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西游记》中的宗教意识

时间:2019-05-15 09:56: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西游记》中的宗教意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西游记》中的宗教意识》。

第一篇:浅谈《西游记》中的宗教意识

《西游记》小议

《西游记》是取材于佛教取经故事的。佛、道二教充斥于全本小说。无论是对道教的贬低,还是对佛教的颂扬,并不是单纯的说教,而是通过生动的人物来完成的。

除此以外,其实还有着儒教文化。小说中的儒教文化内容较为隐蔽,但通过分析也能看到。如第1回中:石猴端坐面道:“列位啊,人而无信,不知其可„„”这句话就是引自儒教的核心论著 《论语》。第27回中,唐僧对白骨精说:“圣经云‘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所谓圣经指的不是佛经,而是 《论语》。而且把玄类西行缘起,定为奉诏取经,为报天子知遇之恩而冒险西行,这其实就是典型的“忠君报国”的儒教思想文化。在小说的故事情节中我们可以看到,儒教倡导的仁义忠信在孙悟空身上得到充分体现,故而清代的张书绅在《新说西游记总批》中说:“今《西游记》,是把《大学》诚意正心、克己明德之要,竭力各细,写了一尽,明显易见,确然可据,不过借取经一事,以寓其意茸。

所以我的观点就是:《西游记》中的宗教思想是明代“三教合一”思潮的产物。

所谓“三教合一” 并非儒、释、道三者平分秋色,实际上有所侧重.具体分析三者的关系是:小说以儒家的价值取向为评判人和事的标准,儒为立本;道教修炼,虽使孙悟空等超越了自然生命、具有无穷法力,却非修炼的极境,仅仅是进一步修炼的入门和准备;成佛则是小说人物的最高追求,佛法无边并统摄一切诸法,佛教思想实为极则.《西游记》中,儒、道、释三种宗教文化并存,而且相安无事,和平共处,甚至相互融合,彼此照应,体现了当时宗教多元化的社会现象。书中佛、道两教神仙并举,玉帝、王母蟠桃盛会邀请如来、观音参加,玉帝有难就请如来、观音相助,两家配合密切。而且佛道两家的神仙同朝共事,玉帝和如来也无明显的尊卑之分,佛教中的四大天王、哪叱还成了玉帝的官员。唐僧虽为佛教中人,却时时不忘忠君报国,“是戴着僧帽的儒士”(张锦池语)。儒、道、释三教思想互不排斥,充分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多元化宗教思想取向。

小说中不但体现了宗教多元化的思想,还体现出三教合流的思想。一个人物身上往往具有两种或三种宗教思想。这三种宗教思想在小说中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唐僧既有持戒修福的佛教思想,又有忠君报国的儒教思想。孙悟空从开始的修道求仙到后来的饭依佛门始终本着仁义忠信的儒家思想。孙悟空的第一个师父是静坐讲黄庭(《黄庭经》是道教经藏)的须菩提祖师,而按佛教教义,须菩提是释迩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这位祖师登坛讲道时“说一会道,讲一会禅,三家配合本如然”。第47回《圣僧夜阻通天河金木垂慈救小童》中,孙悟空对车迟国王说:“望你把三教归一:也敬僧,也敬道,也养育人才,我保你江山永固”,更是直接说明了三教合一的思想。

但是小说虽是以宗教为题材,从表面上看,小说中充斥着佛教、道教、禅宗的相关术语,尤其是许多章节的题目都是由类似的术语组成。但这并不表示说,作者有着强烈的宗教思想。事实上,不管是佛教,还是道教,作者都进行了无情的嘲讽。其实作者在不少地方却对宗教进行调侃和嘲讽,并未表现出对宗教信仰的虔诚。譬如他曾借孙悟空之口多次称玉皇大帝为“玉帝老儿”,也曾面对如来佛祖责备其是“妖精的外甥”,更是咒骂观音菩萨“该他一世无夫”。须知,他骂的都是宗教世界里的最高神,而孙悟空的态度其实就是作者的态度。由此可见,作者对宗教是抱着怀疑态度的。但相对于佛教来说,他对道教的遣责显得更多一些,一个明显的例子便是小说中的人间国度的国王往往因崇信道教、重用道士而遭受大难。此外,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唐僧师徒四人历尽艰辛到达灵山,在见佛祖时却被阿难、伽叶二尊者索取“人事”,就连佛祖如来也发了一通经书不可贱卖的理论,颇具讽刺意味。据说这也与佛教中国化所产生的禅宗的呵佛骂祖的行为是一致的。

这样的例子随处可见,作者顺手拈来,把宗教内容随心所欲地加以改变,增加小说的戏剧性效果,一同时也反映了宗教淡漠化思想。„„

由此可见,西游记作为四大名著确实是有着其经典之处。读读《西游记》,修持大道生。

第二篇:《西游记》中的宗教思想

中 国 古 代 小 说 研 究 与 赏 析 论 文

题目:《西游记》中的宗教思想

姓名:毛志丹

班级:化工普2011-3

学号:2011442466

摘要:儒家文化是中国文化的本源,它提倡积极入世的精神,其核心思想是“仁、义、礼、忠、孝”,“仁”是指人与人之间的相亲相爱,“义”是指对于大局的舍生取义,“礼”是古代社会的章典制度和社会规范,“忠”是下级对于上级的服务,“孝”在封建社会中指的是对父权的绝对服从。唐玄奘是一个善良闵诚的苦行僧,不辞劳苦,不畏艰险,但也有昏庸顽固,是非不分;与其说他是一位师傅,倒不如说他是个领导人,胸怀天下,惠及黎民百姓,为了求取真经而不惜远行,并在所到之处宣扬佛法和亲民敬君思想。但说到底,唐僧也只是封建统治阶层进行思想禁锢的工具而已。

《西游记》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小说之一,但他的作者究竟是谁?数百年来一直是一件悬案。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胡适与鲁迅从清代学者中论证出《西游记》作者是淮安嘉靖中岁贡生吴承恩,他们的努力最终使吴承恩成为《西游记》不可动摇也是实至名归的创作者。他自言:“虽然吾书名为志怪,盖不专明鬼,实记人间变异,亦微有鉴戒寓焉。”

吴承恩自幼勤奋好学,“性敏而多慧,博极群书,做诗文下笔立成”,喜欢那些光怪陆离的狐精鬼怪,更是读了不少志怪志异小说和稗官野史,这对他以后创作《西游记》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仕途不顺,直至中年才补上“岁贡生”出任长兴县丞,由于他看不惯官场的黑暗,不久愤而辞官,后流寓南京,长期靠卖文补贴家用。科场的失意,生活的窘迫,使他决心以描写精怪神鬼的神话小说来映射现实的黑暗、官场的腐朽、科举制度的糜废,表达他对这个社会的批判、愤懑、控诉,由此诞生了《西游记》。

孙悟空是《西游记》中的第一主人公,也是《西游记》中最闪亮的形象,他不仅神通广大,勇敢无畏,嫉恶如仇,“不服麒麟辖,不服凤凰管,又不服人王拘束”,而且兼具儒家乐观豁达、积极向上,道家追求身心自由、返璞归真的理想人格。孙悟空本由东胜神洲傲来国的灵根仙石孕育而生,是混世四猴之一的灵明石猴,后来通过拜师学艺,学会了七十二变、筋斗云。孙悟空第一次到天界时所封官职—弼马温。后来因为感觉受骗反下天庭,回到花果山中,自封齐天大圣,迫使天庭承认该封号。后来大闹天宫,搅乱王母娘娘的蟠桃盛会,偷吃太上老君的万年金丹,练得金刚之躯,并且在太上老君的炼丹炉中炼就了火眼金睛。后来,打败十万天兵天将,又与如来佛祖斗法,最后被压在五指山下五百年,经观音菩萨点化,被唐僧救出,护送他西天取经。胡适在其《西游记考证》中说:“我总疑心这个神通广大的猴子不是国货,乃是一件从印度进口的。也许连无支祁的神话也是受了印度影响而仿造的。”印度史诗《罗摩衍那》成书甚早,里面神通广大的神猴哈奴曼,骁勇善战,能腾云驾雾,护持主人公罗摩一路与邪魔战斗,终于修成正果,自己也立地成佛,成为印度教的一名神祗。这个本是印度教的故事,又辗转融入了耆那教和佛教故事中。从最早的口述文学到梵文,一路流传,泰国、寮国、缅甸、马来西亚都有各自语言的版本。所以,孙悟空很可能原非来自“东土”,它的原型正是《罗摩衍那》里那个广受爱戴、至今香火不绝的哈奴曼。然而,孙悟空这样本领卓绝的人,在天庭却得不到公平的待遇,可见天庭高层的昏庸。

传授孙悟空高强本领的是他的第一任师傅—隐居在西牛贺洲斜月三星洞的菩提祖师。菩提祖师是一个既精通道教也精通佛教的大仙,法力高深、弟子众多、教化广泛、品德高尚、口碑甚好,独在一方,自成派系,却也对当时的统治无可奈何,只能隐居授道。我认为菩提祖师的原型是佛教禅宗第五祖弘忍大师,弘忍大师当时在湖北的黄梅开坛讲学,手下有弟子五百余人,其中翘楚者当属大弟子神秀大师。弘忍大师渐渐的老去,于是他要在弟子中寻找一个继承人,所以他就对徒弟们说,大家都做一首畿子(有禅意的诗),看谁做得好就传衣钵给谁。这时神秀很想继承衣钵,但又怕因为出于继承衣钵的目的而去做这个畿子,违法了佛家的无为而作意境。所以他就在半夜起来,在院墙上写了一首畿子身是菩提树,心为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这首畿子的意思是,要时时刻刻的去照顾自己的心灵和心境,通过不断的修行来抗拒外面的诱惑,和种种邪魔。是一种入世的心态,强调修行的作用。而这种理解与禅宗大乘教派的顿悟是不太吻合的,所以当第二天早上大家看到这个畿子的时候,都说好,而且都猜到是神秀作的而很佩服的时候,弘忍看到了以后没有做任何的评价。因为他知道神秀还没有顿悟。而这时,当庙里的和尚们都在谈论这首畿子的时候,被厨房里的一个火头僧—慧能禅师听到了。当时就说这个人还没有领悟到真谛啊。于是他自己又做了一个畿子,写在了神秀的畿子的旁边,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他这个畿子很契合禅宗的顿悟的理念。是禅宗的一种很高的境界,领略到这层境界的人,就是所谓的开悟了。弘忍大师看到这个畿子以后,问身边的人是谁写的,边上的人说是慧能写的,于是他叫来了慧能,当着他和其他僧人的面说:写得乱七八糟,胡言乱语,并亲自擦掉了这个畿子。然后在慧能的头上打了三下就走了。这时只有慧能理解了五祖的意思,于是他在晚上三更的时候去了弘忍的禅房,在那里弘忍向他讲解了《金刚经》这部佛教最重要的经典之一,并传了衣钵给他。菩提老祖与弘忍大师打了同样的哑谜,也同是在三更授道。自从孙悟空走出斜月三星洞后,菩提祖师就再未出现过。这也许是作者的一个暗喻,在大势所趋之下,一个人即使本领再高,也难以逆流而上。

随后教化孙行者的即是披着袈裟的儒士—唐僧。唐僧既有着佛家的四大皆空、超凡脱俗,又有着儒家的温文儒雅、兼济天下,但有时又带着些封建儒士的迂腐气质。儒家文化是中国文化的本源,它提倡积极入世的精神,其核心思想是“仁、义、礼、忠、孝”,“仁”是指人与人之间的相亲相爱,“义”是指对于大局的舍生取义,“礼”是古代社会的章典制度和社会规范,“忠”是下级对于上级的服务,“孝”在封建社会中指的是对父权的绝对服从。唐玄奘是一个善良闵诚的苦行僧,不辞劳苦,不畏艰险,但也有昏庸顽固,是非不分;与其说他是一位师傅,倒不如说他是个领导人,胸怀天下,惠及黎民百姓,为了求取真经而不惜远行,并在所到之处宣扬佛法和亲民敬君思想。但说到底,唐僧也只是封建统治阶层进行思想禁锢的工具而已。

吴承恩将理想人格寄托于孙悟空,并将其佛号封为“斗战胜佛”,寓意着他“封建时代的斗士”的形象;也在一定程度上对唐僧懦弱无能、迂腐偏执的封建儒士性格进行了嘲讽、鞭笞。

在《西游记》中,始终贯穿着一种观念,那就是“道低于佛”。小说中虽然提出“孔圣人是儒教之尊”、“李老君乃开天辟地之祖”,但是当孙悟空大闹天宫之时,天庭上的众位神仙却被弄得束手无策,十万天兵天将被打的焦头烂额,整个天庭的神仙在孙猴子面前不堪一击,最后只得请来了西方如来佛祖收拾残局,将猴子压于五行山下,由此可见,整个天庭却都敌不过一个如来佛。

佛教起源于印度,而于汉末和三国时期正式传入中国。唐朝时,由于开明的政治政策,稳定的社会环境,佛教在这一时期达到了鼎盛状态,各个佛教宗派欣欣向荣、百花齐放,形成了中国佛教的十宗教派:俱舍宗、禅宗、华严宗、法相宗、净土宗、律宗、天台宗、成实宗、三论宗、密宗。

《西游记》中道家的神仙系统庞大而繁杂,它有道教尊神,如太上老君等;有自然之神,如日月星斗;有护法神将,如四大天神;有群仙众真,如四大真人。同时,道教还将宇宙分为三十六条、九地十三音、十洲三岛、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而每一条、音、岛、天、地都有神仙统治。

在佛教的发展过程中,特别是在佛道两教的斗争中,佛教的队伍被扩充了,二十诸天新增了四诸天,其中有三位是吸收道教系统的神仙,包括紫薇大帝、中岳大帝和雷神。《西游记》中孙悟空、猪八戒、沙悟净、白龙马都曾在天庭做过神仙,属于道家的一份子,但为了体现对大乘佛法的追求和对其他诸多宗教的统摄,最终都做了和尚,并成了佛,这正是由道入佛的整体构思。纵观师徒四人的取经之路,途中所经历的九九八十一难,都是佛祖有意的安排,而他们所遇到的妖魔鬼怪大都具有一定的实力且与神佛沾亲带故,如观音菩萨水池中食童男童女的鲤鱼精、太上老君的青牛、狮驼国的三只妖怪,正是通过这些富有神话色彩的故事描写,来体现克服自身的劣根,修身成佛的目标和追求。

《西游记》是我国文化艺术乐园的瑰宝,是一部深受明代后期思想解放启蒙思潮影响的巨著。它对共同形成了中国文化的佛、儒、道进行了深入的探索,以神魔的世界影射社会现实,反映了明朝时代人们的宗教信仰,告诫人们既要有积极的入世精神,又要有淡泊的出世精神,为以后中国三教文化融合的发展拓宽了道路。

参考文献: 吴承恩 《西游记》 游国恩

《中国文学史》 李辰冬

《<西游记>人物分析》 陈

《<西游记>导读》

第三篇:《简爱》中的宗教意识

不同的宗教之路

——探寻海伦彭斯与圣约翰的宗教精神的区别

可以说在信仰基督的国家,教民们身上多多少少都会有基督教义指导下的痕迹,例如西方热衷于慈善事业,普通民众也许不能像富有商人明星大腕那样建立慈善基金会大范围地进行慈善事业,但是他们也能够在平常小事上体现慈善精神,也许是天冷时为路边流浪汉送去的一杯热咖啡,也许是天黑时为路人点亮的一盏灯,也许是下雨天悄悄摆在门口的一把伞,无不体现着基督精神。

在阅读《简爱》后,我们不难发现,全书都弥漫着鲜明的宗教气息,这在《简爱》中的很多普通人身上都能体现出来,例如谭波儿小姐对学生的关心爱护,简爱舅舅对简爱的呵护抚养,黛安娜和玛丽的热情善良等等都是由于自小受基督教义的熏陶。洛伍德学校之所以能够建立,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基督教所倡导的仁慈教义,使得多富裕人家捐献钱财,集体支持学校的运行;小说中许多人物的言行都可以归结为是宗教影响。书中有两个个人物形象,他们身上的宗教色彩尤为浓重,并且对简爱的性格发展以及言行思想有着巨大的影响,他们分别是简爱的少年好友海伦彭斯以及简爱的表哥圣约翰本文意在探寻他们以及简爱奉行的宗教原则以及不同的实现方式。

1.海伦彭斯的隐忍原则

海伦彭斯善良、美丽、聪明,与简爱面对不公时的积极反抗的态度不同的是她是善于隐忍,宽容一切,原谅一切,是基督隐忍教义的彻底贯彻者。文中对于海伦彭斯遭受的一次严酷的责罚是这样描写的“那位教师立刻用这束树枝朝他颈背上狠狠抽了十几下。彭斯的眼里没有涌出一滴眼泪。我目睹着这一场面,不由得升起一股徒劳无益的怒火,气得双手直发抖,只得停下手中的活儿,可是她那张若有所思的脸上却神色如常,没有一点变化。”身为被重罚的当事人,海伦彭斯不反抗,没有一丝怨恨,平静地接受着来自老师的无理地责难;然而简爱作为旁观者在面对这样惩罚却非常生气。接下来的彭斯与简爱的对话中可以更清晰地感受到她们俩的不同。尽管总是受到凯契德小姐的羞辱非难甚至是狠毒地抽打,但是她却默默忍受,认为是自己的缺点使得凯契德小姐生气,“最能克服仇恨的并不是暴力,最能医治创伤的也不是报复。”“你们的仇敌要爱他,诅咒你们的要为他祝福恨你们、凌辱你们的要待他好。”

综合海伦彭斯的种种言行,我们可以发现,在解释自己言行和开导简爱时,她最常引用的就是《圣经》,她有自己的信仰——“我总觉得,生命太短促了,不该把它花在仇恨和记仇上。在这个尘世上,我们人人都有一身罪过,而且不可能不是这样。但是我相信,不久就会有那么一天,我们摆脱了腐朽的躯壳,也就摆脱了这些罪过。堕落和罪孽会随着这个累赘的血肉之躯一起离开我们,只留下精神的火花——生命和思想的无形源泉,纯洁得就像它当初离开造物主给人以生命时一样。它从哪儿来还回到哪儿去。说不定又会被赋予某种比人更高级的生物——说不定随着荣光的级级上升,从照亮苍白的人类灵魂到去照耀大天使的心灵!它肯定永远不会与之相反,从人堕落到魔鬼吗?是的,我相信不会。”彭斯虔诚地信仰着上帝,认为人生而有罪,生来就要受苦,当有一天“末日来临”时,人便可以结束一切苦难罪孽,进入天堂,这是一种“复活”。彭斯似乎是逆来顺受地接受一切,但是若是将她与软弱无能之辈放在一起,又是对她真正的侮辱。彭斯拥有坚强的灵魂,她以自己独特的信仰在精神上无视一切外在的困难,她自拥有一个信仰铸成的铜墙铁壁。

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海伦彭斯是被动地贯彻基督精神,只诠释了基督中的忍耐教义,学会的是困难时人们保持自我宁静的方法——平息内心的仇恨,善待敌人。把所有对现世生活的幸福快乐的希望都寄托在死后的“天堂”里,可以说是把信仰寄托在飘渺中。把面对命运带给她的不公与磨难,海伦彭斯选择平静地忍受,认为这些都是命中注定要人们忍受的事,甚至在生病弥留之际觉得死亡是一件幸运的事情,属于她的末日终于降临。这个不幸的女孩最终在幸福满足中死去,不知道她是否进入了她精神的天堂。

所以说,海伦彭斯是坚定的基督教徒,她把基督教义中的忍耐宽容精神发挥得淋漓尽致,在精神上她是完全附属于基督教的,但是她只是在忍耐中被动地等待着上帝的救赎,失去了自我。

2.圣约翰的极端主义宗方式

小说中几乎把圣约翰描写成圣人的模样,完全献身于宗教,以自己的理智战胜感官情感,对自我的情感等外在需要有些绝对的克制,典型的禁欲主义者,立志成为传教士。并远去印度。“那支队伍的人把全部的雄心壮志集结成一个光荣的志向,去改造他们的同类——把知识传播给无知的王国——用和平代替战争——用自由代替束缚,用宗教代替迷信——用上天堂的愿望代替下地狱的恐惧。这可比我血管里的血还宝贵,这是我所企盼的,是我的生活目的。”“这世界并不是个享乐的地方,别打算把它变成那样;它也不是个休息的处所,别让自己变得懒惰懈怠了”。圣约翰始终固守着自己的终极目标,并为之努力,付诸实践。他习惯于站在全人类文明的高度上考虑问题,因而在他的意识里,人生来就应该克制自己的私欲,外在的欲望也仅仅是感官需要,人应该把自己的毅力和热忱留给一种合适的事业,而不是浪费在平凡而短暂的事情上。在他眼里,家人之间的亲热和家庭的乐趣都不足为题,人应该把目光放远,超过文明和赋予生活中的安逸与肉体的舒适。这是他的超我意识,也是令简爱自觉望之不及的地方。

但是他与简爱思想上最大的分歧在于对待爱情的态度,文中简爱时如此描述的“他不愿放弃一个进入天堂的机会,不愿为了进入她的爱情乐园,而失去真正的、永恒的天堂。再说,他也不能把他天赋的一切——漫游的爱好,进取的精神,诗人的气质,牧师的素养——让一种单一的爱情所束缚,他不能——也不愿——拿传教士征战的荒蛮之地,去换取溪谷府宁静的客厅。”,他认为爱情只是感官感情,虽然美好,能给人带来愉悦,但是与远行传教这一伟大事业相比,几乎是无法等同的,甚至是微不足道的。他给自己的评价是“冷酷无情”的人,他善于自我克制,亲手给爱情的火苗泼上冷水,并狠心远离爱情,但是他把自己更加广博的爱奉献给了更多的人,把无限的爱给了传教这一神圣伟大的事业。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又是最有情之人。3.简爱

简爱早年并不是虔诚的基督教徒,在舅妈家在已经阅读过《圣经》,但是面对勃洛克赫特先生的提问时,简爱回答只喜欢其中的一部分,所以一开始简爱就表现出了与传统的宗教意识不同的一面。再到后来进入洛伍德学校学习,与海伦彭斯与谭波儿小姐相处,接着经历爱情中的挫折,以及受圣约翰等人的影响,简爱成长为一名虔诚的基督教徒。她在经受痛苦时也会向上帝祈祷,在迷茫时渴望上帝给出指导,在精神上也依赖上帝。但是她的宗教思想,与书中一开始出现的所谓的“善人”勃洛克赫斯特等人不同,她的宗教信仰拜托了披着宗教外皮的虚伪仁慈,也抛却了人们隐藏在宗教精神之下的种种罪恶。在她的宗教意识里,多出了“人性”这个普通却不凡的成分,她虔诚地信仰上帝,却不放弃人之为人的权利,以真实、真诚的面貌祈祷。

综上,我们可以发现,海伦彭斯在精神上将基督教教义内化,在言行上秉持隐忍仁慈宽恕一切的原则;而不同于海伦彭斯在精神上对宗教的虔诚,圣约翰作为一名牧师,一名伟大的传教士,他在精神上信仰基督,更在行动上贯彻基督教教义,克制甚至抛却一切个人情感与欲望,为基督教的发扬光大、知识的传播和人类文明的发展尽了自己全部的力量,是真正意义上的基督教彻底贯彻者。再看简爱,她学习了海伦彭斯的宽容,融合了圣约翰的虔诚。但是与海伦彭斯不同的是,她在信仰上帝时,又多了一份独立思考和反思反抗的精神。与圣约翰相比,她不放弃现实生活的享受——爱情之乐。在比起披荆斩棘,站在超我的高度上开拓高尚事业,她更愿意选择自我的满足,在俗世中享受纯洁美好的生活。简爱的宗教原则中闪耀着人性的光辉,强调了人之为人的自由平等独立的人文主义精神。

作者夏洛蒂的宗教观念更多的体现在了简爱的身上,因而通过研究简爱的宗教观,我们也可以从中对夏洛蒂的宗教观窥得一二:虔诚地信仰上帝,人可以实现自我救赎,但是信仰的同时还应保持独立自由平等的人格,满足人本身的需要。

第四篇:宗教意识调查报告

宗教意识调查报告

倪鹏

(数学与计算机学院,2009级,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

摘要:宗教作为人类特定形态的思想信仰,是人类历史上特有的精神文化现象,其产生和发展几乎与人类文明同步,在人类丰富的文化知识及其活动领域中,宗教作为其中的一分子,它和其它社会意识形态诸如哲学、文学、艺术、道德等都有着密切的关系,所包含的丰富的文化内涵,对人类文明的产生与发展和人们的社会生活都有极大的影响。此次调研活动,旨在全面、深入,并对调研中发现的问题提出一些改进的建议,希望能对市民有一些帮助。

关键字:了解宗教意识

一、调研开展

(Ⅰ)调研对象:重庆市民

(Ⅱ)调研方式:问卷调查(共发放800份问卷,回收727份。)

(Ⅲ)调研内容:对宗教的了解以及了解的方式

(Ⅳ)调研目的:准确把握市民的宗教意识

二、基本信息

1.你的性别是?

本次被调查市民当中,女性占了53%,男性占了47%。男女比例均衡,比较能反映出不同性别的市民宗教意识情况。

2.你的政治面貌是?

在本次问卷调查中,大多数是共青团员,占总数的71.5%,少部分为共产党员,占总数的3.7%,极少部分为群众,仅占总数的24.8%。

3.你是否有宗教信仰? 有宗教信仰的市民占33.7%,其余的市民均未信仰任何宗教。

分析:参与此次调查的市民男女数量相当,大多数为共青团员。从此次调查结果看出,八七成左右的市民不信仰宗教,信仰宗教市民的比例不高,但绝对数量并不少,仍不容忽视。

三、信教情况

4.如果你信仰宗教,你信教的途径是?

25.5%的市民认为会来自家庭和朋友的介绍,10%的市民认为会是宗教组织的宣传,31.4%的市民认为会是自己获得宗教信息后信教。我国一直以来坚持宗教信仰自由的原则,这也使改革开放以来越来越多的人能更轻易的从各方面接触到宗教的信息。

5.如果你信仰宗教,你是否经常参加宗教活动?

18.7%的市民会经常参加,51.6%的市民是偶尔参加,27.5%的市民不会去参加。从数据中得知,如果市民们都信仰宗教,那么,将会有超过七成的市民会参加宗教活动,其中近两成甚至会成为宗教活动积极分子。由此可预见宗教传播者的宗教宣传会是怎样一种结果。

6.如果你信仰宗教,你参加宗教活动的地点一般在?

35.8%的市民会选择在正式的宗教场所,18.4%的市民会选择在家庭聚会时,12.2%的市民会选择教友聚会。受本身所处环境的宗教气氛及物质条件影响,近四成的人会选择正式的宗教场合参加宗教活动,也可看出我国目前宗教场所的分布具有广泛性。但仍有六成市民会选择其他方式参加宗教活动,这也可以看出宗教活动方式越来越趋向于多元化。

7.虽然你并不信仰宗教,但宗教对你是否有影响?

7.1%的市民觉得影响很大,对人生观价值观都有影响,33.2%的市民觉得有一定的影响,38.1%的市民只是一些了解,没什么影响,21.4%市民觉得完全没有影响。超过七成的市民认为影响很小甚至没有影响。宗教在世界范围内占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可在此次调查中发现,宗教并未真正的进入社会生活。

四、宗教理解情况

8.你认为宗教是?

本题是一道多选题,8.2%的市民认为是迷信,60%的市民认为是一种信仰,43.6%的市民认为是历史发展的产物,30%的市民认识是一种团体或者组织,14.2%的市民认为是一种高尚的精神活动,11.3%的市民表示不是很清楚,由此可以看出,市民们对宗教的含义普遍有着正确的认识。宗教多年来在我国的发展状况及表现得到了市民们积极的认可,并有着良好的印象。

9.你平时是否关注宗教信息?

3%的市民很关注,12%的市民比较关注,63%的市民不太关注,22%的市民完全不关注。从数据可以得出,近八成市民比较关注宗教信息。由于市民普遍对宗教感兴趣,从落实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前提出发,对于市民中的宗教信仰需求,应予以积极的引导和审慎的处理。而开展宗教知识、政策和法规以及宗教形势的教育则是当务之急。

10.你是通过什么途径了解到宗教的?

16.1%的市民是通过有关宗教的书籍了解,26.1%的市民是通过传教士或者周围信教的人了解,35.2%的市民是通过新闻媒体报刊杂志,22.7%的市民并不了解。从中不难看出,当前市民宗教知识与信息的获取,比较明显地具有理性化、多元化以及个人化的特征,鲜明地体现了市民的群体特点。但从中也可以看出,目前我校只开设了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概论等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专门的宗教政策和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尚属空白,这不利于我们正确了解并认识宗教,容易发生盲目的信仰甚至迷信。

五、宗教信仰情况

11.你的身边是否有人具有宗教信仰?

10%的市民身边有很多,61.6%的市民身边有个别人,32.2%的市民身边没有。数据表示,七成市民周围有信教的人,说明宗教在市民周围比较普遍信教已基本上成为了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另外,有三成市民周围没有信教的人,从中可以看出宗教的覆盖面虽比较广,但是地域化集中表现得较为强烈,因为三成市民周围没有信教的人就代表了一个宗教没有覆盖的区域。还是说明宗教没有普及。

12.你如何看待具有宗教信仰的人?

74.4%的市民觉得应该尊重其个人信仰,6.2%的市民会觉得奇怪,13.9%的市民觉得与其无关,5.5%的市民觉得不赞成信仰宗教。从七成市民尊重有宗教信仰的人可以看出当代市民包容性比较好,在处理自己与别人的关系的时候对别人的行为和人生取向以及态度不是很在意。还有小部分的人不赞成信仰宗教,说明还市民中还是有对宗教是反对态度,不赞成信仰宗教,说明宗教还没有被完全认可。

13.你怎么看待我国宗教的现在与未来?

40%的市民的认为中国宗教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通过不断更新而得到更加健康的发展;26%的市民的认为在呼吁和谐社会的条件下,宗教将与现代化建设

同步发展;8%的市民的认为在经济市场化和全球化的充斥下,宗教的发展道路越来越窄;26%的市民的认为其发展依赖于多方因素,不好说。宗教面对社会的变动,也会采取对策应对,努力调和甚至妥协,表现出很强的灵活性、可塑性和应变能力,而我国对待宗教的基本政策为信仰自由也是这一特性决定的。若我国目前的宗教能始终保持这一特性,那么,它定会得到国家政策的支持,并且健康地发展下去。

六、启示

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出现的一种文化现象,属于社会意识形态。从近代开始,宗教问题也逐渐变成社会总问题的一部分,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当代中国的宗教问题,归根到底是为了正确处理好当代中国的宗教与社会主义的关系,解决我国宗教问题的基本途径就是要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市民对宗教的信仰及认知较为模糊,对宗教对人生的理解不尽相同,对宗教与社会各因素的关系把握分歧较大。由于市民法律意识淡薄及宗教认识的浅薄,加之高校缺乏严格管理,市民由非法宗教的传播受众逐渐升级为非法活动的参与者甚至组织者的趋势逐步增强。

第五篇:论“西游记”的反宗教倾向

论《西游记》的反宗教倾向

李孔婕

汉语言文学

2011级

摘要:西游记作为我国古典小说中神魔志怪小说的巅峰之作,与《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并称我国四大古典名著。《西游记》作为一部优秀的浪漫主义神魔小说,是以宗教故事为描写对象的神话小说,但从内容中看,它不仅没有宣扬宗教思想,反而是对宗教的一种讽刺和批判。深入剖析宗教思想和反宗教之间两者的矛盾,对于我们解读《西游记》的思想内涵和价值无疑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西游记》;宗教;批判;佛道;道教

Abstract: As ghost mystery novels in our country classical novel journey to the west the culmination, and a dream of red mansions “the water margin” the romance of The Three Kingdoms and said four classical masterpieces in China.“Journey to the west” as a good romantic god evil spirit novel, is based on religious story novel about the myth of objects, but seen from the content, it not only failed to promote religious thought, instead, is a kind of satire and criticism of religion.Religious thought and deep insight into the religion contradiction between both, for us to read thought connotation and the value of the journey to the west undoubtedly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Keyword: religious;critique;Buddhism;Taoism

引言:《西游记》的出现,开辟了神魔长篇章回小说的新门类,书中将善意的嘲笑、辛辣的讽刺通严肃的批判巧妙的结合的特点直接影响着讽刺小说的发展。同时,这部作品中内容涉及到得佛道二者之间的关系尤其复杂。在奇幻的神话世界中,让神魔、鬼怪的活动及于现实的范围,同时,又将现实世界的风俗人情和世态渗透到神魔、鬼怪的领域。使之相互交错,即能记忆,至今传世。此乃修真之总经,作佛之会门也。这里出现了一段佛家经文中最核心最重要的一段。无处不显现这部小说中的佛家文化。单是从诸多回目中就可以随手摘录到并且在很多章回名都直接引用了佛家的词。如:第二回《悟彻菩提真妙理 断魔归本合无神》中的菩提。“菩提”一词是梵文Bodhi的音译。意思是觉悟、智慧,用以指人忽如睡醒,豁然开悟,突入彻悟途径,顿悟真理,达到超凡脱俗的境界等。这也是佛家文化的体现。至于书中具体描述佛教徒参禅诵经以及佛寺建筑陈设等方面的文字更是不胜枚举,整部书中处处可见佛教文化的内容。

(二)道家文化。小说中同样也有大量的道家文化。如佛教有灵山、佛主、诸位菩萨、罗汉等相对应的道教有天庭玉皇大帝、太白金星、太上老君、天兵天将等道教人物。道教的法术像炼丹术、定身术、隐身术等在小说也有所体现。如第五回《乱蟠桃大圣偷丹 反天宫诸神捉怪》中就出现了孙悟空在太上老君丹房偷仙丹,并在蟠桃园用出了定身,隐身等法术。有一段关于道家炼丹术的典型描写:“大圣喜道:‘此物乃仙家之至宝。老孙自了道以来,识破了内外相同之理,也要练些金丹济人,不期到家无暇;今日有缘,却又撞着此物,趁老子不在,等我吃他及丸尝新。’”并且孙悟空就是在偷吃了大量的仙丹并在炼丹炉中烧炼之后而获得了巨大法力,才能帮助唐僧西天取经途中降妖除魔。如后面帮助唐僧师徒度过劫难的九转还魂丹、定风丹等丹药都是具有神秘莫测、起死回生的功效,这是道家炼丹术的最终目的,也正是道教文化最鲜明的体现。孙悟空破石出世,最初“参访仙道”,遇到的第一个师父虽然叫作须菩提禅师,修炼的却是道家功夫,教给悟空的本领也是从道家入手,如七十二变。在菩提禅师讲经

把玉帝打下宝座,成为天上人间的主宰。但终究还是没有逃脱的了西天佛主如来的手掌心,只能是被镇压五指山下五百年,勒令惭愧,历经风雨,才终得出世,将功补过,护唐僧西天取经成正果。这些种种的表现突出了正统的重要性。也体现出离经叛道者终究还是在统治者的思想指导下重新回归的封建体制中。在中国上下两千年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历朝历代的腐朽时期,几乎都发生过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每一次都深深地撼动了封建统治的基础,有的甚至易朝换代。从小说中的孙悟空与历史中的农民起义者是何其的相似。尤其是第五回:“大闹天宫”这一章节。更是赤裸裸的体现出反对旧有的封建制度,希望成立一个新的制度的思想。孙悟空大闹天宫其实正是对中国历史中各农民起义的集中概括和典型代表。

但是,在中国历史上,从秦代到《西游记》成书以前的大约一千八百年间,几乎所有的反封建运动似乎都是可以用“失败”两字来描述。有的被镇压,有的被招安,有的是推翻了旧有的王朝建立了新的王朝,但不可避免的同样是封建王朝。如果从国家制度的这个角度看和彻底反封建的角度来看,那毫无疑问的无疑也是失败的。这易朝换代也只不过是掩人耳目,换汤不换药罢了。由此又可以看出,大闹天宫的失败,是必然的,同样也是作者对历史现实的一个客观反映。不可否认,虽然历史上的反封建运动都失败了,但那些卓越的领导者以及他们的英雄气概和传奇故事无疑在后人的记忆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楚汉相争中失败的楚霸王项羽。他的英雄气概至今流芳百世。如果说孙悟空是一个“占山为王”的底层英雄代表,那么玉帝领导的天庭就是一个正统的统治阶级。所以作者安排大闹天宫这一段情节的主题思想很明显的就是:被统治者对统治阶级的不满,从

道教和佛教也受到了相当理性的尊重。儒教、道教和本土化了的佛教已经高度融合,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作者吴承恩生活的年代里,明朝皇帝如明世宗朱厚穗又是热衷于方士之术、沉迷于道教玄修的昏君。由此可知宗教文化和统治者之间的关系是紧紧相连的。

而以上的两点也表现出作者在小说中反宗教倾向的形成是有现实中的因素所在的。

三.《西游记》中反宗教的体现以及对现实的批判

(一)在小说中反佛教的体现

唐僧,其实是这部小说中反佛教倾向最明显的一个人物。他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是东土大唐的高僧、圣僧,是如来佛的弟子转世。他承载着大唐皇帝和国人的希望,踏上了千里迢迢的西天取经之路。那他在西天取经的路上的表现又是如何呢?他胆小如鼠,困难来临就叫苦不迭;身陷险境时促手无策,只望徒弟来救。如:第十五回《蛇盘山诸神暗佑 鹰愁涧意马收缰》中,白马被孽龙吃了:三藏道:“既是他吃了,我如何前进?可怜啊!这万水千山,怎生走得!”说着话,泪如雨落。行者见他哭将起来,就忍不住暴躁,发声喊道:“师父莫要这等脓包形状!你且坐着,等老孙去寻着那厮,叫他还我马匹便了。”三藏又扯住道:“徒弟啊!你哪里去寻他?只怕他暗地里蹿将出来,连我都害了。那时节人马两亡,怎生是好!”行者闻得这话,越加嗔怒,就叫喊如雷道:“你忒不济!不济!又要马骑,又不放我去,似这般看着行李,坐到老罢!”从这一段的描写,我们不难看出,这么一个大唐鼎鼎大名的高僧,在这种情况下竟然是毫无主见,懦弱无能。没有一丝圣僧的风范,反而犹如凡俗女子般的哭哭啼啼。

神,全然没有敬畏之心。在求这些小神帮忙的时候,没有好言相求,往往是威胁、动用武力来使对方屈服,达到自己的目的。这在佛家戒律中是极其严重事,然而作为西天取经的大使却屡屡触犯了佛家戒律,这不得不说作者用意之苦。孙行者身为佛家弟子,通晓佛家戒律,却屡禁不止的触犯戒律。说明了当时的佛家在自我内部的管理中往往是严于人宽于自。而佛家作为统治者的一种统治手段,都有着这样的倾向,更别说是当时的统治阶级了。朝政的黑暗,和官员们都是执掌法律之力天下,而自己却站在法律之上来对世人施法。在这宗教的虚伪和虚假中,作者的反宗教倾向也逐步明显。

而作为圣僧的二徒弟,猪八戒。那就更不用说了,取经信念异常的软弱,常常是一遇到困难,就开始提散伙。他回他的高老庄去,孙猴子去当他的花果山美猴王。并且色心尤为突出,常常经受不了美色的诱惑,而屡屡致唐僧于险地。而三徒弟,沙和尚更是一个毫无主见,碌碌无为的人。然而佛家要求“心境澄明”,一个真正的佛家弟子,就算手无缚鸡之力,也当无所畏惧;就算困难再大,也当竭力向前;就算他人有错,也当劝诫教导,不应嫁祸于人。唐僧愁苦的念叨、如雨的泪水、害怕的祈祷让人实在想象不出他“高”在何处,“圣”在哪里。而孙悟空的暴虐,猪八戒的软弱,沙僧的无能,让人在大跌眼镜的同时禁不住要怀疑起佛教徒的道貌岸然来。然而这样的几个人,最终居然也修成了正果,位列仙班,实在是对整个佛教的一大讽刺和嘲笑。

明明历经了千辛万苦到达西天,取回来的确是无字真经,师徒四人绝对不可能像许多文学作品里描述的情节一样突然从白纸上悟到“大道至简”

上居高临下地搞偷袭。当然玉帝表扬了他,因为他的偷袭,悟空才被抓。悟空被抓以后,他没有表现出一点慈悲心肠,为了炼回被悟空吃掉的丹丸,欲将其化为灰烬。结果他的八卦炉不但没有烧死悟空,反而熏出他一双火眼金睛,最终被悟空一棒子打得粉碎。可以说,在《西游记》中,八卦炉乃是道教的圣物,现实中,炼丹术也是道士借以骗取统治者青睐和高官厚禄的把戏。八卦炉被毁这一情节无疑是对“炼丹”这一活动和那些炼“仙丹”的道士们的讽刺、批判和彻底否定。

乌鸡国的老道,依靠求雨骗取了国王的信任,当上了国丈还不满足,最后狠毒地将真国王推入井中,自己做起了国王。车迟国那三个道士一来,就拆寺庙,杀和尚,将好端端一个国家搅得乌烟瘴气。更有甚者,比丘国那个老道给国王送了个美人,骗得信任后,竟然要杀一千多个小儿,取其心肝来制药丹,让人不寒而栗。当然,这些“国丈”都由妖精变化而成,是批着道袍的假道士,但我们不能因为他们是假道士,就说作者的批判落在了宗教之外。在明朝,就有许多道士通过祈雨、炼丹、治病等欺骗手段来获得高位,掌握大权。例如嘉靖初的道士张彦羽,邵元节,都以祈雨求嗣被奉为“真人”,邵元节甚至做到了礼部尚书。这和《西游记》里的“国丈”身份差不多,其手段也极其相似。作者所反映的正是这一现实状况,批判的矛头也是直指这一群体的。《西游记》中,这些道人都没有获得好结果,最终都在孙悟空的铁棒下现出了原形,也正是作者对道士及此类行为的讽刺和否定。

结论

《西游记》一书,作为我国一部优秀的浪漫主义神魔小说,不仅仅是

历时半载,从论文选题到搜集资料,从开题报告、写初稿到反复修改,期间经历了喜悦、聒噪、痛苦和彷徨,在写作论文的过程中心情是如此复杂。如今,伴随着这篇毕业论文的最终成稿,复杂的心情烟消云散,自己甚至还有一点成就感。

我由衷地感谢关怀、教诲、帮助、支持和鼓励我完成学业的老师和朋友。特别感谢我的导师杨老师,感谢他一直以来对我的悉心指导,严格要求、热情鼓励,为我创造了很多锻炼提高的机会。杨老师洞察全局、高屋建瓴,为我的论文的顺利完成指出了很好的方向,杨老师渊博的知识、宽广无私的胸怀、对事业的执著追求、诲人不倦的教师风范和对问题的敏锐观察力,都将使我毕生受益。

在此我谨向我的导师以及在毕业设计过程中给予我很大帮助的老师、同学们致以最诚挚的谢意。

下载浅谈《西游记》中的宗教意识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西游记》中的宗教意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西游记》中的哲学思想

    《西游记》中的哲学思想《西游记》是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作为一部不朽的文学巨著,《西游记》中蕴涵了丰富的哲学思想。本文重点分析其中的人生哲学思想和教育哲学思想。《西......

    《西游记》中的歇后语

    《西游记》中的歇后语: 孙悟空大闹天宫——慌了神 孙悟空吃仙桃——正合口味 孙悟空变土地庙——藏不住尾巴 孙悟空跳出水帘洞——好戏还在后头 孙悟空的金箍棒——随心所欲......

    《西游记》中的歇后语

    《西游记》中的歇后语 猪八戒见高小姐 —— 改换了头面猪八戒见了白骨精 —— 垂涎三尺猪八戒拉着西施拜天地 —— 压根不配猪八戒招亲 —— 凡心难丢猪八戒进了女儿国 ——......

    西游记中的痴男怨女

    西游记中的痴男怨女 不论看的是电视剧还是原著的《西游记》猪八戒始终是观众读者映像最深刻的人物之一。 《西游记》的作者是借天上的神怪故事来讽刺凡间的封建统治。孙悟空......

    西游记中内容摘抄

    导语:《西游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下面是由小编整理的关于西游记中里容摘抄。欢迎阅读!西游记的摘抄1、混沌未分天地乱,茫茫渺渺无人见。自从盘古......

    西游记中128个细节

    西游记中128个你没注意到的事实 2014-10-29 这里列举出那些令人吃惊的事实,却都是西游记原著所描述的,可能会颠覆人们过去某些固有的观念。比方说,孙悟空自己亲口说自己曾在花......

    西游记中团队角色分析

    西游记中团队角色分析 西游记中,唐僧、孙悟空、沙和尚、猪八戒去西天取经的故事,是大家都耳闻能详的,许多人会被这个群体中四位性格各异,兴趣不同的人物所感染。人们不禁会诧异:......

    西游记中的经典语句

    西游记中的经典语句 唐僧:”悟空,这便如何是好?“ 悟空:”嗳···师傅放心,有俺老孙呢!“ 八戒:”师傅又被妖怪抓去了,怕是早被煮了吃了!大师兄你回你的花果山,我回我的高老庄,沙师......