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科技发展对人类生活的利弊
科学技术发展对人类生活的利弊
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进步和文明发展的动力。但科技发展对人类生活有利也有弊、有益也有害。
益处:
1、劳动生产率大幅提高,社会财富高速增长,人类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
2、社会生产和分工变成世界范围内地区间的分工,人类生产的相互依赖性和互补性增强。
3、人类了解自然、征服自然的能力越来越强。
4、人类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5、生活和工作的效率越来越高。
6、人类认识自我、获取知识、探索未知世界的技术和方法越来越多,促进人类的全面发展。
7、推动社会政治和经济制度发展好完善。
弊端:
1、科技的飞速发展导致人类自我毁灭成为可能甚至成为现实,比如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核武器等)。
2、科技的飞速发展导致全世界污染日益严重,人类生存环境持续恶化。
3、加快了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开采和使用,加速了地球的灭亡。
4、新的生理疾病频繁出现而且难以治疗,严重影响人类健康,比如癌症、不育症等。
5、各种精神疾病患病人数大幅增加,如精神抑郁症、狂躁症、孤独症、幻想症等。
6、增强了人类对科技软硬件的依赖性,人的自然基本生存技能、感知能力、以及抵抗力降低了,有些甚至消失了。
7、人们之间关系更加冷漠了。
第二篇:科技发展的利弊
科技发展的利弊
现在发展迅速,对我们人类带来便利,可是在发展中,会伤害到许多事物。环境污染,这个是最直接的也是最显眼的坏处。然而,不止这一点,物种灭绝加快,这是由环境污染和人类的捕杀所造成的,也属于科技发展的坏处。
还有人身安全越来越没保障.现在平均每天都有数以万计的犯罪行为发生.而其犯罪手段大多都与当下时新科技相关.尤其是枪械犯罪,更是让普通人民防不胜防,而从第二次世界大战我们已经可以看出,随着科技的发展,现在的战争所造成的破坏与损失以 远远不是以前可比,甚至有可能造成人类灭亡的命运。
不仅仅是如此,人类身体素质大不如前.随着科技发展,气车,火车,飞机等各种交通工具的出现使人类的日常生活发生了重大改变,人类已经不再总是依赖自己的两条腿,因而现在的人类的身体素质和以前相比已经是不能相提并论,这种情况继续发展下去则有可能使人的 四肢萎缩,使人类出现一个新的形态。
再次我就要再次阐述一下我的观点科技发展弊大于利!各种新兴病菌不断出现,很多病菌的杀伤力已经远远超过以前的病菌的破坏力,这是由于医药科技的迅速发展加快了病毒的变种,以至于科技的发展速度已经跟不上病毒的变种速度,或许有一天人类会灭亡于某一场大的瘟疫。
这个辩题我觉得最重要的不是列举科技给人类带来的种种坏处,因为如果你的眼睛只是盯着坏处的话,那么对方就很可能抓住这一点攻击你们:对方辩友,你 们总是列举科技的种种坏处,似乎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人类带来的只有灾难,那为什么我们现在还强调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为什么人类还要继续发展科学技术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关键就在于你对于辩题的理解,这个理解的精髓在于:我们为什么要找出科技给人带来的坏处。这才是你方观点的关键,为什么呢?记得有这么一句话:科技是把双刃剑,一方面能够砸烂愚昧和落后,另一方面也可能带给人类无尽的灾难。这个时候我们强调科技给人类带来的痛苦与灾难正是为了这把双 刃剑能够最大程度发挥它的正面作用造福人类而不是相反。所谓良药苦口利于病,这是因为对于科技理性而全面的思考才能够使得科技始终在人类的掌握之下不会反过来祸害人类。
观点确立之后,一些必要的例子自然是要有的,其实例子很好举:原子物理理论的发展是的人类掌握了核能技术但是也带来了广岛和长琦的核灾难,带来了人类五十年的“恐怖的和平”,人类第一次具有了自己毁灭自己的能力。另外还有层出不穷的核事故,以苏联的切尔诺贝利最有名(具体数据请你自己上网搜索),化学的发 展使得我们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改造自然的能力,但是我们的火药和炸药也伤害了数千万计的人类同胞。我们的化学合成技术是的我们造出了自然界本不存在的东西,可现在我们也被白色垃圾所困扰,被化学污染所毒害,为什么我们国家现在有那么多的小孩罹患白血病,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家庭装修中使用的化学粘结剂,还有破坏 臭氧层的氟利昂。石油勘探技术的发展是的人类前进的步伐大大加快我们已经能够以超过音速的速度飞行了,可是这也带来了太多的战争太多的纷扰,也使得地球开始感冒发烧。生物技术的发展使得我们具备了以前由上帝垄断的创造生命的权力,可是在这也带来了伦理的紊乱。总之,科学的进步总是伴随着相应的弊端危险的,今天我们必须正视这些负面影响否则我们人类可能最终会毁灭于自己的手中。
第三篇:科技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新变化2
科技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新变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越来越发达,正是因为科技发达,所以我们的生活也越来越好,越来越方便。
比如,我们现在人口越来越多,多亏科技发达了,楼房也可以越建越高了,这样就减轻了地面的压力,而且我们现在上下楼大多都是使用电梯,方便多了.在看我们现在的厨房,使用天然气,微波炉、电冰箱等高科技发展产品,大大缩减了我们煮饭的时间.还有就是我们每天使用的电脑,电话,电脑使我们的实现很多人脑暂时不能实现的事情,通过网络,我们可以解决很多心中的疑问.电话呢,则方便我们的交流,特别是移动电话,使得我们无论何时何地都可以进行交流.所以说科技的发展与社会生活的是密切相关的,但是相对外国一些比较发达的国家来说,我们国家的科技发展水平还是十分有待提高的。伟人邓小平曾告诉我们“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所以我们要好好发展科技。而我们大学生除了要认识到科技的重要性外,还要努力在学好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努力学习科学技术,用科学技术武装我们的头脑,最后还要将我们学到的科学技术运用到现实生活,为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提高做出自己的一分力
二十一世纪的科技变化已远远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改变,已差不多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了。
二三十年前,人们伸长脖子眺望21世纪,只道是下一个世纪会很先进很精彩,科学技术会“大爆炸”似地涌入人们的生活,日子会越过越舒坦。
现实以惊人的速度刷新着,超越着人们的想象。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e时代、DNA时代、新能源时代、纳米时代的浪潮扑面而来,各式各样的新科技“席卷”了人类社会。生活因此被改变,被优化,被丰富。有谁当年就曾料到:21世纪的生活琐事,可以交给机器人、互联网、手机来打理;穿纳米的衣,吃转基因的食物,住生态智能的建筑,行绿色快速的交通工具;生命“密码”逐渐被破译,科学家们已能用基因“语言”和疾病“对话”……
与您分享科技改变生活的故事。21世纪才开了个头,改变才刚刚开始。未来,科技还将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谁知道呢?
一、电视步入数字时代
最近一段时间,当你走进居民家里不难发现,原本在客厅唱主角的29英寸老彩电,这下“退居二线”了,新“上岗”的是42英寸的液晶电视,又配备了一个高清数字电视机顶盒。
如今,上海已有许多家庭将模拟信号电视升级成了数字信号电视。什么是数字电视?说白了,就是电视节目的采集、制作、编辑、播出、传输、接收的全过程都采用数字技术。与模拟电视相比,数字电视画面更清晰稳定,音响效果更优质,还有点播等新功能。
电视“模转数”升级已是全球趋势。美、日、韩、澳等国纷纷计划在2010年前后关闭模拟电视信号,全面播送数字电视信号,我国的时间表排到2015年。
从2008年开始,我国电视“模转数”开始大步前行。中央电视台打造的六个数字付费频道率先在上海、四川等地开通,并且借着奥运的东风发展迅猛。在去年的国庆庆典上,20台上海产的大屏幕高清平板电视机架上天安门城楼,交出一份“成绩单”:按照我国制定的数字电视国际标准、通过自己设计建设的地面数字电视覆盖网、内装自主设计生产的核心芯片、采用中国设计的数字电视一体机传输模块方案……
上月,由央视打造的中国国家网络电视台正式开通,观众通过其视频播放客户端可观看32个地方卫视台和19个中央台。
未来5年,我国地面无线电视将全面进入数字时代。在上海,到2010年底,中心城区250万有线电视用户将实现“模转数”。数字电视,将引领我们进入下一个十年!
二、互联网已经让人无法离开
我们每天上班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电脑,边浏览网页,边登录qq和好友们问声好。之后,打开电子邮箱处理伊妹儿。若需进一步沟通,即点击网络电话或者干脆来次视频采访。
午间休息,我们会到网上“遛遛狗”、“养养花”,为两岁的儿子“兜”点衣服玩具回来。弄点小情绪时,她会写篇博客或发点微博“叽歪”几句;心情不错时,找来网络MP3边听边唱……
2001年,比尔·盖茨在《迈入数字时代》中展示了一个看得见未来的魔法水晶球:“无论身处何地,你都可以随心所欲地与他人联系。你的生活也会因为可以随时读取各种信息而更加精彩,无论是公开的还是隐秘的,一切都会如你所愿。”
如今,预言成真。聊天、浏览新闻、收发邮件、网络社区、联机游戏、网上购物、人肉搜索、视频会议、地图查询、验证单词拼写……互联网,已让我们的生活变得一“键”可达。
毫不谦虚地说,21世纪第一个十年,没有一项科技成果可以像互联网一样,給我们的生活带来如此巨大和深刻的变化。恐怕没人会怀疑其远大前程:它正成为和水电煤一样的“基础设施”,全面“嵌入”我们的生活,就像空气和水一样,不可或缺。
三、人类基因“密码”已被破译
人称“DNA之父”的美国科学家詹姆斯·沃森,前年获得了一份令他欣喜若狂的礼物:载有他本人完整基因组图谱的一张DVD光盘,这也是世界上第一份“个人版”基因组图谱,花费100万美元。沃森预测说,个人基因组测序的费用“将降到一辆雪佛兰汽车的价格”。
恐怕沃森也没想到,他的预测会以惊人的速度被实现。去年,为个人提供基因组测序服务的公司,在美国率先出现,报价5000美元,比许多二手汽车的价格还要低。尽管目前,花这份钱获得的个人基因组图谱,尚无直接、确切的健康指南功能,但可以预见的是,这些生命密码被完全破译后,有朝一日,你易患的疾病会被预知,你使用的药物会被度身定制;你还会知道,哪些基因管睡眠,哪些基因会导致肥胖……
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被誉为继“曼哈顿计划”和“阿波罗计划”之后的科学史上又一个伟大工程,这一次科学家们要征服的不是原子弹和月球,而是“生命天书”。代谢组学、组织工程、干细胞……更多生命密码正在,或等待被破译。上海科学家在裸鼠背上“种”出了具有人耳廓形态的软骨。日本科学家从老鼠胚胎内提取干细胞,培养出新牙。神经系统损伤等疾病的患者,接受干细胞治疗后,可提高生活质量。国际科学界正燃起实验室里孕育生命和“制造”器官的新希望:普通的成体细胞,接受名为“重新编程”的人工诱导“手术”后,便可以坐上时光穿梭机回到具有多能性的“种子岁月”,拷贝生命、传宗接代
四、云计算不用频繁换电脑
六年前,“大块头”的电脑台式机:内存256M,硬盘空间几十G,知名品牌机,俨然是亲戚朋友里的佼佼者。没几年,“大块头”就成了“老爷车”,笔记本电脑个头越来越小,身价越来越低,容量越来越大,周遭朋友几乎人手一本。
1965年,英特尔公司创始人之一戈登·摩尔发现了一个惊人的趋势:每过18-24个月,新生产芯片的容量大体是前任的两倍。这便是著名的摩尔定律: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晶体管数目,每隔18个月便会增加一倍,性能也提升一倍;每一美元所能买到的电脑性能,将每隔18个月翻两倍以上。
过去十年,从芯片到电脑遵循着这一规律发展壮大。人们常常无奈:2年前花大价钱买的性能最好的个人电脑,已经跟不上软件发展速度,得需要一个更快的CPU、更大的硬盘和功能更丰富的操作系统,才能跟上数字潮流。
不过,畅行40年的“摩尔定律”有可能被一片云挡掉光彩,这就是“云计算”。包括IBM、微软、谷歌、百度等一批国内外信息业巨头都已加入这场竞赛。“云计算”是指以公开的标准和服务为基础,以互联网为中心,提供安全、快速、便捷的数据存储和网络计算服务,让互联网这片“云”成为每一个网民的数据中心和计算中心,避免了大量的硬件投资。从个人电脑到云计算,就好比是从古老的单台发电机模式转向了电厂集中供电的模式。基于无所不在的互联网传输,工作生活所需的计算能力可以作为一种商品流通,就像煤气、水电一样,取用方便,费用低廉。
五、能源可以更清洁更低耗
进入21世纪,我国正崛起为世界上最大的绿色清洁能源——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的生产国与消费国。
20世纪80年代,上海人用煤炉烧饭炒菜,在自家门口点煤炉,烟就能顺风弥漫到整个弄堂里。花上20-30分钟,才能烧开一壶水。而今,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灶,带来的是节能、清洁的新能源生活。
在上海,吐着黑烟的公共汽车将越来越少。2009年最后一天,6辆新能源公交车——“嘉定4线”载满乘客上路。这款新型公交车晚上充电,白天行驶,不仅低能耗,还无污染。目前,申城的新能源公交车“大军”不断扩容,超级电容车、二甲醚汽车等均已加入其中,今年世博会将实现“园区交通零排放、周边区域低排放”的目标。
今年6月,我国第一个也是亚洲第一个海上风电场——上海东海大桥海上风电场将基本建成,34台风机将并网发电。去年11月,34台风机中的7台已通过科学家的调试,为申城提供绿色电力。当34台风机全部“上岗”后,预计总装机容量能达102兆瓦,年上网电量可达2.67亿千瓦时。
六、机器人就在我们身边
去年圣诞,加拿大一名软件工程师带着他的“机器人女友”和父母共同过节。“她”拥有以假乱真的硅树脂皮肤,还具有不可思议的人工智能:能管账,会做家务,能说流利的英语和日语,还能认人和对话。
过去在科幻片里出现的机器人,如今真实地出现在人们身边。北京奥运会期间亮相的机器人福娃、福牛,不但能“看”周围的人,还能说话、唱歌、打手语,提供咨询、导引等各类服务。
机器人如今可以“上天入地”。去年10月,上海交大研制的水下机器人,深潜3500米找到了海底“黑烟囱”;日本的月球探测鼹鼠机器人,可以钻入月球地下11米采集矿物质分析;意大利研制了一种外形像胶囊的照相机器人,可以沿着患者的消化管道爬行,检测咽喉、胃部和十二指肠是否有损害或者溃疡。
机器人还越来越“聪明”,家用、办公、娱乐、教育、助老助残、安保和陪护等,都可大显身手。去年工博会上,一台烹饪机器人能炒、爆、煸、烧、熘,做出60种菜。机器人未来将成为人类的新伙伴。本报记者钱滢瓅?
七、手机不只是通话工具
从弄堂里高喊“××室,有电话”,到随时随地拨打接听电话,现代通讯的华丽“变身”不过弹指几十年间,而手机这个“小跟班”在10来年成长中也已赶超固定电话“大哥”,摇身一变成为市场“王者”。
1983年,首部手机“摩托罗拉 ”进入中国,引领人们进入移动通讯。它是个重约0.5公斤、通话时间仅半小时的大块头,又俗称为“大哥大”。爱赶时髦的王先生,曾是“大哥大”的拥有者:“除了打电话就没别的功能了,通话质量还不清晰稳定,常要扯着嗓子喊。”尽管如此,在当时,“大哥大”却是奢侈的“紧俏货”,一部手机上万元只是平常事,有时有钱也难求,只是少数人的奢侈品。
可是,谁也没有料到,当年牛气冲天的“大哥大”会在10来年的时间内,迅速被各式各样、铺天盖地的手机“后辈”逼出舞台。如今,人手一部手机已不再是梦想。移动通讯刚进入“3G时代”,4G、5G的技术已浮出水面。手机加载高速网络后,用户只需按按键盘或轻触屏幕,就能和亲友视频对话,手机功能也从单一的打电话、发消息,拓展到手机电视、网上冲浪、收发电子邮件等多媒体体验。最近,王先生又去买了部“大哥大”,重量和功能比当年不知道先进了几代,唯独“体型”还是老样子——这叫怀旧,现在流行的。
八、电子标签物联网雏形已现
负责给公司的老客户们置办新年礼物的于小姐,今年选择了“薄礼”——一张张薄薄的2010年世博会门票。同事们议论起这票的用法头头是道:“快速检票啊、客流统计啊、场馆预约啊,都可以办到”,“这叫电子标签”。俗称“电子标签”的无线射频识别(RFID)技术,在上海市民中的知名度已相当高。
就在今年,投入使用15年之久的公交预售票将完成历史使命,成功将其“挤下台”的便是电子标签应用的典型案例——交通卡。除了门票和车票,它还可作钥匙,识别行李、集装箱、动物、危险化学品、药品等世间万物的身份,还有图书管理、道口收费、考勤签到、运动计时等各种能耐。
在上海,奶牛出生十几天后便被喂食电子标签,这不仅是它的电子身份证,而且担任“贴身健康顾问”。在美国,电子标签是商场好“管家”,顾客每每从货架上拿起一件商品,电脑系统会自动将商品信息报告给整个供应链系统;结账时,顾客只需将购物车推过读取机,就能一次结清。在日本,电子标签不仅提高了书店的盘货效率,而且“洞察”顾客的阅读心理。
五花八门的电子标签,已为人们预告了下一场信息革命——物联网的雏形。冰箱能与食物“对话”,决定温度和湿度;洗衣机能与衣服“对话”,编写洗衣程序;医疗器械能与病人的生命体征“对话”……在物联网时代,物与物,人与物都可以沟通,这种沟通就像人的呼吸、行走、交谈一样自然。
九、转基因食品让人“爱恨纠葛”
2009年末,转基因水稻和转基因玉米,获得了中国农业部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办公室颁发的安全证书。普通百姓关心的是:啥时候,碗里吃的就将是转基因大米?到时候,要不要选购转基因大米?
这早已不是人们头一回和转基因食品打交道,大豆是最常见的,转基因的棉花、矮牵牛、西红柿、甜椒、杨树和木瓜在我国都已批准商业化,科研人员还在研究转基因鱼。到2008年,全球25个国家种植转基因作物,共1.25亿公顷面积,占全球现有作物的8%。其中,美国第一,中国第六。
转基因技术最该“大展宏图”的领域,非粮食作物莫属。人口增长过快,气候迅速变化,解决全球饥饿问题成为“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叫庄稼谷粒长个头、害虫吃不下也长不大、作物“身材”挺拔,都是特定基因的功劳。转入这些基因,可以提高粮食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但人们并不完全“领”转基因食品的情,越来越多的人将这项技术视作双刃剑。联合国粮农组织认为“转基因生物在研究和商品化生产时可能带来对人类健康和环境保护方面的风险”,但迄今为止,尚无文献记载了转基因作物在健康、生
十、高铁“无翅飞机”贴地飞行
世界上一次建成里程最长的无砟轨道高速铁路、世界上最先进的无砟轨道铺设技术、世界上最先进的国产高速动车组……自1910年广州人詹天佑出任广东商办粤汉铁路总公司总理兼工程师之时起,粤汉两地之间便了有轨道交通。然而,近一个世纪以来,谁能想到,武广高铁列车全程1068公里,用时仅2小时51分钟,比里程相当的京九线武广段最快列车要快近8小时,比乘波音飞机旅行仅仅慢了1小时23分钟。
武广客运专线项目总工程师许克亮说,这是“去掉翅膀的飞机”。而乘客们心中涌起的,便是一句中国最普通的成语——风驰电掣。
铁路是国民经济的大动脉。铁路也是一个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速度的象征符号。1964年,东京北海道新干线开通,成为高速铁路最早投入商业运营的案例。半个世纪以来,新干线一直是日本的名片之一。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的铁路也在日新月异。2006年7月,青藏铁路全线正式通车,结束了“世界屋脊”西藏不通火车的历史,这条举世瞩目的铁路还创造了世界最长的高原铁路、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铁路一系列世界之最。2008年8月,我国第一条时速350公里、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和世界一流水平的京津城际铁路,胜利通车。
太快了!
平均时速350公里,最高时速394公里。这就是中国高速铁路的新速度。这样的速度不只属于车轮,它属于每一个渴望在大地上、在山川间飞奔的人,更属于未来的“城际候鸟族”。
第四篇:科技对人类的利与弊
ED:
辩论内容:(双方对话)
主持人:
各位评委,各位辩手,各位观众,大家好,今天我们的辩题是科技发展:利大还是弊大 社会在发展,科技在进步,在今天我们看到了科技发展给我们带来了益处,同时我们也看到了它给我们带来一些弊端。我们要怎样来看待这样的利和弊了,到底是利大还是弊大了,下面请我们的双方辩手给我们一个精彩的答案。首先请双方一辩各自开场陈说。
正方一辩:
关于科技发展是利大还是弊大这个辨题,我方辨友一致认为科技发展利大于弊。今人与古人其实早已今非昔比,即使是现在与100年前相比,也已完全不一样。是什么推动了人类历史的发展?是什么让人类开始了新的生存方式?是科技,是科技的发展才推动了人类的进程,是科技的发展才使人类有着这崭新又美好的生活。
反方一辩:
人类跨入21世纪,世界发生了多少惊人的变化。在人们为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欣喜之余,又经历了更好的不安甚至灾难。除了对高科技特别是生物科技的发展所带来的恐慌之外,战争和疾病似乎直接将人类带到了地狱之门。各种病毒的侵入,汽车身后的尾气,工厂的废气等等无补侵害着我们美丽的家园.试问为什么我们的家园受到了威胁。
正方二辩:
科技发展是强国之路,科技发展是中华民族进步的第一动力,没有科学,我们哪来的今天的幸福生活?没有科技,我们哪来的舒适的物质生活与精神享受?我们哪能穿上全棉衣服,我们哪能住进高楼大厦?没有科技,我们哪能实现炎黄飞天梦?
反方二辩:
科技发展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好处,这点我们并没有否认.但是我方认为科技带来的弊处大于利的.首先汽车虽方便了我们的出行,但牌坊的尾气造成环境的污染,影响人类健康.网络的出现,是一些不法分子有了可乘之机,扰乱人们的生活等等着一系列你们所谓的高科技所带来的副作用,是不可否认,试问我们怎么能坐视不理呢?、、、、、、小结:(结尾)
对于“ 科技发展利大还是弊大”这个问题双方辩手都举例论证了自己的观点。科技发展确实给人类提供了便利,但是同时也应治理由此出现的种种问题,为我们这个地球——人类的家园,更加美好,让我们共同努力吧
第五篇:科技发展与人类未来
浅谈科技发展与人类未来
——观《逃离克隆岛》有感
初教院 小教114 竺丽雯
就影片中展现的场景来说,由于背景是2019年,我们仿佛穿越时空隧道来到了未来,未来的高科技造就了高尚、舒适却枯燥乏味、千篇一律的生活,在我们感慨、羡慕以后便利惬意的同时,也让人不得不反思人类在未来发展的道路上究竟该何去何从。
——这类影片的确发人深省。
总所周知,科学发展是人类社会的共同诉求,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必要要求,然而,我们也应该意识到,在物化的当今社会,科学转变为是实践技术的同时(即科学到科技的这个过程中),由于科学家或是机构正在“异化”。我们对自然怀有一种敌意、不敬,由此产生了一种分裂和对抗的情绪。人类心灵深处从前不曾被激发的趋利性、盲目性,在一些世界范围内的实例中完全地展现出来。
从人性上,我们几乎迷失自我、抛却人伦道德,用一种病态的理念、态度妄想支配超越本身能力的东西——为了什么?欲望、财富?!我甚至可以说:人类彼此之间已经没有了完全的相互信任,因为这是一种为了生存不择手段的生物。而这种对高深莫测的科学都毫不敬畏的态度,比什么都可怕。
曾有科学家这样预言:“人类如毁灭,应归咎于自身。” 那么,“人类会自我灭亡”,真的只是一种大胆夸张吗?我不这样认为。
显然,科学技术现在已经人类进步的动力,然而,深藏再这种表象下的,是深深的隐患——科技给人类造成一种不安全感。表面上,我们的生产生活因其而愈加轻松灵便,以便于我们尽早脱离最基本的物质生活而寻求高端享受。但是,当这个速度过快、欲望过强时,这种基本、善意的保障就转变为某些智者的担忧,“超人文”的社会科学造成了人类的“快餐式”生活、破坏了生态平衡、加速了能源枯竭、增加了人性迷障„„如果睁大双眼我们就会发现:潜在的危险正在一次次以危机乃至灾难的形式上演„„上类无限度的探索、破坏、发展,最终以自然的形式报应在我们身上。
我们倡导“可持续发展”①,但显然,实现它还任重道远。具体来说,我们能够做的有以下几大点:
1、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
2、对传统高耗产业进行改造,用高新技术改造。
3、实施生态建设工程。
4、尽力保护环境,消除污染。
5、提高人类科技素质,实现人与科技同调的现代化。
另外,在影片中,男主角的个性鲜明,属于思维大胆奔放(很契合他被克隆的对象的性格)、敢想敢为的个性。而事实上,在其他机器人或是生化人(克隆人)的类似灾难片中,主角都是独具新意,勇于冲破悲剧命运的勇士。这让我们不得不从两个方面来思考:
(一)怀疑、批判精神是人类最具颠覆性的力量,能够揭开科学和生命的庞大骗局,当然,这首先需要勇气和实力。外国人相较于中国人最大的不同,大概就是有一颗敢于冲破世俗、不畏艰险困苦的心吧。他们对自由的渴望和思考,衍生出大胆创新的民族性格。这一点上,也值得我们学习和效仿。
每个人都有惰性,总喜欢习以为常,安于现状,遵从习惯的力量。原来是怎样的就怎样,昨天怎么做的,今天照本宣科地做,这样轻车熟路,不用太多思考,也不费什么劲,更不会有什么困难、风险。但这样也难以有创新和巨大的进步发展。惰性也可以称为惯性,这是事物的劣根性。习惯于常规,不求开拓创新,这是许多人之所以一辈子平庸的原因。
开拓创新是前进、发展的动力,只有开拓创新,才能超越自我,做一个时时自新的我。但创新有度,不能太出格,太没有原则。(如凤姐,那就是哗众取丑了!)创新,首先需要认识本我,洞察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其次要明确发展目标,方向明才能决心大,有动力;再次要打好基础,脚踏实地,尽可能收获知识技能,积累能量以待时变;最后就是勇于实践,常常自省总结,锲而不舍,不耻下问。
㈡
不平等的问题不仅凸显在人与人、人与其他物种之间,在科学的庞大领域内,我们需要时时谨慎、处处提防,因为后果人还无法承担。
所谓的科学本无止境,甚至我们至今还无法人为地明确划分出不同科学种类之间的界限。所以,面对未知的未来,谁敢肯定的说:
诺亚方舟只是个传说?空中楼阁只是个幻想?机器人永远不会产生思维?克隆者一定会臣服于(人类为他们制定的)既定命运?
我们不妨试想一下,一旦机器人(或生化人)有思维了,就可以创造自己,创造出比人类更有劳动力的奴隶,自然也不需要人类了。
也许有人会说:如果机器人又有了感情那就不一定了!„„可是,要有感情比要有思维难多少?!
也许又有人反驳,人类制造的东西,怎么可能超越自身存在呢?那么我只能说你太自信了。放眼世界,人类能掌控的部分远远小于未知的部分。未知技术是否能超越人类极限,科学家都无法下论断。人工智能②的未来,远远比人类的未来更莫测。因为他是人类人工智能的扩展和延伸。
备注:
①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的概念最先是在一九七二年在斯德哥尔摩举行的联合国人类环境研讨会上正式讨论。这次研讨会云集了全球的工业化和发展中国家的代表,共同界定人类在缔造一个健康和富生机的环境上所享有的权利。
1980年国际自然保护同盟制定了《世界自然资源保护大纲》。
1981年,美国布朗(Lester R.Brown)出版《建设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提出以控制人口增长、保护资源基础和开发再生能源来实现可持续发展。
1997年的中共十五大把可持续发展战略确定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实施”的战略。可持续发展主要包括社会可持续发展,生态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
②“人工智能”一词最初是在1956 年Dartmouth学会上提出的。从那以后,研究者们发展了众多理论和原理,人工智能的概念也随之扩展。
人工智能是一门极富挑战性的科学,从事这项工作的人必须懂得计算机知识,心理学和哲学。除了计算机科学以外,人工智能还涉及信息论、控制论、自动化、仿生学、生物学、心理学、数理逻辑、语言学、医学和哲学等多门学科。
主要成果有:人机对弈、模式识别、自动工程、知识工程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