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计算机信息化在企业管理中应用
计算机信息化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企业单位也开始利用先进的手段和战略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实力和市场竞争里。在企业在发展和建设过程中,管理问题一直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话题。随着技术的发展,计算机信息化技术也开始得到更多人的关注,如何将计算机信息化应用到企业管理中,成为了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关键词:计算机信息化;企业管理;应用
中图分类号:tp39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2013)06-0000-02
计算机信息化技术是一种新型的现代化管理措施,其自身的功能和特点打破了传统的管理模式,对企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加快了我国的工业化发展。本文就计算机信息化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进行了以下的探讨。
1计算机信息化技术在企业管理中的必要性
1.1企业产品的生产需要计算机技术对成本进行核算
在传统的企业生产过程中,产品的开发都需要由会计人员进行手工计算成本。然而,由于企业的产品结构较为复杂、自身所需的构件较多,这也使得会计人员的成本计算增加了难度,难以做到结果的精确,从而导致了产品的市场价格无法保证稳定性和准确性,对企业的市场竞争力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1.2企业资源管理需要计算机技术的应用
传统的产品信息反馈模式,一般需要企业结合产品在各个地区的销售情况而进行分析,因此,短时间内难以准确把握产品的销售情况,无法及时对产品的经营管理进行调整。另外,传统的产品调查模式也存在着一些漏洞和弊端,导致了一些货物的储存超过了标准数值,出现了挤压和损坏的现象,造成企业经济的损失。资金在流动的过程中,由于一些企业由于灵敏度不够,导致了市场的投资无法得到优化,从而使得大量的资金和信息被浪费。
1.3基础管理需要计算机技术的强化
在企业的内部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基础数据的缺乏、工时消耗定额以及产品材料消耗定额准确度不足等,这些都使企业无法落实生产精细和挖潜降耗的原则理念。企业对生产车间、采购部门、仓储部门以及销售部门的考核方式也缺乏合理性和科学性。财务信息与物流信息和市场变化信息无法同步,财务数据信息没有体现真实性,从而导致了决策者难以了解和认识企业财务的真实情况,难以制定有效的措施和方案。这些基础管理的薄弱现状,迫切需要计算机技术的强化。
1.4企业的规章制度需要计算机技术进行硬化
企业传统的规章制度只是纸上谈兵,缺乏有效的落实手段,有章不循和有章难循的现象无法得到有效解决,企业的道德风险得不到有效控制,企业的管理程序硬化难以实现。
2计算机信息技术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计算机信息化系统在企业管理的应用之前,需要对企业的发展现
状和产品生产流程存在的问题和现象进行分析。将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重点内容,加大产品的成本控制力度,积极学习知名企业的先进技术和知识。企业信息系统在建立过程中,还需要建立相关的子系统,包括财务子系统、生产子系统等,各个子系统与财务子系统之间的联系要保持紧密,以成本作为前提基础,使财务系统与产品的生产流程实现资源共享,从而使企业的生产和财务管理得到提升。打破传统的多次的手工审计,应用计算机技术进行一次登记审核,对产品的生产和经营都得到有效记录,实现成本管理的高效性和准确性。
企业各个系统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销售管理子系统与金税系统的结合,使销售业务的管理与统计实现了同步。采购管理子系统的能够对产品的采购进行全程控制和管理,为企业采购部门和财务部门提供了准确的信息和数据,另外还能实现对账款的登记、动态变化以及冲销,能够对材料的成本进行核查和监督。仓储管理子系统则会对产品的进发货进和存货业务进行记录,并在较短时间对每一样产品的耗能进行快速计算,从而使其产品价格能够有效结合市场,同时对产品的资金增减额度和流动情况及时进行反馈。生产计划子系统则会对每个月度产品库存情况进行核算,并根据货单信息计算产品的净需求,从而有效将企业产品的生产和经营与市场的变化有效结合,使计算机信息化系统对产品的物理和业务流进行连贯,从而有效控制和管理整个流程。成本核算子系统能够有效对产品和构件的成本进行计算和制定,使其适应当前的变化形势,从而
对入库产成品与企业生产的半成品的成本差异进行了解,为企业的成本变动原因提供了信息和资料,实现了企业生产的标准化和责任化。基础数据子系统则为生产计划子系统提高了产品相关生产信息,并对产品的材料消耗和工时定额提供信息,从而为产品成本的计算提供准确数据和信息。erp的应用使产品库存信息变透明,销售订单、采购订单、在途、在制、在检、在外协、安全库存、待发、待检、待领了料等任何数量变化都被系统捕捉,并物料短缺及采购建议进行调整和计算,从而制定最优化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3顺应企业的发展规律,合理应用计算机信息化技术
3.1加强创新,深化企业管理
企业管理工作中,快速、全面、大量的数据能够保证企业管理的不断深化和细化。企业产品的成本计算和耗能计算在企业的产品生产中直接影响到了企业的自身利益。成本计算与耗能计算的不规范和不清晰,会使得企业的规章制度无法有效落实,各个部门之间的员工考核也将无法顺利进行。因此,企业需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解决,消除信息数据传输速度慢和效率低的情况,打破传统的管理模式,应用计算机信息化技术,从而更好地适应市场的经济形势和生产要求。
3.2计算机信息化的管理创新和提高不是靠硬件设施的配置实现的在企业的管理过程中引进计算机信息化技术,不能仅仅只是形式主义,仅靠电脑的配置和程序的安装是无法实现的。企业信息化的管理需要将计算机信息化技术与企业的发展战略、发展理念、内部管理、市场销售、信息反馈、资金流动等各个方面进行结合,从而将企业进行大规模的变革。因此,企业的各个阶层人员都要积极配合,提高重视力度,将自身的能力和素质提升,领导阶层还应该应用科技手段,提高自身的接受能力,实现企业的信息化,并将计算机信息化与企业的管理结合。
3.3应用计算机信息化保证企业资金监管的规范化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往往遇到一些问题,比如规章制度本身较全面,然而在实际的落实和实施过程中却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而计算机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能够对企业政策的实施进行全面的监督和管理,有效落实规章条例。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对市场的信息和动态进行了解,有效掌握资金的流动,从而使公司的监管透明化。另外,还可以将这些规章条例转换成计算机的应用程序,使计算机信息化技术有效融入到企业的管理过程中。
3.4企业管理信息化的重点是财务管理的信息化
企业的财务对企业的发展起到了支撑作用,是企业持久发展的重要前提和基础。结合国内企业的发展规律,企业在改革过程中需要将财务管理作为主要对象,从产品物流以及生产营销等方面进行信息化改革。
4计算机信息化对我国企业管理变革的展望
计算机信息化改变了企业的生存、发展和竞争方式,改变了传统市场的生产方式。在经济全球化日益明显的今天,信息资源已成为
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中国企业要想在企业管理水平上缩短与国外的差距,就必须进行管理体质的变革,发展计算机信息化。虽然目前国内企业计算机信息化的水平还较低,但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信息化管理软件,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胡少雄,高俊衡.我国企业信息化发展分析与趋势判断[j].中国经济信息,2004(6):54-55.[2]祝跃红.论信息化对企业管理的影响[j].经营管理,中国经贸导刊,2010(10):34-43.
第二篇:浅谈管理心理学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浅谈管理心理学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摘要:管理心理学是把心理学的知识应用于分析、说明、指导管理活动中的个体和群体行为的工业心理学分支,是研究管理过程中人们的心理现象、心理过程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然而领导是一种方法,更是一种艺术,需要不断地顺势而变,需要不断创新。领导艺术应该是管理心理学的研究重点。特别是在当今中国,企业的朝气、活力,甚至生死存亡都和领导层是否得力密切相关。对于一个亏损企业,领导班子的更换往往会使企业起死回生。
关键词: 管理心理学;企业;领导;员工激励;思想政治
1.管理心理学
1.1 管理心理学简介
管理心理学是把心理学的知识应用于分析、说明、指导管理活动中的个体和群体行为的工业心理学分支,是研究管理过程中人们的心理现象、心理过程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以组织中以人作为特定的研究对象,重点在于对共同经营管理目标的人的系统的研究,以提高效率,在一定的成本控制条件下,最大限度地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当今的管理心理学都是以人本思想为前提。它有助于调动人的积极性、改善组织结构和领导绩效,提高工作生活质 量,建立健康文明的人际关系,达到提高管理水平和发展生产的目的。
1.2管理心理学研究与应用
中国古代就有丰富的管理心理学思想。例如,春秋末年军事家孙武在《孙子兵法》一书中就写道:“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孙武强调领导与下属之间意愿协调一致的重要性,这在今天看来也是十分重要的管理心理学原则。
不过,管理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还是与现代化大生产密切相联系的。19世纪末,资本主义得到发展,生产规模日益扩大,对企业的管理也更为复杂,劳动组织和合理安排也提到科学研究的日程。这时出现了科学管理的学院,其代表人物是泰勒。泰勒着重研究了工人操作合理化的问题,但他把人看成是经济人,忽视了人的社会性。
第一次世界大战对管理心理学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参战各国都力图利用心理学原则来改进管理,提高生产为战争服务。以社会心理学家梅奥为首的一批专家进行了霍桑实验,提出了“社会人”的思想。他们还提出了非正式组织在群体中的作用。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工程心理学的发展,强调研究人-机关系,同时也提出了解决人-人关系,人-组织关系的问题。战后,许多学者总结了战时的经验,考虑到有必要建立一门研究人的行为的综合科学,认为可以把人与社会,人与生产中的诸因素统一加以考虑。
管理心理学主要研究与组织行为有关的人的个体特点,如动机、能力、性向等;人的群体特点,如群体的分类、人与组织的相互作用等;领导行为特点,如领导风格,领导的评估与培训等;组织理论与组织变革,如组织的模型,组织变革与组织开发研究等;工作生活质量研究,着重从改善工作环境,工作丰富化、扩大化方面调动职工的积极性,提高生产率;跨文化管理心理学,比较不同的地区、国家、社会制度,文化背景下管理行为的异同,为国际间的经济交流、合作经营企业提供科学依据。
2.管理心理学应用于企业
管理心理学是指对组织内人的行为和态度所进行的系统研究通过学习管理心理学帮助我们解释控制人的行为,它可以帮助管理者更好的管理企业及员工。企业的创建、壮大、发展和团队的管理是密不可分的。拥有一个好的团队,企业才能从中得到发展的动力。而一个好的团队更需要一个好的领导者。对于企业管理来说,领导心理和行为、工作动机理论是非常必要的,因此管理心理学对企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2.1管理心理学在企业管理中怎样运用于企业中
2.1.1、调动员工积极性的作用
重视员工、了解员工的需要,把组织目标变成每个员工自己的需要,把企业的利益与满足员工个人的需要巧妙地结合起来,使人们积极地、自觉自愿地努力工作。邓小平同志说过:只讲革命不讲物质,那是唯心主义!
管理者应该了解员工的价值观。因为一个员工的价值观它可以影响其个人态度。马克思指出: 任何人如果不同时为了自己的某种需要和为了这种需要而做事,就什么也不能做。所以对于管理者来说,在选择员工的时候,应当录取不仅有能力,经验和工作动力,而且要与组织相一致的价值观的求职者。
(1)薪酬激励传统的人力资源认为薪酬是用来满足员工较低层次需要的,为员工提供基本的物质生活保障,是员工生存和发展的前提。马斯洛在需求层次理论中论及只有在满足人们最基本的低层次需要的基础上,才会产生高层次的需要。作为传统认知上的低层次需要,薪酬是知识型员工产生更高层次需求和追求的基础,是激励知识型员工工作积极性和创造能力的根本保证。
但是,社会发展到今天,薪酬的内涵己经发生了变化,它不仅能够用来满足人们低层次的需要,而且薪酬的高低已经成为一个人所拥有的身份地位及成就的标志,高薪意味着事业的成功和社会地位的提升。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对高级需要的追求将对人的行为产生持久的激发作用和巨大的推动力。从这一深层次的意义上讲,薪酬也就成为知识型员工满足自己高层次需要,即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薪酬激励能够充分的带动员工的积极性。
(2)由于知识型员工直接关乎企业的生存发展,所以如何对他们进行有效激励以最大限度地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成为企业普遍关注的问题。现代企业应意识到单纯的薪酬难以达到更好的激励效果,而应该考虑更为丰富的报酬激励方式,如机会、职权、信息分享、股票期权和荣誉等,尤其是股票期权被认为是最具有激励作用的长期激励方式。
(3)股票期权奖励是指公司授予其员工未来以一定的价格购买该公司股票的权利,这种权利的持有者可以获得股票市价和规定价格即行权价之间的价差,是一种基于经营结果的奖励形式。股票期权包括经理股票期权、股票增值权、虚拟股票计划等,通过股票期权,企业所有者可以利用一种长期潜在收益激励员工尤其是知识型员工。股票期权可以使企业不必向知识型员工支付高薪,知识型员工可以通过行权获得收益,由于知识型员工的薪水大多很高,需缴纳很高的税,而以期权支付薪水,知识型员工就可以享受减税的好处。
股票期权是一种激励知识型员工的有效方法,这是因为股票期权使企业的发展与知识型员工的报酬息息相关,从而可以大大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对企业的忠诚度。
(4)工作及发展激励美国心理学家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认为,良好的保健因素,如工作条件等,只能使员工的不满意感消除,但只有与工作直接相关的因素才能产生激励作用。对员工来说,保健因素是其基本需要,但是工作、成就、成长等面的需要更重要,也就是说,只有靠激励因素才能更好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提高其工作效率。
根据员工的自身特征,对其进行工作激励应该包括以下几点首先,应该从工作本身人手对知识型员工进行激励。企业应该为他们安排恰当的工作,并尽可能地丰富工作内容,增加工作的挑战性,同时要授予他们与其职责相适宜的决策权和行动权,并及时对他们的工作效果进行反馈,让他们感觉到自己的工作是重要的,是有发展前途的,这样,他们在工作时会乐在其中,热爱自己的工作,千方百计地把工作做得完美出色。同时,根据麦克利兰的成就需要理论,成就需要是追求卓越、实现目标和争取成功的一种需要,知识型员工普遍具有高度的成就需要,总是力求把事情做得更好,他们希望对工作承担责任,喜欢适度的风险,希望获得有关其工作绩效的迅速且具体的反馈。
(5)其次,培训也是一种很好的激励方式。员工对高层次的需要比较迫切,在工作中对自我成长的要求很强,企业可以通过培训满足他们自身成长的需要。培训可以提高员工的知识和技能,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为企业的发展贡献力量。在培训时,应充分考虑员工的特点,提高其知识技能和创新能力,并注意把员工强烈的成就感和自豪感与企业或组织的集体目标联系在一起,使员工在自我发展的同时不至于偏离企业的发展方向。通过全方位的培训,员工的知识技能得到更新,创新能力显著提高。知识型员工在自我充实的同时,很容易对企业产生归属感。
(6)最后,还应该满足知识型员工自我实现的需要,从马斯诺的需要层次理论可知道,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人最高等的需要,在实际工作中自我实现的需要追求的目标能发展个人特长的组织环境,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当人的生存需要越来越得到满足,对人和人关系的需要和工作成就的需要就越强烈。这样对企业的发展无疑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以此对员工进行激励鼓励为实现他们的自我实现的需要是十分重要的。职业发展作为内在激励因素,对员工特别是知识型员工具有很大的激励作用,因为很少有哪种需要会像实现自己的梦想、实现自身价值这种需要更为强烈。员工十分关注自身的发展,有着发挥自己的专长、成就事业的追求,企业如不能为知识型员工提供个人发展的机会,就难以激发其工作热情,甚至有可能导致优秀人才外流。
2.1.2、增强员工归属感的作用
人群关系学派对人群关系的看法是搞好人群关系可以增强归属感,使企业领导的意图便于贯彻执行,对实现企业的组织目标有利。因此沟通这一点对于管理者与员工来说至关重要。通过积极倾听,克制情绪等方法来提高自己与员工之间的关系。行为科学家对人群关系的看法是搞好人群关系是为了更好的部属贡献出自己的才智,汇集各方面的知识、意见、经验与决策技能,使公司的决策品质能获得改善。
(1)允许员工参加群体决策,对重大问题发表意见,提出建议,可以增强员工的的归属感和主人翁意识,满足他们被尊重和信任的需要,产生群体的价值观念,可以调动职工工作积极性。对重大问题的讨论与研究有了发言权,进一步增强自豪、自信、自强、自制的能力。企业员工参与决策的人数越多、次数越多,对群体的认同感就越强,因而越有利于群体作出正确的决策。
(2)对企业员工培训时,应充分考虑员工的特点,提高其知识技能和创新能力,并注意把员工强烈的成就感和自豪感与企业或组织的集体目标联系在一起,使员工在自我发展的同时不至于偏离企业的发展方向。通过全方位的培训,员工的知识技能得到更新,创新能力显著提高。知识型员工在自我充实的同时,很容易对企业产生归属感。
(3)另外,企业要通过赢得人心来满足员工的社会交往需要。马斯洛认为,社交需要是指感情与归属上的需要,包括人际交往、友谊、为群体和社会所接受和承认等。这类需要体现在企业管理中,首先要求企业管理者通过各种手段建立和谐的工作氛围。比如,可以建立职工之家,组织旅游或娱乐活动等来增加团队的友谊和凝聚力。同时,关心员工生活和疾苦,不仅要关心员工本人,还要关心员工家庭和亲人。员工的生老病死、红白喜事企业都要有所表示,营造亲情管理的氛围,给员工以“家”的温暖。其次是制定并宣传企业奋斗目标和长远发展愿景,鼓舞员工士气。管理者必须告诉员工,他们正在追求什么和正在干什么,公司的目标和理想必须是激励人心的,共同的愿景会使企业上下团结起来,使员工在企业中找到归属感,战胜困难,创造辉煌。
2.1.3、提高员工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最主要的特点,是测定创造力的主要标志之一。发散思维需要良好的心理环境与气氛,让员工加强讨论、勤于学习和思考,让员工了解企业,有助于员工自觉地进行创造性活动。
2.1.4、能有效化解投诉
人在认识客观事物时,总是表示出一定的态度或体验,如满意、喜欢、厌恶、愤怒等,这些主观的心理体验,属于情感过程,也可称为情绪过程。当人们发生了某种欲望或需要时、心理上就会产生不安与紧张的情绪,成为一种内在驱动力,心理学上称为动机。了解和掌握人的情感和动机的发生,了解人的生理和心理需要能有效地 “ 冷却 ” 愤怒者的情绪。
(1)所以首先管理者对人格差异最大的理解的价值也许在于挑选员工。如果注意给不同的人格的人匹配与其相适的工作,你就可能得到表现更出色的员工。更少的减少了投诉的机会。
(2)同时理解情绪的作用可以帮助管理者大大提高对个体行为的解释和预测能力。(3)注重与人的沟通,注重处理谈判技巧,努力达到双赢的效果。考虑应变措施。发生矛盾和冲突不要紧,要紧的是能够及时控制,保持谈话能够继续下去。谈话中要端正态度,先要平等相待,要注意交心。要控制情绪。最后谈话要讲究艺术,不同内容的谈话要采取不同的方法。
(4)为缓解员工与顾客的矛盾,不妨可以开展各种载体活动,在为顾客提供方便、优质服务问题上,改进方法。又如部门间或部门内由于工作上的不协调也会影响顾客的心理和对企业的形象,及时主动做好工作,协调部门之间和部门内部关系,对工作的正常运转、顾客对企业的信任感、安全感解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定期召开工作例会,发扬民主,会上能协调好的就及时解决,一时不能解决的,组织职能部门人员深入一线利用晨会、座谈会等方式做好协调,另外,组织部门负责员工、骨干外出学习,每年组织企业员工旅游,开阔视野,增强部门之间、同志之间相互尊重和信任等等。
2.1.5、提高员工思想觉悟的作用
思想政治工作则是通过教育、疏导、表扬、示范、批评等方式,用正确的思想内容、正确的工作方式,克服错误腐朽的思想和行为,充分调动人的工作积极性,为组织实现目标、稳定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与思想保证的一种活动。
(1)中国式的管理心理学的另一重要任务,就是要探索,社会企业群体中如何培养具有良好素质的建设者和管理者。当前越来越多的企业都在花大力气帮助员工树立正确科学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根据人的心理活动的规律促使思想政治工作走上科学化的道路。从而能够准确地测、正确的引导和严格地控制员工的行为,使管理达到一个崭新的水平。
(2)其次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应当渗透到业务中去,在充分发挥对企业业务工作的引导、保证作用的同时,也要注重人才培养与工作条件的改善。只有这样才能使原来模糊分散的群体心理变为明确系统的群体一致观念,人人为实现这个总目标而努力。
(3)个别谈心是思想政治工作解决个别思想问题的主要方法,是获取思想信息的有效途径之一,然而并不是每个需要与人谈话的思想政治工作者都能把“话”谈好。有的人很会“谈话”,一谈常能迎刃而解;有的人却不会“谈话”,一谈反而变复杂。因此,要做好谈心思想工作的前提是把握好管理心理学的应用方法。
3.总结
通过这段时间对这门课程的学习,使我了解了有关管理心理学的基本知识,也对社会上的一些现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管理心理学》是一门专门研究管理活动中个体、团体、组织的心理活动规律的学科。它强调以人为中心和人力资源管理和开发的理念,协调组织与团体的人际关系,改善组织与环境条件,改进领导与管理方法,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实现组织目标和促进组织与人员发展。通过对管理心理学效用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差异性和同一性的分析,对管理心理学在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具体运用时目标一致的管理心理学效用、群体决策的管理心理学效用、个体谈话的管理心理学效用、职工生活方式管理心理学效用、协调关系的管理心理学效用以及加强管理心理学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有效融合的措施进行探索。因此管理心理科学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无处不在,意义重大。
4.参考文献
1.《管理心理学》
2011年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书籍 2.《管理精英不会告诉你的心理学》 润宇
3.《领导艺术与管理心理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MBA教材 4.《读心理,会管理》 胡国栋
5.《管理心理学》
卢盛忠
6.《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美国)彼得·德鲁克
7.《做最好的执行者》
吴甘霖,邓小兰 著
8.http://wenku.baidu.com/view/c6ad44283169a4517723a3f3.html 9.13.http://wenku.baidu.com/view/c9edd064f5335a8102d220c1.html
14.http://wenku.baidu.com/view/c6ad44283169a4517723a3f3.html 15.http://wenku.baidu.com/view/3432d8db7f1922791688e829.html? 16.http://wenwen.soso.com/z/q198184440.htm 17.http://wenku.baidu.com/view/023d57f6f61fb7360b4c65f8.html?from=rec&pos=2&weight=5&lastweight=5&count=5 18http://info.psychcn.com//psylife//201104/2949951986.shtml 19.http://wenku.baidu.com/view/37adbe1dfad6195f312ba658.html?from=rec&pos=0&weight=13&lastweight=5&count=4 20.http://info.psychcn.com//psylife//201105/3049953574.shtml 21.http://zhuanti.psychcn.com/zhuanti_text/11/06/28/1156324e0950f124a73.shtml
第三篇:浅谈管理心理学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管理心理学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摘要:管理心理学是把心理学的知识应用于分析、说明、指导管理活动中的个体和群体行为的工业心理学分支,是研究管理过程中人们的心理现象、心理过程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然而领导是一种方法,更是一种艺术,需要不断地顺势而变,需要不断创新。领导艺术应该是管理心理学的研究重点。特别是在当今中国,企业的朝气、活力,甚至生死存亡都和领导层是否得力密切相关。对于一个亏损企业,领导班子的更换往往会使企业起死回生。
什么是管理心理学
管理心理学是把心理学的知识应用于分析、说明、指导管理活动中的个体和群体行为的工业心理学分支,是研究管理过程中人们的心理现象、心理过程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以组织中以人作为特定的研究对象,重点在于对共同经营管理目标的人的系统的研究,以提高效率,在一定的成本控制条件下,最大限度地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当今的管理心理学都是以人本思想为前提。它有助于调动人的积极性、改善组织结构和领导绩效,提高工作生活质 量,建立健康文明的人际关系,达到提高管理水平和发展生产的目的。
管理心理学主要研究与组织行为有关的人的个体特点,如动机、能力、性向等;人的群体特点,如群体的分类、人与组织的相互作用等;领导行为特点,如领导风格,领导的评估与培训等;组织理论与组织变革,如组织的模型,组织变革与组织开发研究等;工作生活质量研究,着重从改善工作环境,工作丰富化、扩大化方面调动职工的积极性,提高生产率;跨文化管理心理学,比较不同的地区、国家、社会制度,文化背景下管理行为的异同,为国际间的经济交流、合作经营企业提供科学依据。
管理心理学在企业管理中怎样运用于企业中
管理心理学是指对组织内人的行为和态度所进行的系统研究通过学习管理心理学帮助我们解释控制人的行为,它可以帮助管理者更好的管理企业及员工。企业的创建、壮大、发展和团队的管理是密不可分的。拥有一个好的团队,企业才能从中得到发展的动力。而一个好的团队更需要一个好的领导者。对于企业管理来说,领导心理和行为、工作动机理论是非常必要的,因此管理心理学对企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管理心理学在企业管理中作用
1调动员工积极性的作用
重视员工、了解员工的需要,把组织目标变成每个员工自己的需要,把企业的利益与满足员工个人的需要巧妙地结合起来,使人们积极地、自觉自愿地努力工作。管理者应该了解员工的价值观。因为一个员工的价值观它可以影响其个人态度。马克思指出: 任何人如果不同时为了自己的某种需要和为了这种需要而做事,就什么也不能做。所以对于管理者来说,在选择员工的时候,应当录取不仅有能力,经验和工作动力,而且要与组织相一致的价值观的求职者。
(1)薪酬激励传统的人力资源认为薪酬是用来满足员工较低层次需要的,为员工提供基本的物质生活保障,是员工生存和发展的前提。马斯洛在需求层次理论中论及只有在满足人们最基本的低层次需要的基础上,才会产生高层次的需要。作为传统认知上的低层次需要,薪酬是知识型员工产生更高层次需求和追求的基础,是激励知识型员工工作积极性和创造能力的根本保证。
(2)工作及发展激励美国心理学家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认为,良好的保健因素,如工作条件等,只能使员工的不满意感消除,但只有与工作直接相关的因素才能产生激励作用。对员工来说,保健因素是其基本需要,但是工作、成就、成长等面的需要更重要,也就是说,只有靠激励因素才能更好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提高其工作效率。
(3)其次,培训也是一种很好的激励方式。员工对高层次的需要比较迫切,在工作中对自我成长的要求很强,企业可以通过培训满足他们自身成长的需要。培训可以提高员工的知识和技能,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为企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4)最后,还应该满足知识型员工自我实现的需要,当人的生存需要越来越得到满足,对人和人关系的需要和工作成就的需要就越强烈。这样对企业的发展无疑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以此对员工进行激励鼓励为实现他们的自我实现的需要是十分重要的。职业发展作为内在激励因素,对员工特别是知识型员工具有很大的激励作用,因为很少有哪种需要会像实现自己的梦想、实现自身价值这种需要更为强烈。员工十分关注自身的发展,有着发挥自己的专长、成就事业的追求,企业如不能为知识型员工提供个人发展的机会,就难以激发其工作热情,甚至有可能导致优秀人才外流。
2增强员工归属感的作用
人群关系学派对人群关系的看法是搞好人群关系可以增强归属感,使企业领导的意图便于贯彻执行,对实现企业的组织目标有利。因此沟通这一点对于管理者与员工来说至关重要。通过积极倾听,克制情绪等方法来提高自己与员工之间的关系。行为科学家对人群关系的看法是搞好人群关系是为了更好的部属贡献出自己的才智,汇集各方面的知识、意见、经验与决策技能,使公司的决策品质能获得改善。
(1)允许员工参加群体决策,对重大问题发表意见,提出建议,可以增强员工的的归属感和主人翁意识,满足他们被尊重和信任的需要,产生群体的价值观念,可以调动职工工作积极性。
(2)对企业员工培训时,应充分考虑员工的特点,提高其知识技能和创新能力,并注意把员工强烈的成就感和自豪感与企业或组织的集体目标联系在一起,使员工在自我发展的同时不至于偏离企业的发展方向。
(3)另外,企业要通过赢得人心来满足员工的社会交往需要。比如,可以建立职工之家,组织旅游或娱乐活动等来增加团队的友谊和凝聚力。同时,关心员工生活和疾苦,不仅要关心员工本人,还要关心员工家庭和亲人。员工的生老病死、红白喜事企业都要有所表示,营造亲情管理的氛围,给员工以“家”的温暖。其次是制定并宣传企业奋斗目标和长远发展愿景,鼓舞员工士气。管理者必须告诉员工,他们正在追求什么和正在干什么,公司的目标和理想必须是激励人心的,共同的愿景会使企业上下团结起来,使员工在企业中找到归属感,战胜困难,创造辉煌。
3提高员工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最主要的特点,是测定创造力的主要标志之一。发散思维需要良好的心理环境与气氛,让员工加强讨论、勤于学习和思考,让员工了解企业,有助于员工自觉地进行创造性活动。
4提高员工思想觉悟的作用
思想政治工作则是通过教育、疏导、表扬、示范、批评等方式,用正确的思想内容、正确的工作方式,克服错误腐朽的思想和行为,充分调动人的工作积极性,为组织实现目标、稳定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与思想保证的一种活动。中国式的管理心理学的另一重要任务,就是要探索,社会企业群体中如何培养具有良好素质的建设者和管理者。当前越来越多的企业都在花大力气帮助员工树立正确科学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根据人的心理活动的规律促使思想政治工作走上科学化的道路。从而能够准确地测、正确的引导和严格地控制员工的行为,使管理达到一个崭新的水平。
总结
通过这段时间对这门课程的学习,使我了解了有关管理心理学的基本知识,也对社会上的一些现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管理心理学》是一门专门研究管理活动中个体、团体、组织的心理活动规律的学科。它强调以人为中心和人力资源管理和开发的理念,协调组织与团体的人际关系,改善组织与环境条件,改进领导与管理方法,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实现组织目标和促进组织与人员发展。通过对管理心理学效用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差异性和同一性的分析,对管理心理学在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具体运用时目标一致的管理心理学效用、群体决策的管理心理学效用、个体谈话的管理心理学效用、职工生活方式管理心理学效用、协调关系的管理心理学效用以及加强管理心理学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有效融合的措施进行探索。因此管理心理科学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无处不在,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管理精英不会告诉你的心理学》 润宇
2.《读心理,会管理》 胡国栋
3.《管理心理学》
卢盛忠
管理心理学调研报告
1什么是管理心理学
2管理心理学在企业管理中怎样运用于企业中
3管理心理学在企业管理中作用
4总结
国贸12丙
傅程杰
1290510312
第四篇:运筹学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运筹学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运筹学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运筹学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1一、引言..........................1二、企业发展原则与战略管理.........................2三、企业生产计划与市场营销.......................32.市场营销............................4四、库存管理与运输问题..........................41.库存管理............................4
2.运输问题............................4
五、企业人事管理与财务会计.......................51.人事管理............................5
2.财务会计............................5
六、售后服务.........................5七、结束语.............................6
摘要: 运筹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多学科交叉的科学分支,未来的发展趋势将进一步为高层次、全球性的问题提供定性与定量分析,对各种决策方案进行科学评估。运筹学的思想贯穿了企业管理的全过程,它在企业战略管理、生产计划、市场营销、运输问题、库存管理、财务会计、售后服务等各个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运筹学为管理决策服务,使得人类在经济发展、科学技术进步及保护环境中能更有效合理的利用有限资源
关键词: 运筹学 企业管理 决策
一、引言
运筹一词出自中国古代史书《史记·高祖本纪》:“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运筹学问题和运筹思想可以追溯到古代,它和人类的实践活动的各种决策并存。军事运筹学作为一门学科,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逐渐形成的,不过军事运筹思想在古代就已经产生了。例如齐王赛马、围魏救赵的故事就反映了我国在很早就已经有运筹思想。1914年英国工程师兰彻斯特发表了有关用数学研究
—1—
战争的大量论述,建立了描述作战双方兵力变化过程的数学方程,被称为兰彻斯特方程。1938年英作战部长罗威提出“运筹学”。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英国空、海、陆军都建立了运筹组织,主要研究如何提高防御和进攻作战的效果。美国军队也陆续成立了运筹小组。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初,西方运筹学界,特别是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的运筹学界,对运筹学的本质、成就、现状与未来发展展开了一场颇有声势的讨论,运筹学发展成为了一门集基础性、交叉性、实用性为一体的科学。
我国运筹学的应用是在1957年始于建筑业和纺织业。1958年开始在交通运输、工业、农业、水利建设、邮电等方面都有应用,尤其是运输方面,提出了“图上作业法”,并从理论上证明了其科学性。在解决邮递员合理投递路线问题时,管梅谷教授提出了国外称之为“中国邮路问题”解法。运筹学是使用科学的方法去研究人类对各种资源的运用、筹划活动的基本规律,以便发挥有限资源(既包括有形资源,也包括无形资源)的最大效益,来达到总体全局优化的目标。
运筹学是近代应用数学的一个分支,主要是将生产、管理等事件中出现的一些带有普遍性的运筹问题加以提炼,然后利用数学方法加以解决。运筹学的思想应用广泛。例如在企业管理中,运用运筹学对各种决策方案进行科学评估,能为管理决策服务,使得企业管理者能更有效合理地利用有限资源。企业要生存与发展,就必须运筹帷幄,长远谋划,根据自身的资源来制定最优的经营战略,以战略统揽全局。运筹学是一门应用科学,从管理实际出发可以把运筹学看作是一门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我国出版的管理百科全书中的定义是:“运筹学是应用分析、试验、量化的方法,对经济管理系统中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进行统筹安排,为决策者提供有依据的最优方案,以实现最有效的管理。”而运筹学的理念就在于系统性、数量化、交叉性、最优性。运筹学的研究对象的核心是决策,而决策则是人类的智能活动的高级形式。因此,运筹学的进化无疑将与智能科学及其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
二、企业发展原则与战略管理
企业战略管理是企业在宏观层次通过分析、预测、规划、控制等手段,充分利用本企业的人、财、物等资源,以达到优化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随着
我国经济市场化的日益加深,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我国企业面临着更多的环境因素的影响与冲击。企业要求得生存与发展,必须运筹帷幄,长远谋划,根据自身的资源来制定最优的经营战略,以战略统揽全局。企业战略过程包括,明确企业战略目标,制定战略规划,作出和执行战略决策,并最后对战略作出评价。企业战略管理作为企业管理形态的一种创新,应是以市场为导向的管理、是有关企业发展方向的管理、是面向未来的管理、是寻求内资源与外资源相协调的管理、是寻找企业的长期发展为目的。也就是将企业看作一个系统,来寻求系统内外的资源合理分配与优化,这正体现了运筹学的思想。我国企业战略管理的内容应根据自己的国情,制定对应的战略。主要侧重规定企业使命、分析战略环境、制定战略目标。中国现在绝大部分商品已由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知识经济正向我们走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程度在加深,我国企业不仅直接参与国内市场,还将更直接面临与世界跨国公司之间的角逐,企业间竞争的档次和水平日益提高,因而企业将面临更加复杂的竞争环境。只有确定了宏伟的奋斗目标,才能使企业凝集全部的力量,众志成城,向一个共同方向努力,争取实现有限资源的最有效的利用。显然,运筹学理念的作用举足轻重。
三、企业生产计划与市场营销
1.生产计划 企业要求得生存与发展,应使用运筹学方法从总体上确定适应需求的生产、贮存和劳动力安排等计划,以谋求最大的利润或最小的成本。生产计划中主要用运输规划、线性规划、整数规划以及模拟方法来解决此类问题。线性规划问题的数学模型是指求一组满足一个线性方程组(或线性不等式组,或线性方程与线性不等式混合组)的非负变量,使这组变量的一个线性函数达到最大值或最小值的数学表达式.建立数学模型的一般步骤:
(1)确定决策变量(有非负约束);对于一个企业来说,一般是直生产某产品的计划数量。
(2)写出目标函数(求最大值或最小值)确定一个目标函数;
(3)写出约束条件(由等式或不等式组成).约束条件包括指标约束需求
约束、资源约束等;
(4)最后根据目标函数为作出最合适的企业生产计划决策。
2.市场营销市场营销管理的任务在于如何通过对产品、价格、销售渠道、促销等基本环境的控制来影响消费需求的水平、时机和构成。在竞争激烈的买方市场,企业必须对市场结构、消费者、竞争者行为进行调查研究,识别、评价和选择市场机会。调查研究,识别、评价和选择市场机会都需要用运筹学的理念来为管理者提供辅助决策.四、库存管理与运输问题
1.库存管理如果说生产计划是从信息流的角度指挥、控制生产系统的运行,那么库存的管理则是从物质流的角度来指挥和控制。库存管理的目标是如何最有效的利用企业的物质资源的问题。
由于库存的物质属性,因此对生产系统的日常运行具有更直接的作用,库存是指处于存储状态的物品或商品。库存具有整合需求和供给,维持各项活动顺畅进行的功能。而库存的存在又意味着占用资金、面积、资源,这种矛盾的处境导致了库存管理的必要性与难度。现在流行的库存管理系统的库存管理软件,一般含货品进货、出货管理系统,仓库管理系统,报表系统等子模块等,运用的原理还是运筹学模型。
2.运输问题在企业管理中经常出现运输范畴内的问题,例如,工厂的原材料从仓库运往各个生产车间,各个生产车间的产成品又分别运到成品仓库。这种运输活动一般都有若干个发货地点(产地)、又有若干个收货地点(销地);各产地有一定的可供货量(产量);各销地各有一定的需求量(销量);运输问题的实质就是如何组织调运,才能满足各地需求,又使总的运输费用达到最小。运输模型是线性规划的一种特殊模型。
五、企业人事管理与财务会计
1.人事管理随着知识的到来,企业的竞争已经变成人才的竞争。知识经济条件下,经济中的知识含量高,对过去一直贯穿和渗透于农业和经济中的知识的作用就凸显得日益突出,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是知识成为社会的主要财富,知识和信息逐步成为与人力、资金并列的企业第三大“战略资源”。因此,人力资源的竞争已成为企业间竞争的焦点。所以企业应根据自身的特点和发展状况,应该建立战略导向型的人力资源管理,根据客户总部与下属公司不同的架构,建立对应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最大程度地通过战略纽带将“分割”的人力资源管理职能整合起来,带动企业文化、企业管理等的全面提升,以内部管理的完善获取市场竞争中的优势。这显然蕴涵的是运筹学的理念。还可以用指派问题对人员合理分配;用层次分析方法可以确定一个人才评价体系等。
2.财务会计 运筹学的理念在财务与会计中显得更为突出。它涉及到投资决策分析、成本核算分析、证券管理等。企业资产重组、包装物押金的涉税会计处理通货膨胀会计、投资性房地产准则中公允价值的应用等都需要以运筹思想为基础,并运用运筹的一些方法。例如投资决策分析中,某企业现有一批资金,在今后几年中,可以用来购买债券,可以在每年年初进行一定数额的投资等等,现要对这些不同的投资方案进行决策,以确定最优的方案,使得企业的收益最大。这需要利用运筹学中线性规划模型、决策论来解决。
六、售后服务
在市场激烈竞争的今天,随着消费者维权意识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变化,消费者在选购产品时,不仅注意到产品实体本身,在同类产品的质量和性能相似的情况下,更加重视产品的售后服务。因此,企业在提供价廉物美的产品的同时,向消费者提供完善的售后服务,已成为现代企业市场竞争的新焦点售后服务是企业无形产品中重要的一部分。同行业企业间的竞争中,在质量差异不大时,要想争取到顾客,提高销售量,扩大自己的市场占有率,最重要的一环是售后服务。而要想有一个口碑好的售后服务,必须要有足够的客户服务中心(Call Center)。客户服
务中心的业务很多,主要有:销售服务、信息服务、查询服务。它有利于建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有利于信息反馈与集成;有利于业务的拓展;有利于营销与促销。而客户服务中心需要资金来建立,还需要资金来维护它。客户服务中心的个数少了会不能满足要求,多了会浪费企业的资金。因此怎样才能根据企业的需要来确定客户服务中心的最佳个数与最佳地理位置呢?显然,这里就需要运用运筹学的思想和方法来解决.七、结束语
运筹学的卓越之处在于其思想和方法。对企业来说,运筹学最根本的作用是:可以将企业各种资源的利用进行最优化管理,以发挥企业资源的最大效用。现在运筹学的工具也得到了质的飞跃,可以用集成的软件,来代替以前只有数学家才能算出的复杂计算,这样就可以让那些不太懂具体数学规划算法的管理者,也可以运用运筹学的理念来实现管理决策的目的。这也是运筹学在新世纪将得到更大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参考文献:
[1] 李宗元 运筹学ABC:成就,信念与能力[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0.[2] 曹敬东 管理之运筹学在企业中的应用初探,科技资讯,2007(2)
[3] [美]斯蒂芬·罗宾斯.管理学[M].黄卫伟,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7.
第五篇:以人为本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以人为本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摘要:本文针对现在企事业单位管理人的现状,在阐述了以人为本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的基础上,对在企业管理中如何加强以人为本,提高企业生产力的应用方面进行深入分析。
关键词:以人为本企业管理应用
一企业管理中运用以人为本的意义
构建和谐社会包括三个方面内容:即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这三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必须整体推进,协调发展,任何一方面的不和谐,都会影响到其它方面的和谐。
以人为本不仅是现代企业科学管理的一条发展轨迹,也是现代企业制度的必然要求。因此,企业管理的核心是企业必须以人,以企业的所有员工为基础,形成共同的价值观,认同企业的管理理念。
以人为本管理是一种以人为核心的最新管理模式。这种模式确立了人在企业中的主导地位,通过对员工的尊重、关心、爱护、教育和培训等,一方激励员工发挥其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来推动企业发展,另一方面使员工的意志、体力和智力得到锻炼和提高,从而使其得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目前的企业管理一方面强调企业绩效考核、薪酬管理的意义,一方面却无视分配不公对员工积极性的打击;一方面提倡企业团队意识和奉献精神,一方面却把员工当作“经济人”来管理,忽视员工的“社会人”的需求。企业过多地注重各种管理时尚,沉迷于各色管理技巧,并未能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落到实处。二如何在企业管理中应用以人为本
(一)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
以人为本的管理的基本思想就是人是管理中最基本的要素,人是能动的,与环境是一种交互作用:创造良好的环境可以促进人的发展和企业的发展;个人目标与企业目标是可以协调的,将企业变成一个学习型组织,可以使得员工实现自己目标,在此过程中,企业进一步了解员工使得企业目标更能体现员工利益和员工目标;以人为本的管理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人的发展是企业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前提。
在企业管理中大力提倡和宣传“以人为本”的思想,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从人的需求出发,设立看似不理性的激动人心的愿景,极大地激发人的潜能和主
动性,追求挑战性的目标;目标管理过程中的考核与奖惩,持续不断地激励人的积极性,尽心尽力实现目标。
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切实解决员工在生产、工作上的难点、热点问题,达到学以致用、学有所感、学有所悟。通过学习,让广大员工高举旗帜,坚持正确导向;加快发展,突出改革创新;扣紧重点,狠抓工作落实;转变职能,加强内部管理。
(二)树立正确的人才观
人才问题历来为政治家和思想家所重视。“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这是龚自珍发自内心的呼喊。
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事业成败的关键就是能不能发现人才,能不能使用人才。
只有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企业才能获得长久发展的动力。
人才的合理使用,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健康发展,也是衡量领导水平的标志。对人才的关心及对其价值的充分重视是以人为本的集中体现,对人才重视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发展的现在与将来。
所以企业实施人本管理应当树立起正确的人才观。首先要有意识地经常给每个员工提供一个竞争岗位的平台,定期实行岗位能下能下的竞聘机制,提高企业人才“竞聘上岗”的科学性和有效性,采用现代的人才测评技术实现人职匹配,破除论资排辈、求全责备、任人唯亲、忌贤妒能以及那些不合适宜、束缚人才成长的条条框框,树立正确的识人、用人观念,坚持德才兼备原则,把人才选送到合适的工作岗位;其次广泛挖掘各方面、各层次的人才资源,为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平等的竞争机会;再次鼓励人才的合理流动,谋求人才的科学组合,以发挥整体效能;最后,要培养复合型人才,激发人的潜能。这就要求现代企业要具有深邃的视力、多维的视角,在招募人才、选人用人上,唯才是举,使企业充满生机与活力。
(三)构建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与以人为本是密切联系的,以人文本的企业文化是强调对人的尊重、理解、关心和依靠,强调要发展人和服务人,企业才获得发展与成功的永久动力。应当构建具有信任感、亲密度和凝聚力的企业文化,创造和谐的组织氛围,促进人的自我管理,以注重人的潜能的发挥来提高生产效率。良好的企业文化不仅是提高员工素质的重要保证,而且是企业员工获得朝气与活力的源泉,是企业的灵魂所在。
首先企业要为为员工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在企业内部培养合作和沟通的氛围,还好做好员工的培训和发展工作,在员工心目中树立一个良好的企业形象。
其次,在思想上、政治上鼓励企业员工,在为共同目标求得共性统一的同时,注重员工的精神需求,主动针对员工的需求进行投资,如何运用一对一的访谈、问卷调查、实地观察等技术去了解员工的动机、情绪、信仰、价值观、潜在的恐惧和反抗,根据员工不同的需求采取不同的激励措施、有针对性的沟通方式、适合员工个性和知识特点的职业生涯设计等。
只有真正理解了员工的需求和情感,以人为本才能得以实施,重视与保护员工的精神财富这一无形资产,照顾到每个员工的个性,又能为共同目标齐心协力。再次,正确处理企业利益与员工利益的关系,把企业效益的提高与个人收入的提高相结合。让员工与企业共同发展,实现组织和个人的双赢。
企业应当重视学习,关注人的全面发展,不断提高员工素质,充分尊重和肯定员工的个人价值,时刻关注员工的“成长”与“发展”,并使企业成为一个以人为本的大家庭,形成较高素质的职工队伍,让员工与企业共同发展,实现组织和个人的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