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碳交易——未来的游戏规则
碳交易——未来的游戏规则?
导读:《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后,全球碳交易市场出现了爆炸式的增长。2007年碳交易量从2006年的16亿吨跃升到27亿吨,成交额的增长从220亿欧元上升到400亿欧元,2008年上半年全球碳交易市场总值甚至就与2007年全年持平。据点碳公司(Point Carbon)预测,2008年全年的二氧化碳交易量将达到42亿吨。据联合国和世界银行预测,2012年全球碳交易市场容量为1500亿美元,有望超过石油市场成为世界第一大市场。
正文:虽然全球是否在变暖都还存在不同的观点,但对于一个商业社会来说,这都不是重点。真正重要的是:在人们对气候的担心和争论中,可持续发展和环保主义运动形成了气候。而人们对未来发展和环保的普遍关心,很可能演变成新的消费模式和政府新政,这将改变商业世界的版图,甚至重写商业游戏规则——正如气候能够让沧海变成桑田一样。
全球变暖的真相?
联合国“跨政府气候变迁小组”(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简称IPCC)在2007年2月2日发表了一份报告,该报告由全世界130个国家,2500名科学家共同签署,指出全球变暖的结果是确切无疑的。同时指出,全球变暖的罪魁祸首就是人类活动造成的以二氧化碳为首的烧料废气。但是,就在碳排放造成全球变暖成为一个世界性的结论的时候,2007年3月,英国BBC制作播出了一个节目,题目叫做《全球变暖大骗局》(The Great Global Warming Swindle),与世界主流舆论大唱反调。
反对IPCC报告的这些科学家的主要理由是,全球暖化是太阳黑子、宇宙射线等众多因素造成的,二氧化碳增加是全球暖化的结果,而不是原因。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只能说,那是科学家对一个现象的不同解释。但是,科学家在这个问题上如此尖锐的对立,会让大众产生对于科学真理的迷惑:到底谁说的是对的?参与IPCC报告的科学家人数很多,但是,人数多是否就代表了真理?
同样,与IPCC共同分享2007年诺贝尔和平奖的的美国前副总统戈尔也在人们的支持和质疑声推行自己的“环保理念”。2006年戈尔投资并参与拍摄一个纪录片《不愿面对的真相》引起全世界的关注,内容是揭示全球暖化的趋势,呼吁人类赶紧用实际行动来减缓全球暖化。《难以忽视的真相》荣获第79届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奖”。他本人还获得了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公布的2007年“地球卫士奖”。
紧接着的2007年9月,一名英国校董状告英国政府,起诉政府组织学生观看戈尔的环保纪录片不妥,因为该片有多处“有违”科学事实。英国高级法院裁巴顿大法官在终审判决中说,这部纪录片中“强势的、喜剧性的呈现方式”,是一部具有“鲜明个性”的作品,是戈尔先生“个人风格的呈现”,当它被放映给孩子们观看时,必须要给予一份陈述失实地方的说明,以平衡戈尔先生的“一家之言”。
也有人把戈尔家的用电量与美国普通家庭进行对比。从2006年2月3日至2007年1月5日不足一年时间内,戈尔的豪宅共计用掉19.1万度电。而该地区一般家庭每年平均用电约为1.56万度,一般美国家庭全年平均用电约1.07万度。2007年12月9日《泰晤士报》报道,戈尔在过去7年中通过出书、演讲、拍纪录片和商业投资等活动收入近1亿美元。戈尔在商业领域的造诣也是有目共睹的,拥有Google价值约3000万美元的股票期权,还是苹果公司董事会成员。他投资有线电视台Current TV。戈尔还于2007年11月加盟了美国知名风险投资公公司KPCB。
外界一直认为戈尔是一位坚定的环保主义者,在白宫任职期间,他积极推动克林顿签署《京都议定书》,在2000年的总统竞选中,他也一再推行“绿色政纲”,但“环保牌”这柄双刃剑使他触怒了受益于大工业的选民,有人说是环保理想断送了他的总统梦。但事实上,戈尔只是一个政治家,所谓“理想”也是为政治目的服务的。布什因为代表石油企业和军工企业的利益毅然退出《京都议定书》,奥巴马在竞选期间声称,美国未来10年斥资1500亿美元以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将帮助创造500万个就业岗位,这同样是为达到政治目的。
众说纷纭的争论还在继续,但主流观点已经形成。对大众来说最重要的是如何健康的生活在这个地球上,工业化带来的污染已经让人类吃到很多恶果。全球变暖以及频繁发生的极端气候现象让人们越来越意识到自然界的平衡正在被人类活动所破坏。人们很想知道问题所在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工业化过程中产生的大量二氧化碳造成全球变暖在逻辑上是可以解释通的,再辅以在“众多假定条件”的模拟实验结果,全球变暖的罪魁祸首就被确定为二氧化碳了。
新的游戏规则正在形成
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这是世界上第一个关于控制温室气体排放、遏制全球变暖的国际公约。在1997年的《公约》第三次缔约方大会上,《公约》实施取得重大突破,缔约方在日本京都通过了《京都议定书》,对减排温室气体的种类、主要发达国家的减排时间表和额度等作出了具体规定。
2007年12月15日出台的“巴厘岛路线图”,将为进一步落实《公约》指明方向。2008年12月13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波兹南闭幕。会议决定启动适应基金并通过的2009年工作旨在争取在明年年底丹麦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上就应对气候变化达成新的全球协议计划,标志着2009年气候变化谈判进程正式启动。
依据《京都议定书》,各签约国到2012年必须完成第一阶段减排目标。表面看这是各国就世界气候问题达成了协议,但其实质是金融问题,是建立国际货币新体系的核心部分。目前在《京都议定书》的框架范围内,已建立了“碳货币”的雏形。2012年后,如果各国就气候问题达成一致,就是对国际货币新体系达成一致,届时各国只有购买“碳货币”才能在这个新框架下维持自身发展。
“碳金融”从狭义上说是提供给购买温室气体减排项目的资源,广义就泛指气候变化的市场化解决方案。在全球碳市场,有一种是以配额为基础的交易,即欧盟、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芝加哥气候交易所和英国等排放交易市场创造的碳排放许可权;另一种是以项目为基础的减排量交易,通过清洁发展机制、联合履行以及其他减排义务获得的减排信用交易额,这方面日本综合商社的力度最深。
《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后,全球碳交易市场出现了爆炸式的增长。2007年碳交易量从2006年的16亿吨跃升到27亿吨,成交额的增长从220亿欧元上升到400亿欧元,2008年上半年全球碳交易市场总值甚至就与2007年全年持平。据点碳公司(Point Carbon)预测,2008年全年的二氧化碳交易量将达到42亿吨。据联合国和世界银行预测,2012年全球碳交易市场容量为1500亿美元,有望超过石油市场成为世界第一大市场。
在低碳排放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约定条件时,碳信用额度的价值日益凸显,碳交易成为世界最大宗商品势不可挡,而碳交易标的的标价货币绑定权以及由此衍生出来的货币职能将对打破美元垄断促使国际货币形式多元化。同时,碳交易市场供给方多元化,包括发达国家、转型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不像石油供给高度依赖欧佩克,客观上让存在碳交易计价货币多元化成为可能。
经过几年的发展,碳交易市场已渐趋成熟,参与国不断增加,市场化程度不断加深。日本碳交易所、英国排放交易体系、欧盟排放贸易体系、新南威尔士温室气体减排体系、加拿大蒙特利尔气候交易所(MCeX)相继成立。中国2008年以来已经成立了三家环境交易所,分别是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北京环境交易所和天津排放权交易所。
从《京都议定书》再到碳交易排放权交易,甚至连全球最大的石油公司之一BP都推出了家庭用的“碳排放计算器”。这些政治行为和商业行为实际上是在制定未来全球经济的游戏规则,有一点值得我们注意,21世纪中国、印度、中南美洲、非洲都面临如何发展和享受现代化成果的严峻挑战。以二氧化碳造成全球暖化为代表的环保主义,是否会成为继知识产权、贸易顺差、货币汇率之后,又一个冠冕堂皇的大棒?
综合商社领跑碳交易
交易所成交的碳排放量虽说是无形的,但是事实上是存在生产者和拥有者的。日本综合商社以他们在全球控制常规资源方法逐步成为碳排放权的生产者或拥有者。三菱财团的三菱商事在排放权领域涉足最深,是这个市场的领跑者。早在2000年,三菱商事对世界银行主导成立的“世界银行原型碳基金(PCF)”出资,并派遣了负责人。2001年,与排放权交易之先驱美国中介巨头Natsource公司合资成立了“NatsourceJapan”公司,之后又先后参与了ESCO基金和日本碳基金等重大项目,积累了丰富的排放权交易经验,甚至可以影响到交易规则的制定。
2006年,三菱商事首个CDM项目在联合国注册。截至2007年11月末,已有6个CDM项目完成了联合国注册,其减排量已达到每年1270万吨,这在目前联合国所登记的削减量中占7.5%的比重。2007年9月28日,又与乌兹别克斯坦的国营化学公司——Uzkimyosanoat公司,以及该公司旗下的3家化学肥料公司之间,就温室效应为CO2的310倍的气体—氧化二氮(N2O)的减排项目正式签署了协议,并正式取得了乌兹别克斯坦政府对该CDM项目的承认。2007年末已有16个项目正在办理联合国注册相关手续,与此前注册的6个项目累计起来,预计今后CO2的排减量能达到每年1800万吨。此外,三菱商事在全球还有40~50个项目正在推进中。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上,三菱商事在该领域可谓遥遥领先。
在中国,三菱商事、新日铁合作推动的山东东岳化工项目成为世界规模最大的排放权项目,项目设备于2007年上半年开始运转,通过处理所获得的排放权,换算为二氧化碳每年约为1000万吨,至京都议定书第一个承诺期结束的2012年,本项目所获得的排放权将达5500万吨。根据中国清洁机制发展网提供的数据,截止2008年11月26日,国家发改委共批准的1749个CMD项目中三菱商事就占了66个项目,在所有企业中稳居第一。
除了三菱财团的综合商社参与碳排放权交易外,三井财团的三井物产、富士财团的丸红和住友财团的住友商事丰田集团的丰田通商等综合商社及日本各大财团的主力企业也广泛参与其中。根据慧聪网提供的《2008-2009年中国清洁发展机制(CDM)市场分析报告》,24个中国CMD项目项目申请重点企业和机构中,日本企业占了9个,其中拥有项目数最多分别是三菱商事、丸红、住友商事、三井物产等综合商社。
一石多鸟的生意经
事实上,日本综合商社利用减排项目“援华”的更大目的是要为财团企业在中国能源和环保市场上获得更多商机。排放权倒卖只是日本财团赚钱的手法之一,先进的技术和创造市场的能力让日本财团获得了大量设备订单。日本财团的新型环保产品,充斥着逐渐发展壮大的环保市场。
在能源行业,中国神华集团向第一劝银财团的荏原制作所、富士财团的日立引进了一大批代表世界最先进水平的排烟脱硫设备。三井财团的东芝公司迅速打出了以核电减排的方针,如果发100万千瓦小时的电,核电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只有20万吨,而煤炭是670万吨、天然气为410万吨,核电站在减排上的优点不容忽视,2006年底东芝控股的西屋电气获得了中国的4座核反应堆的建设合同。
在钢铁行业,三井财团的新日铁与中国首钢集团合作参与环保事业,向中国厂商提供减少钢铁生产中粉尘量的焦碳冷却装置。2006年12月,新日铁与首钢集团下属的北京首钢设计院合资设立北京中日节能环保工程公司,新日铁出资60%,北京首钢设计院出资40%。日本的东北大学和日本 Carbon Finance公司也同山西的焦炭厂家,山西安泰集团已就由干法熄焦(CDQ)加上排放权贸易组成的废热回收项目达成了合作协议。
在汽车行业,三井财团的丰田公司从1997年生产混合动力车,在其领域具有绝对优势,在世界上最早实现混合动力车的批量生产。丰田进入商业化生产的混合动力汽车,因革命性的降低了车辆燃耗和尾气排放,其先进性得到了全球的高度评价。除了混合动力汽车外,日本财团企业的环保型发动机也是节能减排的重要技术,特别是中国要求所有机动车进行尾气排放审核后,更是形成了一个巨大市场。丰田旗下的日本电装将在中国生产环保型柴油发动机的关键部件。日本电装在1995年实现了这一装置的商品化,目前在发达国家,环保型柴油汽车普遍使用这种装置来控制尾气污染。
为了促使日本政府与京都机制相关机构和民营单位(经济团体和财团企业)在今后能够形成一个整体更加积极地有效地推动京都机制的实施,日本成立了JKAP(日本京都机制加速方案)。参与这个方案包括环境省、外务省、经济产业省等政府机构,日本贸易振兴机构(JETRO)、国际协力银行(JBIC)、日本贸易保险(NEXI)、日本碳基金(JCF)、国际协力机构(JICA)等经济机构,新能源与产业技术综合开发机构(NEDO)、地球环境中心(GEC)、地球环境战略研究机构(IGES)、海外环境协力中心(OECC)等环保科研机构。
与此同时,为了在海外顺利开展CDM/JI项目,日本还启动了CDM/JI人才培养赞助项目。此项目的主要对象是中国等东道国的政策决策官员、政策负责官员、项目开发者与投资者、当地居民,研究机构。其实这个项目的实质是进行各CMD项目的公关活动,宣传CMD项目双赢效果和占据舆论、道德高地。具体工作包括推动CDM信息的普及与启发,构筑CDM项目相关机构组织网络、CDM项目的人才培养建设为发掘、研发与实施CDM项目作贡献。
在建立完善的节能减排机制后,日本综合商社就作为节能减排方案的具体执行者和重要推动力量走到了前台。综合商社并不是单纯的贸易公司,而是在经济领域代位政府发挥微观经济管理的职能,是日本新产业的创造者和新产业政策的推动者。就环保领域而言,综合商社拥有控股的技术公司和研发部门,业务深入环保产业的各个技术领域。不仅如此,综合商社作为产业组织者还不断的为财团相关的制造类、技术类企业在发展中国家投资牵线搭桥。
日本综合商社主导的排放权交易仅仅是日本财团在整个环保产业的一个重要布局,但还远不是其事业的全部。随着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越来越密切,环保产业也许会在不久的将来成为继信息产业之后的第二大产业,而21世纪也将成为以环保为主题的世纪。从经济的角度考虑《京都议定书》与二氧化碳排放权的问题,我们可以发现这是日本等发达国家在制定未来全球经济的游戏规则。
小心环保陷阱
由日本和欧洲主导的《京都议定书》是人类为减轻温室效应的第一个行动纲领。在改变气候上主动承担领导责任,此举不仅令日本人占据道德高地,更有可能对未来全球经济发展设立一种制约,从而有利于日本、欧盟等节能技术先进国家(比如节能汽车、风力发电等),而不利于中国、美国这种高耗能经济的长远发展。
《京都议定书》给中国带来的不仅是环境上的压力,更有未来国际市场竞争上的压力。目前《京都议定书》的签约国已经占据了大部分国际市场,并在这个市场上建立了保护环境的游戏规则。只有节能、低污染的产品,才能够在这个市场上站住脚。所以说,《京都议定书》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一个贸易协定书,只有更多熟悉其中的规则,才有可能真正保护自己的利益。
经济发展虽可促进环保技术的应用,但是,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却可能使污染落入“区域转移陷阱”:一些发达国家的环境改善,除了技术因素之外,可能还得益于其原有高污染产业的转移,或者更为拙劣的国际废弃物贸易。如果现实中既可采纳环保技术治理污染,又可进行污染的转移,如何选择就取决于成本。
如今中国环境管制宽松,《京都议定书》的生效,有可能加快一些工业国家的能源密集型企业向中国的转移,以此来减少本国的温室气体排放压力。过去几年,日本等发达国家把重化学工业不断转向中国,而自身则在不断的进行产业升级。中国各地这几年上马的规模很大的项目,很长时间内不可能搬走。这些产业大规模转移进来,我们在第一个、第二个承诺期可以不履行《京都议定书》,但第三个承诺期到来时,我们却可能被投资“锁住”。
如果把这些产业再转移出去,对就业、再就业和经济发展将有很大的冲击。另外,这可能对我国常规能源的大量使用产生压力。这些按照现有排放标准生产的企业在未来会极大地挤压其他企业的空间,制约中国的整体经济规模。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目前不必履行《京都协议书》的减排规定。而从发展趋势看,我国最终会成为CDM净买方。
在面对《京都议定书》与二氧化碳排放权贸易上,中国应该有清醒的认识,天上不会掉馅饼。我们应该看到在美好的道义责任背后的经济利益。因此一方面我们应该尽可能多的通过二氧化碳排放权贸易获得环境改善的资金和技术,另一方面努力降低高耗能高污染产业在工业生产中的比例。
中国崛起让无数中国人沉浸在过去粗放式发展的恢弘之中,这几年美国无可匹敌的榜样力量又将中国带入了更为“高端”的靠金融推动社会发展和财富积累的阶段。当人们关注碳交易中的“金融创新”时,我们更应该看到日本领跑碳交易的实质是建立在世界第一的环保节能技术的基础上商业资本、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融合。
21世纪大国崛起的核心竞争力,肯定会是依托在将节能环保的科技应用于生产技术中,这才是世界新经济的杠杆和支点。这不但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也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竞争,谁率先断腕,走到同行业的前头,向环境索取更少的能源、向环境输出更少的副产品,谁生存的空间和时间就会更宽广。(白益民、袁璐/09.4.30)
附图:
第二篇:碳交易培训心得体会
碳交易培训心得体会
我此次参加了湖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组织的关于“湖南省重点企业碳交易能力”的培训。这次培训内容十分丰富,我十分珍惜这次培训机会,做到严于律己,谦虚谨慎,努力学习,掌握知识,力争取得优异成绩。短暂的2天培训学习,对我开拓视野、提升思维、优化理念、充实经历、提高综合素质与工作能力帮助很大,深感受益匪浅
通过这次碳交易培训,我深入的了解了我国碳交易概况以及国外的碳交易市场机制,让我对碳交易有了新的理解,不仅在于仅仅知道并且学会了怎么进行碳交易,让我对碳交易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碳交易市场机制的规范与长期发展对我们以后每个人的生活发展息息相关,即使不是金融专业的学生或者是从事金融行业的工作者有必要懂碳交易外,其他行业的也非常有必要了解这个机制。因为碳交易市场机制的好坏影响到我们日后的生活环境以及经济发展状况,与我们的生活有着非常紧密并且密不可分的关系。
大部分人对碳交易完全不知所以。我也不例外。我经过了长时间的摸索才发现其中的交易原理,也得到了很多的启示。
碳交易的交易中就是低买高卖,赚取其中的差价,所以时刻盯着屏幕成了最简单的方法。发现有低价碳就买入,卖方撤单时,自己也撤单以免买进高价碳。不能一味的想着把亏的钱赚回来,这样往往会亏的更多,也需要很久才能回本,这时候我们应该注意止损,不能犹豫。在这个过程中我懂得了收益越高风险越大,所以我们必须认清股市的复杂性,要谨慎操作。要有耐心等待和静心思考。因为碳交易采取的还T+1的交易模式,即当天买入后无法当天卖出,至少要到第二天才能卖出。因此在发现错买或判断失误时碳价格一直下跌,当天依然不能卖掉。看着亏损,对于有些人来说就是种煎熬,于是就开始自暴自弃,随便玩玩了事。这时候应该静心,想对策怎么减少损失或挽回损失。并且碳交易的变动性很大,虽然把握机会及时开仓会获得很好的收益,然而这也增加了它的风险性,面对账户的经常的盈亏波动,我们一定要保持良好的心态。
我在很多方面做得不够理想,所以最后的盈亏是特别的大的。也基于我对金融知识学习的不够扎实和牢固,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我将更加专注于实际操作方面的锻炼和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巩固。
培训学习结束了,但是学习永无止境,我还要继续学习,要践行自己终身学习的承诺。这次培训学习所掌握的的知识和理念将使我终身受益,增强了自己为支行更好更快发展做出更大贡献的信心和决心。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以此为动力,全身心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中去,切实为支行的健康快速发展,作出不懈的努力与奋斗。
第三篇:碳汇交易合同1
合伙协议书
甲方:
身份证号码:
乙方:
身份证号码: 丙方:
身份证号码: 丁方:
身份证号码:
甲、乙、丙、丁四方秉着公平、平等、互利的原则订立合作协议,条款如下;
一、甲乙丙丁四方自愿合作经营碳汇交易项目,各方以各自的资源入股。
二、本合伙依法组成合伙企业,合伙企业名称四方另议,各方推荐丙方
为执行事物合伙人,甲方
为合伙企业监事。
三、上述合伙企业甲方占股55%,乙方占股16%,丙方占股14.5%,丁方占股14.5%。
四、各方共同经营第一条所述的项目,合伙人执行合伙事物所产生的收益归全体合伙人。
五、项目盈余按照取得的净利润按照本协议第三条中的各方占比进行分配。
六、甲方的权利和义务
1、甲方有权利对合伙企业的账务进行审核和监督。
2、在此次碳汇交易项目中,甲方应提供面积不少于(含)叁拾万亩的林权证复印件(林权证除封面外每页都需复印清晰)、提供林权证持证人开具的委托交易授权书(原件)、提供林权证持证人开具的支付委托书(原件)。
3、甲方提供的林权证不得与第三方签订委托碳汇交易的任何协议或授权。
4、甲方须保证上述林权证是真实有效的。
5、甲方在取得林权证复印件及相应授权委托书的过程中所产生的费用由甲方自理。
七、乙方的权利和义务
1、乙方有权对合伙企业的账务进行审核和监督。
2、乙方在此次碳汇交易的过程中所产生的费用由乙方自理。
3、乙方在取得甲方提供的相应材料后不得随意将资料递交给除合伙人之外的第三方,如因项目需要须将材料递交给他人,应取得合伙人的同意。
八、丙方、丁方的权利和义务
1、丙方、丁方有权对合伙企业的账务进行审核和监督。
2、丙方作为执行事务合伙人,合伙企业作出的任何事项(包含但不限于承诺、协议、合同)都需得到各合伙人的授权。
九、本协议一式四份,四方各执一份。
甲方:
乙方:
丙方:
丁方:
****年**月**日
第四篇:合规引领未来
合规引领未来
小时候,父亲对我的管教特别严格,整个童年似乎都是在他的耳提面令、循循教导下度过的。每天早上六点起床锻炼身体,吃饭不许浪费一粒粮食,放学做完家庭作业后再完成他老人家布置的额外的习题,不许随便接受他人的馈赠......父亲也常用“无规矩不成方圆”的古训时刻提醒我养成良好的习惯。当时年少的我虽对这句话嗤之以鼻,一面埋怨父亲太过严厉,但一面又细细品味这句话的深层含义。直到现在,对父亲,依然是一种充满敬畏,内心却又有一种无比叛逆想要挣脱他的束缚的复杂心情。
长大后,我才渐渐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和对我的殷切希冀,正是父亲的那些不成文的规定,才造就了我坚韧不拔、细致入微的品格。俄国著名寓言作家克雷洛夫说过,不要过分的醉心放任自由,一点也不加以限制的自由,它的害处与危险实在不少。人生的道路总是存在这样那样的斗争和矛盾,所谓的规矩、规定并不是对人生的一种束缚,而在于造就完全的人格,潜移默化地成为一种习惯,才会指引着未来的道路,使你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工作了,进入自己梦寐以求的金融行业,常常听到有人抱怨这样那样的繁琐的规章制度,但或许很少有人会想,那些看似充斥各种繁文缛节的条条框框,却像一副坚实的盔甲保护着每一位从业人员和每一位顾客的合法权益,就像指挥交通信号的红绿灯,维持着道路上车来人往的秩序,使每一位行人免受意外伤害。试想,如果有一天,我们每一个个体都变得无章可循,为所欲为,结果往往会令人不寒而栗。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倡导法制,五千年的文明积淀了昂扬奋进的法治精神。法治精神对于集体、组织或单位而言,就是要确保银行的经营活动符合法律、行政法规以及各部门的规章制度。《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指引》对合规的含义进行了如下明确:
“是指商业银行的经营活动与法律、规则和准则相一致。”
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不难于听言,而难于言之必效。作为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合规理念已深深根植于从业人员的心中,但意识终将作用于实践才会发挥它本来的作用。因此,在柜员岗上,就要对每一笔业务、每一张凭单、每一份证件逐一核对,细细审查,查看操作是否合规;在信贷操作岗,就要做到严格的风险把控,审核各种要素,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把合规意识融入自己的生活,变成一种习惯,唯有如此,我们的制度才会得以实施,日常经营才能有序,资金安全才有保障,邮储银行的切身利益才能得到维护。如今,市场经济体制大背景下,风险无时不在,对于我们金融行业,更是处处有风险,只有合规,我们才能保护好自己、创造价值。
没有纪律,就不会有平心静气的信念,也不能有服从,也不会有保护健康和预防危险的方法。历史给了我们太多的经验教训:2018年1月27日,银监会公布了邮储银行甘肃武威文昌路支行违规票据案查处结果,对涉及的12家银行业金融机构合计罚没2.95亿元。如此天价的罚单,终归是合规意识淡薄和严重的违规经营所致。此次案件中,银行内部员工与外部不法分子相勾结,私刻公章、伪造证照合同、非法套取和挪用资金,牵涉机构众多,情节十分恶劣,严重扰乱市场秩序。如此类似违规的教训不胜枚举,现在回想起来,你是否还心有余悸?我们还能事不关己,重蹈覆辙吗?一个不恰当的手势引发的客户投诉,一个小数点导致的资金损失、一次粗心大意造成的违规扣款,难道这些真的是我们工作的日常吗?对我们个人而言,合规不仅关系到工作的规范与成效,更关系到企业利益与形象,进而影响到企业的健康长远发展。日常工作中要坚持用制度来规范业务经营过程,确保有章可循,切实防范各种风险。只有合规的银行才能增强其持续竞争力,而这种竞争力恰恰是给我们银行带来财富收入和剩余价值的不懈源泉,更能够提升在客户中的信誉和社会地位。
行业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召唤。“合规”是银行业健康发展的避风港,“合规”引领邮储未来前进的道路。作为合规文化的倡导者与践行者,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让合规成为全员的自觉行动。只有“合规”邮储银行才能突出重围,巍然屹立。
第五篇:《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
第17号
为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十二五”规划《纲要》和国务院《“十二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的要求,推动建立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我委组织起草了《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办法》。现予以发布,自发布之日起30日后施行。
附件: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办法
2014年12月10日
附件
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体制机制创新,充分发挥市场在温室气体排放资源配臵中的决定性作用,加强对温室气体排放的控制和管理,规范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建设和运行,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对碳排放权交易活动的监督和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碳排放权交易,是指交易主体按照本办法开展的排放配额和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的交易活动。第四条 碳排放权交易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和诚信原则。
第五条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是碳排放权交易的国务院碳交易主管部门(以下称国务院碳交易主管部门),依据本办法负责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建设,并对其运行进行管理、监督和指导。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是碳排放权交易的省级碳交易主管部门(以下称省级碳交易主管部门),依据本办法对本行政区域内的碳排放权交易相关活动进行管理、监督和指导。
其它各有关部门应按照各自职责,协同做好与碳排放权交易相关的管理工作。
第六条 国务院碳交易主管部门应适时公布碳排放权交易纳入的温室气体种类、行业范围和重点排放单位确定标准。
第二章 配额管理
第七条 省级碳交易主管部门应根据国务院碳交易主管部门公布的重点排放单位确定标准,提出本行政区域内所有符合标准的重点排放单位名单并报国务院碳交易主管部门,国务院碳交易主管部门确认后向社会公布。
经国务院碳交易主管部门批准,省级碳交易主管部门可适当扩大碳排放权交易的行业覆盖范围,增加纳入碳排放权交易的重点排放单位。
第八条 国务院碳交易主管部门根据国家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目标的要求,综合考虑国家和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温室气体排放、经济增长、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以及重点排放单位纳入情况等因素,确定国家以及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排放配额总量。
第九条 排放配额分配在初期以免费分配为主,适时引入有偿分配,并逐步提高有偿分配的比例。
第十条 国务院碳交易主管部门制定国家配额分配方案,明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免费分配的排放配额数量、国家预留的排放配额数量等。
第十一条 国务院碳交易主管部门在排放配额总量中预留一定数量,用于有偿分配、市场调节、重大建设项目等。有偿分配所取得的收益,用于促进国家减碳以及相关的能力建设。
第十二条 国务院碳交易主管部门根据不同行业的具体情况,参考相关行业主管部门的意见,确定统一的配额免费分配方法和标准。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结合本地实际,可制定并执行比全国统一的配额免费分配方法和标准更加严格的分配方法和标准。
第十三条 省级碳交易主管部门依据第十二条确定的配额免费分配方法和标准,提出本行政区域内重点排放单位的免费分配配额数量,报国务院碳交易主管部门确定后,向本行政区域内的重点排放单位免费分配排放配额。
第十四条 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排放配额总量中,扣除向本行政区域内重点排放单位免费分配的配额量后剩余的配额,由省级碳交易主管部门用于有偿分配。有偿分配所取得的收益,用于促进地方减碳以及相关的能力建设。
第十五条 重点排放单位关闭、停产、合并、分立或者产能发生重大变化的,省级碳交易主管部门可根据实际情况,对其已获得的免费配额进行调整。
第十六条 国务院碳交易主管部门负责建立和管理碳排放权交易注册登记系统(以下称注册登记系统),用于记录排放配额的持有、转移、清缴、注销等相关信息。注册登记系统中的信息是判断排放配额归属的最终依据。
第十七条 注册登记系统为国务院碳交易主管部门和省级碳交易主管部门、重点排放单位、交易机构和其他市场参与方等设立具有不同功能的账户。参与方根据国务院碳交易主管部门的相应要求开立账户后,可在注册登记系统中进行配额管理的相关业务操作。
第三章 排放交易
第十八条 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初期的交易产品为排放配额和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适时增加其他交易产品。
第十九条 重点排放单位及符合交易规则规定的机构和个人(以下称交易主体),均可参与碳排放权交易。
第二十条 国务院碳交易主管部门负责确定碳排放权交易机构并对其业务实施监督。具体交易规则由交易机构负责制定,并报国务院碳交易主管部门备案。第二十一条 第十八条规定的交易产品的交易原则上应在国务院碳交易主管部门确定的交易机构内进行。
第二十二条 出于公益等目的,交易主体可自愿注销其所持有的排放配额和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
第二十三条 国务院碳交易主管部门负责建立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调节机制,维护市场稳定。
第二十四条 国家确定的交易机构的交易系统应与注册登记系统连接,实现数据交换,确保交易信息能及时反映到注册登记系统中。
第四章 核查与配额清缴
第二十五条 重点排放单位应按照国家标准或国务院碳交易主管部门公布的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指南的要求,制定排放监测计划并报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省级碳交易主管部门备案。
重点排放单位应严格按照经备案的监测计划实施监测活动。监测计划发生重大变更的,应及时向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省级碳交易主管部门提交变更申请。
第二十六条 重点排放单位应根据国家标准或国务院碳交易主管部门公布的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指南,以及经备案的排放监测计划,每年编制其上一的温室气体排放报告,由核查机构进行核查并出具核查报告后,在规定时间内向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省级碳交易主管部门提交排放报告和核查报告。第二十七条 国务院碳交易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对核查机构进行管理。
第二十八条 核查机构应按照国务院碳交易主管部门公布的核查指南开展碳排放核查工作。重点排放单位对核查结果有异议的,可向省级碳交易主管部门提出申诉。
第二十九条 省级碳交易主管部门应当对以下重点排放单位的排放报告与核查报告进行复查,复查的相关费用由同级财政予以安排:
(一)国务院碳交易主管部门要求复查的重点排放单位;
(二)核查报告显示排放情况存在问题的重点排放单位;
(三)除
(一)、(二)规定以外一定比例的重点排放单位。第三十条 省级碳交易主管部门应每年对其行政区域内所有重点排放单位上的排放量予以确认,并将确认结果通知重点排放单位。经确认的排放量是重点排放单位履行配额清缴义务的依据。
第三十一条 重点排放单位每年应向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省级碳交易主管部门提交不少于其上经确认排放量的排放配额,履行上的配额清缴义务。
第三十二条 重点排放单位可按照有关规定,使用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抵消其部分经确认的碳排放量。
第三十三条 省级碳交易主管部门每年应对其行政区域内重点排放单位上的配额清缴情况进行分析,并将配额清缴情况上报国务院碳交易主管部门。国务院碳交易主管部门应向社会公布所有重点排放单位上的配额清缴情况。
第五章 监督管理
第三十四条 国务院碳交易主管部门应及时向社会公布如下信息:纳入温室气体种类,纳入行业,纳入重点排放单位名单,排放配额分配方法,排放配额使用、存储和注销规则,各重点排放单位的配额清缴情况,推荐的核查机构名单,经确定的交易机构名单等。
第三十五条 交易机构应建立交易信息披露制度,公布交易行情、成交量、成交金额等交易信息,并及时披露可能影响市场重大变动的相关信息。
第三十六条 国务院碳交易主管部门对省级碳交易主管部门业务工作进行指导,并对下列活动进行监督和管理:
(一)核查机构的相关业务情况;
(二)交易机构的相关业务情况;
第三十七条 省级碳交易主管部门对碳排放权交易进行监督和管理的范围包括:
(一)辖区内重点排放单位的排放报告、核查报告报送情况;
(二)辖区内重点排放单位的配额清缴情况;
(三)辖区内重点排放单位和其它市场参与者的交易情况。第三十八条 国务院碳交易主管部门和省级碳交易主管部门应建立重点排放单位、核查机构、交易机构和其它从业单位和人员参加碳排放交易的相关行为信用记录,并纳入相关的信用管理体系。
第三十九条 对于严重违法失信的碳排放权交易的参与机构和人员,国务院碳交易主管部门建立“黑名单”并依法予以曝光。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条 重点排放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省级碳交易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的,依法给予行政处罚。
(一)虚报、瞒报或者拒绝履行排放报告义务;
(二)不按规定提交核查报告。
逾期仍未改正的,由省级碳交易主管部门指派核查机构测算其排放量,并将该排放量作为其履行配额清缴义务的依据。
第四十一条 重点排放单位未按时履行配额清缴义务的,由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省级碳交易主管部门责令其履行配额清缴义务;逾期仍不履行配额清缴义务的,由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省级碳交易主管部门依法给予行政处罚。
第四十二条 核查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其注册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省级碳交易主管部门依法给予行政处罚,并上报国务院碳交易主管部门;情节严重的,由国务院碳交易主管部门责令其暂停核查业务;给重点排放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出具虚假、不实核查报告;
(二)核查报告存在重大错误;
(三)未经许可擅自使用或者公布被核查单位的商业秘密;
(四)其他违法违规行为。
第四十三条 交易机构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国务院碳交易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依法给予行政处罚;给交易主体造成经济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未按照规定公布交易信息;
(二)未建立并执行风险管理制度;
(三)未按照规定向国务院碳交易主管部门报送有关信息;
(四)开展违规的交易业务;
(五)泄露交易主体的商业秘密;
(六)其他违法违规行为。
第四十四条 对违反本办法第四十条至第四十一条规定而被处罚的重点排放单位,省级碳交易主管部门应向工商、税务、金融等部门通报有关情况,并予以公告。
第四十五条 国务院碳交易主管部门和省级碳交易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未履行本办法规定的职责,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利用职务便利牟取不正当利益或者泄露所知悉的有关单位和个人的商业秘密的,由其上级行政机关或者监察机关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依法给予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四十六条 碳排放权交易各参与方在参与本办法规定的事务过程中,以不正当手段谋取利益并给他人造成经济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章 附则
第四十七条 本办法中下列用语的含义:
温室气体:是指大气中吸收和重新放出红外辐射的自然和人为的气态成分,包括二氧化碳(CO2)、甲烷(CH4)、氧化亚氮(N2O)、氢氟碳化物(HFCs)、全氟化碳(PFCs)、六氟化硫(SF6)和三氟化氮(NF3)。
碳排放:是指煤炭、天然气、石油等化石能源燃烧活动和工业生产过程以及土地利用、土地利用变化与林业活动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以及因使用外购的电力和热力等所导致的温室气体排放。
碳排放权:是指依法取得的向大气排放温室气体的权利。排放配额:是政府分配给重点排放单位指定时期内的碳排放额度,是碳排放权的凭证和载体。1单位配额相当于1吨二氧化碳当量。
重点排放单位:是指满足国务院碳交易主管部门确定的纳入碳排放权交易标准且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温室气体排放单位。
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是指依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施行的《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经其备案并在国家注册登记系统中登记的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量,简称CCER。
第四十八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30日后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