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集

时间:2019-05-15 09:16: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青岛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青岛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集》。

第一篇:青岛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集

青岛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集

第八单元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学会除法竖式的写法。

教材编写的特点:

1、以野营为素材,内容有趣,贴近实际。借助学生喜欢的野营活动,以平均分食品、搭帐篷等素材,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学习资源中,充分感受集体活动的魅力;在有趣的、感兴趣的学习活动中,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学会除法竖式的写法,把枯燥的计算教学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

2、练习形式多样化,生动有趣,开放性强。本单元的练习方式有摆一摆、圈一圈、算一算、涂一涂等,还有综合性的题目—快乐星期天。这些练习都是通过有趣的、学生喜欢的、与生活实际联系的题目呈现的,使学生初步感受到有余数除法的作用,体验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并学会除法竖式的写法。

2、能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学会合作、交流,表达,体验成功的快乐。教学重点:理解余数的意义。教学难点:除法竖式的写法。学与教建议:

1、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氛围进行教学。

本单元属于计算教学,相对比较枯燥,所以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氛围尤为重要。教学时,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设计的生活素材,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他们在有体验的情境中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有利于学生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2、引导学生用有余数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在本单元中,从情境的创设到练习的设计,都非常注重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教学时,教师应该利用好这些素材,使学生体会到为了解决实际问题,很有必要学习有余数的除法,同时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教师也可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因地制宜地组织和开展其它数学活动,逐步提高有余数除法的计算能力。

3、尊重学生差异,逐步提高有余数除法的计算能力。学生的基础知识和计算能力是有差异的。教师要尊重这种差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对学生的计算水平不能作统一要求。如有的学生能力用乘法口诀直接算出有余数除法的商,而有的学生则需要借助竖式计算出商,都应受到尊重。教学时,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允许他们有一个逐步提高的过程,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帮助他们迎头赶上。

4、本单元的评价,要注重结合具体的活动进行。教师可以给出一个具体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分一分,再把分的过程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在活动中,学生的分法可能多种多样,教师要及时给与鼓励和指导。同时注重考察学生活动的参与程度、熟练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切忌为了计算而计算。教学课时数:4课时

八、野营 ——有余数的除法

信息窗2 搭帐篷

教学内容:教科书96—97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有余数除法和余数的含义,懂得“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2、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3、通过操作尝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是教学的重点。掌握试商方法是教学的难点。教学准备:

学生每人准备10个小圆片、投影仪、小黑板。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 激趣导入:

秋天到了,明明和小红几个小伙伴去秋游,他们找好宿营的位置后,各自完成自己的任务去了。瞧,他们都忙了写什么?

二、小组合作探究新知 出示课件:同学们秋游

看着这美丽的图片你想说些什么呢?能提出数学问题吗?

1、老师先说一个,这位同学在烤鱼,每人分4条,22条鱼可以分给多少人?能列算式计算吗? 学生先用圆圈摆一摆,在列算式 22÷4=()(人)……()(条)

加法、减法、乘法都可以用竖式计算,除法能用竖式计算吗?

小组讨论,推想竖式 教师归纳:

2、指导学生给各部分起名字。分别说出22、5、4表示什么意思?

3、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板书问题:48个野果平均分给7个同学,怎样分? 学生列算式并计算 4、学生讨论

刚才我们做的这两道题的余数有什么特点? 第二题的余数能是8 或9吗?为什么? 小组汇报:哪一小组愿意来交流一下? 5、教师讲解。

(1)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时,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因为,如果余数等于或大于除数,说明还够分1份的,说明商小了,只有余数比除数小,商才正确。(2)计算有余数除法时,书写格式一定要正确完整。6、同学们秋游,首先解决的是宿营问题,野营小队共17个人,如果每顶帐篷住3人,需要搭多少顶帐篷? 学生独立列算式计算

小组讨论,需要几顶帐篷?为什么? 汇报交流结果

四、巩固练习(投影片出示)1、口算并说出商几余几?

8÷3= ……

11÷4=□……□ 12÷5= ……

65÷8=□……□ 35÷8= ……

7÷2=□……□ 2、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49÷6=8…1 38÷5=6……836÷9=3……9

学生改正后,让学生说一说错误的原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余数要比除数小”的规律。3、看谁答得又对又快?

(1)被除数是23,除数是4,商是几,余数是几?(2)54除以7,商几余几?除以9呢? 4、聪明题。

有35块点心,每6块装一盒,剩下的包在纸包里,纸包里有多少块点心?

五、课堂作业

六、课堂小结 教学反思

学生对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并不理解,因而在单位名称上很是糊涂,做起题来有困难。

学生比较会用竖式来计算除法,速度较快,但仍然是数位对不齐。

第二单元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1—5的乘法口诀;口诀的应用。教材的编排特点:

1、素材的选取富有童趣。

教材以“看杂技”为主要线索,展现了“自行车表演”、“晃板与顶碗表演”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情景,能吸引学生投入到有趣的学习中。

2、口诀的设计与编排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

本单元口诀的编排很有特色,主要体现在口诀句数的编排上。由于传统的“小九九”2、3、4的乘法口诀句数太少,不利于学生探索口诀的编排规律。而“大九九”则句数太多,对于刚刚接触乘法口诀的学生来说,记忆起来有困难。所以本单元采取折中的方法,把大九九和小九九的优点结合起来编排。同时,把5的乘法口诀作为学习口诀的开始,便于学生发现规律,掌握口诀的编制方法。这是乘法口诀教学的一个创新。

3、以儿歌作为编制口诀的载体,降低了口诀编制的难度。以琅琅上口的儿歌作为编制口诀的载体是本单元乘法口诀编写的又一特点。儿歌是低年级学生接触最多而且最喜欢的语言表达形式,具有简短精练、朗朗上口等特点。本册乘法口诀部分的编写思路就是将累加所得的数编成儿歌,然后将儿歌进一步简化编成乘法口诀,让学生经历轻松愉快的口诀编制过程,同时实现学科之间的整合。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学习1—5的乘法口诀,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2、会用口诀解决乘法问题,在探索口诀记忆方法的过程中,形成初步的合情推理能力。

3、形成初步的应用意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教学重点:5的乘法口诀。教学难点:

3、4的乘法口诀。学与教建议:

1、口诀的编制要建立在解决问题和理解乘法意义的基础上。

2、注意加强直观教学。

3、引导学生用探索的方式学习乘法口诀。

4、理解先编儿歌再编口诀的编写意图,充分发挥儿歌在编制口诀中的作用。

5、评价方式要多样。教学课时数:5课时

二、看杂技 ———表内乘法

(一)信息窗1——观看自行车表演 教学目标:

1、在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探索编制5的乘法口诀的方法,并初步学会利用5的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经历在实际情景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发展应用的意识。

3、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教学重点、难点

利用5的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喜欢看杂技表演吗?今天老师就带大家去欣赏一场精彩的杂技表演(出示课件)。你们都看到了什么?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吗?

二、讲授新课: 活动一

咱们编首儿歌来找答案吧。

1辆小车2个轮,上面共有5个人;2辆小车4个轮,上面共有10个人;3辆小车()个轮,上面共有()个人……你能接着往下编吗?(小组合作填写没有编完的儿歌。)师:谁能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吗?(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乘法算式)学生独立试编乘法口诀。

师:为了计算方便,人们总结了乘法口诀。

师:同学们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中交流一下吗? 学生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编的口诀,组长记录。请小组到台上交流成果。

1×5=5

一五得五 2×5=10

二五一十 3×5=15

三五十五 4×5=20

四五二十 5×5=25

五五二十五 学生交流发现的规律。

(交流后宜采用多种有趣的活动形式让学生掌握口诀,如:二人对口令,小组开火车,男女生对抗赛等。让学生在理解口诀意义的基础上进行记忆,逐步提高熟练程度。)活动二:

应用5的乘法口诀可以解决很多问题。让我们回到杂技表演现场,看看你能用5的乘法口诀解决哪些问题? 小组合作边提出问题边解决,组长记录问题和算式。学生可能会发现下面几个问题: 1、一共转动着多少块红方巾? 2、一共有多少个车轮? 3、一共亮着多少个灯笼?……

师;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问题可以利用我们今天学过的乘法口诀来解决? 学生自由发言。(注意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活动三: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让多位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教学反思:

1、由于刚开始接触乘法,有个别好同学能够背下口诀,但是对乘法的意义不理解,因而学起来有难度。

2、讲解的过程一定要放慢速度,多做练习题。

信息窗2——观看顶碗表演 教学目标:

4、在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探索编制3的乘法口诀的方法,并初步学会利用3的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5、经历在实际情景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发展应用的意识。

6、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教学重点、难点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这么喜欢看杂技表演,今天老师就继续带大家去欣赏一场顶碗的杂技表演(出示课件)。你们都看到了什么?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吗?

二、讲授新课: 活动一

咱们编首儿歌来找答案吧。

1个小丑3个球,4个小碗顶在头;2个小丑6个球,8个小碗顶在头;3个小丑9个球,12个小碗顶在头;……你能接着往下编吗?(小组合作填写没有编完的儿歌。)师:谁能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吗?(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乘法算式)

学生独立试编乘法口诀。

师:为了计算方便,人们总结了乘法口诀。

师:同学们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中交流一下吗? 学生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编的口诀组长记录。请小组到台上交流成果。1×3=3

一三得三 2×3=6

二三得六 3×3=9

三三得九 1×4=4

一四得四 2×4=8

二四得八 3×4=1三四十二 4×4=16 四四十六 学生交流发现的规律。活动二: 应用3的乘法口诀可以解决很多问题。让我们回到杂技表演现场,看看你能用3的乘法口诀解决哪些问题? 小组合作边提出问题边解决,组长记录问题和算式。学生可能会发现下面几个问题:

1、演晃板的有多少人?

2、一共有多少个红灯笼?

3、一共亮着多少个绿灯笼?……

师;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问题可以利用我们今天学过的乘法口诀来解决?

学生自由发言。注意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活动三:采用多种有趣的活动形式让学生掌握口诀,如:二人对口令,小组开火车,男女生对抗赛等。让学生在理解口诀意义的基础上进行记忆,逐步提高熟练程度。)活动四: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让多位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教学反思:

大部分同学已经能够背出3、4的口诀。在掌握了2和5的口诀的基础上,也能灵活运用口诀来做题。第九单元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按不同的标准对事物进行分类统计;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教材编写的特点:

1、素材的选取生动有趣。教材以亲近大海为主题,选取了游泳、拾贝壳等素材。美丽的海滨景色迷人,多彩的活动生动有趣,有利于唤起学生的活动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强调让学生亲自参与数学活动。本单元在编写时设计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联系的数学活动,旨在引导学生经理统计和猜测的过程,感受统计的必要性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教学目标:

1、会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分类统计,完成相应的统计表。

2、借助生活经验,初步了解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3、感受分类的多样性,体会分类统计的意义,发展初步的统计观念。

教学重点:按不同的标准对事件进行分类统计。教学难点:对分类标准和对事件发生可能性的理解。学与教建议:

1、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活动情境。教学中,教师要组织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指导学生充分联系生活经验,经历统计和猜测的全过程,体会统计的必要性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对于不居住在海边的学生,教师可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在熟悉、喜欢的数学活动中展开学习。

2、加强小组合作,分享思维成果。教学时,要选择适当时机引导学生在小组中充分展开讨论,在交流中对分类的标准和方法以及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一个多角度的认识,从而拓宽学生的思路,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3、注重过程性评价。评价时,除了要对学生进行知识技能的评价外,更要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的表现。教学课时数:3课时

第二篇: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复习教案集

二年级上册数学复习计划

一、班级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24名,其中男生11名,女生13名。本班学生多数思维活跃,有较强的表现欲和竞争意识。少数学生的思维反应较慢,学习能力较弱。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学习习惯,学习较为努力。但是由于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得原因,学生对综合运用知识得能力还处于不太高的水平,还需要在老师得引导下系统得对所学得知识进行整理与归纳,加深对新知识得理解与掌握,才能进一步提高运用知识得能力与水平。

重视从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来复习。要通过大量图片,实物模型,进行操作、观察,归纳知识。将学生的零散知识集中起来,使知识纵成行、横成片,形成互相联系的知识网络。复习中要实中求活,让学生主动复习。扎扎实实打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要重视学生创性精神的培养。把握好教学要求,使学生都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提高。采用变换练习的方式,开展游戏活动等多种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改进对学生评估,错了自己订正可以加分,促使学生检查、分析错误,不断提高。

加强对学困生进行个别辅导。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要求,特别是对学困生要降底要求,可针对理解能力较弱,从计算题入手来提高成绩,如计算的准确性及速度。

二、复习内容:

长度单位,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角的初步认识,表内乘法,观察物体,统计和数学广角

三、对学生所学知识的分析:

学生对本期所学基础知识掌握的较好,但有关概念部分学生掌握的较差,主要表现在平时训练时学生对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模糊不清。计算方面有80%的学生已经过关,个别学生由于学习习惯差计算经常出错。在能力方面,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能力较强,做思考题比以前有明显的进步,通过期末总复习,使学生在知识、技能和逻辑思维能力要有一定的提高。

四、复习目的:

1、进一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的计算方法和估算方法,能够正确,迅速 地进行计算和进一步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进一步理解乘法的含义,能熟练运用乘法口决进行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通过复习进一步理解米和厘米厘米的长度概念,熟记1米=100厘米,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并形成估计长度的意识。

4、进一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熟悉角的各部分名称,能用三角板迅速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和画线段、角和直角。

5、继续辩认从不同位置观察简单物体的形状和进一步认识轴对称现象。

6、进一步了解统计的意义,继续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并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认识条形统计图形(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和问题。

7、进一步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形成有顺序地、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00以内笔算加减法,乘法口决表是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画直角,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及推力能力。

六、复习内容及时间的安排:

1、长度单位1课时

2, 100以内的加减法3课时

3、角的初步认识1课时

4、表内乘法

(一)(二)3课时

5、观察物体和统计1课时

6、数学广角1课时

7、应用题1课时

8、综合复习、查漏补缺5课时

七、复习的具体措施

1、首先组织学生回顾与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收获。可以让学生说一说在这一学期里都学了哪些内容,哪些内容最有趣,觉得哪些内容在生活中最有用,感觉学习比较困难的是什么内容,问题中还有什么问题没解决,等等。也可以引导学生设想自己的复习方法。这样学生能了解到自己的学习情况,明确再努力的目标,教师更全面地了解了学生的学习情况,为有针对性地复习辅导指明方向。

2、总复习不是单纯的复习练习,而是要将知识进行整理,形成知识网络,要分几条线把新旧知识系统起来,把知识纵横联系起来。本册教学内容可以分计算和应用题两条线,把知识串起来,确立复习的重点,有的放矢的搞好复习工作。

3、以游戏活动为主进行总复习。游戏是低年级儿童最喜欢的活动。游戏让学生在玩中复习,在复习中玩,在玩与复习相结合中发展。如复习表内乘法,让学生玩猜一猜、对口令、接龙等游戏,加深记忆,熟练的运用乘法口诀进行计算。在复习乘法口诀时,既要注意全面,同时,要注意有所侧重。如7—9的乘法口诀,数目比较大,学生容易出现错误,应该多让学生做些练习。又如加减法计算的复习,不能出现单纯的题海练习,这样学生会厌倦的。可以设计多种多样的游戏活动,也可创和情境,学生边玩边熟练加减法的正确计算,是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方法。

4、与生活密切联系。复习时同样要把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可以设计一些生活情境画面给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可以让学生到生活中寻找数学问题,然后在全班中交流。学生不仅感受生活即是数学,数学即是生活,而且各方面都得了发展。

5、设计专题活动,渗透各项数学知识。专题活动的设计可以使复习的内容综合化,给学生比较全面地运用所学知识的机会。如设计学生调查班级同学最喜欢的季节或最喜欢的学科,学生在调查中经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绘制成统计图和统计表,根据表中的数据,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在这个专题活动中学生复习了统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用加减法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等知识,同时发展了学生的合作交流、实践操作等能力,得到良好的情感体验。

6、以实践操作为主进行总复习。实践操作是本班学生最喜欢的数学学习活动形式。如拼一拼、折一折,画一画,摆一摆,量一量等操作活动加深角的认识。在复习长度单位时,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活动加深“米”和“厘米”的认识,如引导学生进一步用自己身体的其他部位表示这些长度。也可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事物,借助某一具体实物形成长度单位的表象。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把数学知识的学习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同时,使学生在脑中形成米和厘米的实际含义。

7、复习结束时,让学生在全班中交流问题中的哪些问题在总复习中得到解决。让学生谈谈自己的复习收获.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复习教案集

《长度单位、角的初步认识、认识时间复习课》教学设计(2课时)

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

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对长度单位、角的初步认识、认识时间的知识有系统性的认识,初步养成回顾与反思的良好学习习惯。(二)过程与方法

在整理和复习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长度单位、角的初步认识、认识时间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对知识进行整理的意识和能力,发展学生思维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感受数学思想,同时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目标解析

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在操作中回顾长度单位、角的初步认识、认识时间的知识,并在不同的操作中,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巩固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牢固掌握长度单位、角的初步认识、认识时间的知识。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 课件、钟面等

五、教学过程

(一)设问中揭示课题 1.情境中设问

(1)课件出示第100页图(二)的情境图。

(2)指定学生说说和这学期学的什么知识有关?(3)测量物体的长度应用到什么单位名称?这学期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4)计量一节课的时间应用到什么计量单位? 2.揭示课题

板书:长度单位、角的初步认识、认识时间

【设计意图】通过情境的创设及教师的设问,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能快速进入学习状态。(二)操作中梳理知识 1.复习长度单位

(1)回顾已学过的长度单位。

测量铅笔的长度应选()作单位,测量一棵树的高度应选()作单位。①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长度单位。②思考:测量物体的长度应选谁作单位? ③指定学生汇报想法,并举生活中的一些实例来加以说明。④学生汇报: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2)及时练习。①填一填:(课件出示教材第102页的第5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并说说自己的想法。

②量一量:量出下面指定线段的长度,并指定学生说说测量的方法。③画一画:(课件出示下面的题目。)a.画一条4厘米长的线段。b.画一条比5厘米长2厘米的线段。c.画一条比5厘米短2厘米的线段。2.复习角的初步认识(1)角的组成

①学生在作业纸上画一个角,并标出角各部分的名称。②学生作业展示并进行评析。(2)角的分类

①课件出示下面的三个角。

②指定学生说出各个角的名称,并说说你的判断方法。

③在下面给定的边上分别画一个直角、锐角、钝角(从给出的点画起)。(3)及时巩固

①看一看:下面的各个图形哪几个是角?它是什么角?哪几个不是角?为什么? ②画一画:从这个角的顶点出发画一条线,把它拆分成两个角。这两个角可能是什么角?会有几种不同的情况? 先让学生组内交流,然后独立完成,最后全班交流。3.复习认识时间

(1)课件出示一个钟面,从钟面上你能得到哪些知识? ①先组内交流,再全班交流。

②这个钟面现在表示几时几分?时针和分针组成的是什么角?(2)及时练习

①画一画:看看几时整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形成直角。(3时、9时)②写一写:写出钟面上的时间,并说说时针和分针组成的角是什么角?(教材第101页的第3题)③拨一拨:老师说时间,学生在钟面上拨出时针和分针所在的位置。4:00 7:00 6:50 10:20 【设计意图】在复习长度单位、角的初步认识、认识时间时,没有单纯地进行知识点的复习,而是让学生在“量一量、画一画、写一写、拨一拨” 等操作活动中,经历复习知识的全过程,避免学生感觉到枯燥无味,同时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加深对所复习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巩固中深化知识

1.课件出示教材第104页的第9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重点交流:选择的理由。2.课件出示教材第105页第10题

先让学生估计,再动手测量,最后全班交流。3.课件出示教材第105页的第11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注意角的顶点是给定的)4.课件出示教材第105页的第12题。先让学生按要求独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交流时指定学生说说每个钟面上时针和分针组成的角是什么角?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让学生加深对所复习知识的理解;(四)总结中畅谈收获;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复习,你有什么感受或体会?觉得哪;《表内乘法复习课》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让学生经历表内乘法的知识的梳理过程,对;(二)过程与方法;在整理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感受数学思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让学生加深对所复习知识的理解,使知识结构更加系统完整。同时调动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的意识,做到能轻轻松松学知识、做数学,从解决问题中体会学习数学的快乐。(四)总结中畅谈收获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复习,你有什么感受或体会?觉得哪些地方还有疑问?

《表内乘法复习课》教学设计(四课时)

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 通过复习,让学生经历表内乘法的知识的梳理过程,对表内乘法的知识有比较系统的认识,能熟记全部的乘法口诀,并能熟练的加以运用。(二)过程与方法

在整理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整理与归纳的能力,初步养成回顾与反思的良好学习习惯。(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感受数学思想,同时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目标解析

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回顾表内乘法的知识,避免了枯燥无味的计算。让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中,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并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加以巩固表内乘法的口诀,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熟记乘法口诀和熟练计算表内乘法。教学难点:灵活运用表内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 课件、作业纸等。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创设情境。

(1)课件出示第100页图(一)的情境图。

(2)指定学生说说和这学期学的什么知识有关? 2.揭示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激起学生生回顾所学知识的欲望,使学生能快速进入学习状态。(二)自主解决,梳理知识 1.复习乘法的含义。(1)课件出示下图:

①明确图意。(表示4个5相加)②自主列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同时指定学生板演。(思考:计算时应使用哪句乘法口诀?)③指定学生汇报乘法各部分的名称,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加法、乘法算式及乘法各部分的名称。

④学生例举生活中用5×4=20来表示的事例。(2)及时练习。

①看图列两个乘法算式,并说一说用的哪句乘法口诀求出积。②指定学生汇报,全班进行交流。2.复习乘加、乘减。(1)课件出示下面的图。

①学生说图意,然后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问题:一共有多少个草莓? ②学生自主列式,同桌交流:你是怎样计算的?计算是用哪句乘法口诀的? ③学生汇报解法,全班交流。方法预设:

方法一:5×4+3=23 方法二:5×5-2=23 ?? 强调运算顺序:乘加、乘减的算式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抢答游戏(先分组再进行抢答)。

课件依次出示教材第103页的第4题。3.复习用乘法口诀解决问题。(1)课件出示下面的题目:

①有3排房子,每排5间,一共有多少间房子? ②有2排房子,一排5间,另一排3间,一共有多少间房子?(2)学生读题,理解题意,问:从题中你知道了什么?(3)自主列式解答,同桌交流:你是怎样想的?(4)学生汇报自己的想法。想法预设: 第(1)题:

想法一:把3个5加起来是多少?列式:5×3=15(间)想法二:画图验证:□ □ □ □ □ □ □ □ □ □ □ □ □ □ □,一共15间。?? 第(2)题:(提示学生:“2排房子”是多余的条件。)想法一:要把3和5加起来。列式:5+3=8(间)想法二:画图验证: □ □ □ □ □ □ □ □,一共8间。?? 【设计意图】在表内乘法的复习环节,没有单纯地进行口诀的复习,而是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复习表内乘法,避免学生感觉到枯燥无味,同时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加深对表内乘法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运用表内乘法口诀来解决问题的能力。(三)巩固提高,深化知识 1.连一连

(1)把得数相同的算式用直线连起来。1×3 2×2 3×2 4×1 2+24×35+74×4;3+99+73×320-4;(2)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2.填一填;(1)课件出示教材第101页第2题;(2)学生根据题目独立完成,同桌交流;(3)全班交流,重点引导学生发现每行或每列数的规;3.比一比;(1)课件出示教材第103页的第5题;(2)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4.算一算;(1)课件出示教材第104页的第

2+2 4×3 5+7 4×4 3+9 9+7 3×3 20-4(2)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2.填一填

(1)课件出示教材第101页第2题。(2)学生根据题目独立完成,同桌交流。

(3)全班交流,重点引导学生发现每行或每列数的规律。3.比一比

(1)课件出示教材第103页的第5题。(2)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4.算一算

(1)课件出示教材第104页的第6题。

(2)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重点说明:运算顺序。5.解决问题

(1)课件出示教材第104页的第7题。

(2)先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再独立完成,最后全班交流。6.想一想

(1)课件出示下面的题目:

3×2+3=()×()2×4-2=()×()5×5-5=()×()4×3-4=()×()(2)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交流想法。

(3)全班交流,重点:引导学生从乘法的意义上来填空。

【设计意图】练习设计由浅入深,具有一定的层次性,通过练习让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巩固,并在积极思考,主动参与的过程中,促使学生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新的提高。(四)畅谈收获,总结提升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复习,你又有哪些收获?觉得哪些地方需要注意的?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复习课》教学设计(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

引导学生经历知识分类和整理的过程,让学生体验到分类整理在复习中的作用,形成较为系统的认知结构。(二)过程与方法

在整理知识的过程中,使学生能正确、熟练地进行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整理和复习的过程中,渗透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一些简单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对知识进行整理的意识和能力,同时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目标解析

在复习过程中通过创设“算式的分类”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参与到知识系统整理活动中,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巩固和提高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能力,并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自主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归纳概括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熟练地进行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

教学难点:能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 课件、卡片等

五、教学过程

(一)回顾中形成体系

1.课件出示下面的八道算式。

72+6 82-40 41-7 14+50 38+27 30-16 36+19 59-46 仔细观察上面的题目,回忆是这学期学的什么知识? 2.揭示课题,并板书课题: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3.这一单元主要学习哪些方面的知识?指定学生回答。

【设计意图】通过直观算式的感知,激起学生回顾已学知识的欲望,并让学生初步回忆这一内容的主要知识点,同时大大提高学生复习旧知的积极性。(二)整理中掌握知识 1.分类整理算式。

(1)将上面的8个算式进行分类整理,小组内交流。

(2)汇报交流分类整理的方法,并说说:你是怎样分的? 分类方法的预设: 方法一:

加法:72+6、14+50、38+27、36+19 减法: 82-40、41-

7、30-

16、59-46 方法二: ??(3)比较分法,确定研究方法二的分法。2.复习100以内加法(二)(1)学生独立完成加法的4个算式,同时指定学生板演。

(2)全班交流,重点说明:笔算加法的计算方法及计算时应注意什么? 3.复习100以内减法(二)(1)学生独立完成减法的4个算式,同时指定学生板演。(2)全班交流,重点说明:笔算减法的计算方法及计算时应注意什么? 4.及时练习。

(1)课件出示教材第101页中的第1题的第(2)题。

(2)学生独立完成,同时指定学生板演,同桌交流计算时应注意的地方。(3)全班交流,进行评价。

5.复习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1)课件出示下面的题目:

29+35+9= 97-25-47= 75-46+31= 48+26-39= 53-(9+37)=(2)先同桌说说运算顺序,并用笔画出先算的部分,然后全班交流运算顺序。(3)学生独立完成,指定学生板演;(4)全班交流,重点说明:每道算式应先算什么,再;6.复习解决问题;(1)课件出示下面的题目:;①校园里有33棵杨树,柳树比杨树多17棵;(2)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后独立完成,同桌交流自己;(3)全班交流各自想法及解决问题的方法;(4)比较两题:有什么不同之处?;(5)根据第(2)题的信息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设计意图】借(3)学生独立完成,指定学生板演。

(4)全班交流,重点说明:每道算式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6.复习解决问题。

(1)课件出示下面的题目:

①校园里有33棵杨树,柳树比杨树多17棵。柳树有多少棵? ②校园里有33棵杨树,松树比杨树少17棵。松树有多少棵?(2)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后独立完成,同桌交流自己的想法。(3)全班交流各自想法及解决问题的方法。(4)比较两题:有什么不同之处?(5)根据第(2)题的信息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松树和杨树一共多少棵?)学生独立解答后交流解题思路。

【设计意图】借助算式分类的情境,让学生在不经意中参与到“100以内加法、100以内减法、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解决问题”等活动中进行知识的整理,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表达的欲望得到满足。在复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三)练习中深化认识 1.排队

根据每个算式的结果,将下面的算式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提示学生:先计算出每个算式的结果,再进行大小比较。)11+18 37+28 42-10 24-19 83-67 2.投篮

小白兔拿着27号球,要投入计算结果是27的篮中。请你帮小白兔找出合适的篮。提示:先计算,再连线。3.想一想,算一算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重点说明:应先从什么位填起?注意:进位和退位的问题。4.解决问题。

(1)课件出示教材第102页的第4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重点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2)课件出示教材第103页的第3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重点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3)课件出示教材第104页的第8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重点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4)课件出示下面的题目:

小明家种了8行苹果树,每行9棵,小明家种的苹果树比小红多15棵,小红种了多少棵苹果树?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交流时引导学生画线段图分析,提示学生:千万不要看到“多”就“加”,看到“少”就“减”,一定要比一比再来列算式。【设计意图】练习的设计由易到难,体现层次性,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让学生进一步掌握本单元的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数感。(四)梳理中内化知识

通过今天的整理和复习,你又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在计算时应注意什么?

《观察物体、搭配问题复习课》教学设计(1课时)

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能正确辨别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知道在不同的位置上,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能有序、全面地思考问题,正确地解决有关排列数和组合数的问题,渗透排列和组合的思想方法。(二)过程与方法

能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使学生能进一步体会到数学知识和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借助学生的操作活动,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及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现实问题。

教学难点:能正确辨别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三、教学准备 课件、玩具汽车等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引入课题 1.情境中设问

(1)课件出示第100页图(四)的情境图。

(2)指定学生说说和这学期学的什么知识有关?(3)课件出示两件不同的上衣和两条不同的裤子,问:看到这个图,你想到这学期学的什么知识? 2.揭示课题

板书:观察物体和搭配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情境的创设及教师的设问,让学生发现已学的数学知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教师引导,自主梳理 1.复习观察物体(1)课件出示小汽车的图,同时将实物汽车摆放好。①自主观察,组内说说。小组内的学生坐在自己的位置上,观察小汽车,组内说说自己所看到的小汽车的样子。

②交流汇报,发现问题。

a.指定一组内的学生说说看到小汽车的样子。b.为什么他们看到的样子会不同呢?小组内交流。

c.汇报交流,引导发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一个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不一样。③课件出示从前面、后面、侧面看到小汽车的图样,指定学生进行连线,说说:你是怎样判断?(2)及时练习

①练一练;a.学生独立在数学书上进行连线,小组内说说:你是;②说一说;a.从任何方向看到都是正方形的立体图形是什么?(;看到我们学过的立体图形的一个面是正方形,它可能是;a.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立体图形进行观察;b.汇报交流,学生汇报时教师适时出示立体图形让学;【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观察、交流、比较中,发现观察;2.复习搭配问题;(1)课件再次出示两件不同上衣和两 ①练一练。(课件出示教材第102页的第7题)a.学生独立在数学书上进行连线,小组内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b.汇报交流,重点交流:前面、后面是怎样判断的? ②说一说。

a.从任何方向看到都是正方形的立体图形是什么?(正方体)b.从任何方向看到都是圆形的立体图形是什么?(球体)③猜一猜。

看到我们学过的立体图形的一个面是正方形,它可能是什么?(正方体、长方体、圆柱)a.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立体图形进行观察。

b.汇报交流,学生汇报时教师适时出示立体图形让学生观察。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观察、交流、比较中,发现观察一个物体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图形可能不一样,并在不同形式的练习中加以巩固、提高,从而经历总结归纳知识的过程。2.复习搭配问题

(1)课件再次出示两件不同上衣和两件不同裤子 ①学生根据图样,提出数学问题。(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穿法?)②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小组内交流想法,提示学生:可以利用画图的方法来解决问题。③汇报交流,重点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及解决问题时要有序。(2)及时练习①排列问题

每个两位数的十位数和个位数不能一样,能组成几个两位数? a.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小组内交流想法。

b.汇报交流方法,重点说明:在组两位数时一定有序地摆数。②组合问题 课件出示:每两人握一次手,6个人一共握手多少次? a.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小组内交流想法。

b.汇报交流方法,重点说明:在握手时一定有序地握手,同时每两人间只能算一次握手,不考虑顺序问题。(3)引导比较,发现问题

上面的组数问题和握手问题在解决时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穿衣服、组数、握手”等活动中掌握排列问题和组合问题的解决方法,并在比较中发现两类问题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与过程,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搭配问题的认识与理解,渗透搭配问题的思想方法。

(三)解决问题,巩固提高 1.练一练

课件出示教材第105页的第13题。

(1)学生独立在数学书上进行连线,小组内说说:你是怎样想的?(2)汇报交流,指定学生说说:你是怎样判断的? 2.组一组

个两位数的十位数和个位数不能一样,能组成几个两位数?(1)学生独立完成,小组内交流组数的方法。

(2)汇报交流,重点说明:和0组数时,0不能摆在十位。3.送一送

课件出示:元旦时,小明、小刚、小阳三人互相赠送一张贺卡,他们一共赠送多少张贺卡?(1)学生独立完成,提示学生:可以利用画图的方法来分析。(2)汇报交流,指定学生说出思考的方法。4.比一比

课件出示:六个小朋友进行乒乓球比赛,每两个小朋友要比赛一场,一共要比赛多少场?(1)学生独立完成,提示学生:可以利用画图的方法来分析。(2)汇报交流,指定学生说出思考的方法。5.摆一摆

课件出示教材第105页的第14题。

(1)学生动手用小棒摆一摆,然后小组内交流想法。

(2)汇报交流,指定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重点:让想法不同的学生进行交流。【设计意图】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巩固了观察物体和搭配问题的相关知识,同时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的灵活性,渗透一定的数学思想方法。(四)畅谈收获,全课小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复习,你又有什么收获?以后在解决问题时应注意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己的评价,让学生享受到学习成功的快乐。

第三篇: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复习教案集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复习教案集

《长度单位、角的初步认识、认识时间复习课》教学设;

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对长度单位、角的初步认识、;(二)过程与方法;在整理和复习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长度单位、角的初;(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感受数学思想,同时感受;

二、目标解析;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在操作中回顾长度单;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

《长度单位、角的初步认识、认识时间复习课》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

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对长度单位、角的初步认识、认识时间的知识有系统性的认识,初步养成回顾与反思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过程与方法

在整理和复习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长度单位、角的初步认识、认识时间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对知识进行整理的意识和能力,发展学生思维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感受数学思想,同时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目标解析

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在操作中回顾长度单位、角的初步认识、认识时间的知识,并在不同的操作中,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巩固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牢固掌握长度单位、角的初步认识、认识时间的知识。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 课件、钟面等

五、教学过程(一)设问中揭示课题 1.情境中设问

(1)课件出示第100页图(二)的情境图。(2)指定学生说说和这学期学的什么知识有关?(3)测量物体的长度应用到什么单位名称?这学期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4)计量一节课的时间应用到什么计量单位? 2.揭示课题

板书:长度单位、角的初步认识、认识时间

【设计意图】通过情境的创设及教师的设问,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能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二)操作中梳理知识 1.复习长度单位

(1)回顾已学过的长度单位。

测量铅笔的长度应选()作单位,测量一棵树的高度应选()作单位。①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长度单位。②思考:测量物体的长度应选谁作单位? ③指定学生汇报想法,并举生活中的一些实例来加以说明。④学生汇报: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

(2)及时练习。

①填一填:(课件出示教材第102页的第5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并说说自己的想法。

②量一量:量出下面指定线段的长度,并指定学生说说测量的方法。③画一画:(课件出示下面的题目。)a.画一条4厘米长的线段。b.画一条比5厘米长2厘米的线段。c.画一条比5厘米短2厘米的线段。

2.复习角的初步认识(1)角的组成

①学生在作业纸上画一个角,并标出角各部分的名称。②学生作业展示并进行评析。(2)角的分类 ①课件出示下面的三个角。

②指定学生说出各个角的名称,并说说你的判断方法。

③在下面给定的边上分别画一个直角、锐角、钝角(从给出的点画起)。(3)及时巩固

①看一看:下面的各个图形哪几个是角?它是什么角?哪几个不是角?为什么? ②画一画:从这个角的顶点出发画一条线,把它拆分成两个角。这两个角可能是什么角?会有几种不同的情况? 先让学生组内交流,然后独立完成,最后全班交流。3.复习认识时间

(1)课件出示一个钟面,从钟面上你能得到哪些知识? ①先组内交流,再全班交流。

②这个钟面现在表示几时几分?时针和分针组成的是什么角?(2)及时练习

①画一画:看看几时整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形成直角。(3时、9时)②写一写:写出钟面上的时间,并说说时针和分针组成的角是什么角?(教材第101页的第3题)③拨一拨:老师说时间,学生在钟面上拨出时针和分针所在的位置。4:00 7:00 6:50 10:20 【设计意图】在复习长度单位、角的初步认识、认识时间时,没有单纯地进行知识点的复习,而是让学生在“量一量、画一画、写一写、拨一拨” 等操作活动中,经历复习知识的全过程,避免学生感觉到枯燥无味,同时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加深对所复习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巩固中深化知识

1.课件出示教材第104页的第9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重点交流:选择的理由。2.课件出示教材第105页第10题

先让学生估计,再动手测量,最后全班交流。3.课件出示教材第105页的第11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注意角的顶点是给定的)4.课件出示教材第105页的第12题。

先让学生按要求独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交流时指定学生说说每个钟面上时针和分针组成的角是什么角?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让学生加深对所复习知识的理解;(四)总结中畅谈收获;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复习,你有什么感受或体会?觉得哪;《表内乘法复习课》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让学生经历表内乘法的知识的梳理过程,对;(二)过程与方法;在整理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感受数学思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让学生加深对所复习知识的理解,使知识结构更加系统完整。同时调动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的意识,做到能轻轻松松学知识、做数学,从解决问题中体会学习数学的快乐。

(四)总结中畅谈收获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复习,你有什么感受或体会?觉得哪些地方还有疑问?

表内乘法复习课》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

通过复习,让学生经历表内乘法的知识的梳理过程,对表内乘法的知识有比较系统的认识,能熟记全部的乘法口诀,并能熟练的加以运用。

(二)过程与方法

在整理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整理与归纳的能力,初步养成回顾与反思的良好学习习惯。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感受数学思想,同时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目标解析 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回顾表内乘法的知识,避免了枯燥无味的计算。让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中,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并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加以巩固表内乘法的口诀,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熟记乘法口诀和熟练计算表内乘法。教学难点:灵活运用表内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 课件、作业纸等。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创设情境。

(1)课件出示第100页图(一)的情境图。(2)指定学生说说和这学期学的什么知识有关? 2.揭示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激起学生生回顾所学知识的欲望,使学生能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二)自主解决,梳理知识 1.复习乘法的含义。(1)课件出示下图:

①明确图意。(表示4个5相加)②自主列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同时指定学生板演。(思考:计算时应使用哪句乘法口诀?)③指定学生汇报乘法各部分的名称,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加法、乘法算式及乘法各部分的名称。

④学生例举生活中用5×4=20来表示的事例。(2)及时练习。

①看图列两个乘法算式,并说一说用的哪句乘法口诀求出积。②指定学生汇报,全班进行交流。2.复习乘加、乘减。(1)课件出示下面的图。

①学生说图意,然后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问题:一共有多少个草莓? ②学生自主列式,同桌交流:你是怎样计算的?计算是用哪句乘法口诀的? ③学生汇报解法,全班交流。方法预设:

方法一:5×4+3=23 方法二:5×5-2=23 ?? 强调运算顺序:乘加、乘减的算式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抢答游戏(先分组再进行抢答)。课件依次出示教材第103页的第4题。3.复习用乘法口诀解决问题。(1)课件出示下面的题目:

①有3排房子,每排5间,一共有多少间房子? ②有2排房子,一排5间,另一排3间,一共有多少间房子?(2)学生读题,理解题意,问:从题中你知道了什么?(3)自主列式解答,同桌交流:你是怎样想的?(4)学生汇报自己的想法。想法预设: 第(1)题:

想法一:把3个5加起来是多少?列式:5×3=15(间)想法二:画图验证:□ □ □ □ □ □ □ □ □ □ □ □ □ □ □,一共15间。

?? 第(2)题:(提示学生:“2排房子”是多余的条件。)想法一:要把3和5加起来。列式:5+3=8(间)想法二:画图验证: □ □ □ □ □ □ □ □,一共8间。?? 【设计意图】在表内乘法的复习环节,没有单纯地进行口诀的复习,而是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复习表内乘法,避免学生感觉到枯燥无味,同时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加深对表内乘法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运用表内乘法口诀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巩固提高,深化知识 1.连一连

(1)把得数相同的算式用直线连起来。1×3 2×2 3×2 4×1 2+24×35+74×4;3+99+73×320-4;(2)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2.填一填;(1)课件出示教材第101页第2题;(2)学生根据题目独立完成,同桌交流;(3)全班交流,重点引导学生发现每行或每列数的规;3.比一比;(1)课件出示教材第103页的第5题;(2)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4.算一算;(1)课件出示教材第104页的第

2+2 4×3 5+7 4×4 3+9 9+7 3×3 20-4(2)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2.填一填

(1)课件出示教材第101页第2题。(2)学生根据题目独立完成,同桌交流。

(3)全班交流,重点引导学生发现每行或每列数的规律。3.比一比

(1)课件出示教材第103页的第5题。(2)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4.算一算

(1)课件出示教材第104页的第6题。

(2)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重点说明:运算顺序。5.解决问题

(1)课件出示教材第104页的第7题。(2)先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再独立完成,最后全班交流。6.想一想

(1)课件出示下面的题目:

3×2+3=()×()2×4-2=()×()5×5-5=()×()4×3-4=()×()(2)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交流想法。

(3)全班交流,重点:引导学生从乘法的意义上来填空。

【设计意图】练习设计由浅入深,具有一定的层次性,通过练习让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巩固,并在积极思考,主动参与的过程中,促使学生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新的提高。

(四)畅谈收获,总结提升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复习,你又有哪些收获?觉得哪些地方需要注意的?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己的评价,让学生享受到学习成功的快乐。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复习课》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

引导学生经历知识分类和整理的过程,让学生体验到分类整理在复习中的作用,形成较为系统的认知结构。

(二)过程与方法

在整理知识的过程中,使学生能正确、熟练地进行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整理和复习的过程中,渗透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一些简单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对知识进行整理的意识和能力,同时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目标解析 在复习过程中通过创设“算式的分类”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参与到知识系统整理活动中,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巩固和提高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能力,并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自主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归纳概括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熟练地进行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教学难点:能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 课件、卡片等

五、教学过程(一)回顾中形成体系 1.课件出示下面的八道算式。

72+6 82-40 41-7 14+50 38+27 30-16 36+19 59-46 仔细观察上面的题目,回忆是这学期学的什么知识? 2.揭示课题,并板书课题: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3.这一单元主要学习哪些方面的知识?指定学生回答。

【设计意图】通过直观算式的感知,激起学生回顾已学知识的欲望,并让学生初步回忆这一内容的主要知识点,同时大大提高学生复习旧知的积极性。

(二)整理中掌握知识 1.分类整理算式。

(1)将上面的8个算式进行分类整理,小组内交流。

(2)汇报交流分类整理的方法,并说说:你是怎样分的? 分类方法的预设: 方法一:

加法:72+6、14+50、38+27、36+19 减法: 82-40、41-

7、30-

16、59-46 方法二: ??(3)比较分法,确定研究方法二的分法。2.复习100以内加法(二)(1)学生独立完成加法的4个算式,同时指定学生板演。

(2)全班交流,重点说明:笔算加法的计算方法及计算时应注意什么? 3.复习100以内减法(二)(1)学生独立完成减法的4个算式,同时指定学生板演。

(2)全班交流,重点说明:笔算减法的计算方法及计算时应注意什么? 4.及时练习。

(1)课件出示教材第101页中的第1题的第(2)题。

(2)学生独立完成,同时指定学生板演,同桌交流计算时应注意的地方。(3)全班交流,进行评价。

5.复习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1)课件出示下面的题目:

29+35+9= 97-25-47= 75-46+31= 48+26-39= 53-(9+37)=(2)先同桌说说运算顺序,并用笔画出先算的部分,然后全班交流运算顺序。(3)学生独立完成,指定学生板演;(4)全班交流,重点说明:每道算式应先算什么,再;6.复习解决问题;(1)课件出示下面的题目:;①校园里有33棵杨树,柳树比杨树多17棵;(2)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后独立完成,同桌交流自己;(3)全班交流各自想法及解决问题的方法;(4)比较两题:有什么不同之处?;(5)根据第(2)题的信息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设计意图】借

(3)学生独立完成,指定学生板演。

(4)全班交流,重点说明:每道算式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6.复习解决问题。(1)课件出示下面的题目:

①校园里有33棵杨树,柳树比杨树多17棵。柳树有多少棵? ②校园里有33棵杨树,松树比杨树少17棵。松树有多少棵?(2)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后独立完成,同桌交流自己的想法。(3)全班交流各自想法及解决问题的方法。(4)比较两题:有什么不同之处?(5)根据第(2)题的信息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松树和杨树一共多少棵?)学生独立解答后交流解题思路。

【设计意图】借助算式分类的情境,让学生在不经意中参与到“100以内加法、100以内减法、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解决问题”等活动中进行知识的整理,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表达的欲望得到满足。在复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三)练习中深化认识 1.排队

根据每个算式的结果,将下面的算式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提示学生:先计算出每个算式的结果,再进行大小比较。)11+18 37+28 42-10 24-19 83-67 2.投篮

小白兔拿着27号球,要投入计算结果是27的篮中。请你帮小白兔找出合适的篮。

提示:先计算,再连线。3.想一想,算一算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重点说明:应先从什么位填起?注意:进位和退位的问题。

4.解决问题。

(1)课件出示教材第102页的第4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重点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2)课件出示教材第103页的第3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重点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3)课件出示教材第104页的第8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重点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4)课件出示下面的题目:

小明家种了8行苹果树,每行9棵,小明家种的苹果树比小红多15棵,小红种了多少棵苹果树?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交流时引导学生画线段图分析,提示学生:千万不要看到“多”就“加”,看到“少”就“减”,一定要比一比再来列算式。【设计意图】练习的设计由易到难,体现层次性,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让学生进一步掌握本单元的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数感。

(四)梳理中内化知识

通过今天的整理和复习,你又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在计算时应注意什么?

《观察物体、搭配问题复习课》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能正确辨别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知道在不同的位置上,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能有序、全面地思考问题,正确地解决有关排列数和组合数的问题,渗透排列和组合的思想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能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使学生能进一步体会到数学知识和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借助学生的操作活动,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及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现实问题。教学难点:能正确辨别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三、教学准备 课件、玩具汽车等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引入课题 1.情境中设问

(1)课件出示第100页图(四)的情境图。(2)指定学生说说和这学期学的什么知识有关?(3)课件出示两件不同的上衣和两条不同的裤子,问:看到这个图,你想到这学期学的什么知识? 2.揭示课题

板书:观察物体和搭配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情境的创设及教师的设问,让学生发现已学的数学知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师引导,自主梳理 1.复习观察物体

(1)课件出示小汽车的图,同时将实物汽车摆放好。①自主观察,组内说说。小组内的学生坐在自己的位置上,观察小汽车,组内说说自己所看到的小汽车的样子。

②交流汇报,发现问题。

a.指定一组内的学生说说看到小汽车的样子。b.为什么他们看到的样子会不同呢?小组内交流。

c.汇报交流,引导发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一个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不一样。

③课件出示从前面、后面、侧面看到小汽车的图样,指定学生进行连线,说说:你是怎样判断?(2)及时练习

①练一练;a.学生独立在数学书上进行连线,小组内说说:你是;②说一说;a.从任何方向看到都是正方形的立体图形是什么?(;看到我们学过的立体图形的一个面是正方形,它可能是;a.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立体图形进行观察;b.汇报交流,学生汇报时教师适时出示立体图形让学;【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观察、交流、比较中,发现观察;2.复习搭配问题;(1)课件再次出示两件不同上衣和两

①练一练。(课件出示教材第102页的第7题)a.学生独立在数学书上进行连线,小组内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b.汇报交流,重点交流:前面、后面是怎样判断的? ②说一说。

a.从任何方向看到都是正方形的立体图形是什么?(正方体)b.从任何方向看到都是圆形的立体图形是什么?(球体)③猜一猜。看到我们学过的立体图形的一个面是正方形,它可能是什么?(正方体、长方体、圆柱)a.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立体图形进行观察。

b.汇报交流,学生汇报时教师适时出示立体图形让学生观察。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观察、交流、比较中,发现观察一个物体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图形可能不一样,并在不同形式的练习中加以巩固、提高,从而经历总结归纳知识的过程。

2.复习搭配问题

(1)课件再次出示两件不同上衣和两件不同裤子

①学生根据图样,提出数学问题。(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穿法?)②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小组内交流想法,提示学生:可以利用画图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③汇报交流,重点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及解决问题时要有序。(2)及时练习①排列问题

每个两位数的十位数和个位数不能一样,能组成几个两位数? a.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小组内交流想法。

b.汇报交流方法,重点说明:在组两位数时一定有序地摆数。②组合问题 课件出示:每两人握一次手,6个人一共握手多少次? a.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小组内交流想法。

b.汇报交流方法,重点说明:在握手时一定有序地握手,同时每两人间只能算一次握手,不考虑顺序问题。

(3)引导比较,发现问题

上面的组数问题和握手问题在解决时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穿衣服、组数、握手”等活动中掌握排列问题和组合问题的解决方法,并在比较中发现两类问题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与过程,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搭配问题的认识与理解,渗透搭配问题的思想方法。

(三)解决问题,巩固提高 1.练一练

课件出示教材第105页的第13题。(1)学生独立在数学书上进行连线,小组内说说:你是怎样想的?(2)汇报交流,指定学生说说:你是怎样判断的? 2.组一组

个两位数的十位数和个位数不能一样,能组成几个两位数?(1)学生独立完成,小组内交流组数的方法。

(2)汇报交流,重点说明:和0组数时,0不能摆在十位。3.送一送

课件出示:元旦时,小明、小刚、小阳三人互相赠送一张贺卡,他们一共赠送多少张贺卡?(1)学生独立完成,提示学生:可以利用画图的方法来分析。(2)汇报交流,指定学生说出思考的方法。4.比一比

课件出示:六个小朋友进行乒乓球比赛,每两个小朋友要比赛一场,一共要比赛多少场?(1)学生独立完成,提示学生:可以利用画图的方法来分析。(2)汇报交流,指定学生说出思考的方法。5.摆一摆

课件出示教材第105页的第14题。

(1)学生动手用小棒摆一摆,然后小组内交流想法。

(2)汇报交流,指定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重点:让想法不同的学生进行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巩固了观察物体和搭配问题的相关知识,同时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的灵活性,渗透一定的数学思想方法。

(四)畅谈收获,全课小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复习,你又有什么收获?以后在解决问题时应注意什么?

第四篇: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集22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集

万以内数的认识 1 万以内数的认识信息窗2 3 信息窗三: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和简单的求近似数 5 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 8 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 10 万以内数的加减法 12 信息窗2——千以内的不进位加和不进位减 14 万以内数的加减法 16 做鸟巢——图形与拼组 18 做鸟巢 20 信息窗2——欣赏主题壁画 20 信息窗1田园小卫士 22 ——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和连续退位减 22 信息窗2—灭鼠能手 27 信息窗3——树林医生 29 去姥姥家——万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 信息窗2—参观养鸡场 36 信息窗3——参观苗圃 38 我锻炼 我健康 ——分段统计 40 信息窗1——出海归来 43 信息窗2——海水养殖 46 信息窗4——海产品销售 48

信息窗5——海产品加工 51 新千年第一缕阳光——时、分、秒的认识 54 信息窗2——新千年的钟声 58 十美化校园 61 信息窗1 爱护花草 61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 63 十一奥运在我心 65

万以内数的认识

教学目标

1、认识千以内的数,会读写千以内的数。

2、灵活运用千以内的数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重点 读写千以内的数 难点 按要求数数 教具 计数器、多媒体课件 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教学活动设计 学生学习活动设计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出示情景图,教师有选择的记录信息

二、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做好记录,板书在黑板上(1)一千有多大?(2)怎样写一千(3)三百有多大(4)怎样写三百?(5)„„

三、探究新知

1、体会1000的大小

师利用计数器进行演示一个一个的数到100 师用另一种方式来表示100的大小多媒体出示方格图 引导1个100、2个100、3个100、10个100的时候是多少? 多媒体出示:一千里面有()个一百

2、学会写1000 写出十、一百的写法你能根据它们推出一千的写法吗? 点评1000的写法再由多媒体出示数位表 师强调写法。

3、征求学生意见其他问题一起解决还是自己解决?

4、生交流自学结果

5、提出一个较难问题:一万里面有几个百、几个

十、几个一?

四、巩固练习

1、一个一个的数,从一百七十八数到一百九十一。

2、一十一十的数,从五百八十数到七百一十

3、一百一百的数,从二百数到一千

五、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认识了100的大小,并知道了生活中的很多大数的 写法和读法,课后请同学们继续收集生活中的大数,并将它写出来好吗? 仔细观察,你看到什么信息? 交流观察结果

小组交流,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请代表在全班交流

生齐数,体会100的大小

生依次数出1个100、2个100、3个100„„

生个别回答出1000 生齐读,生做填空练习,进一步体会1000的大小 请一名同学到黑板上写,其他同学自己写自己解决其他问题,可以小组结合,也可同位结合 指名交流成果

指名交流,并写出为什么?

齐做第一题 生数

万以内数的认识信息窗2 教学目标:

1、通过数一数、拨一拨等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数、读数的兴趣。

2、利用计数器,了解万以内数的顺序,正确数、读万以内的数。

3、让学生灵活运用数来解决实际问题。重点、难点:

1、数数时,数到“拐弯”的地方学生易错(个位或十位满十向前一位进1)重点练习

2、在小组中讨论交流,自己总结出的读数方法。特别注意中间、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教具准备: 计数器、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创设情境

1、复习旧知 数一数

一十一十的数,从30数到100 一百一百的数,从一百数到一千

2、谁来说说一千有多大?

二、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下比一千大得多的数,板书:一万 一万到底有多大?请看多媒体出示方格 数一数,一共有多少个方格?

一万含有10个一千,你能写出一万吗?

三、探究新知

1、你认识了千万,能不能帮老师写一个调查数,出示信息窗2 图1:我们学校有一千五百多人。图2:一台电脑六千零五十元

图3:图书馆大约有亿万册图书,有一千二百五十本杂志

2、这样看起来很麻烦,你能帮我写出下面的数吗? 集体纠正答案 根据你写数的经验,能否总结一下写数的规律

3、教师小结

观察写的数和读的数有什么发现? 如果让你读数,你应怎样读?

多媒体出示读数方法,师再一次强调中间有0,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和写法

4、自主探究

你已经帮老师解决了问题,你还有什么问题没解决吗? 师生合作解决以上问题

四、实践应用

1、数一数

(1)从九千九百八十七开始,一个一个地数,数到一万(2)从九百九十开始,一十一十的数,数到以一千零二十(3)从八千六百开始,一百一百地数,数到一万 2、1500 1050 两个数中“5”各表示什么意思?

五、课堂小结

我们了解了生活中的大数,这些大数可以用“千、万”来表示,初步感受了一千、一万有多大

六、谈收获

你能谈谈你的收获吗? 先个别数 再指名交流

齐读一万

生数一个千、2个千„„10个千 齐读体会一万的大小

生写出一万

生自由写出下列各数 交流结果

根据交流,其他同学随时补充

学生同桌交流一下

让学生知道读书时注意什么?写数时注意什么? 自主提问题

6050里面有几个千、几个十?

1256里面有几个千、几个百、几个

十、几个一?

生先自己准备,在集体交流 学生补充,特别到了拐弯处

生独立完成生谈收获

信息窗三: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和简单的求近似数 教学目标

1、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探索并掌握万以内的数的大小的比较方法。

2、初步学会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3、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事物,用数学的观点分析日常生活中各种现象的意识,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和态度。

教学重点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探索万以内数的大小的比较方法。教学难点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探索万以内数的大小的比较方法。

教学过程:

教师教学活动设计 学生学习活动设计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大数,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到果园里、动物园里、小朋友们的手工课上去找一找,看你能找到哪些大数。

二、师生合作,探索新知

1、仔细观察信息窗,看他为我们提供了哪些数据?

2、根据这些数据,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3、师生合作,解决所提出的问题(1)哪种水果多?

让学生知道:比一比1200和950的大小就知道了。交流。

对学生的回答给你肯定。

(2)鸽子和鹌鹑谁多?

放手让学生去探索。

交流。

根据学生的回答,借机告诉学生: 895接近900,900就是895的近似数; 806接近800,800就是806的近似数。

练习训练:806、816、826、836、846、856、866、876、886、896的近似数分别是多少?

仔细观察,发现规律。

(3)动物彩蛋和脸谱彩蛋谁多?

(4)剩下的三个问题我们暂时把它们放在问题口袋里,等下节课在来解决。

三、实践应用 课本12页1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二、师生合作,探索新知

1、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找出信息窗中的问题。

2、学生自由交流:(1)哪种果树多?(2)鸽子和鹌鹑谁多?(3)动物彩蛋和脸谱彩蛋谁多?(4)梨比苹果树多多少棵?(5)鸽子比鹌鹑少多少只?(6)动物彩蛋比脸谱彩蛋多多少个? „„

3、师生合作,解决所提出的问题

(1)观察两种水果数,同位探索比较一下谁大?

交流比较的方法。

第一种:1200比1000大,950比1000小,所以1200>1000 第二种:1200是四位数,950是三位数,所以1200>1000

(2)鸽子和鹌鹑谁多? 小组合作,研究比较的方法。交流比较的方法:

第一种: 百位上的数相同,十位上9比0大,所以895比806大。第二种:895接近900,806接近800,900比800大,所以895比806大

学生练习:

806的近似数是800; 816的近似数是800; „„

856的近似数是900; 866的近似数是900; „„

896的近似数是900。仔细观察,发现规律。

十位上是0、1、2、3、4的时候,它的近似数是800 十位上是5、6、7、8、9的时候,它的近似数是900。(3)学生自己试着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

三、实践应用 独立解答。

四、课堂小结

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

教学目标 简单掌握整百整千加减法,并利用其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 理解整百整千数加减法的意义。教学难点 能够正确进行计算。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教学活动设计 学生学习活动设计

一、导入新课

出示几组口算,请生计算。

二、出示信息窗内容

三、师生合作,解决问题。

1、解决(1)(2)题 能说出得数吗?

你是怎样计算的?

还有别的算法吗?

2、谁能帮大家解决(3)(4)

四、自主探究,巩固练习剩下的4题,有信心做对吗?

五、利用心智解决实际问题。出示自主练习第四题

六、说说你这节课的收获。

生口算。

交流一下为何算得这么快? 竖式、用眼看。生根据信息提问题。(1)两个候车厅共几人?

(2)第一候车厅比第二候车厅多多少人?(3)白羊黑羊共几只?(4)黑羊比白羊多多少只?(5)共有多少尾鱼?(6)鲢鱼比鲤鱼多多少尾?(7)老年组和青年组共多少人?(8)中年组比青年组多多少人?

请学生根据问题列出算式: 1200+800 1200—800 指名交流:1200+800=2000 1200—800=400(1)利用竖式:

0 0 + 8 0 0

0 0 0 2 0 0 — 8 0 0

0 0(2)1200表示12个一百,800表示8个一百,12个一百加上8个一百是20个一百就是2000。

同样,12个一百减去8个一百就是4个一百,就是400。(3)12—8=4加2个0。指名解答并说出计算方法。

1、生自主解决。

2、交流答案。

让学生自主练习

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

2、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了解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学重点 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教学难点 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

教具准备 师:不同长短的金箍棒,米尺、直尺和一根带子。生:一把小尺子,一根带子和一枚一分硬币。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教学活动设计 学生学习活动设计

一、激趣导入。

昨天老师做了一个梦:梦见咱们同学发言特别积极„„ 你做过梦吗?

天星宝宝和你一样也做了一个梦。(出示课件22页图片)

二、师生合作,探究新知

(1)孙悟空有个问题想请你帮助解决一下:猜猜他的金箍棒有多长?(出示1米长的金箍棒。)

到底有多长呢?你能帮他想个办法吗? 介绍尺子:卷尺、直尺。

用手比划一下。(2)再变(74厘米)与一米的放到一起。请同学测试。用手比划一下1厘米。(3)再变。10厘米。

孙悟空也有一个答案:1分米。这是怎么回事? 给米、分米和厘米排队。用手比划1分米有多长?(4)再变。估计有多长?

引出一个新的单位——毫米。

出示1分的硬币。

谈你对1毫米的感受。把1毫米排在上面的队伍里。

三、实践应用。

(1)小组分工合作。在教室里找自己的测量对象,要用上四个单位。物品名 估计长度 测量长度

四、巩固练习。

1、找自己喜欢的物品测量。

2、出示数学日记(很多出用错单位)

一、激趣导入。

交流自己的梦。观察途中所提供的信息。

二、师生合作,探究新知(1)学生试着估计一下。交流自己的看法。

用尺子量。

选一个合理的工具,亲自上去量一量。看看谁估计得最接近这个数。生比划师用金箍棒测量一下。学生估计他的长短。生再估计长短。让两个同学合作。

比划的同时用尺子检验一下。(3)估计一下有多长? 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测量老师事先准备的纸条。)让学生交流。得出:1分米=10厘米

然学生说说分泌站在哪里?为什么? 用尺子检验自己的比划.(4)测量一个8厘米3毫米的金箍棒的长短。从直尺上找出从哪到哪是1毫米。数一数1厘米里面有几个1毫米。观察测试。

在身边找1毫米的厚度。

学生交流:放在厘米的后面。

三、实践应用。

(1)小组分工合作,进行测量。

填好表格。交流测量的结果。

四、巩固练习。

1、找自己喜欢的物品测量。2、1人读其余同学比划长度。说出自己的发现。

万以内数的加减法

世纪小学邹云红二年级数学《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经历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并能正确计算。

2、能结合具体情况提出问题,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重点难点:

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激趣导入

1、现在是什么季节?

2、到蜜蜂王国参观一下 课件演示课本30页的信息窗

3、从图中你得到了那些信息?

二、探究问题

1、通过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教师板书:

(1)卫兵比侍从多多少只?(2)保育员比卫兵多多少只?

2、你能提出用加法计算的数学问题吗?(1)保育员和侍从一共多少只?(2)保育员和清洁工一共多少只?(3)侍从和卫兵一共多少只?(4)卫兵和清洁工一共多少只?(5)保育员和卫兵一共多少只?

3、第五个问题我们先放在数学口袋里,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57+29= 教师把学生说的方法都归纳板书在黑板上,一共有四种方法(1)57+30=87(2)7+9=16 87—1=86 50+20=70 70+16=86(3)60+29=89(4)57+20=77 89—3=86 77=9=86

4、这些方法你都掌握了吗?

三、解决问题

1、剩下的问题你想怎样解决? 用的什么方法?

2、师板书算式

3、解决57-29=你想怎样解决? 师总结算法

四、巩固练习

1、蜜蜂王国里又有一次新的活动 投影出示课件

有两组清洁工打扫蜂房90个,能一次清洗完吗? 一组:38只 二组:27只

2、板书课题: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

3、拓展练习

学生齐答:春天 学生交流:

1、我们57只是保育员

2、我们29只是清洁工

3、我们45只是卫兵

4、我们32只是侍从 学生提出问题

1、卫兵比侍从多多少只?

2、保育员比卫兵多多少只?学生个人交流

1、保育员和侍从一共多少只?

2、保育员和清洁工一共多少只?

3、侍从和卫兵一共多少只?

4、卫兵和清洁工一共多少只?

5、保育员和卫兵一共多少只?

小组合作解决 集体发言 交流想法

(1)57+30=87(2)7+9=16 87—1=86 50+20=70 70+16=86(3)60+29=89(4)57+20=77 89—3=86 77=9=86

学生自己解决剩下的问题 做在本子上 在集体交流

学生说出自己的做法

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信息窗2——千以内的不进位加和不进位减

教学目标:

1、理解千以内的不进位加和不进位减的算理,探索并掌握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计算。

2、能结合具体情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认识约等号,进一步了解估算的意义。教学重点:

正确计算三位数的不进位加和不进位减 教学难点:

估算计算的结果,并学会运用约等号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一起参观了蜜蜂王国,今天我们再来看一下蜜蜂采蜜的情况,请看大屏幕(出示信息窗2)

二、师生合作,学习新知 你从屏幕上得到哪些信息? 师操作电脑 分别点出每条信息

根据你看到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师有选择的进行板书,并将加减的问题分开

三、解决问题

1、同学们真了不起,提了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下面我们一起来解决一下这些问题好吗? 请看第一题:

向西飞和向北飞的一共多少只? 谁能解答一下这问题? 教师小结

2、下面各题有信心做对吗?

四、1、现在我们再看一组题,你能列出算式吗? 这些题都有什么共同点? 你会计算吗? 师板书(有选择)根据板书再次总结

2、同学们提了这么多的问题,现在老师也有一个问题 向南飞和向东飞的一共约有多少只? 你还有不同想法吗?

只要有根据即可,不必强求,这个大约是多少,我们也可以用符号表示 你猜这个符号怎样写? 师强调写法及其读法

五、谈收获

这节课我们合作的非常愉快,你能告诉老师通过刚才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这么多收获,你能用它来解决问题吗? 巩固练习

1、多媒体出示课本37页第7题

学生观察屏幕

生交流信息

1、向西飞的有530只

2、向南飞的有286只

3、向东飞的有103只

4、向北飞的有310只 生提出问题

1、向西飞和向北飞的一共多少只?

2、向西飞的比向北飞的多多少只?

3、向南飞的和向东飞的一共约有多少只?

学生交流

指名列式530+310= 小组讨论怎样计算,指名交流计算方法 学生独立解答,指名交流做的结果

都是减法算式

交流算法

指名计算 交流

到黑板写 生齐读

生谈收获

小组合作,完成此题

万以内数的加减法

教学目标 1.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使学生掌握万以内不连续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

2.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 不连续进位加的笔算方法。教学难点 理解不连续进位加的算理。

教学过程:

教师教学过程设计 学生学习活动设计

一、激趣导入

蜜蜂王国里的小伙伴们又开始行动了,我们一起去看看他们在干什么? 出示信息图3

二、师生合作,探究新知

1、用信息图提供的信息提问题。

2、师生合作研究解决的办法。(1)果园到花园有多远?(让学生自主列式,自主解答)你能算出得数吗? 交流。

方法三请同学讲解你是怎么做的?

(让学生充分理解十位上9加7得16的写法。)

(2)第二队比第一队少多多少人? 合作研究解决的办法。小组合作求出得数。

(3)从家到果园比从家到花园远多少米?(4)第一队和第二队一共有多少只?

三、实践应用

(1)苗苗幼儿园人数统计。大班 中班 小班 148人 229人 125人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2)拓展练习

儿童剧场能容纳500人。哪几个年级安排在一起合适?需要安排几场? 二年级 198人

三年级 270人 四年级 201人 五年级 281人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一、激趣导入

仔细观察信息图,看看信息图为我们提供了哪些信息?

二、师生合作,探究新知

1、学生可能提的问题有:(1)果园到花园有多远?(2)第二队比第一队少多多少人?(3)从家到果园比从家到花园远多少米?(4)第一队和第二队一共有多少只?

2、质疑解难,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1)交流自己的算法: 592+374= 小组同学共同合作,研究解决的办法。交流自己的做法: 方法一:

我估算:592接近600,374接近370,600+370=970,592+374≈970 方法二:

我用学具摆一摆„„ 方法三:

我用竖式算。9 2 + 3 7 4 9 6 6(2)交流解决的方法: 518-227= 小组讨论。交流自己的做法: 方法一: 我用竖式算。

(要引导学生充分理解十位上1减2不够减,怎么办?)方法二:

我用学具摆一摆„„

(3)自己尝试着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答。

三、实践应用

(1)学生自己提问题自己解答。

(2)小组同学一起研究出解决的办法。

交流研究的结果。

四、课堂小结 谈自己的收获。

做鸟巢——图形与拼组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比较、归纳、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叙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2、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获得研究图形的经验,明白图形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

1、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2、能够根据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做简单的计算 教具准备 教科书80页的课件、尺子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现在是什么季节?

出示课件:我们一起来到森林里,看看小鸟在做什么?我们为小鸟做点什么? 爱心行动:我为小鸟做个鸟巢

二、导入新课

1、今天老师就来和同学们一起做个鸟巢

2、怎样做鸟巢呢?你发现了什么?

3、教师出示:图形市场,在黑板上出示学具:圆、长方形、正方形、五边形、六边形、三角形

4、仔细观察一下长方形有什么特征?

三、探究新知

1、那长方形的边有什么特征? 讲解“长”“宽” 板书:长方形的特点

2、生活当中你发现哪些物体是长方形?

3、在了解长方形的基础上去发现正方形的特征

4、你发现生活中哪些物体是正方形?

5、出示另一个鸟巢,紧接着出示六边形

四、课堂练习

1、课件出示猜一猜

我有一块纸板,他有四条边,四个角是直角你猜他是什么图形? 学生回答:春天

学生交流:做个鸟巢

学生交流

正面是长方形 侧面是正方形

学生交流要想做鸟巢需要 选择长方形、正方形

学生讨论:两条线长,两条线短 它有四条边

学生动手做一做,并把表格填一填 长方形 边 角 特征 交流:

1、对折。

2、量长度 学生交流:黑板面、桌面

小组合作记录正方形特征交流发现 正面是五边形,侧面是长方形

学生抢答

做鸟巢

信息窗2——欣赏主题壁画

教学内容 图形的拼组,教科书50——52页 教学目标

1、借助图形的拼组,进一步加深对所学平面图形的认识。

2、在欣赏、设计、拼摆等过程中,培养创新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进一步激发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借助图形的拼组,进一步加深对所学平面图形的认识。

教学难点 在欣赏、设计、拼摆等过程中,培养创新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进一步激发学习的兴趣。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活动程序与教师提示 活动内容 关注要点 活动一:

师:鸟儿是我们人类的朋友,同学们制作了一幅壁画,让我们来欣赏一下吧!(出示“鸟是人类的朋友”情境图)

师:能说说你的想法吗? 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师:它们是由什么图形拼成的呢?请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师:谁愿意把你感兴趣的图案以及它是由什么图形拼成的介绍给大家。学生观察。

学生交流。学生提问题。

学生独立观察并在小组内交流。

学生进行全班交流。关注学生是否能细致、有序地观察。

关注学生能否提出数学问题。

学生能否找对、找全学过的平面图形,同时注意语言表达是否清楚。

活动二:

师:你想不想自己也用平面图形拼出美丽的图案呢? 师:谁来展示一下自己的作品。

学生利用各种平面图形的学具进行图案拼组。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谈自己的创意。学生拼组出的图案是否有意义。

学生拼组的图案是否有创新。活动三:

师:刚才我们用学过的品面图形频出了各种美丽的图案。有一种玩具也能拼出各种图案,你知道他是什么吗?

师:你了解七巧板吗?你知道七巧板是由几种平面图形组成的吗?

师:下面就让我们来玩玩七巧板,看谁用七巧板拼成的图案最有新意?(可以小组内相互结合,共同拼摆)

师:给你的作品七个好听的名字,让我们大家一起来欣赏吧。

学生交流。

学生自由摆拼。

学生展示交流。

关注学生的创意是否与拼成的图案相吻合,是否每个学生都能拼出图案。活动四: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感受?有什么收获?

学生思考并表述。

关注学生的知识整理和学习的感受。

信息窗1田园小卫士

——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和连续退位减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会计算连续进位、退位的三位数的加减法。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连续进位、退位的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源于生活,体验解决数学问题成

功的喜悦,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教学重点、难点

三位数连续进位加、退位减的计算方法。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活动程序与教师提示 活动内容 关注要点 活动一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七星瓢虫吗?它可是田园的小卫士呢,想不想去看看他们的工作场面?(出示课件:信息窗情境图)

师:观察画面,你发现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观察情境图。

学生根据画面可能提出的问题有: 地里一共有多少只瓢虫? 一共有多少棵大白菜? 还剩多少棵茄子没检查? 已经检查的茄子比白菜多多少棵? 没检查的白菜比茄子少多少棵? „„

能否按照一定关系对情境图进行观察、描述,能否根据画面情境提出数学问题。活动二

(一)一共有多少棵白菜?

师:你能解决刚才提出的“一共有多少棵白菜”这个问题吗?自己试一试。师: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师:哪个小组愿意把小组的算法说给全班同学听?

当出现竖式计算时,可让学生板书自己的计算过程:179 + 361 543 师:你喜欢用哪种方法计算?

(二)地里共有多少只瓢虫?

师:刚才我们计算了“一共有多少棵白菜”的问题,现在你能用自己探究的方法解决地里共有多少只瓢虫这个问题吗? 师:谁愿意说说你的算法?

(三)计算加法时要注意些什么?

师:大家已经自己解决了两个问题,想一想,你觉得计算加法时要注意什么?

学生利用已有的加法经验,想一想,算一算。

在小组交流的过程中,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算法。全班交流。

可能出现以下几种算法:(1)估算(2)列竖式算(3)用计数器算

学生观察、比较竖式的写法,说出算理及算法。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并说明理由。

学生独立思考,并列竖式解答。

全班交流,将自己的算法进行展示。

学生回顾探究过程,尝试归纳,从连续进位和细心计算两方面进行交流。

能否积极参与讨论交流,是否有较强的合作意识及感受合作学习的乐趣。

对学生的算法给予评价。

尊重学生自己的选择。

关注学生能否在交流的过程中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尊重别人的意见,并能接受别人的合理建议。

活动三

(一)还有多少茄子没有检查?

师:你能解决刚才提出的“还有多少棵茄子没有检查”这个问题吗?自己试一试。

师: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

师:哪个小组愿意把你组的算法说给全班同学听?

教师板书计算过程: 435-276 159

师:你喜欢用哪种方式计算?

(二)已检查的茄子比白菜多多少棵?

师:刚才我们解决了“还有多少棵茄子没有检查”的问题,现在你能用自己探究的方法解决已检查的茄子比白菜多多少棵这个问题吗? 师:谁愿意说说你的算法?

(三)计算减法时要注意什么?

师:大家已经自己解决了两个问题,想一想,计算减法要注意什么问题呢?

第五篇:青岛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数学教学计划

2012-----2013学上学期

(二年级上册)

战新玉

王家庄街道王家荆阳小学 2012.9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有:

一、乘法的初步认识;

二、表内乘法

(一);

三、角的初步认识;

四、表内乘法

(二);

五、除法的初步认识;

六、方向与位置;

七、表内除法;

八、统计与可能性;

九、混合运算;

十、总复习。重点是表内乘法和相应的除法,这是学习一位数乘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乘法、除法、有余数除法的意义,知道乘法、除法、有余数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能正确地运用乘法口诀求积、求商。

2、能应用表内乘、除法和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在认识角、辨别方向、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形状的活动中,逐步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和方位感。

4、能运用有关方位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5、能运用四则混合运算的有关知识,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6、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与同伴合作,相互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体验策略的多样性。

7、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作用。

三、班级情况分析

我教两个班, 一年来学生基本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大部分小朋友上课时能积极思考,积极发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但还有一小部分的学生还没养成这样的习惯,经常上课开小差,作业不认真完成。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因此对二年级学生,我们应该更注重学习方法的培养,让学生体验合作探究的乐趣,进一步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问题的能力,体验数学知识的有用性,从而更加喜爱数学这门学科。

四、教学措施

1、必须按时备课,熟悉课本,吃透教材,对不懂的地方及时向老教师请教;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必须清楚,能脱口而出。

2、要求孩子上课必须认真听讲,向课堂要质量,根据孩子不同的接受能力进行不同的教学,对个别慢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使每位学生都紧跟着。

3、数学要精讲多练,做到思路清晰明了,环环紧扣。多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再多多练习的过程中理解题意。对于每天所讲的内容必须做到心中有数,到底还有那些学生不懂,问题出在什么地方,及时的纠正错误。

4、做到多鼓励少批评,采用比赛的方法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培养他们团结、积极合作的精神,特别是慢的学生更要对他们有耐心、爱心,鼓励学生大胆的去尝试,去体验成功的快乐。

五、教学进度

一、乘法的初步认识………………………………………5课时

二、表内乘法

(一)……………………………………5课时

三、角的初步认识 ……………………………………… 4课时

四、表内乘法

(二)…………………………………… 10课时

五、除法的初步认识 …………………………………… 9课时

六、方向与位置 ………………………………………… 4课时

七、表内除法 …………………………………………… 10课时

八、统计与可能性 ……………………………………… 3课时

九、混合运算 …………………………………………… 4课时

六、教研教改:

1、能运用有关方位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2、能运用四则混合运算的有关知识,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与同伴合作,相互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体验策略的多样性。

4、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作用。

七、教学辅导:、(一)希望生情况分析

本级共有人,来自十几个自然村,由于所处的环境及学校存在差异,致使个别学生长期以来养成了不爱学习的习惯,作业不能按时完成,听讲不够认真,影响了学习成绩,更有个别学习困难生连最基本的知识都不能掌握,这就更增加了他们学习得困难和成绩的提高。

因教材已经适当调整了乘、除法的内容,改进了乘、除法的编排,降低了

运算的难度,对应用题的要求也有所改变,只要求学生能解决经常遇到的较简单的应用题,但重视用算术法解应用题的能力,要求学生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答一些较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发展。实际生活背景中,感受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理解所学概念。同时,结合他们的年龄特点和抽象思维有了一定基础的事实,根据本册知识的特点,培养他们的探索规律,应用一些数学方法迁移类推,增强思维的逻辑严密性、以及思维灵活性。

基于以上教材编排的特点主旨,本学期对他们的辅导应放在增加他们参与实践的机会,将辅导的内容灵活地设计,巧妙将练习题融于实际生活背景中,感受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理解所学概念。同时,结合他们的年龄特点和抽象思维有了一定基础的事实,根据本册知识的特点,在培养他们的学习习惯,应用一些数学方法迁移类推、思维的严密性、以及思维灵活性等方面进行培养。要提高教学成绩,搞好辅导至关重要,本学期要充分发挥好学生的作用,利用“一帮一”的形式,让好学生加强对希望生的辅导。教师要认真实施因材施教的原则,在帮助希望生学好基础知识的同时,使他们的知识面放宽些,对希望生的作业一般要做到面批,经常发现他们的闪光点。通过开展辅导工作,使希望生重新振作起精神,树立起自信心,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使这些希望生的成绩在原有的基础上大大提高。要贯彻“精讲多练”的原则把基础知识讲透,多结合具体的、现实生活中的事例设计问题,并坚决做到不打击、不讽刺,多表扬鼓励,从而达到预期的目的。

(二)、优秀生分析:

本级共人,来自十几个自然村。在去年的学习中各班都有在某些方面比较优秀的学生,都在某些方面,表现他们的特长。

现就具体情况作如下分析:

名学生中,学习出类拔萃的优秀生约占全班人数的百分之十五左右,这部分学生由于平日学习态度端正,学习方法得当,再加上平日注意了对知识的积累,无论是基础知识,还是解题能力等方面都比一般的同学好。对于这部分同学,本学期对他们的培养应该以自学、互学为主,教师指导为副,让他们在平日多读书、多练笔,多交流,使他们上一个新台阶。

结合优生基础好,智力超常的特点,本学期将加大辅导密度和强度,进一步

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从训练题的筛选到讲解有教师全面把关,坚持每周集中辅导一次。

在选取课外训练题时做到涉及面广,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多引导他们运用所学的已有的知识,通过他们的独立思考和老师的适当点拨,突破难点,在对成功的体验中求的发展。

(三)、辅导对象:

1、希望生人员:

(另根据各单元学习情况而定)。

2、优秀生人员:

(四)、辅导措施:

1、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文化素质。全面抓好希望生、优生辅导工作。

2、认真研讨教学大纲,明确每一次辅导的重点、难点。确定切实可行的辅导

内容,做到有的放矢。

3、积极参加各项教研活动,虚心向有经验的老教师学习,改进辅导方

法,提高辅导成效。

4、经常深入学生中,了解倾听学生对自己的教学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并

及时整改。

5、认真搞好学生的思想工作,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确保他们的每次活动都受到益处,都有所收获。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对其进行表彰,以达到激发其兴趣之目的,同时是对其不足之处给予指出,达到扬长避短。

6、定期检查学生学习状况,不断深入学生中,了解教育他们不要有骄傲的思想。多给他们提供资料,不断拓展学生的视野。在认真学习教学理论的同时,刻苦钻研教材,7、积极贯彻因材施教的理论原则,精心备好每一次辅导课。

总之,辅导有法但无定法,只要有决心、有信心、有恒心,调动一切可以提高学生能力的因素,给予他们谆谆教导,就一定提高希望生的成绩,培养出高水平的优秀学生。

(三)、竞赛辅导计划

1、竞赛学生情况分析

本级有学生人,数学方面有特殊爱好和特别技能的约占百分之二十。他们有的特别爱好数学,上数学课他们就来了兴趣和劲头,有的催着老师上数学,有的跟着老师问这问那。他们有的在数学上有特长,善于思考和解答数学问题。但是,他们缺乏思维的严密性和逻辑性,学习方式方法需要改进,而且有时好高骛远,只求解答一些高深的数学题,不求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的扎实掌握。根据这些情况、特点。要对症下药,在激发和弘扬学生优点的同时,纠正学生的缺点,以保证他们的爱好和特长得到发扬光大,争取在数学上取得优异的成就。

2、辅导的知识范围

(1)、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扩大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的内涵和外延。发现总结和应用基本原则、基本规律。

(2)、解答问题的能力:提高计算的技巧能力,根据生活实际和实例,提高解答实际问题的能力。

(3)、综合素质、思维方法、审美观点、知识视野:

3、辅导的任务目标

(1)、使学生掌握和应用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提高应用的准确性,提高计算的技巧能力。

(2)、使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根据学生所学知识探索与发现新的数学知识。

4、辅导的方法措施

(1)、教师根据学生所学内容,尽量扩大所学内容的内涵和外延。

(2)、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掌握情况,多给优秀生提供一些课外学习资料。

(4)、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和特长,增加练习题数量和深度。

(5)、为以后学习打好基础,适当增加一些未接触的内容。

5、辅导的时间安排:根据学校的总体安排,每周的活动时间进行辅导。

下载青岛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集word格式文档
下载青岛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2011—2012学年度上学期 数学教学计划 工银第二希望小学 2011.9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是青岛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教材从数与......

    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方面: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乘法、除法、有余数除法的意义,知道乘法、除法、有 余数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能正确......

    青岛出版社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练习题

    青岛出版社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练习题 考试时间:60分钟 总分100分 班级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 一、填一填。 1、5+5+5+5=× 每盘苹果个,盘苹果,一共个。□○□=□......

    青岛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期末试卷分析

    二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试卷质量分析 滨州经济开发区西海小学 田烈芬 一、试卷结构 本份试卷由六大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计算题(34分):包括直接写得数,计算题,列竖式计算;第二部分填空......

    青岛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学反思

    青岛办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教学反思(一 )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乘法的初步认识”是青岛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的内容。本节课是乘法部分的起始课,是学生进一步......

    二年级数学上册

    二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质量检测试题(含答案) 一、认真思考,我会填。 1、5×6=( ),读作( ),表示( )个( )相加,也可以表示( )的( )倍是多少。 2.每枝铅笔6角钱,4元钱最多能买( )枝铅笔。......

    二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平均分》参考教案

    《平均分》参考教案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经历分物体的过程,初步感知“平均分”的过程,体验“平均分”的含义。 2、通过动手实践、小组合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

    二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回顾整理》参考教案

    《回顾整理》参考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整理乘法口诀表,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 2、通过学生自己探索感悟,发现乘法口诀的奥妙。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体验数学学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