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浪漫主义音乐中的爱情大全

时间:2019-05-15 09:50: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析浪漫主义音乐中的爱情大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析浪漫主义音乐中的爱情大全》。

第一篇:浅析浪漫主义音乐中的爱情大全

浅析浪漫主义音乐中的爱情

摘要:浪漫主义乐派产生在十九世纪初,是西方音乐史的一个音乐风格。浪漫主义乐派艺术家在创作上表现为对主观感情的崇尚,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幻想。浪漫主义音乐以它特有的强烈、自由、奔放的风格,深受人们的喜爱和欢迎。而爱情是人与人之间的强烈的依恋、亲近、向往,以及无私专一并且无所不尽其心的情感。在浪漫主义音乐中,爱情往往是音乐家们创作的源泉和动力,听众可以从婉转优美的交响乐中体会到爱情中酸甜苦辣,感悟人生的多姿多彩。

笔者将从浪漫主义乐派中挑选有关爱情的曲目,以听众的角度浅析浪漫主义音乐中的爱情因素,并把聆听交响乐的过程中所联想到的画面与情景,以及所体会到的生活哲理写出来和大家分享。

关键词:西方音乐;浪漫主义;爱情;交响乐

音乐,是文化孕育出来的精华的一种结晶形式。西方古典音乐有理论,有规范,有大量的文字和音响文献,易于流传;因着重美学及功能性,所以比较客观。一般来说,西方音乐共分为七个时期,分别是古希腊罗马时期音乐、中世纪时期音乐、文艺复兴时期音乐、巴洛克音乐、古典主义音乐、浪漫主义音乐、20世纪现代音乐。浪漫主义乐派产生在十九世纪初,该时期艺术家在创作上表现为对主观感情的崇尚,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幻想。浪漫主义音乐以它特有的强烈、自由、奔放的风格,深受人们的喜爱和欢迎。

艺术来源于生活,艺术家们之所以能创造出广为流传的佳作,除了非凡的艺术才能,还需要生活的积累和情感的迸发。如果说艺术创作的根基是艺术家的天赋异禀,那么情感的积淀便是艺术创作的导火线。人类是地球上最具情感的动物。马克思说:“爱情是男女双方之间基于共同的生活理想,在各自内心形成的相互倾慕,并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终身伴侣的一种强烈的、纯真的、专一的感情。”因此,爱情往往是音乐家们创作的源泉和动力,听众可以从婉转优美的交响乐中体会到爱情中酸甜苦辣,感悟人生的多姿多彩。悠扬婉转的音乐,配上或甜蜜或苦涩的爱情故事,便更加意味深长。

一、舒曼《第一交响曲“春天”》 舒曼是德国作曲家和音乐评论家,于1840-1841年间创作了降B大调 《第一号交响曲“春天”》。本曲被称为“春之交响曲”,据说这是得自贝托嘉的《春天——爱情之旋律》的感触。但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来自他的妻子——克拉拉。克拉拉与舒曼相差九岁,但舒曼却在十八岁那年对克拉拉一见钟情。也许,对于克拉拉,最浪漫的事莫过于舒曼痴心坐等她长大。二人离愁别恨十二年,终于在1840年9月一起走向婚姻殿堂。所以,我们也不难明白,为什么多愁善感的舒曼,写下这样一首碧空万里,一扫阴霾的晴朗交响曲,因为1841年的春天是克拉拉的春天,是他们相爱相伴的甜蜜见证。舒曼与克拉拉的结合,被公认为是音乐家中最幸运、最美满的婚姻。

从春寒料峭到万物复苏,一片欣欣向荣。当你认真聆听这首“春天”时,脑海中会浮现出春天的景象——正如舒曼在信中所说,“仿佛到处都开始变绿,一只蝴蝶飞起来了”,树木抽出嫩绿的新芽,漫步在徐徐微风中,脚步轻盈而欢快,整个人的心境都仿佛置身大自然中般轻松愉快。虽不舍春天的离去,但至少我们拥有过春天的记忆。在青春的旅途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有的人擦肩而过,有的人相知相伴。也许这就是爱情的力量,让稚嫩的人逐渐成长,让忧郁的人日益晴朗,让迷茫的人找到未来的方向。爱情的价值就是让我们活得更好,更出色。

二、门德尔松《仲夏夜之梦》序曲

门德尔松,德国犹太裔作曲家,是德国浪漫乐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被誉为浪漫主义杰出的“抒情风景画大师”,作品以精美、优雅、华丽著称。《仲夏夜之梦》是门德尔松十七岁时为莎士比亚的喜剧《仲夏夜之梦》所作的钢琴四手联弹,它曲调明快、欢乐,是幸福生活、开朗情绪的写照。其中《婚礼进行曲》,为歌剧《仲夏夜之梦》的第五幕前奏曲,因其美妙的幻想和浪漫的情趣而得到世人的喜爱。在西方传统中,新人步出教堂时要奏门德尔松的《婚礼进行曲》。

《婚礼进行曲》以响亮的小号声开始,渐强进入,坚定的旋律,给人曲调庄严雄伟,气势昂扬的感觉,仿佛可以看到新娘挽着新郎,两人迈着坚定的步伐走来,那是陪伴一生的信心和承诺。主题旋律热情洋溢,甜蜜的爱情让人陶醉,整个婚礼现场都是满满的幸福。伴随着音乐,新人宣读誓词,在神面前结为一体,爱她、安慰她、尊重她、保护他,像你爱自己一样。不论她生病或是健康、富有或贫穷,始终忠於她,直到离开世界„„新人在庄重美好的音乐中,在幸福的环境中,受到大家的祝福,过上安定幸福的生活。每每听到《婚礼进行曲》都会给人一种幸福的感动,虽然轰轰烈烈的爱情让人无法忘怀,但平平淡淡的幸福才最难能可贵。

三、柏辽兹《幻想交响曲》

柏辽兹,法国作曲家、指挥家、音乐评论家,于1829年初开始构思《幻想交响曲》,经过两年多时间,到1831年4月,终于将这部伟大的作品完成。柏辽兹曾祥细叙述了此曲的内容:一个过分敏感,并具有丰富想象力的青年音乐家,因为失恋,在绝望中吞服了鸦片自杀,但因服量过小没有死亡,于是把他投入了有着奇异幻想的长眠中,他的感觉、记忆都在不健全的脑海中形成了音乐的幻想,他所爱的人也变成了旋律盘旋在脑际中,象一种固定系思一样(主导动机),到处都能听到和看到它。

也许艺术家多是孤独而寂寞,或许还有些神经质。《幻想交响曲》是一部失恋之作,柏辽兹把爱恋中喜悦、纠结、愤怒、孤寂表现的淋漓尽致。第一乐章中先是蔓延着忧伤的情绪,仿佛有追求无果、诉说无门的憋闷,接着散发着一种复杂的情感,这其中夹杂着喜欢一个人的喜悦和患得患失的惴惴不安。第二乐章起于渐进的、紧凑的狂热情绪,随后便是置身于舞会中,在绚烂的灯光下翩然起舞的愉悦。曼妙的舞姿,微笑的舞者,俏皮的音乐,都让人感到洋溢着的幸福。第三乐章,恬静的气氛,和煦的微风轻抚着躁动的心,然而平静的湖水下却也有波涛汹涌,焦虑与不安在平静的氛围中时隐时现。第四乐章,沉闷的鼓声倍感压抑,但是压抑的情绪下又有明朗的喜悦,随后紧迫的节奏让你无法喘息。第五乐章,最初充斥着灵异、阴森的喧闹,乐音一转,变成愉悦,转而又变宏伟。

爱情中总充满酸甜苦辣,甜蜜的相恋是爱情,那《幻想交响曲》这纠结的虐恋就不是爱情了吗?爱情就是纵然粉身碎骨千百回,仍奋不顾身;爱情就是即使她拒我千百遍,仍不离不弃;爱情就是哪怕撞了南墙千百次,仍勇往直前。

四、肖邦《第二钢琴协奏曲》

肖邦,波兰作曲家、钢琴家,是欧洲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被誉为“钢琴诗人”。f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作于1829年——在肖邦最幸福的日子里写成,献给肖邦的初恋情人。虽然此时民族矛盾加剧,肖邦感受到责任感和使命感,但他同样企盼爱情中的忠贞不渝。肖邦曾在一封给友人的信中写到:“写这首舒缓的协奏曲时,我的心绪始终和她在一起”。因此,这部作品洋溢着十足的浪漫气息。

那是一份单纯的爱慕,却羞于亲口诉说。那是一份珍藏心田的美妙,却因青涩而无花无果。初恋的人们,总是惴惴不安,大师肖邦也不例外。20岁的他没能将浓浓的爱意表达,但暗恋往往让人沉醉和感动。角落里默默的关注,不经意间的对视,偶然的身体接触,都难以忘怀。心中有只不安分的小鹿乱撞,撩动了青年的心,正因为义无反顾,不求回报,才使暗恋的情愫最为纯粹,不考虑物质,不掺杂现实。不知在听这首曲子时,你的心绪是否随着音乐的起伏飘向了那些一去不复返的年少时代?是否想起青葱岁月里陪伴你一起成长的他们?是否在短短的乐章中勾勒出心中恋人的袅袅丽影和青涩身姿?是否因为索回的余音又品味着如酒心巧克力一样,两头甜甜的,中间包裹着浓烈激情的初恋?

五、勃拉姆斯《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勃拉姆斯,德国作曲家,是德国音乐史上最后一个有重大影响的古典作曲家,被视为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时期的“复古”者。《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作于1877~1878年,是作者一生中创作的唯一的小提琴协奏曲。在这部作品中,勃拉姆斯成功地将浪漫主义的激情与古典主义的严谨结合起来,并在曲式上有很多大胆创新。勃拉姆斯继承贝多芬交响乐的传统,以深刻的人道主义和热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出发,着力表现时代精神风貌和斗争生活,作品成为贝多芬之后西欧交响音乐的杰出典范。

除勃拉姆斯的音乐成就外,他的爱情故事也让人印象深刻。勃拉姆斯终身未娶,因为他心里爱着一个不可能的人,她就是克拉拉——舒曼的妻子,他的师母。他说:“我最美好的旋律都来自克拉拉。”爱情爆发时就如同洪水猛兽,勃拉姆斯虽将自己爱欲拦在理智外,但他的思念却如波涛一样涌现在全部音乐中。四十年中,寄出的是一份份乐谱的手稿,而那饱含真情的情书却只能封存。也许是命运的捉弄,当63岁的勃拉姆斯拖着病危之躯赶到法兰克福的时候,克拉拉的葬礼已经结束。他再也无法看到他爱的人,只能一个人孤独的站在墓前,拉了一首无人知晓名字的小提琴曲。我们无法了解,《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是否与克拉拉有关,但那首无名的小提琴曲必然是在倾诉这43年的情愫与40年的思念。

也许,人的一生会有很多爱人,但是最爱的只有一个,于勃拉姆斯来说,那就是克拉拉。生命本就短暂,却存在一种情感,爱你如生命;生命本就脆弱,却存在一种力量,陪伴你度过余生。谁说爱情一定要如影随形,相见不如怀念,也许我们爱上的是心里的感觉。

六、总结

浪漫主义乐派的音乐家将人类最复杂的情感——爱情,以艺术的方式呈现。还记得《交响情人梦》中,野田惠弹奏德彪西的《欢乐岛》时说,是爱情的感觉,粉红色。可见,音乐作品中情感的诠释往往会赋予听众更高层次的感悟。其实,在西方音乐史上优秀的作品如恒河沙数,笔者只是挑选浪漫主义时期不同阶段,有关爱情的佳作浅谈自己的感受。

音乐是一种很神奇的东西,在音符、节奏、调式和旋律的不断变幻中,在各种乐器的搭配组合中,带给我们不同的感受。它以其特有的方式,像我们传递着不同的情感。音乐家们用经验提醒我们,用力量鼓励我们,用魅力感染我们,只要我们认真聆听,在交响乐当中享受生活,感悟人生,那么对于我们来说,音乐所带来的一切都将是一笔宝贵的财富。短短九周的课程结束了,就像《交响情人梦》里千秋与Franz大师合作演奏拉赫玛尼诺夫的《第二钢琴协奏曲》时一样,即使享受过程,即使万般不舍,但终会有结束的那一刻。通过《交响乐欣赏》这门课的学习,我所收获的不仅仅是丰富的乐理知识和音乐盛宴,还了解了音乐背后的故事和艺术家的才华与伟大。更重要的是,我学到了一种生活态度——在浮躁的社会中放慢步伐,平心静气,踏踏实实地在音乐中审视自己,感悟人生。感谢老师教我们的一切,这将是我们人生中最好宝贵的财富。

参考文献

[1]张梦榕.门德尔松《仲夏夜之梦》的音乐与戏剧性特点研究[D].济南: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8.[2]张婷婷.论肖邦钢琴音乐创作风格及作品分析[J].武汉: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8(05).[3]苏晨琦.柏辽兹《幻想交响曲》的情节意向浅说[J].北京: 财经界, 2007(08).[4]钱仁康.歌唱春天的舒曼《第一交响曲》[J].北京: 人民音乐, 1983(01).[5]曾小平.孤鹰之爱——勃拉姆斯《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J].上海: 音乐爱好, 2006(02).

第二篇:浪漫主义音乐赏析

浪漫主义音乐赏析

浪漫主义乐派是继维也纳古典乐派后出现的一个新的流派,它产生在十九世纪初。这个时期艺术家的创作上则表现为对主观感情的崇尚,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幻想。艺术表现形式也较以前有了新的变化,出现了浪漫主义思潮与风格的形成与发展。强调音乐要与诗歌、戏剧、绘画等音乐以外的其他艺术相结合,提倡一种综合艺术;提倡标题音乐;强调个人主观感觉的表现,作品常常带有自传的色彩;作品富于幻想性,描写大自然的作品很多,因为大自然很平静,是理想的境界;重视戏剧,研究民族、民间的音乐文学,从中吸取营养,作品具有民族特色。

在众多浪漫主义乐派的作曲家中,我个人最喜爱的的莫过于圆舞曲之王——小约翰斯特劳斯。而在他一生创作的500多篇作品中,我又最钟情于《蓝色多瑙河》。

一说起《蓝色多瑙河》,熟悉的名字,醉人的旋律,顿时把我带入一种阔别已久的亲切意境。尽管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在这部天才的作品之前,几乎所有听者亦或是伟大音乐大师的赞美竟是出奇的一致,就连德国伟大作曲家勃拉姆斯在听到这首乐曲后对此绝妙主题音乐也因赞叹不已而如此评价“可惜不是我所作!”因此,这首圆舞曲被奥地利人称为“第二国歌”或“真正的国歌”就不足为怪,能在每年的维也纳音乐会中作为主要曲目也就不足为奇。

蓝色多瑙河圆舞曲,由小约翰·施特劳斯创作于1866年,作品第314号,被称为“奥地利的第二国歌”。原为一首由乐队伴奏的男声合唱,后去掉人声,成为一首独立的管弦乐曲.由小序曲、五段小圆舞曲及一个较长大的尾声(部分再现前面主要的音乐主题)连续演奏而成。乐曲以典型的三拍子圆舞曲节奏贯穿,音乐主题优美动听,节奏明快而富于弹性,体现出华丽、高雅的格调。

这首乐曲的全称是“美丽的蓝色的多瑙河旁圆舞曲”,曲名取自诗人卡尔·贝克一首诗的各段最后一行的重复句:“你多愁善感,你年轻,美丽,温顺好心肠,犹如矿中的金子闪闪发光,真情就在那儿苏醒,在多瑙河旁,美丽的蓝色的多瑙河旁。香甜的鲜花吐芳,抚慰我心中的阴影和创伤不毛的灌木丛中花儿依然开放,夜莺歌喉啭,在多瑙河旁,美丽的蓝色的多瑙河旁。

关于他的创作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来历。其实最初这首乐曲并非圆舞曲体裁,而是应维也纳男声合唱团的邀请写的一首合唱曲。德国诗人贝克献给维也纳的一首诗歌结尾 “在那多瑙河边,在那美丽、蔚蓝色的多瑙河边……”中透露的诗人丰富幻想给约翰·施特劳斯以极大的灵感,于是他将其改编成一部管弦乐曲,命名为《蓝色的多瑙河》,也就是这个缘故造就了这个家喻户晓的名曲,被誉为奥地利“第二国歌”。

乐曲序奏是在一段弦乐震音背景下圆号吹奏的黎明的动机,由慢变快,由弱渐强,是全曲最具魅力的地方,仿佛多瑙河潺潺的流水声中的清晨。关于本首旋律还有一段十分有趣的插曲:1989年卡洛斯·克莱伯指挥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上,当这段震音响起时,乐队的演奏被观众的掌声打断。指挥家别出心裁地转过身对观众说:“让我们迎来一个美好、欢乐与和平的新的一年。”从此,每当《蓝色多瑙河》的序奏响起时,观众都会鼓掌欢迎指挥家的新年致辞;指挥家把美好的祝福在新年的第一天送给世界各地的观众。

《蓝色多瑙河》这首旋律欢快的乐曲,是按典型的维也纳圆舞曲的结构写成,渗透了维也纳人热爱故乡的深情厚意。乐曲的序奏一开始,圆号在弦乐群碎弓的衬托下,吹奏出音乐的主题动机,犹如黎明的曙光,拨开了河面上的薄雾,唤醒了沉睡的大地。接下来是五首连在一起演奏的小圆舞曲。乐曲由序奏、五个圆舞曲和尾声组成:

序奏。弦乐震音好象多瑙河的水波,在闪烁荡漾。雾气消散的河面上,辉映出朝阳的绚丽光斑。圆号象一道霞光穿透冬雾,呼唤着春天。晨曦中,深睡在多瑙河畔的维也纳开始苏醒。很快,呼唤音调响彻整个管弦乐队;在晨光照耀下,美丽的蓝色的多瑙河,扬起欢乐的波涛。

第一圆舞曲是整个圆舞曲的主题,曲调轻松流畅,生动地表现了“春天来了,大地在欢笑”的欢乐情景。犹如春之神 张开了幻想的翅膀,在蓝色的多瑙河上空翩翩而至。美妙的旋律,就象娓娓动听的语调,把合唱曲中的优美词句,轻轻地送到人们耳畔:“春天来了,大地在欢笑,蜜蜂嗡嗡叫,风儿吹动树梢……”

第二圆舞曲有两个主题,第一主题情绪明朗、活泼,激励人心;第二主题柔和、抒情如歌。轻盈的曲调象春姑娘在高高的阿尔卑斯山上向多瑙河招手。旋律中歌词 中对春天热情赞颂之情:“啊,美妙!双唇象玫瑰,向我们微笑。美丽的春天女郎,披上彩色外套,真漂亮,真美妙!”当人们唱起那句“露水是她的眼泪”时,旋律轻缓飘下,变得沉郁动人。

第三圆舞曲也有两个主题,一是优雅、跃性的主题,有催人向上的力量;二是铿锵有力、动感强烈的主题,充满了生机勃勃,富于奥地利乡村舞曲特点。人们在轻灵的节奏中,看到多瑙河畔农村姑娘和小伙子的欢乐欢舞。曲调中起伏的音型,犹如他们飘飞的衣饰;节奏中强劲的重音,象是他们轻轻点蹋的舞点。

第四圆舞曲,节奏拉宽,音乐由外在的歌唱性转化为内心的感受,表现出“每到晚上,到处射出光芒,使人欢畅”的主题。第四首圆舞曲流畅的旋律在奥地利疆土上勾画出弯弯曲曲的蓝色航道。在这有生命的线条中,流淌着奥地利人民的沸腾的热血。这段急切奔放的舞曲,向人们讲述了英雄民族在多瑙河边繁衍生息的古老历史。

第五圆舞曲是第一首圆舞曲的扩充与发展,欢快的气氛越来越浓,像是第四主题的延伸,最后曲调发展越来越激动、炽热,并进入豪华壮丽而快速的高潮。虽然在音调上它们相去殊远,但在气质上却同是一曲欢呼春到多瑙河的热情赞歌。一个短小的引子之后,管弦乐队轻轻地奏出婉转多姿的音调,在渐次的暗涨的力度中,高声呼唤出:“春天来了,多么美好”!

《蓝色的多瑙河》的尾声较长,再现了圆舞曲中的主要主题,使乐曲更为鲜明、生动、圆满。整首乐曲给人以豪华壮丽、清澈典雅,无处不美的感觉。但是,在演奏的次序,主题的选择以及使用的乐器上,仍有多彩的变化。尾声中现了第三、第四和第一首圆舞曲,然后,响起序奏中多瑙河水波荡漾的美妙回声。在清澄的色彩中,长笛颤动跳跃的鸟语,让人们沉浸到田园诗境之中。忽然,一阵急风骤般的音流汹涌而至。全曲在火热的狂欢高潮中结束。这段尾声,更突出显示了施特劳斯的高超技巧。

然而现实中的多瑙河一年中由于季节变化的不同,河水也会呈现不同的颜色,有浑浊的黄色,绿色....河水的经常泛滥也曾危及两岸人民的生命财产,那么艺术家们为什么要把多瑙河比喻成蓝色呢?也许是因为在他们的眼中,蓝色才是最纯洁的色彩吧。诗人贝克的话语现在已经无从考证了,音乐家的旋律还时常在耳边回响。撇开身外万物,心魂重归自然,掬一杯清茶,酌两盏淡酒,再和上这优美动听的旋律,唇齿之间游弋着的,才是无以复加的美……

第三篇:浪漫主义音乐代表人物

浪漫主义音乐

浪漫主义音乐是指19世纪20年代到20世纪初的一批欧洲作曲家所创作的音乐。它是一种个性化的、富于诗意的、注重情感体现的音乐。

浪漫主义音乐突破了古典乐派中某些形式结构的限制,在和声、乐队以及旋律方面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变化,使音乐创作有了新的发展。浪漫主义音乐常被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

浪漫主义音乐与古典主义音乐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强调音乐要与诗歌、戏剧、绘画等音乐以外的其它艺术相结合,提倡一种综合艺术;提倡标题音乐;强调个人主观感情的表现,作品常常带有自传的色彩;作品富于幻想性,描写大自然的作品很多。

浪漫主义音乐是欧洲音乐发展史上成果最为丰硕的时期,它极大丰富和发展了古典主义音乐的优秀传统,并有大胆的创新,这一时期的许多音乐珍品至今仍深受人们的喜爱。

一、早期浪漫主义音乐

“浪漫歌剧的创始人”——韦伯

德国作曲家韦伯(1786—1826)出生在一个旅行剧团领班的家庭,他的父亲是一位热心的戏剧和音乐爱好者,有一副漂亮的歌喉,母亲是一位德国女高音歌唱家。

韦伯从小常常随着父亲率领的小剧团,沿着德、奥两国的小城镇流浪演出,受到剧院、舞台气氛的熏陶。这种流浪生活使他广泛地接触到了社会和民间音乐,他的歌剧《自由射手》被公认为德国第一部民族歌剧。歌剧上演后,很快地传遍每个偏僻角落。著名诗人海涅在给友人的信中饶有风趣地描写了《自由射手》在群众中流传的盛况:清早从他窗户下走过的小学生用口哨吹着《出嫁时的花环》;理发师上楼时也唱这首歌;在他外出作客时,一位姑娘在钢琴上弹的也是这支歌。德国甚至还出现了“自由射手”牌啤酒,“自由射手”式女装。它也为欧洲浪漫主义的歌剧奠定了基础。

欣赏:

《邀舞》又名《华丽回旋曲》[柏辽兹配器](8:46)提示:

引 子:描写一位绅士风度的男宾在舞会开始前,向一位青年贵妇人发出的邀请。

第一段:描写各种不同的舞蹈形象。基本主题雄健有力,表现热烈的舞会气氛和兴致勃勃地翩翩起舞的形象。第二段:描写轻盈妙曼、回旋飞动的舞姿。

第三段:描绘轻若飞燕的舞步和眉笑目语、脉脉含情的意态。第四段:描绘舞会进入了高潮和结束。尾 声:描绘舞伴们相互致谢和告别。“歌曲之王”—— 舒柏特

舒柏特(1797—1828)出生于维也纳近郊一个小学教员家庭。他8岁开始学习音乐;16岁担任助理教师,教授私人钢琴,以此谋生。1813年,当他毅然离家去维也纳作一个“自由艺术家”的时候,对未来充满了美好的向往。但他所处的时代正是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失败,欧洲处于反动王朝复辟的时期。

他一生共写下了1500首作品。包括14部歌剧、9部交响曲、100多首合唱曲及600多首歌曲等,其中最著名的有交响曲《未完成》、钢琴五重奏《鳟鱼》、声乐套曲《美丽的磨坊姑娘》等。

他创作的中心是歌曲,有“歌曲之王”的美称,他的歌曲优美、质朴而深刻,充分体现了诗歌的意境。作品中折射出那个时代小知识分子的苦闷与压抑、欢乐与痛苦,成为浪漫主义艺术的典范。欣赏:

1、小提琴独奏曲《小夜曲》(2:46)歌词大意:①“我的歌声穿过深夜,向你轻轻飞去,在这幽静的小树林里,爱人,我等待你!”

②“你可听见夜莺歌唱,她在向你恳求,它要用那甜蜜歌声,诉说我的爱情。”

2、A大调钢琴弦乐五重奏(鳟鱼)第四乐章(7:35)创作背景: 1817年,舒伯特创作了著名的歌曲《鳟鱼》,歌曲用二段体写成。第一段描写鳟鱼在清澈的小河中欢畅地戏游,第二段描写狡猾的渔夫把河水搅浑,得以浑水摸鱼。后来,创作《A大调钢琴弦乐五重奏》时,采用了这首歌曲的曲调,故又称《鳟鱼五重奏》。

“标题交响乐奠基人”——柏辽兹

柏辽兹(1803——1869)是法国浪漫乐派音乐的创始人。1803年12月11日,出生在法国里昂近郊的一个医生家庭。童年时学习过长笛和吉他,1826年进入巴黎音乐学院学习作曲。1830年,获罗马大奖赴意大利留学,一年后回国进入创作的全盛时期。于1869年3月8日病逝于巴黎。

他的作品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当推《幻想交响曲》,还有戏剧交响曲《罗密欧与朱丽叶》、《罗马狂欢节》序曲、《拉科奇进行曲 》等都是深受人们喜爱的作品。此外,他撰写了著名论著《配器法》,还留下了大量的音乐评论,对高尚音乐的鉴赏等方面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他的音乐热情奔放,富于幻想。他开创了浪漫主义标题音乐的先河。他首创了“固定乐思”的手法,在配器方面他是管弦乐大师,他大胆创新,探索各种乐器组合的可能性,使管弦乐队的色彩焕然一新。

欣赏:

1、“拉科奇进行曲”(4:55)又名《匈牙利进行曲》,是戏剧康塔塔《浮士德的沉沦》第一部分的选曲。作品取材于德国文学家歌德(1749——1832)的诗剧《浮士德》第一部。内容为:浮士德独自漫步在匈牙利原野上,天色破晓,田野上响起农民的合唱和民间舞曲。突然,远处传来雄壮的号角声,出征的匈牙利军队列队走来。

2、《幻想交响曲》一至五乐章片断(14:10)演奏:阿姆斯特丹音乐厅管弦乐团 指挥:伯纳德-海廷克

“最幸福的音乐家”——门德尔松

德国著名作曲家、浪漫乐派的杰出代表。1809年2月3日,生于汉堡,父亲是大银行家。4岁随母亲学习钢琴,12岁开始作曲,17岁成名,20岁时开始以钢琴家、指挥家、作曲家的身份游历了欧洲各国,从此名声大振。1843年,创办了莱比锡音乐学院,由于常年过度劳累,损害了他的健康,加上亲人逝世的打击,使他心力交瘁,不幸于1847年11月11日逝世,年仅38岁。

他的作品旋律流畅、结构完整、温柔舒适、极少矛盾冲突、富于诗意幻想。由于生活经历所限,音乐难免缺乏深刻的思想表达,但其幽雅、宁静、精致、诗意的音乐境界却很少有人可以做到的。他的交响曲《苏格兰》、《意大利》,序曲《芬格尔山洞》、《仲夏夜之梦》及《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都是著名作品。除此之外,由于他的发掘、推崇和亲自指挥,巴赫的作品才受到重视。他还独创了“无词歌”的器乐体裁,他也是早期标题音乐的代表。以他为代表的莱比锡乐派对19世纪德国音乐生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欣赏:

1、钢琴独奏曲《春之歌》[巴伦勃依姆](以)(2:02)这首小品于1842年创作的。是他的四十八首《无词歌》中最流行的一首。它为我们描绘出一幅春光明媚、生机勃勃的春的图画。它将永远唤起我们对春天的眷恋和向往。

2、《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第一乐章 [海费兹](11:00)第一乐章:奏鸣曲式,热情的快板,e小调,2/2拍。第一主题:独奏小提琴首先奏出一个充满幸福,又荡漾着忧愁的优美旋律。第二主题:由长笛和单簧管奏出的一首幽静的抒情诗,显得有些多愁善感,随后独奏小提琴用更温暖、更美丽的声音来歌唱它。

“德国浪漫乐派领袖”——舒曼

舒曼(1810——1856)德国作曲家、音乐评论家,德国浪漫乐派的领袖。他出生于一个书商家庭,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7岁学习钢琴,1834年他创办了音乐杂志《音乐时报》,1840年与他钢琴老师车尔尼的女儿克拉拉结婚,幸福的生活给他带来了一系列创作上的灵感。在创作的同时他开始写音乐评论,他是第一个肯定柏辽兹、肖邦、李斯特、勃拉姆斯的音乐才华的人。1854年资产阶级革命失败,他由于只看到革命的败局,看不到未来的革命曙光,内心非常痛苦,以致精神失常,自投莱茵河。他虽然被救起来,但最后还是在精神病院中悲惨地死去。

他的主要作品有:钢琴曲《狂欢节》、钢琴套曲《童年情景》、交响曲四首、协奏曲及歌曲集等等。他的作品充满了浪漫主义的激情,他大量深刻生动、尖锐泼辣的评论,对引导社会音乐思潮的健康发展,抨击庸俗落后的音乐观念起到了积极重要的作用。

欣赏:

1、《梦幻曲》选自《童年情景》[格鲁米欧](2:39)它刻画了一个童年的梦幻世界,表现了儿童天真、纯洁的幻想。乐曲分三段,第一段是主题的呈示,宛如已坠入沉思的梦境,接着梦中出现美丽的世界。然后梦幻升腾,像是进入一层比一层更美、更奇异的梦境。中段没有新的音乐素材,仅是主题旋律的变化反复,节奏与第一段相同,因而仍然保持了幻想的情绪。但由于旋律有了一定的变化,仿佛在梦幻中从一幅图景又转入另一图景。

音乐进入第三段时,再现了第一段的主题。最后以无限深情而富于诗意的乐思结束了全曲。

2、《a小调钢琴协奏曲》第一乐章片断(5:45)演奏:弗兰兹、维也纳爱乐乐团 指挥:伯恩斯坦

“钢琴诗人”——肖邦

肖邦(1810——1849)波兰钢琴家、作曲家。生于华沙附近的一个教师家庭,父亲是侨居波兰的法国人,并是一位长笛演奏家,母亲是波兰贵族世家的女儿,钢琴弹得很好。他从小喜欢音乐,6岁接受严格的钢琴教育,9岁就在音乐会上公开演出。16岁时进入华沙音乐学院,跟随院长艾尔斯纳学习音乐理论。1830年,20岁的肖邦出国作旅行演出。他来到了巴黎,当时的巴黎是群星荟翠的艺术之都。他在这里以作曲家、钢琴家的身份获得了盛誉。1849年10月17日,他在巴黎病逝。

他的音乐潇洒、飘逸、含蓄、柔情,而这一切又都是在浓郁、鲜明的民族风格和热烈、深沉的富爱国热情中表现出来的。,人们称他为“钢琴诗人”。他为后世留下了二百余首钢琴珍品,有以《c小调革命练习曲》为代表的27首练习曲,有富于民族风格的51首玛祖卡舞曲,有着阳刚之美的《降A大调波兰舞曲》(也叫波罗涅兹舞曲),而他的21首《夜曲》更是钢琴音乐中的精品,另外还创作了许多钢琴奏鸣曲和协奏曲等。

欣赏:

1、《降D大调一分钟圆舞曲》(小狗)(1:51)

2、《f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第二乐章(15:06)演奏:伦敦交响乐团、钢琴:鲁宾斯坦、指挥:安德列-普列文

(注)安德列-普列文(1929--)出生在德国的柏林,犹太人。二战期间随家人到了美国,从1963年开始指挥生涯,先后担任过美国圣路易斯交响乐团、休斯顿交响乐团、匹兹堡交响乐团和英国伦敦交响乐团的音乐指导和常任指挥。

“钢琴魔王”——李斯特

李斯特(1811——1886)是19世纪欧洲乐坛上声名显赫的匈牙利钢琴家和作曲家。1811年生于匈牙利的雷丁,父亲是贵族庄园的管家,业余音乐家。他6岁起学习钢琴。8岁开始作曲。9岁已成功地举办了钢琴独奏会。10岁时,全家迁往维也纳,他跟车尔尼学习钢琴,跟萨列埃里学习作曲。13岁创作了歌剧。40年代末,进入了创作的黄金时期。1886年7月31日逝世。

他在作曲方面,主张标题音乐,创造了交响诗这一体裁(注:一种单乐章的表现诗情画意和文学性内容的管弦乐曲)。他一生创作了许多交响乐作品,如《浮士德》、《但丁》等等,此外,还创作了19首匈牙利狂想曲、12首高级钢琴练习曲、13部前奏曲等作品。

做为一代钢琴巨匠,他将钢琴的演奏技巧发展到了顶峰。在钢琴上创造了管弦乐的效果,被称为钢琴上的帕格尼尼,因此获得了“钢琴魔王”的美称。

欣赏:《匈牙利狂想曲第二号》(钢琴版)[希福](9:07)这首作品写于1851——1854年。它运用了匈牙利的民间舞曲《查尔达什》(这种舞曲的前半部称“拉索”,速度缓慢;后半部称“弗里斯”特点是速度迅急,常用切分节奏)写成的。第一段:缓慢的第一部分全是匈牙利的歌曲,委婉的旋律充满内在的激情,它唱出了匈牙利人民的悲痛、苦难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许多奇特的音响效果,都是模仿匈牙利民间乐器在演奏的情景。第二段:音乐速度加快,出现了舞曲部分,描绘了民间节日里,身着盛装的人们在欢欣起舞的热闹场面。

“新古典主义者”——勃拉姆斯

勃拉姆斯(1833——1897)德国著名作曲家、钢琴家,19世纪新古典主义最杰出的代表人物。1833年5月7日,生于汉堡的一个音乐家庭。父亲是业余乐师,母亲是裁缝,家境非常贫困。自幼随父亲学习小提琴,7岁学习钢琴,10岁开始学习作曲。20岁时,舒曼发现了他,并在《音乐时报》上发表了一篇引人瞩目的文章《新的道路》,热情赞扬了这位青年音乐家。

当时德国音乐界有两种流派,一派是魏玛乐派,他们主张标题音乐,提倡综合艺术,代表人物有李斯特等人。另一派是以门德尔松、舒曼组成的莱比锡乐派,他们搞无标题的纯音乐,不写歌剧,只写器乐作品。因为勃拉姆斯固守传统,有人说他是生活在浪漫主义盛行时期的一个“古典主义者”。

他的代表作品中以《c 小调第一交响曲》(1876年)最引人注目(曾被称作贝十),还有《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1878年)、《降B大调第二钢琴协奏曲》(1881年)和管弦乐曲《匈牙利舞曲》21首等,都是广大音乐爱好者喜欢的作品。

欣赏:

1、《c小调第一交响曲》第一乐章(14:20)VCD 演奏:波士顿交响乐团 指挥:小泽征尔

注:小泽征尔(1935--)生于中国的沈阳。第二年他们全家迁到了北京,一直到太平洋战争爆发的前夕,全家才回到日本东京。他是卡拉扬和伯恩斯坦的学生。从1962年先后在日本广播协会、美国芝加哥、加拿大多伦多、美国旧金山和波士顿交响乐团担任音乐指导和常任指挥。他与印度指挥祖宾-梅塔一起誉为世界级东方指挥家。

2、《匈牙利舞曲第五号》(乐队)[阿巴多](2:22)“俄罗斯音乐巨匠”——柴科夫斯基

柴科夫斯基(1840—1893)生于乌拉尔一个采矿工程师的家庭。自幼学习钢琴,10岁考入法律学校学习,毕业后在司法部工作。1862年进入彼得堡音乐学院学习作曲,毕业后赴莫斯科音乐学院任教。后与他的学生米留科娃结婚,这不幸的婚姻使他极度失望,从而陷于绝望。就在这个时候,一位富孀冯-梅克夫人给予了他精神和物质的支援。1893年,柴科夫斯基染上霍乱,同年11月6日在彼得堡去世,终年53岁。

他广泛地吸收意大利的歌剧、法国的芭蕾舞、德国的交响乐和歌曲的精华,他的音乐着重刻画人的内心世界,具有强烈的戏剧性和温暖的抒情性,旋律和配器都极富表现力。他的代表作品是交响曲:第四、五、六(1878、1888、1893年);管弦乐:《罗米欧与朱丽叶》(1869年);歌剧:《奥涅金》(1878年)、《黑桃皇后》(1890年);芭蕾舞剧:《天鹅湖》(1876年)、《睡美人》(1889年)、《胡桃夹子》(1892年);协奏曲:《降b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1875年)、《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1878年)等。此外,还有序曲、室内乐、歌曲等大量优秀作品。

欣赏:

1、《第一弦乐四重奏》第二乐章“如歌的行板”6:35 第一段:由第一小提琴奏出的第一主题是原民歌主题,抑郁、沉静。第二主题含有祈求和疑问。

第二段:在情调上更加忧郁。诉说性的主题发展到高潮时,已成为哀告式的了。第三段:是第一段的不完全再现,在它后面加了一个尾声。音乐不像原来那样平静了,而表露出一些激动而愤怒的感情。但结束是平和的,有如把憧憬寄予梦幻之中。

2、芭蕾舞剧《天鹅湖》选段DVD(1:00:

56、1:23:30、1:26:30)剧情:描写的是一位王子齐格弗里德和一位被魔法师罗德伯特变成天鹅的公主奥杰塔的恋爱故事。他们两个忠诚坚贞的爱情终于战胜了魔法师,公主恢复了人形,和王子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晚期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马勒

马勒(1860——1911)奥地利作曲家、指挥家。生于波西米亚(捷克)的一个犹太小商人家庭。6岁时参加钢琴比赛,被誉为“钢琴天才”。15岁考入维也纳音乐学院学习钢琴、作曲、指挥,成绩优异。19岁时开始了他的指挥和创作生涯,他受聘于维也纳皇家歌剧院。1907年他侨居美国继续他的指挥和创作活动,但每年都回到维也纳度假。1911年5月18日,因心脏病死于维也纳。

他开创了音乐的新形式——声乐交响曲(注:艺术歌曲与交响乐相结合的一种艺术形式)。他的代表作品有10部规模宏大交响曲,晚年根据中国唐诗谱写的《大地之歌》(注:马勒称它是一部男高音、女低音和乐队的交响曲)等。作为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的音乐家,马勒在创作手法上进一步强化了浪漫音乐的发展方向,如在音乐语言上更加个性化,感情表现更加激烈夸张,和声方面极度半音化,这些对20世纪的现代音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欣赏:

1、《大地之歌》第一乐章《愁世的饮酒歌》(8:23)(一部男高音、女低音和乐队的交响曲)唱词是李白的《悲歌行》的诗句(“悲来乎,悲来乎主人有酒且莫斟。”)写的是诗人热爱生活,向往自然,但“悲哀来到,心灵的花园一片荒凉”,无可奈何,只能借酒消愁。音乐以颂赞生活开始,而以悲痛欲绝告终。

2、《第一交响曲》“第一乐章”片段[伯恩斯坦,维也纳爱乐] 14:16

第四篇:浅析欧洲浪漫主义时期音乐

浅析欧洲浪漫主义时期音乐

【摘要】欧洲浪漫主义音乐的产生有深刻的社会历史根源。作为一种音乐流派它具有一系列共同特征对大自然景物的表现占有愈来愈重要的地位在音乐中追求民族民间的内容和情趣音乐的体裁样式凸显自己的特色。音乐表现手段获得了新的表现力。这些特征同浪漫主义文学诗歌的特征之间有许多共同点同时又具有音乐艺术所独有的特色。

【关键词】欧洲;浪漫主义音乐;特征

一、浪漫主义音乐的产生

浪漫主义原指流行于欧洲中世纪的英雄史诗和骑士传奇世纪初用来称呼当时的文学运动。音乐的浪漫主义眦初始于德、奥后波及全欧是至年问欧洲音乐历史上的一种潮流。浪漫主义音乐的产生有深刻的社会历史根源。法国大革命后欧洲大陆封建复辟的情势特别是随后兴起的欧洲资产阶级民主运动和民族运动为这种新的音乐潮流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肥沃的社会历史土壤。它同发生在文学艺术领域中的浪漫主义思潮有着密切的联系。作为维也纳古典主义向浪漫主义过渡时期代表人物的贝多芬在他的晚期创作中已经显露出浪漫主义潮流的征兆。在世纪-年代拿破仑失败、封建势力重新抬头时期在德、奥以舒伯特、韦伯为代表的这种新的潮流和风格终于出现但遗憾的是由于他们的早逝浪漫主义音乐有待于进一步发展。就在不久后的-年代欧洲民主民族运动开始逐步进入发展和高涨时期门德尔松舒曼和早期的瓦格纳实现了浪漫主义音乐的飞跃。

几乎与此同时在七月王朝统治下的法国具有浪漫风格的柏辽兹音乐崛起当时寄居在法国的具有强烈民族意识的波兰音乐家肖邦和匈牙利音乐家李斯特将这种新的音乐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一切构成了欧洲浪漫主义发展的鼎盛时期。世纪年代以后欧洲的民主运动进入低潮音乐中的浪漫主义潮流开始衰落这在瓦格纳的后期歌剧创作中已经显露。其后浪漫主义音乐逐渐走向解体。但是它的影响在纪后一半叶的许多作曲家的创作中仍可看到故也有人称布鲁克纳、施特劳斯等一批作曲家为后期浪漫派。

二、浪漫主义音乐时期的代表性音乐家及作品

浪漫主义音乐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其间涌现出大批优秀的作曲家和大量至今仍受人民喜爱的艺术珍品。浪漫主义时期创造了许多新的音乐体裁如多乐章标题交响曲、单乐章交响诗、交响音画、狂想曲、随想曲等在创作手法上既继承、发展古典主义音乐传统又根据表现内容的需要作大胆的革新。还推动了欧洲歌剧的发展和民族乐派的兴起是欧洲音乐文化发展的重要历史阶段对世纪的欧洲音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舒伯特一。奥地利作曲家、古典乐派的继承者、浪漫乐派的奠基人“艺术歌曲之王”。主要创作领域艺术歌曲、交响曲、钢琴奏鸣曲、室内乐等。代表作品有《小调第八未完成交响曲》《大调交响曲》《死神与少女》、弦乐四重奏、《鳟鱼》钢琴五重奏、《即兴曲》《音乐的瞬间》、声乐套曲《美丽的磨坊姑娘》《冬之旅》等。肖邦卜。波兰最伟大的钢琴家、作曲家。世纪欧洲民族乐派最杰出的代表也是欧洲浪漫主义音乐的重要人物有“钢琴诗人”之称。作品有《降大调军队波兰舞曲》《革命练习曲》《降小调奏鸣曲》及大量夜曲和幻想曲等。肖邦的音乐中注入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和深刻的精神内涵。他的艺术直指钢琴为此他创造了一种极其个人的风格在注音体系上渗进了许多他自己的特点。万方数据李斯特-。著名的匈牙利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音乐活动家伟大的浪漫主义大师是浪漫主义前期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有“钢琴之王”、“钢琴上的帕格尼尼”等美称。作品有《塔索》《但丁神曲》《浮士德》《匈牙利狂想曲》、十二首钢琴高级练习曲等。李斯特一生对音乐突出的贡献主要有两方面一是丰富了钢琴技巧的表现力。他的钢琴音乐不仅有诗情画意的小品也有宏伟、辉煌的艺术效果和具有交响性的乐曲他使钢琴音乐获得了管弦乐队般的效果气势宏伟热情磅礴。二是他首创了单乐章标题交响诗体裁。一生中他写了首交响诗以《前奏曲》和《塔索》最为著名这些交响诗具有叙事性、抒情性、描写性和戏剧性的特点。

三、浪漫主义音乐的特征

音乐中的浪漫主义同文学诗歌领域中的浪漫主义运动有所不同它缺乏后者所具有的那种鲜明的创作纲领和理论化了的美学主张也未能形成一个有统一艺术思想纲领的创作集团。然而作为一种音乐流派它具有一系列共同特征。这些特征同浪漫主义文学诗歌的特征之间有许多共同点同时又具有音乐艺术所独有的特色。对大自然景物的表现占有愈来愈重要的地位。作曲家在作品中常常把自己的主观心灵同客观的大自然融合为一体二者之间存在着一种极为亲切的关系。同启蒙运动时期的古典主义音乐相比浪漫主义音乐中的自然景物的表现具有更为浓厚的主观感情色彩。这在一定程度上间接地反映着音乐家本人对社会现实的感情关系。他们对现实环境中的庸俗、卑陋感到厌恶以音乐创作中的恬静、安谧、清新的另一个世界与之相对置把自己沉浸到这个幻想的世界里自我陶醉在那里寻找现实生活中难以得到的东西。在音乐中追求民族民间的内容和情趣。本民族的或其他民族的古老民问传说、故事质朴单纯的民间音乐素材在他们的创作中占据重要位置从而使他们的音乐获得了某种清新、质朴的气质和格调。与古典主义音乐相比浪漫主义音乐在这方面的追求是更加自觉的。这种现象显然同欧洲一些国家日益增长的民族意识有一定联系。虽然某些作品中出现过渲染中世纪封建宗法制度和带有宗教神秘倾向的题材但这种倾向始终未能成为主流。音乐的体裁样式凸显自己的特色。在体裁方面特别重要的是出现了具有浓厚浪漫气质的新的器乐特别是钢琴独奏体裁诸如即兴曲、夜曲、叙事曲、谐谑曲、音乐会用练习曲、幻想曲、各种富于民族民间色彩的舞曲、无词歌等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带有标题音乐性质的。这些新的体裁为作曲家表现富于浪漫主义性质的感情内容提供了广阔的可能性。声乐艺术歌曲也成为这个时期最富于浪漫气质的体裁它的发展也体现了音乐进一步要求同诗歌相结合的浪漫主义美学理想。浪漫派作曲家们一方面把一首首相对独立的器乐钢琴、声乐作品在标题内容和音乐素材的总的构思下联结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形成新颖独特的器乐套曲或声乐套曲另一方面又把多乐章的交响曲套曲在总的标题构思原则下压缩为精练集中的单乐章结构形成了标题性交响诗。这种单乐章的标题性交响诗是浪漫主义音乐的独特产物它充分体现了打破各艺术门类的界限使音乐同文学相结合这一浪漫主义美学原则。

第五篇:浪漫主义时期勃拉姆斯的钢琴音乐

[摘 要]勃拉姆斯是浪漫主义音乐盛行时期的一位严肃的、有高度思想性的音乐家,他崇拜古典风格的纯音乐创作,熟练掌握绝对音乐的曲式结构、创作技巧,是浪漫主义盛行时期的最后一位古典主义作曲家。

[关键词]勃拉姆斯音乐 浪漫 古典

伟大的作曲家、钢琴演奏家(Johannes Brahms,1833-1897)勃拉姆斯1833年5月7日出生于德国汉堡,1897年4月3日病逝于维也纳。他经历了一个完整的19世纪下半叶,其时正是浪漫主义在19世纪上半叶的辉煌之后逐渐走向没落的时期。

勃拉姆斯自幼随父学习小提琴,7岁师从奥托·科塞学习钢琴,10岁开始学习作曲。喜欢参加各种各样的社会音乐活动,广泛地接触了民间音乐和城市流行音乐,20岁时和一位匈牙利小提琴家一起从事旅行演奏,在旅行途中,结识了李斯特和舒曼等著名音乐家,这为他日后的音乐创作生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勃拉姆斯作为一个严守德、奥传统的音乐家,他的伟大之处在于他虽身处浪漫主义时期,浪漫主义的创作思想、创作手法对他产生了深厚的影响,但他的作品却具有一种古典主义式的均衡。

让我们循着勃拉姆斯钢琴音乐发展的脉络去探寻他的音乐与人生吧。

青年勃拉姆斯是以风琴音乐开始他的音乐事业的,勃拉姆斯的早期创作主要是集中在奏鸣曲的创作上(Op.1 C大调奏鸣曲,Op.2 #f小调奏鸣曲,Op.5 f小调奏鸣曲),这对于一个浪漫主义者,特别是在他的青年时期来说,是很不寻常的,因为当时盛行的是浪漫的“音乐瞬间”式的小品,是小型的抒情曲形式。而且,即使是大型曲式,浪漫主义者也是用几个小曲组成的,或者是用自由的、幻想曲式的展开把一个歌曲式的结构扩大的。青年勃拉姆斯在早期音乐创作中几乎是排斥浪漫主义因素,创作手法确实是令人吃惊的。这些钢琴作品对浪漫主义音乐风格不加理睬,它们有着自己独特的钢琴艺术风格,那就是受贝多芬式的古典主义的影响。尽管勃拉姆斯力图从贝多芬的后期奏鸣曲出发,创造出自己的风格来,但他的钢琴音乐的写作只继承了某些贝多芬乐章中的非钢琴性质,致使这些作品像舒曼所巧妙形容的那样,仿佛是“带了面纱的交响乐”。

勃拉姆斯早期创作的d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起初是计划写成交响乐的,后来,他感觉不能胜任这样巨大的交响乐结构,就把它缩写为两架钢琴用的奏鸣曲。经过几年的努力,这个作品有了一个钢琴曲的局面,可是还带有原来的管弦乐的特点,于是勃拉姆斯就把它写成了一部钢琴协奏曲,最初打破交响乐计划的终曲用回旋曲替代了。这部崇高的、悲剧性的作品仍然是一个独特风格的音乐作品,一部带钢琴协奏(obbligato piano)的交响乐。勃拉姆斯的早期钢琴创作除了这几部作品外,还有Op.10《叙事曲》,这是勃拉姆斯的小型套曲形式的创新,在四个部分里,作者体现了著名英格兰民间叙事诗《爱德华》的故事情绪。1862年,勃拉姆斯迁居维也纳,此后,虽然他经常往返各地并回德国旅行演奏,但维也纳已成为他的第二故乡。在这里,勃拉姆斯开始了他的第二阶段的创作。这一阶段,他对钢琴音乐创作的能力得到了巨大的发展。他在变奏曲的创作方面倾注了全部能量,使其流畅而充分地反映了他音乐思想中最重要的部分,胜过他在其他钢琴音乐作品中所能达到的程度。这些作品主要包括Op.21,创作于1862年的两首变奏曲Op.24,作于1862年的亨德尔主题变奏曲,篇幅长大,共有28个变奏,难度也很高,这些作品继承了古典变奏曲风格,而在情绪、乐思、性格的发展方面和发挥钢琴艺术的表现方法上都有所创新,带有明显的浪漫主义痕迹。

作于1879-1880年间的Op.76八首钢琴小品和Op.79两首狂想曲介乎于勃拉姆斯年青时代的特性小品和晚期大量创作的音乐小品之间,尽管它们与此前的第二阶段创作的变奏曲有很大区别,但也从变奏曲中吸取了很多东西,变奏手法在这些作品中成了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些小品尽管包括了丰富的钢琴演奏技巧,但仍从他早期的叙事曲中吸收了很多朴素的以及管弦乐化的因素。勃拉姆斯在Op.76中采用的随想曲与间奏曲的形式为他晚期的钢琴音乐创作提供了一个模式。勃拉姆斯晚期创作的作品几乎全都是间奏曲,时值浪漫主义的黄昏时期,这些作品也是勃拉姆斯的“夕阳”作品,无论在技巧还是内容上都到了十分成熟的境界,总体风格比较压抑、沉重,越来越趋向于一种个人化的内心自省的色彩。在这一时期内,勃拉姆斯不再创作大型钢琴作品,摒弃了从前曾关注过的其他体裁。旧有的形式中,只有狂想曲和叙事曲分别创作了一首。在规模上比从前的同类作品大,在结构上十分精练、短小而性格鲜明的间奏曲,集中体现了勃拉姆斯阴郁的性格。在创作手法上,常使用带有三度、六度、八度音程进行的经过句,不像肖邦、李斯特那样在作品中好用大段琶音音型,因而听起来往往不是十分流畅,但却表达了坚实而稳定的情绪。勃拉姆斯有着卓越的节奏意识,音乐充满了切分节奏、复节奏和其他节奏变化,最重要的特点是对位法的运用,如Op.117中常有两个同时存在的旋律线。Op.119是勃拉姆斯最后的钢琴作品,献给克拉拉·舒曼。在这部作品中,作者仿佛找到了青年时代的激情,因而这部作品被称为“回光返照”之作,其中No1和No2描写了自然景色,柔和而优美,第三首是轻松的波尔卡,这种风格在他的晚期作品中十分少见。第四首是英雄性的狂想曲,但却结束在小调上,仿佛预示了某种不可逃避的命运。除此之外,勃拉姆斯在1893年还创作了51首钢琴练习曲,音程跨度大,技巧很高,手小者很难演奏。一个人的音乐创作反映了他的音乐观众,而观念的形成来源于作曲家对音乐、艺术是什么的独到的认识,来源于对传统的一套系统的见解,也来源于他独特的人生体验。勃拉姆斯从小所受到的严格的古典主义音乐的教育,使他得以接受贝多芬、巴赫等古典大师的衣钵,他对古代音乐做过深入研究,所著文献可称为音乐学的专著。这些都使他的作品与传统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在钢琴作品中,他对奏鸣曲与变奏曲式的偏爱也反映了这一点。青少年时期较为艰苦的生活和终身独身,感情上的压抑也使他的作品越来越沉郁、内省,且大多数是纯音乐的无标题作品。

勃拉姆斯的音乐既反映出德国北部的淳朴无华、严肃庄重,也反映出维也纳的妩媚动人、亲切温柔。在所有的浪漫主义作曲家当中,他最出色地处理了浪漫主义抒情性和古典主义曲式的矛盾。在他平静、均衡的古典主义背后隐藏着一种浪漫主义的悲剧哲学,一种悲观主义和退隐忍让的世界观。他以一种贵族式的精神,把这种哲学和世界观融入到他所缅怀的形式之中,因此,他的每一部作品都有着过去年代的精神和光荣的回声。

勃拉姆斯热爱德国古典音乐的优秀传统,坚持音乐的完美与均衡,他的作品深刻地表现了时代精神和社会生活,因而他成为贝多芬之后,西欧交响音乐创作最有代表性的作曲家,评论家称勃拉姆斯是生活在浪漫主义盛行时期的最后一位古典主义作曲家。

下载浅析浪漫主义音乐中的爱情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析浪漫主义音乐中的爱情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及合唱

    【摘要】:浪漫主义音乐以它特有的强烈、自由、奔放的风格与古典主义音乐的严谨、典雅、端庄的风格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如果贝多芬的音乐只是黑白电影或版画的话,那么浪漫主义音......

    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共五则)

    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19世纪) 浪漫主义一词(Romance)原指流行于欧洲中世纪的英雄史诗和骑士传奇,19世纪初被用来称呼当时兴起的文学运动,后又运用到音乐中来。浪漫主义音乐(Romanti......

    浪漫主义时期音乐的风格特征

    浪漫主义时期音乐的风格特征 姓名:陈小溪 学号:2010710038 学院:统数学院 手机号:*** 浪漫主义的思想产生于 18 世纪中叶, 19 世纪初的欧洲文艺思想界。这个时期,政治......

    中国古代文学史中的浪漫主义

    中国古代文学史中的浪漫主义 中国古代文学史中的浪漫主义起源于屈原的楚辞,浪漫主义贯穿于中国古代文学的各个方面,主要有小说、诗歌、戏剧等,其中在诗歌和戏剧中取得较多的......

    音乐与爱情

    音乐与爱情 20711P19臧增梅 爱情,让我想到一句诗:“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爱情是人间最美好圣洁的感情,让人不会在感到世界的冷漠而感觉到孤独;让人在受伤的时候忘记......

    音乐鉴赏——浪漫主义乐派(范文模版)

    浪漫主义乐派 浪漫主义乐派是继维也纳古典乐派后出现的一个新的流派,它产生在十九世纪初。 这个时期艺术家的创作上则表现为对主观感情的崇尚,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幻想。艺......

    西方古典与浪漫主义音乐教学材料

    西方古典与浪漫主义音乐课程材料 西方古典与浪漫主义音乐 主讲:徐文 Periods of European art music Medieval (500–1400) Renaissance(1400-1600) Baroque (1600-1760)......

    古典到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讲稿

    古典到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 讲稿 一.浪漫主义的含义 二.浪漫主义时期的时间界定 三.音乐风格特点 四.代表人物及其作品 浪漫(romantic) 一词原指用罗曼语(Romance)所写的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