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老子哲学的一点体会

时间:2019-05-14 23:04: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学习老子哲学的一点体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学习老子哲学的一点体会》。

第一篇:学习老子哲学的一点体会

老子是春秋战国时代的思想家、哲学家,在百家争鸣的时代独树一帜。老子哲学的核心是朴素的唯物辩证法,是总括了世事万物的变化规律。他认为一切事物发展的规律是矛盾对立的统一,有了矛的同时,必然产生盾,不断从一方转化成另一方,在统一了以后,又孕育着一对新的矛盾,这样不断的推动着整个历史的进程。

老子说:“将欲弱之,必姑强之。将欲取之,必姑与之。将欲夺之,必姑与之。”意思是要想削弱它,必须故意加强它。想要除掉它,必须故意交好它。想要夺取它,必须故意给予它。这一主张,充分体现了辩证法与唯物论,从直观上看是说不通的,也违反人们的正常思维。为什么要夺取的先要给予呢?老子的思维与常人不同,他的奥妙之处就是促使事物向极端的方向推进,最后,导致事物向对立面转换,达到我们的目的。下面举一个实例来印证这个道理。

春秋战国时,齐国打败了魏国,覆军杀将,尸横千里,齐国趾高气扬,不可一世。魏国国王羞辱万分,决定倾全国人力拼死一搏。有一谋臣说:“万万不可,老子说,将欲取之,必先予之,我们要除掉齐国,就得先卑躬屈漆,割地称臣,这样齐国必然欢喜万分,傲视群雄,这样必然引起列国的不满,这就会招来诸侯联军讨伐,齐国必然倾覆”。果然不久,秦、楚、韩联军把齐国打得一败涂地。这一例证更证实了老子一句名言“以其强而强之也”。我们仔细研究孙子兵法几乎整篇都有老子的哲学思想。例如孙子兵法所云:“富,未为安也。贫,未为危也。寡,未为败也。众,未为胜也。决定安危胜负者,道也。”这里的“道”,就是事物转换的内在规律,孙子把它看得高于一切,只有掌握“道”,一切胜败安危都在掌握之中。“道”既看不见也摸不着,然而确实存在。要掌握“道”不容易,需要千思万虑仔细观察,知彼知己,冷静分析。譬如三国赤壁之战、官渡之战,东晋淝水之战都是以少胜多、至弱胜至强的最好例证,也正是掌握了“道”的具体表现。

老子的人生哲学是“清心寡欲,清静无为”。做人要如流水,永远向下,低下低调。他认为水至弱也至强,水性柔弱,并不威武刚烈,譬如盆中杯中的水,然而海啸来袭,水的威力却凶猛无比。一个人的行为“无为”指的是什么?无为并不是什么事也不干,无为是指不要人为地做一些违反自然规律的事,只要顺从自然发展,一定会事业兴旺蓬勃,所以无为实际的结果是“无不为”。

最能代表老子哲学中辩证法的是下面一段话,“大成若缺,其用不敝,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如诎,大巧如拙,大赢如绌,大辩如讷。躁胜寒,靓胜炅。请靓可以为天下正”。用现代的语言说就是圆满的好似残缺,它的作用就永远不会衰败。最充实的却好似空虚,它的作用就永远不会枯竭。最平直的东西却好似弯曲,极其灵巧的却好像笨拙,极其有余的却像不足,极其善辩的其言语却好像迟钝。疾走可以战胜寒冷,安静可以战胜暑热,清凉无为可以成为天下的统治者。

怎样看待其中的辩证关系呢?我们前面说过老子哲学的基本点是对立的统一,他认为当事物发展到最后顶端时,就转化成对立面。所以,当我们事物发展到圆满时,即功成名就时,应该警惕看到自己存在很多不足、缺点和差距,还远远够不着标准,这样就能永久立于不败之地。一个奥运会金牌获得者。要保持以后荣誉和记录,他就要从零做起,找出动作中存在的各种弊病。

老子特别指出观察事物,常常被一些表象所蒙蔽,表象常常与实质不同甚至恰恰相反,我们要通过表象看实质,不要轻易按观察下出结论。他提出的“大巧”、“大直”,而不仅仅是“巧”与“直”,“大巧”、“大直”是事物发展到最高阶段的表现,有向对立面变幻的趋势,所以,就出现“如拙”和“如诎”。但并不是真正的“拙”与“诎”。我们日常生活与工作中处处事事都有辩证的关系存在,学习老子哲学收获最大的是应用辩证法,用辩证关系处理矛盾关系,化干戈为玉帛,变困难为顺利,变窘迫为通畅,让我们每天每时,都徜徉在欢乐和谐的乐园里。

第二篇:学习老子文化体会

学习老子文化体会

《老子》是解决人生、社会、宇宙一切问题的宝典!

06年3月份,我有缘学习老子文化,从此我的人生发生了新的转变。从小就喜欢武术、气功的我,一直迷恋其中,不能自拔。通过学习,使我终于明白,法越大越假,理不圆通,莫论修真,万法一德,一切法的目的原来都不外是找到和确认德这个根本的大法。德就是利益、服务一切生、一切灵,是一切生命之福的创生沃土。从而使我跳出气功,“舍我、奉献、付出”,投入“复兴中华文明,弘扬道德文化”的洪流之中。并且在今年的四月份成立了“老子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以便更好的“弘扬老子文化,复兴中华文明,造福人类社会”。

古云:“信乃万事之本”。人无正信,就必定会信邪,所以老子的道德文化是导人向善、优化社会、抵制邪教的最好方法。人心只能靠教育、靠因势利导、靠以理服人,靠真诚的爱戴,强制的行为永远得不到心,只能恶性循环,只能储恶唆凶,只能激化更乱。道德是所有文化的根,是团结、和谐多元文化的法宝。没有道德的人就没有道德的思想,没有道德的人就没有道德的经济,没有道德的人就没有道德的法律,没有道德的人就没有道德的社会。“复兴中华文明,弘扬道德文化”。弘扬是因,复兴是果,只有全社会都来共同信仰道德、传承道德、学习道德、弘扬道德、实行道德,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一定能够实现,中华民族的“中国梦”、“美丽中国”才能早日实现!

现在的人类正面临一场深重的灾难,地球村正经历一场空前的浩劫。一系列严重危机已经显示:地球告急!人类告急!《老子》向我们发出了人类自救自度的强烈信号,开出了救世良方。在诸多危机中,最大的危机来自于人类自己,这就是道德危机、精神危机、心灵危机。人类要自救必须从道德这个直指灵魂的核心理念入手。复兴中华文明的根本就是复兴道德,只有道德才是万物之根,才是人类所有文化的共生、共存之根。道德教育是治国安邦的大法,救世度人要从心施教,从根扶正。

乱极必返,故当教和,和而止獗,和而化裂,和乃安之径、归之基。构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是乱世大治的唯一出路。和谐乃是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高维生灵的和谐。要实现真正的大和谐,必须使阴阳达到平衡。正如孙式立教授所讲:“人类认识上的阴阳失衡是当代科学发展的最大败笔。我们的宇宙是由两个对立而又相互联系的部分组成的:有形的与无形的,实的与虚的,正物质的与反物质的,阳性的与阴性的,正质量的与负质量的,显态的与隐态的,物质的与意识的(精神的),低维的与高维的等等组成的。现代人类充其量只认识世界的一半,对另一半还很无知。我们重有形轻无形,重实轻虚,重阳轻阴,重物质轻精神。当前我们人类正处在认识上冲击世界的另一半的伟大转折期。现代的科学的真正进步在于,对于无形的、虚无的、阴性的、隐形的、精神的、反物质的、多维的世界的认识上的深化。本书作者指出,落实科学发展观,应向更大、更广阔的高维空间解读。他并指出,只有极大的觉悟到新维时空才是人类解放的新世界”。

一本圣贤书,和谐天地人!

一路难舍难离、难分难别的所有父老兄弟姐妹,天地不会忘却,星辰不会忘却,踏过的山山水水不会忘却,失落的所有朋友亦不可忘却。珍藏吧,这是正义不朽的永恒;解读吧,守信重义的忠贞与友谊;挥洒吧,普施的爱在大宇中回荡出智的灵光。让我们更加理智、更加坚定的播洒科学发展观的至光,以尽民之职,以孝命之责,以愿伟大祖国的崛起,以期多元百川同归的宏欢!(完)论企业文化

摘要: 大家好,今天跟大家一起学习讨论企业文化。在复杂多变竞争激烈的今天,企业不能没有文化,无论有意还是无意都必然呈现着一种文化行为的现象,决定着企业的兴衰成败与命运。特别处在现实人类面临重重危急、竞争淘汰激...大家好,今天跟大家一起学习讨论企业文化。

在复杂多变竞争激烈的今天,企业不能没有文化,无论有意还是无意都必然呈现着一种文化行为的现象,决定着企业的兴衰成败与命运。特别处在现实人类面临重重危急、竞争淘汰激烈之中,企业文化必然更是社会之需、企业之需、人生共存之需。使企业深刻认识到企业的价值决不就是生产、就是创造剩余价值,企业的文化也决不是一般浅薄的概念和管理的研究。而是必须具有更深刻、更根本的决定性内涵,而是必须解决为什么生产、为什么创造剩余价值,这个直关决定企业生命活力的根和本,这个直关决定企业主身心祸福的根和本。文化是宇宙本有的。文化的核心是道德,文化的精髓是哲学。首先咱们说文化的核心是道德。道,为体为律为则,无始无终自然永恒,具有普适价值给所有生命带来利益没有伤害,其小无内没有说不清的,其大无外没有不包括的,依着七律。德,为用为行为境,普泽万物化育苍生。然后就是文化的精髓是哲学。哲学占中道,不偏不倚是国魂、人魂、企业的命脉之魂,现在人类研究的一切文化最终都要上升到哲学问题。那么,老子文化是人类最高的哲学思想,哲学是建立在境界之上的产物,是为了解决一切生命运动终极目标和方法的究竟学、规律学、实用智慧学。一个企业失去文化之魂就会行尸走肉无骨自瘫不能生存。

所谓企业:

企者,人止非(不合道的思想)为,取某正道才能终成企愿。

业者,基于地德载物,双树道与德齐头并进,合天意,吸收处理社会的精神与物质,创造利益社会人生的产品。接下来咱们讨论企业文化生命的三要素。

第一个是企业主,业主诚朴风气沿承特性对于长寿企业实在是很重要,业主本身依师有德,精神传承着中华民族文化注入企业,才能形成可靠而隐逸自豪地凝聚力和创造活力。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企业不重视创造长远可靠稳定不变的文化凝聚导向,就恰如毛泽东所说:“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军队”。于是一个愚蠢的企业又何谈能在社会的规律中,进行有效理智、长久进步和发展。

第二个是企业的宗旨取向,包括文化取向和行为取向。通常习惯企业只限于浅层的顾计生存发展,而忽视了企业生存发展争钱却有着其不可改变的内在规律,都有着其内在规律无形的制约和制化,并且这一潜在的规律,无论从理论和事实上都能凿证它的本在。所以,企业文化就应深寻这一规律的存在,学会依律引导企业纵深步入全新理念的生存发展争钱之中,从根本上增强企业在社会市场中的寿命价值和地位,使企业在利人之中而真自利,在造福社会之中而自然完善造福着自己的当下和长远。

第三个是实施了宗旨取向的承接和教育。人的智和痴,并不在于东方和西方,而在企业用心文化的智与迷、明与暗,资本世界环境中的福特能视财产属于社会,韩国业主能集体倡议不给子女留遗产,中国海尔不但公宣财产属于社会,而且连年无偿巨资支持社会事业发展。这其中重要的界线和决窍就在企业生产和剩余为什么的规律之中。为人则得人,为社会则得社会市场之生而自兴旺、自发达。这不是想象,而是万物生存本体不变规律的存在。从对应依生原理定位,企业的生命生、业主的福报都必须真诚以园工为本、以消费者为本、以社会为本,不善施以为,何处谋以生。所以凡自私自利古往今来都做不了大事,也成不了大事,更不可能善终其事。老子曰“后其身(不争不欲取)而身先,外其身(不居不欲取,)而身存”,这是真正善始善终的生益经。其实一个人能吃多少,一家人能用多少。只要以德为先、人对路对、以本创业、以本经业、得人心应人意,则天地同助,得气得势。

企业就好像是一个人的生命,车间、科室等就好像是人的五脏六腑,任何一部分出了问题,我们都要用我们的心、身经历去验证。把一切看成一个生命。企业不仅就是生产、就是谋取剩余价值,这么简单、这么人人皆循的行为。所以人生经营企业,关键是深知钱道法,会成不想自然来之的企业成道局。只有来钱有则、花钱有则、享用有度、生钱有法,才能来钱源远、享用绵绵。人生之智万不可认为钱到名下就属我,不进手中既非有的小见底。要善能学会“有不为我有”,将钱施于生地的处虚自在法。只有处自流之中,就会用则有、积则施生,何苦被钱所缠、被钱所惑,劳心危命生不宁。这话不一定要信,但从中多品品、多量量也许确有益而无害。其实企业行为之大,是一个集自然、社会、政治、经济、哲学、伦理、人生、科技全方位应用的综合实地,有着十分深远广泛的施展空间,应当引起有素之士高度的重视和深度的开发利用,使企业进入更高理性、更高层面、更长远更可靠,更有利于创造社会效益和企业利益的营运状态。企业的真正能动创造力和生命力,全源于人气状态,只要企业人气稳定凝聚、生发祥和,其管理方式、运营状态就自然能如意通畅。为造就这一如意的企业生存状态,首先就是企业领导主体必须先行学习、先行受教育,以成有文化化人之德、造贤之德。是在这个前提下才讲集学识技能,使企业领导主体首先成为表现企业文化性的形象者。以此将企业办成为一所人心的大学校大用场,使企业具有统一不变的长久信念,凝聚补育着多元化的全体园工,实成有信有义敬业爱业团结一体的家。这是一个极其可行可靠的企业长远之道,其绝妙就在走正道化人心聚人气。得气则生,失气则亡,气数气数全在人心人意之和中。领导主体,不但必须是这所学校的优秀学习者,更应是其中的职教范行之师。这一理性高远学习型的人文企业属性建设,这一理性高远学习型的人心价值效应,必定会给企业在社会活动中创造通常行为不可比量的人才、市场、科技、开发等全面综合影响活力。

谈到企业文化必然要说的就是管理。管理本质就是以心化心的统一过程,就是企业文化理念心司体制的机制调节行为。此中的理法应当深叩深究《黄帝内经》而至明百病由心生之宗真确诊理。并深效“治未病”之能生根处,“不治已病”之由心因缘自了命成地的统归于心司真一问解法。从尔万象统化于心司因,然达于具细皆能动自律配合实。此七字法,盖为万策的无尚原则,只有法法不失为无尚法的主导,法法无不趋近无尚法的目标,则管理就会自然由无为主导的有为而步入无不治的大和走势之象。

管理的积极正确价值,完全在于管理的道德属性行为,这并不是把道德强加于管理之中,而是宇宙一体规律决定的管理必定是道德规律中的行为。因此,管理中也正是老子七律的演证事实,也无不直关为道德的凝聚与耗散,也无一不是凝聚则成、耗散则败的见证结果。所以,将道德规律准则直接纳入管理体制建设、管理理念行为,这无疑是正确而又理智的选择。

管理是一种创造优美弦律的艺术,尽力做到给人给己都是一种享受和愉悦、得心和从容。智慧全在解决问题和困难中激发造就和展现,智慧不到结果是不应可见可知的内在,否则就不是智慧而是痴的作为。凡事都有正确的解决办法和出路途径,而决不可遇事无策、不分析、不找突破,不制定方法步骤。有备就是条件准备、充分分析、选择突破、制定步骤、有序进行、应对意外。解决困难的过程就是具体从胜利走向胜利具体实践、具体作为。

结合现实,深刻学习务实以人之法(以人为本,以人是除我以外,为本是生死祸福。以人是因,为本是果。主体是“我”,与他与社会与自然(天道自动调谐)和谐。)、为本之理,使学习与现实行为、与古代文明、与企业方向道路产生共振与交融,势必产生企业进步的强劲源动力、持久力。创建立论高远的企业文化,无论自然环境、文化环境、社会环境、人文环境、应用环境时机已经成熟。所以,这一综合实体应用的社会效益型文化,应当引起广泛重视,提以有力支持,使之成为创生社会活力、创生社会进步人文环境的重要性社会基础实践。

使企业的觉悟者具有第一性的企业生机、企业活力;使企业不但自身兴旺、内部园工祥和,而且又能成为社会人文中的明珠和影响社会氛围进步的动力因素。所以无论从社会稳定、自然保护、人生教养、文化传承、理论应用、科技实施、人文构建,都将具有广泛殊胜的进步价值。

谢谢大家!

第三篇:老子哲学——值得实践的哲学

老子哲学——值得实践的哲学

——浅读《老子》

老子是中国古代最有影响力的思想家哲学家之一,他为我们构建了一个安宁祥和而又奇妙的世界。老子晚年著书《老子》,阐述了“道”“德”“无为”“柔弱”等一系列思想,以致很多人认为老子思想是玄之又玄的,是空洞的,是消极避世的,不利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其实不然,老子的思想是可以实践的,而且是有利于我们处理问题,摆脱困境的实践。老子的哲学不仅仅是思想性的,更是可以指导实践的。

现代社会,物欲横流,没有统一的道德标准,将离经叛道当作个性的解放。许多人为达到目的不择手段。而如果我们可以从老子那里获得行为的指导,这样的状况就会有所改观。老子哲学中有很多解决个人问题和社会问题的方法值得我们借鉴。

“俭”是做人的基本原则。“俭”是老子人生哲学中的一个重要结成部分。“俭”的内涵有两层,一是节俭、吝惜;二是收敛、克制。老子要求我们不仅要节约人力、物力,还要聚敛精神,积蓄能量等待时机。也就是说,一方面要减少不必要的损耗,另一方面还要克制过分的欲望与冲动。这对于我们生活奢侈浪费的改善和跳出过多欲望的束缚都是有指导意义的。“圣人去甚、去奢、去泰。”(《老子·二十九章》)如此说来,做到生活的俭朴,并不难办。极端的、奢侈的、过分的,这些本来就是不可为的,顺其自然不去做。一个完美的人,并不在外形上的表露,而在内敛的力量的积蓄。收敛些、矜持些才会有“犹抱琵琶半遮面”的魅力。

在中学校园,随处可见奢侈浪费现象,而物质上的“俭”的思想就可以端正中学生的消费观念。然而对于奢侈,究其根源还在于欲望的放纵,攀比心理造成的。只有消除过度的欲望才能彻底解决问题。“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老子·十二章》)太多的欲望总是使人心神昏乱,品行恶劣,而老子针对这些欲望提出了“知足之足,常足矣。”(《老子·四十六章》)的原则。事物发展到极点则必变成其反面,即“物极必反”。所以为了使欲望不至于造成妨碍,我们就应该将其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收敛克制欲望,这样就不会造成危害了。

做事情总要留有余地,否则就没有了上升的空间。做人也是如此。正如国术中的内家拳。内家拳与外家拳的差别就在于内家拳的招势不用老,这样进可攻退可守,不会把破绽都暴露在敌人面前。

以“俭”来为人,可使人“合德之厚比于赤子,毒虫不螫,猛兽不据,攫写不搏。”(《老子·五十五章》)如婴儿般无知无欲不犯众物。这样确可以清心寡欲,修养身性。然而,面对社会,却尚嫌不足。

“慈”是处世的必要精神。人永远不是单单的一个个体,而必须要面对他人、面对社会。在个人主义的腐蚀下,有些人秉承“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处世原则,丝毫不关心他人的感受。将暴力当作勇敢;以冲动解决问题;不介意别人的鄙夷,甚至引以为傲。这些问题都出现在了我们的校园里。这些都是不利于学生自身与社会发展的。老子提出的“慈”字诀就可以解决这些问题。

“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老子·六十七章》)“慈”为德的本源,这是天地间的正道。履行正道,必能使别人亲近自己。相互和睦,万众一心,以致马到功成,所向披靡。虽说此理与孟子所说的“仁者无故”相似,但老子之“慈”从根本上却不同于儒家之“仁”,老子着眼于天地,发现“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老子·五章》)天地对万物是没有私爱的。儒家倡仁义,老子贵自然,天施地化,不以仁恩,春生不为仁,秋杀不为不仁,自然而已,所以老子要求“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老子·五章》)矛盾的出现,很多时候是由于我们强迫别人以我们的方式来行动,而对方不赞同。这种心态是错误的。所以,对于他人,自然为上,不必苛求,不加干涉。这样“慈”的心态就解决了矛盾。

“为无为,则无不治”(《老子·三章》)的解决思路很容易被误解为厌世的消极的方法。然而,梁启超先生说:“老子是一位最热心肠的人。说他厌世的人,只看见‘无为’两字,把底下‘无不为’三个字读漏了。”诚然“道常无为而无不为。”(《老子·三十七章》)表达的是“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清静经》)的道理。不加干涉万物,顺从规律作为,万物才能很好的进行生长发育。这绝不是消极无为,无所作为。而“无为”之“慈”也是这样。尊重别人,尊重规律做事才会减少矛盾的产生,并解决矛盾而最终成功。

行为处事恪守“慈”字诀,必能解决好人际关系,成就一番事业。但“其兴也悖焉,其亡也忍焉”的历史周期规律却会使我们的筑起的高楼瞬间崩塌。所以,老子又给我们解决了“守业更比创业难”的问题。

“让”是最终成功的保障。社会总是进步的。尤其是当代这个知识经济大爆发的时代,各行各业推陈出新的速度迅猛。旧事物总是很快地被新事物所取代,而人亦如此。要想保持不落后,就要靠老子 “让” 的精神。“让”就是谦让,就是“不敢为天下先。”(《老子·六十七章》)其又包括两层涵义,一是不争,二是功成身退。这些品格可以使我们在前进着的社会中永远保持胜利者的姿态。

“夫唯不争,天下莫能与之争。”(《老子·二十二章》)老子一再说明,“不争”就不会失败。“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老子·八十一章》)圣人效法天的伟大。他们不断地帮助人,而不争夺利益。这是一种伟大的道德。如果坚守这样的信条,已成立的功绩就不会被抹杀掉。柔弱退让,老实厚道,不与人争,这绝不是懦弱的标志。相反,它却是保持持久的必由之路。因为这些精神可以使人获得普遍的尊重,以至达到一呼百应的境界。而这种境界正是现代人所缺少的。在校园生活中,面对之种种烦恼,“让”的精神可以让我们静下心来,一心一意地完成自己的课业,得到最后的成功。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费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老子·二章》)“功成不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老子·三十四章》)“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老子·五十一章》)“功成身退,天之道。”(《老子·九章》)细读这些文字,从字里行间通露出的是“大道”的精神。生养了万物,无私而不占有万物,无为而不管理万物,充满着的是真爱与温暖。

老子的处世总是师法于天地、自然。他分析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区别得出结论,“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而奉有余。”(《老子·七十七章》)生态是平衡的。天道公平,取长补短,维护着自然界的均衡秩序。而人类社会之道却是不公平的,往往取短补长,陷入失衡状态。富者更富,贫者愈贫。于是老子又提出“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老子·七十七章》)只有有“道”的人才会把多余的财物来供给天下。将过多的东西让度给天平的另一端使之达到平衡这样使天道与人道合一,才能有利于推动人类社会的持续进步。同样,与别人取长补短,互帮互助,才能有利于我们自身的进步。谦让的品格最终使经过俭约﹑慈爱所得来的成果与功绩,得到保持和进一步发展。这是老子人生哲学的又一步升华。

通过对比我们也可以发现老子的哲学是可以指导好实践的。

老子的“道”之伟大,运用于人间,便形成这三种宝贝“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老子·六十七章》)做到“俭”,我们可以清心寡欲,修身养性;做到“慈”,我们可以济世度人,成就功业;做到“让”,功成身退,潇洒人生。这是人的三种境界。广而言之,就是实现“个人价值——社会价值——天地价值”的方法与路径。与儒家“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胸怀不谋而合。

由修身到治天下,老子提出 “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国观国,以天下观天下。”(《老子·五十四章》)老子去私立公,立身则代表一身的利益,治家则代表一家人的利益,治乡则代表一乡人的利益,治国则代表一国人民的利益,治天下则代表天下全体人民的利益。老子的公益,是充实自我后的自然流泽。与儒家《大学》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有目的的作为,理虽不同,但事却相同,都是三层价值境界的一脉相承。

再者,佛家哲学中也可以看到三层价值境界的缩影。佛国的等极,以佛为尊,其次菩萨,再次罗汉。罗汉是“解除苦恼的人”;菩萨是觉悟后“发大心愿的人”;只有佛才是“大彻大悟的人”,才是不仅自己觉悟又能使别人觉悟,更是觉悟的彻底圆满的人。我们可以看到,罗汉实现了个人价值,菩萨实现了社会价值,而佛实现的是天地价值。

如此看来,儒释道并非像是完全背道而驰,在人格的修养道路上最终九九归真。而这也说明了老子的哲学,不仅是玄妙神奇的,更是实用的。梁启超先生说:“老子的大功德,是在替中国创出一种有系统的哲学。他的哲学,虽然草创,但规模很宏大,提出许多问题供后人研究。他的人生观,是极高尚的而极适用。”我认为,对于老子的言论,我们无须刻意于考证他的年代,追究他的阶段性,争论他是唯物还是唯心。那就成了八股取士造出的训诂家。我们应该将其思想转化为力量,将历史资源转化为社会资源,让哲学更好地为人类生活服务。有人说,西方哲学重实用,而东方哲学重养性。孰不知,养性的目的也是为了更好地解决问题。我们应该努力使老子的思想发展成价值观念和行为方法。这样才能使老子为我们构筑的完美的世界降临人间。

参考书目:

《老子》 卫广来 译注

山西古籍出版社

《左手老子,右手孔子》 常华 主编

中国纺织出版社 《宗教知识讲座》 中央统战部编

演讲稿

尊敬的老师们,同学们下午好:

我是来自10级经济学(2)班的学习委,我叫张盼盼,很荣幸有这次机会和大家一起交流担任学习委员这一职务的经验。

转眼间大学生活已经过了一年多,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我一直担任着学习委员这一职务。回望这一年多,自己走过的路,留下的或深或浅的足迹,不仅充满了欢愉,也充满了淡淡的苦涩。一年多的工作,让我学到了很多很多,下面将自己的工作经验和大家一起分享。

学习委员是班上的一个重要职位,在我当初当上它的时候,我就在想一定不要辜负老师及同学们我的信任和支持,一定要把工作做好。要认真负责,态度踏实,要有一定的组织,领导,执行能力,并且做事情要公平,公正,公开,积极落实学校学院的具体工作。作为一名合格的学习委员,要收集学生对老师的意见和老师的教学动态。在很多情况下,老师无法和那么多学生直接打交道,很多老师也无暇顾及那么多的学生,特别是大家刚进入大学,很多人一时还不适应老师的教学模式。学习委员是老师与学生之间沟通的一个桥梁,学习委员要及时地向老师提出同学们的建议和疑问,熟悉老师对学生的基本要求。再次,学习委员在学习上要做好模范带头作用,要有优异的成绩,当同学们向我提出问题时,基本上给同学一个正确的回复。

总之,在一学年的工作之中,我懂得如何落实各项工作,如何和班委有效地分工合作,如何和同学沟通交流并且提高大家的学习积极性。当然,我的工作还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比日:有的时候得不到同学们的响应,同学们不积极主动支持我的工作;在收集同学们对自己工作意见方面做得不够,有些事情做错了,没有周围同学的提醒,自己也没有发觉等等。最严重的一次是,我没有把英语四六级报名的时间,地点通知到位,导致我们班有4名同学错过报名的时间。这次事使我懂得了做事要脚踏实地,不能马虎。

在这次的交流会中,我希望大家可以从中吸取一些好的经验,带动本班级的学习风气,同时也相信大家在大学毕业后找到好的工作。谢谢大家!

第四篇:老子 中国哲学经典导读

单选题

(19/20 分数)1.道家思想产生的职业渊源是

A.司马B.礼官

C.祭司

D.史官 D.史官B.恭宽敏惠

C.清虚卑弱 C.清虚卑弱正确D.水不与其他事物争地

5.“大国者下流”一文中,“下流”的含义是

A.指地位微贱的人游正确D.天之道,利而不害

7.游击战十六字诀“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所体现出的道家智慧是 A.为而不争弱胜刚强 B.上善若水C.哀兵必胜 C.哀兵必胜正确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韵之离骚”

9.老子对于鬼神的看法是

A.怀疑论正确

10.下列有关老子所讲“无为”的含义错误的是

A.有所不为B.不妄为

C.不作为 C.不作为

C.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B.中国

D.“史家之绝唱,无11.在《道德经》中,老子认为水具有多种品德,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水的品德的是

A.善利万物而不争正确

12.关于《道德经》所讲内容,下列说法错误的

A.《道德经》是一部讲哲学智慧的书《道德经》是一部最早的散文集D.《道德经》是一部讲治国管理的书

13.动善时的正确意思是

A.海水宽广、清澈

B.水给予人好处、利益的同时给人以尊严

D.水能容纳万物

C.水善于掌握机会 C.水善于掌握机会15.下列与“反者道之动”无关的词语是

A.大巧若拙希声

16.以下关于儒道关系说法错误的是

A魏晋时期以道家为末流 A魏晋时期以道家为末流正确

D.大音求治国方略 B道家追求精神境界,道教追求治国方略正确C好的政府应该公平

D好的政府应该清廉

B政善治就是政清如水19.下列对《道德经》中的“道”和“德”解释正确的是

A“道”就是讲事物发展的方向、道路和规则 A“道”就是讲事物发展的方向、道路和规则正确地上

水至清尽美 从一勺至千里 B水至清尽美 从

D冬季来临水化作雪覆盖在大

C时行时止 利人利物

第五篇:中国哲学概论-老子哲学论文

中国哲学概论-老子哲学

2010学年第一学期《老子哲学》课程论文

学生姓名: 教师姓名: 学 院: 专 业: 学 号:

中国·重庆 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二〇一〇年十一月

中国文化概论——老子哲学

论知足常乐

【摘要】:本文综述了“知足常乐”的思想,阐述了“知足常乐”的含义以及“知足使人常乐”的例证,并且阐述了“不知足”的两种截然不同状况:一种是生活的过度追求,这种不知足致使人不快乐;一种是学业上的进取,这种不知足使人进步。最后对如何才能“常乐”提出了自己的几点看法。

【关键词】:知足常乐 进取 感恩

当今社会,发展迅速,机遇众多,但是私欲也迅速膨胀,很多人都想升官发财,都想一举成名,一夜暴富。这一方面使人们的生活水平迅速提高,但另一方面又很容易让人迷失自我。因此,学会知足常乐就是十分重要的了。

一、什么是知足常乐

知足常乐,语出《老子-俭欲第四十六》:“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意思是说:罪恶没有大过放纵欲望的了,祸患没有大过不知满足的了;过失没有大过贪得无厌的了。所以知道满足的人,永远是觉得快乐的。

也许这个解释并不生动形象,那么我们再来看看另一位古人如何解释知足常乐。古诗曰:他骑骏马我骑驴,仔细思是我不如。回头看见推车汉,上不足兮下有余。这是一种安于骑驴的生活态度。既不仰慕骑马之威武,也不为无马可骑而纷争,感恩自已无推车之苦,自得自享骑驴之乐。

知足常乐,这是一种心境: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坑头。行也安然,坐也安然,布衣得暖胜似绵;早也香甜,晚也香甜,清茶淡饭饱三餐。知足赛过长生乐,不是神仙胜神仙。

知足常乐,又是一门哲学: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我不如人千千万,人不如我万万千。

知足常乐,更是一门艺术: 感恩现在,放眼未来。以知足之心看待现在,以进取之心创造未来。

二、知足常乐

【知足常乐诗】:人生原无病,不少因自作。想想病疾苦,无病即是福。

想想饥寒苦,温饱即是福。想想生活苦,达观即是福。

想想世乱苦,平安即是福。想想牢狱苦,安分即是福。

本是长寿人,自使命短促。奉劝世间人,知足便常乐。

世事无常,几千年前古人就明白了这一点,并提倡世人知足常乐。老子曾说:“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并且认为“知足之足,常足矣”,旨在教人“知足”。按老子“祸莫大于不知足”的说法,那么反言之则“福

4/9/2013

中国文化概论——老子哲学

莫大于知足”。所以,老子便用肯定的语气说“知足者富”,并认为“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知足常乐”是中国人做人的一种境界。知足心境才能平和,虽粗茶淡饭也能享天伦之乐,这种境界是整日泡在荣华富贵之中而又永远没有满足的人所无法想象的。

并不只是老子一人这样认为,庄子也说:“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鼹鼠饮河,不过满腹。”他是说,鹪鹩鸟在深林中筑巢,不过占用一枝之地足矣,何必要拥有整个森林?鼹鼠在河边饮水,不过以喝饱肚子为限,何必要占有整个河流?这句话多么形象,并且一语惊醒梦中人!值得现代忙忙碌碌,为争名夺利拼个你死我活的人深刻反思。

人生几十年转瞬既逝,一切皆如浮萍一朵,来去空空,竭尽一生,尔虞我诈,最终还是空手来,空手去,何必呢?知足常乐吧!

富可敌国,风光无限,还想更富,还想更风光,甚至想君临天下,傲视群雄。天伦之乐,认为理所当然;朋友之谊,毫不珍惜更加以利用;身心健康,不屑一顾。恐怕即便临死之时,惦记的也不是家人朋友,而是千里豪宅,张张钞票。试问:这样一个人,这样不满足,能不累吗?知足常乐啊!

有这样一个民间故事: 胡九韶,明朝金溪人。他的家境很贫困,一面教书,一面努力耕作,仅仅可以衣食温饱。每天黄昏时,胡九韶都要到门口焚香,向天拜九拜,感谢上天赐给他一天的清福。妻子笑他说:“我们一天三餐都是菜粥,怎么谈得上是清福?”胡九韶说:“我首先很庆幸生在太平盛世,没有战争兵祸。又庆幸我们全家人都能有饭吃,有衣穿,不至于挨饿受冻。第三庆幸的是家里床上没有病人,监狱中没有囚犯,这不是清福是甚么?”知道满足的人,永远是觉得快乐的。如果胡先生整天愁眉苦脸,唉声叹气,恐怕他早已痛苦不堪了,还使得家人都对生活持消极态度。那精神的痛苦岂不是比生活的艰辛更甚几百倍!那日子还怎么过下去!

有网友曾说:知足常乐吗? 钱不在多,够花就行!别人吃肉,我喝汤也行!我不富有,但是我自由,想躺着就躺着,想睡着就睡着!这也是一种知足常乐的生活态度,人生在世,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就是那么几十年,匆匆忙忙。悲观也过了,乐观也过了,何必折磨自己,知足常乐,开开心心,足矣!

记得《士兵突击》里吴哲常说的一句话:“平常心,平常心”。我想这里面的意思也不过是知足罢了,古语里也曾说过“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大概的意思也可以和知足常乐扯上关系吧。无论是古语也好还是电视剧也罢,无非都在奉劝让世人少一丝贪欲,多一份些知足,自然也多一份快乐。

前几日在电话里和一个朋友聊天,谈起了过往一段时间的感受。他怨声载道,社团内部勾心斗角,学业繁忙时间太少,连生活费也不够用了,话语中不免流露出几分哀怨。于是我便说道,朋友你已经够好了,比起那些走街串巷的残疾乞讨者和学费也付不起的人,你也该知足了!朋友听了许久无语„„

既然世事不能如你所愿,那么保持一颗平常心,做到知足常乐吧。生活瞬间灿烂,为你精彩!

三、不知足者不常乐

【不知足诗】:终日奔波只为饥,才得一饱又思衣。衣食两般皆足够,4/9/2013 2

中国文化概论——老子哲学

又想娇容美貌妻。娶得美妻生下子,恨无田产少根基。

买得田园千万顷,因无官职被人欺。三品四品还嫌小,一品二品还觉低。一日当朝为宰相,又想帝王做一回。

做得君王犹不足,还把长生不老期。欲壑未满梦未醒,一棺长盖抱憾归。

知足常乐,人们把这句话几乎都挂在嘴边上,但是,真的能知足吗?其实,能知足者谓之明智者也,就现代而言,能知足者。实在少之又少的呀,德高则通达,意随境走也。然而,见利忘义者随处可见,这乃是社会的悲哀!不知足让他们尝到了无数苦果。

每当黄昏时分,一对卖烧饼的夫妻数着一天的收入,看到比昨天又增加了两块钱,夫妻俩都会开心地大笑,他们感到天地间没有比这个更加美好了;而也正在这个黄昏,另一对腰缠万贯的富翁夫妻仅仅因为所持股票面值下降了30个百分点而饮毒自杀。其实,仅他们留下的不动产折合成钱,也足够他们自己吃上几辈子„„

这是一个多么惨痛的例子啊,而世间的许多人不也正是如此吗?多少人为了功名利禄穷尽一生?口袋里有了一块钱,还想着要两块钱;有了两块钱却想要十块钱、百块钱;最终连拥有千千万都不能满足。生前何必多要,死后还不是两手空空?与人生的快乐、健康、平安、和睦相比,功名财富实在是太易失去的东西。人类几千年的历史中,曾留下了多少成功者志得意满的笑声,但如今还不是荒坟青草长、黄土埋枯骨?忙忙碌碌追名逐利不一定使人快乐;一长串阿拉伯数字的金钱符号,不一定代表着一个人的成功标志;惟有快乐的生活、健康的身体才是人生最大的收获。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世人应该学学诗仙李白的豪放,珍惜现在,放眼未来。

四、另一种“不知足”

不知足者不常乐,但是“知足”并不等于满足现状,固步自封,停滞不前。人总是要有进取心的,对待学业永无“知足”可言;对待物质追求,则应量力而行,适可而止。“知足”,实际上讲的是心理健康。其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要有自制能力。无论周围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或诱惑亦不为所动,以保持精神上的节制和坦荡。

第二,能正确对待外界影响。对各种外界影响,不想入非非,不过度思虑,以保持人体的形与神统一。

第三,常使内心处于平衡的满足状态。当我们得不到所向往的东西时,必须爱我们现有的一切。快乐是由知足的心情之中产生的。达成愿望的路需要付出坚忍与耐性,用健康乐观的心情一步一步的去走,抱怨与悲观只能使我们消沉颓废,以致可以到手的东西也会错过,连既有的东西也会丧失。

对待学业必须得不知足。

4/9/2013 3

中国文化概论——老子哲学

也许很多人听说过韩干画马的故事。韩干是唐代画家,尤以画马最为著名,和曹霸齐名。他原来在长安一家酒店当伙计,酒店紧靠大道,酒店门口,拴满饮酒客人的坐骑。他抓紧干活的空隙,用一根竹枝代笔,在泥地上练习基本功,勾勒马的骨架,外形,描摹马的各种情态。天天练,月月练,天长日久,他在地上能画出一匹匹体形优美,神态各异的马匹来,人们交口称赞。著名诗人兼画家的王维发现了韩干的画马才华,尤其被他那种勤奋苦练基本功的精神所感动,特拿出两万文钱资助韩干购置画具。后来成名。

试问,如果韩干满足于当酒店伙计,满足于那几文小钱,他能名垂千史吗?也许他就在那个小店里当一辈子小伙计了„„

再来说说中国射击名将王义夫。他是中国射击队的老将,已经44岁了,还在射击场上拼搏不止。他一共参加了六次奥运会,取得了两金两银一铜的佳绩,雅典奥运会夺金牌仍无退役的打算。这种拼搏精神一直被众人称道不已。

试问,如果王义夫满足于一点点小成绩,数年之后他的光环一定很快被雄起的后辈小将埋没了,他怎么能被人们铭记?

又试问,梵高画了《夜晚的咖啡馆》、《星夜》,还要画《向日葵》?贝多芬创作了《英雄》、《命运交响曲》,还要创作《月光》?莎士比亚为什么要写了《罗密欧与朱丽叶》、《仲夏夜之梦》,还要写《威尼斯商人》?

只有学业上不断进取,积极向上,社会才会进步,个人才会得到发展。用“不知足”的心态去学习,去工作,去创业,去发展,用科学发展观创造一个处处充满爱的和谐社会,为祖国繁荣富强,为家庭富裕安乐而共同奋斗!

四、怎么做才能常乐

那么,在生活中该怎么做到常乐呢?

首先,要有一颗感恩的心,要有对生活知足的心境。感谢上帝赐给我三餐;感谢家人给我温暖;感谢朋友给我关怀;感谢陌生人的笑容;感谢自己知道感恩。这会让自己拥有一颗幸福、自信的心,让自己觉得上帝眷顾自己,进而知足,并且常乐。

其次,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困难,不自暴自弃,怨天尤人。“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古人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让我们感谢上帝给了我们一次磨练的机会,让我们变得更加坚强。

再次,以知足之心看待现在,以进取之心放眼未来。要常乐,还是得奋斗。不然没有物质基础的快乐是不会持久的,是空虚的。人生是由创造和享受两部分构成的,缺了哪一部分都是悲哀的。

还有,要凭良心做事。如果你是领导就要知道哪些话该说,哪些话不该说;如果你是老板就要知道哪些钱该挣,哪些钱不能挣;如果你是医生,就要知道哪些药该开,哪些药不该开;如果你是演员就要知道哪些戏该演,哪些戏不该演;无论你是职员、教员、公务员还是其他什么身份,都要知道怎么工作、怎么生话。凭良心做事,生活会变得轻松。

最后,以进取之心耕耘,以平常之心收获。人的发达是要靠天时地利人和的,既要奋斗又要机遇,所以并不是所有的付出都有回报,我们应该多多注重过程,将结果看淡。

4/9/2013

中国文化概论——老子哲学

总之,有多少人在感叹时代对他的不公啊,想知足,却难知足。这使我不得不发一声感叹,何苦呢?何必呢?只要不奢求太多,知足也不难做到啊!当然,在市场经济激烈竞争的今天,我们不赞同消极的态度,应鼓励积极进取参与竞争。按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来讲,有竞争才能推动社会各方面的快速发展。但当竞争者在竞争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挫折、或失败而令人烦恼时,千万不能糊涂和失去理智,更不做出不明智的蠢事,而是要用“知足常乐”的心态去看待问题。这样才会使自己失落的心灵找到新的平衡,使你尽快调整心情,冷静地总结失败的教训,从而使你放开包袱,重拾信心,开心快乐地从头再来,以利再战!希望人们能够真正的理解一下“知足”二字,如能读懂这两个字,那他的生活一定是幸福而阳光的。祝愿人们早日的走出累的生活状态,让愉悦的心情环绕在你的身旁。知足、进取者常乐也。

4/9/2013 5

下载学习老子哲学的一点体会word格式文档
下载学习老子哲学的一点体会.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哲学体会

    学习《学哲学 用哲学》心得体会海口市劳教所教育科 李幸荣 各位领导、同志们:大家早上好!今天很高兴在这里与大家一起分享我的心得体会。 按照我所机关效能建设的要求,我用了......

    哲学体会

    1)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最根本的目的在于培养和确立科学的世界观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最根本的目的在于培养和确立科学的世界观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目的,一是培养精神境界,......

    浅析老子哲学的当代价值终结版(精选)

    浅析老子哲学的当代价值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科目:中国哲学史 专业: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姓名:刁欢 学号:10519059 班级:思政1002浅析老子哲学的当代价值 摘要: 老子哲学博大精深, 其......

    幸福生活的智慧——老子思辨哲学

    幸福生活的智慧——老子思辨哲学 冯立鳌 《光明日报》(2014年08月09日05 版)中国思想史上,老子赋予了“道”对万物本根性、规定性的意义,建立了道生万物、道统万物的一元化理论......

    哲学学习

    你好,黄老师: 我是西大材料学院的大三学生,给你写这封邮件只是出于一个非常偶然的原因。 我现在感觉很痛苦,这种感觉是从来没有过的,所以我有点儿束手无策,好像整个人都奔溃了,这个......

    哲学课学习收获与体会[推荐五篇]

    哲学课学习收获与体会 一、我对哲学的偏见 从小就喜欢工科的我,对文学有一种莫名的抵触,尤其是哲学。一直以来,我都认为哲学是一种伪科学,解释因为人类认识的有限而无法解释的现......

    胡福明:学习哲学的一点体会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点体会 胡福明 胡福明(1935--)系《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作者,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名誉......

    学习老子《道德经》有感。。。。。。

    看到很多关于老子的道德经注释,本人感觉有好多值得借鉴之处,但也有很多陷入个人知识化或字面化注解,而非基于对道本质的理解,本人基于个人基督信仰观点(仅限于本人个人信仰观点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