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主义倾向在《双城记》中的显现

时间:2019-05-14 20:25: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浪漫主义倾向在《双城记》中的显现》,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浪漫主义倾向在《双城记》中的显现》。

第一篇:浪漫主义倾向在《双城记》中的显现

浪漫主义色彩在狄更斯作品中的显现

——以《双城记》为例分析

摘要: 《双城记》—一部历史主义的题材的小说;一部受到广大读者欢迎的杰作。它的成功不仅在于作者狄更斯高超的现实主义创作技巧,更得意于作品中浪漫主义情怀的艺术魅力。本文将从人物形象的塑造、戏剧性的情节设置、超自然的景物描写等方面出发,研究该书中彰显的浪漫主义特征。

关键词: 人物形象

情节设置

景物描写

浪漫主义

狄更斯作为公认的维多利亚时期(1837—1901)最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在他的部分作品中,一方面对资本主义社会中尖锐的劳资矛盾和底层人民贫苦生活等不合理现象进行了批判和揭露。另一方面,他又从人道主义出发对遭受迫害的下层人民寄予了深刻的同情,并且主张人们用改良的方法来解决这些社会问题,而不是以暴力进行抗争。通常以上这两方面是我们在对狄更斯的作品进行研究的经常触及到的观点,但是,我们对他作品中蕴含的浪漫主义色彩却知之甚少,在这里我将以《双城记》为例,对狄更斯作品中的浪漫现实主义的表现进行探析。

一、理想化的人物形象

狄更斯用对比的手法在《双城记》中塑造出了特点鲜明的角色,赞扬了人和人之间的宽厚、仁爱,肯定了爱的绝对胜利。将此与统治阶级的残酷丑恶、群众疯狂的暴力革命进行比较,来展现作品中的浪漫主义色彩。而在《双城记》中充满了浪漫主义仁爱精神的代表就是卡尔登这一人物形象。

卡尔登是利他精神和自我牺牲的典型,他本是一个充满智慧和才干的青年,但是却不被社会认可,这使得他与社会格格不入。他在对现实长期的妥协中,成为了一个自暴自弃、懒散放荡的人。而在卡尔登遇见露西后,他的荒废生活又燃起了希望,露西的善良、纯洁,以及他们父女之间的深情都感染着他去寻找一种更加积极自信的生活。卡尔登这一形象之所以具有浪漫色彩,就在于当他发现代尔那和露西相爱时,并非百般阻挠,而是给与他们衷心的祝福;当代尔那即将被处以死刑时,为了露西,他又顶替代尔那走上了断头台。他就是在用自我的牺牲换取所爱的人的幸福。狄更斯在书中这样描述卡尔登,“太阳无精打采地冉冉升起,它所普照的景物再也没有比这个人更令人痛心的了。他富有才能,情感高尚,但却不善于运用这些才能和情感,不善于帮助自己和获取自己的幸福。他意识到自己身上这种病害,但却任凭它将自己蚕食殆尽。”可见作者既肯定卡尔登崇高奉献精神,又对他大无畏牺牲给自己带来的不幸遭遇给予同情。卡尔登之所以会成为《双城记》中浪漫主义精神的代表就是缘于他的自我牺牲和利他主义的崇高品德,使它成为了一个类似于神一样的人物,一个不可能存在于人世间的理想化人物。狄更斯借助卡尔登这个形象,在残酷、血腥的革命中,展现人与人之间的博爱,二者间强烈的美丑对照,展示了作品中的浪漫主义色彩。

二、戏剧性的情节设置

“在进行小说《双城记》的创作时,狄更斯是事先精心构思,巧妙安排,从而让小说的情节跌宕起伏,非常富有悬念性”。在书的开篇就写马奈特医生入狱18年后终得释放,那么他是为何入狱呢?又如小克朗丘发现自己从不拿铁器的父亲,嚼过的草根上竟然有铁锈味,这又是一个悬念。而这些悬念在后文又一一的得到解答,马奈特医生受到厄弗里蒙徳侯爵的陷害被迫入狱,而克朗丘却在背地里从事掘墓工作。这些情节环环相扣,如同推理小说一般,层层设疑又一一解谜。除了悬念的设置,故事中的巧合因素更是充斥着作者主观的安排。卡尔登和代尔那都爱上了露西,而这二人竟然有着近似相同的容貌,相似到能够以假乱真。除此之外,代尔那和露西的相爱也具有巧合性,代尔那竟是陷害马奈特医生的伯爵家的侄子。正式这些悬念和巧合使得小说的情节跌宕起伏,显示出小说的浪漫主义情怀。

三、强烈的情感抒发

狄更斯在《双城记》中塑造的人物形象善恶分明,马奈特医生和卡尔登是人道主义典型的代表,而徳发齐太太是既令人同情更让人畏惧的复仇者是恶的象征,小说结尾作者有意将结局安排为以善胜恶,也明确的指出了作者在作品中的思想倾向,既反对暴力革命,主张宽恕、博爱、仁慈才是探索社会出路的唯一途径。

除此之外,狄更斯还通过一系列议论、抒情等把自己的思想感情毫无保留的表达出来。例如,在攻占巴士底监狱后,作者对血腥暴力的报复场面发出的感叹“啊,上苍保佑露茜·达奈的幻想,让她的生活远远躲开这些脚步吧!因为这些脚是鲁莽、疯狂而又危险的;而且,自从德发日酒铺门前摔破了酒桶以后经历了这么多年,这些脚一旦浸染上红色,就不容易清洗干净了。”由此看见,狄更斯本人并不赞成群众们采取的这种反抗方式,他把这些行为视作是残忍的、失去理性的报复。还有,作者在小说中反复的引用了《新约·约翰福音》中的:主说:复活在我,生命也在我;信我的人,虽然死了,也必复活;凡活着信我的人,必永远不死。这句话,来渲染卡尔登赴死前的情景,以此强烈的谴责大革命中暴力过激的行为。同时,反复的使用这句话,也让读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对卡尔登这一人物给予更多的肯定和同情。

在《双城记》中,狄更斯对被浪漫派认为的人类最强烈的情感表现之一的爱情,也进行了阐发。卡尔登在与露西谈话时说道“请你时常想着有这样一个人,他为了保全你身边一 ①②③③

① 查尔斯·狄更斯《双城记》[M].张玲,张扬,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8,第78页.杨斯越.浅析狄更斯《双城记》的浪漫现实主义精神[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2-12-25.查尔斯·狄更斯.《双城记》[M].张玲,张扬,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8,第194页.个你所钟爱的人的生命,甘愿献出自己的生命。①”卡尔登在这里话不仅是对露西情感的表白,更像是一种宣言,既爱你,连同爱你所爱的人,展现一种博爱和献身精神。

四、哥特式的环境描写

“他的小说不仅仅是现实主义,从中我们还可以读到许多浪漫主义的因子,狄更斯小说中鲜明的哥特特征就是证明。②”18世纪,一种以恐怖和神秘为基调、多发生在荒郊古堡的小说样式,被人们赋予了“哥特式”小说的名称。这类小说常以古堡、荒原、废墟等环境为背景,气氛阴森、神秘、充满悬念,常常充斥着暴力、复仇和死亡的情节。而在《双城记》中,狄更斯也选取了大量超神秘性的自然景物来营造恐怖和神秘的氛围。

小说中对侯爵老爷府邸是这样描绘的“庄园里的石面孔(狮子的面孔,人的面孔)茫然地望着黑夜,望了三个沉重的小时。死沉沉的黑暗笼罩了一切;死沉沉的黑暗使道路上死寂的灰尘更加死寂,坟地里蔓草凄迷,可怜的一小片一小片的草皮彼此已无法区分。十字架上的耶稣见到任何东西都可能走下来。③”石像本身是不可能有动作、神情的变化的,它只是静止的雕塑而已。但是在这里的神像却成为了像侯爵一样的统治阶级的代表,监守着这个充满了阴森恐怖的城堡。除此之外,狄更斯也用了魔鬼这类形象来营造神秘的氛围,例如书中写,侯爵回乡的路上碰见的修路人,竟然看了把藏在马车下的人看作是鬼魂,而这个鬼魂就是被压死小孩的父亲。夜晚的时候这位父亲潜入侯爵的卧室,并且用被刺的石头人面来诅咒侯爵。这也预示着人民即将反抗,而侯爵这类似的残暴的统治阶级也必然会遭受报复和杀害。

狄更斯作为英国现实主义的杰出作家,他在对社会的黑暗进行深入的披露的同时,也以一个乐观的理想主义者的身份,展示了对美好社会的展望。在他的这部作品中,人物性格虽然单一,但是典型,即人道主义的崇高精神;马奈特医生虽然因被陷害而被迫入狱18年之长,但最终能与女儿露西相聚,欢度余生;卡尔登为了露西的幸福牺牲了自己的生命,但也算完成了他在人道主义的精神追求,实现了个人的价值。理想主义让狄更斯无法排斥浪漫手法的创作。同时,为了推动故事情节、烘托环境气氛,他也描会了不少充满神秘和超自然的浪漫主义景观。狄更斯现实主义创作中的浪漫主义倾向,让《双城记》这部作品显示出了一种在残酷的社会现实之上的崇高道德信仰。

①②③ 查尔斯·狄更斯.《双城记》[M].张玲,张扬,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8,第134页.贺雄姿.《狄更斯哥特式小说研究》[J].湘潭大学.2011-05-07.查尔斯·狄更斯.《双城记》[M].张玲,张扬,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8,第111页.参考文献:

查尔斯·狄更斯.《双城记》[M].张玲,张扬,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8.刘文荣.《19世纪英国小说史》 [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赖于坚.《狄更斯品传》[M].学林出版社(2012).张中伟.浅析《双城记中的浪漫主义》[J].视界·外国文学研究,2012-09.傅守祥.论《双城记》浪漫现实主义的仁爱精神[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04(03).

潘朝晖.《双城记的戏剧性及主题》[J].文教资料.2008-07-15.阎静之.浅析《双城记中的理想人物》[J].沧桑.2010-04-28.

第二篇:音乐课堂中的音乐性如何显现

课程改革过程中,各种观念百花齐放,音乐课堂从以前纯音乐技能和音乐知识的传授到加入了各种其他的因素,例如人文知识的贯穿,例如姊妹学科的渗透甚至综合等等,本文转自免费教育文稿网www.xiexiebang.com 转载请注明出处。这些新的元素来到音乐课堂,让很多教师如看见了万花筒,不知该如何取舍,这些内容的被有的教师不加方法地引进,有的音乐课堂变得杂而不纯,有的音乐课堂充斥着各种知识却恰恰减弱了音乐的魅力,音乐课堂的音乐性就在这些因素的冲击下被减弱了。

课程改革一直就有它的成功之处,既然是改革,避免不了出现问题,而这个改革的过程,也的确让以前单一的音乐课堂变得有趣味了,变得更接近学生的生活了,使初中音乐课堂更贴近大音乐教育而区别了专业音乐教育,我个人认为这是非常成功的一方面。但另一方面,因为尺度的拿捏问题,课堂音乐性的的把握问题在喧闹的音乐课堂过多之后,又呈现在了我们的面前。音乐课堂是有其固有的知识结构的,离开了这个知识结构,盲目以夸大其他元素的作用,那音乐学科就会没有自己的存在价值。

要表现音乐课堂的音乐性是一个非常艺术的过程,一个拿捏不当,音乐的美感就会被破坏,音乐的魅力就会被淹没,所以,使音乐课堂具有音乐性,首先是教师的一种艺术,一种方法的艺术,在实践课堂中,我越来越觉得要使课堂音乐性得到完美的体现,要创造这样一种课堂的艺术是需要多方面的精心设计策划,实在是并不容易的事情。

一、音乐是声音的艺术,聆听声音始终是音乐课堂的主要内容,感动学生的,应该是音乐本身。大音乐教育的音乐课堂,学生只是音乐的尝试者,并不是专业音乐人,教师想从音乐技法上吸引学生,学生还没有这么专业的鉴赏力,想单从音乐的兴趣上激发学生,我们的课堂音乐在流行音乐面前,完全不能使学生有更特别的兴趣。所以,要想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美感,首先需要的就是设置情境,加强聆听的魅力。设置情境就是教师课堂艺术的具体体现。

首先,给学生一个音乐背景,这个背景要生动,时间和空间具体,情感悬念强烈。例如,在聆听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时,教师应该设想到,这个乐曲起伏颇大,包含着人生的起落悲喜,并且和贝多芬本人的生活经历情感习习相关,因此,教师就应该着重介绍贝多芬的性格,生活处境,历经的坎坷,还应该结合当时资产阶级大革命的风起云涌,让学生感受乐曲诞生的大时代背景。这种背景介绍和音乐是分不开的,启发学生的情感悬念,才能让学生在后面的音乐中有感我听,才能使学生在聆听时进入音乐情境。

其次,教师要设计完美的音乐聆听环境,这个需要从硬件和软件两个当面尽量完美地做好准备。硬件软件环境对音乐课堂非常重要,良好的音响设备,是演绎音乐最好的载体,换了一个稍微差一些的设备,这些经典的音乐片段在音质不佳,断断续续的效果中,都会让学生大失所望,音乐不再感人,教师的讲述也会立刻变得苍白无力,所以,教师在课堂前就应该着手准备完美的音乐资料和尽量优美的播放设备给学生。这个在最近学校配备了专业的音响到教室后,我有了非常深刻的感受,以前,学生对《喀秋莎》《游击队之歌》这些歌曲都没有什么特别的兴趣,但在我精心挑选了黑鸭子的合唱歌曲版本,又在新的音响设备下播放出来后,学生是从喧闹的无所谓而转为入神地聆听天籁一般的不同。人声的纯净与秀美,不需要教师的夸夸其谈,是真正从声音中传递到每个人心中。音乐之美,不是教师的讲述能强加给学生的,只能是聆听,只能是优美的声音效果让学生自己感受。精致的教师,是会利用一切机会创造最优美的声音效果给学生,而不是寻找客观理由,找一些凑合的声音给学生。如果在常规教学中,学生欣赏到的都不是最优美的音乐,那长期如此,学生对音乐就开始持怀疑态度,不再认同音乐的感人魅力了。对此,我对某些出版社教材中的配套音像资料颇有意见,那就是,这些磁带灌制质量并不高,优美的《祝酒歌》在我们课堂播放时候,不光不能让学生感受到美,甚至让有的学生尖声讥笑,这样的音乐资料在课堂上给学生听,实在是适得其反。所以,音乐的聆听,是需要教师选取最优美的音乐资料,用好的音响效果呈现出来给学生聆听的,并且,一定要成在常规,长年累月积累,给学生一种完美的音乐感受。最后,教师应该重视音乐课堂中音乐聆听所占的比重。其实,在音乐面前,教师介绍多少,说多少音乐的美,那都是教师的个人感受,这种感受是不能强加给学生的,要学生认同,还不如教师提点一两句,更多的时间给学生听,给学生感受。一堂音乐课,学生听的时间应该起码有半堂课。可以是这样的一个过程:

1、先完整的听。可以闭上眼睛,教师应该提点学生尽量完整地静下心来闭目聆听。完整的音乐形象对学生非常的重要,第一遍完整的聆听,学生其实有很多所感,这些感受有的学生并不会用语言描述出来,教师也不应该追求在这个过程之后,有多少个学生说出了自己听音乐的体验。这种说出来的体验是表象上的,更深层的体验其实在心里,教师只需要注意学生是不是对这个音乐明显有了兴趣,明显沉浸到了音乐中,就成功了。

2、多次聆听。在多次聆听中,学生有了自己重视的片段,熟悉了音乐旋律,并且喜欢跟唱。这就是学生喜爱上了这个音乐的表现,也是音乐魅力吸引了学生的表现,反复的聆听,其实是我们健康音乐和流行不良音乐对抗的唯一有效办法,单靠教师讲述想纠正学生对流行音乐的偏好根本不可能,但只要课堂有时间反复地听,学生在耳熟能详,有充分机会聆听透彻健康音乐的基础上,音乐自然能让他们有所改观,音乐教师千万不要从自己的角度就轻视音乐的魅力。这一点上,我觉得我们完全可以借鉴一下语文教学中的“美读”这一方法。多读,自然能感受其美,多听多唱,自然可以让学生感受音乐其美。教师要是转换一个角度,不单从自己教上去想,而是从学上去体验,就能感受到,原来,学生喜欢的是听和唱,不喜欢的恰恰是教师讲得过多。我曾经实验过,学生最不感兴趣的歌曲,要是整堂课用大部分的时间给他们听唱,其实最后,他们都不自觉地下课了还在哼唱,这让我感受到,我们音乐教师其实并没有正视过音乐本身的魅力,而是太迷信自己讲述的魅力了。

3、教师的升华和提炼是聆听最后必不可少的,但是贵在精致,贵在画龙点精。如果通堂课让学生去聆听,学生的聆听毕竟有他的盲目性,这样也并不可取。所以,教师可以有一些自己的见解和知识介绍,不过,可以有一些艺术的处理方式。例如,想介绍欧洲音乐风情,很多教师想将欧洲建筑和文化给学生一个印象,这个当然有助学生理解欧洲音乐的风格。可是,为什么不能将这些文化建筑图片在音乐播放的过程中作为一种辅助的视觉效果呈现呢?这样完全可以不打算音乐的连续性,不影响音乐的聆听,学生的看和听是可以同时进行了,所以,这些人文风景的介入,既完全恰当,也没有影响课堂的音乐性,恰恰成了一种非常好的辅助,所以,我认为,新课程标准中的很多理念非常正确有效,只是教师在操作时候,没有找到最恰当的方法而已。再例如,大音乐教育的课堂中,每堂课对音乐技巧和知识的传授,是循序渐进的,每堂课需要达到的知识目标并不多不特别复杂,这些知识目标可以在不知不觉中传授给学生。例如在聆听奏鸣曲时,奏鸣曲的曲式结构教师将图式呈现在黑板上,一个简单的讲解,学生就能够理解了,更多的,是让学生能在聆听中对照图式进行区别,需要的还是聆听,教师要节约这些知识讲解的语言时间,如果把这个变成了数学课上的分析或者语文棵中的段落分析,音乐的魅力一样会荡然无存。教师在这些讲解中,更需要拿捏深浅和多少的艺术。

第三篇:浅谈《西游记》中的浪漫主义写法

摘要

摘要:《西游记》是一部运用浪漫主义表现手法创造出来的具有深刻现实主义批判意义的巨著。它以积极的浪漫主义写法,把社会化的个性、超自然的神性和某些真实动物的特性结合起来,运用奇诡的想象,编织出超人间的神话故事,使广大读者为之着迷;同时,故事中隐喻着丰富的社会生活内容,对封建社会的丑恶现实给予了无情的揭露和辛辣的嘲讽,进行了深刻批判。《西游记》是我国古代长篇浪漫主义小说的高峰,在世界文学史上,它也是浪漫主义的杰作。

关键词:浪漫主义 个性 幻想 幽默 诙谐

浅谈《西游记》中的浪漫主义写法

一、绪论

“浪漫主义”这一术语,是由“浪漫的”(Romantic,罗曼蒂克)这个形容词演化而成的。而“浪漫的”这个形容词又是从法国的“罗曼司”(Romatic,即“传奇”或“小说”)转化过来的,其含义一般是指“传奇般的”、“幻想的”、“不真实的”。而中国浪漫主义主张创作自由,描写自然,注重民间文学艺术,尊重创新反对模仿,重奇特而轻平凡,具有想象丰富、幽深奇谲、情节描写奇特、性格塑造非凡、独特等突出特点。《西游记》的内容最为庞杂,它融合了佛、道、儒三家的思想和内容,既让佛、道两教的仙人们同时登场表演,又在神佛的世界里注入了现实社会的人情世态,有时还插进几句儒家的至理名言。由此可见,《西游记》以其独特的构思和新颖的题材,被称为中国古典浪漫主义小说也不足为奇。《西游记》的出现,开辟了神魔长篇章回小说的新门类。《西游记》是古代长篇浪漫主义小说的高峰,在世界文学史上,它也是浪漫主义的杰作。

二、《西游记》浪漫主义写法的主要表现

(一)《西游记》以积极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为我们创造了一个神奇的丰富多彩的幻想世界,开拓了我国古代长篇神话小说创作的新领域。《西游记》描写了孙悟空保护唐僧到西天取经的故事。这个故事是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历史上,玄藏真有其人,隋朝末年,他出家当和尚,唐朝贞观三年上表给唐太宗,申请到印度学习佛经。他历时十七年,跋涉数万里,带回佛经六百多部,这个奇迹震动了京师。在民间,很快涌现了许多关于玄藏取经的传闻。到了宋代,这个故事成了说书的重要题材,并加入了很多神话传说和夸张的惊险情节。吴承恩就是以这些故事为基础加工创作出来了《西游记》。吴承恩以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成功地塑造了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等众多的艺术形象。

孙悟空是全书中最光辉的形象,“ 大闹天宫”突出他热爱自由、勇于反抗的精神,“西天取经”表现他见恶必除、除恶必尽的精神。孙悟空大闹天宫失败后,经过五行山下五百年的镇压被唐僧放出同往西天。他已不再是一个叛逆者的形象,而是一个头戴紧箍、身穿虎皮裙、专为人间解除魔难的英雄。在重重困难之前顽

强不屈、随机应机,就是孙悟空的主要特征。《西游记》描写的幻想世界和神话人物,大都有现实生活作基础。同时在神奇的形态下体现了作家与人民的某些美好愿望,八十一难、七十二变,各种神魔的本领都充满幻想色彩,五花八门、奇光异彩的宝贝,显然是人们为了征服自然或战胜敌人假想出来的,《西游记》充分体现了浪漫主义的基本艺术特征。

(二)神话人物的塑造突出的特色是把社会化的个性,超自然的神性和某些真实动物的特性结合起来,既反映了社会的真实,又有着神奇的浪漫色彩。

明代中后期,商业和手工业得到发展,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开始在中国萌芽,长期形成的封建式的生产方式受到冲击。随之,封建的意识形态也开始面临个性解放和人格独立等新的社会思潮的挑战。吴承恩生活的正是这个时代,他和天下许多读书人一样,开始寄望于科场,但屡试不第,43岁那年补贡生,因母老家贫,长期靠卖文维持生计。54岁才屈就了一个长兴县丞,而他耻于折腰,未久便拂袖罢归乡里,从此绝意仕进,闭门著述。作为一个有着丰富的创造力和强烈的个人价值追求的知识分子,吴承恩于宦途的失意和生活的困顿之中,比别人更能深刻地感受到封建朝政的腐败和社会的黑暗,更容易接受时代要求变革的情绪。而社会新思潮的影响,不可能不反映到他的宏篇巨制之中。怀才不遇的愤懑,创造精神所受到的遏制和压抑,只有在其笔下的恢宏故事中寻找寄寓了。在他遗世的《射阳先生存稿》中,有“胸中磨损斩邪刀,欲起平之恨无力”的诗句,表达出他对黑暗社会现实的痛恨和济世匡时的愿望。事实上,在他构想的神魔故事中,也设置了各种势力之间激烈的矛盾冲突,并且极尽讽喻手段,对大部分处在“治人地位”的大大小小的神魔作了无情的嘲笑和鞭挞。他在《西游记》这部作品中,充分体现了这种思想。

把孙悟空传奇般的经历看作是一条串联故事的线索,就会看到,小说家沿着孙悟空的足迹向读者展示的是一幕幕或虚伪、或残忍、或赤裸裸的丑恶的世态。作者的高明之处,正在于他虚拟了这么个近似顽劣不懂世事的猴头,它神通广大,勇猛无敌,且机智灵活,处事细密;面对天神显几分泼顽,群魔面前它尤显身手不凡。所以,只有它那种蔑视天庭却又表现得调皮诙谐的姿态,才能撩开至高无上的尊严面纱,让人窥见到里面包裹着的虚弱和自私;只有它那种一往无前的勇气和变化万端的本领,才能直插魔窟,使形形色色的妖魔鬼怪暴露出它们的凶残

和阴险;也只有它那种通天入地、无处不可至的神通,才能问天审地,揭露出神妖之间的丑恶勾当。孙悟空护唐僧西行,本属不得已而为之,至多包含了一份报恩的因素。最终到达西天,它被封为“斗战胜佛”之后,首先想到的是要解除强加在它头上的、曾使它饱经折磨的紧箍咒。并要求把它“脱下来,打得粉碎,切莫叫那甚么菩萨再去捉弄他人”。这是孙悟空这个艺术角色留给读者的最后一句话,明显表露着对所谓大慈大悲观世音的不恭敬。难道这话中就没有对个性受到摧残的不满情绪?“正果”如此“修炼”才能得来,实乃令人不寒而栗。

有了孙悟空行动的这条再绝妙不过的线索,作者便尽可向读者展示他所想揭露的东西了。不是象有的学者所说的那样,只是“有些情节”系尘世的人情世态的折射,而是每一回故事,几乎都在讽喻人间世态。下面,不妨借用一下马厚寅先生在其杂文《孙悟空擒妖魔统计》一文中列举的数字。西行路上,孙悟空共降灭妖怪55名。其中被打死的36名妖怪,没有一个有上界神仙做后台,并且妖术大都不怎么高超,孙悟空能够比较容易地战胜它们。比如七个土生土长的蜘蛛精,孙悟空几棒就把它们打得血淋淋;没有什么来头的六耳猕猴,孙悟空一棒下去就解决了。这些妖怪一旦被击败,都没有谁出面为它们说情,个个只有死路一条。而在被降服的19名妖怪中,除了黑熊怪、多目怪之外,其余17名全与天界神仙有着牵藤扯蔓的瓜葛。它们或是天界星宿,或是神仙的亲属,或是为神仙服务的人员,或是神仙的坐骑,等等。如黄袍怪本是斗牛宫二十八宿中的奎木狼星,金鼻白毛老鼠精是托塔天王的义女,猩驼岭上的三魔头是如来佛该称姨妈的大鹏,小西天黄眉老佛是弥勒佛跟前司磬的黄眉童儿,金山独角大王是太上老君的坐骑青牛,麒麟山赛太岁是观音所骑的全毛犼,比丘国的假国丈是南极老人星的坐骑白鹿,等等。这些邪恶的妖精溜到下界来为非作歹,荼炭生灵,一旦面临正义的惩罚,它们作为上界统治者亲信或爪牙的优势便显示出来,各自的后台都站出来为它们庇护。如金角、银角大王原是为太上老君看炉子的两个童子,孙悟空已把它们装进净瓶化成了水,却被太上老君点化还原带回去再干本行。又如天竺国的假公主本系太阴星君广寒宫捣药的玉兔,溜到人间有一年之久,直到太阴星君掐算到它有灭顶之灾时,才赶来喝住孙悟空,把它带了回去,不然它就死于老孙的棒下了。另外,在孙悟空惩治这些妖魔的过程中急需援助时,几乎没有一个神仙是主动站出来支持帮助的。西行路上,唐僧一行及各地生民经受的种种灾难,某

种意义上说,是上苍神界渎职或徇私造成的恶果。

《西游记》除了借妖魔的恶行来隐喻封建社会的邪恶势力之外,还通过记述唐僧师徒的沿途见闻和奇遇,无情地揭露了人间君主的荒诞行径。有的国王因贪恋女色而闹出病灾,竟听信妖言,欲挖人心做药引子;有的国王昏聩可笑,让妖怪把持朝政,误国害民;有的国君认为有人谤议朝政,于是大开杀戒,等等。这种描述在全书中占有不少的篇幅,其矛头所向,已不言而喻。

写到尾声部分,唐僧等人到了他们向往已久的神圣的雷音寺领取经书时,因为如来佛驾前的阿傩、伽叶二人向他们“要人事”未果,从而领到的是一堆无字白纸。孙悟空不无愤怒地告到如来面前,如来却说传经本来是要收费的,并举例说,以前某次下面的人收得少了还挨了他的批评。最后他又称白本乃无字真经,也是好的;你们东土众生,愚迷不悟,只可以此传之,云云。此话颇有些自相矛盾。第二次领经时,三藏只好以唐王所赐的紫金钵盂相奉,阿傩高兴地收下了,可在旁的众人都笑道:“不羞!不羞!索取经的人事!”一个个脸皮都被羞皱了,只是拿着钵盂不放。由此可见,前面佛祖的解释不过是为他手下人的丑行开脱而已。作者将其尖厉的讽刺笔触,直伸到这最令人崇敬的地方,深刻揭露了丑恶的社会现实。

别林斯基在论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分野时说过:“浪漫主义艺术把地上的东西搬到天上,它的追求总是朝向现实和生活的彼岸,我们的新艺术则是把天上的东西搬到地上,用天上的东西来照亮地上的东西”。把《西游记》看成一部浪漫主义水准很高的作品,它的确把地上的东西搬到了天上,搬到了一个想象中神魔鬼怪生活的世界。但如前所述,它并没有为读者虚构出一个朝向现实彼岸的理想境界。花果山曾经有过短暂的宁静和安逸,但很快被仙猴打破了与世隔绝的局面,与各界都有交往,变得纷纷扰扰。从此,作者笔下不再有清净之土,他也没有打算描绘什么理想的乐园。相反,作者在引导人们通过他的小说认识现实社会时,却很善于“用天上的东西来照亮地上的东西”。

单独就一个个神魔角色来看,它们是神,是魔,一旦置于作者所构建的三界生活体系之中,它们的行为便都显得“人化”了。其相互间的关系,越看越近乎现实社会的人际关系。作者犹如一个高明的导演,利用一群假造的神魔,排练出了一曲人间活剧。

(三)幽默、诙谐的艺术风格。《西游记》把善意的嘲笑,辛辣的讽刺和严肃的批判结合起来,鲜明地表达了作者的爱和憎。

《西游记》中几乎是无所不包的在每一个艺术形象身上、每一段故事情节中,都渗透着多种多样的诙谐性因素,隐伏着令人发笑的诱发剂。所以,当你读着《西游记》时,总是忍俊不禁,或会心莞尔,或哑然失笑,而且毫不夸张地说,即使是反复再读时,你还依然会受情节中无限风趣的引诱,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而笑从中来。

作者在形象塑造上往往故意扩大其性格矛盾,使特定人物的性格构成诸因素之间造成一种极不协调的情势和氛围,促使从中出现极为浓厚的诙谐性。如一方面作者按照世俗的理解和通常的看法,极力突出某些人物的庄严感和崇高感;然而另一方面,在具体描写中,却又多有表现与他们的身分可说极不相称的举动,显示出人物的某种鄙陋和渺小,借以孕育诙谐意味。如太上老君在孙悟空面前的无能和小气,玉皇大帝的软弱昏庸,观音菩萨的粗俗与嗔念等,都表现出了一种不协调。然而,艺术的诙谐性却正是孕育其中。身份的庄严和言语的俗陋、地位的高贵和举止的可笑,这是一种矛盾。作者利用这种矛盾,描绘出了形象应该具有的品性及其所具体表现的品性之间的差距,而这种差距,正是诙谐性借以产生的基础。

作者在情节安排中,常常故意把格调和性质截然相反的内容和细节,有机地捏合在一起,利用它们之间所不能协调的矛盾性,来追求诙谐意味。如在出生入死的战斗环境,你死我活的搏斗场合等情节发展的特定时刻,突然出现逗乐、戏谑甚至恶作剧的手法等等出人意料的情景,使极其严肃而紧张的氛围,一下子向轻松活泼的方向转化,而且转化得是那么顺畅,以致造成一种极其浓烈而又和谐的喜剧效果。如在第七十七回,狮驼国众妖精将唐僧师徒四人都捉了来,妖魔们忙着打水、刷锅、烧火,要把他们都蒸了吃。在这危急关头,只见:行者道:“不要怕,等我看他是雏儿妖精,是把势妖精。”沙和尚哭道:“哥呀!且不要说宽话,如今已与阎王隔壁哩,且讲什么雏儿、把势!”说不了,又听得二怪说:“猪八戒不好蒸。”八戒欢喜道:“阿弥陀佛,是那个积阴骘的,说我不好蒸?”三怪道:“不好蒸,剥了皮蒸。”八戒慌了,厉声喊道:“不要剥皮!粗自粗,汤响就烂了!”老怪道:“不好蒸的,安在底下一格。”行者笑道:“八戒莫怕,是雏儿,不是把势。”沙僧道:“怎么认得?”行者道“大凡蒸东西,都从上边起。不好蒸的,安在上头一格,多烧把火,圆了气,就好了;若安在底下,一住了气,就烧半年也是不得气上的。他说八戒不好蒸,安在底下,不是雏儿是甚的!”八戒道:“哥啊,依你说,就活活的弄杀人了!他打紧见不上气,抬开了,把我翻转过来,再烧起火,弄得我两边俱熟,中间不夹生了?”„„ 相信每一位读者看到这里,都会忍不住笑起来的。在严肃尖锐的冲突时,很自然地出现了滑稽诙谐的气氛,这正是作者幽默性的表现。

作者在艺术构思中又常常运用匪夷所思,而又显得恰如其分的夸张手法突出某些人物的性格缺陷。如第二十九回,在宝象国,八戒对国王吹嘘“第一会降妖的是我”,而且卖弄手段,变出硕大身躯,人问他如何才有止极,他早已不知天高地厚了,声称:“看风,东风犹可,西风也将就,若是南风起,把青天也拱个大窟窿!”牛皮吹得震天响,结果当然是出洋相。这些描写虽然有些夸张,但富有生活情趣,既能为人们接受,又能引起读者的兴趣和会心的微笑。这种矛盾性的刻意描绘,又正是作品诙谐性之浓厚形成的基础。从以上可以看出,《西游记》中的诙谐性,主要是在情节发展和性格刻画中,作者通过颇有艺术创造性的多方面努力,构成各种富有特色的矛盾。但这种矛盾又总是与某些合理的和正常的因素相结合。因此读者在艺术感受上虽然会产生一种突发性的意外之感,却又与一定程度上的意料之中相结合,从而形成不可抑制的愉悦情绪和审美快感。由此看来,《西游记》的诙谐性特色,是作者艺术独创性的重要成果。这种滑稽诙谐的美学效应,作为《西游记》的一大艺术特色,在作品中体现得如此鲜明、浓郁和丰富,以致使这部巨著在中国古代小说领域,足以自成一格。

参考文献

1、游国恩等主编,《中国文学史》第4册,人民文学出版社1964年版,第99页。

2、《江海学刊》1983年第1期。

3、茅盾《夜谈偶记》百花文艺出版社1958年版,第74页。

4、李少雍,《近年神话研究》,《文史知识》1983年第5期。

5、《芳草》1985年第8期。

6、《编辑参考》1988年第5辑《〈西游记〉研究的一大缺陷》。

7、方胜《谈谈〈西游记〉主题的基本性质》,《光明日报》1986、10、21。

8、别林斯基选集》第1卷,时代出版社1952年版,第321页。

9、孟繁仁《重新认识和评价〈西游记〉》,《光明日报》1984、11、20。

第四篇:中国古代文学史中的浪漫主义

中国古代文学史中的浪漫主义

中国古代文学史中的浪漫主义起源于屈原的楚辞,浪漫主义贯穿于中国古代文学的各个方面,主要有小说、诗歌、戏剧等,其中在诗歌和戏剧中取得较多的发展,本文主要从这些方面讨论我国古代文学中浪漫主义的起源和发展。

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是浪漫主义诗人的杰出代表。作为一个伟大的诗人,屈原的出现,不仅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而且他所开创的新诗体——楚辞,突破了《诗经》的表现形式,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为中国古代的诗歌创作开辟了一片新天地。后人也因此将《楚辞》与《诗经》并称为“风、骚”。“风、骚”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优良传统的源头。《楚辞》是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

中国古代的诗歌和戏剧具有较多的浪漫主义的特色。诗歌源远流长,体制宏富,发展变化,绵延不绝,构成了古代文学的主体。屈原而降,才人代出,曹植、阮籍、郭璞、鲍照、李白、李贺、韩愈、白居易、苏轼、陆游、辛弃疾等诗词作家,各以其不同的题材和风格为古代诗歌增添了浪漫主义的光彩。其中屈原和李白更是群山起伏中的两座高峰。屈原“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这就使他由宫廷放逐到了民间,和山水的灵异、人民的疾苦打成一片,并有机会接触、熟悉、吸收和利用楚国丰富的神话和祀神之歌,创作了《九歌》、《天问》、《离骚》等不朽的作品,象《诗》三百篇开辟了现实主义传统一样,成为中国诗歌的浪漫主义的源头。李白生当盛唐,却也遭时不遇,因而啸傲山水,学道求仙,以其“天上谪仙人”的天才,“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个性,“一生好入名山游”的经历,“清水出芙蓉”的自然,“白发三千丈”的夸张,“仰天大笑出门去”的飘逸,“黄河之水天上来”的奔放,“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的奇想,写下了《古风》、《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等吞吐日月、荡气回肠的诗篇,把浪漫主义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屈原的浪漫主义

《三国演义》吸引读者,是因为里面有运筹帷幄的谋士与英勇无比的武将;《水浒传》吸引读者,是因为里面有忠肝义胆的好汉与令人恨之入骨的奸臣。那么,《西游记》为什么吸引人呢?小时候只知道里面有一个孙悟空和一群妖精,现在重读渐渐领悟,这或许是源于它的超现实主义。

由此,不由想起屈原和《楚辞》了。屈原经过两次流放,可能已经逐渐看清了社会与自己理想之间的差距,在自己的理想无法实现之际,写出的诗文也就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理想与现实的矛盾,逼破屈原只能“驾青虬兮骖白螭,吾与重华游兮瑶之圃。登昆仑兮食玉英,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一生不得志的经历,迫使屈原只得在《离骚》中以245行的篇幅驰骋浪漫想象“往观四方”,天上人间,古往今来,跋涉奔波于漫长曲折的心路历程,从而去寻求理想、赏识与寄托。多少年过去,在屈原的影响下,《楚辞》也就成了我国古典文学浪漫主义的源头。

浪漫主义的诗歌,不仅诗人自己可以尽情畅想,读者在欣赏诵读之时同样也可以融入那种意境,从而去感受诗人的理想。另外,由于浪漫主义的诗文大多都寄予了诗人们各种各样的愿望,在客观上,也为推动社会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知道凡尔纳吧,凡尔纳的科幻小说会被人那般喜爱,绝对与这个道理不无关系。

李白的浪漫主义:

我国文学史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个伟大的传统在唐诗中都发展到新的高度。李白的诗歌在浪漫主义诗歌发展中有着崇高的地位。

远古时代人民口头创作的神话传说,是我国文学史上浪漫主义的萌芽。到了战国时代,屈原吸取前代文学和文化的成就,在现实斗争中创造了一系列光辉的诗篇,以宏富博大的内容,奇情壮采的形式,“轩翥诗人之后,奋飞辞家之前”,为浪漫主义传统创造了第一个高峰。和他同时的庄子在哲理散文中创造了许多幻想奇丽的寓言,也对浪漫主义传统有重要贡献。从两汉到唐初,浪漫主义传统在民间和进步文人创作中不断发展着,汉魏六朝乐府民歌中的《陌上桑》、《木兰词》等等作品,曹植、阮籍、左思、陶渊明、鲍照的某些诗篇,以及六朝志怪小说中的优秀传说,都对浪漫主义传统有所丰富。到盛唐时代更出现了以李白为代表的浪漫主义诗歌高潮。

李白的诗歌,继承了前代浪漫主义创作的成就,以他叛逆的思想,豪放的风格,反映了盛唐时代乐观向上的创造精神以及不满封建秩序的潜在力量,扩大了浪漫主义的表现领域,丰富了浪漫主义的手法,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结合。这些成就,使他的诗成为屈原以后浪漫主义诗歌的新的高峰。

李白对唐代诗歌的革新也有杰出的贡献。他继承了陈子昂诗歌革新的主张,在理论和实践上使诗歌革新取得了最后的成功。他在《古风》第一首中,回顾了整个诗歌发展的历史,指出“自从建安来,绮丽不足珍”。并以自豪的精神肯定了唐诗力挽颓风,恢复风雅传统的正确道路。在《古风》第三十五首中,又批评了当时残余的讲求模拟雕琢、忽视思想内容的形式主义诗风:“一曲斐然子,雕虫丧天真。”在创作实践上,他也和陈子昂有相似之处,多写古体,少写律诗,但他在学习乐府民歌以及大力开拓七言诗上,成就却远远超过陈子昂。他这些努力对诗歌革新任务的完成起了巨大作用。李阳冰在他死后为他编的诗集《草堂集》序中说:“卢黄门云:„陈拾遗横制颓波,天下质文,翕然一变。‟至今朝诗体,尚有梁陈宫掖之风,至公大变,扫地以尽。”这是对他革新诗歌功绩的正确评价。

李白诗歌对后代的影响也是极为深远的。他的诗名在当代已广泛传扬,到贞元时期,他的没有定卷的诗集已“家家有之”。中唐韩愈、孟郊大力赞扬他的诗歌,并从他吸收经验,以创造自己的横放杰出的诗风。李贺浪漫主义的诗风更显然是受过他更多启发的。宋代诗人苏舜钦、王令、苏轼、陆游,明清诗人高启、杨慎、黄景仁、龚自珍等也莫不从他的诗中吸收营养。此外,宋代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的豪放派的词,也受过他的影响。他那些“戏万乘若僚友”的事迹传说,被写入戏曲小说,流传民间,更表现酷爱自由的人民对他的热爱。

第五篇:浅析浪漫主义音乐中的爱情

浅析浪漫主义音乐中的爱情

摘要:浪漫主义乐派产生在十九世纪初,是西方音乐史的一个音乐风格。浪漫主义乐派艺术家在创作上表现为对主观感情的崇尚,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幻想。浪漫主义音乐以它特有的强烈、自由、奔放的风格,深受人们的喜爱和欢迎。而爱情是人与人之间的强烈的依恋、亲近、向往,以及无私专一并且无所不尽其心的情感。在浪漫主义音乐中,爱情往往是音乐家们创作的源泉和动力,听众可以从婉转优美的交响乐中体会到爱情中酸甜苦辣,感悟人生的多姿多彩。

笔者将从浪漫主义乐派中挑选有关爱情的曲目,以听众的角度浅析浪漫主义音乐中的爱情因素,并把聆听交响乐的过程中所联想到的画面与情景,以及所体会到的生活哲理写出来和大家分享。

关键词:西方音乐;浪漫主义;爱情;交响乐

音乐,是文化孕育出来的精华的一种结晶形式。西方古典音乐有理论,有规范,有大量的文字和音响文献,易于流传;因着重美学及功能性,所以比较客观。一般来说,西方音乐共分为七个时期,分别是古希腊罗马时期音乐、中世纪时期音乐、文艺复兴时期音乐、巴洛克音乐、古典主义音乐、浪漫主义音乐、20世纪现代音乐。浪漫主义乐派产生在十九世纪初,该时期艺术家在创作上表现为对主观感情的崇尚,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幻想。浪漫主义音乐以它特有的强烈、自由、奔放的风格,深受人们的喜爱和欢迎。

艺术来源于生活,艺术家们之所以能创造出广为流传的佳作,除了非凡的艺术才能,还需要生活的积累和情感的迸发。如果说艺术创作的根基是艺术家的天赋异禀,那么情感的积淀便是艺术创作的导火线。人类是地球上最具情感的动物。马克思说:“爱情是男女双方之间基于共同的生活理想,在各自内心形成的相互倾慕,并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终身伴侣的一种强烈的、纯真的、专一的感情。”因此,爱情往往是音乐家们创作的源泉和动力,听众可以从婉转优美的交响乐中体会到爱情中酸甜苦辣,感悟人生的多姿多彩。悠扬婉转的音乐,配上或甜蜜或苦涩的爱情故事,便更加意味深长。

一、舒曼《第一交响曲“春天”》 舒曼是德国作曲家和音乐评论家,于1840-1841年间创作了降B大调 《第一号交响曲“春天”》。本曲被称为“春之交响曲”,据说这是得自贝托嘉的《春天——爱情之旋律》的感触。但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来自他的妻子——克拉拉。克拉拉与舒曼相差九岁,但舒曼却在十八岁那年对克拉拉一见钟情。也许,对于克拉拉,最浪漫的事莫过于舒曼痴心坐等她长大。二人离愁别恨十二年,终于在1840年9月一起走向婚姻殿堂。所以,我们也不难明白,为什么多愁善感的舒曼,写下这样一首碧空万里,一扫阴霾的晴朗交响曲,因为1841年的春天是克拉拉的春天,是他们相爱相伴的甜蜜见证。舒曼与克拉拉的结合,被公认为是音乐家中最幸运、最美满的婚姻。

从春寒料峭到万物复苏,一片欣欣向荣。当你认真聆听这首“春天”时,脑海中会浮现出春天的景象——正如舒曼在信中所说,“仿佛到处都开始变绿,一只蝴蝶飞起来了”,树木抽出嫩绿的新芽,漫步在徐徐微风中,脚步轻盈而欢快,整个人的心境都仿佛置身大自然中般轻松愉快。虽不舍春天的离去,但至少我们拥有过春天的记忆。在青春的旅途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有的人擦肩而过,有的人相知相伴。也许这就是爱情的力量,让稚嫩的人逐渐成长,让忧郁的人日益晴朗,让迷茫的人找到未来的方向。爱情的价值就是让我们活得更好,更出色。

二、门德尔松《仲夏夜之梦》序曲

门德尔松,德国犹太裔作曲家,是德国浪漫乐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被誉为浪漫主义杰出的“抒情风景画大师”,作品以精美、优雅、华丽著称。《仲夏夜之梦》是门德尔松十七岁时为莎士比亚的喜剧《仲夏夜之梦》所作的钢琴四手联弹,它曲调明快、欢乐,是幸福生活、开朗情绪的写照。其中《婚礼进行曲》,为歌剧《仲夏夜之梦》的第五幕前奏曲,因其美妙的幻想和浪漫的情趣而得到世人的喜爱。在西方传统中,新人步出教堂时要奏门德尔松的《婚礼进行曲》。

《婚礼进行曲》以响亮的小号声开始,渐强进入,坚定的旋律,给人曲调庄严雄伟,气势昂扬的感觉,仿佛可以看到新娘挽着新郎,两人迈着坚定的步伐走来,那是陪伴一生的信心和承诺。主题旋律热情洋溢,甜蜜的爱情让人陶醉,整个婚礼现场都是满满的幸福。伴随着音乐,新人宣读誓词,在神面前结为一体,爱她、安慰她、尊重她、保护他,像你爱自己一样。不论她生病或是健康、富有或贫穷,始终忠於她,直到离开世界„„新人在庄重美好的音乐中,在幸福的环境中,受到大家的祝福,过上安定幸福的生活。每每听到《婚礼进行曲》都会给人一种幸福的感动,虽然轰轰烈烈的爱情让人无法忘怀,但平平淡淡的幸福才最难能可贵。

三、柏辽兹《幻想交响曲》

柏辽兹,法国作曲家、指挥家、音乐评论家,于1829年初开始构思《幻想交响曲》,经过两年多时间,到1831年4月,终于将这部伟大的作品完成。柏辽兹曾祥细叙述了此曲的内容:一个过分敏感,并具有丰富想象力的青年音乐家,因为失恋,在绝望中吞服了鸦片自杀,但因服量过小没有死亡,于是把他投入了有着奇异幻想的长眠中,他的感觉、记忆都在不健全的脑海中形成了音乐的幻想,他所爱的人也变成了旋律盘旋在脑际中,象一种固定系思一样(主导动机),到处都能听到和看到它。

也许艺术家多是孤独而寂寞,或许还有些神经质。《幻想交响曲》是一部失恋之作,柏辽兹把爱恋中喜悦、纠结、愤怒、孤寂表现的淋漓尽致。第一乐章中先是蔓延着忧伤的情绪,仿佛有追求无果、诉说无门的憋闷,接着散发着一种复杂的情感,这其中夹杂着喜欢一个人的喜悦和患得患失的惴惴不安。第二乐章起于渐进的、紧凑的狂热情绪,随后便是置身于舞会中,在绚烂的灯光下翩然起舞的愉悦。曼妙的舞姿,微笑的舞者,俏皮的音乐,都让人感到洋溢着的幸福。第三乐章,恬静的气氛,和煦的微风轻抚着躁动的心,然而平静的湖水下却也有波涛汹涌,焦虑与不安在平静的氛围中时隐时现。第四乐章,沉闷的鼓声倍感压抑,但是压抑的情绪下又有明朗的喜悦,随后紧迫的节奏让你无法喘息。第五乐章,最初充斥着灵异、阴森的喧闹,乐音一转,变成愉悦,转而又变宏伟。

爱情中总充满酸甜苦辣,甜蜜的相恋是爱情,那《幻想交响曲》这纠结的虐恋就不是爱情了吗?爱情就是纵然粉身碎骨千百回,仍奋不顾身;爱情就是即使她拒我千百遍,仍不离不弃;爱情就是哪怕撞了南墙千百次,仍勇往直前。

四、肖邦《第二钢琴协奏曲》

肖邦,波兰作曲家、钢琴家,是欧洲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被誉为“钢琴诗人”。f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作于1829年——在肖邦最幸福的日子里写成,献给肖邦的初恋情人。虽然此时民族矛盾加剧,肖邦感受到责任感和使命感,但他同样企盼爱情中的忠贞不渝。肖邦曾在一封给友人的信中写到:“写这首舒缓的协奏曲时,我的心绪始终和她在一起”。因此,这部作品洋溢着十足的浪漫气息。

那是一份单纯的爱慕,却羞于亲口诉说。那是一份珍藏心田的美妙,却因青涩而无花无果。初恋的人们,总是惴惴不安,大师肖邦也不例外。20岁的他没能将浓浓的爱意表达,但暗恋往往让人沉醉和感动。角落里默默的关注,不经意间的对视,偶然的身体接触,都难以忘怀。心中有只不安分的小鹿乱撞,撩动了青年的心,正因为义无反顾,不求回报,才使暗恋的情愫最为纯粹,不考虑物质,不掺杂现实。不知在听这首曲子时,你的心绪是否随着音乐的起伏飘向了那些一去不复返的年少时代?是否想起青葱岁月里陪伴你一起成长的他们?是否在短短的乐章中勾勒出心中恋人的袅袅丽影和青涩身姿?是否因为索回的余音又品味着如酒心巧克力一样,两头甜甜的,中间包裹着浓烈激情的初恋?

五、勃拉姆斯《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勃拉姆斯,德国作曲家,是德国音乐史上最后一个有重大影响的古典作曲家,被视为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时期的“复古”者。《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作于1877~1878年,是作者一生中创作的唯一的小提琴协奏曲。在这部作品中,勃拉姆斯成功地将浪漫主义的激情与古典主义的严谨结合起来,并在曲式上有很多大胆创新。勃拉姆斯继承贝多芬交响乐的传统,以深刻的人道主义和热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出发,着力表现时代精神风貌和斗争生活,作品成为贝多芬之后西欧交响音乐的杰出典范。

除勃拉姆斯的音乐成就外,他的爱情故事也让人印象深刻。勃拉姆斯终身未娶,因为他心里爱着一个不可能的人,她就是克拉拉——舒曼的妻子,他的师母。他说:“我最美好的旋律都来自克拉拉。”爱情爆发时就如同洪水猛兽,勃拉姆斯虽将自己爱欲拦在理智外,但他的思念却如波涛一样涌现在全部音乐中。四十年中,寄出的是一份份乐谱的手稿,而那饱含真情的情书却只能封存。也许是命运的捉弄,当63岁的勃拉姆斯拖着病危之躯赶到法兰克福的时候,克拉拉的葬礼已经结束。他再也无法看到他爱的人,只能一个人孤独的站在墓前,拉了一首无人知晓名字的小提琴曲。我们无法了解,《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是否与克拉拉有关,但那首无名的小提琴曲必然是在倾诉这43年的情愫与40年的思念。

也许,人的一生会有很多爱人,但是最爱的只有一个,于勃拉姆斯来说,那就是克拉拉。生命本就短暂,却存在一种情感,爱你如生命;生命本就脆弱,却存在一种力量,陪伴你度过余生。谁说爱情一定要如影随形,相见不如怀念,也许我们爱上的是心里的感觉。

六、总结

浪漫主义乐派的音乐家将人类最复杂的情感——爱情,以艺术的方式呈现。还记得《交响情人梦》中,野田惠弹奏德彪西的《欢乐岛》时说,是爱情的感觉,粉红色。可见,音乐作品中情感的诠释往往会赋予听众更高层次的感悟。其实,在西方音乐史上优秀的作品如恒河沙数,笔者只是挑选浪漫主义时期不同阶段,有关爱情的佳作浅谈自己的感受。

音乐是一种很神奇的东西,在音符、节奏、调式和旋律的不断变幻中,在各种乐器的搭配组合中,带给我们不同的感受。它以其特有的方式,像我们传递着不同的情感。音乐家们用经验提醒我们,用力量鼓励我们,用魅力感染我们,只要我们认真聆听,在交响乐当中享受生活,感悟人生,那么对于我们来说,音乐所带来的一切都将是一笔宝贵的财富。短短九周的课程结束了,就像《交响情人梦》里千秋与Franz大师合作演奏拉赫玛尼诺夫的《第二钢琴协奏曲》时一样,即使享受过程,即使万般不舍,但终会有结束的那一刻。通过《交响乐欣赏》这门课的学习,我所收获的不仅仅是丰富的乐理知识和音乐盛宴,还了解了音乐背后的故事和艺术家的才华与伟大。更重要的是,我学到了一种生活态度——在浮躁的社会中放慢步伐,平心静气,踏踏实实地在音乐中审视自己,感悟人生。感谢老师教我们的一切,这将是我们人生中最好宝贵的财富。

参考文献

[1]张梦榕.门德尔松《仲夏夜之梦》的音乐与戏剧性特点研究[D].济南: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8.[2]张婷婷.论肖邦钢琴音乐创作风格及作品分析[J].武汉: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8(05).[3]苏晨琦.柏辽兹《幻想交响曲》的情节意向浅说[J].北京: 财经界, 2007(08).[4]钱仁康.歌唱春天的舒曼《第一交响曲》[J].北京: 人民音乐, 1983(01).[5]曾小平.孤鹰之爱——勃拉姆斯《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J].上海: 音乐爱好, 2006(02).

下载浪漫主义倾向在《双城记》中的显现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浪漫主义倾向在《双城记》中的显现.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析双城记中的人道主义(推荐五篇)

    浅析《双城记》中的人道主义精神 10涉外二班朱庆玲12 《双城记》是19世纪英国最伟大的现实主义批判家查尔斯·狄更斯的代表作,他用细腻而尖锐的笔触描绘了在那段烽火战乱的年......

    试论浪漫主义在曹植作品中的体现

    试论浪漫主义在曹植作品中的体现 【摘要】建安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光辉灿烂的时代,曹植作为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其作品刚健清新、明白诚恳,建安风骨特质表现鲜明。曹植在诗......

    论《西游记》中的浪漫主义及人生哲理[推荐]

    【内容提要】《西游记》通过古怪鲜明的人物形象,扑朔迷离的故事情节,表现出了一个带有现实主义意味的神话世界。小说在浓郁的浪幔主义色彩背后所透射出的正是耐人寻味的人生......

    浪漫主义诗歌中的自然世界

    西方文化入门姓名:严玮 学号:G11114010 浪漫主义诗歌中的自然世界 当浪漫主义这个极具神秘色彩的词语遇上了诗歌,我相信不会有人不为之心动。而在浪漫主义诗歌中加上了自然的元......

    浅析《双城记》中狄更斯的浪漫现实主义

    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是近期写作,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免费参考 最新200份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科技英语翻译中的词性转换研究 2 从《简•爱》的多译本......

    双城记中体现的狄更斯的矛盾

    The Analysis of Dickens’ Conflict in A Tale of Two Cities Abstract: Charles Dickens is one of the greatest authors of England in the 19th century. A Tale of Tw......

    论《双城记》中的现实主义风格

    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是近期写作,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免费参考(贡献者ID 有提示)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论《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的对比及效果 2......

    慈善理念应在大学生创业中显现(5篇材料)

    慈善理念应在大学生创业中显现 中央财经大学副教授陈高生认为,现在对于创业的理解有一点偏,“一张嘴就要赚钱”。但事实上,“企业最终目的不是为了盈利,最终目的是提供社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