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抒情诗:教师节
教师节
清晨的一声铃响 让我从梦中苏醒
原来 是教师节的祝福 让人受宠若惊
尽管短信上的句子稚气未脱
我还是 激动
第二篇:政治抒情诗
政治抒情诗:一般情况下,那些在题材上或者视角上被政治化了的诗歌称为政治抒情诗.在政治抒情诗中,诗人会以阶级或者人民代言者的身份出现,来表达对当代政治事件 社会思潮的评说和情感反应,在诗体形态上,表现为强烈的情感宣泄和政论式的观念叙说的结合,一般都是长诗,通常采用大量的排比句式对所要表达的观念和情绪进行渲染,铺陈,讲究节奏分明声韵铿锵,经常使用马雅可夫斯基的 “楼梯式”的组织形式。并不断融入古典诗歌的对偶 排比方法,以加强形式感,新辞赋体:"是郭小川吸取楚辞、汉赋的某些特点,融进民歌的优点,运用比兴相结合的”赋”的铺陈手法,创造的一种新的诗体样式。“新辞赋体格局比较严谨,章节大致对称,大量采用铺陈排比、自然流畅、音调铿锵的长句体和短句体,铺张渲染、反复咏叹,有助于增强诗歌内部的严整,强化诗的形式美、节奏美和抒情气氛,形成一种宏阔彭湃的气势。“新辞赋体是郭小川对当代诗歌的一大贡献,在我国诗坛上产生了广泛影响。
赵树林方向:赵树理的小说以全新的视角塑造了新型的农民形象,歌颂了新的生活内容,创造了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成为了大众化的艺术,1947年,延安文艺界提出了“赵树理方向”,号召作家向赵树理学习,努力创作具有中国气派、中国作风的民族文艺。
《中国当代文学史》易考名词解释的文艺思潮,流派,作家,作品
.一、填空题、50
年代的长篇小说
“
三红一创
”
中,《红日》的作者是(吴强);《红旗谱》的作者是
(梁斌);《红岩》的作者是(罗广斌、杨益言);《创业史》的作者是(柳青)。
2、八大样板戏中的京剧有(《智取威虎山》、《沙家浜》、《奇袭白虎团》、《海港》、《红灯记》)。、《随想录》的作者是(巴金);《我与地坛》的作者是(史铁生);《回答》的作者
是(北岛);《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的作者是(舒婷)。
4、中国第一代作协主席是(茅盾)。
5、当代文学史从
1949
年开始,也是(第一次文代会)的开始。
6、《红日》的主人公,正面形象是沈振新,反面人物是张灵甫、李仙舟;《红旗谱》的主 人公,正面人物是朱老
三、严志和,反面人物是冯兰池;
《红岩》的主人公,正面人物是江
姐、许云峰,反面人物是徐鹏飞。
7、《保卫延安》的作者是杜鹏程。
8、《百合花》作者茹志娟,是女作家王安忆的母亲。
9、《红豆》的主人公是江玫,作者是宗璞,她是冯友兰的女儿。
10、“
七月派
” 的诗歌领袖是胡风;
“
九叶派
” 的诗歌领袖是穆旦,“
九叶派
”
又称
“
中国新诗派
”。
11、政治抒情诗作家郭小川是战士诗人。有成名作品《致青年公民》、《望星空》、《一
个和八个》(叙事诗),其中《一个和八个》还被拍成电影。其诗歌善于采用
“
楼梯体
”。
12、贺敬之是政治抒情诗作家,同样善用
“
楼梯体 ”,主要作品有《回延安》,同郭小川一样
也是战士诗人。他以现代版歌剧《白毛女》出名,是中国新歌剧的开拓者。
13、闻捷是生活式的政治抒情诗人,主要作品《天山牧歌》。
14、流沙河的一部干预生活的作品是《草木篇》。
15、老舍的代表作品《茶馆》、《骆驼祥子》、《四世同堂》、《龙须沟》。
16、《关汉卿》的作者是田汉,其写作方法是
“
六经注我”
。主人公关汉卿与朱帘秀是一对恋
人,权臣阿合马是作品的反面人物。
17、散文三大家是杨朔(《荔枝密》)、秦牧(《花城》)、刘白羽(《日出》)、邓拓
(《燕山夜话》)、吴伯箫(《记一辆纺车》)。
18、“
手抄本小说
”
《第二次握手》的作者是张扬,这部小说属于地下文学。
19、北岛原名,赵振开。
20、路翎的《洼地上的战役》是一部抗美援朝作品。
21、《李自成》的作者是姚雪垠。22、50、60
年代,“
传记式结构
” 的作品是欧阳山的《三家巷》。
二、单项选择题、《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中,刘世吾
“
就那么回事
” 的口头禅,主要说明他(C)。
A、自信
B、能力强
C、自以为看穿世事,不思进取
D、看不惯社会的许多
现象、重知识,重趣味,喜欢旁征博引、涉古论今的散文作家是(B)。
A、杨朔
B、秦牧
C、刘白羽
D、周涛、1950
年以后,赵树理最具
“
问题小说
”
特征的作品是(A)。
A、《
“
锻炼锻炼
”
》
B、《小二黑结婚》
C、《三里湾》
D、《套不住的手》、创作于
“
文革
”
时期,并曾以手抄本形式被秘密传诵的诗作是(D)。
A、绿原的《重读
< 圣经
>
》
B、公刘的《哎,大森林》
C、梁小斌的《中国,我的钥匙丢了》
D、郭路生的《相信未来》、在第一批的“
八个样板戏
”
中,唯一的一个
“
交响音乐
”
是(C)。
A、《红灯记》
B、《白毛女》
C、《沙家浜》
D、《龙江颂》
6、把散文当成诗来写的散文作家是(A)。
A、杨朔
B、秦牧
C、史铁生
D、周涛、和王朔年龄相仿、写作又差不多同时起步的余华、苏童、格非、马原等,他们大多写作 的是(D)。
A、新写实小说
B、寻根小说
C、新历史小说
D、先锋小说
三、名词解释
1、“
三突出
”
“
三突出
”
是在所有人物中突出正面人物;在正面人物中突出英雄人物;在英雄人物中突出主
要英雄人物。
2、“
三红一创
”
《红日》(吴强)、《红岩》(罗广斌、杨益言)、《红旗谱》(梁斌)、《创业史》(柳
青)。、干预文学
干预生活,体现独立思考,冲破写作禁区。
四、简答题
1、十七年文学作品的艺术特点是什么?
答:()宏伟的建构和史诗的追求。
“
三红一创
”
()纪实性的品格。
()鲜明的政治色彩和教化作用。、郭小川诗歌的艺术风格
答:()战士诗人,强烈的时代精神和充沛的革命激情。思想大于形象,议论多于描写。
()富有深邃哲理和浓郁的诗情画意。
()重视诗歌的形式:民歌体、格律体、自由体,是诗歌形式改造的探索者,善于运
用
“
楼梯体
”
。、《创业史》的艺术特色
答:主题:探索中国农民历史命运和生活道路的长篇小说。
(1)在典型环境中塑造了典型形象。
梁三老汉:
当代文学史上塑造最经典的中国传统农民的形象。
他动摇与集体和个人两条道路
之间:
一方面自私,一方面希望儿子成功,而儿子越成功与他的思想距离却越远。
第三篇:现代抒情诗
《这里的落花》
牛汉
不是深秋 正当初夏 树阴下
落了数不清的花朵
落花
在湿润的草地上 挂满露水 散发着芳香 红艳艳黄灿灿 久久地不蔫
落下的花苞
还像长在树枝上那样 继续开放
蝴蝶和蜜蜂绕着它们飞翔
这里的落花 不是凋谢
也不是被风吹落的花朵
在葱郁的树上 愉快地开着
又愉快地落着,落着„„
它们,美丽的生命 在树干的周围 聚成了一个花环
虔诚地奉献给养育它们的土地
这里的落花 没有悲伤
《淡泊》
大解
淡淡地泊着这一片房子
宛如水边的青萍 年年绿得好看 如今我走回家来 是第几重秋天 芦苇的风声比夕阳更白
远山浅浅像在梦的边缘抚触记忆 我望着来路 岁月模糊的地方 无声之水绕过一片片庄园 这些村子必是来了很久了 这些水必是我命定的根源 在相思和呼应变得柔软以后 日子渐渐安宁下来
总有一只悠远的手 幻觉般伸出
把我心绪的波纹 轻轻荡开 究竟从哪儿继袭了清静 民间的烟霞里
水鸟一群群出没芦荡 阡陌上人影婆娑
落日下飘着平和亲切的语言 我在家的土地上过活 没有人感伤这经久的气息 没有人向我诉说来年的事情 这一片房子仿佛自古 就淡泊在乡情的水上 不沉沦也不漂移„ 静静地等待孩子 和春天
《风干的记忆》
叶延宾
一张褪色的照片
暗去的时光象黄褐斑留在上面
那些风干的往事
从你眼前掠过
变成一滴挂在腮上的泪珠
一片树叶落下了
那些夏天的葱郁和春天的萌动
都老练地变成树干
虬劲地在大街两旁
写出许多象形的回忆录
一再晴朗的天空
孤雁的影子成为绝版
也许春去秋还会再来
只是在我们仰头寻觅的时候
风干的雁唳被风吹散渺无踪迹
风干的记忆
一首诗的题
不知没有被风吹干的那滴泪
能不能泡开风干的墨汁
那狼毫笔尖像朵等待绽放的花蕾
《沉默的砖头》
周庆荣
会有这么一天的。
一块一块的砖头,在建筑的下面,它们来决定一切。
苔迹,不只是岁月的陈旧。
蚂蚁,或别的虫豸,访问着这些沉默的砖,它们或许爬出一个高度,它们没有意识到墙也是高度。
有一天,这些砖头会决定建筑的形状。富丽堂皇的宫殿或不起眼的茅舍,这些砖头说了算。
上层建筑是怎样的重量?
沉默的砖头,寂寞地负重。它们是一根又一根坚硬的骨头。
它们就是不说话,更不说过头的话。它们踏踏实实地过着日子,一块砖挨着另一块砖,它们不抒情,它们讲逻辑。
风撞着墙,砖无言。风声吹久了,便像是历史的声音。
《杏花》
牛庆国
杏花 我们的村花
春天 你若站在高处
像喊崖娃娃那样
喊一声杏花
鲜艳的女子
就会一下子开遍 * 家家户户 沟沟岔岔
那其中最粉红的就是我的妹妹和情人
当翻山越岭的唢呐
大红大绿地吹过
大朵的谢了 小朵的也谢了
丢开花儿叫杏儿了
酸酸甜甜的日子
就是黄土里流出的民歌
杏花 你还好吗
站在村口的杏树下
握住一颗杏核
我真怕嗑出 一口的苦来
《没有人能把我还原为露珠》
白连春
没有人能把诗歌还原为
白纸,把字还原为
精,血,泪和乳汁
原始,本质,象征生命
拒绝比喻和赞美
没有人能把灰烬还原为火焰,把火焰还原为森林,把斧头还原为铁
把铁还原为石头
躺着是海的深
站着是山的高
没有人能把秋风中颤动的坟墓
还原为春光里劳作的父亲和母亲
把父亲还原为咳嗽 把母亲还原为炊烟
没有人能把我
还原为露珠,大地最小
最干净的孩子
喊故乡》
田 禾
别人唱故乡,我不会唱
我只能喊
喊我的故乡
我的故乡在江南
我对着江南喊
用心喊,用笔喊,用我的破嗓子喊
喊出声、喊出泪、喊出血
故乡便听见了我颤抖的声音
对着太阳喊
对着月亮喊
喊出山脉、喊出河流
喊出村庄
喊出了草坡、牛羊、田野和菜地
我更要大声地喊。风吹我,也喊
站在更高处喊
让那些流水、庄稼、炊烟以及爱情
都变作我永远的回声
《路边蒺藜丛》
孙方杰
这就是仇恨啊,这就是路边的蒺藜所有的仇恨!没有谁,能够像它一样,静静地卧在大路的表面上。
开着一身嫩黄的小花,在它身体的另一侧,长满了带刺的结,只要你赤裸的脚敢于踩踏,它就会用生命的全部,把你狠狠地刺伤。
没有谁能像它一样,在与人类的赤脚、野兽唇舌的斗争中,锋利了自己一身带刺的骨头。
没有谁能像这路边的蒺藜丛,一株一株地连结在一起,把生命和大地结成同盟。
那一朵一朵指甲盖大小的黄花
默默地发誓,把所有的践路都扎出血来!
《木梳》
路 也
我带上一把木梳去看你
在年少轻狂的南风里
去那个有你的省,那座东经118度北纬32度的城。
我没有百宝箱,只有这把桃花心木梳子
梳理闲愁和微微的偏头疼。
在那里,我要你给我起个小名
依照那些遍种的植物来称呼我
梅花、桂子、茉莉、枫杨或者菱角都行
她们是我的姐妹,前世的乡愁。
我们临水而居
身边的那条江叫扬子,那条河叫运河
还有一个叫瓜洲的渡口 我们在雕花木窗下
吃莼菜和鲈鱼,喝碧螺春与糯米酒 写出使洛阳纸贵的诗-在棋盘上谈论人生
用一把轻摇的丝绸扇子送走恩怨情仇
我常常想就这样回到古代,进入水墨山水
过一种名叫沁园春或如梦令的幸福生活 我是你云鬓轻绾的娘子,你是我那断了仕途的官人。
《缓慢的爱》
唐力
我要缓慢地爱,我的爱人 当我坐在这个屋子里
我要缓慢地爱着这傍晚的月光 从窗前移到窗台
我要缓慢地爱着这些时间
我要把1小时换成60分,把1分换成60秒 淡淡的云淡淡的泪,淡淡的年年岁岁。
我要一秒一秒地爱你
就象我热爱你的头发,我也是一根一根地爱,把它们一根一根地从青丝爱成白发 而其他的人只会觉得,一瞬间 飞雪就落满了你的头颅
就象我在你的眼角,热爱你的鱼尾纹 我也用60年的光阴,一丝一丝地热爱。就象我们并排而坐
我们中间有0.5米的距离 我就会把它分成500毫米,一毫米一毫米地热爱。仿佛永远没有尽头
就象在艰苦的日子里,我爱你的泪水 我也是一滴一滴地热爱„„
在我缓慢的爱中,我飞快地度过了一生
无怨的青春(席慕容_台湾)
在年轻的时候
如果你爱上了一个人
请你
请你一定要温柔地对待他
那么
所有的
时刻都将是一种无瑕的美丽。
若不得不分离
也要好好地说声再见
也要在心里存着感谢
感谢他给了你一份记忆
长大了以后
你才会知道
在蓦然回首的刹那
没有怨恨的青春才会了无遗憾
如山冈上那轮静静的满月
《青春》诗歌
——沈庆
青春的花开花谢让我疲惫却不后悔,四季的雨飞雪飞让我心醉却不堪憔悴。
轻轻的风青青的梦,轻轻的晨晨昏昏,带着点流浪的喜悦我就这样一去不回,没有谁暗示年少的我那想家的枯涩滋味。
每一片金黄的落霞我都想去紧紧依偎,每一颗透明的露珠洗去我沉淀的伤悲。
在那悠远的春色里我遇到了盛开的她,洋溢着眩目的光华象一个美丽的童话。
允许我为你高歌吧以后夜夜我都不能入睡,允许我为你哭泣吧在眼泪里我能自由的飞。
梦里的天空很大我就躺在你睫毛上,梦里的日子很多我却开始想要回家。
在那片青色的山坡我要埋下我所有的歌,等待着终于有一天它们在世间传说。
青春的花开花谢让我疲惫却不后悔,四季的雨飞雪飞让我心醉却不堪憔悴。
纠缠的云纠缠的泪,纠缠的晨晨昏昏,流逝的风流逝的梦,流逝的年年岁岁。
青春四曲
(1)三月飞雪
三月里飞来一场雪
我的母亲绝尘而去
天空中消失的岂止是冬日阳光
还有鸽子飞翔的身影
琴弦断了
我伏在云涛深处的山巅哭泣
三月本是花开的季节
而我收获的确是全世界花的枯萎
飘雪的路上
枯叶起舞
我坐在地上
夜夜仰望天堂的门口
和那条无法泅渡的河
星星早已隐去
沟渠上没有月亮的轻抚
我在自己的眼泪上调试
拨弄着一曲雪夜里的相思
(2)暗恋
眼睁睁地看着你
把嫩绿撒在我寂寞的秋天里
长成疯狂的春草
(3)我的青春
冬季昏暗的天空
没有美丽的鸟儿飞过
一汪孤寂的死水
没有鱼儿欢快的游弋
我飞上天空
俯瞰投影在流水上的花
发现它已在岁月的风中苍黄
童年是一面完整的镜子
青春却是一片斑驳的树叶
是谁铺着满山满谷的忧思
是谁枕着白云悠悠的梦
春天的布谷鸟夜夜歌唱的可是曾经流逝的激情?
(4)明媚三月
明媚三月
花影重重
风摇绿叶
我打开窗子
阳光跑了进来
把阴影赶了出去
我听见孤寂断裂的声音
飞鸟掠过的破帛般的青春水面粼粼发光的不是我的忧伤吗
都忘记吧
曾经喝过的鸩酒
曾经迷失的山路
山上的积雪已经溶化
在这美丽的三月
让我们一起聆听花和梦的私语
2、你是我的青春
你轻轻的来了,带着一点顽皮。
你是那么的纯真,虚伪无可逼进。
你轻轻的来了,带着一点梦想,你是那么的可爱。
你幽幽的来了,清新是你的气质,单纯是你财富。
我想拥你入怀,但,你哭了。
于是,我不再亵渎你的清醇。
只因为,你是我的青春。
3、青春无绪
<一>
当我再次回望
背后那只
分明挥动多时的手
却
还是一无所见
只有背后那些树上的叶子
正在风中
轻轻招摇
<二>
这些宁静的日子里总是默默的望着窗外
看那光秃秃的大树是一个过冬的独身老人
身上冻裂的伤口还缓缓淌着僵滞的血液
孤零零的枝桠是裸散的发在寒风的轻拂下
根根错乱的抖擞着
几只雀儿在屋檐下跳蹦着不时地朝这边张望
却始终没有远离它们那暖暖的家
太阳总是苍白苍白地在凝重的天空发着
一遍又一遍单调无声的叹息
晃过了一次又一次的面容之后什么都没有留下
<三>
久未落雪的枯草地依然散布着七八颗星星
一只鸟儿静静的躺在草丛中仿佛已死去多时
曾走过的这片地方却总找不到曾留下的深刻标记
那条清清的小河上浮满了大大小小的叶子
在一个宽谷里悠然制造了许多陷阱
小心翼翼地踩着堆积的落叶
在一种非凡温和的声响中辨识路向
间或找寻到岁月这个老猎手留下的弹壳
恍然大悟中才知这原本是用一些美丽的花
瓣铸造的钢片
<四>
是为那干涸了一万年的黄土地再次祈颂大风绵绵之歌吗
是为那歌的尽头再次弥渡你四处漂泊的魂灵吗
是为那魂灵超越一棵原本就是若干年前远离丛林的独蕉吗
是为那棵独蕉在空朦的世幻时便续下了这飘忽的前缘吗
天却是一天一天被雨水浸泡被烈日晒的疲惫不堪
地却是一日一日被风尘脚印搅拌的模糊
多少次的泪水涨满了一汪汪海一汪汪洋
环境却是渐渐变坏无法重创一个全新的人类
前世苦与咸的生活依然围成你举步的坝堤
<五>
又坐在河边 坐在那粗糙乌黑的沙石上
又在构思那莽莽的荒原那昏黄的泥日
远离了好久的家什么都远去了
最厌恶死一般的静寂竟然比什么都随和
任岁月的脚印把黑黝黝的浮土漂成空白
两只嘴巴终成了浑浑噩噩的死海
任经一百万种风雨还是不朽的沉默
<六>
笑声自远方接踵而来
随风翻乱了桌上的书页
仿佛遥远的你踏浪走近
是冬日雪野盛开的莲。。。
雨巷----戴望舒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她是有
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
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撑着油纸伞 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 默默彳亍着
冷漠、凄清,又惆怅。她默默地走近,走近,又投出 太息一般的眼光
她飘过
像梦一般地,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像梦中飘过 一枝丁香地,我身旁飘过这个女郎; 她默默地远了,远了,到了颓圮的篱墙,走尽这雨巷。在雨的哀曲里,消了她的颜色,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甚至她的 太息般的眼光 丁香般的惆怅。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飘过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断章
【卞芝琳】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情歌
【刘半农】
天上飘着些微云,地上吹着些微风。
啊!微风吹动了我头发,教我如何不想她?
月光恋爱着海洋,海洋恋爱着月光。
啊!这般蜜也似的银夜,教我如何不想她?
水面落花慢慢流,水底鱼儿慢慢游。
啊!燕子你说些什么话?
教我如何不想她?
枯树在冷风里摇,野火在暮色中烧。
啊!西天还有些儿残霞,教我如何不想她?
别丢掉 【林徽因】
别丢掉,这一把过往的热情,现在流水似的,轻轻
在幽冷的山泉底,在黑夜,在松林,叹息似的渺茫,你仍要保存着那真!一样的月明,一样是隔山灯火,满天的星,只有人不见,梦似的挂起,你向黑夜要回那一句话—— 你仍得相信,山谷中留着 有那回音!
再别康桥 【徐志摩】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树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偶然
【徐志摩】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讶异,更无须欢喜——
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你记得也好,最好你忘掉,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
沙扬娜拉 【徐志摩】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象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
沙扬娜拉!
我不知道风是在那一个方向吹
【徐志摩-】
我不知道风是在那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在梦的轻波里依洄。
我不知道风是在那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她的温存我的迷醉。
我不知道风是在那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甜美是梦里的光辉。
我不知道风是在那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她的负心我的伤悲。
我不知道风是在那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在梦的悲哀里心碎。
我不知道风是在那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暗淡是梦里的光辉。
云游
【徐志摩】
那天你翩翩的在空际云游,自在,轻盈,你本不想停留
在天的哪方或地的哪角,你的愉快是无拦阻的逍遥。
你更不经意在卑微的地面
有一流涧水,虽则你的明艳
在过路时点染了他的空灵,使他惊醒,将你的倩影抱紧。
他抱紧的只是绵密的忧愁,因为美不能在风光中静止;
去更阔大的湖海投射影子!
他在为你消瘦,那一流涧水,在无能的盼望,盼望你飞回!
相遇已成过去 【闻一多】 欢悦的双睛,激动的心; 相遇已成过去,到了分手的时候,温婉的微笑将变成苦笑,不如在爱刚抽芽时就掐死苗头。命运是一把无规律的梭子,趁悲伤还未成章,改变还未晚,让我们永为素丝的经纬线; 永远皎洁,不受俗爱的污染。分手吧,我们的相逢已成过去,任心灵忍受多大的饥渴和懊悔。你友情的微笑对我已属梦想的非分,更不敢企求叫你深情的微喟。将来有一天也许我们重逢,你的风姿更丰盈,而我则依然憔悴。
我的毫无愧色的爽快陈说,“我们的缘很短,但也有过一回。”我们一度相逢,来自西东,我全身的血液,精神,如潮汹涌,“但只那一度相逢,旋即分道。” 留下我的心永在长夜了怔忡。
她这一点头 【曹葆华】
她这一点头,是一杯蔷薇酒;
倾进了我的喉咙,散一阵凉风的清幽;
我细玩滋味,意态悠悠,像湖上青鱼在雨后浮游。
她这一点头,是一只象牙舟;
载去了我的烦愁,转运来茉莉的芳秀;
我伫立台阶,情波荡流,刹那间瞧见美丽的宇宙。
蕙的风 【汪静之】
是那里吹来
这蕙花的风——
温馨的蕙花的风?
蕙花深锁在园里,伊满怀着幽怨。
伊底幽香潜出园外,去招伊所爱的蝶儿。
雅洁的蝶儿,薰在蕙风里:
他陶醉了;
想去寻着伊呢。
他怎寻得到被禁锢的伊呢?
他只迷在伊的风里,隐忍着这悲惨然而甜蜜的伤心,醺醺地翩翩地飞着。
诗八首
【穆旦】
一
你底眼睛看见这一场火灾,你看不见我,虽然我为你点燃,哎,那烧着的不过是成熟的年代,你底,我底。我们相隔如重山!
从这自然底蜕变程序里,我却爱了一个暂时的你。
即使我哭泣,变灰,变灰又新生,姑娘,那只是上帝玩弄他自己。
二
水流山石间沉淀下你我,而我们成长,在死底子宫里。
在无数的可能里一个变形的生命
永远不能完成他自己。
我和你谈话,相信你,爱你,这时候就听见我底主暗笑,不断地他添来另外的你我
使我们丰富而且危险。
三
你底年龄里的小小野兽,它和青草一样地呼吸,它带来你底颜色,芳香丰满,它要你疯狂在温暖的黑暗里。
我越过你大理石的智慧底殿堂,而为它埋藏的生命珍惜;
你我底手底接触是一片草场。
那里有它底固执,我底惊喜。
四
静静地,我们拥抱在
用言语所能照明的世界里,而那未形成的黑暗是可怕的,那可能的和不可能的使我们沉迷。
那窒息我们的
是甜蜜的未生即死的言语,它底幽灵笼罩,使我们游离,游进混乱的爱底自由和美丽。
五
夕阳西下,一阵微风吹拂着田野,是多么久的原因在这里积累。
那移动了景物的移动我底心,从最古老的开端流向你,安睡。
那形成了树木和屹立的岩石的,将使我此时的渴望永存,一切在它得过程中流露的美,教我爱你的方法,教我变更。
六
相同和相同溶为疲倦,在差别间又凝固着陌生;
是一条多么危险的窄路里,我驱使自己在那上面旅行。
他存在,听我底使唤,他保护,而把我留在孤独里,他底痛苦是不断的寻求
你底秩序,求得了又必须背离。七
风暴,远路,寂寞的夜晚,丢失,记忆,永续的时间,所有科学不能祛除的恐惧
让我在你底怀里得到安憩——
呵,在你底不能自主的心上,你底随有随无的美丽形象,那里,和我底平行着生长!
八
再没有更近的接近,所有的偶然在我们间定型;
只有阳光透过缤纷的枝叶
分在两片情愿的心上,相同。
等季候一到就要各自飘落,而赐生我们的巨树永青,它对我们不仁的嘲弄
(和哭泣)在合一的老根里化为平静。
错误
【郑愁矛】
我打江南走过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东风不来
三月的柳絮不飞。
你心底如小小的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跫音不响
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底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 我不是归人 是个过客
落花
【穆木天】
我愿透着寂静的朦胧薄淡的浮纱,细听着淅淅的细雨寂寂的在檐上激打,遥对着远远吹来的空虚中的嘘叹的声音,意识着一片一片的坠下的轻轻的白色的落花。
落花掩住了藓苔幽径石块沉沙。
落花吹送来白色的幽梦到寂静的人家。
落花倚着细雨的纤纤的柔腕虚虚的落下。
落花印在我们唇上接吻的余香啊!
不要惊醒了她!
啊!不要惊醒了她,不要惊醒了落花!
任她孤独的飘荡!
飘荡,飘荡,飘荡在我们的心头,眼里,歌唱着,到处是人生的故家。
啊,到底哪里是人生的故家?
啊,寂寂的听着落花,妹妹你愿意罢
我们永久的透着朦胧的浮纱,细细的深尝着白色的落花深深的坠下,你弱弱的倾依着我的胳膊,细细的听歌唱着她,“不要忘了山巅,水涯,到处是你们的故乡,到处你们是落花。”
预言 【何其芳】
这一个心跳的日子终于来临!
你夜的叹息似的渐近的足音,我听得清不是林叶和夜风私语,麋鹿驰过苔径的细碎的蹄声!
告诉我,用你银铃的歌声告诉我,你是不是预言中的年轻的神?
你一定来自那温郁的南方
告诉我那儿的月色,那儿的日光,告诉我春风是怎样吹开百花,燕子是怎样痴恋着绿杨。
我将合眼睡在你如梦的歌声里,那温暖我似乎记得,又似乎遗忘。
请停下,停下你疲劳的奔波,进来,这儿有虎皮的褥你坐!
让我烧起每一个秋天拾来的落叶,听我低低地唱起我自己的歌。
那歌声将火光一样沉郁又高扬,火光一样将我的一生诉说。
不要前行!前面是无边的森林,古老的树现着野兽身上的斑纹,半生半死的藤蟒一样交缠着,密叶里漏不下一颗星星。
你将怯怯地不敢放下第二步,当你听见了第一步空寥的回声。
一定要走吗?请等我和你同行!
我的脚知道每一条平安的路径,我可以不停地唱着忘倦的歌,再给你,再给你手的温存。
当夜的浓黑遮断了我们,你可以不转眼地望着我的眼睛。
我激动的歌声你竟不听,你的脚竟不为我的颤抖暂停!
像静穆的微风飘过这黄昏里,消失了,消失了你骄傲的足音!
呵,你终于如预言中所说的无语而来,无语而去了吗,年轻的神?
双桅船 【舒婷】
雾打湿了我的双翼
可风却不容我再迟疑
岸啊,心爱的岸
昨天刚刚和你告别
今天你又在这里
明天我们将在
另一个纬度相遇
是一场风暴、一盏灯
把我们联系在一起
是一场风暴、另一盏灯
使我们再分东西
不怕天涯海角
岂在朝朝夕夕
你在我的航程上
我在你的视线里
昙花的秘密 【席慕容】
总是
要在凋谢后的清晨
你才会走过
才会发现昨夜
就在你的窗外
我曾经是
怎样美丽又
怎样寂寞的一朵
我爱也只有我
才知道
你错过的昨夜
怎样皎洁的月
等你,在雨中 【余光中】
等你,在雨中,在造虹的雨中
蝉声沉落
蛙声升起
一池的红莲如红焰
在雨中
你来不来都一样 竟感觉每朵莲都像你
尤其隔着黄昏
隔着这样的细雨
永恒,刹那
刹那,永恒
在时间之内,等你
在刹那,在永恒
如果你的手在我手里,此刻如果你的清芬在我的鼻孔
我会说,小情人
诺,这只手应该采莲,在吴宫
这只手应该摇一柄桂桨,在木兰舟中
一颗星悬在科学馆的飞檐
耳坠子一般地悬着
瑞士表说都七点了,忽然你走来
步雨后的红莲,翩翩,你走来
像一首小令
从一则爱情的典故里你来
从姜白石的词里,有韵地,你走来
第四篇:写景抒情诗鉴赏
写景抒情诗鉴赏
【学习目标】
1、提升学生阅读理解写景诗歌的能力
2、学会分析并概括画面特点(意境特点)
3、能够分析并鉴赏景物描写的方法技巧
4、了解情与景的关系,并能够独立分析。【学习重点】目标2、3、4 【学习难点】目标2w。w-w*k&s%5¥u 【课前预习】 【知识架构】
写景抒情诗,指的是寓情于景,借助客观景物的描写来抒发诗人主观感情的诗作。诗人在诗中不是直接抒发感情,而是移情于物,融情于景,将自己的感情转移到景物上去,使景物带上感情色彩。诗人带着有情之眼去观察景物,以有情之笔去描写景物,使感情附着于景物,景物浸染上感情,景生情,情生景,情景交融,浑然无隔。一.古典诗歌中写景的方法
中国古典诗歌‚贵含蓄,忌直露‛,有情不直言情,有恨不直说恨,而是借助于外界事物来表达,诗人惯用的手法便是借景达情,于是就产生了为数众多的写景诗。但写景因抒情的不同而方式各异,常用写景方式有:
1、正与侧的结合
景物描写可以从正面入手,直接描写景物的特点,使人一目了然;也可以不从正面景物入手,而是从与其有关的侧面景物写起,来揭示该事物的特点,同时还能提供给读者丰富的想象空间。两种方法结合运用,可以使景物的特点,更加鲜明更加突出。
如白居易《杨柳枝词》‚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黄金软于丝。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第一、二句运用正面描写的手法,描写了春天柳树的娇美形态。
再如刘禹锡的《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题为‚石头城‛,明显是写‚石头城‛,但诗歌不从石头城入手,却从石头城周围景物——山、潮水、月——入手,写出了石头城这一‚故国‛的没落与荒凉。
2、动与静的结合
在中国古代诗歌里,诗人们为了创设意境,特别注意动态描写,动静结合是常用的一种写景手法。比如像贾岛《题李凝幽居》的‚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的‚推‛‚敲‛选用,王安石《泊船瓜洲》的‚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的形容词用作使动动词,都是动态描写的一些典范,在动词的使用上作了不少文章。但作为动静结合的写景方式,往往是在一种意境里描写动态与静态,并且往往是以静为主,以动衬静的方式,形成意境和形象的和谐统一。因此,动静结合的写景手法,往往与衬托又不可截然分开。
如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诗人王维不愧描写山水的高手,动静结合是其主要写景手法之一。诗人在描绘的景物中,静中有动,以动衬静,动静结合,构成动人的意境。第二联写物,‚明月松间照,‛是静景,是所见,写的是月光透过松枝洒遍大地;而‚清泉石上流‛,是动景,是所闻,动静融为一体,构成一副清幽可爱的风景画。第三联是诗人用‚竹喧‛烘托山静,是所闻,用‚莲动‛衬托水幽,是所见,见闻交错,‚喧‛‚幽‛互衬,颇具艺术感染力。
3、声与色的结合
古诗写景常涉及到声音与颜色,这是诗人利用感官多角度写景,让读者如临其境,收到了很高的艺术效果。
如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上联是一组对仗句。草堂周围多柳,新绿的柳枝上有成对黄鹂在欢唱,一派愉悦景象,有声有色,构成了新鲜而优美的意境。‚翠‛是新绿,‚翠柳‛是初春物候,柳枝刚抽嫩芽。‚两个黄鹂鸣翠柳‛,鸟儿成双成对,呈现一片生机,具有喜庆的意味。次句写蓝天上的白鹭在自由飞翔。这种长腿鸟飞起来姿态优美,自然成行。晴空万里,一碧如洗,白鹭在‚青天‛映衬下,色彩极其鲜明。两句中一连用了‚黄‛、‚翠‛、‚白‛、‚青‛四种鲜明的颜色,织成一幅绚丽的图景;首句还有声音的描写,传达出无比欢快的感情。
4、虚与实的结合
‚虚‛与‚实‛是两个极大的概念,具体点说就是无形与有形、抽象与具体,想象回忆与现实。如‚愁‛是虚的,因为它是无形的、抽象的,而‚一江春水‛、‚舴艋舟‛、‚春草萋萋‛‚杨柳岸晓风残月‛是实的,古诗词常借助具体、可感的事物来抒发某种感情寄托某种情怀,或借助想象或回忆来写现实的境遇和况味。同学们在鉴赏时要注意诗中哪是实、哪是虚。以及诗人着意要表现的是实还是虚。弄清了这几点才能准确把握它们的关系。实景是诗人描写的现实客观景物,虚景是诗人通过联想或想像而虚拟的景物,虚实结合更能表达出一种浓溢的情思。
如高适《塞上听吹笛》‚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天山‛,诗中一二句实写景,描写的内容是胡天北地,冰雪消融,牧马的季节到了。傍晚,战士赶着马群归来,天空洒下明月的清辉。在如此苍茫而又清澄的夜景里,不知哪座戍楼里吹起了羌笛,那是熟悉的《梅花落》曲调啊!三四句虚写景,将‚梅花落‛拆用,仿佛风吹的不是笛声而是落梅的花片,它们四处飘散,一夜之间和色和香洒满天山。此诗抒写战士们由听曲而想到故乡的梅花(胡地没有梅花),想到梅花之落,写出了他们的浓浓的思乡情。
5、点与面的结合
万事万物都是彼此相互联系的,不是孤立存在的,描写的景物也一样,它们总是和周围的景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诗人在写景状物时,不是孤立地静止地写主体物,还写主体物周围的联系物,点面结合,烘云托月,使主体形象更丰满,更有特色。
如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中就运用了点面结合的方式。‚蓑笠翁‛在画面上显得比较小,但处在非常显眼的位臵,是诗的中心,‚孤舟蓑笠翁‛属于点的描绘;前两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属于面的铺陈,诗句从‚鸟飞绝‛、到‚人踪灭‛写尽了人物处境的苦寒与孤寂,并在‚山‛‚径‛前冠之以数量词‚千‛‚万‛,对突出人物坚忍不拔、卓然而立的品格起。可以称之为点面结合。指出一点,隐括全面。
6、远与近的结合 看同一景物,观察者所处的方位不同,角度不同,俯视,仰视,远眺,近看,视觉形象会呈现千姿百态,变化万千。从不同角度描写,会使读者对所描写的景物产生更加全面的认识,获得更完美的感受。
如杜牧的《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头两句描绘了秋山远景。第一句描写了秋山高远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勇于攀登的精神。第二句描写了秋山中的一个特定场景,在白云浮动的天空下有几户人家隐约可见。后两句描绘了秋山近景。‚霜叶红于二月花‛一句,生机勃勃,鲜艳夺目,清新刚劲,形象鲜明,给人一种秋光胜似春光的美感。
7、白描手法
白描,原是中国绘画的传统技法之一,大致接近西洋画法中的速写或素描,其特点是用简练的墨色线条来勾勒画面,赋形写意,不事烘托,不施色彩。这种画法引入到诗歌的创作中,那就是不用形容词和修饰语,也不用精雕细刻和层层渲染,更不用曲笔或陪衬,而是抓住描写对象,用准确有力的笔触,明快简洁的语言,朴素平易的文字,干净利素地勾画出事物的形状、光暗(声响)等,以表现作者对事物的感受。
如温庭筠的《商山早行》‚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第二联两句诗,就是六个名词(即六种景物)的组合,没有任何修饰语。它集中地表现了早行的辛苦。在鸡鸣声起,残月未落之时,冒着寒霜上路,可见早行辛苦。
写景是诗歌的主要内容,鉴赏诗歌的写景就要从诗人写景的方式入手,这样才能准确把握景物中所寓含的诗人的情感。鉴赏景物的角度
1、从描写景物的角度去赏析。
不同诗歌写景角度不同,有的偏重于空间顺序,有的偏重于色彩描绘,有的则从人物感觉器官角度去描写景物。我们在阅读时,读出这些角度的话,就能读懂诗歌写景的特色。(1)空间角度
凡写景总有一个顺序,高低、上下、内外,无论怎样,总是层次分明。苏轼《鹧鸪天》,上片写景,由远到近、由高到低,层次分明。‚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先写远处林尽头,高山清晰可见,再写近处翠竹遮隐墙头,小池塘旁长满枯草,蝉声四起,接下来‚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由高到低,井然有序。可见空间顺序是写景诗句鉴赏的一个角度。(2)色彩角度
诗歌中所写景物色彩不同,把不同色彩的景物组合到一个画面中,就收到诗中有画的效果,鉴赏时可以从景物色彩角度分析写景特色。王维《田园乐》中‚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两句诗,红绿相映,色彩分明,让人联想到一夜春雨过后鲜艳的桃花盛开,碧绿的柳丝笼罩在若有若无的水烟之中的迷人景象。‚红‛‚绿‛两种色彩在鉴赏时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赏析诗歌抓表示颜色的词语,分析绘形绘色的画面美,写景的特色就突出了。
(3)感觉器官角度赏析
诗歌中作者写景,往往从自身的听觉、视觉、嗅觉等角度去写,这就要求我们在赏析时,把诗人所见所闻所感的内容品析到位。比如白居易《夜雪》这首诗,描写对象是雪,诗中句句写雪,可作者依次从自己的感觉、视觉和听觉写来,突出了雪之大。作者的感觉是又一个鉴赏角度。
2、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
诗人写景时,除安排顺序外,总要运用一些表现手法。最常见的是一些抒情方式和描写方式,前者如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乐景衬哀情;后者如动静结合(或以动衬静)、虚实结合(或以虚写实),这些手法是我们在鉴赏诗歌时需要结合诗句具体分析的。王昌龄《送魏二》前两句写实景,是送别时的环境描写,后两句虚景,想象别后的情景,虚实结合,扩大意境,深化主题。表现手法的运用,使诗歌更加精彩,赏析时当然不能错过了。
3、从诗歌的结构特点角度赏析
古诗讲究起承转合,词一般上片写景叙事,下片抒情议论,如果一首诗词没有按一般规律写作,那在结构上就会有自己的特色,鉴赏时需要对这方面的特点加以分析。或一句一景,或句句写景,或景语作结,或前后照应好,结构严谨。这些都是诗歌结构方面的特色,是赏析时容易忽略的,我们一定要有结构观念,从结构角度鉴赏诗歌,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前面提到的王维的《田园乐》,依次写了红桃、绿柳、落花、啼莺,一句一景,并且‚落花‛照应‚桃红‛‚莺啼‛照应‚柳绿‛,使诗歌结构严谨,这一点同样可以成为这首诗写景的一大亮点,而不应只看到它色彩方面的特色。
4、从锤炼字词的角度赏析
古人写诗非常注重字词的锤炼,留下了如‚一字师‛的佳话,‚推敲‛的故事,鉴赏时抓住这些运用传神的字词,可以了解所写景物的特点,营造的意境,表达的感情,甚至可以了解一首诗的结构特点。‚昨夜一枝开‛‚僧敲月下门‛‚春风又绿江南岸‛‚遥看瀑布挂前川‛……诗句中都有运用传神的字眼,这些字眼的运用,把整个景物都写活了,能给人一种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的感觉。一个字就惟妙惟肖的再现了景物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感情,鉴赏诗歌怎能把这些遗忘呢?
5、从修辞手角度赏析
文学作品描写景物离不开修辞的运用,修辞能把景物写活,古典诗歌也不例外,写景诗句中同样也会运用一些修辞手法,常用的有比喻、拟人、夸张、对偶、双关、互文、设问、反问等,这些修辞不仅能形象生动地再现事物的特征,而且能恰到好处地表现作者感情,也能使诗歌语句整齐,体现音乐美。鉴赏时同样不能忽视修辞的欣赏。‚露似真珠月似弓‛这句写景的诗句只能从修辞的角度探讨其妙处,探讨作者流露的思想感情。看到写景的诗句如果能从以上五个角度赏析,那么,一首诗就能读懂,读懂诗句不管从哪个角度发问,都可以自如地回答问题。
当然,欣赏诗歌写景的角度还有其它,无论从哪种角度入手,都要注意解决这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诗中描写了哪些景,这些景物的特点是什么;一是作者运用哪些表达技巧写景的,这些技巧的效果怎样;一是作者借这些景物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这些方面都必须具体阐述,才能恰到好处的回答提出的问题,才能多角度的赏析写景特色,才能写出全面准确的赏析文字。写景诗鉴赏方法 1.知作者。
一般的写景诗,字里行间透出的情感都是比较容易把握的,但一些表面上纯粹是写景的山水小诗,就不那么好理解了。这就要求我们对作者的身世,当时的时代背景有一定的了解,即知人论世,才可能准确地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出的情感。2.析物象
通过描写景物来抒发感情,是中国古典诗的一大特色,山水田园诗更是如此。自然景物一经诗人摄入笔端,就必然带上诗人的感情色彩,为表达诗的特定情感服务。所以,准确把握了山水田园形象的特征有助于进一步深入了解作者的寓意,体味诗歌情景交融的意境。3.看表达
①描写景物的角度:高低、远近、明暗、俯仰、绘形、绘声、绘色。
② 描写景物的技巧 :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声衬静、化静为动)点面结合 虚实相生(化虚为实)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 拟人
4.抒情方式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或物)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 5.明主旨:热爱自然 热爱生活 渴望归隐 向往田园 厌恶官场 憎恶黑暗 远离尘俗 闲适
6.把握形象的特征和寓意。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把握诗歌意象。如白居易《琵琶行》‚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枫叶‛、‚荻花‛、‚秋‛三个意象不光点明了景物、时节,还通过这三个意象特有的属性渲染了送别时的环境氛围和诗人忧伤的情绪。古诗意象往往寓繁于简,寓万于一,以高度浓缩的艺术形象诱发想象,产生奇特的审美效果。7.体味诗歌情景交融的意境。
通过描写景物来抒发感情,是中国古典诗的一大特色,山水田园诗更是如此。自然景物一经诗人摄入笔端,就必然带上诗人的感情色彩,为表达诗的特定情感服务。情景交融的手法有融情入景、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等等。‚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就是一首融情入景,景中含情的好诗。烟花含愁,孤帆载憾,天际碧水带走诗人的无尽思念。诗人的惜别之情,从每一个画面中渗透出来。【写景诗特征】
这类诗歌,或勾勒意境,或写景言志,或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意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
1.思想内容方面,如热爱自然、向往自由、归(退)隐、闲适淡泊、悠然自得……
2.表现手法方面,如借景抒情、白描、衬托(正衬、反衬)、对比、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动静结合、虚实相生、移情于物、浓墨渲染……
3.语言特点方面,如清新自然、质朴自然、清新洗练…… 【常用术语】
1.常用手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寄情于景、借古抒怀、对比、映衬烘托、以小见大、动静结合、以动写静、虚实相生(塑造人物形象时,称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乐”景反衬“哀”情等。
2.意境特征。意境常见的表达程式有两两相对的四组概念:
宏阔——苍凉、雄浑、莽苍、辽阔、高远、壮阔、深远
细腻——空寂、缠绵、幽静、幽美、宁谧、婉转、朦胧
繁复——繁丽、热烈、高亢、繁华、淳朴、喧闹
清冷——暗淡、渺茫、寥落、萧条、荒凉、冷寂 3.诗歌中常见感情。
⑴感情基调:迷恋、忧愁、愁苦、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压抑、沉郁、欢快、风趣、平淡。
⑵常见主题:忧国忧民、怀古伤今、蔑视权贵、愤世嫉俗、怀才不遇、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登高览胜、惜春悲秋、忆友怀旧、思乡念亲、相知相思、离愁别恨。⑶不同诗歌类别不同感情:边塞征战诗对建功立业渴望,有报效祖国的激情,有抒写征士的乡愁和家中妻子的离恨,有表现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残酷,有反映对帝王开边的不满和惊异于塞外绝域那种迥异于中原的风光;
即事感怀诗古人常以‚即事‛为题写诗,因一点事由生发,抒写心中的感慨,如怀亲、送友、思乡、赠人、人生感悟、闲情逸趣等;咏物寄托是古人赋诗的普遍现象:或借诗歌以抒写怀才不遇、沉居下位之苦;或感发其报国无门、不为当道所重之愤;或逞其离愁别绪、物是人非之感;或叙其命运无常、孤苦无助之难。4.分析诗歌中景物描写的作用。
要明确在诗中的位臵,一般来说首句:渲染气氛,烘托形象,为全诗打下感情基调;尾句:含蓄,留下想象的空间。【 高考链接】
1.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11年湖北卷)
登 城 望湖楼晚景
刘敞 苏轼
雨映寒空半有无,横风吹雨入楼斜,重楼闲上倚城隅。壮观应须好句夸。
浅深山色高低树,雨过潮平江海碧,一片江南水墨图。电光时掣紫金蛇。
(1)两诗均写江南雨景,但景色有异,《登城》写的是□□□□,《望湖楼晚景》写的是疾风骤雨。(2分)
(2)两诗第三句都描写相对静止的画面,请分别说说它们在原诗结构中的作用。(2分)(3)以上两首诗,刘诗优美,苏诗壮美,请结合诗句赏析。(4分)参考答案(1)和风细雨
(2)①刘诗第三句承接前两句,并与蒙蒙细雨叠加,以形成下句江南水墨图意境②苏诗第三句从‚横风吹雨‛转入‚雨过潮平‛,为描写雷电蓄势。.承上启下
(3)①刘诗通过写雨映寒空,山深树幽,倚楼眺 望的一幅水墨画,运用白描手法,描绘出一幅江南水墨图。②.苏诗通过写横风斜雨,潮江涌动,运用比喻手法,写出了雨 前,雨后的壮观美景。
【解题思路】两首诗歌同为写景佳作,赏析时抓住诗人描写的景物,品味景物的特点,结合诗人的诗歌特点,全面赏析。2.阅读下面这首诗(11年安徽卷)
琅琊溪① [宋]欧阳修
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②。
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
[注] ①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滁州(今安徽省境内)期间。琅琊溪在滁州琅玡山。②槎(chá):这里指拼扎而成的简易木桥。
(1)这首诗围绕溪水描绘了哪几幅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2)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对诗中三、四两句进行解析。(4分)参考答案
(1)这首诗描写了雪消溪涨、游客渡溪、古槎横溪、山花随溪水流出等画面。表现了作者对琅玡山美景的喜爱之情,体现了作者寄情山水的悠然情怀。
【题目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意象与意境创造的理解,全诗仅四句,很显然一、二、四三句,共创造了四个场景,即四幅画面。只要用简短的话概括画面内容即可。感情主要是对山水的喜爱并乐在其中。可联系初中学过的《醉翁亭记》来帮助理解。不能只看注释中‚被贬滁州‛就联想到‚悲伤‛、‚壮志难酬‛之类的,切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2)实写花随溪水流出的景象;虚写山中的春意,以及溪源之远、溪流的曲折。虚实结合,激发了读者的想象,丰富了画面的内涵。
【题目解析】本题是诗歌表达技巧的考查。‚虚实结合‛关键是要区分哪是虚,哪是实;随流水流出的花是‚实‛,由此而产生的猜想都是‚虚‛。《桃花源记》里‚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借到这里,就是最好的想象中的美景。要求是‚解析‛,其表达作用是必须要回答的。学习过程
【 设题方式】 第一种类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歌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提问变体:这首诗歌描绘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这首诗歌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氛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正确解答:这类问题,解答思路分为三步:
1、再现诗歌画面
2、概括意境特点
3、剖析作者情感
第一步,考生应用描写性的语言把诗歌展现的画面描绘出来,尽量优美生动,切忌直接翻译。
第二步,描绘画面后,用一句简洁的话语概括这些景物所营造的意境的特点,或清新明丽,或恬静优美,或雄浑壮阔,或孤寂清冷,或绚丽多彩,或生机勃勃,或萧瑟苍凉…… 第三步,根据这首诗歌的情境氛围的特点再来剖析诗人的思想感情。剖析时应注意,大部分的写景抒情诗是以乐景写乐情(如杜甫《绝句》‚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或哀景写哀情(如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但还有一类是以乐景衬哀情的,如杜甫《绝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诗人借清新美好的春景的描写,透露出羁旅异乡而思归的感伤。这类诗单抓景物特征意境氛围特征是很难把握住作者情感的,但诗题、诗中直接议论抒情的句子、个别透露作者情感的字词、背景等还是能够给我们一些提示的。上面那首我们可以抓三、四两句直接议论抒情的句子。再比如李华的《春行即兴》‚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我们可以通过抓‚自‛‚空‛两字,体味出春山一路山花烂漫,鸟语婉转的佳境却无人来欣赏,以乐写哀,写出了诗人对时代的感慨。例1: 西 楼 曾巩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注:钩疏箔:把帘子挂起。
问: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景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简析之。(6分)
答:连天的海浪伴随着阵阵雷声汹涌而来,在北风的呼啸中波浪不断拍击堤岸,又咆哮着远去。(再现诗歌画面)这首诗描写了海滨暴风雨来临之前的壮美景象,渲染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雄伟气势。(概括意境特点)表达了诗人雍容的气度、开阔的胸襟和坦然面对急风暴雨似的生活的态度。暴风雨将临,按常理本当关门闭户躲避,但诗人却反而高挂起帘子,敞开窗户,为的是能饱览‚千山急雨来‛的壮观景象。(剖析作者情感)
第二种类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歌是如何描写景物的?(着眼于写景方法设问)
提问变体:这首诗歌在写景方面有何特色?简要分析这首诗歌描写景物的方法。正确解答:这类问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1、看写景的顺序:如由低到高、由近及远、由外而内等等,还可以用上俯视、仰望、远眺、近观等词语。
2、看描景的角度:如视觉(绘声绘色)、听觉(摹声)、嗅觉、触觉等,诗人会调动各种感官来写景。
3、抓住景物的特征,一切景语皆情语。
4、看手法:修辞(比喻、比拟、夸张……),表现手法(衬托、对比、动静结合、虚实相生、点面结合、侧面描写……)5、看层次安排:如总分、照应
6、看词语的锤炼(动词、形容词、有活用的词)
当然在答题时,不必面面俱到,从中选两三点这首诗歌写景最主要的方法作答即可。但一定注意不要贴标签,要结合诗中的词句来分析。例2:(2005年北京春季高考题)苏幕遮
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问:这首词在景物描写方面,有哪些特点? 答:(1)描写视角颇具匠心,从高到低或从上到下(碧云天,黄叶地),由近及远(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2)突出秋景的鲜明色彩:碧蓝的天空,枯黄的落叶,绵长的水波,苍茫的远山,连天的芳草,西下的斜阳等。
(3)抓住典型景物大处落笔,境界开阔,写景中暗寓离情。例3(2004年吉黑滇川题)木兰花 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残照。注:縠皱:皱纱,此处比喻水的波纹。
问:这首词的上半阙是如何描写春色的?试对此进行分析。
答:春天美景富有层次感:首先看到了东风乍起,春波绿水,波面生纹,如细皱纱;然后是杨柳初醒,嫩黄浅碧,遥望一片青烟薄雾;再望去杏花怒放,如喷火蒸霞。春的风光正是这样一层层展开,故用了‚渐觉‛一语。第三种类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歌描写的景物有何作用? 提问变体:这首诗歌写景的目的是什么? 正确解答:
1、借景抒情、以景衬情。
2、点明时间(时令特点)地点(特定环境、背景)。3、为全诗奠定感情基调。4、渲染一种氛围。
5、烘托人物形象或心理或品格精神。
答题时注意把握诗人的情感或塑造的形象的特征,结合具体的词句,抓住主要的方面作答。
例4:下面是王昌龄《长信秋词五首》(其一),读后回答问题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问:诗题为《秋词》,那么作者在诗中写了哪些景象?作用是什么?
答:诗中的环境所抒写的景象都暗合‚秋词‛的要求。金井梧桐,秋深叶黄,夜深霜重。作用:①点明题意,向读者暗示,这是一首宫怨诗; ②渲染烘托凄清孤寂气氛,奠定哀怨感情基调; ③烘托人物孤苦抑郁的心境。
总之,掌握了诗歌题干设臵类型和解题思路,考生就能心中有数,沉着应战,在诗歌鉴赏题上拿到理想的分数。其他类型的诗歌也可按照此法进行总结。课后训练
1、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王夫之评价颔联是‚以小景传大景之神‛,你认为这里的‚小景‛、‚大景‛应指什么? 答:
(2)本诗的颈联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既描绘出了景吻的特点,同时又传达出了诗人怎样的思想? 答:
2、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双调】水仙子〃夜雨 徐再思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落灯花棋未收,叹新丰孤馆人留①。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忧,都到心头。
【注】①叹新丰句:化用马周困新丰的典故。据《新唐书〃马周传》记载,唐初中书令马周贫贱时,曾住在新丰的旅舍。店主人不理睬他,备受冷落。(1)‚落灯花棋未收‛一句描写了什么情境?表现了作者什么情怀? 答:
(2)本曲开头两个诗句的数量词叠用有什么妙处?请结合诗句内容进行赏析。
答:
3、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
苏 轼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注】本词是宋神宗元丰五年,苏轼被贬在黄州所作。
(1)这首词上阕写景,词人可谓一个妙手的大画家,短短几句就画出了多种景物。你认为这首词在写景上有怎样的特点?请举例分析。
答:
(2)这首词下阕写人,你从中看到的词人是一个怎样的形象?从哪些句子中可以看出? 答:
4、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金陵酒肆留别 李 白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1)诗的首句‚风吹柳花满店香‛为全诗营造了一个令人陶醉的环境,请简析其中的‚香‛字在此有哪些蕴藉之意。
答:
(2)古人评论此诗‚语不必深,写情已足。‛请简析全诗是如何把惜别之情写得饱满酣畅的。(请分条表述)答:
5.阅读下面两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 山 余 杭 杨万里 范成大
乌臼平生老染工,错将铁皂作猩红。春晚山花各静芳,从教红紫送韶光。小枫一夜偷天酒,却倩孤松掩醉容。忍冬清馥蔷薇酽,薰满千村万落香。(1)上面两首诗都是优美的写景诗,但表现手法各不相同,试作简要分析。答:
(2)两首诗中的‚掩‛和‚薰满‛历来为人称道,请选择一处加以赏析。
答:
6、(2008天津卷)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5分)山居 即事 王 维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鹤果松树遍,人访荜门稀。嫩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1)简析‚遍‛字在颔联中的表达效果。答:
(2)诗的后四句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 答:
7、(2008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8分)画堂春 秦观
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捻(1)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 【注】(1)捻(niǎn):持取,捻弄
(1)上阙的景物描写是如何表现无奈之情的?请作简要分析。(4分)
答:
(2)‚凭栏手捻花枝‛‚ 放花无语对斜晖‛两句主要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词中人物怎样的感情变化?(4分)
答:
8、(2008福建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按要求答题。(6分)绝句漫兴九首(其三)杜甫
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
衔泥点污琴书内,更接飞虫打着人。
[注]这首诗写于杜甫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公元761年)。问: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对这首诗作简要赏析。答:
9、(2007全国卷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新晴野望 王维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注:尘垢:尘埃。
(1)第三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炼传神的分别是哪 一个字?请简要分析。
答:
(2)尾联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
10、(2007江苏卷)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鹧鸪天•送 人 辛弃疾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1)‚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蕴含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 答:
(2)这首词以‚送人‛为题,下片写出了哪两层新意? 答: 参考答案
1.1)‚小景‛指风顺帆正;‚大景‛指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等景观。2).运用拟人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希望和乐观、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误区透视】
做此类题目时考生容易走进的误区有:1.不能准确地选择意象,不能有的放矢地作答。2.不懂得写景和抒情的关系,将情、景割裂开来。3.没有按照意象(诗的基础)、意境(诗的画面)、诗情(诗的内涵)来进行有效鉴赏。4对表达技巧和表现方法模糊不清。5.评析不够到位,缺少层次感。
2.(1)描写了纷纷落下的灯花余烬及散乱的棋局,从侧面表现了作者梦前以棋解闷,梦后独对孤灯时百无聊赖的情怀。(2)作者在此取‚一‛的联想意义:一点点儿梧叶芭蕉之动,都会牵动秋的愁绪、羁旅的惆怅;一声声滴落在芭蕉叶上的嘀嗒雨响,都使得愁思更浓。正是这‚一点‛‚一点‛、‚一声‛‚一声‛使得三更梦醒后的作者辗转枕上,绵绵相思、悠悠乡情涌上心头。开头两句诗的数量词叠用不仅巧妙地表现了作者愁肠百结、夜不能寐的心理状态,而且读来让人有抑扬顿挫之感,同时又渲染了孤寂惆怅的气氛,使诗句蕴含更丰富的内容,耐人寻味。
3.(1)这道试题分析的角度很多。可以从写景的角度入手分析,也可以从写景方式入手分析,还可从情景交融的角度分析。考生分析时联系具体诗句,且能分不同层次或角度表述。示例:这首词写景上的特点一是词人善于从多个角度写景,有远景,如山、林;有近景,如竹、墙;有仰望,如‚翻空白鸟‛;有俯瞰,如‚照水红蕖‛;有听觉,如‚乱蝉‛;还有嗅觉,如‚细细香‛。这样多角度的写景就使景物显得很有层次,做到了诗中有画。二是在景中含情。如‚乱蝉‛‚衰草‛就不仅仅是客观的景物,而是包含了词人苦闷的心境。(2)这首词中的苏轼是一个得过且过、日复一日消磨着岁月而又无可奈何的形象,一个抑郁不得志的闲人形象。从‚杖藜徐步转斜阳‛和‚又得浮生一日凉‛等诗句中可以看出。4.(1)一是描写柳花微妙(或淡淡)的香味儿,写出春之气息;二是夸赞了酒肆里的酒香;三是暗含了朋友之间情谊的浓厚。(2)先写酒店姑娘的劝酒,让诗人感受到了他人的热情;再写一群青年朋友前来相送,让诗人感觉到了真挚的友情;三写把酒言欢‚各尽觞‛的场景,让诗人产生了‚欲行不行‛的留情;四是‚东流水‛与‚别意‛的比较,让诗人倍感朋友之间‚水长情更长‛的无限深情。加之诗的首句‚风吹柳花满店香‛烘托出的氛围,使全诗的惜别之情显得非常饱满酣畅。
5、(1)杨诗从视觉角度落笔,借秋山之树描写秋天之景色。范诗从嗅觉角度落笔,借春山之花描写春天之景色。(2)第一首的‚掩‛字用了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枫与孤松红绿掩映之美。第二首的‚薰满‛用了夸张手法,极写花开之盛,花香之浓,传播之远。
6、⑴‚遍‛字表现松茂鹤多,‚稀‛字表现来访者少,两者对照写出山居环境的幽静。⑵写出了夕阳西下,炊烟升起,嫩竹荷花清新可爱,人们采菱而归的景象。表现闲适的心情。
7、(1)上阙通过描写铺径之落红、弄晴之小雨、憔悴之杏园、哀啼之杜鹃等残春景象,表现伤春(惜春)的无奈之情。
(2)这两句词主要的表现手法是:细节描写。写动作描写也可。用捻花、放花两个细节(动作)表现了词中人物由爱春、伤春(惜春)到无奈春归的感情变化。如果逐句分析,只要能答出由爱春、伤春(惜春)到无奈的感情变化也可。
8、这首诗景中含情。诗人从燕子落笔,细腻逼真地描写了它们频频飞入草堂书斋,‚点污琴书‛、‚打着人‛等活动。这些描写既凸现了燕子的可爱之态,又生动传神地表现出燕子对草堂书斋的喜爱,以及对诗人的亲昵。全诗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给人自然、亲切之感,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在草堂安定生活的喜悦和悠闲之情。
也可以理解为诗人通过对燕子频频飞入草堂书斋扰人情景的生动描写,借燕子引出禽鸟也好像欺负人的感慨,表现出诗人远客孤居的诸多烦恼和心绪不宁的神情。(言之成理即可)
9、(1)分别是‚明‛和‚出‛,充分显示出雨后的‚新晴‛,诗人极目‚野望‛所见的景色:田野外河水上涨,在阳光照射下‚白水‛波光鄰鄰,比平时更加明亮夺目;雨水冲洗后的群山,在太阳照耀下‚碧峰‛秀出,更加富有层次。
(2)尾联写了农忙时节,农人全家在农田里忙于耕作的景象。作者这样写的好处是:再一次突出表现‚新晴‛这一诗题,因为‚新晴‛人才能看到农人们‚倾家事南亩‛的景象。给前面所绘的一幅表态画面平添无限生机,使整修画面活了起来。
10、(1)翘首远望,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路途艰难,祝福平安的关切之情;山高水长,前程迷茫的郁闷之情。抒情或寓情于景。
(2)下阙表达了这样两层新意:一是古往今来使人愤恨的事情千件万般,不止是只有生离死别,还有国家大事;二是作者以江头**险恶突显人间行路之难,世事之险。写景诗鉴赏专项练习
一、社 日 唐 王驾
鹅湖山下稻粮肥,豚栅鸡栖半掩扉。桑枳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这首诗描写社日农民的欢乐情景运用了细节描写,很具表现力。试举两例分析。
二.过分水岭 唐〃温庭筠
溪水无情似有情。入山三日得同行。岭头便是分头处,惜别潺爰一夜声。
1.全诗描写的对象是____________而‚_____________‛一词总领全诗,堪为‚诗眼‛。.试说诗人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自己真切感受的?
三 江南春绝句 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明代诗论家杨慎曾评说:‚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若作十里,则莺啼绿红之景,村郭、楼台、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你同意他的意见吗?请简述你的见解。
四、夏 意
宋〃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1).这首诗描写的环境有何特点?试简述。
(2).从全诗看,诗人的‚夏意‛是什么?
五.桃花溪 唐〃张旭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诗人写桃花溪借用《桃花源记》的典故,使之富有神秘色彩,说说末句一问透视了诗人怎样的意趣?
六 水槛遣心 唐〃杜甫
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此诗写景最传神的是哪一联?联系全诗试作评说。
七 山中问答
唐〃李白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从结句‚别有天地非人间‛看全诗,诗人陶醉的‚碧山‛是怎样的世界?从中看出诗人崇尚的是什么?
八、山中留客
唐〃张旭 山光物态弄春晖,莫道轻阴便拟归。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诗人山中留客的理由有几点?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九 次北固山 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诗人身在江南旅途而神驰洛阳故里,急切的思乡之情溢于言表。写出诗中表现这种心情的意象。
(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是脍炙人口的名句,试简述这句诗的内涵。
十 谢亭送别 唐〃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1).第二句的‚水急流‛与上下句哪两处相关联?有何作用?
(2).古人写景常用‚虚实‛结合的方法,请联系此诗作简要解说。
三、四句的写法与宋代送别诗歌中哪一句极为相似。
十一、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① 李白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②。
注解:①这是李白乾元元年(758)流放夜郎经过武昌时游黄鹤楼所作。②梅花:《梅花落》〃曲牌名。
(1)诗歌首句提及的‚迁客‛当指西汉贾谊,作者借他来表达自己的什么心情?
(2)《唐诗直解》评此诗‚无限羁情笛里吹来‛。江城五月,恰逢初夏,当然无梅,可是耳闻笛声吹寒,不觉眼前便有梅花漫天飘飞。作者运用的是什么手法?有何作用?
十二、送魏二(唐)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1)第二句中的‚凉‛字用得好,好在哪里?
(2)这首诗在艺术构思上虚实结合,请对这种艺术手法及其作用作简要分析。
十三、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对这首诗,清人沈德潜曾评价说:‚诗中无送别意,题中‘送别’二字可删。‛从全诗来看,你同意他的看法吗?‚送别‛二字应该如何理解?
(2)这首诗的结尾运用了拟人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十四、十五夜望月 唐〃王 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诗题中‚十五夜‛应指什么时间?何以见得?
(2).世称此诗结句妙绝,请从内容与表现手法两方面解说其妙处。
十五、夜 雪 唐〃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注:作于诗人在九江任职时。
(1).诗人的‚知雪重‛是从哪几方面来表现的?这种写法在艺术上称之为什么?
(2)论家皆评此诗‚看似写雪,实为写人。‛说说你对此评是怎样理解的。
专项训练参考答案
一、.《社日》这两个细节分别是:春社延续的时间很长,到傍晚才散;其二是农民们兴高采烈,开怀畅饮,大醉而归。
二、.《过分水岭》.1.溪水 有情 2.从溪水‚三日得同行‛的‚行‛与‚惜别一夜声‛的‚声‛两方面来表现溪水与人情真意切,诗人化无情之物为有情,写得细腻别致,意味绵长。
三、.《江南春》不同意。1.诗作应题而来,‚江南春‛非一处一地之景,而是整个江南春色的巨幅画卷;2.中国古代诗歌美学理想是讲究虚实相应,作‚十里‛显然过‚实‛则无味,不如‚千里‛更能给人以无穷的想象和盎然意趣。
四、.《夏意》 1.最大特点是清幽。庭院深,远离闹市;夏席清,舒适宜人;树阴满地,更添几分幽静与清凉;石榴花的明艳与黄莺的鸣叫又使清幽的环境增添了恬淡的生活情趣。这些又从诗人昼寝的美梦中流露出来。2.恬淡闲适的情趣。
五、.《桃花溪》问洞在何处,即意在寻‚桃源‛所在,透视出诗人厌恶现实,如同陶渊明追求理想社会的心态。
六、.《水槛谴心》颈联。这是一幅春江傍晚的美景。诗人抓住雨中鱼儿跃出水面和春燕在微风中自由飞翔两个极富特征的形象,臵于全诗开阔静谧的背景中,传神地表现出大自然的秀色和自己愉悦的心情。
七、.《山中问答》既有桃花流水,可见李白陶醉的正是如同‚桃花源‛那样‚非人间‛的仙境。诗人‚栖碧山‛一方面表明他酷爱自然,另一方面可知诗人愤世嫉俗,远离尘嚣,崇尚高洁闲雅的生活。
八、.《山中留客》理由:一是山中绚丽多彩的春光诱人。二是天阴下雨不是理由,因为即便是晴天,高山的云雾也会沾湿衣服,可那却是另有一番风光。从劝友中流露出诗酷爱自然,醉心山水的恬美心境。
九、.《次北固山》(1)、客路、行舟、乡书、归雁。(2)、前句是写实,黑夜渐去而东方红日啧薄而起,充满无限生机和力量,第二句是写虚,联想到江上的春色,标志着旧的一年已逝。‚入‛是使动。两句诗包含的哲理是旧事物总会被新事物替代,光明总会驱走黑暗。
十、《谢亭送别》(1)、‚水急流‛是应首句中的‚解行舟‛而来,又下句中‚人已远‛的缘由,这样写环环紧扣,结构紧凑。(2)、古人写景常以‚眼前景‛为实,而以想象之景为虚。据此,本诗一、二句是写实,三、四句是写虚。后两句是想象之景,写得孤独凄凉,衬托出诗人与友人之情之间的真挚深情。这两句写法与柳永《雨霖铃》中‚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句极为相似。
十一、《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1)用贾谊的不幸来比喻自身的遭遇,抒发了诗人迁谪之感、去国之情,流露了无辜受害的愤懑,含有自我辩白之意。
(2)诗人由笛声想到梅花,由听觉诉诸视觉,通感交织,描绘出与冷落的心境相吻合的苍凉景色,从而有力地烘托了去国怀乡的悲愁情绪。
十二、《送魏二》:(1)‚凉‛不仅写出了秋风秋雨中身体上感受到的寒冷,更写出了此时因朋友分离而倍感凄凉的内心感受。
(2)这首诗的第一、二句写在一个空中飘散着橘柚香气的清秋的日子里,诗人在靠江的高楼上设宴为朋友送别,然后在秋风秋雨中送友人上船。这两句是写眼前实景。后两句诗人以‚忆‛字为行人虚构了一个典型的旅夜孤寂的场景:在不久的将来,朋友夜泊潇湘之上,一轮孤月高照,恐难成眠,即使诗暂时入梦,两岸猿啼也会一声一声闯入梦境,使他无法摆脱愁绪。这两句是虚拟,月夜泊舟已是幻景,梦中听猿,更是幻中有幻。这样整首诗虚实结合,借助想象,拓展了表现空间,扩大了意境,使诗更具朦胧之美,深化了主题,更有助于表现惆怅别情。
十三、《渡荆门送别》:①沈德潜的说法是有道理的。诗中确实无送别朋友的意思。从诗的内容来看,‚送别‛应该是作者告别家乡的意思。所以可以删去。(如果不同意,能结合最后两句扣住‚送行‛二字答题,且言之有理,则酌情给分。)(3分)②作者移情于物,表面写江水送自己,实则是自己思念故乡。(3分)
十四、《十五夜望月》 1.即中秋夜。‚地白‛言月明,‚桂花‛暗指月宫,又是中秋时节花。第三句更寓怀人、团圆之意。.2.前两句以引无限怀人之意,而结句却不言己情,用疑问把诗意推向更广阔的境界:中秋夜思亲怀人乃天下离人的共同感受,而诗人又赋月光以人情,暗写自己。‚落‛字千钧,出意新奇,写尽心中思念之怀。
十五、.《夜雪》 1.诗人从感觉‚衾枕冷‛、视觉‚窗户明‛、听觉‚折竹声‛三方面来表现雪重(大),三处不着一个‚雪‛字,这是侧面描写的艺术方法。2.此评恰当。诗人从‚已讶‛到‚复见‛再到‚时闻‛已度过了一个不眠之夜,这不仅是因为‚衾枕冷‛,更多的是借‚夜雪‛抒写自己的内心感受,暗示谪居浔阳(九江)居住环境的偏僻和孤寂惆怅的心情。
第五篇:抒情诗与史诗
抒情诗与史诗
关键字:主体心情,主体原则,客观原则
诗歌是最重要也最古老的一种文学样式,“古老”是说早在原始社会就有了诗歌,最初的诗、音乐和舞蹈结合在一起,后来才逐渐独立出来。“重要”是指在世界文学史上,诗歌长期处于主导地位,被视为文学的代表,以至使“诗”成为文学的统称;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文学”观念都要比“诗”晚许多。①可见诗歌的历史长河的重要性。
抒情诗与史诗是诗歌的两种类型之一。首先通过造型艺术、史诗、诗来探讨诗的目标。黑格尔在《美学》中得出“诗的目标不在于表现事物的面貌,相反是事物的实际情况在主体心情的反映。”②造型艺术要按照事物的实在外表进行塑造,把事物呈现在我们面前,但诗不同,它要人体会事物的内心,正与造型艺术相反。如果从接近性来讲,史诗和造型艺术比较接近,它表现对象的实体性和普遍性以及生动的现象。诗人在他所创造的客观性的作品里消失,自己不露面,至少完美的史诗是如此。使用文字,把充实在内心亲切的东西表现出来。此时心灵把客观事物现象沉浸在心灵本身里,并且关照它自己的意识,使内心成为描述对象。
与史诗相反,抒情诗的情景从来不会是普遍的整个的客观世界,而是个别的特殊情景和对象。当事人面临外在事物对象时,把事物在他心中引起的情景和判断:喜悦、惊羡和苦痛之类表现出来。抒情诗人总是愿意写下一纵即逝的情调,内心的欢呼,闪电似的无忧无虑的惆怅、哀叹和怨恨。总之,情感生活的全部浓
淡色调均可被凝定下来。
史诗是把民族精神的整体及其各种现象都纳入同一部作品中,如荷马史诗,抒情诗却只涉及这一整体的某一特殊方面,不能像史诗那样包罗万象。事实上,真正的抒情诗人是生活在他的自我里,按照他的诗性的个性去掌握他的内心世界语外在世界的情况纠纷和命运以及内外之间的错综复杂的种种关系。③比如席勒的《钟的歌声里》一诗,用铸钟的工作程序作为全诗发展过程的基本支柱,使铸钟的阶段和诗的发展阶段平行前进,联系到相应的情感流露以及各种关于生活的感想和人类情况的描绘。
抒情诗人在作应景诗时还完全保持住他的自由。因为他的真正对象不是单纯的外在机缘,而是他自己和他的内心生活,如苏轼的《江城子》来表达了他对亡妻的思念之情;还有柳永的《雨霖铃》的那种离别情绪。所以,我认为抒情诗所依据的是主体性原则。
而真实的抒情诗人并无需从外在事件出发,他自己就是一个主体的完美自足的世界,所以无论是作诗的推动力还是诗的内容都可以从他自己身上去寻找,不会越出他自己的内心世界的情境、情况、事件和情欲范围。
综上所述,我认为抒情诗的内容不是史诗所表现的某一时代某一民族的全部情况,而是是创作主体的内心活动,因此,抒情诗与史诗区别在于,史诗所依据的是客观原则,而抒情诗所依据的是向特殊分化的主体原则,抒情诗所表现的是诗人自己。
注解:①《文学理论导引》王先霈,孙文宪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出版第6页
②《美学》黑格尔著,吉林大学出版社和吉林音像出版社2004年3月第一版第286页
③《美学》黑格尔著,吉林大学出版社和吉林音像出版社2004年3月第一版第28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