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老子哲学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老子哲学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背景介绍: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或曰谥伯阳。汉族,楚国苦县历乡曲仁里(今河南省鹿邑县太清宫镇)人,约生活于前571年至471年之间。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被唐朝帝王追认为李姓始祖。老子故里鹿邑县亦因老子先后由苦县更名为真源县、卫真县、鹿邑县,并在鹿邑县境内留下许多与老子息息相关的珍贵文物。老子乃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存世有《道德经》(又称《老子》),其作品的精华是朴素的辩证法,主张无为而治,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在道教中老子被尊为道教始祖,老子与后世的庄子并称老庄。
写作目的:本文根据老子《道德经》的一些枝节内容结合现代企业管理中遇到的一些常见问题进行浅显的分析,以有助于企业管理人员处理日常管理中的一些问题。
正文:老子哲学思想博大精深,短短五千字囊括了中华五千年哲学智慧的精髓,不仅诠释了生命的意义、万物的起源,更是涵盖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等等几乎现代科学的所有领域。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老子哲学思想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由来已久,甚至在企业管理学科诞生之前就已经有了相关的应用,我们对此进行研究也仅仅是点滴的归纳和描述,窥豹一斑而已。以下就一些老子哲学思想中常见的观点做简短的分析。
一、老子哲学在企业管理制度建设中的应用
1、“无为”的企业管理制度
在老子看来, 任何事物发展都应“无为而无不为”(四十八章)。“无为”不是什么都无所事事, 而是不妄为, 顺应自然发展的客观规律。“无为”是一种立身处世的态度和方法, “无不为”是指不妄为所产生的效果。“万物作焉而不为始, 生而不有, 为而不恃, 功成而弗居”(二章)的“生”、“为”、“功成”是要人们去生存、去工作、去经营、去创造、去成就大事业;而“不有”、“不恃”、“弗居”正是拥有“自然”“无为”的态度。企业管理中的关键, 是确立一个相适应的分级、分权管理体系和动力、平衡机制, 应以能够规范人们的行为, 促使其自觉地围绕在企业经营管理目标运作上。
2、公开公平的企业管理制度
老子劝告世人: “天之道, 其犹张弓欤? 高者抑之, 下者举之, 有余者损之, 不足者补之。天之道, 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 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 唯有道者。”(七十七章)这是说自然规律就像一张弓, 高了就向下压一些, 低了就把弓抬高一些。自然规律是减少有余的, 补给不足的, 可社会法则却是减少不足的, 奉献给有余的人。谁能够减少有余的, 补给不足的人呢? 只有有道的人才能够做到。老子主张应效法自然, 无为而治, 追求公平, 而不是 填补人之欲海与满足人之贪婪。
3、前后一致的企业管理制度
老子所谓“守中”、“抱一”企业的规章制度不能朝令夕改, 而必须在开放性的前提下, 保持它的相对稳定性、一贯性、连续性治大国若烹小鲜”(六十章)的领导技巧和管理艺术。“小鲜”即小鱼。小鱼往往柔而脆弱, 一不小心就会将小鱼煎碎。因此在煎小鱼时就忌不断搅动, 否则必定破碎不可收拾。老子的这句话, 不是说治理国家像煎小鱼一样简单, 而恰恰相反, 必须谨慎行事才能烹调出美味的小鱼来。治理企业也是如此。现代的企业往往上百上千人, 如果管理者肆意妄为, 让制度朝令夕改,就会让员工无所适从, 导致企业混乱, 影响企业的经营管理。老子用烹调小鱼来比喻治理国家,也是为了说明无为而治的重要性。因此, 注重开放更新, 保持企业制度的稳定性、一贯性与连续性, 才能让企业制度得到坚定不移的贯彻执行,从而达到制度的预期目标和效果。
4、“以正治国,以奇用兵”的公司管理理念
《道德经》书中揭示了事物普遍存在的矛盾、相互依存和转化现象,其中也包括“正、奇”这一对矛盾,它说:“正复为奇,善复为妖。”(《老子·五十八章》)人们一般肯定“正”,而否定“奇”,但《老子》并不绝对化,它强调“奇”在战争中的巨大作用。它说:“以正治国,以奇用兵。”(《老子·五十七章》)指出必须按照正道治理国家,但作战却可以,也应该变幻莫测,出“奇”制胜,即所谓“兵不厌诈”者是。“以正制国,以奇用兵”这八个字的概括,区分出“治国”和“用兵”这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和矛盾。
在公司经营过程中,有些部门是对内的,比如人事行政、财务、质量安全部门,有些部门是对外的,比如销售部、工程部、售后服务部。运用老子奇正的哲学思想来理解,可以说,对内的部门要严格制度管理,对内部门的做事方法应该循规蹈矩、按部就班。对外的部门应该相对重视客户的感受而弱化公司制度的约束,比如销售部门的工作重点应该放在如何占领市场,如何提高品牌知名度方面,而公司内部的规章制度应尽量减少约束,以便销售部门可以在市场上相对灵活,出奇制胜。
二、老子哲学的企业用人之道
1、知人善任的用人之道
用人必先识人,识人的目的又在于更好的用人。老子《道德经》第四十五章言:“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老子此言在于提醒领导者识别人才时,不要只看表面、看眼前,而忽视本质、忽视发展、忽视潜力,从而令真正的人才埋没。第八十一章又讲:“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进而提醒领导者,那些善于卖弄者未必有真才实学。
识人也是知人,就是能够历史的、全面客观的了解别人的长处和短处,及时发现和识别人才。老子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第三十三章)。” 告诫领导者首先要知人前要知己、要有自知之明。《道德经》第七十一章讲:“知不知,上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大意是说能知道自己无所知,这是最高明的了;不知道自己无所知,这就是毛病,之所以圣人没有这个毛病。是因为圣人意识到了这个病,所以才没有这个毛病。
2、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
老子认为, “故道大, 天大, 地大, 人亦大。域中有四大, 而人居其一焉”(二十五章),老子强调: “圣人无常心, 以百姓心为心。”(四十九章)老子认为, 高明的管理者应该是没有他自己的固定不变的意志, 而是以百姓的意志为意志。管理过程中应充分体现员工作为企业主体的地位,给他们以尊重、关心、信任, 培养、提高、发展每一位员工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 充分发挥其自主性和创造性, 给员工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氛围。
“以人为本”包括以下两个层面: 第一, 将人视为管理的首要因素。企业的管理首先都应该从如何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来展开。第二, 企业要给员工提供一个能够充分发挥他们才华智慧、创造能力的广阔空间, 不断地运用挑战来锻炼员工的德力、智力、体力、能力以及意志力, 并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 努力地实现摆脱人为的不合理约束限制,全面自由发展, 提高人的生命存在质量。
3、领导者应善于放权于人
《老子》第十七章中的话:“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克里夫兰把这句话解释为:好的领导者说话不多,当属下把工作任务完成时,所有的人都认为”这是我自己干的“。这里向我们揭示的是领导者集权与分权的辩证法。领导者要善于集权,这主要表现为重大问题的决策,必须善于当机立断,不为纷纭的议论所干扰;领导者又必须善于分权,对于决策的执行过程,领导人没有必要频频过问,要给属下充分的自由度,让他们尽情地施展才能。
三、老子哲学对企业领导者素养的要求
老子把管理人员划分成了不同的层次,管理者风格的不同体现了他们的基本素养和管理能力存在着巨大的差别。在老子看来, “太上, 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再次侮之, 信不足焉, 有不信焉!悠兮, 其贵言。功成事遂, 百姓皆谓‘我自然’”(十七章)。这说的是, 最上等的管理者, 人们只知道他而感觉不到他的作用;次一等的, 只是让人亲近他、赞美他;再次一等的, 只是让人畏惧他;最下等的, 是让人辱骂他;领导者信用不足, 员工就不会对他有信任感。领导者谨慎言行, 潜移默化, 让事情取得成功, 就会让员工感觉这一切都是自然而然的。
对于企业管理人员甚至最高领导,老子认为必须具备较高的个人素养,主要列举如下:
1、以德报怨
一个优秀领导者,自身必须具备德才兼备,德为首位,以德服人,这正与老子的观点相一致。《道德经》第四十九章讲:“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大意指:善良的人,我以善良来对待他;不善良的人,我也以善良来对待他,这样,人人都归于善良了。诚信的人,我信任他;不诚信的人,我也信任他,这样,人人都归于诚信了。在现代组织体系中,作为领导者是下属的中心,只有善待他人、信任下属、报怨以德,才能换取下属对你及组织的忠诚,激发其责任心。这是领导者及其组织生存 和发展的源动力,也是实现组织目标的有力保障。然而,作为组织中的成员各具特点,在工作中的表现也各不相同,所以各种矛盾和冲突也是不可避免的。如果领导者不能正确对待,就会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所以,领导者应做到宽宏大度、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以报怨以德的宽容态度与下属融洽相处,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在和谐气氛中发展自己、壮大组织,为实现共同组织目标而奋斗。
2、宠辱不惊
《道德经》第十三章讲:“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意思是讲:一个领导者,如果得失名利的心太重,宠辱都心惊,终究不能有什么大作为,只有宠辱皆忘,方可以宠辱不惊,才能“托天下”。老子提倡以无私、忘我来达到“宠辱不惊”,这对现代领导者来讲非常值得回味。领导者只有心态平和、恬然自得,方能达观进取、笑看人生。
宠辱不惊,用现在的语言来说就是淡定从容。是对人生跌宕起伏、事业成功失败、个人名利得失的一种态度,一种大气、低调的个人素质。只有达到这种至高的思想境界才能经得起企业经营过程中各种复杂问题的困扰,才能从纠缠不清的复杂问题中找到合理的解决办法。
3、少私寡欲
老子《道德经》第十九章:“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第四十四章:“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是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第四十六章:“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老子《道德经》中讲的这些话应该给现代领导者以启示。同时告诫领导者要无私寡欲,知足知止。可以说“无私寡欲”确实关系到整个领导工作的成败,只有廉洁自律的领导者才堪当重任。
只有领导做到无私无欲,才能在企业管理中做到公平、公正的判断,才能把企业的利益放到第一位来做决策。只有这样企业才能长久的发展,领导的地位才可以日益稳固。
4、谦下服人
老子曰:“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第六十六章)”。老子认为江海能汇聚百川,是因为处在百川之下。这里所说的“善下”、“言下”、“后之”,是启发领导者对下属要在人格上予以尊重,礼贤下士。
自谦自省, 是优秀的领导管理者的良好素养之一。老子强调: “不自见, 故明;不自是, 故彰;不自伐, 故有功;不自矜, 故长”(二十二章)。
海纳百川,大海之所以能够容纳百川,是因为海平面比陆地要低,大海总是谦卑的把自己放到最低的位置,这样才可以汇聚河流。企业领导者也是一样的,越是地位高的领导者,越是谦卑,越是平易近人。不刻意的去表现自己,才能彰显自己的实力。
5、认真谨慎
一个优秀的领导者做每一件事都必须认真谨慎。老子曰“图难于其易,为大 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第六十三章)”。提示领导者不能轻视小事,因为大事是由小事积累而成的,正如“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第六十四章)”。领导者做事不仅要认真谨慎,而且更要善始善终,所谓“慎终如始,则无败事(第六十四章)”。现代领导者做事只有时刻保持严谨的态度和求实精神,并且能善始善终,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所有的成功者几乎都是从小事做起,从小人物做起,事无巨细,一丝不苟,坚持不懈,永不放弃。只有坚持这种认真细致、谨慎务实的态度才能够成就一番事业。
6、以柔克刚
以柔克刚就是领导者在工作中面对下属的过激行为,应采取理智和冷静的态度去缓解对立情绪,巧妙坚持原则,从而化解矛盾。
老子出于对人生和自然现象的深刻认识提出:“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第七十六章)”《道德经》中还有:“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第四十三章)”、“柔弱胜刚强(第三十六章)”。上述观点意在提醒领导者应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工作中做到柔顺谦虚,而老子所提倡的柔弱决不是软弱无能,而是具有极大的灵活性和伸展性,正是:“大丈夫能屈能伸。”
老子认为,作为领导者应该像水一样,视之为领导者美德的化身。第八章曰:“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水停留的地方都是众人厌恶的低洼之地;水深则藏,含而不露;水利万物而不害万物;水避高趋洼,平衡高低;水冲洗污垢,刷新世界;水能静能动,能急能缓,能柔能刚,能内能外,能升能隐;水冬为雪夏为雨,不违天时。作为优秀的领导者应胸怀若谷,待人宽容;处世仁慈,利人利己;言行一致,以诚信为本;清正廉洁,治理有方;遵循规律,循序渐进;审时度势,伺机而动。总之要求领导者要以有原则、机智的“柔”去克制无原则的粗暴的“刚”。
小结:老子哲学涉及企业管理的范围不胜枚举,以上仅列举了一些常见的企业制度建设、用人之道和对企业管理层、领导者的素质要求方面。企业面对复杂的市场环境,会遇到各种意想不到的问题,作为企业管理人员,最关键要把握的就是遵循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这就是老子哲学的核心理念:“遵道贵德”。
“道生之,德蓄之,物形之,势成之”(第五十一章)。在老子的这句话里面描绘出了一个企业的发展方向,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企业只要形成了一种能量—“势”,那么基本就走上了一条健康向上发展的道路。
第二篇:居安思危在企业管理中的哲学意义
居安思危在企业管理中的哲学意义
“居安思危”一直是中国人常用来告诫从政者的最常用的一个词,出自《左传》。春秋时期,有一次,宋、齐、晋、卫等十二国联合出兵攻打郑国。郑国国君慌了,急忙向十二国中最大的晋国求和,得到了晋国的同意,其余十一国也就停止了进攻。郑国为了表示感谢,给晋国送去了大批礼物,其中有:著名乐师三人、配齐甲兵的成套兵车共一百辆、歌女十六人,还有许多钟磬之类的乐器。晋国的国君晋悼公见了这么多的礼物,非常高兴,将八个歌女分赠给他的功臣魏绛,说:“你这几年为我出谋划策,事情办得都很顺利,我们好比奏乐一样的和谐合拍,真是太好了。现在让咱俩一同来享受吧!”可是,魏绛谢绝了晋悼公的分赠,并且劝告晋悼公说:“咱们国家的事情之所以办得顺利,首先应归功于您的才能,其次是靠同僚们齐心协力,我个人有什么贡献可言呢?但愿您在享受安乐的同时,能想到国家还有许多事情要办,我们一定要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魏绛这番远见卓识而又语重心长的话,使晋悼公听了很受感动,高兴地接受了魏绛的意见,从此对他更加敬重。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居安思危和忧患意识自古以来就是我们国家一条很重要的政治经验。儒家代表人物之一的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说的也是这种忧患意识。纵观中国历史,居安思危的皇帝,一定是比较有作为的皇帝,在居安思危的管理者统治的朝代也一定是比较昌盛的,反之则衰、则败、则亡。
翻开历史长卷,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国家如此,企业更是如此,在现代企业管理方面,企业也一定要有忧患意识。因为无论企业处于什么发展阶段都要对未来可能遇到的风险作出预警方案,“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对于企业来说也有深刻的哲学意义。
在管理学中有一个很知名的管理故事,叫作“青蛙效应”,“青蛙效应”源自十九世纪末,美国康奈尔大学曾进行过一次著名的“青蛙试验”:
他们将一只青蛙放在煮沸的大锅里,青蛙触电般地立即窜了出去。后来,人们又把它放在一个装满凉水的大锅里,任其自由游动。然后用小火慢慢加热,青蛙虽然可以感觉到外界温度的变化,却因惰性而没有立即往外跳,直到到后来热度难忍而失去逃生能力而被煮熟。
科学家经过分析认为,这只青蛙第一次之所以能“逃离险境”,是因为它受到了沸水的剧烈刺激,于是便使出全部的力量跳了出来,第二次由于没有明显感觉到刺激,因此,这只青蛙便失去了警惕,没有了危机意识,它觉得这一温度正适合,然而当它感觉到危机时,已经没有能力从水里逃出来了。“青蛙效应”告诉我们,企业竞争环境的改变大多是渐热式的,如果管理者与员工对环境之变化没有疼痛的感觉,最后就会像这只青蛙一样,被煮熟。同样,一个企业如果只满足于眼前的既得利益,一味的沉溺于过去的胜利和现在的繁荣之中,而没有忧患意识,对危机的逐渐形成麻木不仁,最后肯定会像青蛙一般在安逸中死去。
柯达公司的破产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在胶片年代,柯达公司达到了最鼎盛的发展期,全世界各个地方几乎都有柯达洗印店,可是就因为公司的决策层对未来没有前瞻性的思考,没有忧患意识,认为数码时代离我们很远,没有对企业进行变革和创新,结果一个昔日的商业帝国在瞬间就倒掉了。中国的很多企业也是如此,最早的春都集团和光明集团等等都是企业没有忧患意识而倒掉的。微软的总裁比尔盖茨有一句名言:“微软离破产永远只有18个月。”企业要避免“温水煮蛙”现象,首先要求其最高管理层具备危机意识,企业才不致在战略上迷失方向,不经意之间就会滑入危机的泥潭之中。
危机管理并非只是企业最高管理层或某些职能部门,如安全部门、公关部门的事情,而也应成为每个职能部门和每位员工共同面临的课题。在最高管理层具备危机意识的基础上,企业要善于将这种危机意识向所有的员工灌输,使每位员工都具备居安思危的思想,提高员工对危机发生的警惕性,使危机管理能够落实到每位员工的实际行动中,企业才会做到防微杜渐、临危不乱。20世纪90年代初,波音公司产量大幅下降,为走出经营低谷,波音公司摄制了一部虚拟的电视新闻片:
在一个天色灰暗的日子,众多的工人们垂头丧气地拖着沉重的脚步,鱼贯而出,离开了工作多年的飞机制造厂。厂房上面挂着一块“厂房出售”的牌子。扩音器传来:“今天是波音时代的终结,波音飞机公司关闭了最后的一个车间……”画面反复播放。这则企业倒闭的电视新闻使员工们强烈地意识到市场竞争残酷无情,市场经济的大潮随时都会吞噬掉企业,只有不断进取、创新、拼搏,企业才能在经济大潮中乘风破浪,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否则,虚幻的模拟倒闭就会成为企业无法避免的事实。
这一充满忧患意识的片子播出后,波音公司的员工们每个人都充满了危机感而变的更加努力工作,企业也不断的创新,员工人人都真切感到“末日即将来临”,以此激发员工的忧患意识和不懈奋斗的精神,终于企业迎来了大发展,以后波音一跃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飞机制造商)。
同样,中国最著名的民营企业之一华为的总裁任正非在华为大发展时期却写出了著名的“华为的冬天”一文,用忧虑的口气来告诫他的员工,华为可能马上要进入冬天,以此来增加企业和员工的忧患意识,正是任正非的居安思危的管理理念,才使华为度过了一个又一个艰难险阻,成为了真正国际化的通信供应商。
一个人、一个企业或一个国家必须居安思危,必须要有忧患意识。往往有些企业在强盛时,许多危机其实早已潜伏在企业日常的经营管理之中,只是由于管理者麻痹大意,缺乏危机意识,对此没有警醒而已。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年,许多中国企业发展的很强大,但是在强大中,我们必须要有忧患意识和危机感,如果我们的企业在强大时盲目乐观,丧失了超越自己、超越过去的动力,那么就会像温水里的青蛙一样被慢慢烫死。这一点中国企业家一定要引以为戒
第三篇:浅谈管理心理学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浅谈管理心理学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摘要:管理心理学是把心理学的知识应用于分析、说明、指导管理活动中的个体和群体行为的工业心理学分支,是研究管理过程中人们的心理现象、心理过程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然而领导是一种方法,更是一种艺术,需要不断地顺势而变,需要不断创新。领导艺术应该是管理心理学的研究重点。特别是在当今中国,企业的朝气、活力,甚至生死存亡都和领导层是否得力密切相关。对于一个亏损企业,领导班子的更换往往会使企业起死回生。
关键词: 管理心理学;企业;领导;员工激励;思想政治
1.管理心理学
1.1 管理心理学简介
管理心理学是把心理学的知识应用于分析、说明、指导管理活动中的个体和群体行为的工业心理学分支,是研究管理过程中人们的心理现象、心理过程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以组织中以人作为特定的研究对象,重点在于对共同经营管理目标的人的系统的研究,以提高效率,在一定的成本控制条件下,最大限度地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当今的管理心理学都是以人本思想为前提。它有助于调动人的积极性、改善组织结构和领导绩效,提高工作生活质 量,建立健康文明的人际关系,达到提高管理水平和发展生产的目的。
1.2管理心理学研究与应用
中国古代就有丰富的管理心理学思想。例如,春秋末年军事家孙武在《孙子兵法》一书中就写道:“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孙武强调领导与下属之间意愿协调一致的重要性,这在今天看来也是十分重要的管理心理学原则。
不过,管理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还是与现代化大生产密切相联系的。19世纪末,资本主义得到发展,生产规模日益扩大,对企业的管理也更为复杂,劳动组织和合理安排也提到科学研究的日程。这时出现了科学管理的学院,其代表人物是泰勒。泰勒着重研究了工人操作合理化的问题,但他把人看成是经济人,忽视了人的社会性。
第一次世界大战对管理心理学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参战各国都力图利用心理学原则来改进管理,提高生产为战争服务。以社会心理学家梅奥为首的一批专家进行了霍桑实验,提出了“社会人”的思想。他们还提出了非正式组织在群体中的作用。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工程心理学的发展,强调研究人-机关系,同时也提出了解决人-人关系,人-组织关系的问题。战后,许多学者总结了战时的经验,考虑到有必要建立一门研究人的行为的综合科学,认为可以把人与社会,人与生产中的诸因素统一加以考虑。
管理心理学主要研究与组织行为有关的人的个体特点,如动机、能力、性向等;人的群体特点,如群体的分类、人与组织的相互作用等;领导行为特点,如领导风格,领导的评估与培训等;组织理论与组织变革,如组织的模型,组织变革与组织开发研究等;工作生活质量研究,着重从改善工作环境,工作丰富化、扩大化方面调动职工的积极性,提高生产率;跨文化管理心理学,比较不同的地区、国家、社会制度,文化背景下管理行为的异同,为国际间的经济交流、合作经营企业提供科学依据。
2.管理心理学应用于企业
管理心理学是指对组织内人的行为和态度所进行的系统研究通过学习管理心理学帮助我们解释控制人的行为,它可以帮助管理者更好的管理企业及员工。企业的创建、壮大、发展和团队的管理是密不可分的。拥有一个好的团队,企业才能从中得到发展的动力。而一个好的团队更需要一个好的领导者。对于企业管理来说,领导心理和行为、工作动机理论是非常必要的,因此管理心理学对企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2.1管理心理学在企业管理中怎样运用于企业中
2.1.1、调动员工积极性的作用
重视员工、了解员工的需要,把组织目标变成每个员工自己的需要,把企业的利益与满足员工个人的需要巧妙地结合起来,使人们积极地、自觉自愿地努力工作。邓小平同志说过:只讲革命不讲物质,那是唯心主义!
管理者应该了解员工的价值观。因为一个员工的价值观它可以影响其个人态度。马克思指出: 任何人如果不同时为了自己的某种需要和为了这种需要而做事,就什么也不能做。所以对于管理者来说,在选择员工的时候,应当录取不仅有能力,经验和工作动力,而且要与组织相一致的价值观的求职者。
(1)薪酬激励传统的人力资源认为薪酬是用来满足员工较低层次需要的,为员工提供基本的物质生活保障,是员工生存和发展的前提。马斯洛在需求层次理论中论及只有在满足人们最基本的低层次需要的基础上,才会产生高层次的需要。作为传统认知上的低层次需要,薪酬是知识型员工产生更高层次需求和追求的基础,是激励知识型员工工作积极性和创造能力的根本保证。
但是,社会发展到今天,薪酬的内涵己经发生了变化,它不仅能够用来满足人们低层次的需要,而且薪酬的高低已经成为一个人所拥有的身份地位及成就的标志,高薪意味着事业的成功和社会地位的提升。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对高级需要的追求将对人的行为产生持久的激发作用和巨大的推动力。从这一深层次的意义上讲,薪酬也就成为知识型员工满足自己高层次需要,即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薪酬激励能够充分的带动员工的积极性。
(2)由于知识型员工直接关乎企业的生存发展,所以如何对他们进行有效激励以最大限度地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成为企业普遍关注的问题。现代企业应意识到单纯的薪酬难以达到更好的激励效果,而应该考虑更为丰富的报酬激励方式,如机会、职权、信息分享、股票期权和荣誉等,尤其是股票期权被认为是最具有激励作用的长期激励方式。
(3)股票期权奖励是指公司授予其员工未来以一定的价格购买该公司股票的权利,这种权利的持有者可以获得股票市价和规定价格即行权价之间的价差,是一种基于经营结果的奖励形式。股票期权包括经理股票期权、股票增值权、虚拟股票计划等,通过股票期权,企业所有者可以利用一种长期潜在收益激励员工尤其是知识型员工。股票期权可以使企业不必向知识型员工支付高薪,知识型员工可以通过行权获得收益,由于知识型员工的薪水大多很高,需缴纳很高的税,而以期权支付薪水,知识型员工就可以享受减税的好处。
股票期权是一种激励知识型员工的有效方法,这是因为股票期权使企业的发展与知识型员工的报酬息息相关,从而可以大大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对企业的忠诚度。
(4)工作及发展激励美国心理学家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认为,良好的保健因素,如工作条件等,只能使员工的不满意感消除,但只有与工作直接相关的因素才能产生激励作用。对员工来说,保健因素是其基本需要,但是工作、成就、成长等面的需要更重要,也就是说,只有靠激励因素才能更好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提高其工作效率。
根据员工的自身特征,对其进行工作激励应该包括以下几点首先,应该从工作本身人手对知识型员工进行激励。企业应该为他们安排恰当的工作,并尽可能地丰富工作内容,增加工作的挑战性,同时要授予他们与其职责相适宜的决策权和行动权,并及时对他们的工作效果进行反馈,让他们感觉到自己的工作是重要的,是有发展前途的,这样,他们在工作时会乐在其中,热爱自己的工作,千方百计地把工作做得完美出色。同时,根据麦克利兰的成就需要理论,成就需要是追求卓越、实现目标和争取成功的一种需要,知识型员工普遍具有高度的成就需要,总是力求把事情做得更好,他们希望对工作承担责任,喜欢适度的风险,希望获得有关其工作绩效的迅速且具体的反馈。
(5)其次,培训也是一种很好的激励方式。员工对高层次的需要比较迫切,在工作中对自我成长的要求很强,企业可以通过培训满足他们自身成长的需要。培训可以提高员工的知识和技能,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为企业的发展贡献力量。在培训时,应充分考虑员工的特点,提高其知识技能和创新能力,并注意把员工强烈的成就感和自豪感与企业或组织的集体目标联系在一起,使员工在自我发展的同时不至于偏离企业的发展方向。通过全方位的培训,员工的知识技能得到更新,创新能力显著提高。知识型员工在自我充实的同时,很容易对企业产生归属感。
(6)最后,还应该满足知识型员工自我实现的需要,从马斯诺的需要层次理论可知道,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人最高等的需要,在实际工作中自我实现的需要追求的目标能发展个人特长的组织环境,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当人的生存需要越来越得到满足,对人和人关系的需要和工作成就的需要就越强烈。这样对企业的发展无疑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以此对员工进行激励鼓励为实现他们的自我实现的需要是十分重要的。职业发展作为内在激励因素,对员工特别是知识型员工具有很大的激励作用,因为很少有哪种需要会像实现自己的梦想、实现自身价值这种需要更为强烈。员工十分关注自身的发展,有着发挥自己的专长、成就事业的追求,企业如不能为知识型员工提供个人发展的机会,就难以激发其工作热情,甚至有可能导致优秀人才外流。
2.1.2、增强员工归属感的作用
人群关系学派对人群关系的看法是搞好人群关系可以增强归属感,使企业领导的意图便于贯彻执行,对实现企业的组织目标有利。因此沟通这一点对于管理者与员工来说至关重要。通过积极倾听,克制情绪等方法来提高自己与员工之间的关系。行为科学家对人群关系的看法是搞好人群关系是为了更好的部属贡献出自己的才智,汇集各方面的知识、意见、经验与决策技能,使公司的决策品质能获得改善。
(1)允许员工参加群体决策,对重大问题发表意见,提出建议,可以增强员工的的归属感和主人翁意识,满足他们被尊重和信任的需要,产生群体的价值观念,可以调动职工工作积极性。对重大问题的讨论与研究有了发言权,进一步增强自豪、自信、自强、自制的能力。企业员工参与决策的人数越多、次数越多,对群体的认同感就越强,因而越有利于群体作出正确的决策。
(2)对企业员工培训时,应充分考虑员工的特点,提高其知识技能和创新能力,并注意把员工强烈的成就感和自豪感与企业或组织的集体目标联系在一起,使员工在自我发展的同时不至于偏离企业的发展方向。通过全方位的培训,员工的知识技能得到更新,创新能力显著提高。知识型员工在自我充实的同时,很容易对企业产生归属感。
(3)另外,企业要通过赢得人心来满足员工的社会交往需要。马斯洛认为,社交需要是指感情与归属上的需要,包括人际交往、友谊、为群体和社会所接受和承认等。这类需要体现在企业管理中,首先要求企业管理者通过各种手段建立和谐的工作氛围。比如,可以建立职工之家,组织旅游或娱乐活动等来增加团队的友谊和凝聚力。同时,关心员工生活和疾苦,不仅要关心员工本人,还要关心员工家庭和亲人。员工的生老病死、红白喜事企业都要有所表示,营造亲情管理的氛围,给员工以“家”的温暖。其次是制定并宣传企业奋斗目标和长远发展愿景,鼓舞员工士气。管理者必须告诉员工,他们正在追求什么和正在干什么,公司的目标和理想必须是激励人心的,共同的愿景会使企业上下团结起来,使员工在企业中找到归属感,战胜困难,创造辉煌。
2.1.3、提高员工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最主要的特点,是测定创造力的主要标志之一。发散思维需要良好的心理环境与气氛,让员工加强讨论、勤于学习和思考,让员工了解企业,有助于员工自觉地进行创造性活动。
2.1.4、能有效化解投诉
人在认识客观事物时,总是表示出一定的态度或体验,如满意、喜欢、厌恶、愤怒等,这些主观的心理体验,属于情感过程,也可称为情绪过程。当人们发生了某种欲望或需要时、心理上就会产生不安与紧张的情绪,成为一种内在驱动力,心理学上称为动机。了解和掌握人的情感和动机的发生,了解人的生理和心理需要能有效地 “ 冷却 ” 愤怒者的情绪。
(1)所以首先管理者对人格差异最大的理解的价值也许在于挑选员工。如果注意给不同的人格的人匹配与其相适的工作,你就可能得到表现更出色的员工。更少的减少了投诉的机会。
(2)同时理解情绪的作用可以帮助管理者大大提高对个体行为的解释和预测能力。(3)注重与人的沟通,注重处理谈判技巧,努力达到双赢的效果。考虑应变措施。发生矛盾和冲突不要紧,要紧的是能够及时控制,保持谈话能够继续下去。谈话中要端正态度,先要平等相待,要注意交心。要控制情绪。最后谈话要讲究艺术,不同内容的谈话要采取不同的方法。
(4)为缓解员工与顾客的矛盾,不妨可以开展各种载体活动,在为顾客提供方便、优质服务问题上,改进方法。又如部门间或部门内由于工作上的不协调也会影响顾客的心理和对企业的形象,及时主动做好工作,协调部门之间和部门内部关系,对工作的正常运转、顾客对企业的信任感、安全感解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定期召开工作例会,发扬民主,会上能协调好的就及时解决,一时不能解决的,组织职能部门人员深入一线利用晨会、座谈会等方式做好协调,另外,组织部门负责员工、骨干外出学习,每年组织企业员工旅游,开阔视野,增强部门之间、同志之间相互尊重和信任等等。
2.1.5、提高员工思想觉悟的作用
思想政治工作则是通过教育、疏导、表扬、示范、批评等方式,用正确的思想内容、正确的工作方式,克服错误腐朽的思想和行为,充分调动人的工作积极性,为组织实现目标、稳定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与思想保证的一种活动。
(1)中国式的管理心理学的另一重要任务,就是要探索,社会企业群体中如何培养具有良好素质的建设者和管理者。当前越来越多的企业都在花大力气帮助员工树立正确科学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根据人的心理活动的规律促使思想政治工作走上科学化的道路。从而能够准确地测、正确的引导和严格地控制员工的行为,使管理达到一个崭新的水平。
(2)其次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应当渗透到业务中去,在充分发挥对企业业务工作的引导、保证作用的同时,也要注重人才培养与工作条件的改善。只有这样才能使原来模糊分散的群体心理变为明确系统的群体一致观念,人人为实现这个总目标而努力。
(3)个别谈心是思想政治工作解决个别思想问题的主要方法,是获取思想信息的有效途径之一,然而并不是每个需要与人谈话的思想政治工作者都能把“话”谈好。有的人很会“谈话”,一谈常能迎刃而解;有的人却不会“谈话”,一谈反而变复杂。因此,要做好谈心思想工作的前提是把握好管理心理学的应用方法。
3.总结
通过这段时间对这门课程的学习,使我了解了有关管理心理学的基本知识,也对社会上的一些现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管理心理学》是一门专门研究管理活动中个体、团体、组织的心理活动规律的学科。它强调以人为中心和人力资源管理和开发的理念,协调组织与团体的人际关系,改善组织与环境条件,改进领导与管理方法,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实现组织目标和促进组织与人员发展。通过对管理心理学效用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差异性和同一性的分析,对管理心理学在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具体运用时目标一致的管理心理学效用、群体决策的管理心理学效用、个体谈话的管理心理学效用、职工生活方式管理心理学效用、协调关系的管理心理学效用以及加强管理心理学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有效融合的措施进行探索。因此管理心理科学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无处不在,意义重大。
4.参考文献
1.《管理心理学》
2011年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书籍 2.《管理精英不会告诉你的心理学》 润宇
3.《领导艺术与管理心理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MBA教材 4.《读心理,会管理》 胡国栋
5.《管理心理学》
卢盛忠
6.《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美国)彼得·德鲁克
7.《做最好的执行者》
吴甘霖,邓小兰 著
8.http://wenku.baidu.com/view/c6ad44283169a4517723a3f3.html 9.13.http://wenku.baidu.com/view/c9edd064f5335a8102d220c1.html
14.http://wenku.baidu.com/view/c6ad44283169a4517723a3f3.html 15.http://wenku.baidu.com/view/3432d8db7f1922791688e829.html? 16.http://wenwen.soso.com/z/q198184440.htm 17.http://wenku.baidu.com/view/023d57f6f61fb7360b4c65f8.html?from=rec&pos=2&weight=5&lastweight=5&count=5 18http://info.psychcn.com//psylife//201104/2949951986.shtml 19.http://wenku.baidu.com/view/37adbe1dfad6195f312ba658.html?from=rec&pos=0&weight=13&lastweight=5&count=4 20.http://info.psychcn.com//psylife//201105/3049953574.shtml 21.http://zhuanti.psychcn.com/zhuanti_text/11/06/28/1156324e0950f124a73.shtml
第四篇:浅谈管理心理学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管理心理学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摘要:管理心理学是把心理学的知识应用于分析、说明、指导管理活动中的个体和群体行为的工业心理学分支,是研究管理过程中人们的心理现象、心理过程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然而领导是一种方法,更是一种艺术,需要不断地顺势而变,需要不断创新。领导艺术应该是管理心理学的研究重点。特别是在当今中国,企业的朝气、活力,甚至生死存亡都和领导层是否得力密切相关。对于一个亏损企业,领导班子的更换往往会使企业起死回生。
什么是管理心理学
管理心理学是把心理学的知识应用于分析、说明、指导管理活动中的个体和群体行为的工业心理学分支,是研究管理过程中人们的心理现象、心理过程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以组织中以人作为特定的研究对象,重点在于对共同经营管理目标的人的系统的研究,以提高效率,在一定的成本控制条件下,最大限度地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当今的管理心理学都是以人本思想为前提。它有助于调动人的积极性、改善组织结构和领导绩效,提高工作生活质 量,建立健康文明的人际关系,达到提高管理水平和发展生产的目的。
管理心理学主要研究与组织行为有关的人的个体特点,如动机、能力、性向等;人的群体特点,如群体的分类、人与组织的相互作用等;领导行为特点,如领导风格,领导的评估与培训等;组织理论与组织变革,如组织的模型,组织变革与组织开发研究等;工作生活质量研究,着重从改善工作环境,工作丰富化、扩大化方面调动职工的积极性,提高生产率;跨文化管理心理学,比较不同的地区、国家、社会制度,文化背景下管理行为的异同,为国际间的经济交流、合作经营企业提供科学依据。
管理心理学在企业管理中怎样运用于企业中
管理心理学是指对组织内人的行为和态度所进行的系统研究通过学习管理心理学帮助我们解释控制人的行为,它可以帮助管理者更好的管理企业及员工。企业的创建、壮大、发展和团队的管理是密不可分的。拥有一个好的团队,企业才能从中得到发展的动力。而一个好的团队更需要一个好的领导者。对于企业管理来说,领导心理和行为、工作动机理论是非常必要的,因此管理心理学对企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管理心理学在企业管理中作用
1调动员工积极性的作用
重视员工、了解员工的需要,把组织目标变成每个员工自己的需要,把企业的利益与满足员工个人的需要巧妙地结合起来,使人们积极地、自觉自愿地努力工作。管理者应该了解员工的价值观。因为一个员工的价值观它可以影响其个人态度。马克思指出: 任何人如果不同时为了自己的某种需要和为了这种需要而做事,就什么也不能做。所以对于管理者来说,在选择员工的时候,应当录取不仅有能力,经验和工作动力,而且要与组织相一致的价值观的求职者。
(1)薪酬激励传统的人力资源认为薪酬是用来满足员工较低层次需要的,为员工提供基本的物质生活保障,是员工生存和发展的前提。马斯洛在需求层次理论中论及只有在满足人们最基本的低层次需要的基础上,才会产生高层次的需要。作为传统认知上的低层次需要,薪酬是知识型员工产生更高层次需求和追求的基础,是激励知识型员工工作积极性和创造能力的根本保证。
(2)工作及发展激励美国心理学家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认为,良好的保健因素,如工作条件等,只能使员工的不满意感消除,但只有与工作直接相关的因素才能产生激励作用。对员工来说,保健因素是其基本需要,但是工作、成就、成长等面的需要更重要,也就是说,只有靠激励因素才能更好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提高其工作效率。
(3)其次,培训也是一种很好的激励方式。员工对高层次的需要比较迫切,在工作中对自我成长的要求很强,企业可以通过培训满足他们自身成长的需要。培训可以提高员工的知识和技能,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为企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4)最后,还应该满足知识型员工自我实现的需要,当人的生存需要越来越得到满足,对人和人关系的需要和工作成就的需要就越强烈。这样对企业的发展无疑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以此对员工进行激励鼓励为实现他们的自我实现的需要是十分重要的。职业发展作为内在激励因素,对员工特别是知识型员工具有很大的激励作用,因为很少有哪种需要会像实现自己的梦想、实现自身价值这种需要更为强烈。员工十分关注自身的发展,有着发挥自己的专长、成就事业的追求,企业如不能为知识型员工提供个人发展的机会,就难以激发其工作热情,甚至有可能导致优秀人才外流。
2增强员工归属感的作用
人群关系学派对人群关系的看法是搞好人群关系可以增强归属感,使企业领导的意图便于贯彻执行,对实现企业的组织目标有利。因此沟通这一点对于管理者与员工来说至关重要。通过积极倾听,克制情绪等方法来提高自己与员工之间的关系。行为科学家对人群关系的看法是搞好人群关系是为了更好的部属贡献出自己的才智,汇集各方面的知识、意见、经验与决策技能,使公司的决策品质能获得改善。
(1)允许员工参加群体决策,对重大问题发表意见,提出建议,可以增强员工的的归属感和主人翁意识,满足他们被尊重和信任的需要,产生群体的价值观念,可以调动职工工作积极性。
(2)对企业员工培训时,应充分考虑员工的特点,提高其知识技能和创新能力,并注意把员工强烈的成就感和自豪感与企业或组织的集体目标联系在一起,使员工在自我发展的同时不至于偏离企业的发展方向。
(3)另外,企业要通过赢得人心来满足员工的社会交往需要。比如,可以建立职工之家,组织旅游或娱乐活动等来增加团队的友谊和凝聚力。同时,关心员工生活和疾苦,不仅要关心员工本人,还要关心员工家庭和亲人。员工的生老病死、红白喜事企业都要有所表示,营造亲情管理的氛围,给员工以“家”的温暖。其次是制定并宣传企业奋斗目标和长远发展愿景,鼓舞员工士气。管理者必须告诉员工,他们正在追求什么和正在干什么,公司的目标和理想必须是激励人心的,共同的愿景会使企业上下团结起来,使员工在企业中找到归属感,战胜困难,创造辉煌。
3提高员工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最主要的特点,是测定创造力的主要标志之一。发散思维需要良好的心理环境与气氛,让员工加强讨论、勤于学习和思考,让员工了解企业,有助于员工自觉地进行创造性活动。
4提高员工思想觉悟的作用
思想政治工作则是通过教育、疏导、表扬、示范、批评等方式,用正确的思想内容、正确的工作方式,克服错误腐朽的思想和行为,充分调动人的工作积极性,为组织实现目标、稳定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与思想保证的一种活动。中国式的管理心理学的另一重要任务,就是要探索,社会企业群体中如何培养具有良好素质的建设者和管理者。当前越来越多的企业都在花大力气帮助员工树立正确科学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根据人的心理活动的规律促使思想政治工作走上科学化的道路。从而能够准确地测、正确的引导和严格地控制员工的行为,使管理达到一个崭新的水平。
总结
通过这段时间对这门课程的学习,使我了解了有关管理心理学的基本知识,也对社会上的一些现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管理心理学》是一门专门研究管理活动中个体、团体、组织的心理活动规律的学科。它强调以人为中心和人力资源管理和开发的理念,协调组织与团体的人际关系,改善组织与环境条件,改进领导与管理方法,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实现组织目标和促进组织与人员发展。通过对管理心理学效用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差异性和同一性的分析,对管理心理学在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具体运用时目标一致的管理心理学效用、群体决策的管理心理学效用、个体谈话的管理心理学效用、职工生活方式管理心理学效用、协调关系的管理心理学效用以及加强管理心理学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有效融合的措施进行探索。因此管理心理科学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无处不在,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管理精英不会告诉你的心理学》 润宇
2.《读心理,会管理》 胡国栋
3.《管理心理学》
卢盛忠
管理心理学调研报告
1什么是管理心理学
2管理心理学在企业管理中怎样运用于企业中
3管理心理学在企业管理中作用
4总结
国贸12丙
傅程杰
1290510312
第五篇:运筹学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运筹学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运筹学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运筹学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1一、引言..........................1二、企业发展原则与战略管理.........................2三、企业生产计划与市场营销.......................32.市场营销............................4四、库存管理与运输问题..........................41.库存管理............................4
2.运输问题............................4
五、企业人事管理与财务会计.......................51.人事管理............................5
2.财务会计............................5
六、售后服务.........................5七、结束语.............................6
摘要: 运筹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多学科交叉的科学分支,未来的发展趋势将进一步为高层次、全球性的问题提供定性与定量分析,对各种决策方案进行科学评估。运筹学的思想贯穿了企业管理的全过程,它在企业战略管理、生产计划、市场营销、运输问题、库存管理、财务会计、售后服务等各个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运筹学为管理决策服务,使得人类在经济发展、科学技术进步及保护环境中能更有效合理的利用有限资源
关键词: 运筹学 企业管理 决策
一、引言
运筹一词出自中国古代史书《史记·高祖本纪》:“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运筹学问题和运筹思想可以追溯到古代,它和人类的实践活动的各种决策并存。军事运筹学作为一门学科,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逐渐形成的,不过军事运筹思想在古代就已经产生了。例如齐王赛马、围魏救赵的故事就反映了我国在很早就已经有运筹思想。1914年英国工程师兰彻斯特发表了有关用数学研究
—1—
战争的大量论述,建立了描述作战双方兵力变化过程的数学方程,被称为兰彻斯特方程。1938年英作战部长罗威提出“运筹学”。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英国空、海、陆军都建立了运筹组织,主要研究如何提高防御和进攻作战的效果。美国军队也陆续成立了运筹小组。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初,西方运筹学界,特别是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的运筹学界,对运筹学的本质、成就、现状与未来发展展开了一场颇有声势的讨论,运筹学发展成为了一门集基础性、交叉性、实用性为一体的科学。
我国运筹学的应用是在1957年始于建筑业和纺织业。1958年开始在交通运输、工业、农业、水利建设、邮电等方面都有应用,尤其是运输方面,提出了“图上作业法”,并从理论上证明了其科学性。在解决邮递员合理投递路线问题时,管梅谷教授提出了国外称之为“中国邮路问题”解法。运筹学是使用科学的方法去研究人类对各种资源的运用、筹划活动的基本规律,以便发挥有限资源(既包括有形资源,也包括无形资源)的最大效益,来达到总体全局优化的目标。
运筹学是近代应用数学的一个分支,主要是将生产、管理等事件中出现的一些带有普遍性的运筹问题加以提炼,然后利用数学方法加以解决。运筹学的思想应用广泛。例如在企业管理中,运用运筹学对各种决策方案进行科学评估,能为管理决策服务,使得企业管理者能更有效合理地利用有限资源。企业要生存与发展,就必须运筹帷幄,长远谋划,根据自身的资源来制定最优的经营战略,以战略统揽全局。运筹学是一门应用科学,从管理实际出发可以把运筹学看作是一门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我国出版的管理百科全书中的定义是:“运筹学是应用分析、试验、量化的方法,对经济管理系统中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进行统筹安排,为决策者提供有依据的最优方案,以实现最有效的管理。”而运筹学的理念就在于系统性、数量化、交叉性、最优性。运筹学的研究对象的核心是决策,而决策则是人类的智能活动的高级形式。因此,运筹学的进化无疑将与智能科学及其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
二、企业发展原则与战略管理
企业战略管理是企业在宏观层次通过分析、预测、规划、控制等手段,充分利用本企业的人、财、物等资源,以达到优化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随着
我国经济市场化的日益加深,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我国企业面临着更多的环境因素的影响与冲击。企业要求得生存与发展,必须运筹帷幄,长远谋划,根据自身的资源来制定最优的经营战略,以战略统揽全局。企业战略过程包括,明确企业战略目标,制定战略规划,作出和执行战略决策,并最后对战略作出评价。企业战略管理作为企业管理形态的一种创新,应是以市场为导向的管理、是有关企业发展方向的管理、是面向未来的管理、是寻求内资源与外资源相协调的管理、是寻找企业的长期发展为目的。也就是将企业看作一个系统,来寻求系统内外的资源合理分配与优化,这正体现了运筹学的思想。我国企业战略管理的内容应根据自己的国情,制定对应的战略。主要侧重规定企业使命、分析战略环境、制定战略目标。中国现在绝大部分商品已由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知识经济正向我们走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程度在加深,我国企业不仅直接参与国内市场,还将更直接面临与世界跨国公司之间的角逐,企业间竞争的档次和水平日益提高,因而企业将面临更加复杂的竞争环境。只有确定了宏伟的奋斗目标,才能使企业凝集全部的力量,众志成城,向一个共同方向努力,争取实现有限资源的最有效的利用。显然,运筹学理念的作用举足轻重。
三、企业生产计划与市场营销
1.生产计划 企业要求得生存与发展,应使用运筹学方法从总体上确定适应需求的生产、贮存和劳动力安排等计划,以谋求最大的利润或最小的成本。生产计划中主要用运输规划、线性规划、整数规划以及模拟方法来解决此类问题。线性规划问题的数学模型是指求一组满足一个线性方程组(或线性不等式组,或线性方程与线性不等式混合组)的非负变量,使这组变量的一个线性函数达到最大值或最小值的数学表达式.建立数学模型的一般步骤:
(1)确定决策变量(有非负约束);对于一个企业来说,一般是直生产某产品的计划数量。
(2)写出目标函数(求最大值或最小值)确定一个目标函数;
(3)写出约束条件(由等式或不等式组成).约束条件包括指标约束需求
约束、资源约束等;
(4)最后根据目标函数为作出最合适的企业生产计划决策。
2.市场营销市场营销管理的任务在于如何通过对产品、价格、销售渠道、促销等基本环境的控制来影响消费需求的水平、时机和构成。在竞争激烈的买方市场,企业必须对市场结构、消费者、竞争者行为进行调查研究,识别、评价和选择市场机会。调查研究,识别、评价和选择市场机会都需要用运筹学的理念来为管理者提供辅助决策.四、库存管理与运输问题
1.库存管理如果说生产计划是从信息流的角度指挥、控制生产系统的运行,那么库存的管理则是从物质流的角度来指挥和控制。库存管理的目标是如何最有效的利用企业的物质资源的问题。
由于库存的物质属性,因此对生产系统的日常运行具有更直接的作用,库存是指处于存储状态的物品或商品。库存具有整合需求和供给,维持各项活动顺畅进行的功能。而库存的存在又意味着占用资金、面积、资源,这种矛盾的处境导致了库存管理的必要性与难度。现在流行的库存管理系统的库存管理软件,一般含货品进货、出货管理系统,仓库管理系统,报表系统等子模块等,运用的原理还是运筹学模型。
2.运输问题在企业管理中经常出现运输范畴内的问题,例如,工厂的原材料从仓库运往各个生产车间,各个生产车间的产成品又分别运到成品仓库。这种运输活动一般都有若干个发货地点(产地)、又有若干个收货地点(销地);各产地有一定的可供货量(产量);各销地各有一定的需求量(销量);运输问题的实质就是如何组织调运,才能满足各地需求,又使总的运输费用达到最小。运输模型是线性规划的一种特殊模型。
五、企业人事管理与财务会计
1.人事管理随着知识的到来,企业的竞争已经变成人才的竞争。知识经济条件下,经济中的知识含量高,对过去一直贯穿和渗透于农业和经济中的知识的作用就凸显得日益突出,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是知识成为社会的主要财富,知识和信息逐步成为与人力、资金并列的企业第三大“战略资源”。因此,人力资源的竞争已成为企业间竞争的焦点。所以企业应根据自身的特点和发展状况,应该建立战略导向型的人力资源管理,根据客户总部与下属公司不同的架构,建立对应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最大程度地通过战略纽带将“分割”的人力资源管理职能整合起来,带动企业文化、企业管理等的全面提升,以内部管理的完善获取市场竞争中的优势。这显然蕴涵的是运筹学的理念。还可以用指派问题对人员合理分配;用层次分析方法可以确定一个人才评价体系等。
2.财务会计 运筹学的理念在财务与会计中显得更为突出。它涉及到投资决策分析、成本核算分析、证券管理等。企业资产重组、包装物押金的涉税会计处理通货膨胀会计、投资性房地产准则中公允价值的应用等都需要以运筹思想为基础,并运用运筹的一些方法。例如投资决策分析中,某企业现有一批资金,在今后几年中,可以用来购买债券,可以在每年年初进行一定数额的投资等等,现要对这些不同的投资方案进行决策,以确定最优的方案,使得企业的收益最大。这需要利用运筹学中线性规划模型、决策论来解决。
六、售后服务
在市场激烈竞争的今天,随着消费者维权意识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变化,消费者在选购产品时,不仅注意到产品实体本身,在同类产品的质量和性能相似的情况下,更加重视产品的售后服务。因此,企业在提供价廉物美的产品的同时,向消费者提供完善的售后服务,已成为现代企业市场竞争的新焦点售后服务是企业无形产品中重要的一部分。同行业企业间的竞争中,在质量差异不大时,要想争取到顾客,提高销售量,扩大自己的市场占有率,最重要的一环是售后服务。而要想有一个口碑好的售后服务,必须要有足够的客户服务中心(Call Center)。客户服
务中心的业务很多,主要有:销售服务、信息服务、查询服务。它有利于建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有利于信息反馈与集成;有利于业务的拓展;有利于营销与促销。而客户服务中心需要资金来建立,还需要资金来维护它。客户服务中心的个数少了会不能满足要求,多了会浪费企业的资金。因此怎样才能根据企业的需要来确定客户服务中心的最佳个数与最佳地理位置呢?显然,这里就需要运用运筹学的思想和方法来解决.七、结束语
运筹学的卓越之处在于其思想和方法。对企业来说,运筹学最根本的作用是:可以将企业各种资源的利用进行最优化管理,以发挥企业资源的最大效用。现在运筹学的工具也得到了质的飞跃,可以用集成的软件,来代替以前只有数学家才能算出的复杂计算,这样就可以让那些不太懂具体数学规划算法的管理者,也可以运用运筹学的理念来实现管理决策的目的。这也是运筹学在新世纪将得到更大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参考文献:
[1] 李宗元 运筹学ABC:成就,信念与能力[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0.[2] 曹敬东 管理之运筹学在企业中的应用初探,科技资讯,2007(2)
[3] [美]斯蒂芬·罗宾斯.管理学[M].黄卫伟,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