一个有理可循的道路,理性的认识一件事之后,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衡量事物之间的关系和权衡食物重要性,以求得到一个逻辑上更为合理的处理结果。
战略性思维应该是处在一个统治者的地位的思维方式。战略性思维的特点有:积极性、综合性、多边性和前瞻性。这些性质对于一个企业管理者的思维都是不可或缺的,而其中最有影响力的特点应该是前瞻性,这就要求企业管理者培养前瞻性的眼光和能力。培养前瞻性的眼光和能力,就要做到经常结合经验教训,对未来进行可行性思考;善于分析企业发展趋势;学会把握总结发展经验和规律;多做预测,勇于总结修正;及时分析企业发展方向是否有偏差。
最后,就是说明反向思维、启迪式思维和创新性思维,这几种思维方式当然是有本质区别的,但是它们都是非常规而既有爆发性的思维方式。因为,有了这样的思维方式,这就叫做“立新”;加之于其他几种思维方式上,最后收获的成果显然是斐然的。所以说,这几种思维方式打破以上几种思维方式的条规,但是又凌驾于其上。
以上谈到的一些内容是本人通过听课和读书得到的一些心得和启发,内容浅薄,望老师批阅指导。
帖子:
1)百度贴吧——读书吧
《新中道的企业管理哲学》(张立波、陈少峰),内容比较基础,适合初学者;而且全面,有利于我们充分了解这方面的知识。
2)人人网(转帖)
企业管理哲学
2011级信息与计算科学 曾超龙
《新中道的企业管理哲学》作者简介 张立波,北京大学博士毕业,现任中国海洋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研究员,主要研究企业伦理、文化企业商业模式与核心竞争力等,旁及先秦哲学和中西文化比较。近年来在《北京联合大学学报》、《福建论坛》、《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合撰《新中道的企业管理哲学》、《比照与融通》、《文化产业商业模式》、《中国文化企业发展报告》等著作多部。
3)朋友网
《新中道的企业管理哲学》作者简介张立波,北京大学博士毕业,现任中国海洋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研究员,主要研究企业伦理、文化企业商业模式与核心竞争力等,旁及先秦哲学和中西文化比较。
评论:
1)卓越亚马逊
平实的语言道出深刻的管理哲学智慧,值得有兴趣的人来品读
第四篇:企业文化在企业管理中的意义与作用
企业文化在企业管理中的意义与作用
-------魏光明(摘录)
企业文化来自于企业的长期发展建设之中,其建设的根本任务,就是围绕着和谐社会建设的要求和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对企业制度进行创新,并将其上升到精神层面,为企业长远发展创造出良好的人文环境和强有力的行为保障。因此可以说,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一、企业文化的内函
企业文化产生于企业长期的生产经营中,是被全体员工所共认同认可并视为标准的价值规范。在企业中,优秀的企业内部文化能够对员工形成很好的约束、凝聚和激励作用,它能将企业和员工紧紧的联系起来,并带动的员工的积极性工作,协调一致,使他们产生强烈的荣誉感和归属感。企业文化内函的定义主要分为以下四点:
1、企业文化在企业管理中的核心内容体现于其价值观念上。这种价值观念往往会被无形的渗入到企业管理人员和企业员工的潜意识里,最终作为员工的工作实践标杆而被传承。
2、企业文体形成于企业长期经营和沉淀之中,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而且企业文化随着企业经营规模和管理模式的变化而为断的变化,以便满足企业的需求,不断去粗取精,最终推动企业健康快速发展。
3、一个企业的企业文化的形成或多或少都会受到其核心领导领导阶层的影响。而在很久之前出现的企业文化大多数都是由领导倡导的,因此一个企业的企业文化往往也是领导都管理价值观的体现。
4、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的思想中心必须得到全体员工的认可和尊重。企业文化理应成为员工们的所共同追求、共同遵守的价值体系,如果不能得到员工的支持,就无法在企业内形成一股凝聚力,其价值导向功能也就无从谈起。
二、在企业管理过程中企业文化的作用
1、导向作用
企业文化导向作用贯穿于企业整体和各个员工之中,一方面,企业文化能使得全体成员的行为和思想受引导;另一方面,企业文化还能对企业整体价值和行为取向起到一定的导向作用。因为作为公司的企业文化,往往在形成伊始时就建立起了其自身的规范标准和系统价值,这就会使企业的每个成员能够以企业文化为行动指南,一但在行为取向或者价值取向上同企业文化的标准产生了矛盾,企业文化就会对其进行导引和纠正。
2、约束作用
企业文化能对企业内成员的心理、思想和行为进行一定的规范和约束。而企业文化的现实约束力主要体现在企业制度的完善和道德的规范上。首先,企业文化是有效的制度约束,而企业制度又是企业内部法规,无论是员工还是企业领导者都应该执行和遵守,这样就会形成制度的约束力。其次,企业文化是一种道德约束,它能够作为一种道德规范布从伦理上对企业员工和领导者的行不进行约束。一旦有人违背了这种首先规范要求,不但会受到企业中乃至社会上的舆论谴责,其自身也会感到无比内疚和自责。
3、协调作用
为了企业建设更为稳定高效,首先要做到的就是通过对企业文化建设来启发全体职工团队合作意识。企业可以借助职工代表会来让企业员工参与到“为企业建设出谋划策”等活动中来,使职工对企业的发展和建设产生一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并献出其有益建议,使领导在认识上得到一定的认同感。另外,企业文化的建设还要求管理者学会关心员工,爱护员工,尊重其劳动成果,让每个员工都能在愉快的团队中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从而使其在行动上和价值取向上更加的协调一致。
4、激励作用
企业文化建设能使企业在日常管理中时刻做到以人为本,将员工放到重要位置,充分去理解他们。尊重他们、关怀他们、充分的信任他们,并做到主动关心其疾苦。为其排忧解难。企业中的每一个成员,包括员工与领导、员工之间都要建立其较为深厚的情感,带给员工一种家的感觉,从而心甘情愿的为企业效力。企业文化是企业中员工所共同认可的价值观,因此可通过企业文化培养企业的凝聚力,从而稳定员工,防治人才流失。
三、建设企业文化,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1、开发相关制度体系,推进企业文件建设
企业文化的建设一方面需要全社会的支持和倡导,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一方面是要将其落实到企业管理制度的细节中来。也就是说,要从一点一滴做起,对企业的经营管理者进行革新,并从中积累沉淀出个性化、鲜明化的企业文化。为了使企业文化的整体建设过程能够顺利完成,企业企业应开以出相应的管理制度体系,并通过来促进企业文化的建设。而且这些制度其本身也属于企业文化,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可以开发出竞争选优制度、奖勤罚懒制度、分工合作制度、系统化培训制度等等,以使企业文化能够在企业中更为高效科学的确立起来。
2、加大企业文化培训力度
作为企业领导应抓好企业文化学习载体的建设,并且广泛开展与企业文化相关的交流活动,始终要求企业员工能够认真进行文化课程学习,根据企业文化的内容谈自己的认识和想法,将自身的行动同整体的企业文化统一协调起来。抓好展示载体建设,加要企业文化课程培训力度,积极开展主题实践活动,让企业的各级员工都能在内部管理和业务营销中进行感悟,最终对企业文化建设产生认定的同感。
3、做好企业文化建设领导工作
企业文化的建设是一项关乎企业发展系统工程,企业领导应当将企业文化建设规划到企业整体发展建设中来,并切实加强领导效用,制定详细规划,逐步进行。企业的各个部门要各负其责,合理分工,密切合作,共同完成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另外,企业领导阶层不仅要做好企业文化设计和组织工作,更要作为一名倡导者身体力行,做到身先士卒,不但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用实际行动对广大职工产生正面影响,共同建设企业文化。
四、小结
一个优秀的企业文化是整个企业宝贵的财富,企业毅力不倒并不断壮大的核心要素就是企业文化。文化可以传承也可以丰富,象征着企业的软实力。只有不断的建设和完善企业文化,才能使企业核心竞争力不断提高。
第五篇:浅谈成本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意义
转自论文部落论文范文发表论文发表
浅谈成本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意义
作者:张君花
摘要:笔者近几年曾在国内湖北十堰柳林立交桥、浙江衢州塔底水电站项目和国外安哥拉甘德杰拉丝大坝项目、鲁娜机场公路项目工作多年,通过几个项目的工作历练,对施工企业的成本管理进行过详尽的分析,在此探析成本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意义。
关键词:成本管理 施工企业 人力 机械 材料施工企业成本管理概述
施工前期的成本管理有两步。
第一步,通过正常竞标的方式获得工程项目。而在竞标的过程中,施工企业需要充分考虑到项目的类别、难易程度、所在地理位置、建设单位、监理单位等,选择合适的工程项目,然后再开始进行投标,在投标中实行不平衡报价。在做标书的过程中,尽量运用有相关工作经验和业务能力强的人员,力求保底基础上增大利润率。防止低价中标和盲目投标中标,避免给企业、项目施工带来不必要的困难,避免造成管理上不必要的难题。
第二步,成本预测。在工程开工前,在企业内组织专门的成本核算小组,做好成本预测。对工程施工图纸、技术方案、人财物消耗、原材料价格变化机制等进行分析和评价,寻找到节约成本的方法,从而确定目标成本。笔者在湖北十堰柳林立交桥项目中负责工程计量、合同管理、工程造价预(决)算和成本分析工作,在工程建设前期就对工程项目进行成本预测,通过计量清单的方式合理预估每一项成本,制作出最终的工程造价预算,找到节约成本的方法,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并在施工过程中做好合同管理,减少了纠纷扯皮现象的出现,维护了施工企业的权益。施工阶段的成本管理主要是人力、材料、机械的成本管理。2 做好成本管理对企业管理的意义
2.1 有利于增产节支
项目施工中,前期的成本预算决定了后期成本管理的工作方向。做好前期成本管理,有利于施工单位有序的开展施工阶段的成本管理工作;有利于施工单位确立成本管理工作方针和工作方法,提高成本管理工作效率,有效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如果不做好前期的成本管理,一旦投到不合理的工程项目,比如说,工程项目对施工企业来说太难,那么企业就需要耗上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来做好工程项目,而最终结果也不一定尽如人意,于是在竣工结算阶段又与建筑单位发生矛盾纠纷,一个项目下来很多官司纠纷的不断,投到这种工程项目不仅不利于施工企业提高经济效益,严重的还会影响到施工单位的发展和声誉。
而做好各个阶段的成本管理有利于施工企业对工程项目进行全过程控制和管理,完善成本管理体系,严格控制工程造价,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促进企业增产节支。笔者曾在衢州塔底水电站项目负责工程计量,合同管理和工程造价预决算工作,并且从项目开始施工到竣工结算对项目整个施工过程做过全程的成本分析工作,通过有效的工程计量、合同管理和预决算工作,严格控制了工程成本,提高了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促进了企业增产节支。
2.2 有利于企业加强经济核算
经济核算是成本管理中的重要内容,也是企业有效控制工程成本的重要方面。企业根据工程项目的特点组织专业人员做好经济核算,不断提高经济核算人员的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提高工作效率,以高质量的经济核算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2.3 有利于企业优化人力资源配置
施工企业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其人力成本在工程项目中所占的比例很高,优化人力资源配置,降低人力成本是成本管理中的重要内容。施工企业做好人力成本管理有利于企业提高
现代化水平,有利于企业提高人才竞争力,并逐渐提高其核心竞争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健康发展。人力成本管理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内容,通过良好的人力成本管理,有利于在企业内部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使每一个员工都能积极昂扬的开展每一天的工作,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而人力成本管理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开展:
首先,施工企业应建立合理的人力资本管理制度,注重员工的业绩考核,强化员工培训,努力提高员工的业务素质,并通过企业文化的建设在企业中形成学习氛围,使每一个员工都能基于自身发展不断学习新知识,从整体上提高员工的素质,提高人才竞争力。
其次,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在每一个工程建设中,施工企业都必须解决好各类员工数量的问题,解决好一线基层员工与中高级技术员工的配合问题,充分调动每一个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使每一个员工的价值都能最大程度的发挥出来。
最后,建立合理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为了降低人力成本,施工企业可以建立合适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使每一个员工都能在一定的压力和动力下积极工作,努力提高工作效率,从而促进企业减少人力资本的消耗。
2.4 有利于降低工程造价,提高经济效益
工程施工中,材料成本是最主要的成本,一般而言,在建筑工程中,有70%成本来源于材料,因此,控制好材料成本可以有效提高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做好材料成本管理可以有效减少工程造价,同时也能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在减少或杜绝材料浪费现象的工作中,可以使员工逐步形成节约的工作作风,并将这种作风映射到企业管理中,使企业管理人员能物尽其用、人尽其才,提高管理水平。
首先,严格控制原材料的价格。施工企业的采购人员在充分了解市场行情之后选择最优的供货商,并选择最佳的运输路线和运输方式,减少运输成本,严格控制材料成本。同时,将进货的频率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做到既不积压材料,也不造成施工中材料供应不足。笔者在安哥拉甘德杰拉丝项目中负责物资管理和现场施工的工作,所有的工作人员对工程建设进行实时跟踪,并对市场进行正确分析和预测,并监督每个工作人员的材料使用情况,大大减少材料浪费现象,最终减少了原材料的成本。
其次,做好施工现场的材料损失工作。在大型施工项目中,企业要做好材料损失工作,做好物资管理,避免出现材料偷盗现象。
2.5 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
施工企业要想不断发展壮大,要想提高现代化水平,那么就必须与时俱进,及时更换设备。采用先进的机械设备不仅能提高工作效率,还能达到节约能源的效果。笔者曾在安哥拉鲁娜机场公路项目负责现场设备管理、工程内业、后勤和出纳工作。不同的设备采用不同的管理方法,每次使用之前都确保机械的正常运转,不会出现故障,通过良好的维修保养工作有效提高了设备的性能和寿命,节约了能源,提高了工作效率。
做好机械设备的成本管理有利于在企业内形成严谨的工作作风,使每一个员工都能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做好本职工作,提高责任感,提高工作积极性,并不断寻求突破。有效的机械设备的成本管理有利于减少企业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使企业以低成本创高效益。做好机械设备的成本管理,有利于企业做好机械设备的维修保养工作,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有利于企业不断更新设备,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促进企业在现代化社会里健康成长。3 结束语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强,施工企业面临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施工企业要不断改进成本管理方法和制度,以优质的成本管理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提高工作效率,提高经济效益。并将成本管理的影响力辐射到企业其他管理上,提高企业管理的水平,促进施工企业由劳动密集型企业走向管理密集型企业,以高效管理创企业发展新风象。
参考文献:
[1]蒋楚华.建筑工程项目中成本管理的重要意义[J].世界华商经济年鉴·城乡建设,2013(4).[2]耿建新.论企业进行成本管理的意义[J].现代经济信息,2011(22).[3]彭云.精细化管理思想在我国酒店成本管理中的应用探索[D].西南财经大学,2007年.[4]侯延莉.浅谈加强企业人工成本管理的意义与策略[J].长三角,2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