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析老子哲学的当代价值终结版(精选)
浅析老子哲学的当代价值
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科目:中国哲学史
专业: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姓名:刁欢
学号:10519059
班级:思政100
2浅析老子哲学的当代价值
摘要:
老子哲学博大精深, 其现代意义亦十分深广。老子哲学的核心思想—— 自然,无为,贵柔贯穿于整个哲学体系之中,这一核心思想也折射出老子对“道” 的执着向往,无为而无不为的处事方式和回归自然的人格追求。老子博大精深的哲学思想在今天纷繁复杂的现代社会并没有过时, 其哲学思想仍具十分宝贵的现代价值。在本文中我主要从自然无为、生命哲学、为人之道以及辩证法思想浅析老子的哲学思想及其体现出来的现代价值。
关键词:老子哲学思想;自然无为;为人之道;辩证法思想;生命本位
目录
一、老子的自然无为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一)、“道法自然”与尊重规律
(二)、“无为而治”与管理艺术
二、老子的生命哲学及其现实意义
(一)、老子哲学的根本意识是生命本位意识
(二)、老子生命哲学的生态学意义
三、老子的处世艺术及其现代启示
(一)“反者道之动”、“祸兮福所倚”的人生智慧
(二)居卑不争、以柔克刚的竞争之道
四、老子“和谐思想”对当代和谐社会建设的启示
一、老子的自然无为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一)“道法自然”与尊重规律
老子创立的学派之所以称为道家,就在于他提出了一个以“道”为最高范畴的完整的思想体系,从“道”的眼光和高度考察自然,社会和人生问题。《道德经》:“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道法自然”:一是指“道”是以其本来状态存在的,二是指”道“是因顺其固有态势运行的。引申开来,前者揭示了事物存在的客观性,后者揭示了事物运行的规律性。强调以主客交融和人性的方式来认识和对待自然,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蕴藏着丰富的生态智慧。“道法自然”思想的当代价值:启示我们要尊重事物的客观性和规律性。尊重事
物的客观性和规律性,是人类一切活动取得成功的关键。通过历史反思,面向21世纪的人类已认识到了这种激进的人类中心主义的局限性。而老子哲学中所表达的宇宙生命统一论,显然是对这种激进的人类中心主义的超越,是对人高于万物、优越于万物价值范式的颠覆,对于消解生态危机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无为而治”与管理艺术
提倡“无为”,是老子思想的一大特色。老子的“无为”不是指一无所为、无所作为,而是“为”的一种极高明的方式和手段,其基本含义是反对违背事物的自然特性而勉强作为,强调要因顺事物的自然规律、以顺应自然的方式去作为。老子的“无为而治”在现代管理中的启示作用。
1、“无为而治”提倡一种“抓大放小”的领导策略
“抓大放小”:小事“无为”,大事“有为”。领导者应处理好三对关系:“管向”与“管事”的关系、“管总”与“管分”的关系、“管帅”与“管将”以及“管兵”的关系。抓好大事则事半功倍,专管小事则事倍功半。
2、“无为而治”提倡一种人性化管理“无为而治”的人性化管理
信任部下,尊重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对他们的工作不作过分的干预。“无为而治”与原则、规章、纪律相辅相成。“无为”管理的含义:该严则严,该宽则宽,宽严得当,宽严适中。
3、“无为而治”提倡一种“自然化管理
无为而治”的自然化管理:因势利导,尊重现实,顺应规律;为当为之事,不为不当为之事。老子将管理者区分为四个层次:“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老子的“治大国,若烹小鲜”的名句,主要是强调遵循规律,顺其自然,但也体现了和谐社会的治国之道。他说:“道常无为,而无以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勿作。他主张不把统治者的意志强加于人民,老子的无为而治也称为圣人之治老子“无为而治”体现了和谐社会的治国之道。
二、老子的生命哲学及其现实意义
(一)、老子哲学的根本意识是生命本位意识
老子哲学的核心范畴“道”从根本说是一种生命之道,这决定了生命意识是老子哲学的根本意识。老子的生命意识还反映在他的崇母崇牝和尚水尚地意识中,具有丰富的重身、珍生思想,体现了一种积极的生命价值观念。老子企慕长生,向往生命的无限与永恒,具有强烈的生命超越意识。它以生命意识为基础,建构了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生命哲学体系,内涵涉及生命本源论、生命机制论、生命本质论、生命价值论、生命存在论、生命过程论、生命修养论、生命境界论等。
(二)、老子生命哲学的生态学意义
生态学产生于对人类本身的生命关怀,而道家生命观正具有强烈的生命关怀。生态学的核心观念是其地球生态系观念,它强调的是一种天人整体观念,这一观念正是道家所提倡的。生态学的一个基本观念是认为自然物亦有其内在价值和生存权利,人类应爱护自然,应有自然关怀,道家生命观正包含着强烈的自然关怀。道家的生态伦理学思想所包含的善待自然、爱惜万物的价值取向对我们具有十分重要的启迪、指导乃至警示意义。老子天人关系学说中所包含的生态智慧已受到西方很多科学家的高度重视。要懂得尊重自然。老子的“道”是一种尊重生命和自然的伦理观,它要求人们的活动尊重天地自然,尊重一切生命,与自然
和谐相处。这与深层生态学的生态中心主义观念、反等级态度以及“自我实现”的理想境界是十分吻合的。再次,要对自然存一份爱惜之心。老子认为对待万物应采取“俭啬慈善”的态度,唯有如此行事,每个人才能修炼自身,使“德”不断积累,体认“道”,达到“玄德”,从而保持平衡和谐的状态。
三、老子的处世艺术及其现代启示
(一)“反者道之动”、“祸兮福所倚”的人生智慧
老子的名言:“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老子提出的人生智慧告诉我们:事物永远是处于变化之中的,矛盾随时都可能发生转化。当我们处于顺境时,不能忘乎所以,而要居安思危;当我们处于逆境时,也不要悲观丧气,而应坚定信念。其中蕴含着深厚的辩证法思想,是关于矛盾转化的思想."老子认为矛盾是普遍存在的一切事物都有自己的对立面,一方存在是另一方存在的条件.。老子辩证思想所具有的现代价值是我们看待事物的时候要全面的,不能够片面的看待事物而过早的给事物下定论.幸福时不要忘了失意时,乐观看等身边的灾祸与幸福。
(二)居卑不争、以柔克刚的竞争之道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处众人之所恶, 故几于道。”老子用水性来比喻上德的人格, 他认为水是天地间最有善性最有道德的事物, 他所追求的处世之道也是与水之德相契合的。水最显著的特性和作用是: 一, 柔;二, 停留在卑下的地方;三, 滋润万物而不与相争。老子认为为人处世就应是这种心态和行为。“上善若水” , 这是老子的人生态度, 也是老子所倡导的处世哲学。
“天下莫柔弱于水, 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以其无以易之。”“天下之至柔, 驰于天下之至坚。”“柔” 是老子处世哲学的一个重要特征, 而水集 “柔” 于一身, 突出体现了老子贵柔的思想。老子从柔弱胜刚强出发, 辨证地提出了与人相处要 “不敢为天下先”。大家都知道, 现代社会提倡 “敢为人先” “不为人后”的道理, 勇于开拓、勇于进取, 不甘落后, 老子的思想似乎与现代观念有些背道而驰, 但辨证的看, 老子的 “不敢为天下先” 在某些方面显示着极其重要的价值。历史上, 将这一思想运用于战争, 创造了很多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范例。今天, 商场如战场, 在激烈竞争中, 就企业而言, 在经营中自己若处于弱小的位置上, 要看到光明, 看到成绩;自己若处于强大的位置, 更多想到不利的因素, 保证企业长盛不衰, 有时弱者先让一步, 后发制人, 同样可以立于不败之地。
四、老子“和谐思想”对当代和谐社会建设的启示
老子的和谐思想与当代中国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一定的相通性。分别表现为老子希望通过人顺应自然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通过统治者的“无为”而实现官民关系的和谐,通过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和提倡“处下不争”而实现人与人关系的和谐,从而实现他理想中的和谐社会。老子的和谐思想对我国当前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老子思想对于我们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它告诉我们,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尊重、相互宽容;人对待社会要有关怀之心和理性精神;人对待自然的态度不应是征服,而应是敬重;人对待自己的生命要善加养护,保持身心和谐。
参考文献:
[1]陈鼓应.老子注释及评价[M].北京: 中华书局, 1984.[2]张冬生, 张晓涪.周易 老子现代解读[M].北京: 光明日报出版
社, 2004.[3]黄承贵, 何应敏.水: 老子生命哲学的自然底蕴[J].江西社会科
学, 2003,(5).[4]王雪军.从 “上善若水” 看老子的处世哲学[J].吉林工程技术师
范学院学报, 2004,(2).[5]于洪卫,刘玉萍.老子“自然”“无为”思想与我国当前行政管理体制改革[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
第二篇:浅析老子管理学思想在当代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价值
浅析老子管理学思想对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
蔡淋芬0851901
3摘要:老子的管理学思想颇为丰富,“无为而治”、“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等思想对当今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着很大的价值意义。本文将主要分析老子的管理学思想内容,该思想内容的地位、作用、特点以及对我们当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价值意义。
关键词:管理学思想;特点和地位;价值意义
老子的教育思想对中华儿女有这几千年的影响,而其中除了对塑造我们人格起了很大作用的道德修养思想外,他在自然领域的天文、地理、数学和生物学等各个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在人文科学领域的管理学、政治学、哲学和教育学思想方面也有很大的理论贡献。作为他思想中的管理学思想对我们当代的教育事业有着很重要的指导作用和和价值借鉴。
一、老子管理学思想的主要内容
老子的毕生心血中有很多丰富的管理学思想,而诸多思想的出台又大致源于他个人的政治仕途思想,尽管他没有能很理想的实现自己的伟大抱负,但是它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管理学理论。管理人就是要“处无为之事”、少发言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后其身”、“外其身”,“以其无私,故能成其私”,管理人要“几于道”包括“正善治,事善能,东善时”,还要“功遂身退”⑴等等。“无为而治”是从执政者的角度来阐述管理国家的相关思想,却丰富的蕴含着哲学思想,以老子的哲学思想为指导来做好对国家的管理,进而实现家平、国治、天下平的社会局面。
(一)无为而治
老子说“不为物先,不为物后”,顺乎自然以为治。无为并不是指无所作为,而是要顺应自然的规律和人的发展规律,凡事要“顺天之时,随地之性,因人之
1心”,而不要违反“天时、地性、人心”,凭主观愿望和想象行事。因此,要按照一定的规律去治理国家,去管理人民和国家事务。无为是实现无不为、无不治的前提和条件。当执政者顺应规律,无乱为、无假为、无不当之为时,从另一个角度也就实现了有所谓的目标。例如种树郭橐驼传里面讲到的,树的生长要适合它自己的规律才可能健康的长成一颗茂盛的大树;对人的统治也一样,要适应人自身发展的规律,进而以规律为尺度来衡量和管理人的发展,才能真正的实现个人的修身,进而实现家齐和天下平。老子的很多言论都体现了他“无为而治”的政治思想与管理思想,比如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绝圣弃智”“绝仁弃义”等方面的内容。
不难看出老子的这些管理学思想中明显的坚持着人本主义价值原则,执政者的执政不能违背人得发展规律来实现自己的通知目的,要关注个人的价值、个人的尊严、个人的发展,尊重人的主体性,并不断走向人性化和人道主义。
(二)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是指做一件事情的时候要有事先的计划,如果没有计划就开始去做事情往往不能把事情做好,实现不了实现的目的。也就是说要提高做事情的效率,事先周密完善的计划是不可缺少的。因此,我们应事先对要做的活动进行一个流程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为整个活动的顺利进行和整个事件取得圆满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总而言之,老子认为要有所“预”还必须根据客观的事实规律来“预”,而有所“预”之后才可能很好的有所“立”。
(三)道法自然
老子认为自然具有它本来应该具备的样子,管理之道就是要遵守管理其自身的规律。老子认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管理应该符合“道”,顺道者昌逆道者亡。这一点和“无为而治”都体现了遵守规律的重要性,即要坚持自然之道。
二、老子管理学思想的特点
(一)辩证性
老子的辩证法思想在不发达的古代已经达到了极高水平,他将事物抽象化到了一定的程度。他指出了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是相互依赖二存在的,例如长的存在以短的存在为条件,如果没有了短的存在,那么长也就没有了存在的意义。千
里之行,始于足下,没有一小步的积累,也就不会有千里的意义,在这个层面上,老子教育人们在管理、规划自己的活动与事务时,要注重两的积累,没有量的变化,质变只是纸上谈兵。
(二)追求以柔克刚
老子认为柔弱的东西并不是指软弱,而是在很多时候具有战胜刚强的本领,那就是外柔内刚的坚韧。例如他认为柔软的舌头是能够战胜坚硬的牙齿的,恩决定胜负的变量就是时间,当人老了的时候,牙齿会脱落,而舌头却可以得到保全;柔弱的小草在暴风雨后还能伸直被刮弯的腰身,而暴风雨中断缺的大树却再也不能茁壮成长;水是柔弱的,任何东西都可以改变它的形状,但是却没有一样东西可以使他摧毁,因此才会有大家追求的“上善若水”局面。老子推崇以柔克刚,也就是要求人们在对自我或者他人进行各种管理时,学会在轻松时积蓄力量,在繁忙时爆发出来,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厚积薄发,游刃有余,让人们处于一种合理的收缩状态,达到以柔克刚的理想境界。《管理学生要靠似水的智慧》一文,正是对老子这一思想的内化吸收和外话表象。⑵
(三)追求自然而然
这一特点源于他的无为,即不要过多的有所为,不要有所乱为,追求一种自然而然的境界,寻求在自然规律的作用下,顺应时宜的去有所为,这样才能达到管理的目的,实现被管理者的效率化。
(四)以人为本
老子认为要做好一个管理者,必须要注重百姓的所需所想,一个群体要稳定、和谐、繁荣,必须是被管理者的物质需求得到了第一性的满足,精神需求得到相应的满足。并且管理者不能过多的对这时的百姓有所乱为,而是保持、顺应这种形式的发展,进而实现和谐社会。因此,管理者要坚持从百姓的角度出发,去为百姓着想,为百姓办事,而非做一些老命伤财,损害百姓身心利益的事情,那样做智慧导致一个王朝的颠覆。
三、老子管理学思想的地位和作用
(一)老子道论是管理思想的根基
老子管理思想上承黄帝、姜尚,下启《鬼谷子》、《素书》,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中华民族的文化主要内同在前期主要是儒学、道家和墨
家文化,而中国的管理学体系是建立在中国文化的基础之上的,所以从某个方面讲,老子开创的道家文化是中国管理的根基之一,老子的管理学思想史中国的管理体系的根基之一。⑶
(二)为我国的管理学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
尽管老子提出的管理方法有很大的局限性,但是我们撇开时代的特点,抽象出他管理思想的精华部分,我们任然可以发现,其思想理论对我们当今的各种管理活动,尤其是有关对人的管理活动有着巨大的现实之道意义。任何一种理论都有他的时代性和局限性,只要我们善于去挖掘他科学的一面,那么他正确的那一部分理论就一定可以为我们所用,并未我们时代的发展带来价值。
四、老子管理学思想对当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价值意义
老子博大精深的管理学思想对当代我国的教育工作,尤其是思想政治工作具有极大的价值意义。管理工作和教育工作的对象同是人,都要求我们对人的发展规律有所认识,这就要求我们要细细品味老子的管理学思想,以达到在实践中的借鉴和利用。老子的管理思想是站在统治者的高度,坚持从普通百姓的利益出发去实现“小国寡民”的最终目的来阐述的,与当今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坚持以人为本,而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拥护党和国家的政策方针、实现共产主义的最终目的有极大的相似性。因此,探讨老子的管理学内容和方法对于我们搞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非常大的帮助,其具体价值和意义如下:
(一)以生为本,科学教学
坚持有所为的前提是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个人的价值、个人的尊严、个人的发展,尊重个人的主体性,并不断走向人性化和人道主义。关注学生个人本身的发展,以适应学生个体的发展为本位。老师们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要充分考虑学生个体身心的发展水平和可接受程度。教育内容以学生不同道德认知发展水平为基础,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开展不同的教育,体现出较强的层次性和连续性。在教育模式的选择上也要坚持以学生为本,反对统一的、硬性的灌输,多采用一些探究式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以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顺应规律,适度教学
顺应学生发展的自然规律,教师适度的有所作为。老师们应对被教育者的发展规律有所认识,了解他们的所需、所想和所求,进而适应规律的去采取一些科
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例如:当学生们都不是很了解一些内容知识时,老师们应该是大有所为的进行言传身教,将知识授予学生,是学生在内化吸收知识之后能自主的进行外化行为,而不是不顾学生的接受状况一味的进行知识的满堂灌;要给学生一部分自主学习的时间,而在这段时间里,老师尽量不要有所作为,而是做一个轻松的观察者,或者在非常必要时做一些隐性的暗示,以维护学生学习不脱离轨道,因为学生自学过程也有他自己的规律蕴含在内,他们可以自己在规律的作用下进行自我的学习,老师如果这时区教导学生应该如何如何,那样简直就是对学生成才权利的一种罪恶剥夺,因为,这样做是违背教学应有的自然规律的,也是违背一个学生具备创造性能的发展过程的。
(三)取舍有道,游刃有余
学海无边,人无完人,我们不可能在有生之年将所有的科学知识融为己有。因此,想要成为一个优于他人的人,我们必须学会取舍有道,游刃有余。教会学生选择以柔弱之水的坚韧去获取大树般的屹立不倒,以婴儿无力的哭喊取换取香醇的母乳。很多方法是固定不变的,我们不能一味强硬的用方法取适应当时的所需,而是温柔的改变现实的境地,对不同方法的进行变通的使用,达到同样的目的。因此,教师不但要教会学生如何做有效的选择,还要教会学生如何将这些方法用得游刃有余,不失典雅。
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不管我们学到多么科学的知识,只有当我们其外化为行动时,我们的学习才有了意义。因此,我们在对被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的过程中要不断强调运用的重要性,督促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去。运用的目的在于精通,运用的过程中我们也要不断的思考、总结,将我们的学识不断完善,达到自然而然的和谐循环,实现真自然而然的最高境界。
参考文献:
[1]朱建亮.我国东周著名国家图书馆馆长老子其人其书——第一部管理学著作述评[J].图书馆论坛 2009年01期
[2]马广泽.管理学生要靠似水的智慧[J] 上海教育. 2006 第19期
[3]吴照云 刘振群著.老子管理思想在中国式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C] .《管理学发展及其方法论问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会议论文)2005年
[4] 黄紫华、粟莉.美国思想道德教育的经验及启示[J] .精神文明导刊2007年02期
第三篇:老子哲学——值得实践的哲学
老子哲学——值得实践的哲学
——浅读《老子》
老子是中国古代最有影响力的思想家哲学家之一,他为我们构建了一个安宁祥和而又奇妙的世界。老子晚年著书《老子》,阐述了“道”“德”“无为”“柔弱”等一系列思想,以致很多人认为老子思想是玄之又玄的,是空洞的,是消极避世的,不利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其实不然,老子的思想是可以实践的,而且是有利于我们处理问题,摆脱困境的实践。老子的哲学不仅仅是思想性的,更是可以指导实践的。
现代社会,物欲横流,没有统一的道德标准,将离经叛道当作个性的解放。许多人为达到目的不择手段。而如果我们可以从老子那里获得行为的指导,这样的状况就会有所改观。老子哲学中有很多解决个人问题和社会问题的方法值得我们借鉴。
一
“俭”是做人的基本原则。“俭”是老子人生哲学中的一个重要结成部分。“俭”的内涵有两层,一是节俭、吝惜;二是收敛、克制。老子要求我们不仅要节约人力、物力,还要聚敛精神,积蓄能量等待时机。也就是说,一方面要减少不必要的损耗,另一方面还要克制过分的欲望与冲动。这对于我们生活奢侈浪费的改善和跳出过多欲望的束缚都是有指导意义的。“圣人去甚、去奢、去泰。”(《老子·二十九章》)如此说来,做到生活的俭朴,并不难办。极端的、奢侈的、过分的,这些本来就是不可为的,顺其自然不去做。一个完美的人,并不在外形上的表露,而在内敛的力量的积蓄。收敛些、矜持些才会有“犹抱琵琶半遮面”的魅力。
在中学校园,随处可见奢侈浪费现象,而物质上的“俭”的思想就可以端正中学生的消费观念。然而对于奢侈,究其根源还在于欲望的放纵,攀比心理造成的。只有消除过度的欲望才能彻底解决问题。“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老子·十二章》)太多的欲望总是使人心神昏乱,品行恶劣,而老子针对这些欲望提出了“知足之足,常足矣。”(《老子·四十六章》)的原则。事物发展到极点则必变成其反面,即“物极必反”。所以为了使欲望不至于造成妨碍,我们就应该将其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收敛克制欲望,这样就不会造成危害了。
做事情总要留有余地,否则就没有了上升的空间。做人也是如此。正如国术中的内家拳。内家拳与外家拳的差别就在于内家拳的招势不用老,这样进可攻退可守,不会把破绽都暴露在敌人面前。
以“俭”来为人,可使人“合德之厚比于赤子,毒虫不螫,猛兽不据,攫写不搏。”(《老子·五十五章》)如婴儿般无知无欲不犯众物。这样确可以清心寡欲,修养身性。然而,面对社会,却尚嫌不足。
二
“慈”是处世的必要精神。人永远不是单单的一个个体,而必须要面对他人、面对社会。在个人主义的腐蚀下,有些人秉承“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处世原则,丝毫不关心他人的感受。将暴力当作勇敢;以冲动解决问题;不介意别人的鄙夷,甚至引以为傲。这些问题都出现在了我们的校园里。这些都是不利于学生自身与社会发展的。老子提出的“慈”字诀就可以解决这些问题。
“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老子·六十七章》)“慈”为德的本源,这是天地间的正道。履行正道,必能使别人亲近自己。相互和睦,万众一心,以致马到功成,所向披靡。虽说此理与孟子所说的“仁者无故”相似,但老子之“慈”从根本上却不同于儒家之“仁”,老子着眼于天地,发现“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老子·五章》)天地对万物是没有私爱的。儒家倡仁义,老子贵自然,天施地化,不以仁恩,春生不为仁,秋杀不为不仁,自然而已,所以老子要求“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老子·五章》)矛盾的出现,很多时候是由于我们强迫别人以我们的方式来行动,而对方不赞同。这种心态是错误的。所以,对于他人,自然为上,不必苛求,不加干涉。这样“慈”的心态就解决了矛盾。
“为无为,则无不治”(《老子·三章》)的解决思路很容易被误解为厌世的消极的方法。然而,梁启超先生说:“老子是一位最热心肠的人。说他厌世的人,只看见‘无为’两字,把底下‘无不为’三个字读漏了。”诚然“道常无为而无不为。”(《老子·三十七章》)表达的是“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清静经》)的道理。不加干涉万物,顺从规律作为,万物才能很好的进行生长发育。这绝不是消极无为,无所作为。而“无为”之“慈”也是这样。尊重别人,尊重规律做事才会减少矛盾的产生,并解决矛盾而最终成功。
行为处事恪守“慈”字诀,必能解决好人际关系,成就一番事业。但“其兴也悖焉,其亡也忍焉”的历史周期规律却会使我们的筑起的高楼瞬间崩塌。所以,老子又给我们解决了“守业更比创业难”的问题。
三
“让”是最终成功的保障。社会总是进步的。尤其是当代这个知识经济大爆发的时代,各行各业推陈出新的速度迅猛。旧事物总是很快地被新事物所取代,而人亦如此。要想保持不落后,就要靠老子 “让” 的精神。“让”就是谦让,就是“不敢为天下先。”(《老子·六十七章》)其又包括两层涵义,一是不争,二是功成身退。这些品格可以使我们在前进着的社会中永远保持胜利者的姿态。
“夫唯不争,天下莫能与之争。”(《老子·二十二章》)老子一再说明,“不争”就不会失败。“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老子·八十一章》)圣人效法天的伟大。他们不断地帮助人,而不争夺利益。这是一种伟大的道德。如果坚守这样的信条,已成立的功绩就不会被抹杀掉。柔弱退让,老实厚道,不与人争,这绝不是懦弱的标志。相反,它却是保持持久的必由之路。因为这些精神可以使人获得普遍的尊重,以至达到一呼百应的境界。而这种境界正是现代人所缺少的。在校园生活中,面对之种种烦恼,“让”的精神可以让我们静下心来,一心一意地完成自己的课业,得到最后的成功。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费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老子·二章》)“功成不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老子·三十四章》)“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老子·五十一章》)“功成身退,天之道。”(《老子·九章》)细读这些文字,从字里行间通露出的是“大道”的精神。生养了万物,无私而不占有万物,无为而不管理万物,充满着的是真爱与温暖。
老子的处世总是师法于天地、自然。他分析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区别得出结论,“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而奉有余。”(《老子·七十七章》)生态是平衡的。天道公平,取长补短,维护着自然界的均衡秩序。而人类社会之道却是不公平的,往往取短补长,陷入失衡状态。富者更富,贫者愈贫。于是老子又提出“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老子·七十七章》)只有有“道”的人才会把多余的财物来供给天下。将过多的东西让度给天平的另一端使之达到平衡这样使天道与人道合一,才能有利于推动人类社会的持续进步。同样,与别人取长补短,互帮互助,才能有利于我们自身的进步。谦让的品格最终使经过俭约﹑慈爱所得来的成果与功绩,得到保持和进一步发展。这是老子人生哲学的又一步升华。
四
通过对比我们也可以发现老子的哲学是可以指导好实践的。
老子的“道”之伟大,运用于人间,便形成这三种宝贝“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老子·六十七章》)做到“俭”,我们可以清心寡欲,修身养性;做到“慈”,我们可以济世度人,成就功业;做到“让”,功成身退,潇洒人生。这是人的三种境界。广而言之,就是实现“个人价值——社会价值——天地价值”的方法与路径。与儒家“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胸怀不谋而合。
由修身到治天下,老子提出 “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国观国,以天下观天下。”(《老子·五十四章》)老子去私立公,立身则代表一身的利益,治家则代表一家人的利益,治乡则代表一乡人的利益,治国则代表一国人民的利益,治天下则代表天下全体人民的利益。老子的公益,是充实自我后的自然流泽。与儒家《大学》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有目的的作为,理虽不同,但事却相同,都是三层价值境界的一脉相承。
再者,佛家哲学中也可以看到三层价值境界的缩影。佛国的等极,以佛为尊,其次菩萨,再次罗汉。罗汉是“解除苦恼的人”;菩萨是觉悟后“发大心愿的人”;只有佛才是“大彻大悟的人”,才是不仅自己觉悟又能使别人觉悟,更是觉悟的彻底圆满的人。我们可以看到,罗汉实现了个人价值,菩萨实现了社会价值,而佛实现的是天地价值。
如此看来,儒释道并非像是完全背道而驰,在人格的修养道路上最终九九归真。而这也说明了老子的哲学,不仅是玄妙神奇的,更是实用的。梁启超先生说:“老子的大功德,是在替中国创出一种有系统的哲学。他的哲学,虽然草创,但规模很宏大,提出许多问题供后人研究。他的人生观,是极高尚的而极适用。”我认为,对于老子的言论,我们无须刻意于考证他的年代,追究他的阶段性,争论他是唯物还是唯心。那就成了八股取士造出的训诂家。我们应该将其思想转化为力量,将历史资源转化为社会资源,让哲学更好地为人类生活服务。有人说,西方哲学重实用,而东方哲学重养性。孰不知,养性的目的也是为了更好地解决问题。我们应该努力使老子的思想发展成价值观念和行为方法。这样才能使老子为我们构筑的完美的世界降临人间。
参考书目:
《老子》 卫广来 译注
山西古籍出版社
《左手老子,右手孔子》 常华 主编
中国纺织出版社 《宗教知识讲座》 中央统战部编
演讲稿
尊敬的老师们,同学们下午好:
我是来自10级经济学(2)班的学习委,我叫张盼盼,很荣幸有这次机会和大家一起交流担任学习委员这一职务的经验。
转眼间大学生活已经过了一年多,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我一直担任着学习委员这一职务。回望这一年多,自己走过的路,留下的或深或浅的足迹,不仅充满了欢愉,也充满了淡淡的苦涩。一年多的工作,让我学到了很多很多,下面将自己的工作经验和大家一起分享。
学习委员是班上的一个重要职位,在我当初当上它的时候,我就在想一定不要辜负老师及同学们我的信任和支持,一定要把工作做好。要认真负责,态度踏实,要有一定的组织,领导,执行能力,并且做事情要公平,公正,公开,积极落实学校学院的具体工作。作为一名合格的学习委员,要收集学生对老师的意见和老师的教学动态。在很多情况下,老师无法和那么多学生直接打交道,很多老师也无暇顾及那么多的学生,特别是大家刚进入大学,很多人一时还不适应老师的教学模式。学习委员是老师与学生之间沟通的一个桥梁,学习委员要及时地向老师提出同学们的建议和疑问,熟悉老师对学生的基本要求。再次,学习委员在学习上要做好模范带头作用,要有优异的成绩,当同学们向我提出问题时,基本上给同学一个正确的回复。
总之,在一学年的工作之中,我懂得如何落实各项工作,如何和班委有效地分工合作,如何和同学沟通交流并且提高大家的学习积极性。当然,我的工作还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比日:有的时候得不到同学们的响应,同学们不积极主动支持我的工作;在收集同学们对自己工作意见方面做得不够,有些事情做错了,没有周围同学的提醒,自己也没有发觉等等。最严重的一次是,我没有把英语四六级报名的时间,地点通知到位,导致我们班有4名同学错过报名的时间。这次事使我懂得了做事要脚踏实地,不能马虎。
在这次的交流会中,我希望大家可以从中吸取一些好的经验,带动本班级的学习风气,同时也相信大家在大学毕业后找到好的工作。谢谢大家!
第四篇:学习老子哲学的一点体会
老子是春秋战国时代的思想家、哲学家,在百家争鸣的时代独树一帜。老子哲学的核心是朴素的唯物辩证法,是总括了世事万物的变化规律。他认为一切事物发展的规律是矛盾对立的统一,有了矛的同时,必然产生盾,不断从一方转化成另一方,在统一了以后,又孕育着一对新的矛盾,这样不断的推动着整个历史的进程。
老子说:“将欲弱之,必姑强之。将欲取之,必姑与之。将欲夺之,必姑与之。”意思是要想削弱它,必须故意加强它。想要除掉它,必须故意交好它。想要夺取它,必须故意给予它。这一主张,充分体现了辩证法与唯物论,从直观上看是说不通的,也违反人们的正常思维。为什么要夺取的先要给予呢?老子的思维与常人不同,他的奥妙之处就是促使事物向极端的方向推进,最后,导致事物向对立面转换,达到我们的目的。下面举一个实例来印证这个道理。
春秋战国时,齐国打败了魏国,覆军杀将,尸横千里,齐国趾高气扬,不可一世。魏国国王羞辱万分,决定倾全国人力拼死一搏。有一谋臣说:“万万不可,老子说,将欲取之,必先予之,我们要除掉齐国,就得先卑躬屈漆,割地称臣,这样齐国必然欢喜万分,傲视群雄,这样必然引起列国的不满,这就会招来诸侯联军讨伐,齐国必然倾覆”。果然不久,秦、楚、韩联军把齐国打得一败涂地。这一例证更证实了老子一句名言“以其强而强之也”。我们仔细研究孙子兵法几乎整篇都有老子的哲学思想。例如孙子兵法所云:“富,未为安也。贫,未为危也。寡,未为败也。众,未为胜也。决定安危胜负者,道也。”这里的“道”,就是事物转换的内在规律,孙子把它看得高于一切,只有掌握“道”,一切胜败安危都在掌握之中。“道”既看不见也摸不着,然而确实存在。要掌握“道”不容易,需要千思万虑仔细观察,知彼知己,冷静分析。譬如三国赤壁之战、官渡之战,东晋淝水之战都是以少胜多、至弱胜至强的最好例证,也正是掌握了“道”的具体表现。
老子的人生哲学是“清心寡欲,清静无为”。做人要如流水,永远向下,低下低调。他认为水至弱也至强,水性柔弱,并不威武刚烈,譬如盆中杯中的水,然而海啸来袭,水的威力却凶猛无比。一个人的行为“无为”指的是什么?无为并不是什么事也不干,无为是指不要人为地做一些违反自然规律的事,只要顺从自然发展,一定会事业兴旺蓬勃,所以无为实际的结果是“无不为”。
最能代表老子哲学中辩证法的是下面一段话,“大成若缺,其用不敝,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如诎,大巧如拙,大赢如绌,大辩如讷。躁胜寒,靓胜炅。请靓可以为天下正”。用现代的语言说就是圆满的好似残缺,它的作用就永远不会衰败。最充实的却好似空虚,它的作用就永远不会枯竭。最平直的东西却好似弯曲,极其灵巧的却好像笨拙,极其有余的却像不足,极其善辩的其言语却好像迟钝。疾走可以战胜寒冷,安静可以战胜暑热,清凉无为可以成为天下的统治者。
怎样看待其中的辩证关系呢?我们前面说过老子哲学的基本点是对立的统一,他认为当事物发展到最后顶端时,就转化成对立面。所以,当我们事物发展到圆满时,即功成名就时,应该警惕看到自己存在很多不足、缺点和差距,还远远够不着标准,这样就能永久立于不败之地。一个奥运会金牌获得者。要保持以后荣誉和记录,他就要从零做起,找出动作中存在的各种弊病。
老子特别指出观察事物,常常被一些表象所蒙蔽,表象常常与实质不同甚至恰恰相反,我们要通过表象看实质,不要轻易按观察下出结论。他提出的“大巧”、“大直”,而不仅仅是“巧”与“直”,“大巧”、“大直”是事物发展到最高阶段的表现,有向对立面变幻的趋势,所以,就出现“如拙”和“如诎”。但并不是真正的“拙”与“诎”。我们日常生活与工作中处处事事都有辩证的关系存在,学习老子哲学收获最大的是应用辩证法,用辩证关系处理矛盾关系,化干戈为玉帛,变困难为顺利,变窘迫为通畅,让我们每天每时,都徜徉在欢乐和谐的乐园里。
第五篇:老子 中国哲学经典导读
单选题
(19/20 分数)1.道家思想产生的职业渊源是
A.司马B.礼官
C.祭司
D.史官 D.史官B.恭宽敏惠
C.清虚卑弱 C.清虚卑弱正确D.水不与其他事物争地
5.“大国者下流”一文中,“下流”的含义是
A.指地位微贱的人游正确D.天之道,利而不害
7.游击战十六字诀“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所体现出的道家智慧是 A.为而不争弱胜刚强 B.上善若水C.哀兵必胜 C.哀兵必胜正确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韵之离骚”
9.老子对于鬼神的看法是
A.怀疑论正确
10.下列有关老子所讲“无为”的含义错误的是
A.有所不为B.不妄为
C.不作为 C.不作为
C.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B.中国
D.“史家之绝唱,无11.在《道德经》中,老子认为水具有多种品德,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水的品德的是
A.善利万物而不争正确
12.关于《道德经》所讲内容,下列说法错误的
A.《道德经》是一部讲哲学智慧的书《道德经》是一部最早的散文集D.《道德经》是一部讲治国管理的书
13.动善时的正确意思是
A.海水宽广、清澈
B.水给予人好处、利益的同时给人以尊严
D.水能容纳万物
C.水善于掌握机会 C.水善于掌握机会15.下列与“反者道之动”无关的词语是
A.大巧若拙希声
16.以下关于儒道关系说法错误的是
A魏晋时期以道家为末流 A魏晋时期以道家为末流正确
D.大音求治国方略 B道家追求精神境界,道教追求治国方略正确C好的政府应该公平
D好的政府应该清廉
B政善治就是政清如水19.下列对《道德经》中的“道”和“德”解释正确的是
A“道”就是讲事物发展的方向、道路和规则 A“道”就是讲事物发展的方向、道路和规则正确地上
水至清尽美 从一勺至千里 B水至清尽美 从
D冬季来临水化作雪覆盖在大
C时行时止 利人利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