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习哲学的意义
学习哲学的意义
哲学是一门源于人们对自身和世界的追问的学科。在人类文明进程中,哲学不管是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或是充当传播各种各样的理论学说的工具的角色,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是人类文明、智慧的精髓。换言而说,哲学是一切文化、科学,尤其是人文社会科学的精神基石,是一个民族得以存在、民族文化得以发展的基础,它可以使人“知而能识,学而能思”。从个人的进步和提高来讲。人们要提高自己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就必须学习哲学。哲学是“明白学”,许多事情只有学了哲学才能真正明白;哲学是“智慧学”,学了哲学可以使人变得聪明,脑子活、眼睛亮、办法多。不学哲学,天赋再好也不能算明白人。不懂哲学的领导者就不可能是一个清醒的领导。我自认工作很努力,天赋也不差,就是在这点上不肯下功夫,工作上常常干糊涂事、吃糊涂亏、占糊涂便宜。当然,一个人要有所作为,需要多方面的知识,而哲学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运用这些知识。哲学不能代替具体的科学,但是哲学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掌握和运用具体科学。一个自然科学家,一个专家,一个对某些方面业务知识比较熟悉的同志,被提拔为领导干部,那么他过去的学识、经验和阅历,能否成为他今天搞好领导工作的有利条件,能否成为他作为领导者认识和改造世界能力的积 累过程,关键在于他能否对过去的专业知识和实际工作经验进行哲学的概括,把个别上升到一般。有了这种概括和上升,原有的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就有助于他适应新的工作、增强驾驭全局的领导能力。认识来源于实践,是就认识的根源讲的,不能简单地理解为认识的水平与实践的次数成正比。具体到每个人,能否进步和进步大小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在于能否善于使自己的感性认识变成理性认识,使具体经验上升为一般,能否在理论指导下实践,能否用理论总结实践经验,赋予工作经验以理论的意义,这是所有人能否做好工作,不断进步、提高的一个共同性问题。从这个意义上看,学习哲学,也是提高人的素质的一项重要措施。
自古以来哲学就与人生、生活密切相关。在西方哲学发源地的古希腊,苏格拉底就认为,哲学是关于人生知识和道德行为的一种学问,学哲学就是学做人;柏拉图认为哲学是研究理念的一种学问;亚里士多德认为,哲学要研究“形而上学”问题即经验之后的实在的问题。“希腊三哲”都非常强调哲学追问人生的意义,注重道德践履。现代西方哲学家认为学习哲学对于人安身立本、探究生活意义和价值至为重要。新托马斯主义认为,哲学的任务是帮助建立一种基于信仰的真理,对神学的神秘部分进行解释,对坏的信仰的谬论进行驳斥,这是一种精致的神学;法兰克福学派认为,哲学研究的对象是社会,哲学的真正社会作用在于批判现存2 的不合理社会,探索一个合理社会,社会问题是哲学的中心问题,哲学是批判的社会理论;存在主义者认为,哲学是人学,是一种关于人的本体论和伦理学。中国哲学的发展有自己的特点,但与西方哲学不无相似之处,那就是认为,哲学必须研究人生的意义,关注伦理实践。甚至可以说,从一开始,中国哲学就把伦理学置于哲学的中心,无论是谈天人关系、身心关系、形神关系、知行关系、名实关系,都是为了人生的目的,规范人的行为。
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哲学按其本义是“爱智慧”,而非智慧之本体,哲学表现为对智慧永无止歇的追求。哲学以人类全部精神活动为对象,以人类创造的全部知识成果为底蕴,研判其价值,揭橥其意义,亦即在认识之中构造认识,在知识之中体认知识,故而哲学是对全部人类认识活动的再认识,是认识的反思。
哲学非智。哲学不假定智慧的在场状态,而是预设智慧的缺席状态,哲学不以占有智慧为目的,哲学只是引导人去追求智慧。许多学科的产生都有赖于哲学。
哲学非知。哲学不僭越知识的传统领地,不替代面向世界的认识过程,哲学是并且仅仅是对知识的体认和对认识的反思。这种体认和反思有助于使人对事物内部的客观联系和规律有更新更全面的认识,这使人更善辩。哲学非学。哲学不是一门“科学”或“学科”。因为哲学不是某种知识的积累和凝聚,也不是某种认识的结果和升华。哲学是并且仅仅是一种对认识和知识的反思活动,它是并且仅仅是一种人类精神意向的倾诉和表达。
哲学的对象是思想,哲学不是以“整个世界”为对象而是以思想为对象而思之,因为哲学的思想方式是反思,如果以“整个世界”为其思之对象,哲学将失去其对象,还原成实证科学。
哲学的本性是爱智。学习哲学可以让人做到“知而能识,学而能思”,是个人提高自我的综合素质的文化理论基础,也是每个人的人生航灯。
第二篇:演讲稿-哲学的意义
各位同学,大家下午好。尼采曾经说过:人类对生命的观察越深,对痛苦的观察就越深,人生犹如钟摆,在生命的本能和智能来回的摇摆。而今天我们给大家介绍的这个哲学家,他给我们带来了全新的认识对于苦难和挫折。
1, 阿尔贝·加缪(AlbertCamus),小说家、、戏剧家、,存在主义文学领军人物,“荒诞哲学”的代表。他于1957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1960年不幸遭遇车祸英年早逝,年仅47岁。加缪高扬的人道主义精神使他被成为“年轻一代的良心”,如今,半个多世纪后,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加缪著作及其思想的重要性,其成名作《局外人》也一再重版,印数突破千万册。幼年丧父,靠奖学金读完中学,在亲友的资助和半工半读中念完大学并取得哲学学士学位。希特勒上台后,加缪参加反法西斯的抵抗运动,并一度加入法共,后退党。1944年法国解放,加缪出任《战斗报》主编,写了不少著名的论文。加缪1935年开始从事戏剧活动,曾创办过剧团,写过剧本,当过演员。戏剧在他一生的创作中占有重要地位
2, 他们互相佩服,都从对方身上看出了非凡的创造性和惊人的才华。面对存在,萨特用了“恶心”的概念,加缪用了“荒谬”的概念,都否定了传统本质论哲学对人的先验性价值定义,给个人的自由选择和责任担当腾出了一片空间。因此,巴黎相见是一个契机,加缪很快成为萨特名流圈子中的一员。而在其后,他们既相互劝勉,并肩对抗外敌,同时又对对方的为人与为文表示不屑,以及或隐或显的批评 加缪在50年代以前,一直被看作是存在主义者,尽管他自己多次否认。1951年加缪发表了哲学论文《反抗者》之后,引起一场与萨特等人长达一年之久的论战,最后与萨特决裂,这时人们才发现,加缪是荒诞哲学及其文学的代表人物。
3,局外人,西西弗的神话,反抗者,第一个人
4,
第三篇:人生的哲学意义
混沌人生
高配人生
人生的哲学意义
2017/10 读人类简史有感
人死后,有两件东西可能留世:思想和基因。
人们生儿育女为的后者,著书立说是为的前者。其实,这两者是统一的,归根到底是为了思想能传世。因为,基因延续是为了思想的发扬光大。
科学家本身并不一定会觉察到各种控制金钱流动的政治、经济和宗教利益,许多科学家确实只是纯粹为了求知而研究。然而,真正控制科学发展进度表的,也很少是科学家。
总之,科学研究一定得和某些宗教或意识形态联手,才有蓬勃发展的可能。意识形态能够让研究所消耗的成本合理化。而代价就是意识形态能够影响科学的进程表,并且决定如何使用研究成果。
这说明,领导控制科学研究的是政治家!
在历史的路上,有三大重要革命:大约7万年前,“认知革命”(Cognitive Revolution)让历史正式启动,认知革命之后,智人就能依据不断变化的需求迅速调整行为,相当于开启了一条采用“文化演化”的快速道路,而不再停留在“基因演化”这条缓慢的道路上。走上这条快速道路之后,智人合作的能力一日千里,很快就远远甩掉了其他所有人类和动物物种。
大约12000年前,“农业革命”(Agricultural Revolution)让历史加速发展。农业革命后几千年的历史,可以总结为一个问题:如果人类的基因里没有大规模合作的生物本能,所有的合作网络究竟如何维系?简单的讲法,是人类创造出了由想象建构的秩序、发明了文字,以两者补足我们基因中的不足。而到了大约400年前,“科学革命”(Scientific Revolution)可以说是让历史画下句点而另创新局
一种理论认为,人类语言是沟通关于世界的信息的方式。人类语言真正独特的功能时能够传达关于一些根本不存在的事物的信息。据我们所知,只有智能能够表达从来没有看过、碰过、耳闻过的事物,而且讲得煞有其事。虚构故事(神灵、宗教、法令和理想信念等)赋予智人前所未有的能力,让智人得以集结大批人力、灵活合作。只要同样相信某个故事,就能共同合作。智人创造出数百万居民的城市、上亿人口的帝国,秘密在于虚构的故事。人类大规模合作的根基,都在于某种只存在于集体想象中的虚构故事。
文化就是精神感染或寄生虫,而人类就是毫不知情的宿主。寄生虫或病毒就是这样住在宿主体内,繁殖、传播,从一个宿主到另一个宿主,夺取养分,让宿主衰弱,有时甚至丧命。只要宿主能够活着让寄生虫继续繁衍,寄生虫就很少关心宿。
任何一个文化概念,都能让某人毕生致力于传播这种想法,甚至为此牺牲生命,如基督教、共产主义等。
迷因学假设,就像是生物深化是基于“基因”这种文化信息单位复制。而所谓成功的文化就是特别善于复制其迷因,而丝毫不论这对于其人类宿主的成本或利益。
农业革命
人类曾有长达250万年的时间靠采集及狩猎维生,并不会特别干预动植物的生长情形。农业革命是一场关于人类生活方式的革命。人类操纵着几种动植物的生命,忙着播种、浇水、除草、牧羊。
有的人认为农业革命这条路终将导灭亡,是个转折点,让自然抛下了与自然紧紧相连的共生关系,大步走向贪婪,自外于这个世界。由想象所构建的秩序:靠着农民多生产出来的食物,加上新的运输技术,越来越多人可以住在一起,先形成村落,在形成城镇,最后成为都市,再由王国或商业网络把他们仅仅相连。这些上百万人生活的秩序如何建立?这是由集体想象所构建的。
真正的坚信者:我们说《汉莫拉比法典》是虚构的故事,并不会觉得难以接受,但是说到人权也只是虚构的故事,就觉得不可接受。自然界的秩序是稳定的,例如重力不会因为是否有人相信而是否存在,而人类社会的秩序不是那么稳定的。那么必定需要有大部分人坚信并维护这些秩序。即使站在社会金字塔顶端的人,也不一定相信这些秩序,真正的坚信者是大部分的精英分子,例如大多数中国人相信仁义礼智信,儒家思想才可持续两千多年,大多数美国总统和国会议员都相信人权,美国的民主才可持续了250多年。
监狱的高墙: 不管是基督宗教、民主还是资本主义,都只是由想象所构建出来的秩序。怎样才能让所有人都相信这些秩序呢?第一,对外的说法绝对要坚持他们千真万确、绝非虚构。永远要强调,这种维持的社会稳定的秩序是个客观事实,是由伟大的神或自然的法则所创造的。第二,在教育上也要贯彻同一套原则。从人出生的那一刻起,就要不断提醒这套想象建构出来的秩序。如何让人类不会觉得组织自己生活的种种秩序不是想象:
1.想象建构的秩序深深与真实的世界结合。
虽然这些想象建构的秩序只存在于我们的脑海里,但是它可以与真实的世界仅仅结合、密不可分。像是今天大多数人都相信个人主义,认为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有独立的价值,而不受他人看法的影响。在现代西方学校里,老师和家长会告诉小孩,受到同学嘲笑并不用太在意,因为只有他们知道自己的真正价值,别人不见得了解。
而中世纪的贵族就没有个人主义这一套。他们认为,个人的价值由社会阶级、由他人的看法决定。在这种情形下,“被别人嘲笑”就成了莫大的侮辱。而当时的贵族也会告诉孩子,要不惜一切代价保护名声。2.想象建构的秩序塑造了我们的欲望。
多数人很难接受自己的生活秩序只是虚构的想象,但事实是我们从出生就置身于这种想象之中,而且连我们的欲望也深受其影响。于是,个人欲望也成为虚构秩序最强大的守护者。例如现代西方人最重视的那些欲望,都是构建在已经为时数百年的虚构故事,包括浪漫主义、民族主义、资本主义以及人文主义。甚至那些人们以为深深藏于自己内心的欲望,通常也是受了想象秩序的影响。例如,许多人很想去国外度假,这件事并没有什么自然或者明显的道理。而想古埃及的法老王,也是把所有财富拿来建造金字塔,把自己的遗体做成木乃伊,而不会有人想要去巴比伦瞎拼或是去腓尼基滑雪。
3.想象建构秩序的存在于人和人之间思想的连接。
如果要改变这个秩序,那还得说服数百万的陌生人都和我合作才行。原因在于:想象建构的秩序不并非是个人的主观的想象,而是存在于主体间(inter-subjective),存在于千千万万人共同的想象之中。
“客观”事物的存在,不受人类意识及新年影响。例如“放射线”,就不是一个虚构的故事。
“主观”事物的存在,靠的是某个单一个人的意识和信念。
“主体间”事物的存在,靠的是许多人主观意识之间的连接网络。就算有某个人改变了想法,甚至过世,对这项事物的影响并不大。历史上许多重要的驱动因素,都是存在于主体间的概念想法:法律、金钱、神、国家。
身为人类,我们不可能脱离想象所建构出的秩序。每一次我们以为知己打破了监狱的高墙、迈向自由的前方,其实只是到了另一间更大的监狱,把活动范围稍微加以扩大。文字的发明:一个帝国要运作,会产生大量的信息,除法律之外,还必须记录各种交易、税收、军用物质和商品的库存量,还有各种节庆及打胜仗的日期,而人类大脑的记忆有局限性。采集者从前不需要处理大量的信息,农业革命之后,社会开始变得格外复杂,这驱动了文字的发明。文字是用实体符号来存储信息的方式。语言不断发展得复杂、细化。相物理和工程方面,几乎整个知识领域都快要和人类的口语语言脱节,而由数学符号独挑大梁。数学符号已经带来更革命性的文字系统,计算机使用二进制程序语言,只有0和1两个符号。人工智能的淋浴还希望能够在计算机二进制程序语言上创造一种新的智能。
历史从无正义:农业革命后几千年的历史,可以总结为一个问题:如果人类的基因里没有大规模合作的生物本能,所有的合作网络究竟如何维系?简单的讲法,是人类创造出了由想象建构的秩序、发明了文字,以两者补足我们基因中的不足。不管是自由人/奴隶、白人/黑人、富人/穷人,都只是虚构的想象所构建出来的。然而铁的历史告诉我们,每一种想象建构出来的秩序,都绝不会承认自己处于想象和虚构,而会大谈自己是自然、必然的结果。阶级区别不过是人类想象的产品罢了,大多数人都会认为只有自己社会阶级是自然的,而其他社会的阶级分法都是虚假又荒谬的。但不幸的是,复杂的人类社会似乎就是需要这些由想象建构出来的阶级制度和歧视。
多数社会政治制度和歧视都没有逻辑或生物学的基础,不过是有历史的偶然事件引起,再用虚构的故事延续壮大。
人类的融合统一
历史的方向:
农业革命之后,人类社会规模变得更大、更复杂。而维系社会秩序的虚构也更为细致完整。人类几乎从出生到死亡都被种种虚构的故事和概念围绕,让他们以特定的方式思考,以额定的标准行事,想要特定的东西,也遵守特定的规范。就是这样,让数百万计的陌生人能遵照着这种人造而非天生的直接,合作无间。这种人造的直觉就是“文化”。
没有任何证据,证明历史是为了人类的利益而进展;而原因在于“利益”并没有客观的衡量标准。不同的文化对于“善”的定义不同,而且咩有客观标准可以决定何者为佳。当让,胜利者永远相信自己的定义才正确。但是我们为什么要相信他们呢?
每种文化都有代表性的信仰、规范和价值,但也会不断流动改变。只要环境或邻近的文化变化,文化就会有所改变及因应。除此之外,文化内部也会形成一股改变的动力。就算是环境完全与外界隔绝,生态也十分稳定,还是无法避免改变。想观察历史的大方向,要用几千年的跨度,分久必合才是不变的大趋势。
公元前的1000年间,出现了三种有可能达到全球一家概念的秩序,第一种是经济上的货币秩序,第二种是政治上的帝国秩序,第三种是宗教上全球性宗教,像是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
金钱的影响: 金钱正是有史以来最普遍也最有效的互信系统。金钱制度有两大原则,这在大多数情况下是成立的:(1)万物可换;(2)万众相信。这两大原则让数百万的陌生人能够合作各种贸易和产业。虽然金钱能建立起陌生人之间共通的信任,但人们信任的不是人类、社群或某些神圣的价值观,而只是金钱本身及背后那套没人性的系统。金钱就像水,不断渗入社会、宗教和国家所筑成的大坝的裂缝。原本成千上万的独立文化逐渐相连,形成今天的地球村,黄金和白银对于全球化影响深远。帝国的影响:
帝国是一种政治秩序,有两项重要特征。第一,帝国必须统治着许多不同的民族,各自拥有不同的文化认同和独立领土。第二,帝国的特征是疆域可以灵活调整,而且可以几乎无限扩张。帝国不改变基本架构和认同,就能够纳入更多其他国家和领土。现代对于帝国的批评通常有两种:(1)帝国制度就是行不通。长远来看,征服许多不同的民族,统治起来一定难有效率。(2)就算能够有效统治,这种做法也不道德,因为帝国正是造成各种毁灭和剥削的邪恶引擎。每个民族都有自决的权利,不该受到其他民族控制。
从历史的角度看,第一点完全没有道理,第二点也满是问题。
到了2014年,世界政治基本仍是各行其政,但国家的独立性正在迅速消失。没有任何国家能够真正独立的经济政策,任意发动战争,甚至连国家内政也无法独立决定。对于全球市场,各个国家也只能逐渐开放,组件面对全球性企业和非政府组织的干扰,还得面对全球舆论的监督和国际司法的干涉。各国也得遵守全球在财政、环保和法律上的标准。资金、劳动力和信息构成一股无比强大的潮流,翻转并形塑着现在的世界,国家本身的疆域和意见已经逐渐失利。
我们眼下正形成的全球帝国,并不受任何特定的国家或族群管辖。就像古罗马帝国晚期,它是有多民族的精英共同统治,并且是由共同文化和共同的利益结合。在世界各地,越来越多企业家、工程师、专家、学者、律师和经理人得到召唤,一起加入这个帝国,而且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投入了帝国的一方。宗教的影响:
我们今天常认为宗教造成的是歧视、争端、分裂。但是在金钱和帝国之外,宗教正是第三种让人类统一的力量。在历史上,宗教的重要性就在于让这些脆弱的想象秩序的架构有了超人类的合法性。宗教要成为“一种人类规范及价值观的系统,建立在超人类的秩序之上”,有两个基本要素:(1)宗教认为世界有一种超人类的秩序,而且并非出于人类的想象或协议。(2)以这种超人类的秩序为基础,宗教会发展出它认为具有约束力的规范和价值观。例如,虽然现在许多西方人相信鬼魂、精灵、重生,但这些新年并未构成什么道德和行为的标准,所以也就不算是宗教。宗教想要幅员广阔、族群各异的人群收归旗下,就必须具备“普世特质”和”推广特质“。
我们的自由政治和司法系统之所以存在,是因为相信每个人都有一个神圣、无法分割、无法改变的内在本质,这点让世界有了意义。这也是一切道德和政治正当性的来源。但这个概念的前身真实传统的基督教信念:相信每个个人体内都有一个自由而不朽的灵魂。然而,过去两百年间,生命科学已经彻底破坏了这个信念。科学家研究人类这个有机体的内部运作,并未找到灵魂的存在。越来越多科学家认为,决定人类行为的不是什么自由意志,而是荷尔蒙、基因和神经突触——我们和黑猩猩、狼和蚂蚁并无不同。我们的司法和政治制度碰上这些发现,多半是视而不见、不愿面对。
商业、帝国和全球性的宗教,最后终于将几乎每个智人都纳入了我们今天的全球世界。这个扩张和统一的过程并不是完全直线发展、一帆风顺。但纵观大局,可以看到许多小文化到少数大文化再到最后全球单一文化,应该是人类历史无法避免的结果。
科学革命
发现自己的无知: 在过去500年间,人类的力量有了前所未有的惊人成长。人类越来越相信可以靠着投资科学研究提升人类的能力,而且这不只是盲目的信仰,而是经过了反复的证明。
现代科学与先前的知识体系有三大不同之处:(1)愿意承认自己的无知。(2)以观察和数学为中心。(2)取得新能力,科学与科技紧密结合。现代科学大幅提升了人类理解世界如何运作的能力,以及创造新科技的能力。对于那些数百万人得以有效合作的虚构故事,如果证据显示这些故事都大有问题,社会岂不是要崩溃?要怎样才能让社会、国家和国际体系继续维持运作?只能靠着着这两种不科学的方法:
1.虽然采用科学理论,但必须违反一般科学做法:宣称这就是绝对的真理。纳粹就是采用这种方式,声称他们的种族政策是来自生物事实的推论。
2.不要采取科学方法,而诉诸“非科学的绝对真理”。这一直是自由人文主义的策略。自由人文主义的基础在于坚持主张人类的特殊价值和权利,但很尴尬的是,对智人的科学研究并不认同这种看法。
因为科学为人类带来太多的新能力,也就享有崇高的地位。许多人也开始相信,只要取得应用新知,人类就能解决所有的问题。数十亿美元的资金,从政府和企业流进实验室和大学,这一切都不是为了纯粹的科学学术。科学研究之所能得到经费,多半是因为有人认为这些研究有助于达到某些政治、经济或宗教的目的。科学家本身并不一定会觉察到各种控制金钱流动的政治、经济和宗教利益,许多科学家确实只是纯粹为了求知而研究。然而,真正控制科学发展进度表的,也很少是科学家。
总之,科学研究一定得和某些宗教或意识形态联手,才有蓬勃发展的可能。意识形态能够让研究所消耗的成本合理化。而代价就是意识形态能够影响科学的进程表,并且决定如何使用研究成果。科学与帝国的联姻: 科学也被帝国主义者用于某些邪恶的用途。不论生物学家、人类学家,甚至语言学家都提出了某些科学证据,证明欧洲人优于其他所有民族,因而有权利或责任统治他人。
科学家为帝国提供了各种实用知识、思想基础和科技工具,要是没有他们,欧洲人能否征服世界实在仍是未定之数。如果没有帝国的支持,科学能否发展如此蓬勃,也仍是未定之天。但是欧洲各个帝国能蓬勃兴盛,原因不仅仅是科学而已,不论是科学还是帝国,它们能够崛起,背后都还潜藏着一股特别重要的力量:资本主义。
资本主义教条
在新的资本主义教条里,最神圣的开宗名义的第一条就是:“生产的利润,必须在投资于提高产量。” 所谓的“资本主义”,认为“资本(capital)”与“财富(wealth)”有所不同。资本指的是投入生产的各种金钱、物品和资源。而财富指的是那些埋在地下或是浪费在非生产性获得的金钱、物品和资源。
资本和政治这两者的紧密相拥,对信贷市场有深远的影响。一个市场究竟能得到多少信贷,不能只看经济因素(例如发现新的油田、发明新的机器),而也得考虑政治事件的影响,例如政权更迭或是采取了更积极的外交政策。
一种观点认为最明智的经济政策就是让政治不要干预经济,将税收和征服管制都减到最低,将一切交给市场力量,让其自由发挥。相信自由市场的概念是天真的,这世界上根本不可能有完全不受政治影响的市场。工业革命的巨轮:
在工业革命之前,人类的能源市场几乎完全只能靠植物,植物吸收太阳能,为动物提供能量,人类从动植物中获得能量,不管是牲畜还是人,都使用肌肉获得力量。工业革命的核心,其实就是能源的革命。人类学习如何有效驾驭和转换能量之后,也解决了另一个阻碍经济成长的问题:原谅短缺。工业革命为人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种种能源和原料,不仅种类丰富,而且价格低廉。结果就是人类的生产力有了爆炸性的发展。
工业革命之后,国家和市场的权利不断扩大,也不断削弱家庭和社群过去对成员的紧密连接。如果组成国家和市场的是一个又一个孤单的个人,而不是关系紧密的家庭或社群,要干预个人生活也就容易得多。现代高楼公寓,所有人各自锁在自己家里,连每户该付多少清洁费都无法达成共识,有怎么可能一起站出来抵抗国家机器? 什么是快乐?
目前大多数的意识形态和政治纲领,虽然都所追求人类幸福,但对于幸福快乐的真正来源为何却还是不明就里。民族主义会说正字自决能够带来快乐。共产主义者会说无偿阶级专政能够带来快乐。资本主义者会说自由市场能够创造经济成长,能够教导人类自立自强、积极进取,所以能够为最多人带来快乐。
从历史来看,人类的能力不断增强,但期望/欲望也越高,今天的人不一定比远古的人快乐。
一种观点认为快乐在于感受快感,要想更快乐,就得操纵我们的生化系统。生物学家认为,我们的心里和情感世界其实是由经过数百万年演化的生化机制所形塑。所有的心里状态(包括主观幸福感)并不是由外因素(如工资、社会关系或政治权利)来决定,而是由神经、神经元、突触和各种生化物质(例如血清素、多巴胺和催产素)构成的复杂系统而定。我们能够快乐的唯一原因,就是身体内发出快感的感官感受。但是大多数生物学家也不是完全只看生物这一套,也同意心理学和社会学因素同样有其影响力。
另一种观点认为快乐是觉得生命有意义,想要更快乐,就得要骗自己骗的更彻底。快乐不只是“愉快的时刻多于痛苦的时刻”这么简单,快乐是要看某人生命的整体;生命整体有意义、有价值,就能得到快乐。生活有意义,就算在困境中也能甘之如饴;生活无意义,就算在顺境中也度日如年。以上两种观点都有一个共同假设:快乐是一种主观感受(不管是感官的快感还是生命有意义),而想要判断快不快乐,靠的就是直接问他们的感受。这是自由主义者的主要观点。
大多数宗教和哲学看待快乐的方式,都与自由主义非常不同。佛教认为,快乐既不是主观感受到愉悦,也不是主观觉得生命有意义,反而是在于放下追求主观感受这件事。按照佛教的观点,事实上,人类的主观感受没有任何实质或意义。主观感受只是一种电光石火的波动,每个瞬间都在改变,就像海浪。不论你感受到的是快感或不快,觉得生命是否有着意义,这都只是一瞬间的波动而已。如果我们太看重内部的波动,就会变得太过执迷,心灵也就焦躁不安、感到不满。每次碰上不快,就觉得受苦。而且就算已经得到快感,因为我们还希望快感能够增强或是害怕快感将会减弱,所以心里还是不能感到满足。追求这些主观感受十分耗费心神,而且终是徒劳,只是让我们受制于追求本身。苦的根源就在于“追求”主观感受这件事,不管追求的是什么,都会让人陷入持续的紧张、困惑和不满之中。佛教给我们的建议是,除了别在追求外在之外,同时也别追求呢些感觉良好的心里感受了。智人末日:
就在21世纪之初,智人开始打破生物因素的限制,自然选择的法则开始被打败,转而由智慧设计(intelligent design)法则取而代之。有三种方式可能让智慧设计取代自然选择:生物工程、仿生工程与无机生命工程。
在7万年前,智人还只不过是一种微不足道的动物,在非洲的角落自顾自地生活。时至今日,智人似乎只要再跨一步就能进入神的境界,不仅有望获得永恒的青春,更拥有创造和毁灭一切的神力。一次又一次,虽然整体人类的能力大幅提升,但却不一定能改善个别人类的福祉,而且常常还让其他动物深受其害。虽然现在人类拥有血多令人赞叹的能力,但是我们仍然对目标感到迷茫,几乎不知道怎样使用这些力量。而且似乎仍然总是感到不满,对周遭的动物和生态凶掀起一场灾难,只为了寻求自己的舒适和娱乐。(3)这本书说的有道理吗?是全部有道理,还是部分有道理?
这本书不仅是关于历史,也是关于哲学和人生的探讨。它从一个非常宏观的角度来看人类历史的发展。特别是讲述认知革命和农业革命,论述得很精彩,让人信服。智人如何从普通的动物的演化中脱颖而出,从“基因演化”的慢车道到”文化演化”的快车道,如何建构大规模合作的秩序,关于这些内容的论述很深刻,逻辑性很强,而且是从生物学、政治学和心里学等学科的角度做出全方位的考察。
(4)这本书跟你有什么关系?
看完这本书,使我对现在宗教、国家、文化和法律等意识形态的理解和思考方式都有新的启发,有种顿悟的感觉,原来是这么回事。书中对什么是快乐的探讨更是让我耳目一新,原来快乐可以有这么多种理解。而我自己一直认为的快乐只不过是现代自由主义的一种主流观点而已,这样的一种观念在自己心中根深蒂固,未曾去深入了解过其他对什么是快乐的一些理解。例如佛教对快乐的理解,也是令我赞叹不已。这才发觉宗教在我的潜意识里是一种迷信,未曾想到过有如此深刻的哲学思考。
第一章楔子
关羽的混沌人生
作者:铁皮石斛[全文阅读]
只是为了拥有高配的人生
用什么笔名 2017-03-08 13:30:59
整整20天,从一个设计师的角色转换到一个商人的角色,多少有点不在状态。其实自己心里很明白,如今选择的道路,多少都是因为自己的野心,然而现今的自己可能能力并不能完全支撑起自己的野心,毕竟人对一切未知的事物都是怀揣着恐惧的心理,过不了这个坎,那就永远只是在一个只能照着别人画的人生规划图在走的loser,而我是一个追求人生自由的人,这都是自己的选择,那就该自己一力承担,努力坚强的先做自己的Super hero。
所谓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
第四篇:哲学学习
你好,黄老师:
我是西大材料学院的大三学生,给你写这封邮件只是出于一个非常偶然的原因。
我现在感觉很痛苦,这种感觉是从来没有过的,所以我有点儿束手无策,好像整个人都奔溃了,这个世界白茫茫一片,彷如世界初生。
我想这应该是哲学的缘故。学了几年材料觉得越来越找不到感觉了,生活也是一成不变的,上学吃饭睡觉还有就是上网了,但大三就有点而不同了。那只是非常偶然的一次,在图书馆三楼随便翻着书看,看的正是沃尔夫著黄小洲翻译的《哲学是什么》,从此我就开始广泛的涉猎哲学著作了。《哲学是什么》成了我的入门教材。后来我在浏览学校主页才发现黄小洲是西大的老师。而且居然是荆州人,我是仙桃人。
以前总觉得哲学是玄而又玄的东西,和自己的生活没有什么关系,这种刻板印象是多么的错误,现在才发现每一个人都生活在哲学中,自己的思考方式,行为标准,情感起源,价值观导向等等,无一不和哲学有关系,哲学就想一双火眼金睛能辨别世间的真伪。
我自己的哲学学习完全是一种自我型的,以自己思考和身边的人的行为为素材,用自己学习的似懂非懂的哲学方法和哲学思想去予以衡量和判断,哪些东西是合理的哪些是不合理的。于是问题来了,自己原来的世界轰然倒塌,我不知道自己是不是陷入怀疑主义了。为什么我是这样思考而不是那样?以前我评判一件事是好的,为什么是好的?为什么我就不能天天逃课,拿了毕业证就能比我不拿好吗,我该怎么检验自己行为的对与错?连这些最最基本的东西我都想不清楚,我有怎么去思考这个国家去研究宇宙呢?
笛卡尔把人类分成了两种:“一类人自以为高明,其实并不那么高明,既不能防止自己下仓促的判断,有没有足够的耐心对每一条事件都有条有理的思想,因此,一旦可以自由怀疑自己过去接受的原则,脱离大家所走的道路,就永远不能找到他所要走的捷径,一辈子迷惑到底。另一类人则相当讲理,也就是说相当谦虚,因而认定自己分辨真假的能力不如某些别人,可以向那些人学习,既然如此,那就应该满足于听从那些人的意见,不必自己找更好的了。”我知道现在我完全是第一类人,所以我渴望有一位专业的老师能指点迷津。能将推到的世界重建起来。
对于一个初学且自学的孩子而言,能找准方向是很重要的,我希望老师能提供一些宝贵的方法和意见。而且还有一些非常具体的问题需要咨询。问题如下:
1,生活中有许多不合理,我们去评价的时候好像与自己无关,其实很多不合理自己都参与其中,当自己意识到这一点的时候,自己想去改变却没有勇气,该怎么办?
2,罗素《西方哲学史》里讲到,希腊时期的哲学家如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以追寻真理改变世界为己任,而希腊化时期的哲学家如犬儒派,斯亚多派的哲学研究是为了追求自身的解放,那么现代哲学研究是出于什么样的目的?
3,“上帝”是西方哲学里面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对于没有宗教信仰的中国人而言,应该从什么样的角度去予以理解?
4,笛卡尔在《谈谈正确运用自己的理性在各门学问里寻求真理的方法》里讲了四条方法,而之后又谈了自己必须遵守的三条准则,里面是否存在一些矛盾的因素?
感谢老师的帮助!!
材料学院谢宇
第五篇:简述哲学的基本问题和意义
简述哲学的基本问题和意义:
1,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
2,意义;唯物主义世界的的本源,归结为物质,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唯心主义吧世界的本源归结为精神。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物质是意识的产物,可知论认为世界是可被认识的,不可知论认为世界是不能被人所认识或不能被完全认识。
简述马克思哲学的物质观及其重大的意义:
1,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2,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的批判了不可知论。3,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4,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物质基础。
简述运动是标致一切事物的现象的变化过程的哲学范畴
1,运动事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脱离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设想不运动的物质,将导
致形而上学。
2,质是一切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的实在基础和承担着,世上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任何形式的运动都有它的物质主体,设想无物质运动将导致唯心主义。
简述新生事物的不可战胜性:
1,就新生事物与环境的关系而言,新事物之所以新,是因为有新的结构与功能,它适应以变化的环境与条件。2,就新事物与旧事物的关系而言,新生物是在旧事物的“母体”中孕育成熟的,它既否定了旧事物中消极腐朽的东西,有保留了旧事物合理的元素,并添加了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事物。
3,在社会历史领域内,新事物是社会上进的,富有创造力的人们创造性活动的产物。
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1,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列主义的活的灵魂。
2,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正确理解矛盾学的关键。3,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也是建设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
简述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论述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的辩证关系,并说明我国为何要进行经济体制改革:一,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1,生产力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2,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二,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是一个二者的矛盾运动。我国进行经济体制改革:
2,我国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已经不适应我国城乡工农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使本来应该生机盎然的社会主义经济在很
大程度上失去了活力。是解放、发展生产力的必然选择。——只有适时地改革经济体制,才能不断地解放、发展生产力。
3,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发展必然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是商品经济运动规律使然。——只有适时地改革经济体制,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才能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
4,在经济全球化大趋势下,是与国际经济接轨的客观要求。——只有适时地改革经济体制,才能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并占有一席之地,取得主动权。
论述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辩证关系,并说明我国为何要进行政治体制改革:
1,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是辩证统一的。2,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3,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4,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互作用构成二者的矛盾运动。我国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的原因:
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构成社会的基本矛盾。这个基本矛盾的运动,决定着社会性质的变化和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方向。现有的体制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阻碍因素,这是推动改革的现实原因。论述价值规律内容及其作用:
1,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1,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次序的变动,是保持事物的质的相对稳定的不显著变化 2,质变是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
两者辩证关系:
1,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2,质变是量变的必要结果。3,量变和质变是相互参透的。
简述意识的能动作用
1,意识是能动的,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2,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3,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3,意识还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活活动的作用。
简述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1,马克思主义哲学坚持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立场,认为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2,世界是多样性的物质统一体。3,世界的物质多样性和统一性是辩证统一的。
简述实践在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
1,实践产生了人世的需要。2,实践为认识提供了肯能。
3,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4,实践是检验认识的唯一标准。
简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
1,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必须以感性认识为基础。2,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和深化为理性认识。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相互包含。
简述生产方式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1,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其他活动的首要前提。
2,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结构、性质和面貌,制约着人们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等全部社
会生活。
3,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的变化发展决定整个社会历史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形态从低级向高级的更替和发展。
简述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突出表现:
1,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发展的不平衡性。
2,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各自具有的历史继承性。3,社会对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作用。
简述生产方式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1,生产力是人类社会生活和全部历史的基础。
2,生产力是人类在生产实践中形成的改造和影响自然以使其适合社会需要的物质力量。3,生产力具有复杂的系统结构。4,生产力中还包含着科学技术。
5,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是不可分割地相互联系着的。简述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过程中的决定作用:
1,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2,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3,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简述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
1,其对立性便现在: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相互排斥的,二者不可兼得。2,起统一性表现在:作为商品,必须同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
简述劳动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
1,价值: ①维持劳动者本人生存所必须的生活资料的价值②维持劳动者家属的生存所必要的生活资料的价值。③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指出的费用
2,使用价值:它的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源泉,它在消费过程中能够创造新的价值,而且这个新的价值比劳动力本身的价
值更大。
论述对为何立统一规律之所以是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
1,揭示了食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
2,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3,矛盾分析法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
4,是承认矛盾是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
论述为何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便现在 1,同一性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
2,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在相互作用中各自得到发展。3,同一性规定着事物转化的可能和发展的趋势。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在: 1,矛盾双方的斗争促进矛盾双方力量的变化,竞长争高,为对立面的转化,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 2,矛盾双方的斗争,是一种矛盾统一体向另一种矛盾统一体过度的解决力量。3,矛盾双方及统一又斗争,构成事物的矛盾运动,矛盾的不断解决又不断产生,推动事物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
论述辩证否定观的内容并用以说明应该如何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
一,内容
3,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 4,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
5,否定是新旧事物发展的的环节,新事物孕育产生旧事物,新旧事物是通过否定环节联系起来的。6,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既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有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有保留其积极因素。二,扬弃,用扬弃的观点:有用则留只,无用则弃
三,反对两种观点:1,传统:历史虚无主义,复古主义2,外国文化:全盘西化,全盘否定 论述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关系,并说明应该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
一,⑴理的绝对性具有绝对性的真理,是指真理的无条件性,无限性。
1,任何真理都必须包含着同客观对象相符合的客观内容,都同谬误有原则的界限,都不能被推翻。
2,人类认识按其本性来说,能够正确的认识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认识每前进一步,都是对无限发展这的物质世界的接近,这一点也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⑵真理的相对性即具有相对性的真理,是指真理的有条件性、有限性。
1,真理所反映的对象是有条件的、有限的。
二,真理是具体的,是发展的,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是辩证统一的。1,具有绝对性的真理和具有相对性的真理是相互渗透和相互包含的。2,具有相对性的真理和具有绝对性的真理又是辩证转化的。三,绝对性真理和相对性真理的辩证统一,是同人的认识能力、思维能力的至上性和非至上性辩证统一的。四,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
1,于马克思主义真理有绝对性,所以我们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我们的指导思想。
2,因为他具有相对性,所以我们又必须在实践中丰富它发展它,才是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态度。4,同时要反对两种错误:意识反对马克思主义僵化的教条主义,二是反对马克思主义已过时的谬论。
2,作用:⑴积极的作用
①自发的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
②自发的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③自发的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⑵消极的作用:
①可能导致垄断的发生,阻碍技术的进步。②可能引起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
③价值规律自发调节社会资源在社会生产各个部门的配置,可能出现比例失调的状况,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
哲学的基本派别:①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 ②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③辩证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基本形态:①主观唯心主义②客观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①仁者心动,人是万物的尺度 ②物是感觉的复合③宇宙既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客观唯心主义:①神是万物的尺度。(理在事先,绝对观念)
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①事物是空间位置暂时未变,②事物的根本性质暂时未变社会的物质性主要表现在:①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②人们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是物质生活
③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实践的基本特征:①物质性②自觉能动性③社会历史性
实践的基本形式:①物质生产劳动实践②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③科学实验
实践是人类的生产方式包括:①实践是人所独有的活动②实践集中表现了人的本质的社会性③实践对物质世界的改造
是对象性的活动
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主要体现3方面:①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 ②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③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事物联系的主要方式:①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 ②内部联系与外部联系 ③本质联系与非本质联系 ④必然联系与偶然联系 矛盾的两个含义:①是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前提②是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
互转化
马克思主义批判由3个组成:①德国古典哲学 ②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③英国,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自然科学前提:①细胞学说 ②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 ③生物净化论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组成部分::①马克思主义哲学 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③科学社会主义
主题的能力结构包括:①身体是革命的本钱—物质基础 ②进入主题活动领域为主体所掌握,运用的知识和经验—智力因素
③主体的情感和意志---精神动力因素
认识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应。
认识论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①坚持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唯物主义路线 ②坚持从思想到感觉到物的唯心主义路线。社会生活物质方面指:①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及生产方式 ②地理环境 ③人口因素
唯物主义及其历史形态: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②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③辩证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①机械性 ②形而上学性 ③不彻底性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见:1,从艺术的产生看:根源在于生活的需要。2,从艺术的内容看:艺术的内容源于生活。
3,从艺术的发展看:艺术随着生活的变化而变化。
我党的群众观点: 1,坚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2,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3,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4,虚心向群众学习
我党的群众路线:①一切为了群众②一切依靠群众③从群众中来④到群众中去
政治研究学的对象: ①是社会生产关系。②首创了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学说。③建立了科学的剩余价值。商品二因素:①使用价值(交换价值)价值的表现形式 ②价值(交换价值的基础或内容)
决定和影响劳动生产率变化的因素:①劳动者的平均熟练程度② 科学技术的发展程度及其在生产中俄的应用③生产过程的社会结合④生产资料的规模和效能以及自然条件 商品价值形式的4个发展阶段:①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②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③一般价值形式④货币形式 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①私有劳动②社会劳动的矛盾
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共产党宣言
马克思主义是:现代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
马克思主义强大生命力的来源于: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马克思科学态度:只有坚持,才能发展,只有发展,才能更好的坚持 时间指: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特点是一维性,一去不复返 空间指:物质运动的广延性,伸张性 特点是三维性 方法论是: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马克思主义是现代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 哲学是世界观,世界观不一定是哲学
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物质定义表明,世界上只有存在着尚未认识的东西,根本不存在不可认识的东西。运动的绝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变动性,无条件性(绝对的)静止的相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稳定性,有条件性(相对的)运动和静止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对运动和静止分析得正确)人甚至不能他竟同一条河流(只看到相对运动,忽略了静止)实践是人类能动的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运动 主体和客体的关系是:认识关系和实践关系 反映论:坚持从“物得到感觉到思想”
如果割裂二者的辩证关系,就会走向为理论和经验论,在实际工作中就会犯下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错误。真理和谬论相比较而存在。
真理与谬论的根本区别就在于主观是否与客观符合。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人民群众的最稳定的主体部分始终是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群众及其知识分子。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辩证统一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内容的客观来源 艺术具有相对独立性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点的基本问题。正确认识这一问题是解决其他社会历史问题的基础和前提。自然经济是以分散,自给自足的家庭生产为基础的生产方式。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也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不是各自独立存在的两种劳动或两次劳动,他们在时间上和空间上是统一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决定的。简单劳动是不必经过特别训练的劳动。复杂劳动等于倍加的简单劳动。
物以稀为贵说明了:市场供求关系也影响价格。
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区别:不变资本是以生产资料形态存在的资本。可变资本就是用来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划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根据两部分资本在剩余价值生产中所起的不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